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樹立環保意識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間在本院接受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治療的2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胰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 均有行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治療指征。其中男14例, 女10例, 年齡32~78歲, 平均年齡(57.4±2.1)歲。
2 護理
2. 1 術前護理
2. 1. 1 術前準備 術前協助患者完成各種輔助檢查, 如CT、MRI、血尿常規等, 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 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 對進食差、體質較弱的患者行腸外營養, 糾正電解質紊亂、脫水、低蛋白血癥, 以增強其對手術的耐受力[2]。術前做好患者的備皮和清潔灌腸工作, 囑患者術前12 h禁食, 8 h禁飲。
2. 1. 2 心理護理 由于多數患者對手術不了解, 對手術存在恐懼心理, 因此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的心理, 護理人員術前應詳細向患者介紹慢性胰腺炎的發病機制、行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的相關方法、步驟以及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 以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了解, 消除對手術的緊張、恐懼心理, 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開展。同時, 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狀態, 并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 安慰不良的心理情緒, 增強對手術的信心, 構建醫護之間的和諧關系, 以便積極配合醫師和護士完成手術。
2. 2 術中配合 患者進入手術室應幫助患者擺放合適的, 患者應取平臥位, 用約束帶約束, 上肢外展不超過90°, 防止損傷臂叢[3]。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 以保證術中輸液的通暢, 積極配合麻醉醫師完成患者的麻醉工作。巡回護士術中應加強對患者的監護, 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 并做好記錄。術中與手術醫師密切配合, 操作應嫻熟, 動作應輕柔, 正確記錄與清點手術器械, 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2. 3 術后護理
2. 3. 1 病情觀察 術后應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 密切監測并記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 記錄患者的24 h出入量, 監測中心靜脈壓及快速血糖, 保證液體的準確、勻速輸入。術后患者全身管道較多, 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 妥善固定好各種引流管, 保證引流通暢, 避免其扭曲、受壓、折疊、牽拉等, 并定時記錄各引流液的色、量和性狀, 如有異常, 及時通知醫生處理[4]。
2. 3. 2 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基礎護理, 每日幫助患者清洗口腔、會陰擦洗及床上擦浴, 定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 按摩受壓部位, 活動四肢, 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 防止發生褥瘡、肺部感染及深靜脈血栓的形成[5]。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 使用紫外線消毒空氣及病床內的物品, 床單應保持干燥整潔, 防止感染。
2. 3. 3 飲食護理 患者術后需要禁食, 禁食期間通過中心靜脈導管行胃腸外營養的補充, 根據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逐步進食, 從低脂流質飲食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 飲食應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
2. 3. 4 并發癥護理 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術后容易發生腹腔出血, 患者一旦發生煩躁、脈搏快、血壓下降等表現, 應考慮腹腔出血的可能, 一旦確診應立即遵醫囑使用止血藥物, 并補充血容量。術后1周左右患者容易出現應激性潰瘍, 術后應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和必要的代謝調理, 要求患者保持心情的愉悅、放松, 同時可預防性給予泮托拉唑40 mg與0.9%生理鹽水100 ml混合溶液靜脈滴注。胰瘺是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術后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一種并發癥, 術后要注意測定淀粉酶, 一旦發生胰瘺, 漏出液較多時應用負壓吸引, 可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 并保護腹壁皮膚[6]。腸瘺也是術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 腸瘺是引起感染、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及循環衰竭的主要原因[7]。應加強對患者引流量變化的觀察, 每日監測血糖、尿糖、肝腎功能、血漿白蛋白, 同時遵醫囑加強抗炎及全身支持治療。
3 結果
本組2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 手術順利, 術后無死亡病例, 術后患者消化功能恢復良好, 僅1例患者發生胰瘺, 并發癥發生率為4.2%, 經對癥處理后痊愈出院。本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8.2±2.4)d。
關鍵詞 夏玉米;樹脂包膜緩釋尿素;種肥同播;產量;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014-01
為了研究樹脂包膜緩釋尿素在夏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特開展了不同施用比列對夏玉米的影響研究,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點位于新野縣上港鄉王白村,地勢平坦,地力基礎均勻,灌排條件較好,土類為砂姜黑土,土種青黑土,質地為中黏土。土壤測試結果:全氮1.31 g/kg,堿解氮133 mg/kg,有效磷30.3 mg/kg,速效鉀128 mg/kg,有機質15.1 g/kg。
