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發展調研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綜合交通樞紐 校企合作 區域經濟 人才培養 契合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日益加快。特別是《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的,四川將陸續投入10866億元,加大鐵路、公路、水運航道建設,力爭2020年逐步建成18條鐵路、21條高速公路、2條水運航道,屆時出川大通道將由現在的15條增加到41條。四川省將逐步建成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的現代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公路建設在加快城鄉溝通、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西南地區經濟建設發展將急需一大批交通建設與公路運輸行業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對交通行業發展的建設規劃,交通類高職院校理應立足于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在專業建設、科研方向、人才培養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專業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不夠貼近;缺乏對地方企業人才能力提升的長效合作機制;對地方經濟技術支持不足,甚至專業課程技術更新滯后等問題。
一、研究內容
為了更好地實現“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目標,課題組擬針對“專業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不夠貼近”、“缺乏對地方企業人才能力提升的長效合作機制”、“對地方經濟技術支持不足,甚至專業課程技術更新滯后等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思路:
在校企合作互利互贏的前提下,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標,采用“校企融合、訂單培養”、互利多贏的“校中有廠+廠中有校”、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做學合一、理實一體” 教學模式,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實現“四個合作”即: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從而使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融入到西南地區行業企業的生產實際中去。
依照“主體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則,以“強化專業,服務地方”為目標,和企業共同搭建有助于企業員工能力持續發展的平臺,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為西南地區行業企業提供持續的智力支持。
依照“主體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則,以“強化專業,服務地方,服務教學”為目標,和企業共同建立有助于人才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以“服務企業,服務教學,校企合力,校企雙贏”為目標的技術革新平臺。
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努力,高職院校將在專業建設、科研方向、人才培養等方面充分發揮其對西南地區行業企業的社會服務功能,推動區域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技術路線
針對高素質技能型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結合所指定的任務和目標,本課題研究主要技術路線:
(1)走訪調研階段。完成企業調研、資料收集。采取問卷調查、文獻研究等多種研究方法,走訪和調研工程機械專業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和行業協會,了解西南地區地方經濟發展對機電專業技能人才的實際需求,并討論現有培養模式下學生在崗位表現中所體現出的能力與未來行業企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差距,總結分析;了解行業企業對于員工能力提升的需求,探討合作搭建能力提升平臺的方式;了解行業企業技術革新需求,通過交流討論,分析校企合作技術革新的領域和方式;總結以上三方面形成調研報告。
(2)整理分析階段。根據調研報告所體現出的學生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的差距、能力提升平臺搭建的方式方法、校企合作技術革新的領域和方式,結合教學和工作實際,初步擬定解決方案。
(3)校企共研階段。通過和行業企業專家商討,細化完善能力提升社會服務平臺搭建和校企合作技術革新方案,并簽署相關合作協議。
(4)組織實施階段。結合學院院現有教學基礎,完善人才培養所需條件。通過教學實踐,邀請企業專家修訂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檢驗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性和效果,發現其中的缺陷與不足并加以完善;根據協議完成行業企業員工能力提升平臺的搭建;校企合作完成企業技術革新,檢驗合作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和改進,撰寫研究論文。
(5)成果驗收階段。結合前期研究成果,編寫研究報告,推廣應用。
三、研究實施方案
本課題依托建立在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內的沃爾沃建筑設備西南區能力發展基地,與沃爾沃建筑設備投資有限公司西南地區的多家經銷店深度合作,如:成都福盛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重慶瑞豪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貴州瑞豪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昆明云沃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北京盛世創業科技有限公司昆明服務站等。開展學生職場調研,了解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對機電類專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找出學生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的差距;搭建人才培養、技術革新平臺和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實施方案如圖1所示。
四、主要特色和亮點
