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數字化時代的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化時代的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化時代的教育

        第1篇: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數字化;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7-0069-02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簡介:王俞涵(1981―),山東威海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職業教育分社高級編輯,經濟學碩士。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教育應運而生。美國《教育技術白皮書》對數字教育給出了一個準確的定義,其指出,E-learning是一種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溝通機制和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因此,數字教育在構建中需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新溝通機制,另一個是交互作用。

        一、國家對高職數字化教學的指導

        自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職業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成為“十二五”的重要任務。在性質上,信息化是數字教育的基礎,為數字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同樣,在數字教育概念尚未完全定型的情況下,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表達著數字教育的特征。教育部一直以各種方式在推動數字教育的發展:2012年,教育部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當時僅有數百名教師參賽,而到2015年則有約6萬名教師參賽,可以看出大賽對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2013年,成立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2014年,教育部舉辦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每年組織職業院校信息化研究課題。而到了2015年,教育部則開始著手構建全國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網絡,當時的6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加強區域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各職業院校組織開發一批優質的專業教學資源庫、網絡課程、模擬仿真實訓軟件和生產實際教學案例等,并廣泛開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組織和支持教師和教研人員開展對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研究;繼續辦好信息化教學大賽,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積極推動信息技術環境中教師角色、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變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完善下,數字化教育的概念愈加清晰,溝通和交互兩個主線也得以強化。“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媒體數字化建設;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這些舉措均有效促進了高職院校的數字教學的發展。

        二、高職英語數字化教學的現狀

        1硬件設施顯著改善,但不足以支撐數字化教學

        從我們的調研情況看,只有30%的高職院校具備了較為充足的上網學習條件,而有70%的高職院校供學生進行網上學習的條件有限,甚至很多院校表示,每周只能保證一次學生正常使用機房的時間。在更進一步的調研中,我們發現,即使是在人機比例較好的院校,很多電腦配置也不足以支持現代化數字課程的呈現,只能供學生用來進行聽力活動的訓練,導致即使有好的現代化數字學習資源,很多院校也無法通過正常的課堂授課來實現,甚至是輔的實現,最終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

        2很多英語教師沒有認識到數字化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教學觀念尚未轉變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高職院校中還有很多英語教師沒有認識到數字化教學的重要性,課堂的授課模式還停留在以教師為主的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上,既缺乏溝通,又缺乏互動。一部分教師認為原來沒有數字化教學,學生一樣學得很好,因此從思想上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創新;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新,但也只是使用教材自帶的多媒體課件和光盤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教學過程中沒有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等教學活動,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能充分發揮出來,始終處于被動狀態,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

        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

        目前能夠提供給學生的數字化資源有限,導致學生不愿主動去學習,或者是在主動學習中存在較大的自學壁壘。雖然老師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的教學管理功能去監控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時間,但由于內容枯燥和缺乏互動,往往是學生跟老師打游擊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學生平常根本就不認真在線學習,純粹靠掛機在線來混時間,作業也基本是在網上搜索現成的資料或答案,然后復制粘貼拼湊完成。

        4缺乏真正適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優質數字教學資源

        優質數字教育教學資源的匱乏也是導致傳統教學無法向數字化教學實現真正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所謂的供職業院校學生學習使用的數字化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機構打著外語學習資源的旗號,內容實則東拼西湊,未經過嚴格審核,錯誤和漏洞百出,而且缺乏教學理念的支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

        三、高職英語數字化教學改革的措施

        1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并專注教育本質

        雖然數字化時代要求英語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和手段的現代化,但仍然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質。數字化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實現高質量的教育,因此在數字化建設過程當中,不能違背基本的教學規律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創新,而要從教育本質出發,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使兩者有機地融合。

        2專注全面發展,打通教育的B端和C端數據

        目前市場上為學生提供的數字化學習資源要么只專注B端學生的在校學習,提供的內容僅為學生的課堂服務,要么太關注學生職業發展,而忽略了學生在校階段的基礎學習。真正的職業數字化教育是需要將B端和C端的數據打通,通過對學生在B端的在校學習行為作出大數據的分析,然后將其運用到其C端個性化學習階段,使數字化教育真正實現精準化、智能化和個性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

        3加強對數字資源的質量監管,打造出一批高質量的數字化資源庫

        由于開發數字化資源的機構不像出版機構一樣需要經過嚴格的資質審核和管控,導致很多小機構打著教育的旗號不斷侵權盜版,私下改編一些未經版權許可的資源,更有很多機構為了牟利而粗制濫造的資源流向市場,直接導致學生接觸到這些質量未經嚴格把關的產品,而使教育質量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在未來專注創新的同時,也需要對數字化資源的開發機構和內容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范圍,支持鄰接權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保證受教育者基本的權益。

        四、高職英語數字化教學的展望

        在改革的推動下,高職院校的英語數字化教學將有效實現教學資源、教學設備、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的四路并進:通過支持優秀的出版機構進行數字化資源的出版,并將數字化資源的質量提升到現行紙質出版的資源水平,實現數據資源和紙質資源的互聯互通;通過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資金支持職業院校的數字教學設備的更新和提升,尤其是軟件和視頻解析能力的提升,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可堅持軟件優化硬件的思路,大幅度提升教學設備條件;通過“政府+市場”機制的教師技能提升和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的方式,努力推進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的普及,逐步將數字教育作為教師教學的必備技術和表現形式之一進行確定,并提升數字化教育的作用和功能;通過數字教育所具有的溝通功能和交互學習功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和便利性,將數字教育的優勢有效鞏固和突出,并形成穩定的學習渠道、資源渠道和教育渠道。在改革和創新的推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高職英語數字化教學將有序實現全面性、泛在化、安全性、移動化、興趣性和互動化的教育教學目標,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綜合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參考文獻:

