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公允價值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允價值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公允價值的意義

        第1篇: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公允價值 意義 特征

        我國財政部于2006年2月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的新會計準則體系,并規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和實施必將成為我國會計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新會計準則在諸多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是最為顯著的方面。本文擬分析我國新會計準則中運用公允價值的意義和主要特征。

        一、公允價值運用:意義深遠

        (一)公允價值運用:我國會計國際趨同邁出的實質性一步

        近年來,國際會計準則及美國等一些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會計準則,紛紛將公允價值作為重要甚至是首選的計量屬性加以運用,以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從計量屬性角度看,公允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財務會計的發展方向。因此,其運用的范圍和程度也就成了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一個組織會計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我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明確地將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量屬性之一,并在17個具體會計準則中不同程度地運用了這一計量屬性,這表明我國會計向國際趨同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公允價值的廣泛運用,意味著我國傳統意義上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被歷史成本、公允價值等多重計量屬性并存的計量模式所取代。盡管我國曾在1998年的非貨幣易和債務重組兩個具體準則中短暫地運用過公允價值(后被取消),但將其作為一種計量屬性正式寫入對具體準則具有統馭作用的基本準則,還是第一次。由于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體系中只有不具強制約束力的“概念框架”,并沒有具有強制約束力的“基本準則”,因此,將公允價值寫入對具體準則具有統馭作用的基本準則,也是一個世界性的突破。

        過去,國際同行說中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慣例不接軌、不入流,其重要根據之一就是指中國會計計量屬性單一采用歷史成本,像公允價值這類反映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計量屬性未得到運用。此次我國在基本會計準則中果斷引入并在具體會計準則中廣泛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顯示了我國會計國際趨同的實質性進步,也充分反映了我國會計實現國際趨同的信心和決心。

        (二)公允價值運用:我國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重要標志

        市場經濟作為一種機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經濟快速發展的發動機,也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的基礎條件。會計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必須服務和服從于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經濟轉型初期,由于國有經濟在我國經濟中占主體甚至絕對控制地位,報告受托責任履行情況自然而然地成為首要的會計目標。會計目標長期被定義為首先滿足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其他則被看作是次要的。然而,隨著多元籌資的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會計的目標由主要為政府宏觀經濟管理提供可靠信息,轉向為投資者、債權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提供相關信息。無論如何,在可靠性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相關性是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要求。公允價值因其能夠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等信息,已經被認可作為提高會計信息相關性的重要計量屬性。擴大資本市場、發展市場經濟,客觀上需要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

        事實上,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對于一國或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在過去幾十年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雖然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提高,但由于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得不到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承認,也遇到了諸如傾銷和反傾銷的痛苦磨難,中國企業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根據新聞媒體報道,1995年以來,中國幾乎每年都是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成為世界上反傾銷的最大受害國,僅2004年中國就遭受68起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約30億美元,2005年涉案金額仍然達21億美元。目前雖然已有52個國家陸續承認了我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這些國家中的絕大多數是我國的貿易“小國”。像美國、歐盟等世界經濟巨頭仍遲遲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委員會于2004年6月28日對外公布了其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初步評估報告的結論,認為:中國在歐盟制定的五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中只有一個達標,其他四個方面仍未達標,因此現階段歐盟仍無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據悉,在四個未達標的標準中,沒有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會計慣例的會計準則體系名列其中。可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直接影響到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經濟地位。

        我國敢于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正式納入對具體準則具有統馭力的基本準則中,不僅反映出我國會計準則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性趨同,而且也足以證明我國對本國市場經濟發育程度充滿自信。因為公允價值運用的條件是存在活躍市場,如果不存在這樣的市場,也就無法運用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在一個缺乏活躍市場或者說價格扭曲的經濟環境里是不敢、也不可能運用公允價值的。我國在新會計準則中廣泛運用公允價值,這實際上是在向世人尤其是美國、歐盟等世界經濟巨頭們宣布:中國因為有了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所以建立了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會計準則體系。反過來也說明我國因為建立了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會計準則體系,從而具備了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要件之一。

        因此,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會計準則的和實施,是我國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重要標志,對于提高我國企業在參與國際經濟中的競爭力意義深遠。

        (三)公允價值運用:發揮會計準則在資本市場中基礎設施作用的必然要求

        我國會計準則的產生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緣于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以說,是資本市場的發展催生了中國會計準則。現代資本市場是建立在信息披露的基礎之上的,具有可靠性和相關性的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歷史成本計量屬性雖然因為具有“可驗證”特質而一直在我國會計準則中一統天下,但由于其只能反映資產或負債的過去價值,而難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面向未來決策的需要。這便使以此為基礎加工生成的會計信息有用性大打折扣。顯然,單純地追求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必然會大大降低有用性。只有既具可靠性,又具相關性的會計信息才能真正起到維護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利益的作用,從而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由于公允價值是公平交易條件下,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因此,公允價值計量強調的是資產、負債的客觀計量和真實反映。而資產和負債的真實價值,正是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所關心的,是他們做出決策的主要依據。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說明我國在會計目標問題上以報告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為己任的受托責任觀,開始讓位于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服務的決策有用觀。這種轉變是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中所占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會計更好地發揮其在資本市場發展中基礎設施作用的重要標志。

        二、公允價值運用:特征分析

        會計國際趨同的大背景,我國特有的經濟、法律環境以及會計自身發展所處的特殊發展階段等,使我國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顯示出若干重要特征。

        (一)方向明確:充分體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盡管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并沒有在其《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中明確地將公允價值列為計量屬性,但在有關準則中卻對公允價值進行了廣泛的運用。例如,在已有的41個會計準則中,金融工具、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農業等近20個會計準則都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公允價值。這些準則幾乎都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我國基本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基本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同,即: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如此相似的定義,說明我國會計準則運用公允價值與國際會計準則方向性的相同。另外,從引入公允價值的會計準則項目看,趨同的方向也甚為明顯。例如,在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易、生物資產等17個具體準則中運用了公允價值。范圍涉及一般工商業及農業、金融業等特殊行業。這與國際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涉獵范圍基本一致,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方向是顯而易見的。

        無論從公允價值的定義,還是公允價值涉及的會計準則項目,都充分體現了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方向上的一致性。正是公允價值運用方向的一致性,才保證了會計計量屬性的相似性,進而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基本趨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會計看作是計量的科學,所以,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打破了我國會計國際趨同的瓶頸,實現了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實質性突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事實上,近年來國際會計準則有關公允價值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日漸成熟,一套較為嚴密、可行的公允價值計量體系已初步形成,這些經驗和做法可為我所用,從而大大降低我國運用公允價值的風險。

        (二)涉及面廣:公允價值引入基本準則和大部分具體準則

        公允價值作為重要的計量屬性在我國新基本會計準則加以規定之后,在具體會計準則中運用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確定在多大范圍、多大程度上運用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因為,公允價值并非皆是利,運用不當可能會弊大于利,這在我國是有過教訓的。盡管如此,我國會計準則制定者還是審時度勢,從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大局出發,在充分考慮我國目前的經濟、法律等環境因素的基礎上做出了大膽的選擇,即:最大限度地在具體會計準則中使用國際“商業語言”中的這一重要詞匯。

        目前我國已的38個具體會計準則中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有30個。在這30個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準則中有17個程度不同地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涉及范圍之大是顯然的。具體運用情況見下表:

        ━━━━━━━━━━━━━━━━━━━━━━━━━━━━

        準則名稱

        ┃ 初始計量 ┃ 后續計量 ┃

        ┣━━━━━━━━━━━━━━━━╋━━━━━━╋━━━━━━┫

        準則1-存貨

        √①

        ×

        ┣━━━━━━━━━━━━━━━━╋━━━━━━╋━━━━━━┫

        準則2-長期股權投資

        ┣━━━━━━━━━━━━━━━━╋━━━━━━╋━━━━━━┫

        準則3-投資性房地產

        ×

        ┣━━━━━━━━━━━━━━━━╋━━━━━━╋━━━━━━┫

        準則4-固定資產

        √②

        ×

        ┣━━━━━━━━━━━━━━━━╋━━━━━━╋━━━━━━┫

        準則5-生物資產

        √③

        ┣━━━━━━━━━━━━━━━━╋━━━━━━╋━━━━━━┫

        準則6-無形資產

        √④

        ×

        ┣━━━━━━━━━━━━━━━━╋━━━━━━╋━━━━━━┫

        準則7-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

        ┣━━━━━━━━━━━━━━━━╋━━━━━━╋━━━━━━┫

        準則10-企業年金基金

        ┣━━━━━━━━━━━━━━━━╋━━━━━━╋━━━━━━┫

        準則11-股份支付

        ┣━━━━━━━━━━━━━━━━╋━━━━━━╋━━━━━━┫

        準則12-債務重組

        ×

        ┣━━━━━━━━━━━━━━━━╋━━━━━━╋━━━━━━┫

        準則14-收入

        ×

        ┣━━━━━━━━━━━━━━━━╋━━━━━━╋━━━━━━┫

        準則16-政府補助

        ×

        ┣━━━━━━━━━━━━━━━━╋━━━━━━╋━━━━━━┫

        準則20-企業合并

        √⑤

        ×

        ┣━━━━━━━━━━━━━━━━╋━━━━━━╋━━━━━━┫

        ┃ 準則22-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

        準則23-金融資產轉移

        ┣━━━━━━━━━━━━━━━━╋━━━━━━╋━━━━━━┫

        準則24-套期保值

        ┣━━━━━━━━━━━━━━━━╋━━━━━━╋━━━━━━┫

        ┃ 準則38-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

        ×

        ┣━━━━━━━━━━━━━━━━╋━━━━━━╋━━━━━━┫

        ━━━━━━━━━━━━━━━━┻━━━━━━┻━━━━━━

        說明:√表示運用,×表示沒運用。

        ①-④在存貨、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四項具體準則中,均在計量或初始計量中做出了幾乎一致的規定,即:投資者投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應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這意味著接受投資形成的有關資產,必須以公允價值確定。另外,這些準則都同樣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所取得的相關資產的成本,應分別按照相應的準則確定。

