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

        第1篇: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大學畢業生實習報告范文:

        在這期間,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實習工作:一是跟隨實習老師進行實地的學習,學習做業務的方法和吸取老師的經驗,學習如何做好業務的基本技巧,加強人際交往 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學會與人交流。在工作過程中研究方法,認真準備。指導老師和其他公司領導給于了幫助和指導,指出不足,學習先進經驗。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晃幾個月的實習生活已經過去了,在最近的 幾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我有著許多的收獲和歡樂,但也有苦澀和教訓,這些成功的經驗將激勵我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取得更大成績,失敗的經歷將使努力去改變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讓自己在以后的日子作的更好,這一切將成為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我的實習生活是從2007年3月5日開始的。實習一開始,由于剛過春節公司人員配備很不完整,這使我有機會在一進入公司就接觸一些很專業的工作,有機會接觸一些公司很核心的東西,減少了做基礎工作的時間。一開始我主要負責管理產品銷售的單據,用電腦準確地開據產品的銷售憑證,由于每天下午下班時才會將第二天的銷售訂單拿回公司總部,為了保證第二天正常的產品銷售我不得不加班到很晚才可以打印完第二天的訂單,在我一開始的幾個周內每晚都要工作到九點多鐘,真的特別辛苦,這時我才想起學校生活的悠閑,盡管在學校時,感覺學校生活很苦。就這樣,通過近兩周緊張而充實的適應,我逐漸適應了公司工作節奏,熟悉了公司各種財務軟件的使用方法,此外,通過大量的實踐我也逐漸熟悉了公司的各種產品型號,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使自己在公司領導心目中的地位的到了極大的提升,為自己染指公司更核心的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這一切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只有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將工作作好、做扎實,才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這段艱難的經歷將激勵我在以后的日子更加努力的付出,因為只有付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我原本是一個挺內向的人,不是很善于和別人交流溝通,總是在沉默中獨來獨往,這種生活習慣也許在學校中不會產生太多的負面影響,但是在公司中,各種工作需要大家團結協作來完成,任何人單打獨斗都很難把工作作好,這使我初到單位很不適應這種整體化、系統化的工作環境,所以一開始我的工作做的很差,這使我充分認識到交流溝通的重要性,交流和溝通是解決困難、創造機遇的有效途徑,也許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獨來獨往的生活方式,用更多的自我思考代替相互交流,但是現代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要學會相互交流和深入溝通,交流溝通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為人處事的生活方式,我會慢慢改變自己,讓自己擁有交流的智慧,養成一種為人處事的良好生活方式,這一切不僅是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趨勢。

        第2篇: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回想這兩個多月的實習工作更是歷歷在目。回想我們們剛到我們的實習基地(平谷中學),看著熟悉的校園,操場,教學樓……,陌生的面孔,我們們既緊張又高興。

        這一路走來,頗多留戀,諸多感慨。在實習期間,我們既是學生,又是教師。作為學生,我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作為人師,我們兢兢業業,倍感驕傲。我們付出了很多。收獲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實習期間,我們以做一名高素質的優秀體育教師為目標,全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追求進步,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超越自己。

        而近兩個月的實習,使我們真正體會到做一位老師的樂趣,同時,它使我們的教學理論變為教學實踐報告,使虛擬教學變為真正的面對面的教學。近兩個月的實習,現在回想起來,短短的實習生活,感覺很不錯。當我們漫步在實習的校園里,那出自學生的一聲聲“老師好”“老師好”的感覺很奇妙,從最開始的不習慣變得上了癮。

        我們在實習期間正好趕上教授新推出的廣播體操,我們在剛到實習學校新接觸這套操,也是從頭開始學習,動作非常負責,為了能盡快適應,我和張麗在中午休息時間到操場的一角面對面練習,雖然上課時比較倉促,但是我們還是慢慢適應了。

        我們兩個聽了一星期知道老師的課后,就獨自走上講臺,雖然剛開始心情特別緊張,由于經驗不足和應變能力不強,課堂出現了示范動作不熟練,分解帶操忘動作,口號不流利,底氣不足。但是我們還是完完整整地把這節課上了下來。指導老師針對出現的問題,要求我們多聽課,多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并且面對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課時存在的缺點。幫助修改教案,她們沒有絲毫的架子,有的是朋友般的親切交談。

        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我們嚴格按照學校和指導老師的要求,認真仔細地備好課,寫好教案,積極向其他同學和老師學習,多多向人請教,把握好每次上課的機會,鍛煉和培養自己的授課能力。

        為了在短暫的實習期間充分鍛煉自己,我們主動和指導老師一起參加學校體育隊的訓練,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天黑還回到家。我們的指導老師帶的是長跑隊,這也正好彌補我們長跑鍛煉的不足。雖然每天都是在寒冷冬天面對枯燥的操場,而且還被吹得感冒,但是我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的。

        我們在實習期間還主動擔任運動會的裁判工作,課余活動乒乓球比賽的組織編排工作,雖然我們只是幫點小忙,但是跟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還是學到了很多。

        第3篇: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結構性失業;原因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重點選取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湖北交通職業學院等幾所高職院校1200名在校學生(回收有效問卷1159份,回收率為96.6%)和2009屆、2010屆、2011屆、2012屆30多所本科院校224名本科畢業生、20多所高職高專380名高職畢業生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分析法

        研究目的:通過進行有關大學生結構性失業問題相關因素的問卷調查,對調查獲取的各項數據歸類整理,并運用Excel進行常規數理統計,用百分數對統計資料進行一般性描述,旨在對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職業素質、就業影響因素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有所了解和把握,由此總結出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主要原因。

        二、調查內容

        (一)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現狀

        1.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畢業生被問到“畢業后是否曾經失業”時,有19.2%的選擇“是”,上述調查的結果表明,大學畢業生是存在失業的。

        2.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畢業生對“大學畢業時擇業中面臨過的問題”的調查中,有21.19%的畢業生選擇“實際崗位與期望相距懸殊”,而對“你認為目前工作符不符合職業期待” 的調查中,有49.33%的畢業生選擇不符合。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無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高職高專畢業生都存在目前工作不符合職業期待的現象,究其原因,是由于人才的高消費,導致大學生高職低聘,工作不符合職業期待,特別是高職畢業生,這種現象更加嚴重,這說明大學生中結構性失業是主要的。