        第2篇: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大學英語教師 角色轉變

        二十一世紀, 隨著以計算機、多媒體、通訊、網絡、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收集、處理、加工、傳輸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日益滲透和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人類信息化時代已經來臨。作為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領域, 教育毫不例外地經歷著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的一場重大變革, 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共識。大學英語,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 和其它學科領域一樣正面對和經歷著信息化教育的機遇和挑戰。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使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呈現出嶄新的時代特點,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師角色正遭受沖擊, 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迅速調整自已的角色轉變以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變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

        一、課程教學的設計者

        信息技術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巨大沖擊。利用網絡,學生可以得到浩繁的英語學習資源。那么,如何做到既完成教學目標,又確保學生在一定的時間獲得應有的學習內容呢? 其中教師作為課程教學的設計者的角色就非常重要。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統籌規劃, 例如課時的安排及教學進度、學習的方式和內容, 以及要達到的預期效果等都應有明確的計劃。教師在執行上述教學設計中, 還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反饋信息, 重新調整課程內容及學習方式。

        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

        信息化教學環境雖然為學習活動提供了支持, 但學生的學習不會自發地完成, 不會自發地達成教學目標, 只有通過教師的參與和引導, 通過具體的學習活動來完成教學內容, 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在這種新型的學習環境中, 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學習活動,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引導和協調。在信息技術環境下, 英語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 選擇大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運用多種形式來充實和組織課堂活動, 傳遞教學內容。當今的大部分英語教材均提供磁帶以及配套的教學光盤, 這在某種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然而, 實際情況是, 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 大部分學生只是膚淺地瀏覽一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很少系統、深入地學習和探討。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提出學習的主題和任務, 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 了解學生的情況, 在教學活動中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努力促使學生將當前的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盡量與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聯系, 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有效地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和學習英語的熱情。

        三、教學結果的評估者

        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 學生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和運用英語教學信息, 然而, 他們到底是否能夠掌握和靈活運用所學的內容還需要英語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來評估。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評價的導向作用, 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 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內容的水平及表現出來的發展潛力等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評價,它既是評估手段,又是一種激勵方式。終結性評價則關注學習的結果,指在一個學習階段末,對學生的成績、表現與能力所做的總結性評價。英語教師作為評估者, 要定期檢查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通過提問、檢查作業、組織單元測試和針對詞匯、語法結構、聽力、口語和閱讀等方面的專項考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建立學生學習檔案。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檔案了解其學習狀況,及時通過面談或網絡肯定學生的進步和不足之處。另外,教師也要幫助學生自評,包括學習初期的水平測評、監控進步過程、同學互評等。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教學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始終貫穿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教、學、評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使評估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發展和提高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樹立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服務的觀念,要通過評估不斷地改進教學,其最終目的指向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

        四、學習資源的建設者這和提供者

        學習資源是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源。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國家統一編寫教材來規范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在信息時代,多媒體及網絡在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習者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電子學習資源,包括數字化圖書館、網上報刊、數據庫、多媒體電子圖書等,不僅給教師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為學生主動探索并完成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了基礎。但Internet不能為學生提供正式學習所需的合適的學習內容和材料,學生的直接學習資源和各種學習信息需要教師去提供和設計。大學英語教師要用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充分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根據學生學習主題所需的信息資源,并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及信息呈現的特點,成功地設計、開發出適合學生學習的高質量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創設最佳的英語學習環境,促進英語課程教學向校本化、個性化、綜合化、實用化方面發展,實現英語知識教學和英語實際應用的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李旭榮, 廖紅陽. 教育信息化對高校教學模式及師生關系的影響[J] .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6, (5).

        第3篇: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論文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思想,創造性,潛能

        奧地利的美術教育家弗蘭茲·西澤克被譽為兒童繪畫之父,弗蘭茲·西澤克開拓了當代兒童美術教育的新領域,在美術教育史上成為第一個“發現了兒童繪畫”并給兒童繪畫以崇高地位的人。西澤克的兒童美術教育主張與實踐促進了當時歐美各國美術教育的根本變革與發展。

        弗蘭茲·西澤克說得好:“我祈求學校成為如同百花怒放的神國花園。教師要用心做一個飛翔于學生身上看不見的精靈與之交往,致力于經常勉勵兒童,而絕不可以控制或強制他們。

        涂涂抹抹是每個兒童都喜歡和經歷過的行為,生活中他們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尋找一切可以涂畫的工具和材料,在墻上、地上進行涂鴉。

        為什么兒童有如此強烈的內在表現需求呢?他們究竟是為了什么而畫?這個問題很長時間一直困擾著人們。許多美術教育研究理論認為,繪畫是兒童不教自為的一種自然行為,兒童繪畫的實質是其興趣的自然展示,興趣是兒童繪畫的內在動力。但是,許多年來人們對于兒童畫不屑一顧,認為那只不過是孩子們隨意而愉快的涂抹罷了,談不上什么“藝術”。在上世紀末以前人類發展的漫長歲月里,人們并沒有把兒童的繪畫作為一種藝術來看待,那時的人們還不曾以特殊的眼光關注過兒童,因此更談不上對兒童藝術的發展和關注。

        隨著兒童繪畫藝術的被發現,兒童畫的藝術價值也被承認了,無論是兒童漫無目的的信手涂鴉,還是被之為極具'藝術性'的佳作。孩子們每天都在饒有趣味地進行創作,兒童藝術的教育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那么,如何看待和處理當前兒童的美術教育呢?美術教育對于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何在?

