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生家庭教育講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交通安全中小學農村學校現狀對策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市場的繁榮,農村交通條件逐漸變好,各種交通工具在城鄉(xiāng)逐漸普及,各種大車、小車、摩托車、自行車飛速的在公路上行駛,在給人們帶來交通方便的同時,各種車禍也在不斷發(fā)生,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無情的吞噬,特別是近年來發(fā)生在小學生的車禍不斷增加,引起了人們的警覺,那怎樣抓好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所以說,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安全是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和諧的交通安全環(huán)境,事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那么,如何做好農村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從而降低交通事故對農村中小學生的侵害,下面從當前農村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現狀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現狀及分析
(一)學校教育方面:交通安全基礎教育薄弱,由于教育教學壓力過大,學校主動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很少,學生的交通安全防護差不多都處于一種自發(fā)狀態(tài),學校對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情況缺乏詳細的了解和掌握,學校對學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況掌握不實,更是缺少這方面有針對性的講座。
(二)學生自身因素方面:由于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生性好動、好奇心強、爭強好勝、天生貪玩、心理脆弱等特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時有發(fā)生,極易引發(fā)道路交通事故。當前,農村中小學生存在的主要違法行為有:中小學生偷開機動車;過馬路時不作前后張望,隨意搶道,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道路;追爬、攀趴公路上行駛的機動車;騎車在公路上互相追逐、嬉鬧玩耍、雙手離把或單手扶把等;另外,農村中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普及較少,這就造成了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現象,對110、122、120這些常識性的報案電話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現農村中小學生駕駛摩托車、乘坐非法營運的車輛或超員超載的車輛以及在公路上成群結隊不靠右側路邊行走等現象發(fā)生,為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埋下了隱患。即使發(fā)生交通事故,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及時報警,從而,給肇事逃逸駕駛人以可乘之機。
(三)家庭教育:農村中小學生中,大部分家長文化知識水平較低,交通安全意識淡薄,缺乏交通安全常識,不能對子女進行較好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多數學生家長及監(jiān)護人甚至為了圖一時之方便和利益而違規(guī)駕車或乘車,學生接觸的家庭教育、社會現實和學校的宣傳教育有時是互相抵觸的,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念、是非觀念模糊。另一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的交通安全問題凸顯。在農村,很多家庭都是夫妻外出打工,只能把未成年的兒女留在老家,交給年邁的父母看管。由于疏于監(jiān)護,安全教育缺位等問題嚴重,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二、開展農村中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對策
在以人為本、實施人性化教育的今天,對農村中小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也要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宣傳的內容、形式和手段要順應時代潮流,形成人人都講交通安全的好風氣,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給廣大的農村中小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安寧、安心的學習環(huán)境。
(一)學校要強化學生交通法規(guī)和安全常識的教育,精心組織開展交通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學生自我防護能力,要采取行之有效教育活動方式,增強全體學生的安全觀念,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
第一:利用班會時間對學生開展交通安全教育課。組織學生學習《交通安全常識》《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養(yǎng)成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的良好習慣。
第二:組織學生觀看有關交通安全宣傳片,通過電影中一些場景感染學生,并通過寫觀后感提升安全意識。
第三、利用各種載體廣泛開展 “文通安全宣傳月”活動。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交通安全教育讀本》下發(fā)至學生每生,做到人手一本,班內黑板報出“交通安全專版”進行宣傳讓學生制作交通安全手抄報、漫畫在學校宣傳欄進行展示。校園設置交通安全教育標語和宣傳畫組織等。
(二)、學生要認真學習《交通安全常識》《道路交通安全法》,把《交通安全常識》熟記于腦,牢記于心,并且落實在行動上,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交通安全習慣。
關鍵詞: 鹽城市中小學生 心理健康 現狀
一、研究目的
總書記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全黨全社會必須共同承擔的重大任務,他們是黨和國家的希望,是中華民族的希望。”當代中小學生基本上都是獨身子女,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因此,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從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
二、研究方法
調查范圍為各縣(市、區(qū))城市、農村有關中小學共9所學校。問卷調查采用自測題問答形式,小學生為42題,中學生為52題;測試內容包括道德情操、情感意志、人際關系、自我控制、理想信念等方面。共調查了中小學生713人,其中小學生290人,中學生423人。
三、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表明,我市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的情況是好的,道德心理、學習心理、交際心理、情緒情感等方面主流較好,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占88.8%,中學生占85.6%,由此表明絕大多數中小學生對社會、對他人、對人生、對自我的看法較為理性,處理問題往往符合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有一定的控制自己情感和情緒的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情操。調查發(fā)現,中小學生在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顯現出一些優(yōu)秀的心理特點,如責任心強,富有正義感和榮譽感,自尊心、進取心強等。74%的小學生和70.1%的中學生有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精神,表示能主動救助“在路上突然暈倒的人”;85.2%的中學生有集體榮譽感;89.4%的小學生樂于參加集體活動;91.5%的中小學生在家“經?!被颉芭紶枴弊鲂┘覄?;54.3%的學生將父母給的零花錢用來“買學習資料”或者“存起來”;91.9%的學生有一定的寬容謙讓精神。
2.情感意志。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隨著身體發(fā)育的成熟,在心理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第二性特征出現,普遍感到“自己已經是大人了”。每當別人對他們投以注意的目光、在和成年人差不多等高的視線下談話時,都會產生一種成熟的自豪感。同時自我意識也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有獨立行事能力,89.9%的學生能“獨立做力所能及的事”,他們開始關注自己,關注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86.3%的中學生“注意自己衣飾整潔及儀態(tài)的端正”,說話做事守信用;94.8%的學生做到“行為與言語基本一致”。
