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輔導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指導思想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相應的目標和指導思想,否則,就達不到預期效果。小學語文教學也如此。教學前,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制定教學方案,要吃透《課程標準》,以此為指導,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不同的年級和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學習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應在各個環節中體現它的基礎性、重要性和科學性。在能力培養方面,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字詞句段篇章、邏輯思維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能力培養,要有好的環境,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解決人生中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實現教學目標、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優化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必備條件。好的教學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應吃透教材,因材、因人施教,制定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做好課前教學的各種準備,真正做到“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要預測在實施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制定有效的辦法和方案,保障教學的順利實施。在備、講、批、輔、改的各個層面中,都應滲透科學合理、適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有利于小學語文知識獲取的各種元素。同時,要承認不同班級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大大林寺桃花》一詩中,就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之名句,在你的學生中,客觀而論,每個班都會有“四月芳菲”,但也免不了“山寺桃花”,教師應承認差距,公平對待,用一顆火熱的愛心培養他們,因為二者皆為祖國的未來。
語文本是一門流淌著情感,充滿著靈動的學科,作為語文教師本應快樂無比,倍感幸福,但現實卻并非如此!傳統的課堂正如葉瀾教授將弊端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上課是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節外生枝’。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導,直至達到預定答案為止。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這是我國小學語文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最大遺憾。改革勢在必行。
第一,縱觀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諸多,如 “自學輔導”教學模式、“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探究—發現”教學模式、“掌握—學習”教學模式、“開放課堂”教學模式……這些模式,從表現形式看,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有較大的改革,摒棄了所謂的“填鴨式”“串講式”等的陳舊方法,但從本質上看,始終未能突破“教師主宰課堂”的怪圈。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有重視備課的好傳統,但許多老師課前精心設計,課中按部就班,較少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命狀態。我們新型課堂的特征之一就是全程充分體現學生“自主”與“自我”。因為整個課堂就是自我生成問題、自我參與討論的過程,教師將“首問權”倒置,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以不變應萬變,根據學情予以引領,將“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真正根植于教師的心底。
第二,著名特級教師孫健鋒深刻指出:交往是教學的本質。新型語文課堂應該是全程充分體現生生間、師生間多邊互動與交往,而不是以前的師生的雙向交往,在“我這時是閱讀組長”“我這時是求助者”“我這時是分享者”“我這時是援助者”的角色交錯中,在“同學們,我們小組向大家請教一個問題”“同學,我能幫助你們”“同學,我對你的回答有異議”“同學,我對你的回答有補充”“同學們,這里你們的思考還不成熟,老師作作引導”的語言形式引領下,通過多元互動,最終達到人人都是“思維者”,人人都是“表達者”,人人都是“受益者”之目的。
第三,我國教育界葉瀾教授早就呼吁兒童的“六大解放”,這與我們今天所說的生活的、開放的語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無論學生內心裝有多么豐富的生活感性材料,作為老師,如果不給學生傾訴與表達的機會,再多、再好的材料也無法滲透到課堂中來。學習者可以自主生成問題,用“我的觀點我舉證”的理念,解放兒童的“嘴”,為課堂與生活架起一座堅實的橋梁。
【關鍵詞】 小學語文;基礎性;實踐性;閱讀;新課改
小學語文具有基礎性強、實踐性多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多元化課堂的開展,能夠把語文作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豐富知識的良好平臺。當然,在跳出語文教語文的傳統教學模式上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
一、 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的教學效果比較低效。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有效的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語文的實際價值,枯燥無味,導致小學語文教學遇到極大的瓶頸。
(一) 教師在教學當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隨著課改的發展,小學語文在課程設計上發生了重要的改變,這就使得習慣了傳統教學的教師難以適應,對新課標的教材吃得不透。在實際的教案編寫過程中,教學目標不明確,一味的借鑒與形式化課改下的教學要求。而且,小學語文教師缺乏自身的知識擴展,總以為小學語文很簡單,不需要在進行相關教育著作的研讀,進而出現教師實質性的教育理念的缺乏。
(二) 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得不到全面的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總是以“牽引”式的教學法把知識點直白的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感覺枯燥。而且教學上缺失實踐交流的活動課,沒有實質性的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做到充足的鞏固。諸如教師在對于漢語拼音字母的教學中,教師對字母的發音不夠準確,在教學中總是用不夠標準的字母發音去教學生,而且課堂上缺乏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不能自主進行字母發音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
