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曹操遇蔣干范文

        曹操遇蔣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曹操遇蔣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曹操遇蔣干范文

        【關鍵詞】  高效液相色譜法; 降香; 柚皮素; 異甘草素

        降香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主要含有揮發油和黃酮類成分。《中國藥典》中對于降香的質量控制僅限于規定降香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1],但是對單一成分未有明確的定量方法。本課題組對降香黃酮類成分進行了研究,從中分離得到7個化合物[2]。本文用自制的柚皮素和異甘草素為指標,建立HPLC含量測定方法,并測定了11個不同來源的降香藥材中的柚皮素和異甘草素含量。

        1  儀器與試藥

            

        Waters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泵,二極管陣列檢測器,自動進樣);柚皮素、異甘草素對照品(實驗室自制,經UV、1H-NMR鑒定結構,HPLC檢測,面積歸一化法計算,純度大于98%);甲醇為色譜純、乙醇等試劑為分析純。

            

        本實驗所用降香樣品的來源見表1。表1  不同來源降香樣品(略)

        2  方法與結果

        2.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柚皮素對照品4.74 mg于5 ml容量瓶中,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制成質量濃度為0.948 mg/ml溶液,再經0.45 μm濾膜濾過得柚皮素對照品溶液。

            

        精密稱取異甘草素對照品7.16 mg于5 ml容量瓶中,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制成質量濃度為1.432 mg/ml溶液,再經0.45 μm濾膜濾過得異甘草素對照品溶液。

        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按照正交實驗的結果,精密稱取各樣品粗粉2 g,在90℃下用70%乙醇提取3次,1.5 h/次,合并提取液,蒸干。殘留物用70%乙醇溶解并定容至25   ml。經0.45 μm濾膜濾過得供試品溶液。

        2.3  HPLC含量測定

        2.3.1  色譜條件色譜柱為迪馬公司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 μm)色譜柱;流動相為甲醇-0.2%磷酸水(60∶40);體積流量為1.0 ml/min;柚皮素的檢測波長為372 nm,異甘草素的檢測波長為290 nm;進樣量為10 μl;柱溫30℃。

        2.3.2  檢測波長的確定 紫外掃描柚皮素對照品溶液顯示其最大吸收在372 nm處,異甘草素對照品溶液最大吸收為290 nm。因此以此波長作為含量測定的檢測波長。

        2.3.3  線性關系考察柚皮素工作曲線:按“2.3.1”項下色譜條件,分別吸取柚皮素對照品溶液1,2,3,4,5 μl進樣測定,記錄峰面積,結果見表2。以峰面積×10-6為縱坐標,樣品量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得回歸方程為Y=5.570 6X -1.8206,r=0.999 9,線性范圍是0.948~4.740 μg。表2  柚皮素進樣量與峰面積(略)

            

        異甘草素工作曲線:按“2.3.1”項下色譜條件,分別吸取異甘草素對照品溶液1,2,3,4,5,7 μl進樣測定,記錄峰面積。結果見表3。以峰面積×10-6為縱坐標,樣品量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得回歸方程為Y=3.521 8X -1.575 2,r=0.999 5,線性范圍是1.432~10.024 μg。表3  異甘草素進樣量與峰面積(略)

        2.3.4  精密度考察精密吸取柚皮素對照品溶液5μl,按“2.3.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其峰面積,連續操作7次。測定結果為 =4.685μg,RSD=0.61%(n=7)。說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3.5  穩定性考察精密吸取降香供試品溶液5 μl,在0,1,3,6,12 h,按“2.3.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柚皮素和異甘草素的峰面積,分別以柚皮素和異甘草素工作曲線計算。柚皮素的測定結果為 =4.668 μg,RSD=0.47%(n=5),提示樣品中柚皮素含量在12 h內穩定。異甘草素測定結果為 =7.092 μg,RSD=1.01%(n=5),提示樣品中異甘草素含量在12 h內穩定。結果見表4。表4  柚皮素和異甘草素穩定性考察(略)

        2.3.6  重復性考察取同一號樣品5份,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平行處理,依法測定,求得RSD為1.43%。說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3.7  各樣品的含量測定精密吸取樣品溶液10 μl,按“2.3.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柚皮素的峰面積,以柚皮素的工作曲線計算各樣品中的柚皮素含量,同樣測定異甘草素的峰面積,以異甘草素的工作曲線計算各樣品中的異甘草素含量。結果見表5。表5  各樣品中柚皮素和異甘草素含量(略)

