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產品調研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了調研工作能順利開展,調研組制定了詳細的調研方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計劃階段(2013年10月-11月)在這一階段主要工作包括:確立調研主題,成立項目團隊,進行頭腦風暴,制定調研思路、方法和手段;依托浙江省供銷社和校友資源,聯系社屬單位及相關企業,溝通調研事宜。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本階段任務之一就是設計調查問卷和實地調研問卷,主要圍繞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的現狀與相關聯動主體、大學生在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中的參與度、實施效果等因素,共設計17個問題。把調查問卷的初稿發給專業老師,由專業老師提出修改意見并作出指導,把調查問卷進行小范圍的試調查,根據試調查的信息反饋,團隊反復討論,多次修改,最后形成調查問卷的終稿。實地調研問卷也是先由系部相關專業老師審閱,聽取企業指導老師意見不斷提煉和完善問題。本階段任務之二就是由調研組深入到各個合作企業,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調研基于校企合作的農產品營銷現狀,分析其成功因素及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具體運作的關鍵點和難點等。第三階段是總結階段(2014年3月至4月)具體包括驗證和處理兩方面內容,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總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農產品營銷模式的成功經驗,分析和探討其模式實施過程中的兩項有效驗證,即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銷售公司和浙江萬禾農產品有限公司經貿展銷廳,分析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對策。
2調研說明
為了調研基于校企合作的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的情況,具體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總結出校企合作推進農產品營銷的新模式,調研組積極聯系學院主管單位———浙江省供銷社,運用供銷社系統強大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調研供銷社系統及其所屬企業50家(浙江萬禾農產品有限公司等)、學院校友企業12家(浙江富陽天依貿易有限公司等)、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企業(浙江捷創進出口公司等)、經貿優秀校友企業(杭州卡邦貿易有限公司等),以下沙高教園區16所高校為中心,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赴浙江杭州、嘉興、紹興、湖州、寧波、麗水等11個地市進行深入實地調研,了解政府、供銷社系統、各類農業企業、行業在農產品營銷中所起的作用,結合大學生的專業實踐,探索出一條具有學院特色的農產品營銷路徑。通過這一路徑,可以了解農產品營銷的重要性,增強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的意識,在供銷社系統、行業的指導下提高農產品質量,生產優質農產品,擴大銷售面,助農增收。本項目擬通過調研,對于與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相關的主體實現齊心協力、多維互動、多方共贏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問卷,針對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相關主體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分為3部分,一是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具體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和收入等;二是調查問卷的主體部分,主要包括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的認知度、學校及學生的參與程度與實施效果、企業的合作程度、政府相關政策、行業的支持、了解消費者對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具體模式的認同等。三是不同主體對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的建議。在本次問卷調研過程中,整個團隊集中1個月發放與統計問卷,共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回收調查問卷483份,其中有效問卷461份。
3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發展迅速,校企合作也是農產品營銷的重要模式,它也推動了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根據調研,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具有相當好的發展優勢。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專業開展校企合作,是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實踐的良好方式。隨著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提升,企業對校企合作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在此前提下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專業尋求校企合作并不難,難在如何長期和企業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創出品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就業環境服務。根據調研,我們發現:
3.1高校設立農產品銷售處較少,大學生缺乏對農產品的認識由調查問卷分析可知,只有12%的被調查者所在的院校有農產品銷售處,再次探索,發現這些被調查者全都來自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很多大學生對農產品營銷師、農產品經紀人等與農產品相關的職業很感興趣,但是由于自身對農產品認識薄弱、技能匱乏而覺得無從下手。因此,學校應該為一些大學生普及農產品知識,讓他們了解農產品,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大學生服務三農的能力。根據不同人的觀點對是否贊成開設農產品銷售處進行了分析,其中89%的贊成,3%的人表示反對,8%的人覺得無所謂。根據調查圖表顯示,說明大多數人贊成在校內開設農產品銷售處。
3.2校企合作的層次比較淺,實際合作效果不理想囿于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學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沒有足夠有效的合作平臺。在專業實習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對專業教學的促進帶動作用。在調研中發現,下沙16所高校僅有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與農業企業成立校中店深度合作,提供優質農產品,并能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真實的具有經濟效益的平臺。在對被調查者所在院校是否有營銷實踐平臺的調查中,96%的被調查者說明沒有營銷實踐平臺,只有4%的被調查者說明有營銷實踐平臺。因此,我們嘗試把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營銷實踐平臺可以在其他院校適當的復制。
3.3校企合作互動能力較弱,管理不完善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使學校在管理上,面對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提出的要求,與以往傳統的管理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對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校企合作的發展趨勢和共贏模式看,學校可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高素質人才,學生在項目化教學中受益匪淺,企業可減少渠道的開發,減少成本,提高效益,校企實現雙贏;從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看,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可實現政府、供銷社、學校、企業、農產品行業五維互動,使五個主體緊密聯系在一起。
4訪談分析
