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化教學的困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教學;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8-0074-02
本文就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闡述了如何在化學教學中進行興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優化課程設計、有效提問,建設高效課堂,開展探究性的教學實踐活動等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探索、實踐。
一、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1.教學的深廣度把握中的困惑。對于教材的深廣度,自課改以來一直是一個焦點問題,特別是在規范課時、全面落實課程方案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更為突出。那么怎樣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的深廣度呢?關鍵還是要以課程標準、新教材、教師用書為標準,而不是以統編教材、教輔資料作為標準。
2.新老教學方法沖突中的困惑與思考。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探究內容,對學生非常有吸引力,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教學,但卻不見學習成績的提高。為了應對高考,我們不得不再找出以前的舊資料,充實大量的習題,使學生又一次陷入題海,學生的探究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面對新課程,是放棄沿用已久的教學方式,實行新課程、新教法;還是“穿新鞋走老路”,采用新課程,應用老教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3.教育觀念更新中的困惑與思考。新課程意味著傳統課堂教學從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到教師角色行為、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的交往方式等都要徹底地變革。
二、進行興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教學實踐活動
1.進行興趣化實踐活動。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①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通過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②設疑法。“學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后經過討論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③競爭法。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④開展課外活動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
2.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①要進行角色轉換,重新給教師和學生定位,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②讓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③致力人文關懷,關愛每一位學困生,要關心幫助他們,以達到共同進步。
3.信息化教學活動。當今社會下在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①內容不再只局限化學生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②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辯證、采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③授課者不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或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優化課程設計、有效提問,建設高效課堂,開展探究性教學實踐
1.優化課程設計、有效提問,建設高效課堂。①優化課程設計。就知識的分類來看,有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兩種。講授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方式各有其適用的知識類型,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既有創新也有繼承,那種片面推崇自主探究學習,視學生的主動探索為學習的最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從而將探究式學習與講授式學習絕對地對立起來的做法是錯誤的。②開展有效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組織的一種主要形式。即在一節課中,提問什么、怎樣提問、什么時機提問,都要精心安排,將課堂教學設計成一環扣一環的“問題鏈”,把教學的理念、教師的教學思路與學生的學習認知這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開展探究性教學實踐。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注意以下五點:①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②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③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④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⑤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專題研討式教學,體現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實踐性特點。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新穎、活潑、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查閱資料、提問、質疑、嘗試解決問題,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并且答案是開放式的而不是唯一的。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后雄.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困惑與對策[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4).
[2]沈惠,呂琳.中學化學教學目標個性化設計的基本思路[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
“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社會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等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規劃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尤其是《綱要》中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2011年修訂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建議教師“應在教學中綜合考慮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課程目標”,要“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要“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進行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要全面實現這一目標唯有創設“英語智慧課堂”。
筆者以牛津初中英語九年級上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闡述如何以信息化元素成就英語智慧課堂。表1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1 運用信息技術元素,創新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顯現英語智慧課堂
利用PPT、Flash等制作課件,改善視覺效果,增大信息量,優化教學方法;利用網絡資源創設真實語境,創造學情境,使學生的思維徜徉在現實生活中。只有“生”動,才能生動,唯有生動的、有新意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例如,本單元的話題主線是青少年的困惑,其實作為初三學生是很有感觸且有共鳴的,他們會有很多話想說。教師可以用相機或手機拍攝學生平時埋頭作業,無暇顧及娛樂和愛好的情景,也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青少年跟父母、老師之間因學習和玩樂的矛盾而引發的一些不愉快故事,還可以讓學生以小品的形式再現心中的困惑,拍成MV等。這樣會迅速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參與意識,主動配合老師,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Get the students interested,使智慧之花在課堂上萌動!
2 巧用信息技術元素,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促進課堂教學實效,凸顯英語智慧課堂
由于注入了多元信息技術,促使學生多感官并用,提升記憶能力;幫助學生多維度注入情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驅使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本單元要求學生能用英語表達出心中的困惑及找到解決的方法,當眼前的畫面、耳旁的聲音、自己參與的MV等出現時,學生心中想要表達的愿望一定會噴發出來,“會”就大聲說出來。至于心理工作者的建議抑或父母、老師的建議,可以用拍攝成幾分鐘“微課”的形式告訴學生,感動、理解之情油然而生,師生情感達到互通互融的,課堂教學的實效達到至高點。Get the students focused,智慧之潮在課堂上涌動!
3 活用信息技術元素,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發現學習,實現英語智慧課堂
信息技術元素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為培養樂于與他人合作、勇于探究、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生創造了條件。只有和他人合作、與人分享的學生,身上才會迸發出創造力和想象力;只有和他人合作、與人分享的學生,才會形成和諧樂觀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只有和他人合作、與人分享的學生,才會擁有今后經營自己幸福人生的能力。
首先,本單元教學中所需的一些畫面、場景,還有MV的拍攝等,都可以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去完成,教師只是一名協助者和幫助者。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定體驗著合作的快樂,感受著成功的喜悅!
