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個性化教學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個性化教學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個性化教學方案

        第1篇: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職業學校;個性化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7-0040-03

        一、幫助學生選擇富有個性化的專業方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每個學生學好的基本前提和內在動力。很多人認為,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是“選擇”了某個學校、某個專業,當然是適合他的。事實上,職業學校學生在選擇專業的問題上非常被動和盲從,毫無興趣可言。選擇專業后也很難予以改變,要么做著慢慢適應的長期準備,要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么學成后草草拋棄所學專業,結果會造成方方面面的極大浪費,這也是社會對職業教育形成偏見的原因之一。

        調研中,筆者發現,一些職業學校已經開始借鑒某些地方和高校的經驗,嘗試一年級或第一學期不分專業,進行文化補課,開設公共課程,輔助生涯指導,讓學生和家長在充分認識社會形勢與職業教育現狀和自身情況的基礎上再行選擇專業和方向,取得了新進展和好效果。這對全面實施“2.5+0.5”、“4.5+0.5”學制的江蘇職教來說,完全可以借鑒。當然,也可給學生多次選擇的機會和途徑,創造中途轉專業和彈性學制的有利條件,簡化手續,便于操作,從而讓學生在學校教育和生活實踐中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發展和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方向與目標。

        二、制訂個性化教育的班級人才培養方案

        職業學校首先要為學生量身定制一個班級人才培養方案,這應該成為教育教學工作所遵守的行動指南。目前,多數職業學校各層次、專業、班級的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稍作修改的拿來主義。筆者這里所說的是“班級人才培養方案”,而不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期望每所職業學校的領導、班主任與任課教師應從扎扎實實的調查研究開始,對所屬地區的經濟、人文有所知曉,對班級群體共性有所分析,對家庭現狀和想法有所了解,對學生個性品德、學業基礎、方法習慣有所掌握,從而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正確措施,認真研究、設計和制訂班級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和個性需求。可對對口單招班級的人才培養方案“特殊對待”,對其他班級也可按對成人高考、技能強化、創新發明、藝體特長、創業發展等大的方向選擇與設定目標和模塊。不妨從學生入學伊始,主動把班級人才培養方案分發給每個學生和家長,使他們清晰地知曉課程、學分、評價與要求,為選擇目標方向、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參考。應盡量安排班主任擔任自己班級第一學期《職業生涯規劃》德育課程的教學工作,更好地結合實際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指導和幫助,這在一些學校已經取得實效。學校應建立學生職業生涯指導辦公室,設在方便學生每天進出的地方,像抓心理咨詢工作一樣重視,配備設施設備及專兼職指導教師,隨時全程接受每個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測評、分析、咨詢和指導。

        三、確立個性化教育的學生學習方案

        職業學校應引導每個學生自主制訂一份三(中專)到五年(高職)個性化學習方案(也是學生自我成長檔案,包括學生興趣、愛好、特長、目標、要求、學習課程、評價記載、反饋調整信息等等),通過信息填寫和問卷、測量、交流、溝通等補充形式,幫助班主任、學生和家長共同分析、掌握每個學生的背景、基礎、特長和需求,共同協商、制訂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思想教育和學習方案,階段性地進行評價、記載、跟蹤、反饋和調整,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有效達成教育目標。可在校園內網上呈現個性化學習方案中的部分項目,以便隨時查閱,掌控引領,共同監督。

        應鼓勵學生選修感興趣的第二專業和高學段課程,也可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開出利用業余時間自學為主的個性化的隱性課程清單,通過自學、網絡學習、社會培訓和教師定期輔導等形式達成目標,有條件參加相關行業的認證培訓與考核的,同樣列入個性化學習方案,給予相應學分,并在跳級、轉學等方面予以實踐探索。

        個性化學習方案與班級人才培養方案配合起來并伴隨教育教學始終才是一個完整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和教育教學經歷,才是職業學校維系每個學生與家長的紐帶。長期這樣做,就一定會讓每個學生在個性化教育的“個別化”發展平臺上增強信心,成就自我,進一步構建綜合性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和學習模式。

        四、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教學內容

        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教學內容,同樣需要切合實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品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內容;需要在普遍達到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地區、學校、專業和學生的實際與地方特色,對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去粗取精,研究、設計和制定出班級及學科與專業的課程標準,確定教學內容。要以差異為前提,課程內容要講究循序漸進的邏輯性,還要及時進行教學反饋,以便調整內容和策略。

        應重視教材的比較和選擇工作,更應鼓勵教師結合實際編寫講義、學案等校本課程及教材。如德育課程可增加“三創”教育、思考與解決問題、客戶服務與人際關系等內容;語文課程可衍生出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硬筆書法等內容;體育課程可選擇拓展訓練、游泳、圍棋等內容;數學課程可增加機械計算、財務計算、家庭理財等內容。應結合學生興趣選取教育教學內容,多用案例、啟示、拓展、訓練、調研等模塊,以取代生硬的概念和結論。

        還應廣泛采用網絡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其優質、便捷、先進的功能和作用。在加強教育與管理的基礎上,放眼“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拓展學生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普及下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教育教學新內容。

        五、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方法

        每個學生既有同齡人心理,相同或相近知識基礎等相仿的共性,又有興趣愛好、智力差異等不同的個性。即使每個學生的不同時期,也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進行教育教學。實現個性化教育,要從學生的共性特點和個性差異入手,創新學校德育工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既有針對班級學生的一般方法,又有針對每個學生的特殊方法,做到“因群而宜”、因人而異、對癥下藥。

        面對學生群體,應認識和重視“90后”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發展的現狀與特征,善于從心理學角度去分析學生的言行與原因。要尊重學生主體,依據其身心發展規律創設寬松、民主的教育環境,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喚起自我教育的欲求。要擯棄不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深化課程改革,倡導分層教學、合作學習、文獻學習,嘗試走班制、導師制、學分制,運用自學式、探究式、合作式等適合的教育教學方法。要建立健全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機制,改進優異學生培養方式,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讓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展示,嘗試成功、體驗快樂,激活思維、釋放潛能,自主學習,個性發展。

        針對學生個體,應看到每個學生的不同基礎和成長環境,順其自然,實行差異教育。要幫助學生發展優良個性品質,抑制和克服不良個性特點,使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要培養學生自主、自理、自律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管理。在個性化教育的過程中,還要關注每個學生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的養成,并注意個別化的矯正,從而使其獲得終身學習與生活的能力。

        六、運用個性化教育的評價方式

        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評價方式仍缺乏創新,過于統一、缺乏個性;仍更多地關注智育、忽略德育,關注全體、忽略個體,關注比較、忽略進步,與個性化教育的理念和實踐背道而馳。個性化教育應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是“揚長”的教育。因此,要尊重每個學生發展的個性,以發展性評價和成功教育的理論為指導,從標準、內容、方法上對職業學校不斷進行個性化教育方案的改革與創新實踐。

        如德育評價中,“優秀”的評價標準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完善,“老三好”要變成“新三好”,“三好”要變成“多好”、“單好”和“個好”,“全面發展”要變成“全面發展目標下的個性發展”,“結果評價”要變成“過程評價為主結果評價為輔”,“單元評價”要變成“多元評價”,“少數學生優”要變成“多數學生優”,讓每個學生在進步自信和特長發展中享受表彰之樂、成功之樂。又如教學評價中,要做到評價主要看進步與未來、過程與發展、多元與多樣,做到用特長與表彰彌補不足,用單項與證書彌補全面。要不斷開拓第三方評價的渠道和內容,建立一種民主參與、溝通協商的評價氛圍,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企業、社區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個性化教育歷來不只是學校的任務,對實踐性更強的職業學校來說,教育和引導每個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教育觀,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與學校共同關注學生全面、健康、和諧而有個性的發展,并充分開拓和利用學校、企業及社會各界的個性化教育資源,發揮合作企業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性,是為每個學生提供廣闊的個性化教育空間的有效路徑。

