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下水污染調查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水文地質;地下水;污染;影響;措施
中圖分類號:F4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山前平原的地下水污染
由于山前平原水文地質條件的分帶性,其不同部位的地下水污染途徑及污染程度也不一樣。在沖積扇頂部,沉積物由最容易透水的礫石、卵石組成,地表保護層(黏土、亞黏土)薄且極易遭受自然或人為的破壞。因此,此帶極易吸收大量大氣降水及地表水流,以補充地下水,這是有利的一面。但同樣的,此帶也極易吸收地面的廠礦及居民點排放的廢水及污水,并迅速擴散而使地下水遭受污染。在沖積扇中下部,由于補給條件較差,相對來說,廢水及污水從地面下滲要困難些,但由于地下水埋藏較淺,廢水長期下滲,仍會造成污染。
工廠的排污管道、溝渠、污水池和生活污水的下水道、污水坑以及用不符合水質要求的水進行人工加灌,是山前平原地下水污染的途徑。另外,廢渣、垃圾堆放在地表或掩埋在地下也可造成地下水污染。總之,沖積扇的頂部較中下部易遭受污染。值得注意的是,沖積扇頂部是山前平原地下水的主要補給區,如果此帶地下水被污染,勢必會使污染蔓延到中下部。因此,處于山前平原的城市、廠礦、居民點的布局必須考慮水文地質條件,尤其是排污量大,危害大的廠礦盡量不要建在沖積扇的頂部。
2沖積平原的地下水污染
河流在它流過地帶的沉積物叫沖積物。由于河流長期的沉積作用結果,形成的比較平坦而為沖積物所覆蓋的平原,稱為沖積平原。河流兩岸常常可見到不再被河水淹沒的臺階狀地形,叫做階地。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帶,往往發育有多級階地。階地沉積物厚度從十幾米到數百米不等,沉積物常具有二元結構,下部為粗粒的砂礫石,上部為細粒的亞砂土、亞黏土或黏土。階地底部的基巖相對來說比較隔水,因而形成了良好的貯水構造,使河流階地的砂礫石層中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河流階地的地下水與河水有著密切的水力聯系,有的長年受河水補給,有的則呈互補關系。我國內地的一些工業城市,大多開采河流階地松散堆積層中的地下水,作為重要的供水水源。這些城市的地表保護層較厚,在防止地下水污染上較位于山前平原的城市有利。但是,由于地下水與河水關系密切,河水往往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因此河水的水質對地下水的水質影響極大。地表水比地下水的污染更容易些,特別是流經工業城市的河段更易受到污染。我國的一些主要河系,如長江、黃河、淮河、珠江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顯然,這些被污染的河水,補給河流階地的地下水,就會引起地下水的污染。
3濱海三角洲平原的地下水污染
在一般的情況下,河流是以其注入的海洋或湖泊為終結的,河流與其受水體的結合地段叫做河口區。河口區是大量沖積物進行沉積作用的主要場所,我國沿海的一些工業城市,大多位于河口區,如上海位于長江入海口,天津位于海河入海口等。這些地區,從地貌上來看,屬于濱海三角洲平原。沉積物由很厚的松散堆積層組成,它兼有海、陸、沉積物的特征,往往呈黏性土與砂層交互沉積,在砂層中貯藏有地下水,但不全部是淡水,而有一部分咸水。這是海水侵入的影響所致,一般上部多為咸的地下水,下部多為淡的地下水。濱海三角洲平原的淡水含水層顆粒細,地下水流速緩慢,補給也緩慢。處于濱海三角洲平原的城市的水文地質條件和山前平原、沖積平原不同,因而其地下水污染的問題也有所不同。其地下水污染的途徑主要有兩個:①咸淡水分界面下移。濱海三角洲的上部咸水和下部淡水存在一個分界面,由于混合開采或成井工藝不高,造成咸淡水彼此溝通,使淡水水質日益惡化,導致咸淡水分界面下移;②海倒灌。濱海三角洲離海洋較近,如果大量開采地下水,會引起大量海水倒灌,造成大面積的地下水污染。另外,國內外的一些沿海工業城市,由于大量開采地下水,不僅使地下水位下降,水量減少,而且造成地面沉降。目前愈來愈廣泛采用人工回灌的方法來補給地下水和控制地面沉降。但如是回灌水質不符合規定標準加上地下淡水逕流條件不好,易使污染物積累,必然造成地下水污染。因此,位于濱海三角洲平原的城市,必須在充分調查研究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合理布置開采井,作到有計劃的開采,并且必須嚴格隔離咸水層。采用人工回灌時,必須嚴格控制回灌水質量。
4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措施方法
4.1環境管理對策措施
1)提出合理、可行、操作性強的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環境管理體系,主要包括環境監測方案和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等制度。2) 制定環境監測方案。對建設項目的主要污染源、影響區域、主要保護目標和與環保措施運行效果有關的內容提出具體的監測計劃;按照環境管理對監測工作的需要,提出相關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裝備的建議。
4.2污染含水層的治理
因其地下水運動非常緩慢,已被污染的含水層,在污染源受到控制后,需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在自然狀態下使含水層水質復原。治理地下水污染要先停止或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含水層水質的繼續惡化。再按含水層的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運動的特點,統籌考慮污染物質的化學性質等環境因素、治理效果和費用,提出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方法。1) 抽水凈化方法。如果含水層被污染的范圍已調查清楚,并污染源得到控制,要在污染區范圍內合理布置抽水井,把被污染的地下水直接排出地表,或經過地表處理使污染物濃度降低到一定標漲后再重新注入地下,或利用抽出的污水進行灌溉。在條件許可的環境下也可排入到附近的地表水體中。2)化學處理方法。在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和含水層被污染的范圍已經查明的條件下,針對需清除的污染物的性質選擇化學試劑和用量,利用注水井把化學試劑注入含水層,使其與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使污染物質轉化為無毒物質沉淀。在這個系統中一般還需布置抽水井以加快地下水的循環過程。在化學處理方法中,非常重要的是化學試劑的科學選擇,化學試劑本身或化學反應后的生成物均不應帶有一切毒性。3) 生物處理方法。這種處理方法是按照微生物能分解地下水中某些有機成分的特點,在含水層中創造微生物生長的物理和化學條件,或向含水層中引入菌種,促使含水層中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用它們來吞噬和分解含水層中的污染物質,使含水層得到凈化。這種方法具有運行費用較低、處理效率較高、應用范圍很廣等優點,所以,在處理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中已取得較佳的成效。而微生物處理方法也有一些缺點和局限性,例如,此方法對有些有機物并不適應,微生物在含水層中大量繁殖容易使地下水的色和味出現異常。
5.結束語
地下水資源的有效保護是維持城市可供水能力不衰減的重要措施,由于地下水的特殊性,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則很難凈化。因此應加強對城市地下水的保護,制定專項措施,下大氣力,保證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
參考文獻: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traffic and crowded housing condi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a number of large and medium cities in China, road traffic tunnel, subway, underground shopping centers and other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 are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problems of pit instability, surface subsidence, karst collapse, cave instability, roadway inrush which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round the buildings, but also cause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our countr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problems are discussed.
