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氣工程開題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Proteus;TKStudio;聯合調試;畢業設計
作者簡介:俞曉峰(1978-),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講師;江娟娟(1981-),女,安徽蕪湖人,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講師。(安徽?蕪湖?241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00733)、2010年安徽工程大學質量工程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0xjy0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5-0102-02
畢業設計是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畢業設計中可以受到一次提升其專業素質與實踐能力的綜合訓練。單片機開發技術是電子信息、電氣、通信、自動化等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術之一,在完善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結構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學生技能的提高和就業有著很大的作用。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共有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五個專業,根據以往的統計結果來看:涉及單片機類的畢業設計課題占了課題總數的相當部分,其中2009年為18.6%,2010為21.2%,2011為20.6%。涉及單片機類的畢業設計一般要求學生首先要搭建相應的硬件平臺,然后完成軟件設計,最后進行系統調試。設計方案在軟、硬件系統最后調試之前是較難確定其成功率有多大,一旦出現嚴重問題,很多情況下需要重新進行系統設計和電路搭建,會影響畢業設計的進度。同時單片機開發需要購買仿真器、編程器及各類元器件,耗費經費較多。而且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的同時,還需要直接面對日趨激烈的考研復試、就業壓力等情況,勢必對畢業設計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經過認真調研和實踐驗證,提出了一種完成單片機類畢業設計的新方法:利用Proteus軟件搭建虛擬的硬件平臺,并結合致遠電子推出的嵌入式集成開發環境TKStudio,綜合利用兩者的仿真和聯合調試功能,嘗試在畢業設計中使學生擺脫實際電路進行軟硬件調試,從而減少系統設計與開發難度,提升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的信心和興趣。
一、Proteus與TKStudio介紹
Proteus軟件是由英國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開發的EDA工具軟件,由ISIS和ARES兩個軟件構成,其中ISIS是一款便捷的電子系統仿真平臺軟件,ARES是一款高級的布線編輯軟件。Proteus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完整的多種型號微控制器系統的設計與仿真平臺之一。Proteus能夠實現單片機與外設的混合電路系統、軟件系統的設計與仿真。在仿真過程中,用戶可以使用鼠標點擊開關、鍵盤、電位器等動態外設模型,使單片機系統根據輸入信號作出相應響應,并將響應處理結果實時地顯示在LED、LCD等動態顯示器件上,實現了實時交互式仿真。
TKStudio集成開發環境是廣州致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嵌入式芯片級、系統級軟件開發平臺,是一款內置強大編輯器的多內核編譯調試環境,支持Keil C51、SDCC、GCC ARM等編譯工具鏈,支持8051、ARM7/ARM9/ARM11等內核調試,支持Linux程序調試,可以完成從工程建立和管理,編譯,鏈接,目標代碼的生成,到軟件仿真,硬件仿真等完整的開發流程。和Keil相比,TKStudio的全中文界面更加友好,且操作方式和Keil相似,學生上手簡單。但在實際應用中,TKStudio的軟件仿真功能不能滿足系統調試的要求,而硬件仿真功能又需要掛載仿真器和實際硬件電路。因此,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將TKStudio與Proteus 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自優越的仿真和調試功能,使畢業設計的軟硬件調試便捷和直觀。
二、應用Proteus和TKStudio 畢業設計的實施
1.畢業設計的選題和學生培訓
首先對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申報的畢業設計課題進行審核,將適合于應用Proteus和TKStudio進行仿真的畢業設計進行匯總歸類,再結合指導教師和選題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后確定適用范圍。在進行畢業設計之前,對學生做6個學時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涉及Proteus軟件的交互式仿真技術和TKStudio軟件使用。基于Proteus的仿真電路繪制在設計理念和操作方法上和Protel及MultiSim有諸多相似之處,經過實踐證明,在6個學時的培訓之后,大多數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Proteus和TKStudio的基本操作。
選題工作結束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數據庫等資源,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提出畢業設計的總體方案。指導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方案進行檢查和修正,確定最后方案,并協助學生完成器件選型、硬件框圖和軟件流程圖設計、開題報告撰寫等畢業設計初期工作。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畢業設計;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許鋼(1972-),男,安徽蕪湖人,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俞曉峰(1978-),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講師。(安徽 蕪湖 241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00733)、安徽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產學研重點項目(項目編號:KJ2011A03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6-0145-02
