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旅游經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宏觀旅游經濟概述
1、宏觀旅游經濟的活動
旅游經濟活動是指旅游者與旅游經營者之間的經濟聯系及經濟現象與經濟關系的綜合。它總的概述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旅游者的活動、旅游經營者的活動以及與其相關的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
旅游者的活動。旅游者是指旅游活動的主體,主體條件產生出了具備必要的旅游動機之外,還需要有課支配的、用于旅游的收入和足夠的閑暇時間。旅游者的活動一般是從旅游者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旅游景點,并離開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開始,到參加旅游活動之后返回到常住地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旅游者對旅游景點產品的選擇,購買和消費;旅游者從購買產品到體驗產品,結束體驗與返回常住地之問的空問轉移過程;旅游者在體驗旅游產品過程中的額外消費等,組成了旅游者活動的所有內容。
旅游經營者的活動。旅游經營者的活動是指旅游經營者為了讓旅游者順利的體驗旅游產品而為旅游者提供的各種服務的活動。在旅游經濟活動中,旅游經營者的活動,范圍廣,內容多,復雜性強。因此,旅游經營者的活動是旅游經濟活動的主體活動,也是其經濟活動的關鍵性活動。總的來說,旅游經營者的活動可以分為:旅游社及酒店的經營活動,旅游交通的活動,旅游景區的經營活動等等。各部門的活動相互獨立,相互支持,統一與市場經濟體制中。
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旅游組織的管理是保證宏觀旅游經濟順利正常發展的必然要求。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實施的部門主要有:政府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非政府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主要有:行政管理,監督,領導,宏觀調控以及旅游咨詢和矛盾協調等。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有效的創造的穩定的旅游經濟環境,保證了我國旅游市場的穩定和旅游經濟的不斷發展。
2、宏觀旅游經濟活動的特點
旅游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時期。目前,我國的旅游業正逐漸走向正規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得旅游活動也具備了旅游經濟活動的性質。從一般分析來看,現代宏觀旅游經濟活動主要有雙重性質的特點。
審美享受。審美享受是旅游者參與旅游活動的直觀因素。旅游者選擇旅游產品是為了得到體驗,一般而言,旅游者的體驗主要有娛樂體驗、教育體驗、逃避體驗、移情體驗等等,無論是哪種性質的旅游體驗,都是旅游者從旅游產品中獲得審美享受的表現形式。因此,從宏觀旅游經濟活動的直觀分析來看,它具有審美享受的性質特征。
購買活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活動日趨復雜,經濟活動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從宏觀的旅游經濟活動的內容來看,旅游者的活動不再只是單純的審美享受的活動,而是和旅游經營者之間的經濟交換活動,即向旅游經營者購買旅游產品的市場交易活動。隨著旅游業得不斷發展和完善,旅游經濟將日趨復雜并日益完善。
二、現代旅游經濟的宏觀管理
1、我國現代旅游經濟的宏觀發展及現狀
從目前我國的旅游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旅游經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一方面,國內旅游者數量不斷增多,旅游收入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來自國外的旅游者也越來越多,中國的旅游市場逐步跨出國門,走向世界。盡管目前,我國的旅游經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但是從宏觀方面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①、作為旅游經濟宏觀調控的法律手段,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從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看,主要是一些相關的法規文件,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旅游法律體系;另外,對于現有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得到及時的修正和完善,對于不斷發展變化的旅游經濟市場,不能很好的起到法律調控的作用。
②、旅游經濟的服務意識不高。旅游經濟作為一個大的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其經濟的發展,依賴于各經濟活動主體的服務意識,然而,從目前我國宏觀旅游經濟的服務意識來看,旅游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尤其是旅游經營主體的服務意識有待提高。
③、旅游經濟環境破壞嚴重。旅游經濟環境破壞主要有:一個是旅游景點的環境破壞嚴重,目前,我國很多地方的景區由于旅游者個人行為及旅游景區保護意識不到位,導致景點環境破壞,環境污染嚴重;另一方面,在宏觀旅游經濟中,其經濟環境遭到破壞,欺詐現象,哄騙現象等不誠信的市場交易現象較為嚴重,對旅游經濟環境的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2、現代旅游經濟的宏觀管理。
①、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旅游經濟宏觀調控的法律手段。介于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的問題,要求我國相關立法部門加強立法工作,完善現有的相關法律,頒布適應新時期的,現代旅游經濟的法律法規,為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法律環境。
②、加強旅游經濟的服務意識。從宏觀方面來看,加強旅游經濟的服務意識,一方面是旅游者的服務意識,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景區嚴格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另一方面,作為旅游經營者,無論是旅行社、還是酒店、還是旅游景區,都應該加強自身的服務意識,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以最后的服務帶給旅游者,為我國的旅游經濟創造和諧的氛圍。
③、加強旅游經濟的環境保護。主要包括:旅游景點的環境保護,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獎懲,維修,定期檢測以及景區容量的限制等方式在做好景點的保護工作;兩外,加強對旅游市場經濟環境的維護,堅持宏觀調控,堅持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三者結合,以建立穩定的旅游經濟為目標。
關鍵詞:西塘古鎮;商業化;旅游開發;傳統元素保護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1-0178-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業也日漸茁壯,旅游業已被許多國家列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我國旅游業的格局發生階段性的變化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古鎮多以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資源吸引國內外眾多游客,同時古鎮蘊藏的商機也造成傳統元素流失,“現代古鎮”出現。目前,國外對古鎮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相關利益者、旅游與古鎮文化經濟因素的相互影響和古鎮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國內古鎮旅游研究,從最初對古鎮旅游存在的初步探索過渡到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的研究問題,再進一步探討古鎮旅游先關利益主體和旅游地區域競合的問題。在當前古鎮旅游形式嚴峻的狀況下,如何以保護固有文化為基點合理性開發古鎮,使兩者達到協調發展便成為了新一輪探討的話題。
一、古鎮旅游傳統元素概述
(一)古鎮旅游傳統元素保持的內涵
傳統元素作為構成古鎮旅游資源的基本要素之一,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保持傳統元素變得尤為重要。保持古鎮傳統元素一方面是對歷史的尊重,體現了中華人民尊重自然、尊重我國固有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本心的一種遵守,表達不會因為現實利益驅動而隨意破壞遺產的純真初衷。重視古鎮旅游中的傳統元素,對內而言,是國人尊重千百年積淀的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與發展;對外而言,是向外傳播我國文化,彰顯我國的精、氣、神,讓更多人了解我國,以一種全新的途徑提升我國的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
(二)古鎮旅游傳統元素的特點
古鎮傳統元素多表現在格局構造、建筑特色、民俗風情方面。江南古鎮在相同的自然環境中,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加上經過密切、長期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形成了這一無法比擬與替代的獨特文化以及水紋建筑布局。水、橋、廊、街巷、居民建筑則構成了江南古鎮建筑的基本元素,整體空間布局上多與河網協調分布。天、水、閣、人構造出婉約的形態,營造出的寧靜的氛圍也正是游客想通過古鎮旅游這一途徑獲得的感受。
二、古鎮旅游傳統元素保持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效益
古鎮以其自身特色為依托,發展旅游業,創造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古鎮旅游帶動了一系列產業鏈的活動,就主體效益而言,可見的有游客在古鎮景區直接拉動的消費(如餐飲、紀念品購買等)。除此之外,古鎮旅游還拉動了交通、餐飲、購物等方面經濟變化。據調查統計,我國每年旅游收入極為可觀且呈現上升趨勢。
(二)社會效益
具有特色的古鎮總是能夠吸引眾多中外游客,旅游所帶動的效益是極大的,旅游業從上游到下游有眾多產業模塊,旅游一條線提供了多方的職位空缺,促進了就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獨有特色的幫助。同時,在旅游促進下還有眾多專業由此產生,對教育知識也起了拓展作用。
