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淺談美術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新;方法
創新是一個存同求異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從教育方面而言也是一樣,創新包含了教育中各種事物不斷發展以及進步的相關影響因素。從美術教育的發展角度而言,創新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美術本身就是一門不斷追求新鮮事物,并且要求具有一定空間想象力的學科,為不斷的創新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在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人才就是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所以,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充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潛能以及創新意識,進而使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良好的美術造詣。
1 現階段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的目標不夠明確
就現階段的學校教育來說,美術與其他知識根本就不相干。知識是在科學基礎上的一種認識與表達,而美術所重視的是感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不是理性的認識。因此,大部分人都認為知識與美術的抽象思維或是推理形式都是不想干的。從學校教育角度來看,讓人們相信美術教育的作用以及價值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它沒有辦法為我們提供有效的參比對象。除此之外,學校的美術教育效果也是隱性的,在短時間內是無法進行衡量,人們都是生活在現實的社會當中,根本不會去輕易相信一些空洞的“意義”,因此很難真正的理解美術教育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大多數的同學只是知道學習美術知識是為了增加自身的審美意識,還有的同學認為學習美術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甚至還有的同學認為學習美術沒有任何意義,可能只是為了豐富課余生活。因此,原本安排的美術教育課程就非常有限,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就不足為奇了。例如:美術課通常會被安排在上午的第四節,或者下午的第一、二節。只要有主課老師想加課,多數都會占用美術課。以上的情況就導致同學們越來越不重視美術課,出現遲到、逃課等現象,使美術教育的情況顯得非常不樂觀。
1.2 教學的方法、內容與實際相互之間產生脫節
美術教育是比較嚴謹以及科學的,但是也有一定枯燥性,就是照本宣科的形式,非常容易使同學們失去學習的興趣,進而不愿意學習美術知識。假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又沒有進行相應的生動講解,同學們就會對學習產生反感。美術教育是一種滲透式的學習知識,更多的是表現在畫外的工夫,其屬性是隱性的,是一個長時間的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育過程中,需要老師進行積極引導,讓同學們產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在不知不覺就掌握了相應的美術知識。在學校教育中,美術老師不僅只是扮演著老師的角色,更多的時候還要扮演為一名美工,在學校各方面的建設中體現美學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陶冶同學們的情操,通過實物的展現,全面的了解美術作品背后的意義。例如:組織一些美術作品展覽的活動,或者組織同學們去參觀美術館。
2 美術教育的創新思考
2.1 創新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老師給同學們講解的都是繪畫的方法以及相應的技巧,而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進與創新。在傳統的課堂教育中,為同學們提供的都是固定性的思維模式,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而一味的延續固定思維也就阻礙了創新意識的開發。因此,就目前的教學而言,一定要改進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例如:在畫蘋果的時候,老師可以將所有顏色的顏料都交給同學們,讓他們自己根據想象來描繪蘋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是負責出題目,進行操作的時候,一定要讓同學們自己進行思考,將自己得到的答案畫出來。除此之外,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引進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老師可以邊講解邊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就問題進行思考,并在多媒體中進行相應的操作,進而完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這種方法的實施可以促進同學們進行積極的思考,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并且也體現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
2.2 建立培養創新意識的情境
對教育模式開展創新改革已經成為整個教育界的共識,每門學科都在探討怎樣提高同學們的創新意識。美術學科的活躍性非常強,這也就決定了其在創新教學方面有著非常大的發揮空間。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就先要讓同學們關注美術,以及喜歡美術。例如: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將多媒體的編輯內容轉變為與本課堂內容有關的一些情境,如,學習山水畫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山水瀑布的圖片以及相應的視頻,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其中的情境,然后關閉畫面,再讓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畫自己的山水畫。利用這樣的方式,為同學們創建了一個更好理解的情境,進而身臨其境,并且進行充分的想象,以此來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
3 結合教育環境,進行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美術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斷的轉變,并且越來越重視美術教育。美是社會的一種價值體現,從一定程度上而言,人類對于美的追求就象征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要想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就一定要為同學們提供相應的適宜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同學們才有可能喜歡美術,進而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緩解自己的壓力。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目中都有一個想象的世界,老師要充分挖掘他們的思維,使其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進而完成美術教學的目的。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美術教育教學而言,只有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才可以更好的開展創新活動。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所以,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也就成為了每位教育工作人員的職責與愿望,與此同時,也是科教興國的重要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曾維華.對當前高校美術教育狀況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4(05).
