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和人交流溝通的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環境
一個人住院往往給家庭及本人造成很大影響。家庭與醫院環境可使病人身心發生變化,如焦慮與恐懼。因為住院是一種應激,可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同時也可降低病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他們不僅以自己內部應變能力看待疾病,而且也取決于如何得到環境的幫助。良好的環境可以制造輕松,易接受的氛圍。溫暖而沒有噪音的空間是理想的交流場所。因此護士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交流場所,這是良好溝通的基礎。
2言語
言語是交流思想的常用方法。護士在護理病人過程中需要通過自己的言語、態度、表情,行為等來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轉歸。
2.1口頭言語成功的交流要求說話者要表達的信息于收聽者獲取意思相同。一個合格的護士,同病人談話時應具有針對性、教育性、科學性通俗性、藝術性,既能簡潔而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善于誘導病人。實踐證明病人愿意對護士說心理話,是對護士的信任,而護士不能把病人告知的心理話,作為談話的笑料,而且敏感的話題,如經濟壯況、性生活等實際問題時保持中立,不能連續灌注式發問,應洞察原因,針對問題所在。進行啟發和誘導,解除病人顧慮使其自然的、準確的苗素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回答是于否。
2.2體態語言生活中許多心理現象是不能以言語來形容的。目光的接觸,手勢與面部的表情必要的,適宜的體表觸摸亦是護患交流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方式。
3交流技巧
護士與不同層次的人交流要因人而異,運用不同的交流技巧。
3.1 知識層次每個人的知識水平有千差萬別結果同樣的話可產生不同的信息接受。尤其是醫學術語更會使人困惑或誤解,因此護士能將其通俗化,具體化是很重要的。有效的與病人交流溝通每一位文化水平低的人進行評估。在溝通中注意以下幾點:①使用常用語;②避免使用模棱倆可的詞匯;③避免使用概念化,專業化的句子;④指導病人用鼓勵性的語言;⑤評估病人是否了解有關病情的知識。
3.2年齡護士需要與不同年齡層的人打交道。如幼兒只用一倆個字表達自己的想法,而老年人由于神經系統的退化和機能障礙心理、個性,認識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不能與護士有效地交流無法從護士那里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就會增加老人和兒童的焦慮于失落感。因此護士必須學會與不同年齡的人交流。
3.3建立公開誠實的護患關系過去傳統的護患關念忽略了病人的想法病人可能隱瞞一些問題導致不合作。因此需要對病人的主觀感受進行準確評估以便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以確保病人的療效與愿望取得一致。誠實的護患關系對病情的康復有很好的幫助。
交流是藝術與科學相互交融的一門科學技巧不僅需要大量、全面的知識,也需要更多的實踐交流。護士必須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來更好的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有益的健康新秩序。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工商管理專業;應用人才;人際技能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3)04?0079?03
工商管理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人際關系技能作為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素養之一,在整個培養過程中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大學生期望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并且渴望在人際交往中受到足夠的尊重,社交的需求便處于突出的地位。對于未來需要從事各類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而言,人際交往素養的養成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可以為學生畢業后更好地融入社會發揮積極作用,而且能夠給學生今后事業的發展增添砝碼,助其實現自我的價值。不管是從個人需求還是從未來發展方向而言,都需要對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人際技能素養進行培育。
據中科院大學生心理素質調查報告顯示: 大學生中不善交際者占80%以上,有明顯心理異常者占37%,與人無法溝通者占21%。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自身對人際交往和人際技能提升的不夠重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國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忽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結果。因此,許多學生在大學期間人際交往素養得不到提高,走上工作崗位后很難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最后引發了各種心理問題和疾病。當然,作為對人際技能素養要求更高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也面臨相同的問題。本文以湖南四所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為例,對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進行了抽樣調查。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僅有28%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的社交能力非常強或是強,而61%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的社交能力屬于一般水平;而對于人際交往狀況,35%的調查對象認為非常好或是好,60%的調查對象處于一般水平。可見,現階段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不容樂觀,急切需要提高其人際技能素養。
一、工商管理應用人才人際交往素養的不足
(一)觀念上的誤差,忽視人際技能提升
調查中,盡管許多學生意識到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并沒有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對人際技能進行有意識的提升。他們認為人際技能無需進行專門的學習與訓練,它是一種能夠自然而然掌握的東西。這種錯誤的觀念從根本上抑制了個人人際技能的提高。人際技能有利于信息的獲取、思想的交流、個人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良好的人際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良好的人際技能是順利進入社會的保障,也是社會對該專業學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學,缺乏交流技巧
科學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談技巧是人際技能的兩項重要指標。在我們的調查對象中,很多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學性。調查結果顯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越來越多地傾向于利用網絡和手機來進行交流,而面對面的交流卻越來越少。他們認為面對面的交流會讓人產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給人不自然或者尷尬的感覺。但是網絡和手機這樣的交流方式很多時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對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除了方式的不科學,缺乏合理的交談技巧也是一個突出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9.6%的學生覺得自己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很多學生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人交流時總是顯得不知所措,不懂得靈活變通。
(三)以自我為中心,存在交流障礙
當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絕大部分屬于90后獨生子女,因此他們也有著90后的鮮明個性――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從小在父輩的呵護中成長,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慮自己,總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為出發點。他們總是認為別人應該按自己的意愿來行事,喜歡把他們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換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由于這種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學生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喜歡被動地等待別人來與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過程中表現出對別人的不尊重。這些都構成了他們人際交往的重要障礙,非常不利于人際技能的提高和人際技能素養的養成。
(四)交流經驗不足,缺乏鍛煉平臺
人際交往技能同樣需要在實踐中去獲得,并在實踐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不僅在課程安排上沒有給予學生足夠多的人際交往指導,學生無法系統地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互動式的人際交往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與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學生一旦沒有正確的引導和合適的平臺,他們的人際交往會成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動,甚至有些學生會由于性格的原因放棄本可以交流的機會。總之,由于沒有足夠多的鍛煉機會,導致學生交流經驗的缺乏,使學生無法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以及養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素養,所以在交往過程中容易出現不當的行為而影響人際關系,或是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表達不妥或是詞不達意而讓人誤解,給人際交往造成不好的影響。[3]