        (二)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原因調查

        1.大學生自身的因素

        (1)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的調查

        ①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您最希望就業的地區”和“你現在工作的地方是”的調查中,統計數據如下圖所示: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選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和沿海開放地區及內地省會城市總計占80.45%,而選擇內地中小城市、國家急需人才的邊遠或農村地區的僅占19.8%。而且從這些被調查的畢業生現在就業的地區來看,無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高畢業生絕大多數都選擇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和沿海開放地區及內地省會城市工作。

        ②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你對未來就業預期”選項中,有56.95%的畢業生選擇國家機關、各類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外資及合資企業,只有15.6%的選擇民營企業。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從行業來看,大家都希望到一些國家機關、科研單位和三資企業中去,而不愿意到民營企業、小型的企業就業,其結果是導致好單位吃撐了、一般單位吃不飽。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調查

        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畢業生對“您期待的月收入”的選項中,選擇3500元以上的占被調查的大學畢業生總數的62.94%,而根據我國社會實際收入水平,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的這種工資期望是很難實現的,這也在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工資標準中得到證實。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畢業生“您現在的月收入”中可以看出,工資在2000元以下的占27.15%,2000-3500元的占52.32%,3500元以上的僅占19.54%。這說明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著收入預期被高估的問題。

        (3)大學畢業生知識技能素質結構落后調查

        ①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畢業生對“你認為對就業最重要的能力要素是”選項中,有24.5%的選擇了“良好的人際協調能力”,而54.64%的則選擇了“學習能力和適應性”。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普遍認為,對就業最重要的能力要素是學習能力和適應性。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知識總量的迅速擴張,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一個大學本科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僅占一生中所需知識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識都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獲取,學習將成為人們的終身需要。

        ②在“你認為畢業時你所掌握的就業能力水平主要是”的選項中,有36.75%的大學畢業生認為畢業時由于掌握了必需的技能要素,所以能夠順利找到工作。

        ③在“你認為下列因素對就業影響程度最大的是”的調查中,有31.79%的大學畢業生認為是實踐經驗,27.15%的認為是個人能力素質,而認為專業知識和學歷對自己影響程度最大的只占到28.14%。

        ④在“為有利于大學畢業生就業,您認為高校在大學生培養上應加強的方面”,選項中,有63.90%的被調查的大學畢業生和69.78%的在校高職學生認為應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對大學畢業生而言,影響他們就業的主要因素是實踐經驗和個人能力素質。現在,大部分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扎實,而非專業知識欠缺,普遍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工作經驗,缺乏實際應用能力,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調查顯示,大學生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工作經驗”。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都要求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或者把具備相關的實踐經驗作為錄用條件或者優先條件。

        2.高校方面的因素

        第4篇: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目前的社會就業問題,主要體現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這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很難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狀況。而且高校教育已經逐漸普及,大學生的數量在逐年增加,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社會需要就業的崗位數量,這就直接導致就業崗位與人數嚴重不協調的局面。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大學生的心理受到沉重的打擊,一部分大學生甚至因此產生一些負面的心理情緒,這對大學生的成長和面對未來社會環境的應變能力都是非常不利的。學校和社會應該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給更多的大學生帶來一定的發展空間,減輕大學生因就業困難帶來的心理壓力,需要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并逐步執行下去。

        1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現在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已經脫離了原始緩慢的發展節奏,新形勢下的社會經濟,其發展速度相當快,并且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能得到較為準確的預測,一些專家等能夠輕而易舉地了解并熟知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并結合自身去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但是,大部分人仍舊不能深刻理解社會經濟的發展態勢,不能準確把握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所以,這一部分人只能在自己所在的崗位做著跟過去經濟發展相符的工作,忽視了必要的學習,忽視了經濟發展的整體態勢,這就直接導致自己的工作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經濟的發展態勢,這一部分人只能逐漸被社會淘汰掉,面臨下崗的局面。所以,面對新形勢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人們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不斷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且要熟知社會經濟的發展動態,這樣,才能不被社會淘汰,才能在屬于自己的工作領域獲得一席之地。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也要在了解社會經濟發展態勢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日后的順利就業打好基礎。

        2經濟新常態視野下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

        21盲目從眾,不務實際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很多人存在隨大流的思想和盲目從眾的心理,這樣的心理活動必將使得這些人做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面對就業,很多大學畢業生不能高度審視自身的發展狀況,不能將自己的綜合能力放在正確的位置,只是一味的模仿他人,將別人的思想當作自己判斷事物的標準,導致在就業中不能明確其發展方向,影響正常就業。

        22就業懈怠心理

        很多大學畢業生由于畢業之后不能順利找到滿意的工作,一度灰心之后便不再尋求工作機會,或者不能以正確的就業觀來選擇工作,這對就業都是很不利的。

        23挫折悲觀心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但是有的人能夠正確面對,積極克服,但是有的人卻不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只是一味的抱怨,逐漸對生活和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信心。對于大學畢業生而言,如果對自己的期望太高,就會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遇到很多麻煩,導致就業壓力的心理問題,這種不能客觀的,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就業的畢業生,對就業和心理都是不利的。

        3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31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新型產業的不斷出現,很多大型企業等經濟發展呈現下降趨勢,很多高學歷并且有著各種豐富經歷的老員工面臨著下崗的困境,當大學畢業生看到這樣的情況,會自然對就業產生畏懼心理。

        32學校因素

        很多大學畢業生在面對就業之前,不能得到學校的支持和相應的就業指導,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工作,學校不能給出正確的建議和引導,這就使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之前不能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和正確的思維方式,對就業表現出慌亂的不良心理。

        33家庭因素

        在很多家庭里面,父母雙方都希望孩子能夠找到好的工作,不僅要求工作單位發展狀況好,還要求工資薪金高,這樣的要求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這對學生的就業心理是相當不利的。作為父母,應該結合孩子的發展狀況,給出合理的建議供孩子參考,而不是為了追求好的工作而不斷給孩子施加壓力。

        34自身因素

        很多大學生對社會了解不夠深入,缺乏嚴重社會工作經驗,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不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遇到的困難,對于工作,不能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對待,調整不好心態,做任何事情只能是事倍功半。4就業心理調試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41樹立正確的擇業理念