采用“校企融合、訂單培養”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互利多贏的“校中有廠、廠中有校” 專業教學模式,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為用人單位培養急需的機電工程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通過引進沃爾沃西南區能力發展基地和龍建達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進駐校園,校企共建校內學習訓練區、實訓工廠和校外實訓基地,為機電工程專業高端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生產性實訓平臺;通過校企共組“雙師”教學團隊,提高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水平。
同時,依托工程機械和汽車制造兩個重點專業建設成果,借鑒多期交通武警工程機械維修與操作培訓、四川盛和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員工工程機械維修技能培訓、雅安市公路局筑路機械操作手培訓等經驗,為行業企業搭建人才能力提升的平臺,拓展社會培訓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促進行業企業技術人才和專業教師之間的技術交流,提升專業教師社會服務水平,學生按照“理實一體、做學合一”的教學模式,以“強化專業,服務地方,服務教學”為目標,和企業共同建立高技能人才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
課題組在現有校企生產維修新技術研討基礎上,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需求,以“服務企業,服務教學,校企融合,校企雙贏”為目的,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相關技術改進和升級,探索搭建高校和企業合作技術革新平臺,在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同時,為專業教師創造技術實踐的空間。課題組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工作,逐步建立起與西南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相適應的“四個合作”方式下的“訂單培養,做學合一”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按照“主體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則,以“強化專業,服務地方,服務教學”為目標,和企業共同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以“服務企業,校企融合,校企雙贏”為目標的技術革新平臺。
五、形成成果
依照“主體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則,以“強化專業,服務地方”為目標,進行“西南地區經濟發展與高職機電類專業教育的契合研究”,形成研究報告,找到機電工程專業校企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契合點,和企業共同搭建有助于企業員工能力持續發展的平臺,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為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和行業企業員工能力提升提供社會服務,具體形成以下幾方面的成果:
(1)建立西南地區工程機械專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院為企業“量身打造”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和員工培訓,提升員工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建立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師資隊伍考核機制。與沃爾沃建筑設備投資有限公司和“引廠駐校”公司技術人員、能工巧匠實行互兼互聘的合作方式,聘請企業人員做學院的兼職教師,定期對教學質量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績效津貼掛鉤;同時派工程機械專業骨干老師到企業培訓和實踐鍛煉,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并協助企業進行教學過程管理。
(3)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升了專業教師服務社會的能力。更好地為西南地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培養更多懂裝備、愛裝備、管理好裝備的機電類專業高技能技術型人才。
(4)建立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溝通機制。加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融合,促進彼此間溝通和理解,并在合作中吸收企業在管理、技術、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優點,促進系部“校企一體文化”的發展,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六、結論
《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的,西南地區經濟建設發展將急需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型機電類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高職學院只有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需求,以“服務企業,服務教學,校企融合,校企雙贏”為目標,校企共同搭建有助于機電類學生和企業員工能力持續發展的平臺,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為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和行業企業提供持續的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黎剛.高職院校與企業技術合作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02第6期(33-34)
[2]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http://61.164.87.131:8080/web/index.aspx,2011.10
[3]魯昕.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系統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職業教育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研討班的講話,http:///,2011.06.08
[4]金桃.廠中校校中廠做中學學中做[N].中國交通報,2010.05
[5]徐生明,吳暉彤,羅來興.“專業+名企+校中廠”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2013.04(67-68)
1.企業綠色管理的基本含義
“綠色”是基于可持續發展前提下產生的一個新的概念,一般認為“綠色”是與生態環境相關的一個概念,用來指代較高質量環境以及有益于環境的觀念、行動和成果。綠色管理就是將環境保護的觀念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它涉及企業管理的各個層次、領域和過程,要求在企業管理中時時處處考慮環保、體現綠色。綠色管理要堅持 “五項”原則:一是研究。就是將環保納入企業的決策要素中,重視研究企業的環境對策;二是消減。就是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三是再開發。就是變傳統產品為環保產品,積極采用“綠色標志”;四是循環。就是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五是保護。就是積極參與社區內的環境整治活動,對員工和公眾進行綠色宣傳,樹立綠色企業形象。