            

        本實驗對11個市售降香藥材的分析表明,降香中的柚皮素含量在2.585~5.429 mg/g之間,異甘草素含量在7.526~28.329 mg/g之間。

            

        降香樣品(以樣品1為例)在372 nm和290 nm下的HPLC圖譜見圖1~2。

        3  討論

            

        降香中含有多種黃酮類成分。其中,本實驗已分離出的柚皮素和異甘草素含量較大且其藥理活性與降香藥材的藥理作用相似,故選用這兩種化合物為指標測定含量,為降香的質量控制奠定理論基礎。

            

        通過正交設計實驗對提取總黃酮的次數、時間、溫度和乙醇濃度進行了考察,確定了本文的提取方法。

            

        本實驗選用的兩種對照品異甘草素和柚皮素經紫外掃描分別在290 nm和372 nm處有最大吸收。使用PDA檢測器,得到200~400 nm范圍內的全波長圖譜,分別選取290 nm和372 nm下的HPLC分離得到的紫外吸收圖譜,建立各自的工作曲線,并測定相應波長下的峰面積從而定量。

            

        選擇流速1.0 ml/min,調整甲醇、水的比例,發現當兩者比例為6∶4時分離較好,但是峰形不夠好。所以在流動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磷酸,當流動相為甲醇-0.2%磷酸水(60∶40)時,異甘草素和柚皮素的峰均能較好的與其他峰實現分離。

            

        實驗表明降香藥材中的異甘草素含量高于柚皮素含量。從廣西購入的降香中柚皮素與異甘草素含量均較高。實驗結果顯示不同來源的降香藥材中柚皮素與異甘草素的含量差異較大。

            

        本研究建立了HPLC法測定降香中柚皮素和異甘草素含量的方法,該方法線性關系及重現性良好,方法穩定準確,操作簡便。

        【參考文獻】

        第2篇:曹操遇蔣干范文

        三國演義的歇后語精選10句:

        1、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2、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3、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4、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5、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6、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7、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8、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9、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10、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三國演義的歇后語150句:

        1、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2、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3、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4、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5、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6、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7、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8、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9、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10、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11、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12、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13、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14、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15、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16、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17、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18、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19、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20、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21、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22、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23、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24、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25、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26、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7、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28、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29、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30、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31、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32、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33、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34、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35、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36、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37、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38、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9、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40、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41、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42、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43、關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44、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45、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46、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47、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48、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49、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50、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51、魯肅宴請關云長—————暗藏殺機

        52、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53、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54、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55、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56、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57、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58、關云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59、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60、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61、關帝廟夫人—————慌了神

        62、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63、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64、關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65、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66、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67、關帝廟里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68、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69、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

        70、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

        71、關云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72、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73、關云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74、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你這個

        75、諸葛亮征孟獲—————收收諸放放

        76、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77、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鵝毛扇

        78、諸葛亮的-神妙莫測

        79、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80、諸葛亮要丑—————不知

        81、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82、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83、諸葛亮妻—————為事業著想

        84、諸葛亮的錦囊—————神機妙算

        85、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86、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87、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88、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89、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90、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91、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92、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93、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

        94、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95、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你這個諸葛亮

        96、劉備編草鞋—————內行

        97、張飛拆橋—————有勇無謀

        98、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99、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100、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101、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102、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103、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104、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105、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106、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107、張飛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108、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09、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110、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111、關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112、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113、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114、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115、關公戰李逵—————大刀闊斧

        116、關云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117、關羽打噴嚏—————自我吹噓

        118、關云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119、關羽赴宴—————有膽有魄

        120、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121、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122、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123、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124、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125、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126、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127、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128、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129、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130、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131、曹操轉胎—————疑心重

        132、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133、黃忠射關公—————手下留情

        134、魯肅宴請關云長—————暗藏殺機

        135、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136、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137、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138、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139、關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140、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141、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142、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 一個愿挨

        143、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144、周瑜打黃蓋—————兩相情愿

        145、許褚斗馬超—————赤膊上陣

        146、阿斗的江山—————白送

        147、司馬夸諸葛—————甘拜下風

        148、黃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第3篇:曹操遇蔣干范文

        2、張飛扔雞毛,勁難使。

        3、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4、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5、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6、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7、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8、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9、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第4篇:曹操遇蔣干范文