        第2篇: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 初中政治;張揚個性;激活課堂;自主學習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推廣,還原學生學習地位的呼聲越來越高,其實踐的一個重要瓶頸就是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和接收能力,還有著自己的個性和認知規律。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認真分析他們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態度,然后參照教學內容設施符合學生個性化認知和發展的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還原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的潛力,保障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鑒于此,筆者面對被長期的照本宣科固化教育毒害很深的教師和學生,先對個性化教育的內涵進行淺要分析,然后再結合教學實踐有針對性地對如何踐行初中思想品德個性化學習進行討論、探索和研究:

        一、個性化教育的內涵

        個性化教育,顧名思義就指通過對被教育者進行調研、測試、分析和綜合診斷,然后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的相應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個性化教育就是對傳統一刀切的灌輸式教學的否定,是承認差異和個體特性的基礎上發展和優化學生獨立學生和探索的精神。具體操作中,個性化教育首先要立足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此為據,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等重要學習相關因素,尋找適合他們每個人個性發展的獨特教學引導和啟發方案,這樣才能徹底貫徹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精神,才能充分激活課堂正能量,才能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最大限度地遷移知識,生成能力,完善人格,全面培養良好思想品德素養。

        二、初中思想品德個性化教學指導方案

        個性化的學習肯定需要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指導,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初中生普化的認知規律入手,對怎樣整合教學資源實現個性、優化配置進行如下討論:

        1.給學生松綁,鼓勵個性發展

        傳統的課堂規定好了學生什么時候提問,什么時候練習,而且將提問問題限定的一個范圍內,稍有出格動輒出咎。新課改要求我們必須摒棄這種固步自封的教學桎梏,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放飛思想的翅膀,讓他們敢于探索和發現問題,能以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更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從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迅速的進入學習狀態。給學生松綁,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師生在課堂上有充分交往互動的時間和空間,對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在學習尊重他人相關知識時,筆者沒有照本宣科地給大家搞說教,而是要大家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和學習方式。經過思考,有的同學講故事來說明尊重他人是我們的美德;有同學通過當堂設置問題調查來和大家互動最終歸納出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都需要互尊互愛……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同學們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和引導大家認識尊重他人的意義和如何尊重他人,出現了許多創新性學法思想。如此引導,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自主探索和認知中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升了教學效果,實現了個性創新。

        2.因勢利導,實踐個性探索

        個性學習也不能一蹴而就,一線教師先要能立足學生的學習實情,然后再在教學設計中因勢利導進行滲透和引導,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主動搜集相關資料,獲得體驗,并作類比、分析、歸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彰顯個性,培養能力。

        如:在教學自信的相關知識時,筆者就從各層次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設定了靈動的教學方案,拓展了自主探索和學習部分,然后引導大家說一說自己有沒有因為不自信而失敗的經歷,分享因為自信而成功的經驗。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以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一起討論自負、自卑的消極影響,歸納了如何能保持自信,走向成功。大家結合自己的實際現身說法,最能引起廣泛的共鳴,教師再因勢力導,適時引導和補充,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其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彰顯了學生的個性。

        3.豐富教學活動,展現學生個性

        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是實現形象化教學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現學生個性發展的平臺。如利用小組談論,發揮個人特長,組員取長補短,分享個人學習所得;利用游戲,創設情境,明確游戲目的,強化游戲實效;師生表演,共同合作,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利于理解教材內容;開展有效辯論,開闊學生思維,凸顯個性。

        上面是筆者結合一線教學經驗對怎樣還原學生學習地位,實現初中思想品德個性化教學的討論與探索。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個性化情境引導,將課內知識結合生活現象設置個性化提問來引導學生發揮個性優勢,實現個性化探索、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篇: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詞句理解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大閱讀量,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開展個性化閱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種語文閱讀教學形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同時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具備非凡的意義。

        關鍵詞:

        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方案

        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只是學習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從文章中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讓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文章的時候,就能夠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對文章進行評價,這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同時對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也是一種鍛煉。但在目前,我國的高中個性化閱讀教學還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討論如何實施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內涵

        (一)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基礎

        高中生的社會經驗還相對匱乏,知識水平也處于發展階段,而且學生之間的家庭環境、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秉承“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很好地理解教師的閱讀指導。

        (二)以“對話形式”為過程

        教師、學生以及文章作者,這是實施個性化閱讀非常重要的三個“對話人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三者緊密結合起來,以便讓學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同時也讓教師嘗試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時,不要將其簡單地理解成只是進行語言交流,而要將其作為三者之間進行互動的過程,學生通過與“作者”的互動,得到對文章的更深層次理解,而學生和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則是充分展現自己個性的絕佳機會。而在此期間,教師要做好指揮引導的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不夠充實

        語文教學需要較大的信息量,而其知識性強度也要高于其他學科。但在目前,我國的語文教材內容還不夠充實,所以很難達到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要求。特別是對語文教師來講,教學期間總是在重復著相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藝術也會因教材內容的單薄而無從發揮。而學生早已對教師的重復講解失去了興趣,因而也很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

        (二)教材內容陳舊、落后

        由于經濟的不斷提高,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眼界也變得越來越開闊,而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詩詞等很難與現代社會產生聯系,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難。

        (三)課堂講解方法復雜繁瑣語文閱讀綜合性較強,而一些教師為了確保學

        生能夠全面掌握課文內容,經常會按部就班、逐字逐句地對每一個細節進行講解,這看似講得詳細,實則是對課堂時間的浪費。不僅如此,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還極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最終失去對閱讀的興趣。

        三、加強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方案

        (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

        “讀”并不是閱讀的主要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讀的過程中養成思考的習慣,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寄托。首先,在情境中感悟。任何作品都有一定的情境和豐富的故事內容。因此,教師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進入文章的情境當中,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講《鄉土情結》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把自己當作這篇文章的創作者,以便讓他們盡可能地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去體會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真實感受。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對家鄉故土的深切情感。其次,抓住關鍵語句去感悟。在文章當中,對關鍵語句的深入理解往往是感受作者內心真實感受的最好方式,所以在閱讀期間,學生一定要著重體會此類語句,這樣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重視在閱讀中實現擴展

        閱讀的目的,不只是要掌握課本知識,還要通過大量閱讀來給自己創建一個能夠擴展思維、開拓眼界的平臺。在進行語文個性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并激發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積極探索閱讀奧秘的欲望,以此讓他們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個性化閱讀的方法。比如在教學《拿來主義》一文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大膽的討論,這樣就能出現很多比較有個性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有可能是教學大綱所沒有體現出來的。例如一些學生會認為,“拿來主義”主要是對“全盤西化”的否定,不過同時也在告誡國人要多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而另外一些學生會認為,“拿來”沒有錯,不過卻不能盲目使用,在“拿來”以后,還要根據當時的國情來作進一步的打算。而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拿來主義”太具有依賴性,并不可行,一定要有獨到的創新精神和大膽嘗試的勇氣,這樣國家才能夠得到發展。經過這樣一系列的閱讀和討論交流,學生都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其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對文章的理解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個性化閱讀教學期間,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形式。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若想讓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自己的教學研究與探索力度。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精髓,掌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豐富的內涵,這樣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同時,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有全面了解,以此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教師還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所思所想,并給予他們充分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而此時的教師,則要充當引導者,在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及時予以幫助,這樣才能夠在閱讀期間全面鍛煉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為他們踏入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能夠了解到,若想提高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水平,就一定要在教學期間加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感悟力,重視語文閱讀的擴展教學,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工作者要認真努力,不斷研究,制定出更為完善的閱讀教學方案,從而將我國的語文閱讀教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吳林梅.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天地,2013(17).

        [2]仇玉江.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談[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5(9).

