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動化專業相關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專業引導 會計專業 計算機類課程 辦公自動化應用 模塊教學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2C-0159-02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設置了會計專業,而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都有計算機類課程。因為職業類院校更加注重人才培養的職業性,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所以高職會計專業開設計算機類課程時往往要考慮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在選擇上課側重點和案例時密切結合專業的基本要求。本文擬以辦公自動化應用課程為例,對基于專業引導的高職會計專業的計算機類課程模塊教學進行探討。
一、高職會計專業辦公自動化應用課程教學的意義與現狀
高職會計專業開設辦公自動化應用課程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首先,當前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社會的多個領域已經信息化,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信息化的深入程度將超乎人們的想象。高職院校開設辦公自動化應用等計算機類課程,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信息化技術,從而保證所培養的學生能夠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需求。其次,就人才需求狀況來看,很多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專業技能過硬,還要求具備其他多方面素質,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計算機的操作熟練程度,包括辦公軟件的使用熟練程度。高職院校加強辦公自動化應用等計算機類課程的設置,則能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
然而,高職生的自身特點導致高職會計專業辦公自動化應用課程的開展具有一定的難度。眾所周知,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問題日益突出,這種參差不齊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源地域性差異,生源起步差異等。同一個專業或者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加之傳統教學中辦公自動化課程與會計專業未能有機結合,且學習任務不明確,使得學生無法很好地掌握知識,從而導致會計專業辦公自動化應用課程教學難以開展。而基于專業引導的模塊教學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教學難題。
二、基于專業引導的辦公自動化應用課程模塊教學的實施
(一)模塊劃分
辦公自動化應用課程的內容,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主要模塊,分別是WORD模塊、EXCEL模塊、PPT模塊。這三個模塊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一起構成日常辦公最常用的工具軟件包。
(二)任務架構E-R圖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按照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將模塊涉及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任務,以任務驅動教和學。具體的劃分如圖1所示。
(三)案例選取
辦公自動化應用課程中教學案例的選取十分關鍵,合適的案例可以實現課程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有效結合,而如果選取的案例不合適,與會計專業沒有任何關系,則這樣的例子是不利于課程教學的。在進行案例選取時,應以會計專業為導向。比如,在講解EXCEL函數的時候,可以結合會計專業的相關知識介紹常用的財務函數以及統計函數等。
1.案例一:單變量求解問題。形式化定義:Y=F(x1,x2,…,xn),已知Y值,又已知自變量中的n-1個,求解第m個xm(其中,1≤m≤n)。
求解的具體過程為:工具單變量求解目標單元格(計算Y的公式(函數)所在單元格,然后給出目標值確定可變單元格(xm)確定。
具體例子:某產品固定成本為12000元,單位可變成本為100元,售價為210元,試確定盈虧平衡點的銷量。
解決問題思路:本例涉及的函數值是利潤(隱含的);函數自變量是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銷售價格;確定單變量求解模型,如表1所示。
2.案例二:規劃求解問題。形式化定義為:當人們想要尋找做某件事的最佳方法時,使用的就是規劃求解。更正規的說法是,當人們想要在電子表格的某些單元格中得到優化(最大化或最小化)某個目標的值時,使用的就是規劃求解。
優化模型包括三部分:目標單元格、可變單元格和約束。
求解過程為:優化模型加載規劃求解求解。
具體例子:張森是制作鉆石手鐲、項鏈和耳環的寶石商,他每個月最多需要160人工工時,他有800盎司的鉆石。表2給出了每種產品的利潤、生產每種產品所需的人工工時和鉆石盎司量。如果對每種產品的需求是無限量的,張森怎么生產才可以最大化他的利潤?
在引入規劃求解宏的工作表中,建立如表3所示的模型。模型建立后,調用規劃求解宏,完成利潤最大化時的產品生產數據的計算。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的選取可以看出,案例里涉及了會計專業的相關知識,同時運用了EXCEL模塊的工具。這樣的例子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有利于實現課程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有效結合。
(四)實踐―反饋―實踐的循環過程
教師在實施辦公自動化應用課程模塊教學時應逐步建立起“實踐―反饋―實踐”的雙向反饋系統。反饋系統涉及的反饋問題如表4所示。
表4 實踐過程的反饋問題總表
重要知識點 熟練 基本把握 不熟練 須改進的意見(或者自己努力的方向)
Word排版
圖文處理
郵件合并
Excel函數的使用
EXCEL圖表
簡單財務分析
PPT動作設置
對本門課程的建議以及對這種講練結合的授課方式的建議:
本門課程你的理想分數是:
對老師的評分是:
對自己的評分是:
三、高職會計專業計算機類課程模塊教學的保障工作
為了使基于專業引導的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模塊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和課程設置目的,還須做一些保障性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教材建設
優秀的教材也是一位優秀的“教師”,這個優秀的定位應該著重看教材本身的設計和選材是不是能夠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比如會計專業開設辦公自動化應用等計算機類課程,那么教材再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專業特點,例子的設計和選擇上應該傾向于會計專業的相關知識的運用。除選擇出版社出版的優秀教材外,教師還應根據專業的特點,基于專業引導的方向,在教材的建設上加大力度,努力建設適合專業特點的教材。
(二)網絡資源平臺建設
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無線技術的不斷成熟,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高職院校還應逐步建立起網絡學習的平臺,通過便捷的網絡交互,達到實時在線教學的目的。建設網絡資源平臺,能夠提供全面的教學資源和案例,并且能夠實現在線問題交流和解答。通過以上相關資源的建設及在線聯系和交互,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和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并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可達到培養學生超越課程的專業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目的。
(三)師資隊伍建設
新形勢對專業性的計算機課程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應用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僅需要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還應了解開設計算機類課程的專業的相關知識。為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相關課程教師應努力學習,而學校應加大外出學習和培訓的資金支持力度,同時應設計出相應的教師考核激勵制度,使教師自覺增強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
(四)實踐條件建設
加強實踐條件建設是提高計算機類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于計算機更新換代和自然老化的節奏比較快,所以實驗條件特別是計算機實踐教學的硬件條件應該跟上,否則實踐環節很難有實驗保障。在時間條件建設上應該先硬再軟,就是硬件配置優先,軟件配置緊跟上,因為沒有硬件的支撐,軟件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
總之,目前高職院校的發展勢頭良好,學校數量不斷增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各高職院校只有辦出特色,才能取得長足發展。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計算機類課程的開設只有結合計算機課程本身和會計專業的特點,才能辦出特色,否則勢必大眾化,不能夠突出專業對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的應用,也就不能夠很好地促進專業知識的鞏固和計算機技術在專業領域的很好應用。所以,高職會計專業開設計算機類課程時,應以會計專業引導為基礎,分模塊設計任務,從而有序地開展專業的計算機教學。
【參考文獻】
