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職語文教學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職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新課改之后,學校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地位,學生應該占中心位置,教師起輔助和引導的作用。而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達不到良好教育學生的目的。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引入得到了很多學生和教師的青睞,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中職語文中“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
1.“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流程
此次研究對我校語文教學中“學案導學”的教學情況進行了調查,本次研究在每個年級中挑選了一個班(50人)作為實驗組,本年級其余班作為對照組,實驗組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學案導學”法語文教學,對照組采取常規教學方法。3個月后,對教學結果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2.中職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
第一,實驗組和對照組語文成績比較:通過實踐研究分析得出,實驗組學生語文平均成績為83.23分,對照組學生成績的平均分為72.39分。兩組結果具有明顯的差異,表明采取“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問卷調查得出,實驗組學生中有56%的學生認為通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學習之后,課堂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作業完成方面,有88%的學生作業完成良好。
第二,中職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為。研究結果顯示,有59%的語文教師認為在實施“學案導學”教學之后,學生的語文成績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同時,適當的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調控,并進行學習指導,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學案導學”教學之后,可以更好的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后布置作業時,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比較良好。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投入程度不夠高,有的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因此,還需要在引導學生學習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第三,通過上述的試驗和結果分析可知,在中職語文課堂上引入“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可行的,而且能夠比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方面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另外,這種教學模式沒有年級差異,通過在一年級至三年級中分別進行實踐研究,結果顯示,每個年級的學生以及任課教師都很贊同這種教學方法的引入,年級之間沒有差異。
二、中職語文教育中學案導學存在的缺陷
1.形式單一
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都不能太過死板,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起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但是目前中職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應用的還不是非常廣泛,很多資料都給出了具體的教學方法,這雖然對很多教師起到了一定的教學指導作用,但是其存在的問題也是由此產生的,很多教只知道一味的模仿別人的方法,這就讓“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失去了自己的價值。
2.認識不到位
由于部分學生對導學案缺乏一定的認識,將導學案視為一份單純的完成學習任務的試卷,仍然被動的對照著導學案上的問題在書上找答案,沒有主動思考和主動發現問題的過程,導致教學案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三、促進中職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效果的措施
1.教師應該轉變思想觀念
新課改之后,教師應該摒棄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將自己作為課堂的核心,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為老師眼中“聽話”的學生。而要想真正的提高課堂效果,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表達機會,當然也不能一味的不管對錯就讓學生“一講到底”。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課前應充分備教材、備學情,精心設計一份適合學生學習的學案,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討論。
2.貫徹學生自主學習策略
我國中職生已經習慣了課前預習、上課聽講、做筆記、下課復習的學習方式,這就導致很多中職生不會主動去學習,已經習慣了老師講課文或者老師講題目、講重點、講答案。學生很難一下子改變這種單一接受式學習。所以,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多給學生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意識到傳統教學方式的一些弊端,努力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習慣,激勵他們多預習,多參與課堂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增強自信心。只有學生有了學習動力,能夠自主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前提是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了解每一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每個人的性格和脾氣不同。有的學生脾氣暴躁,有的學生性格怪異,有的學生膽小多疑,有的學生調皮搗蛋,有的學生自私、愛耍小聰明,有的學生狂妄自大,有的學生出“出口成臟”、沒有禮貌,而有的學生開朗樂觀、熱心助人、關心班級、勤奮好學、尊重師長。不管學生性格好差,不管學生努力與否,教師都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了解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改正缺點,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努力向上的品格,充分信任他們,相信他們都是可塑之才。“親其師信其道”,學生信任老師了,師生之間關系和諧了,學生自然能完成老師設計的學案,并且在課堂上能主動的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效率自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引入“學案導學”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日后發展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值得更多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張建兵.中學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實踐分析[J].才智,2016,13:185.
一對任職教育中“問題式案例教學”的再認識
任職教育是以解決崗位任職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崗位任職能力的培養是任職教育的根本。問題式案例教學就是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牽引,以解決崗位工作中面臨的實際難題為根本,以任務完成為教學導向的案例式教學。其本質就是帶著問題搞研究,帶著研究進課堂,在師生多向交流與研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加深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培養學員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式案例教學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自覺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學習,實現課堂教學師生的互動及探究合作。
問題式案例教學的核心關鍵在于“問題案例”的創設。問題是學習的起點,案例是問題的情境融入,基于案例可以提出問題,基于問題可以引出所學課程的基本知識、根本原理與解決方法。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通過案例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較好地實現建構主義學習認知過程,完成學習目標,而且也能從中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任職教育中“問題式案例教學”的實施步驟
第一步:分析需求,巧設疑案。任職教育培訓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崗位任職能力。在開展教學前,教師到工作一線,深入分析崗位能力需求,以需求為牽引,分析歸納出學生崗位任職能力培養的能力指標體系,以能力指標反觀得出教學實踐的重、難點問題。教師在對教學內容總體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將帶有能力培訓要點的疑難問題進行巧妙搭配,融入至案例的編寫過程中,讓案例處處體現問題,問題環環相扣,將問題貫穿整個案例的解決過程中,以不斷的引導學生解疑釋惑。
第二步:情境營造,以疑導學。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在于問題式案例教學流程的合理設計與情境氛圍的營造。問題的呈現或提出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層層深入、前后連貫、逐層展開,創設的案例問題情境,要耐人尋味,引人入勝,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與探究答案的心理,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有疑才會有思考,才會有探究,才會有鉆研,才會有對問題背后原因的探究和孜孜不倦的毅力。
