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漁業養殖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技工學生;職業素質;管理模式
學生活動在學生數量逐年遞減、高校擴招、高職注冊入學、“三二連讀”及“七年一貫制”中職與高職、本科銜接的教育背景下,技校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保持技校人才培養的特色,提高技校學生的職業素質,可使畢業生獲得企業的認可,過硬的專業技能加上優質的就業崗位是提升技工學校社會影響力的最佳的途徑。目前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是:專業技能夠用,個人品質優秀、團體合作意識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需要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職業素質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校期間,隨時隨地地、潛移默化地受到職業素質方面教育。
1目前技工學生的素質培養中的不足之處
1.1學生的基礎差導致專業培養的效果很差,專業技能的培養模式有待全面開展
技工學生整體上入學基礎差、沒有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學習積極性嚴重缺乏,這是目前技工學生在專業理論學習與技能培養中的最大難題。學生不感興趣的課程,無論老師如何盡職盡責地教,最終的效果都是很差的。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目前很多學校都在進行“項目化”的行動導向模式的課程改革的嘗試,實踐及調查發現,“項目化”的行動導向模式的實施有著諸多的困難,學校的實訓條件建設不足、教師的數量少及職業能力的不達標這些硬傷的存在導致目前大多數學校在專業技能培養方面還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授課模式。
1.2學生管理過程中的德育教育不到位,學生活動過程中的職業素養養成教育要加大力度
目前,技工學生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除不愛學習外,在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等做人綜合的素質方面也存在著不少的心理問題。學生長期受家庭的溺愛養成的驕橫、自私的性格;單親家庭導致的精神受挫,心理畸形;有的初中階段學習差、受老師和好學生的歧視,內心的自卑,與不上進導致自我放棄的“盲目英雄主義”;有的自制力差、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有的遠離父母,脫離了父母的約束,這些問題嚴重困擾著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換而言之,技工的學生管理的日常工作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對這部分“雙差生”的各類違紀的處理與思想教育上了。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企業文化教育、熱愛集體教育、愛心教育等開展得不豐富、不到位。
2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化教育實踐
2.1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全面改革專業技能培養的教學模式
2.1.1優化課程結構,堅持“項目化”的行動導向課程改革學校要不斷提升教學條件,堅定地支持“項目化”的行動導向課程改革。各專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及專業技能培養學習特點,最大化地優化課程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減少像數學、物理、英語等需要大篇幅理論講解的課程的開出課時,增加技能訓練的課時。增加學生第二課堂的活動課時。在專業課程的學習、技能訓練過程中,教師除了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培養外,必須重視課堂的過程組織,有效的課堂組織,會在日復一日的課堂的組織過程中,幫助學生熟悉專業操作規范、本專業的職業道德要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同一專業的每一門課程、每一個項目或模塊的的教學組織都應該一起實施行動導向教學。當學生逐步適應了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他們的綜合職業素養將比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有著非常大的提升。2.1.2對于部分以操作能力為主要培養目標的專業應適當控制學生規模,保證技能訓練的時間技工學生的畢業后定位于一線操作崗位,技能水平的高低,正比于學生的動手操訓練的時間。對于部分以操作能力為主要培養目標的專業要保證學生技能訓練的時間。學校從節約辦學成本的角度考慮,通常一個班級安排40-50名學生,實訓的時候,不能保障學生的技能訓練時間,這類專業應適當控制班級的學生規模,班級學生規??刂圃?0人以下為宜。2.1.3各專業要建立專業興趣小組,提高學生的專業成就感,促進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養成技工學生的課余時間非常充裕,實訓設備齊全,且有專業教師來輔導。每個專業根據專業特點建立1-2個專業學習小組,專業老師給安排一些項目,讓學生討論、研究直至動手做出一些專業的產品來。讓學生在校園內廣泛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可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培養興趣小組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還可帶動一部分學生參與到興趣小組中,提升本專業整體的學習風氣。實踐證明參加興趣小組的學生到了企業也是崗位骨干技術力量。
2.2學生管理中貫穿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
學生在校期間,全體教職工都負有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責任。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職業素質教育模式,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熏陶等方面全面融入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2.2.1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培養德育思想教育的主力軍德育課程是思想教育的基礎環節,德育課要加強,職業學校的德育課要結合專業課對德育課的要求來靈活組織教學過程中,達到“專業有德育、德育為專業”的教育目標。建設一支責任心強、整體素質高的班主任隊伍,是加強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學生正處于最具有可塑性的人生階段,班主任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使學生耳濡目染,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一個好的班主任要加強自身修養提升與學生管理技能的學習,要熟悉職業教育法規、熟悉行業發展規律、熟悉專業技能操作規范與企業文化,對學生要有責任心、愛心、耐心。通過定期組織不同的主題班會,引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養成好的生活習慣。2.2.2建立導師負責機制的學生服務模式導師負責制在國外的中職教育中廣泛采用。是解決目前技工學生素質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的有效途徑。每個專業教師都要為導師,參與學生日程的管理、服務。每個專業的學生平均分配給本專業的導師,每個導師負責本專業10名左右的學生(同一屆的)。學校規定每名導師每個月要約談4-10名學生。從學生入學到學生就業期間,學生遇到的學習問題、生活問題、心理問題、人生規劃、頂崗實習、畢業分配(協助查找就業崗位)等問題,都要對應的導師進行幫助、引導。學生的問題隨時得到關注,思想道德教育就體現在了日常的學生服務與管理中。2.2.3加強法制紀律教育,提高學生遵規守紀的意識每學期要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堅持認真組織學生學習各類法規和校規校紀。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專題法治教,并組織開展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幫助學生培養和確立“珍愛生命、遠離網癮、拒絕”安全的意識,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2.4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榮譽感學生管理部門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增強學生體魄、藝術素養的同時,重要的是在活動的排練、比賽的組織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的團隊責任意識。發揮社團、共青團的職能作用,開展系列誠信與感恩教育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校內、外青年志愿者活動,使學生在奉獻中體會到榮譽與自身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2.2.5將先進企業文化引進校園,打造具有職教特色的育人環境有針對性地將不同優秀企業的先進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提升育人品位和效果。在學校校園、走廊、教室、宣傳櫥窗要多角度地進行優秀企業的企業文化解讀宣傳;不同行業優秀畢業生事跡宣傳;知名企業技能人才楷模事跡宣傳。這個結合點、切入點歸納起來主要有:大力倡導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培養協作能力;加強遵紀守法教育、誠信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2.2.6建設好各類宣傳陣地,形成正確的校園道德輿論一是利用好教學樓走廊、教室、公寓大廳、校園宣傳櫥窗盡可能地增加一些技能大賽及獲獎實景、專業介紹、校長與學生合影、優秀畢業生和優秀教師事跡等圖片或宣傳畫進行展示。二是多舉辦不同內容“榜樣就在我身邊”活動。結合學生評優評獎工作,收集各學校優秀學生事跡,并做好宣傳工作。三是是完善校園廣播廣播站,通過校團委、學生會,及時挖掘、報道校園新事、好事,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的輿論。四是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園信息網,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上述措施可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2.3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要跟蹤管理,做好實習期間的思想德育教育工作
