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調研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項目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2003年7月德國聯邦職教所制定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它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或事件,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行動回路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這里的能力已不僅是知識能力或者是專業能力,而是涵蓋了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以及與人協作和進行項目動作(包括項目洽談、報價、合同擬定、合同簽署、生產組織、售后服務)的社會能力等幾個方面。
二、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
1.項目引入:中職教學應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這意味著教學內容應符合社會用工需求,所以在項目的引入方面必須要求內容實際真實。一般來說,對于項目來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工學交替的合作企業提供的具體建設項目;另一個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將平時積累的案例進行重組,這兩種來源都具備真實性和可操作性。對于實際的操作技能教學,不能在教學過程中提供虛擬化的項目,虛擬化的項目需求抽象、不真實、不具體,這將導致教學目標不確定,教學效果更無所說起。
2.學生分組:學生分組并不是簡單的將學生平均分配,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特點進行重點分析。中職的學生思維靈活、動手能力強,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同樣他們的理論學習基礎薄弱,學習連貫性不強等。所以在分組過程中,應考慮企業生產團隊的組成結構,確保每組具有在語言表達、文案策劃、圖表設計、項目施工、談判技巧及溝通協作等方面有一定表現的學生,并由學生自己選定組長。這樣才能保證項目教學實施的各個環節平穩有效的進行。
3.方案確定: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注意的事項,項目實施方案完全由學生自己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可以同組討論,也可以在不同組之間進行討論,方案的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學生制定的項目方案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這對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
4.方案實施:在方案確定之后,進入方案實施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組長將領取必要的工具和耗材。在領取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方案中的預算表進行領取,并將本次項目實施所需的工具耗材按種類數量在領料單上進行登記,并在實施結束后將剩余歸還。如果實際需求超過預算,還要進行登記說明。
5.方案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并不是將項目結果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而是注重施工過程。在評判標準中緊貼實際生產情境,重點加入了施工安全、溝通協作、職業道德及工程標準因素,如:是否在施工過程中佩戴勞動保護用具、是否為甲方節省設備耗材、施工現場是否整潔等。在評判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連續性,多肯定多建議,不能用直接的語氣說對或者不對。這樣即便最終的結果不符合項目要求,學生也能在這個所謂不成功的項目中得到肯定,知道自己做對了什么收獲了什么,哪方面需要改進,間接的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三、教學效果及反思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打破了傳統的45分鐘一節課的固定模式,使項目的實施完成作為一次課結束的標志,這不僅為學生創建了企業實際生產情景,也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組織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變。教師從原有的教學“主體”轉變成為“引導者”,學生由原有的“被動接受”角色轉變成為“主動探知”角色,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表演專業;教育實踐;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2076(2014)01-0114-05
1問題的提出
2010年1月10日,教育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堅持理論學習、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統一,堅持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三個堅持的指導思想,突出了實踐教學、軍事訓練、社會實踐活動是實踐育人的主要形式[1]。
從目前教育的實際情況看,各高等學校都將教育實踐作為必修課程之一。有學者在研究中認為實踐教學的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獲得知識、運用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及獲得相關的情感、思想道德及行為習慣,其過程是圍繞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目的而開展的、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之間(教師與知識、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知識)能動而現實的雙向對象化過程[2]。在實踐過程中,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軍事訓練、勞動教育等都被明確地列入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藝術實踐也列入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這對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在實踐教育的運行中難以否認還存在教育實踐的內容不夠全面、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不夠規范、各個環節相互脫節、聯系不夠緊密、運行的機制還不十分清晰等問題。有的學者在研究高等學校運行機制時,從事物的有效性角度,提出了高等學校運行有決策機制、信息機制、動力機制、資源配置機制和質量保障機制[3]。毋庸置疑,貫徹落實教育部等部門實踐育人的意見,并在實踐育人理念指導下,開發、研究教育實踐的屬性、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形成具有各專業特色的實踐育人合力,設計系統的教育教學實踐體系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2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運行現狀
2.1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形式內容分析
《意見》中將實踐教學、軍事訓練和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實踐育人的主要形式,明確了高等學校教育實踐的主體。但作為體育院校的表演專業在實際的運行操作中還有一些探討的空間,實踐育人中的實踐分類根據不同的要求還有不同的分類。如從教學管理的角度,可分為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實踐,有組織、有要求的教育實踐和自我教育實踐等三種形式[4]。張文顯在探討實踐育人格局中,將吉林大學實踐分為教育型、服務型、專業型、文化型、組織型和職業準備型六種形式[5],無論從何種角度進行分類,必須要保證實踐育人目的的達到。
根據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的特點和實際,實踐教學應包括教學課內實踐、課外校內實踐、校外教學實踐、教育實習和科研實踐五大方面。這些實踐的落實主要由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教研室、教學小組共同負責和實施(見表1)。表1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形式及內容
實踐形式1實踐內容1具體要求實踐教學1教學課內實踐1實訓、課的部分實習、編寫教案或動作創編設計等1課外校內實踐1組織裁判實習、考級、畢業匯演、校內演出活動等1校外教學實踐1除校內的專業教學實踐活動外的一切活動1教育實習1教學計劃中規定的活動1科研實踐1組織學生調研、學術交流、實驗等活動,達到學士學位論文要求的水平軍事訓練1隊形隊列1立正、稍息、原地轉法、行進間步伐、閱兵式等1內務整理1清潔衛生、物品擺放、室內布置等1兵器的掌握1基本槍械的掌握、射擊練習、實彈演練等1軍事技能1軍體拳的掌握、地形的利用等社會實踐1社會調查1專題調查、調研報告、調研報告會等1生產勞動1聽從安排、完成任務、總結報告等1志愿服務1專項咨詢、大型活動服務、文化宣傳、知識普及等1公益活動1扶貧資助、無償獻血、募捐活動組織與參與等1科技發明1表演健身器械的研制、項目組合的編排創新等1勤工助學1兼職教練、校內外有償勞動、大型活動的有償服務等1就業實踐1校內外兼職、就業規劃制定、就業市場的了解等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劉志云,等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運行機制的研究No.1 2014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的實踐能力可通過基本技術能力、實踐創編能力、組織競賽能力、訓練指導和管理能力來體現。體育院校與藝術類院校在技能方面有著共性的要求,強調實踐、注重創新、重視能力、突出應用。學生的社會實踐內容主要包括表演專業的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參加校內代表隊訓練以提高競技運動水平;考取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有關項目的考級員、裁判等級等;參加省、市、校不同層次比賽的裁判工作和組織工作;到社會健身俱樂部參與教學和指導工作;參加各種演出或進行創編活動等。這些實踐的運行,需要各相關部門和教學單位及教師相互溝通、相互銜接、共同管理。
2.2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開展現狀分析
體育院校表演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現狀的調查問卷針對表演專業學生實踐教育的內容、方式、時長、學校支持及參與目的等諸多方面進行了題目的設計,并重點關注了對實踐教育結果的評價,統計情況如下:
2.2.1實踐教育的內容。在所設計的專家調查問題中,提到“您認為學生藝術實踐活動有哪些內容:藝術實踐、教育實習、社會實踐、競賽參與、畢業論文、勞動教育、軍事訓練”。統計結果顯示,調查19位專家對教育實踐內容進行選擇,大部分專家認為實踐教育內容應該包含藝術實踐、教育實習、社會實踐、競賽參與、畢業論文、勞動教育、軍事訓練,其中認為應當包含教育實習的人數最多,達到100%;認為應當包含社會實踐和競賽參與的人數則相對較少。分析可得,目前的實踐教育內容繁多,但重點不夠突出。