1.2 供試肥料及品種
樹脂包膜緩釋尿素(總氮44%)、普通尿素(總氮46.4%);復混肥為尿基硫酸鉀型(17-17-17);經檢測,總N 16.97%,P2O5 17.15%,K2O 17.09%。供試玉米品種為豫安3號。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所有處理施肥量(折純)均為純N 24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施用復混肥(17-17-17)441.15 kg/hm2,折合N 75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首先配足磷鉀肥的用量,剩余的純N 165 kg/hm2,用樹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補足,通過樹脂包膜尿素施用量的差別調節氮肥中緩釋氮與速效氮的比例,使6個處理緩釋氮占總施氮量的比例分別為0%、10%、20%、30%、40%(表1)[1-3]。
1.4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5年5月29日播種,9月19日收獲,全生育期113 d。各處理均采用種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模式[4-6]。
2 結果與分析
2.1 緩釋尿素不同施用比例的產量效應
試驗產量統計見表2。由表2可知,各處理產量排序為處理5>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1(CK)。與處理1(CK)比,處理2、3、4、5分別增產757.39、1 191.60、1 396.82、1 507.16 kg/hm2,增幅分別為9.46%、14.88%、17.44%、18.82%。
試驗產量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F=18.721 21>F0.01=5.994 339,處理間差異極顯著。表明5種不同施肥處理對夏玉米產量的影響極顯著。增產量和增產幅度隨著緩釋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大而遞增。
2.2 緩釋尿素不同施用比例的施肥成本及經濟效益
各處理施肥成本和效益分析比較詳見表4。扣除施肥成本后,與處理1(CK)對比,處理2、3、4、5分別凈增收1 282.30、1 983.09、2 271.49、2 389.10元/hm2。可見,隨著樹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加,雖然肥料成本有所上升,但扣除肥料成本后,經濟效益仍然呈明顯遞增趨勢。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砂姜黑土土類、重壤土質地種植夏玉米,在種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樹脂包膜緩釋尿素肥效明顯高于普通尿素。在等養分量施肥且保證磷、鉀適宜施用量的條件下,當樹脂包膜尿素氮占總施氮量的比例10%、20%、30%、40%時,分別比無包膜尿素氮的對照增產757.39、1 191.60、1 396.82、1 507.16 kg/hm2,增幅分別達到9.46%、14.88%、17.44%、18.82%,差異極顯著。扣除肥料成本后,分別增收1 282.30、1 983.09、2 271.49、2 389.10元/hm2。增產量和增收值均隨著緩釋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大而遞增。
4 參考文獻
[1] 司賢宗,韓燕來,王宜倫,等.緩釋氮肥與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麥-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13,46(7):1390-1398.
[2] 李偉,李絮花,李海燕,等.控釋尿素與普通尿素混施對夏玉米產量和氮肥效率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2,38(4):699-706.
[3] 谷振宏,付秀云.緩釋肥料在夏玉米上的試驗效果初報[J].河南農業,2015(11):19-20.
[4] 李敏,葉舒婭,劉楓,等.施用緩釋氮肥對夏玉米產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6):8895-8896.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環保教育;價值;意義
目前,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全世界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成為當代國際社會間謀求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內容。隨著近年來我國霧霾天的持續進入大家的生活視野,環境保護已經持續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好的地理環境本身就是吸引人類居住的一個因素,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又是實現環境保護,延續我們人類良好生存狀態的重要一環。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已經成為我國當前國民素質提升的重要一項內容。要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必須從學校教育抓起,在高中階段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讓學生樹立環境保護的思維,能夠認識到生態環境對我們人類生存的重要性,進而能夠實現學生自覺地環境保護意識和行為習慣,更好的珍惜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進行了探討,從意義與價值,方法與對策方面進行了闡述。
1在高中地理課堂對高中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1.1有利于廣大高中生提高自身整體素質,順應時展需要: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迅猛發展,在未來的國家建設中需要的不僅是有文化、有知識、有技能型的專業人才,更需要提高人才整體的綜合素質。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期,可塑性強,稍加引導就可以讓他們在內心深處樹立起正確的是非判斷標準。而要擔當起祖國未來建設的重任,提升道德修養,增加遠見卓識,這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環節。通過對高中生環保意識的培養,無疑可以提高他們對社會發展方向的認識,樹立健康環保的思維意識,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的為維護我們地球的生態環境做貢獻。