其次,單元里出現的語法內容是有關動詞不定式的用法,其實學生早有積累,教師只要布置小組任務:Try to find structures with “Verb+to do” as many as possible!以小組競賽的方式,一人動筆,組員齊動腦,激勵學生思考歸納、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最后用實物投影儀呈現學生集體的作品。
還有,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鼓勵學生去發現其他國家他們的同齡人有什么困惑,可以從網上了解,可以從在國外的親戚朋友那兒了解,然后對比找到自己的樂趣,正確對待不如意處。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和好朋友或父母、老師“share problems and happiness”。Get the students involved,智慧之果在課堂上滾動!
如果說信息化元素是實現智慧課堂的重要保證,那么智慧型教師是實現智慧課堂的重要條件,兩者缺一不可。教師的智慧體現在是否有敏銳的洞察、靈敏的反應和靈活的應對,體現在對教育工作規律性的把握和創造性的駕馭。教師的智慧包括:
一是知性智慧,就是教師對于教育場景、教育過程的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能直接做出判斷的能力,它決定著智慧課堂的廣度;
二是理性智慧,是更深層次的智慧,是教師對于原則的把握、規律的把控和資源的開發利用的能力,它決定著智慧課堂的高度;
三是情感智慧,情感提供強大的動力,是智慧的維持,它建立在職業操守和道德準則的基礎上,師愛是具體的表現形式,它決定著智慧課堂的寬度;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英語
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受到了新信息化水平的強大沖擊。在全新的信息技術、教育理論和國際教育資源交流的綜合作用下,翻轉課堂成為了中小學新教學改革的熱門議題。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美國最先興起并在國外一些國家趨于成熟。近年來,國內一些學校也開始認識、了解、學習和實踐這一教學模式,如重慶聚奎中學的“三四五六”模式、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的翻轉教學、安徽省百所名校“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項目研究”等[1],這些例證都證明國內教育界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并有了初步的研究和發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國的試行還處于起步階段,是否能真正本土化,還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本文通過小學英語教學案例,開展討論,希望能用微薄之力推動翻轉課堂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案例:以江蘇譯林版Fun with English三年級上冊Unit8 Happy New Year第一課時的課堂實踐為例,詳細闡述如何在中年級英語教學中進行翻轉課堂教學。
一、教學目標
本課時的以“Happy New Year”為主題,讓學生學會節日問候并詢問物品名稱。需要學生掌握物品名詞doll/ball//CD/robot, 學會準確使用What’s this/that? This is for…句型詢問物品和互贈禮物。熟練運用節日祝福語Happy New Year!并能做出回答。教學主題極具文化特色,需要學生了解文化差異,體驗節日氛圍和人物情緒。老師運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課前讓學生接觸、體驗和理解西方節日文化,并讓學生根據錄音找出讀音規律。
二、教學過程
課前:通過《自主學習任務單》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目標、學習策略、資源內容。觀看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文化介紹和重難點分析的微課視頻,讓學生了解重難點詞句及語用功能,讓學生初步分解感知課文。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巧設導學案,以舊引新,讓學生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快速地同化新知,找出困惑,為課堂上合作探究做好鋪墊。
活動1:學生通過網絡觀看有關西方過新年收禮物的文化差異的微視頻。并讓學生知悉新年收禮物時要做的兩件事情。先送祝福“Happy New Year.”在當面拆禮物,同時禮貌詢問“What’s this?”
活動2:學生觀看關于文中第一圖升降調和連讀的分析,了解升降調、連讀符號及重讀符號,依照《自主學習任務單》要求,根據課文錄音將整篇文章的對話進行升降調、連讀和重讀符號的標注。
活動3:依照《自主學習任務單》要求,完成導學案:總結知識點,引出對主題的思考,提出疑惑。
Unit8 Happy New Year!導學案
題1:當你新年遇到親人朋友可以說:_______________.可以做: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問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禮物可以說______________.