        2、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3、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4、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5、孫武用兵————以一當十

        6、(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7、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8、孫二娘開店————進不得

        9、諸葛亮說周瑜————請將不如激將

        10、諸葛亮輔劉禪————聰明幫糊涂

        11、諸葛亮幫蜀國————鞠躬盡瘁

        12、諸葛亮華容道上用關羽————有意放曹

        13、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

        14、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內柔外剛

        15、諸葛亮江東斗群儒————獨占鰲頭

        16、諸葛亮得姜維————將遇良才

        17、諸葛亮伐孟獲————征戰不如心戰

        18、諸葛亮兄弟爭國事————各為其主

        19、諸葛亮唱“空城計”————急中生智

        20、諸葛亮為周瑜造兵器————草船借箭

        21、諸葛亮失街亭————用人不當

        22、劉備投曹操————尋找時機

        23、劉備離曹赴徐州————逃之夭夭

        24、劉備陶謙讓徐州————你推我攘

        25、劉備投袁紹————委曲求全

        26、劉備請諸葛亮————三顧茅廬

        27、劉備得諸葛亮————如魚得水

        28、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29、劉備摔阿斗————刁買人心

        30、劉備招親————玩假成真

        31、劉備東吳作女婿————樂不思歸

        32、劉備襄樊撤軍————拖泥帶水

        33、劉備曹操論英雄————各懷鬼胎

        34、劉備復仇敗夷陵————傾國傾城

        35、劉備龐統入西川————生離死別

        36、周瑜暗算諸葛亮————計計落空

        37、周瑜謀殺諸葛亮————忌賢嫉能

        38、周瑜計除蔡瑁、張允————借刀殺人

        39、周瑜殺蔡瑁、張允————曹操代勞

        40、周瑜招親————反中諸葛亮算計

        41、周瑜配小喬————郎才女貌

        42、周瑜火攻遇東風————天作之合

        43、周瑜打黃蓋————打在黃蓋的身上,痛在周瑜的心上

        44、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45、張飛戰馬超————①棋逢對手②白花臉殺黑花臉

        46、張飛買刺猥————人又剛強,貨又扎手

        47、張飛當陽橋上一聲吼————嚇退千軍

        48、張飛發怒————氣沖斗牛

        49、蔣干盜書獻曹操————包藏禍心

        50、陳宮離曹操————反目成仇

        51、袁紹用兵————優柔寡斷

        52、袁紹待許攸————疑而生妒

        53、孟獲歸順諸葛亮————心服口服

        54、孫堅回江東————猛虎歸巢

        55、孫權向曹操獻關羽————嫁禍于人

        56、孫策向袁紹獻玉璽————借兵興國

        57、龐統當縣官————大材小用

        58、劉禪上朝誤斗雞————顧此失彼

        59、劉禪封安樂公————樂不思蜀

        60、劉禪遇鄧艾————自縛請降

        61、關羽洛陽赴王直宴————文進武出

        62、關羽出席魯肅宴————單刀赴會

        63、關羽華容道上放曹操————知恩圖報

        64、關羽走麥城————終身悔恨

        65、關羽門前耍大刀————挑戰高手

        66、關羽下葬————首身分家

        67、關羽死后看太陽————日出日落

        68、曹操為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69、曹操躲馬超————落荒而逃

        70、曹操用關羽————真心實意

        71、曹操遇蔣干————背時或倒霉

        72、曹操找王垢借物————殺頭穩軍

        73、王麻子的剪刀——貨真價實

        74、伍子胥過昭關——“更添”三分愁

        75、曹操唱京劇————滿臉奸詐

        76、曹操見諸葛亮————一生未有

        77、曹操看張松————以貌取人

        78、曹操對諸葛亮————又愛又恨

        79、曹操用母得徐庶————四兩拔千斤(軍)

        80、曹操兵敗赤壁————遺恨終身

        81、曹操接許攸————赤腳相迎

        82、曹操天下歸司馬————白忙一場

        83、司馬昭笑劉禪————樂極生悲

        84、司馬昭之心————篡國詭計

        85、司馬懿裝病————暗藏殺機

        86、司馬懿鐵籠山火中遇大雨————絕路逢生

        87、董卓呂布奪貂禪————爭風吃醋

        88、許褚戰馬超————赤膊上陣

        89、落風坡前見龐統————死而復生或青史留名

        90、趙云曹營救阿斗————橫沖直撞或勇冠三軍

        91、徐庶進曹營————茍且偷生

        92、徐庶為曹操獻計————自食其言

        93、草船借箭屬孔明————歷史誤判(實屬周瑜)

