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團隊協作能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概述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型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1]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核心任務之一。遼寧省教育廳也出臺了“大學生學科(設計)競賽項目”,從競賽規則上看大多數是跨專業、系統性和綜合性,使用信息技術和先進的儀器設備,這些團隊協作設計競賽對創新型人才全面培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大學生創新能力內涵
創新能力是融合創新性人格與創造性智力的綜合性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開拓性的創新意識。它是在創新活動中體現出的主觀意識,是創新活動的基石,體現在創新活動的各個方面,側重理性思考與問題質疑,表現為具有突破常規,質疑權威、追求新穎,釋放創新激情,追求自我超越等方面。第二,奇巧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發現或解決問題的新方式,以思維創新來帶動實踐創新,它不受常規束縛,基于自身的知識結構,以及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靈感,追求獨立的、發散性思維、想象力思維、直覺性思維、邏輯性思維,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的開創性的解決。第三,良好的創新能力。它是創新主體的個人的動作行為,如信息搜索與加工能力、較強的學習能力,細致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處理能力、操作控制能力等。第四,優秀的創新人格。創新人格是個體在創新活動中非刻意表現出來的個性化特征。它表現為沉著穩定,勇往直前,好奇心強,堅持不懈,獨立自主,勇于拼搏,樂于挑戰自我等。[2]
3團隊協作競賽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
隨著我省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的開展,我校也相繼出臺了各類比賽對學生和教師的獎勵制度,以鼓勵師生積極參賽,并且依照不同的專業方向,將各個比賽分配到各個學院承辦。以信息學院學生為例,主要參加的基于團隊合作的競賽有“挑戰杯”全國(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中國(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高校“創意創新創業”電子商務挑戰賽等二十多項。這些比賽通常需要跨專業組隊,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各指導老師通常從團隊的建設出發,以大學高年級的學生作為團隊骨干,配置若干低年級的學生,形成不同方向的競賽梯隊。在團隊內部分工明確,理論實踐相結合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個人溝通能力,這些能力在團隊協作競賽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對于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1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不同的團隊協作競賽要求不同,有的甚至只有一個寬松的類別,學生必須開展廣泛線上線下的調研論證、依托于專業知識結構,對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細致的觀察體驗,發現存在的不足,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行策劃、擬定、完成設計方案。學生在整個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思考、學習和實踐,在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拓展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3.2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動力和創新精神
在競賽作品設計過程中,學生會借助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等深入討論不同的創意,確定作品的不同方向、不同的候選方案及相應的可行性方案。在方案的選擇到實施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自己知識的有限:有的是課上不經意的忽略,有的是寬度與深度不足,缺少實戰經驗,這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自身的創新動力和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3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實踐是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性人格培養的最有效手段。[3]“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高校“創意創新創業”電子商務挑戰賽等,要求學生自己設計項目計劃書,進行盈利模式、推廣方案、財務分析,進行商務平臺的系統設計和測試,并在系統完成后依托改平臺進行商務活動、營銷與推廣的實施,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目的。
4大學生團隊協作競賽的調查研究
為了研究我校參加的各類團隊協作設計競賽影響對創新能力的影響,探索提高學生新領域和學科前沿的學習動力,研究學校鼓勵政策的作用和推廣程度,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的影響,特別設計了調查問卷。本次問卷調查通過抽樣調查的方式進行,共計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回收總問卷數為5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無效問卷9份,實際有效總問卷數為491份,調查問卷的有效率為98.2%。參賽動機調研數據表明學生參加團隊協作設計競賽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時希望通過競賽檢驗自己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要求希望獲獎的比例占24%,說明學校對獲獎的激勵政策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團隊協作競賽對于學生影響最大的是增強了實踐操作能力和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分別占比重達到24.3%和18.9%。 其次是培養創新思維意識,[4]激發對專業知識的應用、營銷、推廣等技能的學習興趣,分別占比15.5%、14.4%和11.4%,而這些無疑對學生的職業規劃起到了促進作用。
5結束語
團隊協作競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學生自愿選擇參加,通過不同類別的比賽,培養不同方向的能力,實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非專業知識的自學拓展能力、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是對高校創新實踐教育的一種有效檢驗手段,不同類別和級別的競賽的推動和深化了高校創新實踐教育的發展,從而使我們的創新實踐教育更上一個臺階,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香花,趙于前.基于科研訓練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3):222-223.
[2]宗毅舒.校園文化建設視域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7.
[3]戎貴文,宋曉梅,許光泉,劉麗紅,肖柏青.基于賽事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J].大學教育,2017(3):147-148.