3.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學把人們在物質交往與精神交流中發(fā)生、發(fā)展和建立起來的人與人之間的直接的心理關系,叫做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個側面,其外延很廣,包括朋友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同事關系等。我們從這次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大多數中小學生能與人保持良好的關系。89%的學生“喜歡與別人交往”;98.5%的學生“愿意團結幫助別人”;84%的中學生認為不應對別人“求全責備”。
4.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就是對自己有恰當的評估,有自知之明,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能夠自我約束;遇有不如意的事情,能夠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和狀態(tài);經得起表揚,又受得了批評;成功時不自傲,失敗時不氣餒。調查顯示,89.6%的中小學生在心情不愉快時、遇到挫折時能自我排解,“沒有”想“摔壞和破壞東西的沖動”;88.9%的中小學生“學習、做事時能集中注意力”;96.8%的小學生沒有“打人或傷害他人的沖動”;81.4%的中小學生極少煩惱和激動。
5.理想信念。人不能沒有理想信念,沒有理想信念的生命就等于沒有靈魂,一個人一旦喪失科學正確的理想信念指引,就會造成人生道路和社會發(fā)展的方向性錯誤,什么問題都可能發(fā)生。只有堅定科學的理想信念,才有不斷前進。據調查,我市大多數中小學生有著高尚的理想信念, 88.2%的小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97%的中學生表示不放棄自己,覺得生活有意思,感到有前途有希望。
6.渴望了解“性”知識。青少年因為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發(fā)展,腦子里滿是有關生命的疑問。這次調查中,我們讓學生直面這一問題。16.9%的中學生在“同異性相處時感到害羞和不自在”,4.9%的較為“嚴重”;46.4%的中學生“想了解有關性方面的知識”,45.8%中學生“為一些有關性的想法而感到苦悶”,本能地對性表現出一種敏感,開始對性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另外,這次調查研究顯示,11.2%小學生和14.4%的中學生心理反映有異常現象,且城市的比例明顯高于農村:城市為15.7%,農村為9.5%。中小學生心理不健康因素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一是中小學生在心理發(fā)展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所表現出的情緒不穩(wěn)定性、情感脆弱性也越來越強。調查中發(fā)現,18.6%的中小學生“容易煩惱和激動”;17.8%的中小學生“感到孤獨和苦悶”;10.4%的中小學生在“心情不愉快時有想摔壞或破壞東西的沖動”。這些數據說明少數中小學生情緒具有沖動性,不善于自控,行為不易預測;有21.7%的中學生容易與別人發(fā)生爭論。
二是中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父母、老師間的溝通減少,出現了對長輩的心理閉鎖現象。心理閉鎖是指學生在遇到苦惱問題時,不愿意同家長、老師說,通常都是自己解決或與朋友交心。在這次問卷調查中,在“你主動和老師、家長溝通”的選擇中,小學生選擇“經常溝通”的只有33.7%,有66.3%的學生選擇“偶爾”和“從不”和老師、家長溝通;而中學生選擇“經常與老師、家長溝通”的只有19.8%,有80.2%的選擇“偶爾”和“從不”和老師、家長溝通。在選擇“你遇到煩惱傾訴渠道是什么”時,小學生選擇“告訴老師”的占14.7%,“告訴家長”的為35.7%;中學生選擇“告訴老師”的為7%,“告訴家長”的為14.2%。66.4%的中學生表示“偶爾”和“從不”向父母談論班級同學及老師的情況。從這些數據中我們看出,中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父母、老師的溝通概率在逐步縮小。
三是少數中小學生由于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和學習的壓力,對生活的信心不足,對今后的目標不明確,對職業(yè)的選擇表現隨意性。在這次調查中,竟有9.6%的小學生、12.4%的中學生對生活喪失信心,認為“活著沒有意思”;9.8%的中學生“感到沒有前途沒有希望”;對于未來職業(yè)的選擇,71.5%的中學生選擇“其他職業(yè)”,只有14.2%的人想做“公務員”,14.1%的人想成為“科學家”。
四是城市中小學生心理不良表現多于農村。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城市各項改革措施(如國有企業(yè)改革、住房制度改革、醫(yī)療制度改革等)的不斷推進,城市居民面臨壓力加大,城市家庭對子女期望值大于農村,許多家庭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把子女的成績看作關系前途和命運的一件大事,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50%的學生認為最大學習壓力來自于家庭,一些學生承受不了這種壓力,造成心理異常。在這次調查中,有17%的城市中小學生“感到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而農村為7.9%;15.1%的城市中小學生“感到孤獨和苦悶”,農村為10.5%;20.2%的城市中小學生“容易煩惱和激動”,農村為13.5%。
四、對策與建議
綜上所述,學校、家庭要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視之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
1.各中小學校要進一步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發(fā)揮學校主渠道作用。
一是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領導機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落實,需要一定的制度、組織領導機構和專兼職人員作保障。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開設健康教育課或相關講座,注重利用廣播、電視、錄像、黑板報等宣傳工具,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知識要求,讓學生多角度、多方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其身心發(fā)展特點,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轉變不良行為,從而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是通過各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的許多課程都包含著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師應積極深入地挖掘,對學生實施自覺的、有意的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特別重要的是,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多給學生愛和尊重,多表揚,多鼓勵,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內驅力才能激發(fā)。四是通過組織開展文體活動手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實驗表明,經常參加中等運動量的體育鍛煉的學生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等方面的健康水平較高。體育鍛煉能改善心理環(huán)境,增進心理健康,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學校應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促進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2.成立鹽城市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只是學校的事情,而是全社會和所有家庭都應該關心的一件大事。鹽城市要創(chuàng)造條件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為中、小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的測試,對他們的心理疾病輔之以治療。同時還要把對家長的培訓和對社會的宣傳作為一項工作來抓,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對家長進行輔導,不斷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要讓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認識社會,讓社會各個方面都來關心我們的學生,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