畢業設計是普通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畢業設計可以接受全面的專業訓練,其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會得到較大提升。近年來,高等院校特別是一些地方性高等院校的規模不斷壯大,但高等教育的投入卻滯后于學生規模的增長,儀器設備和實習基地的配備也略顯不足,同時學生面臨著日趨嚴峻的就業壓力,這些情況對畢業設計的完成和指導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提升畢業設計質量,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是值得每一位教學工作者思索和探討的問題。
一、產學研合作教育構建本科畢業設計的新模式
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深度融合地方經濟的發展,與企業開展科技合作,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聯合開辦相關本科專業,以產學研項目為切入點,逐步探索和建立了產學研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總結了一條產學研結合提升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新道路。
1.產學研結合構建畢業設計選題模式
選題對畢業設計的內容和方向進行了規劃,是決定設計質量的首要條件。從近年畢業設計選題情況來看,存在著題目雷同、內容陳舊、理論性課題偏多、部分選題脫離專業培養目標等問題,導致學生缺乏熱情和動力,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新模式下,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的選題工作提前至第三學年的第二學期初開展。指導教師可根據承擔的研究項目,提煉出若干子課題,供學生選擇;也可由教師參考安徽產學研合作網的企業需求,根據企業提出的技術參數擬定畢業設計課題;對于學院下屬電子協會中部分實踐經驗豐富的學生,鼓勵其結合企業生產實際自行選題。畢業設計的選題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使學生通過畢業設計掌握專業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務求做到“真題真做”。另外,選題也可由指導教師設計不同的實現方案,即“相同選題,不同方案”,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一人一題”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強化學生間的交流和探討,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畢業設計的產學研選題工作結束后,課題統一上報至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會對課題的深度、廣度、創新性及相關工作量進行審核后,在學期末和普通畢業設計選題時同時下發,供學生選擇。
2.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團隊建設和職責
在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對設計質量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課題,鼓勵校企合作,課題的指導工作由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承擔。校內指導教師長期工作于教學第一線,理論水平高,知識體系完備;企業指導教師長期工作于生產第一線,業務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兩者在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會產生交集,可以取長補短,便于學校和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也有利于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良好環境。在畢業設計的不同階段,教師承擔的任務和職責也會發生變化。
(1)在畢業設計的開始階段,學生初次接觸綜合性課題的實際開展工作,多少都會有些茫然和不適應。在這一階段,校內指導教師要向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參考資料,指導和督促學生進行閱讀與消化,并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相關資源查閱所需文獻。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課題要求之后,教師要協助學生制訂工作計劃和設計方案,撰寫開題報告。制訂設計方案時需要與企業指導教師溝通,并依據生產實際進行完善和修改。在這一階段,校內指導教師發揮主要作用,企業指導教師作為輔助。
(2)在畢業設計進行階段,校內指導教師要對學生的工作進行有效監督,保證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學時的一對一指導時間。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企業生產實際進行調研,了解企業的生產現狀和工藝流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對于設計中的難點和重點,教師要帶領學生親自參與研發,并聯合企業指導教師進行攻關。企業指導教師對畢業設計的工程應用性進行把關,主要進行可行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指導,并對設計的階段性成果進行驗收。在這一階段,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要同時參與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
(3)在畢業設計收尾階段,學生需要對畢業設計的成果進行綜合性調試。調試是實現系統設計目標,降低運行成本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方法。在以往的畢業設計中,調試環節通常流于形式、紙上談兵,有時候甚至被忽略。產學研畢業設計強調“真題真做”,調試通常分成兩個步驟進行:首先是在學校的實驗室環境中進行功能驗證性調試,其次是進行工業現場調試。驗證性調試由校內指導教師協助學生完成,工業現場的調試由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同時參與指導。工業現場環境復雜、干擾較多、參數變化較快,學生在短時間內可能難以發現和解決問題,這種情況下教師可直接參與調試,學生在協助教師的過程中,同樣會接受一次生動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在這一階段,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要同時參與對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
3.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論文撰寫和成績評定模式
