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疫苗,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對抗傳染病最有效的武器。接種疫苗,可以先期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對某些導致傳染病的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產生特異性的免疫力。一旦這些病原體襲來,"整裝待發"的免疫系統便可馬上"披掛上陣",識別這些"入侵"之敵,并積極動員起來,最終殺滅它們,從而有效地抵御傳染病的侵襲。另外,科學、系統地在人群中開展免疫接種,還將提高整個人群的免疫力,猶如筑起一道屏障,能夠降低傳染病的發病率,阻斷其流行。
統計數字顯示,全球每年有近 300 萬人的生命因疫苗而獲救。通過科學接種疫苗,一個又一個威脅人類健康甚至生命的傳染病,如天花、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了健康的免疫系統和接種疫苗所產生的群體保護效應,人們便筑起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再兇悍的病菌和病毒也只能束手無策,這也正是"非典"肆虐時,全球科學家積極研制疫苗的原因。目前在發達國家,公眾主動接種疫苗預防疾病已非常普遍,但在我國,人們更多地將疫苗與孩子聯系在一起,認為只有孩子才需要接種疫苗。事實上,對所有人群而言,接種疫苗都是事半功倍的舉措。
生活在科技和信息發達的21世紀,我們該如何充分利用疫苗這一預防醫學的利器呢?總的來說,疫苗接種應有的放矢。對于孩子,我國已實行了計劃免疫制度,但這只是最基本的健康保障,除了確保孩子按計劃接種計劃免疫接種卡上的疫苗外,父母還應當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醫務人員咨詢,為孩子補充接種計劃免疫外的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給孩子更多的保護。老年人由于年歲已高,身體的抵抗力相對較弱,一旦患病,預后往往較差,因此也應給予特別的關心和保護。尤其是在秋冬季節來臨前,給步入老年的父母接種流感疫苗,可以保護他們在"多事季節"免受流感病毒的侵襲。另外,成年人自己也切不可大意,應主動接種甲肝、乙肝、流感等疫苗。特別是經常出差的成年人,感染傳染病的可能性增加,更有接種疫苗的必要。這樣不僅保護了作為家庭支柱的自己,也可以避免自己患病后傳染給家中體質相對較弱的孩子和老人,可謂一舉多得。
對于疫苗,你還有什么可顧慮呢?要知道,作為主要給健康人接種以預防疾病的制劑,疫苗的審批極其嚴格,在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應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制備的優質疫苗,其純度更高,副作用更小。如果因為種種其實被我們主觀夸大了的顧慮而不接種疫苗,無異于因噎廢食,將使我們無保護地暴露于傳染病的威脅中。另外,切不可存在僥幸心理。要知道,隨著人口的流動,傳染病流行的風險始終存在,最為有效的預防措施仍然是接種疫苗。給自己和家人接種疫苗,等于給自己和親人打造了一道牢固的防線。
程義勇:提出這個新概念并增加相關內容,不僅吻合了國際上對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研究發展的新趨勢,而且也是為了適合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變化的新要求。眾所周知,近年我國居民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引起的慢性病日趨增加,例如高血壓、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導致這些疾病發生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攝入的膳食營養素不合理。中國營養學會提出必需營養素預防慢性病的建議攝入量,就是針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一級預防而提出的,目的是為居民提出一個平日生活中營養素的合理攝入量,或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可接受的攝入量范圍),以便降低人群中尤其是慢性病高危人群中與膳食營養因素有關的慢性病發病率。特別要指出的是,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也是食品生產企業在研發食品時的一個重要參考值,以有利于企業生產的食品更符合人體的營養需求。對老百姓而言,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來指導每日三餐是最好的方法。
大眾醫學:如今,成人和孩子都喜歡喝飲料。那么,他們的飲水狀況怎么樣?喝飲料和喝水的狀況有沒有改善?
馬冠生:我們這次剛做了一個“我國成人和青少年飲水量的調查研究”,可以說是第一次關于城市兒童少年飲水量的調查。我們得到的結果是,每人每天平均喝水1100毫升,其中包括飲料、茶等。
這里有一組數據和大家分享,我們在1998年做了一個4城市飲食行為調查,在2008年又做了一個同樣的調查,比較了1998到2008年這十年期間兒童少年飲料消費的變化。發現,這十年期間飲料的消費增加了2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飲料。關于含糖飲料和健康的關系研究很多,含糖飲料消費的增加會徒增慢性疾病的風險。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孩子攝入足量的水分,另一方面要控制飲料的消費。如果喝飲料,應該是喝清淡的飲料,不建議孩子過多地消費含糖飲料。
常翠青:關于水的問題,過去我們只關注急性脫水或者一次脫水量達到2%,當你口渴的時候,你才有感覺。其實在你沒有感到口渴,如果你的尿色發黃或者橘黃時,說明體內已經處于水不足的狀態。
當體內水不夠時,神經細胞、大腦細胞的功能得不到保障,工作效率降低,整個認知就可能出現問題,如表情有點倦怠,反應有點慢。比如在北京,冬天的室內比較干燥,你會感到很不舒服。同樣,當體內水不足時,體內所有的細胞、器官也會感到不舒服,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如運動能力下降、情感認知障礙等。這種長期慢性脫水對健康有害,會增加便秘、慢性腎病等疾病發生的風險。
大眾醫學:本次營養年會在居民飲水適宜攝入量的討論版中,提出了推薦成人的飲水適宜攝入量,男性1700毫升,女性1500毫升,都比《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1200毫升要多。請問:為什么要提高飲水適宜攝入量呢?
馬冠生:如果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飲水量1200毫升來計算,還有1/3的成年人、2/3兒童少年達不到這個量,為什么我們還要增加飲水量呢?實際上,還是考慮到水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水對認知、學習成績、與慢性病之間都有密切的關系。足量飲水,不僅僅是解決口渴問題,還對整體健康有促進作用。這次提出了水的適宜攝入量比原來有增加,這也是基于我們國家自己的調查數據。拿新的標準來看,水攝入不足的比例會更高,它的作用是讓更多人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實際上,很多人每天飲水量1200毫升的沒有達標,也不知道喝水應該少量多次。如果等到口渴時喝水,體內丟失水分已達到1%-2%,給健康帶來潛在的不良影響。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水適宜攝入量。
大眾醫學:如今,對如何提高免疫力,老百姓關注度比較大,老百姓想著“怎樣提高免疫力,對延緩衰老有好處?!泵褚允碁樘?,于是,老百姓天天想著怎么吃。你認為食物真的能提高免疫力,或者說哪些食物對提高免疫力有好處?