1.2有利于學生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培養科學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學課堂上,適時適當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科學教育,有利于學生的進步,幫助培養他們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培養科學精神。我們人類的生活環境是客觀存在的,怎樣讓它得到改善,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這個是一個具有科學性的話題,只有在心中牢固地樹立了這個意識,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科學對待身邊的環境,提高自己對環境的適應力和預知力。
2在高中地理課堂如何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2.1抓住課堂教學的契機,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實施環境保護的意識教育:高中地理教學課堂本身就是開展環境教育課的最佳平臺。高中地理教學課堂在各國國家地理、鄉土地理、時事地理、全球環境地理等方面的介紹過程中,與教材相關聯的涉及到環境教育的知識,教師可充分發揮這一課堂教學的契機,把地理知識與環境保護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保護思維,樹立環保意識。
2.2充分發掘社會實踐的積極作用,走進周邊環境當中,在對鄉土地理的學習中,增強對環境的親切感、認知度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們都生活在一定的客觀環境之下,這個環境有著自己的獨特鄉土地理特征。高中地理教師,就是要學會充分地發掘我們生活的周邊環境,帶領學生在考察鄉土地理的社會實踐中,增強對環境的親切感、認知度,熟悉我們生存的環境,研究這個環境存在著哪些問題,比如空氣、水源地、植被覆蓋率、野生動物數量、水土保持情況等等,在社會考察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學會思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思考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等等,在這樣的一個學習研究過程中,認識我們生存的環境,并為怎樣去保護這個環境,建設更美好的家鄉作出貢獻。從而提高了自身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2.3結合時事內容,提高環保意識:作為一名當代的高中生必須做到關心時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只有關注身邊發生的許多事,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知識,才能最終做到學以致用。目前,就我國的時事來看,例如霧霾現象,就是全國人民關心的話題,甚至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那么在我國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我們便可以作為一個探究性話題,來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采訪,實地觀察等方式來對這個話題進行研究。從而調動起學生對有關地理環境方面的學習與關注,意識到破壞環境的危害性,提高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說:“導師應該記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部交給學生,而是使得學生愛好知識,尊重知識,在使學生采用正當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進他自己。”高中地理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們所生存的自然環境,形成正確人地關系思想,更好地學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把握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契機,增加學生的環保知識,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為他們今后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靖.中學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理論探索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2]周美芝.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05)
[3]徐開剛.利用地理信息豐富高中地理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7(09)
[4]郝瑞寬.在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12-13.
【關鍵詞】幼兒;環保教育;環保意識
孩子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21世紀的建設者,他們的環保意識怎么樣,將關系到未來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命運。199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把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定為“兒童與環境”,意味深長。幼兒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把下一代培養成熱愛地球、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合格的“地球人”的歷史使命,任重而道遠。我們的幼兒園是一所國家級的綠色環保幼兒園,作為一名這樣的老師,我更應該言傳身教,不斷的學習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給幼兒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將環保意識滲透到幼兒的心田!
環保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受教育者形成環保意識。環保教育是一種情感的教育,人類只有與自然有了深厚的感情,才會感受到人類與自然是血脈相通,才會千方百計地去保護自然,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同時,環保教育又是一種行為的教育,他是情感教育的體現。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思維直觀,他們很難理解人與大自然是息息相關的。但是,幼兒的心靈是最純潔的,正是培養良好習慣和優良品德的啟蒙階段。只要教師、家長、社會在教育教學中致力于日常行為習慣和培養,滲透環保意識教育,那么幼兒環境保護意識是可以實現的!