在本次訪談調研過程中,針對供銷社及其所屬企業,經貿校友企業,了解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現狀、發展趨勢以及農產品營銷模式的運營等具體內容,在實地考察和深度訪談過程中,分別與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供銷社、浙江萬禾農產品有限公司、杭州捷創進出口公司、杭州卡邦貿易有限公司等典型企業舉行了座談會,就農產品營銷模式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從不同的主體角度出發,分別給出相關建議。
5基于校企合作的農產品營銷模式存在的問題
5.1農業企業與學院缺乏全方位的合作基于校企合作的農產品營銷模式的成功運行,學校與企業之間在教育教學、技術交流等方面開展了有效的合作,雙方都獲得了實際利益,但不是全方位的合作,究其根本,缺乏利益驅動是企業不愿參與深度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
5.2高職院校服務農業企業的能力還不強高職院校的學生缺乏相關專業技能,在和農業企業合作過程中,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專業知識和農業企業的實際需要存在較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創造價值。
一、整改目標
通過整改,有效解決我鎮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堅持問題導向,健全監管機制,補齊工作短板,促進全鎮食品安全形勢持續平穩良好。
二、整改原則
緊扣省食安辦通報的問題,全面組織食品安全監管問題自查,深入分析原因,梳理風險隱患,列出問題清單,制定針對性整改措施,整治問題隱患,提升安全保障整體水平。
三、整改步驟
1、問題認領和自查階段(4月10日-4月15日)
我鎮將對照省食安辦調研組反饋意見進行問題認領,并舉一反三對其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全面自查,針對問題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填報整改施工圖。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物流;超市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極大的提高,人們對于物質的需求不斷加大,消費的觀念也從傳統的單一向現代的多樣化、快捷化轉變,人們不但要求生鮮農產品新鮮、衛生、營養,而且還要求品種多樣,不管是在產品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鮮農產品特有的易腐易損性,限制了物流時間的上限和物流半徑,加之生鮮農產品物流技術、基礎設施和信息化等因素,制約著生鮮農產品流通,傳統的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已不能很好的滿足消費者產品更高要求,這些都制約著生鮮農產品產業的發展,這不僅浪費資源,還削弱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和農戶的收入。如果能理性的分析影響生鮮農產品物流效率的各種因素,然后通過分析這些因素的變化規律并預測物流模式的演進方向,將對實踐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1.背景介紹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會城市,中國江南最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杭州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生鮮農產品的物流發展也十分迅猛,物流銷售模式也多種多樣,如批發農貿市場、超市、網上交易、第三方物流等,但是目前杭州生鮮農產品的銷售仍以傳統方式為主。
2.杭州超市的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
隨著超市發展,進入超市的生鮮農產品數量種類不斷增加,這必然導致整個農產品生產及流通的深刻變革。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農產品價值,發展農產品物流業,成為連鎖超市企業除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
目前杭州有的大型超市超過30家,小型連鎖超市更是隨處可見。超市的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主要是有生鮮配送中心配送、供貨商配送和第三方物流三種。其中以生鮮配送中心配送為主,供貨商和第三方物流為輔,且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并不完善,一般都只是起到了“送”,其他業務開展的并不多。
杭州超市主要有世紀聯華、聯華、歐尚、好又多、物美、樂購和麥德龍。他們分布在杭州各個城區,有大型分店和小型連鎖店,其中世紀聯華和聯華的小型連鎖店最多。超市生鮮農產品的主要物流過程如上圖。
3.杭州超市農產品物流現狀分析
杭州市經濟發達,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人們對日常必需的生鮮農產品也越來越重視和關注。而超市作為現代生活消費的重要場所,超市的生鮮農產品及其物流效率也備受關注,所以本次調研將對杭州市內超市的生鮮農產品物流現狀信息進行調研。調研的方式為問卷調查,主要針對有生鮮區的大型超市,共發放問卷96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96份。杭州大型超市主要包括世紀聯華、聯華、歐尚、好又多、物美、樂購和麥德龍等。問卷回收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通過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頻數分析、對比分析等。以下是數據分析圖表。
3.1超市銷售生鮮農產品的優勢
從圖表顯示可以看出影響超市生鮮品銷售的因素,其中產品價格占57.3%,顯示為最影響銷售的因素,其次是產品質量,在后來是銷售環境和服務質量。每個人的消費傾向有所不同,影響消費的因素也不盡相同,但是從圖中還是能的出大致趨向——消費者都想購買到經濟又健康的生鮮農產品,這是可能是因為近年來屢屢爆出的問題食品,使得人們在購買生鮮農產品時對質量越來越看重。
3.2超市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3.2.1生鮮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
雖然物流體系日漸完善,但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從上表可以看出目前超市在配送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還是產品的質量問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占總量的44.1%,其次是20.7%的產品到貨時間不準確。這些問題存在一定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觀因素可能是超市對產品的源頭,過程,銷售等質量檢測和信息化管理沒有到位,而客觀因素可能是一些物流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3.2.2影響物流效率的原因
表3 現階段影響物流效率的原因
影響物流效率的原因很多,而且是各方面的。從表中可以看出個因素的比重都相差無幾,這也就說明了,這些原因都很重要,對物流的過程影響都很大,雖然不可能全部改善,但企業要從長期的角度去看,根據自己的主要的問題去改善物流,提高物流效率,節約物流成本,贏得更多的商機。
3.2.3解決方案
超市物流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解決的辦法也是不同的。由上表我們可以看出目前超市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物流基礎設施是物流正常運行的基礎,是整個物流過程的基礎。其他的健全物流管理體系、加強物流技術、物流人才培養也是很重要的,他們都是發展高效物流的保障,是現階段超市完善物流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4.總結
杭州經濟發達,超市行業也是迅速的崛起發展,但從調查中得知超市生鮮物流中仍存在不少問題。超市銷售生鮮農產品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超市有時為降低物流成本,而不顧生鮮農產品物流的效率,而物流效率影響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生鮮產品的新鮮質量。生鮮農產品的數量種類在超市商品中的比重雖有所增長,但超市主要銷售的還是其他日用品、零食、酒水等。顧客在超市購買生鮮農產品在很大的程度是因為“隨便”,并不是特地為買生鮮產品而來的。生鮮農產品的質量好壞會雖然會影響銷售,但是影響的程度不會太大,而超市提高物流效率,其結果可能是未知的。
從超市生鮮農產品的長期利益來看,提高生鮮農產品物流效率是必須的,超市作為現代消費場所必將期待農貿市場,所以提高生鮮農產品的綜合實力,平衡影響因素間的關系,緩解解決物流中存在的問題是超市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魏國辰.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發展探討[J].商業時代,2009,(2):21-22.