關鍵詞 團隊協作 項目驅動 自主創新 職業核心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核心能力又稱關鍵技能或核心技能,它適用于各種職業,能適應崗位不斷變換,是指一種可遷移的、從事任何職業都必不可少的跨職業的關鍵性能力,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加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已經成為知識經濟社會的現實要求。如何盡快增強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使學生順應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使未來職場與學生之間實現無縫對接,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1 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現狀
通過學生座談,問卷調查、走訪畢業生就業企業等形式,筆者調研了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現狀。主要以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為調研地,對已經參加頂崗實習的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了座談和問卷調查。把本人的基本情況、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識程度、對自身優劣勢的了解、對進入企業后的預期作為調查的主要方面。另外,筆者走訪了宜興經濟開發區的部分用人企業,了解他們對畢業生職業核心能力現狀的看法及要求。
調查結果為:對本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不清楚的學生占調查學生總數的81%;不了解企業先進生產方式的占88%;對公司員工與公司的關系重要性無深刻認識的占76%;不懂如何有效地與別人溝通的占70%;雖有一半的同學了解自己將來的職業方向,但其中80%以上的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明確的規劃;60%以上的學生在就業時不考慮就業崗位與專業的對口度等。這些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1 從學校層面來看
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還存在與培養目標不相對應的不合理現象。例如,某些專業,在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選擇上與市場要求偏離很大,繼續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沒有實現與學生就業對接、與企業需求對接。教師缺乏企業的工作經驗,在課程教學設計中與企業需求脫節,使學生自我學習和適應能力得不到顯著提高,所具備的職業核心能力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因此,大部分學生比較偏重專業課學習,忽視職業專門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養和技能的訓練。
1.2 從學生層面來看
從調查結果中發現,計算機專業學生有50%以上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所選擇的就業崗位都和自己所學的專業不對口或不完全對口,造成這種原因的不僅僅是社會經濟的影響,使學生就業的難度加大,而是更能反映出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不強,實踐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從對用人單位調查來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職畢業生在“與人合作精神和能力”、與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感和敬業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提高。
以上調查可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綜合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已經成為我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團隊自主項目化”教學模式,將團隊協作,自主創新與項目化教學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將該教學模式在學院的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實施,嘗試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2 “團隊自主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該模式的實施在計算機專業的JavaWeb應用開發課程中進行,主要結合團隊協作、自主創新及項目任務化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網站建設與開發的能力。
2.1 “團隊自主項目化”實施的準備工作
現代IT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就是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我們在項目實施前,要求班級的學生按照自我意愿與個人特點,自由組合成團隊,每個團隊由6名學生組成,以團隊為單位來完成項目實施的每個階段。整個學期中教師對各團隊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充分達到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目的。
2.2 “團隊自主項目化”模式的具體實施
2.2.1 實施的流程與方案
“團隊自主創新項目化” 教學模式的實施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由各團隊共同完成一個指定的網站(如網上商城),其中由各團隊的負責人根據團隊中成員的特長和興趣來分配每個成員的任務和扮演的角色(比如美工、技術等),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團隊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項目開發任務。這個階段學生還沒有具備獨立開發項目的知識與經驗,所以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網站開發的流程。網站需求分析,網站策劃,網站建設到網站測試以及后期維護,每個過程都按照教師先示范,學生再演練的步驟進行。
第二個階段則是各團隊自主創新,要求各團隊完成一個指定的項目,或經團隊商量后自主設計一個項目,要求學生根據軟件開發的流程去完成項目,學生之間做好分工,在一定的時間內共同完成項目每個階段的任務。在這個階段教師主要扮演技術顧問的角色,不要過多的參與其中,放開手讓學生自由地創新。實踐發現,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是不可小看的,有了團隊的力量,學生自主創新的網站很有實用性與新穎性。
2.2.2 實施案例設計
為了探討“團隊自主創新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法,我們以JavaWeb應用開發課程的教學為例來說明,JavaWeb應用開發課時安排為90個課時,表1是以90個課時來設計該課程教學。
2.3 實施的效果與評估
各團隊的負責人在期末向全班同學作項目完成情況的匯報,并對各學員在本學期的表現作出總結。團隊的成績評估由任課教師及其他學員共同給出。互評的方式達到互補的效果,幫助學生搭建了一個實現價值互助互補的平臺。 “團隊自主創新項目化” 教學模式的教學將學生的學習模式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先進教學方法。
我們對計算機專業的二年級學生進行了“團隊自主創新項目化”教學模式的試驗教學,參與實驗的每位學生自主探究,相互配合,熱情高漲,發揮了驚人的創造力。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高,積極性大,學習興趣濃厚,他們制作的網站新穎實用,得到學院師生一致好評。
3 結束語
為了驗證“自主創新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實際效果,我們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JavaWeb應用開發課程中進行了實驗,共三個班次,并且對學生的學習作了為期一年半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該教學模式可實施性強,教學效果顯著。通過開放式的“團隊自主創新項目化” 教學模式的推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為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最終目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姜澤東,陳保國,史維琴.高職“項目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資源庫建設探析[J].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7(3).
[2] 史曉光.動畫創作中的分工與團隊合作[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6(27).
[3] 李紅梅,盧葦,張紅廷.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8(8).