在論文的撰寫階段,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制定和完善論文提綱,并對論文進行審核,確保學生論文格式符合學校的相關規定。論文撰寫緊密圍繞設計內容進行,對于涉及到的基本理論、概念、芯片介紹一筆帶過,將重心放在系統的設計、優化和調試上,在降低工作量的同時很好地保證了論文質量。同時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還實行了靈活多樣的畢業論文替代機制,對于已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與畢業設計相關的論文的學生,或畢業設計成果獲得了省級以上獎勵的學生,或畢業設計研發產品已經通過相關企業的驗收并投入實際應用的學生,經學院教學委員會審核后,可以將其論文、報獎材料、設計報告作為畢業論文進行提交。
畢業設計的成績參考學生的考勤情況、論文撰寫的規范程度、答辯中的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定,由校內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論文評閱教師和答辯小組共同確定,其中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給出的成績各占30%,論文評閱教師和答辯小組給出的成績各占20%。
4.加強制度建設,保證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
在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畢業設計需要在學校、企業間交替進行,其指導工作由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承擔,整個過程涉及學校、企業、科研院所、教師、學生等多個方面,因此如何對新模式下的畢業設計進行規范管理顯得更為重要,為此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質量保障體系,對畢業設計過程進行全程管理和過程監控。
指導教師要結合畢業設計具體內容幫助學生明確各階段目標、督促工作進度、協調學生團隊之間的銜接等,督促每一位學生都按時完成課題任務,確保畢業設計按步驟、按計劃進行,從而保證課題的設計進度。
學院要成立畢業設計領導小組,強化過程管理,除開題、中期、后期三個不同階段的常規檢查之外,院系兩級的教學工作委員會不定期對畢業設計情況進行抽查,并由學院的教學工作委員會對各階段檢查情況和數據進行匯總與分析,形成書面的“畢業設計完成情況匯總表”提交至畢業設計領導小組,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學院同時構建了完整的畢業設計評價體系,包括學生和指導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教學工作委員會對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的評價、畢業設計領導小組對教學工作委員會監察工作的評價,以此理順關系,確保責任到人。
二、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畢業設計的實踐
從2009年開始,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與鑫龍電器、海螺集團、鑫科材料等企業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技術難題進行選題,直接參與了產品設計、研發和技術改造,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學校和奇瑞集團成立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小組,聯合申報了“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按照校企全程合作培養的新模式,推動了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學生通過畢業設計參與設計的“網絡化車用儀表機芯電路”和“汽車儀表液晶顯示屏”已裝備于奇瑞汽車。2011年,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依托產學研合作項目“電動叉車停車行車電磁離合制動器的研發”,由大中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和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師共同指導完成了“制動器力矩的數字化控制”、“電磁離合制動器的設計”、“高壓吸合低壓保持電路的設計”、“電磁失電啟動器的設計”等多項課題,有8名學生依托該項目完成了畢業設計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其中有2名學生和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就職于企業的研發部門。2012年,自動化專業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與所在企業簽訂就業協議的達18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達11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達12人,通信工程專業達6人。
在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畢業設計真正做到了“在產品上寫論文,在工程中做設計”,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就業競爭能力也得到了明顯增強,學生參加工作后,用人單位的反饋良好。
三、結語
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順應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是校企聯合、互補雙贏,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也形成了安徽工程大學“深度融合地方經濟”的辦學特色。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畢業設計,依托相關企業,充分利用了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資源,以企業的需求為自主創新的導向,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人才培養的凝聚力,有利于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實踐表明,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地方性高等院校工科專業畢業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榮.斯坦福大學產學研創新的成功與啟示[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10:3-4.
[2]楊建芳.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21-27.
[3]吳亞男,毛有虎,石懷偉.校企合作創新畢業設計新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10,(13):68-69.