一 中小學生孝敬父母道德行為發(fā)展主要表現特征
第一,中小學生孝敬父母道德現狀發(fā)展的整體水平與其年齡特點、心理生理特征基本相適應,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良苗頭,許多父母的溺愛并沒能贏得孩子的敬重。從心理方面來看,學生各種道德品質(包括孝敬父母品質)均處于萌生和發(fā)展階段,雖然父母子女間的親緣情感是學生發(fā)展孝敬父母品德的天然基礎與內驅力,但仍需要通過中小學長期系統(tǒng)的教育培養(yǎng)與實踐以及家庭中潛移默化的作用才能穩(wěn)定形成。影響學生孝敬父母道德品質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學校教育與家庭陶冶,而社會環(huán)境對其影響較小。
第二,總的來說,中小學生孝敬父母的道德認識和情感水平優(yōu)于道德行為,“知、情、意、行”發(fā)展不平衡,經常出現道德行為偏差。小學生的這種行為偏差主要有:不聽從父母教導,常惹父母生氣;在家庭生活、娛樂活動中喜歡獨享獨占,不會禮讓父母;不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以減輕父母的家務負擔。中學生這種行為偏差的主要表現有:時常頂撞父母;父母的言行稍有不隨意之處就撒嬌頂撞,毫無禮讓約束;對自己的事過分地“保密”,不愿讓父母過問;缺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我行我素,父母的話入耳則聽,不入耳則不予理睬。
中小學生由于在道德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情感色彩濃厚,其道德意志尚處于發(fā)展階段,不夠堅定,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具有不一致性。因此,認知的一些道德不一定就會去實施,而在行為實施過程中由于意志薄弱而難以維系,這就導致孩子道德行為發(fā)展滯后于道德認識與道德情感的發(fā)展。
第三,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行為等方面的差異與其孝敬父母道德水平差異不盡一致。在平時,一般學習較好的學生有時常發(fā)生對父母不孝敬的行為,而有的差生,卻在孝敬父母方面常常有閃光之處,令人刮目相看。
中小學生孝敬父母道德發(fā)展的特征為科學制定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和內容提供了重要的事實依據。中小學生孝敬父母的基本內容應包括: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道德認知教育;親近父母、關心父母的道德情感教育;尊重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父母添麻煩,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父母辛勞等的道德行為教育。但由于中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不同,其孝敬父母的要求也應有所區(qū)別。
二 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孝敬父母道德教育
我們認為,對中小學生進行孝敬父母道德教育這不僅需要教師在學校付出辛勤的勞動,而且要家長的配合與參與。在實施這種教育時應采取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這種教育過程自始至終都應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要符合少年兒童心理特征和行為現狀,適時適度,防止成人化。二是實踐性原則。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教育,這種教育活動重在導行,要防止空洞的說教。對于中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空洞的說教只會導致教育的失敗。三是滲透性原則。教育的方式重在滲透,除課堂講授和專項訓練活動外,應多形式、多渠道地在學校教學、家庭活動中進行滲透。四是學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原則。這項活動必須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必須開展家長工作,對家庭教育進行正確引導,防止學校孤軍作戰(zhàn)。
三 學校開展孝敬父母道德教育的主要形成
中小學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傳統(tǒng)必須通過學校和家庭兩個主渠道開展。在學校開展這種教育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
1.開設專門講座與學科教學滲透相結合
平時,通過上專門課可以比較系統(tǒng)地幫助學生理解孝敬父母的傳統(tǒng)道德,激發(fā)學生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引導學生自覺地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孝敬父母的行為,使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有序化。在學科教學中適時適度地滲透孝敬父母教育內容,這是德育的共性。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強化滲透意識,特別是在中學,由于學科較多,教材內容豐富,教師應該依據學科教材的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和道德品質實際,挖掘教材中孝敬父母教育的內容,運用具體聯(lián)想、展開想象、觀察比較和系統(tǒng)歸納等多種方式進行滲透并力戒牽強附會,做到適時適度。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喚起學生對父母真摯而強烈的愛心。
普法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開展青少年普法工作,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教育,對預防和杜絕學生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wěn)定,培養(yǎng)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都具有重要意義。縣教體局按照縣“七五”普法工作部署,大力做好普法學習宣傳,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抓好法治文化建設等工作?,F將我縣中小學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
縣教體局站在提升學生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縣進程的高度出發(fā),采取各種措施,豐富宣傳形式和教育內容,進一步健全了學校普法工作齊抓共管格局,促進了中小學校法治建設。
(一)抓組織,健全網絡。
全縣中小學普遍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納入本校教育教學工作總體規(guī)劃中,作為依法治校的基礎工程之一,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四有”(有計劃、有教材、有師資、有課時)要求,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考核,年底有總結。全縣各中小學均落實了“一校一警”制度,中心小學以上建立了校園警務室18個,積極開展了警校共建活動;由縣關工委牽頭,組織教體局等部門成立了學校法治教育工作聯(lián)合委員會,聘請了縣公安局、縣檢察院和法院等部門的同志32人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頒發(fā)了為期三年的聘任證書,定期到學校進行法治宣傳和講座,并為學校重大項目建設提供法律服務。法治教師一般由學校各班級班主任兼任,利用主題班會、班刊、黑板報等各種形式積極開展法治教育,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抓載體,創(chuàng)新形式。
2017年,教體局參與編撰了XX縣法治教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叢書,教材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中學和小學版本。由縣財政出資10萬元,印刷后分發(fā)到全縣各中小學。在對中小學生法治宣傳教育過程中,各學校大多以法治講座、法律知識競賽、圖片展覽等形式,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法熱情,提高趣味性。同時,還以“八榮八恥”、中小學生“三熱愛”教育及“師風師德建設”等活動為載體,鞏固中小學生法治教育基礎,加大中小學生法治教育力度。如大段小學每學期初和學期末都組織學生開展“珍愛生命,預防溺水”、“遠離”的簽名活動。一些學校在寒暑假中組織學生自辦“法治天地”小報及“法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動,開學后評出優(yōu)秀作品在學校展出;另外還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集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法律知識”競賽。如2020年上半年組織各校開展了禁毒和疫情防控知識專場競賽、教育體育法律法規(guī)專場知識競賽、森林法專場知識競賽、民法典進校園等活動,這些活動的舉行,有力地促進了中小學生學法用法工作的開展。