        [3]張碧蘭.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第4篇: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美術教學 個性 共性

        美術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實踐即個性化美術教學,具體說來,就是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從這些因素出發,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材施教,用美術教學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使他們的美術學習和其他方面在不同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下面就從哲學個性與共性辯證關系的視角對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

        一、從哲學視角看美術個性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美術教學存在的共性問題

        1、師資狀況

        師資隊伍相對不足一直是美術教育中已經普遍存在的現象,特別是在近年來不斷擴招的情況下,由于教育投資與擴招學生的數量比例嚴重失調,從而使原有的師資力量不能與其相匹配,而同時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引進具有較高專業理論素養和職業道德的教師,為了節約開支只能引進學歷和實際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

        2、教學設備與教學條件

        由于長期以來非藝術類學校忽視美術教學,因此本來就十分有限的教育投入也很難用在改善美術教學設備與教學條件上,久而久之造成目前的美術教學已經遠遠地不能滿足個性化美術教學的要求。而這門學科所要求的基礎設施和培養方法以及實施教學的手段比起其他學科來說又具有更強的實地操作性,教學設備與教學條件的匱乏就好比“上戰場沒有槍一樣”,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美術教學存在的個性問題

        1、教學理念失衡,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無論是學校和教師還是家長與社會大都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文化課等所謂“主科”的成績尤為關注,因為長期以來從小學乃至到象牙塔的頂端都以成績作為甄選和選拔人才的主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

        可想而知,美術教師在此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難免存在應付、得過且過的現象,而個性化美術教學恰恰要求教師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技能以及提出的要求來自己動手實踐,從而能夠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獲得不同的收獲,發展他們自身的個性。此外,在這種長期忽視的教育理念下,在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是教師的主導意識強于學生的主體意識,課上都是以教師講課和展示為中心,使學生認識成為被動、消極的鏡子式反映,很難實施個性化美術教學。

        2、教學目標定位失誤

        由于教師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因此大多數教師將美術教學的教學目標定位于對學生基礎美術知識的講解、傳授上,過分拘泥于教材單調的教學內容而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人格和個性平面化,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個性化美術教學則要求教學內容中應該根據學生成長特點加入學科知識間的互動以提供能力培訓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因此,這種錯誤的教學目標定位嚴重脫離學習主體的生活實際,忽視學生內心需求,對學生個性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二、個性化美術教學的實踐探索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對有效解決個性化美術教學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提出如下方案:

        (一)解決共性問題的實踐方案

        1、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

        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是教學活動順利展開的基本保障,若要完善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就必須提供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內容。個性化教學不僅要使用大量的材料進行如工藝品制作等教學實踐,還要建設屬于學生使用的制作室或創作工作室,以提供可以使他們利用這些材料資源進行不同美術創作實踐活動的場地。

        此外,在個性化美術教學中還要加強資料信息建設,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與美術設計有關的雜志、報刊、學術專著、數碼圖像素材、相關學習材料等,從而指引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發展自身的個性。

        2、大力培養個性化美術教育的人才

        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職業操守,因此加大提高師資力量的投入,建設個性化教學的專業化人才發展戰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國家政府機關及相關部門應盡可能地制定一些有關美術教師在職培訓的法規政策,對教師有計劃地進行個性化美術教學理念、專業技能和實地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培訓,不斷全面提升其專業素質使之滿足個性化美術教學的教學要求,進而有效指引學生發展個性。

        (二)解決個性問題的實踐方案

        1、樹立發展學生個性的教學理念

        在大力培養個性化美術教育人才的基礎上,教師要積極學習,在充分認識到美術課程學習是每個學生個性塑造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基礎上,努力轉變美術教學理念,更多地從完善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去探究美術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態度。此外,學校和家長也要重視美術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給學生一個適宜的學習空間。

        2、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加強學科互動

        個性化美術教學要求教師將教學目標定位于讓學生習得更多的應用性知識,而不是片面強調基礎性,理論性知識的熟知程度。因此,應當在美術教學中盡可能多的聯系實際,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建立互動,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并挖掘其中的內在聯系,有機整合,從而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不僅可以輕松掌握本學科知識,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自己參與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地將書本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發展學生的個性。

        3、教學方式多元化,提高學生參與度

        教師在個性化美術教學中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充分掌握講授法、實踐法、觀摩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將其科學合理地結合運用,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完善學生的個性發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利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性,在設計共性為主的教學方法基礎上突出個性為主的教學模式,實施因人而異的個別化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劉雪姿.《美術教學中如何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企業家天地.2006年第6期.

        第5篇: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營銷 課程教學 個性化人才

        [作者簡介]張育潔(1980-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企業管理;孔令艷(1980-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和旅游管理。(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2-0127-02

        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高校人才的培養顯得越來越重要,積極推進個性化人才培養方式,是克服傳統教育存在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人才興國戰略的重要措施。實施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式,是培養新時期人才的一個必由之路。營銷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得炙手可熱,為了適應時展的需要,高校要了解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在現代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實施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營銷人才個性化培養的必要性

        1.外部環境的要求。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發展和進步的動力。科學技術在進步,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都需要創新,只有具備創新意識的綜合人才,才能不斷迎接未來的挑戰。國家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創新史,國家創新的希望就是人才。高校是培養高素質綜合人才的重要基地,營銷專業也是高校中發展比較成熟的一個專業,在營銷課程教學中,要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在教育中開展個性化的培養模式,這樣才能形成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環境,催生個性專業素質的發展,促進營銷專業受教育者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2.價值多元下的高校教育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信息時代的來臨,受到網絡上或者社會上各個思潮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難免不同。最近幾年,“9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的主體。他們中很多為獨生子女,有著較強的個性觀念,加之高校民主化氛圍的感染與熏陶,在對事物的看法方面有著自己的認識,對待問題也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凡事喜歡較真,對于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由于他們的個性過于張揚,服從意識不強,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屑一顧;他們不盲從,有見解,但是有時對個性化的理解就顯得比較狹隘,不能完全理解傳統教學模式,認為填鴨式教學扼殺了他們的個性,禁錮了他們的思想。所以,在營銷課程教學中,要實施個性化的培養模式,才能適應現代學校教育的需要。除此之外,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存在一定的結構失衡現象。學校要結合營銷專業的市場需求,從專業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設立人才培養方案。隨著高校競爭越來越激烈,個性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吸引生源的關鍵,也是高校發展的關鍵所在。實施個性化培養模式,把營銷專業的發展與高校發展結合在一起,在滿足了專業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校的競爭力。

        3.營銷專業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科技進步和信息化的發展,使得新舊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作為營銷專業的學生,在強化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知識的擴展,增加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在人才開發目錄中可以看出,很多企業在招聘營銷人才的時候都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隨著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營銷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展現自身的專業化技能,把自己打造為市場營銷專業需要的人才,這樣才能增加自身在就業競爭中的實力,為以后的事業發展打下基礎。

        二、營銷課程教學中的個性化人才培養策略

        1.制訂“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在進行專業教育的時候,培養方案是一個很好的指揮棒。很多院校在制訂市場營銷專業人才方案的時候,照搬其他院校的模式,沒有結合自身院校的實際,缺少獨創性,這樣所培養出來的營銷人才也缺少創造性。最近幾年,隨著教學水平評估工作的深入,逐漸改善了上述狀況的存在。要實施“個性化”的課程教學,首先要對這個專業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在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人才培養目標是進行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依據。要科學合理地設計營銷專業人才目標,對于教學方向要有大致的了解,建立新型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市場營銷人才的培養重點就是為經濟發展中的企業服務,為企業培養合適的產品營銷人才。要根據高校自身的特點和實際,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加上對未來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的合理評估,進一步對專業的口徑進行確定。市場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要從原來的專門人才向高素質的綜合人才轉化,要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不但要轉變思想,還要在實際行動中展示出來。

        2.建立一支“個性化”的師資隊伍。要切實落實市場營銷專業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就需要在師資隊伍上下功夫,要加大力度建設個性化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在專業教師的選拔和聘任上,要選擇那些既具有專業知識技能,還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重點選擇在不同行業中有著一定的市場營銷經驗的教師來負責專業教程的教學工作。就教師自身來說,需要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百花齊放,激發創新思維意識。在具體的年齡分配上,要把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年輕教師結合起來。除此之外,還可以聘請一些企業中的營銷巨匠來學校講課,或者聘任他們擔任營銷專業的兼職教師。還可以聘請已經在這個領域就業的畢業生擔任課外輔導員,不斷突出教師隊伍的“個性化”設置。

