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幾個月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授課老師們講解的內容、深遠的眼光和他們在高職教育中作出的成績,讓我覺得我們在高職教育中,要更多的去學習和應用一些新名詞、新方法、新資源。有些對我來說還很陌生的新事物,他們已經在使用,我為他們敢于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折服。
本次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專題網絡培訓主要從科技與教學--信息時代的教與學特征;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系統(tǒng)化研究:理論探索、技術構建與組織變革;如何打造好PPT、微課設計與制作;信息技術與高校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設計;信息時代的網絡教學支撐環(huán)境與教學資源建設等。
通過此次培訓,我感悟到,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非常發(fā)達的信息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也廣泛應用到了教育事業(yè)。信息技術使得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有了新的突破和發(fā)展;信息技術也將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習手段。它使得知識的傳遞形式不再僅僅局限于教師的單方面?zhèn)魇?學生硬性的學習;其表現(xiàn)形式也不僅僅局限于教科書上,學習形式更不再是單調硬性的被動接受,而是憑借信息技術這一現(xiàn)代技術,多元化的獲取學習知識。
信息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不但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還要契合新的教學觀念,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將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由“因任務而學習”轉變?yōu)椤耙蛳矚g而學習”。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加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途徑和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這其中不僅僅是學生自己需要努力,老師和學校的環(huán)境都要全力的配合。
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信息技術相關內容的課程運用,或者說是教師自己在精神上和心態(tài)上意識到信息技術教育的必要性,從而主動的,多接觸、多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做到可以輕松地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教學當中;在教學過程中,大力滲透信息技術的必要性,為學生的建立自主學習的心境。教學過程中應時刻想著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各個教學階段。教學過程是否全面優(yōu)化,關系著教學結果的質量。在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課堂的教學媒體單調,無法完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導致學習效率降低。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則可打破這些局限,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多樣的、豐富的、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 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效果的評估研究 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淺談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特點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改進四措施 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創(chuàng)客教育理念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思考 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實效性的策略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工具應用狀況調查與分析 湖南省澧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集中培訓回顧 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提高的策略 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育能力的發(fā)展策略研究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攀枝花市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初探 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培訓一體化的思考 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啟動 北京市啟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4―12―11.
[2]徐恩芹,邱秀偉.農村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的轉化:問題與對策[J].中國遠程教育,2010(11):62-64.
[3]劉永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規(guī)劃與設計[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5):45-51.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師培訓;培訓內容;培訓模式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各高校信息化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在以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為主要標志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中,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教育技術水平成為制約信息化教學推進的瓶頸問題:一是教師培訓相對于信息化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二是教師培訓的觀念、內容和模式滯后。為了快速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促進其專業(yè)發(fā)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日益受到關注,各高校紛紛開展教育技術培訓工作,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同時在培訓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特別是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和培訓模式等問題成為影響培訓質量的重要
因素。
一、正確理解信息化教學的內涵
20世紀90年代,國際教育界出現(xiàn)了以信息技術(IT)應用為特征的發(fā)展趨勢,國內學者稱之為教育信息化現(xiàn)象,如果將教育信息化視為一個過程,那么這一過程發(fā)展到目前已形成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學。如何正確理解信息化教學的內涵,是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的重要前提。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育者與學習者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其特點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強調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時代性和豐富性;教學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信息化教學不僅僅是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媒體和手段的改變,而且是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整體教學體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我們可以從技術和教學兩個層面的特征來理解信息化教學。從技術層面看,信息化教學的特征可以歸結為數(shù)字化、智能化、多媒體化、網絡化、即時化五個方面;從教學層面看,信息化教學的特征主要為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情境虛擬化、學習個性化、教育協(xié)作化、管理自動化。
二、明確信息化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是開展信息化教學的直接實施者,信息化教學工作開展的好壞,直接取決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條件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成為我們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的重要依據。