        如何利用繪畫藝術這一手段來進行人生教育,發揮每個兒童的能力和創造熱情,認識自身價值,引導兒童去發現美,并形成對這個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正是我們當今兒童美術教育的主要課題。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我認為兒童美術教育應著眼于以下幾方面的發展:

        第一,讓學生走出被動,尊重學生個性。

        中國美術教師如果上一節教畫蘋果的課會自己先在黑板上做示范讓他同學們照著畫,學生往往能一次畫出最像的蘋果。而美國老師會發給每個同學一個蘋果讓大家觀察,然后再畫,充分訓練同學們的觀察力。

        這就表現了不同的中外教學理念,如果老師過于強大的灌輸教育思想,只會導致學生機械的重復,教師應該做的是尊重學生的獨創性,每個人的學習方式應該與每個人的指紋一樣獨特,教育的關鍵工作是發現每個孩子的學習模式并去適應它。

        第二,要從研究兒童的心理入手,培養兒童的美感和審美情趣。

        兒童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帶有直覺性,雖然還很幼稚、膚淺,但已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他們對外界事物尚處在簡單的辯別和認知階段,他們喜歡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事物。因此我們可利用周圍現實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動兒童的心靈。

        第三,要循序漸進,提供充分表現的機會,挖掘兒童的創造潛能,培養藝術創造力。

        每個兒童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和天賦。孩子們喜歡搓弄著泥巴,趴在地上涂畫。對各種各樣的形與色有著濃厚興趣。發展兒童在美術活動中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的主要方法,是為兒童提供足夠的時間和豐富多樣的材料,鼓勵他們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輕松、愉快地進行表現,在這一自然而然的過程中使兒童的創造性逐漸豐富。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導、要求兒童。

        美術教育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正確把握和利用這一手段。美術教育面臨的任務是:教會兒童學會生活,熱愛生活,珍惜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認識自己的能力,愉快地進行創造、表現、體現自身價值,健康充實地成長,成為未來真正的主人。

        第4篇: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關鍵詞:數字化藝術教育創新教育

        電腦的普及與互聯網的應用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信息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和數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現必將沖擊到設計藝術領域。隨著計算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數字化設備在藝術教育領域中被廣泛應用,以計算機為核心,運用多種數字化技術手段駕馭藝術表現形式的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給我們的設計理念、設計方式帶來巨大的革命。海德格爾指出:“倘若我們沉思,我們就要追問現代的世界圖像。”數字化技術使人類對世界的把握已經突破語言的抽象概括而更為直觀、更為圖像化了。體現高科技的數字化藝術手段,將感性的認識理念用嚴密的數學方法組織起來,并對美術設計要素進行理性化控制的數字化藝術教育必將給人們帶來新的觀念、新的思維,以及新的設計思想。

        一、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與現狀

        現代數字化技術所提供的產品使我們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實圖像面目呈現在人們面前。首先是信息載體的數字化,書籍印刷,作為幾百年來最主要的信息載體,將逐漸被比特運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實現知識的數字化。這種變革使知識可以以更簡單的方式傳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讓人們獲取知識。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實現文字、圖像、聲音的數字化,還可將人類世界的一切物質以數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數字化使信息能夠突破國界、文化及時空的限制而任意傳播,互聯網的開通使世界變為一個地球村。數字化的進程已經在我們面前展開,而這勢必導致人類的一切文明都必須轉化成批量的資訊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各種新的數字媒體,以數字方式傳輸。甚至可以這樣說,任何不能轉化輸送的事物都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而作為一名教育者,更應該具備將知識轉化為電腦語言的能力,并為人類幾千年來沿襲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內涵。

        二、數字化帶來的影響

        從設計工具的變革到新的設計形態的產生,數字媒體的作用已日趨顯著,它使設計藝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數字媒介的應用給藝術設計教育帶來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高效的數字化技術工具

        設計教育從美術教育中衍生而來,在傳統教學中,從概念構思到圖形設計或實體建模分成多個層次和階段,學生的設計水平相應逐步提高。設計學習是在一定的繪畫基礎、繪畫技能及在掌握了有關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進行的。在數字化時代,電腦的出現則大大改變了傳統的學習行為,大量的手工繪畫、制圖及模型工具轉變為計算機圖形設計、制圖及建模系統。電腦還替代了學生有關重復計算和公式化、格式化、優化選擇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從而使設計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學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創意構思、選擇評價等方面。當一個構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計算機去修飾、擴展、強化或試驗。專業化的電腦軟件具有準確方便的參數化、變量化的功能,在設計中只要隨時存儲變化的結果,就能隨時回到設計創造過程中的任何一點,對以前的步驟進行修改并反復調試。

        2.新的造型語言及表達方式的出現

        計算機對設計最直接的貢獻是帶來了新的造型語言及表達方式,計算機構造物體的方式及圖像處理上的特點,使計算機創作的作品表現出了新的風格,開辟了設計傳達的新領域。傳統的手繪技法與電腦設計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形式,它們有本質的區別。運用虛擬的概念而非物質實體進行設計表現,是設計表現領域的一個極為重大的變革。在平面設計中,由于掃描儀及數碼相機的出現,使設計者能直接地輸入真實圖像,通過二維或三維技術的輔助,就能模擬出逼真的虛幻世界。在立體設計中,計算機三維建模及渲染技術使設計師在觀察物體時,它能表現出物體的各個側面及細部,同時也能在空間的視點中對形體進行構筑和修改。藝術設計語言與網頁設計語言結合,融入了互動語言和數字符號。新技術的應用開辟了設計傳達的新領域,創造出新的美學形態和設計形態。