關鍵詞:體育教學;團結協作意識;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7-0008-01
在體育項目比賽或者活動中,為了達到共同目標而形成的群體,稱之為團隊,團隊隊員之間相互支持,共同為完成目標而努力的情感境界,被稱為團結協作意識。由此可見,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團結協作意識的培養與體育知識、技能的培養是同等重要的。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充分研究每個學生的身心狀態,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體育活動,從而使學生在學習與活動中不斷增強對團結協作意識的認識,并積極自主地樹立自身的團結協作意識,以為個體體育技能以及團隊整體體育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一、體育教學中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培養的意義
(1)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學生在團隊中學習知識的效率要比獨自學習的效率高很多,這是因為團隊中互幫互助作用以及良性競爭氛圍所決定的。因此,團隊中的互幫互助即是團結協作意識的體現。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可以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交流與協助關系,并最大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習效果與教學效果的雙重提高;(2)團結協作意識是學生進入社會所需要的一種重要能力,它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與他人進行良好地交流,加深了解,并針對某一目標而群策群力、相互協助,從而更好地融入到集體、適應社會的發展。由此可以說,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可以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的有效提高;(3)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逐漸形成團隊協作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這對學生自信心、責任心的提高是極其有利的。
二、體育教學中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培養的策略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部分學生做事多以自我為中心,再加上教育過程中,被灌輸獨立自主的思想,造成他們不懂得合作、分享、互助,團結協作意識淡薄。另外,部分學生的性格與成長環境也影響其團結協作意識的形成,使學生難以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合作,認識不到團結協作意識的重要意義。基于以上問題,我國在教育改革中,將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更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團結協作意識。
第一,科學優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進行團隊活動。在新型教學方法中,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對學生團結協作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科學地改變教學環節,使各個教學環節都能夠合理地以小組合作方式呈現,引導學生進行團隊活動。這樣,學生在頻繁的小組合作中,將逐漸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同時為了完成活動目標,也將主動進行交流、探討,從而樹立團結協作意識。
第二,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團隊競賽。教學活動的設計是體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思考教學內容(即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復習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以及活動的合理性。由此,教師可以針對某一體育技能,組織學生進行團隊科學的團隊競賽,使學生在競賽中體會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進而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團結協作意識。
第三,強化團隊拓展練習,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團隊拓展練習是在體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它可以促使學生在團隊練習中,逐漸理解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并自主探尋與他人合作的方法,積極關心隊友,使團隊中形成良好的互助互愛氛圍。教師科學指導學生進行團隊拓展練習,將有效地促進學生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
第四,合理利用教學評價,樹立學生集體榮譽感與團隊意識。教學評價,不僅是對教學結果的評價,同時也是對教學過程以及個人觀念態度等的評價,良好的教學評價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與優勢,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還可以糾正學生不良思想觀念與態度,使學生提高認識。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合理利用教學評價,多以鼓勵的語言鼓舞學生積極進行團隊合作,從而幫助學生樹立集體榮譽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綜上所述,團結協作意識是學生適應社會的一項重要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對待。體育,作為團隊性較強的一門學科,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的最好課程,因此,相關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認識,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有意義的體育項目活動,從而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育技能,養成良好的團結協作意識,為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貴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10,16(05):93-95.
團隊精神的含義有兩種:一是與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二是與別人合作的能力。團隊和一般群體不同,它是一個有機整體,團隊成員除了具有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之外,同時具有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不等同于集體主義。團隊精神要求有統一的奮斗目標或價值觀,而且需要信賴,需要適度的引導和協調,需要正確而統一的企業文化理念的傳遞和灌輸。團隊精神強調的是組織內部成員間的合作態度,為了一個統一的目標,成員自覺地認同肩負的責任,并愿意為此目標共同奉獻。