[2]李玉春.淺談美術教育創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3).
[3]施俊.淺談美術教育的目的與作用[J].教育與職業,2007(03).
關鍵詞:小學教學;美術教育;欣賞教學
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針對美術欣賞教學在欣賞能力、情操陶冶等方面所表現出的積極意義,建立一種基于學生自身學情的美術教學模式,是小學美術教師在新時期的教學工作中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小學生的美術欣賞心理
從美術教學的自身特點來看,欣賞教學是教師對學生、對事物的了解過程進行引領的一種有效措施。在對小學生的美術欣賞心理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從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生理狀況兩方面入手,對美術欣賞心理問題進行探究。從色彩因素給小學生所帶來的影響來看,紅色、黃色等色彩較為鮮艷的顏色往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對繪畫藝術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畫面中的一些細節要素也有可能成為學生欣賞藝術作品過程中所關注的一大因素。除此以外,在對繪畫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入
手,對繪畫作品進行感知。對于一些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有關聯的繪畫作品,學生會表現出一種較為欣賞的態度。
二、美術教育中的欣賞教學策略
在對小學生的美術欣賞心理進行探究以后,我們可以發現,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視覺記憶與聽覺記憶的綜合作用,是對美術欣賞教學進行優化的有效措施。在一些學校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將音樂伴奏應用于美術欣賞教學的做法,就是通過對課堂氣氛進行強化的方式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從美術教學對小學生的影響來看,為了使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教學進行優化。
1.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專題欣賞課主要指的是圍繞某個欣賞美術課題進行欣賞的美術課程。這種專題欣賞課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課程中往往占據著較大比重。在美術專題欣賞課的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優化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對課堂所需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材過程中要遵循從學生欣賞水平入手選擇的原則。例如在“外國兒童美術作品欣賞”這一專題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的運用,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首先,在這一節美術欣賞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對與本課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預習,進而在讓學生在查找一些與本課內容有關的資料的基礎上產生欣賞興趣。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在展示一些國外的優秀兒童繪畫作品以后,可以讓學生在對作品進行欣賞的基礎上,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知。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美術欣賞教學中,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模式的應用,發揮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
2.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
在傳統的美術欣賞教學課程中,教師為學生展示藝術作品后,往往會對作品進行較為細致的講述。這就使得美術欣賞課堂中,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教學內容缺少新奇感,漠然的態度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不利因素。為了讓學生的自主體驗因素在教學中得到強化,在美術欣賞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操作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民間竹編工藝”這一美術欣賞課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對竹編工藝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對竹編的制作過程進行展示,指導學生進行竹編工藝品的創作,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竹編工藝品的藝術魅力。在學生完成竹編工藝品創作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所制作的工藝品與自己在課堂上所欣賞到的工藝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參與動手活動的過程中對竹編工藝有所了解。
學生的自主參與和自主發展是美術教育中的欣賞教學所要遵循的一種目標。對學生自主體驗的注重是教師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慶敏.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J].好家長,2016(34):223.
[2]於煒.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素質教育[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3]楊惠玲.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實踐和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8):64-65.
【關鍵詞】 小學美術;教育
小學美術教學是實現對學生審美教育,促進其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美術是直觀的藝術,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悅性的特點。