關鍵詞 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群;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高等職業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3)17-0013-03
近年來,在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推動下,專業群成為高職教育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常用名稱[1]。構建由群內各專業組成的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是推進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務。
一、專業群概念及內涵
在高職教育蓬勃發展的同時,仍有不少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契合度不高,人才培養質量難以提高。這種矛盾的日益凸顯,使得高職教育專業群概念應運而生。專業群是由一個或多個辦學實力強、就業率高的重點建設專業作為核心專業,若干個工程對象相同、技術領域相近或專業學科基礎相近的相關專業組成的一個集合[2]。專業群中的相關專業由同一大類中的相近專業或按行業相關性跨類組合,每個專業群原則上涵蓋3~5個專業。主要包括人才培養體制、課程體系、實訓體系、信息化教學資源、雙師團隊、專業群體制和運行機制六個方面的建設內容。
二、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定位
“長三角”地區塑料加工行業發達,塑料產品制造企業眾多。如“十一五”期間,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以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省級特色專業為龍頭,組建涵蓋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產品造型設計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的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主要面向“長三角”地區塑料產品制造領域,培養塑料助劑與樹脂生產、塑料材料與加工工藝實施、塑料產品設計和塑料產品成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雙證書”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標志[3]。為體現“雙證書”教育,在畢業資格條件中,除學生應獲取群內各專業規定的學分外,還對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作了明確規定,比如: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專業必取塑料配制工,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必取化學檢驗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必取塑料注塑工,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必取3Dmax中級職業資格證書,并把塑料注塑工(五級)作為群內四個專業的選取證書。
三、基于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的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
(一)依據塑料助劑生產崗位群任職要求確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塑料產品制造過程中,材料和工藝的選擇是生產合格塑料產品的關鍵,材料包括塑料助劑與樹脂。基于此,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緊緊圍繞塑料助劑生產崗位群的任職要求,通過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論證,重新確立該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面向塑料產品制造領域塑料助劑的生產,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與該領域相適應的文化知識與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掌握塑料助劑的合成與應用、分析檢驗、塑化產品生產方面的知識,并能進行相關儀器設備操作與維護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按照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課程體系框架要求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1.面向塑料助劑生產崗位群的專業課程體系架構
課程體系是專業群內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它由保證專業群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的共性要求的“專業群平臺課程”、實現群內各專業人才分流培養的“專業群分立課程”和適應人才個性發展與提升的“專業群互選課程”組成。根據專業群課程體系框架要求,并經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論證,重新構建面向塑料助劑生產核心崗位群工作內容的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后的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2.以課程群構建為主體現課程體系的“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
在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為體現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課程體系底“層共享、中層分立和高層互選”要求,將專業群平臺課程組成“工程基礎課程群”,滿足專業群內各專業共享共用。通過工程基礎課程群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必要的高分子材料化學、機電控制、機械制圖與機械構造、塑料產品設計和塑料制品成型加工的基本知識,為后續專業群分立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塑料助劑生產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是塑料助劑的合成與檢驗,只有生產出合格的塑料助劑才能更好地用于下游塑料產品的成型加工。因此,將體現專業群分立課程特征的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方向課程組成“塑料助劑合成課程群”,通過該課程群的學習,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塑料助劑合成與檢驗能力。為體現專業群課程體系的高層互選,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繼續學習的需要,對應于專業群內4個專業,設置4個不同的專業群互選“模塊”,每個“模塊”由3門課程組成。一是化工技術類模塊,包括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化工DCS技術、實驗室組織與管理。二是材料應用類模塊,包括電線電纜成型、塑料包裝材料與工藝、橡膠加工基礎。三是材料加工類模塊,包括塑料配色、高分子材料改性、塑料再生與利用。四是產品設計類模塊,包括快速成型、模流分析和UG。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任選一個模塊進行學習。
(三)探索實施“1.5+0.5+0.5+0.5”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探索實施“1.5+0.5+0.5+0.5”工學結合教學模式?!?.5”表示學生利用一年半時間在校學習公共課程和專業群平臺課程,掌握面向塑料產品制造領域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一個“0.5”表示學生利用半年時間在企業進行首次頂崗實習,吸收企業崗位技能方法,并體驗企業文化;第二個“0.5”表示學生返回學校繼續學習半年時間,進行以塑料助劑合成與檢驗為主的專業特定技能強化,并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第三個“0.5”代表學生到企業再次頂崗實習半年時間,提升綜合職業能力,實現從“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
(四)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學生的學業評價方式由學校自主評價向學校、社會、企業相結合的考評轉變[4]。注重多種能力評價、多元評價方法、多元評價主體,注重過程性評價;盡可能地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如技能測試、模擬測試、實物制作、專題報告、直接觀察、考察原有學習證據等。課程學習成績根據學習態度及平時表現、作業、測驗、理論考核、實踐考核等情況綜合評定,如《塑料助劑檢驗技術》課程考核由過程性知識與能力考核(占40%)、階段性考核(占40%)和結果性考核(占20%)組成,最后進行綜合評定;結果性考核采用課程論文、實際操作、開卷考試、答辯、模擬實訓成果等多種形式。對于頂崗實習考核,引入企業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機制,學習效果評價由企業評價(占40%)、指導教師評價(占20%)和頂崗實習手冊完成質量(占40%)三部分組成,實現學校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沈建根,石偉平.高職教育專業群建設:概念、內涵與機制[J].中國高教研究,2011(11):78-80.
[2]袁洪志.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7(4):52-54.
[3]郝秀凱.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系列問題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8(23):51-52.