2.2.2學生參加實踐教育的組織方式。在學生調查問卷中,問及“你參加實踐教育活動的組織方式為:學校統一分配實踐單位、自行聯系實踐單位、他人介紹實踐單位”。在192份有效的調查問卷中,學生進行了自主選擇,64%的學生教育實踐的組織方式是自行聯系實踐單位,學校統一分配實踐單位的人數占25%。在專家調查問卷中,問及“在學生教育實習管理方式上,您認為哪種方式最佳:統一安排、學生自行安排、統一安排為主,自行安排為輔、自行安排為主,統一安排為輔”,58%專家認為應該是統一安排為主,自行安排為輔;沒有一位專家認為應當采取自行聯系實踐單位的方式;學校統一分配實習和自行安排為主,統一安排為輔兩種方式的支持率相持平。
2.2.3實踐教育的時長與學校重視程度。在專家調查問卷中,提問專家“您認為學生實踐教育總計開展的時間為:10周、12周、15周”。調查統計結果顯示,32%的專家認為實踐教育開展時間不宜過長,10周最為合適;16%認為18周最為合適;12周和15周的支持率均為26%。在學生192份問卷和指導教師28份問卷中提出同樣問題“您覺得學校對于實踐教育重視程度如何”。結果顯示,有97名學生和12名教師選擇了一般重視這個選項,占據了調查總數的絕大部分;還有16名學生及1名教師選擇了不重視,這些數據足以體現實踐教育的開展并未引起大部分體育院校學校的重視。
2.2.4對實踐教育評價的認識。在192份學生調查問卷中,提出問題“你對學校實踐教育成績評定方式的看法:非常清楚評定方式,且比較公正;非常清楚評定方式,但不太公正;不太清楚評定方式,但比較公正;不太清楚評定方式,也不公正”。37%的學生選擇不太清楚評定方式,但比較公正;23%的學生選擇不太清楚評定方式,也不公平。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并不清楚學校實踐成績的評定方式,且其公正性有待考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學生在實踐教育中積極能動性的發揮。
2.3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運行機制分析
機制從方法論的角度講,是泛指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的一種系統化和制度化方法[3]。如果將教育實踐或者說實踐育人作為一個系統,那么在系統之間必然發生各個環節相互作用和內在的緊密聯系,機制決定著事物的運行狀態。教育實踐運行機制包括:組織領導方面健全科學決策機制,管理制度方面形成規范機制,激勵發展方面完善評價機制。
2.3.1組織領導層面的決策機制缺乏協調整合。目前,各院校已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及教學單位都是決策的分析者,他們對決策的裁定者負責。如教務管理部門、院、系主要負責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等管理的事項,武保部門主要負責軍事訓練與理論的事項,后勤、學工部門主要負責勤工助學、勞動教育等方面的事項,宣傳部、思想政治課部、團委、學工部門負責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方面的事項,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評價由教研室負責,學生的社會兼職、對外表演則由院系、輔導員負責,但作為學校統一進行實踐育人的規劃與協調還缺乏一個充當教育實踐決策分析者的“常務”角色。換言之,教務部門是教學實踐決策的分析者,武保部門是軍事訓練決策的分析者,宣傳等部門是社會實踐決策分析者,對于決策的裁定者和審批者來說分管的領導如何根據總體實踐育人規劃進行科學決策還需要一個整合,從而才能保證實踐育人工作落實到實處。特別是體育院校表演專業具有實踐性強、范圍廣、學生表現欲強的特點,學生表演活動多、競賽頻繁,使得體育院校的表演專業具有體育和藝術的雙重特性,如何建立決策的整合機制整顯得尤為重要。
2.3.2管理制度層面的規范機制內部“各自為政”。目前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的教育實踐管理制度不夠規范,主要表現在教育實踐的信息缺陷,包含2個方面:1)信息的分類不夠清晰。教育實踐所包含的內容及分類不很明確,如藝術實踐的問題不僅涉及教學實踐還涉及到社會實踐。2)信息不夠集中。如目前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的學生就業信息,相關職能部門只能對學生就業進行指導與提供服務,不可能將就業市場的信息集中,導致實踐的針對性不強。各高校不斷完善教育實踐的管理體系,在實際操作與運行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如馬鴻韜等就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面進行了綜合的闡述,并列舉了三所體育院校表演專業實踐環節[6];英對健美操“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進行了實驗研究[7]等,但這些研究僅僅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從一兩個維度進行分析與研究,而從教育的大視野、系統性的角度還缺乏系統銜接。也就是說,從管理制度層面上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的教育實踐出現了“各自為政”的狀態,管理信息不夠集中。教學是教學,實踐是實踐,這就導致了表演專業的教育實踐長效機制難以建立。
2.3.3激勵發展層面的評價機制不夠科學系統。1)評價指標不系統,缺乏專業針對性。經過調查統計,從體育院校表演專業開辦至今,教育實踐的模式一直在體育教育專業及其他相鄰的藝術類專業的基礎上摸索前進,目前的實踐內容分為:一是表演專業本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即課內實踐,內容相較完整,但針對性不強。二是課外的實踐活動,由于內容的寬泛,分散性大,教育實踐能力的評價容易受到時間和內容的限制約束。最終影響到評價指標注重形式忽視內容,注重共性而忽視個性。2)評價方式單一,缺乏科學性。教育實踐能力的塑造是教與學相互聯系、共同作用的結果,課內實踐多采用由任課教師評分的辦法,從而判斷學生實踐能力的強弱。任課教師有時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大小界定缺乏公平、公正的評判,從而無法客觀反映學生實踐能力的全貌。課外實踐能力的評判存在過于粗糙和籠統的現象,如學生在社會團體參加藝術實踐時,在遞交實證材料的同時,有時指導老師多半依據表面現象給予相同分數,這樣就無法體現學生在藝術實踐發揮的作用及影響,過于主觀[8]。3)評價目的欠缺理性認識。體育院校表演專業實踐能力的開展多半體現在對任課教師上,而直接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相對健全和完善,而表演專業教育實踐能力的評價相對欠缺和薄弱,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判呈現出考試與主觀判斷兩種,無法真正體現學生實踐能力真實水平。
3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運行機制發展思路
3.1組建“監控團隊”
根據問卷調查分析得知,目前表演專業實踐教育由于其內容多樣化、時間不固定化,整個實踐過程監控比較困難,從而導致實踐教育問題的流失,實踐教育開展現狀無法第一時間掌握,組建專門的監控團隊勢在必行。由教學副院長、督導、教學辦公室、指導老師、年級輔導員、學生干部信息員為主體的質量保證組織機構,形成教學管理與教育實踐質量雙運行的管理模式和教學委員會、教務部門與院系三位一體的教學質量組織保證體系[9]。其主要工作內容涵蓋主持教育實踐指導性文件(手冊)的撰寫;建立健全各項教育實踐各項教育實踐活動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完善教學質量對教育實踐的指導地位;提高師資隊伍、學生綜合能力、實踐基地的質量標準;整理總結教育實踐相關資料歸檔,為提高教育實踐評價的質量監控提供科學的規范和依據[10]。特別是教育實踐專職監控人員要隨機跟蹤監督,強化教育實踐過程管理,及時整理教育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研究相關解決方案,達到提高教育實踐監控機制的目標。
3.2構筑“教育實踐共同體”
隨著體育院校表演專業近年招生規模的擴大,教育經費的投入跟不上實際需要的增長,為了優化表演專業教育實踐市場,有序地開展教育實踐工作,可以參考“企業大學”或“公司制”辦學方式[11],在校內與學校職能部門(學工處、保衛處、團委等)構筑“教育實踐共同體”,制定教育實踐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通過職能部門的社會影響力,擴展教育實踐平臺。如通過團委中介,高校資源共享,參與種高校內比賽、表演及社會實踐等活動。一方可以提供教育實踐的平臺及宣傳手段,另一方可以得到鍛煉和展示及檢驗個人實踐能力的機會。在校外,在與學校、俱樂部加強合作的基礎上,拓展與機關單位、社會其他團體的合作,結合表演專業培養目標,以就業及創業為導向,提高學生專項技能的同時,可以合理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其他綜合能力。真正實現“校內校外一體化”,教育實踐不僅在校園里實現,同時在社會上檢驗,利用個人所學在社會上展現自身魅力與價值,在合作中實現雙贏。
3.3建立“監控體系”
實踐教育質量監控是集多種相關因素于一身的系統工程,根據教育實踐的內容制定各個環節的標準和制度。形成完善的教育實踐質量監控制度體系,是教育實踐質量監控體系的中心工作[12]。在表演專業已有的理論教學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的基礎上,配套建立行之有效的實踐教育管理辦法,如“教育實踐大綱”“教育實踐管理規程”“教育實踐指導書”“教育實踐獎懲辦法”等,使實踐教育活動開展有規定可依、有章程可循,進行實踐過程中的指導、監督和反饋。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注重鼓勵與規范并舉機制,為了提高教育實踐質量監控力度,應進行教育實踐計劃、課程等資料的建設。制定“教育實踐檔案管理規定”,了解學生參與教育實踐動態,清楚教育實踐內容,敦促教育實踐進度,提高教育實踐質量。教育實踐大綱是指導性文件,對每個教育實踐環節、內容、要求、形式、手段等要與理論教學銜接以及考評方法等做出全面規范,使教育實踐正規化[13]。
3.4推行“反饋機制”
反饋機制在教育實踐開展與管理中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見圖1)。由決策系統直接輸出指令后,教育實踐過程與質量監控體系同時啟動,反饋系統通過信息采集,運行反饋循環機制,從而將修飾的信息指令傳送給決策系統和監控系統,通過這種有效的循環路徑使教育實踐達到積極的效果輸出。決策系統是整個反饋機制中的核心結構,整個實踐教育過程由它指揮。正確的決策使教育實踐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優化教學教育質量,完成教學目標。決策系統是教育實踐的關鍵,必須遵守實踐性、可行性和科學性。信息反饋系統的邏輯起點是信息源,它制約著信息督促的質和量。在整個教育實踐過程中的評價依據主要取自信息反饋系統,推行一個有效的反饋機制在某種意義上又成為決策系統的依據。
圖1教育實踐反饋系統
4結語
教育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在社會和學生個人的發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實踐教育作為學生由校園走向社會的重要指導,自然而然成為重中之重。針對體育院校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結合表演專業學生學科特點,找出其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個人表現欲強、性格開朗及適應性強等特性,有針對性地發現現行實踐教育的不足之處,并從決策管理的層次上,明確學校對實踐教育的總體規劃;各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對實踐教育的管理,明確部門職責,整合教育資源;在實踐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探索表演專業特性和學生特點,深化實踐教學、強化軍事訓練、規范社會實踐;重視教師主體保障作用,不斷拓展教育實踐新形式,不斷完善教育實踐新內容,不斷創新教育實踐管理方法;在評價機制上建立相互銜接、相互配套的評價機制、管理制度,分門別類加強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體育院校表演專業實踐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進而實現教育部提出的“堅持理論學習、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統一”的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思政[2012]1號,2012.