(三) 口語、閱讀、寫作的教學過于形式化,缺乏實質性的創新
小學語文的課程應該非常重視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而教師只是依據考試的要求,缺失學生口語能力的教學;在閱讀上寬泛,沒有實質性的閱讀價值,而且往往在閱讀上出現以“教師閱讀為主,學生閱讀為輔”的現象;在寫作上,對學生的要求和約束過于應試化,學生在寫作上要依據教師的模板和考試的要求去寫一些“四平八穩”的形式化作文,使得學生寫作思維的創新能力喪失。
二、 跳出語文教語文的教學模式
語文作為小學中的一門主要課程,具有充足的教學時間。而且其課程也要求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性教學的要求,同時這也是跳出傳統語文教語文的有效教學方法。當然,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真正的跳出這種模式,還需要更加具體的教學方式和考試制度做有力的保障。
(一) 加強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在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上更加的注重教師的實踐性教學。而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還比較的傳統,教學理念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課改的要求。加之,在當前的考試制度下,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同樣可以達到考試的要求,使得教師不愿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改變這沿襲了多年的教學模式。因此,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加大對教師的新理念的教育,讓教師充分吃透課改的實質內涵,同時做到在制度上約束,學校在教學管理上不能形式化,應該加強具體的教學考察,考察教師的實際教學模式,避免教師“濫竽充數”。
(二) 重視教材的主導地位,立足教材開展多元化的教學
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突出教材的實際地位,立足好教材進而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對學生知識的傳輸時,不能完全根據實際的考試制度來實施教學。諸如在教材中重視學生課外能力的拓展,而該部分在考試中不作要求,但教師仍然要為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資料,并且組織有效的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以便于學生查閱。這種重視教材主導地位的方式,可以既做到了立足教材的要求,有利于教師的課程開拓,而且又培養了學生自我閱讀和思維的能力。
(三) 在教學上,做到有計劃、有目標的開展教學
我國的小學教育還是以集體的教學形式開展,而且往往人數的基數比較大。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的教學計劃和目標進行有效的教學開展,可以做到對學生學習問題的及時發現,進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的,來適應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教學需求。諸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男同學的寫作能力比較的缺乏,進而可以依據有效的計劃,有步驟的加強部分男同學的寫作培養,同時教師可以在不占用學a生課外活動的前提下,對其進行課外輔導,來加強其寫作能力;如果發現部分的女同學的閱讀分析能力比較的缺乏,教師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加強閱讀鍛煉的計劃,計劃如何合理的安排閱讀時間、閱讀材料的選擇。然后,按照計劃有步驟的開展實施。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諸多領域的學習缺陷,而且有利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模式的創新設計,使得課改下的教學模式多元化和具體化。
關鍵詞:遠程教育、教師角色、教學方法、學生素質。
信息技術在迅速改變社會的同時,也給教育以更大的發展空間。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它們為教育和學習突破時空的限制,為教育大眾化的同時更加個別化和個性化提供了日益先進的技術支撐。
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都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變化使得傳統教育正在面臨著根本性變革。在教育部發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將發展遠程教育,構建終生學習體系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遠程教育如一縷春風,吹醒了小學語文教師,大家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遠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靈活而精彩;遠程教育如催化劑,使小學生的素質快速提高。
一、遠程教育條件下教師角色的定位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信息源,是教學中的主講人,是信息傳授者,是知識傳遞者。教師在教學中占“支配地位”,屬“專業型”。
在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教師的這些傳統角色已經悄然發生轉變。
在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教師腦中及手中信息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遠程教育給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師就不再是信息源。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網上知識的導航者。
在遠程教育條件下,學生知識的獲得不再主要靠教師講授,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講人,而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指導者。
遠程教育強大的信息量使老師們感受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貧乏,盡管教師們都接受過漢語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的學習,但與遠程教育所提供的綜合信息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種教學危機感趨使教師自覺學習各種知識,如自然科學知識、歷史知識、社會知識、音樂美術欣賞等。遠程教育使教師由“專業型”轉變為“一專多能型”。