(三)抓預防,重在教育。
在深入開展中小學法治宣傳教育過程中,各學校把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探索出許多有益的做法,收效明顯。如棋坪小學因住宿生較多,且大部分屬于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欠缺,生活習慣、學習成績和品德培養(yǎng)方面問題較多,易出現心理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因此,學校把加強留守兒童的法治教育納入年度宣傳教育工作重點,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學業(yè)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問題。同時動員老師、社會熱心人士等擔任留守兒童的“家長”,
及時糾正其不足,共同關注其成長,并定期開展法治和心理教育培訓,使廣大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和生活上受到關愛,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感到溫暖,為更好的開展留守兒童法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礎,提高了學校法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四)抓協(xié)作,發(fā)揮綜合效應。
青少年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涉及范圍廣,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尤為重要。各學校均能主動與綜治、司法、公安、共青團、關工委等部門密切配合,明確職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如三都小學與官山自然保護區(qū)、縣林業(yè)局組織開展“關愛野生動物,共建美好家園”主題講座,XX中心小學與縣檢察院聯(lián)動,在XX小學開展防法制教育示范課,XX中學與XX交警中隊和XX派出所聯(lián)動,在XX中學開展交通安全知識與治安法律知識講座。XX二中專門成立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家長委員會,建立了以學校為中心,社區(qū)、家庭聯(lián)動的“三方聯(lián)動”教育網絡,形成教育合力。學校創(chuàng)辦了家長學校,定期指導家長了解科學的教育方法以及青少年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另外組織開展“致家長的一封信”活動,以及多種形式學習宣傳《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家長、社會對依法治校的認識,促進了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為學校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huán)境,建設平安校園提供了堅強保證。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
盡管各校在加強對學生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法治教育教師隊伍缺乏專業(yè)化。目前學校絕大多數法治課教師基本上由班主任教師兼任,一方面他們缺少必要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另一方面缺乏實踐經驗,大部分僅靠自學相關法律法規(guī)讀本掌握一些理論知識,遇到實際問題存在措施盲區(qū)。二是存在認識偏差,少數教師和家庭存在重智育輕德育傾向。少數教師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傾向,忽視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有的認同“智育”是硬指標,“德育”是軟任務,忽視了要想學生“成才”必須首先“成人”的道理。三是綜合治理機制有待加強。一些青少年學生離開學校后開始走向社會,有的還不到法定就業(yè)年齡,思想不夠穩(wěn)定,如不加強教育管理,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四是普法和法治宣傳資金投入不足。中小學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缺乏資金投入,影響了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強化師資,著眼實踐,加大學校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力度。
一是大力增強學校法治課的師資力量,配備法律專業(yè)專職教師。高度重視初中階段學生的法治宣傳教育,加強對那些不能升入高中、過早步入社會的青少年學生,進行基本法律知識的普及,減少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的產生。二是充分發(fā)揮法治副校長的作用。各學校聘請的法治副校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以開展“法律進校園”為主題,協(xié)助學校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對師生和學生家長進行普法教育,培養(yǎng)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的遵紀守法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三是大力開展法治實踐活動。如制作普法和法治手抄報、舉辦法律知識競賽、舉辦模擬法庭、充當小交警、開展法治文藝演出、舉辦法治夏令營活動、開展法治征文等等。
(二)豐富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增強普法工作成效。
進一步探索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法治教育有效形式,轉變靠書本灌輸、枯燥乏味的現狀,提高他們學法用法的興趣,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首先,要充分利用現代傳媒,用生動、形象、直觀的法治教育內容,引導中小學生學法用法。其次,要把加強中小學生法治教育與抓好其他普法對象學法用法工作結合起來,納入到全民學法用法的總體規(guī)劃中。第三,結合道德規(guī)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識的學習開展中小學生學法用法活動。第四,要把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打擊青少年違法犯罪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結合起來,積極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幫助,運用法律手段幫助青少年解決困難和問題,使每一次法律服務都成為一場生動直觀的法治教育。第五要把加強對“雙差生”、“問題生”、“后進生”、“留守兒童”的幫助教育作為中小學法治教育的重點之一,樹立轉變一個“雙差生”比培養(yǎng)一個“尖子生”更重要的教育觀念。
(三)增加投入,完善陣地,提高法治教師隊伍的素質。
一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陣地建設。如積極組建法治宣講團,建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開展校際間的法治宣傳教育經驗交流,為青少年學法用法提供必要的宣傳主陣地和活動場所。二是要開展對教師有關法治知識的培訓。鼓勵現有的教師參加法律專業(yè)學歷教育,解決中小學法治課師資短缺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的培訓,完善他們的法律知識結構,培養(yǎng)適合加強青少年成長的法治教育人才。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對策
當前農村中小學在面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情況下,由于思想準備不足、理念轉變不夠、行動遲緩等原因,素質教育收效甚微,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發(fā)展。
一、農村中小學學生素質現狀
筆者通過走訪部分中小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家長,了解到農村中小學一些學生的素質沒有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一是道德素質較差。二是心理品質較差。三是創(chuàng)造能力較差。
二、推進素質教育的幾點對策