(三)文化效益
古鎮之所以“古”,是因為它經千百年歷史的演變卻始終保持著原有的形態或意識。千百年的發展,風景變了、人文變了,而它卻在歷史長河的塑造中更具有底蘊的美。它的一行一態都是文化美的寫照,而它的存在成為了眾多設計者考究的依據;那些從古流傳至今的不朽詩句則成為了古今學者考量的精品。
(四)生態效益
隨著中國的日漸強盛,在國際威望的提高,中國的發展也越來越快,但是在新形勢下,中國并不是單純的謀求經濟的發展,“品質”成了發展中重點考慮的一個關鍵點。古鎮在歷來的開發與發展中都考慮生態效益這一重要要素,以生態為基點的可持續發展在響應了國家方針號召的同時也成為保持古鎮活力永駐的突破點。
三、浙江西塘古鎮旅游業發展的現狀
位于浙江省嘉興市西塘鎮且被譽為“浙江省中心鎮”的西塘古鎮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西塘古鎮交通極其方便,有滬杭鐵路,滬杭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北連接線,乘坐汽車、高鐵、火車均能到達,同時周邊三大機場毗鄰。西塘鎮依托旅游業,全力打造旅游產業,經濟發展迅速,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外資引進等逐年增長,旅游業票房也是逐年增加。
(一)產品特色不夠鮮明
西塘古鎮的品牌建設缺乏規劃,品牌認識和品牌定位模糊不清。西塘古鎮的主要特色為橋多、弄多、廊棚多,這也成為西塘旅游對外主打的元素,但對于水鄉江南而言,這一特色并不鮮明,沒有極大的競爭力。由于地處江南,各旅游地提供的紀念品具有同質性,而價格又有所出入,導致產品沒有自身獨特性,市場競爭力弱,產品替代性強。
(二)游客吸引力還欠佳
選擇古鎮旅游的游客多為城市旅游者,他們希望從旅游中獲得的是寧靜、休閑、體驗或懷舊風味,而作為江南六大古鎮中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西塘古鎮也忽視了這一市場需求。西塘將“生活中的千年古鎮”作為自己的形象定位,但卻很難讓游客體會到所謂的特別之處,西塘沒有開發出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成為其對外吸引力不高的一大因素。
關鍵詞:咸陽市;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中圖分類號:F127;F59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1-0119-02
絲綢之路經濟帶位于古絲綢之路范圍上,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它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咸陽市是陜西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核心組成部分,處在建設新起點的核心位置,如何立足自身優勢,選好路徑、創新推進,是本文將探究的現實重大課題。
咸陽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旅游資源非常豐富,這些都是發展旅游業的天然優勢。咸陽市目前旅游業發展迅速,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旅游經濟持續增長,整體實力不斷提高
咸陽市以初步形成了以歷史文化旅游、鄉村民俗旅游為主體,休閑養生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等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旅游經濟持續增長,旅游綜合收入占全市GDP的份額逐年增大,已由過去的7%增長到現在的11%左右。2014年,旅游總人數4 305萬人次,綜合收入230億元人民幣,旅游業已成為咸陽市第三產業的龍頭和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
(二)旅游產品日趨豐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
咸陽市已經形成了以乾陵、茂陵、昭陵、漢陽陵、彬縣大佛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游,以袁家村、馬嵬驛為代表的鄉村民俗旅游;以張裕酒莊、石門山森林公園、侍郎湖、黃土地為代表的生態休閑旅游,以馬欄山革命舊址、安吳青訓班為代表的溫泉養生旅游,旅游產品類型不斷豐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
(三)資金投入不斷加大,景區設施日趨完善
咸陽市拓寬資金渠道,持續加強旅游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8億元建設的張裕納城堡酒莊旅游項目已于2014年6月18日正式開業。該項目是陜西省首家以葡萄酒文化為主題的集葡萄采摘、葡萄酒文化展示、餐飲會議、田園觀光、休閑度假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景區,也是咸陽市實現一、二、三產業兩良性互動發展的典范景區。由陜西省文涇水利發電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的鄭國渠水利風景區項目,已投資1.2億元打通了9個隧道,完成了18公里環山路路基處理和水電等設施。
(四)鄉村旅游發展迅猛,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面向西安、咸陽國際化大都市,咸陽市按照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帶動縣域旅游經濟,激活文化旅游市場,促進咸陽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思路,先后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明顯、輻射帶動力強的鄉村旅游景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五)宣傳力度不斷加大,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為了加強區域城市間的交流和合作,咸陽市與西寧、銀川等城市建立了西部風情旅游聯合會,與鄂爾多斯等城市建立了西部帝王陵區域旅游合作聯盟,與西安等20多個城市簽訂了旅游合作協議,建立了客源互送、信息共享、宣傳互動的旅游合作機制。
(一)財政資金投入不足
主要表現在政府引導性資金投入不足,適用于旅游編制、項目策劃、重點項目和重點景區基礎設施配套、高A級景區創建、宣傳營銷等方面的扶持資金非常有限。因此,發展咸陽市旅游產業,需投入財政資金,以支撐旅游產業開發。
(二)保護措施滯后
咸陽市歷史文化遺址遺存眾多,但由于管理體制機制的束縛以及人力、財力限制,造成咸陽市文化資源保護任務繁重,形勢嚴峻。從自然因素來看,西北地區氣候環境惡劣,大風揚沙天氣較多,對歷史文化遺址遺存保護極其不利。區內一些石雕石刻文物受長期雨淋和風化作用,被自然環境影響損壞較為嚴重。從人為因素來看,部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址遺存沒有得到重視,如曹參、蕭何等墓,其歷史研究價值高,但可開發價值小,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保護力度不夠。而一些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如茂陵、漢陽陵等,隨著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過度,節假日游客接待量過大,也給文化資源保護帶來極大困難。因此,發展咸陽市旅游產業,需在投入財政資金的基礎上,細化旅游保護措施,以支撐旅游產業開發。
(三)專業人才欠缺
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離不開專業的人才隊伍,然而咸陽市考古、修復、維護等技術人才,宣傳、推廣、項目包裝等業務人才,以及善于經營開發的文化旅游管理人才都特別緊缺。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全面開發建設,如何吸引文化旅游人才,留住專業人才已成為新區絲路經濟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一個重要難題,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發展咸陽市旅游產業,需投入財政資金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專業化程度,使咸陽市旅游產業可持續化發展。
(四)景區核心競爭力不強
目前,咸陽市景區基本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輻射帶動作用較弱。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文化內涵不深,缺少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精品旅游景區,5A級景區還是空白,大多數景區的游客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等服務設施的規模和數量偏少、功能不健全,不能滿足游客需求,有些景區周邊環境較差,影響旅游整體形象。因此,發展咸陽市旅游產業,增加景區的核心競爭力,尤其要增強輻射區的宣傳及開發,完善配套設施。
(五)城市形象營銷還不廣泛
與國內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咸陽市用于旅游宣傳促銷方面的經費投入還不夠,無力在中央、外省市和本省主流媒體持續宣傳咸陽市的旅游產品,在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基本上看不到咸陽市形象和旅游景區的宣傳標牌,使咸陽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無法得到充分體現。因此,發展咸陽市旅游產業,需投入財政資金在城市營銷方面,以“橫向”和“縱向”對比找出咸陽市旅游產業開發的可能突破點并予以完善。
綜上所述,咸陽市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一方面有利于推動區域產業融合,增強區域發展實力;有利于做大做強旅游產業,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快推進咸陽市旅游文化基地建設。另一方面,咸陽市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利于加快穩步推進大西安建設。應打破利益固化藩籬,張開臂膀擁抱西安,積極推進西咸一體化。
參考文獻:
[1] 楊松茂,任燕.陜西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發展度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3):76-81.
[2] 陳榮,林紅,葉祥松.旅游集團異質群體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以陜西旅游集團為例[J].旅游學刊,2006,(8):54-59.
[3] 郝欣.樹立大旅游觀發展陜西旅游市場[J].中國商貿,2010,(25):174-175.