1.要求教師積極轉換角色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擁有者、傳播者,而是轉變?yōu)閷W習的組織者、管理者、輔導者和評價者,教學的設計者,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立者,信息資源的建設者,知識的追求者和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2.要求教師具備優(yōu)秀的信息素養(yǎng)
信息素養(yǎng)不僅包括技術層面上的會使用各種信息傳媒工具獲取信息,還包括智力層面上的掌握信息處理能力和把信息技術融合到教學中的應用能力。
3.要求教師參與教學信息資源建設
教學信息資源庫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是教師的教學策略,它來自教師長期的教學實踐和豐富的教學案例,讓教師參與教學信息資源建設,能夠有力地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因此,每位教師在使用和享受教學信息資源的同時,都有義務和責任提供自己有價值的教學經驗。
三、信息化教學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培訓目標和培訓理念不明確
培訓目標是培訓工作的指南針,它調節(jié)控制著整個培訓過程。
目前,我們對于教育技術培訓的目的、意義及內涵的認識,只停留在技術的層面上,其中一個有失偏頗的看法,就是把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和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等同起來,重視技術,輕視設計。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要使教師具有教育技術素養(yǎng),即具有運用教育技術的意識、能力與道德。其中運用教育技術的能力是指對有合適技術支持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與評價的能力,也就是有在合適技術支持的教學環(huán)境下進行教學設計,并有效地組織與實施教學活動的能力。
2.培訓內容和培訓模式不合理
教育技術培訓的內容大都延用專業(yè)教學的內容體系,與教師的現(xiàn)實需求不吻合,針對性、實用性不強,受訓人員興趣不高,效果不明顯。在培訓方法模式上,大多仍采用傳統(tǒng)的培訓和教學模式,即使結合了一些教育技術手段,也只是停留在媒體應用的初級階段,而沒有真正把教育技術應用融入教學的全過程。在培訓效果的反饋方面,基本上還沒有建立完整有效的評價方法。使培訓后的教師大多仍然懵懵懂懂,沒有學到什么東西,仍然不能真正領會和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無法在教學實踐中較好地運用教育
技術。
四、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培訓方法和模式的探索
1.基于教師需求確立培訓目標
教育技術培訓的對象主要是在校教師,他們的主要特點是文化程度高,知識較為豐富,理解能力、自學能力較強。教師對于為什么要參加培訓,培訓什么,培訓內容如何與教學工作相結合等方面,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來作出判斷,因需而學。所以,大多數(shù)教師在信息技術培訓時,都有一個預期目標,那就是帶著自身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與任務,期望培訓內容的實用,期望訓練教育技術的技能技巧,特別是期望以教育技術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如何設計、開發(fā)、應用、評價等具體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教育技術本身為中心開展培訓活動,可以說教師信息化培訓的過程就是一個以期望解決實際問題而進行的一系列探索與尋求解決的過程。因此,在培訓中,我們必須圍繞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和需求確定一系列培訓目標,這種以教師本身教學問題為中心的任務驅動訓練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訓教師的培訓興趣與實踐能力。
2.基于教學應用選擇培訓內容
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不僅在于給教師提供一個掌握教育技術的平臺,更重要的是使學科教師能將所學知識實施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具有較高的教育技術運用能力,綜合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更豐富的信息,以提高教學質量。所以,信息化教學培訓內容的選擇應該基于教學應用,應該與教育技術專業(yè)教學的內容有所區(qū)別。
(1)掌握信息化教學基本理論知識
包括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現(xiàn)代傳媒教學法、教學設計原理和方法等?;纠碚撝R的課時比重不宜過大,否則容易令教師感到厭倦?;纠碚撝R的授課可以通過聘請專家教授以專題講座的方式,向全體教師講述有關信息化教學的理論和發(fā)展趨勢及信息化教學對廣大教師能力要求等問題,使教師樹立信息化教學意識,從根本上認識信息化教學,消除潛藏在心里的對信息化教學的誤解,轉變教育觀念。
(2)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術與應用
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主要是指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征和知識水平,選擇和正確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實現(xiàn)媒體的最佳組合,實現(xiàn)教學的最優(yōu)化。
(3)掌握教學多媒體信息資源建設和網絡教學應用
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料,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包括:計算機網絡的使用、網上信息搜索下載上傳、網絡課件開發(fā)、網絡課程建設和信息資源庫建設等。通過培訓,使教師具備信息搜索技能、信息選擇評價技能、信息處理技能、信息表達技能、網上協(xié)作技能、網絡課件開發(fā)和網絡課程制作技能等,建立教學信息資源庫,以促進教學。
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和網絡教學應用可采用校內培訓法,分批次將教師組建成教學班進行集中面授教學,注意講練結合,以教師的實踐操作練習為主,注重提高應用技能。
3.基于教學效果探索培訓模式
受訓教師的主要特點是文化程度較高,理解能力、自學能力較強,但信息素養(yǎng)以及教育技術的基礎參差不齊,鑒于這些特點,在課堂集中講授的基礎上設計一種自主學習模式,結合他們的工作實踐提出問題、澄清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種以“學”為主的模式,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學習的特點。
(1)提出問題
這是培訓的入口,由培訓教師和受訓教師共同參與,采用集中方式完成。首先,由培訓教師提出在教學實踐當中遇到的待解決
的共同問題,然后啟發(fā)受訓教師共同討論問題的實質,并探討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和途徑,受訓教師可以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進行
討論。最后,由培訓教師匯總討論情況,并列舉出解決該問題需要履行的過程和實現(xiàn)目標,包括諸如該問題由哪些小問題組成,解決問題將要用到的知識、技能及參考文獻等。
(2)澄清問題
首先是采取分散形式,以自學為主,由受訓教師個人或學習小組自己完成,培訓教師基本不參與。利用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通過各種學習手段自學、查閱相關知識,針對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索,尋求問題的答案,試著去找出解決辦法,同時記錄下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相關和不相關的問題,然后采取集中方式,或通過校園網的實時和非實時交互手段(如BBS,QQ,E-mail等),共同參與討論受訓教師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模糊、疑點、難點以及教學實踐中困惑棘手的問題,然后培訓教師重點針對這些問
題結合教育技術的有關理論和方法進行闡述、講解或通過共同討
論、分析等方式澄清這些問題。
(3)解決問題
仍采用集中方式,由受訓教師或各學習小組闡述自己的解決
方案,通過分析和討論,列舉各個方案的優(yōu)缺點,推出最佳方案。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出問題(知識點)所涉及的理論概念和實踐技能,說明一些共同存在的不足和認識上的偏差,并系統(tǒng)講解相關知識、基本概念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階段,受訓教師可能還會提出在實踐過程中仍未解決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培訓教師和受訓教師可以繼續(xù)澄清問題,直到解決問題。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事物都不是萬能的,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培訓模式也如此。單純地應用任何一種模式都不符合客觀規(guī)
律,都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所以,我們在今后的教師培訓實踐中,應采用基于“問題”的混合培訓模式(Bland-Training),既有集中,又有分散,既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又有現(xiàn)代意義下的網絡環(huán)境。貼近實際工作,貼近教學需求,激發(fā)培訓教師的興趣,調動他們參加教育技術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培訓效果,從而使教育技術培訓事業(yè)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曹瑞敏.以信息化培訓帶動教師專業(yè)化成長[J].當代教育科學,2006(14):50-51.
[2]馬永峰,陳玉梅.教師信息化教育能力及其培訓[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18):32-33.