一、小學生的美術才能與教師的作用
教師的教育在兒童美術能力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并影響和決定了兒童美術才能的發展。由此可見,良好的有系統的對兒童進行美術教育,可以促使兒童美術才能的發展。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美術才能,家長一開始就應為孩子找一位好教師:教師應該有豐富的美術教育經驗和方法,美術知識及傳授這些知識的能力;循循善誘的態度的教師。
通過以上因素的分析,我認為在兒童美術才能形成的全部過程中,遺傳素質、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及個人的主觀努力是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缺一不可。我希望更多的家長為孩子的未來著想,努力去尋求發展,并點燃孩子們美術才能的那盞燈,使之放熱發光。
二、改革課堂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以前的教學方式,是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沒有做到教書育人、培養才能、開發智力效果。而是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老一套不變樣,灌輸式 教學,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所以,教學方法必須改革。在當今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方法是美術教學的前提
小學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優勢,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優勢作用然而如何發揮或擴大它的優勢作用,關鍵在于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勇于創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這樣讓學生在樂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時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現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傳授知識,而要把開發智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創造力的培養
(1)由于兒童自身潛意識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點,學生往往會把果子畫成人面,并賦予表情,把畫一個人側面的眼睛可以畫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腳可以隨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沒有一定的規律。因此,在我們教學時應極積引導兒童這種自然古樸、單純的審美意蘊和思維現象,順其自然,培養其創造能力。
一、美術教育的啟迪誘創教育性
美術教育的啟迪誘創教育特性,是由美術本體追求大審美價值的視覺實現特質所決定的。美術作為藝術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的特殊本質之一,就是在極度想象活動中追求美的視覺實現。羅賓?喬治?科林伍德曾在其《藝術哲學新論》中講:“藝術是想象,但想象是活動。想象不應簡單地讓連續的意象閑散地漂過心靈,它應努力去想象和從事想象。像一個人可以想象其他任何東西一樣,他也可以隨意想象;因此,雖然一個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想象,但他為了努力更好地想象就要從整體和從長遠的觀點上來更好地想象。”在美術教育中,怎樣在激發起了學生豐富的為美術所需的想象之后,再“更好地想”呢?重要的一點,就是美術教育者應及時有效地啟迪引導學生去努力探索出將其豐富想象予以外化表達的教育方法。換句話說,美術教育者應著力去啟迪、誘發學生將個體獨有的美術靈感、特有體悟的內在心靈和美術情感予以有效地宣泄、展示,并激勵學生在不斷的美術創造實踐中,把最具魅力的美表現出來。關于此,連極力貶低藝術的柏拉圖也認為:“藝術是對情感和我們本質中不受約束部分的表現。”雖然有藝術家說,藝術是不可教的。實踐證明,真正的藝術不是教出來的。但,這并不是意味著美術教育者在美術學習者面前毫無辦法或無能為力。只表明,其要求美術教育者要能探索尋求出獨特的、易于啟示、引發學生創造力的科學、藝術、實效的教育方法。要成為一位真正永遠擁有良好美術教育方法的美術教育者,是艱辛不易的。
二、怎樣引起學生的重視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意象藝術的資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學生在思考與討論的學習過程中運用課程資源,主動參與交流。
2.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學習方法探究不同美術類型的藝術特征,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美術知識,領悟研究的方法。高中學生自學能力較強,課堂上設置一些問題,他們能獨立探究解決。例如:在比較與研究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較,分辨出藝術家的主觀表達意圖以及影響形成個人風格的主要因素。這種學習方式直觀、感受快、啟發效果好。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不斷進行探究的愿望。
3.誘導學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意義,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對藝術多元性的理解、包容與接受,培養人文素養,從而達到以藝術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目的。比如:講述凡?高選擇向日葵作為自己研究目標獲成功的事例,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借鑒和啟示作用,而達利創作《內戰的預感》也說明了藝術家心里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挖掘出學生潛在的感知意識,引起共鳴。
4.倡導學生學以致用,聯系現實生活,發現身邊的意象藝術形象,并動手創作,學生親身體驗創作的心靈軌跡,嘗試創作的滋味,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而朗誦散文,創設藝術情境,利用語文課程資源來豐富美術教學,實踐綜合教學是本課教學設計的一個亮點。
三、教會學生質疑