(目的:讓學生總結文中有關新年祝福和送禮的重點句型,并感受文化差異。)
題2:在新年的時候你可以送親人朋友什么禮物?(不少于五種)
(目的:更多地引導學生學生回憶學過的詞匯,并嘗試使用新學詞匯,達到以舊引新。)
題3:你的困惑與建議: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讓學生對自學能力和結果進行反思,總結得失。方便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讓學生培養主動性、自覺性和思辨能力。)
課中: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交流分享自學的收獲和自己的困惑,共同探究、互助成長。
活動1:復習回顧自主學習的重點句型,展示模擬真實語境,創造在真實語境下運用語言的計劃。讓學生回憶新年的祝福方式、如何有禮貌和與親人朋友送禮或收禮,關注學生發音時升降調、連讀、重讀是否正確。
活動2:分組討論操練,互贈虛擬禮物。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發現語言的規律,掌握語言知識和聽說技能。教師課間巡視,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意識。
課后:梳理新知、總結擴展,知識遷移,搭建新的最近發展區。
活動1:擴展其他相近的節日文化,讓學生思考圣誕節、復活節、生日應該如何送禮和收禮。布置作業,讓學生完成四種語境(新年、圣誕、復活、生日)下應該如何送禮收禮的語言整理和書寫,助力學生完善知識架構,培養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教學評價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以信息化環境下的整合教學為代表的新型教學形式,正日益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引起課改專家與廣大教師的高度關注。
如何跨越整合理念、技術以及策略的高門檻,并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實現有效整合與高效整合,真正惠及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促進信息化背景下師生的同步發展,我校在整合理念、技術應用以及資源建設等方面引進了概念圖這一先進的工具。
概念圖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康奈兒大學諾瓦克教授等人,根據奧蘇貝爾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工具和思維工具。在西方國家,概念圖在中小學教學中運用非常普遍,有著很好的教學效果。目前隨著建構主義、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發展,尤其是以Inspiration為代表的,一批功能強大的概念圖繪制軟件的普及與推廣,概念圖的時代特征更為明顯,在教育教學領域的運用更加廣泛,它不僅可以用來評價學習,建構知識,進行頭腦風暴,合作交流,促進意義學習,還可以用來進行網絡課程開發、信息化教學設計及整合教學課件制作等,作為指導師生整合教學的實用性工具化平臺的價值日益顯現。
概念的界定
概念圖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連線表示概念間相互關系的圖示方法,是一種嶄新的教學工具和思維工具。“以概念圖為支架的整合教學”是指以概念圖基礎理論為指導,以概念圖應用軟件為基礎性整合平臺,并可實現與信息化媒體資源,以及Blog、Moodle等信息化專家平臺多元整合的教學形式。
理論與實踐基礎
主要理論基礎是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信息技術和腦科學現論。
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運用概念圖提升整合教學能力的師訓研究
課題組從概念圖在整合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出發,通過報告、示范、展示、研討、評優競賽與網絡研習等活動,結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與專家引領等行動研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并輔助以考核、激勵等策略,點面結合,分層遞進,整體提升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二)概念圖在整合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深化概念圖的理論研究,從教與學兩方面梳理概念圖與教學的內在聯系,發掘并拓展概念圖在整合教學環境中的功能與應用方式。按學科分類下設11個二級子課題,通過概念圖在不同學段與不同學科中的運用,探索和形成可推而廣之的應用策略,指導和優化以概念圖為支架的整合教學實踐。
(三)概念圖在整合教學中應用模式的建構
以概念圖軟件Inspiration為整合教學實踐的基礎平臺,積極探索這一軟件與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整合方式,同時重點研究概念圖Inspiration與Blog、Moodle等信息化專家平臺的有效融合。
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探索并總結了概念圖及其軟件Inspiration在教學中的六大應用功能
鑒于概念圖繪制軟件Inspiration良好的易用性和功能性,課題組在深入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教與學中的各種典型案例,提出并總結出了概念圖及其軟件Inspiration在整合教學中的六大功能:知識可視化的表征功能、高級思維的發展功能、合作交流的媒介功能、促進教學的評價功能、一體化的教學設計與課件開發功能,以及構建網絡課程的設計功能等。
傳統的概念圖通常是用手工繪制的,只要有紙和筆,即可繪出教學需要的各種概念圖。隨著課題研究的推進,目前手繪概念圖已逐步成為師生常態的思維工具與研習策略。實踐表明:師生共繪概念圖不僅僅可以促進教,而且同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學,它既可以充當教的平臺,也可以作為學的工具;既可以建構知識與思維路徑,也可以同步發展認知與思維能力。
以概念圖為支架的整合教學實踐表明:作為一款集整合技術、功能、理念與應用策略為一體的信息化專家平臺,概念圖Inspiration軟件的推廣與普及,能夠有效促進信息化背景下師生的快速成長,符合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現實需求。
(二)總結并提出了概念圖及其軟件Inspiration與課程整合的兩大操作策略
策略一:“放眼網絡、內外整合”的信息化教育資源建構策略
課題組積極地引導教師把目光投向網絡,重點依托互聯網免費性、共享性資源,以及學科軟件平臺,提升信息化資源建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引導把教師有限的時間放在資源的合理選擇,以及與課程的有效整合的設計上,從而極大地解放了教師的勞動,有力保證了整合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如生物教學中引入的Flasteethwise,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通過互動探究認識牙齒、組裝牙齒,而且還可以練習如何正確刷牙等,很有趣味性;如在數學圖形教學中引入的七巧板Java動畫資源軟件,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多樣化的造型,嘗試各種拼接技巧,同時還提供涂色美化的功能,學生非常喜歡;再如在物理光的色散教學中引入的Shockwave動畫資源,不僅可以定性地比照各種色光透過棱鏡后的偏折情況,而且還提供了偏折角度的測量工具,幫助學生進行定量研究;他們在彌補學生直接經驗和生活體驗不足的同時,也豐富了教學互動過程,有力支撐了新課標各學科的教與學。