[3]郭慶松.面對教育信息化的師資建設[J].電化教育研究,2003(2):11-15.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青年教師 信息化教學能力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學校教育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教學信息資源傳遞更加方便和快捷。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要敢于接受挑戰(zhàn),而且要抓住機遇,不斷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適當?shù)馗倪M和調整,不斷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而有效推動高職教育的發(fā)展。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現(xiàn)狀
我國的信息化教學發(fā)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我國某些地區(qū),受到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以及學校綜合實力的影響,一些高職院校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很不完善,遠遠滿足不了信息教學的要求,所以對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一些高職院校雖然有能力購買相應的信息化教學設施設備,但是由于沒有進行科學的管理和維護,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無法有效推動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其次,則是教師培訓體系的不完善,一些高職院校在青年教師的入職階段,沒有對其進行系統(tǒng)地崗前培訓,導致其在長時間內都無法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加上信息化教學需要青年教師需要具備一定地計算機操作水平,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訓教育,青年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很難進入教學狀態(tài),最終無法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三、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1、創(chuàng)建良好的軟硬件環(huán)境,積極支持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通常情況下,高職業(yè)院校青年教師的數(shù)量較多,鼓勵青年教師進行專業(yè)發(fā)展,成為關注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體現(xiàn)?;A設施的建設是整個高職院校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基礎,所以,高職院校軟硬件環(huán)境完善程度,會直接影響青年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實際效果。所以,高職院校的相關部門首先要根據信息化教學的實際需求,將各類設施設備購置齊全,如電腦、網絡設備、遠程設備等,然后,要安排專門人員對此類設備進行管理和維護。而軟件資源獲取方面,則應該借鑒一些著名高校的做法,例如,通過與某些高等院校進行合作,然后通過各類可行的渠道獲取一些優(yōu)秀青年教師的教學視頻或者其他課件資源,然后用于本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中。
2、為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提供系統(tǒng)培訓。為了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必須對其進行系統(tǒng)地培訓。首先是崗前培訓,為了使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能夠快速融入的教學工作中去,崗前集中培訓則顯得非常重要。針對那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高職院校要開設專門的培訓機構,根據學校的教學實際對教師進行培訓,通常情況下,培訓的內容應該包括高職院校教學內容培訓、信息化設施設備使用方面的培訓、心理學培訓、教師職業(yè)道德培訓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內容培訓,通過崗前培訓,使這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角色有一個全面地認識。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非常快,所以,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信息化教學也要跟上時代的變化,對此,學校有關部門要成立專門的培訓組織,定期對青年教師進行信息教學培訓,針對新出現(xiàn)的教學技術手段,要通過培訓使教師快速掌握,以滿足信息教學的實際需求。
3、增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內在動力。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在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過程中,既是面向學生的教育者又是促進自身成長與發(fā)展的學習者,所以,學校應該針對教學內容為青年教師提供各種教學支持。要鼓勵青年教師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因為職業(yè)規(guī)劃是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的重要活動之一,通過組織教師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可以有效利用學校人類資源,最大限度發(fā)揮教師潛能,有效提升教師工作積極性。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激發(fā)青年教師的教學潛力,使學校的人力資源不斷得到優(yōu)化,從而為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四、結語
新時代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會對院校的整體教學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為了不斷推動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高職院校必須對當前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然后通過創(chuàng)建良好教學環(huán)境以及加強培訓等措施,不斷推動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教師;信息素養(yǎng);信息化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4-0044-03
作者簡介:張良環(huán)(1978-),潮州市饒平縣貢天職業(yè)技術學校教師,信息技術中學高級職稱,從事中職教育17年。研究方向:計算機專業(yè)實踐教學、中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廣東 饒平/515700)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高低,已成為影響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因素。《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意見》(2012)明確指出要提升職業(y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yǎng),因而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一支信息素養(yǎng)高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強的職業(yè)教育師資隊伍。然而,如何在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的的新型教學模式下,利用信息資源從事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卻沒有得到中職教師的足夠重視。特別是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中職教師,由于學校環(huán)境及教師本身等因素制約,在將信息化技術與教學活動相融合等綜合能力上,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總體上觀念落后、能力偏低,處于薄弱地位。筆者在主持潮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校本研修研究”的過程中,通過我校教師兩年多的實踐,從觀念轉變入手到技術培訓,強化研討并且結合課堂進行應用教學,提出了提升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新思路。
一、信息化教學的內涵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xiàn)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huán)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信息化教學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強調協(xié)作學習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學的特點,才能勝任信息化教學。
二、制約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因素
1.教師信息化意識不強
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教師信息素養(yǎng)低,信息技術教育能力差,對采用信息教學手段授課存在畏難情緒,即信息化教學動力不足是普通現(xiàn)象。
2.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不完善