工業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簡稱IE)是一門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工程科學,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率為導向,采用系統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方法,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創新和決策等工作,使之成為更有效、更合理的綜合優化系統,并對系統的運行及效果進行鑒定、預測和評價。
IE在19世紀末起源于美國,并在歐洲、日本等國家得到迅速應用和發展。到了二戰期間,美國多數大學的工學院都已經相繼成立了正系,并開始招收IE碩士生,到1990年美國已有150所大學的工學院設有IE系,其中92所可以招收碩士生。1992年國家教育部批準西安交通大學和天津大學首批設立IE專業,1993年正式招收IE專業本科生,目前,我國已有150多所高校設立了IE專業。1999年國家教委批準設立IE工程碩士點。
2.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特點
IE最初主要應用在機械制造、電氣工程、材料工程等領域,隨著現代管理發展,IE的應用范圍已擴大到服務行業、公用事業甚至政府部門。工業工程強調“系統觀念”和“工程意識”重視研究對象的“統籌規劃、整體優化和綜合原理”。目前現代工業工程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人因工程、生產及制造系統工程、現代經營工程、工業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等。
IE專業碩士研究生都是具有四年以上實踐經驗的企業及事業單位的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經過了一定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訓練,積累了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獨立工作能力較強。但是,由于他們本科畢業已多年,外語水平不高,計算機基礎和應用能力較弱,基礎及專業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和陳舊,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另外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大多是作企事業單位的骨干或重要領導者,他們是帶著工程實踐中的實際問題而來的,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工程碩士學習方式是“進校不離崗”,集中在每周六和周日集中授課,保證了工程碩士在不耽誤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學習專業知識。
3.創新工業工程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
3.1 工業工程專業碩士培養的總體目標
工程碩士的培養應該按照“積極發展、規范管理”的指導思想,認真分析和把握工業工程碩士培養的特點,努力提高工業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工業工程領域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系統的掌握某一門工程專業知識和工業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懂得現代工程經濟和現代工程管理理論,掌握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先進技術和手段,并能綜合應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3.2 創新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在體現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的前提下,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正專業工程碩士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注重科學研究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的全面培養,突出創新能力;重視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加強管工結合,因材施教,靈活教學,注意IE領域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知識的傳授。
(1)優化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
工業工程碩士是工程領域里的一種專業學位,它側重于工程應用。課程設置強調較寬的學科覆蓋面,因此必須對工程碩士生加強基礎理論和拓寬專業知識,建立起一個合乎工業工程工程碩士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的培養方案。管理領域的工業工程課程設置主要包括:①學位課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法、外語、運籌學、計算機軟件基礎、工程經濟學、戰略管理、工業工程理論與實務、先進制造技術。②選修課。現代生產與管理、人因工程、質量系統工程與管理、新產品開發學、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價值工程等與工程結合的工程領域或相關的技術課程。學位課學分19分,累計學分33分。
(2)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育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應用遠程教育和多媒體等手段進行教學,可以憑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這種新的教學手段可以適應工業工程碩士生不能像全日制學生那樣集中時間學習的特點,學生可以在業余時間和工作的空閑時間里進行自修,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如電子郵件等給學生布置作業和答疑等。
(3)抓好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關