二、工商管理應用人才人際技能素養的影響因素
(一)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大學生的人際技能素養的高低。生活在相對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長輩們的溺愛,性格高傲,自認為高人一等,在人際交往中根本不屑于與其他人交流。而處于相對貧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條件的影響,在人際交往時則會表現出自卑心理,獨來獨往,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圍造就不同的人際交往的性格與偏好。
(二)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也是影響大學生人際技能素養養成的重要因素。學校能否為學生創造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交流平臺、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交流的無障礙性與和諧度、學校對學生人際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會影響學生參與人際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一個良好的校園人際環境下,學生不僅樂意與人交流,獲得交往的滿足感,而且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斷提高人際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類型
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性格類型包括外傾型、內傾型和介于兩者中間的混合型。外傾型的學生開朗積極,喜歡各種社交活動,善于與人打交道,擁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內傾型的人害怕與人交流,不善言談,不愿參加各種活動。混合型的學生,在熟悉的人面前開朗活潑,但在陌生人或與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則表現得比較沉悶。不同性格類型的人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異性也讓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呈現出繽紛的色彩。調查發現,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屬于外向型性格,這也是專業的需要。
(四)溝通方式
溝通方式在人際交往中也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溝通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每種溝通方式都有優缺點,比如面對面的交流可以傳達及時的信息,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缺點是無法表達更加詳細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讓人產生畏懼感和不自然感;而網絡交流方式雖然可以避免畏懼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是因為溝通方式的差異性與局限性,在不同的場合和時期,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要想與人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需要我們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將來從事的是在不同場合與不同類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夠靈活地選擇溝通方式,才會獲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應用人才人際交往素養的強化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際交往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趨向物質性和實用性。很多學生在與人交往時,都抱著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輕義,真實的情感和友誼不被重視。這種唯利是圖、一切以自身利益為中心的價值觀直接影響了其人際交往觀,造成了一切以利益為紐帶、缺乏真正溫暖的人際關系的局面。所以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際交往觀。人際交往中不僅是利益的交換,更是情感的交換,我們要教導學生尊重人性、關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誠交友,享受人際交往中的快樂,讓別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
積極樂觀的性格會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豁達的生活態度會產生無限的魅力,吸引別人與自己交友。積極樂觀的性格和態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過后天培養。學校要經常督促學生閱讀一些相關書籍,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學生消除自卑感,增強信心,敞開心扉,開心地去與別人交流。 要引導他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和朋友,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在人際交往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際技能。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消除其心理障礙,改善他們的羞怯和交流恐懼心理,提高他們的交友信心、樂觀心態和開放程度。
(三)培育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
人際交往技能是一種包含言語交流、非言語性表達、傾聽、識別團體特征、情緒協調等多種技能的規則復雜、特征顯著的社會技能。與人交往是一門很有藝術性的學問。學校可開設一些有關人際交往的課程,給學生系統地傳授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巧。有針對性地定期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巧的培訓,開展一些素質拓展活動和知識講座。另外,督促學生去學習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范。
(四)加強實踐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際交往的各種技巧,并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增強在人際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氣。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知識、技能競賽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運用所學,促進其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在活動中,對于人際交往能力較弱的學生,可進行一些有效的指導。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外的實踐活動,接觸社會,和不同社會地位、生活在不同社會環境中的人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點,掌握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更適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五)完善學校和家庭教育
從小學到高中,學生接受的學校教育都是應試教育,這也造成了很多學生智商高、分數高,但情商和人際技能卻較低。人際技能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即從幼兒園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評價一個學生不僅要看其成績,更要看其綜合素質。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促進學生之間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開展人際交往的系列活動,在期末的學生測評中加以適量的人際交往知識,把學生的綜合人際交往能力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關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讓父母選擇科學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讓子女讀死書刷高分數,要注重子女的素質教育。父母還要加強和子女的溝通,要主動與孩子進行交流探討,增進彼此的了解。只有通過相互溝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間的和諧關系,讓子女享受到和諧人際關系的樂趣和必要性,促進其加強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
四、結語
人際交往能力是每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的必要能力。對于工商管理應用人才來說,高水平的人際技能素養是走向社會的基礎,是能否在社會上、職場中闖出一片天地,使自身得到良性發展的關鍵能力。而現階段的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人際交往能力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高校、家庭以及大學生自身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掌握有效的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不斷強化人際技能素養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 葉斌.當代大學生交際能力的探索與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36-37.
[2] 劉雷.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的調查和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12,24(4):108-110.
[3] 張紅寧.當代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學術探索,2012(12):88-90.