1.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環保意識
對幼兒來說,環保是一個陌生、抽象的概念,對幼兒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簡單說教這一層,要從幼兒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有意識地與環保話題掛鉤,讓幼兒逐漸熟悉環保話題,樹立環保意識。如教育他們節約用水;教育他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養成自覺保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教育他們保護幼兒園內、路邊、公園里的植物……同時,我們還指導幼兒種養植物,讓孩子們在動手過程中知道植物生長的不易,在感受了付出時的艱辛、失敗時的悲傷、收獲時的喜悅后,孩子們學會了自覺地關心身邊的花草樹木和小動物,關注他們的生長環境。從身邊的這些具體可感覺到的小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2.組織各種活動,進行環保教育
我們把環保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先后開展了“我們是環保小衛士”、“愛護我們的家園”、“小小節水員”、“關心身邊的小動物”等主題活動,豐富了幼兒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使幼兒了解到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此外,我們在植樹節、世界水日、地球日、環境日、愛鳥周等環保節日里也開展相關的活動。
“圣誕節”是世界孩子的節日,他給孩子們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因此,我們精心設計了“環保動漫秀圣誕”的環保party活動!環保動漫秀以時裝表演為主,西游記系列、奧特曼系列、美少女系列等表演內容。環保秀活動既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也激發了幼兒表現、創造的欲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我們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進行環保教育。例如:表演游戲“呼吸的大樹”,用椅子代替樹木,人們只有在“樹”下才能呼吸,隨著“樹”的減少,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呼吸越來越困難,通過這個游戲幼兒明白了植樹造林和保護樹木資源的重要性,了解到保護環境的意義。此外,幼兒通過玩“老鷹捉小雞”、“貓捉老鼠”等游戲,了解食物鏈的現象,初步理解大自然是一個相互依存、有機結合的整體。
3.變廢為寶,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我們在活動室里布置了“廢物回收站”,發動幼兒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易拉罐、飲料瓶、廢電池、牙膏盒、餅干盒等),經過消毒之后把它們投放到活動區角中,啟發幼兒創造性地進行制作、運用、探索一物多玩和一種制作采用多種材料的方法,以激發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如報紙可以制作成風車,可以制成熊貓,可以制成拉花等等。在美工區,幼兒園用自己收集的生白米粒粘貼成北極熊,用雞蛋殼粘貼成金魚、用可樂罐剪制成小鬧鐘,孩子們看到廢舊物品能制作出這么多有趣的藝術品,立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形成了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的意識。
4.走進大自然,啟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熱愛大自然是幼兒的天性,環保教育必須以幼兒的真實生活環境為課堂,引導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存在,觀察樹木、莊稼的生長、花草的變化,了解他們在四季的變化。教師通過觀察不斷生成新的活動,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積極進行環保教育。如我們組織幼兒實地參觀,感受青山綠水的優美環境和垃圾遍地、濃煙滾滾的污染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5.家園合作,加強環保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物;滲透;環境教育;環保事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72-01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而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許多人亂砍濫伐以及肆意處決采掘,但是卻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進而使得環境遭到破壞,而人們面臨的環境問題會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存與發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涉及到許多生態環境保護內容,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環保知識。因此,為了能有效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合理地滲透環境教育,從而使得學生充分認識環保的重要性,并且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生活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環境保護中。
一、高中生物教學與環境教育之間的關聯
當前,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含有許許多多與環境教育相關的信息以及內容,這些信息不但可以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而且還可以在環境教育理念中有效地滲透生物知識,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在高中生物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生都必須要充分關注生物資源狀況,要能夠了解一些生物學知識,而且要樹立較強的民族責任感與榮譽感,要為祖國的發展與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每位學生都要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要愛護動物與植物,愛護大自然,而且要盡可能地保護大自然,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并且要積極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生物學是開展環境教育的根據。