課堂教學中的三分鐘質疑,雖然時間不長,但讓學生當場質疑卻顯得非常重要。學生有了問題,教師才知道他們需要什么。通過當場反饋教師才能知道教學預設的目標是否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共存,會讓教學變得更實際和有意義。如在本課質疑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意象藝術都采用變形與夸張的表現手法?”這問題就提醒了我,界定意象藝術不能以表現方式作為評價作品類型的唯一標準,而應該讓學生懂得“意象”相對于“實像”,它不是客觀現實的再現而是藝術家的“意”中之象。因此,意象藝術也可以運用寫實的表現手法來表現現實生活見不到的形象(情景)。例如:石濤的中國畫《搜盡奇峰打草稿》就是一例。這幅作品看上去像一幅具象藝術的作品,實際上它屬于意象藝術。當然,在一節課里就要讓每一個學生一下子就把意象藝術弄得一清二楚也是有困難的,需要針對學生的認識,在今后的美術課程學習中,不斷深化知識面,提高高中學生的鑒賞能力。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現在我國素質教育的廣泛開展,雖然使得美術教育稍稍得到一點點的重視,但是由于諸多因素使美術教育受重視程度與數理化等文化科相比還是相差甚遠。但是我們往往忽視了一個事實就是:不可能每個人都會在文化課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忘了其實在美術方向也可以給學生很大的一個發展空間。美術教育可以豐富了學生們的生活和思想,,同時也可以讓一些文化知識較薄弱而對美術又感興趣的學生有一個發揮自己思維的空間。帶他走進他輝煌的明天,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可是在我們這些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其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更是大大的降低,所以在經濟落后的農村,美術教育的開展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在《美術?另一種學習的語言》中很多案例都說明了美術教育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美術教育不足給社會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大。所以說我國現在的農村美術教育還存在著嚴峻現象。據我個人分析,覺得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家長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我們這種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大多都是一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們都吃盡了農耕的苦頭,不想讓自己的子女再走自己的老路,都想方設法的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走出深山,擺脫自己認為的農耕的苦頭。所以一定要讓自己的子女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所以在他們的心里只知道、一致認為,考試考高分就是好學生,就是好樣的。所以會有很多學生是被自己的家長逼著去學自己不太感興趣和喜歡的科目。這樣從很大程度上來講是家長抹殺了孩子們的創新思維。
其二:學校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現在我國廣泛的實施素質教育,學校開設了音、體、美等所有課程,開設的課程很齊全。但是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大多情況下那些音體美的都是虛設的,很多時候都是用來上一些文化科,比如數理化等科目。有的學校只在七年級,或者七、八年級開設美術課,而九年級都不開設美術課。大多學校連必要的美術教學工具也沒有,甚至連美術教師教學參考書都不給訂購,更不用說什么美術活動室、模型、專用圖書、畫架之類了。所以大多數農村中學的美術課堂教學仍然停留在:老師是黑板+粉筆,學生是白紙+鉛筆。美術課堂教學學校不予重視,課外活動更不用講了,農村學校幾乎從來就沒有組織過校內的書畫比賽活動,這樣使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越來越低,最后這樣的活動就直接不參加算了。有的美術教師組織的美術課外興趣小組,多數也因校方的干涉和學生家長的反對而夭折。
其三: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問題。
現在很多農村的美術教師主要在從事其它學科的教學工作,整天忙于吃透教材、備教案、批改作業,根本沒有閑暇進行美術專業知識的更新,更沒有條件從事美術創作了,所以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師現在參加書畫展覽的次數越來越少了,這些都極大地影響美術教師專業知識的提高,盡而影響課堂上的美術教學效果。有的美術教師上美術課時,因缺乏資料,或圖省事,只教學生臨摹作品,課堂氣氛低沉,講課呆板,使學生對美術失去了興趣。受家長和學校的共同“熏陶”,學生的思想也變了。他們認為上美術課是讓自己在緊張的功課之余放松一下,因此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紀律松散,作業不及時完成。美術教師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也慢慢懈怠了。這時也經常出現把美術課給其它學科的教師去上,甚至干脆將美術課當自習課上,認由學生自由活動。即使有些美術教師不甘心,但是想推進教學也是困難重重。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農村中學美術教學現狀,確實是一件比較復雜和困難的事情,涉及到人們的思想觀念的問題、經濟水平的問題、教育評價制度和考試選拔制度的問題,就這些問題已經有很多的同仁們提出了種種解決的方法,但至今我們農村中學存在的還是這些問題,如何去改變它們了,有待我們整個社會及教育主管部門和全體美術教育工作者共同來關注與支持和努力。
其四:美術教育過于傳統。
近幾年來,許多中學生國際比賽結果顯示,我國選手實際操作能力相對落后。這都與我們的教育模式有關。盲目追求升學率的同時,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美術這門極其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學科,受到重視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制約,教師在教學中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少。教學內容上很難從注重技法訓練向培養學生健全良好的藝術素質轉變;教學方法上很難從注重模仿能力訓練向培養學生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轉變。
其五:我國考試制度對家長和學校的影響。
現在我國的考試制度導致了家長和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方式的方法都是為了應試教育,而沒有達到真正的素質教育。應試教育的誤導。盡管國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學教育應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由于中國自身的實際情況,一些學校只重視升學率,仍跳不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美術的學習,不作為升學手段。學生家長也只關心孩子的語、數、 外成績,美術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難免的。大家把美術教育當作是文化科學習之余的一個業余愛好來學習,并沒有去實際的重視。
