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加強孩子的邏輯思維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客觀原因
(一)社會原因。受到當今社會“讀書無用論”和一些“拜金主義”的影響,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再加上當今社會的環境中存在著諸多不利于學生成長的因素,很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沒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習上,這是造成學習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家庭原因。由于現在農村以及一些小城市中的許多青壯年人都外出打工,很多學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掙錢,將他們都托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而孩子的爺爺奶奶是沒有精力和能力教育好這些孩子的,反而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們卻嬌慣自己的孫子或孫女,使他們養成了嬌慣、懶惰的性格。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講究索取,不講奉獻,無心學習。
二、數學“學困生”產生的主觀原因
(一)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不牢固,平時缺少鞏固練習,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二)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意志品質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在學習內容上,這樣便造成聽不懂,而對知識模糊認識的緣故,學習障礙便由此產生,長此以往,勢必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三)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
初中八年級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
而八年級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又一個關鍵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而且學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有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快一些,有的則慢一些,因此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
三、“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絕大多數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和好勝心理,根據這種心理,應改變傳統的講授方法,設計出新穎的教學過程,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從而引發其產生進取心。另外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提高學業不良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最終達到轉化數學學業不良學生的目的。
(二)構建平等環境,克服自卑心理。許多初中“學困生”,往往伴有強烈的自卑感,他們內心孤獨冷漠,常處在一個“冷”環境中。他們不愿意與周圍的同學交流,把自己封鎖在同學的圈子之外,始終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直不起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要盡量創設一個平等、寬松、和諧的數學交流環境,時時處處尊重“數困生”的人格,多方面“引誘”他們參與數學討論,使他們意識到“其實我并不比別人差”,從而增強他們進行數學學習的信心,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三) 強化對“學困生”的學習指導,教會其學習。有一部分“學困生”在數學上費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表現在知識匱乏和知識間的聯系弱。教師不僅要為他們補知識,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而且還要轉化他們的思維方式,要讓“學困生”開口講述知識和解題思路,從中看出他們知識的盲點和思路的誤區,從而對癥下藥。
(四) 創造成功機會,戰勝恐懼心理。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初中“學困生”對數學產生恐懼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屢受挫折、缺少成功的體驗。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成功機制,積極為“學困生”創造學習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微課 小學數學 邏輯 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也是課程的基本要求。思維能力在孩子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學習中,如果教師可以時常的關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這對于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都是相當有幫助的。本文主要針對微課的情況之下,數字仿真情景的引導中,數學課堂實現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分析,探討該模式的優勢之處。
一、微課下數學課堂的資源建構
建構微課資源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設定教學課程的大綱和教材,選取這之間與邏輯思維相關聯的內容進行微課的課程設計。比如我們針對小學六年級“找規律”、“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兩個部分進行微課資源的設計[1]。
微課資源結構如圖1所示: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發現,整個課程資源主要由“知識框架、學習任務單元、Flash微課件、邏輯能力聯系”這幾個部分組成。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主體,輔助以教師的點播,目的是加強學生知識能力的獲取以及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整個微課件的Flash模塊趣味性強,寓教于樂,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穿插著小動畫,整節課下來也不會枯燥。
微課資源的課程建構主要采用Dreamweaver和Flash技術,主頁面和歡迎頁面主要采用Dreamweaver制作,主要包括知識地圖和學習任務的鏈接,微課件的內容也是采用Flash技術完成的[2]。
二、微課下小學數學邏輯思維的訓練
主要采取的是對照式的實驗方式。我們在學習階段,首先需要對邏輯思維的訓練的樣本進行分析,將學生平均分成兩個組,每個小組30人。然后,按照步驟對兩個組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一)實驗組的訓練過程
在上課之前,我們給予實驗組裝有微課資源的筆記本電腦。然后學生打開電腦,找到微課資源,進入主頁面。于是頁面出現了四個模塊,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
下面,老師給學生進行微課資源的使用講解,微課資源的每一個單元都設置了超鏈接,只要學生點擊鏈接,便可以進入學習的頁面。
上課時間到了,老師下達了學習的任務,同學們兩人一組,開始進行學習。無需討論,個人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來,記錄下自己不理解的或者有疑問的,在微課結束之后在進行討論,或者請老師解答。所有的同學都學習完成了之后,對于一些具有共性的問題,教師進行統一的點播。整個教學過程完成之后,教師分發測試卷,學生獨立完成,并且回收該試卷。
(二)對照組的訓練過程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課本方式進行學習,除了與實驗組使用多媒體設備不同之外,其余的都一樣。課后也是及時進行測試,回收試卷。
三、結果分析
實驗組與對照組都完成之后,我們需要對測試成績進行分析。測試包括解題的思路與解題的過程兩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50分,相加起來得到學生的最終成績。
(一)成績對比
如表2:
顯而易見,實驗組的成績要明顯好于對照組。
(二)答題時間對比