①論文選題與開題。工程碩士論文研究題目一般直接來源于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實際,工程背景明確、應用性強。論文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體現作者綜合運用工業工程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開題報告由導師審查通過后,由學校組織3-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小組論證,通過者方可進入論文階段。②論文指導。工程碩士的指導采用雙導師制,有校內具有工程實際經驗的導師與企事業單位內經單位推薦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兼職導師聯合指導,保證工程碩士論文的質量。③論文答辯。論文經過導師審查通過,且工程碩士生完成了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并成績合格,才可以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工程碩士生學位論文應有3位專家評閱,其中一位為校外專家評閱,另外兩位為校內專家。答辯委員會由5位專家組成,并聘請校外工程領域具有高級職稱專家作為答辯委員會主席。
4.結論
關鍵詞:安全工程;畢業設計;過程控制;質量提升
1.引言
本科生畢業設計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性教學過程,是落實本科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1]。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來講,畢業設計除了是一個教學環節,也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2],旨在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具體科學和工程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完成高校教育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銜接點[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西南科技大學在認真落實教育部指導思想的同時也相應的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最為明顯的是畢業設計直接與畢業生學位掛鉤。以前畢業生只要修夠學分,在無其他違紀違規的基礎上就可以取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但從2008級學生開始進行了補充,學位證書增加了學位課程平均成績70分以上,畢業設計成績必須達到75分以上。在這樣的新形式下,如何讓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順利取得雙證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影響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因素分析
我校安全工程專業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但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畢業生基本上都要去單位進行實習,通過對前三屆學生畢業設計情況的分析,值得肯定的是學生畢業設計的選題基本上能夠緊扣專業,但是也存在以下三個突出的問題:
2.1畢業生對畢業設計重視程度不足
目前,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都安排在第八學期,而這一學期又是畢業生確定工作的時期,學生就業、升學的壓力對畢業設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表現有三個方面:一是已經與單位簽約的學生,就業單位要求學生提前去實習,適應崗位工作,導致學生做畢業設計的時間不足,影響了進度和質量。二是少數沒有落實就業單位的學生,急于找工作,時間被大量的招聘會以及面試所占用,真正能夠用于畢業設計的時間所剩無幾。三是部分考研學生,第七學期時間基本用于復習考研上,第八學期初試過了的學生又有很長一段時間忙于復試基本無暇顧及畢業設計,造成質量下降。
2.2畢業設計過程控制管理力度不夠
目前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畢業設計最終成績是:指導教師成績40%+評閱教師評閱成績30%+答辯小組答辯成績30%,學生最終成績只需達到60分即可,多數學生認為只要成績及格,既不影響畢業證書也不影響學位證書,導致學生在思想上認為畢業設計無關緊要。由于學生出外實習、找工作的原因,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多依賴于電子郵件、電話等,與學生面對面的指導時間較少,對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導致部分學生往往在答辯的前期才臨時抱佛腳,只花幾個星期的時間做出內容空洞的論文。
盡管學校針對畢業設計的管理工作制定了相應的文件,但管理力度不夠,對整個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和監控監督不到位,而當前就業形勢的壓力,對一些明顯有問題的畢業設計沒有深究也沒有嚴格管理,都制約了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效果和質量。
2.3畢業設計考核不嚴格
從前幾屆安全工程專業的考核來看,定性的文件和過程還是比較規范的,畢業設計的成績大致集中在“良”檔,不論是一次答辯,還是二次答辯通過的,基本上沒有不及格的,這實際上反映了在畢業成績評定上的一些不良傾向,和沒有具體的考核環節有較大的關系,也存在者部分情感因素,老師不愿意讓已經就業的學生因為畢業設計而推遲畢業。
3.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質量提升的探索與實踐
在我校畢業設計必須達到75分以上才能取得學位證書的形式下,如何夯實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面對安全工程專業2008級99名本科畢業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3.1改革選題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安全工程專業大部分學生在第七學期就簽訂就業單位,又要求去單位實習,因此選題可以采取師生結合的方式:一是教師命題,必須與專業緊密相連,由學生根據需求或興趣自由選擇;二是部分學生可以根據實習內容自己申報題目,由教研室審核同意,同時在實習單位配備輔導老師。
(2)狠抓過程控制,提升畢業設計質量
畢業設計過程控制包括任務書下達、開題報告、論文提綱、論文初稿和論文定稿五個環節,是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的核心內容,依據每個環節提出完整細節內容和要求,制定相關考核明細表,學生和指導教師同時受過程控制的約束。學生答辯資格分為提前答辯、正式答辯和二次答辯三類,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來確定學生取得哪種答辯資格。