由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休閑文化研究中心協辦的“現代休閑方式與旅游發展”國際研討會于2006年11月13日-15日在北京召開,并獲圓滿成功。
與會國外嘉賓有:杰弗瑞?戈比(Geoffrey Godbey,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院休閑研究系教授、美國前國家休閑研究院主席),卡拉?A?漢德森(Karla A.Henderson,美國《休閑科學》雜志主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公園、娛樂與旅游管理系教授),雷蒙德?赫賓斯(Raymond Hibbins,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商學院學士項目主任、博士、高級講師),屈海林(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酒店餐飲與旅游業管理學院研究生項目主任、博士,新西蘭大學旅游系博士,高級講師),奈爾?卡爾(Neil Carr,新西蘭奧塔構大學商學院旅游系高級講師、博士);國內嘉賓有:張廣瑞(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惠娣(著名休閑學專家、美國休閑研究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休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魏小安(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王雅林(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生活方式研究會會長、博士生導師),王琪延(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樓嘉軍(中國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旅游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等。參加本次國際研討會的代表還有來自北京、上海、湖南、江蘇、河北、遼寧、廣東、河南、四川、安徽和我國臺灣等十幾個省(市)的學術界專家,共計70余人。會議研討內容涉及現代休閑的基本理論、中國休閑實踐與旅游發展的現狀與未來趨勢、休閑活動與旅游發展、休閑與旅游業的發展、不同國家以及不同城市的休閑方式比較、生活質量與休閑教育、城市休閑與鄉村休閑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以及女性休閑行為、殘疾人休閑方式與康復等方面的問題。會上共有19位專家、學者作了精彩的專題演講,受到了與會代表高度評價。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休閑與旅游管理系供稿)
我國的現代旅游經濟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走上了規模經營、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也成為了國家大力推動和發展的服務性支柱產業。從始至今,我國的現代旅游經濟的管理,都是在積極地尋求、借鑒、吸取歐美日先進旅游經濟管理學的科學經驗、運作模式、市場操作和工商企業管理,并結合我國的旅游資源、人文文化和民族特色來提高旅游服務產業的品牌質量和旅游服務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旅游經濟管理就是國家為發展旅游經濟產業,有序地、引導性地、宏觀地進行有計劃、有系統、有法規、有調節和有監督的規范適法的管理活動。它具有多層級管理、多構成管理以及多方面管理的內容,始終貫穿于現代旅游經濟活動的管理事業中。通過對旅游產業經濟的過程管理,發展壯大國家第三產業的旅游經濟規模、完善民生民計、提高民眾幸福指數、推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其中通過確立國家旅游產業發展目標,建立旅游經濟產業管理體系,完善旅游經濟事業發展戰略,合理開發和利用旅游資源,制定旅游事業發展計劃以及完備旅游事業發展的預測、決策和監督職能等方式,達到實現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綠色環保的國家戰略發展大計。
國家旅游管理機關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門,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我國經濟產業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并規劃現代旅游經濟的總體目標,運用宏觀旅游經濟產業調控、組織發展旅游經濟產業規劃、協調并監督旅游經濟產業運營、服務旅游經濟產業社會職能等方式,統一規劃、組織引導現代旅游經濟發展中旅游消費群體、旅游企業、國家、地方旅游經濟管理之間的關系,通過現代旅游經濟的調控運營與協調發展,提高現代旅游經濟的規模效益、服務社會和諧發展效益和生態環保的綠色效益,促進整個旅游經濟的良性發展。
二、現代旅游經濟管理的發展戰略
1.現代旅游經濟管理的專業化產業戰略專業化產業戰略是通過政策導向、法律規章、金融運作和組織扶植等方式,引導和培育從事符合自身資源條件的專業產業與產業資本相結合,創造出在旅游經濟領域的專業化產業,利用其自身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使其不斷地做大做強,蓬勃發展,形成整個現代旅游經濟的規模,支持國民生產總值GDP的穩定和提高。專業化產業經營的戰略優勢就是:整合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傳承,集中各種專業資源致力于最優勢的業務領域,從而開發和培育出優質的現代旅游經濟實體和品牌。例如陜西旅游集團公司傾力打造的大型水上實景歌舞《長恨歌》,就是利用了華清池這個不可再生的文化歷史資源,集中各種專業力量,成功開發的一個集文化與歷史于一體的優質品牌項目,通過幾年的不斷打磨,實景歌舞《長恨歌》不僅是陜西旅游集團的一張耀眼名片,更成為國內乃至走向國際的一個金字招牌,這可以說是我們在不斷探索中打造出的將歷史與文化有機結合的一個優質旅游項目品牌。
2.現代旅游經濟管理的集團化規模戰略作為國家第三支柱產業的現代旅游經濟管理的集團化,是通過產業規模的集聚形式,依靠產業資源、產業資本的合力,使得產業規模化經營,逐步建成集體化管理戰略聯盟,構建現代旅游經濟的戰略航母。通過產業集聚的集體化規模經營,調整、提高旅游經濟的規模體量,更好地服務民生大計,使產業經濟規模的特性與生產、消費高度一致,從而提升國家、地區旅游經濟的規模和質量,促進現代旅游經濟的長足發展。現代旅游經濟管理的集團化規模發展,隨著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旅游經濟產業通過提升、整合和集聚必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一體化態勢,實現合縱連橫的資源整合和跨區域旅游經濟規模的戰略發展。3.現代旅游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經營戰略隨著網絡和電子商務的興起,現代旅游經濟與以互聯網--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結合,發展現代旅游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經營戰略,是未來現代旅游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現代旅游業特征;生產者服務增長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能級提升勢在必行。近幾年,我國政府不失時機地提出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其政策導向不斷強化,建設步伐日益加快,正在對產業經濟的諸多部門產生持續而深刻的影響,旅游業同樣面臨著這一不可回避的形勢。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分析現代服務業與旅游業的關系,探討現代旅游服務業發展的動力機制、要素特征以及新的增長態勢。
一、旅游業與現代服務業的關系
現代服務業是我們國內的提法,先后在黨的報告和政府文件中正式使用,但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我國國民經濟統計體系中也沒有確認現代服務業的界定范圍。提出“現代服務業”這一概念,有著特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它實質上反映的是在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過程中對于服務業發展的一種新認識。一般認為,現代服務業是在工業化比較發達的階段產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發展起來的、信息和知識相對密集的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相比,更突出了高技術含量、高人力資本、高附加值的特點。相當于20世紀90年代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劃分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又稱戰略業[1]。也有人認為,現代服務業主要是生產業,即為生產、商務活動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為最終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其可包括金融業、保險業、房產業、經紀業、廣告業、律師業、租賃業、通訊業、物流業、咨詢業、會展業、后勤業等眾多行業[2]。根據以上界定,旅游業是否屬于現代服務業是有爭議的。有的認為,旅游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高科技和知識性含量較少,受信息革命的影響,部分行業采用了一些信息網絡技術,但從總體上看,旅游業并不具備現代服務業的特性。其次,旅游業發展成為大眾性的產業,至少是19世紀中下葉,并不算新興產業,應該屬于傳統服務業。有的認為,旅游業是一項綜合產業,它涉及的行業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依托現代新技術、新業態、新方式發展起來的,如會展旅游、獎勵旅游、商務旅游等,應該屬于向社會提供高層次、高知識產品的現代服務業。同時,旅游業也屬于信息密集型產業,旅游活動的組織和進行,高度依賴信息源和信息流,特別適合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因此,是符合現代服務業特征的。
旅游業與現代服務業究竟是一種什么關系?需要作深入的辨析。