2.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必要性
2.1保護人類生存和發展,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企業通過建立綠色管理模式,從綠色管理和經濟發展的結合去規范組織的綠色行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節約資源,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可以有效地規范企業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從原材料的選擇、設計、加工、銷售、運輸、使用到最終廢棄物的處理進行全過程控制從粗放型的經擠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充分調動和合理利用資源,減少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滿足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2.2有助于企業節能、降耗、減污、增效
綠色管理模式要求企業對生產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體現了清潔生產的思想,實施此管理模式會推動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對污染進行預防。企業通過設定目標、指標、管理方案以及運行控制,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材料和回收利用廢舊物質,減少像排污費、罰款等環境費用,從而明顯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3綠色管理是適應綠色消費浪潮的必然選擇
消費者趨向于綠色消費主要源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社會經濟發展在為社會及廣大消費者謀福利的同時,造成惡劣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已直接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人們迫切要求治理環境污染,要求企業停止生產有害環境及人們身體健康的產品;二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廣大居民個人收入迅速提高,他們迫切要求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及高質量的消費,亦即要求綠色消費。
3.實施綠色生產
3.1綠色生產的概述
國際上,工業污染控制方式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重大的變革:以原先西方發達國家“末端處理”式的先污染后治理方式轉化為以污染防范為主的污染控制戰略,這種新戰略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工業環境活動中心稱為“清潔生產”。綠色生產與清潔生產的概念并無太大差別,我們可以把綠色生產定義為按照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來組織生產過程,創造出綠色產品,以滿足綠色消費。因為以往清潔生產的概念較專注于工業生產,所以綠色生產在某種意義上內涵比清潔生產更廣。
3.2綠色生產的實施方法和步驟
綠色企業實施綠色生產可大致分為準備階段、調研階段、制定方案階段和實施方案階段。
準備階段:
3.2.1準備階段
在準備階段,企業只是預定一個大致努力的方向,目標的具體化將在以后階段完成。轉變觀念可謂實施綠色生產的首要問題。更新觀念的關鍵是各級政府官員與企業領導,要通過各種學習班、培訓班對他們進行綠色生產的從而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調整戰略,掌握操作方法。建立強有力的行動小組,是順利推行綠色生產的組織保證。
3.2.2調研階段
進行調查分析是任何解決問題做決策的必經步驟。調查分析的內容一般涉及:企業的基本情況、環境背景、生產排污情況、相關的環保法規和排放要求、污染治理現狀。進行現狀調研與分析,要進行物料和能量核算,進行分析和預測。分析和預測是指對收集的一手和二手資料進行計算、分析和比較。最后,經過分析和預測,把結果整理成詳細的調研報告,作為行動的依據。
3.2.3制定方案階段
在這一階段,首先要確定目標。通過第二階段的調研分析一般即可發現在生產過程中最為薄弱和最易突破的環節,從中選中若干重點采取行動,同時綜合考慮企業在人、財、物及技術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一個(或幾個)具體的目標。之后,企業應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然后進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通過對若干可供選擇方案的技術、經濟和環境評價,從中選出最可行(或最佳)方案。
3.2.4實施方案階段
這一階段通常包括四個步驟:(1)方案的實施。包括籌集方案所需資金,進行設計、申請許可證等等。(2)成效評價與反饋。方案得以實施后,若生產進入正常狀態,設計也達到要求,則可收集數據,檢查方案的實施成效并加以評價和反饋。假如未能達到原先制定的目標,要“返工”或修改原方案。這種追蹤評價的結果對于綠色生產的順利進行和進一步完善非常有用。(3)驗收。(4)進一步提出新目標。由于市場競爭,技術進步,市場需求變化及其他,綠色生產是一個“不進則退”的不間斷的進程。企業需時刻密切注意環境變化,不斷提出新目標,以與不斷變化的環境相一致。
上半年股市低迷,投資者更盼望政府出手,今時則宜想想政府會出什么手。
投資者第一個考慮的是出手時間。雖然中國經濟影響到13億人,但要處理中國經濟,不能靠13億人去舉手投票,而必須去了解企業所面臨的困難,然后為這些企業排憂解難,才可以讓這些企業有所作為,搞好生產,讓13億人受益。這好比是醫生醫病,病人家屬可以給醫生一些意見,但不可能吩咐醫生這一刀怎切,那一刀怎割,病人進了醫院,就只能聽醫生的。如今這個經濟“病人”已入了國務院議程,欲知國務院“醫生”會怎樣做,是否要先聽“醫生”的診斷會議結果?
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和日前已經到各地去調研。這三位總理都對中國上半年經濟摸了個底。可以說,國務院“醫生”已為這位經濟“病人”照了X光、驗了血,不日就將公布醫療方案。
由于這位經濟“病人”不是過肥,而是身體瘦弱,故應會打補針,會刺激股市。這些補針,不是像減息、減存款準備金率那樣突發性施針,故不用揀周五、周六、周日之類的日子來個迅雷不及掩耳式的行動,而是會像吊鹽水那樣細水長流般操作,因此要事先做好公告,不使市場產生誤讀才是重要的,因此可以在周二、周三、周四去公布。
投資者第二個考慮的是用什么藥。投資者當然最希望國務院用的是“猛藥”,再來個4萬億元大放水,不過,今次國務院可能是用固本培元式的十全大補丸,會慢慢治。為何?各方“醫生”會診后開會去制定醫療方案,大家是不用等到“醫生”從會議室出來才知道醫療方案,而是在“醫生”未入會議室前,聽各“醫生”對病情的意見,已可知道九成的醫療方案內容。