策略二:多元教育信息化專家平臺整合策略。
同概念圖軟件Inspiration一樣,博客、魔燈以及一些學科類的教育軟件,功能強大且簡單易學,是實實在在的教育信息化專家平臺。但是這些平臺往往各具優勢與不足,多元教育信息化專家平臺整合策略旨在通過以概念圖為支架的多元平臺整合,取長補短,彌補概念圖單一平臺在整合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功能不足,拓展優化概念圖的資源開發功能、網絡互動功能與課程開發功能。
(三)基于Inspiration等信息化專家平臺與課程整合的模式初步形成
本課題組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并沒有一味地糾纏于空泛的理念、策略以及純粹的技術培訓與灌輸,而是獨辟蹊徑,通過引入技術零障礙,但又飽涵當今先進教育理念與策略的概念圖Inspiration、博客Blog、摩燈Moodle等信息化專家平臺,幫助廣大一線教師又一次快速成功地跨越了整合技術、理念以及策略的“高門檻”。
Blog具有很好的互動特征,但由于本身技術的限制,它的頁面結構和呈現方式,則明顯遜色于Inspiration的表現。鑒于此,課題組在網絡教學實踐中成功引入整合策略,實現了Inspiration和Blog兩個零障礙專家平臺的優勢互補。借助于Inspiration與Blog的課外整合,有效打破了時空等因素的制約,實現了隱性課堂顯性化,封閉課堂網絡化,靜態課堂動態化,交互形式多樣化,教師同行之間也可以通過網絡課件與Blog進行深度研習和交流反思,有效推進教師網絡教研共同體建設,促進教師隱性知識顯性化,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的共享度。
相對于Blog而言,Moodle在教育教學領域則顯得更為專業,功能也更為強大。不僅在信息管理方面支持的類型更為豐富,而且最為突出的是,互動形式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回復,還可以是投票、討論、測驗、評價、問卷調查等,既可以很好地滿足網絡課堂教學的需要,又可以在遠程網絡教學與管理方面游刃有余。而且概念圖Inspiration與Moodle的整合也有利于改變Moodle課程界面過于線性化、單一化的不足,課題組相信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推進,Inspiration 和 Moodle 與網絡教學的整合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亮點,值得期待。
當然隨著整合教學的發展和需要,網絡互動平臺也會不完全局限于Blog和Moodle,教學中教師們可以結合整合的理念加以發展和充實,但是就現階段而言,這兩個平臺應該是當下乃至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的網絡互動平臺的首選,因為它們既不需要額外的經費,也沒有高難度的技術培訓,但是確功能強大,非常適合整合教學的現實需要。
(四)以概念圖為支架的整合教學師訓策略與模式日趨完善
課題研究與發展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培訓與發展的過程,在啟動階段,課題組主要圍繞與概念圖有關的理論專題研習、技術培訓展開工作。整理了《概念圖參考文獻專輯》,涉及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的數十篇文章,供教師學習參考,有效更新了教師的教育理念,深化了對概念圖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學校每學期均組織2次以上的專題學習,有效推進了以概念圖為支架的整合教學逐步走向深入。
隨著課題研究的逐步深入,不同學科、不同年級段、不同教師的整合教學開始呈現出許多個性化的亮點,當然也伴隨著出現了許多問題與困惑。對此課題組及時開展了以概念圖為支架的整合教學展示研討、教師論壇,以及理論與技術的高級培訓,堅持扶持與推進相結合,在有效分享科研集體智慧的同時,有效化解了新的矛盾和困惑,課題研究得以進一步深入和深化。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教學工作將立足我校教育發展的實際,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重點,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出新舉措,開創新局面,力爭新突破。
二、工作目標: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實現管理增效。
2.加快課程改革步伐,實現課堂高效。
3.加強集體備課,實現教研增效。
4.啟動強化教師學習,實現優師增效。
5.推進信息化教學,實現信息增效。
三、工作措施:
(一)精細常規,求規范要質量
上課:
本學期教學管理的重點將放在課堂改革上,深入開展疑探教學模式。教師要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嚴格執行上課制度,上課目標是打造“高效課堂”。課堂要具有三個特征:自主性、豐富性、選擇性,教師的作用主要發揮在對學習環境的營造,學習條件創設上,體現對學習困惑的點化、點拔上。
聽課:
本學期,學校將加強對各位老師隨堂推門聽課力度,提升常態課教學質量。本學期聽課分為幾種形式:一是教導處實行點課聽課(通知和不通知相結合),了解掌握教師教學動態,學生的學習常態,進行有效的指導。二是進行“每人一堂公開課”的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磨課、聽課,評課,研究最佳教學方法。三是各種活動積極自動或按學校安排聽課。
作業批改:
嚴格作業管理,作業的布置、設計、批改,改力求科學、客觀、有效,作業要在落實以“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和“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上下功夫。作業批改要及時,書寫與格式要規范。
各學部教導處每月要進行作業、聽課、作業批改常規教學檢查。定期進行優秀作業展覽,以促進作業質量的提高,教學設計優化。對檢查中出現問題的教師,教導處要進行跟蹤抽查,直到整改到位為止。
(二)加強集體備課,實現研究增效
本學期教研活動按三個層面進行,1.每周至少一節集體備課教研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內容為下一周要進行公開課的教師所講課題,本學期“每人一堂公開課”活動都要采用集體備課模式進行。2.信息化課堂展示活動,在“每人一堂公開課”基礎上,35周歲以下的年輕教師要進行信息化課堂展示,要采用白板、課件、各類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上課。3.示范課,由城區下派教師在本學部進行示范課展示活動。
進行“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錄課,擇優進行上報。
(三)加強教師學習,實現優師增效