基于試卷的難易程度,我們將答題的時間規定為40分鐘。實驗組大部分學生都早于規定的時間完成試卷,平均成績為24分鐘。對照組個別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并沒有完成任務。顯然,實驗組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強。
(三)成績提高的幅度
在授課之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成績均沒有明顯的提高的趨勢,授課完成之后,實驗組總成績2436分,對照組2199分,實驗組提高了838分,而對照組只提高了579分。這明顯說明多媒體授課比微課更加能夠在相同的時間內使得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升的幅度更大。
(四)學生成績分布情況
根據上表顯示的結果,前測中學生的成績普遍較為低下,兩組同學的成績大部分都在60分之下;60分―70分的同學分布情況也較為不理想。后測之后,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大部分同學都在70分―80分之間,60分之下的同學數量為0。我們可以從表中看出,經過授課之后,兩組同學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結束語
根據上文的情況來看,微課資源的“知識地圖”、“學習任務單元”,使得學生的目標更加明確,學習的過程清晰完整,學生學習的方法也是較為合適的[3]。
數學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尤其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更加是一個循序漸漸的、持續的過程。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邏輯能力的培養,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喬燕,楊威.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4:36-38.
1.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依據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與目標,遵照小學學齡心理與生理特征及教學論規律而制定的作為小學階段教學的一般性準則即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原則。第一,要遵循"促進小學學生素質全面提升與傳授數學知識相維系"的原則。這個原則中要求數學學科在促進開發學生思維的重要作用,重視該學科的整體育人功能。第二,要遵循"積極參與和啟發引導相維系"的原則。這個原則中和諧師生關系的建構是重中之重,若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積極參與只能成為空談。與此同時,要重視啟發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也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要遵循"形象直觀與抽象概括相維系"的原則。在加強平面直觀教學的基礎上,重視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培養。但是在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同時,要重視表象的中介作用。第四,要遵循"演繹與歸納相維系"的原則。要正確運用不完全歸納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重視演繹推理在數學中的應用。第五,要遵循"漸進性與系統性相。
維系"的原則。依據最新版的數學教材,正確領會教材中的知識結構,把握數學教材中的邏輯結構體系,重視對小學學生數學知識的整理。第六,要遵循"掌握知識與理解知識形成過程并重"的原則。重視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數學知識,引入社會實踐活動充當數學教學的現實依據或論據,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與此同時,重視邏輯思維的建構與引導,促進其邏輯的演繹推理,還要積極引導其對知識學習與理解進行反思。第七,要遵循"創新與鞏固相維系"的原則。積極引導鼓勵小學學生正確的運用和理解數學知識,并且要加強數學知識的練習,以達到鞏固的作用。第八,要遵循"普遍與特殊相維系"的原則。
2.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方法
2.1 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孩子的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講授,更應該是鍛煉學生情感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小學學生教育,通過寓情于理,讓知識貫穿在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各個場景,使得知識在生活中得到引導,在實踐中激發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求知渴望,讓興趣作為小學生成長和學習的啟蒙導師,這也是新型教育時代學校數學教育的重要追求目標。潛能是無限的,只有將學生的潛能不斷的實現自我認知和自我挖掘,讓興趣和渴望成為學習的源動力,才能使得小學生在教育初始階段養成良好健康的學習習慣,以及對長期國民教育的持續動力。將學習的習慣轉化為求知的慣性,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熱愛學習,從小養成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求知的好奇心的心理習慣,讓教育的堅實基礎真正扎實在教育的初始階段。
2.2 巧設問題情境,體驗探索樂趣。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小學數學教育能充分利用的先天性自然優勢,這本身也跟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強、思維跳躍性頻率高的特點有直接的關系。那么,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就要有技巧的應用這些已有的條件。首先是改變中國傳統老師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通過設置問題,用淺而易見的答案來作為引導,形成曲徑通幽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其次是多給予學生多種角度看待問題,求得正解的機會。多用鼓勵多渠道探索代替標準答案禁錮學生的思維,給予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推理的空間和支持,即使是某一問題的解法方向有問題,也要鼓勵學生不同渠道探索的勇氣和思維方式,讓學生能對自己的獨立思考建立信心,養成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習慣,這樣也能提高學生對于成功探索的成就感。
2.3 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教學相長"即使從小學開始也不該只是書本上的一個名詞,把教室和講臺還給學生是學校教育革新一直創新的改革方向。數學老師最為學生在求知路上的引領者,更多的角色應該是數學課程學習的活動組織者。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盡可能多的設置教學合作情境,激發學生對于課堂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站上講臺,讓老師坐在坐位上,角色互換,互相體會教學兩方彼此的經歷心境。同時可以用建立專題式數學學習小組或者是互助式合作小組的形式,老師就某一概念或方法作為一個專題,讓學生小組展開討論和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不僅提升了數學教學方法革新的質量,對于建立學生之間的信任關系和誠信合作關系,都有很好的正面積極作用,從而也為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多重身份塑造建立了良好的心理橋梁。
2.4 結合實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數學是和每個人的實際生活聯系最緊密的一門學科,尤其是小學數學,它建立了一個人用數字去認知社會和生活的一種工具,同時數學的學習也奠定了一個人經營自己實際生活的堅實基礎。所以,對于小學數學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貼近生活實際,將書本上的計算、圖形真切地跟身邊的實際生活需要相結合,用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感知的到的生活實際做為學習導入和練習的實例,讓學生寓生活寓學習,提高數學學習效用的真實感,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的奧妙之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實現"要我知道"到"我要知道"到"我想知道"再到"我想解決"到"我需要知道"幾個關聯環節的層層轉變,夯實自主學習的源動力。