關鍵詞:環境巖土工程;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land subsidence;groundwater pollution
中圖分類號:P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2-0052-01
1環境巖土工程
環境巖土工程是研究人類巖土工程活動產生的環境問題。是巖土工程與環境科學密切結合的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它主要應用巖土工程的觀點、技術和方法為治理及保護環境服務。環境巖土工程不僅覆蓋了傳統巖土工程問題,而且延伸到:①有害有毒廢料控制;②濕地、海岸邊、疏浚和海相沉積物;③干旱和沙漠地區;④敏感性生態地質環境及考古技術。
2環境巖土工程研究內容
就目前涉及的環境問題的成因,環境巖土工程的研究內容可歸為如下兩大類:第一類是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共同作用問題。
第二類是人類的生活、生產和工程活動引起的與環境之間的共同作用問題。它的動因主要是人類自身,有關這方面的問題統稱為小環境問題。由生產活動引起的問題有采礦造成的采空區塌陷,工業有毒有害廢棄物的排放,開采地下水及油氣資源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由工程活動引起的問題有城市建設產生的振動與土體變移動等。
3地下工程中遇到的環境巖土工程問題
3.1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某一區域內由于自然或人類活動引起的地面下沉的現象,其特點是波及范圍廣,下沉速率緩慢,所以早期一般不易察覺,也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它多發生在大中城市,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影響極大,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影響和制約著當地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地面沉降已由沿海城市向大面積區域性擴展,由于深部含水層開采量的增加,以及開采由淺部向深部發展,已形成以長江三角洲地區和黃淮海平原地區為中心的兩大沉降區域。
引起沉降的原因很多,除了活動斷裂和構造沉降等自然因素外,還有地下工程開挖施工,基坑降水和抽汲地下水等人為因素。從全世界范圍看,過量抽汲地下水引起地層壓密、固結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產生,其帶來的破壞性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工程降水前,首先要查明場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周圍建筑物的分布情況及地下管線性質及分布范圍,根據實際情況設計科學的降水方案與防范措施。如在基坑工程降水中設置豎向止水帷幕,實施坑內降水;井點降水應連續運轉,盡量避免間歇和反復抽水造成的累加沉降;采用井點降水與回灌相結合的技術,在井點降水管井與需保護的建筑、管線間設置回灌井點、回灌砂井或回灌砂溝,持續、不斷地用清潔水進行回灌,形成一道水幕,以減少降水曲面向外擴張,防止臨近建筑物、管線等基礎下土層因釋放水而沉降。
3.2 地下水污染造成城市地下水污染除了生活污染及工業污染外,由下列的情況引起的水質污染也不容忽視:①長期超采地下水使潛水位下降,增加了包氣帶厚度,包氣帶巖土的礦化作用及氧化作用增強,使潛水含鹽量增多。另外,潛水含水層變薄,水量減少,水稀釋作用減弱,水中各組分濃度增大,因而礦化度升高;②由于城區下部承壓水開采量大,形成降落漏斗,增加了水力坡度,加速地表水體對地下水的補給作用,致使地下水污染速度加快。受污染的潛水通過弱隔水層補給下部承壓水,造成承壓水污染;③建設工程施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④工程鉆探或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各類有機或無機的液體,導致水質的污染;⑤地下水開采引起水文地質條件改變,特別是多層組地下水混合開采,成井工藝不當,止水失效,以及廢井使上層承壓水向下滲,造成下層水質污染;⑥地下油庫滲漏及城市排污管道損壞、泄漏引起地下水水質污染;⑦回灌水質不良引起人工回灌地區地下水污染。
3.3 基坑開挖中的環境工程問題①支護結構發生變形和位移引起的環境效應:由于支撐物受彎破壞或錨桿體系抗拔力不足,拉桿自身斷裂或拉桿及錨座的連接不牢導致支護結構自身破壞,導致邊坡失穩支護結構發生變形和位移而引起鄰近建筑設施破壞。②打樁對周圍土工環境擾動影響問題:錘擊沉樁施工過程中引起的樁身及樁周附近地基土體的強烈振動,這種振動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同時存在,在振動頻率較低的地基土中,垂直振動比水平振動容易感受到,且垂直振動比水平振動所引起的危害影響更大;由于振動會以應力波的形式向更遠范圍的地基土體擴散傳播,造成沉樁區及其鄰近地基土的水平位移和豎向位移,從而影響周圍建(構)筑物。
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是關系到人類前途和命運的大事,環境巖土工程作為一個需要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新興領域,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十分寬廣的發展前景。所以在進行開發時要充分的考慮環境的代價,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是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充分的調查研究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中所涉及的環境工程問題,以做到合理開發、合理利用并及時解決存在的工程問題,防患于未然,造福于人民。因此,巖土工程活動應積極利用并研制環境巖土工程控制新技術,使損害減少到最小程度。
參考文獻:
[1]方曉陽.21世紀環境巖土工程展望[J].巖土工程學報,2000,22(1):1-11.
關鍵詞:環境容量;水質模型;典型污染物;SCE算法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4)06-0031-04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資源逐漸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北京地處半干旱地區,地表水資源不足,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供水占全市總供水量的70%左右[1]。北京西郊地區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分布有北京市水源三廠、石景山水廠、水源四廠等水源地和一些為市區供水的自備井,地下水供水規模為53.5×104 m3/d。隨著地下水資源的連年超采,西郊地區水資源、水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主要超標因子為總硬度、硝酸鹽氮和氯離子等。
地下水污染具有復雜性、隱蔽性和難以恢復的特點,一旦遭受了污染,其恢復和凈化的過程是漫長的,而且處理技術難度大,治理費用昂貴[2-5]。所以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做好水資源保護,一方面要合理規劃使用水資源,另一方面則必須充分考慮地下水本身的防護能力即地下水環境容量。地下水環境容量是指在不破壞地下水水質的情況下,地下含水層通過土壤交換吸附、生物降解等途徑所能接受的外界污染物排放量。地下水環境容量的確定將為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總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據[6-7]。
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永定河沖洪積扇中上部,以為北京市供水的第三水廠水源地為核心,加上其補給區,面積84.08 km2,主要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孔隙水含水層由永定河沖洪積砂、卵石、含礫石砂及砂組成。地下水接受大氣降水、河谷潛流、山前側向徑流、河渠、農業灌溉及人工回灌的入滲補給,補給條件良好,是沖洪積扇中下游和沖洪積平原地下水的補給區。但同時,根據《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調查評價(北京)報告》(謝振華等)本區地下水自身防污性能較差,加上該區人類活動影響強度大,污染源荷載類型復雜,地下水污染風險高。
2 地下水流模型的建立
水流模型的范圍為整個城近郊區及南部豐臺和大興、通州部分地區,面積1 471.14 km2。研究區位于永定河中上游地區,為永定河沖洪積扇區,含水層由單一的砂、卵、礫石潛水含水層,過渡到砂、礫石層和粘土層交替出現的多層含水層。
經分析,將模型在空間上分為四個含水層組:潛水含水層組,在西郊單一含水層區有水廠開采、集中開采和農業開采,東部地區主要是農業開采;第一承壓含水層組,主要是城市工業和生活用水及部分農業開采;第二承壓含水層組,主要是城市工業、城鎮生活、鄉鎮工業、人畜用水及少量農業開采;第三含水層組,工業開采、集中開采、城鎮生活用水。水文地質概念模型為非均質各向同性、四層結構、三維空間的非穩定地下水流。
在水文地質概念模型基礎上,形成描述研究區地下水流動的數學模型,運用地下水模型軟件Visual Modflow 建立模擬區地下水流數值模型,通過流場和典型孔水位過程線的擬合,以及對模擬區地下水均衡進行分析,進行模型的識別和驗證。
3 地下水水質運移模型的建立
3.1 模型范圍的確定
在研究區地下水流模型的基礎上,利用質點追蹤技術,研究水源地的補給范圍。根據MODFLOW計算出來的流場,利用MODPATH程序包可以追蹤一系列虛擬的質點來模擬從用戶指定地點溢出污染物的運動。這種追溯跟蹤方法可以用來描述給定時間內的截獲區、質點運移路徑的長度和到達指定位置的時間。