第三步:探索求證,全面議疑。問題式案例教學在提出問題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資料,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或形成一定的見解、看法。以問題的多樣化解決為基準,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橫向交流,讓學生發表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并在學習討論中注意調控糾偏,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解決問題,對發現生成新的問題要及時處理,以互相啟發,推進問題式案例教學走向深入。
第四步:充分解疑,總體升華。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發言要認真對待,正確引導,對有難度的問題,對學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對教材知識的關鍵要根據情況和崗位任職的需要,將理論嵌入至實踐中,進行重點講解,擴展學生對理論前沿及實踐的認知,不斷增加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在相互討論的思想碰撞中,不斷完善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崗位任職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五步:反饋調查,又生新疑。問題式案例教學的重點是培養提高學生的崗位任職能力,而能力的提升需要由實踐不斷的檢驗與提高。為及時掌握學生的能力培養情況,教師要在培訓結束后,廣泛調查學生的崗位實際任職能力情況,對比能力指標體系,不斷分析學生能力培養的缺憾,找到新的問題所在,為后續的教學找到提高點。這種反饋機制的形成,不僅有利于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教學機制,對提升任職教育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問題式案例教學”的基本方式
一是崗位問題分析式。崗位問題分析式意在訓練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先將任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難點問題,經匯總歸類,形成若干個“問題”,并準備好相關資料。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一般認知規律的基本要求,在完成基本理論知識講解,提供“問題”相關素材后,引導學員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資料,并展開多方位交流、討論研究,探索求證、自主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待學生形成方案后,按問題處置的一般規律,進行深入細致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與比較得出正確答案。
二是經典案例討論式。教學準備階段,教師以與專業教學密切相關的經典案例為依據,選擇若干典型待研究問題,并設計若干情況處置方法,以供教學使用。教學實施階段,教師可通過情境再現、角色扮演等手段,讓學生展開沉浸式訓練,在整個過程中,授課教員負責穿針引線,不斷將各種觀點與方法,引入至案例中,啟發學員深入思考。當出現不同意見時,教師則以真實案例處置方案為基本導向,進行情況處置的調控糾偏,引導學生使用正常的方法進行處置,這樣不僅突出教學主題,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提升了理性思考、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虛擬案例研討式。教師結合崗位任職需要,以適度超前的方法,虛擬出不同的問題事件,讓學員置身其中并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分別研究制定出處置虛擬問題事件的方案,并通過方案交流評判得出相關結論。虛擬事件研討式不僅可以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產生新的思想火花,完善學員的知識體系結構,其研究內容的深度與跨度,也可以促進專業建設的不斷發展。該方法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學生要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教師要具有較強的控局能力,以保障虛擬事件研討順利實施。
四關于任職教育“問題式案例教學”的實踐反思
任職教育問題式案例教學要講究藝術,教師既要根據能力需求及教學內容要求進行教學中的有效“預設”,又要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動態不確定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氣氛把握和調控。問題式案例教學問題教學是探索任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模式。問題式案例教學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中心已開始逐步轉移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教師與學生地位的轉換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教學設計轉換與實踐方法的改變。
一是合理設置案例問題。問題式案例教學實質是以問題為牽引和導向,由師生通過相互合作、資源共享的方式,研究探尋解決問題方法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的選擇要與學生的認知和能力相適應,要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問題的設置不僅要具有代表性直指崗位任職需要,體現出專業知識的相互關聯性,還要具有時效性、綜合性、科學性和適度的超前性,這樣不僅可以全方位系統的向學生傳遞知識,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索精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是注重合作與資源共享。在問題式案例教學中,師生的相互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設計問題式案例教學的課堂活動時,要考慮建立一定的信息差,以體現師生合作共享真實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員要注重所需的研究意識、能力和方法以及背景知識獲得的漸進性,在需要學生自主進行信息搜集的情況下,提高信息獲取能力時,教師僅提供知識搜集的方向,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疑難問題面前,教師要注重細節信息的給定以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否則不僅會影響教與學的效果,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探索性,以致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是注重氛圍營造與體驗創造。問題式案例教學案例情境的真實再現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更有助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過程全面理解和體會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壓力與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語言表述、多媒體再現、壓力測試等多種手段綜合應用,為學生營造較為真實的體驗環境,逐層引導學生掌握處理問題的基本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過程的互動性,可以通過主持人、特邀嘉賓的形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進行真實交流,這不僅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創造,不僅讓學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識,更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綜合提升。
四是注重動態角色互換。在問題式案例教學的互動性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是動態的。教師主要是組織者和輔導者,負責幫助和指導學生參與活動,但同時,教師也是參與者,他們與學生形成平等關系,創設輕松和真實的實際交流環境;學生主要是活動的參與者,但也應該是組織者和輔導者。動態的角色互換,可以讓師生在動態的思想碰撞中不斷產生新的思想,新的解決方法,促進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李勇剛.任職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縱橫談[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118-121
關鍵詞:導學案式教學模式 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改革 作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54
1 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改革現狀
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是依據中職語文課程目標及性質而確定,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體現以就業為導向,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人文素養以及思想政治素養,要為學生的就業能力、擇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形成,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語文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既包括對既定內容的執行,也包括在實施過程中對其的改造以及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所產生的課程內容;既包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現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及專業特點對教材的既定內容進行重構:改編、增刪、更換;還包括其他途徑的相關材料的呈現。