總之,現在我國農村美術教育現狀不盡如人意是一個客觀現實。它的形成也是有著多方面因素的。要改變這種不利局面,需要社會、學校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廣大美術教育者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努力更新知識,擴展專業技能,加強教育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業務水平。工作中堅決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配合新課程改革,為學生個性特長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美術教育;利與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3-0240-01
一、美術高考的局勢
(一)美術高考局勢的利處
第一,推動美術教育的發展。美術高考熱的興起可以提高大家學習美術的興趣,越來越多的學生參加美術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審美能力甚至表現能力等。美術人才的增加以及學習美術人數的增加,最終會推動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普及美術教育,使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神秘的、唯有少數人能夠參加的學科。
第二,美術高考圓了很多學生的大學夢。很多靠普通高校無望的同學,如果認真學習美術,可能都會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學,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很多高考生因為考學無望,在社會上流浪,嚴重擾亂了社會的安定。
(二)美術高考局勢的弊處
第一,目前來看,社會上很多學生和家長對美術高考的認知都不正確。舉一個簡單例子來說,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美術高考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低,這樣選擇美術學習,參加美術高考更容易考上好大學。實際上,我國美術類學校招生數量都有一定的限額。也只有真正對美術感興趣的同學才有可能在美術方面的研究有所進步。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美術高考的局勢對于那些誤認為“參加美術高考就等于上大學”的考生來說,不利于他們學習目標的設立。
第二,不能夠激發高考學生的創新性和能動性。為了提高高考的英語成績,在備戰美術高考之前,很多教師都準備了往年高考的試題,這些試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高考成績,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降低了學生的創新性與能動性。雖然我國教育提倡并發展素質教育,但是長期應試教育的陰影也會導致美術高考中會存在一定的問題。
第三,專業課和文化課不能有效地結合與統一。目前來看,很多學校對美術高考生的文化課并不重視,這就導致了很多美術高考生專業課與文化課的脫節。加之學生不能夠妥善利用學習時間,對于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都有負面影響。就高中高考制度來看,普通高考生分為文科和理科,對于語數外史地生政物化生等學科都有所學習,而美術高考生則是簡單學習語數外,這種文化課的匱乏是他們在今后競爭過程中的劣勢。
二、多數高校的教學模式
目前來看,很多高校在美術教育教學中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采取教師講授、學生單獨練習以及教師再修改的方法。
(一)多數高校教學模式的利處
第一,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因為是教師講授,因此教學的目的性很強,學生掌握的知識較為系統。教師講授的知識因為是提前備課準備的,所以對于提高學生的美術發展水平都極為有利。加之重視學生的聯系,對于學生理論與實際知識的結合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二,提高美術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現在來看,我國高校美術教育課程主要包括基礎美術教育、設計類專業以及純美術教育。所有美術教育學科中,以設計類專業為最普及,因此,在當前就業率日益成為考評學校、學科成績的重要因素的大背景下,對學生開展傳統美術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二)多數高校教學模式的弊處
第一,不利于學生的興趣的提高。目前,國外高校以及我國部分高校課堂開展的探究式教學方式、團隊合作教學方式以及實踐教學方式等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究其根源,是學習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與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興趣。相反,傳統意義下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提高,學生是被動接受教學,學生往往不是發自內心地進行美術學習。
第二,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當前高校傳統教學方式所教授的內容有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的特點。這種教學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全面認識事物。雖然越來越多的高校美術教師使用多媒體授課,但是由于其多媒體課件應用僅僅局限在幻燈片的播放上,起不到真正意義上現代媒體形、聲、色并茂的傳達方式的作用,總體對于高校美術教學的質量都有很大影響。
第三,實踐教學開展較少。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踐應用。二高校傳統模式的教育方式忽略了應用這一目的,更多地是停留在理論學習層面,是很大的一個弊端。
三、總結
美術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素質教育,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及培養美術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文對美術教育的利與弊進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當前美術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體來說,我們的當務之急不是去辯證美術教育的利與弊,而是如何趨利避害,更好地開展好美術教育。