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團隊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而明確的協作意愿和協作方式則產生了真正的內心動力。團隊建設離不開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的塑造,離不開創新力、凝聚力的培養,一個成功高效的團隊成員首先是組織中的一員,然后才是團隊的一分子。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過合適的組織形態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如果沒有正確的管理文化,沒有良好的從業心態和奉獻精神,就不會有團隊精神。
油田企業體制改革深化的新形勢下,我們的工作不能簡單重復過去的老辦法、老模式,必須有新的探索、新的突破。時代的發展沖擊著傳統的管理體制,能否培養出既有豐富知識,又有動手能力;既有獨立工作能力,又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的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衡量我們工作成績和是否具備發展潛力的標準之一。為此,在日常管理和安全生產中,我們要十分注重培養員工的團隊精神。
二、提高團隊精神的認識
第一,在團隊與成員之間的關系上。團隊精神表現為團隊成員對團隊的強烈歸屬感,團隊成員把團隊當成“家”,把自己的前途與團隊的命運系在一起,愿意為團隊的利益與目標奮斗。團隊成員極具團隊榮譽感,在處理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的關系時,團隊成員采取團隊利益優先的原則,個人服從團隊。團隊與其成員結成牢固的命運共同體,共存共榮。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對員工的團隊精神培養,培養員工忠于祖國,以忠立德,忠于長慶,忠于石油事業。
第二,在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上。團隊精神表現為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團隊成員彼此間利益共享,相互寬容,彼此信任。在工作上互相協作,在生活上彼此關懷。團隊成員和諧相處,凝聚力強,追求團隊的整體績效。
第三,在團隊成員對團隊事務的態度上。團隊精神表現為團隊成員對團隊事務的全心投入。團隊充分調動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成員參與管理、決策。團隊成員在處理團隊事物時盡職盡責,充滿活力,洋溢熱情。工作中,要使員工樹立企業即人,企業為人,企業靠人的觀念。要尊重人、激發人的熱情,滿足人的合理需求,號召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共同遵循企業理念,從而發揮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注重團隊精神
現代社會發展,對人際交流與合作的要求大大提高,人們的生產和工作方式將趨向集團化,而不再是分散的方式。個人不可能孤立地工作,而是要與人交流與合作。從發展的觀念看,沒有形成團隊協作,不可能獲得成功。
企業員工相互溝通、交流和合作已成為一種必然。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精誠團結,善于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搞好工作,發展事業。如果沒有團隊精神,不善于與人合作,到頭來只能是走更多的彎路,影響事業的發展。
油田企業建設高素質員工隊伍,就要注重培養團隊精神。樹立合作精神,逐步消除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改變單純的個人奮斗、追求自我價值行為。將自己融入團隊之中,變“單干”為“群干”。在長期的與人協作、配合工作中,增強合作能力。擁有理解他人、包容他人胸懷。在實現團隊利益的過程中,展現出自我價值。
長慶油田走過的是“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的三十五年,是敢于創新、不倦追求取得豐厚佳績的三十五年。今后,長慶油田將繼續承擔中國石油戰略接替的重任,努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企業,為了早日實現新跨越,必須執著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這一崇高使命,做到善于創新,善于開拓;切忌驕傲自滿,固步自封;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悟性思考,理性實踐;要戒驕戒躁,穩步前進。
四、培養團隊精神
培養職工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要將團隊精神滲透到日常工作中,使所有職工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我們采油作業區是個以原油生產經營為中心任務的單位,工作性質要求職工具有團結協作素質,所以說培養團隊精神是有良好的基礎的。因為不論是設備檢修還是故障排除,都要求大家統一行動,配合完成作業。特別是在新井搶投、管線處理工作中,人員指揮調集、工具配備清理、人員裝備到達現場、配合施工等更是體現出各部門、各班站的協調工作能力。QC小組活動開展也是團隊精神的一種具體表現,一個項目的開發、研究、制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凝聚集體的智慧,最后才能實現目標。不光在生產上強調團隊精神,其實在工作之外也能體現團隊精神。每年工會舉行的籃球、乒乓球比賽,都能體現出團隊精神。場上隊員無論比賽結果如何,沒上場的隊員都為之助威,鼓勵支持,做好后勤供應。應該說,團隊成員取得成績時,可得到承認和肯定;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也能從集體中獲得幫助和安慰。
五、作業區團隊精神的現狀
團隊精神對于一線班站、單井點尤其重要。一線班站、單井點長年駐守野外,工作生活條件艱苦,工作量較大,野外作業有一定的危險性。需要大家相互提醒安全事項,共同完成每一項任務。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118-02
引言: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是國家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而實施的實驗項目[1]。體現了國家對目前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高度重視,也激發了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新的教學熱情。
本人連續兩屆擔任了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指導老師。2009年度制藥工程專業學生肖浩、殷小智等四位學生組成團隊獲得資助,該項目于2011年作為湖南中醫藥大學參加湖南省首屆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論壇項目之一,經過五位學生的密切協作,順利完成了該項課題,并發表實驗論文三篇。筆者在2013年度再次指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一項,也于2015年順利結題,3篇。課題組共指導了5項計劃。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注意到同學們在團隊合作中出現的問題與摩擦,我們有意識地觀察、協調、培養同學們的團隊合作精神,為順應當今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協作精神需求,以及未來工作崗位要求,適應高層次協作的社會需求做好準備。以下筆者談談其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一、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實施團隊協作精神培養的可行性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一般都是由3~5名大學生組成的團隊,是大學生為了完成實驗課題這個共同目標而自發組成的團隊。從組建團隊,選題、設計方案,實施實驗方案,整個過程基本上都是大學生自主獨立完成,指導教師在設計、實驗技能方面予以指導。在具體的長期的項目實施過程中,課題組成員之間需要大量的分工合作與磨合,這個過程可以充分利用來有效地培養學生溝通協調能力與團結合作能力。