比如,赴四川調研后講:“經濟發展基本面未變,鼓勵民企做大做強,適當加大預調微調力度。”在江蘇調研后指出:“穩投資、擴內需、抑房價,穩定投資是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在湖北調研后強調:“推進城鎮化,解決好不同收入群眾安居問題,城鎮化是內需最大潛力所在。”在江蘇調研后提出:“穩外資,支持企業走出去,確保進出口貿易穩定增長。”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態勢明顯,因此有關方面必然會提“穩增長”,但未必會提“保增長”。“穩”與“保”是不同的。經濟不太差時,“穩”已足夠,但如經濟比較差時,就要“保”。所以在看將公布的下半年經濟調控方案時,要先看中央是用“穩”還是“保”,用“穩”則仍可持股,用“保”就要先放貨。
如是“穩增長”,則可以用在7月9日和11日的兩次經濟座談會后指示來窺探這個下半年經濟調控方案的主要脈絡:“穩增長不僅是當務之急,而且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包括促進消費、出口多元化等,但當前重要的是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
要拉動出口,只有靠人家的需求。歐美需求不振,今時只有靠東盟、非洲和拉美等發展中國家,結果如何,要等到看見之后的出口數據才可有所定論。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編制、節約土地、鄉村文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目標。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和改革開放的重點行業,加強新農村建設不但能改善我國農村規劃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更能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為解決好三農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建設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村莊是農村發展的基本單位,也是農村最小一級的行政單位,做好村莊規劃編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因此,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的過程中應本著“堅持農民主體地位,解決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的原則,從多方面入手完善村莊編制規劃,營造適應新時展的農村布局和農業發展秩序。相關規劃主管部門應重視村莊規劃編制,努力做到克服困難,利用有限的資金和時間做好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并積極開展村莊治理活動。
村莊規劃編制是合理開發利用農村土地,完善村莊布局,改善村莊環境,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由于我國早期的村莊規劃編制缺乏科學性,造成了目前我國村莊建設與布局滯后于農村經濟發展。目前我國的村莊規劃編制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編制規劃缺乏科學性。很多地區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時普遍未能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導致規劃編制方案與農村實際脫軌,從而影響了規劃方案的執行。除此以外,由于村莊規劃編制人員的素質層次不齊,專業素養不高,也影響了規劃的科學性。
二、對村莊編制規劃重視程度不夠。首先由于規劃編制單位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對于工作任務重、資金緊張的村莊規劃項目積極性不高。其次,在建設規劃過程中,長期重城市輕鄉鎮、重鄉鎮輕村莊的觀念導致編制規劃部門對村莊規劃的重視度不夠。最后,規劃編制人員綜合能力較弱。很多規劃人員雖然有較強的理論能力,但是在制定規劃過程中缺乏農村規劃工作經驗,又不積極深入農村調研。
三、村莊規劃編制基礎薄弱。村莊規劃基礎薄弱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是缺乏基本資料以及指導依據不足。由于各地的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進展不一,因此在進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缺乏農村地圖等必要的村莊規劃依據。
四、脫離農村實際。村莊規劃和建設的主要目的為方面群眾的生產生活,從而構建和諧的農村環境。但是很多地方在進行村莊規劃過程中忽視農民的主體地位,在規劃過程中農民參與也較少。如果村莊的規劃編制過程缺少與農民的互動,將會造成農民對于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積極性降低,再加大部分規劃編制人員對農村情況缺少全面認識,勢必會影響規劃方案的科學性。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不但能提高村莊規劃建設的科學性,更能節約建設資金,同時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展開也有利于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發展。如何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策略:
1、 改進規劃編制方案。
對于村莊規劃編制來說,編制方案是進行規劃和建設的基礎工作。如何改進規劃編制方案,主要可從三方面做起:1.改進編制內容。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不斷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根據國家政策和鄉鎮布局不斷調整村莊規劃編制內容。規劃編制內容必須以村莊分類指標體系為指導,結合規劃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以及地位位置等實際情況,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2.改進編制方法。村莊體系規劃對于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村莊體系規劃不但能給政府決策提供有效支撐,更能保證政府決策得以有效落實。因此必須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村莊規劃編制技術規定,從而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完善現有的運行體系,以便于更好的處理村莊規劃中存在的問題。3.規劃編制過程的改進。如何改進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主要可從明確編制主體、調動農民積極性以及重視動態規劃等三方面做起。
必須指出的是,對規劃編制方案的改進是建立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的,如果在改進規劃編制的過程中,如缺乏對村莊編制歷史資料、地形地貌以及農業發展特點的調查也研究,將會影響對村莊規劃方案的改進。
二、結合地方實際,服務經濟發展。不同地區在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狀況、風俗習慣及產業結構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異。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決定了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地方實際,針對不同的地區采用符合地方特點的村莊規劃編制體系。科學的村莊規劃和建設,歸根到底是為發展經濟服務,因此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中應考慮到農村經濟發展特點,針對不同區域的經濟特色展開規劃編制工作。有些地區山林茂密、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的特點,比較適合發展生態旅游業,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中應體現這一特點。