1、護患溝通的重要性
護生在實習過程中,掌握好溝通技巧,對提高綜合素質都有著重要意義。對護理工作者來說,溝通又有其特殊的意義,實習護生進入臨床所面對的是患者,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護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護生更快地適應工作。同時護士在醫院內還要與其他醫務人員、后勤等各部門工作人員合作、開展工作,只有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便于工作的順利開展。
2、保持健康自信的護士形象
良好的護士形象有利于溝通交流,護士要儀表端莊、態度和藹。護士要依據病人的年齡、職務等正確地稱呼病人,使用禮貌性語言,護士的姿態應該文雅、健康、有朝氣,這些都會給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從而贏得病人的信任。因此在進入臨床之前,對實習護生進行護士形象培訓及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3、臨床實習過程中對護生溝通能力的培養
3.1 提高護士的知識素質,為有效的護患溝通奠定基礎
對患者的理解是護患溝通的關鍵,要理解病人,必須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因此,在實習過程中應加強有關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習,護士不僅提高了對護患溝通重要性的認識,而且擴大了知識面,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克服了以往的一些問題,使患者感到護士不僅能為病人提供治療護理,而且能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護患之間達到了相互理解與信任。
3.2 培養溝通技巧,提高護士的職業素質
3.2.1 掌握語言溝通的技巧
傾聽與交談是語言溝通的兩個重要方面。在傾聽患者訴說時,護士耐心關注著患者,不隨意評論,這樣不僅可以使患者充分表達內心的感受與困擾,使不良情緒得以宣泄,而且可以為護患溝通提供充足的信息。交談是護患溝通的重要因素。護士與患者交談的語言可分為治療性語言和交際性語言。治療性語言是護理專業術語的一部分,護理人員必須熟悉掌握本專業的治療性用語,注意談話的針對性、保密性、謹慎性、婉轉性和引導性,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個性、職業、病情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和態度,以患者的身心需要為出發點,以語言有計劃地影響病人,達到治療的意圖。
3.2.2 掌握非語言溝通的技巧
人與人之間以服飾、神態、動作、眼神、姿態、表情、雙方位置等無聲方式進行交流,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1)塑造白衣天使的形象。護士應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特別要重視首次接觸的心理效應,衣著素雅整潔、舉止端莊大方、熱情、態度親切和藹,動作輕柔、敏捷,可以滿足患者安全及審美的需要,對護士產生信任感。
(2)關注能力的培養。面部表情、眼神可體現護士對病人的關注,病人可以從護士的面部表情得到關于疾病的信息,所以,護士應以微笑、坦率、真誠面對病人,在與病人交流時眼睛不能左顧右盼,要望著病人的面部,在做治療護理時,要專注于自己的操作,適當與病人交流,給病人信任感和安全感。
4、在實習過程中,教師應創造各種實踐機會讓學生參與,是提高學生溝通能力的重要途徑。
4.1 學習帶教老師的溝通技巧
言傳身教,是培養護生溝通交流的有效方法。護生一直在學校這個封閉的環境中成長,社會閱歷淺,對許多社會常識、社會組織狀況及人際關系的復雜性都缺乏經驗。因此需要帶教老師來引導與教育。教師在帶教過程中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主動傳授知識,在和人溝通交流時,示范給學生,使學生學到溝通交流的技巧。
4.2 用心傾聽。用心傾聽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是一種良好的溝通習慣。教師與護生談話時,應用心傾聽,教師應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對護生的談話進行分析并加以引導,做到真正把握護生的心理狀態,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4.3 善于表揚。人性中最本質的愿望就是期望得到贊賞,當受到老師表揚時,護生的自信心將倍增,這樣有利于護生明確學習方向,端正學習態度。
5、提高護生與患者的溝通技巧
護士從患者一入院接受護理開始就與患者之間形成了護患關系,并始終如一地處于護患交往的主導地位。護士與病人接觸最多,病人需要從與護士的交往中得到安慰、理解、幫助和鼓勵,有些病人在康復出院后仍受到護士人格力量的感染和鼓舞。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處于接受治療和護理的最佳心理狀態,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認識護患關系的重要性,護生才會努力提高通交流的能力,建立和患者之間的良性關系。
【摘要】在營養治療過程中,良好的醫患交流,可促進雙方的信任、理解、合作,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康復,提供翔實的信息,可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信心和配合力。文章著重討論了營養人員與病人之間交流的內容、影響因素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和流行病的調查,人們發現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已成為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三大死因。而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康復都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因此,飲食營養在臨床醫療和預防保健中所發揮的作用正越來越為人們重視,適時、合理、正確的飲食不僅有助于臨床治療,也是促進疾病康復、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但生活中,病人往往缺乏相關的營養醫學知識,不能正確了解和認識疾病與人類飲食習慣的相關關系,而導致錯誤的認識。因此,如何把有關知識傳授給病人,將是醫務人員特別是營養人員的職責。現就營養人員與病人進行交流時所涉及的幾個問題作一闡述:
1營養人員與病人交流的內容
由于病人及所患疾病飲食治療的不同,因而,其所交流的內容也不同。但一般都有以下幾個方面組成:首先,要和病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醫患關系;然后,通過詢問,了解病人的病情、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獲知病人在飲食習慣方面存在的不良行為;其次,根據獲得的信息,闡述飲食對疾病的影響和在整個醫療過程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觀察病人對所告知內容的反應,判斷病人對飲食治療方案的配合力;最后,告知飲食治療方案,使病人明白,只有密切配合,才能有助于其整個醫療過程的進行和疾病的治療康復,并給予合理化建議,促進其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2與病人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雖然以上是營養人員與病人互相交流時需要做的一些工作,但在平時的實際操作中,并不能做的面面俱到,這要取決于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態度、對治療的關心程度、對飲食干預是否重視等;同時,營養人員的醫學知識、工作態度、方式方法也影響著雙方的交流。只有在信任、理解、支持的基礎上,才能有助于溝通。現將影響交流的幾個因素羅列如下:
2.1病人的影響因素
2.1.1病人的文化水平與生活經歷