多年來,廣大中職教師對語文教學的改革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總結了中職語文教學的許多方法,但由于受教學內容的限制及其他原因,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始終不能有重大突破,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在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針指導下,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對傳統的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已成為當今職業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
2 導學案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改革中的作用
導學案是教師編制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導學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課前預習、合作探究、教師精點、課堂測評、學習反思、拓展延伸等環節。從教師備課的角度來看,編寫導學案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它的使用是其實施高級目標(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基礎目標(文化知識的掌握)的關鍵。它的實施可以分為三個環節: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拓展。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自學中發現、思考、生疑、再思考、獲知。課堂探究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達成學習目標的關鍵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樂趣,體驗獲知的快意,體驗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教師適時的精點,更能達成教師“導學”功能的落實。課后拓展是落實基礎目標(文化知識掌握)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校已經在使用江蘇省職業學校最新版的文化課教材,并結合本校學情實際,積極參與到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的改革洪流中來。在改革過程中,結合高效的導學案教學模式,我校中職語文教學課題呈現出蓬勃的新氣象。導學案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改革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2.1 促進中職語文教學內容從“語文化”向“專業化”轉變
中職語文的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應該為學生形成綜合職業素養服務,而不能簡單以普及語文基礎知識為要求,要將學生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素養的發展提升為最高目標。因此,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改革應該呼喚從“語文化”向“專業化”轉變。
導學案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教師課前對語文教學內容和學生專業課程的合理整合,將語文的基礎知識傳授和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制訂合理有效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這樣,在語文課堂之內,學生可以高效地建構雙重知識框架,使得語文課和專業課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在語文課堂之外,學生可以通過導學案的學習反思和課外拓展,打開更加廣闊的知識世界,多方面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說明文的教學一般都是要求學生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就可以了,導學案教學模式可以讓這些語文知識和專用要求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專業特點,在導學案中給學生制訂不同學習任務。比如,《建筑師是怎樣工作的?》一課,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建筑物,模擬實景導游,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現場導游的能力;針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以制訂演講的學習任務,結合市場需求,營銷一套有風格的建筑物;針對美術專業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臨摹或者繪畫一座建筑物。
2.2 促進語文新教材的模塊教學高效完成
我校現行使用的中職語文教材是2011年江蘇省教育廳委托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組織開發的一套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它屬于公共基礎課教材,共分三個模塊: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基礎模塊側重于基本的語文素養培養,屬于必修內容;職業模塊側重于專業學習,屬于限定選修內容;拓展模塊,側重于終身發展,屬于中等職業教育的任意選修內容和高等職業教育的限定選修內容。
導學案教學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模塊要求,完成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新的語文教學內容基本以文體來組元的,在以文體組元的同時,考慮到人物內容的相同或者相近,形成若干個主題,比如熱愛自然、感悟人生、精神追求、職業理想等等。導學案教學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做出不同的“導”和“學”的內容,使語文課堂不再枯燥單調,最大限度地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事半功倍。
2.3 轉變教師角色,提高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內容改革的迫切性
導學案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對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導學案教學模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內容的準備、實施和評價。在準備階段,教師要根據學情,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整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提供合理有效的引導。在實施階段,教師主要是營造學習氛圍,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當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以給予具體的幫助。在評價階段,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目標、過程和效果的反思。導學案教學模式設計多學科教學內容,因此要求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角色中轉變過來,不僅要嫻熟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這一要求和轉變,更好地促進了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內容的把握,更會提高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內容改革的迫切性。
文化的概念最先是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將文化定義為:“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所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習慣在內的一種綜合體。”此后,有關文化的定義層出不窮。H. H.Stern在《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中把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狹義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等。
美國語言學家E·sapir(薩皮爾)在《語言》中闡述:“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獨立存在。”目前語言界已公認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促進著文化的發展,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語言與文化不可分割,忽視了這一點,語言學習者將不能很好地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并學好這門語言,更不能很好地應用它。我們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就不可單單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傳授語言知識,還要顧及語言知識之外的文化因素的傳遞。
筆者認為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相對于語言教學內容而言可稱作文化背景知識,涉及社會文化因素和情景因素,可分為記憶性背景知識和分析性背景知識。記憶性背景知識指關于某種語言文化的事實性信息, 如環境、歷史、傳統意識、宗教信仰、文化遺產及作品等。分析性背景知識要求學生能夠辨認和確定本國內部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 具有對本國和英語國家文化差異進行對比的能力, 并能對英語國家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及審美傾向等作出初步的對比和分析。現在的中職生沒有太大的升學壓力,恰好可以在教學中進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使他們系統全面地了解英語,以便日后更好地應用。我們對學生所進行的背景知識的教學和滲透包括以上兩類背景知識,不再一一細分。
上冊Unit 1 Greetings可給學生講解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告訴他們和外國人打招呼時,可以就天氣等問題入手,不可詢問對方的年齡、工資、婚姻狀況等問題,應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
