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共青團員的思想匯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第一次聽到輔導員這個稱號是小學加入少先隊的時候,學校有個趙老師,戴個眼鏡,很活潑也很精神,他雖然是成人了,但是也戴著紅領巾,領著大家在隊旗下宣誓,趙老師就是我們小學的大隊輔導員。
還有一種大哥哥式的輔導員,他們是中學生,利用課余和放假的時候來到小學,帶領我們這些小學生搞活動。雖說他們是中學生,但是在我們這些小學生的眼里,他們已經很大很高很有本事了。
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個四中的男學生給我們當輔導員。那時候許多中學是男女分校的,我說的就是北京男四中,不招女生,全校都是男生。有一個星期天,他帶著我們七八個同學來到四中的實驗室,教我們幾個同學做汽水。我們第一次走進實驗室,第一次看到實驗室那些瓶瓶罐罐,什么燒瓶呀,試管呀,廣口瓶呀!覺得很新鮮。汽水很好喝,還可以自己做。我們都很興奮。
他先取出兩個小瓶子,里面都裝著“藥”。他告訴我們,一個叫碳酸氫鈉,白白的粉末——就是家里用的小蘇打,那時候家里蒸饅頭都用小蘇打。另一個叫檸檬酸。桌上還放著白糖和幾個空的汽水瓶子。還有個很小很小的瓶子,里面是香精。
我們在他的帶領下,開始自己做汽水。
他放幾勺白糖在一盆冷開水里備用,又用另一個空汽水瓶子把一點小蘇打溶解在水里,滴上一滴香精……他又把檸檬酸用冷水溶解后,倒進來,最后把大量的備用的冷白糖水灌在瓶子里,馬上擰緊瓶蓋子!
輔導員說,現在瓶子里正在發生化學反應,也就是小蘇打和水開始“戰斗”,結果就會產生二氧化碳,那檸檬酸能有很香的果酸味道。他還說,如果要做橘子味的汽水,在里面加些橘子汁就可以……
聽他說著那些我們似懂非懂的理論,喝著自己剛剛做好的汽水,我們非常地佩服他。
幾十年過去了,做汽水那一幕我至今記得。
后來我上了北京的中學,也是個男校,那是北京十三中。距北海公園后門不遠,離恭王府非常近,原來叫輔仁中學,旁邊就是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輔仁大學。
我在那里上完了初中,面臨著上哪所高中的選擇。按當時的規定,獲得金質獎章、銀質獎章和銅質獎章的同學可以直升本校。獲得金質獎章的學生基本上可以在市里任意選擇高中,我曾獲得銅質的優良獎章,成績也還不錯。離北京十三中很近的地方就是男四中,那是大家都很仰慕向往的學校,我也不例外,我也可以去報考。
那時候各個學校為了留下好的生源,基本上都會對學生進行熱愛母校的思想教育,最后落實到希望大家填報中考志愿的時候都報考本校。這時候,老師找了我們幾個學生個別談話,說我們學習成績不錯,離不開母校的培養,希望留在本校上高中。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一位同學,也是當時的團支書,他作為好朋友又和我們幾個談話,最后大家就一致決定留下來。
我就這樣進了北京十三中的高中。高中剛開學,老師就告訴我:“你們進入高一了,初一的學生也入學了,初一的同學年齡還小,還有少年先鋒隊的組織,初一的同學還戴著紅領巾呢!按照十三中的制度,需要從高一的每個班級中選拔一名同學擔任相應初一班級的輔導員。我們覺得你挺合適。”
當時這類選拔中還沒有自我推薦或申請的制度,就是班主任老師指定,也算是老師給予的一個很好的鍛煉的機會吧,我就這樣被指定當了初一(2)班的少先隊輔導員。
我也成了輔導員了,我特別的高興。可是接下來的問題卻又讓我感到苦惱。
高一年級六個班,初一年級也六個班。我們一共有六個輔導員。另外五個同學都是共青團員,而我并不是。
其實至今我也不太明白老師為何選擇了我,也許是希望我在擔任輔導員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努力、爭取入團。我心中對入團的可能性早有預估,隱約知道自己入團的條件不足,高一發展團員的時候,我曾幾經爭取,包括寫思想匯報、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努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黨、熱愛祖國、團結同學等,依然沒有獲得機會。我明白我入不了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學習成績,也不在于道德品質,而是我的家庭出身不太好……
那個時代,家庭出身已經成為決定一個人前途的重要條件。入團入黨參軍上大學,出身好不好是非常重要的。60年代初,高一的同學開始建立檔案。除了學生自己填寫的表格要填寫家庭出身,到中學畢業的前夕學校要到派出所去落實學生的出身、父母的政治情況。我們同齡人的父母都曾在舊社會生活過一段時間,經歷過、,之后在復雜的階級斗爭和國際局勢下,家庭出身的問題困擾著不少同學。
初一的學生出于好奇心,經常問我是不是團員,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覺得臉有點發燒,不好意思回答但又不能撒謊。
“輔導員,您是團員嗎?”
我只能回答我不是,但會緊跟著補充一句“我正在積極努力,我一定要加入共青團”。
這樣的對話結束后,我的心情總是很矛盾,出于年輕人對世界的希望,不會悲觀地認為我一輩子都不能上進了,同時又不可避免地有點難過。
每當學校的團委書記、年級組長帶著高一的輔導員開會商量事情的時候,我也就一直以非團員的身份參加這些會議,在外人看來這或許不是什么大事,但對那時的我而言可稱得上心頭重負。
擔任輔導員期間,我們曾帶著初一的同學到北海參加少年宮的活動,班主任不在的時候我們會到班級里給他們講故事,上自習時也常到教室里轉轉,幫助解答疑問,感受著被需要和被認同的滿足。在少年的心里,大抵總覺得這是一件幸福又光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