質點追蹤包括正向追蹤和反向追蹤。正向追蹤可以用來考察地下水流的方向、垃圾淋濾液的運動軌跡、到達指定位置的時間和影響的范圍等;反向追蹤可以用來計算水力捕獲帶范圍,了解水源地的補給來源,判斷是否有水質點來自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區域等。本文首先采用質點反向追蹤判定水源三廠捕獲帶范圍,然后在捕獲帶范圍內進行污染源調查,再對調查所得的固體廢棄物填埋場進行正向追蹤,判斷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對水源三廠的影響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通過質點反向追蹤,得到水力捕獲帶范圍(圖1),從而確定溶質模型范圍的面積為84.08 km2。
3.2 水質模型的概化
由于本次重點研究一定時間內水源三廠保護區范圍地下水對特定污染源所排放的典型污染物的承納能力,考慮到溶質模型基礎數據還不夠精細,對模型進行一定的簡化。溶質模型區域基本位于單一層區,模型西、西北邊界為流入邊界,東和南邊界為流出邊界,邊界交換量根據實際水文地質條件參考研究區水流模型的計算結果得出。假設水流模型為二維穩定流,水文地質參數采用研究區水流模型所識別的參數,降雨采用多年平均值。僅考慮邊界流入流出及降雨蒸發條件時,最終得到溶質模型區域內穩定流場的形態見圖2。
3.3 污染源及污染因子的確定
據北京市水文隊環境地質研究所地下水環境監測年報,西郊地區淺層地下水總硬度、NO3-N及Cl-水質均有超標現象。由于與硬度有關的Ca2+和Mg2+同時受礦物溶解和陽離子交換作用影響,地下水中總硬度升高并非完全因人類活動引起,因此,本次模型計算選擇NO3-N作為計算指標。由于Cl-與NO3-N都是典型受人類活動影響的離子,且Cl-是典型的保守離子,從地表進入地下水過程中很少由于吸附作用或植物吸收而滯留在包氣帶中,也不會發生化學變化使其價態和質量發生改變,因此選擇Cl-作為NO3-N輸入強度和分布的參照離子。
通過對水源三廠及其補給帶污染源實地調查,將污染源歸為兩類,一類是以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組成的城市污水,污染途徑是市政管網滲漏;另一類是固體廢棄物填埋場,通過垃圾滲濾液下滲污染地下水。由此確定溶質模型區內城市污水以面狀污染源處理(圖3),按照行政分區將面狀污染源分為兩個區域,區一為海淀區;區二為石景山區,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則以點狀污染源處理。通過質點正向追蹤可知,對水源三廠可能造成影響的固體廢棄物填埋場為田村北、西冉村、北塢村東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圖4)。
3.4 水質運移概念模型
在簡化的水流模型的基礎上,采用MT3DMS程序建立溶質運移模型。MT3DMS不但可以同時模擬地下水中多種污染物組份的物理遷移過程(包括對流、彌散、吸附等),而且可以(或結合其它軟件如RT3D)模擬組份在運移過程中發生的簡單(或復雜)生物和化學反應。
模型采用2008年6月份的污染物濃度數據作為初始濃度數據。潛水含水層自由水面為系統的上邊界,通過該邊界,潛水與環境發生垂向上的溶質交換,如接受污染物入滲補給等。地下水中污染物主要來源為垃圾淋濾液的入滲、城市管網滲漏;主要排泄方式為隨著地下水流動流出。另外,假定側向流入研究區的地下水濃度和邊界區地下水濃度相同,為Ⅱ類水。
3.4.1 源匯項處理
(1)面狀污染源。
2005年海淀區和石景山區城市污水管網滲漏量基本情況見表1,按污水排放量的4%計算城市管網的滲漏強度,以面狀強度帶入模型計算。
(2)點狀污染源的處理。
模型中固體廢棄物填埋場污染物通過淋濾方式污染地下水,淋濾液滲濾強度為100 m3/d。據以往調查成果,垃圾場淋濾液的化學成分極為復雜,既有有機污染組分,又有無機污染組分,此外還有一些微量重金屬污染組分,表現出很強的綜合污染特征;垃圾場的淋濾液成分和濃度受垃圾種類的影響。生活垃圾NH4+含量為2 720 mg/L,NO2-N含量為0.003 04 mg/L;建筑垃圾淋濾液中NH4+含量為1.4~4 mg/L,NO2-N含量為5.78~13.69 mg/L,都已超過地下水Ⅲ標準。
3.4.2 水文地質參數
溶質模型的水文地質參數根據以往的研究經驗確定,縱向彌散度為30,橫向彌散度為6,孔隙度為0.3。另外由于研究區內主要是顆粒粗大的砂卵礫石含水層,滲透系數大,NO3-的吸附可忽略,衰減系數為一級反應動力學系數,參考值為4.32×10-5/d,Cl-的吸附與衰減均可忽略。
3.5 溶質模型的建立
水質運移模型計算區面積84.08 km2,使用Modflow模塊對水流進行模擬,采用有限差分法,進行矩形剖分,其剖分單元在水流模型的基礎上加密,長100 m,寬100 m。模型的初始濃度為2008年6月濃度數據,模型源匯項初值根據分區情況給定,運用MT3DMS軟件在參照穩定水流模型基礎上運行20年即得到了初始的溶質運移模型,為下一步計算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典型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做準備。
4 可承納的典型污染物最大控制總量
為了分析污染源對水源三廠水質的影響,并且計算三廠水質保持一定目標濃度條件下各污染源所允許的最大排污量。需對溶質運移模型進行多方案試算,結合優化算法最終得到在三廠水質保持一定條件下污染源所允許的最大排污總量。
假定面狀污染物的排放穩定,以面狀強度給出,僅優化固體廢棄物填埋場的污染物排放量。根據質點追蹤情況,僅考慮對地下水威脅程度較大的田村北、北塢村東、西冉村固體廢棄物填埋場。
4.1 優化方法
SCE(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算法是Duan 等人于1992 年在求解概念性降雨徑流模型參數自動率于的優化問題時提出的[8],該算法在水資源開發利用領域得到了成功的應用。
SCE算法的主要特征是采用遺傳算法中生物競爭進化的思想,并通過對各個復合型的定期洗牌重組,來確保每個復合型獲得的信息能在整個問題空間中得到共享,從而使算法快速收斂于全局最優解的同時,避免陷入局部最優并避免早熟現象的出現。相對于其他智能優化算法,SCE算法更有利于求解復雜、非線性、不可導、非凸的高維優化問題。研究結果表明[9-13],相對于遺傳算法和單純形算法,SCE優化效果最佳,收斂速度較快,穩定性好,特別是對于高維實際問題更能體現算法的穩健性。
本文采用SCE算法和溶質模型相耦合來進行研究區最大可容納污染物量的計算。
4.2 優化方案及計算結果
溶質模型應力期為20年,因此本次優化分析針對的是20年內不使水源三廠水質超標情況下,各污染源所允許的總的最大排污量。采用《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規定的NO3-N及Cl-離子的Ⅲ類水標準,即NO3-N≤20 mg/l,Cl-≤250 mg/l。最終根據SCE優化算法與MT3DMS程序包耦合程序計算得出20年內垃圾填埋場總的最大臨界排放濃度。根據SCE算法特點,進化過程采取總量控制原則,按照SCE算法的進化準則改變各污染源的排放濃度,逐步得到各污染源總的排放濃度的最大值。污染點總的最大臨界排放濃度進化過程見圖5和圖6,各污染點污染物排放優化結果見表2。
根據表2里各污染源排放組合代入模型中,經模擬計算,水源三廠保護區內,最大的NO3-(以N計)濃度為19.99 mg/l,Cl-離子最大濃度為249.13 mg/l。接近于Ⅲ類水標準,說明計算得到的污染物排放組合能夠滿足20年內不使水源三廠水質超標要求。
5 結語
本文在研究區水流模型建立的基礎上,以西郊地區重要水源地水源三廠為重點研究對象,通過質點反向追蹤獲取水源三廠補給區范圍。結合野外調查獲得的潛在污染源分布,通過質點正向追蹤,確定了地下水水質模型范圍面積為84.08 km2。通過對污染源特征調查分析,確定了研究區典型污染因子,建立了溶質運移模型。將數學優化方法與溶質運移模型相耦合,計算了20年內水源三廠區域水質接近于Ⅲ類水標準的條件下,可承納的典型污染物最大允許排放量分別為:NO3-(以N計)濃度,北塢村東18.59 t/a、田村北42.29 t/a、西冉村21.45 t/a;Cl-濃度,北塢村東235.66 t/a、田村北441.13 t/a、西冉村270.13 t/a。
西郊地區地下水源保護區含水層防污性能差,地下水極易遭受污染,污染荷載類型復雜,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且市政管網相對陳舊,滲漏水是較多,加上生活垃圾非正規填埋場較多,對地下水威脅較大,因此建議:定期維護和保養市政污水管網,防止污水滲漏;治理垃圾填埋場,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特別是威脅到三廠水源地的三個垃圾填埋場的污染物排放量;適當人工回灌優質地表水,增加地下水資源量,改善淺層地下水水質狀況;在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和最大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礎上,建立城市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預警預報系統,為地下水源地保護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孫清元.北京市地下水資源承載力評價及其開發利用對策研究[J].技術經濟研究,2007,9:21-24.(SUN Qing-yuan.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quality and use of land and the selectionof property system[J].Study on Technical Economy Technical and economic research,2007,9:21-24.(in Chinese))
[2] 楊金忠等.多孔介質中水分及溶質運移的隨機理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YANG Jin-zhong.Water and solut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of stochastic theory[M],Beijing:Science press,2000.(in Chinese))
[3] 楊輝,垃圾滲濾液溶質運移的機理及數學模型[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9,35(1):33-25.(YANG Hui,The mechanisms of solute migration and mathematical model in landfill leachate transport[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9,35(1):33-25.(in Chinese))