由于病人文化層次各不相同,造成對疾病的認識、所供信息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文化低的病人由于缺乏營養知識,往往認為飲食對疾病的影響是無足輕重的,而且對營養人員提供的知識不能很好的理解,故對治療過程中提出的營養問題也會不予重視,結果,產生不能互相配合的不良后果。而一個文化層次較高的病人,由于其本身就非常注重養生,故一旦營養人員與之交流,就能很好地進行溝通,對提供的各種信息、要求能充分接受配合。因此,營養人員要根據病人文化差異選用適合的通俗易懂、易被理解的語言進行交流。
2.1.2社會家庭狀況
家庭狀況的好壞,比如金錢、親情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病人的情緒,而情緒的波動直接決定了交流的深淺。當病人家庭和睦、經濟充裕,其情緒就較穩定,其思維開放,易表達自己的意愿,也容易接受他人的信息;反之,當情緒低落、心境陰郁時,就沒有傾聽的愿望,對他人提供的信息,也無心接受,甚至,還會阻斷彼此的交流。所以相互交流時要適當注意病人的情緒變化,以免影響交流效果。
2.1.3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態度
當一個病人不論病情輕重,都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時,那么這樣的病人也較容易與人交流,樂于提供自身的信息,并很好地配合營養人員探討有關問題。而對于一個消極悲觀的病人,往往在交流時是被動的,不愿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提供的信息,也不愿發表自己的意愿。
2.2營養人員的影響因素
2.2.1醫學營養知識的缺乏
在與病人進行交流時,經常會有病人詢問某些專業的醫學問題,而此時,如果你缺乏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往往會不知所措,結果,只能用一種含糊的使人不甚了了的解答來應付病人,使病人感覺你不能很好地勝任這個工作,從而對你的期望有所下降,而產生一種不信任感,影響今后的溝通與合作。
2.2.2語言使用不當
由于病人大多缺乏醫學知識,如果在互相交流時,使用了醫學術語,會使病人有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而不能很好的理解與接受你的信息,而達不到交流的效果。因此,營養人員應盡量使用一些通俗明了易于理解的語言,提高病人愿意與你交流的信心與興趣,以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
2.2.3營養人員的態度
一般病人都希望碰到的醫務人員應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因此,在與病人交流時,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斜視、認真傾聽病人的訴說,而不能以一種漫不經心、心不在焉、不負責任的態度去面對病人,使病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你根本不重視其所說的問題,而對你缺乏信任。如果此時,還以一種冷漠生硬的面目與病人相對,會加大醫患之間的距離阻礙交流的繼續進行。
2.2.4營養人員的溝通技巧
醫患雙方溝通的深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營養人員的溝通技巧。一個好的營養人員,在與病人的交流過程中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能積極地調動病人參與交流的興趣,通過愉快輕松的交談,使病人易于接受營養人員提出的各種意見和建議。而缺乏溝通技巧時,常把自己放于主導地位,只是機械式的延著營養方向詢問,控制并壟斷整個交流過程,而阻斷制約了病人表達自己真實信息的愿望,影響了進一步溝通。
3營養人員在交流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希波克拉底提出,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能治病:一是對癥的藥物:二是良好的語言。一個好的營養人員,可以利用有效的手段、豐富的知識、嫻熟的溝通技巧與病人進行良好的交流,通過雙方直接、真誠的交談,不僅使患者感到親切與友好,更可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充分接受營養人員提出的建議和勸告,從而改變某些不良飲食習慣,達到營養干預的目的,這個過程的完成,需要通過雙方的信任、理解、努力。因此,要想使醫患雙方溝通更加順利,營養人員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良好的醫患關系是建立在相互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礎上,共同以患者的疾病恢復為目的的治療性關系。這種關系,主要通過營養人員的言語、行動、神情、態度、經驗去影響患者而建立的。醫患關系的協調可建立起患者對營養人員的信任感、安全感;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而不良的關系,將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影響患者的情緒與健康。因此,與人交流時,必須要做到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真誠熱情,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3.2認真傾聽,引導鼓勵病人參與交流
從接觸病人開始,營養人員必須要用期待親切的目光注視患者,以示真誠的傾聽,切忌面無悅色、心不在焉的神態,以免使患者感到不被尊重,受鄙視,而不愿交談。除了善于傾聽,還要善于引導患者訴說。在患者訴說的過程中要適時地作出反應。有時患者訴說時會偏離主題或思路停頓,可適當提示,把話題引向預定方向。從而表示自己對患者的談話感興趣,并隨時抓住其說話間歇針對性提出某些你所想了解的內容,鼓勵引導病人說出與飲食有關的信息。但在患者講話時,不要隨意插話,打斷患者的思路,要耐心的讓患者把想說的講完,然后針對所說的內容作一個簡要概括。如此,通過全面了解,對存在問題進行解釋;同時提出建議,并根據個體不同制訂正確的飲食治療計劃。
3.3通過自身素質的加強,提高溝通質量
人一旦患了病,由于生理、心理的雙重折磨往往會有一種焦慮、緊張、恐懼的情感,患者迫切需要了解和認識自己的病情。因此,對傳達與疾病有關知識的語言交流非常愿意接受。如果營養人員在交流過程中耐心、細心、熱心地講解有關營養知識,并給予指導,鼓勵病人改變不良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配合治療,將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果。而對于提供醫學信息的營養人員來說,在工作中必須要不斷學習、培訓,增添新知識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除專業知識外,還須學習營養以外的醫學知識、心理學、社會學、人際交往等學科知識,只有通過不斷地充實學識,增加自身的信心,才能在交流中充滿自信有說服力。
3.4注意語言的靈活性和通俗性
[關鍵詞]營銷專業;職業核心能力;與人交流能力;課程設計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80
職業核心能力又稱為“關鍵能力”,是職業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能力。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八項:與人交流、數字運用、自我學習、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創新和外語應用。高職院校應該結合專業特點,靈活地開展職業核心能力的課程。
1營銷專業《與人交流能力》課程教學實踐探索
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源于實踐,并終究服務于實踐活動,實踐是職業核心能力提高的必然歸宿。改變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采用以學生為主導,以教師為引導的教學形式,注重課堂訓練、實習實訓、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了解,在實習實訓中鞏固,在生活實踐中得以增強。
11課堂訓練
《與人交流能力》課程采用講授課堂訓練目標和課堂行動相結合的方法,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求教師要掌握每節課的訓練目標,結合營銷專業的特點,一般采用任務驅動法、布置訓練任務、分組進行行動,使學生在課堂訓練中完成任務,明確角色,收到成效。實踐課安排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組織游戲體會交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對對碰”“角色扮演”“贊美對方”等游戲,使學生在游戲體驗中體會交流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感知交流。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啟發學生。如講基礎理論時,可以一起分析“三個業務員尋找市場”“ 最受歡迎的伙伴”等案例。