在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開展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只得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學習與新環境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在不斷的鉆研中,語文教師由“單一傳授型”轉變為“教學科研型”。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拿著自己編寫的教案,在課堂上支配著學生進行學習,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向預定的教學目標。在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學生具有很大的學習自主空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選擇學習內容,教師就不再占有“支配地位”,而是平等、民主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
二、遠程教育條件下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
因為遠程教育可以提供虛擬的教學環境,具備豐富的信息資源,具有便捷的討論空間,所以,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基礎上,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靈活而多樣。
除了傳統的講授法、發現法、研討法、創造法、演練法、表演法、論辯法、智力競賽法、實驗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個別觀摩法等教學方法,遠程教育條件下還可使用虛擬課堂講授法、虛擬實驗操練法、同(異)步輔導法、人一機一人交互討論法、遠程視聽——問答法、課后瀏覽法、網絡演示法、課堂網集中講授法等新的教學方法。
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遠程教育條件下,教師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個性特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既可以在網上進行指導,也可以在網外進行指導。教師還可以創造性地使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
三、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學生素質快速提高。
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學了《黃山奇石》,我讓學生收集有關黃山的風景圖片,學生查到了“黃山四絕”的圖片,制作了幻燈片,還復制到了自己的軟盤上。在學習《赤壁之戰》之前,我讓學生查找相關歷史資料,學生找到了三國歷史人物故事,赤壁之戰的背景,與火燒赤壁有關的“連環計”、“苦肉計”。學生根據這些資料,總結出赤壁之戰中主要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雙方勝負的根本原因。這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例如,學了《稱象》一課,我讓學生思考在當時條件下還可以用哪些辦法稱象。學生查找了大量科學知識,最后創造性地提出用杠桿稱象,用蹺蹺板稱象,用繩索懸于巨梁,一邊籠中吊大象,一邊籠中裝石頭,直到兩邊高度相當等辦法。學了《狼和小羊》一課,我讓學生在網上討論:狼向小羊撲去,會有哪些結果?學生想出了十幾種結果,如:狼不小心掉進了河里;正好獵人經過,獵人用槍打死了狼;牧羊犬趕來與狼搏斗,趕跑了狼;羊媽媽拼命保護自己的孩子,嚇走了狼;狼掉進了陷坑;一個孩子正準備用彈弓打鳥,見狀射傷了狼的眼睛;小羊被狼吃了,它的爸爸決定復仇,就設計打死了狼……
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自主精神的培養。在遠程教育條件下,學生具有充分自由、獨立的學習空間,有充足的時間動手動腦,這不斷促進學生增強自覺性,培養獨立自學能力和自主精神。
【摘 要】近年來,小學在辦學水平得到較大提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督導檢查當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情況,存在著教學質量提高較慢,教學方式單一,以及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通過對語文督導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并且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加強小學語文督導評估等方式,來尋求通過語文督導工作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 小學;督導評估;問題;解決措施
一、前言
近幾年來,小學的辦學得到了國家、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等多方面的關注和重視,大部分小學的教育水平已經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代,教學理念的更新,小學語文教學已經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走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通過督導檢查,看到了小學語文在教學中向著健康良性的方向不斷的發展著。我們必須加強督導工作,使督導工作成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動力,使督導檢查真正發揮小學語文教學指示方向的作用,并正視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理性的去思考、處理,尋求解決方法。
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
(一)各個學校教學質量、教學水平不一
根據了解的五所小學語文成績總體來看,教學效果總體比較好,但各個班級成績體現不均衡的態勢,有的班級成績很好,平均分達80多分,而有的班級成績相對較差,班級平均分只有50多分;各個題型之間的側重點也存在嚴重偏差,除了看拼音填寫詞語這類的題目之外,其他題型類別的分數,大都不盡人意、不夠理想,尤其是閱讀理解題,成績尤為不理想。
(二)師資力量薄弱
從各個小學配備的教師編制來看,若按規定根據各個學校學生人數來匹配教師,教師配置上肯定會出現過多或過少現象,這主要是由于進城務工、人口流動性過大造成的。這就導致了小學教學出現了教師過多或過少的現象,兼課現象也時有發生。多所學校都存在一名教師兼多種學科的現象,這樣就勢必導致專任教師的短缺。部分教師不具備語文教學的基本功,且專業不對口:其他學科的教師任教語文學科,或者是由于語文教學量大,學校課程安排不過來,也只能暫時用其他專業的教師代課。有些教師不懂語文教學方法,對于字詞句段的解讀不透徹,或者是由于教學當中的不連貫,從而導致了上一節是一節的現象,使以前學過的知識無法連貫起來,這種情形導致了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教師學科教育鉆研活動少,教學方法落后
要想從本質上提高教學質量,開展教育科學鉆研活動是必須要走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這種科研活動對于小學來說,有相當大的難度。首先,從經費上,經費不足而且沒有經費使用自主權,使得小學在語文教學中,維持正常的運轉都有困難,更沒有多余的費用投入到科學教育研究方面;其次,從觀念上,目前大部分教師認為搞科學教育研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來的,把科研看成是遙不可及的,而且不懂得怎樣去做;再次,是缺少真正能靜下心來進行思考和研究的教師,科學鉆研對于教師來說吸引力不大,沒有人愿意把精力過多的放在科研方面;此外,是由于小學的教師們參與活動的機會少,對科研內容了解的太少,對教科研工作感到無從下手,即使有想進行研究的老師也大都放棄了。
(四)辦學經費緊缺,硬件配置不全,教學設施簡陋
自從義務教育不收取學雜費之后,小學的費用來源主要是上級撥款。上級財政部門撥放到學校的費用是按照學校擁有學生數量下撥的,近年來,由于學生大量涌進市內的學校上學,小學的學生人數呈逐年遞減趨勢,這也就導致了按在校生數量匹配的費用也逐年減少。小學儼然成了“難為無米之炊”的“巧婦”。所以造成教學硬件設施配置不齊全,教學設施陳舊、簡陋的現象。
三、對小學語文進行督導檢查目標與相應指標