[4]潘安霞.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課程建設[J].職教論壇,2012(11):52-53.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Specialty Group
TENG Ye-fang
(C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高職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然而在整個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自身因素等影響,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改革現有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
一、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培養人才全過程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通常說來,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化形式,多是學校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先進性、科學性和推廣性。人才培養計劃是人才培養方案的主體部分,也是人才培養方案保證實施的主要載體,最能體現其特征和人才培養規格設計的內涵。然而在我國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常常存在著一些問題。
1. 理論課程偏多
由于高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由于以往概念模糊、定位不明,導致教學理念存在偏差,甚至一度有人認為,高等職業教育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來說,就是簡單的降低理論課程難度。再加上一些院校,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是熱門方向,一哄而上,缺乏對生產和實踐的了解,欠缺實踐經驗,不能合理地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體系。對于學生技能方面的要求較少,學生的知識技能單一。
2. 課程明顯落后
部分高職院校對于課程建設不系統,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所采用的教材甚至還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編寫的,陳舊的內容已不適應現今社會的需求。學生在學校里面學習的內容,走上社會后根本無法與現實環境銜接。
3. 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依然采用筆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之所以被普遍運用,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樣考核,時間較為集中,可以節約多種成本。但是對于高職類院校來說,考核的重點應該放在對于學生的實踐技能方面的考查,而傳統的考核方式僅僅只是通過閉卷或開卷,用筆試的方式進行顯然很難對學生的相關能力進行考核。
4. 人文素質培養缺失
由于高職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所以,大多數高職院校將重點放在了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上,而忽視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教育。這樣做勢必會導致學生在某些非智力、非技能的因素欠缺。降低德育目標,單純重視技術能力培養,只能夠培養出一批高技能、低素質的學生,這樣的學生雖能暫時滿足社會生產的需要,但最終卻不一定能夠跟上社會進步的節奏。
5. 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素質要求低
“雙師型”教師是教師與工程師(技師)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具有教師的修養和能力、工程師(技師)的經驗和技能的一種復合型人才。而目前,較多的職業院校只是將是否擁有職業資格證書和教師資格證書作為衡量是否為 “雙師型”教師的方法,并沒有從根本上注重對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質量的提升。
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培養高技術人才,因此,高職學校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人才培養。河北電大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上進行不斷的改革,積累了很多經驗,為高職人才培養提供了推動力。
1. 教學方面的改革與實踐
河北電大在學生的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方面加大力度,選擇技術應用性較強的內容教學。通過改革與實踐,已基本解決了教學內容繁雜、技術應用性不強的問題,形成了一些高職教學內容的特點。
(1)教學內容的革新。河北電大在學生的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方面加大力度,選擇技術應用性較強的內容教學。通過改革與實踐,已基本解決了教學內容繁雜、技術應用性不強的問題,形成了一些高職教學內容的特點。一是加大高新技術在教學內容中應用。隨著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企業和用人單位也走上了技術化道路。要想辦好高職教育,就必須增加高新技術方面的內容,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對技術應用性人才的需要。所以,我們關注、緊跟社會的最新發展,通過校企合作、與行業溝通等形式,及時調整、更新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掌握主流技能和成熟技術,實現專業教學基礎性與先進性的統一,加強教學課程內容的技術應用性。二是擴展新型教材和特色專業教材。學院注重教材建設,在采用規劃教材的基礎上,鼓勵教師自編教材,同時還著重校企合作開發實踐環節教材。我們注意到,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分工的變化,出現了例如電子商務、物業管理等新型專業,這些專業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要,自然會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三是加強教學內容的復合化。目前,高職教育的課程內容過于分散、雜亂,為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就應當加大課程內容整合的力度。通過將課程內容進行全面科學地整合,形成符合教學需要的復合型教材,這樣就減少了教材在內容上的重復性,改變了因過于強調學科系統的完整性而帶來的教學內容冗雜的狀態。
(2)教學結構的革新。教學結構反映了教學內容的組織結構、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高職院校制訂培養方案都以培養出能夠切實應用高等技術的人才為目標,結合學校本專業的培養規格和學生現實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這一過程實行了兩次分解和兩次整合。第一次分解與整合是針對職業崗位。第二次分解與整合針對技術崗位的能力。
2. 新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結構存在問題。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比例普遍較低,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比例不夠合理。統計表明,高職院校的專職教師中,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所占比例不能滿足需求。并且,大部分專職教師來自于傳統的師范院校,這不符合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需要。師資隊伍是開展專業教學和教育改革、實踐的主導者,是高職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著改革進程和教育質量的高低。高職院校教師的功能作用遠遠高于傳統普通教育模式下的教師作用。教師必須同時滿足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兩方面的要求。高職教師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還必須要有高超的技術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全面的綜合素質。另外,年輕的教師和傳統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要盡可能地開展實踐,積累實踐工作經驗,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河北電大在專業建設中,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采取了相應的措施。(1)采取兼職、外聘相結合的辦法,積極選拔和引進教師。(2)堅持積極的思想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3)積極鼓勵教師一邊工作,一邊學習。(4)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5)鼓勵教師參加各項教學改革活動,及時總結改革成果,編寫論文。
總之,學校要使教師培訓渠道多樣化,加強公共課教師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強化專業課教師掌握專業技術的能力,從而提高廣大教師的教學能力、應用技術的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構建一支實力雄厚的高職師資隊伍。
3. 考試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考試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會在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中起到帶動作用,在我國的教育模式中,考試是所有教學活動的指揮?!皯嚱逃钡拇_存在很多問題,但在當下的社會狀況和人才選拔制度下“應試教育”是不能廢除的??荚囀欠衲馨l揮積極作用關鍵在于考試制度的改革。改變考核的標準,考核內容不只局限于掌握知識的數量,而是按培養方案所擬定的目標和要求,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多種能力。這樣,考試就會成為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的一種推動力。