[1]趙文,宋宇翔.財經類專業計算機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廣東培正學院為例[J].教育與科技,2012(5)
[2]陳丹,孫謬如.結合不同專業培養方向,深化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J].計算機教育,2009(13)
[3]陳銘.加強實踐教學、強化應用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8(23)
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工作中檢驗理論、提升理論,是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工作中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是企業對工程技術人員的要求。作者曾在電力系統就職,體會比較深刻。對于變電站而言變壓器檢修經常要做空載和短路試驗,工程上變壓器空載試驗方法采用調壓器在低壓側加壓,空載容量應小于調壓器容量的50%,試驗電流為額定電流的1‰~1%,以測量變壓器的鐵損。一般電力變壓器在額定電壓時,空載損耗約為額定容量的0.1%~1%。變壓器短路試驗用自耦變壓器調節原邊電壓,原邊電流達到額定值時,測量變壓器銅損。通常電力變壓器在額定電流下的短路損耗約為額定容量的0.4%~4%。通過親自動手做壓器空載、短路試驗及觀察實驗現象,聯系《電路》、《電機學》中關于變壓器的相關知識,加深了對變壓器的學習與理解。發電廠自動化控制是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與要求,已投產和在建的大型發電廠的自動化控制水平非常高,已達到“無人值守,少人值班”管理模式。發電機組的自動開停機、自動同期并網技術驗證了《自動控制理論》、《繼電保護》等相關理論知識。在電力系統工作的4年中,筆者的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電力系統工作經歷對電氣工程本科教學起到的積極作用
1教材選用目的更加明確
教材是高校實施培養計劃的重要介質,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人才。高質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完成人才培養計劃與目標的保證。作者在施教時參照自身的工作經驗,選用更具有方向性與實踐性的教材,提高畢業生與企業之間的契合度。智能電網、數字化電站是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其要求電網信息化、自動化程度更高。因為這一目的,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廣泛應用到電力系統中,目前國內應用的PLC有西門子(SIEMENS)公司生產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產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產的FX3G系列等。隨著日系PLC退出中國市場,西門子PLC被普遍應用于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例如三峽電廠、葛洲壩電廠、溪洛渡電廠等大型水電站使用PLC對發電機組、輔助設備系統等設備進行控制。因此在向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教授《電器與可編程控制器》這門課程時,應該選用以西門子PLC為基礎講述電廠及電網自動化控制的教材,教學內容更接近電力系統工作實踐,使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時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
2培養學生更具有方向性
現代電力企業對高校畢業生有著嚴格的職業要求。扎實的專業能力、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寫作能力是畢業生就職于電力企業所必須具有的素質。電力系統設備分為一次設備、二次設備兩大類。就發電廠而言,從事電氣一次設備的檢修、維護及管理工作需要畢業生熟練掌握《發電廠電氣主系統》、《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機學》等專業課程的內容,熟悉電機、開關電器、載流導體、電抗器、補償設備、避雷器、繼電保護系統相關知識,這些是為適應發電廠工作而儲備的理論知識。從事電氣二次系統工作的畢業生則必須重點掌握《自動控制理論》、《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子技術》、《電器與可編程控制器》的相應內容。因此擁有扎實、豐富的專業知識來服務電力企業,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實踐動手能力在促使畢業生快速融入到企業生產工作中扮演著積極、重要的作用。發電廠電氣設備維修工作需要畢業生有較強的電氣二次配線、布線及PLC編程能力。發電廠中大量布置電氣二次控制盤柜,實際的檢修與維護工作需要高強度的控制回路布線與配線工作,電力系統高度自動化則需要畢業生具備基于PLC的自動化程序讀寫能力。公文寫作能力是現代化大型企業對職工的基本要求。我國各級電力系統的運營、管理、維護已經實現了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實際的工作中需要職工撰寫大量的公文,例如對發電廠而言,每個月要寫電廠運營報告、機組檢修報告、技術改造方案等,特別是實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寫設備缺陷處理報告及巡檢報告。這些工作要求職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寫作能力。對于畢業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寫作能力在求職及就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3將工作經驗融入教學
將寶貴的工作經歷融于課堂教學,可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者講述《電路》第十一章時,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深入淺出地講述了變壓器的原理、空載和短路實驗,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內容。在講述《電器與可編程控制器》時,以發電廠開停機控制流程、輔助設備自動化控制流程為例,將專業課程學習與電廠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培養更適合企業要求的應用型人才。
4將企業中應用的前沿技術
帶進課堂隨著數字化電站、智能電網的建設,大型發電機組實現并網發電,狀態檢測技術投入使用,開始對1000KV特高壓技術進行實驗研究。電力系統的發展日新月異,設備更新速度非常快。電氣工程自動化專業的教學應當將當前電力系統的先進技術、發展趨勢帶進課堂,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加學生對前沿技術的求知興趣。筆者從事過175MW、770MW水電機組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改造及維修工作,巨型水電廠廠用電系統運行及維護工作,水電機組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系統的組建與維護工作。其中770MW發電機組自動化控制技術、巨型水電組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都是當前電力系統的前沿技術。將這些知識帶進課堂,有利于學生充分認識本專業的發展動向與趨勢,積極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三結語
【關鍵詞】校企項目結合 電氣自動化 實踐教學體系
【基金項目】2014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14419;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5GB21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28-01
在民辦高校轉型發展形勢下,為更好地滿足企業對電氣自動化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對民辦高校轉型與校企項目結合的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體系進行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電氣化專業與企業崗位的適應性和對應性。實踐教學體系研究是以校企項目與學校實踐課程多元結合為基礎,根據企業項目的需要確定實踐教學內容和深度,真正形成“產教結合、以產促教”的高效運作的實踐教學體系。
1.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的現狀
電氣自動化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當前實踐教學體系主要狀況如下:(1)實踐教學設備是購置廠家生產的成品實驗裝置,而這些設備功能單一,只能進行“簡單驗證或非真實器件模擬”的實驗,不能使學生深刻理解相關知識點,技能訓練要求達不到。(2)電氣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對于一個項目的全周期開發包括:設計、制造、施工、編程、調試、維護等,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并且實踐內容與工程實踐相差甚遠。(3)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普遍缺乏工程經歷,缺乏電氣自動化工程的相關實踐知識,實踐的新技術、新工藝在教學中得不到充分體現。
2.校企項目結合的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
校企項目結合的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是從實踐教學設備、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師資、實踐教學考核方式四個方面做到“產教結合、以產促教”的高效運作的實踐教學體系。
2.1 實踐教學設備
解決實踐教學設備可以從實踐教學場地入手,校企合作建設的實踐場所分為校內共建實踐場所和校外實踐場所。校內實踐場所主要針對專業基礎課及理論性強的課程,重點為后期實現整個項目的教學打下基礎,校外實訓場所分為一般見習性實訓場所和實踐技能頂崗場所。通過對實踐教學場地的建設,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實踐教學設備落后、一些具有工程性的實驗無法開展的實際問題。