Unit 4 Time,在復習語法講數詞時,可以給學生播放含有數字的英語歌曲,讓學生在聽歌時做聽力練習,寫出歌詞,推薦播放歌曲Ten Little Fingers。這樣學生會很樂意去做,根本不會再覺得學語法是枯燥的。Unit 5 Favourite Food,可就西餐引出Hot Dog的起源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可給學生介紹西餐食品,如hamburger、pizza、potato chips、fried fish and fried chicken等,并把我國的傳統食物餃子、元宵等與之相比,提出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的概念,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轉貼于 Unit 10 Sports可以就圖片介紹希臘和雅典的歷史、地理位置、著名建筑及希臘神話故事,講解馬拉松比賽的緣起、橄欖枝與雅典娜女神的傳說,并揭示奧林匹克精神。Unit 11就friendship一詞可引入歌詞Long live friendship,介紹英語電影Waterloo Bridge或課余播放該片,以引起學生對friendship的深刻理解并珍惜友誼。Unit 12 Festivals可講解中國春節的來歷,并介紹國外相關的節日如圣誕節、感恩節、父親節、復活節、萬圣節等,使學生對中外節日有一個大致了解。
下冊Unit 1 Travel可就長城引出孟姜女的故事,同時用圖片或視頻介紹老龍頭、山海關、八達嶺長城等著名景點,或讓學生看美國或英國著名景點如自由女神、大苯鐘、倫敦眼等,激起學生對旅游的向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Unit 6 Health可介紹World No Tobacco Day,并結合統計數字,使他們明白煙草的危害和戒煙的必要性,養成不抽煙的好習慣。還可以介紹其他特殊日子,如十二月一日的World AIDs Day,告誡學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Unit 8 Iced Tea可給學生講解中國茶文化,以及black tea和green tea, 英國的breakfast tea和afternoon tea,以豐富他們的生活。Unit 10 Environment可以介紹世界環保日,并就學生所在城市對環保方面的舉措如鄭州市的“無車日”發出環保倡議。Unit 11 Career Planning可向學生介紹Holland Vocational Interest Theory,并做職業傾向測試量表,使學生深入了解自身,為將來擇業作參考。Unit 12 Dedicated People可講解南丁格爾的生平和她對人類的貢獻,學習南丁格爾誓言和精神,指明五月十二日為國際護士節,引起學生對護士職業的尊重和理解。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理順體制、科學規劃、改革創新,推進市區教育事業優先、快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市區中小學辦學水平,提升市區龍頭地位,改善市區人居生活環境,增強城市競爭力。
二、整體目標
通過改革教育管理體制,用5年左右的時間。合理調整學校布局,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市區學校布局合理化、規模適度化、條件均衡化和教育優質化,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
三、基本原則
部門協作;市區一體,政府統籌。整體聯動;科學規劃,分步實施;財政為主,多元投入。
四、工作任務
(一)科學編制規劃。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務實可行、適度超前”原則。開展并完成市區學校規劃編制工作。廣泛征求市區群眾、教師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布局調整規劃進行評審,向社會公示,并報市政府批準頒布實施,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權威性。
(二)理順管理體制。改革市區學校辦學體制。科學高效”原則,切實落實“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完成市直、區、經濟開發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教育合力。同時,理順啟黃中學和外國語學校的辦學體制。
(三)優化學校布局。科學編制學校布局規劃的基礎上。加大對中學、市實驗小學、市實驗幼兒園、考棚街小學、區實驗小學和區實驗二小等資源整合力度,優化學校布局,解決老城區學校布局不合理、發展不平衡和交通擁堵問題,初步實現市區教育均衡發展。
(四)做好新城預控。根據城市化進程和人口發展變化趨勢。做好新城區特別是城東新區學校遠期預控和建設工作,加強教育用地預留控制,使城區各類教育設施布點科學合理。啟動新區新建學校的籌備和建設工程,使新建學校起步快、起點高、環境優。
(五)改造薄弱學校。加大對辦學條件較差的學校的改造力度。大力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和“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全面消除D級危房,使市區學校全面達到標準化學校建設要求。
(六)合理定額定編。根據學校辦學條件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解決學校規模超負荷和班額嚴重超標等問題;按政策規定和學校運行要求重新核定市區學校教師編制,落實教師員額;建立和完善教師補充、流動機制,實現市區師資力量的均衡配置。
五、實施步驟
(一)啟動市、區學校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改革和學校布局調整、資源優化工作。
1完成并頒布市區中小學布局規劃;
2完成啟黃中學、外校辦學體制改革;
3啟動市區D級危房改造工作;
4完成城區學校教師編制核定工作;
5建立教師補充流動機制;
6啟動區屬學校和經濟開發區學校管理體制改革;
7啟動老城區學校“改、擴、并、遷”工程;
做好城東新區教育用地預留規劃;8根據城東新區規劃。
9啟動并部分完成市區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
(二)完成市區部分學校的整合工作。
1完成區屬學校和經濟開發區學校管理體制改革;
2完成市區D級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老城區部分學校的整合;
4加大遷建學校的建設力度;
5基本完成市區學校標準化建設;
6啟動城東新區新建學校的籌建工作;
7加大教師交流、互派力度。
(三)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基本到位,實現市區學校均衡發展,基本實現規劃目標。
1完成市區“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基本實現辦學條件均衡化;
2完成市區學校“改、擴、并、遷”工程;
3基本完成城東新區新建學校建設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部門協作,社會支持”工作機制,落實相關部門的責任。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及成員單位職責附后。
(二)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列支專項經費并逐年增加。
二是加大教育“兩費”征收管理力度并優先用于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建設。
三是積極爭取上級建設項目和資金。
四是加強教育資源整合置換管理,將置換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學校布局調整和建設,并在土地置換、安置補償、規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近年來,面對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屢屢提不上去的現狀,中職教育工作者頭疼不已。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職學生對語文教學的不重視,而導致這種不重視的現狀的產生則是中職語文教學的內容過于陳舊,且教學方法也過于傳統,老師的授課也過于單一乏味,對學生毫無任何吸引力而言,使得中職語文教學的課堂低效。
【關鍵詞】
專業教學 中職語文 應用策略
中職教育不同于其他階段的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專業性人才,對專業知識的教育相對文化教育要更多一些,學生選擇中職學習,就是為了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對于文化課程的學習重視程度也就不夠,這個時候課堂教學中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的安排就至關重要。要想使中職語文教育的課堂變得高效活躍,同時又能使中職語文課堂能與中職專業技能教育有效的結合,是中職教育有效進行,最直接高效的途徑就是在中職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融入專業教育,譬如專業知識的講解,專業技能的演示等等。這樣可以使傳統單一的課堂變得多樣化、形象化,且對中職技能教育的實效性強。
1. 教學內容的改進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專業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語文教學內容的改進,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相互交流,使學科之間具有相關性,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統計,獲知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情況,然后在合理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中職語文教學在內容上對學生具有吸引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加入到課堂教學中,且對知識的吸收也會有所提升,對于專業技能的培訓也會起到一種基礎知識的鋪墊作用,對實現中職教學的目的有積極促進作用。
2.教學方法的改進
中職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改進,在教學方法上也需要配合,既然融入了專業教學,那在教學方法也要結合專業技能的講授,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上進行專業知識的有效掌握,對在專業技能教學中不理解的專業知識概念上的理論進行深入了解,對于實踐過程中出現的知識錯誤還可以進行糾正,這些都是對于中職學生的技能掌握有實質性幫助的。
3.合作教學的實踐
專業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還需實踐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學。中職學生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群體,學生的思想比中學階段要高一些,但相對于全日制的大學生而言,又有一些欠缺,這個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以及思想上都容易有一些叛離的情緒,尤其是進行語文這種學了很多年的傳統科目。因此要讓學生科學地對待中職語文這門學科,就需要老師能夠與學生之間打破過去的權威與服從的關系,而建立一種合作的教學關系,合作教學可以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學生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能夠對老師講授的知識進行懷疑,老師也能夠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需求,這樣讓老師和學生的教學定位更加科學合理,明確老師的主體地位,鞏固學生的主導地位。
