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89
1 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存留的一些問題
1.1 生態文明建設中土地利用集約型機制的匱乏
在國內的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低這個問題非常棘手,國內每年不斷增長的建筑用地需求和建筑用地的整體審批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持續的延伸,相對來說,國內的土地管理系統卻異常的粗放,一些很明顯的土地資源浪費現象時有發生。在中國土地資源的新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低密度和分散的特點也十分突出[1]。此外,由于中國的有限的耕地后備資源存留現狀,再加上近幾年的耕地面積飛快的減少,這也導致了國內農產品的供應接近危險邊緣。
1.2 生態文明建設中礦產資源管控機制的匱乏
在中國,礦產資源的分布很特殊,主要位于生態脆弱的地區。國內主要的能源礦產資源為煤炭,而更加高級、優質、容易利用的化工能源卻相對稀缺,中國資源分布和整體結構的發展已經慢慢地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了。此外,國內礦產資源結構的優化和一些氣候上的變化存在一定的抵觸。中國相對簡單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和一些地方反復挖掘開采的問題非常嚴重,確保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礦產資源管理必須強化優化[2]。
1.3 生態文明建設中自然地質災害預警機制的匱乏
基于中國的地質條件的多樣性,各種類型的自然災害的出現是無法避免的,但地質災害防治的綜合穩定控制項目卻相對不足,一些地區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相對落后,整體工作停滯不前。面對國內水資源供需矛盾和和不規律開采狀況,國土資源領域相關部門需要給予必要的重視。
1.4 生態文明建設中海洋資源開發科學規劃的匱乏
近年來,海洋資源開發項目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只有加強海洋資源開發力度的規劃審批,才能在維持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條件上,打造完整的國土資源控制措施。然而,在近些年國內海洋資源的實際開發過程中,海洋生態系統正在迅速的退化。據可靠的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海域海水低于或等于劣4等的海域面積超過了七萬平方公里[3]。
2 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優化的對策分析
2.1 對國內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性進行強化
在國土資源部門進行土地資源宏觀調控的過程中,首先,國土資源部門可以從空間規劃、土地資源和海洋資源管理的角度優化國土資源的布局,以達成協調發展的框架。第二,國土資源部要統籌區域項目資源管理工作,盡可能地全面發展,在國土資源范圍內進行健全完善的發展規劃設計[4]。第三,國土資源部要統籌不同行業的資源配置,確保不同的產業都能深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而統一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發展規劃的步調。
2.2 對國內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監測力度進行強化
國土資源部門在加強國土管理和控制措施的同時,也要提升國土項目實效性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改善土資源生態文明建設的保護機制。有關管理部門應建立一個更完整的環境調查報告,集中管理的各種問題,確保監測項目規劃。淺層地下水與土壤環境的集中維護與工程分析。為了確保地質行業信息更加完整,在加強監測工作的同時,保證國家土地資源的有效維護。
2.3 對國內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控制力進行強化
在國土資源項目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過程中,有關部門要加強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工作,對使用土地的項目實施合理的控制辦法,提高項目對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特別是在土地資源管理過程中,加強土地整治項目的合理性,提高效果和現場管理質量,切實維護土地綜合生產項目的發展。在利用國土資源的生態文明建設項目中,堅持節約和長遠發展的態度是必不可缺的,這樣才能取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才能實現經濟社會雙贏的效果。
3 結束語
總之,在土地資源管理的生態文明建設項目推進過程中,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從宏觀的角度,充分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完善國土資源管理措施,優化國土資源管理效果,完善的綠色發展的道路建設,以保證整個生態文明建設項目規劃能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景芝.保證現有耕地資源紅線,推動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J].吉林農業,2016(16):121.
[2]張朝平.以建設生態文明為契機推動國土資源開發利用[J].西部資源,2015(06):113-114.
一、課外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花的時間,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閱讀教科書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面的,因為,思考習慣的形成,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取決于非必修的閱讀的。如果一個學生只讀教科書,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準備必修課上,那么學習對他來說就會變成不堪忍受的負擔,并由此而產生許許多多的災難。”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閱讀報刊和一些必要的課外書籍,如《中學生時事政治報》、《半月談》、《文摘報》等。報刊上的許多內容與思想品德課的內容,特別是與時事政策教育的內容密切相關。對學生進行時事政策教育的內容絕大部分來自課外資料,讀這些課外資料,可以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民族習俗,可以讓學生增長見識、豐富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激發其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二、寫小論文
初中思想品德小論文的寫作,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課程的基本原則。堅持小論文的寫作,可以更好地落實思想品德課教學知識、能力、覺悟三統一原則,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促使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和自己周圍的日常小事,增強他們的社會意識和責任感。
三、辦好黑板報、手抄報
黑板報和手抄報是學生探討問題、交流經驗、發表意見的重要陣地,是鞏固、檢驗思想品德課學習的有效手段。通過辦黑板報和手抄報,可鍛煉學生的搜集材料能力、整體設計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也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思想品德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我組織學生辦了一期以“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為主題的黑板報和手抄報。在辦報的過程中,學生搜集了證明“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的歷史依據、地理依據、法律依據,運用所學思想品德知識分析論證了“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進一步明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統一是公民的政治義務,實現了思想品德課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有機統一。
四、專題報告會
專題報告會可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而定。我們邀請區黨校老師為學生做了十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專題報告。通過報告會,學生對九年級思想品德課的“資源國情”、“環境國情”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認識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必須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報告會,使課本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豐富,喚醒了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激發其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愿望。
五、社會調查
關鍵詞:生態文明;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強化建議;
環境問題是國際社會中的一個重點問題,對人們生存與發展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高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平臺,要提高對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要倡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為構建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奠定基礎。因此,要提高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視。
一、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校對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缺乏重視。在我國教學理念中,一直缺乏對生態教育的重視,對于經濟的發展較為重視,對于生態環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沒有起到足夠的認識。在高校的課程中并沒有對培養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進修明確規定,因此造成了大學生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對于環境保護觀念較為淡薄。
(二)高校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F階段,在高校課程管理來說,對于生態環境類型的公共課程設置較少;對于環境保護、技術、治理等相關知識雖然較為專業,但是并沒有在思想道德上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對于相關內容知識一筆帶過,沒有起到足夠的重視。課程設置的不合理造成了大學生對環境狀況、保護意識的缺乏,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學校沒有為學生提供生態道德教育的相關平臺。高校對于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視不夠,學生對于生態保護的知識大多數是通過網絡、電視以及書籍獲取,學校并沒有設置系統的環境保護交流平臺,生態環境道德教育在高校的教育理念中涉及甚少。所以通過有效的方法與策略提高對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大學生環境道德教育的途徑
(一)提高學校的重視,協調部門之間的職能。在高校的課程設置過程中,要適當的添加一些關于生態文明的以及環境道德教育理念;要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認知;提高學生的環境道德意識;同時要協調學校各部門大力開展生態環境道德教育活動;通過組織學生社團等課題活動,提高學生的生態意識;可以定期開展生態社團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我國自然環境保護現狀的認識;提高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在自然環境中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