2.2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主要以一個項目的全周期進行開發,包括:設計、制造、施工、編程、調試、維護等。具體分4個階段:第一階段,掌握生產過程的工藝性能及被測參數的測量方法,以及被控對象動態、靜態特性,被控對象數學模型的建立;第二階段,進一步掌握相關硬件知識;第三階段,學習系統設計的軟件;第四階段:學習一個完整項目的設計,包括硬件設計(如控制電路、操作面板等),系統的軟件設計(包括管理、監控程序及應用程序的設計)系統的調試及實驗。把整個項目開發中的圖紙、程序等有機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通過學習與訓練,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能,實現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2.3實踐教學師資
師資方面,采用校內、校外教師結合的隊伍建設。校外實習由企業有經驗的技術人才負責專業課程的講授和實訓指導,并外聘為專業的講師,保障校外教學的正常有序,并能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對于校內教師通過企業學習熟悉并拓展了專業知識,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找到教學與企業實踐環節上的差別,明確培養學生的目標和方向,認識到目前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進一步明確今后教學工作的方向。通過企業學習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當前的新技術、新工藝,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2.4 實踐教學考核
實踐課程考核,以具有一定工程性的項目為主,考核評分以項目設計全周期開發過程為主要情況作為評分依據。
3.結束語
民辦高校轉型與校企項目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整個項目全周期開發為基礎,以實現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實現職業性和實踐性,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以達到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能,實現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參考文獻:
[1]智林:基于“雙能力”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1:第128-129頁.
[2]鄧海鷹,施華,龍艷紅,等.以實訓基地建設為核心開展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廣西輕工業,2011(8):208-209.
[3]馬書英,劉曉寧:深化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測繪人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年第2期,第89-91頁.
[4]張秦偉.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育,2014(4).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暖通空調設備及控制;建筑電氣與智能化
作者簡介:朱建紅(1971-),女,江蘇通州人,南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講師,河海大學能源與電氣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張蔚(1977-),女,江蘇泰州人,南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講師。(江蘇 南通 226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通大學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0B33、13050653、09034、2010B10)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5-0090-02
一、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現代建筑,尤其是高層建筑,正在充分顯示出電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時代特征。以樓宇自動化、通訊自動化和辦公自動化為標志的智能化建筑將成為未來現代化建筑和現代化城市的發展方向,從而為建筑電氣自動化領域帶來一場深刻變革,為其開拓了充滿希望的廣闊前景。南通建筑業歷來以絕對優勢領先于全省,以“建筑鐵軍”享譽全國,高資質企業進一步增多。但是,目前從事建筑電氣自動化設計、施工、運行和安裝的專業人員,在建筑電氣自動化高新技術方面缺乏嚴格的訓練。高級人才匱乏,人力資源不足。
面對建筑電氣自動化高級人才緊缺的局面,南通大學(以下簡稱“本校”)在建筑電氣自動化人才培養主要渠道方面,改變原先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中智能樓宇與建筑電氣方向選修的培養模式。調整專業設置,智能樓宇與建筑電氣方向已變為教育部正式批準的一個新的本科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并于2009年正式招生,新的專業培養目標定是為建筑行業培養建筑電氣自動化復合型應用人才,為長三角城市化進程培養出合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即卓越工程師。
該專業是緊密結合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而設置的獨立專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空氣調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需求也復雜多變,高校培養出的學生必須既能從事智能建筑設備控制方面的理論設計,又能從事檢修、監測、監控等應用方面的實踐操作,現場的調試與改進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利用在校時間了解相關設備的工作原理,掌握相關的控制策略與設計方案,并會設計一些簡單的控制與綜合監控系統。因此專業課程教學手段的良好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人才的質量。
世界各國都在強調節能減排,空調耗能模式取決于其工作機理,控制策略在能量優化控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鑄造綠色空調一直是整個社會追求的目標,因此教學環節應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卓越工程師目標下的教學策略改進研究就是要順應專業建設的培養目標,重視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工程應用能力),主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及手段進行研究。
二、專業調整下課程大綱調整設置
“智能建筑設備及其控制”最早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智能樓宇與建筑電氣方向的一門學科方向課,主要包括一些建筑設備的智能控制知識,使學生了解與之相關的最新科學技術,尤其是通信和控制技術在建筑電氣中的應用前景。隨著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的開設,原有的培養方案在2010年6月已經被重新修訂。學校也對原來的以專業方向定位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相應的課內計劃學時數也發生變化,課程內容重新優化組合,原來32學時的“智能建筑設備及其控制”專業選修課變為新專業方向下48學時的必修課“暖通空調設備及控制”。
學校重新修訂課程大綱,調整不同知識點內容的講解學時分配比例,注重跨專業知識點的合理設置,進一步增添設備方面及空氣調節方面內容,結合工程實踐人才的需求標準,重新研究實驗內容與數量,注重實踐環節內容設置。
三、課程教學環節及內容設計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是根據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而設的電氣類專業,專業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學生不僅必須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工程實踐能力,在專業學習中為以后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學生對專業課程進行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方面的研究與改進,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對口的專業技術人才。
1.認識實習環節內容設計
本課程專業性很強,學生缺少對設備形象的了解,在單刀直入式的課堂教學中很難理解、接受教師課堂教學的內容,所以學校在課堂教學前一周必須設置課程實習環節,通過市場調研了解空調相關的制造及應用行業,獲悉該領域人才的需求情況及對人才工程能力水平的具體要求。實習能夠幫助學生轉變原有的抽象思維,了解空調的不同用途及型號,認識大、中、小型中央空調系統的組成,培養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如具體到單個系統,可以使學生著重了解空調系統的冷熱源、空調機及大概的設備管路結構,其工作的原理與具體的控制技術及待完善的技術與發展趨勢。此環節的設置能使學生在大腦中建立形象思維,形成一個系統的概念,為即將展開的理論知識講授奠定基礎。
2.理論教學環節內容設計
由于學生原來從事的專業基礎課程偏電氣方向,所以這個環節的教學必須及時補充一些原來的課程中所未涉及的知識點。但是受限于學時數教學內容又不能太詳細,因此精心設計這個環節意義重大,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除正常課堂教學時數外,教師每次針對下次課的教學內容,預留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或圖書館資源去了解一些流體力學、熱工儀表等方面的相關知識,鞏固機械制圖知識,使其學會讀圖,了解現有的一些大型空調的先進監控技術,這有利于課堂內容的精練講解。