        3.多學科的交融與新學科的興起

        人類進入數字化時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三大領域的分界越來越模糊,學科交叉性發展、研究已成為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有些專業出現綜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現象;另一方面,各種交叉、綜合學科大量出現。

        設計師必須掌握日新月異的電腦硬件和軟件,靈活把握視覺新語言的表達。這就促使當今的藝術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構筑新的教學體系——數碼藝術教學。數碼圖形基礎、Internet資源及傳播應用、網頁設計、三維動畫、多媒體技術、數碼影像處理等都被納入藝術設計教學中。目前,藝術教育先進的國家已經將藝術設計的教育重心轉向多媒體設計,設立了新的專業——傳媒藝術設計專業、數碼電影特技專業、數碼游戲設計專業等。

        4.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電腦實現了設計數據的儲存及再利用。各種設計素材、設計草圖、效果圖、制圖、圖形藝術、模型等資料都可以以數據來儲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檢索。集通訊網絡、計算機、數據庫為一體的電子信息交換系統網絡的出現和遠程傳輸技術的發展,使交流的發生不必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國際互聯網絡也拓展了藝術設計的存在空間,使藝術設計走向了更廣泛的數字化,讓受教育者輕易地接觸大量藝術設計資訊,有利于學生形成開闊的、前瞻性的視野。5.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沖擊

        在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過程,受限于繁雜重復的技能示范過程,而限制了設計過程中的偶然性、多變性。在現代計算機技術進入課堂后,直觀豐富的表現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時空的思維方式,讓設計的翅膀擺脫了美術基礎的制約,簡單的操作過程可產生多樣性的結果,這才是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的核心。

        互動式教學更是改變了以往單向線性的教學模式,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個性的發展。另外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幫助我們開設一直感到有必要卻沒有能力和條件開設的課程。網上通訊可以排除時空及人為因素的限制,使教師和學生能在全球范圍內檢索信息,開展教學活動和學術交流。教師的教學也從“主講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輔導者。學生的地位也轉變為有機會參與教學、參與操作、發現知識、掌握知識的主動地位。只有完成這幾種轉變,才能適應數字時代對設計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藝術教育創新與數字化教學

        在數字化離我們越來越近的今天,高校藝術教育如何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美術人才這個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在數字化時代,人們憑借網絡可更快地更新藝術觀念,更快地創作藝術品,更快地把藝術運用到各個領域。在美術人才的培養上,將從傳統的、單一的某一畫種或藝術風格的臨摹、復制式的教育,發展成為傳統手法與電腦數字技術綜合的藝術人才培養模式,這將對現存的傳統藝術教育產生巨大的沖擊。在數字化時代,要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必須強調培養方式的創新。

        雖然數字化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教學工作的每一個方面,但是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圍繞數字化的教學與學習會不會使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逐步降低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降低問題確實存在,但這一問題不能看作是現代數字技術的發展負面結果。一方面,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降低是社會問題,是社會分配不合理與傳統價值取向等各種深層次矛盾反映在大眾教育觀念中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在積極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重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傳統觀念中的動手能力并非都是有價值的能力。就像現代繡花工人只需了解繡花的原理、針法,而無需學會手工繡花一樣,科技進步總會使一些舊的技能失去意義,進而產生新的技能,使知識與技能達到新的平衡。

        此外,數字化技術不僅為藝術類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也給理工科學生插上了藝術創新的翅膀,使設計藝術學科更加顯示其藝術學和工學的邊緣學科優點。筆者所在院校近幾年,已經有部分專業將理工科學生與藝術生同時招收、對照培養,工科生與藝術生的界限變得模糊,美術基礎已經不是阻止工科學生從事設計工作的障礙。

        結語

        我們面對的是嶄新的數字化時代,它對我們的沖擊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文化形象,而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也會因此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腦的應用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高效的數字技術工具,帶來了新的造型語言及表達方式,開辟了新興的交叉學科,給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帶來了動力。在數字化時代,我們必須強調創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視覺設計、互聯網及多媒體設計,具有創意潛能,能牢牢把握藝術創新和設計未來的專門人才,這是藝術設計教育者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德馬丁·海德格爾.林中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數字化時代的美育思考.山東電大學報,2004年第1期.

        [3]陳實.數字化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數字化時代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河西學院學報,2002年2月第1期.

        [5]周發強.數字化時代我國高校綜合性美術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張耕云.數字媒介與藝術.美術研究,2001(1).