我們要通過教師培訓使全體教師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現代化教育理念和適應課程要求的教育教學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進取的意識,樂于奉獻,并使一部分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
加強教師業務理論學習,要側重于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思想,新課程理念等方面學習,切實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并將觀念轉化為自覺行為,開展各類學習活動。
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尤其是教齡在5年以內的心教師和新轉學科5年以內的教師,各學部要為這些教師配備骨干教師采用結對的方式促進其迅速成長。
(四)推進信息化教學,實現信息增效
翻轉課堂深度學習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一、基于翻轉課堂之《健康上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收集不良上網的案例并說明其危害性,了解常見不良網絡行為和理解健康上網意義;
2.舉例說明網絡的兩面性,理解網絡的工具性質;
3.能夠舉例說明《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中的行為規范,形成網絡行為規范意識。
(二)學情分析
本節是學生在學習了“網絡改變生活”及“構建身邊的網絡”后展開的,學生對“什么是網絡和網絡的意義”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和態度,這構成了學習的基礎。作為數字原住民,網絡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一定的網絡行為規范意識和網絡信息甄別能力,但往往認識比較簡單和片面,往往陷入困惑和迷茫。同時,此階段學生愛沖動,好幻想,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誘惑。這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有利學習者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三)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
自主學習任務單,是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向導,是自主學習階段設計的重要一環。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的目標是否清晰明確、任務是否有趣、難度是否適宜等直接關乎自主學習的效果,影響課堂教學的創造性。本文中,以金陵提出的“任務單”結構為模板,結合學習內容的特點進行了詳細設計,具體形式和內容如下表1所示:
(四)課堂活動設計
1.答疑解惑(10’)
師:談話引入本節課的學習主題“綠色上網-享受健康的網絡生活”,并根據學生課前PPT報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和解釋,挑選出一份做的比較規范的PPT,由這個小組代表在全班展示。
生:小組代表匯報自學成果并作簡要說明;其他學生聽取學生代表的報告,并思考自己的問題
師:留出3分鐘學生進一步思考和修改課前任務,并引導其思考“網絡的利弊”。
生:根據教師在自己小組PPT上給與的建議及對優秀小組報告的思考,修改充實自己的報告
2.情境任務:辯一辯――網絡利弊面面觀(20’)
(1)提出研究問題,小組討論,形成初始觀點;(2)展示匯報:小組匯報,師生提問;(3)再次小組反思交流,升華觀點。
二、翻轉課堂之《健康上網》教學設計反思
(一)“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在翻轉課堂中,首先,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和自主學習任務單課前自主學習,學習時間和地點都由自己選擇,同時師生之間可以通過QQ、網絡教學平臺等信息化交流平臺進行溝通,對有困惑的學生一對一的指導;其次,由于學生課下已基本理解本來課上教授的內容,師生就有更多時間針對存在問題深入探討,對部分學困生予以更多地關注,這也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需求。
(二)關注學生對信息文化的深刻理解
為了加深和拓展學生對不良上網的危害及網絡行為規范的認識,促使網絡行為規范轉化為學生自覺的行動,首先,筆者在本課的的答疑解惑環節,以學生真實的問題和困惑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端,讓學生匯報自主學習成果PPT的完成情況及困惑,并適當的給予指導;其次,在情境任務環節設計了“辯一辯:網絡利弊關系”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帶著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分析并將小組內達成的觀點及理由向全班分享,而其他學生要對其進行點評,最終通過多次的討論、分享、評價等過程促進學生遠離網絡不良行為,自覺遵守網絡行為規范。
(三)重視學生協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就本節課而言,筆者主要在情境任務環節采用了課堂討論的協作策略。有效的討論不僅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責任感,幫助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使學生有機會養成以尊重、信任、合作和關愛。為了促進有效的討論,本節組織的討論活動主要遵循了如下原則:
①圍繞已確定的主題設計可以引起爭論的初始問題;
②設計能將討論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續問題;
③教師要考慮如何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提問引導討論;
④關于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要適時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四)強調學生反思意識和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一種反省自己思維活動和評估個體學習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學習的始終。它的重要性和意義正如W.Gagnon,Jr.和Micgelle Collay在《建構主義學習設計》一書的“反思”一節中所言:“反思讓學生和教師有機會重新思考他們個人和集體的學習,有機會開始用現有知識整合新的學習,有機會計劃新知識的應用,也讓他們有機會在很多的情況下為下一個學習情節設計策略”。就本課而言,筆者主要是通過設計“觀點記錄卡”來支持學生的反思。在情境任務重學生展示觀點和理由時候是以“觀點記錄卡”中的記錄為依據的,這有助于學生呈現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而調控自己的思維,同時其他學生也可根據匯報學生的情況反觀自己的觀點及理由,并予以糾正。
參考文獻:
[1]薩爾曼?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革命[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5.