葛可佑:提高免疫力應該說是針對免疫力低下的人提出的要求,正常生理狀態下,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有一種復雜的機制來保障,對外界的侵入物或有毒物質進行抵抗。同時,又避免對一些外在的異物或者內生的廢物不過度地反應。
我們平常不說提高免疫力,應該叫調節免疫力或調整免疫力,使這個免疫力不高不低。在正常情況下,自身的生理功能就能維持一個免疫力平衡的狀態,就像維持酸堿平衡的道理一樣。所以,不要刻意地靠吃什么食物來提高免疫力。保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就是要靠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各種必需營養素數量充足,品種齊全,符合身體健康的需要,就是維持正常免疫功能。網上經常說這種食物能促進免疫力,我認為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們不要追求免疫食譜或抗衰老食譜,也不要追求抗癌食譜。的確,某些食物中有可能發現一些調節免疫的成分或抗自由基的成分或對致癌因子抵抗的成分。但是,如果你一味地追求這些食物,注意這個成分,就會忽視另一成分,使得整個營養平衡發生改變。正常人就是要平衡膳食,假如抵抗力有問題,去找醫生,這是一個正確的途徑。因為食物是給人提供營養的,不是治病的,只有平衡的膳食才是維持免疫力的一個最好的基礎。
我認為沒有哪個食物可以提高免疫力。比如,很多人說木耳、蘑菇能提高免疫力。的確,它有一些多糖類物質能夠對抗自由基,但不是說吃得越多免疫狀態就越好,這個觀念是不對的。
大眾醫學:如今,老百姓也比較關注抗氧化劑的問題。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就一定是好食物嗎,人體有必要攝入抗氧化劑嗎?
常翠青:關于抗氧化劑,氧化和抗氧化也有一個平衡的問題。適當的氧化應激對健康是有益的。比如適量運動可引起體內氧化和過氧化水平增高,有益于健康和運動能力的發揮,此時機體的抗氧化系統可以清除多余的過氧化產物,維持機體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但是,劇烈運動或過量運動體內產生的過氧化產物增多,超過機體抗氧化系統清除能力時,就需要適當增加抗氧化劑,幫助機體清除過量的自由基和過氧化產物,維持機體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再比如你感冒了,此時體內的氧化能力處在比較高的水平,這是機體正常的自我保護反應,有利于機體對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清除,鍛煉機體的免疫反應,增強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能力。輕度感冒,一般不需要服藥,只要注意休息、多飲水即可痊愈。若是重感冒,就必須服藥才能痊愈。體內的氧化反應是維持人體生理過程和健康所必需的。對于過氧化,機體有完善的抗氧化體系,保障機體處于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過氧化問題。如今人們脂肪攝入過多,脂質不能很好地代謝,引起脂質過氧化。脂質過氧化超過了體內抗氧化的能力,過多的過氧化物會造成血管損傷,引起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對此,首先要減少脂肪攝入,減少過氧化產物生成。補充抗氧劑是補救措施。
關于抗氧化劑,我們每天通過食物已經攝入了大量的抗氧化劑??寡趸瘎谑澄镏兄饕嬖谟谑卟撕退?,如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胡蘿卜素,還有微量元素硒、鋅、銅,這都是體內抗氧化劑和抗氧化酶的有效組成成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食物中存在的植物化學物對健康和慢性病預防具有重要作用,為“食物多樣”提供了新的科學證據。植物化學物的共同特點是抗氧化活性。在正常情況下,通過平衡膳食,機體處于動態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狀態。吃下去的食物對機體不會產生很強的氧化或抗氧化作用。當你體內處于一種氧化與抗氧化失平衡的情況時,就意味著你的膳食結構可能不合理,此時就要調整膳食結構,如減少脂肪,增加蔬菜水果,其中的抗氧化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會發揮其抗氧化作用,調節機體平衡。所以說,營養注重食物多樣,平衡膳食,不要盲目補充抗氧化劑。
大眾醫學:近年來,植物化學物這個名詞很時髦,有的人開始專吃含植物化學物的食物,這種做法可取嗎?
葛可佑:人們一天至少吃500克蔬菜、250克以上的水果,并不是因為蔬菜水果含有抗氧化營養素有抗氧化作用而推薦的,蔬菜水果中還有我們很多不知道的物質。值得一提的是,不要忽視老牌抗氧化營養素!老牌抗氧化營養素有四種,即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硒,經多年研究得到證明,這四種營養素是靠得住的抗氧化劑?,F在所說的植物化學物,抗氧化能力遠不如老牌的那么可靠。我還是那句話,植物化學物的作用雖然是一個很時髦的東西,但它仍然處于研究的初期階段。合理膳食對促進健康是一個綜合結果,而不是考慮單一成分、單一食物,只有食物多樣化才能獲取各種營養素和一些有益的植物化學物。
大眾醫學:有人說,多不飽和脂肪酸和n-3脂肪酸對健康有益處, n-6脂肪酸對健康不利。據最新報道,說中國人n-6脂肪酸攝入較多,對健康產生負面效應。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嗎?哪些食用油中富含n-3脂肪酸呢?