[4] 劉長禮,張云,張鳳娥,等.北京某垃圾處置場對地下水的污染[J].地質通報,2003,22(7):531-535.(LIU Chang-li,ZHANG Yun,ZHANG Feng-e,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by a certain landfill site of refuse in Beijing[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3,22(7):531-535.(in Chinese))
[5] 王翊虹.北京北天堂地區城市垃圾填埋對地下水的污染[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2(6):45-47.(WANG Yi-hong.Pollution of municipal landfill to groundwater in Beitiantang,of Beijing[J].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2002(6):45-47.(in Chinese))
[6] 李蜀慶,李謝玲,伍溢春.我國水環境容量研究狀況及其展望[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LI Su-qing,LI Xie-ling,WU Yi-chun.Actuality and prospect on water environment capacity research[J].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2007,16(3).(in Chinese))
[7] 邵景力.地下水環境容量的基本理論和計算方法[J].地學前緣,2010,17(6):39-46.(SHAO Jing-li.Basic theorie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0,17(6):39-46.(in Chinese))
[8] Duan Q,Gupt a V K,Sor oo shian S.A 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approach for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global minimization.Journal o 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1993,76(3):501-521.
[9] Nunoo,Jolibois Jr Agyei.Optimization of pavement preservation programming using 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algorithm.TRB Annual Meeting CDROM,2002:6-7.
[10] 李向陽.水文模型模糊多目標SCE- UA 參數優選方法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07,9(3):52-57.(LI Xiang-yang.Study on fuzzy multi-objective SCE-UA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rainfall-runoff models[J].Engineering Science,2007,9(3):52-57.(in Chinese))
[11] 馬海波,董增川,張文明,等.SCE-UA算法在 TOPMODEL 參數優化中的應用[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0(4):361-364.(MA Hai-bo,DONG Zeng-chuan,ZHANG Wen-ming,et al.Application of SCE-UA algorithm to optimization of TOPMODEL parameters[J].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6,30(4):361-364.(in Chinese))
1 地下工程的特點
地下工程建設是在人口集中、大型建筑物密集、管線密布以及工程地基無選擇性等工程條件下進行的,它主要有以下特點。
1可為人類生存開闊空間。地下空間的開發與綜合利用,為人類生存空間的擴展提供了具有很大潛力的自然資源。
2一般埋深較深,多以基坑開挖和巷道開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3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喝密閉性。巖土的特性是熱穩定性和密閉性,這樣使得地下建筑周圍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溫度場,對于要求恒溫、恒濕超凈的生產及生活建筑非常適宜,尤其是對低溫或高溫狀態下儲存物資,效果更為顯著,在底下比地面創造這樣的環境容易,造價和運營費用較低。
4具有良好的抗災和防護性能,地下建筑處于一定的土層和巖層覆蓋之下,可免遭或減輕包括核武器在內的空襲、炮轟或爆破等的破壞,同時也能有效地防御地震颶風等自然災害爆炸等人為災害。
5施工條件復雜,城市高層超高層建筑大部分集中在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交通擁擠的狹小場地中。而鄰近常有必須保護的永久性建筑和市政公用設施,因此,對圍巖,基坑的穩定和位移的控制要求很嚴。此外,地下隱蔽工程常經歷多次降雨,震動等許多不利因素,其安全性度的隨機性比較大。
6地質條件復雜,巖土體性質千變萬化,不均勻,給基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增加了難度。
2 地下工程活動引起不良工程地質問題
地下工程活動所引起的不良地質問題,按其成因表現形式,主要分為,城市地下區域穩定性問題,地下巖土體穩定性問題和地下水的污染問題。
2.1 地下區域穩定性問題
地下區域穩定性問題是位于構造活動帶內的城市進行地下空間開發必須認真研究的重大工程地質問題,其中主要有地下工程如何通過斷層和地裂縫帶、地下空間周圍易震動液化土層得評價處理問題等。另外,地面沉降,巖溶塌陷也可以歸為趨于穩定性問題。由于地下工程多系剛性構筑物,周圍土層變形達到一定程度時,無疑將引起線性地下工程發生不均勻變形從而導致破壞,加之地下水及震動影響,使這方面問題會更突出。
2.2斜坡破壞
斜坡破壞主要發生在山區城市,除直接經濟損失外,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作用引發的,而工程地質作用造成的斜坡破壞較自然地質作用的頻率大。
斜坡破壞主要形式為滑坡,其影響因素主要有巖性、構造、地形、地震、降雨及人類活動等。許多山體活潑現象是由于地下工程活動引發的,即主要是由于地下工程的開挖或采掘影響到了上部的山體,使巖體開裂,地面傾斜,并在一定條件的配合下,導致山體失穩形成滑坡。
2.3城市地下巖土體穩定性問題
通常意義上說,地下工程的穩定性是指妨礙生產使用或安全的圍巖破壞或過大的變形現象。
由于地下空間是從巖土體中開拓出來的,因此,城市地下巖土體穩定性問題就是城市地下空間假發中普遍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但鑒于各城市的巖土體類型、工程特性、有很大不同的區別。
2.4地下水的不良作用和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與人類密切相關,也是環境地質最活躍的因素。絕大多數城市開發的地下空間處于飽水巖土體中,地下水引發的工程性質具有很強物理、化學弱化作用,地下水引發的工程地質問題是城市地下空間普遍存在的重大問題。在城市環境地質中,地下水的不良作用主要表現為地下水的侵蝕,地下水的不良作用和地下水污染主要由人引起,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人類活動加劇,對地下水的污染越來越重,表現為多數城市垃圾隨意堆放、工業廢水和廢液不經過處理或初步處理后隨意排放等。受污染的地表水滲入地下水,在污染地下水后,使地下水具有侵蝕性,對城市的建筑物基礎及地下工程不斷侵蝕破壞;同時由于地下水的污染,對城市的地下水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有直接影響,給城市供水造成困難,制約國民經濟建設和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3 地下工程中地質問題的防治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地下空間被大量開發利用,由于在地層施工和大量的土方開挖,由此可能引起地層失穩或過量變形、地下水位的大幅度降低等,產生的一些列地下工程病害問題,危機地面和周圍的建筑物以及交通、通訊等。此外,地下工程還會引起很多環境巖土工程問題,其所帶來的危害必須加以防治。
3.1 地表環境巖土工程問題的防治
主要是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由于地質作用的發生不可逆轉,已經下沉的地面再使其抬升是很困難的,防治地面沉降、合理開采地下水資源已經迫在眉睫,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利用壓縮地下水開采量和人工注水等辦法,控制地面沉降,使其破壞降低到最小程度;2 向含水層進行人工回灌,回灌時要嚴格控制回灌水源的水質,以防地下水污染,根據地下水動態和地面沉降規律,制定合理的回灌方案;3 加強對地面沉降的監測和調查,及時預測和預報地面沉降;4 濕陷是黃土固有的特性,要想消除黃土的濕陷,就要對修建在濕陷性黃土上的建筑物進行基礎處理,從而避免由于黃土濕陷地面塌陷,對建筑物造成破壞;5 采取合理布局建筑物等防止地面沉降的發展。
地面塌陷的防治
引起塌陷的直接原因是過量抽取基巖中的地下水引起應力重新分布,防止地面塌陷采取主要預防措施為1礦區城市要加強采礦工程的管理,合理布局,科學施工,妥善處理廢礦區;2地下工程要按照程序進行勘察、設計、施工和管理,目前,國內較突出的是各種人防工程破壞引起的地面塌陷,由于年久失修,地表水回灌,在水的長期浸泡下,塌陷時有發生,對人防工程應查明其分布和走向,對于無法使用的人防工程,采取開挖回填和回填加固等方法進行處理,對于正常使用的,要加強維護和維修,加強管理,防止事故發生;3防治巖溶塌陷,首先要查明溶洞的分布、走向,而后合理開采地下水。