要及時并比較完滿地完成一項相對復雜的實驗計劃。需要組隊的同學們進行大量的合作并相互學習,即合作學習,最終成為一個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一起努力奮斗的團隊!一項創新性實驗研究往往涉及多門學科、數門課程,需要多種技能與多種儀器的綜合使用等等,再者加上研究的周期長,容易產生疲勞感,因此從組隊一開始,所有的事項要求團隊同學通過相互間的緊密配合和協作,相互鼓勵來完成最終的目標。而基于大學生實驗計劃平臺的這種合作學習不但能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快速掌握多種知識與技能,還能促進他們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的形成,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與能力[2]。
二、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實施團隊協作精神培養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創新不僅需要個人能力的發揮,也需要充分與團隊合作,發揚團隊合作,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創新。未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必須圍繞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和學會做人這四個基本的學習過程來創新設計、組織。學會共處即是培養學生在人類各種活動中的參與和協作精神,也就是團隊精神。當前大學生主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是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大學生團隊精神的缺乏。而從就業方面而言,在當今就業形勢不斷嚴峻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對合作精神的重視和大學生團隊精神的缺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經過精心培養而逐步形成的并為團隊所有成員認同的思想境界,價值取向和主導意識,折射出一個團隊的整體素質和精神風格,成為凝聚團隊成員的無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大學生在這個社會扮演著未來社會建設主力軍的重要角色,在生活、學習以及未來工作崗位上都必須充分發揮生力軍的作用,他們對團隊精神、協作精神的詮釋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團隊精神的有效培養是必要的,團隊合作精神也是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是在大學校園中,能夠充分運用團隊精神、有效培養團隊精神的良好平臺,這樣對于實驗計劃的順利實施也有良好的推進作用。而且隨著現代科學交叉性和滲透性日益突出的特點,各種知識領域的界限愈加模糊,要想在現有的科學領域有所成就和突破,就必須學會參加團隊,突破個人認識的局限性,與他人進行信息共享,達到共贏。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的社會意義。
三、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的途徑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團隊是由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環境的大學生組成,每個大學生作為普通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包含生理、心理、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不同層次,只有從大學生本身著手,激發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談及團隊精神的發揮。
如何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選定培養優秀的團隊領導者,制定可行的團隊目標,加強團隊內部的分工與合作,建立有效溝通機制與激勵機制。
一個戰斗力強的團隊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帶頭人。一個優秀的領頭人能把團隊帶往正確的方向,快速正確地完成團隊的共同目標[3]。因此,在組建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團隊的時候,我們指導老師就明確指出團隊必須有一個負責人,負責團隊的分工與協調。如2009年度創新團隊的肖浩、殷小智,2012年度的創新團隊的李正祥、廖媛媛同學,2013年度創新團隊的林仕桑同學。實踐也證明,他們在團隊中積極主動地工作,創造了團隊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和諧的協作氣氛,他們善于組織,善于學習,信任他人,永遠保持著樂觀與熱情,巧妙的理解與協調能力對把握團隊的發展方向有重要作用。
沒有目標就沒有追求,一個優秀的團隊更需要一個共同的目標。我們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團隊目標就是要在大家的齊心合力下在兩到三年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實驗計劃。只有大家一起努力,集思廣益,緊密配合,才能保障實驗按照計劃逐步推進直至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
團隊的協作是我們成功的基礎。因此優良強有力的領頭人,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有了優秀的團隊成員,接下來就要求所有的成員以高度的團隊協作精神緊密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因為隨著現代科學交叉性和滲透性日益突出的特點,各種知識領域的界限愈加模糊,要想在現有的科學領域有所成就和突破,就必須學會突破個人認識的局限性,與他人進行信息共享,達到共贏。有了這樣的共識,團隊成員自然會很投入地從事實驗,從而保證團隊精神的最大發揮。當然在項目初期的過程中,個別成員由于個性、環境的不同可能會與其他成員產生摩擦,這就要求指導老師加以引導,使每個人都感受到團隊大家庭的溫暖,引導成員與他人溝通,學會尊重他人,愛護、關心他人,并使團隊盡量滿足每個大學生的不同層次需要,激發團隊成員的獻身精神以及忠誠團隊的信心與決心[4]。
團隊的凝聚力來源于團隊成員自覺的內心動力,要讓他們充分意識到想融入一個團隊,除了要有過硬的才能,還必須學會與人有效溝通。只有這樣,才能讓四面八方的成員互相了解,互相理解,達成共識,緊密協作[5]。
最后,還需要建立長效的獎勵機制,通過強化物質激勵,形成一種榮辱與共的強大的集體榮譽感。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這個也許不太突出,畢竟這個計劃沒有太多的經濟利益牽涉其中,但是也可能會涉及到學生的評獎評優,或者論文的署名先后等等,這也要指導老師合理地分配。要引導學生意識到,一個團隊的利益就是所有團隊成員的共同利益,沒有團隊的利益就不會有個人的利益;每一個成員都真誠地為團隊其他成員的成功而歡欣鼓舞,并激勵自己不斷提升個人才能,不斷為團隊帶來更多的利益,既關心自己的勞動成果,更關注所在團隊的集體成果,這才是真正的雙贏,真正的團隊協作!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平臺,一方面努力提高大學生實驗設計及實驗實踐能力,一方面又緊密地進行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兩個方面的有效配合可以使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使大學生更加適應未來的生活、工作與學習。
參考文獻:
[1]吳平,黃本笑,張芳.實施“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化的進展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3):72-75.
[2]張哲瑜.引導合作互助 培養團隊精神[J].體育教育,2014,(3):247.
[3]陳桂英.如何培養團隊企業精神[J].電子產業經濟,2014,(4):39.