【關鍵詞】特殊教育;美術教育;關懷;生活
特殊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中十分獨特的一類教育形式,由于特殊教育的受眾在生理或者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特殊教育的形式、內容和方法與常規教育相比都有較大差異。特殊教育的目的往往不在于教授知識的深度,而關注于特殊教育群體精神和心理上的變化,致力打開特殊教育群體心扉,掃除其心理陰影和障礙,能夠走出陰霾,更好地融入到與周圍人之間,進行較為正常的社會生活。
在緩解精神壓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或是改觀心理狀態等方面,美術教育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尤其是在壓力不斷增大的現代社會,美術藝術已經成為了社會人群放松身心,愉悅心靈的一種有效方式,而這恰好和特殊教育的教學要求不謀而合。正是由于此,特殊教育中的美術教育逐漸受到了特殊教育界的關注和重視,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人們也發現了美術教育對于撫慰心靈,釋放心理壓力的明顯作用,所以在特殊教育中,美術教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逐漸成為了一種教學方法。關于特殊教育中的美術教育,我們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進行分析。
1.特殊教育中美術教育的優勢
1.1使教學生動化形象化
與其他教學形式相比,美術教育在形象性和生動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例如對于聾啞兒童,由于其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均受到較大的限制,于是視覺感知便成為其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途徑,而美術教育中可以運用大量的運用圖片的形式來講述相關的知識,一個個的畫面有效地彌補了聾啞兒童聽覺上的不足。不僅如此,當學生想和周圍人或是老師交流、溝通、甚至是討論時,除了傳統的啞語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大大豐富了聾啞兒童的表達方式,也加強了他們與正常人群溝通的能力。
1.2 良好的心理教育功能
眾所周知,一件優秀的美術作品,很容易引起觀賞者的共鳴,進而進行發散式聯想,對其心靈產生影響甚至是震撼。特殊教育受眾是弱勢群體,他們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表現為自閉癥、妄想癥等等。在這樣心理因素的影響之下,特殊教育的教學效果要大打折扣,而美術教育可以在教學中展示大量表現真、善、美元素的作品,教師可以這些作品為突破口,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美好且積極向上的方面。例如通過賞析《自由引導人民》,來與學生討論為了取得自由和尊嚴,多少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從而鼓勵學生積極樂觀,不畏艱險,這些教學內容對于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從而為其他教學帶來便利。
1.3有效地多感官協同訓練
美術教育一般包括了賞析和創作兩個部分的內容,而當中又涉及到色彩、搭配、比例、構圖等一系列的因素,通過賞析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表達能力,而創作更可以將學生的手、腦等多個部位充分調動起來,尤其是對于智力有缺陷的學生,這些訓練對于開發其智力和激活大腦部分功能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2.特殊教育中開展特殊教育的方法
正如前文所言,特殊教育中由于受眾包括了聾啞、殘障、智力缺陷、心理缺陷等一系列的非正常人群,所以其開展美術教育的方法與一般教育也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2.1加強理論教學的融合
基本的美術理論是美術教學的基礎,但是考慮到特殊教育的受眾在理解和表達能力上的缺陷,美術教育的教學目的應該更多的放在感知和感官的訓練及開發上。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將大量的美術基本理論融合到趣味化的教學之中。例如,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描繪一定的場景,待大家繪畫完成之后在課堂上集中進行展示,再一起評選出大家覺得“最好看”的作品,在這里要注意,我們不要用深奧的理論去引導學生,標準就是簡單的“覺得最好看”就行了。之后我們再組織大家討論,為什么大家都覺得那幾幅畫得“最好看”,是不是在色彩搭配、畫面比例、布局等方面有一些優勢?在這樣的引導之下逐步將色調、構圖等美術理論引出,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容易和自然。
2.2以學生為中心
由于特殊教育學生的特殊性,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更需要將學生的需要放大,更多的關照他們的心理狀態。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圍圈的座位布置形式,教師站在中間講課,以拉近和學生的親近感,同時還應該對學生的作品多鼓勵多引導,必要時可以采用“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輪流在圈的中間和大家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使學生敞開心扉,加強與周圍人的交流與融合。
2.3以生活為素材
特殊教育的美術教育應該將素材鎖定在學生日常所見所聞的事物,而不是高深的名作或是費解的大師作品,生活素材可以給學生帶來親切感,同時也可反過來加強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例如我們可以用圖片的形式來講解生活中的電話、自動售票機、公交車等事物,之后再讓學生一邊練習畫這些事物一邊講解它們的功能。通過這樣的練習,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時可以提高他們美術動手的能力,更可以讓他們認識到美來源于生活,學會用開放的眼光去搜尋周圍的事物,發現生活中的美,這其實達到了特殊教育中較高的層次。
特殊教育需要我們共同關注,當中的美術教育對于改善和提升特殊教育有重要意義,只要我們多總結和創新,善于引導和關懷,相信特殊教育中的美術教育一定可以邁上更高地發展平臺。
參考文獻
[1] 葉小明.人文關懷在特殊教育領域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07,7.
[2] 程宜康.關于美術教學改革的探索及思考田[J].煤炭高等教育,2008,9.
[3] 管平.特殊教育教改探索[J]. 職業教育,2009,10.