斜坡破壞的防治
防治斜坡破壞措施種類繁多,但工程中常用的方法有1避開滑坡,改變方案;2消除或減輕水對滑坡的危害,設置截水溝;3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4在斜坡上種草或修筑護墻5用粘土填塞裂縫,防止地表水滲入滑坡體內6改善破體力學條件,增大抗滑力;設置支擋結構,以支擋滑體或把滑體錨固在穩定的底層上8改善滑坡土質性質,采用灌漿法,電滲排水及化學加固等措施,來提高其強度,增加滑坡的穩定性。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關鍵字]地下水 城市地下水 勘測 注意事項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P641.7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5-152-1
1地下水的相關介紹
所謂地下水通俗的來講就是存在于地下的水資源,準確的說它是地下巖層、縫隙以及溶洞中這些包氣帶一下底層中的水源。作為地球上所有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水相較于其他水源擁有水量穩定、水質好的優勢,這也是它成為農業灌溉、工業生產以及城市生活用水水源之一的原由。地下水也被稱為地下多孔介質中的水,其載體的介質包括孔隙和巖溶,
根據地下埋藏條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三大類。上層滯水是指大氣中的降水因為淺層巖石的隔離作用而停留在裂縫或者沉積層中的水;潛水是地表之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上的地下水,通常情況下我們掏挖泥沙時滲出的水就是潛水,有時因為水資源充足,當挖到水源聚集的時候會出現潛水流出地面形成泉的現象發生;而承壓水相較于上層滯水和潛水而言,地處的位置就更為深入了,它是埋藏較深的、賦存于兩個隔水層之間的地下水,當井或鉆孔穿過上層頂板時,強大的壓力就會使水體噴涌而出,形成自流水,所以承壓水又被稱為自流水。
2城市地下水勘測的相關內容
2.1城市地下水勘測的必要性
城市地下水是人們生活、工作、工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因為人們過度對資源的利用,地下水在這種情況下也有了各種變化,而地下水的變化也往往帶動其他許多相關方面的改變,例如會引起沼澤化、鹽漬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現象。所以對地下水的勘測就非常必要,水利勘測是指為江河治理和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而進行的測量、工程地質勘察地下水資源勘察和灌區土壤調查等工作,而城市地下水的勘測,就是對保護城市用水安全,以及對城市各類水利設施的合理規劃,以便發揮城市地下水對城市人民生活、城市工業生產以及城市防洪建設工程的重要作用。
2.2城市地下水勘測技術
隨著對城市地下水的不斷重視,城市地下水的勘測也變得十分重要,而相應的城市地下水的勘測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實際上城市地下水的勘測離不開整個城市水利工程建設的相關輔助,而其勘測技術也對城市地下水的勘測提出了重要的保障。例如在國家基準網與衛星定位技術,對于城市地下水的各種性質特點都能夠進行精準的勘測,同時運用到數字測繪技術和變形監測技術,對于城市地下水因為自然或非自然的環境變化,而形成變化做出最準確、最及時的補救措施,這種技術的運用往往是在于維護和管理的階段,具體的操作實施工作還是需要具體的勘探技術的,例如水利工程中普遍應用的大口徑鉆探技術和物探監測技術,這些技術都能夠快速、簡單并有效的勘測城市地下水的具體狀況。[1]
3城市地下水勘測的注意事項及難點解決方法
雖說城市地下水擁有水利工程建設中運用的各種先進技術的輔助,來進行其具體的勘測,但是因為人們過度運用城市地下水資源,以及生活、生產對于城市地下水的各種污染,對城市地下水的勘測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和難題,下面我們就具體介紹下城市地下水勘測中存在的難點和注意事項,并相應的提出具體解決策略:
3.1城市地下水勘測注意事項
(1)勘測地下水流向的極差。城市地下水的勘測,主要是為了對區域內的水資源進行評價,并且繪制水文地質填圖,從而提出對運用和飽和地下水最好的方法。地下水流向的確定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但是這一問題并沒有的最合理的解決方法,對于局部小范圍的地下水流向,由于水井密度達不到要求及資料的缺乏, 很難準確判斷。
(2)特殊土質下的地下水無法勘測。對于城市地下水的勘測,難免會遇到具有松散土質的區域,其下面的地下水往往不能加以利用,因為其本身礦化度高,不能飲用,而且在松散層下伏基巖為石灰巖時.由于無好的隔水底板,地下水下滲,也不可能找到孔隙水富水,無法勘測到地下水的具體狀況,這就為城市地下水的勘測帶來了又一大難題。
(3)地下水污染帶來的勘測難點。工業的不斷發展,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在不斷破壞自然環境,工業與生活廢水的任意排放,由最先污染的地表水不斷向地下水進軍;[2]而且因為大氣的污染,使得污染物以降水的方式對地上與地下的水資源污染,再加上城市近郊長期使用的農藥和化肥對地下水都是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對城市地下水的勘測,也提出了又一大考驗。
3.2城市地下水勘測難點解決策略
(1)自然電位法勘測地下水流向。自然電位法就是通過觀測自然電場來解決某些地質問題。其中最常用的就是:“8”字型觀測點,其原理是地下水流動方向上兩測點間的電位差為極大,在其他方向上地下水的相對運動速度和產生的電位差都處于過度狀態,所以,“8”字型長軸所指示的方向即為地下水流的軸向。確定了地下水水流方向,對于水資源的評價,和水文地質填圖的繪制都有了明確的保證。
(2)重磁資料在地下水勘測中的應用。這一方法的應用可以簡單、準確的找到隱伏基巖地下水蓄水構造、導水通道及有隔水基底的孔隙水,有效的進行特殊土質下地下水的勘測,同時也使布置電法工作更具目的性,最終取得較好的地質效果。
(3)地下水防治污染相應對策。針對地下水污染而造成的勘測難問題,我們需要加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地下水評價制度也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同時需要社會和相關國家部門加以重視,設立相應的規則條例,規范人們的行為。
綜上所述,各種勘測方法進入城市地下水勘測領域中,并且已經較為成熟,而且實踐中利用多種技術的結合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但是在勘測的過程當中還是存在著操作難點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我們需要明確正視這些問題,運用具體的解決方案,來保證城市地下水的精準勘測,為城市地下水的各種應用做好最切實的準備。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建 垃圾處理場 地下水 環境影響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9-308-2
擬建生活垃圾場所需要的地質、水文條件是很高的,尤其是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由于修建的地方不同,修建處理場對環境條件、水文地質的條件也是有所差異的,本文以昌邑市的新建場區為例,談談擬建垃圾場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1項目工作類別判定
1.1確定項目等級
根據建設項目對地下水的影響特征,確定為Ⅰ類建設項目。本項目區內項目在建設及運營過程中,都會有生產污水、生活污水的產生,本區域地處濰北沖積平原水文地質亞區,淺層地下水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紀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含水層巖性主要為粉土、粉質粘土、粗砂,地下水水位埋深較淺,如果發生污水泄漏,若防滲不及時、不到位,地表污水可能對地下水水質造成污染。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為Ⅰ類建設項目,指在項目建設、生產運行和服務期滿后的各個過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質污染的建設項目。
1.2評估排污性能
Ⅰ類建設項目對場地包氣帶防污性能,場地建設含水層易污染特征、建設項目場地的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建設項目污水排放量、項目水質復雜程度等關系在項目評價等級中的影響經過論證和計算,擬建垃圾處理場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不大。
2擬建場地地質水文特征
2.1結構特征
本區主要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水,該項目影響地下水環境對象主要為淺層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入滲,其次為農田灌溉回滲及地表水體的滲漏補給,總體自西南向東北徑流。排泄途徑主要為徑流排泄和人工開采排泄。水化學類型以復雜,礦化度、總硬度偏高,水質較差。
2.2評價區水文地質特征
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區淺層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復雜。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總體偏高,水質較差,污染物指標未超過《地下水質量標準》三類的臨界值,特征因子中侯富莊村南的C16取樣點COD指標超過《地下水質量標準》三類的臨界值。