(一)進一步加強“學生為本”的評估目標
首先,在評估的過程中要牢固樹立起“以生為本”的督導評估目標。英國教育標準局對學校督導評估,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上,就提出了非常明確的目標:“幫助學校提高語文教學的總成績,找出不足,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每個學生發展的最大化增值。”這種在教育增值理念指導下的督導評估目標就非常準確地詮釋了“以生為本”的觀念。我國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督導評估要促進學校深化改革,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的確,學生是教育工作的對象,育人為本是對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衡量教育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學生發展得怎樣。在小學的督導評估中,我們同樣要堅持以學校的培養目標——學生為中心點。也就是說,我們要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來建設,建立一支集教學研究、師資隊伍比較優良的語文教育教學隊伍。學校在對語文教學的管理上,應當向更好地方向發展。
(二)突出以“學生為本”的語文教學評估指標
科學嚴謹的評估體系是實施語文教學高效督導評估的重要依據。目前英國擁有相對完整的語文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它的框架與重點都非常看重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比如說在英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評估過程中,評價指標就主要包含學生語文學習程度與發展、語文教育質量及學校的領導與管理三個主要方面。其中,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發展方面,主要從小學生的認知成果、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學生個人素養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提高與評價的。我國目前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在語文教學上實施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教育部最近出臺的《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國家課程標準等有關規定,突出重點,注重導向,把學生的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培養作為重要評估目標。
四、督導評估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上的措施
對于小學語文督導評估工作,重點應當放在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教學方法、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成績、課后及時測評等工作方面,在督導評估當中,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解決對策,使督導評估工作真正能夠成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源動力,真正使督導評估工作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引路人,發揮其指導、促進、指引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作用。
(一)靈活使用督導評估工作流程和方式
縣市學校教育督導室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督導評估過程中,程序性和時間性比較強,但是對于鄉鎮學區中,我們對普通小學的督導評估完全可以安排靈活的流程和方式。總體上來說督導評估的過程中我們遵循督前培訓—學校自評—督導復評—督后整改—督導回訪的工作流程。但是由于學區所處地域的特點、全鄉鎮工作的統一性和對各學校情況掌握的全面準確性,在具體督導評估過程中,也可以為方便工作打破常規,進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對某所小學的硬件建設、師資配置、內配建設、周邊環境等方面的評估工作中,對于學區工作人員即使不用查閱資料,也是心知肚明,在督導復評時,就沒有必要在這些方面花費過多精力和時間。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全鄉鎮統一進行的,學區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有些評估信息平時已經準確收集,督導復評時也就沒有必要查閱資料了。督導復評時還可以根據當前工作重點和緩急程度,事先對評估指標體系二級指標或三級指標進行專項評估,然后對復評信息進行匯總,形成督導評估整體意見。
(二)突出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對于各個小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學區工作人員在平時掌握不夠全面,所以在進行評估時,應該格外的嚴格,按照規定,認真、細致的完成評估。要注重評估和指導并重的理念,既要通過督導評估深刻了解學校課堂教學現狀,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準確評價,又要根據評估的結果作為依據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要做好課堂教學的規范性培訓,加強對初上講臺的年輕教師的輔導和培訓,使他們能夠快速的、靈活正確的運用教案上課,規范板書的書寫和語言的表達,有效進行組織教學;做好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指導,加強對中青年教師的督促和指導,克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
五、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們在小學的督導評估過程中所發現的小學中存在、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我們督導評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我們根據困難所采取的各項措施。隨著我國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的不斷落實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各項目標的不斷實現,小學的教育現狀一定會得到根本的改變,我們相信,通過不斷完善我們對小學的督導評估工作、各級政府對小學的不斷投入及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小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課堂是教育教學實施的主要陣地,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主要靠課堂教學來實現。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已成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如何轉變教育觀念,滲透新課標理念,優化教學結構,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理所當然地成了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認真重視積極探索的課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系統,課堂教學中學與教的過程也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多因素的復雜系統。