[2]冉婷.實踐教育與術科專項課程教學研究——健美操課程為例[J].高教高職研究,2008,26:120-121.
[3]肖昊,周丹.高等學校運行機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4]翟廷立,劉志云,李芳,等.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形式的分類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3):79-83.
[5]張文顯.弘揚實踐育人理念,構建實踐育人格局[J].中國高等教育,2005(3):7-10.
[6]馬鴻韜,吳夢晗,李敏.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一三一”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12):77-81.
[7]英.對健美操“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4,27(2):258-259.
[8]鄒道生,謝輔文.大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20).
[9]莫艷云.基于過程的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5):168-169.
[10]王建勛.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與基地建設國際比較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1(34):54-57.
[11]姜大源.日本:企業職業教育模式[N].中國教育報,2007-08-14(2).
[12]陳小玲,張興旺,王敏.新建本科院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和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0):320-322.
[13]黃旭,劉江海.高職會展旅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0,20(4):88-90.
(上接第84頁)
[9]Anders C Günther, Matteo Bottai, Anna R Schandl,et al.Palmar skin conductance variability and the relation to stimulation, pain and the 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J].Critical Care,2013, 51(17): 2-7.
[10]Julian Wiemer,Antje B M ,Paul Pauli.The effects of an unexpected spider stimulus on 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s and eye movements: an inantinational blindness study[J].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3, 77(2): 155-166.
[11]蔡菁.皮膚電反應信號在情感狀態識別中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12]Ziyu Lu,Ling Chen,Changjun Fan,et al.Physiological Signals Based Fatigue Prediction Model for Motion Sensing Games[J]. Advances in Computer Entertainment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2, 7624: 533-536.
[13] Ajay K Banga,Yie W Chien.Iontophoretic delivery of drugs: Fundamentals, development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988, 7(1): 1-24.
[14] Gerald B Kasting, J C Keister.Application of the electrodiffusion theory for a homogeneous membrane to iontophoretic transport through skin [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989, 8(3):
195-210.
[15]P M Birchall, G S Claridge.Augmenting-Reducing of th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as a Function of Changes in Skin Conductance Level [J]. Psychophysiology, 1979, 16(5): 482–490.
[16]Sarah J Banks, Jenny Bellerose, Danielle Douglas,et al.Bilateral 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s to Emotional Faces [J].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2012, 37(3): 145-152.
[17]李盼盼.抑郁個體對情緒聲音的反應偏向[D].重慶:西南大學,2012.
[18],程介士,孫忠漢.電刺激腦干對皮膚電活動的影響[J].生理學報,1966,29(1):26-33.
關鍵詞:職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186-02
我國職業教育伴隨近幾年來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不僅在財政支持、融資建設發展、提高師資儲備、改善教學環境等方向做出了努力,同時也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收獲到職業教育院校學生們的成長和進步。不過,在針對如何改革教育內容,以便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研究過程中,不難發現教育內容設置,信息載體選擇,教育對象研究,教育方式方法都會左右這一課程的教育改革效果,同時在針對教學過程的分析中,發現學校的文化氛圍,教師的教學素養,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師生間的溝通狀況同樣也會影響這一效果,因此,我們務必對當前職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效果做出合理的研究,以便能夠通過評估、描述等各種方法清晰的地展現出當前的改革現狀與其中存在的問題,把握今后教育改革的合理路徑與正確方法。
一、當前職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普遍效果
1.大部分職業教育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處于雛形期。當前,大多數職業教育學校已經著手并推進其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進度,大部分通過改善教學內容,提升教育經費,加強教師自主學習,提升對于理論結合實踐部分的權重作為推進方法。其中改善教學內容的部分主要是部分學校會統一管理教師布置有關思想政治課外讀物的閱讀,教師則配合實施,并定期考核監督。而在此基礎上,就務必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育經費,于是學校與企業聯姻,找尋相關的教學時機,并適時提升對于教學環境的追求。同時,學校與教師有針對性的拓展理論結合實踐及相關案例的分享與探討針對性展開教育,并酌情按教學目的針對該科目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教學水平、教學態度進行要求,進行標準的設置和榜樣的樹立,甚至有些學校會作為工作KPI針對教師考核,當教師完成較好的時候能夠得到獎金,完成不佳時則相應扣除部分績效工資。
2.當前職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大部分學校都能夠適當的采取相關的推進措施進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效果的開展工作,這類效果容易取得,方法、辦法也容易想到,但是屬于改革雛形,想要追求更高的,甚至是標準化的教學改革效果依舊需要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深度理解。學者褚亦農在他2009年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中提到了這樣的觀點,即中職學生是未來的勞動技術大軍,其思想政治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民族素質的提升,因此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更廣闊的空間,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教育效果弱化,時效性低,目標不明確等諸多現象都顯現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也是因此理應從教育教學理念、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出發研究改革效果,并盡可能做出那些貼合學生群體心理特征的教育行為。
二、學校評測方式不夠理想
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測評通常使用試卷進行考試,要么閉卷要么開卷,閉卷考試的話,學生要么背題,要么打小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因為考試降低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感度與辨識度,被認定為考試-及格-畢業過程中的一個籌碼,而開卷所謂的“素質教育”意義不大,比閉卷略好,但學校依舊不擅長和經常采用。最后,基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目的而言,流經職業教育環境的考試測驗后,這一課程流于現狀,很難作用到人的觀念、精神的高度,學生對于該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文化課,在道德價值觀方面,缺乏對于良好的生活習慣的認知與培養,在實踐環境下的實際作為與學習脫節,不能帶來根本性的教育結果。
1.提升職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效果的策略。(1)增加開放性的場景案例評測題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受教育者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國家對于職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效果提到了對于健康體魄、情操素質、勞動教育、德育智育幾個層面的教育要求,因此,對于效果的研究,理應通過這樣的幾個方面來看:①基本素質;②思想政治能力;③環境中的出來手段及判斷價值觀:A.常態、B.突發。也就是說,職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效果根本,是臨場的,是隨機的,是非考試情況下的結果,這些不能脫離社會生活,而變成簡單的學習考試。因此,我們據此提出務必做到結合職業教育環境中學生的受教心理,引發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的積極狀態,并有針對性測評相關學校效果,例如,可以考核場景中的應變行為,或出開放性的案例解析的題目讓學生自主回答,教師也可因此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狀態,通過互動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
2.提升教師的考核與教育能力。(1)建立開放性的評估體系。教師應當建立起開放性的評估體系,例如更偏重評測學生的創造力等全面的素質,在較長時間下進行觀察與互動后再產生成績而非一拍定案。同時,附加學生對于社會現實的實操能力與自發性的信息匯總能力,看學生遇事的三觀是否豁達,并酌情附加考評情商的內容部分,以及評測對于未來理性規劃及就業方向的知識測驗,適當增加基礎及綜合的內容部分,加強明辨是非的判斷題并結合判斷分析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效果。(2)創建常規與人文評估部分。另外,創建常規評估與人文評估部分,適當的通過家長、教師、朋友、間的側面或其他渠道了解學生,更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了解,并結合學生的自我測試評估與家訪打分,甚至是更加偏向社會層面,例如,鄰里調研,自我訪談。還要注意的是拆分個人得分的部分與團體得分的部分,針對團隊中的表現也做一定的評估打分,轉化考試成績為評估分數,并周期性地更新及歷史備案。(3)加強教師的自行評估。然后就是教師對于社會實踐的開發及效果考評,以及教師對于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管理和教學過程的自行評估,例如,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分享部分的開發與創建,這部分可以引入學校管理。同時,配合采取財政支持、融資合作建設發展、提高師資儲備及改善教學環境的相關辦法。強調多下功夫,勤下功夫,才能更好、更真實地反饋改革效果,獲取有效的價值部分,并進行統一的策略統籌與實施安排,以便最終在今后職業教育上的工作過程中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工作。
參考文獻:
[1]丁月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構建[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褚亦農.試論如何改革教育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大觀周刊,2012,(4).
[3]趙斗祿.民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成因分析及對策探討[D].重慶師范大學,2009.