據實地調查,由于評價區地下水基本為微咸水,附近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采用自來水供水管網供水,評價區內地下水的開采以農田灌溉用水為主,屬季節性開采。本區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少量蔬菜及其它農作物,農田灌溉用水開采均為淺層地下水,井深一般20~50m。根據調查資料,區內農田灌溉用水多集中于4、5月份。評價區外地下水開采主要為第一、第二水源地生活用水開采和城區北部的工業用水開采。第一水源地開采水量為1.4萬m3/d,開采井深度120m。第二水源地開采水量為3.0萬m3/d。開采井深度36m。城區北部地下水開采用于工業用水,現開采量為3.6萬m3/d,開采井深度45m。
2.3擬建區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
本次評價還結合本項目情況,針對本次項目污染物特征因子,對評價區采集分析地下水全分析水樣10件,污染分析3件,污染物特征因子專項分析3件。以全面地了解淺層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區淺層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復雜。根據本次全分析水質化驗結果顯示,地下水水質指標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普遍超標,氯化物、硫酸鹽部分超標,半數取樣點F-超標。位于評價區西部遠東莊村北的C17取樣點NO3-超標,侯富莊村南的C6取樣點NO2-、NO3-超標,超標的原因可能受阜康河污染所致。總之,評價區內水質總體較差。
3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
本次評價遵循安全性原則,預測的范圍、時段、內容和方法均根據評價工作等級、工程特征與環境特征,結合當地環境功能和環保要求確定,主要預測項目建設及生產運行時期引起的地下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同時給出污染物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兩種工況的預測結果,并根據預測結果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
(1)對防污性能進行分析。對評價區包氣帶防污性能情況分析,在30m深度內,評價區巖土層的滲透系數均大于1×10-4cm/s,評價區附近水位埋深4.0~26.1m,包氣帶巖性多為粉土及粉質粘土,入滲性能較好,防滲、防污性能較差,且淺部不存在良好的天然隔水層,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10-2011)中Ⅰ類建設項目包氣帶防污性能分級標準,場區包氣帶防污性能弱,淺層地下水較易受到地表污染物的影響,不能作為天然防滲層,應進行必要的防滲處理。本區未有古河道帶分布,區內淺層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入滲,其次為農田灌溉回滲及地表水體的滲漏補給。總體自南向北徑流。由于受城北集中工業區大量開采淺層地下水影響,已形成以城北集中工業區為中心的淺層地下水降落漏斗,淺層地下水流場以向漏斗中心匯聚為主,全部為工業開采,無生活飲用水。該區域處于深層地下水第一水源地排泄區(下游),深層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淺層地下水開采漏斗對深層地下水流場無影響。
(2)地下水環境敏感性區分。地下水環境污染敏感性是地下水含水層抵御污染的能力。它由眾多因素決定,包括地質、水文地質、污染物排放條件及物理化學性質等。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區是相對的,是本區地下水含水層對地表污染源相對的抵御能力。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10-2011)中Ⅰ類建設項目地下水環境敏感性分級標準,評價區無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地,在建和規劃水源地)準保護區;無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國家或地方政府設定的與地下水環境相關的其他保護區;無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地,在建和規劃水源地)準保護區以外的補給徑流區;無特殊地下水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分布區以及分散式居民飲用水源等。因此,綜合確定評價區淺層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不敏感。
(3)擬建場區,正常情況下落實嚴格的防滲措施,并保證飽和滲透系數≤10-7cm/s,采取相應的防滲措施后對地下水的影響較小;非正常工況條件下,擬建工程項目污水進行污水處理站應急處理,只要地面防滲措施不出現問題,輸送管線不發生滲漏,各易滲漏環節防滲措施到位,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風險較低,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較小;因此,本次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主要針對事故工況條件下地下水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分析。填埋庫區、污水處理站調節池及場區內排污管道任一點瞬時泄漏情況發生后,污染物特征因子20年內在地下水中影響的最大距離為990m。影響范圍內對地下水環境造成污染,COD和氨氮出現不同程度超標,Pb濃度達到地下水Ⅲ類標準。
4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4.1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施工,確保質量
在場區垃圾填埋庫區及滲瀝液調節池底部均采用人工防滲工程,包括水平防滲、地下水收集及導排系統、沼氣收集系統、封場系統,為保護地下水環境本次雙層HDPE土工膜防滲系統。認真落實相關制度。在場區內分別建立雨、污收集管網,實行雨污分流制。雨水經排水溝排出場區外,垃圾滲瀝液及生產污水經污水管網收集后進入滲瀝液調節池;滲瀝液經收集后進入滲瀝液處理站,采用“UASB+二級A/O+超濾+納濾+反滲透+紫外線消毒”工藝,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排入昌邑市城北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后,排入堤河。
4.2做好安全預案
“這個由1182眼監測井構成的區域地下水環境和重點污染源監測網,大大提高了北京市在地下水環境污染方面的監控能力。為研究制定地下水污染整治方案、加強水污染和水環境管理提供了決策依據。”北京市地質勘探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節約資金、避免重復建設,監測網充分吸納和利用了全市原有的監測井資源,整合了市域范圍內的監測井685眼,補充建設了137眼監測井,共建成822眼監測井,控制面積達6900平方公里,覆蓋平原區(含延慶盆地),監測層位包括淺層、中層、深層區域。同時,地勘部門還建成了全市重點污染源監測孔360眼,用于監控北京市平原區重點污染源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上海:電子訴訟檔案對公眾開放
前不久,上海市法院“社會公眾遠程查詢電子訴訟檔案”服務平網在全市范圍內開通。至此,社會公眾可以就近選擇任何一家法院。查閱全市所有法院的電子訴訟檔案。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志先說,2009年5月以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選擇了民事、商事案件優先進行數字化處理,半年內在全市每個法院全部建成標準化公眾電子閱卷室。當事人和訴訟人可以便捷地查閱到該法院電子訴訟檔案。2009年11月,該院又在崇明區人民法院試點開通遠程查閱服務平臺,使當事人和訴訟人足不出島就可查閱到其他法院的電子訴訟檔案。
據介紹,以往律師、當事人要在法院查閱訴訟檔案,只能查閱一家法院自身的案件,如需查閱一審和二審案件,至少要在兩個法院之間來回奔波。
武漢:3年建華中最大石化基地
近日,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在核心生產區打下第一根樁基,乙烯裂解、熱電聯產等六大項目同時開工,意味著總投資179.5億元的武漢乙烯工程全面動工。
武漢乙烯項目是國家批準的中部地區首個大型煉化一體化生產項目。該項目2007年底奠基,去年底,湖北省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敲定主體工程建設日程。
據介紹,今年乙烯項目及化工新區建設將完成投資76億元。其中,乙烯主體工程投資32億元,武石化煉油改造4億元,化工區道路、鐵路等基礎設施配套投資40億元。今年,化工區將全力推進招商引資,策劃建設1個韓國產業園,引進2個10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項目。
據悉,整個乙烯項目預計2012年年底前建成,2013年上半年投產。屆時,武漢市將建成華中地區最大的石化生產基地。
廣東:擬建立“殯葬低保”制度
目前,廣東正醞釀出臺全省統一的惠民殯葬政策,積極推動殯葬服務均等化,建立“殯葬低保”制度,防止貧困弱勢群體出現“死不起”的情況。
據介紹,廣州、深圳、珠海香洲區和佛山南海區已出臺了重點救助對象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政策,實行公共財政埋單。廣州市自4月1日起實施《廣州市困難群眾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試行辦法》,對低保、低收入人員實行全免,對外地低保、低收入及其他困難群眾實行減半收費。深圳市前不久推出一系列殯葬服務惠民和便民措施,成立由專家、網民和市殯葬管理所代表組成的殯葬用品招標采購小組。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確定供應商。所有殯葬用品明碼標價,允許群眾自帶花圈、骨灰盒、壽衣和墓碑(暫限于吉田墓園并需按國家規定的墓碑規格)等殯葬用品。
長沙:全力打造“美食之都”