        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準則均涉及公允價值。

        ⑤公允價值只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時引入。

        公允價值是小范圍運用,還是大范圍運用,本身就是一個兩難選擇。一般說來,小范圍運用,可能會使會計信息的可驗性相對提高,但信息的相關性會相應降低;而大范圍運用,雖然能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可能會降低信息的可驗證性。事實上,我們運用公允價值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若是小范圍運用,不僅會使信息的相關性得不到提高,還可能使信息的可靠性也得不到保障。這是因為,企業向外界提供的會計信息雖然是分項目披露的,但總體而言,更是一種匯總的會計信息,這種匯總的信息需要建立在可靠和可比的分項目信息基礎之上。如果只是在個別會計準則項目中運用公允價值,就會導致因各個分項目所運用的計量屬性不同而引致的會計信息可比性降低,進而使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相關性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公允價值的較大范圍運用,就成為理性的選擇。另外,盡管從理論上分析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應由小到大,采取漸進的做法,但實際中在量上迅速擴展也是國際會計和發達國家會計的普遍做法。

        (三)謹慎運用:非主導性和較為苛刻的限制條件

        盡管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已經較為廣泛,但這種運用又是有條件的、謹慎的。這主要表現在公允價值運用的非主導性和苛刻的限制條件兩方面。(1)公允價值的非主導性。我國新會計基本準則明確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采用歷史成本”。這實際上是在強調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在我國會計計量中的主導地位。這也說明,我國是在堅持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的前提下,引入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的。公允價值的非主導性在具體準則中也得到了體現。例如,幾乎所有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具體準則都規定要以成本進行計量,在滿足一定的條件時才可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2)條件要求較為苛刻。我國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設定了較為苛刻的限制條件。例如,《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明確規定:企業應在資產負債表日運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但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地取得,應當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并且規定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應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二是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也有類似的規定。再如《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明確規定了公允價值的運用前提是公允價值應當能夠“可靠計量”。而《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則規定,可以運用公允價值的非貨幣換必須具有商業實質并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其中,商業實質是指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或者換人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不難看出,我國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采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不是任何企業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運用公允價值,不能滿足公允價值適用條件的企業或事項是不允許運用的。

        我國之所以要謹慎地運用公允價值,是因為經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雖然已經基本確立,但這種經濟體制的轉型并沒有完成,非市場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躍市場還會受到種種非市場因素的影響。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資產或負債缺乏完善的市場,難以通過市場取得有關公允價值的完備信息。我國的市場經濟環境與國際上較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目前情況下,如果不顧條件地運用公允價值必然會帶來公允價值的濫用,并最終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尤其應當注意的是,在我國,作為活躍市場事后證據的市場價格等交易信息系統還不夠完善,難以為由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信息的鑒證提供可資依賴的、必不可少的證據。此外,公司治理、企業高管人員道德觀和會計人員的素質等也是我國不宜以公允價值作為主導計量屬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允價值的確定,有賴于活躍市場上的報價或最近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抑或預期未來凈現金流量的現值,這些都需要有主觀判斷,既然有主觀判斷,也就必然會不同程度地受到企業管理當局和會計人員主觀意志的影響。而目前我國公司治理還存在許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員的道德觀和誠信意識缺失,會計人員的道德水平和執業能力也還參差不齊。因此,在現實會計環境下,對公允價值的運用持謹慎態度仍是最優選擇。

        (四)保持特色:不簡單地追求完全相同

        由前面的分析可見,我國新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無論是概念還是具體運用的范圍都充分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大方向。但我國在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時,并沒有完全地照搬國際會計準則或美國等國家的會計準則,而是在堅持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企業體制和公司治理,以及法律、文化等會計環境,不是簡單地追求相同,而是保持了中國特色。這也符合我國會計準則制定者多次申明的觀點:趨同不是等同。我國新會計準則在運用公允價值時除了程度上保持了應有的謹慎之外,在操作層面的具體操作方法上也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例如:為消除擁有巨額物業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因確認投資性房地產而產生巨額賬面利潤的可能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16條規定,“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這一規定與《國際會計準則第40號——投資性房地產》57段規定的“對于將存貨轉化成將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換之日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與其原先賬面金額之間的任何差額均應在當期凈損益中確認”具有明顯的不同。再如,考慮到目前我國并不存在無形資產活躍市場的現實,《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并沒有規定按公允價值對無形資產進行后續計量,而《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產》卻在“允許選用的處理辦法”部分(即64段)中明確提出:“初始確認后,無形資產應以重估價作為其賬面金額,即其重估日的公允價值減去隨后發生的累計攤銷額和隨后發生的累計減值損失后的余額。為了按本準則進行重估,公允價值應參照活躍市場予以確定。重估應足夠頻繁地進行,以使資產的賬面金額與其在資產負債表日利用公允價值確定的賬面金額不會存在重大差異。”顯然,這是允許企業選用公允價值對無形資產進行后續計量。

        主要參考文獻

        財政部。2006.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財政部。2003.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2002.國際會計準則。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張宇星、安耐林。2005.國際會計準則:“大一統”時代來臨。財經,13

        第2篇: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1.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中公允價值的定義。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金融工具:列報》的基礎上,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在這一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為“,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筆者認為,這一調整具有三重意義:一是準則制定機構已經意識到由于信息不對稱的普遍存在,真正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在現實生活中很少出現;二是有序交易較之公平交易、市場參與者較之交易雙方、退出價格較之取得成本更能突出市場導向,而非主體導向或交易導向;三是計量日的補充突出了公允價值的動態屬性。該定義表明,公允價值是市場參與者、計量日和有序交易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時資產或負債的退出價格。在三個條件中,“市場”和“有序交易”是相關聯的,因為市場成熟度主要通過市場競爭度、市場有序度、市場運行機制的靈活度,以及市場的操作成本等方面來評價。而市場有序度主要是指受市場內部運行規律制約的市場運行的有序性,有序交易則意味著市場運行中各經濟活動主體(或市場參與者)交易行為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合理化。舉例而言,目前美國及歐洲官員已著手調查蘋果及五大出版商是否聯手哄抬電子圖書價格,阻撓亞馬遜等對手提供更便宜的電子圖書,這種不利于市場競爭的行為使消費者不得不為最暢銷的電子圖書多掏33%~50%的錢。“市場”和“計量日”是相關聯的,因為這里的市場指的是“當前”市場,而且是“當前”主要市場或“當前”最有利的市場,這就意味著“計量日”不會停留在某一特定的時點,而是一種狀態,而且永遠是“當前”的狀態。這也是公允價值與其他計量屬性(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等)最根本的區別。如果說其他計量屬性是一種靜態的計量(現在發生、現在重置、現在處置或未來折現),那么公允價值就是一種動態的計量。也正因如此,公允價值計量才有持續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其他相關會計準則要求或者允許企業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持續以公允價值進行的計量,例如對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和非持續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其他相關會計準則要求或者允許企業在特定情況下的資產負債表日以公允價值進行的計量,例如對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之分。“有序交易”和“計量日”是相關聯的,因為沒有交易,也就沒有需要計量的資產或負債了;沒有有序交易,也就沒有必要運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了。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不再強調資產或負債本身,而突出了“市場參與者”、“計量日”和“有序交易”三個條件的同時具備,資產或負債不過是市場參與者進行交易的載體而已。正因如此,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引入了“計量單元”概念,即資產或負債以單獨或者組合方式進行計量的最小單位。計量單元可以是單項資產或負債,例如一項金融工具或者一項非金融資產;也可以是資產組、負債組或者資產和負債的組合,例如《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范的資產組、《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規范的業務等。另外,公允價值計量準則要求企業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時,應當考慮該資產或負債的特征“。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對該資產或負債進行定價時考慮的特征包括資產狀況及所在位置、對資產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同時,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在IFRS13的基礎上,提出了以“最佳用途”作為確定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基礎“。最佳用途”是針對“市場參與者”而言的,不同的市場參與者對資產或負債的用途不盡相同,正所謂“你的垃圾也許是我的財富”。