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合理滲透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要充分認識到高中生物教學與環境教育之間存在的密切關聯,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合理地滲透環境教育,為學生介紹更多的環境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充分發揮高中生物教學與環境教育彼此之間的促進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合理滲透環境教育,可以有助于素質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為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有效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而環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而環保意識也是公民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種重要體現,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滲透環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較強的環保意識以及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觀,從而有助于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2、充分順應新課改的發展需求
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要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態度,要有效地增強其社會責任感與愛國意識,同時使其認識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聯,了解到社會、科學以及技術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以及世界觀。而通過環境教育,可以有效促進新課改工作的順利實施,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策略
1、結合生物教材滲透環境教育
作為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教材對教學活動能否順利地開展與教學質量的高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能夠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滲透環境教育,教師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環境教育內容,尤其是其中所包括的一些“隱性環境”知識,從而在教材講解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環境教育,進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2]。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當前全球植被的覆蓋率正在急劇地減少,與此同時溫室效應也在日益嚴重,這樣就會逐漸影響到對人們的正常工作與生活,因此學生要加強對植物的保護。
又如,在講解“人體內環境與穩態”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大自然比喻為人體,之后再向學生介紹在人體內的環境發生失衡以后,人們就會生病,而大自然就如同人體的內部環境,一旦大自然環境遭受破壞,則自然也會生病。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透徹地為學生講解了相關的教學內容,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2、在教學中合理滲透環境教育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抓住時機合理地滲透環境教育,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在講解“環境教育與保護”等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些環境遭到破壞以后的視頻或者是圖片。例如工廠廢水廢氣的排放以及森林大幅度減少等,以此來讓學生了解到目前人類正面臨著許多的環境問題,一旦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必將會威脅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因此環境境保護刻不容緩。為了能夠實現人類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為了有效促進國家的繁榮與昌盛,每個人都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積極地做好環境保護。
3、開展與環境教育滲透相關的主題班會
為了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地滲透環境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中開展與環境教育滲透相關的主題班會,然后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圍繞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主題班會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發言與討論,將個人的見解與看法表述出來,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或者提出疑問,最后再由教師對這次主題班會進行總結與歸納。通過這種形式的主題班會,可以向學生合理地滲透環境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充分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意義,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與環保責任心,增強其對大自然的熱愛與保護。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合理地滲透環境教育,不但可有效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還有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因此,每位生物教師都要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地滲透環境教育。此外,還要組織學生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開展環境教育主題班會,使得學生充分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從自身做起,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一、實驗教學中樹立環保意識
據了解,在農村學校都沒有專門的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回收裝置,甚至連通風裝置都沒有。而按教學大綱要求,初中需做的化學實驗比較多,其中有毒的實驗也有很多,一般是物質的燃燒和酸堿鹽之間的反應。絕大部分學校對實驗廢棄物不做處理就直接排掉,或者簡單處理再排掉。其實學校實驗室對環境的危害特別大,因為很多下水道跟江、河相通,即使滲入地下,其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國外學校實驗室都有專門的回收流程,而我們因為各種原因暫時還沒有這樣的回收流程,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實驗過程中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的教育,減輕實驗室廢物對環境的危害。