2.5 培養估算意識 發展學生數感。小學教學標準指出,加強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是新時期革新數學教學教法,鍛煉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重要內容。數學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算數的精確性,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估算也是更為實際有效的測算工具。而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數學估算意識,能從思維方式上釋放對于學生常規數學考慮的牢籠禁錮,提高學生多方向、多渠道、多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挖掘學生從小學開始在數學感知能力、數字敏感程度、邏輯關系的慣性推理能力的層面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
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固定的教學模式,一般程序為:以提問或大綱式復習上節課學過的知識,然后講解新課,練習鞏固,最后是小結。在數學教學時,采用這種模式教學總體來說教學效果是好的,但很容易忽視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人。我從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多年,深刻體會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十分精彩而下面的學生聽得稀里糊涂的情況在課堂中經常發生,然而怎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如何吸引他們,從而使自己所講授的知識被學生所接受、吸收并很好地應用,這就成為現在數學教師們最關注的問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教師,我們要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數學時就培養他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學會自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數學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一個體系,這些判斷是用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數學語句來表達,并且借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一些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組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卻離不開判斷推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識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小學的兒童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認識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的概念,思維可以逆轉,能夠進行邏輯推理。但這一階段的兒童思維仍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可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
小學生所處的心理階段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小學的兒童大致處于其中的第四個階段:勤奮感對自卑感。處于這個階段的兒童第一次接受社會賦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務,他們追求工作完成時獲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帶來的師長的認可和贊許,如果兒童在學習、游戲等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獎勵,他們將以成功嘉獎為榮,培養樂觀、進取和勤奮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學不當或努力不夠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視,兒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
數學是理解性的學科,并且和現實聯系特別緊密。《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實際,創設問題,并在孩子回答后用恰當的語言鼓勵孩子,適合小學生數學教學。
一、創設趣味性強的情境來激活學生的思維。針對教學要點難點提出趣味合理的問題,可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欲望,能使學生發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如果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系學生實際,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并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身邊的數學,這樣教學就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可以給學生極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二、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通過提問讓學生發展和培養思維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把數學與現實聯系起來,對數學的理解更深刻。
三、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了課堂的群體作用,有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
四、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這樣可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五、回答正確與否,通過老師恰當的語言,都能讓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滿足,都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帶給他們人格發展第四個階段中不可或缺的成就感。
維果茨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走在發展的后面,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并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達到新的發展水平。這就需要我們來研究如何確立適應學生發展的“數學教學目標”。具體說來,應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提出既不超出當時的認識結構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們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富有啟迪作用的適當內容,應考慮學生原有的數學知識基礎、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考慮所教內容的特點,依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不斷做出改變。教學過程還要根據教師的自身特點、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教學媒體和環境情況加以調節。
一、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產生學習困難學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教師素質,教育教學方法優劣,學生本身的認知水平,情緒、情感的準備不足及家庭和社會環境等因素.辯證地看有其產生的內因和外因,而且內外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一)從內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認知儲備不足.這是指學習困難學生在學習新知前的原認知結構存在缺陷.數學認知結構就是學生頭腦里的數學結論性知識、方法、思維及觀念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廣度結合自己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聯想等認知特點組合成的一個具有有機聯系和內部規律的有序系統.