張堅:膳食脂肪,包括從食物、植物油中攝入的脂肪多少,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控制膳食脂肪攝入,也是整個膳食平衡的關鍵部分。
說到脂肪酸的平衡問題,不同的脂肪酸,其作用差別很大。n-6脂肪酸,比如亞油酸,也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在上世紀的70~80年代,還將它作為降低膽固醇的藥。但是,現在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變化,造成膳食中n-6脂肪酸攝入非常高,這樣負面作用就顯現出來了。比如,亞油酸攝入過高,會導致人體脂肪酸代謝失衡,對心腦血管系統產生不利影響。
n-3脂肪酸,代表性的是亞麻酸。如果n-6脂肪酸攝入過多,以亞麻酸為代表的n-3脂肪酸攝入會偏少,就造成了一種不平衡。事實上,恰恰是我們所吃食物中如烹調用油,豆油使用過多,其中亞油酸含量為56%,亞麻酸僅7%。又如花生油中,幾乎不含亞麻酸,大部分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亞油酸。所以,現在提出在各種食物途徑中要設法提高n-3亞麻酸的攝入量。
n-3脂肪酸,從油脂來講,有幾種是含量比較高的,在我國內蒙、甘肅地區,有一種叫胡麻油,也叫亞麻子油;還有一種叫紫蘇油,含亞麻酸占60%,在保健食品中被廣泛應用。但是紫蘇油含亞麻酸量過高,作為日常烹調用油并不合適,但可以與其他食用油調和在一起應用。最好是設法把這些調和油加到日常食品中,改變它的脂肪酸結構,這在食品工業也算是一種進步。
大眾醫學:現在,有的人一聽說某食物是好食品,就拼命地多吃;一聽說某食品不好,就將其列為垃圾食品。這種區分法有啥不好?
馬冠生:應該說,營養學家不會過分強調某一種食物的益處。但是,有些人武斷地將食物分為好或壞,說它壞,就把它歸為垃圾食品;說某一種食物特別好,或有一種特殊功效成分就將它說得神乎其神,恨不得天天讓你吃這種食物。其實,無論哪一種食物,營養含量方面都有優缺點,我不同意這種好-壞兩分法,即人為地分成了好的或者不好的食物?!吨袊用裆攀持改稀分刑岬?,只有不好的膳食,沒有不好的食物。食物本身都有優缺點,看你怎么合理地搭配,這才是抓住根本的、關鍵的地方。
葛可佑:有些所謂的專家為了讓別人注意他,就千方百計編出一個新名詞、新觀點。其實,新觀點不一定正確,新說法也不一定科學。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否則,曇花一現,熱鬧一陣就消聲滅跡。
說牛奶致癌,不敢喝,這是不對的;說牛奶長個兒,使勁喝,也是不對的。任何食物都含有營養素,如果突出某一方面,過多攝入就會產生某些成分過多,相反,某些食物攝入就會減少,造成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
牛奶是一個好東西,那也要喝得適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成年人300毫升,這是一個合適的量。對于兒童青少年來說,考慮到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骨骼需要礦物質等因素,可以喝到300-600毫升。如果像美國人那樣喝到1400毫升,顯然會增加不利因素。因為不能光看牛奶中的鈣含量高,還要看到牛奶中的飽和脂肪含量為3%,也比較高。
又比如紅燒肉,你說它很肥,飽和脂肪多,確實如此。如果說天天一碗紅燒肉,肯定不行。如果你十天半月實在饞,吃兩塊紅燒肉也沒事,不要那么緊張。吃飯沒必要那么死板、嚴格控制,那樣,你會過得很痛苦。如果今天放假,朋友聚會,大吃大喝了一回,也不必過分糾結;明天熬點粥,吃點咸菜,這不就砍掉一半能量了;第三天再吃得少一點,又平衡了。
常翠青 ,醫學博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營養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主要從事運動、營養與慢性病,食物中植物化學物的生物活性與人體健康,運動員合理營養的科學研究,運動康復與營養支持,以及健康促進和肥胖防治臨床工作。
葛可佑,擔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所長。當選為中國營養學會第四、五、六屆理事長, 2001年當選為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IUNS)執行委員?,F為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及首席顧問兼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顧問等職。
張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中國營養學會老年分會副主任委員 ,曾擔任挪威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資助“食用水產平對心血管疾病保護作用的研究”課題項目負責人。
[關鍵詞] 肺結核; 預防; 治療; 大學生; 營養
[中圖分類號] R5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1-290-02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Disease of College Students' Nutrition
Huang Hai1 Yu Xia2
(1Tuberculosis Prevention Institution of Wuhan Hubei Wuhan 430030,2Joural of Wuhan Commercial Service College Hubei Wuhan 430056)
[Abstract] Tuberculosis is a kind of chronic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related to malnutrition.Students' living habits lead to malnutrition easily,and malnutrition susceptibility leads to tuberculosis.Besides,tuberculosis patients are susceptible to malnutrition in the process of illness.Therefore,the incidence,development,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uberculosi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nutri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highly populated places,where the spreading of infections is easily taking place.So,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ive more concentration on the nutri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nutrition in the diet, and accelerat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through the way of allocating the diet reasonably.