課程整體內容分為空調系統分類及基本組成、空調冷熱源裝置及工作原理、空氣處理及其設備、空調水系統、空氣溫度、濕度調節原理、空調自動控制系統幾部分,教師對每一部涉及的設備結構及工作原理進行講解,涉及復雜控制部分時補充焓濕圖的知識點,對自動控制部分及時補充傳感器的信號處理、計算機控制技術相關知識,分別從檢測量與控制量角度以及兩者關系詳細講解系統監控原理及結構。
3.實踐環節內容設置
此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分析現有簡單設備控制系統的功能結構,讓學生剖析現有控制功能的優缺點,獨自設計恒溫恒濕控制系統。學生首先進行系統管路及通信控制網絡的仿真模擬,在上位機模擬系統環境進行試運行,然后進行現場設備試運行,進行調試排故,這樣能夠基本實現設計目標。
4.考試環節的內容設置
這部分內容除檢查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外,更多的是檢查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本校結合每年注冊建造師的一些考試內容,設置了一些自主發揮的題型,著重針對監控設計及實際排障排查能力,設置相關內容進行考核。
四、課堂教學方法及手段改進
卓越工程師不僅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較高的綜合素質,還需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具備很好的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因此,學校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的積極引導。
1.引進動模及實用助學型PPT,建立情景課堂教學模式
中央空調系統本是龐大系統,成本較高,所以不可能形成學生人手一套設備、親臨其境的實驗室教學模式。但如果借助先進的教學軟件引進動模系統可以使學生認識所有設備,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教師在相關理論知識點展開前,通過系統模擬仿真圖讓學生初步認識相關設備,了解其在所屬空調系統中的位置、功能,在此基礎上切換到理論知識的講解,可幫助學生做到思維的自然過渡,使其輕松地理解、接受所授內容,做到事半功倍。
2.注重問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論教學內容相對實踐教學,枯燥而抽象,學生的思想在此過程中容易進入游離狀態。因此,該課程的教學,可以沿用先問題后答案、再講解的教學模式。比如,在講解夏天系統空氣調節控制原理時,可以先提出一系列相關問題“如果冷凍水流量很小甚至凍結,房間溫度會怎樣變化?對制冷機機組工作產生什么影響?由什么原因引起?怎么排除故障?哪些部件易出問題不易控制?如何可靠控制”,讓學生先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實現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互動,默契配合教學活動開展。這種教學策略,相比呆板的直切入模式,教學效果更好。
3.引進工程案例,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
中央空調系統打開、安裝、調試本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問題,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僅要有發現查找問題能力,還要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小到故障的排除,大到系統的改進設計。因此,為培養學生的工程創新能力,必須引進實際工程案例教學。例如,可以用某大廈的空氣調節冷熱源供應作為案例,從穩定的負荷要求到動態的負荷調整,分析區域溫度極端變化的現象,從動態調節控制需求設計入手,要求學生結合建筑物的實際情況,利用檢測環節進行合理的工程再設計。學生課外完成案例設計,教師利用課堂時間進行不同設計案例的分析評價,進一步提出問題,學生通過對系統的不斷改進,培養了創新能力。
【關鍵詞】校企合作校本教材計算機辦公自動化
一、引言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最基本環節和工具,也是深入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課程的設計最終仍落實到教材的編寫上。而校本教材是由學校自行設計的個性化教材,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行業發展,對原有教材內容進行選擇、改編、整合和拓展,教材內容來自生產前線的工作崗位,以學校為主體,輔以行業或者企業共同合作開發。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因此各種形式的課程改革都離不開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的途徑。
二、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的必要性
現計算機應用專業《辦公自動化》課程選用的教材,是從國家規劃教材中選擇相近課程標準的教材,主要以講授知識點和學生操作練習為主,知識點較為零散,教材所采用的案例基本上是章節片段式的,只是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孤立的練習,沒有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各學習環節鏈接性較差,導致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欠缺。同時,現有的學習內容沒有緊跟行業發展,缺少職業情境下的工作內容,很多案例過于陳舊,例如學習Word軟件時,案例都是讓學生制作課程表、黑板報等,不能與工作崗位和職業需求相聯系,沒有貼近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和企業需求。隨著廣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新興的北部灣區域對信息產業人才需求有所更新,需要有效探索企業對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在辦公自動化軟件操作上的要求,結合課堂教學經驗,形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意識。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先進的教學方法,采用最新的教學理念設計課堂流程,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配合教材改革實施。
三、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的探索實踐過程
1、明確教材開發的目的
校企合作開發教材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以學生為根本。教材編寫過程中,以培養應用技能和相關崗位能力為基本目標,重視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持續發展,需要從學習者的角度考慮,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方式,依據中職學生的特點量身打造。讓學生不僅成為掌握符合崗位職業要求的社會人,還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
2、明確教材開發的主體
編寫過程應以本校教師為主體,和行業專家緊密協作,共同開發校本教材。由于中職教師掌握教學規律,具備豐富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熟悉中職學生的接受能力、素質基礎和實際狀況,了解何種方式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新知識,而企業專家工作在第一線,掌握最新行業動態和職業訴求,更為知曉現實職場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雙方互相合作,既反映計算機行業崗位的要求,也有利于教材編寫。
3、明確教材開發的內容
為了實現與行業對接,課題組聘請企業專家,與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編委會。專任教師深入企業調研,采用座談會和調查問卷等形式,與企業專家共同分析歸納計算機辦公自動化方向人員工作崗位的具體需求,科學合理的進行教材內容的設計,確定教材的定位。同時,派兩名專任教師利用假期下企業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踐鍛煉,深入了解企業內部計算機辦公自動化軟件的應用情況,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提升路徑進行調研,現場收集企業實際工作案例,以增加教材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根據專業基本素質和能力需求設置知識點,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以工作過程為學習背景,分模塊傳授知識,改變把知識、技能與工作任務相剝離的傳統格局,刪除陳舊的脫離實際工作的理論知識,充分考慮工作任務的實用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選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并將其轉化成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本教材,開發與企業實際相聯系、與校內實訓基地配套的教材,完善相關電子教案、課件、學生工作頁、案例習題、考核任務和評價方式等資源庫。
4、構建完整教材體系
教材實施過程中,積極采用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使學生提早融入實際工作氛圍,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重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崗位技能和學習過程的考核,以工作模式為評價平臺,不再是由教師單一評價,減少主觀性的打分環節,將知識和技能融合在一個綜合性的考核項目中,知識技能考核與職業資格鑒定結合,全面衡量教學質量。
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的過程中,學校與企業密切聯系,邀請技術專家參與課堂指導教學,教師依托企業的技術力量,深入企業進行實習和培訓,學校為企業輸送符合工作崗位需求的優秀畢業生,不斷提升校企合作效益與質量,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梁海濤.依托校企合作,開發高職動漫類專業校本教材[J]. 中國學術期刊網,2012,(12).