2、情感準備欠佳.情感準備主要指的是數學學習動機,是一種興趣,態度和自我評價的復合體,這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動力.數學學習困難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和老師之間情感上有距離,在學習心理上常有以下幾種情況:想學就是學不好;因為不懂或不會,就不愛學;因為老師看不起,所以不愿學;因為老師不太管,所以放任自流.這類學生對自我的評價是學不好,無信心,因而投入較少,視學習為負擔.
(二)從外因分析,有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等因素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孩子.這類學生的家庭常會是以下幾種情況:不從自己的孩子實際出發,期望值過高;只關心結果,不關心過程,平時放任自流,到時怨天尤人,有的甚至連成績單也不在手,家長會也不參加;關心倍至,方法失當,或過于嚴苛,或過于嬌寵,尤其是單親家庭;自身文化太低,對孩子的學習行為無法監控;過于強調數學的重要性,強迫子女加班加點學習,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2、數學教師的素質對學生的數學素養起著決定作用.數學教師的素質包括專業水平、教學水平、教學態度以及教師心理狀態等.
3、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也有很大影響,如不良社會風氣、陋習等,從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他們,使他們不能逐漸形成健康的觀念、動機及良好的興趣和態度.
二、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對策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體發展的思想
要改變初中階段學習困難的狀況,就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使初中教育真正由單純的“應試教育”轉變到全面素質教育,即教師把“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把“教會學生”轉變為“教學生會學”;把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探索、自主學習;把單純教知識轉變為發揮學生的潛能,把知識、技能訓練轉變為數學思維訓練,成為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著眼于分數轉變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上來,使教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把每個學生作為平等的教育對象來培養,把轉化學困生的工作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均有發展.
(二)教會學生學習
有一部分后進生在數學上費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學困生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使他們在學習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暴露學困生的知識斷層處,教師針對性地輔導、協助學困生學習,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轉化大批學困生,優質生就會越來越多,素質越來越高.
(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抽象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
針對后進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適應數學學習的問題,從初一代數教學開始就加強抽象邏輯能力訓練,始終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課堂上,面對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四個階段或更小的“問題”科學地有效地針對性地設計為一個小循環(誘導、自學、討論、交流、反饋、激勵這一循環),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到了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較好的基礎.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初中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某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常常因為不喜歡某課老師而放棄該科的學習.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特別要學困生進行熱情輔導,適時指點,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的自主性,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封閉與半封閉狀態,真正實現‘以人為本’、“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訓基本理念.