[Key words]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treatment; university students; nutrition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官員Danil Chin說:“肺結核病在中國流行,40%的中國人口將受到肺結核病的威脅”。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結核病患病人數都在增加,零散發病或集中發病情況屢見發生。結核病是一種經呼吸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大學生結核病患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成為危害大學生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肺結核是結核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近年來,肺結核的發病率不斷的上升,營養不良易患肺結核,而肺結核患者易營養不良,因此,肺結核的發生,發展,治療與預防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大學校園作為特殊的社區,具有人群集體生活,人口密度大的特性,加之學生是結核菌感染的主要年齡人口,又來自不同的地域,容易造成結核病的暴發流行。大學生中肺結核的感染率也在不斷的上升,因此,關注大學生的營養對于預防和治療肺結核有著很重要的關系。
1 大學生營養與肺結核的預防 結核病發病與營養不良結核病是一種與營養不良有關的疾病。細胞免疫是宿主抵御結核病的關鍵,營養不良對細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影響,同時是結核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在營養不良的個體,原發性和潛伏性感染進展為活動性結核的可能性增加。在潛伏性感染人群中,營養不良是結核病發病的重要決定因素。大學生普遍缺乏營養學知識,而且其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大學生是屬于知而不行的人群,他們深知營養的重要性,只是時機未到。而營養是與人的免疫力息息相關的。因此想要提高大學生對于肺結核的免疫力,必須注重他們平時的生活習慣,這些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1 食物的搭配 大學生對搭配飲食有一定的了解。但從你認為什么樣的三餐更合理這一問答題來看,還是處于朦朧狀態,甚至有人認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這一誤解,所以對于食物的營養搭配問題需要加以關注。注重營養搭配才能使人獲得合理的營養,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于肺結核的免疫力,有利于對于肺結核的預防。
1.2 食物口味 大學生喜歡重一點的口味,但食鹽攝入過多會引起各種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還會影響骨骼的正常代謝。另外,若常常大量食用腌漬等含亞硝胺類食物還會致癌。因此,口味太重,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也會降低大學生對于肺結核的抵抗力。因此,在膳食口味方面,我們應注重合理膳食。
1.3 大學生早餐情況 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且流動緩慢,天長日久,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于心臟的健康。堅持吃早餐的學生要比不吃早餐的學生長得壯實,抗病能力強。因此,堅持合理的吃早餐不僅可以減少心臟病的幾率,還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有助于降低肺結核的感染率。
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個要素:就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來說,起床后活動30分鐘再吃早餐最為適宜,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按成人計算,早餐的主食量應在150-200 克之間,熱量應為700 千卡左右。當然從事不同勞動強度及年齡不同的人所需的熱量也不盡相同。就食量和熱量而言,應占不同年齡段的人一日總食量和總熱量的30%為宜。主食一般應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面包等,還要適當增加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1.4 定時定量進餐 一日三餐是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適應人體腸胃環境的生理功能已成定型的生理節律。定時進餐可以維持血液中營養物質的穩定,保證人體的正?;顒?,一般來講,每餐之間間隔4-5小時是根據食物在人體胃中停留的時間決定的。所以定時定量進餐可以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有利于人體的腸胃健康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對于提高大學生對肺結核的免疫力也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1.5 飲食態度 大學生特別要注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各種營養素的攝入以能滿足需要又不過量的原則。人體所需要的全面營養素只能從食物中取得,吃的食物種類越多,獲得的營養素越豐富。現在的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人從小養成了偏食、忌食的習慣,進入大學后,脫離了父母的監管,飲食上的單一性就愈顯突出,這就必然會妨礙營養物質的攝取,甚至營養物質的缺乏癥。比如有人不吃芹菜,其實,芹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芳香油,還有降低血壓,促經血液循環和健腦的作用,這是很多其他蔬菜所不可代替的;還有些人不吃豬肝、豬血,這樣鐵的吸收則可能受到影響。當人體缺乏某些營養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從而使人體感染肺結核的幾率升高。因此,大學生應該注重他們的飲食態度,以提高其抵抗肺結核病菌的免疫力。
2 大學生營養與肺結核的治療 結核桿菌感染人體以后,其發病與否決定于兩個方面:(1)感染的結核桿菌的毒力強弱和數量的多少;(2)機體的免疫功能狀況。如果機體的免疫功能狀況低下,感染菌株的毒力較強且數量較多時,則導致結核病的發生和發展。反之,如果機體的免疫力狀況較好,感染菌株的毒力不強且數量不多時,則不導致臨床結核病。這時,結核桿菌可以以“休眠”的形式存在于體內,刺激傳染免疫的繼續和存在。
營養不良是指因缺乏熱量和/或蛋白質所致的一種營養缺乏癥。營養不良的病理生理改變主要有兩方面:(1)新陳代謝異常。包括糖、脂肪、蛋白質以及水鹽代謝的異常。表現為血糖偏低、皮下脂肪減少、三頭肌皮膚皺褶厚度(TSF)減少以及臂肌圍(AMC)減少、血清白蛋白含量下降,甚至出現低蛋白性水腫等水鹽代謝紊亂現象。(2)組織器官功能低下。包括各系統的臟器功能低下,其中免疫功能的低下尤為主要。表現有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低下,如皮膚屏障功能,白細胞吞噬功能低下等。在體液免疫功能方面,由于蛋白質的減少,影響了抗體產生的親和力,但抗體的水平不受影響。這些和因藥物或感染誘導的免疫抑制,使抗體的親和力下降,具有同等重要的免疫學意義。營養不良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受到了多方面的損害。它包括了淋巴細胞總數的下降,輔T細胞與抑制性T細胞的比率下降,這些都促進結核的發生和發展,并刺激傳染免疫減弱或消失。因此,中重度營養不良患者,較易并發肺結核病,即使接種BCG,其保護效力仍是較低的。其次,有效的結核防御系統是單核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的共同作用抑制結核桿菌在巨噬細胞內繁殖。而在這個過程中,CD+4輔淋巴細胞是結核病的主要防線,其所產生的淋巴因子在肺結核病中起了主要作用。而CD+8抑制性淋巴細胞通過抑制CD+4的增殖和損害機體反應,延遲機體對病灶的清除。同時,由于單核巨噬細胞功能障礙不能有效地殺死結核桿菌,因此,在肺結核病并營養不良患者中,由于其免疫功能的損害使肺結核病反復遷延不愈,可使活動性結核病進展惡化。病人一方面由于食欲差造成各種營養素攝入不足甚至缺乏,致使機體合成代謝減少,另一方面由于結核病引起的低熱使患者機體分解代謝增加,從而造成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從而使免疫力功能低下。由于營養狀況不良和免疫功能受到損害,病情反復遷徙,給治愈肺結核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治療肺結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肺結核患者的營養狀況。
3 大學生預防與治療肺結核的營養調配
3.1 大學生預防肺結核的營養調配 注重營養調配是預防肺結核的一個重要方法。大學生預防肺結核需要注重他們的生活習慣。在平時的飲食中要注重食物搭配,要注意食物的口味,不要貪圖重口味,另外要合理攝水量,定時定量進餐,平時還要注意蛋白質與維生素適量攝入,注意飲食態度,如此,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加強自身對于肺結核的免疫力。
3.2 大學生預防肺結核的營養調配 多數肺結核病人,在患病期間會處于營養失調狀態。因此,肺結核病人除常規的藥物治療外,還必須注重合理的飲食與營養,以增加和保護人體正常的抗病能力和生理功能。
3.2.1 充足的熱量供給 肺結核病人長期處于低熱狀態,機體能量消耗較正常人高,因此應給予病人足夠的熱量,以保證生理與疾病的消耗。
3.2.2 高蛋白質飲食 蛋白質是結核病灶修復的主要原料。肺結核病人,大多身體消瘦,抵抗力差,機體消耗增多,蛋白質分解增強,因此宜給予病人高蛋白質飲食是很必要的遠,蛋白質來源應以乳類、蛋類、魚類、肉類、動物內臟、豆制品類為主。
3.2.3 維生素 維生素與肺結核病人的恢復密切相關,現代醫學證明,維生素A可協調、促進細胞再生和提高人體的抵抗力。維生素B和C參與人體各項代謝,增加食欲、促進結核病灶的痊愈,維生素D是鈣磷物質代謝作用的必需物質,能促進鈣的吸收,而鈣質又是結核病灶鈣化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因此,結核病人的膳食中添加各種維生素是促進疾病康復所必須。一般以新鮮蔬菜、水果、動物肝臟等為宜。
3.2.4 鐵 對于反復咯血的病人,易出現缺鐵性貧血,應選用一些富含鐵質的綠葉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紅棗等。
3.2.5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供給約占總熱量的60%,主要來源于病人的主食、蔬菜、水果、糖類,主食應以糯米、玉米、粳米等為首選。
3.2.6 飲食禁忌 結核病人屬肺陰虛,故應忌食辛辣、寒冷、寒涼之物,忌煙、酒。另外還應注意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
總之,飲食調護還應根據不同的季節、對所選食物有所側重。
4 結語 近年來,肺結核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而高校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有人感染肺結核,就會產生聚集感染現象,因此,大學生應注重自身的生活習慣,使自身營養豐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對于肺結核病菌的感染率。對于肺結核感染者,在治療方面,大學生也應注意營養調配,抵抗肺結核感染過程中引起的營養不良,有利于肺結核患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胡毅.某高校學生肺結核病聚集感染情況分析[J].傳染病防控,2010,(7):69-71.
