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信息化 信息技術 計算機教學
一、信息化教育現狀分析
雖然信息化建設、互聯網平臺得到快速擴張,但教育信息化領域進展依然較慢,究其原因,是因為信息化對教育的影響力度還不夠大,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的生態環境。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實訓場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手段重建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本文從信息化教學在計算機專業中的實踐著手,探索了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應用。
二、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
1.視頻動畫應用于情境創設
視頻動畫在教學中起到創設情境、興趣引領的作用。例如在講AutoCAD繪制太極與八卦圖形案例時,一位教師就播放了一段武當山道長帶領徒弟練功的視頻作為情境導入,并且道長還講解了太極的淵源、與八卦的聯系、太極拳的要領。此處使用視頻動畫導入課題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視頻動畫應用于教學
視頻動畫形象、生動、直觀,便于解決傳統課堂上抽象教學內容的展示。例如,學習計算機組裝維修課程內容時,主板的通信機制功能本來是一個學習難點,教師制作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動畫視頻,從而使學生對主板的功能部件與通信傳輸功能一目了然。
3.視頻動畫應用于仿真
對于某些教學內容,傳統教學受制于器材及操作規范要求,不便于開展教學,可以借助仿真軟件解決。例如,在講主機箱內部組裝時,教師用視頻的形式對主機內部各部件的組裝進行演示教學,而后學生利用仿真軟件進行多次練習,很快便能掌握組裝的方法與技巧,最后再進行主機組裝內容,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4.教學軟件應用于考核
根據計算機實訓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考核軟件,用于對學生的考核。如計算機應用基礎測試軟件,可以導入各類題型,不僅可以涵蓋理論題型,更重要的是涵蓋word、excel、ppt實做題型,較之傳統的提問、書面作業等考核形式,更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提升考核質量與效率。
5.管理軟件應用于管理
管理系統和教學平臺的使用,極大提升了信息化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例如,極域電子教室軟件與噢易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等電子教室平臺,可以實現屏幕廣播、電子簽到、遠程控制、屏幕錄播、屏幕回放、屏幕監控、黑屏肅靜、舉手示范、互動演示、留言討論、遙控輔導、文件分發、遠程開機關機、批量系統安裝、批量軟件安裝等功能。
6.云端學習應用于課外
利用云平臺,可以將學習延伸到課堂前、課堂中和課堂后,還可以構建基于云平臺的虛擬現實、仿真教學、電子考場、信息化辦公、教學與管理等功能。例如,使用藍墨云班課等云教學平臺,學生與教師可以隨時、隨地保持實時互動,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看到教師的PPT、課件、導學案等教學資源,并且可以留言、討論、評測等。通過云教學平臺,學習者既是云平臺的貢獻者,也是云平臺下的受益者;實現了精品資源共享,促進了校內學生間與校校學生間的學習交流,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
7.前沿技術應用于課堂
(1)谷歌眼鏡。例如,精細部件的拆裝教學,谷歌眼鏡可以捕捉、抓拍學生在拆裝部件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細節問題,并把這些問題同步發送到教學平臺上,教師可針對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2)全息攝影技術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能夠使人眼看到與被拍攝物體完全相同的三維立體像,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象,還可以使幻象與參與者互動。
(3)3D打印技術。通過計算機建模軟件建模,再將建成的三維模型“分區”成逐層的截面,即切片,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從而指導打印機逐層打印出來構造物體。
另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藍牙技術、Wifi技術、AirPlay技術、DLNA技術、多屏互動、VR虛擬現實等信息化手段,也開始被應用于教學。
三、信息化教學的模式重建
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已成教育新資源、新形態、新模式,并改變著教師的教育理念,重構了教學模式。相關學術研究和教學實踐持續升溫,已成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熱點。
【關鍵詞】高職高專 會計電算化 會計信息化 教學體系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緊跟形勢全國各地院校陸續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然而眾多院校往往按照會計專業的教學體系培養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造成職業院校培養的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與社會對該類人才的期望出現了較大的落差。為此,作為培養社會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基地的高職院校,亟待改革目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符合信息化發展環境下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二、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
目前,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的高職院校眾多,然而大部分院校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模糊,普遍出現將會計電算化專業與會計專業混為一談的現象。許多學生在報考學校時都會對會計電算化專業與會計專業有何區別提出疑問,但是高校自身甚至是專業內任課老師也不能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究其原因就是院校對會計電算化專業到底培養哪類人才的目標沒有明確。認為會計電算化專業等同于會計專業的比比皆是,有的院校直接將會計專業改稱會計電算化專業,采用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進行人才培養。
(二)課程設置欠合理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課程體系區別于本科院??傉n時數是有限制的,為此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挑選出符合學生就業需求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學習。目前,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由于培養目標的不明確,造成課程體系設置也是五花八門。有的院校直接沿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有的院校采用電子商務專業課與會計專業課共同構建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也有院校是在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內增加會計基礎課程而構建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程體系的。由于這些課程體系不是根據會計電算化人員的職業崗位性質、崗位任務要求、崗位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等內容進行分析設置的,因此課程設置欠缺合理性,不能有效的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學生。
(三)師資力量不匹配
會計電算化是計算機技術應用到當代會計領域的新學科,而會計電算化專業是隨著ERP技術在企業應用的普產生大量人才需求而出現的新專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綜合性不斷提高,它的綜合性決定了教授這個專業的教師必須精通企業管理、財務會計、物流管理,計算機軟件技術等專業知識。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將學生分為文科和理科,造成了院校內任課教師其自身偏科的教育背景,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師資可分計算機專業教師和會計專業教師兩類,真正既懂會計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教師非常匱乏。沒有良好的師資力量制約著專業的人才培養,眾高職院校產生了要開設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課程而沒匹配的師資任課的矛盾。
(四)實踐條件較落后
由于眾多高職院校直接將會計電算化專業等同與會計專業,因此在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人才培養中直接引用會計專業的實訓材料和實訓場所,會計電算化專業沒有專門的實訓環境,或者是要與院校其他專業共用電腦機房等實訓場所的情況十分普遍,這直接抑制了本專業實訓課程的開設。部分條件較好的院校有自身實訓設備,會采購一些常用的會計電算化系統,但目前會計電算化軟件公司向院校銷售的院校版系統多為已經淘汰的舊版軟件,最新版的企業軟件往往不向高校出售,這導致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技能往往不能直接用于就業,畢業后還必須再接受企業的二次培訓。
三、改革高職類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體系的建議
(一)明確具有信息化特色的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期望,除了是具有會計核算能力,還可能要處理企業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ERP應用中的一些維護與技術問題,其就業方向既包括企業會計、會計事務所等傳統會計專業就業方向,也包括企業技術維護部門,軟件公司等新的就業方向。會計電算化專業是傳統會計專業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演變而來,因此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目標應既兼容體現會計專業傳統,也體現信息技術環境下電算化的特色,但絕對不能直接將之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等同。