也就是說,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很多,如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結構、過程、方法、評價以及課堂教學的情景、語言和教學技能等。我們認為,在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系統工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必須建立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而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從備課、教學方式方法、師生合作等方面進行全過程優化,以全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備課高效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備課是教師積累知識和業務再提高的過程,提高備課高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教師要學會分配精力,找準備課的黃金分割點。有資料表明,用80%的精力鉆研教材,了解學情,20%的精力書寫教案的教師是善于成長的教師。優秀的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是不急于動筆的,而是先放飛自己的思想,先思考從哪著手。我們在備課時,不僅關注教材,更會關注學生的實際,會不斷的考慮:怎樣使自己預設的目標最接近學生的思維發展,搭建什么樣的平臺才會讓學生最容易走進目標,如果學生在這里出現問題,用什么的方式調整教學變數才會讓學生走出困境。所以讓備課高效,不是以物化的備課筆記來衡量自己的備課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儲備是否能從容面對學生來作為標準。
二、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構建高效的課堂。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尤為重要。
1.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利于知識的形成,因此,教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投入學習中。在課堂上,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老師要以真誠的目光注視學生,親切的語氣教育學生,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這樣,才能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2.課堂提問要精當。課堂提問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因此,他應緊扣教學重難點,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助學生走進文本,以便教師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及時調控教學進程,啟發學生積極的投入學習。提問的目標明確了,去粗取精,努力使提問精當,便是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自覺行動。
例如:前兩年,我在教學小學二年級語文《狐假虎威》一課,當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之后,都哈哈大笑老虎的愚蠢,這時,我順著學生的思維巧妙地一問:“假如狐貍第二次被老虎抓住,結果會怎樣呢?”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都皺眉思考起來,一會兒功夫,他們便小手林立,有的說老虎肯定會吃掉狐貍,有的說狐貍騙過了老虎……,學生的思維頓時像打開閘門里的水,各種設想都有,整個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難題也迎刃而解,課堂教學也高效了
3.設計有效的活動是課堂高效的法寶。新課標倡導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引導,組織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則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合理科學地設置教學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讓其主動融入學習活動,并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
例如:我在教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田忌賽馬》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正的認識到孫臏的智慧,我設計了一個“小小討論會”,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自由組合,并且每組推薦一名記錄員和主持人,圍繞“田忌要想勝過齊威王,除了課文中孫臏提到的辦法外,還有其它出場順序嗎?”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由于這一問題難度較大,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才能探究出來,頓時,課堂上像炸開了鍋,班級內50多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去,有的同學甚至用紙片當作馬,組內的成員分別扮演田忌和齊威王,按照三局兩勝的規則賽起馬來,活動長達十幾分鐘,每個小組都把可能賽馬的情況演練了一番,結果學生探究到:田忌對戰齊威王,只有按孫臏的出場順序上馬才能勝,除此之外,別無它法。活動結束了,學生對孫臏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這種讓學生在小組中獲取的知識無疑比通過教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有效的手段。
4.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的教學內容,并且要分層次,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并獲得發展。另外,練習要精心設計,堅決避免重復,重視課后的輔導,對于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決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這樣,練習才能成為高效課堂的保證。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的作用。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得主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兩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應學知識,積極思維,提高能力。學生則完全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主動探索,認真思考,深刻鉆研,相互討論,主動提問,質疑解疑,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動性,靈活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學《七顆鉆石》時,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當老師,讓學生提問題,話音剛落,學生們活躍起來,一下子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問題:“小姑娘那么小,為什么膽量那么大?”“世界上沒有神仙,但小姑娘為什么會得到神仙的幫助?”聽了學生的提問,我深刻地理解到: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就要蹲下來和學生作朋友,共同去體驗,發現,創造和享受語文之美。