比如就廣東省而言,珠三角地區(惠州、深圳、東莞等)地形多為平原,而廣東北部則以山區為主。在民俗文化上,同樣也有廣府文化、潮汕文化以及客家文化之分。按產業特點劃分,珠三角地區工業發達、商業繁榮;粵北地區由于山脈眾多,其特色農業和旅游業較為發達。最后從城市化發展階段考慮,珠三角城市化程度較高;粵北部分地區還處于以農業為主的發展階段。基于以上特點,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珠三角應以產業發展用地為重點,避免重復建設;而粵北地區在規劃中則應考慮農業生產方式特點、鄉村特色文化保護以及旅游業發展,不應盲目進行大規模建設。
對于相關規劃主管部門來說,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進行分類指導是進行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各地規劃單位各自從自身實際出發進行規劃編制,可能會造成各自為政、缺乏統籌等情況,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對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以統籌指導,以增加地區整體規劃編制工作的科學性和協調性。
三、集約利用土地,嚴控無序開發。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村莊規劃編制的重點在于做好土地控制,嚴格控制農民生活用地,合理控制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供應和糧食安全。因此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在宏觀上應特別注重控制用地規模,在微觀上則應把精力放在加強配套設施建設上。
(一)控制用地規模。
把集約利用土地觀念體現在村莊規劃編制中,主要有以下目的:1.通過控制用地規模,促使農民樹立集約利用土地的觀念,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從而推進農村實施拆舊建新和土地復墾。2.防止農業用地隨意轉化為建設用地。新農村建設推動了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適當的規模經營能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程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防止農業用地被侵占。3.為新一輪的規劃調整提供指導。
(二)加強配套建設。在微觀上,村莊規劃工作應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體現地方特色以及加強公共安全為重點。
四、體現文化特色,提高公眾參與度。
村莊的文化民俗是經過千百年沉淀的文化寶藏,必須加以合理利用和保護。村莊規劃編制應充分發掘各地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特別是對于歷史文化建筑更應加大保護力度。作為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度,我國在廣大鄉村遺留著很多不為人注意的古村落遺址、特色民居等,比如廣東石灣、中山古鎮等,還有更多這樣的文化古跡散落的鄉村中。在進行村莊規劃的過程中,亟待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保護文化遺產不但能突出鄉村的文化特色,更能豐富農村的文化內涵,提高村名的文化素養。
除了突出地方的文化特色外,還應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提高公眾參與度。應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委員會的作用,提高村民在村莊規劃中的參與積極性,加強村民主體地位,以保證村民意愿在規劃中的體現,從而確保了規劃的有效性,為規劃的實施加下堅實基礎。目前有些地區在進行村莊編制規劃過程中存在村民參與度不夠的情況,從而影響了調研進度,也無法體現以人為本、注重民生的新時期村莊編制工作新理念。
五、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組織管理。
一、負責工作情況
(一)在政府任職工作情況
2004年1—7月份,我在旗政府分管常務工作,為確保旗委決策落實,推動政府工作健康發展,我重點抓了三件事。
一是辦公室工作。主持制定了《烏中旗人民政府工作規則》、《黨政聯席會議制度》、《接待工作制度》等規章規范,主持起草了《政府工作報告》、《旗委擴大會議報告》等重要文件,受到主要領導和各級干部的高度評價。重點規范加強了辦公室工作,制定了《辦公室工作考核辦法》,建立例會制度,實行掛牌上崗,公開接受監督。大力改進文風會風,壓縮會議和文件數量。重新制定接待標準,創新接待形式,使接待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烏拉特賓館成功升級為國家二星級賓館。二是財政稅收工作。全面調研、論證并主持實行2004年財政零基預算和蘇木鄉鎮財稅體制改革,在提升財政運行質量、調動蘇木鄉鎮增收節支積極性方面收到了明顯效果。在擔任旗稅收秩序整頓領導小組副組長期間,組織開展了稅收秩序整頓工作,查補漏稅款1300萬元,不僅規范了納稅行為,做到了應收盡收,而且有力推動了全旗礦業秩序整頓進程。
三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決定》、《關于對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等政策法規,對執法部門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現象進行了從嚴治理。全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清理行政審批事項156項,發文取消57項。并于7月份正式啟動了行政服務中心,進駐審批項目89項。為推進政府公開、擴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在旗委任職工作情況
城鎮經濟工作:
1、抓服務,力求宏觀和微觀相結合。一是按照旗委、政府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全年工作首要任務的要求,進一步落實了《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意見》,多次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情況,對現有企業分類排隊,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地分析研究,查找問題,搜尋癥結,提出對策。二是先后多次深入重點企業了解情況,采取現場辦公的形式,及時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為企業排憂解難。三是組織研究論證供熱公司轉制方案,成功實施了公開拍賣,完成了供熱公司國有轉民營的體制改革。四是充分協調金融、稅務、工商、電力、郵政、電信、國土資源等部門,努力促使各條管部門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服務。五是狠抓城鎮和中心集鎮的建設工作,會同有關領導和部門,研究規劃,論證方案,制定相關政策。先后聘請專家對海鎮、甘其毛道口岸建設進行了規劃編制;對金泉工業基地產業發展規劃和基地總體規劃進行編制;完成了蒙古國資源合作開發項目的配套規劃工作。六是深化教育衛生體制改革,積極調整中小學布局,全面整合教育資源,組織研究制定了《學校布局調整實施意見》、《教師全員聘任制實施方案》和《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人員分流實施方案》,共撤銷學區4個,中小學17個,分流教師803人,新錄用222人。同時積極探索衛生系統、自來水廠等公益事業改革。