        大學畢業生在面臨就業之前,可以學習必要的就業指導思想和就業指導課程,對于面試中應該保持怎樣的心理和狀態,制作怎樣的簡歷,如何應對考官的問題等,都是在就業之前需要學習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工作,在選擇的時候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掌握社會經濟的發展態勢,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等綜合做出合理的判斷,切忌盲目跟從他人,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任,做出自己的正確選擇。

        42創新高校人才培養體系

        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必然對越來越多的人要求越高。高校應該注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狀況,要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態勢和發展狀況,不斷引導學生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進行專門的指導和訓練,在對一些技能等進行培訓的過程中,要切合實際所需,對學生進行具有實際意義的指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經驗,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43加強大學生就業心理咨詢與輔導

        由于大學生在面對就業的時候,其社會經驗等相當不足,心理不夠成熟,這就要求高校為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做出一定的解答和指引。要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做出必要的指導工作,對于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要有專業的心理老師進行開導,以確保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

        第5篇: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能力;企業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2011年的《中國就業戰略報告2008——2010》,指出高校畢業生能力普遍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主要原因。它還認為,畢業生職業能力不足問題在大學擴招后日益突出,高校對此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課題組總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在解讀此報告時說:“勞動力市場變化非常大,而大學對它的反應特別慢。” 

        實際上,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十幾年前就引起了一些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1998年,法國、意大利、英國和德國的教育部部長共同發表聯合宣言,將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列為大學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 

        而我國高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顯然遠遠不夠。該報告認為,中國高校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表現在,高等教育培養體系缺乏必要的就業市場需求導向,職業能力培養目標不清晰,學生對企業職業能力的實際需求缺乏了解,在此基礎上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結構上與人才市場的需求存在差異。 

        事實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用人單位更多地考慮招聘大學生能否帶來更大的效益。在招聘面試中,用人單位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往往是“你參加過哪些社會實踐工作?”“你做過什么項目嗎?”等等。用人單位在對大學生進行招聘時的問題已經明確地起到了導向作用,這一導向清晰地指向了大學生在求職時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因此,高等教育要在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行業職業發展所需要的通用能力和素質。這是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提高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的根本途徑。 

        一、企業對大學生求職者的主要需求 

        職業能力是企業對于求職者的最主要的需求,在人才招聘過程中,企業往往通過職業能力來衡量應聘者是否能夠勝任該崗位。職業能力同時也是人才素質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謂人才素質,是指人在德智體美諸多方面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人才素質具有諸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諸如經驗、智商、情商方面的標準作為對職業能力的一個客觀衡量尺度。 

        調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學生不了解用人單位招聘、錄用、使用人才的素質與能力基本標準。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向求職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素質能力現狀與用人單位要求相去甚遠,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大學生素質能力不足。社會對大學生“眼高手低”、“紙上談兵”、“好高騖遠”等負面因素的評價,說明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能力與社會、與用人單位、與工作實踐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大學生自身職業能力不高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業最為關注的大學生求職者職業能力 

        2007年,一項針對北京市大學生就業勞動力市場需求的調研顯示,市場對大學畢業生的職業能力有較高的期待,但實際上很多大學生還做不到:60%的被調查企業反映,應屆大學畢業生到崗工作,實際知識的應用率不足40%,反映出大學在專業設置、能力培養、課堂知識方面存在比較大的問題;30%的被調查大學生反映,在校學習的知識離市場需求很遠,還有30%的學生用“所學陳舊”來形容他們大學四年的收獲。 

        通過調查,在職業能力模型各要素中,企業認為責任心最為重要,領導能力最不重要;而在學生們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最重要,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最低。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的五個方面包括:責任心、敬業精神、口頭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而在校生對此的排位則是:解決問題能力、外語能力、計劃協調能力、學習能力、計算機能力。而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監督管理能力都被企業列為重要性最低的五項能力之中。 

        因此,綜上我們可以總結出企業對于大學畢業生求職者最為關注的五項職業能力,并逐一進行詳細說明: 

        (一)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企業和社會對大學畢業生最基本的職業能力要求,也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企業和社會希望并要求大學畢業生把選擇的“職業”能夠當作長期追求的“事業”,能夠投入熱情執著追求,要有與企業同甘共苦、榮辱與共的意識,而不僅僅是賺錢謀生的“工作”和臨時的落腳點。一個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的大學畢業生,不會只關注企業能夠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慮自己能夠為企業帶來什么價值。同時,在事業心和責任感的驅使下,大學畢業生更能夠做好本職工作,為自己和企業帶來雙贏。 

        二)敬業精神 

        企業和社會非常欣賞勤奮、上進、肯吃苦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生在未來的道路上,尤其在職場上,很可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那么大學畢業生就要有吃苦耐勞和愛崗敬業的思想準備,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險、不斷進取、并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所謂干一行愛一行,當大學生們走出校園,成為一名職場人,就不能夠再用做學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我們要清楚自己所擔負的崗位職責,熱愛本職工作。

        (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大學畢業生無論在今后從事何種工作,即使是純技術類工作,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是企業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項職業能力,這就更不用說諸如銷售這一類以語言藝術為職業必備技能的工作領域了。尤其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好的想法、完整的工作思路等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能夠順利的表達出來,而順暢的語言溝通往往能夠起到展示自我、為工作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必備能力。 

        (四)學習能力 

        學習成績不是企業用人的唯一標準,但是仍然是企業衡量大學畢業生的一項無可替代的重要標準。熟練掌握或精通某項專業技能,打下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永遠都是大學畢業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但是在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后,企業更為看重的將是大學生是否能夠很快地適應新的工作內容,是否能夠快速地掌握新的技能,也就是說是否有足夠強的學習能力使自己從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人材”快速轉變為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專業型“人財”。 

        (五)解決問題能力 

        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過去的一般能力要求,發展到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特殊要求。在“創新能力”這一寬泛的領域中,“解決問題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從事的不可能總是一成不變的重復性勞動,很多時候我們會碰到這樣那樣的棘手難題,這對于職場新人來說就更為嚴峻,所以大學畢業生是否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關乎著是否能夠做好本職工作,更為嚴重時很有可能關乎著企業形象建設等關鍵問題。所以,那些善于運用自己的大腦去不斷探索、開拓和積累的大學畢業生是企業最看重的人才,因為他們永遠不滿足于現狀,在困難面前不畏縮,并且有足夠的能力解決難題。 