(二)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生態文明有效的融合起來。在傳統的思政教育課程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相對較少,涉及面也不全;這與現階段的實際需求有所出入,無法有效的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要根據現階段的環境保護思想以及思想素質理論教育的狀況,對思想政治教學進行科學的編寫,提高對生態文明的重視,為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重環境意識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環境道德素質能力教育。環境意識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關鍵與核心。環境意識的本質就是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大學生作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與建設者,其素質能力以及道德養成對其將來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對于我國社會環境保護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高校要通過有效的方法提高大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使其充分的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要大力倡導在生活中在小事做起,善待自然、尊重自然。
(四)開展各種生態道德教育實踐活動。
合理的環境道德教育可以使學生在理論上對環境知識進行了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的敬畏、保護意識。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使用數字化、網絡化的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的感受提高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手機、微信以及微博等渠道開始平臺,向學生普及各種環境保護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滲透教育。校園可以利用校報對學生進行各種環保知識的普及;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在校園開設知識講座;提高學生對基本環境知識的理解;通過實踐與教學融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到校園附近進行環境考察;通過調查報告的形式對存在的各種生態文明行為進行了解;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認識,了解生態危機給人們的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進而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的做到尊重自然、熱愛自然。
(五)生態教育評價的方法。在生態文明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要設置合理的標準對道德工作以及效果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要將生態道德教育的表現與學生的德育成績融合起來,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要全面的科學的反應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例如,在進行學生個人素質總結的時候,要對學生的生態道德素質能力進行綜合考量,對其存的問題要進行及時的指出;根據具體狀況開展不同的教育。這樣才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發展。
結束語: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大學生生態道德養成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對現階段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進修系統的分析,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挖掘,在實踐中通過有效的方法與策略進行解決。提高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是一項終身的、長期的教育工作,要在實際狀況出發,對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綜合分析,探究有效的方法提高其生態道德素質的方法,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根本上保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2013年,我局在辦理行政處罰案件中,嚴格按照《行政處罰法》和《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的規定,分工明確,實行了行政處罰案件調查取證與審查審核相分離的原則,確保查處案件公平、公開、公正。具體由環境監察機構完成轄區內環境保護行政處罰案件調查取證并提出處理建議,將調查有關證據材料和調查報告等提交局政策法規科(聯系方式:),對案件進行審查后,報局行政案件審議委員會審議,由局機關按照行政處罰程序實施行政處罰。
二、2013年案件辦理情況
2013年,我局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實行調查取證與決定處罰分開、決定罰款與收繳罰款分開;嚴格行政執法程序,確保公正執法,做到案件及時辦理,有報必查,有查必果。2013年全市共辦理41件環境違法案件,處罰金額共計34.08萬元,市本級共辦理3件環境違法案件,處罰金額共計16.4萬元,對擅停污染治理設施、違反建設項目管理制度及其他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嚴厲查處,通過加大行政處罰力度,防止了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改善了區域環境質量,有力保證了轄區內環境安全。
三、貫徹執行環境行政處罰規章制度情況
(一)強化教育和制度建設,確保依法行政、文明執法
一是建立了學習教育考核制度,要求全市監察執法人員認真堅持學習《環境行政處罰辦法》(部令第8號)、《省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范》、《環境行政處罰主要文書制作指南》、《環境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和《環境行政處罰證據指南》等規章制度,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執法知識考核,以實施嚴格的管理和系統學習教育,有效提高了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二是建立了環境監察執法責任制,明確職責,規范管理,加大責任追究力度,極大提高了執法效率,杜絕了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在行政處罰中,嚴格按照《省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范》進行處罰、有效避免了行政處罰的隨意性。
(二)強化案件評查工作,確保案件質量
為切實提升案件質量,確保行政處罰案件的公平公正,進一步規范辦案行為,對照案卷評查中《實體評查評分標準》、《卷面評查評分標準》積極認真地開展案件自查工作,并于2012年8月份對區縣開展了案件評查。從評查的情況看,行政執法案卷質量總體較好,做到了程序合法、取證規范、立案依據充分、告知事項清楚且文書制作規范。
(三)切實加強案件報送,提高執法水平
為切實提高我局行政處罰執法效率,進一步提升執法水平,我局安排專人負責對行政處罰案件的報送工作,切實按照報送要求按質按量如實報送,并要求辦案人員做到案件資料及時整理、歸檔,有力的提高了我市行政處罰的執法水平和對案件的管理水平。
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市在實際實施行政處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使用尚不夠規范,相同或類似案件的處罰幅度存在不一致的現象。二是執法人員數量配備不足,相關法律、法規培訓力度不夠,執法辦案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針對上述不足,我局將組織執法人員加強學習,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權,嚴格貫徹落實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執法效能。
家庭美德是調節家庭成員間以及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人際關系的行為規范,它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的基礎,是以德治國的重要內容。如何進一步抓好家庭美德建設,推動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實施“以德治國”方略,成為擺在各級婦聯組織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最近,市婦聯采取走訪、座談等形式對當前家庭美德建設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成效
調查中發現,我市家庭美德建設工作從總體上看,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活動主題不斷深化,有力地促進了文明家風的形成
自以來,市婦聯每年選取一個主題,與市文明辦聯合在全市深入開展了以“搬房敬老”、“讓老人住正房、住好房”、“五好文明家庭”、“十星家庭”創評、和諧家庭、生態文明家庭創建為主題的家庭美德建設宣傳教育活動。
2.工作領域不斷拓展。重點抓了四個方面的結合
(1)與開展誠信創建、環保志愿活動相結合。針對經濟活動中信用缺失問題,結合“深化誠信教育,建設信用”活動的深入開展,加強了家庭道德誠信建設;發動婦女積極投身于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活動,積極參與全市環境綜合整治,清除白色污染,共建美好家園。
(2)與“雙學雙比”、“巾幗扶貧”活動相結合,大力實施巾幗科技致富工程。
(3)與開展“五好家庭”、“十星家庭”創評活動相結合,促進文明家風的形成。
(4)與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教育廣大婦女愛黨愛國,崇尚科學。
3.活動針對性、實效性明顯增強,以家庭的文明進步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家庭美德建設的熱點、難點問題,往往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熱點、難點,是廣大人民群眾盼望解決的問題。我市在家庭美德建設中直面婚姻家庭、尊老敬老、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強化婚姻道德約束力和立足家庭奉獻為重點策劃系列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通過在報刊上開辟專欄,舉辦研討會等形式,引導群眾從婚姻家庭、倫理道德、心理、法律等方面全方位開展大討論、大評選,從而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設的有效性,受到了人民群眾及社會各界的好評。
二、存在的問題
今天,家庭的內涵、家庭的結構、家庭的功能以至家庭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還會繼續變化。因此,家庭美德建設工作在諸多方面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增添新的內容,擴展新的人群。從調查情況看,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有40%的家庭沒有參加過這類活動,19%的人表示不知道這項活動,也有的家庭表示不知道這項活動具體怎么操作的。從調查情況來看,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創建活動宣傳力度不夠,活動開展的不夠深入。
(2)各項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座談時群眾反映一些村(居)委會只是憑印象或關系把“五好文明家庭”、“十星家庭”的名額直接分配給某些家庭,根本沒有組織群眾評選,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
(3)在文明家庭標準的把握上往往偏重那些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表現出高尚品德的個別家庭而忽視文明程度,也影響了“文明家庭”的內在質量。
2.創評活動不夠規范
調查發現,從計劃經濟時期沿襲下來的定期按固定條件評選固定數量的舊的評選辦法,已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對這種傳統的評選模式大多不以為然,被評上的不認為光榮,評不上的也覺得無所謂,這種滯后的評選機制,也是制約創建活動不能向縱深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3.在活動設計上可操作性不強,沒有很好地解決家庭多元化趨勢對家庭美德建設多樣性要求這一問題
據調查,有56%的家庭希望通過活動進一步幫助家庭成員成才立業、發家致富,有16%的家庭希望通過活動能豐富家庭文化生活,有23%的家庭希望提高婚姻質量和子女教育水平,10%的家庭希望改善鄰里關系,11%的家庭希望移風易俗,勤儉辦紅白喜事。但目前我市的創建活動存在著面上抓點多,分類指導少,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4.男女平等在活動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在創建活動中存在忽視男性的現象,如在我市開展的優秀家庭角色評選表彰活動中,大多是以好婆婆、好媳婦等女性角色出現,在舉辦家庭美德創建活動動員會議時,雖然要求家庭成員都要參加,但來的幾乎全是女性。
三、深化家庭美德建設工作的幾點建議
1.切實加強對家庭美德建設工作的領導,建立黨政群“三位一體”的創建格局