[2]鄧志革.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高職教材開發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7).
關鍵詞 研究生;控制工程專業;職業技能實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4-0125-02
1 前言
教育部于2009年起,為了增強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力度,促進研究生培養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范圍和比例[1]。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宗旨在于培養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在國家某一工業技術領域中具備完善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相較于傳統的學術型研究生,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課程設置上必須要加入為期半年以上的實踐環節,這在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較全面提升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保證為國家提供全面的應用型高素質型人才,是高校專業型研究生培養必須思考的問題。
專業型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的區別之一在于“特定的職業指向性”和“職業性與學術性的統一”。本文針對華北電力大學控制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結合華北電力大學的電力行業特色和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具有中國自動化學會自動化系統工程師職業資格認證培訓的優勢,通過建設控制工程專業職業技能實訓課程,進行研究生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探索。
2 專業型碩士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專業型學位研究生的教育宗旨,專業型學位研究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并不局限于專業所限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而是要將理論研究與工程實際應用相結合[2-3]。華北電力大學控制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實踐教學目前存在以下突出矛盾。
偏學術化嚴重,實踐教學質量達不到要求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在我國高校教育中時間較短,教師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宗旨研究不夠深入,在課程教學和指導專業碩士生方法上依然沿用學術型碩士的指導方式,教學模式偏學術化,無法達到實踐教學應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實際操作訓練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教學目的。
校外實踐環節與專業理論無法緊密耦合 目前控制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仍較多地依附于傳統學術型碩士教育的師資力量,缺乏具有明顯職業背景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導師隊伍來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由于高校中實踐教學資源不足,部分學生選擇自己求職于校外企業實習來彌補學校中無法得到充分的實踐教學的缺陷[4-5]。此種教育模式的優勢發揮需要建立在校內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水平,在校外企業中培養學生專業素質的基礎上。如果學生在企業的實踐內容不完全與所學專業相符,將導致實際應用與理論脫節,無法通過實踐環節驗證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提升自身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3 基于控制工程專業職業技能實訓課程的校內實踐教學改革
為了提升實踐環節教學水平,針對華北電力大學控制領域相關學科具有電力生成過程控制的行業特色,同時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又是擁有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授權的自動化系統工程師職業資格培訓和認證機構,結合學科優勢和行業優勢,建設控制工程專業職業技能實訓校內實踐課程,探索職業性與學術性的統一的專業型研究生校內實踐教學改革新方法。
課程體系建設
1)明確課程定位。該課程以促進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型高級應用型人才為出發點,突出華北電力大學電力控制的專業特色,依托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下屬、由中國自動化學會自動化系統工程師認證(ASEA)中心授權成立的華北電力大學自動化系統工程師培訓中心的自動化實際技能操作測試平臺,開設控制工程專業職業技能實訓課程。該課程專門面向控制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環節,具備電力特色的實踐教學培養和自動化系統工程師職業資格認證的雙重優點。
2)課程內容建設。華北電力大學是一所具有電力特色的高等院校,學校控制工程領域研究生需要具備扎實的電廠控制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控制工程專業職業技能實訓課程依托華北電力大學ASEA培訓中心建立的以過程控制實驗室、現場總線實驗室、順序控制實驗室為核心的多個技能培訓及測試平臺,主要內容包括理論培訓和技能培訓兩大部分。理論培訓包括自動化系統工程師需要掌握的專門理論、火電廠控制系統相關知識介紹;技能培訓包括:人機界面組態(HMI)技能培訓、分散控制系統(DCS)技能培訓、可編程邏輯控制(PLC)技能培訓、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技能培訓等實際操作訓練。學生接受到的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同步進行,達到實踐教學促進理論驗證,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成果的相輔相成的教學效果,提升實踐能力。
3)來自產學研結合的實際操做案例。控制工程專業職業技能實訓課程具備一套較為完整的自編教材,教材中學生實際操作的案例均來自產學研結合中發現的電力生成過程的工程問題,并針對不同實際操作裝置,配備相應的專用光盤軟件,便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實踐創新。從人機界面組態(HMI)技能實操平臺的數據庫連接及工藝流程參數的顯示,分散控制系統實操平臺的工程師站和操作員站的組態及水位的PID控制,可編程邏輯控制(PLC)實操平臺的火電廠化學水處理邏輯控制,到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實操平臺的現場總線智能變送器、執行器和控制對象組成的實際測試系統,上述豐富的工程案例及現場中真實的實際工程裝置,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技能、操作能力提升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學習實踐平臺。
課程收益
1)突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行業特色。華北電力大學控制工程專業型研究生大部分將在電力生產及相關能源領域就業。該課程是非火電廠控制專業研究生了解火電廠現有控制技術的一個最佳平臺,尤其對外校、外專業考入華北電力大學的研究生來說,通過培訓可以深入了解火電廠控制設備、系統及運行操作相關知識,進而彌補本科專業知識體系的不完善,為后續的研究生論文開展和應聘工作搭建較好的電力過程控制知識框架。
2)與職業資格認證結合,提升研究生就業能力。專業學位教育的特點是學術性與職業性緊密結合在一起,職業背景特征比較明顯。通過該課程的建設,為控制工程專業學位碩士在校學習期間提供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提高其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學生也可利用該平臺學習的內容,申請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助理自動化系統工程師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考試合格獲得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助理自動化系統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提高就業競爭力。
3)節省教育資源。利用職業資格認證平臺進行專業型學位研究生實踐環節培養,減少了教育資源的重復投入,大大節約了研究生實踐環節的教育成本,使學生既掌握了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從事自動相關專業的職業素質,起到兼具研究生實踐能力與就業能力同時提升的作用。
4 結語
社會需要大量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專業學位碩士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實踐教學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在分析控制工程專業學位實際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建設控制工程專業職業技能實訓校內實踐課程,提供了結合行業特色和提升職業素質培養背景下的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新案例。
參考文獻
[1]李彥文,莫測輝,李紅,等.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實踐能力培養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3(5):144-147.