對于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目標可以定義為:具有一定的會計理論基礎和堅實的信息化處理專業知識,熟練掌握電算化會計的實踐應用技能,能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工作通過信息化技術應用到財會工作實施中,并能進行基本的會計信息化數據維護處理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二)構建依據職業崗位任務和職業能力素質的進階式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中、小型工商企業的會計、出納、會計信息維護、審計等崗位。本專業畢業生還可以在軟件類企業從事業務顧問,銷售顧問,實施顧問等崗位,在培訓教育業從事電算化會計培訓工作,在會計事務所從事記賬,審計助理等。因此在高職院校的三年人才培養中,應該以就業為導向,人才培養應該依據職業崗位任務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務求學生畢業能成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無需企業再培訓直接上崗。
在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三年的人才培養中建議采用工學結合分階段進階式培養模式讓學生既具備會計從業能力也具備信息技術處理能力,區別于傳統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學生第一年除學習基礎必修課,在專業上主要學習會計基礎課程和數據庫技術基礎課程。要求學生考取會計從業資格和計算機等級證書是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基本條件,只有具備基本會計從業資質才能為電算化的就業做好充分和可靠的準備,在課程上可實行以證代考,考取從業資格證作為相關課程通過的標準,此為人才培養的第一階段。
在人才培養的第二階段素質類基礎課程大量減少,此階段學生專業課時增多并且已具備基本的會計能力和數據庫入門知識,就可以開設中級財務會計、稅法、財務管理等難度進階的會計類課程,要求學生考取初級會計職業技術資格證,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職業能力。在電算化領域學生應學習較為復雜的會計信息系統和企業管理系統,并同步掌握這些系統配套使用的1~2個大型數據庫應用,以培養學生具備在就業中對會計軟件和會計信息系統的維護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應設置應用性較強的課程配套模擬實訓,工學交替,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后有機會單獨進行項目實操實訓。
在進階式培養的第三階段,在學生學習完會計核算技能后,可開設審計學,ERP技術、稅收籌劃等課程,還可針對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開設銀行類、金融類課程作為選修課。此階段學生即將面臨就業擇業,因此應加強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增加會計與數據庫綜合業務實訓讓學生具備綜合處理實際業務的能力,開設的實訓區別于第二階段的單項模擬實訓,應用企業真實資料實訓為主,使學生具備從會計核算,信息處理,數據維護等一系列業務的處理能力。
三年的進階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不但具備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同時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與維護的職業素質,熟悉會計流程,也能從信息技術層面處理會計流程,具備解決會計電算化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從事會計行業還是軟件行業都具有優勢。
(三)建立綜合型師資團隊
前文所述,目前各高校既掌握會計知識也掌握電算化知識、數據庫知識的教師十分匱乏,大部分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都是會計教師,即便有“雙師”素質,也是具備會計師與講師雙重資格,其師資力量只能滿足會計電算化教學需求會計類課程的一個方面。因此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中,應建立綜合型的師資團隊。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師資隊伍應既有會計類專業教師,也有信息技術專業教師,還可以多聘請在企業有較長工作經驗的企業人員作為外聘教師,做專業實訓的指導教師。
(四)建立專業數字化綜合實訓環境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特色決定著本專業需要一個專用的數字化綜合的實訓場所,獨立的專業實訓環境有利于學生邊學邊練,摒棄傳統在課室授課的理論教學模式。該場所提供模擬企業會計工作環境,能進行手工會計業務實訓,同時配備四五種常用財務軟件、會計信息系統、ERP系統,和大型數據庫1~2個,中小型數據庫1~2個,能滿足學生會計電算化實訓、數據維護實訓等各項實訓需求。
關鍵詞:計算機課程;多元依賴;整合;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我國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專業先后經歷了專業創建、實踐探索、調整改革、飛速發展四個階段[1]。在每一個階段中,課程體系都有較大調整,其中計算機課程無論從課程單元還是課程內容變化最大[2,3]。隨著信息技術在醫學信息處理中的廣泛與深入地應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中計算機課程設置超著動態性和開放性發展。為此,立足學科知識結構,遵循計算機科學課程間的內在規律,體現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以技能培養為目標,改革實踐教學,整合課程類型和課程內容,才能科學設置醫學信息管理專業的計算機課程。
2課程設置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課程設置概況
課程設置服務于培養目標。我國的醫學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目標大致有兩類[1]。一類基于信息資源管理,其培養目標以醫學情報學為主,兼有向醫學信息處理方向擴展的趨勢;一類基于信息技術應用,其培養目標以信息技術為主,突出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及應用。培養目標不同決定了其中計算機課程設置的不同
根據對我國10余所有代表性的開設該專業的高等醫學院校關于計算機課程設置的情況調查,我國醫學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教育大致分為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和計算機應用三個層次,其課程設置情況如下:①第一層次的課程,包括計算機文化基礎、離散數學、計算機原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②第二層次的課程,包括數據庫、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C程序設計、VB程序設計、網絡數據庫、操作系統。③第三層次的課程,包括計算機信息檢索、多媒體技術、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引論、軟件工程、數據挖掘與數據倉庫。另外,一些學校還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的前導數學類課程,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
2.2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從各學校同類專業計算機課程設置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計算機課程設置沒能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整體知識結構相融合,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簡單抽取的子集,在整個醫學信息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表現出孤立性、游歷性和離散性。缺少課程單元的整合和教學內容優化。②計算機課程設置體現不出開放性、動態性,與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同步。其中的必修課程居多,選修課程較少且針對性不強。③實踐教學環節薄弱,不利于技能培養和綜合能力提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意識,不利于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醫學信息分析與處理的能力。這是各高校計算機課程設置中非常突出的問題,包括實驗項目中基于課程群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所占比例較少,基于單課程的驗證性實驗占多,提升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集中性實踐環節不足,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不足等。
3計算機課程的優化設置及教學改革建議
在醫學信息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認為,計算機課程設置要運用系統的觀點,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身的學科基礎和知識結構出發,突出計算機技術與醫學信息管理的交叉和融合,突出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性和先進性。
3.1以多元依賴關系為指導,設置計算機課程。
在課程體系中,應選擇既依賴于本學科課程又依賴于相關學科的課程作為課程群的課程單元,我們把這種課程之間的聯系稱為多元依賴關系。比如“數據結構”和“數據庫技術”課程既和“程序設計”、“離散數學”存在依賴關系,也同“信息組織與存儲”、“信息資源管理與利用”、“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等存在依賴關系。根據依賴關系選擇的課程可以實現不同學科課程間的交叉和融合,從而使其被真正納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課程體系,以形成本學科完整的知識結構。圖1說明了“數據結構”和“數據庫技術”的依賴關系圖。
3.2整合和優化課程,完善課程設置
計算機課程的設置要符合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科性質,體現其學科特色,而不是符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科性質,因此必需對計算機課程進行整合和優化。①課程內容的優化。計算機文化基礎適當介紹用于醫學處理的應用軟件,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進行醫學統計的SPSS、SAS、ROCKIT等;進行流行病分析的EPI;用于化合物及化學方程編輯的CHEMDRAW;為生理學、藥理學、毒物學的研究者提供的數據采集和實時處理軟件IOX、數據后處理軟件DATANALYST、心電圖分析軟件ECG-AUTO等等。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以設計方法、指針及應用為重點。離散數學以集合與圖論為重點。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內容以技術應用為主,原理為輔,同時還可以減少對計算機原理、數理邏輯等前導課程的依賴。②課程單元的整合。在內容優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課程。數學課程群的整合,將高等