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學校信息化教學裝備差。受教育經費制約,目前大多數(shù)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學校的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才剛剛起步,除了專業(yè)實訓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場所具有信息教學設施外,其他形式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如智能教室)幾乎沒有,教師信息化教學裝備很少,制約著信息化教學的開展。
3.缺乏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
高層次、復合型的信息技術人才是保證教育信息化順利實施、利用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的關鍵力量。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學校難以吸引高素質的教師(特別是掌握信息技術的高學歷教師)來校任教,因而阻礙了學校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和推廣。
4.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缺乏保障
學校領導對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戰(zhàn)略地位理解不深,認識不足,緊迫感不強。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學校領導大都年齡偏大,缺乏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對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學校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缺乏戰(zhàn)略考慮。學校領導觀念的滯后已經成為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學校推動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障礙。
此外,制約目前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還有:各校還沒有制定出明確的教師信息技能教育培訓長遠規(guī)劃,缺少特殊的政策扶持、激勵機制、獎懲辦法等。
三、提升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新思路
1.前提:轉變教師觀念
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需要大量的物質投入,但是更重要的是加快提升整個職業(yè)教育系統(tǒng)人員的信息化素養(yǎng),使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能相應提高,使他們成為一支掌握先進教育思想和理論,掌握信息化教學基本技能,并能在教育教學中自如地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觀念是行為的先導,一定的教育行為取決于一定的教育觀念。中職教師要轉變觀念,走出信息化教學“無用論”“條件不成熟論”“時間沖突論”“等靠要”“信息化秀”等認識誤區(qū),積極主動投身于信息化教學的大潮中。實踐中,我們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先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基礎上,教師通過學習了相關資料后,開展對信息素養(yǎng)認識的討論,談學習心得,既認識到了信息化教學的意義,又對自己在信息化教學中的角色有了一個正確的定位,把握了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2.催化劑:優(yōu)化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
信息化環(huán)境包含完備的計算機設備、優(yōu)化的校園網絡和濃厚的信息化教學氛圍。
完善計算機設備。提供必要的計算機硬件設備是開展教師信息化培養(yǎng)的物質前提。基本的硬件設備包括教師備課用機和學生多媒體教室。近年來,我校采取申請中央財政專項建設資金、競爭分配廣東省中職教育專項資金與學校自籌相結合的方法,逐年更新、完善信息化硬件,取得良好的效果。
優(yōu)化校園網絡。暢通無阻的校園網絡是教師獲取信息、整合資料,開展活動交流、教學評價的資源保障。我校在確保建立開通校園網絡的同時,還配備專人進行校園網絡的日常維護,確保網絡暢通。
營造信息化教學氛圍。通過多種途徑營造有利于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氛圍,引領教師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I(yè)學習的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加強對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和自主獲取專業(yè)知識、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中,我校利用校園文化宣傳強化,對師生進行不間斷的知覺上的刺激,形成信息化教學的自主意識;組織相關的教師論壇,比如“現(xiàn)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中職教學改革”、“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等讓教師們各抒己見,充分體現(xiàn)各自的信息素養(yǎng);定期刊出教師與學生的信息窗,讓師生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各自的信息才能,對能夠積極使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的教師給予必要的支持和肯定,及時將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理論傳播至一線教師;另外,課題組成員以校為本,邊研究邊實踐,自行開發(fā)搭建學校數(shù)字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網上教研、網上課堂,使教師在良好的信息化氛圍中形成自我提升和自我優(yōu)化的意識,從而積極參與到信息化教學改革實踐之中。
3.主渠道:開展專題培訓
專題的校本培訓是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學校信息化教學應用和推廣的快捷方式。自課題研究開始,我們進行了兩個方面的培訓。
培訓第一方面,特別將校長、主任等行政班子納入培訓對象,提高領導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認識和認可。通過全員培訓使廣大教師進一步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觀念,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會熟練使用辦公軟件進行文字處理、電子辦公、PPT課件修改和制作,能夠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相關學科的資源并下載和進行整合,建立、修改教育博客,掌握電腦繪畫、簡單的FLASH動畫制作、音視頻下載、轉化、截取以及微課的制作等等。
培訓第二方面,要求教師在提高信息素養(yǎng)及信息操作技能水平的基礎上,重視學習資源的利用,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進行教學,學會信息化教學設計。設計信息化課堂教學不能只滿足于教材,而是要通過大量的信息資源,設計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并通過媒體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學習。讓學生通過媒體自己去發(fā)現(xiàn)、分析和處理教學信息,與同伴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與智能發(fā)展。因此,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成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成功也促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fā)展。
在第二階段培訓過程中,我們先定期開展有關中職信息化教學設計相關理論的學習,使教師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后,要求教師必須寫出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推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然后學校不僅組織檢查其信息化教學設計教案,還要聽課,了解其信息意識與信息技能有否增強,評價其信息化教學能力。主要做法是開學初讓教師們針對一學期的教材,制定出實施信息應用課的計劃,然后認真設計好信息化教學的方案,最后,通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表來評價每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與發(fā)達地區(qū)中職教師的條件足、水平高的培訓相比,我們從基礎做起,通過采用校本培訓與教師自助相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請進來”和“走出去”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以校為本,以人為本也在另一角度上提高了教師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化課程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學交往能力、信息化協(xié)作能力和信息化創(chuàng)新能力等。
4.助推器:強化課堂應用
教學相長,強化信息化教學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一方面能檢驗和強化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能激發(fā)教師自覺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意識,使其成為教師的一種需要,從而推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組織了使教育信息化進入課堂教學的活動,經常組織教師觀摩、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信息化示范教學,通過展示性的應用課逐步過渡到日常性的應用課,強化課堂應用,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及意識。