素質教育評估的探索與實踐
1.確立中小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理念
中小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用全新的評估理念作支撐才能有效實施。我們以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為目標,以系統論為理論指導,以黨的教育方針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學校長遠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為線索,以指標內容達成度為依據,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人員參與,從指標整體入手,“走進學校看工作,走出工作看學校”。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進行綜合分析認定。力圖把督導的過程變為調研的過程,把檢查的過程變為學習的過程,把座談討論的過程變為分析問題的過程,把反饋的過程變為培訓的過程,把整個評估的過程作為督學與學校領導和師生感情溝通、智慧碰撞、信息交流的過程,真正達到以評促建的目的。
2.構建中小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模式
我們建立了“規范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新機制,并構建起“互動捆綁式”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工作運行模式。所謂“互動捆綁式”評估,是一種評估過程的操作方法。“互動”是共同參與,研究論證,達成共識,其特點是使評價主體與客體實現矛盾統一;“捆綁”是聯動制約,互促發展,確保公平。其特點有三:一是評估人員捆綁,由督導室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組成綜合督導評估組統一進行評估;二是評估內容捆綁,將單項工作與整體工作整合運作,一次評價,結果共用;三是評估對象捆綁,把評校長和評學校結合進行,突出自律、他律、法律互補功效,結果通用;把評學校和評責任區進行捆綁,結果聯用。推進“龍頭帶動,城鄉互動,項目驅動”的工作開展,進而促進縣域教育均衡發展。
這種評估模式既能避免重復評價,也能減輕學校負擔;既保證了學校的正常工作秩序,也保證了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結果的真實有效。
3.把握中小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要點
第一,抓住一條主線。
抓住學校素質教育實施理念,即辦學理念,這是對學校辦學思想的深層次思考。在督導評估的過程中,我們注重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策略、辦學思路、各部門規劃、工作記錄,等等,這既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線,也是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主線。所檢查的三所學校,農安一中的“人要有一點精神”、德彪小學“尊重主體,面向全體”、合隆中心校“尊重的教育”三種教育理念,都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實施理念,而且三所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思路、各種計劃等都是緊緊圍繞辦學理念而實施的。
第二,抓好兩個落實。
一是抓好各項工作規劃、計劃的落實。實施素質教育,從學校規劃、計劃層面來說,要緊緊圍繞學校辦學理念來制定,并認真實施。在素質教育督導評估過程中,我們注重學校各項規劃、計劃的達成度,通過驗證達成度來檢驗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效果。
二是抓好工作過程的落實。督導評估實踐中,我們注重評價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工作是否扎實有效,如實施素質教育的各項措施是否明確具體、針對性強和實效性強,工作職責是否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到位,過程指導是否記錄翔實,是否有評價、有反饋、有指導、有總結,相關必備的資料是否梳理、歸檔。
第三,突出兩個結合。
一是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針對指標中評價本身的特點,我們采用了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指標中涉及數量界定的要素,如班額、課時偏差率等采取查清相關數量,再進行計算,然后定等打分。而對指標中難于定量或不可定量的要點,采取定性評價的方法進行評價,如辦學思想中的四個要素,屬于不可定量的要素,只能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及學校辦學理念、發展規劃和計劃,綜合諸多要素進行定性分析、判斷,然后定等打分。還有些指標只用其中一種辦法無法界定,我們采取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評價,如藝術勞動教育中一看活動次數,二看活動質量,二者綜合定等打分。
在評估過程中,我們注重檢查方式、方法的創新,比如,評估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教育教學研究、學生交流合作能力等指標,就采取走進課堂,通過聽不同類型的課來驗證;評估學校與社區互動等指標,采取走進社區,隨訪社區人士的形式進行;評估學校執行課程計劃等指標,采用觀課形式,全面驗證學校是否開齊學科、開足課時,是否按計劃授課。
二是規范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對基礎工作指標采用規范性評價,即嚴格按照指標及相關文件要求進行評價,如執行課程計劃,課業與圖書管理等屬于對學校辦學的基礎性要求,沒有彈性,必須按要求嚴格執行。而對非基礎性指標的評價,采用發展性評價辦法,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學校發展為本,以促進學校發展為目的,追求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依據國家對學校的法律法規要求,學校的辦學現狀和學校自主選擇的發展目標,對學校發展的態勢和績效進行價值判斷。如改革創新等指標,通過和領導、教師、學生乃至家長進行交流互動,綜合分析,定等打分。對既具有基礎性要求又有發展性要求的采用規范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評價。如教師參加教育教學研究指標,對實驗人數、論文篇數、實驗過程等采用規范性評價,而對材料質量及效果則采用發展性評價方法,兩種方法結合后,對該指標進行定等打分。
素質教育評估的認識與思考
中小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工作的探索與實踐,我們主要有以下思考。
1.更新理念是前提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放在促進素質教育實施上。為了實現這一評估目的,作為教育督導部門就必須轉變評估理念,跳出“定等、打分”鑒定性評估的桎梏,一切從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出發,評估過程中,關注人的價值、人的參與和人的發展,堅持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為學校領導和教師創造寬松的督導評估環境,用科學發展觀和人文政績觀評估學校。踐行“和諧督導,以評促建,共同發展”的評估理念,實施規范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評估,和學校領導、教師站在同一個平臺上,共同研究指標的內涵與外延,共同研究達標的策略與辦法,重“導”輕“督”。通過交流指導,發揮教師的創造性,讓他們有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去追求教學的藝術化,創造出不同的教學風格;引導學校領導轉變管理方式,走出繁瑣的量化打分的管理模式,突出對人的尊重,讓教師享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校扎實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進而提升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實效性,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2.創新機制是核心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教育督導機制建設的靈魂。一種督導評估機制在一定時期內對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能起到積極和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督導內涵的不斷豐富,教育督導層面的不斷擴展,教育督導理念的隨之變化,教育督導評估機制必須與時俱進。每一個督導評估機制,都是在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從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到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重新構建。根據我縣教育發展實際,不斷創新并完善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模式,是目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我們感到唯有創新才有活力,唯有創新才能更充分發揮教育督導評估的功能和作用。
3.督學培訓是基礎
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工作,要靠督學有法有度、有章有序地去運行,這就要求每位督學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評估前,我們集中對督學進行長達兩周的培訓,努力使每一位督學做到:熱愛督導工作,熟悉督導業務,掌握督導方法,具備督導能力,做到能督、能導、能講、能寫、能研;能把在督導評估中聽到的、看到的感性東西,透過現象看本質,用容易被督導對象接受的語言準確地反饋回去;能把督導工作的計劃安排、實施方案、評估結論、督導報告等用文字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要樂于和善于進行督導評估改革實驗和教育督導課題研究,盡快由經驗型督學向科研型督學轉變,以適應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需要。
4.過程指導是重點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 國際經濟與貿易 理論課
一、引言。
項目式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法之一,是指教師和學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項目”來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這里的項目主要指針對某個教學內容而設計的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小任務。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利用情景、合作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有效實現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把學習方式的轉變視為重要內容,項目式教學法在國內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國內學者關于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多從實踐教學(王平,2004;陳萬卷,2007)、雙語教學(曲海群,何小潔,2007)、案例教學(元鑫,2011)等方面進行。少數探討項目法應用于國際貿易專業課的研究(劉土英,2011)(李國安、張開福、王信平,2011)則側重于國際貿易實務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而該方法在國際貿易理論性課程中的應用僅有少數研究可借鑒(侯俊軍,凌艷平,2008)。因此,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經濟學等理論性較強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中實施項目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值得深入研究和實踐。
二、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理論課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意義。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一級學科應用經濟學下的二級學科,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存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一些課程,如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國際經濟學等具有較強的經濟學理論特點,必須運用經濟學理論、原理和工具進行分析。如果一直遵循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講授方式,容易造成課堂枯燥、單調,學生不感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好,更不利于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理論分析現實國際經濟問題的實踐能力。通過項目教學法,在國際貿易等理論課程中根據課程內容結合現實問題設置若干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論、查找資料及深入的研討完成自己的任務。項目式教學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完成任務的過程應是一個人人參與、相互合作的創造實踐活動。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實現我們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教學目的,有利于國際貿易等相關理論的創新并提高理論對現實問題的指導和解釋功能。
項目式教學法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理論性課程的應用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一個國際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國際國內經濟貿易形勢的發展要求專業課課堂教學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學改革與創新應該以培養具有較高素質和能力的應用型經貿人才為目的,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改變教學模式,而引入項目式教學法就是實現上述教學改革的重要選擇。項目式教學“重學生”、“重能力”、“重過程”的特點有利于以往的單純傳授理論知識向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培養轉變,由單純注重課堂教學向模擬實戰、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轉變。