首先,旅游業從屬于服務業,一直都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眾所周知的。如同服務業的產生與發展是有歷史階段一樣,旅游業在形成期就是一個集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于一體的相互關聯的傳統產業集群。旅游產業的部門(行業)結構中最基本的構成形式,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游覽、旅游住宿、旅游餐飲、旅游購物、旅行社和休閑娛樂等部門,顯然應該歸之于服務業中比較初級的生活服務業。隨著半個世紀以來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旅游業進入到成長期,一方面,旅游業的原有基礎部門需要得到現代化的改造和提升,以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如傳統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業面臨著現代管理理念和運營方式以及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洗禮,有一個逐步轉型的過程。另一方面,隨著工業化后期的產業延伸和擴展,現代企業制度的普及和生產職能外包,旅游業的服務對象也擴大到了生產者,出現了許多會展旅游、獎勵旅游、商務旅游、公務旅游、節事旅游、拓展培訓旅游和旅游咨詢、旅游規劃與策劃、旅游信息服務等新興業態。因此,旅游業不能簡單和籠統地劃歸為傳統服務業或現代服務業。旅游業是依附著服務業的發展而發展的,同樣有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必須進行動態分析。
其次,旅游業是綜合性極強的產業,除了傳統的核心業態之外,旅游業是眾多相關產業交叉重疊的行業部門,與其他產業部門關聯度很高,如需要通訊、電力、金融、保險、物流、中介、設備、環衛、地產等產業部門為其提供生產資料和要素服務。尤其在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的階段,旅游業更是受到生產服務業、專業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技術服務業、創意服務業的明顯影響,出現了產業融合的趨勢。產業融合是在工業經濟時代高度產業分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對原來形成的產業固定化邊界進行一定程度調整的結果[3]。現代服務業的迅速崛起,導致產業之間更多的相互滲透與融合。產業融合必然引致旅游業內部結構向更高層次升級,優先發展生產者服務,從而真正納入現代服務業體系。
旅游業正處在由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化的過程中,目前,旅游業總體上依然包含了傳統服務業的內容和現代服務業的元素,有著顯著的二元結構特征,即當先發的或傳統的產業部門還在發展的時候,后發的或現代的產業部門就出現并發展了。以發展的眼光看,旅游業的現代服務業特征會愈益凸顯,旅游業部分或整體轉型升級為現代服務業的趨勢還將進一步顯化。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精心培育和加快發展現代旅游服務業。
二、現代旅游服務業發展的動因與要素特征
現代旅游服務業的發展,本質上來自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社會分工的專業化需求。旅游業是二戰以后發展起來的產業,在中國是與改革開放伴生的。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可支配時間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加上旅游交通、通訊工具的革命,大眾旅游得以興起,這是旅游業成為一個新的產業的主要推動力。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速增長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旅游業繼續以其迅猛的發展勢頭,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扶持,成為世界經濟中頗具生機和活力的強勁產業。旅游業從面向大眾的生活服務業向新興的生產服務業轉變,是社會化分工的必然產物,因為只有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企業才會將其運營活動的一部分職能外化,從而導致諸如會展旅游、獎勵旅游的興起。現代旅游服務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商務活動(公務活動)的功能強化與職能外化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是“服務內部化”向“服務外部化”轉變的結果。因為,企業或社會組織利用現代旅游服務業來完成這些職能,在效益和成本上能優于企業或社會組織自身來完成。其次,服務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又從市場的角度提出了對現代旅游服務業的要求。現階段旅游者的經濟實力與消費水平普遍提高,享受型
消費和發展型消費傾向非常明顯,因此,如何及時向旅游消費者提供快捷、方便、靈活、周到、健康、舒適的高技術含量和高知識含量的旅游服務,便成了傳統旅游服務業升級換代的市場驅動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特別有利于對偏重生活服務業的旅游業傳統供給方式的改變,無論是以設備為基礎的旅游服務,如自動查詢和預訂系統、分時度假交換系統、旅游電子商務;或以人為基礎的旅游服務,如導游服務、飯店服務、餐飲服務、旅游交通服務等;還是作用于人的有形服務,如旅游接待服務、登記和結賬服務等;作用于物的有形服務,如飯店的行李寄存服務、洗衣服務等;作用于人的無形服務,如旅游信息服務、旅游教育服務等;作用于物的無形服務,如旅游保險和貸款服務、旅游匯兌支付服務等,無不滲透著現代新理念、新技術和新運營方式的改造和影響,這是提升傳統旅游服務業素質的必然途徑。
現代旅游服務業的形成和發展,是現代經濟社會中的新生事物,我們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綜括現代旅游服務業的要素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增值性
由于現代旅游服務業同樣具有高技術性、高知識性和高人力資本等現代服務業要素,因此決定了在同樣的產出水平下,無形智力投入較高而有形資產投入較少,其增值途徑除了直接創造價值外,還有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益、增加無形資產等間接途徑和作用。如現代企業的一些非核心業務的外包,使旅游業為生產者提供第三方會展、商務等專業服務成為可能,從而形成某種經營功能的規模化效應,促使企業經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又如旅游規劃或策劃、旅游咨詢和信息服務,可使企業的經營效益大幅度提高,創造可觀的價值。再如會展的策劃和營銷、旅游廣告的宣傳運作,致使企業的品牌聲譽和社會形象得到明顯改善,無形資產的價值也就隨之上升。現代旅游服務業的服務半徑大于傳統旅游服務業,對經濟的拉動更為廣泛和顯著,因此,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和附加值。
2.高層次性
如同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服務業是產業經濟高度化進程中的必經階段,現代服務業是服務業內部結構中的優化升級。現代旅游服務業則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旅游業內部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不可否認,旅游業從一開始就是以普通的勞動密集型服務為主,屬于技術含量比較低端的生活服務業。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旅游業總體上不斷趨向高端化,然而,傳統的服務業態畢竟長期占主導地位,旅游業內部存在著明顯的低質結構,亟待調整改變。以生產業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為旅游業的內部結構調整和高度化發展帶來了機遇,如會展、獎勵、商務旅游的高端性是毋庸置疑的,以此為契機,現代旅游服務業自然登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現代旅游服務業的高層次性還表現在服務對象轉而成為生產者主體,如企業和社會緝織職能外包的旅游消費者,無論是會展和獎勵旅游者還是其他商務旅游者,在中國都是極具成長性的高端市場主體。
3.高功能性
如果說工業經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產出經濟”,那么,服務經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則是“功能經濟”。因此,相比較而言,服務業更注重服務功能或效用而不是物質數量。現代服務業的作用更是表現為其在為現代經濟和社會活動服務中的特定功能。如會展旅游、獎勵和培訓旅游等,應是企業的內部職能,現在卻可以委托旅行社或專門的會展公司來做,獨立為一種專門的服務業。隨著某種經濟或社會活動中某項局部功能的需求不斷擴大,使得專業化運作的成本優勢和規模效應得以體現時,該功能就會從營運主體中分離出來,形成專業的服務機構,為需要該功能的營運主體提供服務。以會展、獎勵旅游為主的現代旅游服務業即具有這樣的專業分工帶來的強化功能,體現為生產者服務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很大效用,使企業或社會組織越來越對其產生一定的專業依賴性。
4.高技術性
現代服務業是依托高科技和信息化發展起來的,同樣,現代旅游服務業也是需要高水平的專業技術支撐的,特別是在新經濟時代,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信息技術革命對旅游產業的管理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為信息是旅游產業的血脈。”[4]如旅游活動的組織和進行,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本質是對各種信息資源的收集、整合及判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旅游業是信息資源密集型和信息技術依賴型產業。一方面,現代旅游服務業是由信息技術與專業知識催生的,如會展、商務旅游等,另一方面,信息和網絡技術也在不斷地改變著傳統旅游服務業態,如旅游飯店的現代化設施和網絡預訂系統、旅行社現代管理運營流程、旅游景區或主題公園開發建設的高科技項目等。其次,高技術性還反映在先進的經營管理技術得以廣泛運用,推動了旅游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與現代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5.高知識性
現代旅游服務業同樣是知識密集型產業,比起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更需要高人力資本的投入。這是因為對現代旅游服務業所發揮的特有功能只有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經營管理者才能有所認識,同時,企業的一部分內部職能之所以會進行外包,除了降低經營成本之外,就是因為這些職能需要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勝任。現代旅游服務業強調的就是服務的知識含量和文化體驗,這已貫徹到整個旅游活動的前、中、后各階段。如對旅游網站和咨詢服務或導游服務的評估,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能否提供高知識含量的服務。至于為生產者服務的會展旅游、獎勵旅游或商務旅游更是知識和智力密集的高端服務產品,是現代旅游服務業發展的新亮點。
三、現代旅游服務業的新增長點
當前,我國旅游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的高端生產力正在積聚,新的業務增長點逐漸形成,出現了旅游產業高度化發展、融合化發展、專業化發展的趨勢。最能反映這一狀況的就是代表生產業的旅游新業態的興起。
1.會展旅游