近日,長沙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繼去年長沙市餐飲業零售總額達到221億元后,長沙又訂下湘菜產業發展的6年規劃:力爭到2015年,全市餐飲業零售總額達840億元。年均遞增25%,要把長沙打造成“美食之都”。
長沙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至2009年。長沙市餐飲業零售額年均遞增達20%,其中去年,全市餐飲業零售總額達到221億元,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5%。
1. 擬議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2. 提案行為付諸實施對環境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不良影響。
3. 提案行為的各種替代方案。
4. 對人類環境的區域性短期使用與維持和加強長期生命力之間的關系。
5. 提案行為付諸實施時可能產生的無法恢復和無法補救的資源損耗。日本的《環境影響評價法》第2條規定:“環境影響評定,系指就建設項目[指為特定目的而實施的一系列土地形成的變更(包括同時實施的疏浚工程)以及建筑物的新建、改建和擴建,下同]的實施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在該建設項目實施后的土地上或建筑物內預定開展的企事業活動或其他人為活動,即包括該建設項目目的在內的,則包括伴隨此類活動產生的影響,一下簡稱:“環境影響”),而要對每個環境構成要素的項目實施調查、預測和評價,同時,在開展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研究該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措施,并且在采取了有關措施的情況下,綜合評價環境影響。建設節水型社會中,排污許可證制度是一項支柱性的制度,它控制了水資源的污染,同時又是排污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權交易制度的核心。世界上最完善的排污許可證制度是美國的排污許可證制度,有著相當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同時它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排污許可制度的一個藍本。
美國排污許可證制度的雛形就是1899年的《河流與港口法》,該法第1條中規定禁止向可航水道排放任何形式的垃圾,盡管該條的目的在當時并不是為了防止水污染。《河流與港口法》也是1970年制定的《排放許可規劃》的基礎,該法以總統令,規定向公共水道排放污染物必須獲得聯邦許可證。1971年這部法律由于對水污染排放物的限度不盡合理,同時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于是被廢止。但是此時排污許可證制度的觀念就徹底確立起來了。1972年美國國會對有關水污染的所有法律進行大范圍全面的修訂,《聯邦水污染控制法》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產生的,在《聯邦水污染控制法》中詳細規定了“國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NPDES許可證。1987年美國國會對《清潔水法》進行修訂,《清潔水法》制定于1977年,這次修訂在《清潔水法》中加入了對工業和市政暴雨水排放的許可證要求,至此國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已經成熟。美國除了《清潔水法》以外,還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的法律,例如《安全飲用水法》(Safe Drinking Water Act)、《海洋傾倒法》(Ocean Dumping Act)、《固體廢物管制法》(RCRA)。同時,《聯邦條例典》、《總統告知和執行令匯編》、《合眾國公報》、《聯邦公報》和《環境法公報》等也對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做了一些規定。各州和地方的立法也有相關規定。
美國排污許可證制度的適用范圍
美國排污許可證制度關注的重點是“美國水體”的概念(Water of the United States)。在聯邦條例法典中,水體被定義為“能用于洲際商業的所有水體以及洲際湖泊、河流、溪澗、濕地、草灘以及天然水池等”。由此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水體的概念中沒有涉及地下水,也就是說向地下水排放污染物不必遵守國家消除污染物制度,但是并不證明可以無限制肆無忌憚的向地下水排放污染物,地下水歸各州管轄,各州可以決定是否適用國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來限制向地下水污染物的排放,從而達到保護地下水的目的。這樣一來,美國的國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就適用了所有的水體。
美國的排污許可證制度中有一項精髓就是“點源”。美國的排污許可證制度認為不論所排放的物質是否會對水體造成污染,只要是從點源排放并且根本沒有獲得許可證的行為一律是不允許的。“點源”是指“任何可辨認的、受限制的和不連續的排放或者可能排放污染物的輸送設施,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管道、溝、運河、隧道、渠、井、裂隙、容器、車輛、動物集中飼養場、船舶或其他漂浮器。”典型的“點源”排放指公共污水處理廠(publicly owned treatment works, POTWS)排放,工業設施排放以及與城市地面徑流有關的排放。除了動物集中飼養等特定活動外,大多數農場設施屬于“非點源”不受NPDES制度的規制。同時,“點源”包括“現有源”和“新源”,“現有源”即《聯邦水污染控制法》(制定于1972年)制定前所規定的“點源”,“新源”即《聯邦水污染控制法》制定后所新添加的“點源”。“新源”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在經營的開始就可以選擇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
美國排污許可證制度的監督管理體制
美國排污許可證制度的監督管理體制采取統一監督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模式。統一監督管理是指聯邦環保局集中實施,其職權包括“制定國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的規劃;同時如果必要,可以為各州制定或者審批州許可證計劃,對尚未獲得許可證審批的州以及盡管獲得了許可證審批但依然存在違反聯邦標準或者法律的州強制實施國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審查、修改、暫停和吊銷任何機構發放的國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許可證,其中包括工兵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最終的決定權在聯邦環保局,這樣就保證了聯邦環保局的“中央集權”,保證了中央可以對地方下達命令,通過這種方式確保地方貫徹實施國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即排污許可證制度。
美國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充分體現了權利制衡的精神,聯邦環保局的權利并不是至高無上的,它受到來自司法,公眾和立法方面制約的同時還受到下級政府的制衡。也就是說,如果排污者沒有獲得被排放水體所在的州或者洲際水體聯邦控制機構發放的證明書,聯邦環保局是不會發放許可證的,一旦排污者拿到了聯邦環保局發放的許可證,證明書上的所有條件規定都會被載入到許可證中去,這樣排污者就被嚴格限定遵守排放制度。聯邦環保局所制定的制度也要通過國會司法的審查;聯邦環保局向國會司法負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就是說聯邦環保局盡管權限范圍很大,但是其一切法律行為必須經得起國會司法的審查,任何行為利害關系人都可以向法院提起對聯邦環保局的司法審查訴訟。
美國排污許可證的違法制度
根據美國的《清潔水法》為排污者出具排放證明書的各州負有監督排污者是否違反排污許可證相關規定的義務,當發現排污者違反了排污許可證相關規定的時候,各州要上報到聯邦環保局,聯邦環保局舉行聽證會,在舉行聽證會期間,排污許可證被暫停,當經過證明排污者的確違反了排污許可證相關證明后,聯邦環保局會暫停或者吊銷排污許可證,同時,如果發現當初申報時提供了虛假或者錯誤的信息或者當時申報的關鍵條件此時已經發生了改變,聯邦環保局也會終止或者修改排污許可證。聯邦環保局也僅僅被動等著各州上報違規行為,聯邦環保局也會自主的去發現違規行為,當聯邦環保局發現違規行為的時候會通知違規者以及違規者所在的州,則該州應當采取適當的執法行動遏制違規行為,若該州收到通知30天后卻不采取執法行動甚至放縱該違規行為時,聯邦環保局有權直接向違規者發起法令并將情況公告,也可以對違規者提訟。
參考文獻:
[1] 中國環境保護法得基本制度研究 韓廣 楊興 陳維春等 中國法制出版社
[2] 日本《環境影響評價法》第2條第1-12款省略.tw/adtabase/japan03.doc
[3] Steven Ferry: Environmental Law: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2nd edition) 轉引自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4] 中國環境保護法的基本研究 韓廣楊興 陳維春等 中國法制出版社
關鍵詞:環保現狀 生態新農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other hot issue after the growth, promoting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s a matter of social st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complex, difficult, long-term task. Strengthen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tatus