[2]王玉霞.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其借鑒[J].商場現代化,2008,(11):15-16.
[3]黃祖輝,劉東英.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4):49-53.
元豐科技成立于2009年3月,去年5月28日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元豐科技的核心業務是農業物聯網建設,農業信息化整體方案提供以及建設,為涉農企業提供生產環境參數自動采集,設施自動控制,農產品生長和養殖模型建設,農產品網上營銷等。
在參加2015河南省中小企業創新大賽之初,閆小波就已經對自己的項目能夠脫穎而出抱有了很大的信心。“公司憑借對行業深入的調研與分析,獨辟蹊徑,以先進的技術,對農業信息化領域內的問題,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案。”閆小波一再強調創新能力是元豐科技的競爭力,這也是能讓元豐科技高速發展的重要砝碼。
從2004年創業至今,閆小波最深的感觸是“無創新、不創業”。要想企業發展長遠,必須有創新的想法或者別人無法輕易模仿的模式,所以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有創新,或者建造自己的產品壁壘。
閆小波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技術流出身,在他的視野里,元豐科技有四大技術優勢:第一,軟件平臺及部分硬件設計為企業自主研發,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第二,農業信息化相關的技術全面,涉及遠程監測、自動化控制、實時監控、農產品建模、農產品網上展示營銷等方面;第三,農業信息化涉及范圍廣泛,涵蓋了農業生產中的溫室大棚、大田種植、水產養殖、禽畜養殖等各個行業;第四,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經過濟源綠茵種苗、科云采摘云等實際運用,系統運行穩定。
投資就是投人,能打動投資人的,還是企業創始人的綜合素質。閆小波思維活躍,總是可以帶領團隊將前沿的想法轉換成產品。公司目前與華英集團合作進行智慧雞舍項目,該項目可以解決用戶的剛需問題,所用技術在全國屬于首次嘗試。元豐科技目前主營的還有“市民之家綜合服務平臺”、“農業物聯網中控平臺”。
一、及時召開整改落實階段工作部署會,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
根據向多部門領導、黨內外人士和離退休干部征求到的意見,我局認真查找問題、組織調研、分析原因、明確方向,深刻評議,并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先易后難、先急后緩的原則,對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逐一進行梳理歸納,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內容主要包括強化科學發展理念、提升科學發展水平、創新科學發展機制、提高科學發展能力四個方面。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力求在解決突出問題上取得實效。為增強整改的操作性,促進整改工作的具體落實,整改方案做到整改內容、整改措施、整改目標、整改時限和整改責任“五明確”。
二、進一步完善工作思路,集中解決突出問題
在開展學習活動中,針對學習調研和分析檢查階段中查找出來的突出問題,本著邊學習邊整改的指導思想,集中力量解決深層次、群眾反響和對農業生產工作制約較大的問題,對具備整改條件的要及時整改,對當前不具備整改條件的問題要落實整改責任,努力盡快加以解決。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同時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作如下整改:
1、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主要表現為:缺乏特色農產品、種養殖生產粗放、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農業增收潛力不能充分挖掘。
整改情況:在總結多年來××農業發展基本經驗和做法的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組織調研,認真分析,根據十七屆三中全會最新要求對××農業產業發展進行重新規劃,初稿在全局職工會議上討論后吸收大家合理化建議,現已基本成型,報工管兩委審查。編制上報了“中低產田改造”工程規劃,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計劃2009年5月底完成。
2、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形勢嚴峻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一頭牽著廣大農民群眾,一頭牽著廣大消費者,涉及千家萬戶,關系百姓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作為農業主管部門責任重大、責無旁貸。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給了我們很大的警示和啟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局積極按照上級要求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行自查分析,發現部分違規行為,由于農戶法律意識淡薄,整個工作形勢嚴峻。
整改情況:(1)督促并協助飼料生產企業申辦《飼料生產企業審查合格證》;(2)大力抓好屠宰檢疫,確保肉食品安全上市;(3)以宣傳教育和執法警示的形式規范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2008年12月10日對轄區內飼料生產企業(戶)、經營店、規模養殖戶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并對3家違法經營問題飼料的經營店、生產企業現場出具《責令停止對外經營飼料產品通知書》;2009年1月9日,對××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共檢查2家農貿市場、化肥農藥經營門市部7家、飼料經營4家、種植業基地26家、畜禽養殖18家、水產養殖12家,出動執法人員21人次,車輛3臺次,發放宣傳材料80份。(4)建立和監督獸藥、農藥、飼料經營臺帳11家。(5)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我局各執法中心站所在年初還制定了執法檢查專項工作計劃,各中心站所每年至少進行10次專項執法檢查。
3、單位制度機制不健全,缺乏科學高效管理手段
××農牧局始終堅持執行人事勞動、組織部、紀工委相關管理制度,保證了單位的正常運行和職能切實履行。但從規范職工行為、鼓勵職工自覺遵守、對職工進行科學評價、促進單位科學發展的角度看,并不理想,需要更完善。
整改情況:科學的管理機制對培養和調動職工工作熱情具有積極作用,是加強單位作風建設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創建和諧歡快的工作環境,有利于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職工的創造性思維。我局在堅持執行人事、紀工委、組織部等部門相關管理制度的同時,以民主、科學、高效、和諧為目標,建立并執行《××經濟開發區農牧局規章制度》,包含:《工作紀律制度》、《廉潔自律制度》、《政治學習和職工培訓制度》、《干部職工績效考核獎勵制度》、《保密制度》、《傳閱文件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車輛管理制度》、《接待制度》、《請銷假制度》、《年休假制度》、《工作匯報和監督制度》、《對外宣傳制度》。現制度文本初稿已經完成