        第5篇: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所謂視覺傳達設計,也就是人們所常說的視覺設計,它是通過不同的傳播媒介將視覺符號以圖形設計的形式傳達給消費者。這門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除了包含傳播學、語言學以外,還包括社會心理學、經濟學等多種學科,是一門日益在國內高校中興起的綜合性學科。隨著當前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信息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資源,以愈加多樣的形式進行收集和傳播。因此,如何在數字化時代中把握好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工作的改革方向,已經成為相關高校及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1 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發展回顧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視覺傳達設計的教育工作才正式在我國高校中興起,之后便成為了藝術高校中的重點學科,并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學科地位。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生活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學科的需求越來越遠大、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對我國設有該專業的高校及相關教師的教育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視覺傳達設計這門學科從發展之處就深受國外相關專業的影響,在如今的時代里,也越來越不能和我國現實情況所對應。因此,相關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應當與我國國情相結合,不斷根據現實情況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力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模式。

        2 數字化時代對于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影響及要求

        2.1 數字化時代對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影響

        信息的完整性、便捷性和高效性是現今時代對于信息傳達的基本要求,視覺設計正由于其展現出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成為了備受人們歡迎的一種信息傳遞模式。作為一項以視覺為載體的傳達技術,其更成為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的紐帶,表達著自己的切身感受。

        在當前數字化不斷深入發展的時代下,信息傳遞的方式呈爆發式增長的趨勢,信息傳遞者通過文字、圖像、聲音等符號共同建立起視覺傳達的基礎,通過多樣的傳播媒介,將視覺傳達成果更廣泛的傳播出去。此外,數字化時代對于設計傳達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在于,其提供了更多的傳播媒介,當前主流的信息傳播媒介已經從書籍、報紙轉變為微信、微博等網絡交流平臺了,這就進一步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2.2 數字化時代對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要求

        在以往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一成不變的教育內容及能力培養已經完全跟不上當前時代的步伐,數字化時代所要求的信息傳達是一個多領域、多元素融合的傳達模式,是一個注重信息收集和傳播雙向互動的模式,是一個受眾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傳達模式,是一個更為便捷、簡單的傳達模式。而在這樣的一種時代需求下,當前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遠沒有達到這些需求,整體還存在教學思維和方式老舊的教育問題。因此,讓學生們能夠掌握最新時代中,信息傳播及媒介的內在規律,并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不斷提升和改進教學成效,以進一步提升我國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成熟化和高效化。

        3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創新方式

        由此可見,數字化時代對于我國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所有一成不變的事物,終將被歷史所淘汰,視覺傳達設計教育也是如此。因此,為了進一步滿足當前信息化時代的要求,相關高校和教師必須盡快轉變原有的教學思維,加強對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改革和創新的推進工作,為能夠培養出社會所需求的新型設計人才而努力。

        3.1 改變教學觀念

        “以專業為中心”是以往教學中的主要觀念,這種觀念不但會阻礙學生的創新思維,更阻礙了學生從不同專業、不同角度進行思考的能力,反而抑制了學生的設計靈感。要轉變這種教學觀念,就要將更多自然常識及人文知識融入到整個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多角度的作品設計,以激發其設計靈感和創新能力。

        3.2 改變教學模式

        相比于以往只限于書本教學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幫助學生培養起主動探索和主動實踐的能力。此外,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模式還能借鑒其他學科成功的教學模式案例,多開發那些對發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方式,如提問啟發式、行為導向式和案例研究式等,能夠讓其更為獨立、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

        3.3 擴展教學內容

        與時俱進是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內容應當盡量貼合當前實際情況,從傳統教學中進行內容的擴展和啟發,而不是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新型的媒介,將傳統教學內容與實際經驗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戰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跟緊數字化時代的腳步,提高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高效性,教師應當不斷加強學科的改革和創新,加強基礎知識與時代背景的結合、與實踐過程的結合,以期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的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譚明銘.淺析多媒體技術與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創新性發展[J].藝術品鑒,2016(04).

        [2] 李彥艷.多媒體技術與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創新性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3).

        [3] 周文輝.數字化時代高職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O計,2016(03).

        第6篇: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建筑學

        在數字化時代里,數字技術已經在建筑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促進了建筑設計方式、方法的轉變。面對數字化的時代,建筑學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更好的生存下去,需要建筑師對未來的建筑學進行認真的思考,要結合數字化時代背景來豐富建筑學,從而保證建筑學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1數字化時代對建筑學的影響

        所謂數字化就是將所得到的全部信息都通過數字信號來表示。數字化時代里,數字技術是核心,在數字技術的依托下,將信息通過特定的方式進行數字化處理,使得信息得到更好的傳播。在數字化時代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使得所有信息都可以轉換成數字信號并存入電腦,由電腦做技術處理和通過網絡傳達,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建筑學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領域,在數字化的時代里,傳統的教學理念、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數字化技術的出現給當代建筑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1]。

        1.1促進建筑繪圖方式的轉變

        在傳統建筑學領域中,建筑師在進行繪圖的時候所采用的方法比較傳統,主要是依靠手工方法,而這種手工方法不僅效率低,而且質量不高。而在數字化時代里,效率化已成為時代的代名詞,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建筑繪圖方式的轉變,建筑師在繪圖的時候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對信息進行反復的甄選和修改,從而大大的提高繪圖效率。同時,建筑數字化技術,繪圖質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節省了成本[2]。

        1.2數字化對城市的影響

        建筑作為城市文明的標志,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對建筑需求、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數字化時代里,在數字化技術依托下所創造的高科技生存環境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城市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建筑師在城市環境設計的時候,可以借助建筑數字化的設計軟件,如3Dmax、CAD等,將現實的和虛擬的建筑與城市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創作出符合人們審美需求、物質生活需求、精神生活需求的城市環境[3]。

        1.3拓展建筑學的形態

        在數字化時代里,數字技術的應用為人們進行藝術創作提供了技術保障。在數字化技術的幫助下,研究者可以將不同的元素進行藝術拼接。而建筑學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態,在數字化時代里,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建筑學形態得到了拓展。建筑學不再是以功能性為主,而是朝著美學性、藝術性的方向轉變。