(3)創設情境組織交流。例如:講授學會傾聽目標時,教師可以就當前熱點性問題(如房價、就業、交通擁堵等)組織學生進行民意調查練習,以實際場景語言交際練習,訓練與人交流的能力,學習怎樣學會聆聽。
(4)項目設計體驗交流。讓學生在預先設計好的任務中體驗交流的技巧。如“分組采訪校園生活的各項問題”,分組采訪――形成小組成果材料――形成成果PPT,完成組員演說。
12實習實訓
實習實訓是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營銷專業的學生通過完成認知實習,相關的項目實訓,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真正參與實踐,培養職業綜合能力。
(1)實訓。《與人交流能力》課程實訓不同于其他課程實訓,它可以借助于思想政治課程、主題班團會、素質拓展訓練或能力培訓等形式進行,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通過任務驅動型的學習實踐,獲得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筆者結合營銷專業學生特點和工作性質的不同,針對與人交流能力的實訓方案,擬定三個實訓目標,分別是培養發現溝而不通問題的能力,訓練有效溝通的技巧;分析溝通中存在的各種障礙能力,培養正式和非正式溝通的能力和培養與陌生人溝通交涉的能力。針對三個目標又分別設定了三個實訓項目:案例――為什么溝而不通;游戲――迷失在海上;任務――與陌生人交流溝通。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學習與人交流能力,教學效果明顯。
(2)實習。不同的實踐環節對各項技能的培養重點不同,對實習單位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應結合各實踐環節確定相應的實習單位。
①制訂系統的實習計劃,學生實習內容要精心準備,根據學生專業方向,安排崗位,通過扎實的營銷實踐培養興趣、深化專業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由淺入深地在實踐中理解營銷學專業知識并初步掌握營銷人員所需的各方面的技能。②學校與企業合作可為學生提供貼近現實社會需求的實踐平臺。嘗試采用定向培養的方式,在新生入校時,由企業、學生通過雙向選擇,確定新生畢業后的工作單位。企業可以在寒暑假為學生提供專業培訓、實地考察和實習的機會。學生在學校學習中涉及的有關課程設計和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也可在該企業中進行。學生可以在對口企業獲得更多的實習和實際上崗操作機會,培養職業綜合能力,并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成才開拓現實途徑。校內服務性機構,如招待所、學生食堂、校辦商場等也可以成為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場所。如創辦樂購超市――大學生實習基地,這些服務性機構完全可以通過整合、提升,成為專業教師和學生的實習場所,讓教師和學生共同生產經營,這樣,不但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了全面鍛煉,而且培養了學生責任心、適應能力、獨立能力、執行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③拓展多渠道多途徑實習基地。嘗試與一些單位建立“大學生素質拓展營”的方式解決供需矛盾。例如,興業證券聯合廈門大學舉辦的拓展營;學校和企業建立市場營銷研究中心的方式,使學生與公司職員一起進行項目的市場研究和項目實施方面的研究與開發。這兩種合作模式符合現在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使畢業生能盡快完成從學生到職員的轉變。
13實踐活動
(1)課外調研。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結合營銷專業學生的特點分組給學生布置一些稍有難度的課外調研任務,如為正在籌建中的我院學生自主經營超市提供必需的市場信息,調查北國超市、永輝超市、保龍倉超市、36524及其連鎖店、某些獨立超市等,范圍涉及石家莊市裕華區、長安區、開發區三個區。調查內容包括超市的經營環境(包括宏觀和微觀)、分布情況(總部及連鎖店)、組織機構(總部及連鎖店)、人力資源管理、經營策略(包括設立、形象、定位等)、促銷策略、商圈和目標顧客、基本設施(包括店面、倉庫、裝修、貨架、打碼機、收款臺等)、貨源和商品配送渠道、商品分類、價格及銷售情況、我院師生商品需求情況和購買意向等,通過調查提交調研總結,歸納出其優點,并就自主經營超市提出好的建議。學生在課外調研的過程當中,以小組為單位,走向社會,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利用性別優勢,注重溝通技巧,同時在調研過程中分工明確,配合默契,較好地處理了調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廣大學生在課外調研活動中受益匪淺。
(2)社會實踐。當今社會需要高技能、高素質型人才,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具有職業核心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加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觀提出“實踐―理論―實踐”的二次飛躍模式,高職高專營銷專業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營銷專門人才為目標,其培養的重點不是理論研究型人才,而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這就要求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加強實踐環節的力度,提倡“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實踐”的社會實踐模式。
第一階段社會實踐: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個寒假,組織學生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寒假時間較短且為新生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盡量選擇時間較靈活,難度較低,容易上手的實踐活動。如寒假訪母校送溫暖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
第二階段社會實踐:一般安排在第一個暑假,組織學生開展暑假帶薪社會實踐活動,要求:①選擇社會實踐項目必須與專業相近,實習單位可以自己聯系,也可學校安排;②時間為一個月以上,且按照工作崗位要求實踐;③填寫企業對學生能力的評價表。
第三階段社會實踐:安排在第二個暑假,營銷專業的學生在學了兩年的專業和職業能力課程的基礎上,再次進入第二階段實踐單位進行實踐,要求相同。
通過這種社會實踐模式,針對營銷專業開展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自身反饋非常好,普遍反映極大地鍛煉了與人交流能力、應變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等。
2營銷專業《與人交流能力》課程能力本位的考核評價機制
考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它一方面能夠評估學生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是起到督促學生強化訓練的結果。職業能力課程不同于其他的課程,它難以進行量化,用傳統的方法難以考核,需要開展能力本位,重在實效的評價機制。
關于營銷專業《與人交流能力》課程考核采用能力本位,重在實效的考核機制。在考核內容上,以與人交流能力各模塊的能力標準為依據,對各項能力點進行測評;在考核方式上,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注重過程考核和綜合能力鑒定,鼓勵靈活多樣的考核評價方法的應用。如以社會實踐《企業對學生能力評價表》為依據,注重縱向比較。