2.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在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唯一主角,學生都是觀眾,老師積極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結果常常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因為教學內容的枯燥及教學形式的單調而不感興趣。玩手機、打瞌睡等學生課堂開小差行為又嚴重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熱情,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教學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的下降。項目教學法在理論性課程中的應用改變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關系,教師退出前臺,主要擔當幕后導演,學生成為主要演員。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學生人人都有任務,人人必須參與,人人都是主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推動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創新、溝通合作,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協調能力。
3.推動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水平
純理論課程知識體系相對變化較小,教師對于同一門課程授課幾輪后就能較熟練地掌握相關內容,能順利完成授課過程,缺乏不斷完善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動力和壓力。實施項目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項目設計、指導及討論和總結評價的整個過程中必須緊跟時代前沿,掌握最新的國際國內經貿形勢和動態,熟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理論發展和創新,并時刻思考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發展。只有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精通理論,了解實踐,具備開拓創新能力,才能促進項目式教學方法的順利進行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通過項目式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多的學習動力和壓力。為了完成項目目標,學生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和預習,不斷探索思考。而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會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推動教師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項目式教學分別從課堂教學的供求兩個角度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使每一節課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使師生在每一節課中都有收獲和提高。
三、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理論性課程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法的關鍵環節。
項目式教學法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理論課程中的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為了促進其順利實施并推廣,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1.項目和任務的設計
由于理論課程的特點,如何設計適合學生完成的項目和任務是項目式教學法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在項目式教學的應用和探索階段,結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各門理論課程的內容體系,在每一門課程中制定出5~8個項目,占課程學時的三分之一左右為宜。項目應該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且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同時考查學生的協調和協作能力。一個大項目要由不同的小任務組成,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團隊協作才能共同完成。另外,項目的內容要難易適中,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太難的題目會讓學生有挫敗感,反而會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考核方式的改變
目前國內高校對于學生成績的考核方式仍然以期末試卷成績為主,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也多以學生的成績為重要的參考指標。這種“重成績、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的傳統考核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需求,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必須以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為后盾。
對應用項目式教學法的課程的期末考核,除了試卷成績外,應把平時的項目完成狀況作為考核學生的重要內容,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應提高到50%左右。對于項目完成情況的考核還要細分具體的考核標準,如道德水平(出席、完成態度積極與否)、專業知識水平、項目完成質量等。由于每一個項目通常由一組同學來完成,而項目組內的每一個同學又都承擔項目下的一個小任務。所以,每個項目都可以設置個人分和小組分,既考查每個同學的個人能力,又考查其溝通協作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以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為主,所以實施項目式教學法的教師應該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闡明該課程實施靈活考核方式的必要性,確保以科學的考核方式推動項目式教學法的順利實施。
3.項目成果展示
在每一個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進行廣泛的調研,開展深入的討論,需要自己動手制作PPT、撰寫論文或報告。每一個項目都傾注了學生的心血,記載了學生的艱辛與收獲。因此,對于項目的成果,除了通過課堂上的模擬、演講、交流和討論等方式來展示外,還應該讓優秀的項目走出課堂,給學生以充分的鼓勵和肯定。例如,可以通過專業內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辯論會”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專題論壇”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由于專業知識的限制,辯論會只能在大三和大四的學生中進行,專題論壇也由課堂上項目完成很好的同學來做演講,對大一、大二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進行講解,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在整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習慣和氛圍。
四、結語。
伴隨著全球化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以各種形式走向國際市場,開拓國際化業務。在這一背景下,社會對外貿人才需求的數量和質量不斷上升,對國際經貿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理論性課程中引入項目式教學法還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還需要不斷摸索和完善。隨著教學實踐的進行和經驗的積累,項目式教學法將會在培養高素質的實際應用型國際經貿人才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侯俊君,凌艷平.項目式教學法在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中的應用[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11).
大學生消費在某種意義上講,對社會消費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行為和結構,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合理或正確的消費觀念,培養和提高他們的理財能力,引領大學生走出消費誤區,使大學生這一重要群體逐步建立文明、可持續的消費及生活方式,最終走向健康消費。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1調查目的: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群體。本次調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并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占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于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
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占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
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通訊網絡費用過高。
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當手中有余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
吃喝,旅游,穿著打扮占比重最大,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愿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
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7、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
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于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群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游、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于玩樂。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盡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圣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余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于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積蓄。
對策與建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建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于開學第一月就成為“月光族”。
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2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在大學生的消費理念超前或沒有計劃的前提下,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財商”。幫助大學生做好理財規劃,是一個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課題。
之所以說大學生是個特殊的群體,一方面他們離開親人,有的人甚至千里迢迢地來到自己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增長才干,過著相對獨立的生活;另一方面因為年少,大多數大學生欠缺獨立的經濟來源,上大學的各項費用仍由家人供著。他們年青,有朝氣,渴望干自己想干的事,可是就因為money有限。在愿望與現實之間,他們將做出怎樣的抉擇,會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處在這樣的年齡段、社會角色與人文環境下,他們的消費結構會是怎樣?他們會如何支配自己手中的貨幣?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我校大學生的消費脈搏,解讀我校大學生的消費文化、了解其呈現的特點,并且對存在的問題尋找對策,我們小組對長春市的幾所高校進行了抽樣調查。因時間有限,我們隨機在吉林大學,長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吉林工商學院,長稅信息學院,長春工業大學,吉林建筑工程學院,長春工程學院,長春師范學院,吉林農業大學進行了調查。客觀、真實、實事求是,是我們此次調查的態度。調查的數據一方面使我們了解了許多信息,明確了我校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另一方也不禁引起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和疑問。借此,希望能夠和大學一起發現些實際點的東西。
調查目的:了解大學生消費現狀及消費心理,分析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
調查對象:長春市在校大學生
調查項目:消費結構及消費傾向
調查范圍:長春市高校,其中包括吉林大學,長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吉林工商學院,長稅信息學院,長春工業大學,吉林建筑工程學院,長春工程學院,長春師范學院,吉林農業大學。
調查時間:20____年11上旬至20____年12月上旬
調查形式:調查問卷
調查過程:
1.由調查小組成員共同協商確定問卷內容,以書面文件形式確定,交由組長進行制作成調查問卷。