5.重要手段:組織學習研討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過程中包含著很大的技術含量。在這個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許多難解的問題,組織教師學習研討是解決諸多問題,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養(yǎng)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學校自己的信息化教學專家的重要手段。
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可以組織各種專題的研討活動,如現(xiàn)代信息技術方面的、課堂應用方面的、教學組織與設計方面的等等。這些專題的產生來自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實際,研討更要有實效性,要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例如,在“學習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的研討中,許多教師深深地感到,在讓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應當讓學生能了解知識的發(fā)展及其知識的社會價值,認識探索知識的科學方法與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在社會活動中進行決策和參與改造的基本能力。于是,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就常常會自覺地從教材所確認的內容出發(fā),將那些需要學生認知的、孤立性的事實,通過教師的合理組織,借助信息化資源,轉變?yōu)橐粋€個學生感興趣、需要學生設法解決的社會性的問題。比如在《函數(shù)的單調性》的教學設計中,中餐烹飪專業(yè)的數(shù)學老師讓學生搜集了與專業(yè)相關的“烹飪實驗數(shù)據”(每10分鐘測量記錄煮牛肉時肉的質量)和生活相關的“豬肉價格走勢圖”作為這節(jié)課學習的素材,用真實的、與專業(yè)相關的數(shù)據,增加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參與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專業(yè)和生活密不可分。
6.有力機制:引進競賽評比
以信息化教學相關比賽為平臺,為教師提供展示、交流和提升的機會。我們學校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教師課件制作比賽、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及說課比賽,每學期進行一次信息化教學觀摩課、中職教學資源應用優(yōu)質課,并積極參加上級的各種信息化教學大賽,走出去與發(fā)達地區(qū)的教師交流、學習,借鑒先進省市和名校名師經驗,通過這些促進教育教學變革,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另外,我們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作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了教師考核方案中,設立了年度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獎,表彰在信息化教學設計、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開發(fā)、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科研和其他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教職工,建立起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的長效機制。這項工作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可和大力支持。
對于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中職學校來說,以區(qū)為本、以校為本、以人為本,更有針對性地通過專題培訓、課堂應用、學習研討、競賽評比等方式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而促進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是當前欠發(fā)達地區(qū)中職學校發(fā)展的需求。同時也是加速其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xiàn)代化,深化中職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的必然舉措。
參考文獻:
[1]林沛.提高中職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J].廣東教育(職教),2015(6).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能力;高職教師;信息化大賽
1高職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1信息化意識薄弱
從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四個階段——形成階段、應用階段、融合階段和革新階段來看,目前,大部分的高職教師處于形成和應用階段。隨著學校硬件設施的提高,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已經十分普及,但是教學模式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而步入應用階段的教師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運用很多吸引眼球的場景和技術在教學中,把課堂變成個人信息化技術展示的舞臺,這脫離了專業(yè)課堂。很多教師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并沒有根據專業(yè)和學情對信息化手段有所選擇。而第三階段的融合和第四階段的革新是我們目前的奮斗目標,即要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協(xié)作式學習,在實踐中運用網絡信息化手段,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自主決策的學習能力。
1.2信息整合能力不強
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特別是2019版可以幫助完成需要視覺呈現(xiàn)的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中依托文字、圖片和視頻,使復雜抽象的知識點以更形象、直觀化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吸收。但大部分教師對它的了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多是套用現(xiàn)成的模板,輸入文字和圖片,添加視頻等等。而對更高要求的色彩搭配、美化與處理圖像、剪輯音視頻、錄制并編輯微課、制作動畫、使用虛擬仿真軟件、整體排版以及配套插件(如口袋動畫、美化大師和islide等)知之甚少,更不用說熟練使用了[1]。目前,信息的檢索與獲取能力成為制約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在大數(shù)據時代浩瀚的信息資源中,如何篩選優(yōu)質信息進行有效使用,成了我們需要面臨的選擇,主要表現(xiàn)在:缺乏對常用下載圖片和視頻的網站的了解,如pexels、unsplash、stocksnap以及creativevix等常用的搜圖網站;缺乏對手頭資源的鑒別和整合能力,不能與相應的教學內容做好銜接。
2提升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策略
要解決以上問題,需要提升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高校應該以比賽為契機,定期組織開展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課堂教學以及信息化實訓教學等比賽活動,并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初期可以采用“高壓”政策來要求各個學科教師參加比賽,一輪培訓和比賽下來,各個學科都有了信息化帶頭人。并且對在信息化教學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教師給予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獎勵,以此來推動他們在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道路上繼續(xù)前進,同時刺激更多教師參與大賽。顯然,通過信息化教學能力大賽,以點帶面,吸引所有的教師一起參與,在互相切磋中可顯著提高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
2.1正確理解信息化教學
教師應該正確認識信息化教學。在教學中,用先進的理念來武裝頭腦,以信息技術為支持,使教學所有環(huán)節(jié)數(shù)字化,使所有活動都能進行評價反饋,形成評價體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應積極主動地進行信息化教學,轉變角色當好學習的導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在進行具體教學設計時,要有信息化教學意識,利用信息化搜集和篩選所需的資源,利用好學習平臺,結合學情分析,積極主動把教學內容和信息化技術有機地融合[2]。一是通過積極申請或者參與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信息化項目,來提高信息化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如建設精品資源項目、共享課項目、愛課程項目、新課程網絡教研項目等。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加強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理念和專業(yè)教學的整合,有利于師生的共同學習從而能提高課堂效率。二是通過參加各種信息化相關大賽,如多媒體課件制作大賽、微課大賽、信息化教學大賽以及教學能力大賽等,通過獲獎教師的示范作用來帶動提高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從教學的目的來看,任何技術與教學活動結合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教書育人,信息技術的選擇與使用也不例外。在探索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方式和途徑上,要充分考慮到專業(yè)教學的實際情況。在保持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點的基礎上,充分地將信息化技術的優(yōu)點融合進專業(yè)教學中,保證信息化技術和教學的有機、無縫融合,而不是濫用信息化手段,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也就意味著并不是采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越多越好,而是在必要的環(huán)節(jié)選擇恰當?shù)男畔⒒虒W方法才是正確的信息化教學。