        2.企業所得稅法中對公允價值的規定及其與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區別。2007年3月16日,我國頒布了新《企業所得稅法》,并于同年12月6日頒布了《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公允價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該定義的側重點在于計量日的“市場價格”。《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及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接受捐贈收入為非貨幣性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實施條例第十二條規定,股票股利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稅法應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和購進兩筆業務進行處理。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規定,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但是,實施條例第五十六條卻規定,企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以歷史成本(企業取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由此可見,稅法更偏好歷史成本,即資產或負債已經在一個真實的買方和一個真實的賣方之間形成了一個真實的價格,如果這個價格恰好又是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確定的,這就是稅法意義上的公允價值。而且,稅法很謹慎地規定,只有在取得非貨幣性資產又沒有或不需要支付相應對價的貨幣資產時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如前所述,會計意義上的公允價值是出于計量“退出價格”而非“買入價格”的目的,即資產或負債將要在一個假定的買方和一個假定的賣方之間形成一個假定的價格。這個假定的價格被稱為“輸入值”,公允價值計量準則要求最先使用第一層次輸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層次輸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層次輸入值。第一層次輸入值是在計量日能夠取得的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市場(指相關資產或負債交易量及頻率足以持續提供定價信息的市場)上未經調整的報價;第二層次輸入值是除第一層次輸入值外相關資產或負債直接或間接可觀察的輸入值;第三層次輸入值是相關資產或負債的不可觀察輸入值。這種符合會計思維的規定與稅法的“實際發生”原則背道而馳。

        二、公允價值計量方面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的差異

        1.目標不同是差異產生的根源。會計的目標,主要是通用財務報表的目標,是為財務報表的使用者特別是投資者、債權人等提供決策相關信息,而公允價值相比其他計量屬性而言在金融資產計價等方面更具相關性。而制定稅法的總目標是規范稅收分配秩序,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通過公平稅負為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外部環境,并運用稅收這一經濟杠桿調節經濟活動的運行。由此可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決策有用目標與所得稅法的兼顧公平與效率目標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前者屬于微觀范疇,后者屬于宏觀領域,目標的不同勢必帶來職能上的差異。

        2.職能不同使兩者漸行漸遠。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反映(提供會計信息,這是其最基本的職能)和監督(根據所提供的信息進行會計監督)。稅法具有財政職能,即通過聚集財富滿足政府提供公共產品所需的物質,這是其最基本的職能;經濟職能,即通過稅收制度調節個人、企業和社會的經濟活動;監督職能,即通過稅收監督約束納稅人的經濟行為,使之符合國家的政治要求。由此可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對反映職能的強化(能夠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關的會計信息)與所得稅法的財政、經濟和監督等職能差異顯著。前者將作用于企業及其信息使用者,后者涉及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分配。職能的不同勢必帶來稅法和會計的差異。

        3.基礎不同讓稅會分離成為必然。會計以權責發生制作為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基礎;企業所得稅法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或者說主要以現金利潤而不是紙上利潤為基礎,對納稅人的應稅收入進行強制征收。這也是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不同,往往要進行納稅調整的直接原因。此次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引入不同層次的“輸入值”概念,并強調公允價值的級次取決于估值技術的輸入值,而不是估值技術本身。這種理念將使得會計準則認定的賬面價值與所得稅法認定的計稅基礎更加不同。

        三、公允價值計量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的協調

        1.目標上的協調。會計信息的公允表述是出于對投資者等信息弱勢群體利益的保護,而所得稅法的目標是保護納稅人的利益。因為企業的投資者(特別是權益投資者)擁有企業的剩余權益,是企業真正意義上的所有者,保護企業(或納稅人)的利益,就是在保護所有者(或投資者)的利益。對于國有企業而言,主要投資者就是國家,此時,國家利益、企業(納稅人)利益和投資者利益高度一致;對于非國有企業而言,就涉及國家利益、企業(納稅人)利益和投資者利益之間的博弈問題。投資者是資本市場存在的基礎,投資者的信心增強了,資本市場才能穩定發展,而這種信心又來自于現實中投資者利益的保護。當投資者利益受到良好保護的時候,他們就會“心甘情愿”地將更多的資金投入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從而促使資本市場不斷成熟、有效,資本市場的不斷成長將對深化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國家利益、企業(納稅人)利益和投資者利益實際上是并不矛盾的,是可以協調的。公允價值是“真實公允觀”在資產或負債計價方面的體現“,公允”這個概念難以精確度量,是市場參與者“感受”出來的,究竟是否公允,最終是由法院來判定的。而“公允價值”這一概念原本來自法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1898年史密斯與阿邁斯一案的高等法院判例。在該判例中,高等法院決定投資者應予容許按投資財產的公允價值而不是歷史成本來獲得公正的利潤。國家稅務總局等稅務主管部門可適當借鑒企業會計準則的改革經驗,及時修訂與公允價值相關的稅收條款,為公允價值給出嚴格的法律規定。比如,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中關于“公允價值”的定義突出了“市場參與者”“、計量日”和“有序交易”三個條件的同時具備;而稅法中關于“公允價值”的定義或強調“有序交易”,或側重“計量日的市場價格”,并未將三個方面同時寓于定義之中。筆者認為,這是稅法應該向會計準則借鑒的地方,即擴展和豐富稅法中“公允價值”的內涵,給企業(納稅人)一個明確的計價指南。

        2.職能上的協調。資產價值不是一個靜態的、性質不變的概念。任何資產的價值都依賴于許多變化的因素,如買賣雙方的力量、總體的經濟環境、資產的潛在用途、評價的時間、資產的區位等。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要求隨著計量日的不同,對資產或負債的價值進行實時、動態的計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會計的反映職能,但加大了會計監督成本。歷史成本的支持者也認為,公允價值會計潛移默化地制造了有意或無意的偏見,企業只要稍稍改變估價過程就可有效地操縱盈余,而且很小的改變就能夠產生持續影響。如果稅收監督能夠對此進行有力的補充,并且借助資產評估等專業中介機構的力量進行監督,不但能夠為企業現在或者潛在的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關的信息,而且該信息的可靠性亦能得以保證。其實,稅法也正在向協調之路邁進。比如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采取產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業分得產品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其收入額按照產品的公允價值確定。這實際上為公允價值計量給出了法律上的強制性規定。

        第3篇: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信息披露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沿革

        20世紀80年代,美國多家金融機構因從事金融工具交易陷入財務困境,而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會計報表卻反映不出這種財務困境,以致美國會計界開始反思以歷史成本對金融工具進行確認、計量、披露的合理性。1984年FASB的SFAS 80《遠期合同會計》中,首次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從90年代起,FASB頒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動公允價值會計向前發展的財務會計準則。2006年9月15日,FASB最終了157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公允價值計量”(SFAS No.157),該公告定義了公允價值,并確定了公允價值計量框架。

        在FASB推動公允價值計量的進程中,lASC也一直在研究公允價值計量的問題。1989年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就對公允價值計量體系有了較深入的論述,并在1990年至2004年陸續了多項準則及討論稿,力薦使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2005年9月,IASB將“公允價值計量”項目列入其日程,開始了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經過一年多的討論,IASB于2006年11月30日了公允價值計量的討論稿。

        我國有關公允價值的規范提出,最早體現在1998年頒布的《債務重組》及隨后的《非貨幣易》等準則中。然而,在其后兩年的運行過程中,屢屢發生上市公司之間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肆意高估資產的公允價值,以達到操縱利潤目的的事件,影響極為惡劣。2001年初,財政部對以上具體準則進行了修訂,提出盡量回避公允價值的方針。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和資本市場的完善和發展,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局限性越來越凸顯,2006年2月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又重新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涉及公允價值計量的就有17項。與國際會計準則不同的是,除少數具體會計準則外,大部分具體會計準則采用的是歷史成本為主,公允價值為輔的計量方式。

        二、公允價值計量的意義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從它的定義可以看出,公允價值計量是一種理想化的計量屬性,體現了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與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等計量屬性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

        首先,公允價值計量比其他的計量屬性更加符合某些特定資產或負債計量的特點。如金融資產、金融負債、投資性房地產等,這些資產和負債的價值隨著市場的波動變化較大,如果用其他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無法及時反映市場風險對這些資產所發生的影響,而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則可以揭示這些影響,及時準確地反映出這些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價值。

        其次,公允價值計量能真實地反映交易的實質,充分地反映市場對企業資產的估值,合理地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因此,公允價值計量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資產狀況進行動態評價,對企業的未來做出合理的預測,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保護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最后,公允價值計量代表著財務會計未來的發展方向,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思想。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企業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大,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要求越來越強烈,國際會計準則偏向采用以公允價值為主的會計計量屬性。

        三、公允價值計量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新企業會計準則在上市公司實施后,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運用呈現出以下特點: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方式比較普遍i投資性房地產僅有少數公司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大部分上市公司仍采用成本計量方式;債務重組中公允價值的應用極大影響當年業績,讓一些上市公司烏雞變鳳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公允價值的應用也為一些上市公司帶來了利潤。縱觀公允價值計量在上市公司兩年來的實際運用,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公允價值的可靠取得具有一定的難度

        具體會計準則中對于公允價值計量的適用條件都有相應的規定。只有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取得的情況下,才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從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除了部分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能夠從公開的活躍市場可靠地取得外,其他如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等公允價值計量,存在著缺乏活躍的規范市場、數據取得不夠確鑿可靠、主觀判斷隨意性較大、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要求較高、公允價值取得的成本過高等缺點,使得公允價值的可靠取得具有一定的難度,制約了公允價值計量的大范圍使用。