        94、呂布為人————見利忘義

        95、魏延妄喊誰殺我————自取滅亡

        96、草船借箭————只借不還

        97、陸遜夷陵敗劉備————少年老成

        98、陸遜入八卦陣————迷途不知返

        99、關興殺王番章————報仇雪恨

        100、王番章向關興問路————鬼使神差

        101、黃忠打頭陣————寶刀未老

        102、徐庶投曹操————盡孝不盡忠

        103、孫策急火攻心————意氣喪命

        104、鄧艾率兵過秦嶺————九死一生

        105、劉諶自刎————與國共存亡

        106、劉諶與劉禪劃界線————殊途不同歸

        107、淳于瓊守烏巢————小材大用

        108、劉關張桃園結義情————同生共死

        109、安祿山起兵——反了

        110、——癡心妄想

        111、照鏡子——一幅好相

        112、霸王請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113、班門弄斧——自不量力

        114、老海瑞上金殿——為民請命

        115、王羲之的字帖——別具一格

        116、慈禧太后聽證——專出鬼點子

        117、楚霸王自刎烏江——沒臉回江東

        118、蕭何追韓信——連夜趕

        119、秦始皇收兵器——高枕無憂

        120、秦檜殺岳飛——罪名莫須有

        121、齊桓公用管仲——不記前仇

        122、楊國忠做宰相——冰山難靠

        123、稱帝——不得人心

        124、姜太公算卦——好準啊

        125、孔夫子的弟子——賢(閑)人

        126、宣統坐江山——只有三年

        127、康熙替父還債——碗(晚)了

        128、西施坐飛機——美上天了

        129、王安石畫圓圈——留下一個尾巴

        130、王愷斗石崇——甘拜下風

        131、馮婦打虎——重操舊業

        132、王佐斷臂——留一手

        133、趙匡胤穿龍袍——改朝換代

        134、葉公好龍——怕是真的

        135、比干丞相——沒心

        136、楚王戲宴子——自討沒趣

        137、狄仁杰的門生——桃李滿天下

        138、高俅當太尉——一步登天

        139、管寧割席——斷交

        140、曹劌論戰——一鼓作氣

        141、匡衡鑿壁——借光

        142、來俊臣的高個兒——請君入甕

        143、呂不韋擁立秦王莊襄王——奇貨可居

        144、孟母三遷——望子成才

        145、木蘭從軍——女扮男裝

        第5篇:曹操遇蔣干范文

        1、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2、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3、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4、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5、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6、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7、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8、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9、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10、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11、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12、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13、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14、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15、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16、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17、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18、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19、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菜

        20、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21、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22、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23、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24、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25、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26、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27、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28、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29、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30、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31、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32、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33、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34、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35、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36、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7、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38、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39、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40、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41、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42、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43、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44、關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45、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46、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47、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48、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49、魯肅宴請關云長——暗藏殺機

        50、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51、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52、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53、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54、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55、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56、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57、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58、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讀后感)

        第6篇:曹操遇蔣干范文

        出自中國名著的歇后語(精選)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曹操轉胎--疑心重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曹操遇馬超——割須棄袍

        張飛擺屠案——兇神惡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孫權殺關羽——嫁禍于人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孔明練琴——老生常談

        黃忠射關公--手下留情

        魯肅宴請關云長--暗藏殺機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關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 一個愿挨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愿

        出自中國名著的歇后語(熱門)

        許褚斗馬超--赤膊上陣

        阿斗的江山--白送 張飛賣秤砣--人強貨硬

        司馬夸諸葛--甘拜下風

        黃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黃忠射箭--百發百中 黃忠掄大錘--老當益壯

        龐統當知縣--大材小用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張飛扮新娘——裝不像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

        諸葛亮的鵝毛扇——玄妙莫測

        出自中國名著的歇后語(最新)

        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關羽開刀鋪——人強貨硬

        關云長放屁——不知臉紅

        關羽走麥城——末日來臨

        關夫子面前舞大刀——獻丑

        周瑜病倒在蘆花蕩——氣煞

        出自中國名著的歇后語相關文章:

        1.出自名著的歇后語

        2.出自四大名著的歇后語 

        第7篇:曹操遇蔣干范文

        書中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在此之中,我最欣賞的人非曹操莫數了。許攸評價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只是在三國中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狡猾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我認為他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得到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這樣一來,擴大了人才來源的基礎,便于在全社會內得到更多由真才實干而被埋沒的人才。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與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于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策略。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于有才干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后,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么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攬人才,還在于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并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的影響最深刻的將。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往投。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作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第8篇:曹操遇蔣干范文

        他是歷史上一個擁有絕對魅力的男人;

        他是令我絕對欣賞的一個英雄。他不是別人,正是公瑾,周瑜。

        很小的時候,六個字讓我印象深刻;既生瑜,何生亮。老師告訴我,這是周瑜說的,大致的來講,周瑜是這么個人,心胸狹窄,容不得他人,諸葛亮活活氣死,教育我們,定不要像周瑜一樣,要心胸開闊,否則就會被妒嫉蠶食。

        于是,周瑜作為一個反面人物擺在我面前,直到我長大。漸漸的,我發現,周瑜其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物,他在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中著實被過于看低。

        首先,這位江東名將絕非傳說中的小氣。《三國志》中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開朗,氣度寬宏,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也很高,劉備說他“氣量頗大”蔣干說他“雅量高致”。

        而且,周瑜也是一個漂亮之及的英雄,《三國志》中說他:長壯有姿貌,也提過:吳中皆呼為周郎,郎,是對青年男子的稱呼,呼人為郎,帶有贊美的意思,所以,周郎通俗的說法就是“周帥哥”當然,一個人的美或帥,不僅僅指外貌,更含有內在的修養與氣質,周瑜不僅內外皆有的帥,更是一個藝術家,有句話“曲有誤,周郎顧”就是說周郎在酒過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聽出樂隊演奏得是否正確,如果哪個音不準,便會回過頭去看,這該是對音律何等的了解才能做到?

        而他,公謹,不僅僅是音律上的完美的才子,更是戰斗中的一級指揮,周郎生命中最輝煌的一次戰役啊,赤壁之戰中,他身任孫劉聯軍的前線總指揮,將“以少勝多”發揮到了極致,想想當時的情景,周郎立于江邊,運籌帷幄,火燒曹操連環船,這時的周郎該是何等光彩照人!

        在二十幾歲時,周郎就被任命為“建威中郎將”,同時迎娶美人小喬而歸。

        如此一個內外兼修,四處得意之人可稱一個有絕對魅力的男人吧?

        大江東去,滾滾長江水洗滌了多少歲月,多少英雄豪杰,歷史的事沒有一個至今活著的人親眼看到,大家都只能在或真或假,或虛或實的歷史記載中得知一二,再加以自己的潤色,沒有人明白個中真偽。

        或許周郎真的是被深深誤解,又或者周郎確有嫉妒過孔明先生的才干,可又如何?

        想去,周郎一直是如此優秀,可又突然殺出一個諸葛孔明,兩人是如此想像,都深受世人的膜拜和敬仰,或許,太過想像的人相遇本就是一個悲劇,總是無法避免的相比,然后是另人扼腕的疼痛。

        我是個人,我喜歡的也是人,傳說中的孔明先生似個圣人,而公瑾是個實實在在的人。

        他的優秀,他的完美另人動容,而他所富有的“負面新聞”又讓人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他像面鏡子,映出了人性的最美與最丑,而就是這樣,他的真,有讓我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讓我發出來自內心油然而出的欣賞與喜愛。

        滾滾江水東際流,大浪淘盡千古英雄,數無數風流人物,我獨愛公瑾周郎。

        擱筆的瞬間,我想起的幾句詩: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第9篇:曹操遇蔣干范文

        關鍵詞:為 被動句 被動標記 被動助詞 施事介詞

        從春秋時期開始,漢語中陸續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為”字被動句。以往不少學者對“為”字被動句進行了探討,但在“為”字被動句的來歷及被動標記“為”的語法化問題上,仍存在著分歧,同時也沒有對“為”字被動句的發展演變過程和機制進行系統地說明,對被動標記“為”的語法化機制的認識也有所不足,因而有必要作進一步探討。

        一、以往學術界的觀點

        關于“為”字被動句的來歷以及被動標記“為”的語法化問題,學術界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一)“為”字被動句產生于上古時期,“為”是被動標記