會展產業起源于歐洲與北美,如今已毫無疑問地成為最具活力的全球性產業之一。盡管我國會展業只是在改革開放后才逐步出現,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特別是申辦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界博覽會成功之后,我國會展業更以年平均20%的增幅迅猛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亮點。會展旅游是會展業與旅游業的結合,是由于會展活動的舉辦而產生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會展旅游是以會議和展覽為目的的旅游,屬于公務或商務旅游的范疇,這是典型的為生產者服務的被用作進一步生產的中間服務。在中國,會展旅游是新興服務業,一些大型旅行社或旅游企業已從原來主要為市場終端旅游消費者服務,轉向中間服務的會展旅游業務,紛紛成立專門的旅游會展公司。連最大的旅游網絡商攜程有限公司也在傳統的機票、酒店、度假業務之
外,新增了集團服務。上海最近還專門成立了旅游會展推廣中心,以爭取更多的國際會展。所有這些都說明,會展旅游正在成為我國旅游新業態。
2.獎勵旅游
獎勵旅游是從廣義的會展旅游中脫穎而出的專項生產。它肇始于國外發達國家,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企業界和旅游界的青睞和重視。獎勵旅游是現代旅游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級產品形式,也是服務經濟與生產業日益成熟的表現。獎勵旅游的對象不是家庭或個體消費者,而是現代企業的集體生產者,因此它屬于生產或生產者服務范疇。它不同于最終消費,而是作為生產要素投入到生產過程之中,從而產生新的使用價值。獎勵旅游作為“生產性”旅游,由企業或其他組織出資購買,經常是一種豪華的、由旅行社全部代辦的綜合包價旅游,是現代旅游業介入發展生產力和促進經濟增長而拓展的新業務,有其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我國,隨著不少大型外資企業紛紛涌人,獎勵旅游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現今一些大中型國有企業和較大規模的民營企業也開始以獎勵旅游的方式來作為對員工的激勵和褒獎,因此,開展獎勵旅游業務的旅游企業和專業公司越來越多。但我國獎勵旅游還只是初露端倪,作為當今世界旅游業發展的一個新走向仍需要大力扶植[5]
3.商務旅游
是指有別于會展獎勵旅游的一般商務旅游活動,是建立在商務活動基礎上的以專業人士為主的一種具有工作性質的專項旅游形式。商務旅游成本由公司而非個人支付,因此,它仍然屬于生產者服務范疇。商務旅游客戶具有逗留時間長、往來頻繁、消費水平高等特點,相對大眾旅游屬于高端旅游客戶群體。由于現代商務活動涉及面廣,技術含量高,專業知識密集,旅游企業要向商務目標客戶提供系統的全方位服務,不僅含有傳統旅游服務內容,如交通、住宿、餐飲、導游等,還包括咨詢、設計、管理等更多更全面的增值服務,特別是融入電子商務技術,一系列商務流程都能通過網絡業務方式來實現。以最大限度滿足商務旅游的企業或組織的個性化要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專業旅游產品。近年來,中國國際旅行社、康輝國際旅行社、錦江國際集團先后與美國著名旅游集團運通、羅森布魯斯、英國BTI合作,借鑒國外較成熟的商務旅游運作方法和模式,開辟我國極具成長性的商務旅游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的商務旅行及相關費用高達103億美元。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活動日益增多,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商務旅游必將有更大的發展。此外,為社會組織或政府部門的公務差旅提供專業化管理,也是商務旅游業務發展的趨勢之一。
4.節事旅游
在國際旅游研究中,節事活動專指以各種節日和盛事的慶祝和舉辦為核心吸引力的一種特殊旅游形式。節事旅游大多屬于政府或社會服務性質,如國際旅游節、國際藝術節、傳統節假日慶典、重大體育比賽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同企業化運作和生產者服務有關,或者說是對生產者服務的一個有效的必要的補充。與常規旅游活動相比,節事活動吸引旅游者為某一觀看或慶祝目的從各地短時間內聚集到旅游目的地,具有旅游團體規模大、停留時間長、消費水平高等特點,使得舉辦活動的城市或地區旅游設施和文化場所的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產業聯動效應十分明顯,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的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產生很大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各地積極開發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地方和民族節事活動,吸引了國內外很多旅游者。隨著杭州休閑博覽會、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成功申辦,我國節事旅游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5.咨詢旅游
咨詢旅游是指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旅游項目規劃、策劃和設計類的創意產業。它是為了滿足企業與社會組織職能外包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專業性生產者服務。當前,旅游經濟正在成為公認的注意力經濟、形象力經濟和創造力經濟。加快和全面提升中國旅游的規劃與策劃水平,已成為中國建設旅游強國、實現中國旅游業新的跨越的當務之急。旅游業歷來被稱為“點子”產業、“注意力”產業和“創新”產業。特別是在新經濟時代,過去偏重以資源、資金、設備等有形資產投入為主的旅游業,現在知識、智力、管理、創新、品牌等無形資產開始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決定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勝負存亡。旅游業越來越需要以智力來貫穿策劃、規劃、設計、投資、開發、運營、營銷、管理等各個環節。隨著全國各地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和旅游景區的加快建設,以文化創意見長的我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會組織,紛紛成立專門的旅游規劃發展研究中心或旅游咨詢公司,承接大量全國各地的旅游發展規劃或策劃。旅游咨詢業作為現代旅游服務業中的新增長點,正以前所未有的勢頭迅猛發展。
[參考文獻]
[1]孔德芳.訪現代服務業發展科技問題研究組組長胡啟恒[N].科技日報,2004—06—29.
[2]晁鋼令.服務產業與現代服務業[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9.
[3]周振華.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189.
眾所周知,旅游業是一個朝陽產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伴隨著國際和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形成了以游覽為目的,以旅行為手段,很好地將旅行和游覽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項包含食、住、行、游、購、娛等六項活動的綜合性社會經濟活動。旅游活動涵蓋三個基本要素:旅游主體(即旅游者)、旅游客體(即旅游對象)、旅游媒體(其中主要的是旅行社、交通及飯店)。該三個要素緊密聯系,魚水關系,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統一的旅游整體。按照旅游活動的目的,旅游活動可以分為休閑度假旅游、探親訪友和商務、公務旅游三個類型。休閑度假旅游主要包括觀光旅游、度假旅游、娛樂旅游、體育旅游和保健旅游等五種形式;商務公務旅游主要包括商務旅游、公務旅游、會議旅游、修學旅游、獎勵旅游和專項旅游等六種形式。按照地理范圍和國界來劃分,旅游活動可以分為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兩種類型。按照旅游活動的空間距離來劃分,旅游活動可以劃分為短程旅游、中程旅游和近程旅游三種類型,也可以稱為長程旅游、中程旅游和短程旅游。按照慣例,旅行距離在1,000千米以上的旅游活動為遠程旅游;旅行距離在240千米之內的旅游活動為近程旅游;介于二者之間的為中程旅游活動。按照旅游活動的方式來劃分,旅游活動可以分為團體旅游和散客旅游。
旅游經濟活動在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是能夠很好地促進國際間各個領域間的交流,促進全球經濟良性發展,以實現全球共贏;二是擴大國內需求,穩定國內市場;三是提供就業機會,保證社會穩定;四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社會經濟增長;五是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六是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旅游資源是旅游活動的首要條件和必備前提,它對旅游經濟結構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傳統觀念認為,將旅游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而現代觀念認為,旅游資源還應包括人才、信息、智力、資金,等等。旅游資源是旅游活動賴以生存和充分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所具有的數量和質量不僅僅取決于旅游業的發展規模及水平,而且決定著旅游經濟結構的功能和屬性。旅游資源有著它獨特的品位、特點、分類和規模。在現代旅游活動中,旅游資源作為旅游對象物或客體,與旅游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旅游資源的本質就是能夠激發人們的旅游動機,其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旅游資源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旅游資源的吸引力;二是能夠被旅游企業開發利用。吸引力表現為旅游者是否對其感興趣,是否有旅游需求。旅游資源吸引力越大,就越具有開發價值,越能給企業帶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和優美舒適的生態環境是旅游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一旦擁有了極為豐富的旅游資源及優美的環境,就為旅游經濟的長足發展和旅游經濟效益的提高創造了機會和條件。旅游資源保護與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直接影響著旅游經濟和效益,我國要實現從世界旅游大國向世界旅游強國的跨越,就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可持續的旅游發展戰略,妥善保護好作為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基礎的旅游資源。旅游資源的豐裕僅僅意味著自然和社會所賦予的資源優勢,但還不是社會財富。要真正使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并且形成社會財富,就離不開旅游活動的廣泛開展,離不開旅游經濟的發展。