3結論
職業核心能力是大學生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關鍵能力,是人生無時無刻都需要的基本能力。高職院校在引入職業核心能力,設計能力課程教學時應突出能力目標,選擇符合要求的項目任務,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參考文獻:
[1]良高職院校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教學整體設計探討――以《解決問題能力》課程教學整體設計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54-57
【關鍵詞】英語教學 中職生 溝通協作能力
目前,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條件中都列出了“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和“具有團隊精神”的要,求。因此,在中職教育中我們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嫻熟的專業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溝通協作能力。本文在對中職生溝通協作能力的現狀分析基礎上,進而闡述了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中職生溝通協作能力。
一、中職生溝通協作能力的現狀分析
為了更好地掌握和了解中職生溝通協作能力的現狀,筆者通過學校學生處和招生就業辦向在校350名學生,80名教師及20個長期合作的用人單位發放共450份《中職生溝通協作能力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36份,在整理數據后發現,47.8%的中職生不具備足夠的溝通協作能力,影響了他們在校的學習、與人交往及就業。通過分析歸納,筆者發現目前中職生在溝通協作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問題一:人機對話強,人人對話弱。
當今中職生大多會上網,他們可以在虛擬世界里統帥三軍、叱咤風云;可以用QQ侃侃而談,可以在論壇上當“斑竹”稱“樓主”,洋洋灑灑“灌水”、“拍磚”。但下了線,他們似乎換了一個人,變得害羞,不愿說話,不想主動與人溝通。他們感到自己的身體、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的知識面方面欠缺,或感到自己語言表述能力不足,從而產生自卑心理。所以有時會曲解別人的善意,甚至表現出戒備和敵對情緒。長此以往,他們總沉溺于虛擬世界而逃避現實,人為地縮小自己交往范圍。
問題二:自說自話多,耐心傾聽少。
一些中職生缺少基本的溝通常識,在與人交往中很少會換位思考。需要別人幫助時,達到目的便喜笑顏開,不能滿足就言語相撞;與同伴相聚時,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高談闊論;不高興時亂發脾氣或抑郁寡歡;聽別人的講話時,不斷地插嘴或較真抬杠,或是目光游離,毫無反應。在社交圈中,他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所以特別注重自己的感受。這樣的人無論自我感覺多么良好,都很難與別人有真正的溝通和合作。
問題三:沉默冷場多,溝通動機少。
一些中職生在與別人交往時,喜歡隱藏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把自己封閉起來,令人難以接近。他們不主動涉及話題,不愿與人溝通,特別與老師、家長溝通困難時,沉默多于交談,氣氛壓抑,場面尷尬。
二、在英語教學中培養中職生溝通協作能力的實踐
實踐一、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認識自我,突破溝通協作心理障礙。
近幾年,隨著生源質量的下降,中職生文化基礎差,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對英語學習尤為如此。因為在英語學習上的屢次失敗體驗,讓他們沒有勇氣回答教師問題,甚至整堂課頭都不敢抬,不與教師進行任何交流。所以作為英語教師,筆者用親切的口吻,幽默的話語,生動的表情去緩解緊張的師生交往關系,幫助學生放松,消除緊張、難為情的情緒,再鼓勵學生主動與教師交流,讓他們體會到與教師交流的成功感和快樂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溝通協作能力的必要性,鼓勵他們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自信。經過教師的耐心引導,學生就會逐漸大膽發言,突破心理障礙,敢于表述自己意見,與他人交流。
實踐二、重視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加強溝通協作能力訓練。
英語學習本身比較枯燥,內容不易迅速掌握,而語言的交際功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體現出來的。所以筆者精心組織課堂學習材料,設計學習任務,將溝通協作能力的訓練貫穿始終,鼓勵學生課堂交往。如設計“自我介紹”,增進學生間互相了解;模擬“社會生活”,在不同的模擬環境中讓學生學到社會知識、生活經驗,訓練溝通技巧;比賽“講故事”,鍛煉學生豐富想象力和語言能力;做“英語游戲”,鍛煉學生協作能力;用“自由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言,展示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筆者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既解決了學生因為基礎差,較難獨自完成課堂英語學習任務的難題,又使學生學會互相傾聽,學會聽取意見,學會尊重他人和協作。
實踐三、拓展學生的課外學習實踐,鞏固溝通協作能力養成。
課外學習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其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為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語言實踐和培養溝通協作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筆者鼓勵學生抓住生活提供的溝通協作機會進行鍛煉鞏固。如讓學生互相問候,做到與人打招呼有禮貌,態度真誠,表情自然大方,運用合適的英語用語;節日時,讓他們通過書面或口頭方式,用英語向家人或朋友表達祝福;學生還可參加學校的文藝匯演、辯論賽等活動,運用所學溝通協作技巧,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
參考文獻
害羞與基因有關。那么,人為什么會害羞呢?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翰?加伯瑞里研究發現,害羞與基因有關。他發現,害羞的人有一兩個基因比較短。這些基因和大腦中一種名為血清素的化合物的分泌有關,血清素能讓人產生焦慮、抑郁和其他情緒狀態。雖然害羞與基因有關,但并非不可克服。一些簡單的方法,就能讓你逐漸遠離羞怯。
列一張恐懼清單。卡內基訓練專家黑幼龍建議,給予支持和關懷的環境有助于害羞者踏出破冰的第一步。他舉例稱。在卡內基訓練課堂上。學員必須輪流上臺和大家聊天,就算他說的詞不達意、舌頭打結。講師和其他學員都會找到他的優點加以贊美。
美國溝通專家利爾朗蒂在《再見,臉紅心跳》一書中指出:外部環境的創造固然重要,但克服害羞還是要從自身著手。利爾朗蒂說自己曾經也經歷過“害羞得恨不能變成隱形人”的心理煎熬,后來之所以能在全美巡回演講,就是得益于克服害羞的步驟療法。
首先。列出一份恐懼清單。按照恐懼的程度,逐條列出讓自己害羞的人和事。如害怕見到的人依次是老板、客戶、陌生人等。列舉得越詳細越好。以便更有針對性的逐一克服。
其次。和善于社交的人做朋友。尤其是同性的性格開朗的人,害羞的人更容易被朋友這種活潑外向的個性所感染。自然能幫他們開口說話。
最后。擊退害羞的一些傳統方法也很有效。如打好腹稿再說話、多和朋友聊天、對著鏡子自我練習等。
找陌生人談話。最新的研究又給害羞者提供了一個好辦法。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杰羅姆?卡格恩建議,遠離害羞,先從跟陌生人交談開始。研究人員提出,招待酒會和聚會是結識陌生人最好的場所,期間,要盡量多和不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并找機會與之交談。卡格恩說,當我們同陌生人在一起時,害羞要比緊張或半信半疑的焦慮狀態更強烈。試想一下,當你能克服這種超常的緊張,和熟悉的人在一起還成問題嗎?