顧明遠說素質教育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德育為先,二是能力為重,三是全面發(fā)展。具體來說,推進素質教育體現在方方面面,就目前農村中小學生素質現狀來看,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強化思想品質教育。人的思想品德、世界觀、人生觀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教育培養(yǎng)的。在學生的各項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擺在首位的。一個人其他方面的素質再優(yōu)秀,倘若是非不分、善惡不分、美丑不辨,怎么會是個有用之才呢?有個形象的比喻十分貼切:“孩子的智力不好是次品,體質不好是廢品,而品德不好則是危險品?!逼返碌暮脡年P鍵是要靠從小養(yǎng)成。因而,中小學應把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放在首位,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制定中小學生德育具體標準,開展行之有效、豐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動。通過看得見的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愛國情感,形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爸刂禽p德”的教育誤區(qū),造成當今中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健康,青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且朝低齡化發(fā)展。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農村中小學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法制教育刻不容緩。農村中小學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心理問題。學校可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調控情緒、增強受挫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多參加一些實際活動,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培養(yǎng)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開展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青少年正處于創(chuàng)造力形成、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如何,對他們的現在、將來及國家前途命運都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創(chuàng)新正成為國家發(fā)展的動力。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學生會讀書、會考試,但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農村的學生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更深,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的現象更普遍。農村的學生相對城市里的學生來說更為膽小怕事,合作能力差,不善交際,自卑感明顯,因此個性得不到張揚,束縛了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一、啟動三個保障系統(tǒng),形成全方位育人網絡
為全面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良好環(huán)境,龍?zhí)秴^(qū)教育局啟動三個保障系統(tǒng),在全區(qū)各界建立了育德聯(lián)盟,組織社會各界的更多成員共同關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形成更為廣泛的育德群體,有效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綜合效應。
1.組織保障系統(tǒng)——建立社會育德共同體
區(qū)教育局聯(lián)合大中專院校和團委、工會、婦聯(lián)、街道等部門,以及中油石化、吉林化學工業(yè)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區(qū)等各大企業(yè)及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與企事業(yè)單位,共同建立了育德聯(lián)盟。各單位負責人擔任聯(lián)席會成員,定期召開聯(lián)席會議,共同商討育德新方法,在不同的領域各自發(fā)揮示范作用,產生更大的德育效應。教育局充分發(fā)揮聯(lián)盟的優(yōu)勢與作用,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企業(yè)、大中專院校等地建立德育基地,在全區(qū)搭建了更為廣闊的育人平臺。
2.社會保障系統(tǒng)——創(chuàng)造良好育人氛圍
社會保障系統(tǒng)主要是由新聞媒體、教育宣傳機構、家長代表團、專家指導團隊組成。新聞媒體、教育宣傳機構具體負責我區(qū)德育工作的輿論宣傳,創(chuàng)造良好的德育工作社會環(huán)境與氛圍。家長代表團負責協(xié)調家庭及社區(qū)工作,溝通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聘請東北師范大學和北華大學教授等,成立專家指導團隊,為我區(qū)德育提供理論指導和業(yè)務引領。
3.培訓保障系統(tǒng)——優(yōu)化專業(yè)育人隊伍
區(qū)教育局認真加強對德育工作者的培訓,采取“專題講座與經驗交流相結合”、“個別指導與普遍培訓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專題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區(qū)各校德育校長進行統(tǒng)一培訓。各基層學校通過講座、觀摩、德育沙龍、經驗交流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對學校德育工作者、家長學校教師及社區(qū)德育管理者進行分層培訓。通過靈活多樣的業(yè)務培訓,提高了業(yè)務素質,保證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構建“當代家長教育工程”,建立多層次德育載體
區(qū)教育局聯(lián)合多方力量,以形式鮮活、內容豐富、富有實效的教育活動為載體,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的良性互動,營造了健康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
1.打造家庭教育工程,構筑立體式家庭教育網絡
在全區(qū)建立“一、二、三”工作體系,啟動“當代家長教育工程”。通過設立一個中心(家庭教育指導培訓中心)、建立二個系統(tǒng)(家教管理系統(tǒng),家教研究系統(tǒng))、組建三條生產線(好家庭生產線,好家長生產線,好孩子生產線),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家庭教育網絡。定期聘請有關專家來講學,對各基層家長學校教師進行培訓,及時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理論上的指導和幫助;對家庭教育進行全面調控和系統(tǒng)管理,對學校家長學校進行指導和驗收。
2.豐富家庭教育活動,促進家校之間的合作
教育局以各中小學校的家長學校為單位,系統(tǒng)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分年段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學、教育學、家庭倫理學和家庭教育學的培訓,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開辦“家教論壇”,“家教熱線”,組織家長座談,共同探討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學校的德育活動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使家庭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逐年提升。
三、打造互助聯(lián)動平臺, 搭建“多元化”成長空間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區(qū)教育局充分挖掘社會資源,拓寬活動渠道,合理布局資源共享,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搭建雙向互動的活動平臺。
1.發(fā)揮社區(qū)育人功能,拓展學生的課外空間
為實現全民關注教育、全社會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愿望,喚起社會、社區(qū)的責任意識, 2006年,龍?zhí)秴^(qū)教育局就把新安街道確立為區(qū)級社區(qū)教育基地,轄區(qū)內的學生定期到社區(qū)里進行活動。2011年6月,龍?zhí)秴^(qū)教育局在吉安社區(qū)舉辦了“快樂成長在假期”社區(qū)觀摩活動,展示了近幾年孩子節(jié)假日在社區(qū)的業(yè)余生活。每到假期,新安街道吉安社區(qū)就免費對轄區(qū)內的學生全天候開放圖書室、乒乓球室、健身設施、文化廣場,并聘請有教育經驗的退休老教師、老干部、老黨員作為活動志愿者為學生服務。充分發(fā)揮了社區(qū)安全管護的育人功能,填補了中小學生假期無人管理、缺少關愛的“空白”,開辟了中小學生假期活動的新天地。