4.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
要專業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現,老師還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拋開過去將學習當做是一種任務的境況,而是當做是自己的興趣進行,這樣可以最大化地實現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能為學生之后的專業技能實踐操作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都有積極的意義。
5.課后作業的多樣化
中職教育主要任務是培養專業性技術人才,要求對專業技術有實質性地掌握,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入了專業教學就需要在課后作業的安排中也能夠多樣化進行,需要老師結合專業教學中的基礎知識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譬如對于專業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則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下一課時要進行的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包括自己的看法、認知或是疑惑等;對于專業知識掌握有欠缺的學生則可以安排學生繼續復習鞏固,對專業基礎知識結合實踐操作進行記憶,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掌握知識。
6.教學情況的反饋
最后,專業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還需要能夠對教學情況進行反饋,使教學計劃可以進行科學完善,幫助專業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尋一條最佳的教學模式。教學情況的反饋包括老師自己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總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況進行總結,包括自己的教案是否有漏洞,自己采取教學方式是否恰當,學生聽講的表現如何等等;學生對教學情況的反饋包括老師的講解自己是否能聽得懂,自己向老師反映的知識短板是否得到補充,老師的講解是否對自己有吸引力等等。對教學情況的反饋是檢驗教學是否有效的方法,因此反饋的這個過程非常必要。
專業教學應用到中職語文教學是實現中職語文教學高效的實質有效的必經途徑,也是實現中職教學最終教學目的的必需過程,但目前沒有系統的教學方案可以推行,也沒有過去的成功案例可以效仿,因此實施起來需要逐步摸索,在進行傳統語文教學的沿襲同時結合專業教學,教學方法的改進同時結合教學內容的創新,老師自身素質提升的同時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多管齊下,最終一定會實現專業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最高效應用。
【參考文獻】
【1】左達.新課改下中職語文與專業教學結合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2(11)
關鍵詞: 中職語文教學 教學反思 高效課堂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運用教學標準要求不斷檢驗自己,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審視、分析和思考,不斷回顧總結分析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化自我教育意識并轉化為教學行動。
一個教師即使有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如果沒有反思,那么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復,除非他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會有進步。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都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這充分說明了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快速成長的催化劑。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已日益為人們所接受。
二、教學反思對中職語文教學的意義
任何一個教師,不論其教學能力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教學反思有其現實意義。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每天都在進行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教學反思的意義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中職學生大多是經過升學考試篩選出來的,基礎較為薄弱。他們往往內心自卑,缺乏上進心,尤其是少數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行為散漫,思想素質較差。若教育不當,則容易使其成害群之馬。因此,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前就需要開始思考如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針對自控能力差,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學生,則應在教書授業的同時強調傳道育人。例如通過《屈原列傳》一文的教學讓學生學習屈原心系楚國、不計個人得失的情懷,從《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學白樂觀飄逸、不媚權勢的豪情,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懂得杜甫厚德載物、憂國憂民的胸懷。只有循循善誘,才能于無形之中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1.教學反思有助于建立科學、現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動。
中職語文教育的目標是: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通過課內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擴展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進一步提高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淺易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基礎。
中職語文新課改倡導全面素質教育,綜合能力提省,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終身學習能力。中職新課改“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增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通過教師的自覺反思,有利于強化教師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能力,并能沖破經驗的束縛,不斷對教學診斷、糾錯、創新,能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長,學會教學。
2.教學反思有助于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職生語文基礎普遍差,學生從心理上懼怕語文學習,心理壓力大,傳統的灌輸教學方式及枯燥的語文教學環境等問題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中職校語文的教學質量,影響了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對于這些問題,只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從根本上處理好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正確認識,采用切合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把語文教好,學好。
高效課堂以“生”為本,教師要看到學生,看清學生,看懂學生,時時反思“我的課堂究竟給了學生些什么?”“哪些知識是真正有用或不可缺的?”“這節課談得上有效率嗎?”“那么多的學生,那么多的知識,如何才能更好地因人因材施教?”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對這些問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同時有助于教師獲得專業自主。
3.教學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
一個經常地、自覺地對自己教學進行反思的教師,就有可能發現許多教學中的問題,并把它們作為自己的教學研究對象而解決。這個關注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教師樹立自己的科研意識,并潛心參與教學研究的過程,它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尤其是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三、構建教學反思的平臺
1.教學之前反思緊貼學生學習實際,不斷優化教學設計。
教師的教案是預案,不是結案。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充分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新課程理念的過程。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中職生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女生數量比較多的會計、文秘等專業班級,語文基礎相對較好,而且對語文比較有興趣。數控、汽修班等班級以男生為多,相對來說對語文興趣不大、基礎也差,課上的很多內容都聽不懂,又缺乏刻苦學習的毅力,無心繼續求學。教師在備課時需要精心預設,沒有精心的預設,就沒有精彩的生成。在課堂預設的時候,考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對基礎較好的班級或課文中容易理解的內容,應以學生自學討論為主,教師小結;基礎較差的班級或課文中較難理解的問題,應以教師分析講解為主,以利于學生心領神會。同樣一節課,財會班學生發言積極,活潑好動,所以在導課時我就拋出問題,讓學生回答;而在數控班則會直接導入。