通過安全工程教研室集體討論,報院領導審批后形成以下指導性意見:①選題方式多樣化,但學生畢業設計指導老師的資格需由教研室主任審核同意;②任務書由指導老師在第七學期放假前下達學生,明確交代具體要求,并上報教研室備案;③開題報告在第八學期第四周之前必須按質量完成,統計打分,滿分10分,遲交1天扣1分,不足5分者只能參加提前答辯,并集中答辯;④論文提綱需在第八學期第六周之前完成,要求寫出論文第一章,明確其余章節主要內容、重點、難點以及解決途徑,統計打分,滿分30分,遲交1天扣2分,不足15分者只能參加提前答辯;⑤論文初稿在第八學期第十周之前完成,交由指導教師進行交叉評閱,提出修改意見,統計打分,滿分30分,遲交1天扣2分,不足15分者只能參加提前答辯;⑥論文定稿在第八學期第十二周之前完成,質量由教研室集中統一審核,統計打分,滿分30分,遲交1天扣2分,不足15分者只能參加提前答辯;⑦第十二周由教研室根據過程管理控制的統計,集體討論參加提前答辯和正式答辯的學生名單,第十三周進行提前答辯,第十四周進行正式答辯,第十六周進行二次答辯。
所有參加提前答辯和正式答辯未能通過的學生,在第十六周之前由教研室審核修改情況,不合格者取消二次答辯資格。
(3)嚴格把握答辯環節,科學評定成績
針對學生畢業設計的格式、內容、外語應用、計算機應用、文獻資料查閱、闡述和回答問題等方面提出具體、規范的要求,答辯組教師進行科學、公正的評定。學生畢業設計的最終成績由二個大部分組成:①依據學生完成畢業設計過程的實際情況和數據,按過程管理控制總分100分計算,占畢業設計最終成績的30%;②論文質量及答辯按總分100分計算:指導老師評閱占40%,評閱老師評閱占30%,答辯成績占30%。整個論文質量及答辯占畢業設計最終成績的70%。即:畢業設計成績=過程控制成績×30%+論文質量及答辯×70%。
4.結束語
我校安全工程專業于2011年11、12月份進行了多次討論,形成了畢業設計過程管理體系,在2008級99名本科畢業生中進行了實施,為99名同學提供了140個畢業設計題目,讓學生自由選擇,嚴格按照文件,認真落實,結果顯示:22人參加了提前答辯,77人參加了正式答辯,8人參加了二次答辯,最終1人未能順利完成畢業設計答辯,97人取得了75分(含75分)以上成績,合格率達97.98%。表明,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實施的全面過程管理控制體系,確保了畢業設計的質量,卓有成效,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強管理,以使畢業設計質量更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李乾軍.關于本科畢業設計的幾點討論[J].中國電力教育.2010(3):154-155.
美國麻省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阿默斯特校區(以下簡稱麻省大學)是馬薩諸塞州立大學系統五個校園中的主校園,是美國知名的研究型大學。該校創辦于1863年,坐落在美國東部美麗的新英格蘭地區。
麻省大學計算機系成立于1964年,其研究生教育也有超過40年的發展歷史。由最初的3名教授發展到現在擁有43名教授,其中包括9名ACM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院士(Fellow)、4名電子和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院士、5名人工智能學會(AAAI)院士和2名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院士。麻省大學計算機系在人工智能、網絡與分布式系統、計算理論等多個領域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作為美國知名的計算機系,麻省大學計算機系的教育理念是“培養下一代能以創新的方法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計算機科學家”(cs.umass.edu/grads/msphd-requirements)。在這個核心思想的指導下,該系非常注重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為了達到培養學生具備進行原創性科學研究(Original Research)的能力的教育宗旨,該系制定了一套非常嚴格的課程計劃,以培養學生堅實而廣博的基礎知識、良好的科學研究方法和思維習慣。麻省大學計算機系每年大約會收到1000份左右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的申請,攻讀其博士學位,而錄取的人數一般保持在30名左右。完善和嚴格的博士研究生培養體系、開放而先進的教育理念,使麻省大學計算機系成為全美最具有競爭力的計算機院系之一。
麻省大學計算機系招收兩種形式的博士研究生:碩士/博士連讀研究生和直博研究生。只有在美國其他大學獲得相應計算機碩士學位,并修完麻省大學計算機系認可的相關課程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否則,學生在錄取后必須經過碩士/博士的連續培養才能獲得博士學位。
無論哪種形式,麻省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培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博士生資格學習階段和博士生研究階段。博士生資格學習階段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培養和基本研究能力訓練。學生只有在通過博士資格考試論證,成為正式博士候選(PhD Candidate)人后,才能進入下一步的博士論文研究階段學習。以下是麻省大學計算機系對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要求:
(1)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an advisor(在導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研究)
(2)Satisfy 6 Core Requirements (完成6門核心課程的要求)
(3)Complete 42 course credits (core courses taken to satisfy core requirements are included)(完成42個課程學分,其中包括核心課程的學分)
(4)Complete a 6-credit MS Project (完成6個學分的碩士研究項目)
(5)Graduate with an M.S. Degree(申請獲得碩士學位)
(6)Pass the Department Qualifying Exam- Portfolio(通過博士資格考試)
(7)Form a Committee(成立答辯委員會)
(8)Propose a Thesis(提交博士開題報告)
(9)Complete 18 Dissertation Credits (完成18個學分博士論文)
(10)Pass the Teaching Assistant Requirement(完成助教的工作要求)