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衛生統計學、離散數學整合為課程計算機數學基礎。硬件課程群的整合,將電路分析、大學物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整合為課程電子技術基礎,將匯編語言、計算機原理組合成計算機原理。軟件課程群的整合,重點學習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軟件工程等課程。應用課程群的整合,重點學習醫院信息系統,計算機信息檢索、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醫學信息分析與研究等課程。③增加選修課是為了使學生及時了解計算機科學的最新發展方向和新的技術增長點,保證本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發展的動態性和開放性。可增加的選修課有:數據挖掘與數據倉庫、網站建設與維護、多媒體技術、數字圖書館、網絡數據庫及應用、軟件開發工具、網絡安全與管理等。
3.3強化實踐環節,突出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信息管理中的應用性特色。
為充分發揮計算機課程在醫學信息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實施中的作用,應加強實踐教學,主要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①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如醫學信息分析與研究、醫學信息檢索等。②增加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如網絡數據庫、可視化軟件編程等。③增加面向市場的實驗課程,如JAVA程序設計、網站建設與維護等。④增加課程設計,如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數據庫技術課程設計、高級程序語言課程設計等;尤其應增加基于課程群的課程設計,以提高學生系統分析與設計的能力。⑤改革畢業設計、畢業實習。聯合醫學信息技術公司,采用“畢業實習+職業培訓+就業”的模式,為學生就業應聘提供從業經歷。
4結束語
計算機課程是醫學信息管理專業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貫穿于醫學信息管理專業教學的全過程。另一方面,醫學信息處理及醫院信息化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只有不斷更新計算機課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才能滿足社會對醫學信息技術人才的時代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偉. 美國I-Schools對我國醫學信息教育發展的啟示[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7-19.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會計電算化 教學 應用
當前,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會計電算化已在會計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我國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使用會計電算化進行日常會計業務的處理,另外各企、事業單位越來越重視成本的控制,這就要求我們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盡可能的不用企業進行崗前培訓或只進行很短期的崗前培訓就能投入到工作中,所以對于專業課教師來講,如何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更加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專業知識就是現在要研究的主要課題。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筆者發現案例教學法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既能夠讓學生比較系統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又能讓學生從實際出發,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將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凸顯了職業教育的辦學特點。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國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倡導,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通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績效。
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1.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傳統的教學只告訴學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內容在實踐中可能不實用,且非常乏味無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但案例教學沒人會告訴你應該怎么辦,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創造,使得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而且案例教學的稍后階段,每位學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通過這種經驗的交流,一是可取長補短、促進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種激勵的效果。一兩次技不如人還情有可原,長期落后者,必有奮發向上、超越他人的內動力,從而積極進取、刻苦學習。
2.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F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識不等于能力,知識應該轉化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實踐重效益的,學生一味的通過學習書本的死知識而忽視實際能力的培養,不僅對自身的發展有著巨大的障礙,其所在的企業也不會直接受益。案例教學法正是為此而生,為此而發展的。
3.重視雙向交流。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聽沒聽、聽懂多少,要到最后的考試時才知道,而且學到的都是死知識。在案例教學中,學員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主動進行的。捕捉這些理論知識后,他還要經過縝密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應視為能力上的升華。同時他的答案隨時由教師給以引導,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雙向的教學形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將案例教學法引入會計電算化專業課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苦練內功,夯實基礎
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處理會計日常工作,所以要求學生在上這門課之前已經系統、全面地學習并掌握了會計工作的基本理論與業務處理方法,能夠熟練并正確地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及編制會計報表,完成了手工賬的實習實訓,并且要求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建立教學案例庫
案例教學要用到大量的案例,這就要求教師應從各種渠道收集案例,建立教學案例庫。如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調查收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根據教學需要自己設計案例或通過資源共享與其他學校共同建立教學案例庫等。但需注意的是,直接從企業得來的數據資料要經過適當的整理與處理,以便適應教學的要求。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21-4886-02
1 概述
計算機應用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和各行各業的技術人員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計算機基礎教育主要是面向各個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學生在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僅僅需要操作計算機,還需要使用計算機進行簡單的文字處理;對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計算;對工作和學習計劃使用PPT進行美化和簡介等等;各個專業還需要使用計算機進行相關專業領域的處理。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相關的軟、硬件技術,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問題的能力[1]。
我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從無到有, 從少數理工科專業率先實踐, 發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都普遍開設了相關課程[2],并普及到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針對我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探尋較為適宜的解決辦法。
2 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
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是在大學一年級開設計算機基礎教學,這時候學生才開始進入基礎課學習,理論基礎還比較欠缺;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僅僅是文科學生,有些雖然是屬于理工科,但很多同學計算機用得很少,甚至沒有用過;因此在學習中個別學生難免有一些吃力。學生上大學之前的接受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參差不齊:有的在小學或者中學就學習過信息技術,甚至通過了計算機一級考試;有的從來沒有用過計算機,連正確的開關機操作都不會。
2.2 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課堂主要是教師的講解和案例的演示,由于課時的原因,老師不能給學生較多的思考時間,經常是“填鴨式”地授課,這樣造成學生上課時候被動接收知識,自己不用動腦筋思考,長此以往就養成不愛思考的壞習慣,遇到實際情況不會用所學過的知識靈活處理。
2.3 教學條件約束