家庭美德建設工作在手段上要突破婦聯獨家經營的思維定式,發揮婦聯組織的牽頭作用,緊緊凝聚起黨政、公檢法司、教育等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群策群力,發揮好整體運作效益。黨政群主要領導 及部門負責人應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創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各級婦聯干部要轉變觀念,積極正視家庭美德建設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的現實,準確把握好婦聯在創建活動中的角度,擺正自己的位置,努力發揮自身的優勢,做好牽頭工作的大文章。黨政領導要真正把家庭美德各項創建活動納入本單位、本部門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與經濟工作同安排、同檢查、同考核、同表彰,切實解決“兩張皮”問題。
2.規范創評工作,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
擴大群眾的參與面。家庭道德建設的“軟約束力”決定了這項活動更多的依靠自身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來進行,因此,豐富多彩、富有時代感的活動載體至關重要。要以人民群眾渴求的內容和充滿時代氣息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吸引影響家庭成員。在農村應該規范家庭自報、群眾投票、公開表彰的創評程序,抓好“美在家庭”示范鄉鎮、示范村建設。在城區,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意愿,設計開展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活動,大力開展文明樓道、文明社區和“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特別是要充分借助最便捷、最易為人民群眾接受的現代化信息傳播手段,啟開百姓心中的門,擴大創建活動的參與面,使創建活動真正深入人心,使家庭對創建活動的參與真正成為一種自覺的意愿。目前,應該從人們思想、生活多元化發展的實際出發,打破整體劃一的評選模式,設立多種更符合不同家庭特點的單項文明家庭的評選內容,如藝術之家、武術之家、環保之家、敬老之家、教子有方之家、熱心公益之家、自立自強之家、互敬互愛之家等。這樣既激發了不同特點的家庭成員文明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吸引帶動了更多的家庭走向文明,努力增強文明家庭的光榮感,營造“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在單位做個好職工、在家庭做個好成員”的濃厚氛圍。
3.加強分類指導,把家庭美德建設與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增強說服力和感召力
家庭美德建設教育實踐活動的主旨就是為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實踐活動,因此,它必須服從并服務于經濟建設。家庭美德建設實踐要與經濟工作做好結合文章:
(1)與“雙學雙比”“巾幗建功”活動相結合,大力實施巾幗科技致富工程,舉辦農業十大新技術知識培訓和城市女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家庭成員“終身學習”,廣泛開展“科技進家”活動,加大庭院經濟開發力度,引導家庭婦女在發展種植業、手工制品等傳統項目的基礎上,搞好深加工,開發新產品。
(2)與實施“春蕾計劃”相結合,要重視解決如下崗女工再就業、農村養老、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問題,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使不同層次、不同狀況的家庭作為活動主體,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激發家庭成員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家庭成員在參與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密切關系,努力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促進家庭文明建設的發展。
4.重視輿論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建立全方位的家庭美德教育體系
輿論宣傳是抓好家庭美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各級婦聯組織必須重視發揮各種輿論陣地的宣傳和引導作用。
(1)要大力宣傳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和家庭新風尚,以正確的輿論教育和引導家庭成員。
(2)要大力宣傳先進家庭典型,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輻射作用。
關鍵詞:少數民族婦女;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社區
中圖分類號:F32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1-0030-02
一、阿著底民族刺繡協會
2004年,普氏民族繡品廠在石林縣科學技術協會(下稱“科協”)幫助下,于2005年3月9日正式舉行石林阿著底民族刺繡產品開發技術協會(下稱“協會”)成立大會。普氏民族繡品廠廠長普菲當選協會理事長。協會的成立,標志著石林縣傳統的民族刺繡業將通過自發的協會組織向產業化經營發展。
協會成立至今,理事由最初的13名發展到現在的46名。會員從剛開始石林縣452人發展到云南全省7 800人,其中有57個殘疾人會員,還有68名由于2008年經濟危機失業返鄉的女青年會員。協會會員從剛開始的阿著底村村民發展到現在遍布尋甸、大理、祿勸、東山、普者黑、西雙版納等地的多個少數民族婦女群體。產品銷往俄羅斯、日本、香港、北京等地。 2008年,協會刺繡品產值達到1 000萬余元。
二、協會產生與發展動力和運行機制分析
(一)動力機制
1.能人帶動與市場驅使。早在20世紀90年代,在外打工的普氏姐妹就發現她們演出時拋給臺下客人的荷包相當受歡迎;一開始是送,到了后來,客人們就愿意花錢買。每到一地演出,人們對她們身上的民族飾物都表現出極大興趣,表示愿意出高價花錢購買。普氏姐妹以高出一般農民的市場洞察力,發現并開拓了民族刺繡系列產品市場。
協會會員通過繡品一項的收入相當于2008年石林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 200元的一半甚至更多。2008年,協會刺繡品產值達到1 000萬余元,取得較好經濟效益。提高了會員經濟收入,增強了協會凝聚力,促進了協會發展。
2.社區經濟、文化環境推動。天下聞名的石林景區,興旺的旅游業帶動了周圍地區少數民族刺繡業的發展。依托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民族風物資源,積極發展刺繡產業,不僅是石林建設旅游經濟大縣的重要途徑,也是繁榮石林民族文化、培育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作為石林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林刺繡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實現了商品化和產業化。協會發展找到了經濟、文化的立足點。
3.政府支持。從辦繡品廠到成立協會,從跑貸款到拉訂單,各級政府積極關心和支持著刺繡協會的發展。協會遇到資金周轉困難時,政府積極幫助聯系農業銀行,采用協會會員辦理金穗惠農卡、分擔協會貸款風險的方法協助協會渡過難關。
(二)運行機制
1.能人主導的協會運行機制。協會的成功運作離不開能人普菲強有力的推動和管理。政府對能人的支持與肯定進一步加強了能人對協會會員的影響和帶動。協會發展初期,能人的角色可能會被誤認為“牟利的中間商”,但是如果“中間商”可以帶來信息、帶來原先不曾有的利益,那么中間商的存在就有積極意義。能人組織農戶,形成一定規模的協會,帶動農戶與市場對接。能人及其組織的出現適應并代表了石林刺繡行業的生產水平和生產關系。如果有更多的能人或“龍頭”產生,為了保持自己在更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相對有利的位置,能人或“龍頭”就不得不考慮讓散戶得到更多好處。最終,分散的農戶也會得到更多實惠。所以,能人和“龍頭”是必需的。
2.經濟利益分配機制。協會實行以戶為生產單位,采取“發放原材料―收半成品―加工成品―銷售”的經營生產方式和相應的經濟利益控制和分配制度。協會墊支所有刺繡用原材料的費用,會員投入時間和技術制成半成繡品,由理事對散戶定價回收,交回到繡品廠,最后一道工序由繡品廠完成,并分散到各零售點和商。會員得到初級產品加工收入。理事得到培訓收入、產品加工收入和管理服務收益,其中,對理事經濟利益的保護激勵了中層管理者培訓和指導普通會員的積極性。會長也能得到相應的銷售利潤。
在整個經營過程中,協會刺繡產品沒有注冊商標,沒有得到完整的品牌利益。也就是說協會所做的努力相當一部分成為整個石林刺繡行業的共性利益投入,其社會效益大于協會的經濟利益。隨著刺繡行業競爭的加劇,協會的利益將會受到更多的侵蝕。
3.組織培訓與發展機制。協會的發展戰略是刺繡培訓辦到哪里,會員就發展到哪里。所以,才有了全省7 800人的刺繡會員規模。培訓主要由協會理事承擔。經過培訓的婦女成為協會會員,協會就有義務回收會員的繡品。
會員一年不參加活動就自動退會,或一年內如果連300元的繡品都交不了也算作自動退會。這樣的退出機制保證了會員積極性和自覺性,降低了監督成本。
4.產品質量與控制機制。協會理事是產品質量和控制的中堅力量。理事負責發放刺繡原料,同時身兼產品質量控制的重任。而理事對產品質量的控制源于繡品廠對理事交回產品價格的控制。
三、協會建設與少數民族婦女和社區發展的思考
(一)協會成員個人經濟效益與婦女自我意識的改變
農忙季節,會員婦女利用晚上做刺繡,每個月能收入60元,農業生產進入中耕管理后,每個月可收入300元以上,年收入不會少于2 000元?!笆帜_快”(技術熟練)的婦女每年通過刺繡,收入可以達到4 000元~5 000元。會員反映,能把自己的手繡品變成商品,感到很有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
參加刺繡協會給會員生活帶來的重大變化不僅是收入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有了市場經濟意識。用會長普菲的話說,會員現在會“討價還價”了,對時間緊的活兒會要求更高的價格,和原來“給錢不敢要,要錢小聲氣(不好意思)”形成鮮明對比。
成為協會理事的婦女就更“技高、見多、識廣”了。理事要負責對申請成為會員的群體進行培訓。要對所負責區域的會員產品進行質量檢查并負責回收會員產品。
(二)協會對社區建設層面的現實影響
1.村容村貌改善。從2002年普氏民間繡品廠落腳阿著底村,廠長普菲當選村長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進村的980米泥漿路修成柏油路。既為小廠帶來更多客人,方便繡品運輸,也給整個村子帶來實惠。正如農民所說:“村民們再也不用先把鞋脫下來揣在懷里,過了這段路再洗洗腳把鞋穿上了”;“孩子們上學再也不用怕一腳陷進泥塘而繞著走田埂了”。隨著繡品廠的名聲越來越大,村里的游客也越來越多,村民對社區環境改善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2002年,村里就集體出力修建了供大型客車??康耐\噲?、修繕了村委會禮堂,總體改善了村容村貌。
2.和諧社區建設。為了最現實的需要,用更多的繡品交換更多的現金,村里的婦女們在閑暇時間都忙著刺繡;為了提高自己繡品的質量,婦女們在一起的時間都交流刺繡經驗,婦女們的公共生活有了正當的名聲。家庭關系、鄰里關系相對以前更加和睦,促進了和諧社區的建設工作。
3.社區文化發展。隨著繡品廠、協會的發展,阿著底村人也開始越來越習慣舉辦、參與各種大型活動。2005年春節,首屆原生態體育運動會在阿著底舉辦,1 600多人參加。2009年3月,首屆石林刺繡大賽在阿著底舉辦,1 400多人參賽。在大型活動中,村民們相互協調,通力合作,努力將“阿著底”這個品牌打響。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阿著底社區的傳統特色文化,更提升了整個社區的凝聚力和村民的合作精神。
四、深層次思考
(一)創新社區資源整合平臺與農村社區建設
如何利用協會影響力,通過豐富協會功能,依靠協會創新社區資源整合平臺,整合社區人力資源、企業金融資源(投資、貸款)、政府及其社會資源,提升社區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是今后協會在社區發展建設過程中值得探究的問題。
(二)市場經濟背景下婦女影響力的改變與和諧社區建設
刺繡技術恰好適應婦女進行非農生產的特點,以協會組織為紐帶,探索一種真正的以婦女為核心的致富發展之道。給婦女提供就業新途徑,通過發展,真正地帶來效益,推動會員婦女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提升婦女在社區重大事務上的決策地位。對和諧社區的發展和實現農村婦女的戰略性需求具有重大意義。
(三)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與社區文化建設
彝族民間刺繡從圖案到色彩無不蘊藏著悠久的彝族文化和傳統。如今,通過協會的不斷創新和系列繡品的開發,刺繡品成為彝族民間文化傳播的載體,使得優秀的彝族社區文化得以傳播。
彝族刺繡歷史悠久,彝族婦女把刺繡作為表現勤勞、聰慧等優秀品質的重要象征。彝族婦女從小練就一套獨特、嫻熟的刺繡技藝,各種花鳥蟲魚、山川日月等形態各異的圖案都是彝族婦女的包頭、衣服、圍腰、飄帶等刺繡品上的主角。現有的繡品主要圖案有十多種,其中三弦花、太陽花和八角花以及它們的變形圖案是最常見和重要的設計,都是“老人教姑娘、姑娘傳伙伴”這樣傳下來的,協會的刺繡技能培訓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大背景下無形中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在現實市場中為民族文化撐住了一塊難得的傳承空間。
五、結語
石林阿著底民族刺繡產品開發技術協會,面對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社區和諧發展的訴求,帶動少數民族農村社區婦女認識自身文化優勢,利用已有技術技能,結合市場需求,順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爭取婦女群體的發展機會,貢獻于社區發展。形成了一道獨特風景,具有典型意義。
參考文獻:
[1]趙繼新.中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4.