2.2努力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
教師要自覺主動跟上科技的發(fā)展,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術。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公眾號和觀摩別人的作品以及廣泛參與培訓活動,有意識地學習、掌握和操作與教育教學相關軟件工具(如Photoshop、CAI課件、思維導圖、3DbuilderheSketchup等)的技能,不斷推進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發(fā)展。學會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習效果進行發(fā)展性評價,鼓勵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進行自我或者交互評價。從使用到熟練地使用信息化手段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手足無措,但是當掌握后就可以不斷地挖掘其功能,來為教學和學習服務。
2.3完善培訓和激勵機制
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級、市級等相關的優(yōu)質信息化培訓項目,同時,有計劃地邀請專家學者以及大賽獲得者就教師信息化教學及教育技術方面進行校本培訓。特別就微課制作、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動畫的制作以及3D模型等一些基本的技術進行培訓。通過這些培訓項目,來增強教師的信息化意識,提高教師的信息化運用能力[3]。發(fā)揮信息化教學大賽的推動作用,促使教師參與到校級培訓中,并在一輪又一輪的培訓中,讓教師不斷獲取新的理念和最新的信息化技術。從校賽中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參加更高一級別的省賽。培訓的級別更高,則培訓的內容也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性。通過國賽評委對歷屆作品的點評,找出作品中的亮點和不足,同時結合教育技術前沿的相關研究講座,構建教師的理論知識體系,結合理論和實踐全力打造省賽作品,進軍國賽。由于人數(shù)限制,參加省賽和國賽培訓的教師數(shù)量有限,可以讓參加培訓的教師針對培訓心得做一個講座,向全校教師傳達最新的理念和技術。制定具體誘人的激勵和獎勵的政策。對信息化相關項目的立項和結項以及各種比賽獲獎者和參與者,都給予相應的獎勵。特別對于項目的完成者和比賽的獲獎者,要給予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獎勵[4]。這不僅是對獲獎者付出的肯定,還能激勵他們在信息化教學的路上走得更遠,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時能夠調動廣大教師的參與積極性,起到導向作用。除此之外,不僅要把成果納入年終測評和職稱評審的范疇,還要加大信息化教學能力在教學中的比重,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適應時展。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培訓;教學能力
一、領導必須重視信息化建設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能力,是有組織的技術、管理互相結合的能力,它的整體性和協(xié)調性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形成牽涉到方方面面,需要有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沒有統(tǒng)一協(xié)調檢查落實,沒有領導的重視與參與就無法落實。因此,中學教師信息化能力建設必須堅持自上而下、統(tǒng)籌規(guī)劃,必須要有一個全面的系統(tǒng)規(guī)劃,并建立教師信息發(fā)展的流程。具體來說,則是要調整現(xiàn)有的管理體制,使之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和新課改的要求;制定有利于建設的政策,以確保該項工作支持力度等。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學校各部門都應根據自己部門的情況,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計劃,然后由學校信息中心人員參與,共同進行學校信息化建設。學校領導不僅要熟悉信息化建設的業(yè)務流程、組織模式,還要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趨勢,高度重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師應具有現(xiàn)代化教育觀念
教師應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的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即對學生的多種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協(xié)調,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對于教學來說,尤其是不能滿足于“傳道、授業(yè)、解惑”,不能把文本作為學習的唯一,教師要積極使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進行研究性學習,經常上網搜索有效資料,經常交流現(xiàn)代化技術運用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逐步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應該具有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新的教學理論和理念,同時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所需的一些教學技術知識,及時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把先進的教學思想帶入工作中,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三、加強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
無論是職前還是職后,發(fā)展可持續(xù)的教師信息化教學情意,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和直接成長動力,有效開展面向未來的、職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已刻不容緩。教師信息化能力的發(fā)展具有層進性,需要在教師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及時引導和補充,從而使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向更高層次邁進。要按照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的要求,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中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利用技術,將技術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將實用技術的觀念和方法帶給學生,那么,將極大地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其核心就是計算機的使用,中小學校的教師,大多較少接觸計算機,對計算機的了解知之甚少,對計算機的使用基本摸不著門。而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又決定了教師必須掌握計算機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要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首先必須讓每一位教師學會使用計算機,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進程中,教師的計算機水平是一個關鍵因素。
信息化不僅是教師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主要標志,而且也是促進教師繼續(xù)教育管理和實施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途徑。中小學教師需要終身學習,應建立健全的教師培訓機制和激勵措施,確保培訓發(fā)揮實效;加大培訓力度,使培訓由骨干培訓轉向全員培訓,通過培訓,使全體教師都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及網絡維護能力;豐富培訓形式和內容,增加培訓數(shù)量,考核培訓效果;要積極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活動,讓大部分教師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更新觀念,幫助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四、加大硬件建設投資力度