        三、基于企業需求加強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建議 

        回歸到高校中,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要結合學校層次、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結合學生就業主要趨向,通過市場調研和歸納,梳理出學生所需重點發展的專業技能、通用能力和個人素質,提高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通過課程教學,達到滿足學生未來職業與人生發展的能力要求,使學生做好就業與職業發展的充足準備。 

        (一)重視人才市場與用人單位的調研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地域和歷史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和評價標準也不一樣。在課程日常教學中,就需要高校不斷更新人才市場信息,把握市場需求,建立有針對性的人才素質與能力培養體系,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和適應能力。 

        (二)為學生提供系統科學的職業能力測評工具 

        每個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結構各不相同。可以在高校中引進相應的測量與評估工具,讓學生了解自身當前的各項素質與能力的狀態和水平,準確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自己的學業規劃、素質與能力的拓展計劃。 

        (三)加強課堂內外的團隊訓練 

        第6篇: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關鍵詞]企業;大學生;職業素質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用人單位主要從成本和效益出發,更多地考慮招聘大學生能否帶來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現場經常見到,面對著設計精美、內容充實的一摞摞獎勵證書,用人單位并不感興趣。他們在面試現場向學生提問的往往是,“你參加過哪些社會活動?”“你在哪里實習,做什么?”“你做過項目嗎?”“現在是否有比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單位用人,從過去看重學歷轉到學歷、素質能力并重,甚至專以素質能力為重。

        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職業素質與能力需求,對學生發展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因此,從人才市場對人才的素質與能力要求出發,高等教育要在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行業職業發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質。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能力是決定職場成敗的重要因素,是職場制勝、事業成功的法寶,是真正提高畢業生的擇業就業競爭能力,提高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的根本途徑。

        一、企業招聘人才的主要標準和尺度

        職業素質是企業在人才招聘過程中衡量應聘者能力的主要標準和尺度。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是人才素質的一個子集,同時也是人才素質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謂人才素質,是指人在德智體美諸多方面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質、科學素質、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人才素質具有諸多的衡量標準,例如科學素質或者說專業素質大致可以用學歷和工作經驗來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來衡量,而心理素質和對社會或者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則與個人的情商有關。這些衡量標準在用來衡量人才綜合素質的同時,也可以作為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一個客觀衡量尺度。

        世界經合組織的柯林·博爾提出,21世紀人才必須有三本護照、三種生產能力和三種財富。三本護照分別是:學術性護照,職業性護照,事業心、進取精神、創造能力和協調組織能力的護照;三種生產能力分別是創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種財富分別是創造性、健康和交往。這“三個三”實際就是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綜合素質的高度概括。

        能力結構指高素質人才對于從事專業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組成。從人才全面發展的目標及21世紀對大學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學生成才戰略來考慮,21世紀大學生在能力結構方面應具備知識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靈活處理能力;良好的適應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溝通交際和組織管理能力。

        調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學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單位招聘、錄用、使用人才的素質與能力基本標準。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向就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素質能力現狀與用人單位要求相去甚遠,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大學生素質能力不足。社會對大學生“眼高手低”、“紙上談兵”、“好高鶩遠”、“高分低能”等負面因素的評價,說明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能力與社會、與用人單位、與工作實踐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大學生自身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業最看重大學生什么素質

        企業已不再單純用高學歷、高分數的標準來衡量大學畢業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優良的人品、團隊意識、吃苦耐勞、敬業愛崗的獻身精神等來評價大學生畢業生。

        (一)優良的個人品質

        對企業而言,員工的品質就是企業的“品質”。所謂做事先做人,有德無才要誤事,有才無德要壞事,德才兼備方成事,這是對每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業寧愿要高品質即使專業知識成績差的人也不愿要專業知識優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為專業知識欠缺一些可以通過企業各種培訓、深造機會彌補,但低劣的人品卻是無法彌補的。

        (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企業發展離不開團隊合作,個人成長也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幫助。企業的興衰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成員相互協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業非常看重大學畢業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大學畢業生也只有將個人融入團隊,個人發展才會更加順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

        企業和社會非常欣賞勤奮、上進、肯吃苦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生在未來的道路上,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在學生時代就要有長期忍受痛苦的思想準備,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險、吃苦耐勞、經得起各種困難的考驗、不斷進取、并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四)扎實的專業技能

        學習成績不是企業用人的唯一標準,但是仍然是企業衡量大學畢業生的一項無可替代的重要標準。熟練掌握或精通某項專業技能,打下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永遠都是大學畢業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只能稱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的大學畢業生可稱為“人才”,而能為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的大學畢業生方能稱為“人財”。

        (五)不斷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過去的一般能力要求,發展到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運用自己的大腦去不斷探索、開拓和創新的大學畢業生是企業最看重的人才,因為他們永遠不滿足于現狀,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強的目標挑戰。

        (六)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企業和社會對大學畢業生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也是畢業生成才的基礎、事業騰飛的起點。企業和社會希望并要求大學畢業生把選擇的“職業”當作長期追求的“事業”,要熱愛、投入和執著,要與企業同甘苦、共患難、榮辱與共,而不僅僅是賺錢謀生的“工作”和臨時落腳點。一個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的大學畢業生,不一味只關注企業能夠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慮自己能夠為企業帶來什么價值。

        (七)較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畢業生是否能夠在艱苦或不利的環境中很快調整自己的狀態,保持旺盛的斗志,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大學畢業生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培養自信、豁達、樂觀的思想素質,堅強、果斷的意志品質和廣泛的興趣愛好,進行友好的人際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實健康,自我個性意識穩定發展,從而增強自我調節心理狀態的能力,能經受各種挫折和壓力,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競爭。

        總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實的基本功、吃苦耐勞的精神、強烈的事業心、不斷創新的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及有明確追求目標的大學畢業生才是企業和社會所需要的。