[2]徐旭初.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制度分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3]呂紹清.農產品行業協會:婦女的機遇與挑戰――四川省資中縣養豬協會、資陽市畜牧協會調查報告[J].中國農村研究,2006,(34).
[4]李程.民間組織與和諧社區建設[J].唯實,2007,(1).
[5]陸春萍.論和諧社區建設中社區民間組織的培育和發展[J].理論月刊,2007,(9).
黃會林等
隨著傳媒產業的不斷發展,影視文化對社會的影響日益廣泛。特別是對于6歲到18歲以下的在校未成年人而言,相對于家庭、學校教育和同伴影響,影視媒介以其特定的傳播影響力對其價值觀、人生觀、暴力傾向等諸多方面起著特殊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北京師范大學課題組于2006年5月在北京城區、近郊區、遠郊區6個區縣 (西城區、東城區、海淀區、朝陽區、通州區、延慶縣)14所中小學,面向未成年人進行了立意抽樣調查。有效回收問卷1335份,其中小學453份、初中453份、高中429份。所有數據錄入計算機,并經SPSS10.0進行統計處理。以下為“影視文化對北京地區未成年人影響”調查報告的章節節選。
一、北京地區未成年人收視現狀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電視是北京中小學生繼書籍之后每天接觸時間最長的媒介。中小學生每天接觸不同媒介的時間由多到少依次為書籍、電視、上網、雜志、報紙和廣播。北京地區未成年人平均每天接觸電視的時間為62.99分鐘。
區別于北京常住居民將娛樂視為最主要收視目的,獲得信息是北京地區中小學生收視最主要的動機,獲得娛樂是第二動機。
在認為哪些因素最能導致中小學生不看或不多看電視的選擇中,“學校學習壓力大,作業多”是制約未成年人看電視最主要(44.0%)的原因;其次為“家長制約不讓看”(17.2%)。電視節目本身制作水平的優劣,是影響未成年人不看或少看電視的第三大因素。
“動畫片”和“影視劇”高居北京地區未成年人最喜愛的電視節目類型前兩位,其次依次為“游戲娛樂類節目”、“音樂類節目”和“體育競賽”等。
二、北京地區未成年人眼中的電視節目
在課題組給出的九個不同維度的國內電視節目評價調查中,北京地區未成年人對電視節目平均印象分為3.20,各項指標無一達到良好水平(4分),總體在及格線上下徘徊。這表明,當前國內電視節目與未成年觀眾的需求已形成了極大錯位。其中,北京地區未成年人對國內電視節目風格是否具有個性的評價得分最低(2.97分),處于不及格水平。
經過對選項的5分賦值,北京地區未成年人對當前國內兒童節目的總體評價為2.93分,低于及格水平。不同教育程度對國內兒童節目的評價差異顯著,小學生對兒童節目的平均評價為3.57分,初中生為2.68分,高中生為2.52分。
關于兒童電視節目的類型偏好,喜歡“動畫類”的最多(57.1%)。其次,喜好“益智類”(23.1%)與“競技類”(23.0%)的未成年人在數量上難分伯仲。再次為 “從來不看”(14.5%)和喜好“談話類”(1.4%)。
“日本”動畫片是未成年人最喜愛的動畫片,選答率高達66.5%。其后,依次為“中國大陸”12.7%、“歐美”8.7%、“都不喜歡”6.8%、“韓國”3.6%和中國“臺灣”1.7%。
對電視新聞節目而言,北京地區未成年人最喜歡了解新聞的渠道是電視(53.4%)。其次依次為互聯網(14.9%)、報紙(14.1%)、書籍(5.5%)、雜志(5.0%)、家長或老師(3.5%)和廣播(3.1%)。
在電視新聞報道的內容是否真實的評判上,僅有14.5%的北京未成年人認為電視新聞“完全真實”,大部分未成年人認為電視新聞中含有虛假成分。
不同媒介比較中,電視(55%)亦是未成年人獲得娛樂最主要的渠道,其后依次為互聯網(23%)、雜志(9%)、書籍(8%)、報紙(3%)和廣播(2%)。
在未成年人對影視明星最新動向態度的調查中,“比較關心”(43.2%)明星的最多。除“現在還沒有”(16.4%)崇拜對象外、“影視明星”(14.0%)是繼“科學家”(16.3%)之后,北京地區未成年人第二大選擇最集中的崇拜對象。長大后,從事“演員、歌手或影視工作”(11.9%),也是繼“白領職員”(13.6%)、“科技工作”(13.3%)之后,未成年人第三大最希望從事的理想職業。
在娛樂節目與現實關系的判定中,大多數(86.10%)未成年人認為娛樂節目與現實生活“無關”或存在一定差異,但也有少部分(13.80%)人認為娛樂節目與現實生活“基本等價,非常相關”。
作者簡介: 黃會林,女,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北京文化發展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整體規劃
肖永亮郭 晶
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概念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一種產業集群現象,表現出獨有的產業特征、經濟特征、文化特征、藝術特征、技術特征、資源特征、市場特征和管理特征,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主要表現為三種類型:產業園、產業區和產業基地。
所謂產業集群,是指經營同一種產業的企業群體通過地域關聯、功能關聯或目標關聯,形成在地理上的集中,它既包括同一類企業集聚,也包括其上下游產業鏈和相關支持行業的集聚。產業集群可以通過中小企業間彼此競爭、相互學習、模仿和產業相關聯等效應,包括示范、推廣和帶動效應來提高產業效率和企業的經濟效益。由于產業鏈的存在可以提高區域的專業化分工程度,降低從新產品開發、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銷售流通等各個環節必須付出的交易成本。
產業園、產業區和產業基地在概念上有所區別。一般來說,產業園相對產業區更為完整封閉,有明確的管理主體,有清楚的地域邊界,經過系統的規劃,有一定的入園門檻,園內各種組織功能齊全,自成一體。產業區是依靠地域或經營特色自然形成的一片開放空間,地界模糊,管理松散,行政干預少,包容度大。產業基地是指針對某一單一產品和服務集中開發的空間,它不強調產業鏈的完整性,一般著重孵化功能。
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運作模式
埃森哲研究的業務模式認為,標準的業務模式實際包括三個部分:價值的來源(即客戶)、提供的價值(即產品)、提供價值的方式(如何提供)。
在此基礎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可以界定為五類定位模式:創作型文化創意園區、消費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復合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都市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原生態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創作型園區的特點是設計制作生產性的,具備研發、投資、孵化、制作、培訓、交易等功能。通過傳播輸出文化創意產品,承接和提供服務項目來提升園區的價值。創作型一般是指產品的無形特征對產品的價值影響特別大、客戶購買決策復雜。
消費型園區是指提供特色場所,通過展示、服務吸引消費群體參與消費。文化創意消費品一般是指消費者日常所大量重復購買、使用的產品和服務,具有較高的審美取向和娛樂功能。消費型園區是由客戶的價值來源來決定提供價值的內容和方式。
復合型園區是創作型園區和消費型園區的混合,兼具二者的特性。
符合城市風格和迎合城市風情的都市主題的園區。價值的來源、提供的價值和提供價值的方式帶有強烈的都市情調。
利用原生態的資源和環境,對某一地域實現計劃性保護,根據當地特色進行文化繼承和靈活創意而生產獨特的產品,提供獨一無二的服務。
三、園區規劃方法
在園區規劃過程中,要形成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需要掌握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法,有效提高規劃效率。
首先,要形成園區戰略定位,必須進行戰略分析和競爭性分析。戰略分析和競爭性分析常用的方法為“SWOT分析法”,通過對園區進行SWOT分析,從而提煉出與園區建設相關的生態環境中,對我們戰略制定和實施起實際作用的機會和威脅;同時,總結出園區建設在某一細分市場中的強勢和弱勢。無論強勢、弱勢、機會,還是威脅,都是確定園區戰略定位的基礎。
另外,在對園區建設所處的生態環境進行宏觀環境分析時,還可以采用“PEST分析法”,這是一種宏觀環境的指向性分析法,依據于國家對未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科技的相關宏觀規劃與發展遠景目標為基礎參照,尋求發展機會與市場空間的前瞻性分析方法。
通過上述科學方法的運用,可以找到園區的戰略定位,形成可持續的發展規劃。從而在基礎上,找到園區適宜的運營策略以及文化內容等相關發展策略,形成園區獨有的運作模式,從而順利地在大環境中尋找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順應時代潮流的同時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為文化產品的后續運營提供便利條件。
作者簡介:肖永亮,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北京文化發展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主任。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
張慧光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北京作為祖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有其特殊的地位,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充分發揮首都精神文明建設作用,對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建設,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要充分認清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對于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實現社會和諧,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良好的文化條件。沒有文化上的和諧,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社會的和諧就沒有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要充分發揮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多處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把和諧文化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確強調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鄙钊胴瀼厥鶎昧腥珪?,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就要緊緊圍繞這一“重要任務”,始終抓住這一“根本”要求,就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的目標要求,以發展先進文化為引領,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著力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凝聚全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政治力量,發掘和弘揚民族的、世界的、先進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精神,形成文明和諧的思想道德生態環境,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作出精神文明建設的更大貢獻。就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設而言,還要按照中央關于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的要求,按照總書記關于北京的各項工作要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指示,緊緊圍繞著“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重點要抓好“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切實打牢市民文明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引導市民養成文明和諧的行為方式,營造首都莊重和諧、開放包容、文明友善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從解決群眾最關心、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入手,扎扎實實推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為推進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營造一流的人文奧運環境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一是要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努力為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提供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二是要大力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實施“五大文明行動”,努力為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營造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三是要把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與和諧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基層、落實到群眾生活。