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離不開一定的硬件基礎,只有在學校配備了較為完備的計算機設備后,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才有了其存在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說,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中,“硬件”建設必須過關。否則,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就只能是空談。而學校的設備配置需要相當數(shù)量的資金,設備配置一步到位很難。所以,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在設備配置上采取“上面配一點、自己籌一點”的方案,逐步配齊設備。先組建一間計算機教室,然后組建多媒體教室,最后建成校園網,通過互聯(lián)網、校園網建設,讓教師能夠游刃有余地搜索資料,下載資源并進行資源整合。所以,“硬件”配置是提高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已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所以只有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教師不斷轉變觀念,加大學校硬件建設并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才能促進教育的現(xiàn)代化,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一、研究背景
1992年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定義為:“信息素質是人能夠判斷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且能夠對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睂τ⒄Z教師來說,信息素質主要是指能把英語的教學過程當作是外語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收集和處理,以及對學生傳遞和交流這些信息的過程,并且能運用一定的信息化技術,比如說多媒體技術、流媒體技術、微課制作技術等,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起到優(yōu)化英語教學的效果。2012 年 3 月,教育部正式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提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針為:“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彪S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及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英語教師除了符合上述要求、具備上述素質外,也要具有信息素質。具備了相應的信息素質,他們的各種能力和知識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英語教學,使大學英語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我國英語教師信息素質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通過對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素質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師在信息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都有待提高,包括信息意識薄弱、信息知識和能力不足、信息道德層次不高。其特點和原因分析如下:
1.信息技術的使用目標不明確。一部分英語教師不習慣或者說極少使用信息技術,他們滿足于現(xiàn)有的書本和黑板教學,照本宣科地把現(xiàn)成的一成不變的書本知識說給學生,不去學習、了解、吸取新的與課本知識相關的、有利于英語教學的信息,使英語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止步不前、故步自封。問及一些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了信息技術,但當問及原因時,他們回答:為了吸引學生上課注意力;學校要求的;可以使講課比賽更出彩。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度、遵循的原則以及與課程目標之間的關系時,他們的概念是模糊的。高校英語教學中不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導致教學方法守舊、課堂乏味無聊、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英語教學效果欠佳;但若是教師的信息意識沒有改變,只是隨意、無目標地使用信息技術,也會使得英語信息化教學無章可循、盲目進行,信息技術用于教學也只是花哨的一種可有可無的教學手段,勢必影響學生信息素質提高及獲取更多信息的能力。
2.信息技術的使用比較單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使用某種信息技術時多局限于其某種功能。以微信為例,許多教師認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信息傳遞,用于傳遞圖片、聲音、視頻等信息。而教師可能不知道可利用微信平臺課程補充信息,讓學生課下擴充知識面;不知道可組建微信聊天群,鼓勵學生們在群里練習英語口語,微信及時語音的功能使學生避免了面對面說英語的尷尬情緒,以便更自如地練習用英語交流;不知道可利用微信平臺讓學生上傳作業(yè),教師可以在線修改,及時指出錯誤,這樣使得對作業(yè)的評估及時高效,也讓學生印象深刻。
3.信息技術的保障缺乏。大部分英語教師是在從事工作后參加的計算機培訓,可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時卻犯了難,比如說,如何在PPT中加入超鏈接,如何做視頻、音頻剪輯,如何制作教學微視頻,如何進行人機對話,如何進行機輔翻譯。查找其原因在于,培訓往往側重傳授計算機技術本身,而缺少對教師運用計算機技術在英語教學的指導。
4.提高信息素質的精力不足。因高校擴招使得英語教師短缺的現(xiàn)象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多數(shù)英語教師是每周12課時的教學量,有的教師實際上課量甚至超過了16節(jié)。而英語的教材隨時展更新很快,備課內容不斷變化,高校英語教師在從事繁重教學任務的同時,很難有精力和時間再從互聯(lián)網上、一些公眾號上獲取更多更新的相關信息。同時,教師們也很少有時間去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并結合搜集來的最新資訊,應用于輔助英語課堂教學。
三、高校英語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策略
應外語教學信息化的要求,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素質亟待提高,其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應并駕齊驅、兼而有之。但是,如何培養(yǎng)高校教師的信息素質呢?筆者基于對高校英語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嘗試性地提出一些舉措。
1.培訓內容實用有效。為了促進高校英語信息化教學的進程,加強英語教師的信息意識,提高其信息知識儲備,鍛煉其信息化能力,使其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是對教師信息化培養(yǎng)的主要任務。所以培訓高校英語教師時,需強化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掌握與運用,對一些教學軟件應用、具體的教學技術等進行應用性的培訓,并在培訓過程中給予教師足夠的練習和實踐的時間。然而,很多英語教師盡管參加了信息技術的培訓課程,但仍感覺無法將培訓的教學技術運用于英語教學。這是因為培訓往往只注重信息技術的傳授,而忽視信息技術與教學實際的結合及教師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說忽視了如何操作的過程,比如說用具體的某個信息技術用來做個課件、做個教學微視頻等。因此,想要提高英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必須構建有效的培養(yǎng)內容體系。各高校可要求英語教師在接受培訓后,必須使用一些信息化方法于教學過程中,讓教師能確實地演練、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并借此打造個性化的信息化教學風格。因此,不能讓信息化教學技術的培訓只停留在理論和信息技術層面的講授和理解,應讓信息技術走進課堂,用于教學實踐。信息技術的培訓可以通過課堂信息化技術的現(xiàn)場指導、某個信息化教學技術的專題講座、對成功使用信息化技術的教學課堂進行觀摩等方式,以提高對教師信息化的培訓效果。
2.自發(fā)研修同時進行。自發(fā)研修指的是高校英語教師在不影響、不暫停教學的同時,通過樹立正確的信息觀念,增強其信息意識,自覺地進行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去提高其自身的信息化能力?!白晕已行奘亲罹呱突盍Φ囊环N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式。”互聯(lián)網上有相當豐富的技術指導視頻可供教師們自己學習。比如說,如何做高效的PPT,如何做英語課程微視頻,以及教育部組織的高校教師在線培訓課程等,都為教師的自發(fā)研修提供了有效多樣的資源。另外,英語教師可將自己制作制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作業(yè)布置與批改等活動放在教學博客、QQ空間或微信朋友圈上,并在這些信息化的平臺上設置疑難解答、微信英語角、自主測試等內容,為學生提供了及時、必要的信息資源,拓展英語課堂教學的廣度。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強師生的交流與互動,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翻轉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3.支持環(huán)境良好。高校的相關部門應制定有效的管理和獎勵機制,為教師信息素質培訓提供良好的支持環(huán)境。第一,建立激勵機制??蓪⒔處焻⒓优嘤柕那闆r加入個人業(yè)務檔案,作為教師教學或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或把培訓的課時抵消相應的教師授課課時,以激勵教師自覺地學習。第二,對教師的信息培訓成果采用形成性評價,并開展課堂觀摩、教學技能比賽等。通過課堂觀摩和教學比賽,如課件大賽、網頁制作大賽、Flash動畫大賽等活動,對于能在教學中運用到培訓中所學的信息化技術、在比賽中取得課件制作或信息化教學成果的教師,予以相應的獎勵。這樣就能有效的激勵教師提升自身信息化素質。第三,為英語教師提供好的軟件環(huán)境。當前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過重,平均周課時量最少也是10節(jié),而且學校也給教師布置了沉重的科研任務。教學和科研任務的繁重使英語教師身心疲憊,意識上并不想主動去提高自身信息化技術,事實上教師們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因此,高校應減輕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提供其信息化技術的培訓機會。第四,對教師采用綜合評價,動態(tài)全程評價教師。如通過督導聽課評教、學生評教、同事互評、自我評價、課堂反思等相結合,對英語信息化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反饋指導,以更有效地促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