三、堅持走群眾路線,測評工作開展更透明、更科學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局領導班子和活動實踐領導小組,始終把民主、公開作為開展此次活動的重要手段。從積極宣傳動員到制定活動開展實施方案、調研開展、分析查找問題以及制定整改方案的落實工作,一一體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對活動開展的民主評議和民主測評作到透明、科學,民主公開。2009年1月22日下午,再次對學習活動整改方案落實情況進行大會通報,重新的對整改梳理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有待改進、提高等方面作廣泛征求意見,并對需要整改落實的各項工作進行滿意度的測評,滿意度測評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發放問卷41份,收回41份,滿意度達100%。整個學習活動過程都是在自覺接受黨內、黨外的民主監督,充分體現公平、公正,民主公開的透明原則。
近年來,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速度很快,尤其是精深加工受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被列為許多地方發展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從2012年起,農業部和財政部在我省正式啟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中央財政今年將安排5億元用于該項目的實施,我省作為試點省份安排4000萬元的補助資金,通過財政“以獎代補”方式,扶持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建設貯藏和保鮮設施,改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條件。
于文波副主任指出,我省作為國家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的試點省份,通過調研確定了農安縣、榆樹市、九臺市、德惠市、梨樹縣、公主嶺市、雙遼市、松原市寧江區、長嶺縣、白城市洮北區、通榆縣、洮南市、汪清縣、敦化市、龍井市這15個縣(市、區)為我省的項目實施區域。各項目實施縣(市、區)也要按照集中連片建設的原則,選擇2~3個重點鄉(鎮)進行集中建設。
我省今年在15個縣(市、區)擬建設的目標是:
1.擬新建貯藏窖1652座,其中10噸貯藏窖788座,20噸貯藏窖540座,60噸貯藏窖324座,共增加馬鈴薯貯藏能力3.81萬噸。
2.擬新建通風庫598座,其中20噸294座,50噸304座,共增加果蔬貯藏能力2.11萬噸。
3.擬新建簡易冷藏庫127座,其中10噸12座,20噸20座,50噸95座,共增加果蔬貯藏能力0.53萬噸。
4.擬新建組裝式冷藏庫146座,其中10噸5座,20噸7座,50噸35座,100噸99座,共增加果蔬貯藏能力1.18萬噸。
于文波副主任強調,為保證上述建設目標的順利實施,要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有步驟地實施補助項目。第一步搞好宣傳發動。搞好有關補助項目的政策宣傳,要讓項目區的農戶和專業合作社了解補助項目是要干什么、當年獎補的設施有哪些、中央財政的補貼標準是多少、農民想建設該怎么申請、要通過哪些部門的審批、建設完成后如何申請驗收、驗收合格后如何領取獎補資金等內容。第二步搞好培訓和申報。各項目實施縣(市、區)要抓緊進行培訓指導,并做好項目申報的組織工作,將省里統一印制的申請表及時發放給有建設需求的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同時由鄉(鎮)政府對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填寫一式三聯的申請表進行審核,每個設施一份申請表,主要核實信息的真實性,并加蓋公章。如果申請建設的農戶和專業合作社數量較多,分配到一個鄉一個村的獎補資金額度滿足不了建設需求,可以按照農民認可的方式,公平公正地確定當年享受獎補設施的農戶和專業合作社。第三步搞好審核。縣級農業和財政部門審批建設內容和獎補資金額,并加蓋公章。縣里要對通過審批建設獎補設施的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在鄉(鎮)、村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7天。公示結束后,項目實施縣農業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向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財政部門申報,經領導小組審核批準后,確定項目實施縣各類獎補設施建設數量。第四步搞好建設。農戶和專業合作社拿到第三聯經過審批蓋有三個公章(鄉政府、縣農業局、財政局)的申請表后,根據農業部印發的《2012年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獎補設施技術方案》要求開始施工建設。第五步搞好驗收。縣級農業及相關部門對完成建設的獎補設施進行聯合驗收,驗收工作要實地見物,確認是新建設施,符合工程驗收標準,驗收合格后要簽名并加蓋公章,同時對通過驗收合格的建設獎補設施的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在鄉(鎮)、村進行7天的公示。第六步搞好兌付。經驗收合格并公示無異議的建設設施,由縣農業部門與財政部門聯合行文報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領導小組和財政廳,經省領導小組抽查審核批準后,由縣級財政部門兌現獎補資金。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為目標,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在產業扶貧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瞄準城鄉居民消費需求,以現代都市型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為方向,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加快推進“一減四增”,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培強特色產業,擴大發展規模,提高質量效益,延伸產業鏈條,構建帶貧防貧機制,不斷提升農業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升扶貧特色產業綜合效益
(一)優化調整特色種植業。制定實施特色種植業(含水果)精準扶貧年度工作方案,落實“一減四增”要求,在全區建設一批特色種植和良種繁育基地。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要求,對紫山懷小米、博遠、秋景、喆興、現海5個產業扶貧園搞好扶貧帶貧示范作用;對32個蔬菜產業扶貧項目149個蔬菜大棚加強技術指導,搞好風險防控預警,實現產銷銜接,發揮好效益引領作用;對51個產業扶貧基地加強指導,加大貧困戶從業就業示范引導作用;指導各鄉鎮、村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加強優質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發展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特色雜糧、水果等特色高效種植產業,推動規模化、標準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發展。
(二)做大做強特色養殖業。制定實施特色養殖業精準扶貧年度工作方案,在鄉發展肉雞、肉驢等養殖扶貧項目的基礎上,在其他鄉鎮重點發展家禽、肉牛和肉羊養殖,支持各鄉鎮、村發展特色養殖。
(三)大力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各鄉鎮積極扶持、、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儲藏、保鮮、烘干、分級、包裝設施,提升產后處理能力,使產品更適宜進入精深加工。
(四)培育壯大農業新業態。指導各鄉鎮、村依托特色農業、農事景觀、人文景觀等資源,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康養健身、創意農業、體驗農業等多元業態。一是對名關鎮南石口食用菌加強技術扶持指導,打造成我區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二是加強休閑農業品牌創建培育工作,開發廣府、王邊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做好宣傳推介;三是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農場、博遠智慧農業園區、劉窯核桃基地、永合會萬畝油菜花基地和東部以耐思、科瀚、相知農場、垂釣中心等節點為主的兩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提升我區農業生產附加值。