關鍵詞:幼兒;團結協作;團隊意識
一、培養幼兒協作能力的重要性
培養團隊協作能力的最佳時間就是從幼兒開始,并且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共同協作也是幼兒在未來社會中立足、發展所不可缺的條件。相比于以往的家長,現在的家長普遍重視孩子個人的能力。會在業余時間為孩子報一些預科班和一些興趣班――舞蹈班、作文班、樂器班等來培養孩子的個人能力。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幼兒與他人的相處以及團隊協作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這間接導致了幼兒在步入社會后,團隊精神欠缺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如何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團隊意識在現今的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如何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呢?我歸類為以下幾點。
1.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鍛煉幼兒合作的欲望
時常鼓勵、誘導幼兒與他人合作,使幼兒在協作中感覺到興趣,感覺到好奇。就好比,在幼兒上學期間,教師通過鼓勵幼兒之間的相互配合來達到這樣的效果。在做游戲的時候,通過互相幫助,獲得好的成績,得到獎勵,從而使幼兒對合作有一定的認識。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也十分重要。周末組織一次家庭出游,可以在出游的過程中做些游戲,收集各種樹木的葉子,并讓幼兒知道,對這些進行分類處理,既可以促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也可以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的團隊精神。
2.給予幼兒鍛煉的機會,指導幼兒理解協作的重要性
由于現今社會計劃生育的規定,以至于現今家庭一般僅有一個孩子。而這樣的成長環境直接造成幼兒與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協作的機會減少,也使得幼兒協作能力的鍛煉受到限制。所以要為幼兒提供鍛煉協作能力的機會,讓其在合作中學會互幫互助、共同分享、樂于交往。面對幼兒鍛煉合作能力機會少的現象,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
(1)日常生活中,增加幼兒相互之間的互動。
(2)學習中,學習遇到難題時,建議幼兒與同學之間共同商量、探討,共同解決面臨的難題。
(3)娛樂中,給予幼兒一定的空間。
讓幼兒自己設計游戲,自己挑選游戲同伴,一起商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到團隊的力量與樂趣。
3.指導幼兒學會協作的方法
由于幼兒對生活中的事情以及處理事情的方法理解過少,所以存在不了解協作意思的時候莫名的配合,也有可能在需要幼兒配合的時候,幼兒卻并不配合。所以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幼兒學會協作的方法。例如,在玩角色游戲的時候,讓幼兒在游戲開始之前共同討論角色的分配,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在生活中遇到麻煩時,引導其共同解決;當同伴的玩具損壞時,誘導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一起玩耍;當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指導其向其他小朋友求助。
在協作中,基本的語言交流是避免不了的,所以要教會幼兒基本的與人交流的禮貌用語,教會幼兒怎樣在做錯事的時候向別人道歉,怎樣在需要幫忙的時候向別人求助,在別人對你傾訴的時候怎樣傾聽。還有,在面對自己的見解與別人的意見產生分歧時應該怎樣合理、禮貌地探討,怎樣處理在協作中出現的糾紛。具體的合作情景可以使幼兒慢慢理解協作的意義,懂得正確的協作
方法。
4.給予幼兒一定的鼓勵和引導
在幼兒懵懂無知的世界中,是很希望得到鼓勵和贊許的。在撫養或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就要時常對他們做出的一些動作、事情予以鼓勵。例如,幼兒學會了說第一個詞語,背會了第一首唐詩,在媽媽工作一天回家的時候為媽媽換鞋等行為,都是要給予幼兒一定的鼓勵的。而在協作中,鼓勵和一定的指導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娛樂學習中,給予幼兒鼓勵和引導。贊許的微笑是對幼兒的鼓勵,是其可以再一次協作的動力。面對不同的幼兒,教師可以給予不同的建議和鼓勵。例如,面對不懂得如何協作的幼兒,“你可以和他一起完成”;面對角色分配沖突,“如果你們兩個人都選擇相同的角色,那游戲不能開始玩了怎么辦”等等。幼兒在教師的指導和鼓勵贊許下,協作能力和意識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5.讓幼兒投入協作中,體會協作的樂趣
協作往往能夠帶來雙贏的效果,這也可以體現在幼兒合作方面。在幼兒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后,有同伴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悅,這是幼兒獨自所體會不到的。所以,在幼兒體會到團結協作所帶來的喜悅時,也是促使協作行為更加穩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培養協作能力并不是一時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家長、幼師共同探討,讓幼兒的協作能力得以提高。
團隊意識與協作能力是幼兒加入未來社會所不可缺少的本領,注重幼兒協作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項課程。為了幼兒在現今全球一體化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在幼兒的教育中注重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參考文獻:
一、基于多團隊系統理論下的現代企業組建基礎工作
21世紀的今天,現代化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更加注重多團隊的系統合作,在多個組織政府部門等相關實體構建過程中,組織內的一種多團隊系統往往有著跨組織的特征。現代化企業的經營管理,往往有著不同的任務目標,而團隊實際的組建中同樣也有著不同的團隊形式,多種團隊運行過程中,更是有著變化多端的主要特點。多項目開發研究過程中,不同的組織形式難免和傳統的項目團隊管理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同時在多個子公司設立的過程中,通過對各個下屬公司的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設立,進而在上級相關部門業務指導中,更能將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實現,進而推動多團隊運作。
二、基于多團隊系統理論下的現代企業協作管理