        三、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教學建議

        大學生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要結合學校層次、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結合學生就業主要趨向,通過市場調研和歸納,梳理出學生所需重點發展的專業技能、通用能力和個人素質,提高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通過課程教學,達到滿足學生未來職業與人生發展的能力要求,使學生做好就業與職業發展的充足準備。

        (一)重視人才市場與用人單位的調研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地域和歷史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和評價標準也不一樣。要總結出適應實際要求的專業技能、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勝任模型和標準體系。在課程教學中,要求教師密切聯系實際,不斷更新人才市場信息,把握市場需求,建立有針對性的人才素質與能力培養體系,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和適應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質與能力體系的建立,可以通過對目標行業企業的職場人物訪談,收集近期畢業生反饋信息和用人單位的評價,調研人才市場需求信息等途徑獲得直接的一手信息。知己知彼,有針對性提升學生各方面技能。

        (二)為學生提供系統科學的素質能力評估工具

        每個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結構各不相同。通過相應的測量與評估工具,讓學生了解自身當前的各項素質與能力的狀態和水平,準確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自己的學業規劃、素質與能力的拓展計劃。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經驗,建立適應本校學生實際的素質與能力的評估體系和評估標準,科學設計評估流程和測量辦法,建立素質與能力的評估記錄,為學生提供實際幫助,為學生未來就業提供相應評估報告。

        (三)借鑒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各項適應人才要求的素質與能力,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獲得未來職場和人生的成功。通過討論分析貼近學生的職場成功人士,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接受,有利于學生模仿和建立榜樣目標。在教學實際中,通過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幫助學生建立相關素質能力概念,進而理解和掌握各種提升途徑與方法。如果能讓學生在課外親自搜集和分析相關實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與探索,共享交流各種信息和思路,無疑可以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第7篇: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關鍵詞】財經類大學畢業生 就業方向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2016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可能只多不少。大學生的就業春天不會來臨,他們所面臨的就業形勢勢必更加嚴峻,主要表現在:應屆畢業生人數逐年激增。內外經濟增速趨緩。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二、財經類大學畢業生就業方向――銀行

        (一)銀行招聘應屆畢業生具備的基本素質總結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銀行招聘時的專業選擇還是比較廣泛的。但與此同時,銀行招聘應屆畢業生也具有一些硬性的要求,以工商銀行為例,它的招聘要求就包括:有良好的英語能力,比如要求通過CET-4、CET-6等。院校要求:國家統招統分的第二批本科及以上全日制高等院校。

        可以說,銀行的招聘要求還是相對寬松的,但是不可否認,銀行招聘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隱性要求”,比如985、211高校畢業生優先考慮,研究生相對于本科生來說更受銀行的歡迎,不過歸根究底,本人的實力仍然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其他的只能作為輔助參考。

        (二)目前應屆畢業生報考銀行的困難及應對措施

        通過前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我們主要從筆試、面試兩大方面分析了目前應屆生報考銀行面臨的難題。

        關于銀行的筆試,廣大畢業生反映筆試通過的概率還是較高的,通過調查,銀行的筆試多為機考,五大行的筆試難度較大,其他較小的商業銀行筆試難度適中。廣大考生首先是要加強考前練習,另一個是要合理安排做題順序,將自己不擅長的題放到最后再做,盡量提高正確率。

        銀行的面試一直是最殘酷的環節,特別是五大行,由于報考的人數太多,經常會發生10個人中只能通過1個人的現象,對于這種情況,有位在銀行工作的前輩結合自己過去面試的成功經驗給出了一些建議,首先就是著裝打扮要得體大方,建議佩戴手表以把握時間。其次就是站姿和坐姿要得體,不可太過隨意。再次就是談吐要大方自信,面帶微笑并且要與面試官進行眼神交流。最后就是盡量多多表現自己,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要勇敢地扮演一個leader的角色,同時也要注意與組員之間的關系,不可過于咄咄逼人。

        三、財經類大學畢業生就業方向――會計師事務所

        (一)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人才學歷的要求

        通過調查可以得出,從事審計職業并不需要過高的學歷,本科學歷已經能夠滿足需求,可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時一個更需要經驗、能力和較高綜合素質的職業。

        (二)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要求

        會計師事務所對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只有具備較高水平的財務職業能力和經驗才能做好審計。而想要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必須對CPA等職業資格有所了解。不僅如此,大多數事務所更青睞擁有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才,這也體現出了注冊會計師行業知識密集、智力密集、服務特色鮮明。

        (三)對軟件操作能力的要求

        令我們感到意外的是,半數以上的會計師事務所看中辦公軟件操作能力,尤其是對審計助理,百分之七十的事務所要求應聘者具備熟練的辦公軟件操作能力。而審計人員都是從初級一步步過來的,因此,應屆畢業生對基礎辦公軟件,如excel,必須熟練掌握,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提高效率。

        四、財經類大學畢業生就業方向――公務員

        (一)公務員招錄單位用人需求――以審計署上海特派員辦事處為例

        審計署的審計,是國家審計。總的來說,審計署上海特派辦的招聘往往需要應屆畢業生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學習能力與鉆研精神。有責任心。

        (二)對應屆畢業生的啟發

        公務員不同于一般社會職業,承擔了多種社會角色,如社會發展、社會管理的責任;社會關懷、社會服務的義務。所以想要做一名合格或優秀的、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自我的完善也成了廣大公務員的一門必修課。對于現今的應屆畢業生而言,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公務員,需要努力做到:

        勤學。學習是提高個人修養的基礎,學習能力也是眾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公務員增強黨性、轉變作風、提高本領、做好工作的前提。務實。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求真務實,是對公務員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高度的執行力。公務員的執行力直接影響政府的行政水平和效率,進而影響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遇到政府部門政令不暢通、辦事拖拉、甚至不好好辦事等各類執行不力問題,使得群眾產生了各種抱怨和不滿,政府部門的信任危機也因此凸顯。

        五、總結與展望

        目前,隨著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問題已成為高校與企業共同關注的問題,對此,我們給出了以下一些建議:邀請企業深度參與學生培養計劃的制訂。聘請企業技術人員為學生講授部分專業課和選修課。高校應為合作企業提供優先選擇畢業生的機會。校企合力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

        面對如今的嚴峻形勢,財經類高校應根據企業的用人要求來制定培養方案、人才建設以及就業方向等一系列問題。這也是現階段教育體制改革的創新之處,特別是在指定人才方案時,高校應與企業共同參與討論,深化合作力度。同時,學校還應該為企業技術人員開展技能培訓、理論提升渠道,將眾多畢業生送入優秀企業,實現企業長遠發展要求,鼓勵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長期合作培養出優秀的高技能新型人才,為企業謀取更大利益,走出一條高校與企業雙贏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顏海珍. 財經類大學就業問題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08.