        這種觀點認為,“為”字被動句在上古漢語中就已經存在,“為”是被動標記,但是并沒有探討被動標記“為”的語法化問題。楊樹達《高等國文法》(1930:15、128、267)認為,上古漢語中的“S為V”和“S為NV”句式都屬于被動句,“S為V”句式中的“為”是助動詞,“S為NV”句式中的“為”是“表被動”的介詞。王力《漢語史稿》(1980:421-422、424-425)認為,“S為NV”句式屬于被動句。比較有影響的古漢語語法專著和高校的古漢語教材一般也都持這種觀點。

        (二)含有被動意義的“為”字句是判斷句,“為”是判斷詞

        這種觀點認為,含有被動意義的“為”字句本質上是判斷句,這實際上是認為那些含有被動意義的“為”字句是以判斷句的形式表示被動的意義。如馬建忠在《馬氏文通》(1898:160-161)中指出,上古漢語中含有被動意義的“S為N所V”句式是判斷句,其中的“為”是判斷詞。呂叔湘在《中國文法要略》(1942:38-39)一書中指出,含有被動意義的“為”字句是“被動式”,但他認為其中的“為”是“系詞”(即判斷詞)。卞仁海(2002)指出,“最初的‘為N(之)所V’結構是判斷句式,正是被動式‘為N(之)所V’的源頭”。

        (三)含有被動意義的“為”字句是主動句,“為”是動詞

        這種觀點認為,上古漢語中含有被動意義的“為”字句本質上是主動句,它是以主動句的形式表示被動的意義,其中的“為”是動詞,意思是“成為”。這種“為”字句后來演變為被動句。如俞敏(1987:165)認為,“甲為乙所殺”本來是指“甲成了乙殺的對象了”,可以用來表示被動的意思。方有國(1992)指出:“‘為’字被動句是古漢語常用被動句之一,格式很多……最初它用述賓結構(或主動形式)表被動義……從句意來看,‘為刑戮’‘為戮’當解為‘成為刑戮之人’或‘成為被殺之人’,‘為’是動詞述語,‘刑戮’或‘戮’作賓語。”蔣冀騁(2012)也持這種觀點。

        在上述三種觀點中,本文贊同第一種觀點。下文論述“為”字被動句產生和發展演變的過程及被動標記“為”的語法化過程和機制。

        二、“為”字被動句的形成及被動助詞“為”的語法化

        “欏弊直歡句的形成過程與被動標記“為”的語法化過程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而要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說明。

        (一)“為”字被動句的最初形式

        從當前所能見到的古代文獻資料來看,“為”字被動句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產生。“為”字被動句的最初形式是“S為V”式,其中的“為”是被動助詞,用來表示謂語動詞“V”所表示的行為是主語“S”所承受的行為,相當于被動助詞“被”。例如:

        (1)晉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於君,不可悔也。(《左傳?文公十三年》)

        (2)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左傳?襄公十年》)

        (3)失禮違命,宜其為禽也。(《左傳?宣公二年》)

        例(1)~(3)中的“為戮”“為笑”“為禽”分別是“被殺戮”“被笑話”“被俘獲”義。如前文所述,有些學者認為,上古漢語中含有被動意義的“S為V”句式應理解為“S成為V的對象”或“S是V的對象”。不過,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春秋時期,“S為V”句式已經成為被動句,“為”已經正式演變為被動助詞,以下兩個方面可以證明這一點。

        第一,春秋戰國時期,還有一種“S為V于N”式的被動句。這一句式是在“S為V”式被動句的基礎上,在謂語動詞“V”的后面用施事介詞“于”引出“V”的施事。例如:

        (4)彼其父為戮于楚,其心又狷而不e。(《國語?楚語下》)

        例(4)中的“為戮于楚”是“被楚國殺戮”義。有些學者把“為戮于楚”理解為“在楚國被殺戮”,但歷史事實是:王孫勝的父親太子建因為被楚國的佞臣費無極誣陷,遭到楚平王的追殺,逃到了宋國,之后又逃到了鄭國,在鄭國被鄭國人殺害,而不是在楚國被殺戮。因為太子建被殺是由楚國的追殺引起的,所以在王孫勝看來,就等于是太子建被楚國殺戮,因而例(4)中說“彼其父為戮于楚”。

        (5)暴王桀、紂、幽、厲,兼惡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失其國家,身死為J于天下,后世子孫毀之,至今不息。(《墨子?法儀》)