[2] 朱光萍.結核病與營養不良的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06,(11):1752.
[3] 潘子儒,黃萬琪.大學生營養狀況與飲食行為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0,(8).
[4] 李熙,何鐘宓,李曦,周小飛.蛋白質營養不良對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抗癆療效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1596-1598.
[5] 姜麗偉,楊雪艷.肺結核病人的營養調配[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19):68.
[6] 謝惠安,陽國太,林善梓等.現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02.
[7] 張立興.國內外結核病流行概況[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1,2(2):84.
[8] 魏開敏.肺結核患者的營養膳食[J].食品與健康,2004,(10).
[9] 趙清秀,魏國志,魏建華等.吉林大學學生結核病發病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3,24(6):667.
[10] 陳璐,韓秀霞,汪求真等.肺結核患者膳食營養與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1,17(3):75-79.
[11] 孫淑芝.肺結核的營養治療膳食與配餐[J].醫院營養治療膳食,2011,(6):18-19.
[12] 孫斌,肖德強,魯力,李習藝.肺結核患者營養狀況研究[J].廣西醫學,2002,(11):1727-1729.
[13] 袁冬梅.膳食營養對肺結核患者化療的影響[J].當代護士,2007,(7):30-31.
第一寶是話聊 話聊是談心、交流和溝通。話聊的威力很大,幾乎家中一切矛盾、隔閡、誤解、猜疑都可消除。經常話聊可以避免單方的詢問、評價,甚至埋怨,使老年夫婦更加親密無間,產生巨大的幸福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無論關系多么親密,哪怕是幾十年的老夫老妻,都會對自己構成一種評價壓力,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限制。有一位老年婦女,她抱怨丈夫退休后改變了她的生活,使她感到壓抑。丈夫退休之前,她一人在家,買菜、做飯、看電視、做家務,時間完全由自己安排,做一切事情都無拘無束,就是洗鍋涮碗,也愛哼唱歌曲,雖然年近花甲,倒自由得像只快樂的小鳥。可是,丈夫退休以后,卻經常評價她的行為,干預她的安排。她哼唱歌曲,丈夫會說:“一大把年紀了,像什么樣子?!彼吙措娨曔呎耍煞蛘f做事沒個做事的樣子。慢慢地,她在做事時首先要想到丈夫會如何評價和挑刺。久而久之,她做家務時不再感到有樂趣,情緒也變得十分消沉。
恰到好處洋溢著幸福感的話聊,不僅使老年夫婦雙方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皮膚滋潤光澤,而且很少生病。因為幸福能使體內的內啡肽含量升高,生長激素濃度也升高,所以人體免疫力增強。最新研究表明:對幸福的期望和預期也有神奇的效果,可使腎上腺素水平下降70%,皮質醇下降39%(這兩種都是壓力激素),而使人感覺愉悅的內啡肽增加27%,生長激素水平上升87%(這兩種能使人免疫力增強)。
很早以前,人們就知道笑的作用。有一句俄羅斯諺語說:笑是力量的親兄弟。馬克思說:一份愉悅的心情勝過十劑良藥。美國科學家最近提出:笑容可能是最好的藥物。現在,甚至對幸福的期望也被證實同樣具有神奇的有助健康的作用。
第二寶是牽手 皮膚的接觸能產生明顯的心理和生理效應,不僅成人的感情需要皮膚接觸,兒童和嬰兒也有明顯的“皮膚饑渴”,輕揉和按摩身體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益處。有些地方把夫妻形容為“牽手”,真是一語中的。許許多多家庭的瑣事一經牽手都煙消云散了。
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熱戀中或新婚不久的年輕夫婦散步時會手牽手,而絕大多數中老年夫婦散步不會手牽手,有并排走的,更多的是男的在前邊走,女的在后邊跟著。其實,我們應該提倡牽手,尤其對老年夫婦而言。因為“牽手是個無價寶,牽手夫妻感情好;早起出門牽牽手,身心愉快向前走;晚上回家牽牽手,一天勞累無憂愁;燈下夫妻常牽手,心心相印偕白頭”。不久前,美國白宮總統保健醫生給布什總統的建議,對家庭健康具有普遍意義,那就是提倡多相聚,共進晚餐,還要手拉手,多走走,這樣感情好,誤解少。
第三寶是 甜蜜的從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上講都是家庭健康的重要法寶。
老年人退休以后漫長的晚年生活中,不僅要關注長壽的問題,更要關心生活質量的問題。而和諧的性生活是老年人獲得高質量晚年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使老年人的身體更加健康,延年益壽,從而使生活更加美滿,但是由于受我國封建思想,受傳統習慣的長期影響,對性缺乏科學的認識和了解,談性色變,尤其是對老年人來講,一旦說起性,就會被視為是可恥的,是老不正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5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694-02
肝癌是嚴重危害人們健康,世界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介入治療目前被公認為中晚期肝癌失去手術治療機會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具有微創、簡便、安全、有效、合并癥少等優點??裳泳從[瘤生長、延長患者生存期。
1 臨床資料
肝癌患者66例,83次,年齡45-76歲,所有病人經臨床確診適合進行介入治療。
2 心理護理的意義
當肝癌患者面對疾病本身以及多次接受介入治療后及家庭、經濟等方面的壓力,會產生多種多樣復雜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反應。自暴自棄,無法面對現實,喪失信心。在治療時常常表現為恐懼、焦慮、絕望等心理表現。他們都迫切需要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重樹信心。針對患者各種的心理表現,進行認真分析確定目標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分擔患者內心的痛苦和恐懼消除心理負擔,使其更好的積極配合治療。
3 患者心理表現
3.1 焦慮、恐懼型 人們對癌癥的恐懼心理普遍存在。確診癌癥后整天坐立不安、失眠,感到害怕。患者對各種有一線希望的治療都想去嘗試。又害怕治療不徹底、不成功。擔心療效和治療帶來的痛苦,害怕藥物副作用等。身體稍有不適,便胡思亂想。
3.2 孤獨、抑郁型 患者住院后離開了家庭和單位,接觸的都是陌生人。在心理、精神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對未來希望渺茫、不愿意與人接觸。治療時唉聲嘆氣心情極差,不與任何人溝通交流。
3.3 絕望、悲觀型 患者體質弱,情感脆弱。稍有不順心的事就拒絕治療、進食,一直擔心癌細胞全身轉移,無法忍受治療帶來的不適反應想安樂死。
4 心理護理