2、抓調整,力求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并重。一是以重點項目為突破口,優化資本結構,重點培育了電力、焦炭、高載能、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冶金、農畜產品加工六大產業集群,努力構筑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優勢企業“三優”聯動的工業發展新格局。二是以礦業秩序整頓為突破口,優化產業結構,著力發展循環經濟。我擔任旗礦業和稅收秩序整頓領導小組組長,對全旗的礦點和礦山企業進行了現場調查,制定實施了《烏拉特中旗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實施方案》,依法對全旗81個礦點和企業進行治理整頓,打擊無證開采,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2處,對12戶存在環境污染嚴重的礦山企業進行了限期整改,為地方財政增加可用資金2800多萬元。積極整合鐵礦資源,提高了高載能工業準入門檻,限制高污染、低水平的項目進入,積極倡導發展循環經濟。
二、身建設情況
一年來,我從強化學習、提高素質入手,重點抓了“學習團結、作風、廉政”四個環節。
(一)加強學習,創新領導能力
在認真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自覺地參加中心組集中學習的同時,利用早晚、周末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堅持不間斷的自學,堅持從實踐中學。在學習過程中,創新學習方法,做到了“三個結合”,一是把學習理論與總結實踐經驗結合起來;二是把學習理論與學習當代經濟、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識結合起來;三是把學習理論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方針、政策結合起來。本年度共撰寫學習心得體會及學習論文6篇,讀書筆記近5萬字。
(二)講求團結,創新領導方法
一是搞好與正職的關系,做到了“三不”,即尊重而不吹捧,請示而不依賴,服從而不盲從。二是搞好與班子成員的關系,做到了“三不”,即支持而不拆臺,分工而不分家,通氣而不封閉。三是搞好與基層的關系,做到了“二不”,即信任而不干予,愛護而不庇護。四是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不同意見,指出不指責,幫助不譏諷;對自己的不足,剖根尋源,勇于承擔責任,敢于自我批評。
(三)求真務實,創新領導作風
一年來,針對我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重點問題、戰略性問題、熱點問題、典型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深入基層和分管各部門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調查研究。對全旗礦產資源開發、稅收征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多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專項調查研究,摸清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找準問題的根本癥結,應用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了實際問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注重對各地、各部門典型經驗的挖掘研究,并有意識地上升到理論高度加以推廣。一年來,共深入基層調研30多次,形成調研報告4篇,形成指導性文件6件,組織召開現場辦公會15次。
(四)勤政廉潔,創新領導形象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總部經濟、創意經濟、稅源經濟為主,以商務樓宇和功能性板塊為主要載體,通過多種途徑引進各類企業入駐樓宇,使樓宇經濟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和效益高地,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二、發展目標
完善我區樓宇經濟體系,全面提高商務樓宇入駐率和入駐企業質量。通過多種政策機制,提升業態水平,突出抓好商務樓宇的招商引資和管理服務,做優產業、做強特色、做精服務,發揮樓宇集聚要素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我區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我區經濟模式轉型。著力引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區域性總部,品牌性酒店;重點引進規模型企業總部和設計、中介、傳媒、廣告、動漫等行業企業總部入駐,提高樓宇經濟對我區稅收的貢獻率,力爭打造“億元樓”。
三、發展措施
1、組織領導
2、明確職責。樓宇招商工作協調辦公室負責全區樓宇招商管理服務工作,負責與企業溝通聯系,協調解決影響樓宇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起到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實施、督促各成員單位樓宇招商工作。協調各部門解決樓宇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到各司其職、協調推進
經貿部門做好樓宇經濟協調工作,協助做好樓宇物業部門的銜接和協調工作;
財政部門負責制定相關樓宇入駐企業的優惠政策,逐步完善財政支持措施并落實優惠政策兌現工作;
工商部門負責企業入駐注冊及跟蹤服務工作,做好招商工作,加強樓宇內企業的屬地“經濟戶口”監管,為樓宇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有序環境;
國地稅部門要快速辦理稅務登記工作,及時提供企業稅收數據供領導小組查閱,做好企業稅收征收及核對,為兌現優惠政策做好數據統計工作;
區社發、城管、質檢、公安、消防、交警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能要求,加強協調,主動服務,簡化手續,配合做好企業各項手續的辦理;
各街辦(管理處)、社區負責收集樓宇招商、建設等信息,及時掌握動態,抓好樓宇推介、招商、項目對接等工作。
3、提高服務效能。辦公室積極開展樓宇招商宣傳工作,為有意進駐企業提供我區各樓宇的詳細信息,為企業入駐我區提供優質服務;對入駐企業登記注冊提供“一門受理、內部運作、限期辦結”的一站式服務,全程代辦相關手續,協調解決企業的困難和問題;對招商入駐企業做好跟蹤服務,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做好安商工作;要逐步完善樓宇經濟信息化管理系統,及時公布政府相關規劃、政策法規、企業信息、最新動態等信息,及時提供樓宇項目開發建設情況、樓宇資源供求信息情況。
4、建立重點商務樓宇、企業聯系制度,完善配套服務。對重點商務樓宇、企業實行掛點聯系制度。各街道(管理處)、社區、村(場)及相關部門要確定專門聯絡人員,負責轄區商務樓宇、總部企業的政策宣傳、數據收集和信息反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贏關系。