        3.構建“個性化”的教學體系。在營銷課程“個性化”教學體系設置的時候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方面是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是豐富營銷專業的課程設置。在教學模式方面,要重視學生的自主選擇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培養不同的學習目標,可以自己決定自己專業學習的方式,提高營銷專業學業的實效性。在專業課程的設置方面,以往的課程設置的特點主要是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按照學科的體系追求完整,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專業能力,課程的設置不太實用。因此,要不斷刪減一些陳舊的內容,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來適應未來的科技和經濟發展,適應市場對營銷人才的需求。加大一些選修課程的設置比例,開設一些與市場營銷課程相關的邊緣課程,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積極性。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營銷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保證市場營銷人才個性化培養目標的實現,在營銷專業教學體系上,可以建立專業知識課程體系、實踐環節課程教學體系,構成新的課程模塊群。強化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加上專業特色課程,突出能力性課程,重視營銷專業的實踐性,在專業實踐的時候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4.打造“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這種引導作用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市場營銷專業課堂學習模式就是要讓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只有把握好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按照教學大綱來完成教學目標。在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教學中,要把模擬環節植入進去,要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行業進行場景的模擬,大家就一個話題進行討論,最后教師總結相應的營銷理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首先,豐富教學情景。要實施“個性化”的教學,需要制造與之適應的教學情景。可以適時更改教室的桌凳擺放格局,給學生全新的感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僅改變了老師在課堂上一統天下的基調,也為課堂的討論和互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可以進行角色扮演教學。比如模擬營銷人員與客戶的對話,模擬產品的營銷對策等,還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其次,尊重個性特長。興趣是學生進行專業課程學習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市場營銷這個專業感興趣,自然會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比如,在營銷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具體行業對于人才要求的不同,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做符合行業發展要求的人才。

        再次,優化課堂內容。根據營銷專業課的特點開設討論環節,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在課堂設置的時候可以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把課堂設置成一個情景劇,教師是這個課堂的導演,學生是演員和觀眾,實施角色扮演的方式。比如,有的學生扮演管理人員,有的扮演營銷人員,有的扮演超市促銷人員,將專業知識轉換為技能演練的場所。教師可以在一個課時開始之前,先把教學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查找關于某一個產品的營銷策略,然后在課堂上對產品的成分、產地、生產工藝、產品功能等進行切合實際的介紹,而不進行模糊、夸大甚至是虛假的宣傳和講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課堂學習,體驗這個職業的樂趣。

        最后,提高教學藝術。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時候,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魅力,提高營銷專業教學的藝術性,通過恰當的教學語言,得體的儀表,瀟灑的臺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開展“個性化”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學生在高校進行專業學習就是為以后的就業服務的,根據具體的專業崗位要求來制定學習的內容和學習訓練,加大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教學中突出專業技能的重要體現,進行校內外實訓的時候要結合市場營銷專業的特性,加強與專業相配套的訓練環境,注重實訓與課程之間的連貫性。在與校外企業進行合作的時候,不能只關注企業的名氣,要跟進行實訓的專業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行多個行業和領域的合作,這樣才能讓學生進入真正的營銷環境。

        6.開展“個性化”的學生專業思想教育。每一種教學模式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重視思想上的教育,營銷課程教學也不例外,在對營銷專業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培養的時候,要重視對他們進行個性化的思想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市場營銷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進行欲望教育,激發他們對于成功的渴望,讓他們明白借助學習營銷專業這個平臺去獲取成功,在學習中學會把這種欲望向學習的動力方面轉化,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專業課學習的重要性。

        7.提供“個性化”的發展平臺。就高校學生來說,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刻板的理論課程,對于實踐課程充滿了興趣。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這個性格特點,創造平臺,對他們進行個性化引導。首先,可以指導學生加入一些感興趣的社團,發揮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他們的領導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因為營銷專業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合作,可以把這些精神的培養放到學習目標中來。其次還可以在校園內建立學生創業園區,根據這個專業的特點,通過學校進行積極的引導和管理,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業思想和經營能力。讓他們知道營銷這個專業在整個企業中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這門課程的學習中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進行營銷人才培養的時候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在課程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實施個性化的人才模式,從而為社會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第6篇: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契約式;人才培養模式;目標跟蹤機制;延遲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20-4673-03

        1 概述

        隨著近年高校連續擴招,高校就讀學生人數急劇增加,使高校教育由所謂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迅速轉變,由于不同地區教學資源和水平的差異,使得大學新生的層次性、差異性也隨著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大而體現得愈加明顯。如果依然堅持統一的教學目標、方法和進度,堅持統一的考核標準、要求和模式,必然會造成為數不少的學生出現 “知識收入”上更為嚴重的兩極分化。

        另外,由于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一考定終生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特別是程度較差學生是不公平的。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學生初進校學習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C語言),由于C語言自身較難理解且實踐性強的特點,對于那些動手較少的學生在短短一個學期是不能夠掌握的,而C語言的后續課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語言)學完之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較好地掌握C語言,這時若能夠再給學生一次考核C語言的機會,則符合以學生為本、尊重差異,且能夠達到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加強其學習效果,是高校教改的熱點和難點。我們致力于探索基于個性化培養方案、明確能力目標預期、多種形式多個角度考核的契約式培養模式。

        2 契約式培養模式

        2.1 基本內容

        1)認可差異,尊重個性,分層培養,探索構建有彈性的契約式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學生知識基礎、能力結構的不同和學生對自身培養類型的期望,幫助其制定符合自身特點、能夠達到期望目標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等方面兼具靈活性和強制性,一定的靈活性符合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必要的強制性則體現著學科體系和行業的雙重要求;培養方案包括對教學過程中階段性目標和畢業時總體目標的全景展示,且目標側重對能力的體現,能力形成脈絡清晰,能力目標預期明確,直觀傳達了對學生的承諾和要求;培養方案具有一定的彈性,允許在某些特定節點上進行適當調整以反映學生成長發展的新情況,既鼓勵學生追求優秀與卓越,又避免學生可能出現的好高騖遠、見異思遷等不良傾向對培養過程造成致命干擾。

        2)以過程為重點建立目標控制體系,以能力為導向進行考核辦法創新。

        現有考核制度是每門課上完就考核,由于課程特點和學生差異,某些課程可能會有很多學生不能通過或者采取一些消極、功利性的方式通過,造成這部分學生自暴自棄,最終連本應收獲的知識也一無所得,進而出現學生“知識收入”上嚴重的兩極分化,達不到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的培養目的,雖然各個學校都采取補考、重修等考核補救方法,但實踐證明,若非學生有強烈的愿望學習未通過的課程,即使補考通過也只是拿到學分而對于學得知識是無益的。

        我們強調運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過程方法建立目標控制體系,以各階段目標跟蹤與評定為核心建立先導課程契約制,強化課程責任制,促進老師不斷改進教學,確保總體目標得以實現。將教學大綱強調的知識點轉化為學生的能力目標并作為考核重點,優化考核機制,打破一考定“終生”的舊有作法,將對學生各類能力目標的考核放在較靈活的框架內多角度進行,如利用課程組內課程間知識相關性延續性,通過后續課程或后續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通過采用延遲考核、多次考核、關聯考核等方式,對前導課程能力目標的最終實現情況作出反映,同時豐富考核手段,增加試卷考核以外的多樣化能力衡量方式,多法并舉使考核真正服務于能力展現、能力確認、能力提升的目標。

        3)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探索建立與目標跟蹤結果相適應的教學評價與教師督導機制。

        以學生各階段能力目標的實現情況為重要參考進行教師課程教學評價,以實實在在的能力目標達成情況取代以往流于表面的考評點為重要依據進行教師督導,充分反映學生自身真實的教學感受,改善督導在教師任務考核中的作用,激發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更好服務于學生培養方案實施和培養目標達成。

        2.2 實施方案

        1)基于個性化培養方案的契約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基本流程

        按照項目的基本思想,基于個性化培養方案的契約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的基本流程主要由以下幾個環節完成:學生層次歸屬按照所屬層次確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和能力目標預期以過程為重點建立目標控制體系以能力為導向確定考核辦法建立與目標跟蹤結果相適應的教學評價和教師督導機制。按照以上流程,項目研究的方法和步驟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其中,基本流程要按照“確定彈性的學生群體層次劃分標準學生借助信息系統輔助和老師指導選擇個性化培養方案個性化培養方案的階段性目標和畢業時全景目標展現根據階段性目標和全景目標進行教學細則制定、多形式考核辦法制定、質量評價體系建立”這樣的步驟,在最后一步也是最具體的步驟中,教學細則制定、多形式考核辦法制定、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分別由不同細則和標準構成,形成基于個性化培養方案的契約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