F323.22
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縣域的農村環保工作基礎薄弱,呈現出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交織的現象。探索新時期農村環保工作的道路,提高農村環境質量,構建生態型新農村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農村環保工作面臨的現狀
目前,我國部分縣域農村中不惜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的一時繁榮的案例不勝枚舉,小造紙、小化工、小石灰等“土小”企業“上山下鄉” 的趨勢明顯,使農村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根據縣域的環境容量分析報告,隨著農業發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種植養殖業廢棄物產生量逐年遞增,化肥農藥施用量居高不下。部分農村污染負荷占整體污染負荷的比重較大,農村的環保工作已成為制約鄒平整體環境質量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塊“短板”,我國農村環保工作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一)農業面源問題突出。從全國范圍看,農業已經演變為立體交叉污染最為嚴重的產業,大量的化肥、農藥及農用膜殘留成為農業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據統計資料顯示,近20年來,我國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之首,地膜用量和覆蓋面積也居世界首位。我縣農業發展過程中,農藥、化肥、農膜大量使用,大棚栽培等設施的不斷擴大,使土地板結,有機質減少,土壤肥力下降,對縣域的有機食品的開發與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秸稈綜合利用率有待提高,少數村民焚燒秸稈或推入溝河,使空氣質量下降,河流富營養化程度提高。
(二)農村點源污染嚴重。我縣多數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村莊建設缺乏規劃,環境管理滯后,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廢棄物大部分沒有得到有效處理,隨意堆放在田邊、路旁、水塘、溝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水體中。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成為一些農村環境的真實寫照。
(三)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加重。畜牧業圈養的牛、羊、豬等的排泄物發酵釋放大量甲烷,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水大多沒有經過妥善處理直接排放,造成周圍水體嚴重污染,建設畜禽養殖場污水處理設施,建立畜禽糞便化糞池,事在必行。使畜禽場的固、液糞污得到有效處理,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四)農村環保糾紛成為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新問題。城郊地區因垃圾占用或毀損農田引發污染糾紛、鄉鎮畜禽養殖廢水流經魚塘或農田造成死魚和作物減產、欠收引發的民事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環保糾紛已成為繼征地、拆遷之后又一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新問題。
二、農村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危害
(一)化肥大量施用會導致化肥沉留在土壤中,在雨水的作用下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或滲透到地下,形成巨大的污染暗流,不僅污染農田土壤,還會造成水體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高毒、高殘留農藥給土壤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極大危害。據統計,農藥殘留造成了過去30年,帕金森病、早老性癡呆以及運動神經疾病等大腦功能紊亂性疾病的死亡人數大幅上升。近年來,因食用噴灑農藥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亦時有發生。
(二)大棚農業的普及,使得地膜污染呈加劇上升態勢。塑料既不受微生物侵蝕,也不能自行分解,降解周期一般為200-300年,而且降解過程中還會溶出有害物質,影響土壤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土壤污染,并導致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各種疾病,最終危害人體健康。土壤中的殘膜量不斷增加,造成土壤結構破壞,甚至土壤次生鹽堿化,這已經成為糧食減產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當每畝農田殘膜達2.4公斤時,小麥可減產7%、玉米減產8%。
(三)大部分農村村莊建設缺乏科學的規劃,大量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致使淺層地下水污染嚴重,對衛生和健康構成了威脅。有調查發現,居民聚集地的淺層地下水質明顯劣于居民聚集地外的水質。
(四)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集約化畜禽養殖,隨意排放的污染物會造成地表水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大氣的惡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以及畜禽糞便中所含病原體直接威脅著人的健康。據統計,目前的養殖場,沒有進行環評、沒有上標準設施、隨意排放污染物的占90%以上。另外,畜禽飼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和有機污染物未被畜禽完全吸收,隨糞便排出體外后對土壤也構成了很大威脅。有研究表明,飼養一頭牛產生并排放的污水量超過22個人生活產生的污水量,飼養一頭豬產生的污水量相當于7個人生活產生的污水量。
三、積極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努力構建生態型新農村。
農村環保工作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縣域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項重要指標,努力破解農村環保治理瓶頸,努力構建生態型新農村,主要舉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狠抓鄉村垃圾污水達標治理
根據污染普查數據顯示,我國部分縣城農村污染物排放比例逐年上升,每年有大部分的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處理,嚴重威脅廣大農村切身環境利益。
防治農村水污染是當前農村環保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為保障農村污水達標處理,切實維護農村水環境安全,應對鄉村人口相對集中區域計劃興建城鎮污水處理廠,以解決鄉鎮企業暫時無法接入縣域污水治理工程系統的農村污水。
(二)狠抓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我國部分縣城畜禽規模養殖發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規模養殖為主體的畜牧生產新格局。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由于部分養殖環保設施投入嚴重不足,畜禽糞尿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面對這些突出問題,應該積極推廣環保養殖新技術,采用生產沼氣、制有機肥料、種養平衡、生物酶發酵“零排放”等技術方式,拓展農村循環經濟空間,加強畜禽養殖廢物資源化利用。同時,對新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嚴格規模畜禽養殖企業環保審批,責令超標排放規模養殖場建設污染處理設施并達標排放。按照縣鎮兩級政府補貼、養殖戶自籌的方式,建立畜牧小區,實行規模化生態養殖,以解決農村因畜禽養殖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三)狠抓農村環保資金渠道建設
長期以來,農村環保除各種示范試點和創建活動有少量資金投入外,幾乎無其他資金投入,所以資金“空洞”成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最大瓶頸。2009年中央在推行“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中,確定了5億元的農村環保專項治理資金。應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加大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保證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順利進行,并且加強監管力度,保證“錢用得好”。把農村環保作為對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把農村環境治理納入縣政府重大事項督察范圍,對于農村環保工作效果顯著的鎮辦,予以資金獎勵,推動農村環保工作順利開展。
(四)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在管理農村環境事務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