要發揮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優勢,廣泛動員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有其獨特的優勢和作用,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設更有其特殊的地位和職責。要充分發揮這些特有的工作優勢,努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營造一流奧運環境,凝聚力量,作出成績。一是要始終堅持黨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管精神文明建設的政治優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堅持黨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領導,是我們戰勝困難、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證。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思想觀念,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總體要求,積極調整工作安排,細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實,自覺為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作出更大貢獻。二是進一步密切與駐京黨政軍機關的關系,充分發揮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獨特的首都優勢。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是領導和協調首都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專門機構,其人員組成既有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的領導,也有駐京部隊的領導。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需要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的支持和參與,也需要駐京部隊的支持和參與。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要充分發揮這一獨特的首都優勢,積極爭取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和駐京部隊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努力為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獻計獻策獻力量。三是積極挖掘首都各界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潛力和作用,充分發揮首都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優勢。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是一項群眾性很強的工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也需要群眾的廣泛參與、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要充分利用在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聯系和組織的一些資源優勢,把和諧創建活動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和保護來自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發揮首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智力優勢,發揮社會學術團體的理論研究優勢,最大限度地為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形成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廣大群眾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作者簡介:張慧光,女,首都精神文明辦主任,北京文化發展研究基地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中心主任。
網絡媒介與大眾文化生活
楊春霞
回顧媒介發展的歷史,每一種新的媒介的出現,改變的不僅僅是傳播的空間和時間,還有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文化觀念以及文化傳遞的方式。
中國網民的數量已經從1997年的62萬人發展到2007年6月底的1.62億人,位居世界第二。北京是中國互聯網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之一。無論是各種互聯網產業,還是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員,以及網民在居民總數中所占的比重,北京都位居全國城鄉之首。
對大部分的中國網民而言,互聯網功能已經至少拓展到四個方面:信息渠道、溝通、娛樂和生活助手功能。反映互聯網信息渠道的應用主要有網絡新聞和搜索引擎,新興工具有博客;起到溝通工具作用的網絡應用主要有電子郵件和即時通信;發揮典型娛樂工具的網絡應用有網絡音樂、網絡影視和網絡游戲。能反映互聯網生活幫手的應用主要有:網上求職、網上教育、網上購物、網上旅行預定、網上銀行和網上炒股等。
過去,沒有一家全國性的公司能夠統一處理全國各地的機票,沒有一家被行政區劃限制的旅行社可以把從北京、上海、廣州到三亞去的旅行者統一起來向酒店和航空公司下單,但在網絡時代做到了。
過去,歌手和唱片公司靠唱片的銷量掙錢,電影靠賣電影票掙錢,但網絡卻改變甚至顛覆了娛樂業傳統的贏利模式。今天,對世界三大唱片商來說,人們從網上下載付費歌曲所帶來的收入已經大于銷售唱片的所得。而根據電影內容改編的游戲,根據電影音樂、內容制作的鈴聲、彩鈴已成為這一老產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過去,無數的中小公司選擇在繁華的街道上豎立巨幅廣告牌來吸引市場的注意。而在網絡時代,他們發現各大搜索引擎上的搜索排名與他們的業績關聯度更大,于是造就了一個巨大的網絡搜索競價排名市場。
網上理財 上網理財具有節省時間、操作簡單、沒有區域限制、理財產品種類多等優點。使得網上理財蔚然成風。從網絡理財信息的渠道來源看,互聯網以86.6%的比例高居榜首,而排在第二位的報紙、雜志僅為49.6%。
網上求職 是指網民通過網絡尋找招聘信息和在專業招聘網站簡歷。根據調查,網民的求職信息來源85.1%來自互聯網,而來自傳統的報紙、雜志上的招聘信息則有52.6%。網民在網上搜索工作機會時,首先考慮的分類原則是行業,其次是職能、專業類別、招聘信息的日期等。這也是大部分招聘網站在分類工作機會時的分類原則。令人關注的是,有高達55.8%的人通過互聯網找到過工作。
預定旅游 這里是指通過網絡,定制自己旅行的交通工具、票務、起居飲食以及旅游路線的一種方式。包括:預定旅游路線,預定票務,預定酒店等。調查結果顯示,出行全部依賴網上預定的網民占總數的7.4%,網上網下都有選擇的占42.1%,有近半數(48.1%)的人只在網上查詢,不在網上預定。網民在網上預定最多的是飛機票,高達65.2%,其次是酒店占57.5%,預定旅行團推出的旅游度假線路占30%。預定門票和餐飲的比例都在20%左右。
虛擬社區 如果將博客比喻成個人在網上的家,社區則是個人網上生活交流的小區。社區一體化趨勢――網上社區與線下活動相結合成為未來網絡社區演化的方向。社區一體化將網上難以變現的經濟與社會價值通過網下兌現,完成了價值實現的過程。社區不斷強化用戶的交流體驗,挖掘出淹沒在信息背后的活生生的人并建立社會關系,建立趨于真實社會生活的網上生活社區空間。
居民小區網絡社區化――真實社區基礎上的虛擬社區具有更強的活力。居民同住在一個小區,產生高度的信任感。例如北京最有影響力的居民小區社區網“回龍觀社區網”注冊用戶5萬左右。這樣的社區還很多,這種以大規模的真實社區為基礎的網絡社區往往具有更強的活性和粘性。
因為互聯網的產生而增加了許多新的職業。還帶動了新的企業文化。在傳統產業中造就了一支準IT業從業人員,他們大多擁有高學歷,其追求新知識、接受新思潮的主動性往往也會在職工中起到推進作用;拉近了政府、產業與社會的距離,近幾年政府網、行業管理部門網、社會團體網等專業網越來越普及,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傳達,對參與決策、提高民主意識,大有好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產業的工作方式和經營理念。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推動社會文化繁榮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諸多負面效果的產生。首先是基本文化技能的危機。讀和寫是一種最基本的文化技能,然而在新媒體技術的沖擊下,文字只是作為看的對象而存在著,失去了它應有的讀和寫的內涵與意義。不知不覺中出現了想起一個很熟悉的字卻寫不出來的現象。其次是語言詞匯的亂用、濫用。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方式,脫離了語法規則的語言不僅會產生歧義、難以理解,而且還會像病毒病菌一樣感染整個文化系統,破壞文化的正常發展。第三是網絡傳播還導致文化帝國主義問題?;ヂ摼W上的語言之爭是文化帝國主義的典型戰場。經常上網的人總是會被網上海量英文信息弄得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往往正是在人們的這種茫然中,英語文化的影響得以大行其道。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目前英語主導著因特網。網上的英文信息占整個信息的90%以上,而漢語信息尚不足1%。這顯然不能反映豐富多彩和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
作者簡介:楊春霞,女,北京語言大學外語學院助理研究員。
北京在漢語國際推廣中的優勢
李春雨
近年來“漢語熱”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升溫,并與“漢語國際推廣”一起成為備受關注的國際文化現象。在漢語國際推廣中,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都市魅力的北京文化,占據著不可取代的獨特地位。
一、北京是漢語國際推廣的重要平臺
2006至2007年,在北京開展了一系列與漢語國際推廣直接相關的重要活動,使北京真正成為一扇窗口,主動地向世界敞開了自己的歷史與文化:2006年7月,漢語國際推廣北京基地正式成立,并開通了全國最大的漢語學習和展現中國文化的網站(省略);同年10月,北京又建成并正式啟用了國家漢語國際推廣教師培訓基地;2007年3月 “世界漢學大會2007”在北京召開,會議的總主題為“文明對話與和諧世界”,該次會議是在中國本土舉行的最大規模、參與者最多、規格最高、收獲最豐的漢學大會;同年4月孔子學院總部在北京揭牌成立,它是全球孔子學院的最高管理機構,北京成為孔子學院總部所在地,再次證明并鞏固了北京在漢語國際推廣中的核心地位。
二、北京高校云集,在海外孔子學院建設中作用巨大
至2007年5月底,在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55所孔子學院,現有的海外孔子學院80%以上都是由國內的教育機構合作承建的,而其中由北京的高校或教育機構承辦的孔子學院占近40%。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一批師資力量雄厚的京城著名高校都參與了孔子學院的合作承建。優質的教育資源、良好的教育環境、過硬的教學水平,為北京的教育市場與高校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參與合作承建海外孔子學院,北京高校的教育文化功能在漢語國際推廣中有效地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播。
三、北京在推廣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得天獨厚