        第8篇: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論文摘要: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轉型期里各種矛盾交織后突顯出來特殊現象,它是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中出現的階段性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產生,是由于大學生的就業預期存在著標準偏高、結構失衡、理性程度不足;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認識存在誤區;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存在弊端等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厘清存在于大學生就業問題中的各種矛盾應是解決好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的前提。

        作為勞動力市場上優勢群體的大學畢業生不能夠全部進入就業崗位,幾乎存在于所有國家的發展進程中。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是當代一個全球性普遍關注的重大社會經濟現象。要解決好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我們必須充分了解存在于大學生就業問題中的各種矛盾。筆者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統一于社會有機體里的大學畢業生、用人單位、高等教育以及就業市場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構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的矛盾體系。其中,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間的各種具體矛盾直觀地顯示了大學生就業中矛盾之所在;高等教育與就業市場間的矛盾則是大學生就業中更深層次的矛盾顯現。這兩大矛盾,連同大學畢業生與高等教育之間,以及用人單位與就業市場之間等諸多矛盾的運動,推動了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產生與發展。

        一、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

        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預期與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意愿之間難以調和的產物,反映的是勞動力市場供求雙方在雙向選擇中對于人才價值的認識差異。探析這一矛盾,我們可以從大學畢業生就業預期的水平、構成和理性程度,以及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狀況這兩個方面著手。

        大學生的就業預期,主要是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自身就業前景的一種估計和預測。涉及對就業的收入水平、就業地區和就業單位等方面的要求、預期和選擇。顯然,這種預期是大學生主觀就業心理的客觀反映,表現了學生對自身、對就業市場、對人力資本投資、對教育回報的認知。大學生的就業預期直接決定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選擇過程中的理性程度,影響到他們的職業搜尋行為,成為他們判斷職位好壞、確定接受與否的標準和底線。同時,還直接影響到整個市場的人才配置規模和人才配置質量,從而激化或緩解人才市場的供需矛盾。對此,筆者結合自己實證調查的結果,從大學生就業的收入預期、地區選擇預期以及單位選擇預期等三個方面分別予以說明。

        1.大學生就業的收入預期

        與上述調查進行的同時,筆者還對湖北省30家用人單位愿意支付給新錄用的大學生的薪酬作了調查,結果顯示:30家用人單位無一例外地表明,愿意支付給大學生畢業生的月基本工資不會超過1000元,全部收人也只在2000元以下。可見,大學生的收人預期與實際起薪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另外,華南師范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所于2004年針對3200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半數的本科生的期望月薪與單位所給月薪較為相符,月薪水平在2000-3000元。調查中有39%的本科生認為自己應拿3000元以上的月薪,而只有11.6%的單位愿意提供這樣的月薪水平。華南師范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的調查結果與筆者的調查結果雖然在大學生實際起薪上有所出人,但是符合兩省總體工資水平狀況,調查結果充分印證了大學生的收人預期與實際起薪的差距客觀存在的事實,說明了當前我國大學生對于收人預期的高估是普遍存在的,我國高校畢業生尚未能對自身收人形成一種理性的預期。

        2.大學生就業的地區選擇預期

        我們看到: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的地區選擇預期仍然過于集中于特大城市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而人才短缺的西部地區幾乎應者寥寥,就是經濟發展不錯的中部大中城市也只是部分大學生的第二選擇。形成大學生就業地區選擇預期共性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特大城市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大學生的主觀收入預期,實現其教育回報的愿望。二是特大城市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人才招聘信息量在實際中的確高于中西部地區。但是,大學生就業地區的選擇預期與實現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特大城市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在實際職位需求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大學生中預期到某一地區就業的人數越多,其預期值與實現值之間的比值就越大,就業的難度系數值就越大。同時,我們應看到,東西部人才招聘信息量的差異,受制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東部地區較之于西部地區發達的信息化網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到東部地區就業比西部地區或內地就業容易的假象。諸多因素的交織影響,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選擇預期在地區結構上的失衡。

        3.大學生就業的單位選擇預期

        以下的調查結果較為明顯地反映了大學生就業中單位選擇預期的特點和變化趨勢。

        具體表現為:一、尋求穩定的工作依然是大多數學生的主要選擇,但選擇政府機關就業的比例明顯下降,2005年,在中央、國家機關招考的8400余個職位中,甚至出現了400多個因為報考人數不足開考比例(報名人數要是招考職位數的3倍),出現空缺的情況。這種變化應與政府機構的精簡調整,對學歷要求的提高,相關職位的工作地域和性質較為艱苦有關。同時,選擇國有企業的人數比例有較大幅度上升。這應該與國有企業改革初見成效有直接的關系。二、外資合資企業對大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大學生對外資合資企業的欲求平穩上:升。但是大學生對外資合資企業的選擇預期明顯遠遠高于現實需求,表明外資合資企業在人才市場上處于優勢地位。三、私營企業在大學生眼里還很缺乏魅力,大學畢業生對私營企業人才需求的回應不強烈,且表現出對私營企業接受程度的下降,首選比例從2001年的5.2%下將到2005年的2.4%,這顯然與我國就業市場總體發展趨勢是相悖的。四、有自己創業欲望的學生還是極少數,且呈下降趨勢,從2001年的3.1%下降到2005年的2%左右。綜上所述,我們看到,穩定高薪是左右大學畢業生就業單位選擇預期的主要因素,畢業生對就業單位的選擇預期與現實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偏差。這也反映了畢業生在就業單位選擇上的盲目和非理性。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預期存在著標準偏高、結構失衡、理性程度不足等嚴重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與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心理調節、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等基本素質密切相關,是大學生單方面主觀形成就業障礙的主要原因。