(五)學會賞識“學困生”
一、營造良好的口語學習氛圍
俗話說,環境改變人。環境是一切行為習慣的重要外在條件,營造良好的口語學習氛圍,是獲取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是重要的外因。對于小學階段而言,環境的營造更為重要,因為,孩子們都還沒有較強的自我管控力和約束力,很多時候都是在外部環境的作用下,引導自己的言行和舉止。
對于孩子的學習,既要重視校園環境的熏陶也要重視家庭環境的影響,同時還要重視社會這個大環境對學生成長的利害關系。學校環境方面,要重視口語教學課程,要求教師們要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和特長的發揮。學校領導要重視,學校老師要重視,在良好的口語環境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文字靈動的活力,體驗語言帶給我們的快樂和自信。
讓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尋找到樂觀與豁達,激情與唯美。學校不定期地舉行演講比賽,可以有助于學生口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充分挖掘孩子們的天賦和激情,在學校這樣充滿關愛與美好的環境中,綻放語言的魅力。同時,家庭環境也需要高度重視,一個家庭的環境,對孩子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將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搞好家庭環境,關鍵是要營造一個和諧、有愛、尊重、互動的家庭環境,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環境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成才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天賦,積極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在口語教學方面,重視孩子喜歡說話的習慣,并引導孩子說話的技巧以及說話的方式。
口語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需太過于急于求成,而是漸漸地培養孩子的語言學習習慣和口語表達能力,并使孩子們在這些鼓勵和引導中建立科學的口語表達觀,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和表達,體現孩子口語的天賦。
二、積極增強學生口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們學習語言的興趣以及語言表達的興趣,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上要創新教學,實施有助于孩子快樂學習的教學方式方法,從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上,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建立增強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愛好的教學機制。
小學生口語方面的教學,更應該結合小朋友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尋找孩子的興趣點,來展開教學。例如,多鼓勵能說會道的小朋友,舉行“小小辯論賽”等。營造一切有利于孩子口語學習的氛圍,增強小學生口語學習的興趣。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關鍵是要具備較為扎實的語言功底和具有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小學生階段,指導小學生儲備較為豐富的語言和詩詞句是關鍵,只有具備了扎實的語言基礎和說話技巧,才能成為優秀的語言口語表達能力高手。要多鼓勵,多培養和多指導,在孩子們學習過程中,盡量找到孩子們的興趣點。找到了他們的興趣點,展開活動,有助于孩子們自信心的獲取和培養。在快樂、自信的學習中,給予孩子贊美,例如評獎“小小演講明星”等,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之中。
小學生口語學習興趣,最為重要的是建立孩子口語學習的成就感和認同感,使孩子們在語言的海洋中游刃有余,使他們獲取極大的自信和滿足感。老師們要積極地培養孩子們學習口語的興趣,增強學生語言的悟性和靈活思維能力。使孩子們在快樂、自信的學習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形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是獲取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之一。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方面取得進一步發展。
首先,口語的表達,要注重學生文明的語言使用習慣和學習習慣,要引導和培養孩子禮貌用語、文明用語、科學用語,不說臟話,拒絕說不文明語言,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禮貌用語的習慣。
關鍵詞:幼兒語言;交流;閱讀;教育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0-0098-01
語言是人類社會交往以及思維的主要工具,孩子獲得了語言,就意味著他們開始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惡,能夠探知周圍的世界,能和他人溝通了。因此,語言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相當重要的。幼兒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黃金階段,3歲~6歲更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一、提供豐富、適宜的幼兒讀物,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三四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他們說話的語音也變得越來越清晰。這時家長一定要多與孩子進行對話交流,每天留出一些固定的時間來和孩子聊天,可以和孩子聊聊在幼兒園的情況,或者今天開不開心等。與此同時,還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多樣化的語言環境,用不同的方法來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家長可以經常念一些簡短、押韻的兒歌給孩子聽,甚至把一些和生活相關的兒歌打印出來,貼在家里一些相關的區域。比如,在臥室里貼上這樣的兒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腳丫,穿褲子,穿上襪子穿鞋子。同時,在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念給孩子聽。除此以外,還可以借助一些簡單生動的兒歌,編一些簡單的動作,做語言游戲。三四歲的孩子是很喜歡看書的,家長可以選一些圖案簡單、清晰、故事情節有趣的圖畫書給他看。在陪孩子看書時,除了依照圖片的順序講故事給孩子聽,還可以利用某個圖畫來訓練孩子的推理能力。另外,可以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在講故事《三只小豬》之前,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你從故事的名字中猜猜這個故事講的是誰的故事?”“他們會發生什么事情呢?”