三、加強產業帶貧主體培育,提升產業帶動能力
(一)培強新型經營主體。立足資源稟賦,圍繞全鏈條需求,聚焦重點領域,以高科技、高質量、高成長性為標準,積極開展農業大招商,主動對接大企業、大集團,積極引進培育能夠支持帶動扶貧產業發展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做好招商項目跟蹤指導服務,確保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
(二)發展高效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協調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資供應、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農業生產。鼓勵中小型服務組織通過發展服務聯合體、服務聯盟等新型組織形式,加強服務水平和能力建設,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引導大型服務組織通過參股控股、特許加盟等形式,與中小型服務組織形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形成各有分工、互有側重、共同發展格局。全區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0家,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責任單位:農經科、植保站、農機管理科、農機推廣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三)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完善扶貧資金、長期訂單、股份合作、資產收益、產銷銜接、土地流轉托管、公益崗位和就業幫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為紐帶的政府+金融+科研+龍頭+合作社+農戶“六位一體”新興合作經營模式,實行企業統一流轉土地、基礎設施、種養品種、技術指導、品牌打造、加工銷售和農戶分戶經營管理“六統一分”,把大多數貧困戶嵌入產業鏈條,引導帶貧主體和貧困戶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實現貧困戶與企業、金融、科技的有效聯結。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通過產業項目和引導就業實現增收。(責任單位:農業科、經作站、農經科、產業化辦,各區域站、動檢站)
(四)壯大集體經濟。鞏固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成果,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逐步增加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試點工作質量。鞏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彈。繼續實施“消薄”工程,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進行資源開發、產業化經營。盤活政府投資和社會幫扶到村形成的資產,多舉措、多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大力發展農村服務型經濟,通過為農戶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前產中產后農業生產,以及旅游、商貿流通與市場管理服務,增加服務性收入。(責任單位:農經科,各鄉鎮農經站)
四、深化農業科技服務,提升創新驅動能力
(一)加快農業創新驛站建設。認真落實《農業創新驛站建設管理辦法》,每個驛站輻射帶動5個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發展,幫扶10個以上貧困或普通農戶脫貧增收,使驛站成為縣域產業發展的動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個一”模式,幫助科研教學單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員參與驛站建設和科技下鄉的扶持政策,建立創新驛站長效機制。(責任單位:科教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二)提升農業技術服務水平。落實《省農業產業扶貧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方案》,進一步優化扶貧產業技術服務體系,幫扶重點向一二三產業融合、全產業鏈方向轉移,組織開展“十項服務”。繼續實施《區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實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導到位、服務精準、幫扶全覆蓋的產業發展指導員隊伍。進一步加大科技扶貧培訓力度,培訓產業扶貧干部、產業扶貧帶頭人、實用人才帶頭人、經營主體負責人和貧困戶200人。(責任單位:科教站,人事科,各鄉鎮)
(三)健全農業科技信息化網絡。發展智慧農業,加快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在特色農業中的推廣應用。積極參加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的農技推廣云平臺,通過配備終端、網絡書屋、微信公眾號、手機APP、12316等及時指導農民群眾科學合理安排農業生產,解答技術咨詢、推送科技信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在平臺上、展示、交易。(責任單位:科教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四)加強風險防范。做好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工作,抓好重大病蟲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預案應對干旱洪澇等氣象災害,加強監測預警。依托區級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建立農業扶貧產業市場風險預警機制,制定風險防范預案,定期價格、供求信息,指導貧困地區防范市場風險。科學開展產業扶貧風險評估,對扶貧主導產業面臨的技術、市場等風險和經營主體生產、經營、帶貧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制定防范和處置風險應對措施,防止產業項目盲目跟風、一刀切導致失敗造成損失。加強扶貧資金、資產資本監督管理,防止出現產業扶貧失敗風險。(責任單位:農業科、技術站、科教站、財務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區域站、動檢站、農經站)
五、推動農產品營銷,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
(一)嚴格質量標準。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完善縣鄉村農產品監管追溯體系,做好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應用,做到專網專人負責。(責任單位:農產品監管科、科教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二)強化品牌培樹。制定特色優質農產品目錄,強化品牌設計、品牌提升、品牌宣傳,培育1-2個區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各鄉鎮在中央、省市媒體、高鐵站平臺等進行產品宣傳,支持鼓勵品牌農產品創新創意設計、講好區農產品品牌故事,擴大品牌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責任單位:農業科、蔬菜科、農產品監管科,各區域站、動檢站)