        2)具體研究方法

        采用信息技術與先進的教育理念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項目的研究與實施,我們新思路的最終成果之一是基于B/S架構的信息系統原型。各個規則與標準主要參考當前流行的分層教學模式、有效教學、模塊課程體系構建等高校教學研究成果,以河南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2012至2014級學生作為研究與調查跟蹤對象,在形成有彈性的契約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同時進行軟件項目的需求分析,按照軟件工程的步驟設計“計算機專業學生契約式培養模式信息管理原型系統”,包括三個子系統原型:個性化的契約式培養方案選定系統原型、培養目標控制體系子系統原型、教學評價與教師督導管理子系統原型。

        考核與延遲考核的計分標準對本項目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部分的研究注重學生對每個課程體系在總體上的掌握情況,計分方式應本著靈活、公平的原則,基本的數據流程如圖2所示:

        2.3 實施的重點和難點

        1)學生特點把握、總體能力預期和培養方案制訂。

        若想要將每個學生都劃分至適合他/她學習與考核的群體層次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習素養,這就要求教師首先作為主體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項目組所在的計算機系作為河南科技大學導師制培養模式的試點單位,已經將系內教師分配至大一新生的各個宿舍作為該宿舍6名學生的導師,了解并掌握學生情況,使得學生群體層次劃分具備可行性條件。

        2)目標跟蹤控制機制和考核方案的確定。

        要想達到最優化的培養效果,教學方式與延遲考核策略非常重要,在學生個性極大發展的情況下,課堂點名對到課率的約束力越來越弱,除了教師的個人魅力與課程本身的吸引力外,靈活的教學與考核模式也應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途徑。信息技術的空前發展為該模式提供了廣闊的實施環境,每個教師的分節授課視頻、網上習題作答與批閱、網上答疑、在線考試等方式都是本模式教學方式與延遲考核的可行性條件,當然,單一的網上授課或傳統授課都不能最好地體系教學的靈活性,我們需要找到能兼顧學生個體差異和考核學習效果的最佳教學手段,因此兩種授課方式如何有效結合、如何評分、各課程體系中每門后續課程如何對前續課程延遲考核是我們的研究重點和難點。

        此外,考核與延遲考核中有以下問題不容忽視:課程知識點與習題的層次歸屬問題,主要包括難度、重點性、歸屬層次設定、做習題情況如何計入平時成績得分等。

        延遲考核組卷應體現與前序課程的銜接性,根據不同層次,組卷內容不同,評分標準不同,但需遵循兩個原則:知識點的覆蓋面要足夠考查學生所學,比如,延遲考核的組卷應覆蓋前序課程相當范圍的知識點才能起到延遲但準確反映學習效果的目的,且最好能與后續課程有一定的銜接性和綜合性,更好反映課程體系的總體思想在學生腦中的構建;要體現整體公平性的原則,對層次高的群體,組卷應體現題目靈活、難度高、得分低,與層次低的群體組卷難度低、得分高,但最終成績基本適應。

        3)與學生能力目標跟蹤相適應的教學監管機制。

        多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是達到該模式培養目標的監管手段,主要包括:契約式教學大綱的制定;分層模式下教學方式中各環節的評分標準;建立與目標跟蹤結果相適應的教師授課環節管理和激勵措施。

        3 結束語

        課題組經過研究,提出了一種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契約式培養模式的新思路,為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途徑。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將該思路應用于具體的實體,并重點完成以下工作:1) 構建“計算機專業學生靈活考核及契約式授課模式教學體系”,包括:建立分層教學的和諧教學模式; 建立延遲考核的考核新體系;培養目標跟蹤,建立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授課效果評價體系;建立與目標跟蹤結果適應的管理和激勵措施;培養精英人才(特長生)的相應措施。2) 完成“計算機專業學生靈活考核及契約式授課模式教學體系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容德.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 教育探索,2008(11):40-41.

        [2] 胡波, 李宏偉, 李衛兵. 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 中國大學教學,2006(5):42-43.

        [3] 杜承銘. 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選擇、構建及實現[J]. 教育與職業, 2006(32):20-22.

        [4] 何龍斌. 國貿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 黑龍江教育,2008(11):66-68.

        [5] 劉英,高廣軍.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 黑龍江教育,2011(1):127-129.

        [6] 張曉鵬. 美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中國大學教學,2006(3):7-11.

        第7篇: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個性化建構 演繹 歸納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建構”,是使該理念得以落實的重要前提。

            一、小學生數學“個性化建構”的內涵

            當下的數學課堂,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的同時,忽略學生數學個性化建構、數學思想培養的現象比比皆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強調一路引領,忽視學生的主動建構;強調整齊劃一,忽視學生的個性建構;素材呈現凌亂,忽視學生的建構規律;強調技能培養,忽視學生的建構質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建構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復雜、多樣、學習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個人的先前經驗存在獨特性,每個學習者對事物意義的建構是不同的。

            個性化建構,是指教師依據學生個體學情和教學需要,設計出適合學生個體認知結構的學習方案,讓學生依據學習方案自主選擇和完善并開展學習活動,以順利地實現教材知識結構向學生認知結構的轉化。它包括兩個層次:其一,自主建構數學知識;其二,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個性化建構具有獨特性、內隱性、復雜性、結構性等特點。

            二、小學生數學“個性化建構”的實踐路徑

            (一)演繹:引導學生在個性釋放中自主建構數學知識

            演繹,是為學生提供可以自由選擇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多角度感悟、多層次體驗,從而產生多元化思維。這個過程,是對知識體驗、領悟、延伸、拓展的過程,注重的是學習主體對知識的多角度體驗、個性化理解。

            1.多角度感悟。在教學中應加大開放力度,讓學生在自然呼吸中彰顯個性。教學《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深刻體驗轉化的價值,課始,可以出示幾道精心選擇的必須用“轉化”策略解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在教師設置的一道道認知障礙前,充分調動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在小組集體智慧的碰撞中,在經歷了困惑、頓悟的深刻體驗中,對轉化價值的體驗之深不言而喻。

            2.多層次體驗。設計富有情趣性、思考性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分層體驗,嘗試實踐,享受交流,建構知識。復習“分數的意義”時,設計“猜一猜”的數學活動:(1)猜一猜涂色部分表示圖形的幾分之幾。(涂色部分占■)學生觀察后很快得出答案。(2)猜一猜涂色部分表示圖形的幾分之幾。(涂色部分占■)這次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如何判斷哪個分數表示得正確呢?有學生說分一分,也有的說量一量,還有的說平均分。于是,學生拿出直尺,通過測量判斷出涂色部分表示圖形的■。學生在多層次的體驗活動中,實現了對知識的建構。

            3.多元化思維。教學中要注重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可以自由選擇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建構。教學《分數除以整數》,在探究算法環節,讓學生應用已學過的知識找出下題的計算方法:把■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分組討論后交流:組1通過畫線段圖,得出■÷2=■=■(米);組2根據分數值的變化規律,用分子除以2,得到結果;組3把分母擴大2倍,分數值就縮小了■;組4根據線段圖直接得出:■÷2=■×■=■(米)。學生受組4方法的啟發,在接下來的大數目計算中,深刻體會到了各種算法的優劣。經歷了合作探究——比較算法——辨析優劣——內化提升的過程,學生會自覺實現自主建構。

            (二)歸納:引領學生在深刻體驗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歸納,是教師針對知識的多角度感悟、多層次體驗、多元化思維,進行精講點撥、歸納概括、反思提升。這是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的及時審視、歸納、整合,是一種引領,是一種提升。

            1.疑惑處辨析點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知識鞏固必須有一個自我否定、自我糾錯的過程。當學生出現疑惑時,可以通過辨析點撥等方式,對知識表征進行修正。學習“互質數”時,學生常常會這樣回答:“5和9都是互質數。”這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比較,在辨析點撥中建構清晰的知識體系。

            師:互質數有什么特點?