2.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搭建學生的體驗平臺
2010年,龍?zhí)秴^(qū)教育局將吉林化學工業(yè)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區(qū)展覽館確立為龍?zhí)秴^(qū)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參觀,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生活,增加了廣大青少年的科技意識和愛國情懷,為校外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于心理素質發(fā)展特點研究,我們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統(tǒng)計分析、撰寫研究報告等方式。1999年6月,課題組采用北師大發(fā)展心理研究所編制的MHQ問卷對城區(qū)的四所初始實驗學校(中小學各兩所)的近萬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將調查結果輸入微機,采用SPSS軟件對其進行了分析處理,得到了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素質發(fā)展特點數據統(tǒng)計表和曲線圖。然后,課題組組織四個實驗校的近五十名主研人員按不同年齡段分成了十個小組,對數據統(tǒng)計表和曲線圖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研究,撰寫出了《重點小學學生自我控制狀態(tài)的發(fā)展特點研究》等十余個研究報告。
關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研究則主要采用了“團體發(fā)展性教育”和“個體補救性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團體發(fā)展性教育主要是通過以班為單位開設心理導向活動課,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課程體系之中來進行的。
個體補救性教育則是針對少數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和輔導。通過談話、討論、測驗等手段,分析、綜合求助學生的心理問題及產生根源,并將其具體化和簡明化。通過疏導,提供信息或直接幫助求助學生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制定具體的計劃。
一、具體實施
1.廣泛宣傳,深入發(fā)動。我區(qū)充分借助電臺、電視臺、報紙、雜志等媒體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社會進行廣泛的宣傳和發(fā)動,讓人們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重要性,為順利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營造氛圍。
2.行政介入,大力推行。我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全面鋪開,借助行政手段是一個重要因素,而且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引進本身,就是一種政府行為。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區(qū)又成立了由區(qū)四大班子和區(qū)教委領導組成的課題領導小組,由教委、教科所和重點實驗學校主研教師組成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中心,由教委、教科所和直屬學校校長組成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委員會。
3.由點到面,逐步推廣。我們制訂了“由點到面、逐步推廣”的實施計劃。第一年,在城區(qū)四所中小學進行試點;第二年,將實驗范圍擴大到城區(qū)所有中小學和直屬中學;第三年,在全區(qū)所有中小學全面實施。實踐證明,這種分步實施的策略是正確的。
4.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活動。我們經常組織全區(qū)性及片區(qū)性教研活動,通過舉辦講座、展示優(yōu)質課、經驗交流、論文評選、賽課等形式,提供機會讓教師們觀摩學習。
5.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項論文評比和心理活動導向課的賽課活動。每兩年,我們即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論文評比活動,并在每年舉辦的全區(qū)性中青年教師賽課活動中納入心理活動導向課,將其作為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一門獨立學科進行賽課,以此督導全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建設心理輔導室。我區(qū)幾年來共建設心理輔導室二十余個,接待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六千余人次。例如合川中學“心語室”(心理輔導室)自開設以來,堅持“熱情服務、平等互助、設身共情、鼓勵傾訴、承諾保密”等原則,采用“情緒療法、現實療法、精神療法、滿灌療法、中心療法”等,以“門診輔導、電話輔導、書信輔導、網上輔導、現場輔導”等形式,對求助者進行心理輔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成績
1.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心理活動導向課所倡導的平等性原則、活動性原則、參與性原則等活動理念,被實驗教師廣泛應用到各學科教學中,從而推動了新課程下的教法、學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區(q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
2.中小學學生心理品質普遍優(yōu)化。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區(qū)中小學生在自信心、自我意識、學習主動意識、抗挫折能力、關愛助人意識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增強,學校校風校貌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3.心理健康教育帶動了全區(qū)教育科研工作的快速發(fā)展。部分學校領導不僅大力提倡、鼓勵、支持教師搞課題研究,還親自掛帥,主持科研課題工作。廣大干部和教師深切感受到了“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無窮魅力。我區(qū)連續(xù)幾年獲得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重慶市基礎教育改革一等獎。
4.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社會效益。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們充分發(fā)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學生有了問題,教師主動與家長溝通,共同尋求最佳教育方案。同時通過家長學校傳授一些基礎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贏得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以前家長只關心孩子的生活、關注孩子的成績,現在開始重視親子關系、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及養(yǎng)成健康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與學校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合力。
5.培養(yǎng)了一支較為穩(wěn)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教師隊伍。經過幾年各種方式的培訓學習、實踐操作,關于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們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初步建立了一支有一定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隊伍。
關鍵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對策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中小學健康教育越來越成為我國教育工作中的重點領域及。關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強對其的心理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從而實現中小學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了一些問題。如何針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解決對策成為當代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