(11)Pass the Residency Requirement (at least 9 credits in back-to-back semesters) (完成連續兩個學期修9個學分的要求)
(12)Defend and Submit a Thesis (博士答辯和提交博士論文)
本文將以麻省大學計算機系為例,探討美國計算機專業博士研究生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博士研究生課程教育體系的特點,以期為提高我國的計算機專業博士生教育提供借鑒。
2掌握牢固的理論知識是培養優秀博士生的基礎
美國的計算機博士教育非常注重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為了使學生掌握牢固而廣博的基礎知識,麻省大學計算機系要求每個碩士/博士研究生必須修完6門博士核心課程,而且成績必須達到B+以上。這些核心課程分別屬于計算機科學的三大領域:理論(Theory)、系統(Systems)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課程設置具體如下:
(1) 理論核心課:計算理論(Computation Theory)、高級算法(Advanced Algorithms)
(2) 系統核心課:有三組課程,分別是:
編譯技術(Compiler Techniques)、現代計算機體系結構(Modern Computer Architecture)
數據庫設計和實現(Databa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高級計算機網絡(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ing)、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s)
高級軟件工程I(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Synthesis and Development)、高級軟件工程II(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程序設計語言(Programming Languages)
(3) 人工智能核心課程:高級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機器人學(Robotics)、信息檢索(Information Retrieval)、不確定環境下的推理(Reasoning and Acting under Uncertainty)、增強型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Pattern Classification)
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學生可以在六門核心課程的選擇上有所不同,但為了加強理論基礎和掌握知識的廣度,無論哪個研究方向的學生,都必須修完兩門理論核心課程和一門高級人工智能課程,同時,再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選修其他三門核心課程。例如,一個系統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除了修完以上兩門理論和一門人工智能課程以外,還必須修完來自于系統方向不同組的三門系統方向的課程;而一個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則必須修完另外兩門人工智能方向的核心課程和一門系統方向的核心課程。
每門核心課程由教師講授一學期,其中每星期2次課,每次2小時,3個學分。根據內容不同,每門課程一般要安排5~8次書面作業、1次期中考試和1次期末考試。其中,對系統方向的課程來說,每個章節完成后一般還有一次課程項目設計(Course Project),主要要求學生實現相應的算法和進行性能評價。由于核心課程要求高,課程學習內容多,導師和系里會建議學生每學期選學不超過一門的核心課程,所有6門核心課程則在三年內完成。如果成績沒有達到B+,麻省大學計算機系允許學生重修該核心課;但是,如果學生在規定的博士資格考試申請時間前沒有通過全部的6門核心課,則不再具備繼續攻讀博士的資格。
嚴格的核心課程作業、考試制度和淘汰制度,不但使學生牢固掌握了計算機科學各領域的基礎知識,培養了學生勤奮刻苦的專研精神,而且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進入實際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靈活而完善的博士生選修課程體系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美國一流研究型大學博士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拔尖創新型人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美國的博士生教育除了注重培養學生扎實和精深的基礎知識外,還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現新問題的探索精神及能力。
如果核心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培養優秀博士生的基礎,是向學生傳授學科領域的重要基本知識和原理與技術,是學生全面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與方法的重要途徑,那么,選修課的設置則是對學科基本知識的補充,是培養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和了解并探索前沿研究方向,從而成為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麻省大學計算機系的做法是,在博士研究階段,除了要求學生完成18個學分(6門)的核心課程學習以外,還要求完成24個學分(8門)的非核心課程(或稱為選修課)學習。這些選修課大多是關于本學科及相關專業前沿領域近3~5年的新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或新技術的相關內容的介紹,一般由教師在每學期開學前提出新的課程計劃,學生則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職業目標自由選課。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本學科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現狀,更重要的是,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授會將許多新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上和學生討論,同時,通過2~3個課程項目培養學生獨立(或合作)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教會學生各種探索問題的研究方法。
在教學模式上,可以采用由教授主講的傳統方式,也可以采用以討論為主的方式。以教授為主講的教學模式在此就不再贅述,以下著重描述以討論為主的選修課教學模式。