        2面對數字化時代建筑學的發展策略

        建筑學是一門研究空間形體和建造的學科,它涉及到了哲學、歷史、地理、技術以及美學等眾多學科知識。建筑學服務的對象不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會的人,不僅要滿足人們物質上的要求,而且要滿足他們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習慣等等的變化,都密切影響著建筑技術和藝術[4]。而在數字化數字里,顯示的建筑和城市要以滿足人的需求為觸發線,要結合社會發展形勢以及人的需求來進行創作,從而創作更好的建筑和城市環境。

        2.1加大專業建筑學人才的培養

        數字化時代里,建筑學正在逐漸與數字化技術融合,建筑設計也開始實現了數字化設計,在這種背景下,對建筑學相關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學人才是建筑學發展的保障,在建筑學未來發展道路上,應當加強專業建筑學人才的培養,要結合數字化時代對建筑學的要求來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既要強化建筑學人才專業知識的教育,同時也要加強他們能力的訓練,讓他們熟悉各種數字化軟件,加強建筑學設計實踐,在不帶內的實踐過程中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5]。

        2.2落實以人為本、保護環境理念

        建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建筑的功能性應當建立在滿足人的需求的基礎上。在數字化時代里,建筑師建筑設計的時候可以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而這些想象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功能、精神需求基礎上。因此,在建筑學未來發展道路上,建筑師必須更加以人為本的設計和建造來進行建筑設計,拓展建筑整體環境功能、建筑空間和形態、建筑美學等基本方面的研究[6]。另外,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下,保護環境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而建筑設計和城市建造作為一種經濟活動,未來的建筑學應當全面貫徹落實保護環境的理念,要積極做好建筑、人、環境的協調發展。

        2.3加強國際合作

        就我國當前建筑學發展水平來看,與國外那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數字化時代里,信息傳播更加便捷,這種便捷性也為我國建筑學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而要想縮短我國建筑學與國外的差距,就必須加強國際合作,要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建筑學設計理念、技術,從而不斷提高我國建筑學設計水平。

        3結語

        綜上,數字化時代里,我國建筑學迎來的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數字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建筑設計方式的轉變,為建筑師、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提供了多樣性的選擇。數字技術的應用取代了傳統建筑學設計方法,使得那些虛幻的東西可以通過數字技術真實的展現出來,更好地滿足建筑學發展的需求。但是,數字化時代里,新興的發展形態也使得建筑學必須不斷革新。面對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機遇我們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面對挑戰,要自己應對,要結合數字化時代的發展需求將我國的建筑學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起來,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袁烽.數字化2.0———從數字范式到數字文化[J].城市建筑,2015,(28):3.

        [2]譚成波.解析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思考[J].江西建材,2014,(19):29,32.

        [3]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思考[J].建筑學報,2010,(04):20~23.

        [4]謝向平.關于數字化時代的建筑學思考[J].四川建材,2006,(01):64~65.

        [5]田韌.數字時代的虛擬建筑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

        第7篇: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1.促進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和創造性

        教師利用他們擅長的專業知識,教學、學習和技術方面的知識,在面對面或者虛擬的環境中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及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有益經驗。教師應該能夠:(1)促進、支持學生創造性和創新性的思維和發現,并以身作則。(2)鼓勵學生使用數字化的工具和資源探究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3)促進學生使用協作性的工具來思考,以揭示和澄清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思考、規劃以及創造性的過程。(4)樹立同學生、同事以及其它人在面對面或虛擬環境的學習中協同建構知識的榜樣。

        2.設計、開發數字時代的學習經驗和相關評估工具

        教師設計、開發和評價真實的學習經驗和評估工具,借助現代化的工具和資源,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習更富成效,培養《面向學生的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NETS•S)中規定的學生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教師應該能夠:(1)設計或者改編可以將相關數字化工具及資源整合進來的學習經驗,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創造性。(2)創設信息技術豐富型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追求個體的自主成長,并成為設定自我教育目標、管理自己學習過程、評估自己學習結果的積極參與者。(3)設計多樣化及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以滿足學生在學習風格、學習策略的不同以及使用信息技術和資源能力方面的差別。(4)為學生提供關于內容和技術標準的多樣化的形成性或總結性評估,并使用評估報告中結論性數據引導學習和教學。

        3.成為數字化時代工作和學習的典范

        教師應展現出在全球化、數字化時代中作為創新的專業人員應有的知識、技能和工作過程。教師應該能夠:(1)在技術系統中流暢地使用各種技術,并能夠將現有知識遷移到新的技術、新的情景中去。(2)與學生、同事、家長及社區成員合作使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支持學生有效學習和創新能力發展。(3)使用各種數字化時代的媒介和方式與學生、家長及同儕就一些信息和想法進行有效溝通。(4)成為有效利用現有的和新興的數字化工具來尋找、分析、評價和使用信息資源以支持研究和學習的榜樣。

        4.提高數字化時代公民素養及責任意識并成為典范

        在這個數字文化不斷創新的歷史進程中,教師應該知道區域性及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和責任,并在教學活動中展現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行為。教師應該能夠:(1)提倡、示范并講授安全地、合乎法律和道德規范地使用數字化信息和技術,包括尊重版權、知識產權以及資料的恰當來源。(2)按照“學習者中心”策略的要求,為所有的學生根據其不同的需求提供平等地使用合適的數字化工具及資源的機會。(3)示范并促進學生養成與使用技術和信息相關的網絡禮節和負責任的社會交互行為。(4)通過使用數字化交流、協同工具,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儕及學生進行交流過程中示范并發展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全球意識。