[2]金陵.話說“自主學習任務單”[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22.
關鍵字 英語; 信息化; 農村中小學
現代遠程教育是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它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和國際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為主要教學手段,進行跨時空教學。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給教與學的概念賦予了新的內容,計算機網絡作為現代教育的媒介,它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更應該是“自學、自悟、自立”的工具,我們現在在很多省市對農村的中小學進行信息化教育,對教師、學生進行信息化培訓,很多地方收到了很好的成果,需要加以推廣。
一、對高中英語教學產生了重大變革
1.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整合
傳統的聽力教學,主要是靠錄音機和教師本身來完成的。這種方式雖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點:如方法單一,控制不便等。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聽力中的難點,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聽力。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內容可以任意前進、后退、反復。學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聽不懂,可以迅速而準確找到而重復聽。這一點是錄音機所無法比擬的。此外還可以選擇地道的英語聽力軟件。傳統的聽力教學,尤其是教師本身的英語授課是因人而異的。有些教師語音、語調不準確、規范,勢必會給學生的聽力提高造成障礙。而好的聽力軟件,所播放語音純正、地道,學生聽來則是一種享受,可以有效地彌補教師的不足。
2.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整合
計算機和網絡和發展,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而真實的空間。學生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和外國人交談網上交談。
3.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整合
閱讀是中學英語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網上可以利用的資源很多,可以選用的有:21st Century, 21st Century School Edition,Beijing Review, Shanghai Star, 以及China Daily 等報紙。可用的欄目有很多,如People, Lifestyle, Letters from readers, World, Culture, Campus trends, City 等。這些欄目里的文章故事性強,語言也較簡單,學生一般都能看懂。
二、注重教學設計理念的培訓
信息時代知識的增加、更新和發展都是非常快的。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掌握時展的脈搏,改變傳統的教師把知識分解,嚼爛后塞給學生搞滿堂灌的所謂“授之以魚”的教學方式。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快速學習能力與知識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的真正職責在于:告訴學生知識寶庫之門在什么地方;并把開門的鑰匙交給學生,教會他們怎樣開門;指導學生挖掘和整理知識的方法(沙里淘金)。教師的工作應主要是進行教學設計,設計怎么樣才能啟發和激發學生想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怎么樣才能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
1、注重轉變教師的觀念
教師的教育觀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態度、教學行為和最終的教學結果。只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才能真正的理解教學設計的含義。首先要改變教師的觀念,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的觀念。
2、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教學設計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力度
教學設計的價值在于有效的服務于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針對教學設計一般方法利用率低的情況,我們應該增強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力度。培訓中,要重視教學設計方法的一些細節內容,使教師對教學設計的每一步驟的意義和具體做法有深入的體會,達到活學活用。比如,為了增強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力度,可以對現有教學設計模式進行修改,使教學設計模式更符合教師的日常備課過程。
3、創設真實學習情境,提倡“做中學”
教學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橋梁性學科,教師不但要掌握教學設計理論,而且還要具備將教學設計理論付諸實踐的能力。所以應該在實踐中滲透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使教師在實踐中領會理論的精髓,在做中學和體會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方法。這樣,教師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才能隨機應變靈活的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問題。
三、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意識的培養
心理學的一般原理,認識過程在意識中占有核心地位。所以在學校培訓中,首先應著重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識,使他們了解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還要讓教師親身體驗、感受信息技術給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嘗到應用信息技術的甜頭,從而從內心深處認可、接受信息技術,首先培養他們從心底深處熱愛、喜歡信息技術的情感。培訓后,要及時總結、評價推廣應用。
1、具有評價和反思的意識
評價和反思是提高老師專業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現代學校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教師職業的特點,要求學校教師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價和反思。學校老師具有評價和反思的意識,就能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與他人合作,交流思維的過程和思維的結果,就會用新的教學理念對照自己,不斷反思、評估、總結自己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的行為,善于發現和掌握教育教學的規律,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整改的方案,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找準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使自己的教學行為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以便在反思、反省中不斷成長。
2、具有應用信息技術促進終身學習的意識
信息社會是終身學習的社會,不僅給人們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要求,而且給人們提供了實現終身學習的條件。學校教師必須具有應用教育技術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促進自身素質結構不斷完善的意識,才能成為一名適應教育信息化的高素質的教師。