4.1 治療前 介入治療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大部分患者及家屬對此比較不了解。不僅要承受惡性腫瘤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還要面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的心理壓力。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對介入治療缺乏信心。作對護理人員要理解患者的心情,了解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耐心細致做好心理疏導和解釋工作。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術前要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目的、意義、重要性、優越性、操作過程,術中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項。發生不適時如何自我調節、藥物副作用及處理原則。使患者對治療過程有更多認識,增強信心消除顧慮,盡量減少由于心理因素導致的負效應,以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增強治療效果,減少術中術后并發癥和意外。根據患者性格、經濟狀況、心理狀況、文化層次等不同,正確評估患者的應對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對心理脆弱,護士多與其交流,溝通中應委婉謹慎樂觀,調動病人的積極性,講述一些成功的病例,幫助建立信心改變看事物的角度,使能夠正確平靜地面對疾病和死亡,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多與家屬溝通讓家人多關心,感受家庭溫暖,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對于開朗樂觀病人,護士多給予鼓勵,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心理防御能力。
4.2 治療中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發生反應及時處理。多作解釋,防止因情緒波動影響治療。經常詢問、關心患者。認真傾聽患者主訴,耐心解釋教會配合方法。在患者面前交流不要竊竊私語,盡可能做到自然大方,減少猜疑。盡量用語言安慰和化解患者不良情緒,轉移注意力,保持良好心態使治療順利進行。
4.3 治療后 介入治療后會產生許多不適反應,如:腹痛、發熱、惡心、嘔吐等。護士多巡視患者,如有不適、積極為其尋找解決方法。讓患者聽聽輕松歡樂的音樂,閉上眼睛想象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那一幕,以感受真實的快樂,保持神經和軀體放松。努力創造一個溫暖和諧的休養環境。告知不良情緒對預后影響,保持樂觀積極向上心態,勇于與疾病做斗爭,為進一步治療創造良好條件。
5 結論
患者治療前后心理健康、穩定,治療后無并發癥發生病情好轉出院。人的精神是健康的支柱,情緒好壞對疾病及治療預后影響極大。不良情緒導致免疫力降低,內分泌紊亂,加速癌細胞擴撒,不利于健康,及時發現并疏導不良情緒是治療關鍵。良好的情緒健康的心理狀況,通過內分泌神經免疫系統的作用,改善免疫力和提高生活質量,形成良性循環增強治療效果,減輕疼痛及治療副作用。介入治療的心理護理,對整個治療過程病情好轉起重要作用,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治療達到最佳效果,減少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 單金花.肝癌介入治療的心理護理.《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7,10(20).
關鍵詞:接種對象;預防接種;重要性
預防接種是目前預防兒童急性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最方便的措施?!吨腥A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與兒童的監護人應當相互配合,保證兒童及時接受預防接種。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更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國家的立足之本,預防工作的成敗直接關系到今后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1兒童為什么要進行預防接種
1.1嬰兒出生后,隨著一天天長大,由母體通過胎盤和臍帶獲得的免疫力持續時間很短暫,生活在大環境中,容易受細菌和病毒的感染,易患上各類傳染病。
1.2嬰幼兒身體各器官的機能發育還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很低,一旦染病,不僅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甚至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接種疫苗可使兒童體內產生抵抗相應疾病的抗體,增強免疫力,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通過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可以保護90%以上的兒童免患兒童期幾種最危險的傳染病。
2目前納入我國免疫規劃的疫苗有哪些,分別可以預防哪些疾病
為更好的預防和控制傳染病,促進預防接種工作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1周歲以內的兒童應進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乙型腦炎、流腦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礎免疫,1周歲以上兒童應進行甲肝疫苗、流腦疫苗、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疫苗、乙腦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白破疫苗等加強免疫定時、定點接種。目前納入我國免疫規劃的疫苗分別可以預防乙型肝炎、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風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熱、炭疽和鉤端螺旋體病等15種傳染病。其中,每年政府根據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情況,對重點區域的出血熱人群進行疫苗接種。炭疽疫苗僅在發生炭疽疫情后,對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間接接觸者及疫點周邊高危人群進行疫苗接種。
3預防接種證的用途
3.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預防接種證是兒童免疫接種的記錄憑證,每個兒童都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立預防接種證并接受預防接種[1]。及時辦理接種證是兒童監護人保障兒童健康的責任和義務。
3.2預防接種證是兒童預防接種的憑證,醫生可以掌握兒童的接種信息,以保證兒童得到及時的接種服務。
3.3兒童完成全部免疫后,預防接種證可以作為兒童入托、入學的憑證。
3.4在兒童辦理出國手續時,許多國家規定需要兒童提供有效完整的預防接種證明。
3.5兒童因故遷移、外出、寄居外地時,可憑預防接種證,在臨時寄居所在地預防接種門診繼續為兒童及時接種疫苗。
4兒童在哪些情況下應暫緩預防接種
隨著預防接種知識的推廣,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預防接種,而父母更應該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接種疫苗。每種疫苗均有一定的接種對象,不是所有的兒童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接種的。有如下情況者不宜進行接種。
4.1有多種食物,藥物過敏及屬于過敏體質的兒童,上次打預防針后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均不宜接種同類疫苗。