每個學校都為計算機教學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和多媒體實驗室;由于近年來高校的擴招,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日新月異,原來配備的硬件不能及時更新,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學習需要,加上機器數量的限制,學生上機實踐的時間減少,不能很好進行課堂和課后實踐。所以實際的教學效果比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差甚遠。
2.4 學生對計算機基礎學習不夠重視
由于這里探討的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專業背景:比如學習漢語言文學、物理專業、化學專業的、會計專業、還有體育、美術、音樂專業的學生等等。其中,藝體類對計算機基礎的學習是最為懈怠的,這些專業的學生認為計算機對他們目前的專業學習和今后的工作都沒有多大的相關性,比如:體育專業的學生他們今后可能將成為體育教師或者是教練或者是成為專業運動員,似乎和計算機應用不相關,實際上今后他們的工作、學習計劃和一些訓練日程可能都將使用計算機以及網絡進行安排和規劃;美術專業的學生開始還是認為他們的工作和學習只是需要畫筆以及顏料等工具,如今的美術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常常從事計算機美工設計等相關工作,比如他們可能成為廣告公司的平面設計師、建筑和裝修效果圖的設計師、服裝設計師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使用電腦和軟件來進行設計的,因此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使用美術專業的學生對本課程開始重視起來。而音樂或者是中文相關等專業的學生沒有直接體驗到計算機基礎的學習和他們今后的就業的密切相關性,學習該課程始終缺乏能動性,這也是我們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3 針對不同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的探討
針對前面涉及的問題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將多媒體教室教學和網絡輔助教學相結合,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本素質和實踐能力,以及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3.1 要因材施教
由于新生入校時的計算機基礎水平不同,還有專業方向不同,有兩種分班的思路:一是將學生按照不同的層次分成計算機基礎a,b和c班;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測試,如:計算機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測試,根據得分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三類班級。對這三類班級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對c班的同學采用從最基礎的內容(比如計算機的軟硬件組成的講解,計算機的正確開關機操作、打字的正確手勢和方法等等),對這些不熟悉計算機的同學要更有耐心,上機的時候也要多幫助他們,必要的時候要增加實踐課時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b班的同學則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計劃的教學進度分章節、分任務的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對a班的同學不能簡單地按平時的教學內容來講解,由于a班的學生在以往學習過信息技術,并且對計算機比較熟悉,對簡單的排版操作、電子表格的計算和普通PPT的制作已經能完成,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任務來講解,勢必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對于他們的教學要重新選擇教學內容,剔除簡單的部分,增加應用部分的技巧和難度,比如:在word排版一章節,可以增加一些如音樂賀卡的設計、象棋棋盤的制作、試卷的排版、報紙的排版設計等等既有一定難度,又能提高吸引學生的任務,讓他們去思考排序等內容就不用詳細講解,而增加一些較難的Excel函數,例如if函數,甚至是if的嵌套函數的實例演練;在PPT一章,可以增加相冊的制作,比如:幾個對象一起動作的動畫、按照路徑進行運動的動畫和幾個動畫(如按路線旋轉和自轉相結合)同時動作的動畫,這些東西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當然,要做到這些老師必須認真準備素材,耗費更多的心血。還有一種思路是按照專業的不同分班,根據專業的側重點不同,增加他們專業的計算機方面的應用任務。比如:會計專業就要增加Excel的應用能力,中文專業要加強他們制作課件的技巧,美術專業則要多方面加強??傊?,既要因材施教,也要根據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
3.2 教學方式要多樣化
教學方式既要沿用傳統的以老師為主導的方式,也要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主動性。首先,課堂的內容可以分為幾部分,有的部分由老師主講,有的部分由同學演示和講解,如果同學沒有這個應變能力,則可以提前一周讓同學準備,要給每個同學都有這樣的機會;另外,還要增加課堂的多個教學環節,比如:遇到新問題的時候要大家一起思考、討論,鼓勵同學各抒己見,發揮每個人的能動性;再者,在實踐課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實踐的機會讓同學多練、多創新、多思考;還要增加實踐作業,讓學生在課余的時間多實踐,加強動手能力;還要增加一些計算機基礎的技能比賽,如:打字、排版等等,讓他們的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和充實。
3.3 教學設備的合理使用
學校的計算機等設備雖然由于時間的久遠而陳舊而不好使用,但是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所需要的軟硬件設施要求并不高,因此首先要讓學生接受這個事實,不要一味地追求計算機的外觀和速度,只要能滿足我們課程的需要大家就應該珍惜上機的機會,在實踐課上認真的操作,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還有由于學生的增加學校的設備使用很緊張,那就只有考慮在學校經費允許的可能下增加一些設備,再就是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安排學生的實踐課。
3.4 強調各專業和計算機基礎的相關性
當然,要使每個專業的學生都能重視計算機基礎的學習,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他們學習計算機基礎對他們專業學習的幫助,和他們今后工作的關系。比如:對于師范專業的學生,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今后他們的職業(主要是教師)會經常使用計算機,目前大城市的小學就已經普及計算機了,語文和數學老師都需要使用計算機通過PPT來給學生講解知識,當然就需要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以及使用辦公軟件了;對于音樂、影視表演等藝體類的專業,今后也需要用電腦來處理他們自己的作品,使用網絡來傳播他們的藝術??傊餍懈鳂I都離不開計算機應用。
4 結論
根據目前高校的計算機教育現狀,特別是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問題,從四個方面探討了解決辦法。通過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設備的合理使用、根據各個專業不同的情況讓學生能了解其專業領域和計算機技術的相關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貞貞.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探析[J].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10)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實踐;人才培養
近幾年來,計算機專業招生的大規模擴大,再加上計算機學科專業的特點,對其相應的師資力量、硬件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相應的軟、硬件資源供給不足,會給畢業生的質量帶來嚴重的威脅。面對當前擴招帶來的嚴峻形勢,結合目前的應用需要和人才需求,如何保證畢業生具備較深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畢業生質量和畢業生就業水平是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1 現狀分析
1.1 社會領域的應用需求
當前,計算機應用系統已經廣泛應用于如企業、金融、軍事等各行各業。Internet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一批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現代企業、政府等各部門、各行業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其經營管理模式都因此而有所轉變。企業、政府等部門從單純的事務型業務系統擴展到戰略決策型系統,從單一的計算機應用擴展到更為廣泛的Internet網絡,從單個企業的發展擴展到企業之間的利益聯盟,直至跨國企業和洲際企業,因此也產生了B to C、B to G、B to B以及相互之間的電子業務數據交換,真正實現了計算機應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社會局面。計算機應用的廣泛性、計算機技術的多變性使得各應用系統的需求更加旺盛。即使是運行良好且成熟的軟件,也會因為應用領域業務需求的變更或技術的更新需要進行版本更新。因此,軟件開發人員作為軟件產品的制造者,應該對當前成熟的、先進的信息技術和開發方法運用自如,為網絡環境下的產品開發和生產提供技術上的保障,力爭能夠改善軟件產品的R(需求)、T(時間)、Q(質量)、C(費用)、S(服務)。
1.2 軟件市場的人才需求
面對轉瞬即逝的市場機遇,硬件產品可以通過嚴格的質量監控、機械化批量生產的方式來滿足產品的進度、質量和經費等指標;而軟件產品盡管可以大量復制,但由于不同客戶業務需求的不同、非業務需求的差異等原因,使得軟件產品多是“量身定做”的,呈現出單件化和個性化等特點。同時,又由于能夠重用的軟件資源有限,因此,軟件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近幾年來,盡管全國各類大中專院校實行擴招的方式,使得每年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人數在與日俱增;然而,部分畢業生很難適應現代軟件企業的需要,故而轉向其他行業發展,因此,軟件企業始終表現為IT人才的短缺。
面對軟件市場的迫切需求,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應該從軟件生產的需要和應用領域的需求出發,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得畢業生在軟件企業中的可用性大大增加,以更大限度地滿足軟件市場的人才需求,從而推動整個國家的信息化發展。
1.3 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權衡