2.問卷制作完成并通過無錯測試后,我將其上傳到網上。
3.動員調查小組所有成員進行廣泛宣傳,宣傳方式主要是讓自己的朋友上網回答調查,調查人代替填寫。
4.調查完成后,由全體小組成員對調查統計數據并進行分析
。
5.撰寫調研報告
。
抽樣方法:隨機抽樣
樣本概況: 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有效率為100%。
一、調查數據匯總統計
1、生活費及其來源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月花銷在400-550元水平的占10% ,550-900元的占57% ,900-1400元占22% ,1400元以上的占11%.說明大部分學生的月平均花銷水平在550-900元,來自中等收入家庭,家庭經濟并不富裕,大部分學生個人月開支與家庭月均收入有關。調查說明,大學生除了要支付每學年的培養費外,每月的開支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家長供應子女上學的經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消費支出的來源是大學生消費的基本前提,來源渠道和量的不同會影響大學生的實際消費水平。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來源于父母供應的占70%,勤工儉學占18%,獎學金和助學金占12%。勤工助學應該是大學生獲得消費開支來源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實中,其比例卻很小。
大學生的獨立意識不是很強。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知識和能力,不應該完全依賴家庭,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消費提供經費來源。大學生可以參加一些勤工儉學、兼職類的就業,增加消費開支來源。同時,學校和社會應該共同行動幫助大學生加強自理能力,向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兼職平臺,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通過自力更生來擴大消費開支來源,提高消費水平。
2、大學生消費支出的結構
調查顯示:消費結構的變動情況體現了人們的消費是否具有計劃性。從調查結果看,23%的大學生消費支出結構比較穩定,屬于有計劃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屬于節省型,43%的人表示隨意消費,屬于隨意型。相當多的同學對自身消費約束能力不強,在消費上呈現出隨意性甚至奢侈的傾向。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離家獨立生活,又是獨生子女,消費行為上表現出不成熟性。這主要表現在:盲目性消費、沖動性消費、從眾性消費、攀比性消費。一些學生從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與人比排場、講闊氣,認為在同學、老鄉面前缺乏豪舉有失體面。這既給家庭加重了經濟負擔,也影響了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誤入歧途。
3、消費方式模式
調查顯示,大學生消費支出項目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達33.33%,其次是購物方面的支出占20.33%,再次是交通、通訊開支占14.63%,而交際,學習方面、娛樂方面、方面分別以13.01%、8.94%、9.76%緊隨,可見,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結構中,食物方面的支出占據了絕對地位,大學生的消費主要是解決溫飽問題。
調查中還發現,電話費、娛樂費用、交際費用和戀愛費用隨生活費的變化而變化,而絕大多數大學生每月購買學習用品、書籍等消費支出卻不足50元。而且,許多大學生并沒有在意自己的消費結構是否合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尚沒有明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
4、通訊費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移動產品已經成為當代通訊的主流,對大學生而言,移動通訊產品的占有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多。手機已經慢慢普及。隨之而來的就是要承擔的通訊費用。在學生手機族中,每月手機費用屬于中等水平。每月消費在50元以下的占3%,20-50元的占33%,50-100元的占43%。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費學生,在100以上的占21%。如下圖可觀察到,大學生的通訊費用集中在50-100元,其次20-50元的同學也較多。
大學里現在流行五大件的說法。這五大件就是手機、電腦、數碼相機、mp3、錄音筆。
手機,理所當然地成為高校學生“五大件”中最為普及的一件。隨著高校學生中手機用戶的急劇增多,校園里的通訊業務市場成了一個巨大“蛋糕”,各大通訊運營商為了切割最大的那份“蛋糕”,不僅把營業廳搬進了高校,還紛紛推出了針對高校學生的校園優惠套餐。
學生應該鍛煉自己的理財能力,不光是電話費也好,或者其他生活費用也好,都要注意支出必須跟自己的支付能力成正比。在現代社會,打電話、上網都是大學生必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必須注意節約,不要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另外,要多花些精力在學習上,上課時間發短信是不對的。很多學生剛離開家庭進入社會,對家庭的依賴性比較重,在自我克制的能力方面比較差,因此學校也應在這方面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
5、學習、娛樂費用
現在大學生用來學習的費用越來越少,而用來娛樂的費用卻呈增多趨勢。由下圖可以看出,學習費用在50元以下的占60%,在50-100元的占27%,超過100元的占13%。
我們再看看大學生的娛樂費用,50元以下的占33%,50-100元的占35%,100元以上的占32%。由此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每月的娛樂費用明顯高于學習的費用。
目前大學生在校大多都屬于享樂主義,經歷過高考那緊張的生活之后,到了大學就一下就輕松起來。突然間離開了父母,再也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絮叨。這樣的生活對于剛從高中走不來的學生是非常不適應,以至于如此輕松的生活導致很多學生找不到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大學生沒有了學習負擔,自由自在的生活終于到來,這樣的生活是很多學生在高中時就夢寐以求的。這樣,娛樂便了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極差,大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生和娛樂的時間,使大學生們無限制的放縱自己,從此遠離了學習。
在此提醒大學生們,考上大學并不是學習的終點,我們要繼續前進,學習更多知識,為以后真正步入社會做打算,也希望家長和老師們能在學生初等教育階段多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這樣大學生就會在大學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6、交際費用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大概400元到1000元不等,而交際費用在50-100的居多,有21%的學生交際費用在50元以下,50-100元的占37%,100-200元的占20%,200-400元的占11%,400元以上的占11%。大多數同學的交際費用屬于合理范圍,但也有部分高支出的人群。
大學生交際消費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學朋友聚會。交際活動可以增進感情,可以交流溝通,可以認識新朋友擴大交際圈,給自己多條出路。
一方面,交際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必要性,學生可以適當參加與朋友溝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際消費多了,家庭的開銷增大了,對學習也會有影響,社交太頻繁,人會比較浮躁,學習上的認真刻苦勁兒也會削弱。部分清醒的學生真正認識了這種所謂人脈費用危害。求人不如求己,與其花金錢、時間去搞人脈交際,還不如努力學習,學業有成,打造一番事業,不比把理想寄托在他人身上更有把握。
大學生畢竟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對于“面子”和“應酬”上的開銷應該適當節制。同學們完全可以在學習之余靠自己的能力賺取生活費,而對于父母給的生活費應學會算著花,而不是大肆揮霍。
二、分析結果
1、理性消費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10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____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2、戀愛支出過度
如今,“饅頭就咸菜,省錢談戀愛”已成為不少校園愛情男主角的忠實信條。戀愛消費—在大學里越來越多的人談戀愛,而且消費也很高,由以上數據可得,男生比女生花費高。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0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
大學生還是純粹意義上的消費者,但有一些人的消費水平甚至超過了生產者,這很不正常。當前,大學生在消費方面出現的無計劃性、消費結構不合理、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的引導有關。
大學生應該學會在不同階段做好不同的事情,要按需而行,量力而行,把消費目標定明確,把“投入”和“產出”比較好,不要在大學期間做不必要的“虧本買賣”。學校、家庭和社會也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提高他們正確運用錢財的能力。
3、理財能力
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到每月是否有存款時,大部分同學的回答都是“沒有”。有的同學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面對這愈演愈烈的大學生互相攀比之風,超前消費之風,我們應該呼吁:大學生,不能攀比,超前消費該量力而行,多向一些該花費的方面消費,譬如學習方面。消費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消費的行為,特點和方式,將左右和引領整個社會青年的趨向,所以大學生應該培養成科學和諧的消費觀念。調查中發現,多數大學生能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理性消費。但也有部分學生消費時大手大腳,沉迷于盲目消費中,這樣下去,不僅大大增加了自己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學業。
三、對大學生、學校、社會的建議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著方方面面。對于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范并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一路走好。
下面從個人、學校、社會及家庭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1、對于大學生而言
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于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對學校而言
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為的了解與把握。應該承認,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取得較大的進展,但是由于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首先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然未能形成。據我們了解,近年來有關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方面題材的論文被收入中國學術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還沒有對這個問題形成足夠的認識。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校風建設范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征。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3、對于社會及家庭而言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
【結束語】
本次調查雖然規模很小,但是調查的結果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本次調查是我們做的第一次調查,由于沒有經驗,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在調查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在調查問卷的設計的過程中,有一些地方設計的不合理,導致調查出來的結果無法更好的反映問題。還有數據的統計,圖表的設計都還欠缺。我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很強,使調查很順利。總體來講對這次的調查還是很滿意的。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3一、調查背景
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學這幾年,大學生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特別想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成長成熟。他們希望通過消費上的新潮、時尚、前衛來展示青春的活力,顯現自我的能力與價值,以脫穎而出的發展機會。有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在發展,消費是動力便在注重經濟價值的現代化社會中引起公眾的刮目相看,獲得更多,追求前衛和引領社會消費潮流也是大學生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提高大學生生活質量,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和家長的愿望,同時也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說,發展大學生消費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生活,還可以以消費促生產,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但在充分肯定大學生消費積極因素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大學生在消費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財的赤字消費,高于家庭或負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費,偏信廣告的盲目消費,追求虛榮的炫耀消費,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只求和別人一樣的攀比消費,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費等。