針對不同的教材、體裁,采用不同的方法。詩歌、古文要多留時間給學生朗讀品味;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有時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某個環節進行相關表演,這無疑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應用需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課前反思如何促使PPT教學中的課堂教學內容整體性設計、簡潔清晰重點突出,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錢鐘書的《窗》前,為了讓中職學生也能大體讀懂這篇精品,筆者化難為易,以簡御繁,循序漸進,設計了具體要求和步驟:首先,幫助學生排除對學生來說比較生疏的、對梳理思路有干擾的內容。其次,提問作者借“窗”寫了哪些獨特的感受,也就是弄清作者的聯想思路。最后,要求學生按行文順序,用簡潔的語言說出作者的感受和聯想思路。
總之,上課前教師需要認真地對教材、教法、教學思路的設計及學生的學情學法、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充分的課前反思。對于每一次教學過程,無論是情景設計、資源整合、板書、習題精選,都要時刻關注學生學力的延伸。在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2.教學之中反思——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勇于創新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是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實際上就是一種教學機智。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注重與學生的眼神和心靈交流,充分發掘教師體態語言的無言魅力。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及達到的效果,及時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教學“林黛玉進賈府”第三堂課時,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學習古代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臨近下課了,聽見一女生在嘀咕:講了一大通,卻沒有講黛玉的衣著打扮啊?她會穿怎樣的衣服呢?這個問題不在我的預設中,稍作思考,我決定根據學生的實際反應就這個問題展開探討。結果教室里像炸開了鍋一樣,一陣唧唧喳喳后,很多學生主動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主要歸為:林家也是大戶人家,加上林黛玉這種自尊、心細如發的性格,應該是精心打扮過的。我接著問,那她應該是如何打扮的呢?有學生說:林黛玉的衣飾應該是淡而不俗、清麗高雅。也有學生說:黛玉的衣料質地很好,色澤淡雅,款式應是新穎別致、與眾不同。一如她居住的千百竿翠竹遮攔的瀟湘館,她的服侍也肯定含孤高獨立、不合流俗的意韻。那文章為什么對王熙的著裝描寫如此細致,而對黛玉的著裝一字不提呢?而且好像整部紅樓夢未對此加以細細描寫,只偶爾用一二筆帶過。頓時,課堂又掀起了另一個。鈴聲響起,學生意猶未盡,大叫:老師,我們明天繼續。
一個意外的問題而帶來的收獲讓我意識到了根據課堂具體情況適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在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高效率地進行思考、練習,有益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教學反思,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能達到更好的引導效果,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展現教學個性。
3.教學之后反思——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之后的反思是對整堂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回憶、再現。對其中達到目標的教學環節和教學行為進行思考:是否因為事先預設所以順利?是否還有更好的設計和教學操作?對沒有達到目標的環節和教學行為更要進行認真分析:是教師備課時的疏忽,還是對學生了解不夠,對教材理解不透?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不夠,對問題設計不深,對學生引導無效,還是因為個人教學知識和能力儲備不足?對課堂中生成的內容進行總結,生成的內容中合理的部分是什么,不合理的是什么,今后在課堂中是否會有類似的生成,如果有,則應如何把握,發揮其最大教育意義,等等。
比如在學習了現代詩歌“相信未來”之后,我發現不少學生朗讀起來毫無感情,個別還磕磕碰碰,更別說流利地背誦了。反思自己,是不是課堂上的講解分析太多,而讓學生背誦的時間太少了?于是下一節課,我特意安排了幾分鐘時間供學生朗讀背誦。在詩歌古文學習時安排時間給學生朗讀,并強調背誦的重要性: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實踐證明,積累過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背誦,尤其是古詩文不能不背。
教學后的反思是在教學行為后進行的,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后及時反思,不僅能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四、結語
中職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應經常反思,通過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既要著眼于學生語文水平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又要從學生的特點與社會的需要出發,再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做到從各個方面感染學生,激發學生,讓他們發現語文教育的實用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最終使他們適應市場人才競爭需求,在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這樣語文教學才有其社會現實意義,并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金華.新形勢下的中職語文教學反思.學園,2010.18.
[2]郝允龍.語言——語文教學的核心.淮海職業教育,2007.2.
[3]竇良云.對技校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職教探討,2008.1.
關鍵詞:職業教育;兩課評比;語文教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57-03
為進一步深化全省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總結體現課程改革精神的教學模式,促進語文課程改革成果在教學領域有效轉化,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樹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典型,全面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江蘇省已連續3年開展了“五課”教研工作和“兩課”評比活動。筆者于2012年參加了語文課程的“兩課評比”活動,結合參賽的經歷,現將語文教案的撰寫與各位同仁共享。
根據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關于組織開展全省職業學校“五課”教研工作和“兩課”評比活動的通知》(蘇教科院科[2010]11號)精神,一份完整的語文教案包括6個基本要素,分別是教學目標、內容安排、教學策略、教學程序、資源開發、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明確具體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和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從“語言文字應用”、“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三個方面提出課程目標。
(一)按三個維度進行設計
《課程教學要求》指出:“課程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核心,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個唯獨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課程目標體現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核心理念。首先,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加強了課程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其次,從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出發,突出課程目標的實踐性,將“過程和方法”這一維度也作為目標的組成部分;而語文素養是存在于每個學生內部的文化心理結構,它是不可傳遞的,只能靠學生自身的實踐活動才能養成。最后,從現代社會對未來公民素質的要求出發,對語文的“知識與能力”這一維度也應有新的理解。
例如,《雷雨》的教學目標從三維目標確立。一是知識與能力:(1)了解戲劇基本知識及戲劇欣賞的方法;(2)能夠根據戲劇語言、情節挖掘人物性格,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如周樸園),提高戲劇鑒賞能力;(3)能夠根據人物性格沖突把握戲劇,感悟主題(矛盾根源)。二是過程與方法:(1)初步感知戲劇,理清〈節選〉情節;(2)指導學生從文本語言情境進入人物內心世界,理解人性的復雜。三是情感價值觀:(1)感受作者借助濃重的戲劇氛圍所傳達的悲劇意識;(2)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對“假、丑、惡”的摒棄。
(二)按總目標、分目標來設計
這里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兩方面: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教學目標。單元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視角的教學形態。單元教學法是以單元為基本單位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實現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它以某一基本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篇課文組成的教學單元為教學單位。單元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1.單元教學的整體性,著眼于一組文章制定教學目標,通盤考慮教與學、講與練、讀與寫、聽與說的具體內容和方法。
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明確目標,了解內容、探求方法、嘗試知識遷移、檢測和矯正學習結果,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3.每單元由若干單篇組成,單元有重點、有共性,單篇有特點、有個性,因而單元教學往往在異中求同的過程中把握規律,又在同中辨異的過程中學會活用。