            生:互質數必須指兩個數。

            生:單一一個數是不會有互質關系的。

            生: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才是互質數。

            在辨析點撥中,促進學生對“質數”和“互質數”這兩個概念的正確把握,使學生順利地進行概念的同化。

            2.重點處濃墨重彩。在知識的重點處組織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表述,使之成為后續學習的延伸點。

            學完“分數的意義”后,出示“一瓶食用油,吃了全部的■”。

            生:我知道剩下的是吃了的■。

            教師繼續追問:那么吃了的是剩下的幾分之幾呢?

            生:把全部平均分成10份,吃了3份,剩下7份,吃了的應該是剩下的■。

            通過“追問”這濃墨重彩的一筆,完成對錯誤的縱向比較辨析,既復習了已有知識,又使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聯想、有所延伸。

            3.反思處畫龍點睛。當學生對知識有所體悟并產生個性化和具有創造性的見解時,盡管這些見解還比較稚嫩,但都要及時梳理并加以提煉和提升。

            教學《小數乘小數》,呈現表格,學生口算后引導其以“6×3=18”為標準觀察因數和積是怎樣變化的。

            生1:一個因數6到60擴大它的1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積從18到180,擴大它的10倍。

            生2:一個因數6到60擴大它的10倍,另一個因數3到30擴大到它的10倍,積從18到1800,擴大它的100倍。

            師:誰能用這一規律來驗證剛才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梳理、反思算法的過程,驗證了猜測,不但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而且滲透了數學的嚴謹性,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從演繹到歸納:基于學情視角的數學個性化建構

        第8篇: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 教育大數據 個性化學習 學習路徑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將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中的“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力爭實現學校互聯網全覆蓋[1]。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以及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大數據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大數據技術正在對社會生產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過去無法收集和分析的數據被大數據技術賦予了新的可能性,其中關于人們行為和喜好的數據挖掘,使大數據成為了教育變革與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傳統的教育決策通常建立在個人教學經驗和簡單的數據分析基礎之上,無法提供給每個學生最有效的教學方式。而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教育數據的留存和深度挖掘,能幫助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習偏好,有助于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彌補或改變現行教育中的不足,將推動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式的轉變,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一、教育大數據的概念和特征

        教育大數據作為大數據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至今國內外還沒有教育機構給出明確且統一的定義。教育大數據可以被理解為所涉及的教育數據規模巨大且種類繁多,以至于傳統的處理工具無法進行有效的擷取和處理的教育數據集。教育大數據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海量性

        麥肯錫對大數據的定義是指那些規模大到傳統的數據庫軟件工具無法進行采集、存儲和分析的數據集[2]。因此,數據量大也是教育大數據的首要特征。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大部分學校都采用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教學管理,教學管理與教學資源的全面整合會產生和記錄大量的教學信息。另外,越來越多的學習行為在網絡上發生,也導致在線學習平臺所生成的教育數據量呈爆發性增長的趨勢。

        2.多樣性

        德勤公司專家羅伯特指出:“規模并不是常規數據和大數據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大數據的重要屬性應該是復雜性和多樣性。”[3]傳統的教育數據具有明顯的結構化特征,但隨著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的飛速發展,教育數據的品種不斷增加,數據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形成了多樣且異質的教育大數據,如教學視頻、音頻、日志、郵件等,這些非結構化的數據背后隱藏著大量的信息,比如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和偏好。大數據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利用和分析這些不同類型的教育數據,以還原學生學習情況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3.動態性

        傳統的教育數據更專注于靜態記錄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教育大數據有能力跟蹤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比如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回答問題次數等。這些數據是動態且高速變化的,教師不僅可以根據實時的教學數據監測,動態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還可以根據變化的學習數據隨時調整教學方案。斯坦福大學吳恩達教授跟蹤學生觀看視頻講座的行為發現:如果學生中途點擊了關閉或快播鍵,暗示了講座內容晦澀難懂或學生不感興趣,教師可以據此對視頻內容進行調整,以期通過改善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興趣度[4]。

        4.價值性

        維克托在《大數據時代》中指出:“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是從大數據中挖掘價值。”[5]目前學校所產生的教學數據都是由很多學生行為片段組成且處于分散狀態,需要使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整合和利用,通過對這些被鎖在“數據孤島”上的海量數據進行處理,獲得具有重大價值的學生行為分析結果,并利用它們為改善學生的成績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教育大數據對學生、家長和教師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幫助家長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以確保每個學生獲得有效且高效的定制教育。

        5.真實性

        教育大數據注重提高數據分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傳統的教育數據由于學校為了排名、教師為了業績等原因可能被修改或粉飾,這樣得到的不真實數據就失去了對學生學習情況判斷的準確性。而教育大數據由于基數巨大,不是憑借某一個數據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是依靠海量的全息數據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定,即使某些被修改過的錯誤信息存在,也不會影響對學生的最終評價結果。

        二、基于教育大數據的個性化學習模式構建

        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強調“一個尺寸適合一個人”的教學方式,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實現個性化教學,使知識的傳授能夠適應特定的教學環境、學習偏好和學生能力。個性化學習模式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學生學習數據庫

        個性化學習模式強調“大數據驅動”,由學習數據庫記錄和存儲大量實時、可靠的學生學習行為數據,例如學習路徑、日志、討論、作業等。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就體現在可以對各種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存儲,課堂教學、在線學習、輔助教學工具都可以作為數據收集的平臺,每次學生的點擊、討論版的互動、博客的進入或任何微小的活動都會被記錄下來,生成每生每課的數以萬計的學習數據,并縱向傳遞到分析系統,成為下一步個性化學習分析的重要基礎資源。

        2.學生基礎數據庫

        學生基礎數據庫包含了學生的各種基本信息(姓名、年齡、專業、愛好等)、學生的歷史學習信息(成績、先導課程、問卷調查等)。要確保為學習者制定最適合的學習路徑,不能僅靠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還要參照歷史學習數據,這些數據會綜合反映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偏好、努力程度等信息,會形成更加立體的學生學習影像。

        3.分析系統

        分析系統是對學習數據庫中跟蹤學生學習軌跡所存儲的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學習表現、課程與教材選擇是否正確、教學方法是否合適等。分析過程首先要對原始學習數據進行歸納和整理,去除無關或難以識別的冗余數據,數據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是保證最終得出準確分析結論的關鍵。然后通過大數據方法將數據轉化成可以被洞察和操作的模式,獲取數據當中潛在的、有效的、規律性的、可以被理解的信息,并形成可視化分析報告。

        4.自適應系統

        自適應系統主要通過分析系統得出的反饋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調整和管理,學生基于數據收集和分析的可視化結論來調整學習路徑,比如更換選修課程和學習材料。由于學生的個體情況有很大差異,自適應系統會利用人工智能軟件根據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接受程度,自動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作出響應,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案。在自適應學習系統中,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在更正學習過程中發現感興趣和擅長的知識的過程。自適應系統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節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獨立思考能力,改變了傳統學習的被動局面。

        5.個性化干預

        個性化的學習干預是通過對學習者基礎數據庫和系統內學習數據庫的數據進行整合,基于分析系統得出的可視化分析結論,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對學習者的學習軌跡進行修訂和改善的干預服務。對于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要通過互動平臺及時給予幫助和干預,其目的在于通過修訂教學方案和個性化資源推送來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并對學習者未來的學習行為進行智能化預測。個性化的教學干預摒棄了傳統的“合格-不合格”的評價系統,強調通過數據分析來評估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并掌握學習者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以便為其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最終得到學習者更全面且精準的評價。

        由圖1可知,個性化學習模式的流程為:由學生學習數據庫收集原始學習軌跡數據傳遞到分析系統;分析系統通過數據預處理、數據分析功能,利用各種大數據技術生成可視化的學生學習行為分析報告;自適應系統通過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等工具分析出來的報告,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現潛在的問題并進行智能干預,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適應性修正;教師整合基礎數據庫數據和分析系統得出的結論,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通過干預系統對學生的學習路徑進行人為的教學干預,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和修訂,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情況進行預測,將傳統的同質教育演化成適應每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定制教育。

        三、基于教育大數據的個性化學習模式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技術運用于教育領域,為傳統的“批量生產”式的教育模式帶來了巨大變革,將引領教育進入全新的高度個性化的時代。但是,個性化學習模式中所有系統相互作用的前提條件是教學數據提供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只有在各系統之間保持快速、及時和準確的信息傳遞的情況下,大數據分析對教學的作用才能凸現出來。但現在許多學校的教學仍然以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為主,數據的傳遞、轉換和分析可能出現滯后的情況,會影響最終干預系統分析結果的有效性。因此,大數據技術要在教學領域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還需要學校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提高教學數據處理和分析的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個性化學習模式的作用,真正實現教育的個性化培養。

        對學生學習軌跡進行跟蹤、記錄和挖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學生信息的保護問題,尤其在現有個人隱私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的情況下,教育大數據領域隱私規則的制定變得迫在眉睫。教育管理者要意識到大數據的使用將涉及到來自道德和法律的雙重挑戰,學生是教育大數據的創造者和所有者,在對教育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的時候,應取得學生和家長的認同和信任,同時制定有關學生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所有收集到的學生數據都應用于改善教學。

        參考文獻

        [1]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2015-10-20].http:///web/content.php?id=6853.