總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備課實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主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我們在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學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揮好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勢。
參考文獻:
[1]楊九俊.新課程教學組織策略與技術[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學
更新教育觀念,是實現現代教學論的核心作用問題。素質教育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可是,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課堂上往往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很少有機會自己去探索知識,去形成自主的學習能力。
一、培養農村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雖然新一輪的課堂改革為教師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但很多教師特別是農村老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仍在課堂教學中沿襲“一本書、一言堂、一鍋煮”的教學模式,將備課當成“抄教案”,將上課當成“演教案”,將學生當成灌輸知識的“容器”。教學效果欠佳,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效果不理想。(2)學生學習被動,“他主”學習仍占據教學舞臺。(3)教學方式單調,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鑒于以上存在的現象,結合自己在農村教學的經驗,我認為教師應當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盡快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掌握學習方式,做到“會學”“善學”。
二、農村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本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者通過自己練習、探索、發現,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教師應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愿學。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讓學生樂學。
(二)提供自主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學習不是結果而是一種過程。布魯納說:“學習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要培養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是提供自主學習的最佳形式。學生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優化教學過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如,在引導學生區分“讓”與“認”時,我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他們去合作、探索得出結論。(1)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要怎么記住這兩個字;(2)全班交流;(3)總結:只有人才會認真學習,所以右邊是“人”,他要上去,“讓”一下,所以右邊是“上”。學生在這學習過程中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到與人合作的精神。
(三)還給學生學習自,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
學生的主動發展,必須具備一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時間是學生學習最寶貴的生命財富,教師必須珍惜課堂上的分分秒秒,努力增加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多提供機會、創造機會,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火花才能被點燃,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2.加強學法指導,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農村孩子見識少,基本上沒有家長輔導,又不懂學習方法。再加上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只有授予學生能接受的學習方法,通過訓練形成學習技能,才能使學生適應時代需求,終身受益。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實施積極的評價策略,為自主學習提供有效保障
農村的孩子由于家長文化普遍不高,無法有效輔導,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窄,在課堂上對學習存在著一定的畏難情緒,害怕自己的學習得不到老師的肯定……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開展多種形式的評價,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來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形成一定的期待,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堂富有活力、充滿生機的課堂是以和諧的師生關系作基礎的,這就要求教師淡化學生回答的內容正確與否的評價,關注學生回答行為的評價,注意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說話,比如:“請你再想想,我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出來的!”“請你大膽一些,說錯了沒關系!”“我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謝謝你的參與者!”當學生回答錯誤或者朗讀不流利,教師不要責備學生,應帶著期望引導,整個課堂就像師生聊天、談心一樣,學生一方面能在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增強其內驅力、自信心,另一方面,學生會體會到自己被關愛了的情感,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關鍵詞:運用 信息技術 提高 語文素養