(三)強化產銷銜接。構建產銷對接長效機制,組織參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產銷對接活動和品牌萬里行活動。鼓勵各鄉鎮建立營銷體系,加強與一線城市農貿企業、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對接合作,拓展區品牌農產品展銷窗口。組織各鄉鎮企業和產品,入駐北京新發地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組織實施品牌農產品“六進工程”,開展愛心購買農產品公益行動。支持舉辦品牌電商促銷宣傳活動,支持建立農產品電商特色館,打通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渠道。(責任單位:農業科、蔬菜科、環保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六、抓好定點幫扶工作,確保幫扶政策落實
搞好定點幫扶工作。扎實做好區農業農村局在柳村、榆林東、榆林一、東睢寧、趙劉營、杜屯等6個村精準扶貧幫扶工作,組織局“一幫一”幫扶責任人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及時了解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實施情況。(責任單位:局辦公室、局相關科室)
七、強化組織保障,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加強組織領導。繼續實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機制,將農業產業扶貧作為重要任務,擺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專項謀劃,科室站所負責人要具體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員負責產業扶貧工作。要保持產業扶貧人員隊伍的穩定,抽調精干人員充實到產業扶貧專班中來,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產業扶貧隊伍。(責任單位:局屬有關單位,各區域站、動檢站)
(二)建立清單臺賬。要結合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工作,按照“一項任務、一個清單、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產業扶貧任務清單,對所有鄉村的產業情況,逐村逐項建立產業情況清單。認真落實扶貧產業各項政策措施,以村為單元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戶為單元加快落實特色種養扶貧項目。進一步優化完善農業產業項目庫,積極參與農業產業扶貧項目的方案制定、組織實施、成果驗收等工作,實時了解執行情況,并進行監督和指導。(責任單位:產業扶貧辦、局屬有關單位,各區域站、動檢站)
(三)加強調研督導。在狠抓中央巡視、國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級、市級考核反饋問題整改的基礎上,結合扶貧產業問題困難大排查和產業扶貧“回頭看”工作,圍繞重點工作,針對薄弱環節,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督導檢查和調研指導活動,分析問題與趨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見建議,通過強弱項、補短板、促提升,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構建農業扶貧產業長效機制。(責任單位:局屬有關單位,各區域站、動檢站)
[關鍵詞]農產品經紀與專業 課程體系 構建
[作者簡介]徐麗(1965- ),女,吉林延吉人,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經濟法、法學教育。(吉林 長春 13002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院校創新商務經紀與專業建設實踐與研究――以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為例”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ZC12105,課題主持人:徐麗)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6-0128-02
農產品經紀人,是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于2001年9月提出申請,由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3年8月批準,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并正式向全社會頒布職業標準的一個新職業。加強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一、高職院校開設農產品經紀與專業的必要性
(一)農產品經紀人促進“三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農產品經紀人在搞活農產品流通、保障城鄉居民消費品供應、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快農產品商品化的速度。農產品推向市場,需要有良好的流通渠道。農產品經紀人通過把本地的農產品資源帶到市場,把市場需求和本地生產活動緊密連接起來,使本地資源優勢能快速轉化為市場優勢,加快農產品流通速度。
2.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產品經紀人可以發揮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使農業的產業結構逐漸趨于合理。作為交易的中介,農產品經紀人通過對農產品市場變化的信息傳遞,引導農業生產活動。農產品經紀人可以把零散的農產品集中起來進行交易,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
3.增強農民的市場意識,更新農民生產經營觀念。農產品經紀人的經紀活動,涵蓋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及銷售等各環節,農產品經紀人的市場觀念、經濟意識、新的信息通過經紀人的經紀活動帶到農村,傳遞給農民,培養和增強了農民的市場意識,更新農民生產經營觀念。
(二)農產品經紀與專業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我國實行的行業準入制度,要求所有從事農產品經營中介服務活動的人員都需要取得農產品經紀人職業資格證書,持證上崗。據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調查統計,目前在全國已經形成一支600多萬農產品經紀人的龐大隊伍,他們常年活躍在流通領域,成為經銷“菜籃子”“果盒子”“米袋子”的生力軍。這些農產品經紀人中,經過長期或短期培訓的達70%以上,取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頒發的資格證書的只有40萬人(主要為初級),其中擁有中高級資格證書的近2萬人。以吉林延邊為例,全州現有農村各類專業協會和新型經濟組織630個,產業經紀人已發展到2600多人,這些協會和經紀人遍布農產品產供銷服務、技術培訓、加工儲藏、提供信息等各個領域,為6.14萬會員提供著不同類型的服務。
可是,從當前農產品經紀人的文化程度看,以初高中文化程度為主,小學文化程度次之,也有少量的大專畢業生。目前我國高校專業設置中缺乏農產品經紀與專業,全國僅有十幾家職業技術學院培養該專業的高職學生。除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已在商務經紀與專業中開設農產品經紀方向外,青島農業大學也開始探索設立農產品經紀專業,培養新型農產品經紀人。可見,高層次、復合型農產品經紀與的專業人才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二、農產品經紀與專業的建設構想