考試改革的工作重點有三個方面。第一,在考試內容的設置上,減少理論知識考查的門數與比重,增加素質能力方面的考查項目;第二,在考試的形式上,不僅僅只是采取筆試的形式,而是將筆試與其他考試形式結合起來;第三,在閱卷標準上,鼓勵一題多解,鼓勵創新思維,不拘泥于標準答案,為有創新思想的答案酌情加分。通過考試內容與方法的改革,改革學校、教師的教學態度,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促進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鼓勵學生在學習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有利于培養出新時期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不是只注重課本知識的“書呆子”。 在考試改革的過程中,我們采用了一些特有方式,對實踐性強的專業課程推行多種多樣的實踐考核制度。例如,在財經類專業課程中加入了“技能考”環節,以考促學,加強學生與教師對實踐環節的重視;學生通過考取相關資格證書,免試相應的課程;加大平時成績,實行彈性分數,給予任課教師較大的自主權,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教師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如工程專業參加的全國高等院校廣聯達軟件算量大賽,財經專業參與的海峽兩岸珠算珠心算通信比賽等等,對于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給予獎勵和表彰。
4. 產學結合道路上的探索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滿足社會建設需要而培養人才的,所以要產學結合、走產學一體化之路,以保證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企業或用人單位的要求。產學結合的培養方案有利于培養出應用型人才,是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革新的必要途徑。
【關鍵詞】化工企業;安全技術;安全人才培養
0 引言
安全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安全生產總體穩定、趨于好轉的發展態勢與形勢依然嚴峻的現狀并存,安全發展的新要求與薄弱的基礎條件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化工生產企業,泄漏、火災、爆炸等重大事故時有發生,發生在危險化學品運輸和使用環節的事故也有上升趨勢。我國化工企業的特點是小企業多、老企業多,90%以上是中小企業[1]。企業負擔重,安全資金投入不到位;安全管理滑坡,安全保障能力下降。解決安全工程專業的發展和化工企業安全技術需求矛盾的關鍵是根據化工生產系統安全問題,構建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和培養體系。
1 化工生產系統安全知識需求
化工生產系統主要由公用系統、生產系統等單元及其相應的具體生產環節構成,各單元、各環節具有不同的危險因素和事故隱患,都可能發生事故和傷害,化工安全技術人員對此必須十分清楚。
1.1 化工公用系統安全問題
化工公用工程系統是指供電、供熱、供水、消防系統以及其他輔助系統,是化工生產安全、穩定、長周期、滿負荷運動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障,對于化工企業人員的健康和安全極為重要。公共系統失效既可能直接導致化工企業重大事故,也可能使事故應急和救援工作難以有效開展,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損失。
1.2 化工生產環節安全問題
在化工生產中,大多數單元操作因其自身的特點或操作條件的影響,存在不安全因素。化工單元的危險性主要是所處理的物料的危險性決定的。在進行危險單元操作過程,必須特別注意防止易燃氣體物料形成爆炸性混合體系,防止易燃固體或可燃固體物料形成爆炸性粉塵混合體系,防止不穩定物質的積聚或濃縮[2-3]。
從人-機-環三要素的關系出發來考慮該問題,那么就要控制和消除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環境、設備設施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使這三者關系協調統一,就必須配備有專門的安全技術人才。所以,作為一名化工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安全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對危險化學品的物料特性、儲存以及運輸過程等各個環節有充分的了解,能及時對化學反應以及單元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應急措施。
2 安全工程專業教育體系
安全工程專業如何完善和發展自己的學科體系,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以適應我國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滿足行業需求,已成為安全科學建設中一個亟待研討的重要課題。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與安全技術人才培養的相對落后,以及一系列安全問題凸現,使得化工安全技術人才的培養尤顯重要。
2.1 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
依據化工生產實際需求,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要足夠寬泛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在化工反應過程和單元操作等核心工藝上有一定的知識深度。在基礎知識層面上要系統全面地掌握安全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以及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等,使其具有安全管理和處理好人際關系的能力;在專業知識方面,更要與化工類、消防工程等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等緊密有機結合起來,如消防模塊設置燃燒學、防火與防爆、消防工程學、地理信息系統等課程;化工模塊設置基礎化學知識、化工原理、化工工藝學、工業防毒技術、化工安全等相關課程。及時更新課程內容,重組課程結構,實現優化配置,拓展專業知識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對系統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安全問題的能力。
2.2 完善的實踐教學環節
首先,應合理分配和安排實踐教學時間和類型,要針對化工企業的特點,充分依托當地化工特色企業的優勢條件,結合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加強專業實習教學環節,適當延長其教學時間,積極探索適合化工安全人才專業生產實習的創新型模式[4]。其次,應以安全理論知識為平臺,針對典型化學工業生產過程,立足于教學計劃中課程模塊所涉及知識點,深入學習掌握壓力和真空安全閥、管道和閥門、泵、壓縮機、反應器、容器(儲罐、罐、塔等)、換熱器、燃燒爐和鍋爐、儀表、電力系統、化學品倉庫、檢測預警和通訊網絡、消防設施和管理等相關知識體系,獲取生產過程的完備安全信息,評估安全生產狀況,實現安全本質化,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現場分析、解決安全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2.3 其它相關能力的培養
2.3.1 組織溝通能力的培養
個人的組織溝通能力是各行各業都需要的基本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合格的化工安全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也應該包括組織溝通能力。
2.3.2 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世界上沒有任何兩起事故發生的時間、空間、地點三維完全相同,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通用的安全法則。所以這就要求化工安全管理人員要具有實踐創新能力。遇到問題能夠舉一反三,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在實踐中創造適合本企業的安全法則。
3 結語
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是實現化工企業安全發展的基礎和主體,其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術水平決定了企業安全管理和事故控制的能力?;ぐ踩こ碳夹g人才不但要掌握完整的安全知識理論體系,還要熟悉化工企業生產系統各單元的安全技術和管理的特征,具有較強的安全工程理論與生產實際結合的能力,才能滿足企業安全生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梅強.化工行業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現狀與對策[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6,S1.
[2]崔克清.化工單元運行安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0.
關鍵詞:商務英語;培養方案;實景模擬;虛擬公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08)-08-0127-02
人才培養方案架構是構建一個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整體框架。目前國內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常用的人才培養方案架構主要有:EER、EEBR、EEBBR和EEBVRM。下文將對這些架構的特點、優勢和缺陷進行比較詳細的分析和比較。在下面的討論中,加號“+” 表示“相關要素的有機結合”而不是“按時間次序簡單疊加”。
1. EER架構
EER:EGP+ESP+RC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 Real Company Practice)即:通用英語+特殊用途英語+真實公司實習。
EER是強調語言技能的培養方案架構,主要用于構建學科型英語專業的擴展型培養方案,為了拓寬就業門路,在高年級階段(大三之后)開設若干門商務英語課程和少量商務理論課程。在學習ESP(特殊用途英語)課程之前學生學習至少2~3年的EGP(通用英語)課程,聽、說、讀、寫、譯五種技都能得比較平衡的發展。因此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很強,并且具有一定的商務理論知識。
EER淡化商務課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很少接受商務技能實訓,RCP(真崗實習)主要針對語言技能而不是針對商務技能,畢業生的商務技能較弱,不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的需要。
2.EEBR架構
EEBR:EGP+ESP+BC+RC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 Business Courses + Real Company Practice)即:通用英語+特殊用途英語+商務課程+真實公司商務實習。
這是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培養方案的主流架構。學生進校后先學習1~2年的若干門EGP課程作為從高中英語向大學ESP課程的過渡。然后針對“劍橋國際商務英語水平證書BEC-1/2”考試設置商務英語課程模塊,教學策略比較側重英語“說”、“聽”能力的培養。商務課程模塊內容比較豐富,但教學以理論為主。畢業時,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發展較好,具備“將英語作為工作語言”的基本能力,并且掌握了必要的商務理論知識。
當商務英語專業辦學規模較小時,EEBR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低成本架構;但是當辦學規模較大時問題突出:由于目前國內某些高職高專院校的實訓設施有限,難以保證高質量地完成商務類課程的全部實踐性教學。但辦學規模較大時,建立規模龐大、名副其實的實訓基地群來保證所有學生的RCP相當困難。因此,往往造成兩大害處,一是實習效果差;二是學校對實習生的管理陷入“半失控”狀態,需承擔一定的潛在的風險。
3.EEBBR架構