        (二)公允價值計量使企業利潤波動較大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將影響企業的凈利潤或凈資產,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將直接反映國內國際資本市場及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將通過公允價值體現到企業的財務報表中來。當市場起伏波動較大時,對企業的利潤和凈資產會造成較大的影響,讓投資者無所適從。在2007年資本市場牛氣沖天的背景下,因為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很多上市公司的利潤倍增,而2008年資本市場的大幅下挫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利潤大變臉,如中國平安2008年第三季度利潤表中體現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高達199.25億元,而2007年同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84.36億元。在一年的時間里,公允價值變動翻云覆雨,放大了收益和風險,讓很多投資者始料未及。

        (三)選擇公允價值計量具有較大的目的性

        企業選擇何種計量模式或計量屬性屬于會計政策選擇。企業會計準則提供了多種會計政策供企業選擇,是因為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為了能真實地向報表使用者反映企業的財務成果和經營狀況,允許企業選擇與本企業相適應和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會計政策。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具體會計準則大多對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沒有強制性規定,公司在選擇會計計量模式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選擇性。由于計量模式的變化將影響公司的凈利潤或凈資產,因此很多公司便在計量模式選擇上做文章。從兩年來上市公司的公允價值實際運用來看,一些上市公司選擇公允價值計量并不是為了更可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是具有較大的目的性。如個別虧損企業為了逃避暫停或終止上市,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以達到扭虧的目的;還有些

        企業將低價買入的股票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來核算,而將高價買八的股票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進行核算,通過準則中對金融資產核算的不同來體現利潤或隱藏虧損。

        (四)濫用公允價值計量,

        由于我國部分交易市場的發展還不成熟,公允價值的實際獲取有一定的困難,加上公允價值的認定有時需要借助人為判斷,少數上市公司為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把公允價值計量當成彈性計量,打著公允價值計量的旗號,濫用公允價值計量,蓄意作假,欺騙蒙蔽會計信息使用者,使得公允價值計量不公允,給公允價值計量的使用和推廣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四、規范公允價值計量的建議

        公允價值計量代表了會計計量的發展方向,也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但由于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有時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且我國目前公允價值計量在制度、手段等方面還不夠完善,會計人員的素質還不高,公允價值計量在運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難以克服的困難,距離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還有一定差異,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規范和完善公允價值計量:

        (一)建立規范、標準、實用的公允價值獲取體系

        雖然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涉及了公允價值計量,許多具體會計準則也對公允價值計量的適用條件和方法做出了限制性的規定,但還顯得比較寬泛,缺乏嚴格具體的公允價值取值方法和標準。這讓一些企業為達到特定目的,在進行公允價值獲取過程中違背公允的原則,利用公允價值計量大做文章。還有一些企業為了避免麻煩和風險,放棄了公允價值計量。為此,應盡快完善公允價值計量操作指南,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規范、標準、實用的公允價值獲取體系,包括活躍、公開交易市場的指定;評估機構的認定;評估方法及參數的具體運用等一系列影響公允價值計量要素的確定方法,保證公允價值計量的公允性和可操作性,盡可能降低主觀因素對公允價值的影響。

        (二)加強公允價值計量監管

        雖然公允價值計量的規范操作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受到很多客觀條件、主觀因素的制約,但由于企業蓄意濫用公允價值計量操縱利潤帶來的危害性和嚴重性太大,而且如果企業管理層和財會人員主觀造假,即使公允價值計量有很好的操作性,也難以防微杜漸。因此要保證公允價值計量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除了完善各項公允價值獲取的體系和環境外,還必須加強公允價值計量的監管。充分發揮企業主管部門、行業自律機構、中介機構、審計部門、新聞媒體等單位的監督作用,嚴懲濫用公允價值計量行為,加強對企業管理層和財會人員、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促進企業嚴格遵守會計法律法規,為公允價值計量的有效運用保駕護航。

        (三)完善公允價值計量信息披露

        第4篇: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資產減值會計核算是基于企業會計準則中謹慎性原則要求而推出的,其重要意義在于可以避免企業資產價值不實且有效地防止其人為調節利潤。公允價值的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二者之間具有一定相同點的同時,也存在著部分差異。本文將從資產減值會計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之間的關系入手,闡述會計核算過程中將二者統一的必要性,進而淺析會計核算中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統一的路徑。

        關鍵詞:

        公允價值;資產減值;統一

        會計核算中公允價值與資產減值的統一有助于降低會計準則復雜性和難度,也有助于滿足不同財務報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有利于我國會計行業的科學發展。

        一、會計準則中資產減值與公允價值規定的相同點

        (一)兩者都是價值觀理念的體現

        價值觀理念主要是針對未來,考慮的是整個市場。公允價值與資產減值下的資產計量都包含在后續計量范圍之內,其計量過程中也都是針對著未來。資產價值產生的變動——公允價值損益和資產減值損失都需要計入到利潤表當中,都是企業未實現的損益。

        (二)公允價值的思想體現在資產減值會計中

        資產減值計量包括兩個方面,即對資產減值的可能性進行評價及對減值進行計量。資產減值可能性的評價過程中,引發資產減值產生的條件是市價下降,并且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時期內無法恢復;而在資產減值的計量過程中,可變現凈值及可回收金額正是會計準則中所提到的計量基礎,這個計量基礎計算起點也是市價。同時,市價也是多種計價屬性中最符合公允價值含義的定義。

        二、資產減值會計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的關系

        (一)計量基礎一致

        資產減值會計計量中提取資產減值關鍵是可回收金額的確定。會計準則規定,資產的可回收金額要同時估計未來資產公允價值扣除處置費用的余額及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在此基礎上確定是否需要計提減值準備及確定減值準備的金額。首先,如果兩者之一的金額都比資產賬面價值大則無須計提減值準備;其次,如果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估計不能完全確定時,應該按照資產未來公允價值扣除處置費用確定可回收金額;最后,如果資產未來公允價值凈值無法確定時可以用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確定可回收金額。可以看出,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核心是公允價值的估計,只不過是用在資產減值會計中可回收金額確定的哪個層次而已,因而二者的計量基礎是一致的。

        (二)計量結果存在差異

        資產減值計量是估計的公允價值扣除處置費用凈值與資產賬面價值比較中的較小者確定。可見,公允價值的計量不一定與資產減值計量相同,因為公允價值的計量沒有考慮資產未來的處置費用。因而,資產減值會計同公允價值計量的結果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三)會計處理差異

        資產減值會計核算中,如果估計公允價值扣除處置費用后的凈值小于賬面價值,則按照兩者的差額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列入利潤表中。反之則無須確認資產減值損失,也就不必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可見,資產減值損失是預計資產減值時的損失計入利潤表,如果資產升值將不作處理。

        (四)會計理念不一致

        資產減值會計的出發點是謹慎性原則,其會計理念為期末資產價值的計量寧可低估也不能高估,即所謂的“就低不就高”,其目的是謹慎地預計可以實現的利潤。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理念,本著相關性原則。期末資產或是負債的計量,無論是增值還是減值都應予以客觀的確認。故此,二者的會計理念不完全一致。

        三、會計核算中公允價值與資產減值統一的路徑

        (一)資產減值的計量依據應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標準

        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計量說到底都是資產價值計量的具體表現。從財務報表“價值觀”的觀點來看,基于公開市場參與者角度的公允價值計量相對能夠更加客觀些。資產減值計量是站在會計主體自身地位進行預計的,雖說會計主體的決策層最能掌握資產的價值信息,但是市場才是資產價值的決定人。公允價值計量使得企業的資產直接面對市場的交易,是市場中的交易雙方最后“博弈”的結果,其相對于資產減值計量的未來全部經濟利益流入的現值更具有交易性及客觀性,在企業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中各易于報告的閱讀者接受。

        (二)會計處理應當協調統一

        公允價值計量雖然是基于市場交易參與者的角度操作,理論上比資產減值計量更加客觀、更加符合市場的交易規則,但并不能由此將資產減值取而代之。原因有二:其一,公允價值實際可操作性較差、其主觀性卻較強,容易出現人為調節利潤及夸大資產價值的問題;其二,會計核算要求的謹慎性、穩健性原則來看,財務報表非估值功能及市場非有效性,需要資產減值計量對其進行一定的限制。因而,公允價值計量應當與資產減值在會計處理上應當做到協調統一,建議可以運用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方式進行,可以起到避免人為調節利潤及虛增資產的問題出現。

        (三)目的應當協調統一

        我國之所以先后推出了公允價值與資產減值兩個會計準則,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要使得國內企業對外披露的財務信息更加真實、可靠,同時起到預防及減少財務舞弊、財務造假事件的出現。公允價值計量的出發點是使得企業的資產更加符合資產的定義,進而使得財務報告所披露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資產減值會計目的則是使得資產價值應該與未來的現金流量現值趨同,即只有資產的價值等于或者超過該資產未來的現金流量現值時,資產才能被其所確認。可見公允價值目的強調的是財務信息的相關性,資產減值計量的目的強調財務信息的客觀性、可靠性。因而會計核算中若想使得公允價值與資產減值達到統一,就必須使得二者的出發點及其目的趨于協調一致,從而避免因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不一致造成兩者之間不必要的分離。

        參考文獻:

        [1]李帥,張婷婷,楊瀾.商貿會計的計量方法與其他領域方法的異同點――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計量的統一[A].會計準則發展――第六屆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3

        第5篇: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公允價值 歷史成本 比較 博弈

        我國于2006年2月15日頒發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對會計核算規定了五種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價值、現值和公允價值,在已頒布實施的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有30項,而在這30項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準則中有21項程度不同地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可見,涉及范圍之大之廣。這也是在建立全球高質量的統一的會計準則的趨勢下我國的反應。可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人們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卻褒貶不一,美國證監會甚至迫于壓力暫停了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那么在后危機時代,應該怎么取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呢?