旅游經濟與資源、環境有著密切的相互關系,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人們就開始從有效利用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旅游經濟的發展。世界聯合國會議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就對旅游、環境和保護文化遺產等做了專門論述。《世界旅游馬尼拉宣言》、《海牙宣言》、《世界旅游》、《國際旅游準則》、《可持續旅游發展》、《可持續旅游發展行動計劃》等等,提高了人們對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初步形成了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何謂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就是指在充分考慮旅游與自然資源、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前提下,把旅游開發建立在生態環境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前提下,把旅游開發建立在生態環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謀求旅游業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協調發展,并福及子孫后代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其目的在于為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感受和體驗,提高旅游目的地人民的生活質量,并切實維護旅游者和旅游地人民所共同依賴的環境質量。充分滿足人類發展的多樣化需求是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標;保護資源和環境是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出發點;合理規劃和開發是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加強旅游業管理是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和道路,對于現代社會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和持續利用;有利于促進經濟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有利于旅游市場的繁榮和穩定;有利于促進旅游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于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旅游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帶動了人員、資金、技術、文化等諸多因素的跨國界流動,對旅游經濟客源地和目的地均有較大的經濟影響。
旅游活動對目的地的經濟影響是旅游經濟影響所研究的重點,旅游活動對目的地的經濟影響包括:第一,增加就業機會;第二,帶動相關產業;第三,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旅游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具有很強關聯性的發散性產業,可以為當地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旅游經濟研究與規劃中心石培華的研究表明:2002年核心旅游業直接就業規模達到800萬人,綜合就業達到4,400多萬人,占社會全部就業的5.1%。旅游業已經成為第三產業的核心,對交通運輸、餐飲、娛樂、商業服務等密切產業就業貢獻分別為35%、24%、26%和19%以上。針對不同行業就業增長的比較,旅游業是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
現代旅游已成為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是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文化審美活動;是一種積極而健康的社會交往活動;是以經濟活動為基礎的綜合性社會活動。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在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消費中,一般包括生存消費、享受消費和發展消費,而旅游消費則屬于享受消費和發展消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們為了減少或消除工作帶來的身心疲憊,豐富物質文化生活,就會主動外出旅游。或游覽名勝古跡、欣賞山水風光;或了解異地風土人情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或探親訪友以追懷故舊;或休閑度假以增進身心健康等等,從而使旅游活動成為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使人們用于享受和發展的消費支出也會相對增加,進而增加旅游消費的支出。
現代旅游不僅是物質資料的消費,更是一種精神文明的高層次享受。因此,從文化角度來看,旅游是一種文化活動,既是文化的創造過程,又是文化的消費過程。作為文化的創造過程,通過旅游活動體現出一種社會、民族文化的內涵及特質,從而創造出一種包含食、住行、游、購、娛在內的新的物質文化生活方式。作為文化的消費過程,通過旅游活動可使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國家或地區非常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奇異的民風、民俗進行認識和鑒賞,從而不僅是一種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審美活動過程,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增進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團結。
交往溝通是人類生活中一種最基本的社會活動,無交往就不能結成人群,無交往就不能稱其為社會,無交往就沒有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特別是當今的國際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互通的社會,社會交往活動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旅游活動,不僅促進了國際社會中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廣泛交流和理解,從而加強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而且通過對自然界優美環境的感受和多姿多彩的旅游消閑活動,開闊了人們的胸襟,溝通了彼此之間的思想感情,很好地調動了人們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在自然、輕松而愉悅的氛圍中產生其他交往形式不能達到的積極效果。
現代旅游雖然不是以經濟活動為目的,但就其整個活動過程,必須以經濟活動為基礎。因為任何旅游者要想在旅游活動過程中有效地達到旅游目的,并滿足旅游需求,都離不開食、住、行、游、購、娛等各方面的服務,這樣就需要有專門的服務部門提供相應的服務,并與之發生一定的交換行為,從而產生一系列經濟活動。因此,現代旅游已不是一種單一的社會文化活動,而是建立在以經濟活動為基礎,把多種要素集合在一起的綜合性社會活動。尤其是隨著以提供旅游服務為主的旅游業的產生和迅猛發展,現代旅游就逐漸發展成為以旅游為目的、以經濟活動為基礎的旅游經濟活動。
旅游經濟是一種商品化旅游活動,是一種綜合活動,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產業。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旅游活動主要表現為旅游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滿足自我需求的活動,一般不涉及旅游產品的生產和交換。而現代旅游經濟是建立在商品經濟基礎之上的,是以旅游產品的生產和交換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動,因而必然要產生經濟活動中的供需雙方和交換的對象。一方面只有當市場存在著旅游經濟活動的需求主體――旅游者時,才可能產生大量的旅游需求。而旅游需求的規模數量、消費水平、旅游目的、旅游內容等不僅決定著旅游經濟活動能否有效地進行,而且對旅游經濟發展的規模和水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和作用;另一方面只有當市場上存在著旅游經濟的供給主體――旅游經營時,才有可能為旅游者提供各種旅游產品,滿足旅游者的各種需求。因此,旅游經營者既是旅游產品的生產者,又是旅游產品的經營者,是保證旅游產品價值得以實現,并促進旅游經濟活動有效進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現代旅游經濟在長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性產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旅游經濟的發展速度之快,綜合經濟效益之高,產業帶動力之強,吸收勞動力就業之多及其發展的光明前景,促使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均把旅游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積極扶持和發展。伴隨著旅游業規模的迅速擴大,產業結構體系的不斷完善,產業范圍的全球性擴展,使旅游業不僅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的“朝陽產業”,而且成為第三產業中的帶頭產業,帶動第三產業及相關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業的關聯帶動產業范圍非常廣泛。旅游服務業本身涵蓋12個第三產業行業,還有23個行業與旅游服務間接相關。與旅游服務業直接、間接相關的行業和部門共有35個。據測算,在國外,旅游業每收入1美元,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2.5美元;在我國,旅游業每收入1美元,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3.12美元,使第三產業相應增加10.7美元,利用外資金額增加5.9美元。大力發展旅游業最明顯的經濟作用之一是可以增加旅游接待地的財富或經濟收入,同時帶動和促進區域相關行業的發展。在經濟研究中眾多學者們用各種指標測度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例如,在魯繼通關于廣西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中,從發展水平、發展速度和旅游業與區域產業結構的關聯度三個方面分析旅游業發展對廣西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十五”期間,*區堅持商旅文聯動發展戰略,將旅游業作為五大產業之一進行重點發展,旅游業集聚度不斷提高,知名企業先后入駐,都市旅游品牌產品日趨成熟,區域內外的協作不斷加強,產業的總體實力得到增強,行業管理與企業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已成為*都市旅游中心區的核心,旅游業已成為*發展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旅游行業實力實現新突破