單元教學和課文目標有密切關系,課文教學目標是單元教學的出發點,單元教學是若干教學變量的組合。明確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結合教材、學生情況。基于《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的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筆者更傾心于將課程目標與單元目標結合起來,對《雷雨》的教學做了修改,單元教學目標如下所示。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不同時代的中外戲劇,從分析戲劇的藝術形象出發,聯系作家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戲劇的主題。
2.學習戲劇語言,更加全面地理解戲劇。
3.通過本單元所選中外戲劇的閱讀欣賞,感受戲劇中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認識人物的典型意義及其審美價值。
教學目的如下所示。
1.理解戲劇中個性化的語言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戲劇作品的特點: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戲劇語言。
3.深刻認識舊社會的腐朽、黑暗和罪惡,認識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勇于斗爭、追求光明的光榮傳統。
二、內容安排詳盡周全
能準確把握所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對教學內容的處理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切合學生的整體水平,有梯度;內容的組織能體現應用性、開放性和創新性。基于公共基礎課,必須交6課時的教案。為了湊齊6課時,選手會另起爐灶,不參考教學大綱,故意將3課時的教學改成4課時。如《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參考用書中明確3課時,這容易給評委留下投機取巧之嫌。
筆者參賽的單元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基礎模塊(下冊)第一單元――生活的滋味,在撰寫《我的母親》教案時,根據教學指導用書,我分兩課時講解。第一課時,指導學生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找出表現母親性格的語段,用準確的詞語概括母親的性格。從母親教子、母親為人兩個角度把握母親的仁慈、嚴厲、容忍、剛氣的特點,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第二課時,母愛的表達有多種方式,可本文以質樸、真切的敘述語言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敬意。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引導學生體會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指導學生鑒賞語言的方法,讓學生鑒賞自己喜歡的語句學習本文平實自然、樸素明凈的語言特點。筆者認為,兩課時的教學安排符合教學的實際,也考慮學生的學情,本課的教學內容在初中已經有所涉及,學生與家人的關系也比較親密,學生愿意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可是,有些選手硬將本課確定3課時,通過“回憶母親―理解母親―感恩母親”三個環節,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這樣的延伸拓展,顯得有意拔高作品的主題,將語文變成說教課。顯而易見,已經背離《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的明確規定。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三、教學策略靈活適度
教學形式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等確定和運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對學生活動有明確設計,有符合學生特點的學法指導,合適的教學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策略依據不同的文體而千差萬別,散文的教學無非是情境法、朗讀法、點撥法、討論法;詩歌的鑒賞主要有誦讀體驗、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說的學習方法有問題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對比鑒賞法;這些傳統的教學策略雖然簡單,卻很實用。例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問題支架式教學法。它是積極主動探究,最終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目的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學情,立足文本,圍繞關鍵句“因為馬克思首先是個革命家”設計了一系列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解,形成問題鏈,形成以問題驅動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由文章的外表深入肌理,由內容探究語言文字表達的技巧,不斷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2.語感教學法。語文教學中,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借鑒寫作方法,訓練思維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等都可以統一和落實到語感教學中。教學中,以比較揣摩法為主,輔之以美讀感染、語境創設、切己體察等語感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聯系具體語境,從四個維度(內涵、情感、表達技巧、表達效果)對文中的關鍵語句進行品析、玩味,探究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原因、目的及作用,從而憑借語言文字,深度解讀文本,把握文章的內在肌理,切實提高學生品讀關鍵語句的能力。
3.對話教學法。通過研讀、問答、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實現作者、文本、學生、教師之間的對話。在教學中,圍繞“一個人”,教師設計一系列問題,在師生、生生對話中,啟發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概括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和高尚人格;圍繞“一份情”,在師生、生生的反復對話中,引導學生與作者、文本深度對話,解讀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圍繞“一句話”,學生將對文本的獨特體驗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分享,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教學程序有效實施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應當包含下列內容與步驟。(1)教學目標分析:對整門課程及各教學單元進行教學目標分析,以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2)情境創設: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3)信息資源設計:信息資源的設計是指:確定學習本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本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對于應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源,如何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等問題,如果學生確實有困難,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幫助。(4)自主學習設計。依據不同的文體特點,進行靈活適度的教學設計。
以《我的母親》為例:第一課時包括導入新課、整體感知、文本研讀、品讀課文、拓展延伸、體驗感悟六個環節。第二課時包括進入情境、揣摩語言、拓展延伸、比較欣賞、體驗反思、課堂小結六個環節。
五、資源開發重在挖掘
語文課程實質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根據語文教育資源、教育理念,為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以教師為主體,通過與課程專家、家長、社區人士等的合作為學生設計言語實踐活動以提高語言能力的過程。地方語文課程資源是中職學生身邊的語文學習資源,它有一般經典不可取代的情境性和適應性。教師要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資源,把它們當作實現新的課程目標的中介,充分發揮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作用。筆者在講解《我的母親》時,根據散文文體的特點,使用了江蘇省規劃教材及配套的資源,搜集網絡資源,開發了授課需要的資源。
六、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成長
教學反思簡單說就是對照該課教學目標,即過程和方法、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重難點、教法、學法等方面進行反思,最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收獲和感悟,也可以是教與學的預設與生成情況的反思。教學反思包括亮點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三個方面,主要側重于改進措施。教學反思既要貼近實際的教學環節,不能夸大其詞,也不能憑空捏造。語文課程評價的策略思想是:以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為立足點,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課程評價中的主體作用為切入點,以學生的言語能力、言語智慧為重點。在這樣的策略思想指導下,具體的評價策略不妨作以下嘗試,在活動中進行。隨著語文課程內容的結構改革,語文學習活動成了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過程,既是學習語文的過程,也是運用語文的過程,同樣,還是對學生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等語文素養進行檢測的過程。葉瀾教授曾經講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學,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獲。反思之功效對教師大有裨益。以上六方面是筆者參賽的淺薄認識,有不當之處還懇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我會努力前行,爭取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張國平.關于教學目標的設計[J].常州師專學報,2002,(2):76-77.