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不僅擁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而且還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在這座古老的城市里,歷史文化古跡不勝枚舉,長城、天安門、故宮、頤和園、圓明園、明十三陵、各式各樣的胡同和四合院……這些名揚中外的文化遺產是中國浩瀚歷史最佳的見證者與講述者。此外,云集北京的那些中國飲食文化、戲曲文化和節日文化等多種突出反映中國人審美觀念、精神氣質與文化心理特征的傳統文化,對外國人來說也充滿了吸引力。如何發揮北京文化的輻射力,向世界展示古老而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漢語國際推廣必須面對的課題。
四、北京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
北京文化既是歷史的,又是現代的,與時俱進的。北京的什剎海、三里屯、朝陽大山子798藝術區等地現在已經成為外國人經常光顧的地方,在那里有著當代中國的前衛藝術和時尚,有著文化的碰撞與交融。當代中國不僅有茶館,還有酒吧;不僅有二胡,還有吉他;不僅謙遜含蓄,而且自信開放……處于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的北京,以包容的姿態擔當起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文化的重任,成為中國的“文化大使”。近年來,在北京成功舉辦了英國戲劇舞蹈節(2003)、首屆國際新媒體藝術展(2004)、紀念安徒生誕辰200周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2005)、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展(2006)、美國藝術300年展覽(2007)等活動,大大促進了中國同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也體現出了北京文化為邁向國際化所做出的努力。
五、北京奧運是推廣中國文化的難得契機
關鍵詞:楚漢文化;文化產業;軟實力早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就已經指出:“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六屆四中全會報告中,又進一步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報告。可見,黨和國家非常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提升區域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在一些有文化傳統區域的欠發達地區,通過將文化產業打造成為地方支柱產業,能起到投入少,見效快的效果。通過提升文化生產力,來培育文化競爭力,已經成為城市文化事業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內容,是提升城市軟實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區域文化特征成為城市軟實力競爭的核心
一個國家的硬實力主要由政治、經濟、軍事、資源等可觀察因素組成,而科技、文化、信仰等則構成了國家軟實力的主要部分?,F在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由硬實力和軟實力共同組成,甚至有的學者認為,二者比較,軟實力的重要性甚至將逐漸超過硬實力的比拼。同樣道理,在當代區域中心城市的建設與競爭中,一個城市的軟實力大小和發展潛力多少,將比資本、資源等各種硬實力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歷史文化名城、公園型生態環境,休閑度假勝地,顯然對人的吸引力比污染嚴重的工業區更強。因此,全國各大城市,紛紛以各種辦法,提升環境,培育文化,甚至制造文化,來提升區域競爭力與影響力。
人們通過實踐已經逐漸認識到,一個城市只有通過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在新的經濟發展中真正崛起。在以前重點發展與追求GDP等硬性數據指標導致發展后勁不足后,有識人事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以發展科技基礎、發展生態轉型、發揚文化影響等軟實力的提升方向上尋找城市增長的新突破口。硬實力的發展,開始越來越依賴軟實力的提升,離開軟實力的支持,硬實力很難再有大的提高,軟實力的發展,已經成為城市綜合實力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指標,軟實力的增強,為區域城市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一個城市軟實力發展水平的提高,對區域經濟競爭主動權的把握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特別是在一些傳統上硬實力較落后,經濟上欠發達地區,如果總是在硬指標上下功夫,將事倍功半,難以出成績,不易見效果。因此,另辟蹊徑,用軟實力的提升彌補硬實力的不足,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一些有著歷史文化傳統區域,借助文化集聚,推廣文化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往往能形成后發優勢,在招商引資,吸引制造業落戶等方面起到奇兵效果。當前,面臨著新的產業結構調整良機,一些傳統的工業企業、加工企業,由于面臨一線城市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等壓力,開始向二三級城市尋找落戶點,當各個城市間在硬條件上區別不大時,軟實力的比較,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籌碼。良好的教育醫療環境,便捷的金融保險服務,優美的環境生態,新鮮的富氧空氣,良好的勞動力素質,高效的政府效能,合格的市政配套工程,優惠的工商業投資條件,公平誠信的政治法律環境,都將對吸引資金、產業群集聚起到無形的吸引作用。因此,要充分重視對軟實力的投入,要意識到軟實力的投入,就是對硬實力的倍增投入。
軟實力競爭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競爭力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經濟活動目的回歸體現。通過對人在經濟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精神與物質的集合,強化人的能動性和主體性,構成了文化競爭力的內涵。人是城市的靈魂、目的與歸宿,人圍繞城市生產建設,目的是為了與城市和諧共處,是為了建設美好城市,美化自身生活條件。文化,就是一座城市的標桿,一種價值尺度,一個衡量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標志。文化建設,是打造城市軟實力的基礎條件和前提要求。一個文化荒漠的城市,不是現代文明城市,一個道德水準不足的城市,是沒有生機的城市。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他的居民必然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一個文明的行為細節,體現著城市的文明程度。良好的公序良俗,積極進取的社會風貌,構成了良好的現代化文明城市氛圍。碩果累累的文化產品,欣欣向榮的文化產業,豐富多樣的文化品牌,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體現著城市的文化創造力,賦予城市勃勃文化生機。
宿遷市,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力發展楚漢文化遺風,發揚楚漢文化創業拼搏傳統,有利于形成城市凝聚力,打造城市競爭力。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個沒有競爭力的城市,一個有著文化傳統不善于利用的城市,是一個放棄發展機會的城市。一個城市的文化特征與底蘊,會深深影響城市的價值觀以及居民行為標準,并賦予城市向外展現的吸引力與競爭力,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前景。
美國學者托夫勒曾經說過,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會有繁榮;哪里有繁榮,哪里就會形成文化集聚。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宿遷要想實現繁榮振興之路,就需要在文化產業上開動思路,借助后發優勢和比較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楚漢文化,來提升城市影響力,通過提升文化競爭力,來推動城市競爭力,通過城市競爭力提升,來推動城市經濟的騰飛發展。
二、發展文化產業帶動宿遷經濟發展分析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經濟發展中的文化與經濟融合促進現象被研究重視。經濟與文化從分離開始走向融合,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的關系變得緊密起來。經濟與文化互動互促效益日益受到重視,一方面,文化內涵對經濟活動的灌注,增加了物質財富的附加值,提升了物質商品的品味檔次。另一方面,文化發展過程中通過對經濟成分的吸收,提升了文化產業實力,增強了文化影響力和穿透力,經濟元素的輸入,還能提高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文化的先進性和經濟的發達指標相互聯系,促進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共同富裕,促進了社會和諧,提升了綜合競爭力,增強了整體實力。
文化產業的發展興起,源于現代化工業程度的提高和生產力的富足,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們不在為溫飽問題擔憂時,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就成了新的時尚。包括藝術、教育、娛樂、體育、休閑、旅游等等新的文化產業的興起,一方面表達了物質文明的進步與豐富,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的興起,又反過來促進物質文明向更高程度發展。有關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約占據著國民經濟總額的1/4―1/3不等,由此可見,在發達國家,文化產業早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樣推測,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尚有巨大的空間等待挖掘。因此,發展文化產業,將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最好方式。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還相當落后。我國現階段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不足2000萬,實現產值在萬億左右,占GDP總量約5%左右。在一些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文化產業發展較為迅速,占GDP總額都超過了10%,但是,這樣的數據,距離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文化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同時,也說明我國經濟獲得文化產業的支持還不足,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我國非文化產業的貢獻也有巨大空間可待挖潛。從以上情況分析,在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將是最高效的投資模式,文化產業的綜合產出與邊際貢獻,將成為我國社會財富增長的新路徑和新形式。作為朝陽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將直接帶動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增強城市綜合實力,決定城市間的競爭力。因此,大力發展宿遷市楚漢文化產業,帶動相關文化產業集群,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將對宿遷市洼地崛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根據宿遷市委宣傳部和宿遷市統計局在2011年對宿遷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底,宿遷市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共有25356人,文化產業單位合計1830個其中,文化制造業企業有338個,文化批發與零售型企業有437個,其他文化服務型企業有881個,包含鄉鎮文化站在內的文化行政事業管理型單位172個,以及民間其他非盈利型組織和單位2個。通過對文化及相關產業80個行業小類中有調查數據的54個行業情況統計,宿遷市201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17.64億元,僅占區域生產總值的1.7%,與2009年數據相比提高了0.3個百分點。其中,文化制造業增加值9.54億元,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54.1%;批發零售業統計增加值1.28億元,占總比的7.3%;其他文化服務業統計增加值6.82億元,占總比的38.7%。在江蘇省文化發展綜合績效考核中,宿遷市居于排行榜末位。因此,加強對宿遷市的文化產業投入,挖掘文化產業增值空間,以帶動宿遷市發展總量提升,已成為當務之急。