(一)人才培養目標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2號)明確規定,高職高專教育應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強調“職業教育要培養大批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設立農產品經紀與專業,應充分體現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高職教育特性,致力于培養掌握農副產品經營及銷售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創業能力,能在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從事農產品市場調研、市場開發、信息傳遞、收購、儲運、銷售及等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教職成[2011]6號文件中明確要求職業院校應“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根據職業活動的內容、環境和過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建立和完善‘雙證書’制度,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農產品經紀與專業應以職業能力、技能為主線,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和個性的協調發展為目標,著重培養滿足第一線所需的專業應用型人才。在踐行人才培養計劃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充分依靠行業,密切校企合作,強化實訓環節,把理論教學同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并根據《農產品經紀人國家職業標準(試行)》的規定,有針對性地加大對學生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同時鼓勵學生為日后取得農產品經紀人職業資格的各級、各類證書做好準備。
三、農產品經紀與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
(一)課程體系構建原則
1.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認證結合的原則。根據職業資格準入制度要求,農產品經紀人已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納入了國家正規的職業范疇,制定了農產品經紀人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從事農產品業務的經紀人要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國家對經濟活動主體的規制會愈加健全。在本專業課程設置上,與農產品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使學生在校完成課程學習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
2.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原則。高職教育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在本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上,必然要求緊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農村產業發展實際,對照《農產品經紀人國家職業標準(試行)》的規定構建滿足職業能力要求的課程體系,開發核心課程,強化職業技能訓練,從而實現人才培養與農村產業的緊密對接。
(二)課程體系設計
農產品經紀與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和中介公司,從事農產品收購、儲運、銷售以及銷售、信息傳遞、服務等中介服務與經營管理工作,以及其他工商企業及相關事業單位從事商務經紀、商務職位。主要工作范圍包括:市場調研、信息傳遞等市場咨詢工作;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市場開發、管理、維護等營銷管理工作;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儲存、運輸管理工作產;產品收購工作、銷售與工作;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工作。因此,在知識結構方面,本專業除了要求學生具備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外,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農產品商品的基礎知識、與農產品相關的基本技能、財務會計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經濟地理知識、相關法律知識和信息技術應用知識等基本業務知識。在能力結構方面,根據農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農產品經紀人國家職業標準(試行)》的相關規定,農產品經紀人的職業能力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判斷、推理、計算、語言表達能力,色、嗅、味、觸感官靈敏,空間感、形體感強。為此,本專業學生除基本能力,即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能力、營銷策劃能力、市場預測分析能力、商務談判能力外還應具備良好的事物觀察、信息篩選能力;一定的社交和應變能力。
本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應建立農產品經紀與專業模塊化教學體系。把教、學、練、做的效果置于這一框架之中予以衡量,從而形成一套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標體系。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專業基礎技能。構建本專業技能學習所需的基礎性知識結構框架,即基礎性的理論課程,包括“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商品學”“經濟原理”“農產品基礎知識”“農產品市場營銷”“基礎會計”“市場調查與預測”“創業學”等專業基礎課程。該模塊基礎課程為學生以后的專業技能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專業核心技能。構建以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為核心的知識結構框架,即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商務經紀與實務”“供銷合作經濟理論與實務”“推銷與談判”“農產品品牌經營與管理”“農產品會展及品牌策劃實務”“農產品物流管理與實務”“經紀人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等專業核心課程。以上專業核心課程使學生能突出地掌握農產品市場的經紀與技能及相關知識,在就業時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