以討論為主的Seminar是美國計算機院系的教授最常用的選修課教學模式。Seminar的課程設置沒有固定模式,但通常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第一,課程的選題一般是近年新出現的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課題。
第二,課程內容的選擇一般來自近年來該領域頂級國際會議的專題論文。
第三,課程內容的組織由教師完成。教師在確定題目后,一般會根據論文的情況將討論的內容分為多個子專題,每個子問題由3~4篇論文組成。課程的開始一般是綜述性的論文或在該領域出現的最早的學術論文,其目的是探討該研究方向出現的新的應用背景需求和所帶來的新的挑戰。其后的每個子專題則將對具體問題和方法進行深入探討。
第四,選課的學生人數一般在20~30人左右,而且通常是由學完了核心課程以后的高年級博士生組成。學生人數太少,論文的覆蓋面可能太小;學生太多,可能導致討論的深度不夠。同時,只有學完了基本理論后,學生才有可能具備較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在Seminar的學習討論中,找到新的研究問題也是該課程設置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五,課堂教學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教師在第一節課引導學生對該領域的基本問題有了初步認識后,學生將對每篇論文進行評估(Review)、宣講(Presentation)和進行課堂討論。每篇論文的宣講時間是25~30分鐘,課堂討論時間是10~15分鐘。其中教師將引導學生對論文中所研究的問題和關鍵技術進行深入討論,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將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
選擇合適的題目并對教學討論的內容(論文)進行篩選和組織對開課教師的要求非常高。為了準備一門新的Seminar課,教師一般需要預先通讀該研究方向所有重要國際會議的相關論文,然后根據不同的研究問題對論文分類,并將其中有代表性的論文提煉出來,作為課程學習的論文。在課程項目的設置上,教師會事先準備一些題目,如對某些算法的實現、評估和改進,實現原形系統等,同時也非常鼓勵學生在論文討論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4合理的課程學習安排是培養高質量博士生的有效保證
美國的博士教育是以博士生的最終質量為評判標準,而不是以年限來規定學生的畢業時間。在美國計算機專業,培養一個碩士/博士生一般需要至少5年時間。由于強調博士生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在整個博士學習階段,博士生都會積極參與課程的學習,并盡可能地將研究項目中的問題和課程學習聯系起來,用所學到的方法或思路來解決新問題。
以麻省大學計算機系為例,雖然學生的背景不同,但為了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幫助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順利完成博士課程要求和博士論文要求,系里建議學生按如表1所示的時間表安排整個博士階段的學習計劃。
麻省大學計算機系不但在本系有完善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職業規劃來自由選課,而且也鼓勵學生在其他相關院系選修本系沒有開設但對研究有用的課,如數學系或電子工程系的高級課程。總之,美國博士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同時訓練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5啟示和建議
美國的博士教育強調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完善的知識體系和用于探索與創新的研究能力,而這些恰恰是決定博士畢業生日后發展潛力的關鍵。長期以來,我國計算機博士教育主要是通過參與科研項目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培養,這種“研究項目驅動型教育”在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的初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培養了大批科研人才。但隨著教育本質的回歸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從總體來看,我國的這種單純強調研究項目的教育模式培養的博士生,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沒有嚴格的博士課程要求和淘汰制度,學生在學習階段往往會忽略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對知識結構的完善。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博士生的研究水平和發展潛力,最終將會影響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
筆者建議,為了使學生掌握牢固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在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興趣和基本的研究能力,應該首先強調核心課程體系的建設,不論哪個方向的學生都必須通過一定數量的核心課程的學習,如算法、分布式操作系統、人工智能等,這些核心課程應由教師來講授;同時,應嚴格課程的考核制度和課程評價體系。對于選修課,由于其主要目的是擴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所以應借鑒國內外Seminar課程的成功經驗,積極有效地激勵教師和學生共同上好Seminar課。
博士生教育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而其中的課程學習是研究生培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通過嚴格的培養機制和靈活的培養方法,在給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將合理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和研究項目結合起來,嚴格博士生培養機制,完善博士生資格評估體系,從制度上保障博士研究生的質量;以及如何真正教會學生探索科學基本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習慣和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等,是我們在計算機學科建設中應該進一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