4.2免疫缺陷者,應視為"絕對禁忌癥"[2]。
4.3正處于感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發熱的兒童,需兒童體溫恢復正常2~3 d后方可進行接種疫苗,否則容易使體溫升高,誘發或加重疾病的發生。對處于恢復期或急性傳染病接觸期間的兒童也不宜接種疫苗,容易發生不良反應,使病情加重。有嚴重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待癥狀好轉后2~3 d再進行補種。
4.4對患有嚴重疾?。甭阅I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應暫緩接種,待痊愈后再進行補種。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在接種工作中因遵循禁忌情況而定:單純性卵圓孔未閉的兒童是可以接種疫苗的;5 mm以下的單獨房缺,并且心臟功能大小均正常的,無分流的兒童可以接種;6個月內的兒童單純的動脈導管未閉,2~3 mm以下,且無其他不適可照常接種;單純的室缺,2~3 mm以下,且其他正常的也可照常接種。
4結論
預防接種工作不僅控制了傳染病的再擴大,且其目的更在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從而保護易感人群。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醫務工作者及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高度配合。在認真做好國家計劃免疫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預防接種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醫需關系,使兒童得到良好的免疫預防效果,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晨鐘暮鼓,生活規律
有人曾對我國歷史上的571位高僧做過一個統計,發現他們的平均壽命竟然高達76.4歲,比歷代皇帝的平均壽命高出36.1歲。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我國古代,僧人居然能達到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實屬奇跡。這其中,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被公認為是他們獲取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
僧人們的生活很有規律,早上五點準時起床,一直到晚上九點暮鼓響后上床就寢,每天都按部就班地修行和生活。那么生活是否規律為什么對人的健康長壽有這么大的影響呢?這是因為人體各種生理功能,是呈現近似晝夜的節律變化,而體溫、脈搏、血壓、血糖含量、激素分泌等,也都具有晝夜節律性。只有保持生活的規律性,才能維持正常的水平,有益于健康長壽。反之,如果生活不規律,人體的周期性節律受到干擾破壞,就會發生疾病,甚至導致死亡。
性格溫和,慈悲為懷
僧侶一向都是看淡世事,甚至看破紅塵,正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對世間名利看得比較淡漠。也正因如此,他們與俗世中的眾生相比,情緒上往往更為平和淡定,遇到事情也是不急不躁,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實踐也證明,性格溫和的人大多生病少。尤其是面部表情柔和的人,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
而僧侶大多心懷慈悲,對世間的不平之事、苦難之人抱有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而研究表明,一心向善對于健康和長壽是十分有益的。
六和共住,和諧生活
僧侶的日常生活講究“六和敬”的原則?!傲途础弊畛珜У木褪腔ハ嗑粗兀椭C合聚,清凈快樂,說到底強調的是和諧的人際關系。研究顯示,人際關系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甚至比合理飲食、經常鍛煉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的精神愉悅,免疫功能也隨之增強。相反,不良的人際關系會導致抑郁、孤獨等,這樣的人容易產生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也會大受影響。
心無掛礙,與世無爭
僧侶四大皆空,心無掛礙是他們追求的心靈最佳境界。正所謂“淡泊者健,寧靜者壽”,秉持這種無欲無求的恬淡狀態,自然心中清靜而容易進入虛無的境地。精神世界虛靜恬愉可增加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人不會輕易染病。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其最大欲求莫過于名和利,因此若能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就能心神得養,自然就可健康長壽。
[關鍵詞]思政;藥學;免疫學;教學
1科學故事增加趣味性,培養愛國和敬業精神
科學故事增加了免疫學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愛國和敬業精神。比如在介紹疫苗的時候,可以講述我國古代醫生種痘預防天花,由此開創人類天花預防之先河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在介紹巨噬細胞的時候,講述一位差點自殺的現代免疫細胞學開拓者梅契尼科夫在科研道路上如何越挫越勇,最后發現巨噬細胞的故事,一起學習科學家兢兢業業、至死方休的攻堅精神,讓學生了解每一項科學發現,每一次技術進步,都閃耀著敬業精神的光輝,潤物細無聲的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是敬業精神。今后要兢兢業業工作,刻苦鉆研業務和技能,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承擔起社會責任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介紹抗體形成機制的時候,講述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杰尼提出的抗體形成“天然”選擇學說開創免疫學新紀元的故事,告訴學生什么叫“浪子回頭金不換”。講述科學故事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聽完這些勵志故事以后,由于在情感和心理上已經接受了這些有故事背景的學習內容,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即便有些知識很難理解,也能化困難為動力,教學效果自然會提升,同時愛國和敬業精神等人文素養也得到了培養。