        [2]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EB/OL].[2015-09-08].http:///news/2011/06/BigData.

        [3] 陸Z.大數據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4] Viktor Mayer-Sch?nberger.Learning With Big Data[M].Create 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2014.

        第9篇:個性化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高等學校;教師;個性化激勵方案

        一、我國高校教師的特征

        高校教師是高校的靈魂,是知識分子中的優秀群體。高校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具有鮮明的特征:第一,高校教師的學歷層次較高。他們屬于社會中受教育最高的層次,具有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能力,大多具備博士研究生或相當的學歷,且具有系統的知識結構和各自的研究專長。第二,高校教師承擔著教學科研雙重任務,他們大多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較高的責任心。第三,高校教師都具有強烈的自我實現的需求。他們干勁十足、思想活躍、朝氣蓬勃,自我實現的需求比較強烈。第四,高校教師工作積極主動。他們追求自主性、個體化和多樣化,對相對寬松的工作環境需求傾向較強,即工作自主。第五,高校教師追求工作自主,具有強烈的被尊重的需求。第六,他們渴望學習和進步,上進心強,一般對知識、個體和事業的成長有著不懈的追求,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1]。

        二、高校教師的需求與激勵

        高校教師都是受過多年教育、具有較高人力資本投資的知識分子,他們渴望實現自我價值,學以致用,他們的工作與成績希望得到承認,又具有較高的自我實現與被尊重的需求;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成績的取得需要具有一個寬容的工作環境、人性化的管理及和諧的人際關系,因此,他們對人際關系、工作環境、管理風格有較高的要求,他們熱愛真理,崇尚自由,極具個性;他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引領知識潮流,對進修、培訓、學習有一定的要求。基于高校教師的學術與修養,他們必然更重視精神層面的需求,追求學術造詣的提高與職業生涯的發展,他們對職稱有著較高的期待。基于上述的高校教師的特征,高校教師必然會產生相應的需求。

        (一)高校教師的需求

        (1)尊重的需求。高校教師受過較高的教育,從事著傳道、解惑的工作,他的工作方式、成果必然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2)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高校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對自我價值實現有較高的期待。(3)自由的需求。高校教師的工作是創造性的,他們的工作、學習及時間的支配必須有一定的獨立性與彈性。(4)和諧人際關系的需求。和諧的人際關系是高校教師發揮自己潛能,創造出高績效成果的保障。(5)報酬的公平性需求。高校教師從事的是具有較高知識含量、創造性很強的工作,獲得的報酬必須考慮單位內部公平及行業內外的公平性,同時獲得的工作報酬必須滿足高校教師維持再生產所必須購買的物質資料的費用。

        1.物質方面的激勵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離不開一定的物質需要和物質利益,這不僅是維持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個人在各方面發展的重要前提,高校教師也不例外。物質激勵,是高校在正確評價教師教學、科研等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給予教師合理、公平的報酬,從而激發他們工作積極性的一種重要的激勵形式。高校對教師的物質激勵做得好,教師就可以據此對自己的教學科研等行為做出客觀評價,就會鼓勵廣大教師不斷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正確的觀念和主人翁的職業態度去努力實現人生目標與工作目標。

        2.教育培訓方面的激勵

        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高校教師欲跟上知識發展的腳步,就必須不斷地接受各種教育或培訓,接受新知識,引領知識潮流,接受終身學習觀。只有不斷接受教育,才能始終充滿活力。接受教育、了解信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也是高校教師高層次需要之一。根據這一需要,高校應加強對教師教育培訓的力度,使他們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素質、能力和工作效益。給教師更多的受教育的機會,既可以起到激勵作用,又可達到增長教師進取心和拼搏欲的長期激勵效果。教育的激勵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滿足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求知進取的需要,同時也能滿足教師不斷實現知識更新,做好教師職責的需要,實現教師學習、工作的良性循環。

        3.精神方面的激勵

        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人的較高層次的需求,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認同是高校教師普遍的高層次的追求。

        (1)成就的激勵。成就感、認同感的滿足來自人們成就的大小及對自我成就的期望值,成就需要是高校教師高層次的精神需要之一。高校教師一定希望在教學與科研上獲得成功,為了成功,必然會努力工作,達成工作目標取得成就,從而獲得對責任、成就感、認同感、成長以及自尊等需要的滿足。高校教師成就的取得和工作目標有關,不同的工作目標對不同教師的激勵效果不同。

        (2)榮譽的激勵。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的需要是從生理需要――社會需要――精神需要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當個人的物質利益得到滿足后,社會需要和精神需要就占據主要地位。當高校教師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后,社會需要、精神需要就成了他們最強烈的需要,受到信任,獲得表揚、肯定和接受榮譽、提高知名度就成了高校教師首要的需要。對高校教師合理運用榮譽激勵,往往能夠取得物質激勵所不能達到的激勵效果。

        (3)理想的激勵。高校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勞動積極性通常與他們的自身理想有極大的關系。一般來說,理想高、進取精神強的人,對高層的追求較多,往往能夠充分展示出高昂的士氣和工作熱情。所以,通過理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高校教師的理想意識,從而增強他們工作主動性與創造性,這也是高校在激勵和引導高校教師行為時,通常可以采用的一種重要內容。理想激勵主要是高校通過開展適時的、有針對性的理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樹立楷模、標兵等榜樣,激發教師工作熱情的一種激勵形式。

        (4)尊重的激勵。尊重激勵,就是通過尊重高校教師的自尊心達到他們工作熱情的目的。高校教師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工作就有了勁頭。需要產生動機,動機產生行為。尊重教師的需要、勞動等,是增強高校凝聚力、向心力,穩定高校教師的重要條件,也是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創造性的重要措施。

        (5)競爭的激勵。競爭是刺激人們上進心的最有效的方法,竟爭激勵可以最大化地激發每一個人的潛力,高校營造一個競爭的工作環境,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感覺到競爭的壓力,這可以強烈地刺激每位教師的進取心,使他們力爭上游,發揮最大的潛能。競爭自然也是激勵高校教師的最佳手段。沒有竟爭,就沒有活力、沒有壓力,組織也好、個人也好,就不能發揮出全部的潛能。

        (6)目標的激勵。有目標,人們的行動才會有方向,才能產生奮斗的動力,因此,目標是一個重要的激勵方式。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努力達成高校教師目標與高校目標的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講,目標既是高校要實現的目的,又是高校激勵教師的一種重要手段。

        (7)校園文化方面的激勵。所謂校園文化,就是指導和約束校園整體行為和員工行為的價值理念。高校建設、培育校園文化的目標是塑造員工的校園歸屬感和主人翁精神,在校園內部創造一種和諧的工作氣氛和人際關系,使員工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自覺地努力工作,并在工作中感到自我價值的實現。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一個和諧的人際工作環境,會讓教師產生一種歸屬感與認同感,教師融入其中,心情愉快,神清氣爽,工作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良好的校園文化會對所有的教師產生一種內在的激勵作用,使其按學校的目標行事。

        三、高校教師的個性化激勵方案設計

        (一)高校教師個性化激勵方案設計的原則

        1.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激勵項目在設計與操作過程中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員工信服。