二、調查目的
大學生的消費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下,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往往產生彼此間的相互影響,并形成特有的群體消費心理特征。本文試圖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分析,提出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以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心理
三、調查對象及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2.數據收集方法:隨機抽樣調查
3.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并于網上發放,收回數據進行分析解讀。
四、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
(附調查問卷及原始數據)
五、調查結果分析
總體狀況,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構成主要分為,基本生活費,學習類消費,形象類消費(服飾裝扮,化妝用品等),休閑娛樂消費(休閑、健身、旅游、娛樂等),人際交往消費(人情往來、戀愛)及投資類消費等方面。經數據分析,當今大學生除基本生活消費外,以上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除基本伙食等日常生活消費外,
形象及休閑娛樂類消費比重較大,而學習投資類消費比例甚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學生更加傾向于享受型等消費,而忽視了自身精神層面的提高。
由表2分析可得出,對于他們每個月所能得到的總生活費,14.1%的學生集中在300-500之間,500—1000之間的約為60.9%,20.3%的學生集中在1000-15000之間,高消費人群(1500以上)約占4.7%的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目前大學生的消費情況較為合理,但高、低不同消費水平也有存在。
統計數據結果顯示,79.7%的學生更傾向于在現實中購物,僅20.3%的學生習慣于網上購物。而有網購經歷的學生網購年限及對網購的滿意程度均有較大差別,其中大多數學生的網購經歷多在三年以內,網購滿意程度一般。這也反映了大學生對網絡購物的信任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質量、價格、外觀、品牌等因素成為大學生購物的主要影響因素,但同時也會受到情緒、他人意見等因素的影響,這說明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和理性混存的消費觀。而對于流星雨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攀比,盲目追求會對大學生消費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里提供。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其中一小部分學生也通過勤工儉學來承擔自己的部分日常消費。大部分學生的消費有大體計劃,但都沒有實施或堅持,而且他們對自身消費現狀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對于自身的消費現狀,有超過二分之一的人表示較為滿意,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不滿意,并想要嘗試改變。
大部分被調查者表示,我們的這次問卷調查引起了他們對自身消費狀況的重視,他們將更加注重和強化自身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自身良好的消費習慣,這將對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合理、成熟的消費觀念有重要意義。
六、調查結果總結
通過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和心理整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⒈大學生消費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沖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范效應的結果。
2消費差異日趨明顯
一是來自農村的學生的消費構成相對簡單、總體消費水平也較低。二是來自城市的學生的總體消費水平要相對高于農村的學生,同時,消費構成也相對多樣化。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經濟發達與否,不僅影響著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影響著當前大學生們的消費構成和消費理念。
3大學生消費成多元化態勢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當前大學生消費除滿足其基本生活外,在服飾、化妝用品等形象消費和KTV、旅游等休閑娛樂類消費和日常交際支出都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向多元化發展。
4大學生更注重時尚性消費
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形象及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較大。5儲蓄觀念淡薄,理財意識需培養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的消費都已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用生活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個別同學有儲蓄和投資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需提高和加強。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4主要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 心理 方法 行為 核心提示
2011年5月8日至15日,本人通過對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學的全日制在讀本、專科學生進行調查和收集數據,從消費意向、消費意識和消費心理上一定程度解讀了目前大學生們的消費現狀和消費趨勢。
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其中本科類院校學生30人,專科類院校學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約為1∶1。
調查結果一
吃飯穿衣花錢最多
相關數據: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
調查和數據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構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費(衣、食、住、行),學習消費(學費、書籍雜費、考證費、電腦等),休閑娛樂消費(休閑、健身、旅游、娛樂等)以及人際交往消費(人情往來、戀愛)等四大方面。其中,在昆明理工大學大學生的消費內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兩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其他方面,休閑娛樂占6.1%,與學習相關的各方面支出占4.3%。盡管食物支出仍是當前在校大學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約47.7%的被訪者的食物支出約占總生活費的四成,約24.1%的被訪者的食物支出約占總生活費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學生們走出校園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費用也在與日俱增,麥當勞、肯德基以及一些價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為當前大學生尤其是校園情侶們經常光顧的地方。根據結果分析,作為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成年人,他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這方面,女生的消費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調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擁有價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裝。
調查結果二
戀愛花費每月百元
相關語錄:饅頭就咸菜,省錢談戀愛
如今,“饅頭就咸菜,省錢談戀愛”已成為不少校園愛情男主角的忠實信條。
“盡管我們倆出去玩都十分節省,每個月還是要花費100多元錢的。”某一名大二男生說,他和女朋友都是農村的,而且是初中同學,盡管經濟不寬裕,但兩人要是出去玩,買個糖葫蘆、冰淇淋還是經常的。
“其實,有很多大學生都在談戀愛,只不過有的人不愿意承認而已。”另一大學生說,有些學生之所以“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擔心萬一走不到一起,會遭到同學笑話或非議。據調查結果顯示,僅有不到兩成(19%)的學生承認有男(女)朋友,其中有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約有200元。據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戀愛費用的來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別提供”的,有的是來自“勤工儉學”,更多的是從“生活費中支付”的。
調查結果三
聚會聚餐最高數千
相關語錄:同學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學生干部、入了黨、評上獎學金、比賽獲獎等都要請客,要不人家會說你不夠交情、不上路人情消費因為其形式多樣和不確定性而相對難以統計。據統計結果顯示,近六成大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聚會聚餐中每年要花費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學生這類花費在800元左右,更有極少數人每年要花費上千元甚至數千元。
消費態度
過半學生愿意打工
相關數據:當生活費透支時,有61%的同學愿意節約開支或自己打工賺取“我來上學就已經花費了很多錢了,咋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錢呢。”某一大學生說,自己家是農村的,經濟條件本來就很一般,再加上自己上學花錢,家里都快承受不了了,自己說啥也不愿意向父母再伸手了。她告訴我,自己經濟上的“額外”收入,都是她平時做兼職掙的。“我寧愿去打工,也不愿意再向家里要錢。”另一大學生說,有時候,一不小心,生活費用都花超了,只好向同學或親戚借點,等到了假期,自己再找份工作,掙點錢補“窟窿”。調查中,我了解到,像這樣的大學生占很大比例,調查數據也表明,35.2%的學生存在生活費超支的現象,甚至一學期的生活費在兩三個月花光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個人理財方面,當前的大學生是較為沖動和盲目的。而當生活費透支時,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學愿意張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學愿意借同學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學更愿意節約開支或自己打工賺取。
經濟來源
大多學生要靠父母。
相關數據:目前,93.7%的大學生還是把家庭供給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盡管大學生消費已經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但調查結果顯示,目前93.7%的大學生還是把家庭供給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盡管爸爸、媽媽都是工薪族,但還是盡最大努力供我上學。”昆明理工大學大三某一學生說,看到父母為自己上學花費很多,心里也感覺很是愧疚,但畢竟自己還沒有上班,不能掙錢。假期打工掙的那點錢,貼補一下平常的生活還行,要是自己供應自己上學,確實十分困難,“沒有辦法,只能靠老爸、老媽了。”他說,只要自己能上班掙錢了,會全力回報父母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這一群體在經濟消費水平、消費構成上存在著巨大差距和差別,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13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1800元,年消費支出均值為4963.96元(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這其中有93.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據分析有63%傾向于沖動型消費,女生在這方面的比例遠遠高于平均水平,有30%多認為自己屬于精打細算型消費,9.9%認為自己屬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費,而大部分(55%)的大學生則說不清自己到底屬于哪種類型的消費者。
總述(分析報告):大學生多數是自進入大學開始,才更多的擁有選擇消費的自主權。有了更多消費自由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能否處理好,將關系到整個大學生活。消費的安排直接的影響生活的質量,畢竟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來自家長,基本都是有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費會打亂個人的生活秩序,影響學習生活。同時,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直接體現了其生活觀、享樂觀、人行價值等價值觀,這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日后工作、成才都有著重要影響。加強對大學生的消費教育,幫助他們走出消費誤區,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支出來源
來源 父母 親友 貸學金 獎學金 困難補助 勤工儉學 其它.大學生的支配額也已逐年增長。但對周圍同學的消費選擇也進行了調查,仍然發現大學生還是沒有走出一些消費的誤區 主要有——