【關鍵詞】小學 美術 教育 意義 作用 淺談
美術常常與音樂、體育被當作調節學習情緒的“小三門”,學生們因為大量的課外作業也愿意將每周少得可憐的一兩節美術課改為語數課。到臨大考時,把美術課改成自習更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皆大歡喜。許多學校沒有專門的美術教室,連起碼的一些美術教具,如幾何體、石膏像等也沒有;沒有專職美術教師,有的學校只好讓不懂美術的教師兼職上美術課。“趕鴨子上架”的教師,為了混過美術課只好在課前先請人在黑板上畫個圖案,然后掛在教室里讓學生畫,自己拿起語文或數學作業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課時拿一個牙罐往講臺上一放,讓學生自己寫生;美術對學習其他學科的啟蒙和鋪路架橋的功能。下面試就小學美術的功能談談個人的粗淺認識:
1 美術能促進少年兒童的創造力的發展
兒童從小就喜歡畫畫,就想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情感,從他會拿筆起,就在紙上、地面上或是墻壁上畫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兒童缺乏明確的數和量的觀念,不理解透視現象和空間關系,因此,在畫畫時常常忽略了物體的大小、高低、遠近的比例關系。把人物、大樹、房屋畫成高低一樣,有時把地上的汽車天上的飛機畫在一條水平線上,把雨傘畫成帽子那么小。但盡管兒童畫得不象、畫得使人發笑,可他要畫一輛汽車或飛機,總要事先有個考慮,這樣不間斷的思考和進行美術創作活動,就是在發展兒童的創造力。
美術活動首先要經過觀察、感知客觀事物的形象、結構、比例、色彩、空間位置等。然后運用正確的方法,把客觀事物表現出來,這樣就培養了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及認識事物的能力。兒童作畫,主觀創造的成份較多,往往不著邊際,異想天開,這就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兒童的思維特點是直觀行動性,而畫畫和手工活動恰恰符合了這一點,也就鍛煉了兒童的思維能力。美術活動不僅要動腦,還要動手;這樣兒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發展;使動作協調。要使畫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兒童有正確的審美觀,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這就促使兒童的審美能力的發展。實踐表明,美術教學有如下主要優點:
1.1 用比較法指導少兒在觀測對象時對物體各部分之間的長、寬、深的比例以及物體與物體之間大小與位置、物體與畫面之間進反復比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關系,掌握物體之間的特征,可以培養少兒的觀察能力。
1.2 用聯系法指導少兒在組成物寫生或景物寫生中觀察哪個是主體物,哪個是陪襯物,再觀察被擋住物體的可見部分時,要聯系到不可見的部分,使少兒對描繪對象進行由表及里的現象,從而找出形體的結構規律,可以培養少兒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整體觀念。
1.3 用默化畫法訓練少兒的觀察力,可以培養少兒的記憶力和默畫能力。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活動對發展兒童少年的智力和培養創造力是相當有意義的。能陶冶少兒美好的情操,啟發他們潛在的智慧和才能,逐步養成積極、開朗、朝氣蓬勃、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對學及其他文化課和為將來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以及創造美好的生活能力打下初步基礎是十分必要的。
2 美術能培養創造力,并對學習其他科學有啟蒙和鋪路架橋的功能
愛因斯坦指出:“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能力是多方面的,有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能力、研究能力、表達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離不開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培養,而從小進行美術教育恰恰能促進這些能力的培養。
馬克思說:“如果音樂很好而聽者又懂得音樂,那么音樂的浪費會比香檳酒的浪費更為高尚。”如果文藝創作是精神生產的,文藝的欣賞則屬于精神的浪費。作者和欣賞者通過作品為媒介,溝通、交通、傳達、接受、拓展、反饋,發揮著社會效用,同時也在互相促進中提高發展。亦如物質浪費也有許多學問一樣,藝術的消費也有一個是否善于享用的間題。這就牽涉到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在獨立思考后做出正確判斷的問題。比如同樣去聽音樂會上交響樂的演奏,聽眾中有人能夠領會美好的旋律、節奏,多層次的結構等等,并且還能夠在理解作品的情緒、風格和思想性的同時,也拍動想象的翅膀,得到新的啟發,獲得巨大的美感享受,而另一個人,聽同樣的音樂,竭盡努力迫使自己理解,還是莫明其妙。或許有人感到簡直索然無味,只好抽身退場。美術作品的特點是可見的、直觀的、形象的,比之文學、音樂等等似乎更加大眾化、通俗化,但也有個能否理解的問題。因為美術內容很多,有油畫、中國畫,也有水彩、水粉、版畫、雕塑、工藝美術和裝飾等,有寫實主義畫派,也有印象、抽象畫派,還有立體、野獸等畫派。而各種畫派還有很多是內涵的成份,如中國畫要講究筆墨、意境、神韻,也講究詩書畫印為全,做到人品畫、畫品皆精。一個展覽會與另一個展覽會,專家們對風格流派、新意、形式美、傾向等等,可能爭論得難解難分,而一個外行卻看不出彼此有何不同。這說明,作為文化素養的一部分的審美能力,人與人之間是有差距的。
關鍵詞:美術 教育 情感
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美術教育,要使其既掌握基本知識,能認識和欣賞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夠表現美和創造美。情感教育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創作。情感教育不僅是引發學生創作沖動的重要因素,而且貫穿于整個美術教學的全過程,是推動學生創作的基本動力,因此,情感教育比技能技巧的培養更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