三、增強城市文化競爭力途徑研究
合理規劃文化產業結構是保障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合理規劃文化產業結構,有利與規范文化產業的有序發展,有利與和其他產業發展相互融合。要以發展為主題,轉變管理模式,增強文化意識,要建設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文化配套設施,創造條件,提供條件,吸引文化產業人才,培育文化產業后備力量。要借助媒體、電臺、互聯網等宣傳手段,推廣楚漢文化影響力、感染力,加強與徐州市的文化合作,共同促進楚漢文化發展,共同推廣,能強化影響力。發展數字話文化企業,促進文化產業升級,深入研究文化發展趨勢,引導區域文化發展緊跟時代步伐。提升文化產業層次,加強與非文化產業的交融,向其他產業滲透擴張,加大文化生產力建設。
加強對文化產業的投資,是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基本保障。任何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有效投入,文化產業發展的最主要瓶頸仍然是資金問題??梢韵蚴≌暾垖m椯Y金,也需要宿遷市政府能用多種辦法自籌資金,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比重。目前宿遷市已經投入數十億資金在建設項王故里,并且在外城區建立了文化產業園。這些投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必須接受文化產業投資的規律,即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回報周期問題,因此,不能拔苗助長,要有耐心。隨著文化產業的有序發展,文化產業投資的回報福利,會慢慢體現出來。還需要大量吸收民營資本,甚至是外資進入文化產業,畢竟政府的投資,主要是體現引導作用,文化作為一種產業存在時,還是由市場進行資源配置最為合理。政府的投資,主要以公益性文化項目為主,包括文化安全設施建設,區域文化特色建設等方面。相應地,民營資本的投入以及外資的注入,則以贏利性文化產業投入為主。數據顯示,非公有制文化產業從業人數眾多,對區域文化產業經濟總量貢獻巨大。
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自今年5月以來,東阿縣認真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針對“滿、舊、浮、難、小”五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廣泛宣傳發動,深入學習研討,認真查擺整改,著重在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工作標準、工作作風、工作機制、發展環境等方面取得進步和提高,努力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使思想觀念更加開闊,全縣形成了加快建設富裕、文明、生態、和諧新東阿的強大合力。今年11月,東阿縣被評為“山東省投資環境十佳縣(市)”。
一、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開展情況
在歷時8個月的時間里,我縣緊跟市委部署,堅持把“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作為全縣工作的重要任務和黨的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穩步推進各階段工作,基本達到了“觀念上有新飛躍、思想上有新突破、作風上有新改進、環境上有新改善、工作上有新局面”的目標要求。
(一)搞好宣傳動員,發動群眾,營造氛圍。
5月份,市委“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動員會議后,我縣立即安排部署,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召開縣委常委會或常委擴大會專題研究,于5月24日召開了全縣動員大會,并現場電視直播。在大討論活動中,縣委成立5個專項工作機構,10個督導小組,制訂了信息上報、通報和檢查考核等制度,共編發信息簡報30期,在縣電臺、電視臺和《東阿時訊》、東阿政務網站上開辦專欄,累計播放、刊登相關新聞稿件600余篇次,在市級以上媒體發表200余篇次;分別開展了送電影下鄉、攝影圖片展覽、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等活動,并結合慶祝建黨87周年、建軍80周年、國慶節等重大節日組織了多場文藝晚會,通過各種寓教于樂的形式向社會宣講全市范圍內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多層次動員宣傳,使“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精神和重要意義逐步深入人心,在全縣營造了解放思想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豐富學習形式,開闊視野,提高境界。
在活動中,各級領導干部堅持帶頭學習,帶頭開展分析評議,帶頭抓好整改??h委召開了3次常委會,專門聽取活動開展情況的匯報,就深入推進大討論活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h委常委和縣政府黨組成員共參加了36次集中學習考察調研活動??h領導除集中參加專題報告會、傳統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動外,還組織了6次理論讀書會。制訂公布了集中學習計劃和參考篇目,每位領導成員集中學習時間均達到50個小時以上,學習筆記2萬字以上,心得體會3篇以上。針對思想和工作實際,縣委在理論學習活動中邀請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的教授和黨的十七大代表、全國十大檢察官--白云分別作了科學發展觀理論、縣域經濟形勢和十七大精神的報告,各鄉鎮(辦事處、工業園區)黨委書記、副書記、宣傳委員以及縣直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200余人參加。7月上旬,縣委組織安排召開了解放思想理論研討會和吉祥文化學術研討會,理論研討會上共征集論文50余篇,其中《關于東阿縣民營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和《交警服務社會發展初探》等14篇優秀論文分別獲得全市解放思想理論研討會一、二等獎。7月中旬,縣委分3批組織鄉(鎮、辦事處)黨委書記、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江蘇、浙江兩地考察;組織50余名村支部書記赴泰安等地學習觀摩先進經驗,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另外,各鄉鎮、各單位也采取了同樣方式進行了學習交流。同時,縣委組織開展了向基層先進典型學習活動,推出了“感動山東十佳人物—陳金良”、“全國百佳醫院院長”宋鋼兵,“東阿阿膠管理模式”等先進事跡典型,并先后召開了3次農村基層干部先進事跡報告會。通過一系列的學習研討活動,全縣干部群眾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境界,理清了思路,增強了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激發了解放思想學先進、科學發展創大業的的熱情。
(三)堅持查擺改進結合,轉變作風,注重實效。
1、現場觀摩查改。7月13日—14日,縣委召開了全縣“解放思想大討論”現場觀摩會議,全體副縣級以上干部、各部門單位、鄉鎮(辦事處、工業園區)負責人共110人現場觀摩了12個鄉鎮(辦事處、工業園區)的25個工業企業、商貿物流項目和17個新農村建設、畜牧養殖、農業觀光等示范點。會上當場梳理出了7個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6項整改指導意見,各鄉鎮、辦事處立即進行了整改落實;39個行政執法和事業服務單位提出了解放思想促發展的新思路,出臺了便民利民的新措施,改善了形象,改進了作風,提高了效率,有效地解決了群眾關心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
2、調查問卷查改。7月8日—25日,在全縣范圍開展了解放思想萬人問卷大調查活動,共梳理出10大類20個小項的各種問題和意見建議,涉及經濟發展、工作思路、行業作風、文明意識、執法服務等各個方面。在此基礎上,“大討論”辦公室撰寫了《東阿縣委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查擺分析報告》,在市督導組參加的全縣民主測評中,群眾滿意率達100%。另外,縣委“大討論”辦公室和督導組還認真組織了對各級各單位的民主測評。
3、集中座談查改。9月18日、20日、26日分別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企業家、個體工商業戶代表座談會,認真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大討論”辦公室通過走訪群眾,發放征求意見稿,當面征求到各類意見300余條、書面意見100余條、電話征求130余條,其中合理化建議60余條,確保了整改方案切實符合群眾的意愿和要求。縣委先后召開2次常委會和常委擴大會議,每個常委都根據自己所分管工作的實際對方案提出了改進意見。各級各單位也都對本單位的整改方案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征求縣委、政府分管領導和督導組的意見和建議,確保了整改方案切實可行。 共3頁,當前第1頁1
4、明確責任查改。為進一步確保整改目標落實到位,縣委創新工作方式,通過明確整改責任制、公開整改承諾制、強化整改督辦制、嚴格整改評議制等形式,制定了《東阿縣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整改方案》,并建立了責任明確、流程清晰的整改臺帳,形成了長效整改機制。在具體工作中,31名縣級領導干部分包12個鄉鎮辦事處、7個縣委工作部門和23個政府組成部門,縣委各常委和政府副縣長對十一個方面的問題負總責。各級各單位也分別建立了分工明確、責任具體、密切協作的整改工作責任機制。對需要立即、限期、長期整改的三大類十一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細化分解,制定整改措施
55條,落實責任部門68個。目前,立即整改的2項已經完成,限期和長期整改內容正在落實中。
5、公開承諾整改。11月、12月份,對公安、工商、環保、交通、地稅等重點單位的整改措施在《東阿時訊》進行了公示,各級各單位的整改措施在顯著位置進行了公開張貼。并通過開展“十佳文明服務窗口”、“十佳文明和諧新村”、“十佳執法服務標兵”的“三個十佳”評選活動,檢驗了大討論活動成果。到目前,全縣所有責任部門單位均實行了承諾服務制。其中,縣醫院在全省率先實行了“全程就醫卡”制度,將病人的病情、用藥、費用等情況全部計入ic卡,將整個就醫環節置于患者和社會監督之下,既為患者提供了完整的就醫紀錄,又提高了服務效率。12月份,縣委在組織檢查驗收后,將適時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對大討論活動進行全面總結,對“十佳”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集中表彰。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縣委始終堅持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大發展,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富民強縣為目標,突出第一要務,著力實施“富裕東阿、文明東阿、生態東阿、和諧東阿”四大建設,開拓進取,真抓實干,使發展思路更加開闊,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富裕東阿建設成效顯著。今年來,縣委、縣政府先后5次召開企業發展座談會,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并利用各種會議,深入宣傳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服務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引導鼓舞干部群眾開拓創新,加快發展。XX年年前三季度,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29億元,同比增長1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23億元,同比增長2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14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303元,同比分別增長7%、19.6%;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83億元,同比增長37%,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在工作中,突出第一要務,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戰略,工業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東阿阿膠、魯西化工、東昌集團、東阿鋼球等骨干企業不斷膨脹,阿膠、機械、建材、化工等優勢產業逐步壯大。魯西化工基地40萬噸尿素、10萬噸燒堿,東昌焦化80萬噸焦炭,華通熱電5萬千瓦熱電,金華鋼鐵45萬噸鋼鐵聯產,東阿鋼球滾子及高精密度鋼球擴建等一大批項目建成投產,其中過千萬元的工業項目47個,過億元項目9個。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124戶,實現增加值27.7億元、銷售收入104億元、利稅13.6億元。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8戶,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22戶。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0%。g5級瓷鋼球、型煤粘合劑、水泥助磨劑等一批自主研發、擁有國家專利的產品成為新的增長點。目前,全縣擁有1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中國名牌產品、6個山東名牌產品、4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0認證。民營經濟堅持大中小項目一起抓,充分激發民間創業活力。全縣民營企業發展到1110家,實現稅收3.7億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以鋼球及其相關產品、阿膠系列產品、木材加工等為特色,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實施了“大開放、大招商、促進大發展”戰略,招商引資累計到位資金65.64億元。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發展勢頭良好。實際利用外資 100萬美元,完成出口創匯2300萬美元,被批準為“山東省外派勞務基地縣”。工業園區建成區達到4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了“八通一平”,被批準為“省級開發區”和“省級重點循環經濟園區”。