        觀察用人單位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動態,我們看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與發展的深人,以及就業環境的不斷變化,當前,用人單位無論是在結構組成,還是在對大學生的需求行為等方面,都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首先,就用人單位的結構組成而言,現今已呈現出國有、集體、私有三足鼎立的格局,以及各類產權主體和利益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其中,私營企業的迅速發展與壯大,更使之成為了吸收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的主力軍。這既是計劃經濟職能逐步分解,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結果,也是經濟發展帶來社會總資源總量增長,以及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對原有單一性的單位制必然沖擊的結果。用人單位結構組成的變化,無疑給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選擇的機會。其次,從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需求行為來看,當前,由于市場機制的引進以及政府對用人單位直接管理權的退縮,各個單位的行為目標已經發生了變異。在市場化背景下,用人單位的行為目標不再是政府目標的分解,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求行為也不再是計劃配置的被動執行者,而是圍繞組織戰略,以“效益”為中心,以“工作說明書”為標準“崗位空缺”、“工資水平”等職位需求,在勞動力市場通過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供求機制進行用工搜尋,以勞動合同的形式規范雙方的職責,在用工過程中通過“績效測評”等手段對勞動者進行工作激勵。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對于大學生的需求行為,不可能以大學畢業生的主觀意愿為指導,只可能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以單位的客觀職位需要為目標。這無疑是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間產生矛盾的關鍵。同時,當大量大學畢業生將就業的預期地區指向特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或將就業的預期單位指向某幾類行業時,必將造成勞動力市場的供大于求,其工資水平勢必難以達到預期。而當大學畢業生執意于自己的預期選擇時,也就難免造成所謂的“人才高消費”局面。

        當然,在現有的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中,我們還必須看到,由于我國市場機制的運行還不完善,用人單位在招聘行為中往往以“買方市場”自居,形成不少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一、認為大學生應該是全才。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關心的不僅僅是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學習情況,而且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有無相關工作經驗等,于是招聘標準也就成了琳瑯滿目的證書。這種片面的理解給大學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催化了校園內的“考證熱”,造成了許多大學生為了學習求職所需要的知識,不惜荒廢專業課學習的局面。二、要招就招高學歷。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專科生能干的工作,非要本科生;本科生能干的工作,非要研究生。這不僅導致部分專、本科生不能正常就業,而且那些高學歷者也往往感到大材小用。其原因,一是某些地區高校集中,畢業生資源豐富。二是工資制度不合理,聘用一個本科生與研究生的費用幾乎相差無幾。三、招聘的功利性。現在的許多企業單位,即使是效益較好的企業也往往不肯花財力、精力和時間去培訓新人,待到急需用人時,就到外單位去“挖墻腳”,而對于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即便品學兼優也一概拒之門外。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不僅打擊了企業有潛力的員工和大學生,同時也了導致整個社會人才儲備的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大學畢業生就業預期的偏差與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認識的誤區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對立統一于現實的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構成了大學畢業生于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對于此矛盾,筆者認為,大學畢業生應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要解決此矛盾,就必須從大學生自身出發。

        二、高等教育與就業市場之間的矛盾

        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直觀而具體地說明了大學生就業問題之所在,同時也更深層次地體現了培養大學生的高等教育與所有用人單位組成的就業市場間的不和諧。探析高等教育與就業市場之間的矛盾,反思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弊端,可以使我們更全面而深刻地認識轉型期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目前作為人才市場供給方的高等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

        1.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相對滯后,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當前,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調整的深人,就業市場中的職業、職位、崗位的需求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才需求方對于勞動力的類型結構和層次結構有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反觀

        我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學科結構和層次結構,我們看到:一方面,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的設置長期以來是供給導向型的,高校原有的專業結構具有一定的剛性,調整抑或削減現今社會并不十分需要的專業,必將導致該專業專用性的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的閑置,以及在不可預期時該專業可能重置等難題的出現。因此,高等教育的專業調整可謂進退維谷。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學的人才需求預測和規劃,以及受就業市場對能力的要求不如對學歷的要求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帶有較大的盲目性。眾多學校過分注重高層次人才培養,甚至以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來應對社會變化多樣的人才需求,爭相提升自己的辦學層次,輕率地否定自己的教育特色,追求上本科專業,申請碩士點、博士點,盲目追逐熱門專業,致使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的人才產出與崗位需求不成比例,供給嚴重大于需求。相反一些不屬于熱門但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卻由于人才稀少而面臨人才嚴重不足的境地。綜上所述,人力資源的市場需求狀況不能有效地反饋到人力資源的培養中去,造成人才供給與就業市場需求的錯位,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一個結構性和全局性的問題。

        2.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滯后,人才素質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是否能夠滿足就業市場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是檢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成敗的試金石,也是考察高等教育體系的價值觀是否有利于社會經濟需要的標準。這里,我們不妨以“用人單位對于大學畢業生素質的看法”的一些調查結果,來分析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就業市場之間存在的種種問題。

        以上調查數據表明,目前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最欠缺的是“敬業精神”,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基本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承受壓力、克服挫折能力”等指標的看重,實際上反映了就業市場對大學生作為社會人、單位人的基本要求。而用人單位對于已錄用大學生的評價,則明顯表現出了對大學生專業知識的認可,以及對大學生工作態度的不滿和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高期望。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難以滿足就業市場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的。這其中既有高等教育體系的發展天然滯后于就業市場的需求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體系所固守的價值觀不利于面向社會經濟的需要的原因。因此,在就業市場日益看重畢業生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創新性的今天,全面檢討高等教育中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固守,輕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經濟的杠桿作用為標準,才能真正造就出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綜合性的,符合就業市場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3)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滯后,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契合度差。從供求匹配角度來看,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是聯系大學生和勞動力市場的關鍵。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雖然呈現出認識趨于一致,機構比較健全,課程建設的研究和實踐已全面展開的局面,并逐步形成了“思想教育一信息提供一擇業指導一咨詢服務一就業培訓一跟蹤調查”的就業指導體系,但總體上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依然比較薄弱,同時還存在著如:高校就業指導和服務機構不健全,就業指導和服務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程度低;就業指導的方法和手段比較簡單,就業指導的功能與內容發揮不夠等問題。為了更好地認識上述問題,筆者在2005年3月對武漢地區幾所高校的450名畢業生進行了相關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對于學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表示很滿意的占1.78%;比較滿意的占21.56%;認為一般的占57.1%;不太滿意的占16.89%;很不滿意的占2.67%。而在“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應給予大學生哪些幫助”的回答中,93.3%的學生認為“收集和職業需求信息”和“組織校內招聘活動”很重要;so%以上的學生認為“開展各種就業指導教育”和“幫助解決求職與就業中的其他問題“很重要。由此可見,大學生對于所在學校目前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的滿意度很低,對于學校就業指導機構的依賴度很高。