1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現狀
1.1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性
該情況將造成各中小學不能平衡發(fā)展,一些學校沒有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只為應付上級部門檢查,沒有安排專業(yè)教師作為心理輔導教師,心理專業(yè)知識不足,難以對學生正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都將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一些學校還將心理咨詢工作作為對一些精神障礙學生的處理機構,將心理健康教育視同與一般衛(wèi)生知識學習相類似,對心理咨詢中心沒有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在組織管理、人員安排及經費等問題上沒有進行必要的投入,與教育部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1.2很多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不夠理想
預防教育與心理素質的提高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進行心理輔導與咨詢主要是以課堂作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際情況還不夠理想。一是有些學校教務部門將課程緊作為理由,不能將心理教育課程積極納入教學管理體系;二是一些中小學開設同類課程基本還是無序狀況,由多人獨自開設課程或講座,協(xié)調性不足,或在課堂中只對一些個人偏好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進行講授,沒有系統(tǒng)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采用的教學模式還體現出課程化、成人化、知識化。很多中小學采用的說教簡單生硬,對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成為主要對心理學知識進行傳授的學科,要求學生對很多名詞解釋進行背誦,對不同年級規(guī)定訓練目標任務,這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不利,也使學生在無形中增大了心理負擔。
1.3中小學心理咨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條件
心理咨詢與常規(guī)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不同,對工作環(huán)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學心理咨詢工作條件還比較簡單,辦公室達不到所需面積,設施不足,有待于盡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學心理咨詢室面積不足,或與其他辦公室在一起辦公,這與心理咨詢工作原則和要求不符,心理咨詢不配備專職人員,經費投入不足,值班時間不固定等現象也都比較常見。
1.4專業(yè)人員沒有配備,現有心理咨詢人員業(yè)務素質不高
中小學目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師進行兼任,因沒有經歷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所以在工作中應用心理專業(yè)知識對中小學學生的指導能力普遍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的技術性和專業(yè)性都很強,其方式方法、原則及技能都各不相同,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別較大,因此對于從事中小學心理咨詢人員的業(yè)務素質要求較高。若只是依靠個人熱情而科學精神不足,或由于工作所需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就勢必會影響對學生心理咨詢的效果,嚴重的還將采取不當措施而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
1.5學校在輔導上處于工作重心,而對家庭社會的配合不夠重視
中小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關門搞教育”的實際情況,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這樣。盡管在一些地區(qū)中小學學生心理輔導的成績比較突出,但很多的細膩教育也還是停留在上課和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最多聘請專家進行講座等方面,主要是為提高中小學聲譽,但遠沒有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中小學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和社會中度過,可以說,家庭的支持和社會的配合相脫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顯的。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加大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投入
首先中小學校要加大師資力量投入力度,學校應該應聘專門從事心理學和教育學工作的主要教育人才,讓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涌入教育事業(yè)中來。對在校老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于培訓后的優(yōu)秀教師,讓他們轉換崗位,從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建立健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學校領導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的決策者,應該建立健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立以學校為主,家庭教育為輔的心理教育管理機構,學校要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能力,提高組織能力和決策能力,并由專門的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專業(yè)定期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指導和成立專門的研討機構,學校根據中小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規(guī)律制定相應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最終的教育目標,將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落實到位[3]。
2.3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針對全校學生,中小學??梢蚤_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教師講課、學生討論、課外活動等形式來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針對于每個學生的不同心理健康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引導,使其的心理朝著健康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同時,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內容,通過參加公益活動、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從而保證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開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育事業(yè)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強新時期人才建設的根本保證。本文通過論述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發(fā)現目前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系統(tǒng)不完善、師資力量不足、教育途徑單一和方法僵化的問題,從而提出了加大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投入力度、健全教育體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途徑和學校要轉變思想觀念,加深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理解的對策,目的在于不斷促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有效、科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康井泉,劉民.進行的幾項策略[J].北京教育,2012,5.