3、具有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意識
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必備素質之一,是學生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學校教師要能夠把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科課程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及終身學習能力的意識。
總之,各個學校的情況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訂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把遠程信息技術真正的落到實處,開展起來,為學校和學生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李玉環、陳庚、金以娟.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狀況分析與探討[J] .現代教育技術,2007年2月第二期
論文摘要:面對教育技術專業如何發展,到底培養什么樣的人等諸多問題,許多教育技術工作者、教學人員感到迷惘和困惑。分析當前教育技術專業發展中的問題并尋找出解決的方法與對策,促進教學技術學科建設步入良性循環,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是當前教育技術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O引言
教育技術起源于西方國家,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伴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從教育技術到教育技術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教育技術學的學科理論體系正在逐漸地形成和完善之中。我國在1983年,把教育技術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目前,教育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內容和課程體系都難以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技術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面對教育技術專業如何發展,到底培養什么樣的人等諸多問題,許多教育技術工作者、教學人員感到迷惘、困惑。所以認真分析當前教育技術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出解決的方法與對策,促使教育技術學科建設步人良性循環、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是當前教育技術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1電化教育與教育技術的關系
電化教育的一個定義是:“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并與傳統媒體恰當結合,傳遞教育信息,以實現教育最優化”(南國農,1985)。電化教育另一個定義是:“就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主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活動,以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南國農,李運林,1998)。教育技術的定義是:“教學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1994年AECT)。現代教育技術的定義是:“在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主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重要目標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南國農,2004)。
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關于教育技術的定義,其內涵與我國這一領域的實踐有一定差異,因此,提出“現代教育技術” 的概念,應符合我國的實踐。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已習慣于將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通用,即教育技術為現代教育技術.所以在本文中,也將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概念作為通用稱呼.可以互相換用。
2教育技術專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電化教育的應用到教育技術的普及發展,經過多年的實踐.對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作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在基礎教育方面成效顯著。但是,結合快速發展的教育革命,可以看出目前的教育技術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與問題。
2.1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不同步
這個問題的主要表現是重視硬件建設輕視輕軟件建設。硬件建設投資力度大,發展速度快,而軟件建設相對滯后,軟件資源匱乏.尤其是高質量的軟件匱乏,導致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嚴重脫節.這已成為我國開展教育技術工作的主要障礙。應重視硬件和軟件的并行建設,探索出一條軟硬件同時有效建設的道路。
2.2教育技術學科體系還不完善
教育技術專業在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整個教育技術學科體系還不夠完善,至今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論。我們可以看到相關“教育技術學”的著作和教材.從中闡述的各種概念和理論基礎,都是來自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等等,缺乏對自己基本理論的描述。而所謂學科基本理論應該是對這門學科所描述事實的規律性表述。教育技術還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系統的研究方法,我們在談到教育技術的研究方法時.描述的往往是教育科學的研究方法,缺少一種對教育技術學本身透徹的精練的描述,包括對學科屬性、研究范疇的界定等。
2.3培養目標籠統課程設置繁雜
許多院校以教育技術的定義作為專業培養的目標,即培養能夠在教育領域從事教學媒體和教育系統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教育技術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勝任各級中等師范院校和中等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丁_作,適應教育技術部門、廣播電視部門、信息網絡等領域的技術和管理T作。培養目標不僅涉及了教育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5個范疇,而且還包括教育、廣電、網絡等幾大領域。可見人才的適應面十分廣泛。這就導致了專業的課程設置非常龐雜,涉及教育心理學、物理、數學、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影視傳播、文學藝術等學科。由于科目繁多,往往造成顧此失彼,加之缺乏科學的系統設計.課程之問不能有機融合。
3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思路與對策
3.1強化理論研究,注重實踐環節
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教育技術的實踐活動,需要科學的教育技術理論來指導。目前加快教育技術的理論研究已是當務之急。從電化教育過渡到教育技術,不僅僅是名稱的變更,其內涵與外延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倘若我們不考慮國情、不加過濾、盲目照搬西方的理論,那只會將理論束之高閣,無法與中國的教育技術實踐相結合。因此,加強教育技術的理論研究.首先應遵學科發展的基本規律,對教育技術的發展有一個總體的把握。既不能因循守舊,也不能夜郎自大,要踏踏實實、講求實效,切忌趕時髦、喊口號、做表面文章。應采取繼承與發展相結合、借鑒與創新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三結合原則,努力把握世界教育技術發展的脈搏。準確定位、探索規律、揭示特性、澄清謬誤,引導學科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努力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技術理論體系。