從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要求培養出的畢業生是能夠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高級專門科學技術人才。因此,從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在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選擇就業時,動手能力顯得相對更加重要。曾經有一位計算機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在大學期間的理論課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并多次榮獲二等和三等獎學金,但在動手能力方面有些偏廢。畢業實習時,由于實習單位的一次動手實踐要求而被拒之于門外。相比之下,筆者帶領的項目小組學生在校期間各理論課成績一般,利用業余時間參與我所組織的軟件項目開發,通過實踐進一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參加北京某軟件公司的實習面試(包括理論考試和上機考試)時順利通過并被高薪錄用。
由此可見,學生學習應在理論學習和動手實踐之間進行合理地權衡,教師教學亦是如此。
2 教學對策
鑒于上述情況,現結合教學實際,從新生做起,從教師做起,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形成“提高畢業生質量,教師學生人人有責”的原則。
2.1 引導新生明確專業目標
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一方面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很容易產生松懈情緒;另一方面是把高中的學習態度全盤地帶入到大學階段,埋頭苦干地學習,以至于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自己的想法,全憑老師的指點教學而僅對指定教材精心研讀,單方面地忽略了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從入學開始,首先引導學生對大學的生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明確大學生活與高中生活的差異,消除心里依賴;同時指出大學生活與未來社會的銜接,為四年后順利走向社會做一個心理準備。然后,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即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同等重要,甚至實踐能力相對更加重要:同時,讓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計劃和本專業的就業方向有一個真正的了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和決定,便于制定學習計劃。最后,邀請近幾年的往屆畢業生來對學生做講座,講述他們擁有的成功、坎坷的經歷,面對面地與學生進行經驗交流,這樣更具有說服力。
對新生來說,目標非常重要。只有明確未來的道路、樹立了正確的目標、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四年學習計劃,大學的日子才會過得更加充實、有意義,才會在畢業之時順利地走向工作崗位或進行科學研究。
2.2 重視應用領域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只重視程序的實現和新技術的學習,而對應用領域的分析認識不夠,從而過分忽略了問題領域,最終導致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時僅重視局部,不能從系統的、整體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具備高級技術人才應該具備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更無從談起建立問題領域的分析模型。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接觸問題領域,要求學生對問題領域的理解和認識有足夠的重視,并在教師指導下,對實踐內容、現行企業所存在的問題、業務流程進行分析,可結合課程實際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真正踐行系統論中整體與局部、抽象與分解的關系。與此同時,教師把有關教學的著眼點也應集中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上,通過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的方法,培養學生逐步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軟件開發分析與設計中抽象與分解、分析模型和設計模型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礎。
2.3 踐行本科生導師制的責任原則
大家熟知,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由導師或導師組負責。在此,建議本科生尤其是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也采用導師制培養。盡管本科生數量很多,以至于生師比達到20:1,但通過為每一個學生分配專任指導教師,使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有義務培養、教導他的學生,擔負起一定的專業指導責任。這樣,學生 遇到問題,在輔導員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可以求助于指導教師;同時指導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尋找更多的鍛煉機會,盡早解決學生心中的困惑,改善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方式,改進畢業生質量和提高就業率。
2.4 構建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
計算機學科是一個工程性很強的學科門類,對畢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本科教學實踐環節要依據社會經濟的需要,以培養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多層次軟件人才為目標,全面提高計算機專業本科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建議實施如圖1的實踐環節。
在本科教學中實施分層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重視實踐的平臺教育最好放在學生入門后的大學一年級進行:而暑期社會實踐帶領學生重視應用領域,最好放在大學二年級之前的暑期進行:在此環節中的其他活動幫助學生具備問題獲取、分析、解決的能力,激勵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和培養創新能力,鍛煉畢業生的適應環境能力。
2.5 任務驅動式的小組團隊開發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一般為一個學期,課程實踐只有在課程完成之后才能進行。因此,學生在本門課程中的實踐能力培養往往不夠。比如在數據庫系統有關存儲過程的理解和應用方面,如果從理論上對其大講特講,學生好像聽天書一樣,并且在課程實踐應用中,由于數據量比較小或是單機版方式的開發,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它應有的威力。因此,強調學生應參與到具體項目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小組團隊開發,從而通過認識――實踐――再認識的方式加深對理論課程的學習。項目是一所大學校,學生可以在一個項目中獲得計算機技能、分析、協同工作、自信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從而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實現學校到用人單位的平滑過渡。當然,由于項目數量有限,不可能有那么多項目供學生參與,可以采用多個小組完成一個項目的方法,把同一個項目交給不同的小組同時開發,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項目的總體負責人負責(可以是指導教師)對各小組開發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并找出不同方案、不同效率的原因。通過任務驅動式的小組團隊開發,開辟學生的第二課堂,一方面讓學生提前感受軟件企業的開發氛圍,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便于與社會接軌;另一方面,通過參與大型項目的開發,學生加深對大學期間課程學習的理解,以求提高畢業生質量,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礎。
3 結語
計算機應用專業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工程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揮它的巨大作用。面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本科教學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實現本科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無縫連接,必須認識到軟件開發實踐的重要性。通過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組織方式,讓學生高度意識到問題領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動手實踐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學生真正參與到項目開發中,在未來的崗位上能夠勝任科學研究和軟件企業中的工作,以求達到提高就業率之目的。
參考文獻:
[1]梁曉輝.理工科本科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方法淺析[J].計算機教育,2009(17):51-53.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職業定位 就業現狀
在我國,從90年代計算機普及開始,計算機專業就一直熱門專業之一。不管是正規的各大院校,還是民辦的各種培訓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隨著計算機深入到各行各業,網絡的快速發展,企業的信息化,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這些都使IT行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IT行業中的巨大發展空間和高薪待遇吸引著許多的年輕人。但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也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容易就業,相反,他們感到就業的壓力,求職的艱難。即便是正規院校畢業的學生也一樣面臨這樣的尷尬境地,那何況成人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這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從事計算機教育工作的同仁們的思考和注意。
1 成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現狀
1.1 學生的就業情況