[2]李學藝,鐘佩思,顏鳳.機械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11):170-171.
[3]初旭新,喬俊飛,劉趙淼.地方工科高校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探析:以北京工業大學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2(7):14-15.
[4]王軍,段長青,石英,等.全日制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學校-基地+工廠”培養模式探索:以新疆中信國安葡萄酒業有限公司實踐基地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
摘 要 著眼于提升我國樓宇自動化建設質量,從當前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其建設定位和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樓宇自動化建設技能人才培養實踐提供指導。
關鍵詞 中職教育;樓宇自動化;實訓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024-02
1 前言
近年來,智能化技術高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智能建筑業的發展,智能建筑項目不斷增多。與之不相適應的是當前我國樓宇自動化方面的人才卻相對短缺,專業技術素養水平也比較低,這一狀況顯然不利于樓宇自動化建設的健康快速發展。有效地提升樓宇自動化建設施工效率和實踐操作質量是當前智能建筑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從人才培養和輸送角度,也是中職教育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亦應給予高度重視的問題。中職教育應結合智能樓宇建設實踐,進一步改進教育教學和技能人才培養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適應行業發展要求,促進行業發展。
2 當前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中職教育的根本目標在于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符合就業要求的技能、實用型人才。重視實訓是實現中職教育教學目標的要求,而實訓室則是全面提升實訓質量,提升學生專業素質的條件保障,對學生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建設方面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資源配置不完備。相應的實訓設施配置不足,無法全面有效地開展實訓教學,影響學生扎實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設施配置不系統,部分中職院校不按照實際需求來配置實訓設備,亦多亦少現象突出,有些設施購置過多,有些配套的必要設施則配置不足,以至于浪費大量實訓資源。
2)實訓設備采購和配置偏重考慮教材、教學需要,忽略了與企業設備設施應用實際和發展變化,銜接不夠,影響實訓效果,有些科目學過了也過時了,學生無法適應后續崗位工作需求。
3)實訓設備比較落后,學生技能實訓所接觸到的也大都是已經過時的實訓技能,不適合社會崗位需求。
4)與實訓室硬件配套的各種“軟環境”建設、“軟件”配置,不適應技術發展、行業變化和社會發展需求,以至于影響了實訓室有效應用和教學質量。
3 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建設定位分析
為了提升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建設的質量,就必須要明確其內涵,清晰定位。實訓室功能主要應包括三個方面,即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和崗位鍛煉。
知識學習 知識學習是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能給中職學生提供視頻影像、音頻解說、圖像、書籍以及樣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要從整體上來規劃專業教育所涉及的各種產品及相關知識。根據我國《智能建筑設計標準》,有關樓宇自動化系統包括電梯、照明、環境保護、給排水、變配電、空調與冷熱源、門禁子、停車場管理、安全防范以及火災自動檢測和報警等諸多子系統,通過實訓學習應使學生全面認識樓宇自動化的相關專業內涵,掌握相關專業知識。
技能訓練 借助實訓室中各類實訓設施,通過合理有效應用于實訓教學,應使學生詳細了解和掌握各類相關樓宇產品的安裝操作、運行維護和安全管理等技能。這表明,實訓室建設應保障完整完成設計、安裝、測試以及驗收等流程的教學任務,有效支持達成教學目標,使學生直觀地了解認識和掌握有關的實訓內容,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專業素養。鑒于中職學生未來就業后基本上都從事有關的一線技術性工作,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將相應的技能訓練教學作為重點,尤其是要重點做好基本專業技能的訓練,以便為后續的實訓項目開展奠定扎實基礎。
應用實訓室增強整體技能訓練效果。如在實際的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中可以設置門禁系統實訓項目,以便借助這些相關的實訓設備來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和認識門禁系統的具體組成和工作原理,也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門禁系統的安全和連接質量,以及電子地圖添加、事件查詢、遠程控制和門禁授權等常規操作,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崗位鍛煉 中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崗位專業技能,教育學生學會充分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與實踐崗位需要緊密結合,熟練掌握專業技能,不斷提升職業素養,能夠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要求。因此,在實訓室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中職樓宇自動化專業教育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制訂切實的實訓工作計劃,主要應包括:安裝和運行有關的火災自動聯動和報警系統及視頻監控;合理安裝和調試相關的入侵報警系統、門禁系統、空調系統和電梯系統;開展綜合布線等實訓項目,具體可以采用任務教學法來滿足學生在后續實訓操作中的學習,以便不斷提升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1]。
4 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建設策略
前瞻性建設 如上述所述,在建設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的過程中,保持適度的前瞻性有利于實訓教學的有效性。中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目的在于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以滿足行業和崗位的工作需求。實訓室建設應充分考慮時展要求的技術的變化趨勢,設施建設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確保建設過程采用的技術和設備設施均可以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2]。能夠幫助學生借助實訓教學了解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在實訓開展過程中更好地了解、掌握先進的工藝技術。要適應開展綜合性生產訓練的需要,以使學生知識和技能結構更好適應未來職業、崗位技能變化。
科學建設 近年來國家大幅度增加了職業教育方面的經費投入,但與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相比,從整體上來看,中職教育方面的經費還處于相對短缺的狀態。因此,在樓宇自動化實訓室的建設過程中經費的使用既要做到保障教學又要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確保經費使用科學、合理、高效。本著實用、經濟的原則合理配置各類實訓設備,在滿足專業實訓教學的前提下,減低經費投入,優化經費使用效果。比如,針對中職樓宇自動化專業中所設置的中央空調系統而言,其主要研究的內容是監控中央空調中的各個重要參量的具體數據,而不是空調本身的實際制冷原理,所以中職學校實訓室不必花費大量的資金來購置那些價格昂貴的高端中央空調,只需要選購那些價格合理且能滿足樓宇自動化教學需求的設備即可,從而確保自動化實訓室建設的經濟性和合理性。
社會性建設 中職教育中的實訓室建設包括設施設置要與社會行業、企業接軌,有利于學生盡早了解社會工作環境和內容,有利于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緊密結合。要不斷強化實訓教學環節,保證實踐操作課時不受沖擊。校企合作,結合具體的實踐項目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在建設中職樓宇自動化實訓室的過程中,還需要滿足職業鑒定要求,不僅適用于本校學生進行鑒定,還要創造條件爭取滿足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職業資格鑒定需求。積極爭取社會支持,開展廣泛的校內外合作,全面提升實訓室建設效能。
5 結語
我國中職院校要充分發揮作用,通過加強實訓室建設,形成專門的樓宇自動化實訓室,促進課程合理銜接,構建科學的實訓教學體系,從而不斷為社會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樓宇自動化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方案
Constitution of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s for automation majors