        一、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比較

        (一)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發展歷程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遭受質疑的背景環境中孕育出來的。“公允價值”最早出現在佩頓1946年發表的“會計中的成本和價值”一文中。在該文中,他指出“購入資產的成本應按所轉出財產的公允價值確定”。此后,作為一種會計計量屬性,公允價值在會計規范上被正式提出是在CAP于1953年的第43號會計研究公報中。該公報第7章資本賬戶中指出:“當某項資產發生減值時,可按其公允價值重新表述”。不過此時,關于公允價值的定義以及相關處理程序仍未被規范。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真正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迅速,經濟業務變得越來越復雜,金融工具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當時的會計界也在著手將公允價值引入會計準則體系。1970年,美國APB公布的第四報告第181段論及非貨幣性資產的取得時要用公允價值計量。但直至1980年至1984年,美國發生了儲蓄以及貸款機構危機,然而,在這些金融機構陷入財務危機之前,建立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基礎上的財務報告往往還顯示“良好”的經營業績和“健康”的財務狀況,這給外界傳遞了相反的信息,因此導致美國會計界和金融界對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及披露等問題的激烈爭論,這個時候加上受公允價值較歷史成本具有更相關的穩固優勢的影響,公允價值由此順勢被推上歷史舞臺。FASB也于20世紀90年代頒布了一系列財務會計準則以推動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發展。然而在公允價值發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義的當屬FASB于2000年2月的第7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會計計量中應用現金流量信息與現值》中首次從概念框架的層次把公允價值作為主要的計量基礎。在此之后,2006年9月15日,FASB最終了第157號準則《公允價值計量》對公允價值給出了規范的定義。可以說,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能夠登上會計計量屬性的舞臺起因于20世紀80年代的金融危機。然而此次2008年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又引起了“公允價值危機”。美國國會2008年初通過了緊急經濟穩定法案,該法案的第132節中“有權中止調到市價會計”的規定,其實就是針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隨后,歐盟也決定自2008年第三季度起,歐盟金融機構將停止按市價計算的會計準則,而改用成本估值計算。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也于2008年10月13日投票通過放寬公允價值使用要求,以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然而這些都只是應對危機的權宜之計。

        (二)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與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涵義的深層理解 首先,對公允價值,IASB給出的定義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FASB定義為“在計量日當天,市場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銷售資產收到的或轉移負債支付的價格”。我國則將公允價值規定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顯然,我國的公允價值概念主要是借鑒了IASB的定義,基本與IASB概念趨同。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從定義上進行四個方面的分析:首先,“公允價值”中的“公允”一詞是公平、允當的意思,從字面理解就是為大多數人允許的價值,在市場有序時,這個價值通常就是消費者和供應商博弈之后的均衡價格;其次,FASB的定義中強調了是在有序交易中,也就是說價值必須是市場在活躍的、穩定的情況下的價值,IASB以及我國的對公允價值的定義中沒有這點敘述卻用了公平交易來代替,實際同為一個意思。所以公允價值是在市場活躍、穩定時的價值,動蕩的市場中的價值往往不是公允的;再次,“公允價值”對市場參與者是有要求的。市場參與者必須是自愿的而不是被強迫的,并且他們不是關聯交易方沒有厲害關系;最后,“公允價值”是以“假想的交易”作為基礎的。比如說一項資產或者一項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假設這項資產仍為企業所持有或者這項負債仍為企業所承擔,發生交易時根據市場估計的價格。顯然這些都是基于假想之上,假想發生了交易,現實卻并未發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允價值是一種虛擬的價格。綜合而言,公允價值是在活躍的、穩定的市場中,假設那些不存在關聯交易關系的市場參與者自愿地、不受強迫地進行交易,并對交易的價格進行博弈之后所形成的最終價格。其次,對于歷史成本我國所給出的定義是:“取得或制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支付的現金或者其他等價物”。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歷史成本是基于“真實交易”的計量屬性,它以實際發生的交易作為計量的基礎。而從其定義來看,當前環境下某項資產或負債的歷史成本可能是過去環境下該項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而當前環境下的某項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也許就是未來環境下該項資產或者負債的歷史成本。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從某種程度上看,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公允價值具有動態性,它需要后續計量,并且相對于歷史成本而言公允價值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三)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比較 本文從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兩方面對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進行比較。

        (1)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初始計量比較。我國將公允價值應用分為三個級次: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或負債,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用于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參考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或者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的當前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等確定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而歷史成本的計量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為依據,計量的形成是交易雙方認可的市場價格或交換價格的取得。若市場活躍,那么它是與公允價值應用的第一個級次重合的,或者說公允價值是對歷史成本的一種復合。當然這種復合并不是完全的復合而是存在前提條件的,公允價值相比于歷史成本對市場以及市場參與者都是有要求的。在初始計量上,可以說,公允價值相比于歷史成本多兩個級次。

        (2)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后續計量比較。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最大的不同在后續計量中。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后續計量中的主要特點是:既能減值也能增值,完整地體現了資產負債觀,使得資產負債表得到凈化,利潤表得到完善,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為相關的信息;一般不計提減值準備,不用設置備抵科目。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也省去了計提減值準備這個環節所需要的人為估計,某種意義上提高了會計計量的準確性。它的主要類型概括為:增減值計入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資產處置時轉入投資收益,其他業務成本,比如說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等;增減值計入權益(資本公積),在資產處置時應轉入損益,比如說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后續計量中的主要特點是:只能減值不能增值,符合謹慎性要求,部分體現資產負債觀而不是全部否認資產負債觀,從這個層面看,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部分資產要折舊要攤銷,由此涉及折舊年限、凈殘值、折舊方法的人為估計,從而給會計計量的準確性帶來影響;一般要計提減值準備,設置備抵科目。如:壞賬準備是應收賬款科目的備抵科目;存貨跌價準備是存貨的備抵科目;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累計攤銷是無形資產的備抵科目;未確認融資費用是長期應付款的備抵科目等等。它的主要類型概括為:可以計提減值準備可以轉回,主要針對的是流動資產與貨幣性資產,比如有存貨跌價準備、壞賬準備等;可以計提減值準備但不能轉回,主要針對的是長期資產,比如說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等。

        (四)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相對于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優勢與劣勢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相對于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優勢在于:第一,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過多地注重購入成本、投資成本,是相對于收入費用觀所采取的一種計量模式;而公允價值注重的是現行或者未來的成本收益,是符合當下的資產負債觀的,它基于資產和負債的變動來計量收益,使得會計信息更加真實。第二,在可靠性和相關性上,國內外會計學界總是爭論不休。外國大多更加注重相關性,而我國會計學界則更加注重可靠性。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可靠性是有很大的保證,但是可以知道,經濟環境總是變化不斷的,彼時的可靠放在此時就變得不相關了。尤其是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等對象波動性比較大,倘若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則會嚴重影響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了,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則可以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三,在經濟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的背景下,許多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就成了問題,比如說:衍生金融工具中有些金融工具只產生了合約的權利或者義務,而并沒有交易或者說交易尚未發生。這樣,如果沒有歷史成本,那么傳統的會計計量無法使用,而公允價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第四,公允價值對我國市場經濟國家的定位以及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公允價值的運用比歐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發展不完善。在很長的時間里,歐美國家利用這個作為反傾銷攻擊我國的借口,認為我國提供的很多成本資料都不夠公允,不能反映產品的正常價值。公允價值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且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相對于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劣勢在于:第一,定義產生的缺陷。它是在市場活躍和穩定時的價格,那么當市場處于無序狀態或者動蕩較大的時候公允價值的確定就成了問題。目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都沒有一個準繩來判定什么樣的市場才叫活躍的穩定的市場而什么樣的市場才叫無序的市場、動蕩的市場。這個評判標準的不確定就給公允價值的確定帶來了困難。第二,《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了公允價值應用的三個級次。其中第三個級次講到在不存在活躍市場且不存在可觀察的參考市價時就要用到數學模型估算確定其公允價值。那么什么情況下采用什么樣的估值模型,這些具體指南在《企業會計準則》中也沒有具體列示,而需要會計人員根據自身的經驗去判斷,這使得公允價值的可操作性加大、可信度降低。第三,公允價值具有“親經濟周期效應”,在惡劣的市場條件下會變成市場泡沫的催化劑。當市場高漲的時候,由于交易價格較高,容易造成相關金融產品價格的高估;當市場低迷時,由于交易價格較低又會造成相關產品價值的低估。第四,公允價值的確定很多時候依賴會計人員對未來現金流的金額、折現率之類的做出估計,倘若會計人員本身素質不高,知識體系不夠,又或者是人為的,在做出主觀判斷的時候就大大增加了不確定性,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間,尤其是利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一科目來粉飾其會計報表,欺騙會計信息使用者。第五,公允價值需要進行后續計量,也就是說運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時不能像歷史成本那樣一次計量就完成的。在企業的持續經營期間,每次經歷一個報告日,只要資產或者負債沒有交易或者出售就必須對其進行重新計量。不僅如此,還要對確認前后兩期發生的變動進行確認和處理。這就對會計職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有較高的要求,而我國目前會計職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的空間還很大。