在美術課程中,要有效地進行情感教育,就必須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否則這種情感教育就無從談起。美術課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呢?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在強烈的興趣的推動下,學生才能體驗到作品的情感,進而培養美術情趣。美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不僅是藝術的源泉,還是情感的源泉。美術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方法,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到生活中體驗,這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比如,許多畫家喜歡表現被稱作“四君子”的梅、蘭、竹、菊,那是因為這些植物的特性與人們的思想情感有著某種聯系。
二、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
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才能讓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感受到美,才能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美術課程中,營造融洽的、真誠的、開放的、師生互動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自由發表個人的想法,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其情感體驗給予充分的理解,這便于促成學生的情感思維。比如,泥塑教學首先體現的是操作性,課上應立足于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盡量提供條件使之多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受泥塑的魅力及學習的樂趣。如在泥塑制作中,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盡可能地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愉快地參與其中,團結協作,增強了學習興趣,在制作過程中學生找到了藝術創作的快樂。
作品完成后,每個同學都會有強烈的成就感。由于沒有了傳統模式的束縛和傳統形式的障礙,學生們找到了自信,任憑自己的想象,把想象變成現實,每件作品都包含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滿足與快樂。學生在感知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泥塑知識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動手實踐制作的體驗,檢驗感知覺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進而獲得創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
三、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指的是對美的事物的鑒別、欣賞及創造的能力。
要的一環。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掘每件作品獨特的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美”點,并能對其作深刻分析,讓學生在剖析中發揮創造和想象,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學生只有被作品打動,才能對其產生深刻的印象,與之產生情感互動,達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賞新石器時代工藝美術《舞蹈紋陶盆》,它的突出美點是裝飾紋樣設計構思極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紋樣底線,便可看到盆內壁五人一組的舞蹈者,宛如圍繞著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們展示原始人狩獵或勞動之余載歌載舞歡樂生活的場景。學生領悟到了《舞蹈紋陶盆》獨特的美,才能領悟到那份歡快的原始情感,從而生發對生活的熱愛情感。美術作為一種視覺和造型藝術,通過視覺對物體進行感官認識,激起情感體驗,產生美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讓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尋找生活中美的事物。因為美術與現實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藝術美的形式來源于生活,藝術創作的源泉來源于生活,學生只有通過藝術教育的作用認識生活,用美術的語言來表現生活,才能體會美術情感教育的內容。
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在美術教學中,離開了想象力,美術課程將是異常的單調和枯燥,學生可能會有點滴的情感感悟,但絕不會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應有的依托。美術課程是充滿了創造性的情感活動,沒有想象,就沒有情感的激發,豐富的想象是豐富的情感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術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與學生情感產生碰撞,從而形成學生對作品的獨特情感體驗,這樣才能對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聯想和想象,然后說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想象,進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賞《踏歌圖》時,可以設計問題一:觀察畫中踏歌的四位老少鄉農的形態,想象他們在過橋時有怎樣的情境,每人設計一個與眾不同的情節。問題二:農民為什么要踏歌?通過這種問題式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會被激發出來,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會更加深入地理解畫中人物淳樸樂觀的生活態度和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正確把握作品的內涵,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美術課堂中的情感教學的方法千變萬化,關鍵在于教師本人的發掘和靈活運用。美術教學應讓每個學生都能用內心去體會和感受并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注重個體學習方式及對學習過程的感受,而不僅是專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重視對學生美術情感方面的評價,應堅持知識傳授與情感教育并重。
參考資料:
[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