        5.注重專業能力和領導力的發展

        通過促進和展示高效應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教師持續不斷地提高自身專業實踐,示范終身學習,在學校和專業圈子中展現領導力。教師應該能夠:(1)參與當地或全球性的學習型社區,探索創造性的應用信息技術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2)通過對引入新技術的遠景預測、共同參與決策、學習型社區建設、提升他人的信息技術水平和領導力來展示自身的領導力。(3)定期對當前相關研究及專業實踐做出評價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利用現有的及新興的數字化工具和資源支持學生的學習。(4)為卓有成效的、充滿活力的、不斷自我更新的教育事業及學校和社區做出貢獻。

        2008教師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與2000標準相比,主要有三個不同點:

        1新版教師標準更加精練整合。由原來的6類23條指標縮編為5類20條指標。主要體現在2000版“學習環境與學習過程規劃和設計”、“教學、學習和課程”、“評估與評價”三類標準的指標被整合為“設計、開發數字時代的學習經驗和相關評估工具”一類標準,在指標的編排上邏輯更加清晰,內容更加簡潔。

        2新版標準更強調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技術的創新應用。主要體現在將2000版“技術操作與概念” 第一大類標準弱化為新版“成為數字化時代工作和學習的典范”第三大類標準下的一條指標,而將全新的“促進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和創造性”作為第一大類標準,可見技術概念的掌握與技術操作已成為每位教師必備的背景性知識與技能,而將創造性提到了空前重要的程度。

        第8篇: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關鍵詞】數學閱讀;能力;數字化資源

        近些年在各種數學考試中閱讀理解題成為新的亮點,這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很多學生由于讀題、審題能力不強,在解答閱讀理解題時往往不明白其意思,導致在閱讀理解題上丟分嚴重.所以,我認為要整體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就必須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開始.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是重視個人發展和深挖智慧潛能的教育理念,數字化的時代引領著我們教育一線工作者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從數字化資源中找到利于教學和適合學生的方法,下面我針對整合城鄉數字化資源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來進行說明.

        一、數學能力提高的基礎是學會閱讀

        科技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已經完全地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考慮到閱讀能力是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一種基礎能力,我們教師對數字化資源更加關注和思考,關注數字化資源的分類和特點,思考數字化資源所能夠給教育教學帶來的幫助和效用.想讓學生聰明,可以通過閱讀來實現.“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對任何一個科目都是適用的.為什么說數學能力提高的基礎是學會閱讀呢?因為,所有的教材內容和考試中的題目都是需要通過閱讀來理解,而后再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答問題,所以,閱讀是數學學習的必經之路!那么,如何整合城鄉數字化資源,來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我是這樣做的.

        (一)關注度的引導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我們使用的教材中并沒有特別突出的部分來引發學生的關注.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數字化資源來引發學生的關注,首先,找出所講內容的電子課件,如,“統計”中的隨機抽樣,先利用視頻講解的形式代替教師的口頭教學,引導學生關注今天所講內容,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內容和問題的思考.

        (二)求知欲的激發

        如果發現我們所使用的教案內容上不夠新穎、構思上不具備特點,我們可以參照數字化資源中較好的教案和單篇課程教學思路.學生都有求知的欲望,ξ粗和感興趣的內容總是充滿好奇和關心,我們在講解新課時不妨把這節課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再去反問學生是怎么做到的?如,在我們生活中要檢查數量巨大的產品時,做不到對每一個產品都檢查,要如何才能檢查該產品呢?這里我們就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內容先了解什么是抽樣以及抽樣對我們的幫助和作用,再來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數學成績和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對其內容的閱讀和理解,通過閱讀來理解數學知識,通過閱讀來解答數學問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時刻記著引導學生多閱讀課本內容.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先從興趣引導開始

        數字化資源的特點是充分利用電子信息設備等來體現并讓學生感受視聽效果.如果學生對閱讀的內容不感興趣也就無法引導學生閱讀,所以,我們先做的就是利用數字化資源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閱讀.

        (一)數字化資源教學

        學生的興趣從何而來?我認為數字化資源不是替代我們教師授課的“可怕”工具,而是輔助我們教學提供便捷的工具,所以,我們要在數字化資源中找尋所講內容的課件和視頻等素材,我們可以運用名師講解視頻、名師錄制的教學視頻讓學生進行輔學習.利用數字化資源給我們數學教學提供幫助,利用各種多媒體設備和數字化資源,把枯燥的教學內容立體化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興趣的引導關鍵是我們在使用數字化資源時,能夠把握一個度,不至于“活而無序,鬧而無度”.很多教師在利用數字化資源的時候沒有控制一個度,導致既沒有按照課本的知識引導學生學習反而耽誤了重要的教學安排和設計.所以,我們在使用數字化資源的時候應該注意一個度的控制和把握,適可而止,觀察到學生興趣逐漸暴露出來,就引導學生走上正軌閱讀課本內容.

        三、利用數字化資源中的電子、網絡教材

        數字化資源內容豐富,我們要善于發現、善于利用優質的教學資源.我們教學中要學會運用數字化資源整合一本電子、網絡教材,我們需要利用的就是動態的網絡教材,可以學習達人的方法找尋我們所使用的教材中每一個單元和章節的內容,將具有難度和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規整,有利于我們的多媒體教學.網絡教材內容都是我們重點搜集的內容,學生學習完課本上的內容就可以引導其通過網絡教材進行閱讀和問題的思考,網絡教材充分利用并延伸了有范圍的紙質教材的內容,是一個教學的良方.