Li Hongsheng, Chen Gui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on plan is guiding principl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comes from Industry need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at how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ultivation plans accord with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A new thought, called Backward Inference, is presented and is carried out on establishing of cultivation plans for automation majors.
Key words: automation specialty;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plans
應用型本科教育應本著立足地方、面向全國、依托行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以行業需求為人才培養目標。在應用型本科院校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我校自動化專業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結合江蘇省特色專業、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教學改革項目的實施,采用“倒推法”制定思路,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思路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應以行業、企業知識和能力、素質需求為出發點,按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企業訪談畢業生、高年級學生座談參考專業指導性規范教研室研討形成培養方案初稿學院審查校企專家論證完善培養方案”的“倒推法”路線制定。所實施“倒推法”路線中的關鍵步驟如下:
(1)辦學理念與培養規格。總體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強調工程能力的培養。各校由于辦學歷史、依托行業以及定位各有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并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
(2)就業狀況分析。對近3~5年就業的主要行業(企業)及崗位的分析是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基礎性工作。在進行學生就業狀況分析時,要注意學生就業狀況的變化趨勢,剔除國家與相關行業經濟發展中的偶然和突發因素,并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特別是國家產業政策對學生就業形勢的影響。
(3)企業訪談。根據對學生就業狀況分析,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通過對企業人事、生產、技術等各部門的走訪,了解企業對學生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要求,特別要了解學生在哪些方面亟待提高。在此工作中,要注意部分企業對高等教育的特點以及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并不精通,不同企業其技術、產品及在行業中的地位不同,對學生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關注點也會有較大的差別,因此需要進行理性地分析,找出對學生所需具備能力的共性要求。
(4)應屆畢業生與往屆生座談。應屆畢業生與往屆生座談,特別是已工作的往屆生,他們對大學階段的學習有著深刻的感受,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甚至某些課程的知識點都有獨到的看法。絕大多數往屆生都能理性地分析在校期間學習的收獲及不足,提出對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意見。
(5)參考專業指導性規范。教育部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調研,制定了專業指導性規范。專業指導性規范的基本原則是多樣化與規范性相統一、規范內容最小化、核心知識內容最低標準,采取“基本要求+X”的思路,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專業學生應該學習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及應用,“X”是指不同層次和背景的學校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體現本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
專業規范是一種基本要求,其為各專業留有足夠的自由空間,人才培養方案應以專業規范為指導,辦出本專業的特色。
(6)凝練核心知識和專業能力,確定培養目標和方案。在上述基礎上,結合學校長期辦學的特點和所依托行業的特征,確定培養目標,凝練核心知識和專業能力,構建以公共平臺與專業教育、校內教學與企業實踐、課內培養與課外培養相互交叉融合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應明確每一項核心知識和專業能力是如何落實到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培養(含科技創新、科技競賽、專業技能等)、企業培養等各環節中。
(7)校企專家論證。應用型本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應由校企專家共同組成,校企專家可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人才培養方案,使之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根據校企專家的意見,經過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人才培養最終方案。
2自動化專業(數控技術)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
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自覺改造自然的必然結果,其核心目標在于尋找以非人工方式實現對系統控制的技術手段。近20年來,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研究領域不斷擴展延伸,且與計算機和通訊技術密切相關,向智能化、網絡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體現了控制工程技術、信息工程技術和系統工程技術的綜合集成。下面以我校自動化(數控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為例,簡要介紹如下:
(1)辦學理念和專業特點。我校秉承“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培養生產一線的現場工程師。自動化(數控技術)專業的發展與現代制造業密切相關。該專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學科交叉,既要求學生掌握電類相關知識,又要求了解機械結構、工藝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既要求學生掌握控制理論與應用、微處理器系統硬軟件設計,又要求了解強電電氣控制、伺服驅動及液壓、氣動等方面的知識。
(2)企業、畢業生調研。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先后對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康尼機電技術有限公司、南京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南京第二機床廠、南京華興數控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研究所等近10個單位進行了訪談,參與訪談的人員包括用人單位人事部門的相關領導、畢業生工作部門的領導以及畢業生等。
對近3年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表明,自動化專業(數控技術方向)畢業生主要分布在機電行業數控系統(含電機、驅動)制造商、數控機床主機廠、數控機床使用企業、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類企業、機電類自動化設備制造商5類企業,少數畢業生在高職院校任教或就業于其他行業。目前自動化專業(數控技術方向)畢業生主要從事數控系統二次開發與運動控制系統安裝、連接與調試,運動控制系統與可編程PLC控制系統的研發、應用,微處理器或者嵌入式系統軟硬件開發,機電類自動化系統或設備的運行、維護、銷售、技術支持等;少部分畢業生從事數控機床編程與加工等。
(3)凝練核心知識和專業能力。依據企業和畢業生走訪,專業知識和能力要求可歸納為機床數控系統的應用與二次開發、運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工程應用、可編程控制系統設計與技術集成、單片機控制系統的軟硬件設計與工程應用等4個專業技術領域。自動化(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架構的重點應表現為上述4個技術領域的系統研發、運行、調試、操作、維護及管理等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培養。
圍繞各專業技術領域知識、能力的要求,從理論課程教學、綜合實踐教學、企業培養、課外培養以及工具軟件應用能力培養等方面構建支撐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塊。以“運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工程應用”為例,其知識、能力的培養支撐如圖1所示。