4.信息化交流。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需要廣泛交流。如可搜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和力量,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多媒體教室、機輔翻譯室的優(yōu)勢;可走訪兄弟院校,使本校教師打開眼界,突破本校信息化教學的模式;可讓信息技術卓越的教師幫帶一般教師或年輕,全面提高本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可推薦本校優(yōu)秀教師參加省市級講課或多媒體教學技能比賽,促進教學信息化技術的交流和學習,提高教師的信息化能力。
關鍵詞:城鄉(xiāng);教學信息化;教學信息化能力;教學
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水平和信息化差異的現(xiàn)實不容忽視,認清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水平和信息化差異的現(xiàn)實需要我們以客觀現(xiàn)實為基礎逐漸減小差異,推動城鄉(xiāng)教育體系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高一定要根據現(xiàn)有條件,自發(fā)地探求并研究出擁有鄉(xiāng)村特點的數(shù)字化教學模式,鄉(xiāng)村教育從業(yè)者不可以等到教學水平提高了再來增強自身信息化教學水平,而應該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提高農村信息化教育水平。
1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信息化發(fā)展水平深層次的研究越來越透徹,促進了信息化教育水平內涵的深入探討。當今,常見的狹義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含義是由陜西師范大學李天龍教授給定的,主要表現(xiàn)在老師基于信息化教育氛圍中進行授課,并在學生學習中利用信息技術上課,并在各種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評價等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能力。上述能力與實際教學過程緊密相連,因此,信息化教學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技術和課程融合水平、信息化教育設計水平、信息化教育資源設計與挖掘水平、信息化教學實際操作水平、信息化教學品評水平、信息化教學控制水平等主要方面。
2城鄉(xiāng)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協(xié)調發(fā)展的制約因素
2.1城鄉(xiāng)二元體制的影響
針對發(fā)展滯后的農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我們常常關注制約原因:(1)相對于城市學校,鄉(xiāng)村學校的數(shù)字化軟硬件環(huán)境較差,教育者們不能開拓數(shù)字化教育模式;(2)鄉(xiāng)村學校數(shù)字化資源的欠缺,對教育人員通過數(shù)字科技進行授課和提升教育水平也是一種制約;(3)鄉(xiāng)村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敏感度相對較差,而且對信息技能的訓練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2.2鄉(xiāng)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瓶頸
影響鄉(xiāng)村教師信息化教育水平低下的因素包括兩方面:教師個體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而內部原因包括教育者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認知以及信息技術水平等方面是制約鄉(xiāng)村教育體系信息數(shù)字化教育水平發(fā)展的最重要原因。其中,內部原因中的教學理念方面是增強鄉(xiāng)村教育者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最主要限制因素。而且,鄉(xiāng)村老師也沒能充分調動個體的主觀積極性來提高信息化教學技能水平,在信息化教學技能水平方面的態(tài)度不夠堅決,而且信心不足導致主動探究的實際行為跟不上,這也阻礙了鄉(xiāng)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的提高。
3城鄉(xiāng)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的路徑依賴
3.1送教下鄉(xiāng)
為了積極展現(xiàn)骨干教育力量的標桿功能,共同利用高品質的教學資料和教育力量,同時加強城市教育資源面對鄉(xiāng)村學校的融匯。市級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適當協(xié)調并部署重點初高中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下鄉(xiāng)任教。這不僅是城市教育力量支持鄉(xiāng)村教學工作的關鍵,而且應該成為教育工作長期堅持的工作核心。這一工作實行的方式包括:示范教學、專家點評及報告、校內培訓等方式,而且應該努力做到有效、實際、實惠。
3.2加強城鄉(xiāng)學校的互助合作,為培養(yǎng)鄉(xiāng)鎮(zhèn)教師的信息教學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
城市學校老師的信息教學水平毫無疑問在鄉(xiāng)村老師之上,而鄉(xiāng)村老師大多都是民辦轉公辦的。大多數(shù)的民轉公教育者長時間駐扎于窮困地區(qū)辛苦工作,為鄉(xiāng)村的教育工作奉獻自己的一生。然而,隨著年齡的慢慢變大這些教師也暴露出觀念陳舊、知識欠缺等不足,難以跟上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所以,強化城市與農村學校和睦關系,促進城市與農村老師的溝通,完善城市農村教育人員的協(xié)作機制,既有利于促進城鄉(xiāng)學校協(xié)調與合作,也有利于教育人員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在教學水平方面進行交流,在教學理念方面進行溝通,可以促進老師們互相學習,也可以促進教育人員自我信息教學水平,也可以提升學校的全面發(fā)展水平。而且,對于農村地區(qū)基礎設施不足等情況,構建城市農村校際兄弟關系有利于讓農村教育人員得到到城市學校培訓的機遇,而且經過溝通和互動有利于增強鄉(xiāng)村老師的信息教學水平。由于社會的進步國家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受教育水平,農村地區(qū)學校早晚要完善基礎設施,因此,農村地區(qū)的教育人員一定要增強信息技術水平,迎接信息時代的到來。
3.3增強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培訓技巧
(1)加大培訓力度和針對性。對培訓內容而言,應該關注連續(xù)性和針對性。在教育人員的信息技術的搜索水平、數(shù)據整理能力、對各種軟件的掌握上提高培訓的強度,努力弱化鄉(xiāng)村老師在這些方面的不足之處,增強鄉(xiāng)村老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2)培訓方式多樣化。以現(xiàn)有培訓形式為基準,豐富培訓方式,將多個教學形式融合在一起,例如:信息技術平臺的協(xié)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形式,根據鄉(xiāng)村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培訓內容、培訓目標、培訓力度等計劃出最適合的培訓方案。培訓人員要起到督促作用,通過與受培訓者面對面的交流,或采用QQ、Email等網絡工具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受培訓教師的學習進展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3.4提高應用綜合效益
為增強鄉(xiāng)村地區(qū)教育人員的信息化教學技能水平,必須構建“城鄉(xiāng)學校共同體”,促進城市農村教學工作一體化,并提高數(shù)字化設備的完善以及利用,重點強化信息化教學建設的綜合效益。同時提高自主參與意識,調動鄉(xiāng)村教師積極性,增強教育人員的信息敏感度,將學用融會貫通,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多種模式培訓,增強鄉(xiāng)村地區(qū)教育力量的信息教學技能及水平,推動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
3.5緊貼教學服務師生
緊跟教學,直接為一線教師和學生服務。豐富的資源是網絡的生命,在資源建設中,緊貼教學實際,一方面融合現(xiàn)有資源,對現(xiàn)存資源庫群進行整合,建成教育信息管理數(shù)據庫。另一方面,發(fā)掘與開發(fā)各種優(yōu)秀資源,開辟“名師在線”專欄,組織特級教師講學,拍攝新課改示范課及中考、高考考前專家輔導講座等,使農村、山區(qū)的中小學教師和學生享受和城里一樣的優(yōu)質教育。
4結語
鄉(xiāng)村地區(qū)教育人員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在增強鄉(xiāng)村地區(qū)教育數(shù)字化、減小城鄉(xiāng)信息化差異以及實現(xiàn)教育公平方面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鄉(xiāng)村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會長時間受到阻礙一定是多方面復雜原因共同導致的結果,同時需要多方面協(xié)調共同促進城鄉(xiāng)教師信息化教學。
參考文獻
[1]熊才平,吳瑞華.以信息技術促進教師資源配置城鄉(xiāng)一體化[J].教育研究,2007(3):83-86.
[2]王陸.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內容:互動關系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8(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