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要立足教材,在常規實驗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在初中階段,化學可以說與環境保護的話題聯系得最為密切。分別介紹了空氣污染;水污染及防治;溫室效應;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煤和石油的綜合;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金屬冶煉尾氣環境污染;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意義;酸堿鹽在治理環境污染中的應用;農藥、化肥的污染;新能量、新材料對環境保護的意義等等環保知識。教師在處理這部分教材時應結合本地情況加以分析,有條件的可以實地考察,或利用實驗探究輔助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樹立從我做起的環保意識。
二、實驗過程中減少試劑對環境的污染
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觀察到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實驗現象,增強感性認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實驗必定會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化學實驗。
初中化學實驗要求學生做到基本操作正確而且規范化。但是大不部分的實驗藥品用量教材中都未明確指出用量,多用“少量”、“適量”等詞語籠統地來限定,使學生很難把握藥品的實際用量,往往會多取,這樣既影響實驗的科學性和實驗效果,又會造成藥品的浪費和安全隱患的出現,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我們在進行實驗教學前應先驗證實驗,只要能得到相應的現象或結論就可以了,一定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試劑,獲取最佳實驗效果,最大限度的減少廢棄物。
在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嚴格按實驗操作要求進行不浪費藥品,不亂倒亂扔廢液、廢物,應倒入廢液缸或指定的容器內,實驗中要保持室內空氣流暢。對一些可能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實驗進行改進,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出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妥善處理實驗過程中廢物
化學實驗要產生大量的廢棄物,有些學校化學實驗室沒有廢液缸,實驗廢液隨手到入水槽,流入下水道,有的學校雖然有廢液缸卻無回收處理辦法,學生做完實驗,實驗管理員把廢液一次性到入下水道了事,這樣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會淡化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不良習慣。在實驗課中把實驗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既可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又使學生學到實際應用技術,還可以節約資源,變廢為寶,變害為利。例如未反應完的金屬或碳酸鈣可以過濾回收;廢酸和廢堿可以分類回收,用來做別的實驗或洗刷容器;鹽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可用鋅、鐵等輕金屬置換;從制氧氣的殘留物中提取Kcl和MnO2;對有害尾氣要增加吸收或轉化裝置等。這樣既可減少污染,也教育學生環境保護要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逐漸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四、發展微型實驗,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微型實驗是用微型化學儀器,極少量的試劑而獲得比較明顯的反應結果和準確的化學信息的一種新型的實驗方法。微型化學實驗在20世紀80年代初最先在美國開展與探索,它具有操作簡捷、反應迅速、現象明顯、節省藥品、污染小且安全的優點。近年來我國已將微型化學實驗的研究課題列入高校化學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規劃,并將微型化學實驗寫進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育大綱(試用)》本中。如果我們適當地將一些污染比較大的實驗改成微型實驗,不僅適應了化學實驗改革形勢的發展,也可謂是減少化學實驗環境污染的一種手段。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若按常規實驗每次需硫粉0.3~0.5g,反應后生成SO20.6~1g,而微型實驗每次僅需硫粉約0.02g,反應后生成SO2為0.04g。實驗微型化,藥品微量化使化學實驗的排污量大大減少了,尾氣吸收、尾料和廢棄物回收處理也比較容易,因此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微型化學實驗本身就是對學生環保意識最生動、最現實的教育。
總之,化學實驗室是化學教學和科學探究的重要場所,在開展實驗教學和探究過程中,往往要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構成了一定的污染。化學實驗室排放的廢棄物品種類多、數量少、變化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實驗的整個過程中注意廢棄物的處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懂得去愛護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家園。
參考文獻
[1]伍曦耘.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2)
[2]王通德.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化學教育,2005(11)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環保教育;區域教學;環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05-0055-02
\[作者簡介\]葉勤梅(1981―),女,本科,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麒麟中心幼兒園教師,幼兒園二級。
幼兒園是環境保護啟蒙教育的重要陣地,《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了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相關內容和要求:讓幼兒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它們,使其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面對天然的綠色環境,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往往會產生這些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覺,以致破壞環境的現象屢見不鮮。成人淡漠的環保意識也給幼兒帶來了潛移默化的消極影響。因此,在農村幼兒園進行環保教育勢在必行。