EEBBR:EGP+ESP+BC+BSST+RC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 Business Courses + Business Situation Simulating Training + Real Company Practice)即:通用英語+特殊用途英語+商務課程+商務模擬訓練+真實公司商務實習。其中,BSST為商務模擬訓練設施,它可以是真實的校辦小型商務公司,也可以是縮微的模擬公司或者是包含各種真實商務設備的模擬實訓室。
EEBBR是EEBR的增強版。EEBBR培養的學生英語語言技能強,有商務理論課程模塊和模擬訓練的雙層支持,操作技能也很強。學生在進行RCP商務對口實習時不但具備了必要的理論知識,而且還通過了BSST模擬實訓,已經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商務運作的正確流程和操作方法,信心更足,實習效果較好,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
EEBBR是比較理想的培養方案架構,但是當辦學規模比較大時,BSST設施的規模大,運行成本高,辦學成本比EEBR高得多。
4.EEBVRM架構
EEBVRM:EGP+ESP+BC+VCTS+RCP+Mon -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 Business Courses + Virtual Company Training System + Real Company Practice + Monitor,即:通用英語+特殊用途英語+商務課程+虛擬公司訓練系統+真實公司商務對口實習+人才培養質量全程實時監控系統。其中VCTS虛擬公司訓練系統是國外流行的PSSTS(Practical Situation Simulating Training System 實景模擬訓練系統)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種用計算機軟件來仿真商務流程的模擬實訓系統;Mon為“人才培養質量全程實時監控系統”。
與EEBBR架構相比,EEBVRM用PSSTS/VCTS純計算機軟件型“實景模擬訓練系統/虛擬公司實訓系統”取代BSST“實物型商務模擬訓練”設施。VCTS成本低,全部額外投資基本上僅限于某些軟件的一次性投資,原有“奔騰-3”以上級別的計算機系統可以全部利用,反復使用。VCTS為學生的復合技能模擬實訓帶來了極大的靈活性,因為啟動不同的軟件模塊可以實現不同的訓練目標,更新后臺課程數據庫便可升級課程訓練內容。VCTS有效地解決了商務英語專業辦學規模較大時非語言類技能實訓資源緊張的問題,使國際貿易實務、電子商務實務等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可以同步進行。經過VCTS實訓之后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大增強,企業比較歡迎他們去實習鍛煉甚至一攬子解決就業問題?!癡CTS+RCP”這種“虛實結合”的雙重實訓模式可以極大地提升畢業生的質量。
EEBVRM架構強調人才培養質量,包含一個“人才培養質量全程實時監控系統”Mon,其核心是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學院學術委員會,其他成員包括學院督導辦公室、教師兼職的教學質量監督員、班級學生代表兼職的教學質量信息反饋員和招生就業處的專職就業市場信息采集員。其中學院督導辦公室在教學主管院長的直接領導下獨立運行。Mon既負責采集教學過程反饋信息、教學質量反饋信息、人才質量反饋信息、就業市場反饋信息,也負責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分析和處理直至做出正確反應:包括修正培養方案、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師資質量、變更培養規格等措施。Mon的工作流程是:EEBVRM培養質量監控流程持續運行時發現問題(投訴>0或滿意度<90%的警戒閥值)à進入診斷程序à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分析問題所在à研究解決方案à形成解決方案à制訂執行步驟à完成必要的審批手續à上報教務處備案à實施新方案à返回EEBVRM培養質量監控流程。
5.結束語
對商務英語專業培養方案而言,以上四種架構各有千秋:EER適用于本科英語專業擴展商務英語技能的培養策略,而不適合于高職高專教育;EEBR是較小規模辦學時(例如:每屆不超過200人)的主流低價格培養方案架構,辦學規模較大時問題多多;EEBBR適合于中等或以下規模(例如:每屆不超過500人)的較高成本的高質量辦學;EEBVRM具有其它三種架構的絕大部分優點,是適合于高職高專教育的一種先進架構,特別是當辦學規模較大時(例如:每屆1000人以上)優勢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 王淑芹:趙會軍:商務英語課程戰略[J].商場現代化,2005(4):240-242.
關鍵詞:培養方案;教學改革;地質學;中美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2-0045-02
一、引言
本科教學是大學教育中最重要的構成單元,也是決定大學社會影響、社會聲譽的重要因素。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高校在高等教育上仍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已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從地質學專業的本科培養來看,雖然目前已在專業建設、培養數量和培養質量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學生專業素質不足、動手能力不足、創新能力欠缺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尤其是隨著留學人數的快速增加和國際石油等能源(外資)公司的進駐,中外地學專業培養目標、培養過程、教學過程及中外地質學專業畢業生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學術創新能力的比較日益頻繁,中國高校相關專業教學改革壓力日益突出。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文件,是組織教學過 程、安排教學任務的基本依據,是教學實施和人才培養中的“頂層設計”。
二、培養方案對比
本文選擇美中兩國在石油地質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UTA)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eleum,CUP)進行本科地質學專業培養方案的對比分析。
美國UTA成立于1883年,是德州大學系統中的主校區,也是德州境內最頂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美國最大、最好的公立大學之一。該校地球科學學院源于1888年成立的地質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具體包括地質科學系(1888年成立)、經濟地質調查局(1909年成立)和地球物理研究所(1972年成立)。2013年在校本科生325名和研究生318名。該校授予地質學相關專業的學士學位分為8種(入學前2~3年不分專業,之后再雙向選擇,確定專業方向;2010~2012級適用)。具體包括:(1)環境科學理學學士;(2)通用地質理學學士;(3)地球物理理學學士;(4)水文地質理學學士;(5)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理學學士;(6)教育地質理學學士;(7)地質系統工程與水文地質理學學士;(8)地質科學文學學士。在上述8個專業中,學生最多的屬通用地質方向,其次是環境科學、地球物理學方向,其他專業學生很少(表1)。
在此選擇該校通用地質學專業(General Geology)本科教學大綱(2010~2012級)進行介紹。UTA通用地質學專業教學計劃中課程特點包括:(1)地質基礎課在1~2年級開設,為必修環節。(2)地質選修課為3年級之后開始選修的專業課,共6門課,1分。(3)可選修的地質課程可分為:①低年級課程,共19門;②高年級課程(upper division、高級、專業課程),共63門可選。按照培養計劃,每個學生還必須選修6門專業課。(4)進入3年級后每學期一門技術選修課,共4門課,12學分。
CUP是一所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現有學生近14000人,教職工1284人。1953年建校,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高校,1997年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2006年成為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該校地球科學學院由1953年成立的石油地質系發展而來,下設地質學系、油氣勘探與開發地質系、地球化學與環境科學系、盆地與油藏研究中心。目前在校本科生954人,研究生951人。開設地質工程專業和環境科學專業,分別大致與UTA的通用地質專業和環境科學專業相當。在此,選擇地質工程專業對其培養方案進行簡要介紹。
對比UTA和CUP在培養方案方面的差異表明:(1)中美高校地質類本科培養方案在學分要求和課程要求上存在較大差異,中國高校最低要求為178學分,其中必修課114學分,選修課最低30學分,實踐教學34學分;而美國UTA最低學分要求126學分,2門寫作性課程、高年級課程(upper division)至少包括12個學分。(2)培養計劃中,都包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理論教學課程又可以分為:①通識性課程,②專業基礎課程,③專業課程。兩校在這三部分的學分比例大致相當。(3)通識性課程通常包括:①數理化(及計算機)類,②文史類,③體育類,④外語類。所有高校的通識性課程學分比例都超過40%,最高接近50%。(4)中美高校在通識性課程的前兩類學分比例基本相當,但在內容設置方面差異巨大,尤其是文史類,美國高校強調藝術、歷史、政府、寫作訓練課程的學習和口頭表達、寫作能力的培養;但在體育和外語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國內高校在1~2年級普遍開設體育課程,而美國沒有;國內高校在外語學習方面學分比例一般占總學分的8%以上,而美國高校相對略低,為6.35%。(5)中美高校在專業基礎課上基本都是指定,且在課程選擇上非常相似;但在專業課程方面,都提供了較多的課程供選修,一方面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另一方面開始關注不同工作性質的要求。(6)在專業課程方面,美國高校可在全校公選技術課程,選擇余地大于中國高校,更利于學生學習新技術手段,培養研究興趣。
三、結論
通過對UTA、CUP地質類本科培養方案的對比分析,明確了中美高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和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巨大差異,這給予中國高校在培養方案改革以新的方向和思路。筆者認為,中國高校在地質專業本科培養方面有待改進的領域包括:(1)適當合并、整合部分通識性課程和專業課程,適當增加重點課程學時,保證學習深度、練習―實踐時間,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改進學習效果。(2)在通識性課程中注重修辭寫作訓練,提高書面表達能力;注重藝術、歷史和社會學課程學習,增強人文底蘊。(3)加強重點課程的課內實踐效果,增加課內實驗、習題課時,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內野外實習,改善理論學習與野外實踐脫節的影響。(4)針對學校實踐和學生差異,打破統一性畢業設計安排,鼓勵優秀學生提前(大三)進入研究項目組開展畢業設計研究,同時開設對應專業課程或其他實踐課程,代替畢業設計。
參考文獻:
[1]何春艷,雷涯鄰.中美地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對比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2,(04):69-72.