隨著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現代企業協作管理中,對于團隊系統的組織形式同樣也有著一定的要求,現代企業運營管理中,這種互依性的管理中,更加注重多個團隊之間的緊密協作和實際的高度協同,有效溝通的過程中,依據于一定特殊的制度,保證系統可以全面高效的運行。某一現代企業實際的管理中,往往有著相對獨特的管理模式,而對多團隊寫作高度互依性的思想運用中,通過對各個職能部門進行設立,在相互依存的過程中往往構成了一個相對復雜得多團隊系統,以至于這種多團隊協作管理模式中,將市場經營商的綜合利潤加以實現,產業鏈有著完整性的特點。尤其是多個子系統構成的一種多團隊系統中,盡可能地將一人多崗和少數崗位交叉的現象避免,并做好實際的引導機制和相關的激勵機制,約束過程中,做好績效考評體系和實際的獎懲制度控制,并將傳統企業中的重要事項加以避免,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著相對明確的目標,這種多團隊系統理論下現代企業協作管理中,對于搭便車的現象有效避免,進而實現了各個團隊之間的統一合作關系[2]。
三、基于多團隊系統理論下的現代企業領導管理
時代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企業經營往往有著一定的領導團隊,同時領導團隊也有著多重角色,不僅僅扮演著戰略開發的主要角色,同時也有著協作促進的主要特點,在對團隊行動順序和實際的行動時間確定的過程中,通過將團隊之間的溝通交流有效促進,進而實現行動過程中的一種有效地信息傳達以及監控。一方面現代企業基于多團隊系統理論的領導管理中,由于各個子團隊之間存在一定的依存性,以至于各個子團隊將高績效水平表現的過程中,同樣也借助于戰略性的溝通計劃,將企業的遠期目標實現[3]。各個部門設立相關的部門,以至于有著一定的溝通渠道,通過借助于相對公正的績效考評體系,將傳統企業重視市場部的現象有效避免,進而實現了企業對工程部的重視,在對科學合理的團隊協作規則探尋的過程中,實現了各個團隊之間的統一性,避免了搭便車現象的發生。而現代企業的領導管理中,其領導者不僅僅要有這相對卓越的一些知識結構,同時也要有著相對高效的引導能力,通過相關的共享信息,將相互依存的工作實現,進而對企業項目的順利運作加以保證。另一方面這種多團隊系統理論下的現代企業發展中,其領導者之間也要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各個團隊協作的過程中,更是本著特殊的監督績效,將團隊績效之間的和諧性全面體現。現代企業領導者的協作訓練中,主要是將領導者的協作水平全面提高,并將領導者的實際協作訓練和團隊協作水平之間的關系加以表明,團隊行為改善的過程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企業多團隊的績效產出全面提高,而領導行為的訓練過程中,對于績效的預測同樣也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作用。
四、結語
關鍵詞:機電系統;團隊協作;創新實驗;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TP1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很多高校在機電一體化方面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水平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課程實踐環節多以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為主,普遍缺乏對綜合設計能力和工程實踐環節的訓練。
我校積極推進創新實驗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大綱和培養模式;設置獨立性、綜合性創新實驗課程;建立了與開放性實驗教學內涵特征相適應的創新實驗課程運行模式。基于這一模式,我校機械工程學院開設了基于團隊協作的機電系統創新實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提出切合實際的教學思想,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常規機電系統實踐教學環節的不足,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開放式創新實驗項目的教學思想
“基于團隊協作的機電系統創新實驗”依托于我校的實踐教學課程建設項目,建設具有創新性、開放性、自主性的實踐訓練環節,其內涵特征及教學思想在于建立全新的開放式運行機制,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實驗活動成為一種主動探索的過程。學生以團隊的形式作為實驗主體,團隊分工合作,任務明確,教師全局引導,采用對學生從選題、構思、設計實現及加工完成的系統訓練的教學思想,注重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三、基于團隊協作的機電系統創新實驗的教學模式
1.實驗教學的全方位開放
基于團隊協作的機電系統創新實驗教學的關鍵點是把握好實驗教學的目標、主體、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是全開放的。這種開放性的特征是基于實驗教學過程和能力培養過程的復雜性、培養模式以及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人才的個性化和發展目標的多元化因素。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學生自主性學習,教師是學生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學習該課程的學生在學習了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測試與傳感技術、計算機接口技術等先期課程的理論知識后,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本課程提供一個實踐平臺,學生運用前期學過的專業知識,進行機電一體化系統、機械運動控制系統的綜合設計,掌握實際工業生產線的三維建模、控制程序開發和人機界面_發的過程。通過開放的綜合性創新設計,激發學生求知欲,為后續的專業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環節作準備。
2.實驗項目的工程化管理
在常規的機電系統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簡單地驗證實驗,根據老師的講解和實驗指導書的步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要求即可,學生學完該課程后,總覺得老師雖然講了很多,但是實訓機會很少,實踐機會不夠,很難真正掌握理論知識,一旦遇到實際的工業問題,將無從下手,不知如何設計 。
“基于團隊協作的機電系統創新實驗”采用實驗項目的工程化管理方式,課程內容是基于機電一體化實驗臺,要求學生對實驗臺三個工作站分別進行測繪、建模、編程調試和人機界面設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實驗任務進行分配。通過這些工程化項目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項目結題時以答辯形式完成,以小組為單位,由老師隨機提問,小組成員現場答辯,進行項目完成度的考評。
四、 結語
在創新實驗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自由組合、分工、測繪、建模、設計編程方案、自行編譯、調試等一系列過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進行方向引導、規范實驗過程,提高創新實驗的實施質量,達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團隊意識;中職教育;應用