成人高職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在讀學生的工作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有工作但從事與計算機無關的工作,有不少學生想通過學習計算機而從新擇業;二是沒有工作想將來從事計算機相關的工作;三是從事計算機相關工作但需要取得文憑或需要提升自己。高職院校畢業生在畢業后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很多畢業生仍然從事非?;A和簡單的低端計算機工作,屬于低端飽和人才,例如錄入,打字等。高端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又沒有能力勝任。通過我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情況來看,畢業后從事計算機相關工作的學生還不到20%,如果學習后僅僅只取得??莆膽{而不能為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那么專業的吸引力必定會下降,造成就業難導致招生難的狀況。
1.2 與其它專業比,尤其是財會專業
從成人高職院校的招生情況來看,計算機專業現在已經不再是成人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相反職業定位明確的專業,如財會專業、幼藝專業的招生情況比較好。這種招生狀況也說明了就業狀況。學生選擇專業的原因之一是為了畢業好找工作。例如財會專業學習的內容相對比較集中,與會計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結合緊密,畢業后基本能勝任出納與財會相關工作。而計算機專業所涉及的面比較廣,畢業后大致的工作方向是軟件、硬件、網絡、圖形處理。在學校設置專業時并沒有完全按照某一個工作方向所需要的知識點來設置學習的課程,而是為面面具到,使得學生在學習期間所學的內容和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導致了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
1.3 與正規大學相比
目前全國幾百所大學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一般分為計算機軟件和計算機網絡兩個主專業,課程設置從90年代普及計算機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正規大學的學生的學習時間有保證,而且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正規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雖然畢業時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勝任崗位,但是學習的能力比較強,所以用人單位也會考慮到這一點,正規大學比成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肯定會受歡迎一些。
1.4 與其它培訓機構比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計算機培訓機構吸引了很多想學計算機的年輕人。例如北大青鳥、新新華電腦培訓學校,新東方等等。有不少高職類??茖W校的畢業生為了能找到工作,會在畢業后去培訓機構學習。為什么已經拿到了計算機??飘厴I證卻還要去培訓機構學習?這說明大家認為在培訓機構所學的內容與工作實際相關,有些培訓機構還提供就業機會。在培訓機構中設置的課程,與工作崗位結合的更加緊密,所有內容完全以就業為導向。例如北大青鳥計算機培訓中,把專業設置成java技術、.NET技術、web技術等,課程設置上只設置與這個技術相關的課程,課程設置的數量和課程學習時間完全是根據這個課程的需要來設置,而不是按照教委設置的規定來要求。當然,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更有自主性和靈活性,但成人高職院校也需要打破以往的課程模式,才能讓學生學習到實際的技能。
2 計算機專業職業定位的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不符
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和調整十分滯后,近二十年來的課程設置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按照正規院校的課程設置的模式來設置。例如對于我校計算機網絡專業來說:將課程分為:公共文化課、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和計算機專業課三大塊。其中公共文化課包括:高等數據、基礎英語、馬基與鄧論等;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包括:、計算機應用數學、計算機文化,計算機英語、計算機組成原理及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操作系統、數據結構、數據庫基礎、計算機網絡原理、C語言;計算機專業課包括:JAVA語言程序設計,internet應用基礎、網絡集成、網絡操作系統、網頁制作技術、網絡安全、軟件工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課程。從課程設置上可以看出,課程基本把計算機專業中的最基本的內容都點到了,但是沒有方向性,并沒有突出網絡專業的特色,學生通過學習并不能夠勝任網絡管理員等工作。
成人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時間少而且學習基礎和能力都比較差,培養出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都要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有規定的課程數和時間,不能完全自主的調整學習計劃,不是以市場為導向,還要考慮自身師資條件和硬件設施等,造成成人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不能滿足就業需要。由于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調整課程設置,以及專業設置的盲目性,局限性造成供求結構失衡。
2.2 教學知識相對較淺又較廣,沒有崗位專業性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時效性也在快速縮短。據統計,計算機行業軟件更新周期大約是四周,硬件更新周期大約是半年,在學校里所學知識能用3年。在校學習的知識比較陳舊,想要掌握本專業的前沿知識,還得通過自己上網、買書、進圖書館、聽講座來補充。例如針對網絡管理員這個崗位,應該能夠勝任維護路由器、更換網線、交換機等網絡設備;保障電腦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務器的穩定運行;處理各種網絡和系統故障;處理Internet無法正常訪問的故障等。但是目前成人高職院校設置的課程太廣,涉及到軟件,硬件,網絡,講的內容也過淺沒有針對性,這樣導致學生學習的內容太多,又沒有重點,什么都了解一點點,但什么也沒有真正掌握。
2.3 與社會脫節,實踐環節重視不夠
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不管是硬件或軟件都更新較快,在學校所教授的一些技術都已經是在市場上被淘汰或者應用較少,而由于有些成人高職校沒有投入一定的成本購買設備,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機會,使得學生并沒有掌握最新的技術,在就業時也就沒有優勢。在實際工作中正在使用的平臺、工具和專業技術,課堂上根本沒有涉及到,很多學生都不知道更談不上應用了。成人高校和企業聯系也不夠緊密,基本上是閉門造車,計算機專業學生去企業實習的機會很少,即使有一些實習工作也多與專業無關。這使得學生對于學校學習的內容沒有實踐的機會,自然對所學的內容也就不夠重視或善忘,感覺學的東西沒有用。因此現階段成人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都了解一些相關理論,但理論學習對于成人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較難,很難真正掌握也就不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而相對實踐操作又較缺乏,工作中應用不到,在學校也沒有提供相應的環境或機會實踐。
成人高職院校計算機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是專業人才的培養及其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缺乏一定的特點,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計算機專業人才應有的比較強的操作和實踐能力,自身在人才市場上沒有競爭優勢。
3 增加就業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3.1 修改課程設置,使專業分得更細,以職業技能為主
高職院校近年來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改革的力度還需要加大。計算機專業本身涉及范圍就較廣,主要有軟件、硬件、網絡、圖形處理。在設置課程時應先定一個崗位或幾個崗位作為目標來考慮。如軟件開發人員所需要的知識的相關課程大致有:操作系統、數據結構、C++語言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SQL或Oracle數據庫等相關的知識。而與硬件相關的工作可能涉及的課程有:模擬/數字電路、計算機維修、匯編語言、C++程序設計、操作系統等。這樣使得學生在校學習的專業性更強一些,提高將來畢業的競爭力和增加就業機會。而不是目前的狀態,學校里什么課程都會涉及到一些,但學生感覺什么也沒有學會。高職院校還應為學生提供職業技能的訓練,多看看用人單位的要求,以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來指導教學。
3.2 和其它專業相結合,發展邊緣專業
計算機和英語一樣都是一個工具,作為一個專業來發展,面太窄,需要和其它的專業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在各行各業都需要用到計算機,而每個行業現在都有專業應用的軟件。這些軟件的開發不僅僅是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工作還需要很多相關的行業專業知識。如財會方面很多財會軟件,這些軟件的開發如果只靠計算機人員肯定制作不出非常專業的行業軟件,如果靠財務人員,對計算機編程不是很熟悉,那也是不可能完成軟件的制作。所以如果既懂一些財會方面的知識,又懂軟件編程,那樣做出來的軟件可以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要。所以,高職院??梢钥紤]發展邊緣專業,對就業市場作出詳細的分析,找到其中的結合點。
3.3 與企事業單位聯合辦學
現在培養的學生常常和社會脫節,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企業對學生的專業要求有扎實的基礎與規范的職業習慣,要求對新技術新技能學習能力高,有一定的實際開發能力。為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讓計算機類畢業生在畢業前就能得到實際開發的經驗,經歷實際開發過程,必須讓學生掌握一種主流的開發技術。高職院校應該多與相關企業多接觸,了解企事業單位的用人要求和標準,按要求來設置課程,并可以為學生提供到企事業單位了解或實習的機會。
4 結語
目前市場需要的計算機人才數量仍很大,但成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種矛盾的解決,只有準確摸清市場的需求,用人單位的標準,根據成人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準確定位教學目標,積極探索課程改革的方法,找到一條適合成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符合社會和市場需求,這樣才能持續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俊麗.民辦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定位及人才培養機制探索.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2008.23.