1(略)
2如何培養皮膚科臨床實習醫生醫患溝通能力及交流技巧
2.1加強皮膚科臨床實習醫生對醫患關系的認知:現代醫患關系泛指醫務人員與病人及家屬、監護人等相關人員之間的關系,既不是一般的消費關系,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際關系,它廣泛涉及倫理、道德、法規、法律等方面[3,4]。臨床實習醫生既是在醫院環境中繼續學習臨床技能的學生,又是對病人實施醫療活動的醫生,在帶教老師面前是學生但在病人面前是醫生,因此要認識到自己就是醫患關系的一方主體,要知道在醫患關系中,病人有使用就醫權利、知情同意權和發揮參與治療權,同時醫生有職業自和得到尊重、體諒、信任的權利。和諧醫患關系是指醫患之間在平等的基礎上互相理解、尊重、信任、配合、共同戰勝疾病的融洽關系,遇到矛盾與糾紛,能從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角度出發,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加以解決的平等關系[5]。
2.2加強皮膚科臨床實習醫生的法制教育:臨床實習階段除了學習臨床技能外,也是實習醫生培養法制觀念、熟悉法律法規的重要時期。隨著我國法制的逐步健全,醫療衛生事業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軌道,近年來國家頒布了多部涉醫法律法規,如《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辦法》、《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等,但臨床實習醫生的法律意識淡薄的現象仍普遍存在[5],因此在對實習醫生崗前培訓及日常工作中,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進行醫療制度、醫患溝通技巧、醫療操作規范等教育,學習法律知識以及樹立法制觀念,充分認識目前嚴峻的醫療形勢,依法行醫,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辦事,防范醫療糾紛[2,4]。
2.3加強皮膚科臨床實習醫生醫患溝通能力及交流技巧培養:首先必須加強皮膚科臨床實習醫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為醫者,當以德為先”,沒有好的德行和人品,是無法體現“人民醫學為人民”這一宗旨的[6]。要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權、隱私權、治療護理權等。重視醫患溝通能力相關知識的傳授,重視臨床帶教,帶教老師要以身作則,做到言傳身教、教書育人[4]。醫患之間的溝通交流不僅是單純的信息交流,而且還包含著兩者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醫患交流的方式主要有言語和體語兩種。溝通交流是一個雙向過程[2]。實習醫生剛接觸病人時,由于尚無臨床經驗,往往不夠自信,不知從何下手,尤其面對負面情緒甚至有敵對態度的病人時容易出現不良情緒、緊張焦慮。應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人格。應將培養實習醫生的醫患溝通能力滲透到每天的臨床教學中,注重交談的方式和技巧,提倡學會使用身體語言來與病人溝通,培養實習醫生去注意病人面部表情、、身體的姿勢等來判斷病人的需求[4,7],使實習醫生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增強溝通能力。此外,還可以采取專題講座、實習醫生之間醫患溝通經驗交流、模擬角色等進行以主要包括醫患溝通的重要性、溝通理念、溝通流程的言行規范、情商教育以及溝通的藝術技巧等的培訓[5]。
[關鍵詞] 老年患者; 溝通; 技巧
[中圖分類號] R197.3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2-087-02
南丁格爾曾說過“要使千差萬別的人能達到治愈和康復,這本身就是精細的藝術,溝通技巧至關重要。”[1]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意見、觀點、情感的過程,它可反映人的思想、情操、道德、文化和修養,是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進行護理程序的基礎和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通過有效溝通可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社會需求,并獲得患者的其他信息,使患者的要求最終得到滿足,以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使之更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對疾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同年輕人不同,對疾病的表現也有其特點,而不同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精神狀態以及生活經歷、性格特征有著巨大的差異,大多數的老年人性格溫和,易于交往,但有些老年人性格古怪,難與之溝通及交流,還有些老年人由于缺乏家庭成員的關心和溫暖,缺乏同家人的溝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難使他們易產生悲觀厭世的心理[2]。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點,采取有些的溝通技巧,增進理解,以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為目標,進行全面的護理,以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
1 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點
1.1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 老年患者由于身體組織器官的衰退而導致整個機體的調節功能衰退,特別是腦細胞的萎縮,大腦皮層退化,導致感覺功能下降。由于聽力減退,對言語的理解能力下降,以及視、味、觸等的感覺靈敏度以及意志行為逐漸減退。
1.2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 老年患者有其特殊的心理性,表現為行為遲緩、活動減弱、小氣、愛嘮叨、疑心重、固執,聽不進他人的意見,有時甚至不近人情。他們喜歡周圍人都尊敬他、恭敬他、依從他。一旦生病住院,就會產生依賴,需要家人及醫務人員重視,一切生活均需要靠他人照顧。
2 護士與老年患者溝通中存在的缺陷
2.1 語言失度,缺乏人文關懷 很多護士在與老年患者的溝通過程中,對于老年人喜歡多問的特點顯得不夠耐心、仔細、細心、語言生硬,特別容易忽視形體語言在老年患者護理中的重要,缺乏換位思考和情親服務的主動性,禮貌用語常被忽略,不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和交流的要點,不注意特定個體、特定文化和不同文化間的差別,回答問題時簡單敷衍,使老年患者產生不滿或誤解。
2.2 業務不精而導致的溝通失敗 在護理工作中遇到這樣的情況,盡管我們態度和藹,但對患者的疑問解釋得含糊其辭,操作技術不熟練等也容易引起他們的不信任,甚至反感,以致工作的小小不當也不能得到老年患者的諒解,產生不滿,甚至糾紛,導致溝通失效[3]。
2.3 護士工作繁忙 現如今的醫院護理體制,護士人員與床位比嚴重缺編,護士在日常健康教育給予患者溝通的時間相對少,更多忙于日常治療,文書書寫及一些繁瑣事情。
3 與老年患者的溝通技巧