一個沒有團隊意識的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一個沒有團隊意識的班級也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的,打造一個好的團隊,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一個學生哪怕只有百分之六十的能力,只要他充滿自信,充滿活力,那么也能夠發揮出百分之百的實力來。最為一名體育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體育知識的傳播,也要兼顧學生思想、理念的培養,真正抓住素質教育的核心,充分體現素質教育及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而在日常的中職體育教學中,團隊意識的培養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團隊意識概念
外國人諷刺中國沒有團隊精神的時候經常喜歡引用一句話: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其實團隊意識這個概念是個純粹的舶來品,是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進行和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系統的理論性觀點。所以不能說中國人沒有團隊意識,只不過受到封建經濟的束縛沒有形成科學的理論罷了。
所謂的團隊意識指的是整體配合意識,它包括團隊的目標、團隊的角色、團隊的關系、團隊的運作過程四個方面。團隊是擁有不同技巧的人組合,他們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工作目標和共同的相互負責的處事方法,通過協作的決策組成戰術小組共同努力來達到目的,進而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團隊意識體育教學應用的必要性
團隊意識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團隊的運作強調互相幫助,且這個幫助應該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遺憾的是現代的教學把學生的文化成績作為評價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可學生的文化成績是學生自身努力學習的成果而不是學生經過團隊取得的成就,這也就導致了社會上大批“書呆子”的出現。在體育課程中,團隊意識的有無決定了學生體育成績的好壞,例如背越式跳高,這是一個相當簡單的體育項目,但是如果學生缺乏團隊意識,那么這個體育項目就很難完成。除此之外,接力賽、籃球、排球等大部分體育項目毫無疑問都受到團隊意識的約束。
經過多年的體育教學,我發現在體育教學中,男生更愿意參加體育項目,尤其是籃球、足球這些對團隊協作要求較高的體育項目,而女生恰恰相反,她們更喜歡一些獨立的運動如羽毛球、網球、跳繩之類團隊協作要求較低的項目,由此可見,對于學生來說,團隊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因此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應用團隊意識的培養是必須的。
三、團隊意識體育教學應用的可行性
(一)團隊意識和體育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存在很大的相容性。將其融入到體育教學是可行的。例如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而團體意識的培養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大板塊,二者的相互融合更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生力軍。
(二)團隊意識的培養和體育教學在手段和方法上相似。團隊意識的培養是將團隊精神滲透到參與者的日常生活體驗中去,然后從參與者的本能表現和思維方式入手,有針對性的培養團隊意識。而體育教學則是通過學生的不斷練習來完成動作技能的學習和意志品質的培養,二者在教學上都采用了集中講解、分組練習、再總結歸納、最后展示的流程。因此將團隊意識應用到體育教學中是可行的。
(三)在教學中,我也發現學生其實對于團體性的體育項目還是十分的熱衷的,平常所選的體育活動大多也是籃球、排球之類的,這固然和中職的場地和設備不足有一定關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樣也為團隊意識的培養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之間有配合協作的愿望,這就為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提供了條件,而這種條件恰恰是其它文化課課堂教學所沒有的。
四、團隊意識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原則性
團隊不僅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結合與爆發,作為團隊成員,不要因為身處團隊就抹殺了自己的個性,要知道,團隊的建立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個人的更好發展。只要個人不違規,那么他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發揮自己的能力。所以說,團隊意識應用到體育教學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在融入的過程中我們更要注意其中的原則性問題。
(一)團體與個人兼顧。不難發現,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是十分明顯的,例如有的學生顯示出較強的能力,在體育課上總是躍躍欲試,而有的學生因為天生運動能力差,對自己也缺乏自信,體育課的時候只是呆在一旁做觀眾。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時一定要二者兼顧,不能忽略了每一個學生的感受。
(二)培養方法要合理。體育游戲往往需要很多學生的協作配合才能有效的完成,因此體育游戲成為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的一個重要方式,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體育課成為游戲課,尤其是中職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了,體育課變成游戲課對他們而言毫無益處。所以游戲的內容要和體育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
五、結語
團隊精神是學校體育的靈魂,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創新人,而我們的體育教學則是有效的培養這類人的途徑,教師將團隊意識運用到體育教學中是素質教育的需求,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參考文獻】
[1]孫強.新時期加強大學生團隊意識培養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