以新的思維指導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縣委引導鄉鎮、農村基層干部努力破除“滿、舊、浮、難、小”思想的種種束縛,以規劃建設“兩區一園”項目為平臺,以培植林業、畜牧、蔬菜、桑蠶四大產業為重點,生態農業初具規模,綜合效益明顯提升,帶動了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林木面積發展到56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7.1%;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達到300處;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8萬畝;推廣“山農12號”優質小麥30萬畝,糧食生產連續4年創歷史最高水平。實施了農村科技特派員工程,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生態家園、新型農機等一批科技興農項目得到實施推廣,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
文明東阿建設穩步開展??h委把推進文明東阿建設作為全縣工作的重要任務,通過形勢報告會、理論讀書會、經濟社會發展觀摩會等一系列形式,著力解決干部群眾存在的自滿、守舊、畏難等思想觀念的禁錮,推進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并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在今年的縣、鄉兩級干部考察調整中,全縣上下表現出了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顧大局的務實作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扎實推進村務公開和村級民主管理,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73處,落實了村級主職干部的工資待遇;“聯村自治”、遠程教育工作扎實開展,村“兩委”換屆工作順利進行;大力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24期,培訓干部3100人次;認真學習宣傳黨的十七大精神,舉辦大規模理論輔導班、報告會十多場次;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倡樹“八個方面良好風氣”,保持了干部隊伍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共引進科技成果88項,獲得專利授權279項。魚山生態旅游景區建設進展順利, “東阿阿膠”、“魚山唄”被省政府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吉祥文化博物館、東阿圖書館、文化館等一批富有文化內涵的文化設施正在實施。 共3頁,當前第2頁2
生態東阿建設持續發展??h委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以人為本為核心,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為基本要求,以“生態立縣”為基本戰略,從創建“省級園林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入手,扎實推進城市建設和生態建設,形成了“八縱八橫”的城區道路框架,建成區面積達到19.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40%。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4%,人均公共綠地達到8平方米。洛神湖景區被授予“山東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實施了曙光街、環球北路的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形成了以綠色為主體的生態框架,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把節能減排放在重中之重,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驗收關,對落后生產工藝加大改造力度,第一批城區采暖鍋爐治理完畢,工業園區和東昌集團列入省循環經濟試點。
充分挖掘開發“一人、一山、一品、一鵲”的特色文化資源,基本形成了以魚山曹植墓風景區、阿膠工業旅游線、洛
神湖景區為中心,以黃河旅游、農業生態觀光為輔助的旅游格局。
和諧東阿建設扎實推進。全縣各級各部門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召開座談會110多次,并深入農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生產工作一線,了解情況,征求意見??h電視臺對欄目進行了改版,推出了《點擊生活》、《鄉村四季》等關注民生的新欄目。針對群眾反映的城鎮就業保險、醫藥衛生、執法服務、干部作風等熱點問題,分類梳理,責成有關部門制定了相關措施,立即進行整改,相繼制定了《城鎮就業、養老、醫療辦法》、《加強藥械集中招標采購十條規定》等規章制度,使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得到解決。堅持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統籌兼顧,農村“路、水、電、氣、醫、學”建設成效明顯。農村公路改造1600多公里,公路密度在全市最高,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客車”;改建新建鄉鎮衛生院11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54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3%。全縣新增就業6197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76人;養老、醫療、失業等各項社會保險實現擴面7174人,資助困難家庭學生4099人;針對6個藥品價格方面的問題,對2100多種藥品進行了集中招標,藥價降幅達15%;城建系統制定了《建設系統社會服務公開承諾制度》,公開服務承諾11項70多條;工商部門認真落實“首問責任制、限期辦結制、服務承諾制”,幫助企業解決困難200多件,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投訴135起,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0余萬元。全縣治安聯防工作全面推開,截至到10月份,全縣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9%,農村可防財案件同比下降32.4%,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
三、主要體會和下步打算
(一)解放思想應成為永恒的主題。只有思想的解放、才會有觀念的更新。“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形成的在學習中提高、在查擺中改進的原則,較好地解決了廣大干部群眾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形成的一系列學習和工作機制,應該長期堅持,常抓不懈,實現創新學習、創新觀念、創新發展思路和措施的長效機制。
(二)建立健全工作激勵機制應作為長期堅持的一項制度。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應建立起經常學習知識、經常查擺問題、隨時改進工作的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把“邊學邊查邊改”納入日常工作中去,體現到干事創業上去,落實到崗位職責上來,通過經常性的學習檢查和評先樹優,嚴格獎懲,嚴格管理,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勵、切實改進的工作目標。
(三)突出工業主導地位應成為全縣干部群眾的共識。工業經濟是縣域經濟的“牛鼻子”,工業企業的發展壯大,可以刺激和帶動商貿流通、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為相關產業發展起到龍頭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以工業反哺農業,統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從萬人問卷調查情況看,干部群眾對發展民營經濟、工業、農業和招商引資的支持人數分別占64.56%、60.98%、59.32%和56.08%。為此,要通過抓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園區建設,達到全縣經濟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依法辦事、文明執法應成為維護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政府職能部門在工作中,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規依法行政,高效工作,文明辦事,熱情服務,自覺提高和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避免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的發生。
雖然全縣“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一是發展不夠平衡。在少數非公有制企業、社區、農村等黨的工作基礎相對薄弱的地方,“大討論”活動的一些工作要求仍然落實得不夠好。二是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一些問題的整改還沒有完全到位。三是建立長效機制的工作任務仍然較重。
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按照“觀念上有新飛躍、思想上有新突破、作風上有新改進、環境上有新改善、工作上有新局面”的總體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進一步把“大討論”活動的成效引向深入。一是突出重點,明確要求,進一步深化學習教育。突出十七大精神的學習和貫徹落實;二是堅持上下聯動,繼續抓好限期和長期問題的整改。進一步對照檢查,查找和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邊查邊改,不斷擴大整改成果;三是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加強制度建設和理論研討,搞好輿論宣傳,努力形成解放思想促進發展的長效機制;四是牢牢把握大討論活動的有利契機,切實做好今后的工作。即突出“五個重點”:工業立縣、新農村建設、服務業發展、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城鎮化;推進“三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實現“三個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就業崗位增加;抓好“五個建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黨的建設;最終實現“五個目標”: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特色鮮明??傊?,通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東阿和諧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也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