        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博弈分析

        (一)不同企業之間運用公允價值的博弈 假定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有企業A與企業B都運用公允價值計價模式進行計量,且2個企業都處于無外部監管的情況中,企業A與B都不用考慮運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將受到的懲罰,即行為只源于對效用的追求,對于以上假設可以用下列矩陣表示如(表1)。根據傳統的財務學理論基礎,假設企業A與B都是理性的博弈者,即雙方都會以自身的效用最大化為目標。下面進行博弈分析:給定企業A不進行盈余管理的條件下,企業B的最優策略是進行盈余管理,可獲得最大效用10;給定企業A進行盈余管理的條件下,企業B的最優策略是也進行盈余管理,可獲得最大效用4;同理,給定企業B不進行盈余管理的條件下,企業A的最優策略是進行盈余管理,可獲得最大效用10,給定企業B進行盈余管理的情況下,企業A的最優策略是也進行盈余管理,可獲得最大效用4。這樣就達到了納什均衡:雙方都進行盈余管理。這顯然不是帕累托最優。所以,在沒有外部監管的情況下,運用公允價值計價模式,市場中的企業都會進行盈余管理以獲得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最終市場將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此外,即使有外部監管也不免有些企業存在機會主義傾向進行盈余管理。

        (二)不同企業之間運用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的博弈同樣假定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有企業A與企業B,他們可能運用公允價值計價模式進行計量并進行盈余管理,也可能運用歷史成本模式進行計量而無法進行盈余管理,同樣假設他們處于無外部監管的條件下沒有任何因違規行為帶來的懲罰,并且他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只為只身的效用最大化而努力。對以上假設可以有下面的矩陣(見表2)。可見,給定企業A運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并進行盈余管理的條件下,企業B的最優策略是也運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并進行盈余管理,可獲得最大效用10;給定企業A運用歷史成本模式計量的條件下,企業B的最優策略是運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并進行盈余管理,可獲得最大效用8(由于有企業A運用歷史成本模式作為對比,使得企業B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更易于被揭發從而減低其效用,下同理);給定企業B運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并進行盈余管理的條件下,企業A的最優策略是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并進行盈余管理,可獲得最大效用10,給定企業B運用歷史成本計量無法進行盈余管理的條件下,企業A的最優策略是運用公允價值計量進行盈余管理,可獲得最大效用8。這樣也達到了納什均衡:企業A與B都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并進行盈余管理。這顯然也不是帕累托最優。綜上所述,作為理性的經濟人,在外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他們更傾向于選擇運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而在有外部監管的情況下,他們也會有機會主義傾向而選擇公允價值計量進行盈余管理。公允價值本身的缺陷使得市場更易走向泡沫經濟,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雖然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不是其最為根本的原因,但是也要承擔一部分的責任。而歷史成本計價模式雖然存在相關性較差等缺陷,卻能在可靠性上提供保障,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三、結論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有其優點的,但是缺點卻不容忽視,可以說公允價值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在運用時應當注重考慮本國的實際經濟情況,具體應該考慮因素如下:第一,市場環境因素。市場是否成熟是運用公允價值首要考慮的因素;第二,模型參數因素。模型參數的難以確定加大了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第三,會計人才素質因素。中國會計高級人才培養算是初步階段,目前注冊會計師僅有15.4萬人,尚有龐大工程需要跟進;第四,計量成本因素。會計的確認、計量原則中有一項重要的原則就是重要性原則,強調重要性原則一方面可以提高核算的效益,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使會計信息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可見計量成本是任何計量屬性都必須考慮的因素。根據以上4點因素,在我國公允價值的選擇與運用則更應該慎重考慮。筆者認為公允價值要想有效的運用要分成以下幾個層次:首先,在市場有序穩定時對公允價值計量對象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出現市場無序動蕩時,如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這個時候就需要財政部與銀監會的有效合作,保證信息供給的及時性,利于會計人員做出正確的判斷;其次,財政部應該結合經濟實務制定具體指南編制相應的數學模型、參數模型以指導會計人員在市場無序動蕩時公允價值的判定;再其次,制定嚴格的監督規范體制來加強有序市場的建設,包括政府部門的監管體制的完善以及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職能的規范,應該雙管齊下。最后,綜合考慮計量成本因素以及當下盛行的決策有用觀,應該在市場嚴重無序時,加大對歷史成本信息的考慮程度。

        參考文獻:

        [1]葛家澍、竇家春、陳朝琳:《財務會計計量模式的必然選擇:雙重計量》,《會計研究》2010年第2期。

        [2]朱磊:《公允價值會計的負面影響及改進》,《證券市場導報》2009年第9期。

        [3]周春明、劉西紅:《金融危機引發的對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的思考》,《會計研究》2009年第9期。

        [4]于永生:《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公允價值會計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9年第9期。

        第6篇: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評估

        《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首次將投資性房地產作為一項新的資產予以確認,并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如果會計上選擇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那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定量。我國投資性房地產市場剛剛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我國評估市場起步時間較短,采用新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對投資性房地產價值進行計量和評估,關鍵是怎樣確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對策。

        1.完善配套制度建設,保證公允價值計量客觀有效

        從我國目前情況看,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雖然制定頒布了《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指導意見(試行)》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財政部頒布了《資產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64號)等規定,規范了企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行為和方法,規定了資產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辦法,但從目前情況看仍缺少完善配套的相應制度,建議不斷完善相應的規章、辦法,健全配套的相應制度,保證公允價值計量客觀有效。

        2.建立服務于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的信息服務系統

        目前,許多資產評估是在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情況下進行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評估人員的主觀判斷。因此,大量與評估相關的信息有助于評估人員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利用現代化的設備和科學的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建立服務于財務報告目的資產評估的信息服務系統是必要的。建議建立行業統一市場信息數據網絡和市場信息數據庫,向評估機構和人員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咨詢服務,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數據網絡獲取地區權威數據,使相關評估人員在進行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評估時,更具有依據,并能保證評估結果的公允性。

        3.規范公允價值評估體系,確保公允價值的真實性

        采用新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對投資性房地產價值進行計量和評估,筆者認為,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一套嚴格的公允價值評估體系,加強對評估工作的監督,禁止公司自己出具評估報告,對未披露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評估方法的公司應給予一定程度處罰。建立有效的專業監督機構對評估機構的評估實行監督。評估機構的評估價,可通過信息公示、獨立機構審計等方式接受投資者或專業機構的監督。其次,由于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評估是以財務報告為目的,在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框架下進行的資產評估,必然會受到會計使用公允價值程度的影響,受會計制度約束。因此,要求評估師對會計準則有比較透徹的研究,因為資產評估師的職業素質將影響最后評估結果,所以,必需加強資產評估師的隊伍建設。最后,加強資產評估機構的管理,有關部門應嚴格對評估公司的資質進行審查,并對其評估工作予以監督,對公允價值確認依據進行嚴格檢驗,杜絕虛假評估等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確保公允價值的真實性。

        4.明確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前提和評估對象

        明確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方法的針對性或適用性。評估師執行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業務,必須理解相關會計準則的要求與委托方及會計師進行充分溝通,了解其會計核算與財務報告披露的具體要求與建議。對于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評估方法,應優先采用市場法與收益法,當這兩種評估方法不適用時才可以采用成本法等其他方法。運用市場法評估時,應當收集足夠的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交易案例,選用交易案例時應當關注案例的可比性,重點分析投資性房地產的實物狀況、權益狀況、區位狀況、交易情況及租約條件。具體講運用市場法的調整因素主要包括交易情況、交易日期、容積率、使用年期、面積、具置、經營業態和所帶租約等條件。對于收益法的應用,應著重注意評估對象資產范圍與租金收入內涵的匹配,租金收入與成本項目的匹配,合理確定凈收益,應當根據建筑物的剩余經濟壽命年限與土地使用權剩余使用年限等參數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理確定收益期限;收益法所適用的折現率應當合理,應當反映評估基準日類似地區同類投資性房地產平均回報水平和評估對象的特定風險。

        5.資產評估中介機構應有其相應獨立性,并建立高度的誠信機制

        評估機構的獨立性和誠信對評估結果的可信度影響重大。在實務中香港、臺灣上市公司需要在大陸的子公司提供房地產評估報告,大陸的某些機構或個人反而不認可自己方面評估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評估機構對內對外誠信問題。資產評估機構應建立高度的誠信機制,評估從業人員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嚴格按照評估程序,廣泛搜集國家有關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深入實際搜集資料,根據科學的方法,認真地進行核實、研究、分析判斷,最終得出經得起推敲的評估結果。獨立性是資產評估服務的基本特征。評估機構和人員要恪守中立原則,堅持獨立自主地做出決定,公正執業,保證其專業判斷不受影響,保持客觀和公正。