2新藥促發學習動力,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在講解免疫學預防和治療的時候,通過介紹不斷涌現的免疫新藥物,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知識的匱乏,同時讓學生知道,作為未來的藥學服務者,只有準確、及時地獲取藥物相互作用、并發癥、特殊人群用藥等各方面藥學信息,才能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以此促發學習動力,提升教學效果,并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3辯證法促進知識理解,培養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簡單來講就是要看清事物的兩面性。免疫有“兩面性”,對機體既有“有利”的一面,可以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消除損傷或衰老細胞,消除突變細胞,又有“不利”的一面,會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超敏反應的發生,即免疫是一把“雙刃劍”。而免疫分子抗體、補體的功能同樣涉及了“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在講解上述內容的時候,可以引入辯證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外,免疫中的“自我”和“非我”是相對的概念,也體現了辯證法。對于眼晶狀體球蛋白、等自身抗原,雖然是自身成分,但是由于某些屏障的阻隔,從未和自身免疫細胞見過面,當某一天有幸和自身免疫細胞相遇的時候,然而不幸便在此時發生了,免疫細胞會把眼晶狀體球蛋白、等自身抗原當作“非我”的成分,即外來物質而進行攻擊。通過知識的講解,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讓學生意識到,凡事都有對立的兩個方面,凡事都是相對而言,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當成長過程中遇到不利因素,應敢于向命運挑戰,敢于向不利因素挑戰,變不利為有利。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這方面的“思政”元素,學生從辯證法的“兩面性”過渡到免疫學的“兩面性”,實現了新舊知識的融通,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反過來,對免疫學“兩面性”的學習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辯證法“兩面性”的理解。如果藥學服務人員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辯證思維進行推理判斷,不僅可以增強工作能力,還可以避免藥患糾紛的發生。
4新聞報道鮮活免疫學知識,培養愛心和奉獻精神
在講授免疫細胞的發源地“骨髓”和集落刺激因子時,導入了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共同關注的欄目報道“任爽身患絕癥,千里尋親”的故事[4],湖北女大學生路敏給她捐獻骨髓造血干細胞的過程中,就用到了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學生就能很快理解骨髓和該細胞因子的作用,使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生動,而且在教書的同時也達到育人的目的,培養愛心和奉獻精神,為提供優質藥學服務提供了支持,因為藥學服務不僅要有全心全意為顧客排憂解難的奉獻精神,還要有愛心,能夠理解和包容顧客的誤解。
5日常行為切入免疫學教學,培養健康理念
學生日常行為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日常不良習慣切入免疫學教學,更接地氣,還可以培養健康理念。在介紹“免疫系統”的時候,以學生帶著早餐進教室、睡眠不足、缺少運動等為例,講述早餐、睡眠、運動對免疫系統維持正常免疫功能的重要性[5],讓學生意識到,要讓免疫系統正常工作,就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介紹“免疫系統”過程中神經內分泌網絡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時,給學生講講為什么不良情緒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如此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免疫系統及其調節方式的理解,還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好心情,才能有好身體,才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6艾滋病激發求知欲,培養道德觀和人文關懷精神
艾滋病是大家熟悉的疾病,以熟悉的疾病導入免疫學教學,講授免疫學知識,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比如,在介紹抗原決定簇之前先給學生講艾滋病防治現狀,因為艾滋病病毒變異極其迅速,所以難以研制特異性疫苗,至今無有效預防方法,對人類健康構成極大威脅,然后提出問題“變異發生在何處?”引發學生思考,教師隨后引入抗原決定簇教學內容,這種啟發式教學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習效率。講艾滋病可以培養人文關懷精神。艾滋病已經和“道德敗壞、傷風敗俗”等同起來,人們像躲瘟疫一樣躲避艾滋病人,然而許多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其實是無辜的,是受害者。作為未來的藥學服務人員,應該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寬容待人,減少歧視,尊重患者的隱私,慎言守密,有仁愛之心。講艾滋病還可以培養道德觀。艾滋病的傳播不可避免地涉及道德問題,在仍未取得治愈艾滋病有效方法的當下,道德力量在艾滋病防治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倡導忠誠、責任、親情等理念,牢筑艾滋病防治的首道防線。
1. 不要因為要早起而不情愿,不妨按時起床,給自己準備營養均衡的早餐。
回報:有規律的作息對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份營養均衡的早餐也使你在工作時精神倍增。
2. 工作一陣兒后,記得用力聳雙肩,盡量貼近雙耳,夾緊兩臂,然后放松,這一動作可重復10次。
回報:通過使頸、背發力,刺激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放松頸、背的效果,以免你落下腰酸背痛的毛病。
3. 對著鏡子時,給自己一個溫暖的微笑。
回報: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個溫暖的微笑,可以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提示,讓自己的一天從微笑中開始。
4. 塞車時,來進行呼吸放松吧。氣集中到丹田(小腹)位置,做4:7:8呼吸法:先呼氣,再以鼻吸氣,默數4下,閉氣7下,再用口呼氣,帶出“咻”聲。
回報:只要你堅持經常偷閑片刻做這樣的呼吸運動,就會發現你浮躁的心情平靜了,如果你失眠,失眠的癥狀也肯定會得到改善。
5. 將你包里的零食薯片都倒入垃圾桶,換上香蕉吧。
回報:維生素B6可幫助人體產生多巴胺、正腎上腺素這些振奮精神的神經傳導物質,而香蕉正是維生素B6的超級來源。
6. 午間工休如果不能打盹兒,就抹點兒薄荷膏或嚼嚼口香糖。
回報:薄荷膏的味道能讓你神清氣爽,只要聞上幾秒鐘,鼻子就會將嗅覺感受到的刺激傳遞到大腦,你的精神會頓時為之一振。嚼口香糖也有同樣的作用,嗅覺和味覺都會感受到刺激。將此傳遞到大腦,同樣使你精神振奮。
7. 培養自己種植蔬菜的習慣。
回報:自種的蔬菜,要比在商店里買實惠得多,且園藝勞動一小時能幫你消耗150卡路里~250卡路里的熱量。
8. 晚上回到家里,如果腰酸背痛,可以用一個紙杯盛滿水,在冰箱里凝成冰,再沿杯口剪下約3寸~4寸,在痛處來回擦拭10分鐘。
回報:簡單可行,能夠很快地讓你的痛楚腫脹感減退消除,更好地得到放松。
9. 洗臉時,順便用手掌將溫水捧起,輕輕地潑在緊閉的雙眼上,做20次;然后用冷水重復以上做法20次。
回報:如果你一天都坐在電腦旁,眼睛一定很累,不妨以此來改善你的眼部循環。
10. 睡覺前伸個懶腰。
回報:一個舒適的懶腰對于即將上床休息的人來說是再好不過了,它可以幫助你放松緊張的神經。
11. 關上電視,比你習慣的時間早1小時睡覺。
回報:充足的睡眠不僅能使你恢復精力,而且能提高你的免疫力,有助于防止流行性感冒和類似頭痛的神經性病癥。
12. 日常不妨多閱讀些有益的書刊,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