[2]劉華山.學校心理輔導[M].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張瑞彬.淺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8).
論文摘要:中小學安全工作是確保中小學健康成長,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分析校內發(fā)生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明確學校與在校學生的關系及學校擔負的法律責任。使學校安全工作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針,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經?;⒖茖W化,確保學生能在安全的環(huán)境快樂健康地成長。
近幾年,學生在校發(fā)生傷害事故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已成為中小學生的頭號殺手。據媒體報道,教育、公安和衛(wèi)生等部門的初步統(tǒng)計,意外傷害事故已成為我國中小學生第一死亡原因,其中印%的意外傷害事故與體育活動有關。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01年、2002年、2003年我國分別約有1.6萬、1.7萬、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為增強學生體質,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我們必須認真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開展體育教學。
1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特點
(1)絕大多數受害者為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學生。從身心發(fā)展角度,處在中小學這一年齡段的兒童頑皮好動,一方面他們的活動范圍遠大于學齡前兒童,是非利害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精力旺盛,好動好斗,好奇心強;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具備成年人的自我保護能力和預見行為后果的能力,因此特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2)學校事故的處理常常涉及多方利益。學校事故往往會牽涉到學生、學生家長、教師、學校以及校外有關部門等多方關系。(3)獨生子女的增多為學校事故的處理帶來巨大壓力。許多教師反映,在六七十年代,學校事故發(fā)生后,家長一般較能體諒學校的處境。而現在城市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哪怕是輕微的傷害,家長也會對學校提出種種要求。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意外傷害從心理上不堪忍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由此也給學校帶來巨大心理壓力。校長們普遍反映:現在別的不怕,就怕學生出事。教師們也哀嘆:現在的教師是越來越難當,責任越來越重大了。(4)在體育課和課間時發(fā)生中小學在校傷害事故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傷害本身與運動聯(lián)系就十分密切,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考慮不周,對場地、器材沒作細致檢查,安全意識淡薄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準備活動、運動量大小設置、教學內容的難易搭配、課的組織以及必要的保護與幫助、課堂組織紀律渙散等諸多教學環(huán)節(jié)狀況與學生身體不太適應等。不過多數傷害可以通過周密安排避免。(5)教育經費不足使學校難以承受賠償費用。由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一旦遇到事故,對學校來說,面對在巨額賠償費用面前優(yōu)心忡忡,一籌莫展。
2預防體育傷害事故的對策研究
凡事預則立,為更好地開展學校體育活動,推進素質教育的更進一步發(fā)展,貫徹實施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標,可從以下幾方面研究對預防學校體育事故的對策:
2.1強化安全意識,加強體育安全教育、宣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特別是體育教師要切實樹立抓安全就是抓效益、抓安全就是抓發(fā)展的思想,把安全穩(wěn)定工作作為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常規(guī)工作,常抓不懈,抓緊抓好。要把安全衛(wèi)生納人教學內容,列人教學計劃,安排教學課時。要通過開設安全知識課,舉辦安全專題講座,發(fā)放安全知識教育圖片,舉辦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廣大中小學生學習安全常識,增強安全意識。 2.2加強對體育設施、器材、場所管理。依據各類體育設施的安全標準,每學期初對所有體育場地、器械進行一次徹底的摸底、檢查,尤其是對大件體育器械,如足球門、籃球板、籃球架、跳箱、山羊、單雙杠等要做重點檢查。對于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存在安裝不當、使用期限已過、老化等使用隱患的,要立即修理或做報廢處理,學校不得購置劣質和不合格的體育器械,從制度上加以控制,對各項體育設施和場地,要建立保管、檢查、巡視、維修和養(yǎng)護管理等制度,并由專人負責,形成責任制,確保體育設施完好、合格,杜絕“超期服役或帶傷作業(yè)”。體育課上認真檢查體育器械,做好學生體育活動的保護和幫助工作,嚴防發(fā)生任何事故。
2.3充分發(fā)揮體育骨干作用。體育活動大部分在室外舉行學生活動場地廣闊,人員分散,對教師教學和管理帶來很大難度。教師可選擇那些認真負責、身體素質較好、在學生中有較高威信的同學來擔任體育骨干小組長,擔負起該組的紀律和一些必要的保護和幫助責任,充分發(fā)揮體育骨干的作用,協(xié)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2.4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工作。使教師要及時認真了解學生的身體發(fā)育程度健康狀況和功能水平,建立學生健康檢查制度和學生健康檔案,為合理地組織體育活動提供依據,指導我們合理地進行體育教學、訓練、和比賽。對發(fā)現特異體質、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的學生,家長一定及時與教師聯(lián)系溝通給他們特殊的保護和照顧。指導學生加強自我監(jiān)督也是間接評定運動量大小、預防運動傷害及過度負荷的有效措施。必要時可按體質狀況進行分組教學,避免不合理的體育活動給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2.5讓學生掌握預防意外事故的技能。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呼吁自護教育的家庭化和日?;?。當孩子們面臨危險的時候,能否大聲地喊“救命”,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據調查,不少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強,相當一部分人面對危機的第一反應是要不要“面子”;還有一部分人是頭腦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所以,家長應該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向孩子傳遞自護意識,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對廣大學生進行各項自救自護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