        6.完善房地產市場環境,構建公正透明的估價平臺

        要想取得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需要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因此構建透明的、監督機制完善的房地產市場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投資性房地產上的推廣意義重大。加速市場化的進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盡快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房地產市場限定規則。中國證監會會計部的《2009年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監管報告》顯示,從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看,有15家上市公司采用了中介機構提供的房地產評估價格,8家上市公司參照同類房地產的市場交易價格確定,1家上市公司按照第三方調查報告確定公允價值。由以上數據可見,我國上市公司在確定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時,多數均采用了中介機構提供的房地產評估價格,因此資產評估機構是否能提供公正的評估價格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國家應逐步完善公允價值審計制度,加強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監督,比如企業投資性房地產的評估與企業財務報告的審計不能由相同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完成,通過互相監督,來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以滿足財務報告使用者的需要。

        7.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公允價值模式更多依賴于職業人員的分析判斷,所以計量準確程度取決于職業人員的專業水平。由于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不高,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實施效果。因此,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呼喚進一步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包括加強會計職業素質教育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隨著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逐漸引入,一方面需要不斷加深與拓展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的內容,盡快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技能,鼓勵他們汲取新的相關專業知識,培養他們的公允價值觀念,必要時可以考慮聘請有經驗的國外專家提供培訓支持,幫助我國會計人員和監管人員實施具體操作;另一方面會計職業道德是實施公允價值計量的內在支撐。企業在加強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時還應加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培養會計人員保持職業良知,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禁止濫用資產負債表,防止為他人所用;只有將客觀公允原則轉化為會計從業者的基本理念,才能保證會計人員在具體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時自我約束,不出偏差。

        參考文獻

        [1]王文芳.淺析新形勢下企業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方法[J].財稅縱橫,2009(3).

        第7篇: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一、公允價值的主要特點

        在將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中進行應用,我們需要深入的對公允價值的特點進行掌握,針對于公允價值的特點來合理對其應用進行設計,從而使其更好的發揮其作用。通常情況下,公允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平自愿。公允價值首先要求的是在信息公開的情況下雙方在公平自愿下進行交易,交易雙方需要對市場和對方的相關信息進行完全了解,然后在自愿情況下進行交易。

        2.持續經營。在公允價值下,需要交易雙方的經營現狀和未來發展都具有持續經營的趨勢,任何一方都不存在破產的可能,從而滿足公允價值的要求。

        3.動態時點。公允價值另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在市場交易中由于處于時刻的變動狀態下,所以需要具備動態時點,即表現價值的實時波動。

        二、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公允價值在我國財務會計中進行應用已經有較長的一段在較多不足,對我國財務會計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在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財務會計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制約作用,對我國財務會計公允價值的應用前景帶來了較大的不利影響,所以需要對這些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為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中進行應用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1.在資本市場環境發展不完善

        在公允價值應用過程中,對市場經濟環境具有較高的要求,只有在具有一定成熟度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才能更好的實現公允價值的應用和推廣。但對于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來講,其還在不斷深入發展過程中,部分體制和制度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整體發展現狀并不是很理想,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制約因素,影響了市場經濟環境的健全和完善,還無法滿足公允價值應用過程中對環境的要求。

        2.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對計量準確性具有一定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資產評估基本上在任何一個領域或是環節中都會涉及,對于市場經濟的運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公允價值應用過程中,資產評估也具有不可或缺性,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資產評估的要求更高。但由于目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起步較晚,發展速度較慢,還無法實現良性、快速的發展,這必然會影響到公允價值中計量的準確性。

        3.公允價值的應用也可能會給公司運作帶來一定的漏洞

        公允價值在企業財務會計中進行應用,對企業發展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但其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漏洞,特別是在當前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都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應用給企業進行盈余操縱提供了可能性。

        三、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中應用的建議

        1.健全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中應用的重要基礎,所以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其充分的發揮制約作用,有效的避免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應用過程中一些違規操作的發生。同時需要加強當前市場誠信建設工作,建立誠信體系,為市場的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而有效的確保市場效益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做好公允價值的理論研究

        理論是實際應用的必要支撐,只有將理論研究透徹后才能將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應用中的作用更好的發揮出來,同時在應用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不足之處,利用相關理論的加以解決,從而有效的將公允價值更好的發揮出來。

        3.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

        通過完善的培訓機制,有效的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這樣會計人員自身操作能力和道德修養提升后,才能在公允價值應用過程中避免出現利潤操縱的可能性,降低違規操作和造假現象的發生。

        4.加強公允價值應用的監督檢查力度

        當前市場環境還存在許多不健全的地方,在相對混亂的市場環境下,市場監管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應用過程中,監督更是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監督檢查的力度,可以有效的避免違法違規現象的發生,更好的體現出公允價值的優勢。

        5.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

        財務會計信息是我國經濟生活中頗為重要的一個主要方面,其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要求一般說來是比較高的,而為了確保這一點的要求,需要在財務的報告和審計報告的過程中加強必要的審核,做好公允價值的披露和審計工作,保障公允價值的有效應用。

        第8篇: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論文摘 要] 歷史成本會計因為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將不能取代公允價值會計,因此當前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完善公允價值會計,本文首先指出了金融危機以后引發的關于公允價值利弊的激烈討論影響公允價值會計的前途,然后是人們開始談論公允價值的優越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和發展公允價值會計制度。

        金融危機的后,人們開始對公允價值會計的利弊展開了激烈討論。這一熱潮影響了公允價值會計的未來發展,挑戰了在其他領域推廣公允價值會計的進程。作為公共產品的會計制度提供的信息是非中性的會計信息,因此,它帶來了非中性的預料不到的結果。由于歷史成本會計的局限使得其不可能成為公允價值會計的替代品,因此,可以通過其他各種方法來完善現行會計制度減少公允價值會計制度帶來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提升估值技術的可靠性,建立逆周期的準備金制度,解決準則執行中存在的諸如部分準則過于復雜、針對性披露較少、面臨的訴訟風險等問題。此外,正確區分財務報告資本和監管資本有助于認知公允價值會計作用。

        一、歷史成本會計的局限

        歷史成本會計是一種以歷史成本為資產評估計價的會計實務。歷史成本會計有許多優點,但缺陷也非常嚴重。

        (1)估值技術的可靠性降低了

        持續通貨膨脹,劇烈物價變動使得歷史成本會計收到了沖擊。當價格發生劇烈變動時,成本與收入的比配就缺少了邏輯上的統一性,存貨成本、非貨幣性資產和負債已經不在具有可比性,企業的經營業績可能出現嚴重虛胖,這將導致財務狀況失實。因此,如果按歷史成本的會計信息,難以真實的反映一個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

        (2)歷史成本會計的確認基礎和計量屬性動搖了

        衍生金融工具如雨后春筍般向榮輩出,其特點是報酬和風險的轉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時,而是在合約簽定之日,這就帶來了部分內容太過繁雜,缺少針對性披露,缺乏有關判斷的具體指南以及訴訟風險增加等一連串問題,使得歷史成本會計的計量屬性確認基礎動搖了。

        (3)歷史成本會計的不相關性很強

        對使用者的決策需求是相關的,這是國際會計準則認為的;相關性是指信息導致不同的決策能力來使得使用者形成對過去現在和將來事宜結果的預期,這是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的見解。歷史成本在更多情況下不能提夠投資人需要的相關信息因為他不反應當前的市場價值。

        (4)歷史成本會計的自然趨向

        危機中歷史成本會計下的資產可以用隱藏的儲備,而在繁榮時卻不可以。這是歷史成本會計的另一種周期性,負的或者說反的。假如認識到繁榮時期用歷史成本計量金融工具的銀行業可以通過出售資產的方式來增加杠桿率。那摩這樣對于正確的解釋歷史成本會計的負周期性是特別重要的。有危險的是,這種方式忽略了馬上就要到來的危機報警信號,那些信號又正好可以使銀行盡早采用適當方式來防患于未然。在繁榮時期增加杠桿也是歷史成本會計面對的周期性。

        因此歷史成本會計不可取代公允價值會計。上述寫了歷史成本會計的局限,使得他在決策那里失去了公信力。大量的研究結果和報告取消了歷史成本會計繼續尋在的意義,他不得不讓位給公允價值會計,消失在作為公共產品的會計制度的歷史長河中。

        二、公允價值會計的激烈討論

        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倡導和推動公允價值,一直以來,公允價值被認為是展望21世紀的一種標準計量模式。公允價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捧,學術界大多數學者同時對公允價值持有積極態度,少數人甚至把公允價值作為全面取代歷史成本,成為主要的現代會計模式下的計量屬性。伴隨著2008 年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公允價值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傷痕累累的美國金融界怒罵公允價值是這場危機的主使,強迫確認認為公允價值會計永遠不會實現的損失,歪曲了財務報告、投資者信心動搖了,金融危機不斷加劇和惡化。最終SEC 的報告認為:暫停公允價值會計,很可能增加市場不確定性,并進一步打擊投資者信心,可說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公允價值會計,但卻并未停止對公允價值會計的質疑呼聲。