那么,農村幼兒的環保教育從何入手呢?《綱要》在科學目標中明確指出:“在幼兒生活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農村幼兒園的區位特點有利于幼兒更密切地親近大自然,認識環境與人的關系。因此,農村幼兒園的環保教育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開展。
一、親近自然,增強幼兒對環境的情感認同
自覺的保護行為來自對環境價值的認可,環境的價值又是多元化的。幫助幼兒從不同角度感知這些價值,從情感上接受這些價值并不斷積累這種情感,是樹立環保意識的基礎之所在。
對于圍墻之外的田野,幼兒充滿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它。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他們去觀察大自然。春天,去感受萬物復蘇,認識春小麥和田壟上的小野花;夏天,到蟬聲鳴叫的池邊柳樹下,欣賞池塘里美麗妖嬈的荷花;秋天,帶他們到田壟上去感受微風吹過的稻香;冬天,走進蔬菜大棚,了解反季節蔬果的成長。在探索觀察中,幼兒感受著大自然,被其美麗與神奇所吸引,不斷收獲著情感經驗。
教師更可以把握教育契機,巧妙地利用大自然提供的機會,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不斷豐富幼兒對自然環境的認識。例如,雨后,教師帶幼兒去菜地里看小青菜的生長情況,卻發現蚯蚓在地上蠕動,幼兒很好奇:蚯蚓怎么跑到這兒來了?它的家在哪里呀?它躺在地上不怕被雨淋嗎?教師拿來小鏟刀,和他們一起淺淺地挖開了土層,尋找蚯蚓的蹤跡,得到了更多的發現。教師借機組織幼兒討論蚯蚓的作用,最終讓他們明白:蚯蚓生活在土里,土就是它們的糧食,它們在土里活動,可以松動土壤,而它們的排泄物是花草的養料,利于花草的生長。神奇的蚯蚓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幼兒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可愛。
二、觀察探究,幫助幼兒發現環境要素間的依存關系
當前的幼兒園里,普遍設有自然角。農村幼兒園自然角的物種相對于城市更為豐富,區域更大,更能吸引幼兒觀察探究自然界里的動植物,了解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在植物區,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植物從播種到成長的全過程,感受植物在生長中的變化;在動物區,幼兒將家中養的兔子、小雞、小鴨、小魚等帶到幼兒園中,每天定時喂養這些小動物,觀察他們的生長過程、生活習性;在實驗區,幼兒可以開展各種小實驗,去驗證自己的設想,解答自己的疑惑。如“種子發芽”的實驗,就是將黃豆種分別放在密閉的空盒子里、有土的盒子和有水的盒子里,觀察三種情況下種子生長的過程。最終引導他們發現水、土壤、陽光和空氣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三、豐富體驗,為幼兒建立環境是非觀
行動來自認識。對于知識和經驗都還很匱乏的幼兒來說,要樹立環保意識,需要教師主動開發專題教育課程,科學設計專題教育活動,為幼兒提供較為豐富的環境教育感性體驗。
(一)通過豐富的教育教學活動,懂得環保的意義
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最忌以簡單說教的形式進行。而應該遵循幼兒年齡特點,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調動幼兒的情緒體驗,以幼兒主動的經驗建構來代替外界的灌輸。如以下科學綜合活動“‘小白’怎么了”的案例:
在這次活動中,主要運用幼兒飼養兔子的生活經驗、相關的故事、視頻、圖片、游戲等,讓他們從中理解環保的意義。首先,筆者出示一幅“小白”傷心逃跑的圖片,請幼兒猜測在它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接著逐步出示很臟的兔籠圖片,讓幼兒找出“小白”出逃的真正原因,即小動物喜歡干凈的環境。現場實驗,準備兩個兔籠,一個臟的和一個干凈的,找來兩只兔子,把一只灰兔子放到有許多臟葉子的兔籠里,把另一只白兔子放在一個很干凈的兔籠里,在兩個兔籠里放上干凈的胡蘿卜。實驗進行時,“小白”在兩個兔籠中聞聞,自在地吃著胡蘿卜,而“小灰”在臟兔籠中轉來轉去,然后輕輕地把胡蘿卜叼起來,縮到籠中唯一一個沒有臟葉子的角落里吃了起來……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最大的收獲就是,原來不僅人喜歡舒適干凈的環境,小動物們也喜歡。
(二)開展環保主題活動,樹立環保意識
根據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設計環保教育活動,更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農村,開展環保教育的契機也很多,如在“3?12”植樹節,可以開展親子種植活動,教師、家長和幼兒一邊種植樹木,一邊學習綠化環境的重要作用;在“3?22”世界水日,讓幼兒畫一畫“我身邊的小河”,由家長說說這條河發生的變化,幫助幼兒了解我們生活環境的變化,使幼兒的環保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示范引導,讓幼兒知道怎么做
行動是對認識最好的強化。對于初步樹立了環保意識的幼兒來說,簡單易行的環保行動有利于環保意識的鞏固和深入。農村幼兒園在日常工作與活動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實踐。
(一)借助環境布置告訴幼兒節約也是一種環保行為
可以用干麥秸做手工粘貼畫裝飾幼兒園走廊,用枯芝麻桿做成漂亮的孔雀來裝飾美工室,將稻草編成“草鞋”“草帽”“草人”放在展廳供人欣賞等。
(二)巧用廢棄物,讓幼兒知道廢物再利用的道理
可以發動幼兒收集麥秸、芝麻桿、空心蘿卜等材料,用來制作手工;發動幼兒收集家中的各種包裝盒和廢舊衣物,送給教師制作教具。這樣能使幼兒感受成為環保小衛士其實很容易。
(三)參與制作環保提示牌,幫助幼兒樹立環保使命感
把附近鄉村“小河干枯”的圖片做成“請節約用水”的標記牌,放在水龍頭旁;拍下路邊胡亂堆積的垃圾,做成“請不要亂扔垃圾”標記牌放在垃圾桶旁。
當然,對幼兒的環保教育,并不是單憑幼兒園一方的教育力量就行的,還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建立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共同參與的幼兒環保教育的體系,按照“縱向深化,橫向發展”的原則將幼兒環保教育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徐朝暉.談生態教育與學生的成長\[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19.
\[2\]樊坤.淺談環保教育中的環境創設\[J\].南京教育科學研究,2006(3):11.
\[3\]王慧.幼兒綠色環保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10.
\[4\]李慧敏,蔡玉葉.環保教育要從幼兒抓起\[J\].教育導刊, 2002(12):20.
\[5\]教育部.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Z]. 第一版.北京:教育部出版社,2001.
\[6\]沈美萍,馬柳新.從理念到行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指南[Z].第一版.南京: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130.
2、建設綠色校園,增強環保意識。
3、節能是一種美德,環保是一種時尚。
4、企業求發展,環保須先行。
5、綠色象征生命,珍惜生命,環保第一。
6、保護環境,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7、節能低碳意義大,行動落實靠大家,關燈節水多步行,綠水青天笑臉迎。
8、人類只有好好地對待大自然,大自然才能無限地回報人類。
9、喝潔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這需要您每時每刻愛護環境!