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主流的現代信息技術走進了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語文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語文學科本身在教學內容上的多樣性、多元化,加之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語文課在借助各種信息媒介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把課本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因此,語文學科與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機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工具,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是智慧和靈感的源泉。小學生首先要對語文產生深厚的興趣才會觸動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學生學習中,興趣有著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基礎。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就會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圖、文、聲、像并茂,而且能把靜態、枯燥、難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維空間,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產生極其活躍的動態畫面。這種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這種新穎的學習形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如,我在教《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考慮到學生對秋雨的感受不深,沒有什么體驗,就采用多媒體畫面秋天的雨景來導入新課,“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秋天的雨景。你們想欣賞嗎?”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在優美的畫面中學生們感受到了秋天的雨是一曲豐收的歌,是一首歡樂的歌。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過程,提高效率
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識字,寫字教學一直以來都比較單調、枯燥。老師厭教,學生厭學。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化厭為喜”了。我時常或下載或設計一些識字游戲,如“摘蘋果”“找朋友”等應用于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學得開心,記得也牢。還有寫字教學,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給學生們做出最好的示范。在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中,運用活動課程與小學語文課程有機地融合起來。多媒體教學尤其是課件的適當運用,是推進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可根據課文內容自己發揮想象,利用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的心理,把課本上的知識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制作成課件,學生便在愉快的教學情境中掌握所學知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課文,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在教學《自己去吧》口語訓練時,我利用計算機給學生展示這樣一段動畫場景:草地上走來一直小鴨子,小鴨子來到媽媽身邊叫媽媽帶它去游泳,媽媽輕輕的撫摸著小鴨子的頭,說“孩子你自己去吧”。結果孩子學會了游泳。在播放這一段時將他們的對話也播放出來。(這里我將他們的對話的聲音都不播放)然后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①它們都說了些什么?②我們可以吸取什么經驗?③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時同學們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紛紛要求發言。這樣,我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一個語言環境,使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產生了強烈的“說話”欲望,變“要我說”為“我要說”,課堂氣氛顯得輕松愉快,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中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語文素養。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內容,開拓視野
網絡信息技術能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資料,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共享。那么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時,他們對課文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本身,而是引入時代活水,把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學習內容更加豐富,視野更開闊。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學習無處不在,如果只憑借教材這一本書來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傳統的語文教學,在提倡大語文教育的今天是遠遠不夠的。生活的外延在不斷擴大,語文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語文課應當是沒有圍場的放養,將學生帶到“水草豐茂”的地方,讓他們自己去品味。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世界遺產這組課文,只學習幾篇課文是無法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的。所以,我在教學中,首先利用媒體資源搜集圖片,資料激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再讓同學們自己上網去學習,去了解;最后把收集的資料圖片整理好。學生們在學習中不但學到了書本以外的大量知識,感受到了中華世界遺產文化的豐富多彩,而且開拓了視野,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遺產。提高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語文素養。