(4)構建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專業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將理論課程和實踐環節按公共基礎、電工電子、檢測與控制技術、數控技術、運動控制系統、單片機系統、可編程控制系統、專業與綜合素質拓展、企業培養、綜合素質能力課外培養10個模塊進行劃分,構建了結構科學、合理,對核心知識和專業能力有效支撐的培養方案。
3結束語
近年來,我校自動化專業以機電行業為背景,以機電行業核心能力需求為導向,不斷探索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研究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地制定、論證流程,確保所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符合培養規格和目標。自2008年實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倒推法”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自動化學科專業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自動化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分類及其定位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5,3
[2] 崔桂梅,賈玉瑛.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1
關鍵字:人才培養;綜合素質;適用性
【中圖分類號】G718.1
教育是使人具備社會高層次需要的手段,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所以對人才的需求也是隨之改變的。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如何授予學生適合的教育方式,已經是當下備受關注的問題。尤其對于工科類院校,專業型技術人員是我國當下建設中相當需要的,針對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方面,改革教育的模式,是給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最佳途徑。我們要創新教育思路,不能固守傳統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只是在改革上做表面文章,僅僅增刪課程是遠遠不夠的。要真正理解現實社會的需求,根據實踐進行創新改革。
一、確定明確的培養目標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應用型很強的學科,社會的發展需求這樣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所以,首先在人才的培養上就要明確這一最終目標。隨著社會發展逐步進入高層次,素質發展理所應當成為人才的要素,所以,對于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是很重要的。何為工程技術人才,這就需要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員要具備嫻熟的技術水平,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在理論和實踐中達到完美結合。同時要掌握具有現代化氣息的設計制造方法,對高新技術較好的吸收和應用能力,同時要有較強的工藝設計和操作維護的能力。這是工業不斷發展的趨勢,理應成為教育培養的關鍵所在。
二、教育方案的改革
1.培養方案的修訂
理論是實踐的基石,在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的教育中,要著重從課程體系入手進行改革,培養方案制定的合適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學科相關知識的掌握與否。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中,要把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予以傳授,要彰顯本專業的特色,并結合本專業的應用方面加以改革,同時對那些教育內容重疊的課程要予以縮減,要突出重點,給學生建立一種系統的知識體系,易于學生理解和吸收,要鼓勵學生打破固有思維模式,對機械專業有一種新的認識,這都需要培養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時代性。
2.實踐的應用
專業的技術人員要有較強的操作能力,而如何使學生在畢業后就能夠上手操作,這是教育的關鍵點。那么學校教育中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論是基礎,但是不能沉迷理論,紙上談兵的后果要予以避免。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要設立實踐的環節,給學生提供模擬的情景,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要設立實習、實驗、課程設計等等環節,實現課程教學與實踐的交叉,這樣學生就能在理解理論的基礎上去驗證一下,以便找出問題,并快速解決,這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過程,同時是培養動手和思維的雙重過程,是很有必要的。學校要加大對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給學生提供可以實際操作的平臺,同時,要多多溝通當地相關企業,為學生真正進行企業內部實習提供機會,這不僅可以較早的給學生一種對企業的認知,同時可以實地學習,讓學生從內心對將來的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給其一定的刺激作用。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是對學生自身能力的一種開拓,當代教育要不斷改變舊有的授課模式,要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增加實踐的比例,轉變方式,這也是順應當前發展的潮流。
3.教學流程的變革
教育是以人為本的,那么教育的過程中就要因人而宜,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單方面傳授的過程,這是以學生被動的學習作為前提。然而,隨著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被動的接受不利于思維的發散,在當今教育中,要不斷摒棄這種模式,創新教育方式。那么針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來說,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是比不可少的。教育中要不斷采取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協作方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和意見,以供教師和其他學生討論。那么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對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新力,提出不同的視角。這樣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的反映能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在討論的過程中,如果達不成一致意見,學生就會在課下主動查閱相關資料,由此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課堂的授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這一點是不可忽視的。
4.增強素質的培養
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國民的素質水平。那么素質教育就涉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道德的培養是關鍵性的,在學生走出學校面臨社會進入工作崗位的時候,道德在每一時期都是最基本的素養。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要加強道德培養,目前,在學校的培養中,很容易忽視這一重要因素。道德永遠是做人的底線,要在方方面面滲透道德的作用。針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學生,這一教育方向仍然不可缺乏,因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這都是做人的規范。同時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較強學生的體質培養,目前學生的精神狀態是需要加以改善的,在大學的生活中,有些學生培養了閑散的習慣,這對身體素質是有損傷的,所以在教育中要做出硬性要求,改善學生的體質。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一種高發展的學科,是需要足夠好的精神面貌來進行工作的,要有快速的反映能力和設計能力,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創新力,這些都是高素質的要求。所以,在相關人才的培養方面,要逐漸給學生滲透素質層面的要求。
三、結語
教育是培養適應社會的高素質人才,教育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整體的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在現階段教育中,要不斷結合社會實際情況和科學的發展程度,來逐步完善教育中存在的漏洞。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是工科中有代表性的學科之一,它充分代表了現代技術人員需求的素質,所以要不斷改革該學科的教育方式,努力做好學生的培養工作,使其更加適合社會的需求。要不斷改變教育舊有的模式,逐步完善創新型教育體系的建立,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使用社會的發展和需求。
參考文獻
[1]武良臣,張新民,劉志超.關于"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