這就比問孩子“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要好得多,因為前面的問題更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二、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豐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四五歲孩子說話已經比較清晰和流利,他們開始會分辨不同的語音,這時是孩子的口腔語音定型期,是孩子語音發展的關鍵期。四五歲的孩子已經掌握了相當多的詞語,并且對詞語的意思也更了解了,他們特別喜歡和人交流,并且也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時家長要多帶孩子外出,增加孩子的生活經驗,豐富孩子的經歷。游玩時和玩完后家長還可以和孩子聊聊看到了什么,以加深孩子的印象。游玩購物時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大膽地和其他孩子或者成人說話。比如,孩子想要買東西,可以讓孩子自己和售貨員說。帶孩子看風景時,可以跟孩子說一些優美的詞匯,讓孩子在直觀的情境中感受抽象的詞語,這樣比在課堂中和書本中學習詞語要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四五歲也是孩子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要特別重視孩子的閱讀教育,除了要選擇適當的圖書,在提問方式上也可以做一些改變。比如,家長可以讓孩子站在某個角色的立場想問題,說說自己的想法,并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比如,如果你是小紅帽,碰到大灰狼,你會怎么辦?這樣的問題4歲的孩子已經有能力來回答,而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把話說完整,并且把話說得更規范。另外,家長可以開始引導孩子關注文字。一般來說,大多數4歲寶寶會對文字開始產生興趣,在閱讀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邊讀邊指文字,吸引孩子看。也可以在家庭環境中出現一些文字,如給家用電器、桌椅板凳貼上名字,讓孩子在家庭環境中也可以感受文字的存在。
三、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五六歲的孩子說話已經相當流利連貫,只要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基本能將話說完整。這時大多數的孩子能將故事情節完整地講出來,而且條理比較清楚。五六歲的孩子常常會拿著書或指著標語問:“這是什么字?”這些行為都說明孩子有識字的愿望。在這個時期,家長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交流以外,還要注意讓孩子把話說完。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家長可以事先和孩子進行交談,給孩子一些任務。如要去海洋館玩,家長可以事先簡單地告訴孩子玩的內容(要求孩子把看見的海洋動物或者有趣的事情告訴爺爺奶奶),并在游玩的途中多拍一些照片,邊看照片邊和孩子討論。6歲的孩子很快就要上小學了,這個時候要加強孩子對于書面語言的興趣。每天晚飯后或睡覺前,可以選擇一本孩子最喜歡的書讀給他聽。對于內容比較多的書,家長可以先講一遍,或者在某個精彩的片段停下來,讓孩子自己接下去。在選擇圖書的時候,家長可以擴大選擇范圍,歷史故事、童話、民間故事都很適合五六歲的孩子。好的圖書是孩子語言學習的榜樣,家長可以將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讓孩子有興趣的時候隨時可以閱讀。
四、結束語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教師只有把握住幼兒學習的心理,才能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熱情,促進幼兒語言的良好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根據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更多的孩子盡快地用對的方法把語言能力發展起來,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教學策略
長期以來,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瓶頸,為師生所苦惱。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成了一直困擾廣大小學教師的老大難問題。下面就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問題談談淺見。
1 激發學生興趣,培育思維方式
首先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維方式,然后采用例證的教育方法。每一個觀點都要有例證和說明來支撐是事物發展和存在的規律,培養孩子的因果邏輯分析能力,對孩子寫作大有好處。只有運用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本質,就能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注意到了這些,孩子寫起作文來就會言之有物,寫出來的作文內容也會豐富充實。例如《消失的葉子》這篇習作中,學生們觀察到了仙人掌是沒有葉子的,只有又細又尖的刺,這是為什么呢?學生運用因果邏輯思維,在習作中表達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仙人掌的生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水分充足的綠洲變成了干旱的沙漠。通過這個習作,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也培育了學生的思維方式。
2 注重真情實感,培養寫作能力
根據低中高年級的學生年齡和實際經歷,使學生運用比較自然的語言熟練表達自己的真實行動和觀念,同時有意識的讓學生接觸各種文體,注意訓練孩子的概括歸納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語言功夫。一方面,加強孩子邏輯歸納和概括能力的訓練,培養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鴨式教育培養的孩子一個明顯特征就是不會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獨立觀點。如何加強孩子邏輯歸納和概括能力的訓練呢?例如看到春來樹木長出新芽,花兒露出笑臉,就可引導孩子樹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規律”的觀念;看到水滴穿石現象就要引導孩子樹立“沒有積累的過程就沒有成功”的觀念等等,并讓孩子嘗試著用語言表達出來。另一方面,培養孩子形象化的語言表達方法和類比比喻的語言表達方法,引導孩子學習詩化語言。如看到魚兒游來游去,可以說:魚兒在捉迷藏,魚兒在做游戲,魚兒在賽跑,魚兒在小河媽媽的懷抱里撒嬌呢等等,這樣在訓練孩子書面語言的同時,也增進了孩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3 豐富生活,體驗角色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過程是學生走向生活的過程,是學生對生活的再創造與審美的過程。我通過鼓勵,組織學生觀看有益的影視片、電教片、收聽廣播節目等有效渠道幫助學生獲取巨大的信息,這既增長了知識,又積累了寫作素材。電視,是一種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幾乎誰也離不開的媒體資源。它對于學生的學習功不可沒,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學習普通話、學眾語言、接受各類知識最重要的途徑便是看電視。我力求做好指導工作,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懂得應該看什么,聽什么,怎樣看,怎樣聽。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思維會碰撞,情感會激蕩,寫作的素材也日漸豐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離開了生活,作文將成為無本之本,無源之水,學生角色體驗是體驗生活、積累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的一個好辦法。然而現在的大部分學生,所扮演的只是兩種角色,所以他們的生活經驗、生活積累實在是少得可憐,難怪他們沒東西可寫,沒情感可抒發。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涌,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晝夜不息。”生活積累豐富了,不僅“有米下鍋”,還會引起學生的傾訴、表達的欲望,就會有一種情溢心間、不吐不快的感覺。