5、加強綜合治理,強化治安環境。各級各部門應開展平安樓宇創建工作,將平安樓宇創建作為現代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抓住樓宇“治安安全、公共安全、消防安全、安全”四個環節,全力打造平安樓宇,加大保障措施,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確保樓宇經濟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發展。
四、工作措施
1、成立樓宇招商工作協調辦公室,明確辦公室工作經費,確定辦公室成員和職責,明確各成員單位聯系人及聯系電話。
2、調研摸底。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對樓宇經濟工作卓有成效的地區、單位進行學習交流,結合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特點,形成調研報告;各街辦(管理處)、社區、樓宇三級聯動,對轄區內樓宇進行調查摸底。一是要明確各樓宇物業部門的聯絡人和聯絡電話,摸清每棟樓宇的招商業態;二是要掌握轄區樓宇入駐企業的基本信息和納稅情況;三是要確實掌握轄區樓宇入駐企業的流動情況、無證無照戶情況;四是各街辦(管理處)每季度要對轄區樓宇入駐企業進行登記造冊,并報送樓宇招商工作協調辦公室備案,信息資源與區協稅護稅領導小組實現共享。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強工興市”戰略的實施,深入推進企業治亂減負工作和群眾滿意基層站所創建工作,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幫助企業促進發展,根據《關于開展“服務企業百日活動”的通知》(浙糾辦發電〔20*〕11號)、《關于開展“服務企業百日活動”的實施意見》(金糾辦發〔20*〕3號)和《關于在全市開展“服務企業百日活動”的工作方案》(蘭糾辦發〔20*〕1號)精神,經研究,決定在全局范圍內開展“服務企業百日活動”。現就開展“服務企業百日活動”制訂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創業富民、創新強市”戰略主線,牢固樹立“強工興市”發展理念,開展“服務企業百日活動”,以優化納稅環境為重點工作目標,以為企業減負為重要內容,不斷深化機關作風建設,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確保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服務企業百日活動”,落實優化企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舉措,不斷優化稅收環境,支持企業創業創新、促進我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服務企業百日活動”具體工作內容
(一)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
由辦公室對現行的行政審批項目、審批程序進行一次全面清理,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制作新的辦理涉稅事宜流程圖、涉稅事項審批程序一覽表上墻公布。
(二)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和創新稅收管理方法
1、落實優惠政策,增強發展后勁,為推進“兩創”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A.積極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B.全面支持生態城鄉建設,提高企業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
C.支持我市中小企業和私營經濟發展,增強經濟活力。
D.發揮稅收服務“三農”政策作用,支持我市新農村建設。
E.切實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F.用足用好出口退免稅政策,促進產品出口和外向型經濟發展。
G.用足用好新企業所得稅法,鼓勵我市企業發展總部經濟。
2、規范行政管理,強化作風建設,為推進“兩創”戰略提供優質的服務支持。
A.進一步加大稅收宣傳培訓力度
利用各種方式進行稅收政策宣傳。通過建立立體的納稅宣傳、咨詢服務體系,通過短信、電子信箱、稅收宣傳刊物、咨詢電話等手段加大日常宣傳力度,以多種形式面向各級政府、納稅人和社會各界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
B.加強自身建設和部門協調,提供透明公正的稅收執法環境。
管理員送政策上門。管理員加強對納稅人開展日常稅收宣傳,對轄區內企業分類摸底,掌握轄區內企業減免稅情況,使納稅人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對優惠政策未落實到位的,應告知其適用的優惠政策,使納稅人充分了解。
公開辦稅、推行陽光稅務。大力推進國稅部門信息公開,進一步實施“全程服務,陽光國稅”品牌建設,對各辦稅事項的辦理程序、內容、要求等進行全面公開,進一步推進辦稅“八公開”制度。
由政策法規科結合實際,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梳理,制訂《*市國家稅務局關于為推進“兩創”戰略做好稅收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給相關企業。
(三)強化中層干部聯系企業制度,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積極主動地服務好經濟發展大局
加強稅收與經濟關系的專題性分析,做好稅收政策調研,認真研究實施新所得稅法給地方經濟發展、產業走向、地方財力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分析國際市場變化、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變化對出口經濟的影響,并提出可行性的措施建議,為地方經濟發展和黨政領導決策當好稅收上的參謀。實行中層以上干部聯系重點納稅企業制度,對全市年納稅額100萬元以上或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130戶企業由中層以上干部進行分工聯系,及時了解企業的生產發展狀況和服務需求,協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中層干部每季至少一次到所聯系企業進行調研,認真聽取納稅人的呼聲,并寫出調查報告。
(四)對辦稅大廳功能進行整合
對辦稅大廳各窗口功能進行整合,實行“一窗統辦”,切實提高辦事效率。
一、榆林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資源產業主導區域經濟發展榆林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開發,工業生產尤其是礦業生產在經濟增長中占據主導地位。據2008至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這期間,榆林工業生產總值分別為1280.24億元、1438.86億元、1959.97億元、2661.55億元,而能源支柱產業所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86.01%、92%、90.29%、91.57%,可見能源產業在榆林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然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資源產業的不長久性,所以榆林目前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僅僅處于短期利好狀態,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進行經濟轉型。