        三、大學生就業中的其它矛盾

        第9篇:大學畢業生學習總結范文

        【關鍵詞】金融危機;就業指導工作;就業聯盟

        就業指導工作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樹立合理的擇業觀念;指導學生正確把握目前的就業形勢,了解和熟悉國家、省市相關大學生就業政策;指導畢業生掌握求職對策,從而為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創造條件。就業指導的過程也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經濟形勢的改變等。

        1大學畢業生就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分析

        今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達600多萬人,適逢全球金融危機,讓大學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影響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行業用人計劃縮水,大學畢業生就業崗位數量有所減少。以我學院為例,與往年同時期相比,今年畢業生招聘單位數量減少約10%,同一單位招收畢業生名額也有所減少。

        1.2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充滿多變性,擇業觀念搖擺不定,思想波動較大。

        近年來,很多高校就業工作有所提前,許多高校校園招聘會在10月份就已經開始。與以往比較,很多畢業求職學生在知識儲備、實踐技能、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進步。然而,面對陌生的社會,面對日漸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在就業中難免出現心理波動問題,如理想與現實的差異造成的失落感,渴望競爭與害怕失敗的矛盾等等。特別是部分自身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在激烈競爭中經過幾次失敗后,自信心受到打擊,直接影響其就業。

        1.3新情況、新問題對學生教育管理提出新挑戰:作為就業指導老師,種種新的變化讓我們認識到:畢業班學生是學生中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隨著年級、年齡和社會閱歷的增長,以及面臨的就業壓力,決定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與管理中必然會衍生出一系列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因此做好畢業生工作不僅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與方法,而且更應當針對畢業班學生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的有代表性的問題予以思考和應對,這樣才能使各項工作的開展更有針對性。

        2新形勢下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對策

        我們把促進大學生就業作為畢業班工作的一項重大工程,除了常規的就業指導、指導制作個人簡歷及應聘技巧外,還著力出臺了多項措施,來幫助畢業生就業,特別是“就業聯盟”系列行動的開展對畢業生在就業困難的時刻伸出了援助之手,有力地推動了09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

        2.1開展“就業聯盟”系列活動

        2.1.1溫暖行動:

        截至08年度寒假前,學院已簽約同學達20%。經調查,一方面寒假期間同學就業舉步維艱;另一方面已簽約的同學多數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他們曾經收到多份面試通知。新學期開學后,我們組織召開了座談會,已簽約的同學總結自己的求職經驗,并提供自身不再需求的就業信息,幫助未簽約同學就業。還有許多同學再次聯系已簽約的公司,幫助推薦自己的同學,至少有三十余名學生在同學的幫助下贏得了就業機會。這次活動如同寒冬里的一股暖流,讓就業堅冰慢慢解凍。

        2.1.2信息共享:

        每個班級設一名信息聯絡員,負責信息匯總、梳理和。信息來源主要是校園招聘信息、學院老師提供、已簽約同學提供、網絡信息及各地招聘會信息等;聯絡員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歸類篩選,針對本班同學就業特點進行;信息的途徑由班級qq群、網絡主頁、群發短信或個體面對面。所有聯絡員每周開一次例會,通報本班就業動態的同時,對就業信息進行分析、融會貫通,真正實現信息共享,同時及時調整和改進后續工作。

        2.1.3資源整合: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動員全院師生共同關注畢業班就業工作,先后召開了全院學生動員大會、系室主任會、班導師聯席會,全面拓寬就業信息來源。學院領導在繁忙的工作間隙,親自帶學生到用人單位實地參觀、應聘。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而是有方方面面的人在鼓舞他們前進。

        2.1.4傳遞信息,傳遞信心:在信息共享,信息互助的過程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還在傳遞的是面對困難的決心與信心。有的同學曾經由于經濟困難、學習困難、或心理困難(“三困”學生)而導致就業態度不積極。通過就業聯盟的活動一方面對這些同學予以重點關注。除了為他們優先提供招聘信息外,還召開了就業困難學生求職培訓,幫助他們明確目標,迎接挑戰。這種互幫互助的聯盟氛圍讓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動力。

        2.2調整思路,就業力求多元化:在嚴峻的就業態勢下,就業聯盟活動的開展為提高學生就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我們還積極鼓勵引導學生靈活就業,如參加村官選拔、考公務員、研究生、應征入伍等等。歷史經驗表明,每當經濟危機出現時,在校園中多停留幾年往往也是很好的選擇,不妨專科升本科,本科再考研,碩士畢業再考博士。這樣,不僅規避了就業風險,也緩解了就業壓力。新晨

        另外,業內人士建議2009屆畢業生們不要觀望游移,盡早搶占就業先機。因為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會有一個滯后期,明年的就業形勢可能會更加嚴峻,所以我們也鼓勵學生一旦有比較合適的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盡快確定求職意向,盡早簽約。

        2.3關注部分特殊學生群體的就業:

        “三困”學生就業難主要原因是成績不佳、對自己沒有正確認識、就業目標不明確、自信心不強、找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對于經濟貧困生,輔導員加強與他們談話溝通,使他們放下思想負擔,更要學好理論知識和技能,為找份好工作做準備,從而減輕家里的負擔;對于成績困難生,督促他們以課程學習為主,爭取順利畢業,而不要急于找個單位實習;心理健康欠缺的同學,幫他們做好疏導工作,調整好心態去適應學習、生活及就業;對那些有違紀前科的同學決不放松平時的教育。對這些同學予以重點關注,開展“輸液式”幫扶。一方面為他們優先推薦就業,一方面對他們進行求職培訓,幫助他們明確目標,充實自我,迎接挑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激情乱码网站 | 亚洲性爱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a欧美三级香港三级 | 亚洲国产综合网址 | 日本欧美国产免费专区一本 |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