3.2以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現代教育媒體技術的發展
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現代教育技術以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視頻會議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應用為核心。我國的教育技術經歷了無線電技術、音視頻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兩個發展階段.隨著教育媒體的發展,音視頻媒體技術向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過程將會加速,數字化將是必然的趨勢。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衛星通訊技術將成為主體性技術在教育領域被廣泛推廣應用。其中,多媒體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已成為核心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技術將在實踐應用領域中嶄露頭角。教育技術正不斷將新科技吸取轉化為適合教育技術的新觀念、新媒體,進而促使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模式產生更大的改變,使現代教育技術緊緊圍繞素質教育這一中心,為創造型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
3.3進一步完善教育技術學科體系
目前,教育技術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就教育技術的本質和特點,以及教育技術的學科體系,教育技術發展和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新的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等不斷提新的觀點和見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對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是一件好事。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為大家所公認的教育技術專業人才標準和培養方案。岡此,教育技術學科的人才標準培養、課程體系設置也是完善教育技術學科建設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3.4調整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
培養目標是育人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培養什么樣的人不僅是課程結構設計的依據,也制約著學科體系的建設,決定著專業發展的方向。許多院校在確定教育技術人才培養目標時,過于注重就業的適應面,而忽視了精品人才的打造。培養目標模糊籠統,導致在制定教學計劃時總想面面俱到,結果顧此失彼,造成課程設置龐雜,畢業生樣樣都知道卻都不精。所以確定適合于本校情況的人才培養目標,精心設計校本課程,是教育技術專業建設的當務之急。培養目標應該具體明了。建議將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為:中等學校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教育媒體編制人員、教育技術和管理人員。
4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一、反思種種課堂教學現象
1.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而,幾乎所有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且不乏轟轟烈烈、五彩斑斕,但有時美麗的外表只是一種形式,它實在無法掩飾其空虛的內里,不能不令人思考.
數學課上,學生獨立思考要不要?合作學習固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可我們卻把它演繹成熱熱鬧鬧的“走過場”,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一點啟示,切莫讓“合作”變成“合坐”!
2.交流成了命令
交流應視情況而定,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匯報,不必每交流必以小組內先行.而我們的許多老師,每每一個問題必先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重復進行.
其實,學生的各種想法、分法無不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他們爭先恐后地發表意見之時,也正是互相交流之時,教師一定要先組內交流再全班匯報,不但降低了課堂學習氣氛,而且有浪費時間之嫌.難道學生的交流,僅僅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教學過程服務嗎?
3.情境過于泛濫
很多數學老師在設計教學時,都在為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而絞盡腦汁,似乎找不到數學知識的原型就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教學.因此出現了許多情境創設泛濫的現象.這些討論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必然影響教學的效率.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和知識本身的規律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起點,并不是所有的數學都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有些知識的教學也可以從學生已有的間接經驗出發.不能因為復雜的生活情境沖淡了數學本身的“數學味”.
二、反思教師的觀念轉變
1.穿新鞋,走老路
部分老師把搬掉講臺就叫“轉變教師角色”,改變課桌擺放位置就叫“轉變學習方式”,把一味的肯定叫做“轉變評價方式”……,似乎一下子課程改革已順利實施.但事實如何呢?不言而喻,這是對課改理念的模式化、表面化、絕對化理解,勢必會步入形式主義的誤區.
2.全盤接收,奉若神明
許多教師認為教材的內容、編排的順序是經過眾多專家、學者審定出來的.他們在編寫時必定經過深思熟慮、精心安排,自有貫穿其中的道理.所以,上課時不敢輕易改動,對各種教學理論及教學方法深信不已,幾乎全盤照搬,結果南桔北枳.
3.穿舊鞋,走新路.
教師是課改的靈魂.教師觀念不轉變,課改無異于緣木求魚.而更新觀念,貴在自身的努力與領悟.我們必須學習,必須反思,惟如此,我們才會很快走出“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惑,昂首邁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三、我們需要冷靜的態度
課程改革中出現的許多現象,我們必須持冷靜的態度,在迷惑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在實踐中創新.要成為21世紀合格的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的修養呢?
1.轉變觀念,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超脫出來,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的目標
教師面對的是一群生動活潑、具有豐富感情的學生.知識的學習只不過是其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作為一名教師不應把他們看成一種知識的容器.當前教育的狀態是,與其說學習是學生一種負擔,不如說是教師生活的一種要求.教師對考試的看重程度,超乎了學生.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考試制度造成的,但實際上是我們的教育在目的上及其社會價值體系上對受教育者作為人本身的否認的結果.考試教育培養的是一種應付型知識還原者,而不是知識創新人才.這些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以人為本還是以知識為本.創新教育要求以人為本,這在教育觀念上和理論上必須對傳統的教育理論模式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