關鍵詞:模具設計師培養方案模具軟件
1.當前模具人才的需求狀況
據統計我國目前模具人才求遠大于供的窘境急需改觀。急需加快模具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偟陌l展方向仍將是,實現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和模具標準件發展速度高于行業總體速度;繼續擴增塑料模和壓注模所占比例;擴充專業模具廠家的數量及能力。加大投入以強化創新能力。因此模具行業非常缺乏設計人才,特別是高水平的模具設計師。
目前我國高職,主要培養面向企業的實用型人才,可以是模具的加工者也可以是模具的設計者;高職高專的模具專業畢業生有就業優勢。原因之一是中國現有的模具企業,除了少數的大型模具企業外,多數是小型企業,從事模具的加工業。其在職大部分人員都未接受過專業教育。高職模具專業畢業生既有模具專業理論知識,又有過硬的實踐經驗,是技術型勞動者。一專多能,一人多職.這就要求培養出既懂技術,又要懂管理的復合型模具人才。因此擺在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面前的問題是怎樣構建合理、實用的教學課程體系,使我們現在培養出來的學員的實際工作能力還跟上模具企業的需要。
2.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體系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掌握現代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熟練應用CAD/CAM主流軟件,具有較強模具設計及利用現代數控機床進行模具加工的能力,適應模具設計及制造行業生產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就業崗位:本專業畢業生重點面向生產塑料制品和金屬板料成型制品的企業,從事塑料模具設計、開發和制造,并能從事一般的冷沖模具、粉末冶金等模具的設計與制造、數控機床操作及生產管理等工作。
但是在構建教學課程體系之前我們必須真正搞懂模具設計的內涵,引用中國模具行業最具影響力專家査鴻達“設計者把怎樣完善地將一套模具做出來和交出去的方法,通過圖紙和工藝流程卡(應用繪圖工具或者是電腦軟件),清清楚楚地告訴制造者。制造者按設計者的圖紙和工藝流程卡順利地將模具做出來并得到客戶的認可。這個全過程就是模具設計“。
在傳統的支撐模具設計能力教學體系課程設置,專業基礎課機械制圖、計算機輔助繪圖、機械技術基礎,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專業課:沖壓模具與設備,塑料模具與設備,模具CAD/CAM應用,金屬壓鑄模具與鍛模,沖壓模具設計,塑料模具設計,模具CAD/CAM實訓等。以上課程課程已經雖然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課程培養體系,但是由于知識序化混亂,教學設計粗放,忽視開發過程,沒有真正按企業的規定和要求來設計與制造模具,導致大多數學生畢業并不能馬上成為合格的模具設計師。那么制訂切實有效的培養方案成了當務之急。
3.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針對模具設計師的培養方案
第一,要解決學生們必須的畫圖的基礎, 通過機械制圖、AutoCAD、UGNX基礎模塊教學訓練以抄和模仿為主,就可以達到畫2D和3D、裝配圖非常熟練的程度。
第二,學習模具結構設計,基于工學結合、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指導思想選一些有代表性的產品作為我們的任務,并且與工廠簽下協議。在時間上要完全按照工廠的要求,由有經驗的老師帶隊,設計模具。設計過程中要按工廠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方案的討論和審批。圖紙確定后,學員要編組到工廠的模具班里參加每一個細節的全過程。觀察有經驗師傅的制造過程,一直到試模和試模后的修整,直到完成交模。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完成沖壓模、塑料模各一套的制作任務,期間老師要相應的環節講述沖壓、塑料及壓鑄所用知識,這樣學生們就會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做到零距離銜接。因為優秀的模具設計師還必須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計算能力。
第三,模具CAD/CAE/CAM能力的學習,這個階段有了模具整個設計、制造流程的能力。我學院目前開設我國大多數模具企業選用的UG NX軟件教學,主要集中訓練UGNX軟件的Moldwizard注塑模設計模塊做到配合CAE軟件MOLDFLOW可以通過在三維環境中精確地對塑料產品的注塑成型過程丶塑料熔體的流動形態進行仿真分析,幫助設計師和工程師優化丶驗證塑料產品及相關模具的設計方案和制造工藝,防止設計或制造過程的錯誤可能引發塑料產品外觀缺陷或翹曲(即變形,導致塑料產品零件無法裝配)。達到優化設計注塑模具。完成模具結構裝配圖,模具零件圖的設計。
PDW級進模設計模塊學習:UGNX/PDW模塊分為汽車外覆蓋件沖壓模具、級進模具兩類,內嵌沖壓零件展開、回彈計算、應力應變分析、壓力中心計算。全三維表現的模具,所見即所得,帶有自動干涉檢查,防止模具設計差錯。包還帶有標準模架、標準零件庫,易于擴充。使學生理解軟件操作的依據,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并實現真正的“設計”而不是畫圖的目的。
最后利用UGNX的數控加工模塊把前面生成的模具工作零件,型芯和型腔,或者凸模和凹模等生成合適的刀具路徑NC文件,傳輸到數控機床進行加工。達到了基于UGNX軟件的CAD/CAM一體化教學。
這樣能夠熟練地運用UG和CAD,并且能夠用電腦查看其他模具設計師設計的模具和自己以前做過的模具,能夠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想到的模具結構在電腦里畫出來,并且進行分析、修改和調整,這樣培養的畢業生能充分達到現代模具企業的要求的模具設計師。
4.結束語
優秀的模具設計師的培養是國家模具企業實現升級創新的保證。在模具設計師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上各個院校都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在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希望我院的培養模式能夠為我國模具企業特別是河北模具企業的輸送更多的優秀設計人才,加快我省向模具強省轉變步伐。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程序設計 人才培養 就業
在信息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程序設計人才的培養,對社會來說意義重大。由于就業形勢的變化,使得各大院校和教育部門加大了對程序合計人才的培養力度。其中,高職院校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因此在計算機程序設計專業人才方面一直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為培養更高素質的職業導向型計算機程序設計人才,高職院校必須認清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加強改革,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保證程序設計人員的就業率得以提升。
一、軟件市場的需要
目前軟件行業的就業形勢仍以呈現出供給滿足不了需求的狀況,在飛速發展的社會和企業的競爭背景下,軟件行業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失現狀。當前的計算機程序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僵化、老化,無法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使得 “兩頭小,中間大”的現象普遍存在于軟件行業的人才結構中,即從事軟件行業初級技術人才(軟件藍領)和高級技術水平(軟件金領)的人才數量小,中等水平占據了大多數?;谏鲜鼍蜆I和市場現狀,高等職業院校應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進行分層培養,如對軟件領域初級人才的培養進行基礎培養,對中級人才加強技術訓練,同時對高級人才進行的深度開發。
為適應企業需要,滿足其對程序設計人才的要求,高職院校應該創新培養目標。即以專業水平能力為基準,將學生進行準確定位,并將其主要目標設置為對初級軟件水平人才的培養,與校企緊密結合,保障學生專業對口就業,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中不斷得以提升,實踐教學可有效保障這一培養目標的實現。在實踐教學中,重視實踐的地位是其總體規劃中的重要部分,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在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指導的同時,逐步使實踐教學的質量、方法得以有效提高。