3.專業拓展技能。培養使學生能夠成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綜合能力,即校內和校外實訓鍛煉。具體實訓項目安排如下:第一,農產品信息采集與分析實訓。以具體的某一項任務為中心(如采用抽樣調查法調查某農產品在吉林省各地的銷售情況,并對其明年的市場銷售情況做出預測)。從方案的制訂到方案的實施,資料的整理、分析與預測,調查報告的撰寫整個過程的實踐訓練。第二,農產品經紀與實務實訓。通過帶領學生去經紀公司或邀請經紀公司的專家來學校交流等方式,使同學們對經紀的理論知識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熟悉和掌握經紀業務的流程。第三,農產品推銷與談判實訓。通過實際推銷實訓,使學生能將所學推銷計劃制訂、談判策略的運用、顧客異議的化解等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學生的實際推銷與談判能力。第四,農產品商品基礎知識實訓。通過帶領學生進入農產品經紀人實訓基地,實地參與農產品的檢測、品級鑒定等工作,掌握與鞏固農產品商品的基本知識。第五,農產品會展及品牌策劃實訓。通過舉辦商品展銷會,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營銷知識,寫出基本的營銷策劃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第六,沙盤實訓。通過引領學員進入一個高度競爭的模擬行業,分組成立若干“企業”, 要求學生將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綜合運用到實踐中,通過不同的角色定位,進行若干年度的模擬經營活動,在主導各自“企業”的系統經營管理活動中完成體驗式學習,感知真實的企業經營管理。第七,電子商務實訓。熟練掌握運用網絡市場調查、網絡推廣的市場營銷策劃和市場運作,了解網絡營銷全過程,理論聯系實際,增強營銷策劃的動手操作能力。第八,農產品市場營銷實訓。通過實訓掌握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樹立農產品現代營銷理念,增加市場營銷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20**年我們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全面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為主線,以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目標,緊緊圍繞全市農業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創新發展理念,述職報告努力開創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新局面。
二、總體目標與任務
20**年工作的總體目標為:通過加強宣傳、推進準入、強化監管、加快認證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不高、不穩,有時還會出現反彈的局面得到改變,穩步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0**年工作的基本任務為:
1.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全面推進市場準入工作。
2.全年完成監測抽檢樣品15萬份以上,同時配合農業部做好例行監測工作。
3.認定無公害基地50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0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有新的突破。
4.力爭使農產品檢測合格率較20**年提高1-2個百分點。
5.開展大型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3次,舉辦專業培訓10次,培訓各類技術人員500人次,發放宣傳培訓資料10萬份。
三、主要工作與措施
為了確保全年目標的順利完成,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著力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在宣傳形式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結合重大節日及“315”、“科技之春”、“科技下鄉”等多項活動,采取印發宣傳材料、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二是在宣傳內容上,重點突出對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及生產技術規程等知識的宣傳,特別是對市場準入第二階段實施方案等內容的宣傳。
三是在宣傳對象上,重點做好對生產者的宣傳,提高他們標準化生產能力;對經營者的宣傳,增強他們守法經營的意識;對消費者的宣傳,倡導安全消費理念。通過深入持久地宣傳,逐步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2.扎實穩步推進市場準入工作,努力構建安全消費市場
一是在完善蔬菜類市場準入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批發市場和超市的自檢行為,切實抓好入市驗證、無證檢測、結果公示和不合格退市等各項制度的落實工作;
二是按照《市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有效推進市場準入工作。
三是加大對超市和批發市場的日常監督抽檢力度,規范檢測行為,完善數據上報制度,逐步推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努力構建安全消費市場。
3.加快認證步伐,強化證后監管,增強我市農產品的競爭力
一是充分運用國家在“三品”認證工作方面的優惠政策,采取多種方式,積極申請資金,鼓勵扶持生產基地、協會、龍頭企業等進行申報,加快基地和產品的認定認證步伐,年終力爭實現新增無公害基地50個、新增無公害農產品30個的目標。
二是建立健全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生產檔案的管理,包括基地環境質量、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品名、生產廠家、使用量、使用時期等)、生產管理情況、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監測報告)、生產者、技術負責人等方面;
三是加強對“三品”的例行檢查力度,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認證與監管同步”的方針,突出抓好認證產地的投入品使用和獲證產品(基地)的管理,實行年度抽查、檢查制度。
4.積極開展例行監測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一是全年開展12次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活動,對生產基地、超市、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的農產品,每次監測品種不少于10個,監測樣品不少于1000個;
二是配合農業部做好全年的例行監測工作;
三是配合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做好節日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
四是對每次例行檢測結果及時進行匯總,結合市場準入的日常監測數據,分析結果,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5.加強業務指導,力爭使區縣檢測站建設有新的進展
一是對區縣站建設過程中的儀器選型、檢測室建設及管理進行指導,使其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要求;
二是對區縣站的業務進行技術指導,使其盡快開展工作;
三是對檢測人員開展技術培訓,使其能盡快適應相關工作要求。
6.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塑造一支適應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需要的管理隊伍
一是狠抓政治思想工作,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深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組織職工開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討論,以增強大家責任感,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強化業務技術學習培訓。采取集中培訓、專家輔導、自學、集體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切實提高職工整體業務技術水平。
三是通過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實,規范執業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一支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