        2.堅持以教師的需求為基礎設計激勵項目的原則。設計的激勵項目應從高校教師物質、精神兩方面的需要出發,設計的激勵項目應是高校教師所需求的,只有這樣的激勵項目,對高校教師才具有激勵作用,才能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3.堅持在保證激勵方案成本預算不超支的前提下,讓教師自由選擇的原則。激勵項目的設計不能超出單位的預算約束,要考慮單位的支付能力。

        4.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高校教師的需求既有物質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設計激勵項目時,要既考慮滿足高校教師物質方面的需求,同時更要考慮滿足高校教師自我價值實現、被尊重等精神方面的需求。

        5.激勵項目的設計與實施要符合SMART原則。即實施激勵項目的標準應該是具體的(SPECIFIC);設計的激勵項目應該是可以操作、實施的標準應該是可以測量的(MEASURABLE);設計的激勵項目應具有經濟性,要考慮學校的收益與支出,要從成本收益的角度考慮,因此,設計的激勵項目應該是學校可以接受的、可以實現的(ACCEPT);設計的激勵項目應該與高校教師的工作及教師的個人發展具有相關性,對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績效是有幫助的(RELEVANT);激勵項目的實施應該有時間約束(TIME)[3][4]。

        (二)高校教師個性化激勵方案設計步驟

        第一步:設計激勵方案欲遵循的目標與原則。只有明確了設計方案的目的與原則,設計工作做起來才能有的放矢,才具有針對性,才明確努力的方向。第二步:激勵項目設計。一方面,設計具體的激勵項目,另一方面,設計項目的實施標準,只有這樣,設計的項目才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步:設計激勵方案。在具體激勵項目及實施標準明確的基礎上,設計出可行的激勵方案。第四步:實施激勵方案。實施激勵方案,并考慮到實施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關鍵問題。

        (三)高校教師個性化激勵項目設計

        高校教師的激勵項目設計既要考慮到教師物質方面的需要,同時也要考慮到教師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另外,還要考慮到高校的支付能力。在高校可支付的范圍內,盡量設計出一些符合高校教師期望的個性化的激勵項目。

        物質方面的激勵主要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獎金等;精神方面的激勵則包括成就的激勵、榮譽的激勵、理想的激勵、尊重的激勵、競爭的激勵、目標的激勵、校園文化方面的激勵、教育培訓方面的激勵等多方面的激勵,具體的激勵項目如表1所示。

        直接的外在激勵作為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第一層次的需求,即滿足基本生活的需求;間接的外在激勵作為第二層次,即滿足安全的需求,間接的內在激勵作為第三層次,即人際交往的需求;直接的內在激勵作為第四、五次層次,即自我實現與尊重的需求。每一層次的需求如表1所示[1][5][6]。

        在表1所示的具體的激勵項目中,有些是基本的激勵項目,有些是特別的激勵項目,個性化激勵項目主要指這些特別的激勵項目,在針對生存需要設計的激勵項目中,特別績效獎勵、特別工作條件獎勵屬于個性化激勵項目;在針對安全的需要設計的激勵項目中,設計了特別的福利項目,指特別的保險項目、特別的教育和培訓項目、特別的補充養老金項目、特別的醫療項目、特別的個人福利項目;對針對尊重的需要設計的激勵項目中,設計了個人參與決策的程度及較高的社會地位;對針對自我實現的需要設計的激勵項目中,設計了特別的榮譽、特別的身份、個人的發展機會。

        每一個具體方案的實施標準由高校根據本校教師教學、科研工作的具體情況而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實施標準不同高校應有不同。因此本文中具體項目的實施標準不作深入分析。

        (四)高校教師個性化激勵方案設計

        根據激勵項目,設計激勵方案。在激勵項目中,有一些是基本的、必備的激勵項目,比如基本薪酬、獎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等,這些激勵項目是每個員工作為一個正式員工都必須享受的,必備的激勵項目;另外,必須有一些特別的激勵項目,是為某些員工的特殊貢獻與業績而設計的,這些特別的激勵項目在執行時是有一定彈性的,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個性化的激勵項目必須具備下述特征:第一,有彈性的、個性化的激勵項目是根據教師的需求而設計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第二,學校提供的個性化的激勵項目必須具有多樣性,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第三,這些自選的、個性化的激勵項目是激勵方案的一部分,它與必備的激勵項目共同構成教師的激勵方案,因此,不同教師的激勵方案可能不同。

        四、高校教師個性化激勵方案的實施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勵方案

        根據本文前部分對教師需求、激勵項目的分析,建立多套完整的個性化的激勵方案。每一套激勵方案都包括必備的激勵項目、個性化激勵項目兩部分內容。必備的激勵項目是基本的、不可選擇的、強制性的、每個員工必選的項目,個性化的項目則是每個員工根據自身需求及財務預算約束進行充分選擇的結果。在滿足一定的成本約束條件下,高校可以根據員工的需求設計多項激勵項目供員工選擇,這些項目是個化的、彈性的、員工可自由選擇的。

        (二)設計獲得激勵的標準

        對每一位教師而言,每一種個性化激勵項目的取得應立出一定的參考標準,讓員工有所遵從,有所選擇,并清楚努力的方向。具體標準各個學校視情況而定,不能完全一樣。設計獲得每一項個性化激勵項目的標準應是可測量的、具體的、透明的、對教師行為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的和引導作用的標桿。

        (三)設計不同的激勵等級

        根據教師取得工作業績的大小對應設定幾種激勵等級標準。設計的激勵等級數量的多少根據教師工作績效差異大小、學校的教師人數、工作能力差別及學校的支付能力結合起來考慮。一般而言,設計的等級數量的多少與教師的工作能力差別大小、教師人數、支付能力成正比,即教師工作能力差別越大、教師人數越多、學校的支付能力越強,設計的等級數量越多,反之則較少,一般等級的數量在三到五等左右。

        (四)每一層激勵等級對應多種激勵項目

        每一層激勵等級都設計多種可選擇的、成本相當的激勵項目,教師只要達到一定的等級,其對應的各種激勵項目都可自由選擇,非一種激勵等級只對應一種的激勵項目。

        (五)考核的周期

        考核的周期應考慮到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教學方面的考核可以半年一次,而科研方面的考核可以一年一次。

        五、高校教師激勵方案實施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標準的訂立與實施的過程要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

        設定的激勵標準應該是透明的、公開的,在激勵方案實施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是透明的、公開的,不能暗箱操作,否則,起不到激勵作用。

        (二)成本預算

        設計的激勵項目要考慮到學校付出的成本與可能的收益,還要考慮到學校的財力,對學校來說,設計的激勵項目實施成本不能超出學校的成本約束,不能超出學校的支付能力,設計的方案要具有可執行性。

        (三)了解不同教師的激勵需求

        激勵項目的設計要在對教師需求調查的基礎上設計而成,激勵項目的設計要與教師的需求相結合,這樣設計的激勵項目才具有針對性,才能起到激勵作用[7][8]。

        (四)激勵方案要具有動態性與靈活性

        設計的激勵方案要具有動態性與靈活性,設計的激勵方案能夠根據學校面臨的外部環境的變化、學校內部條件的變化及教師需求的變化適時地作出調整與改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及教師的需求。這樣的激勵方案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具有長期性、持久性。

        (五)加強教師激勵管理工作的能力

        學校設計與實施個性化激勵項目能否取得預期成效,發揮怎樣的作用,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效的激勵管理,所以學校在實施個性化激勵管理的同時,要加強教師激勵工作的管理能力,以激勵帶動管理,以管理提高激勵效果。

        (六)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

        設計的個性化激勵方案,應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學校不同于企業,不以盈利為目地,而以為社會培養、輸送合格人才為使命,因此學校是個清貧的單位,當然學校也就不會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激勵員工,因此,學校對員工激勵,始終要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同時以物質激勵為輔、精神激勵為主的方式激勵員工[9][10]。

        參考文獻:

        [1] 雷衛平.高校教師激勵與約束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5.

        [2] 劉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 張一弛.人力資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 李新建,等.企業薪酬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 侯光明,李存金.現代管理激勵與約束機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劉中樹,吳博達.經濟全球化的挑戰與中國大學的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02,(3).

        [7] 高允奔.激勵機制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3).

        [8] 陳偉國.試論高校教師激勵機制創新[J].華東經濟管理,2001,(4).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 |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a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午夜影院福利免费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