二、計算機程序設計人才的培養現狀分析
(一)課程設計不合理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計存在很大的不足,重點表現為與社會實際需求嚴重脫節,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得以表現:(1)教學規劃盲目設計,輕重比例分配不合理,使得計算機課程教學過程粗略籠統,學生難以學習到更深一步的知識,有的院校在學生即將畢業之際,仍然在進行基礎理論課程的教授;(2)教學任務的規劃與時代脫節,沒有滿足當今社會對計算機程序設計人才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的對教學課程進行合理安排,使得學生在應對工作崗位時,能力受限。如FoxPro早已被淘汰,但有的學?,F在還在進行該課程的教授工作;(3)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嚴重不足,適應環境和工作的能力偏差。由此可見,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和先進課程安排十分重要。
(二)教學方法落后
傳統的高職教育在計算機程序設計人才的培養方面,主要以講授課本知識為主,隨后是實習。學習課本過程中,實踐訓練的機會不多,即使是在實習過程中,“形式作業”也占據著大部分,學生并不能通過所實習的企業獲得對自身有益的實踐。因此高職院校的教材應及時更新,適時根據社會需求做出相應調整,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后上機實驗的比重,完善課程設計,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計算機程序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構
(一)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性格差異、家庭環境、心理因素等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以使其對課程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更加明確,同時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更好地培養職業導向的計算機程序設計人才,筆者集合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培養模式,見圖1。
如圖1所示,計算機專業培養模式體系結構從縱向看主要由課程內容和課程安排兩部分組成。從橫向看分成三部分,理論課程在其左側,主要是前沿的技術原理和最新的概念、技術名詞;上機實驗居于中間,為主要安排課后習題的上機操作,如數據庫系統的安裝,算法編程的實現等;項目實踐在其右端,包括較為完整的程序設計和系統開發。如此安排課程,可以使得學生在循序漸進地學習方式中,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二)該培養模式的核心思想即理論和實踐的相輔相成,具體來講就是在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培養的同時,加強學生課后的練習,尤以上機實驗為主。計算機教材一般均附有課后實踐習題,令學生在課后通過親自操作進一步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和熟悉,加深對其的理解和認識,使理論和實踐真正結合起來。與此同時,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親自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程序設計題,使學生充分調動思維力量,開闊頭腦,在實踐中提高學習的激情和積極性。在進行期末考查時,通常情況下,我會針對課程的特征布置一個難度較高的課題,比如學習了軟件工程課程后,我會就某一特定的領域得問題,給學生布置包含了需求分析、概念設計和UML建模等軟件設計的課題,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可以整體而直觀對軟件工程有一個深層次認識。在此基礎上,可以對學生們的作品做一個評選,對優秀的作品加以點評,既可以增進學生的榮譽感,又可以提高其知識水平,又可以使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進行思維交流,拓寬知識面,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啟發式教學法和直觀性教學法對教師的教學起到很大幫助。原因是該教學法可以極大的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增強課堂的活躍度,通過解疑答惑,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所了解,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授。同時,教師應引導和啟發進行學生獨立思考,以培養其積極動腦的良好習慣,還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的基礎上,也要重視對其職業技能的培養,尤其是對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加強。
(四)進行頂崗實習,工學結合
在高職院校中,為了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通常采用頂崗實習的重要形式。只有使頂崗實習教育與管理得到加強,并使頂崗實習教育教學環節充分落實,才能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有效的進行下去,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基于此,我系與多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立了正式的實訓基地,并且每年都安排畢業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為使頂崗實習得以順利有效的進行下去,會為每個學生安排一位經驗豐富的企業員工作為導師,對其進行日常教育與管理。同時,本系教師要定期到實習企業了解學生實習情況,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實習中的具體表現,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實習期滿后,企業將根據學生在工作期間表現進行客觀考評,核定其成績,系部以企業評定作為參照,并與學生的實結報告相結合,對學生的實習成績進行綜合評定。由于在實習過程中,學生接受的是企業與學校的雙重管理,因此,既可以對相關的企業管理制度及勞動法等有關知識有所了解,又能根據實習結果對自身能力有合理的定位,在了解實習企業和自己的工作崗位的同時,使得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期可以有效的縮短。
四、總結
本文在傳統理論教學模式上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加強了教學力度,突出了實踐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在日常教學中,學校和各個部門應加強交流合作,重視改革過程,對課程進行適當的科學調整,并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提高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等,從而保障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易順明,溫一軍周,周鳳石.調整教學計劃,加強計算機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J].2006,(27).
[2]盧曉娟.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規范[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0.
[3]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07).
[4]譚輝平,李芹,廖俊杰,張成玉.做實高職頂崗實習,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中國高教研究[J],2008,(1).