關鍵詞:云服務;云計算;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3-0104-02
一、“云服務”是高職教育信息化發展新趨勢
目前各個高職院校均不同程度地研究云計算[1],利用云計算來建立個性化的學習環境[2],改變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實現資源的真正共享和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訪問方式,改變教師的集體備課方式,把“云服務”應用于教學和科研之中,深入研究和實踐高職教育中云計算的輔助教學等。利用“云計算”所帶來的“云服務”教學環境是各個高職院校的發展新目標。
二、“云服務”優化的教學環境
1.降低了軟件和硬件的設施成本和維護升級成本。在“云服務”的環境下,院校的計算機專業不用再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計算機硬件設施的更新維護和軟件的升級安裝,學校只提供要求不高的計算機、安裝一般的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即可,同時,教師和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地使用到最新最優的軟硬件資源,構建自己的個性化學習環境,教師可以進行集體協作備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協作學習,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霸朴嬎恪边€能為學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數據儲存在云端,教師和學生無須擔心病毒的入侵和硬件的損壞導致數據丟失,改變了以往計算機實訓室管理的弊端。
2.云服務教學輔助平臺加強了教學的有效性[3]。目前在國內,除了百度百會、騰訊QQ等公司提供的云服務教學輔助平臺外,還出現了許多公司自主開發的云服務教育平臺,一般包括的功能有通告、資源共享、建立個性化教學環境、建立個性化學習環境等,主要強調了學生利用該平臺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實現以“學”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目前的教學計劃設置都是按照固定的班級、固定的課程,選修課程無設置或數量較少,不利于學生興趣和能力的發展。云服務環境下,高職院校也可以很好地實施“淘課”制度,相近專業設置不同的項目課程供學生選擇發展方向,增強了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云服務環境和微平臺的結合,能夠為微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提供有利條件。
3.學習環境更加開闊和個性化。在云服務環境下,非正式學習在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中所占的比例將越來越大,云服務平臺上共享的資源足夠的豐富,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展開學習,并且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定制學習計劃和學習資源,“學”在云服務環境下真正占據了主導地位,實現了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在云服務環境下,學習方式和學習界面更簡單易操作,只要會上網,會使用瀏覽器,就可以進行學習。
三、“云服務”環境下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1.教學方法。目前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導向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等,采用的多是“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這些方法只是在上課教師的統一調配下運行在課堂上,通常是以“教”為中心,不能很好地和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進行協作配合。“云服務”環境下,教育教學的相關資源進行了整合,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基于云計算的教學輔助平臺,平臺能夠提供以任務驅動的協作學習方式,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系統,學生通過平臺可以隨時隨地地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
目前省內已經有不少的院校開始使用諸如河南數字大學城等服務平臺來進行教學改革,平臺中可以創建課程、創建班級、對班級進行日常管理、作業管理、共享資料、交流討論等,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地共享教學資料、評價學生的作業,對學生的日常情況進行及時掌握,摒棄了學生手寫作業這種不適合計算機專業的古老做法,同時解決了學生相互抄襲的作業批改難題。在“云服務”環境下,可以對“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進行升級,采用“學-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學設計過程如圖1所示。
在這個模式下,首先教師要通過平臺共享一節課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進行學習,來完成一定的任務,提交相關的作業,同時通過平臺報告遺留的問題,教師通過平臺總結和解答學生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能夠把握重點,對于學生都會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性講解,對于深層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過程性講解。學生通過平臺可以共同完成案例和項目的制作,討論相關的問題和知識點,共享自己的作品,達到團隊協作的真正目的。云服務平臺的運用提升了原有教學方法中“學”的占有比例,改變了過去上課過程中教師按照某種教學方法從頭講到尾,很難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和知識水平層次,也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的情況。
2.教學手段。高職院校采用的教學手段一般是多媒體教學,計算機專業尤為突出,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后,在多媒體機房進行上機實踐,有些學校尚且不能滿足一邊上課一邊實踐的硬件數量要求。對于課程上機實踐,教師通過“極域電子教室”等軟件將作業發給學生,學生做完后將作業提交至教師機,教師再進行批改,程序非常麻煩。同時,對于計算機專業來說,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更新換代迅速非??欤瑢W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軟硬件的升級和維護,一旦不能及時更新,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也會使學生心里產生不滿情緒,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來說都有很大的影響?!霸品铡杯h境下,高職院校無須考慮這些問題,特別是計算機專業,只要提供滿足基本要求的計算機即可,即使是過時的舊計算機也可以重復利用,滿足邊講邊實踐的基本要求,并且利用云計算技術來儲存實踐需要的資源,通過云計算輔助平臺來發放、收繳和批改作業,簡化了教師和學生的工作程序。
3.教學內容。在以前的教學環境中,高職院校學生完全受教于課堂教師,在學期之初,教師制定統一的教學計劃、統一的實訓指導書,教學內容和實訓內容對于每位同學來說是一樣的,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束縛,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云服務針對學科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在它帶來的學習環境中,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定制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學習資源,而不需要所有學生都步調一致,學習同樣的內容,特別是針對計算機行業,每一種技術都對應著實際的一個工作崗位,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不同的技能課進行學習,以滿足實際工作發展的需要。云服務平臺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針對性、目的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云服務平臺實現了實驗實訓的虛擬化環境,能夠在平臺上安裝需要的軟件,利用虛擬化環境進行實際操作,使實驗實訓的訓練過程更加真實,基本能達到和實際環境一定的效果。
四、結論
“云計算”和“云服務”是未來網絡和教育的發展方向,“云服務”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提供了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為學校設備的配置和升級維護等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云服務”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云服務”平臺進行學習和交流,可以建立自己的個性化學習環境,改變了學生管理方式、教學模式等,使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馬強,付艷茹.云計算輔助教學CCAI支撐的協作學習設計[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2]金貴朝.基于云計算的高校教師個人網絡學習環境的構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6).
[3]張璐,劉海申.云服務環境下基于任務的協作學習的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2,(1).
[4]郝媛玲,張偉.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環境下的云服務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11,(7).