[2]李悅.語文教學方式轉變的策略[J].石油教育,2002,(6):36-37.
[3]李乃生.淺談中職校語文教學策略[J].中職教育,2011,(667):135.
[4]王存新.對中職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的反思與構建[J].中國商界,2010,(204):190-191.
[5]李冬青.中職校課堂網絡自主學習模式和策略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08,(12).
關鍵詞:中職生;語文教學;策略
G633.3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中職學校教育中承擔著重要責任。但是,現在語文的教學情況不盡人意,存在問題多,主要表現為: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起點低,很多分流生連最基本的漢字、詞都掌握不了;厭學情緒重,上課思想不集中。探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初中的基礎差,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當,態度不端正,導致基礎不扎實;另一方面則是,學生甚至部分學校、老師常常把學習的主要精力放在在專業課上,覺得其他科目可有可無,對語文課長期處于一種消極的應付狀態,放松對語文的學習。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不能按照普高的要求來,我們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就要求職業學校老師在教學目標的確定、課堂內容的選擇等方面下功夫,找到適合中職生學習的模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動機,做到真正想學,掌握就業必須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能力素養,成為一名合格的中職校畢業生。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在職業學校,學生擔負文化課和專業課的雙重學習任務,大部分同學都存在著輕文化課重專業課的現象。因此培養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就尤為重要。作為職校語文教師,要考慮學生需要,合理調配教學時間,利用學生喜歡的、感興趣、關注的、身邊的事,引入到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講到《漢堡港的變奏》這課,老師抓住孩子們的心理,從時期的中國講到今天祖國的強大,再結合《少年中國說》激起同學們的愛國之情,自強之愿,學習興趣都會一并被激發出來。他們對文章的知識點產生了一探究竟的沖動,教學就會變得有效,乃至高效。同時,建立寬松和諧甚至是活潑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盡可能讓學生參與,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堅強的毅力完成學習任務。
二、開展課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激情
課外活動可以將課堂上的東西運用于實際。語文教學不光在課堂上,還應在課外多下功夫,鼓勵學生多看書看報,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多交談,增加語文信息量,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中職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充裕,可以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通過舉辦書法、演講、征文比賽、詩歌朗誦、手抄報、成語接龍、故事會、猜謎語比賽等活動,展現學生才華,鍛煉獨立思考與人際交往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比如讓學生完成“校園人物專訪”實踐活動,老師先向學生講解一些人物專訪的目的、要求和內容安排等相關事項,具體的活動開展就讓學生自己去做。尋找自己心目中的采訪對象,并加以記錄,老師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對做得好的同學予以表彰,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信心,提高學生應用語言及寫作的能力。
三、改善教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部分中職學校老師教育觀念較為落后,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老師講、學生聽,語文教法無新意無特色,教師占課堂主導地位,教學方式單一化,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份教案、組成了中職語文課堂的全部,以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無法參與到教學中去,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要改變這種惡性循環,老師必須改變教法,授課時縮短講解時間,精講多練,啟發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1、提倡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通過閱讀,了解知識梗概,做到心中有數。課前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能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對提高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2、精心設計導入
導語是課堂教學的開場白,是切入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是師生之間的溝通橋梁。一堂課,導語設計好,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觸動學生的心弦,能促使教學目標的完成,學生從導語中去感知語文課堂的魅力,為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充分利用多媒體
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為老師的講授提供了真實、生動的情景。美妙的音樂、唯美的畫面,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能給學生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4、尊重個體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學生的性格差異、興趣愛好、學習速度差異等,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相同的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育,確定層次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尊重、信任、愛護每一個學生,就能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四、突出實用性,與社會需求掛鉤
語文課不但要讓學生學好文化基礎知識,同時要與學生未來生活聯系在一起,教學要突出實用性,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以滿足學生適應未來職業崗位的需要為最終目標。將語文教育與德育滲透在一起,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基本的禮貌、禮節、基本的聽說練習、面試注意事項等等。
職校各專業的學生畢業就業后幾乎都會接觸到應用文,所以職業學校將應用文教學與專業相結合,教學生基本的文體寫作,同時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需要,讓學生掌握本專業工作需要的常用實用文體寫作技能。不同專業設計不同的教學安排,比如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應當以散文教學為主,讓學生學會寫游記、會寫導游詞、風景名勝點及旅游文化介紹等;對于公關與文秘專業的學生則主要教授常用文書、公文、檔案編寫等;對于制造類專業(服裝、數控、機電)的學生,則要求學生學會寫產品說明書、機器操作規程等。而對于營銷、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要求學生學會寫產品廣告、合同等。語文教學做到切合學生實際,使學生受益于課外,為成為現代職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改變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循序漸進,老師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結合社會實際,對語文教學現象進行改革,立足語文學科、結合專業特色、放眼社會發展、調動學生激情、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使中職校語文教學現狀有所改善,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創造平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