作者簡介:
鄒汪平(1982-)男,安徽池州人,池州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
關鍵詞:職業教育;自動化;培養方案;控制系統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061-03
近年來浙江以及全國的制造業發展速度非???,“十二五”將更強調節能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并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企業,特別是能耗大、污染嚴重的流程企業――化工、制藥、煉油、造紙、環保等。隨著制造設備不斷升級,高新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企業不僅希望員工需要掌握常規自動化相關技能,還必須掌握先進自動化相關技術;不僅需要有專業技能,還必須要有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高職教育必須轉變觀念,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一個系統控制的過程,通過“控制器”不斷修正輸出,使“產品”――學生越來越適合社會與企業的需求。
一、系統控制之傳感器――得到反饋信息
現代的高等職業教育不是封閉的,而是完全開放的,只有充分了解社會、企業的需求,才能培養出適用的人才,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得到反饋信息:積極查閱國家及地方的人才政策方針及需求統計資料,及時把握大的方向,充分利用國家及地方的辦學資源;教研室老師實地走訪自動化相關企業,充分了解企業崗位需求的相關技術、具備的各種能力及素質等;給已畢業生發放調查表,或通過現代通信方式(包括QQ、Email、電話等)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學生的工作崗位性質、與專業相關程度、收入、哪些課程設置對當前工作有幫助、企業迫切需要哪種相關能力等;帶著相關問題看望“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學生,充分了解其實習所涉及的各種能力,包括專業技術能力、綜合能力等;調研兄弟院校,充分了解兄弟院校的辦學情況,做到知己知彼;積極參加各種自動化系統、儀器儀表、工業裝備等展會,及時跟蹤最新技術應用。在控制系統實施過程中,若要實現系統控制穩定,首先要知道被控對象的當前值;同樣在高職人才培養中,必須充分了解社會、企業對學生的需求狀況。
二、系統控制之設定值――確定培養目標
作為高職教育,必須有隨著社會發展、技術變革、企業需求等變化而變化的培養目標,這是關系到最后專業培養成什么規格人才的本質問題,所以確定培養目標至關重要。在結合企業、學生調研的基礎上,邀請專業相關企業工程師、同類院校專家等,共同分析自動化專業就業崗位與崗位群,圍繞這些崗位及崗位群必須承擔的典型工作任務,完成相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具備的知識與技能。表一為部分崗位的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三、系統控制之控制器――培養方案
控制器在控制系統中屬于核心部分,在人才培養中,培養方案也是處于最重要的位置,對人才的培養起到主導作用,它規定了為達到培養目標而設定的課程體系、教學組織形式、實踐條件等。
1.課程體系。按照培養學生職業技術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過程自動化崗位能力要求分析為依據,重構基于自動化控制系統工作過程、“多證融通”的課程體系見圖1。實現基礎知識的系統化:人文意識形態、基本素養專業基礎知識職業素養;實現動手實踐能力的系統化:工程基本能力電子技術能力編程能力控制技術綜合能力現在先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更加適應職業能力的培養,更加符合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2.教學組織形式。①遵循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專業課程的教學是基于實際自動化項目的工作過程――從項目洽談開始到控制系統設計、安裝調試,再到竣工驗收、說明書編寫、售后服務等,與高新技術企業浙大中控、浙江正泰中自等自動化公司合作,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精心選擇典型真實訓練項目,使其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實現能力遞進的特點,再根據實際項目分解成幾個真實的學習性工作任務,然后根據完成這些真實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開展教學。教學安排在實訓基地進行,邊教、邊學、邊練、邊制作、邊調試,實訓基地設備和場景與實際生產現場幾乎一樣,實現了校內學習的工學結合,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②開展訂單班人才培養。2006年起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與學校合作開展正泰中自訂單班教學,雙方圍繞正泰中自的自動控制技術,特別是他們的集散系統應用于過程控制方面共同制訂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企業技術人員為主,在公司生產基地開展學生教學工作。2007年和東方通信有限公司合作開辦了“東信自動化技術訂單班”,2008年和2009年與臥龍電機集團合作開辦了“微型電機生產線自動控制技術訂單班”,2010年與眼力健杭州公司開展“自動灌裝線訂單班”,真正實現了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很好地滿足了企業的需求。③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行PDCA循環質量管理見圖2。通過招聘會,引進自動化高新企業進行雙向選擇,開展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實現校內教學與企業培養一體化、系統化,在為企業服務的同時提高畢業生扎實的首崗勝任能力、突出的崗位適應能力、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就業質量,達到學校、學生、企業“三贏”的目的。并實行PDCA循環質量管理,對其全程監控。④雙休日工程。在雙休日開展“雙休日工程”,突出了“以生為本”的理念,在內容、形式等方面豐富多樣,時間安排上緊湊、務實。即對學有余力的同學,結合老師承接的各種技術攻關項目和各種比賽――全國三菱電機自動化杯、全國高職技能大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學院設置的各類自動化技能大賽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各種項目的實施中,較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實踐條件建設。①校內實訓基地。與國際國內的著名自動化技術相關公司合作,聯合建立實訓室和共同開發實訓設備,近年來:與三菱公司合作開發了基于三菱自動化技術的自動控制實驗裝置;與浙大中控技術公司合作開發并制作了基于SUPCON DCS技術的控制實驗裝置;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并制作了基于西門子小型自動化技術的自動控制實驗裝置和基于西門子現場總線技術的過程控制實驗系統,并建立了實驗實訓的遠程教學系統;建立了熱工儀表實訓室,包括串級控制系統、智能差壓變送器校驗系統、氣動調節閥校驗系統等。目前專業擁有的實訓裝置達1000萬元,已經和企業合作建立了“浙大中控自動化技術實訓基地”、“西門子小型自動化控制系統培訓中心”和“GE FANUC自動化系統應用實訓室”、“亞龍自動流水線應用實訓室”,完全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還應用于對外培訓與技術研發工作,開展了西門子自動化系統認證考試和核發自動化技能證書。②校外實踐基地。為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我院建立了產學工作站實行半工半讀。主要有蕭山、金華、溫州、杭州下沙、杭州濱江、余杭等產學工作站。產學工作站的企業(如中控科技集團、浙大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中恒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等)是國內著名的自動化高新技術企業,這些校外基地為專業的建設提供有利支持,它們不但提供大量的工程應用案例,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程環境,為學生半工半讀、下廠參觀、頂崗實習等提供方便,而且它們的技術人員直接參加課程教學與改革,使學生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前接觸社會,及時了解新技術在企業里的應用情況,并掌握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使學校的專業更加貼近企業,課程設置更加符合企業要求,學生通過實習開闊了視野,了解了自動化行業的基本情況,學生對將來從事的行業有基本的概念;學生對將來就業從事的崗位有大致的了解,同時了解企業文化,了解生產一線的管理與生產過程,提高了技能;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也使企業了解學生,找到了合適的人才;通過項目工程合作開發,教師的自身能力得到了鍛煉,得到了提高。
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校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通過基于“控制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學生的項目設計、安裝調試能力、成本估算能力、創新能力、系統方案規劃設計等能力都受到了企業用戶很好的評價,學生的就業質量和收入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當然,隨著技術發展、產業的升級,必須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東君.基于控制理論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2010,(4):75-77.
[2]程文鋒,金文兵,劉哲緯.半工讀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初探[J].職業技術教育,2007,(32):62-64.
[3]金文兵,劉哲緯,張方軍.高職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3):106-108.
[4]劉麗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實現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新突破[J].職業技術,2006,(4):4-11.
[5]劉哲緯,顏建軍,程文鋒.高職自動化類學生的能力結構與課程體系優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6):113-114.
[6]趙學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制度宏觀探究[J].江蘇高教,2010,(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