十五期間,*區利用自身優勢,以招商引資為重點,著力抓好區內旅游產業的培育工作,壯大旅游企業的實力。截止20*年底,我區已有國內旅行社99家,名列全市之首,有星級賓館31家(其中一星1家,二星13家,三星9家,四星5家,五星3家)。20*年旅行社組織出游135.9萬人次,接待116.9萬人次。20*年旅游業完成旅游總收入59.6億元,同比增長14%;完成增加值6.02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稅收9422萬元,同比增長27.8%。同時,旅游和商業、文化產業緊密聯手,形成了客流、商品、文化之間良性互動,特別是通過大力營造春節、“五一”、“十一”三大黃金周的節日氛圍,以節造勢,以節聚客,推動了區域旅游消費和商業文娛業營收的顯著增長。
2、旅游景區建設取得長足進展
“十五”期間,旅游景區在管理、質量等級、開發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區已基本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類型、多風格的旅游精華景點體系,旅游資源的特色鮮明:歷史與現代并存,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擁有了海內外公認的知名度。旅游資源集中成特色鮮明的四大主要景區:以人民廣場為中心的行政文化旅游區,*大劇院、*城市規劃展示館、*博物館已成為旅游的熱點;以南京路為中心的購物休閑旅游區,萬商云集、名店林立,成為游客休閑購物、體驗現代都市風情的絕佳去處;以外灘為代表的經典建筑風光旅游區,體現了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與融合;以豫園花園、豫園商城、城隍廟為代表的老城廂民俗文化旅游購物區,民族風情濃郁、建筑風格獨特。此外還建成了較為完備的旅游指示、無障礙設施等服務體系,通過團隊大巴路泊點設置和停車誘導系統的建設,大大提高了旅游的可進入性。
3、旅游產品呈現多樣化趨勢
*區整合旅游資源,加大開發力度,已初步形成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對市場的適應力逐漸增強。節慶活動中重大活動品牌凸顯,形成了地域上南北呼應、時序上張弛有度的節慶活動方式,培育出以南京路“開幕大狂歡”為代表的*旅游節*系列活動、豫園商城的“豫園中國日(節)”、“中外轎車文化展”等*都市旅游活動的知名品牌。我區旅游業響應市、區號召,抓住*都市旅游出現的新機遇,結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區情,充分發揮地處中心城區、旅游配套齊全、旅游企業強大的優勢,重點開展旅游會展市場的拓展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區旅游管理部門支持區內旅游企業進行市場開發,針對目標市場不斷推出“夕陽紅”老年之旅、“蘭色海洋”海釣之旅等特色產品;響應國家號召,開發三山會館等區內革命遺址、遺跡,組織紅色旅游線路。
4、旅游行業管理逐步強化
旅游管理部門從長遠出發,營造良好的政策與規劃環境。在國家政策許可的范圍之內,放開市場準入,在嚴格審批程序、增加透明度,在依法審批、保證質量的基礎上,鼓勵發展不同所有制和規模的企業,實現了申請企業100%通過或改進后審批通過,大力培育了旅游市場。進一步加強對旅游行業的政策支持,籌設了“*旅游產業發展資金”,開展全區性的旅游規劃、調研等活動。通過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自身建設,加強對旅游企業的管理。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市旅游條例》等法規,嚴格把好旅游質量關,強化對旅行社的年檢、星級飯店的年度復核和“黃金周”檢查等基本手段。開展“創建文明城區”、開展“優質服務月”等重點活動,使旅游行業的文明創建工作進一步加強,旅游市場管理進一步規范。
5、商旅文間聯動成果初現
十五期間*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力實施商旅文結合戰略,推進了三大產業跨越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三業聯動,繁榮假日經濟,拉動春節、“五一”、“十一”等市場消費;加快推進新世界、一百、豫園商城等商業結構調整,增加世紀廣場等旅游休閑設施;“一業特強”的旅游紀念品產業初具規模,商旅文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產業整體能級不斷提升,形成獨具特色的領先優勢。
6、產業宣傳手段不斷創新
旅游局以宣傳為發展旅游的重要抓手,注重利用現代科技,打造全方位的旅游宣傳網絡。如:引進了360度看*的新技術,建設“大*之旅”旅游網站;自籌資金發行《*旅游休閑》;發行《外灘》、《豫園》等自助游手冊;積極參加國內、國際旅游交易會等重要宣傳活動;致力于構建長三角旅游協作網絡,并與全國各地的旅游管理部門開展友好合作。通過宣傳,在立足*、服務全國的同時,將“*牌”打到外地,拓寬招商引資渠道,為旅游企業搭建合作平臺。
(二)形勢分析
“十一”五期間,*旅游業面臨著良好的產業發展背景,也有優越的產業發展基礎,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不足。
1、旅游業發展面臨三大產業機遇
(1)宏觀經濟背景有利于旅游業產業崛起。世界經濟將進入穩定增長期,經濟全球化趨勢正向縱深不斷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帶動了商品流、信息流與客流,有利于促進旅游發展;國內經濟正處于新一輪經濟增長上升期,要求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而旅游這一第三產業中的成長性行業的發展,不僅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方向,也是對于以人為本、改革開放、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和諧社會等理念的實踐。
(2)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帶動旅游業新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正成為社會經濟轉型期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主要產業模式之一。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旅游業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中國將向世界旅游強國飛躍,必將由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正在打造一個現代服務業社會,旅游產業已成為*市國際服務貿易中心的創匯大戶,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是都市型產業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
(3)新的產業機遇為旅游業提供了更大空間。“十一五”期間,奧運會、世博會將給旅游業帶來新的歷史機遇。*正緊密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布局,有利于旅游業發揮關聯帶動作用、整合都市旅游資源。此外,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逐步走向一體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為發展國內旅游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加之*區旅游信息網絡平臺的建立,形成了一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旅游合作網絡,為*區共同參與國內、國際旅游大市場競爭提供極大的發展空間。
2、旅游產業發展面臨四大挑戰
(1)加入WTO的挑戰。中國加入WTO后酒店業與旅游業將全面開放,將對現有的旅游行業結構、旅游管理、旅游組織、旅游人才、旅游市場等方面形成挑戰。
(2)同業競爭的挑戰。*區區域面積不大,回旋余地小,而周邊的盧灣、靜安、徐匯也同為都市旅游的中心區,新天地、淮海路、南京西路等商業圈的旅游設施崛起,對*中心區的制高點和壟斷地位形成強有力的挑戰。
(3)新興技術的挑戰。為數不少的企業仍采用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和手段,適應不了千百萬海內外游客游*的服務要求。而要實現發展網上旅游的目標,需要時間、技術和資金,這種挑戰是旅游產業一場革命性的挑戰。
(4)品牌創建的挑戰。*區地處*都市旅游的中心區,已成為全國和世界向往的著名旅游目的地。但從旅游產品來說,還不能向海內外游人提供一個具有明顯的、不可替代的名牌、品牌的綜合精品,而且旅游效益不高。這是向*區旅游產業在新一輪都市旅游發展中能否繼續搶占高地提出了又一嚴峻的挑戰。
3、*旅游業發展具有三大區域優勢
(1)優越的區位。*區位于*市中央商務區的核心部位,是*現代化的中央商務區(CBD)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繁華的中心商業區、最重要的公共活動中心;是*中心城濱水生活岸線最長的區;是*交通最便捷、設施最完善的中心地區。區位重要、經濟發達、資源豐富、交通暢達,為*區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2)獨特的資源。*區擁有獨特的都市型海派經典旅游資源,是*的發祥地,它既有700多年歷史的老城廂,又有記載160多年*開埠史的外灘、南京路地區,是全國和世界知名的*象征地。傳統的城市格局,奇特的園林景觀,多元的宗教文化現象等,這些都是*區特有的都市型“海派經典”旅游資源。
(3)雄厚的基礎。區政府制定的“十五”奮斗目標基本實現,*區圍繞建設濃縮申城文明和海派經典文化的旅游文化區等目標,加快發展旅游業等五大產業,大力推進五個功能區建設,旅游業已成為全區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為“十一五”旅游產業的高效發展創造了物質和文化基礎。
4、對工作的三點思索
(1)凝聚核心競爭力。“十五”期間,*著力打造*區的旅游吸引物,但資源分散不集中,核心競爭力不強。為此,必須依托城市功能的調整和建設,各產業、各部門應將旅游服務功能有機地融合進去,構筑一個綜合性的、現代大旅游服務體系,即核心競爭力。然而,這個體系的構筑需要全區共同努力,這就成為構筑這個現代綜合服務體系的難點。
(2)構建“黃金旅游圈”。就*區都市型旅游產品的構建而言,絕不能走單純建旅游大項目的路子,必須依托都市核心區的歷史、自然環境和城建、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構建“*黃金旅游圈”,但要充分發揮旅游業整合資源的功能,如組建專線旅游巴士交通等工作,將對區域旅游管理部門提出較大的挑戰。
(3)推進商旅文結合。發展旅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取得綜合的效益,而其重點又是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故增加游客的購物消費量,提高消費水平,就成為*區發展旅游產業的集中關注點。中國即將進入后三產支持型經濟和現代服務經濟時代,它是以娛樂經濟和感性消費為特征的新的消費形式,這種消費形式的推動需要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在工作推進與互相協作中要形成有機的、能滿足不斷變化的旅游消費新需求,存在較大的難題。