        數字化資源不是替代我們教師的工具,而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我們在有具體目標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各種資源來作為我們的工具,更好地提供給學生,以至于其在學習上不再那么費力.

        教育工作的本質是把知識完整地傳授給學生,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和思考的問題.信息化時代的迅速發展直接影響我們教育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為學生合理、正確地規劃和整理這些資源并利用到教學中來,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信息化時代的產物.

        【參考文獻】

        [1]王曉光.談新課程高中數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東方教育,2013(8):64-66.

        [2]王靜.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探討[J].才智,2010(22):98-100.

        第9篇: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范文

        [關鍵詞]教師教育技術化作用

        一、數字化引領教育技術化

        當今社會已逐步進入數字化時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領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從而使得學習者能夠充分挖掘出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相應的,教師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從傳統的集體授課改變為能依據學習者的個性化特點進行定制,教師的授課習慣需要實現從關注教材的呈現到重點分析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需求的轉變,讓學習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成為合作學習者。

        教育是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而技術也是人類發展的產物,是使人成為人的一個基本條件,必然先天地以人的價值判斷、以人的需求為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教育技術的存在基礎是教育與技術之“和”———使學習者不斷“文化”和“人化”,從使得教育與技術相互交叉融合。例如美國新版NETS•T中十分注重數字化環境中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完備。數字化的學習教育環境使得教育逐步呈現技術化的特征。

        顧名思義,技術是指人類為了某種目的或者滿足某種需要而人為規定的物質、能量或信息的變換方式及其對象化的結果。技術規定了如何將一種物質(形態)變換為另一種物質(形態),將一種能量變換為另一種能量,將一種結構、形態的信息變換為另一種結構和形態。教育技術化是指在教育與技術“之間”的,特征式微妙轉化,“教育技術”不在教育中而是更多地體現在技術中。同時,“教育技術”是教育與技術的相遇,“教育”是實質內容,原本作為載體的“技術”也日益呈現教育的特征。在此前提下,教育與技術相濟相合,育生教育技術,并促使其發展。另一方面,教育對技術的要求是不同的,因為技術是多維的,人的價值和需要也是多層次的。

        二、教師在教育技術化過程中的作用

        有學者指出,作為教育功能的技術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解決學習者學習效率的問題,二是解決技術應該怎樣為學習者人文化服務的問題。而教師恰恰在這兩者的兼具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如前所述,進入新世紀,數字化技術日新月異,此中教師運用其學科知識教和學,并運用數字化技術更新教學理念和模式,以便獲得促進學習者學習、激發學習者創造力與創新性的經驗。可以說,新時代的優秀教師必然應成為數字化時代工作和學習的表率,教師應展現出全球化和數字化社會中具有創新精神的專業工作者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與工作方法。

        通過展示與推動有效運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教師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實踐,樹立終身學習的典范,在學校和專業共同體中表現出領導力。如果說20世紀末還可以成為傳統學習方式和數字化(E-learning)學習方式的混合。如今后者已明顯在挑戰前者的管有地位。例如我們說教師最常用的技術是PPT,而PPT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代替粉筆黑板來呈現課堂講授內容。但如果教師固步自封,就會造成教師改革理念的滯后,并由此引發對其他先進技術的降格使用,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技術的深層影響。

        在當今教育技術化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以培養學習者具有高度創造力為目標,能夠決定何時選擇何種技術,從變革需求出發,創建有效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架設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平臺,改變學習方式、學習文化以及相應的組織方式與學習關系。

        這一點在語料庫語言學領域體現比較明顯,數據驅動語言學習是語料庫應用于語言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可以建立在語料庫的研究基礎上,同時吸納語言習得和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在語料庫語言學的授課教師看來,教學研究所依賴的真實語言數據只是一種社會語言現象,這種可觀察、可量化和可描述的數據是探索社會文化語境中語言的意義與功能時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數據,教育在這里已經體現出明顯的技術化特征。

        三、有效利用教育技術化的價值特征

        柯利認為,技術本身不負載價值,而是在技術的使用中,人的思想意識和經濟利益導致了技術的價值負載。教師作為數字信息化社會教育技術的使用者,教育技術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掌握好各項技能的使用。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替代了教師的部分教學活動,但不管技術怎樣發展,在教育這樣的人文學科,更注重的是人本主義的發展,信息技術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教育中的地位。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利用教育技術化的價值特征,正確處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關系是信息時代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戰。此外,學校的管理人員也要正確地對待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地選擇合理的技術推動教育的發展,發揮其價值的正向導向作用,而不能過分強調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須知技術是手段,達到教育的發展才是最終的目的。

        有學者成技術化是人類存在的方式。只要人存在,他就要追求自由,而人類追求自由離不開技術化。教育的技術化必然使得教育技術學成為顯學,而教育技術的出現不僅僅改變了教育實踐的面貌,而且也會帶來理解教育的新方式———一種基于復雜性理論和開發取向的理解方式。

        參考文獻:

        [1]安濤,謝英軍.關系思維視野中的教育技術圖景.電化教育研究,2009,(10):10-14.

        [2]程桂芳,徐恩芹.新版NETS•T對我國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啟示.繼續教育研究,2009,(11):59-60.

        [3]王勇,楊晶.數據驅動的研究路徑在英美文化教學中的應用.外語學刊,2009,(5):183-18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 麻豆国产AV精选 | 最新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 久久中文字幕永久第一页 | 天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 亚洲一级二级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