10、樹立“低碳”理念,創建綠色家園。
11、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猶如河缺口,能源連著你我他,低碳生活靠大家。
關鍵詞: 高中化學教學 環保意識 養成教育
近20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如今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有害氣體超標和霧霾等現象日益嚴重,這些現實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身邊的不少人隨手扔棄廢舊電池,亂吐口香糖、亂放鞭炮等現象也反映出人們的環保意識軟弱。而環境與化學有密切關聯,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能結合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是化學老師的責任,也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逐步學會從化學的角度認識自然和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
教師應該收集、積累環保信息使教學緊密聯系實際,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將環境保護意識融入化學課堂教學中。環境危機意識是環境教育最切合實際的切入點。如隨著廢氣、廢水、廢渣排放量的增加,我們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在教學中可以結合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讓學生形成環保憂患意識,從而保護環境的決心。如結合汽車尾氣、空調等制冷設備的大量使用導致臭氧層被破壞,臭氧空洞又導致越來越多的不明人類疾病與生物變異,癌癥發病率隨之上升。結合硫酸、硝酸的工業制法及煉鋼煉鐵的工業流程,介紹工業污染及廢氣、廢渣的處理;結合金屬元素的教學,介紹重金屬對水源及環境的污染并給人體帶來危害;結合有機物中高聚物的內容,介紹白色污染及其危害的解決辦法,等等。課堂是傳授環保知識和意識的主陣地,化學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身邊的環境污染情況,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提倡學生探究學習,如指導學生通過網絡等媒體收集關于水污染的情況及治理水污染的信息,并分組討論為什么要禁止白色垃圾,為什么禁用含磷洗衣粉等,讓學生通過探索問題的答案增強環保意識。
此外,教育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倡導低碳生活。例如隨手關燈,節約用水,低碳出行,合理分類存放生活垃圾,不使用污染環境的物品,努力將環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二、利用化學實驗環節,滲透環保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在環境保護上有著非常實際的應用,治理污染的技術也大多是化學實驗基礎上的應用,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有直觀性。
在實驗教學中,化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做實驗時,可以身體力行地進行環保教育,指導學生改進實驗裝置。如在做有毒氣體放出的實驗時,對氣體排放要增加吸收或轉化裝置,減少有毒氣體的排放。又如在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對于未反應完的一氧化碳,可以通過燃燒轉化成為無污染的二氧化碳氣體,制備氯氣時剩余的氯氣可以用稀堿液吸收,等等。
發展微型實驗,在保證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情況下采用微型實驗不僅節約了藥品,而且減少了環境污染。如:氯離子的檢驗、鹵素之間的置換萃取實驗等就可以通過微型實驗完成,效果很好。
對實驗結束后的實驗廢液、廢物應放入指定地點,妥善處理,嚴禁隨意丟棄,以減少污染。比如銀鏡反應后含重金屬的廢液就應該回收到指定器皿里,并引導學生思考回收的意義及回收液如何變廢為寶等相關問題,指導學生從身邊做起,在化學實驗中自覺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此外,在實驗教學中,經常向學生介紹常用化學試劑的有關性質,貯存和使用知識,以及預防環境污染的措施。如苯酚、汞等有毒且易揮發的物質,鉀、鈉等易燃物,它們的使用和保存就是很好的教學案例。
三、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環保教育僅僅依靠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與生產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才能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通過組織參觀、調查、研究性學習等多樣的實踐活動,進行實地環保教育。如組織學生測定大氣污染物濃度,到附近工廠進行污水排放,觀察污水處理情況,了解工廠在處理工業“三廢”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并讓學生開動腦筋,設想如何改進處理“三廢”的方法和手段。通過組織學生測定大氣污染物的濃度,測定雨水的pH、測定附近河溝和湖水的酸堿度,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身邊環境,同時教育學生保護環境最好的方法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從源頭上消除污染。
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分小組討論等探究性學習方式,查找如何處理環境污染及如何進行廢物利用。讓學生將收集到的環保知識及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親身體驗,以短文的形式寫出來并選取優秀作品貼在宣傳欄中,讓更多學生閱讀,使環保觀念深入人心。將教學內容和實踐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價值和用途,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蔣幫本.化學教學中環境保護意識的滲透[J].中學教師,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