四、運用信息技術,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審美感知是人對于能夠引起愉快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審美過程的起點,學生對于鮮艷的色彩、動聽的聲音特別喜愛。利用這一點,把語文課中美的形象、事物利用信息技術展現出來,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審美對象、產生美的情感,進而陶冶起情操。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讓學生觀看課文錄像,錄像展示出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海洋生物的豐富多彩。這時學生的興趣濃厚,在美的畫面與音樂中感受到了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增強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有著較強的視聽效果,它將音、像、視、聽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興趣、再現情景、營造氛圍,提高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進而使學生在有效的40分鐘內獲得獲取最多的知識,使語文課堂教學再現輝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結束語:沒有礁石,大海便沒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沒有沙粒,河蚌便沒有了光亮美麗的珍珠;沒有綠葉,紅花便沒有了婀娜多姿的嬌艷……萬物之美麗,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襯托;萬物之精華,無不是自己與他物精美絕倫的結合。因此,我要說:借信息技術之精華,以鑄學生語文素養之輝煌。
參考文獻:
[1]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實施新課程理念,立足于三年級教學情況的實際,以課堂教學為重點,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展開聽課、說課、評課一體化的教研活動,加強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改革,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突出學生綜合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組織組內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以標準為標準實施教學。
2、認真貫徹《教學常規》,督促組內開展集體備課,督促教師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提高備課質量。
3、積極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研究活動,組織有效的聽課、評課活動。
4、定期開展教學情況分析、交流研討活動,做到經驗分享,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5、三年級作為承上啟下的中年級段,要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新的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新要求,在明確總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本年級段的具體教學要求,熟悉、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各部分教材積極推行課程改革,根據三年級語文教材特點,加強口語交際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大面積地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有效教學的課堂研究。
(二)重視常規,提高質量。
1、以教材為憑借,嘗試單元整體教學的方法,掌握中段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教會學生默讀、品讀、研讀,努力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抓好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段作文教學,扎實教學,夯實基礎。
重視寫字教學,指導學生寫好字;培養學生認真聽、仔細聽,邊聽邊記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多讀、認真讀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說話完整、清楚的習慣;讓寫作成為學生的一種興趣,為以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礎。
2、作業要求全批全改,教師批改規范,重視學生作業訂正輔導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班級的圖書角和圖書館圖書借閱的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從讀書中收獲知識、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讓讀書成為每一位學生終身學習的自覺行為,從而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
4、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關注學困生,不讓一位學生掉隊,做到共同發展、進步。
(三)加強研討,共同進步。
1、教研組每位教師均應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充分利用周三教研活動時間,教師間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及時溝通研究中遇到的問題,解決難題,使教研活動能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理論水平,促進教師教研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形成更為濃厚的教研風氣;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課后教師認真地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
四、具體安排:
九月:(1)制定三年級組語文教學計劃,做好開學工作。
(2)規范教學常規,正常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制定語文教學計劃。
(3)組織學習研討三年級教材特點、目標。
(4)研究和學習新教材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教學特點和相關策略。
(5)優秀老師開一節先行課,組織年級組的各位老師聽課和評課。
十月:(1)教學常規檢查、反饋。
(2)根據進度進行說課活動。
(3)研究和學習新教材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的教學特點和相關策略。
(4)積極參加學校的教學研討活動:開展語文教學的研討課。
十一月(1)繼續組織學習《山東省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本年級部分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相關的教學建議。
(2)研究和學習新教材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的教學特點和相關策略。
(3)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其他教研活動。
(4)期中能力自測。做好相關的質量分析.
(5)抽查備課。
十二月:(1)研討展示課。
(2)根據進度進行說課活動。
(3)繼續研究和學習新教材第七單元和第八單元的教學特點和相關策略。
(4)積極參加學校的教研活動。
(5)針對期中自測中出現的薄弱環節,進行反思。
一月:(1)研究制定期末復習計劃。
(2)期末能力診斷(要求同期中)。
(3)年級組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