2、利益均衡機制缺失榆林市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合理,就利益縱向分配而言,在政府、企業、居民三者之間,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相對較低;就利益的橫向分配而言,稅收與稅源背離問題嚴重,如榆林天然氣管輸營業稅均由輸入地收取,神華和長慶兩大集團以及延長集團等大型國企的所得稅全部繳入企業注冊地,造成稅收向區外、省外轉移,這對資源輸出地顯然有失公平;就省、市、縣利益分配而言,市、縣兩級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均在下降,同時還存在著管理職能交叉、行政區域交叉、職責權限交叉等問題,造成管理體制不順、事權財權不統一。
3、國有大中型企業對于本地民營企業的擠出效應由于自然資源的國有性和開采難度,使得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進駐榆林。這些企業同占用著榆林的各種經濟資源,在榆林市場上對于本地企業和其他中小型企業形成了擠出效應。據榆林市政協2011年9月的調研報告顯示,國家已明確的榆林市煤炭資源準許開采總量為491.67億噸,其中神華集團占有資源106.87億噸,占已明確資源分配總量的21.58%,陜煤集團占有資源60.87億噸,占已明確資源分配總量的12.38%,其他國有企業占有資源311.15億噸,占已明確資源分配總量的48.81%,榆林地方企業占有資源84.73億噸,占已明確資源分配總量的17.23%。
4、生態破壞嚴重隨著榆林資源開采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承載壓力進一步加大,生態恢復治理和生態建設任務愈益艱巨。據榆林市政協2011年9月的調研報告顯示,僅神木全縣因煤炭資源開采形成的塌陷面積達87.67平方公里,集中表現為部分地區地表下沉0.8-2米,房屋損壞,道路變形,巖層錯落。造成2782戶,10213人,4842間房屋,3762畝水地,24778畝旱地,90425畝林草地受災。從理論上講,依現在的開采模式,全市礦區范圍終將成為采空區,若干年后這些地區很可能成為塌陷區。
二、榆林經濟發展的出路———循環經濟
榆林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確定的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根據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榆林市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要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地區和行業發展以及自身發展規劃和實際情況,抓好試點方案的組織實施,積極落實重點項目需要的相關資源、建設資金和各項建設條件。實施方案規劃到2012年初步使榆林形成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環保型的循環經濟體系框架,構建資源再生、產業延伸的循環經濟承載平臺,使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爭取將榆林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
三、榆林發展循環經濟的保障措施
1、確立循環經濟意識榆林要運用各種手段,廣泛宣傳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和好處,以引起各級黨政部門、企業管理人士及廣大群眾的重視;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大力普及循環經濟知識及相關法律知識,引導人們科學消費和文明消費;需要認真總結和推廣外地及本地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通過典型示范增強人們的資源意識、節能意識和環保意識。就榆林來說,也有一些企業和單位,循環經濟搞得比較好,市、縣應重視加以總結,歸納出幾種屬于自己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然后在一定范圍內推廣。
2、扶持地方企業發展榆林應建立重大項目準入和退出機制。榆林要出臺嚴格的新建項目準入評價制度,采取筑高準入門檻的手段,劃定節能、環保、土地、稅收、安全、投資強度、生態治理、循環經濟、產業政策、區域規劃等“硬杠杠”,以節能降耗、環境治理、集約用地、安全生產、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作為遴選項目的標準。同時,扶持有實力、有潛力的地方企業,對地方企業應當實行適當的技術支持、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政策,逐步減弱國企對于地方企業的排擠效應。
3、改進信貸管理,支持循環經濟發展榆林應該改革信貸管理,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對能源重點項目、企業在國內外先進技術引進、新能源研發推廣利用、可再生能源深加工項目以及重大技術升級改造等方面應給予大力支持,盡可能地增加其信貸投入資金量。各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保證貸款質量的基礎上,支持循環經濟發展,對科技含量高,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中小型能源企業、新能源研發企業、重點推廣項目實行有傾斜、有區別的支持政策,促進區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領導班子聯系點及重點調研方案
為扎實推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遵照市委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指示精神,合肥市土地儲備中心黨組研究決定,建立制定中心黨組成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聯系點及重點調研方案。
一、聯系處室及調研課題
黨組書記、主任高國忠,聯系處室:財務資產管理處、招商信息處。調研課題:合肥市土地儲備問題研究(重點是對土地儲備如何推進全面實現“141”城市發展戰略的思考);
黨組成員、副主任陸勤標,聯系處室:土地收購處、土地征收處。調研課題:如何研究拆遷新機制,推動城中村、舊城改造;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解玉龍,聯系處室:儲備規劃處。調研課題:如何加強制度建設,夯實儲備法規基礎;
黨組成員、主任助理張小青,聯系處室:行財處。調研課題:如何發展土地銀行的作用,支持工業、社會經濟發展。
二、對聯系點的指導
1、活動期間,指導聯系處室的學習實踐活動。
2、審閱聯系處室的分析檢查報告、整改落實方案等文件材料。
3、根據中心黨組確定的調研課題,深入群眾,深入一線,開展調研活動,撰寫調研報告(4月30日前完成)。調研報告要有內容、有見解,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為推動我市土地儲備工作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參考和依據。
三、有關要求
1、要發揮領導干部表率作用。黨組成員要帶頭參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并把指導聯系處室開展活動作為自己參加學習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到“兩不誤、兩促進”,認真履行聯系職責,加強指導,抓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