4 走向社會,感受生活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教學方法;思維能力;邏輯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融入思維能力的培養。現在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會對知識死記硬背,當遇到問題時能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其中的能力很低,數學在這方面表現的尤其突出。最近我們在某個小學做了這樣的數學測試題,現在有兩個塑料桶,一個能盛水5千克,另一個能盛水3千克,問:如何利用這兩個桶測量出7千克的水,針對這個測試,我們在二年級、四年級和六年級各自選擇一個班來解答,在最后的測試中,我們發現了在二年級的學生中,沒有一個人做對,四年級有25%的學生做對,六年級有一半的學生解答出來,其實這道題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運用10以內的加減法,連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都會。在這之后我們又出了一道題,現在有兩個數字,3和5,(這兩個數字可以重復使用)運用加減法怎么得出結果7,在換一種說法的情況下,四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全部都解答出來,這就是典型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
一、通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現在的學生能輕而易舉的解答出數字題,但是若把這個數學題融入到應用題中,很多學生就不會解答,在測試中,很多學生在解答第一題的時候寫的不會,但是在第二題的解答中,寫著5-3+5=7或5+5-3=7,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并沒有注意這兩個題其實都是一樣的。這也是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習慣性的讓學生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在進行數學計算訓練時,只片面的訓練學生的解答數字能力,幾乎沒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沒有注意對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往往是先從背數開始,然后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再到背誦九九乘法表,這讓數學過于的符號化和高度化。讓學生以為數學就是單純的計算數字。所以在數學的教學中,要正確的認識數學教學的真正含義,并進行適當的計算技能訓練,在進行計算技能訓練時除了具體的答案背誦,還要引導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讓學生思考問題,去理解問題,并主動去挖掘解決問題的方式。
二、采用多樣式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利用學生的特點進行獨特的教學
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特點就是自我約束能力差,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老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獨特的數學教學。可以讓他們自己去實踐、思考,這樣不僅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出新發現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老師可以在講述正方形和長方形時開展“拼積木”的活動。讓學生們把相同的正方體拼湊成不同的長方體,再把相同的長方體拼湊成不同的正方體,這樣不斷地轉換不僅僅可以讓孩子更加深刻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后可以給學生布置課題,對于一些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特點進行分析,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設計新穎、與眾不同的例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的教學中,老師使用不同的進行教學方法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讓學生保持一個最佳的狀態去學習數學。比如,學生在學習分數的除法后,讓學生對分數的加減乘除四則的運算進行比較。若就讓學生按照平時的方法進行比較,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趣,我們可以采用實物來進行講解,比如用水果糖的分發為例,總數是多少,有多少個學生,每個人可以分到多少顆糖,以及每個學生手上有多少顆糖總共就有多少顆糖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比如在學習了圓的面積后,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計算出家里鐘面的面積;在學習了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讓學生測量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積;在學習了長方體的面積后。讓學生計算出自己文具盒的體積。將數學學習引申到實際生活中,讓孩子明白數學其實并不神秘,它隨時都在我們身邊圍繞,引導學生自主去發現和思考。這樣就能讓那個學生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融入到生活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我國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理念和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在課堂上的有效教學,除了對學生的探索性思維進行培養,準確把握教學的特點、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進行加強之外,還要把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并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