二、“十一五”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新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主動協調,按照“五個堅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規劃未來。抓住“十一五”戰略機遇期,加強*都市型旅游資源綜合開發,形成新的“海派經典”都市旅游精品。通過資源整合開發*區的商業、旅游、文化等相關資源,充分發揮產業間的疊加效應,形成*旅游的總體增量;通過全面提升產業素質和發展水平,形成旅游產業的制高點,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二)發展方針
貫徹區“十一五”規劃對*旅游發展的指導思想,結合*區“經典*”的建設,創新觀念,以將*區海派旅游資源開發成“海派經典”的旅游精品為目標,運用多種手段發展可持續的*旅游業:
1、綜合創新戰略。*區要承擔以海派文化源頭和“海派經典”為主題、整合都市精品的重擔,首先必須在戰略上展開全面的創新,加快向相對更加注重內涵性、整體性、功能性、區域性、質量性為主要特征的,從增強全區旅游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的綜合創新戰略模式轉變。
2、區域發展戰略。*區不僅要與相關市區、郊區組成具有互補功能的本市專題旅游線,還應跨出市區,與生態環境更好的山區、海島、農村共同組成資源共享、客源互送的區域旅游產品。
3、聯動整合戰略。打破單兵獨進的旅游發展模式,依托并融入一、二、三產和相關文化產業,全力實施區政府提出的“商旅文”結合戰略,保持旅游產品“海派經典”特色,并長盛不衰。
4、個性化發展戰略。以個性化是旅游產品的生命線,以個性拓展市場,打破旅游產品雷同的瓶頸。突出“海派源頭”、“海派經典”這一*區旅游個性。
5、核心競爭力戰略。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以現代服務業為基礎的,具有獨創性的綜合能力,旅游業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變化,及時營造和調整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取得市場優勢。
6、現代服務文化戰略。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之一,要注意文化戰略。現代服務文化,是現代服務業的具體承擔者,它是從文化的細微處,不僅有服務意識,還有具體服務任務,使顧客真正滿意,爭取市場。
7、經濟發展戰略。把握新一輪市場的主動權,其中最主要是要增強旅游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文化內涵,和延伸旅游產業鏈,促進旅游產業的整體效益。
8、精品戰略。以科學的手段優化資源、合理配置、創新組合新產品,提高以現代服務業為內涵綜合的優質服務,如白金五星酒店、經典豪華等。
9、形象戰略。突出“海派源”、“經典旅游”的形象戰略,營銷*,走向市場;采用各種宣傳形式,將*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10、效益擴張戰略。利用旅游的綜合功能,把經濟效益擴張為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使*區得到更全面,更協調的發展。同時,還要使居民從旅游中得到效益、得到旅游的享受、情感的交流,達到推動全區經濟、社會文化和諧發展,為全區“商旅文”結合戰略目標的實現服務。
(三)發展目標
按照區“十一五”規劃“加速發展都市旅游業,打造國際水準的‘黃金旅游圈’”的產業方針,以*都市型旅游產品為目標,深化商旅文結合戰略,以抓好功能融入為抓手,適應世博會旅游市場的新需求,導引出一個新的世博旅游市場,把*區建設成為國際、國內著名的獨具“中國海派文化源頭”國際都市經典旅游區以及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現代旅游綜合服務體系功能完善、效益突出的都市型中央購物旅游區和旅游經濟強區。
【關鍵詞】鄉村旅游 經濟 觀光 農村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漸成熟趨向多元化,旅游過程更注重對相互文化的體驗,農村相對于城市來說,天地廣闊,自然風光秀美,空氣清新,自然優閑的田園生活對于生活在緊張、擁擠、繁雜、宣囂、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于是鄉村旅游就成為了一種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一種休閑娛樂方式,隨著“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城市(城區)聯盟第一次峰會”舉行。鄉村旅游已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倍受世界關注,我國地域廣闊,自然景觀差異很大,農業資源豐富,鄉村民風民俗豐富多彩,有著發展鄉村旅游的優越條件。鄉村旅游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閑產品,而且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資源,維護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鄉村旅游成為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
一、鄉村旅游的概述及內涵
(一)鄉村概述
西班牙學者Rosa Mary′a yagu e perales將鄉村旅游分為傳統鄉村旅游(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現代鄉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兩種。傳統的鄉村旅游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現,主要體現在:傳統鄉村旅游活動主要在假日進行;沒有有效的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沒有給當地增加就業機會和改善當地的金融環境。現代鄉村旅游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鄉村旅游是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農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為吸引物,實現領略農村鄉野風光、體驗農事生產勞作、了解風土民俗和回歸自然的目標的一種旅游方式。
(二)鄉村旅游的內涵
(1)從地理角度看,鄉村是一個空間概念,與城市相對,是指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人民所住的地方。
(2)從鄉村資源看,不僅包括鄉野風光等自然資源,還包括鄉村建筑、聚落、民俗、文化、飲食、服飾、農業景觀和農事活動等。
(3)鄉村旅游的特色是鄉土性和地域特征,要讓參觀旅游者體驗到與城市不一樣的生活。
鄉村旅游作為連接城市和鄉村的紐帶,促進了社會資源和文明成果在城鄉之間的共享以及財富重新分配的實現,并為地區間經濟發展差異和城鄉差別的逐步縮小、產業結構優化等做出很大貢獻,推動欠發達、開發不足的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鄉村旅游對于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鄉村旅游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1)促進農業產業多元化。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21世紀的來臨使人們原有的價值觀、消費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開始意識到旅游是一種提高精神層次和優化生活品質的新方式,它是一種對精神和生活品位的追求,而絕非是單純意義上的工作之后的休息與調整。同時,人們對于旅游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滿足于“趕場式”的疲倦旅游方式,旅游的需求開始由“表層游”轉向“體驗游”,在這種背景下,鄉村旅游作為一種健康、前衛和個性的消費模式開始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城市居民休閑,形成了鄉村旅游的核心結構,
(2)促進農村人文環境的改善提高。生活壓力的增加,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許多現代化大都市都形成了明顯的熱島效應和鋼筋水泥現象,這給城市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生活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鄉村旅游成為人們緩解生活壓力、調節緊張狀態、體驗自然環境的最佳選擇,鄉村的居民正可以通過迎和城市居民這種需要以鄉村風貌成為旅游本底,用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用旅游的理念經營農業,將鄉村裝點成旅游度假腹地;并促使鄉村民居形成產業型、環保型、生態型、文化型、現代型發展思路。
(3)促進農民多業化,解決了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世界旅游組織認為,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能為社會創造5個以上的就業機會,從而產生極大的聯動效應。鄉村旅游不僅為周邊地區剩余勞動力創造了就業的崗位,而且為周邊地區的農副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一個大市場,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使農民以旅游為主業、種植為副業;甚至當地農民和剩余勞動力可以棄農做工或經商,向旅游區轉移,從事與旅游業相關的經營活動,農民的身份可以從務農轉變成農商并舉,同時農戶還可以通過獨立經營,形成私營企業;吸引農民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精品農業,讓農村富余勞動力,從去外出務工向自己創業轉變,這樣即滿足了城市居民的浪費需求也發展了農村經濟,使得農民多業化。
(4)促進城鎮化進程與城鎮的可持續發展。,旅游業發展會促進旅游目的地經濟、環境、文化、使目的地的社會逐漸向現代化邁進。鄉村旅游的發展能夠使農村由傳統功能向現代功能轉變,,鄉村旅游在滿足現代化城市建設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多種消費需求時,同時又是一個城市化的過程。隨著城市遠郊鄉村旅游的開發,鄉村道路、通訊等配套設施得到改善,農戶的城鎮意識增強,非農收入比重增大,農村經濟向二元經濟轉變,以鄉村旅游為主導的核心區域正逐步形成,并使城鎮輪廓日益得以突現。為了開發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需要配套建設道路、住宿、餐飲、水電、通訊、管理、防護等服務設施從而推進了城鎮化進程。
鄉村旅游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游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其最大優勢就是把旅游發展切合農村實際來獲取經濟效益,但是鄉村旅游還存在著對旅游層面理解不深,各自為政,缺乏規劃和策劃、人才匱乏、開發產品特色少等一系列問題,還需要加強領導統籌管理,采取有效舉措使其發揮最在優勢,以其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