        三、公允價值會計和歷史成本會計的比較

        (1)比較確認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權威定義了會計確認,在1984年發表的第5號財務會計公告《企業財務報表的確認和計量》中“確認是將某一項目,作為一項資產、負債、營業收入、費用等等之類正式地記入或列入某一個財務報表的過程,它包括同時用文字和數字描述某一項目,其金額包括在報表總計之中。對于一筆資產或負債,確認不僅要記錄該項目的取得或發生,還要記錄其后發生的變動,包括從財務報表中予以消除的變動”。可靠性是確認標準中的一個核心內容,即信息是“反映真實的、可核實的、無偏向的”。由于在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時會計要素就會要求要有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作為確認依據,具有較強的可核實可驗證性。由此會計信息需求者更能接受確認的金額;然而,目前具有較大的爭議是否以公允價值為標準對會計要素進行確認。爭議的焦點主要有二:一關注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問題。例如確認公允價值對會計要素,是將會計要素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在會計報表表內進行披露,由于受主觀因素影響公允價值在對這些項目計量,相對于歷史成本來講,可靠性和可驗證性就先得較差。實證研究表明:如果缺少可靠性的計量,那么就會給股票價值與收益計量帶來無關的麻煩,嚴重影響信息質量,因此,計量可靠性是決定能否采用公允價值確認的重要條件。

        (2)比較計量

        會計系統的核心是會計計量。歷史成本是一種傳統的計量屬性,大多數的會計事項目前都要求采用歷史成本計量的方式,但公允價值挑戰歷史成本越來越明顯。公允價值的特點:公允價值強調公平和雙方熟悉情況以及自愿交易,因而趨于現時的均衡價格,趨于對象的客觀價值;公允價值是交易中實現的金額--現行公平市價,強調資產計價立足現在時點和動態的會計反映觀;公允價值計量利于增加會計信息量,利于投資者決策;公允價值以市場評價為基礎,不受時間計量主體等客觀因素影響,無論在時間縱向還是空間橫向中均可較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比較準確地披露企業現金流量,確切地反映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和承擔的財務風險,增加財務信息的相關性。

        四、完善公允價值會計的措施

        (1)使估值技術更具有可靠性

        市場價格已經不反映金融工具的基礎價值了,偏離當時的市場價格成為提升估值可靠性的合理方法;金融公司可以雇用第三方專家去獨立的決定分類。對于信用受損金融工具,定義成超過10% 的基礎資產違約,則可以續實施當前的盯市制會計準,這是恰當的。因為投資者理應得之表現不好的金融工具,那些流動性受到損害的金融工具,被定義為基礎資產違約小于10% ,將不使用盯市制的會計制度,這之后金融工具將保留在資產持有人的資產負債表上來代替它的, 而且用面值方式標明,這里是因為選擇10%的違約代表了次級抵押貸款被證券化時所假定的違約率因此將其作為標準。

        (2)構建逆周期的準備金制度

        使用較廣義的準備金概念的好處是使之成為能覆蓋預計到的損失,能覆蓋在經濟景氣時通過考慮周期內的波動性和風險以及潛在的大的資產損失這些未預期到損失。較之廣義的準備金制度,建立展望性準備金和非靜態準備,在經濟上升時期用預備的方法保留收入的方法,在經濟下降周期用以防止損失的發生,這就會提供一個完善的抵消資產負債表的順時周期性影響的方法。

        (3)建立相關的市場信息數據。

        為了獲取信息,各行業要著手建立行業內的市場信息數據庫,企業在歷史上實現的收益通常是預測未來的收益的十分重要的依據。通過以往的資金流可以預測未來的資金流;必須建立時效性強和容量大的行業信息數據,以此來方便職業人員在資產定價時能夠參考適當的參數。

        (4)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和水平。

        先進的專業評估技術和熟練又講誠信的評估隊伍是使用公允價值模式的正常前提;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提高是使用公允價值模式的保證,因此應盡早開展專業培訓,意在提高專業人員素質;在加強誠信建設時要加大對專業人員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和處罰制度。

        (5)使用經濟學中隱性成本。

        如果想使提供的會計信息充滿決策價值,那麼就要在計算企業收益時除了財務上顯示出來的會計成本(顯性成本)外,還要使用隱性成本,即總成本是顯性成本和 隱性成本的綜合。這里隱性成本主要是應支付實際上不需要支付的企業本身已經有的資源的機會成本。為了使得會計信息具有有效性,這些隱性成本就要使用企業自有資源的市場使用價格。

        參 考 文 獻

        [1]李國民.金融危機背景下完善公允價值會計的對策建議[J].金融縱橫.2010年第4期

        總第153期

        [2]楊世鑒.金融危機下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的再比較[J].商業經濟研究. 2010年17期

        [3]李國民. 歷史成本會計局限與完善公允價值會計的對策[J].

        [4]何米娜.金融穩定性視野下的公允價值會計[J].財會月刊.2010.8 下旬

        [5]高玉鳳.傳統會計收益改進措施探析[J].經濟論叢.

        第9篇:公允價值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公允價值本質;計量;發展

        一、公允價值的緣由

        歷史成本會計模式作為傳統的計量模式,在現代會計行業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財務會計的基本組成部分。然而資本主義市場和會計行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會計模式無法切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資產負債等財務情況,不能及時報告預測企業面臨的風險,不利于企業市場經濟環境下擴大生產規模、作出企業發展決策計劃與再生產的提升。歷史成本會計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現代會計必須突破傳統的局限,使得會計信息質量得以提高,滿足市場對會計信息可靠性的需要,會計理論和實踐領域經過不斷的努力,從會計信息著手向會計計量模式發展創新,對財務會計計量部分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探索并形成現今以傳統的歷史成本模式為主要形成多種計量并存而形成混合型會計計量模式。

        二、公允價值定義與本質

        20世紀40年代會計學領域提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90年代得到會計學理論與實踐領域的重視和發展。世界各國或者地區對于公允價值做出了相應的定義,以實現區域內的統一化標準。美國于2011年5月了國家財務報告準則——《公允價值計量》,以期實現在會計計量領域對公允價值概念定義的統一化標準。CACA(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也制定會計行業準則,將會計計量模式下的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買賣者互相熟知的情況下,雙方自愿且沒有受到強制,商定的對價金額”;我國會計學界也在研究中重視公允價值這一概念的解釋與運用,在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概念的定義為:熟悉的買賣交易雙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交換資產或者清償債務的金額。這些定義大同小異,都突出公允價值中交易雙方知此知彼,交易中公平自愿原則。本質上來看,公允價值建立在公平市場且活躍開展的前提之下,根據預期或者不確定因素情況,對資產和負債市價運用會計學計量模式進行客觀評估和計量,是一種行業認證的市場價值。根據對市場價值的考量,公允價值在一些情況下對計量的資產或者負債作出計量,公允價值的本質屬性是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在市場公平交易秩序保障下,相互熟悉自愿交易前提下的買賣雙方交易活動,對交易商品所確認的價值是公允價值,但是這不能單純地表示了公允價值的本質,這是該本質的形式化,不是構成價值本質的充要條件。公允價值的本質更多的是體現在交易實質上的公平,只要是能夠體現資產或者負債在市場上價值的計量,不存在重大誤解或偏差,只要它們所表現出來能夠符合公允價值所需要的條件形式,都應當體現公允,都可以作為公允價值的度量衡,而不是絕對化地以交易市場的活躍程度為必要條件。

        三、探索與思考

        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是現代化企業發展的重要模塊,是對企業價值創造與分配的集中體現,是所有企業成員共同創造并需要維護的利益。企業的財務會計必須能夠反映企業的經營和負債情況的真實客觀性,衡量財務會計報告信息的方式必須做到全面、公允、可靠,便于企業決策者根據會計信息參考作出相應的企業發展規劃和決策。公允價值的本質是建立在交易前提下的價值計量,對某一時間內企業資產狀況和負債內容進行計量和反映,強調計量結果的真實可靠,還可以對企業即將產生的財務和負債情況進行評估和確認,使得會計計量屬性受到數值型約束。公允價值不僅體現出公平交易市場對資產或者債務的計量評估,而且也包含著多種計量方式,市價或者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只要符合公允價值條件,都可評估該項資產或者負債,可以說公允價值可以存在于任何資產或者負債中。換句話說,市場交易價格、不同計量屬性和方法,這些都可以對任何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度量。因而,公允價值的本質屬性使之成為一種區別于其他計量方式且相對性更加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會計計量模式。然而,相比較具有客觀確定性的傳統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公允價值計量仍處于不清晰,不穩定變化的混合狀態。公允價值反映在財務會計報告中的相關性信息,在確保可靠的前提下不能夠對財務報告質量的提高有太多的推動作用。公允價值建立在交易且活躍的市場前提下,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局面,有些會計計量方式難以確認市場交易的價格,對市場情形的把握和清晰度不夠準確。另外,并非所有的資產都會出現在活躍的市場上,因此,對于公允價值的計量只能夠折算成現值計量,這種方式的操作難度非常大且難以把控,市場交易多變復雜,交易情況難以簡單衡量和控制,因此,公允價值在市場上的實現與推廣難度很大,公允價值不能夠廣泛推廣,這也是傳統的歷史成本模式為主要形成多種計量并存而形成混合型會計計量模式的原因所在。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模式是今后會計發展的目標,從對公允價值的本質思考公允價值計量在今后市場發展的挑戰與疑難,這也為計量模式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創新機會,我們堅信傳統的計量模式在公允價值計量的發展下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會計界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探索與創新。

        參考文獻:

        [1]邵天營.公允價值本質的理性思考[J].財稅統計,2003(08):89-93

        [2]韓梅.關于公允價值本質的思考[J].經濟論叢,2014(29):3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性 | 亚洲第一天堂国产丝袜熟女 | 亚洲第一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久久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一本到欧美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