誤區之一: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很強。曾有調查說:(1)3.7%的學生,竟不知道每月、每學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錢,從未思考過錢是怎樣花的,反正沒了回家去拿,家里人給的時候也無定數,這類學生以城鎮女孩居多;(2)有了錢就大手大腳地亂花一氣,把本是幾個月的生活費一塊兒花,接下來只得過拮據日子,要么向家里求援,要么東挪西借;(3)在該買什么與不該買什么上沒有主見,看到別人買啥自己也“隨波逐流”,結果是錢花了于己用處卻不大,造成了不小的浪費。
針對這種盲目性消費的內在分析:由個性覺醒而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對學生來講,大學時期是一個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的階段。伴隨著自我意識覺醒而來的,他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強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當代大學生大都是改革開放后才成長的,環境的塑造,使他們無論在思想上、生活上、學習上,還是在人際交往上,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家長和教師會明顯地感覺到,如果再像對中小學生那樣,仍然用自以為正確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將是十分困難的。雖然大學生的消費來源依賴于家庭,但他們對消費又具有強烈的自主要求:(l)開始行使對家庭消費的發言權。(2)開始要求自我消費選擇權。時下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他們喜歡緊跟新潮走,喜歡追求個性,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和價值判斷做出自主的選擇。(3)開始要求獨立的消費支配權。當前,大學生的交友動機十分強烈,人際關系圈也比較寬,頻繁的聚會或外出,必須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作后盾。足夠數量的“私房錢”,供自己自由支配,才能得以實現。而大學生仍是思想沒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適當的消費指導,就會出現消費的盲目性。
誤區之二: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絕大多數同學片面追求物質享受,把錢花在吃、喝、玩、樂上,而對精神生活投資甚少。以購書為例,統計有23.6%的同學未曾光顧過書店。據我們統計,在我校所有男生寢室中借《英語詞典》,結果僅借到6本,也就是說平均每15個人才擁有一部這樣的工具書。至于購書的同學中,投資也很有限,每學期不過是五十到一百元,更多的便寥寥無兒。與之絕然相反的鏡頭是學生們對吃喝穿上的“慷慨”,穿名牌時裝不乏其人,名貴的化妝品倍受青睞,在一校門外
四、五家餐館終日高棚滿座……
誤區的產生試分析:由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費炫耀心理。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誼和愛的需要之上而處于較高級的層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他們各方面的努力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體系,以實現其自我價值。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這種現象實際上反映出大學心理上的一個癥結: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使之高大,或以此來提高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和顯示自己的社會價值,尤其是一些家庭富有而本人學習成績卻不甚理想的“紋綺子弟”,更想以此來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這種現象也會對周圍的同學產生影響,于是,重物質的消費蔚然成風。
誤區之三:消費的模仿趨向。許多學生在努力適應社會過程中最明顯的表征就是消費選擇的模仿化趨勢。男生為裝出男子漢的氣質與風度,隨波逐流地學抽煙,勉強地訓練喝酒,刻意用白酒增強“內功”,女生則對時裝、化妝品、各類首飾是情有獨鐘。再者是模仿港臺影視歌壇上的俊男靚女的包裝打扮生活方式,追逐此消彼長的名牌,看通宵電影,上高檔次的舞廳去感受羅曼蒂克氛圍。校園中掀起的“生日熱”“旅游熱”、“追星熱”……無不與這種消費中的模仿心態有關。消費的模仿趨向,在一定程度上也由消費的攀比產生,也就是下面將談到的。特別是所說的從眾心理,“人有我亦應有”的從眾心理。消費流行與消費心理相互的影響關系也促成列模仿趨勢的出現。消費心理直接決定了消費流行的形成;在消費流行的沖擊下,消費心理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某種意義上說,攀比成風也將大學生的消費趨于相互模仿。
誤區之四:消費的攀比行為。同學們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模仿式消費行為中自然會滋生壓倒對方而求獨領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我們往往可以看到某寢室某女生穿了件時髦服裝,不久,同寢室的其他女生也會悄悄地穿上與之媲美的時裝。某女生家本清貧,可為了跟上步伐,穿上一件流行時裝,省飯節菜地節儉了一個多月才如愿以償,某男生買了一名牌產品暫時領了校園新潮流,其他同學也不甘落后,聚“財”力爭。這樣你追我趕,相互攀比,導致了高消費不斷升溫。
由好勝心而引起的消費攀比心理。大學生爭強好勝心理反映到消費上,就是追風趕潮、相互攀比,力爭主宰校園文化消費的潮流。攀比心理表現在看似相互矛盾、實則本質相同的兩個方面:(1)“人有我亦應有”的從眾心理。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有這樣一些心理傾向,即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事物,個人也基本上樂意接受.大學生也不例外。就一般而言,對時興的東西極端注意和極端不注意的大學生均屬少數,而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是隨著時尚的發展而轉移的。(2)獨辟蹊徑的求異心理。喜歡變孩花樣,尋求更時興、更完善的東西,以達到身心各方面的滿足,是大學生自發的求異心理。這種心理狀態的存在,使某種時尚滿足了大學生一時審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會產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費再有所變化和創新。領導校園文化消費的新潮流,是具有強烈好勝心和表現欲的大學生的夢寐以求的。分析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針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誤區,應該相應地做出一定的消費指導,才能更有助于他們的學習和以后的生活。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家長的消費行為及消費觀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無形地反映出來。給予他們一定的消費自主的同時注意“家情”的教育,對消費要求有意識地給予區分,還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加強勞動教育,促成勤儉節約消費觀的形.。同時,學校對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應起好主導作用。要加強國情教育,提倡適度消費,加強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教育,用優秀文化傳統陶冶學生.,狠抓校風學風建設。最后,建立健康的社會消費大環境。當前大學生身上存在的?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喚】檔撓槔址絞健⒔煌疃拖研形諍艽蟪潭壬鮮怯捎諫緇崛狽】檔南鹽幕絞降囊肌;諫緇嶧肪扯鄖嗌倌晟硇木藪蟮撓跋熳饔茫頤羌南M⒁覽滌諫緇岬牧α浚湊站裎拿髦卦誚ㄉ璧姆秸耄療笱斜硐殖隼吹牟渙枷研形齔趾徒⒋笱T靶路縉⑿孿鹽幕納さ恪?/p>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5一、調查方案
(一)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了解現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結構及消費理念,為大學生合理消費制定標準,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合理的理財,更好的生活。這項調查不僅有利于掌握我院學生的消費概況,對塑造和培養我們良好的世界觀體系在當前國情下更具有實際意義。
(二)調查對象:各學校的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單位:隨機抽取所需的大一、大二、大三樣本學生。
(四)調查程序:
1.設計調查問卷、明確調查方向和調查內容。
2.分發調查問卷。
隨機各學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男、女學生各50人作為調查單位。
3.根據回收的有效數據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根據樣本的生活費數目、用于生活費的不同消費比例、用于娛樂方面的消費比例等數字特征,推斷大學生總體分布的相應參數。
第二,根據性別進行男、女學生兩個總體生活費均值之差的比較及區間估計。
第三,根據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分類進行三個總體生活費均值之差的比較及區間估計。
第四,根據年級的不同將大一、大二、大三的男、女生各自的生活費均值之差進行比較及區間估計。
第五,收集好完成的調查問卷,整理調查問卷和整合問卷內容,制出能清晰地反應消費心理和行為習慣特點的表格和統計圖,并總結出調查結果,寫出最終調查報告。
4.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計劃:
1、本次調查的數據處理工作,在組長統一領導下進行,由本小組成員分類統計,最后統一匯總。
2、調查小組共6人,根據個人專長分工,制定分工明細表。
成員分工:
黃秀清負責調查方案策劃。羅順妹負責問卷的發送與回收。李曉霞負責問卷的統計與整理。林聘娣負責核對數據與表格和圖表的制作。林霞負責數據的分析。顏巧紅負責PPT的制作。
(五)調查時間: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
二、問卷設計
首先,請原諒占用了您一些私人時間。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對消費市場有著不容小視的影響。大學生的消費理念勢必會影響
消費市場的發展趨向。因此,我們希望就大學生的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希望您能認真填寫問卷,謝謝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別點擊選擇
2.您現在所就讀的年級
大一大二大三
3.家庭住址
農村城鎮城市
4.您每個月的生活消費是多少
500元以下
5.您每月有盈余嗎
沒有有,但不多有很多500---800元800---1000元1000元以上
6.您的生活費主要來源
父母給予勤工儉學獎助學金
校外兼職部分家庭給予部分勤工儉學
7.除了基本的伙食費和必需品消費外,哪些方面的消費占總生活費的比例比較多
交通,通訊(上網,電話)購物(服裝,飾品)
學習用品(課外書報,學習輔導書籍等)
娛樂交際零食及飲料其他
8.您平均每月用于娛樂方面的費用(如逛街、出游、聚會、唱K等)無100元以下100---200元200元以上
9.認為您家的經濟狀況是
非常富有富有中等一般
10.買東西,您比較注重哪一方面
品牌質量外形美觀價格其他
11.在您身邊的同學,會通過哪些途徑去增加收入(多選)
做兼職炒股,基金開網店做產品
投資賺稿費其他
12.您對自己生活費的使用方法是
有錢就花,沒有計劃
按照一定時期的計劃花錢沒有計劃,但對每一次的收入與支出都有詳細的記錄
有計劃,但沒有做好記錄有計劃也有記錄
13.您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生出現的超前消費現象
無所謂堅決反對
看其他家庭情況而論可以,但要引導其理性消費
14.您對現在的消費狀況是否滿意
很滿意沒有考慮過,無所謂不滿意
15.您覺得目前大學生消費中存在哪些浪費現象?您對這些現象有何看法?
非常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祝您學習進步,生活愉快!
三、問卷發放:問卷發放300份,回收252份。
四、數據整理
第二部分數據分析
一、對月生活費的分析
由整理后輸入計算機的數據,我們繪制出各年級大學生每個月生活費的圖表,結果如下圖所示。
二、對生活費使用方法的分析
由整理后輸入計算機的數據,我們繪制出各年級大學生對自己生活費的使用方法的圖表.
由以上圖表我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費的使用是有計劃,但沒有做好記錄。
三、對每月用于娛樂方面的費用的分析
由整理后輸入計算機的數據,我們繪制出各年級大學生平均每月用于娛樂方面的費用的圖表
由以上圖表我們可以看出:平均每月用于娛樂方面的費用處在100—200元之間的是大三最多。
四、對看待超前消費觀的分析
由整理后輸入計算機的數據,我們繪制出大學生看待超前消費觀的圖表,如下圖所示。
由以上圖表我們可以看出:有51%的學生認為超前消費觀是可以的,但要引導理性消費。
五、總結
通過以上的統計分析,我們基本得出以下結論:
(一)對于月生活費均值的分析結果
1.通過對各個高職高專大學生生活費大概估計,發現在校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平均水平在500元—800元之間。
2.對于各個分類總體而言,我們以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為分類標準對總體又進行了劃分,估計出全體大學生中各個年級以及男女生每個月生活費的對比。
(二)對于生活費來源的分析結果
1.描述統計的結果顯示,生活費的主要來源集中于父母供給,其他來源依次是:勤工儉學、校外兼職及其他。
2.對于不同年級而言,高年級生活費來自父母的比例比低年級的稍低,而勤工儉學的比例比低年級的稍高,獎助學金比例相差不大。
3.以上結果還是表明獎助學金政策的實施面不夠廣,在校大學生生活費還是傳統式的,以依靠父母讀書生活為主。
(三)對于生活費使用方法的分析結果
1.各年級大學生對自己生活費的使用方法基本上都能按照一定的計劃花錢。
2.大一、大二男生很大一部分認為有錢就花,沒有計劃;
大三男生以及各年級女生少部分認為有錢就花,沒有計劃。
3.各年級大學生有一部分沒有計劃,對收入與支出都有記錄。
4.各年級男生有一大部分有計劃,但沒有記錄;
各年級女生很大一部分有計劃,但沒有記錄。
5.各年級大學生很少能做到有計劃,有記錄。
(四)對于每個月用語娛樂方面費用的分析結果
1.各年級大學生平均每月用于娛樂方面的費用超過200元以上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
2.各年級大學生平均每月用于娛樂方面的費用100-200元之間占有很大一部分人,大二、大三相對較多
3.各年級大學生平均每月用于娛樂方面的費用100元以下的占有一大部分人,大一、大二較顯著
4.各年級大學生很少人沒有將生活費用于娛樂方面
(五)大學生看待超前消費的分析結果
1.絕大部分的大學生認為可以接受超前消費,但要引導理性消費。
2.部分的大學生認為超前消費要看家庭實際情況而論。
3.小部分的大學生對于超前消費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4.大家對超前消費有一定的認識,但是缺乏自律。
(五)對大學生消費的建議
1.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
2.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