3.1 尊重病人 心理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老年人。因此,關心和尊重老年人是建立友誼、增進溝通的基礎。所以在與老年患者進行溝通時,首先要做到滿足病人對尊重的需求,稱呼要得體,一般可用過去的職務、職稱稱呼。其次,在與老年患者交談時要認真積極傾聽患者的訴說,啟發他們談問題,甘當“配角”,不可中途打斷講話,不可東張西望,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和對談話內容的重視。這樣病人就愿意與你交談,有助于發現患者的實際情況,能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3.2 掌握好溝通的方式
3.2.1 語速要慢 因為老年人反應慢,所以與老年患者溝通時,語言要柔和悅耳,平和且沉穩,說話速度適當減慢,說完一句要給一定時間讓老人反應,切忌催促。說話語調千萬不能生硬、粗暴、語調過高會讓病人感到刺耳,容易引起病人反感[4]。
3.2.2 簡單、重復 在與老年患者溝通時,注意語句簡短,一次交待一件事情,以免引起老人的混淆。對典型絮絮叨叨的老年患者,護士要平和、溫柔,要有極大的耐心聽取病人的敘說,然后給予一一解釋,以消除病人焦慮心理。
3.2.3 非語言溝通 (1)自信與微笑。有人說:“微笑是最美好的語言”這話頗有道理。笑既可以幫助減輕與壓力有關的緊張和疼痛,又可以增加護士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的有效性。護士的微笑是美的象征,是愛心的體現,是人際關系的劑。當護士帶著真誠關切的微笑與病人交談時,對病人的安慰可能會勝過良藥。與老年患者交談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儀表、姿態,態度要從容鎮定、充滿自信。護士的自信,可使病人有信任感。反之,一個沒有自信和微笑的護士,會使病人敬而遠之,不愿意接受與你交流。(2)親切觸摸。觸摸是人類情感表露的方式之一,也是護患交往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方式,為了鼓勵和安慰患者,,護士可以采取輕輕的撫摸,使不安的患者安靜下來。適時的撫摸可使患者獲得被關心、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護士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翻身、扣背、按摩,患者可產生溫暖和親切感。手術患者一般不希望更多的聲音,護士除了輕聲安慰“別緊張”還可以觸摸患者,使患者增加安全感,消除緊張恐懼情緒。這些無聲的動作都將傾注著護士的體貼。(3)傾聽。傾聽不僅是指聽到對方說話,這樣一種單純的生理過程,而是生理的、認識的全神貫注、集中精力傾聽,并保持目光的接觸,得體的姿勢,用柔和的、整套的眼神和病人交談,必要時可通過點頭或語言使談話繼續。如“是嗎”“嗯”“喔”“知道了”或者“今天聽了你的情況,我對你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不清楚的地方我們下次再交談。你不要著急,我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你恢復健康”。認真傾聽是護士對患者關注和尊重的表現,有助于護患間形成良好的關系。
3.3 把握溝通的時機 護士與患者接觸時間最長,彼此間身心感受也最多。因此要把握每一次與患者的接觸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溝通,護士可以床頭交接班、晨間護理、入院宣教、打針、發藥、基礎護理時融洽溝通的氣氛,堅持不懈,主動積極地與患者溝通。當患者憤怒時,應先分析原因,消除誤會,使患者滿意,待心平氣和后,再進行溝通;當患者不合作時,護理人員切忌指責或表示不滿,分析原因后,應給予積極疏導,找空閑時間進行交談,使其配合治療;當患者態度冷漠時,應多做解釋性工作,使患者積極主動,使護患關系更融洽;當患者情緒低落、沉默寡言時,護士應同情,體貼患者,給予心理支持。總之,通過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想法,使患者雙方在情感和心理上相互溝通,促進彼此了解,取得患者信任。
3.4 關于回避、協調矛盾 老年患者慢性病較多,住院時間較長,有的干脆以醫院為家,由于病人身體、心理有退縮行為,老人之間在一起常為一點小事生氣、鬧矛盾。在與病人交流,接觸到病人之間的矛盾時,應用安慰語言,積極引導病人向促進健康方面想。萬萬不可直接入到矛盾中,不評論矛盾中的誰是誰非,語言語調,點頭的表示不可隨便使用,以免引起誤解,使其認為是找到知音,因無意識的點頭、微笑等動作,都可能會被誤認為是一種認同,致使矛盾越積越大。
3.5 理解病人 護理工作是對患者的身與心、體與靈的護理,同情和理解是溝通人們內心世界情感紐帶,沒有寬容和接納,交流只能在表層進行。由于疾病使老年患者身體各方面精神發生了變化,他不再是正常情況下的自己,有的病人變得焦慮、抑郁、固執、狂躁、蠻不講理,甚至會對護士橫加挑剔。因此在與老年患者溝通時,應以寬容和理解,應以換位的方式理解對方的情緒。對于情緒急躁的有心理壓力時,常表示發怒,遇到這類問題,要冷靜對待,不要過于計較,表情上不要流露不耐煩或反感,從病人的利益出發,以病人的角度思考,努力去理解病人的態度。因為他發怒、用言語傷害人、有意貶低人,可能是在發泄,并不一定是針對你。從他無理的一面到合理的一面,從他冷酷中看到他的軟弱。用我們自己的愛心,盡職和真誠,使患者感受到在為他排憂解難。表示出理解和同情,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發泄。注意交談時自己的情感始終要跟隨病人的情感,要有意識拉近護患間的情感距離。
3.6 良好的護理道德修養及操作技術 護士應加強職業道德的學習,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對老年患者充滿愛心、耐心和誠心。良好的技術是維系溝通效果的紐帶,作為一名合格的專業護士應注意自身的技術培養,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嫻熟的技術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并與語言交流是相輔相成的[5]。當護理技術尚存缺憾時,完善溝通和優良的服務態度是彌補缺憾的重要手段,嫻熟的技術又可增強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
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也由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護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打針送藥、翻身、扣背”等技能性活動,而是有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為復雜的創造性勞動,所以要求護士不但要有嫻熟的護理技術,還要有心理護理能力。護士如沒有恰到好處的溝通技巧,面對患者時就會感到無助。怎樣面對患者是現代社會發展對職業護士的挑戰,因此,護士要加強學習鍛煉,多學習理論知識,注重實踐,操作鍛煉,虛心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6]。另外,平時還要學習多學科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以過硬的素質贏得患者的滿意和肯定,增強親和力,把握護患溝通的技巧,從而提高溝通效果,達到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翁平.與老年患者的溝通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12):1395.
[2] 王芬芬.社區護士與老年患者的溝通技巧[J].當代醫2007,12(131):138-139.
[3] 孫瑞卿.門診護士與老年患者溝通的技巧[J].護理管理雜志,2006,6(4):59-60.
[4] 吳娓星.護士與老年患者溝通的技巧[J].蛇志,2004,16(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