【 關鍵詞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方向;學習目標;方法;就業導向
Discussion on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Yang Kai-qian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ShanxiTaiyuan 030000)
【 Abstract 】 Since 1998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ourse catalogue, and formed 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a new major, becau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involves multiple disciplines cross fusion, the students are common to the professional confused, I i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study in study direction, target, content, method, employment to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 Keywords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fessional direction; goals; methods; employment guidance
1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目前的狀況
1.1 課程設置不集中,專業目標不清晰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所設課程約36門,涉及經濟、管理、計算機及網絡,屬三個不同的社會領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學科之間的知識聯系,但往往是聯系不起來。時常會發生前一節課剛剛建立起的模糊概念,在下一節課時串聯,聯系起來一頭霧水。學完一門課,理論考試成績很好,但自問:就這點知識可以應用到社會中嗎?心里就會十分忐忑。
1.2 理論學習任務重,社會實踐認識少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普遍存在著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不協調現象,實踐活動太少,造成學生只懂理論,不懂實踐,理論到實踐的轉化較難實現。學習形式往往是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以能否掌握書本知識的角度評判,而忽視了實踐學習的重要性。理論和實踐不能較好的融合,這樣培養具有較高信息專業素質學生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1.3 學習方法單一,新技術適用性差
在當今信息社會下,對信息專業新的學習方法探索不多,多數學生的學習方法基本上都是“被灌輸式”和過分偏重照書師講生授的傳統的學習模式,而缺乏生動有吸引力的學習方法和手段,如案例的討論學習等。
1.4 行業需求不顯著,就業導向不明確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在社會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大家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崗位?社會需求是什么?社會管理部門及企事業單位有搞軟件開發的,所學專業為軟件工程;搞網絡的,所學計算機專業;搞財務的有財務、會計專業;搞管理的有工商(行政)管理專業。
我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很多單位不了解,不認為對單位有什么幫助。而且大學剛畢業就安排做管理工作的機會很少,很多學生是根據用人單位需求,臨時改變自己求職專業的,而真正走上工作崗位,又感到所學專業知識的匱乏。
2 造成學習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困惑的原因
2.1 專業特性因素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作為一門覆蓋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領域的橫向新學科,其目標是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而這種“廣而全”的課程體系必然使信息管理專業面臨一個嚴峻問題,那就是學生對信息管理的專業性質、理論體系感到玄妙莫測,不知道如何安排學習計劃,把握好理論體系,如何有效地確定學習目標,以及重點提高哪些素質或能力等。
2.2 對現代信息管理的認識不足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目前處在一個尷尬的地步,企業管理與計算機相結合,本應該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專業,但是恰恰是這個專業的定位造成了學生所學知識面的廣泛和不精的后果。由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邊緣性學科,就是學的很多、很廣、很泛,在學校一般性地學習基本上沒有什么作用,可是在工作以后,就會發現哪一門課程也有用,但不如其他專業專攻的精。
目前的社會環境以及企事業單位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的認識還停留在計算機專業或一般的企業管理專業之中,主要是需要干活的(學計算機專業),并不認為自身管理存在問題,更談不上需要信息管理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意識就更為模糊,簡單的認為就是計算機專業的另命名。單位錄用后就是網管,要不就是IT企業,很少搞企業信息管理。
2.3 學習重點與學生的自身興趣有關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主修管理學和計算機,它的優勢和劣勢一樣明顯。比學管理的多計算機,比學計算機的多管理。但是沒有學計算機的專業好,管理學沒有學管理的好,這就要看在大學里自己如何努力了,學這個專業必須學的更精彩才會有好的工作。從畢業生就業情況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搞信息化建設是對口專業,考研是主流,主要看個人愛好、發展方向較為廣泛。
為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單向發展,就是說喜歡編程的走編程的路,想做網管的就走網管的路,喜歡企業管理的專攻市場營銷、會計等管理專業,想考研、考公務員的就注重基礎課和對應專業的學習。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社會大環境有關,更與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及社會就業定位有關,沒有真正認識到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實際內涵。按個人興趣單科的學習就不如直接轉到單科專業去,那樣學習效果更為有效率。
2.4 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不融合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在信息化社會下,對新的學習方法和探索不夠,理論學習和實踐不能有機的結合。體現在:首先學習方法單一,以老師 “講授式”的傳統學習模式為主,缺乏生動有吸引力的學習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學習和討論學習等。對優秀學生的評價還停留在高中階段的考試分數制,而忽視了實踐活動在大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其次,信息技術沒有真正的應用到學習實踐中去,對多媒體的利用率不高,也沒有真正發揮多媒體在專業學習中的優勢。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不能相得益彰,實踐活動太少,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沒有較好的融合起來,不能有效地互動、互證。造成信管專業學生只懂理論,不懂實踐。
3 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思路
3.1 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樹立大專業概念
信息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對信息進行管理,信息管理的活動包括獲取、整理、存儲、加工、傳輸和輸出等,管理的目的是讓人們在需要時及時獲得所需的信息。信息系統是為了實現管理的目的而建立的一套工作系統,它的組成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的人、管理信息的規程、管理信息的設備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隨信息而產生的,自古就有,只是到了上世紀60年代,由于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才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近幾十年來,基于計算機的信息系統應運而生,并且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日新月異,信息系統就是應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管理的系統。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對信息進行分類、管理、以及研究如何應用的科學,是從信息中發掘財富。因此,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必須樹立大專業的理念,以管理學科為基礎,以數據庫和計算機知識為手段,用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來確立專業培養目標。
現代社會正是信息化社會,大量紛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從中獲得有效的信息是信息管理科學的研究重點,與計算機相結合,使計算機成為工具,信息管理更加有效和實用。例如:民航、鐵路訂票系統就是對機票、車票這種信息的查詢和管理系統,可以說軟件開發最主要采用的客戶就是幫助企業制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統。
隨著科技發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人們將會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信息管理在企業與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將會意識到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這門專業不僅僅是計算機技術與管理學的結合,更包含了對信息處理的新型技術與方法。
3.2 現代行業的發展分析,確定就業市場空間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誰占有了信息就占有了先機。任何行業競爭的實質就是信息的競爭,由于計算機的普遍使用人們對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正是為滿足社會各界對信息的需求而設立的。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管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相交叉的專業,所學的課程一般包括管理學相關課程、信息檢索相關課程和計算機相關課程。現在一個普遍現象是管理專業不懂技術、計算機專業不懂管理。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正是為社會培養既懂經濟管理又懂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只要學好本專業,必然體現出我們競爭的優勢。
3.3 強化社會實踐,開闊學習視野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實踐性強,信息量大,多學科融合的專業。構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習體系,必須參與相應的實踐活動,如果條件允許也應設計一些綜合性的實踐環節,以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強化對基礎理論的理解與應用,提高學習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素質。
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課程學習中,案例學習是被公認的一種有效而生動的學習方法。案例學習法不拘泥于嚴格的理論定義和精確的推理,采用事實說話的方法,收集大量現實的例子來說明問題。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師生、學生間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行性方案,從而強化認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指導今后的學習及發展。有條件時還可以參與社會實踐,走出去,通過“眼見為實”的方法來理解開設各門專業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結論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為了適合社會對各類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設立的,其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也是隨著社會發展對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出現的,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明確無論什么樣的人才都是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地調整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模式,及時地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信息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殷曉永,楊帆,唐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Computer Era, N o.11 2005.
[2] 鄭榮.基于多學科融合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J].情報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