        例(5)中的“(暴王桀、紂、幽、厲)為J于天下”是“(暴王桀、紂、幽、厲)被天下人侮辱”(指被議論、批判)的意思。有些研究者,如方有國(1992),誤以為“為J于天下”中的“J”表“殺戮”義,他認為,前面既然已經說了“身死”,后面就不會再說“被天下人殺戮”,否則不合邏輯,從而否認“為”是被動助詞。其實,這里的“J”就是后文例(11)中的“J”,義為“侮辱”。例(11)中,先說“此四王者……為天下J”,接著說“此四王者”屬于“不義辱人”,是“由于不仁義而受侮辱的人”,說明“J”是“辱”義。另外,春秋戰國時期,在“侮辱”這一意義上,“J”通“戮”,“戮”本就有“侮辱”義。例如:

        (6)晉侯之弟揚干亂行于曲梁,魏絳戮其仆。晉侯怒,謂羊舌赤曰:“合諸侯以為榮也,揚干為戮,何辱如之?必殺魏絳,無失也!”(《左傳?襄公三年》)

        例(6)中,晉侯的弟弟揚干擾亂了隊伍,魏絳殺了揚干的車夫,而不是殺了揚干,所以“揚干為戮”指的是揚干被侮辱,其中的“戮”就是“侮辱”義,因而下文說“何辱如之”(什么恥辱能比得上這個)。

        “S為V于N”式被動句與“S為V”式被動句的區別只在于施事是否出現,“S為V于N”式被動句中,由于出現了施事,突出了“S”的受事主語的性質得以突出。“S為V于N”式被動句的存在,可以證明“S為V”句式在春秋時期已經是被動句。

        第二,“S為V”句式有時與“S見V”式被動句交替使用,這也可以證明“S為V”句式是被動句,其中的“為”是被動助詞。例如:

        (7)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韓非子?說難》)

        例(7)中的“厚者為戮”與“薄者見疑”互文,用來表示提建議者所受到的輕、重兩種處置,“薄者疑”是被動句,“厚者為戮”顯然也是被動句。

        (二)被動助詞“為”的語法化

        元代周伯琦在《六書正偽》中提到:“今之虛字,皆古之實字。”的確如此。漢語發展演變的事實證明,漢語中的虛詞一般都是由實詞語法化而來的,被動助詞“為”就是由動詞“為”虛化而來的。正如許多學者所說,含有被動意義的“S為V”句可以比較合理地理解為“S成了V的對象”,如“妻子為戮”可以理解為“妻子兒女成了殺戮的對象”,而“成了殺戮的對象”就意味著被殺了。由此可以推知,被動助詞“為”是由表“成為”義的動詞“為”語法化而來的。那么,表“成為”義的動詞“為”為什么能演變為被動助詞呢?這是因為“為”在表“成為”義時,有時用名物化了的及物動詞作賓語,從而形成“S為V”句式,用來表示“S”成為“V”的處置對象,而當人或事物成為某種行為的處置對象時,也就意味著人或事物被施以這種處置,于是人們將“S為V”句式重新分析為被動句,同時也就將其中的“為”重新分析為被動助詞。不過,語法化的過程往往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一種句式或一個實詞發生語法化之后,在其新舊用法之間有時很難找出明確的界線,正因為如此,很多學者堅持認為,上古漢語中含有被動意義的“S為V”句不是被動句,其中的“為”是動詞。但事實證明,“S為V”句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是被動句了,其中的“為”是被動助詞。至于“S為V”式被動句可以比較合理地理解為“S成了V的對象”,這很正常,就連現代漢語中的“S被V”式被動句也可以這樣理解,如“他被批評了”可以比較合理地理解為“他成了批評的對象”。因此,我們不能僅以此為根據,不考慮上文提到的兩個證據(“S為V于N”式被動句的存在和“S為V”式被動句與“S見V”式被動句可交替使用),就否認上古漢語中含有被動意義的“S為V”句是被動句。由于缺少春秋時期之前的文獻資料,我們暫時不能確切地說出被動助詞“為”的形成時間,只能說在春秋時期它已經成為被動助詞。

        三、“為”字被動句的形式發展變化及施事介詞“為”的形成

        如前文所述,“為”字被動句的最初形式是“S為V”式。由于“S為V”式被動句中的被動助詞“為”與動詞“為”同形,因而“S為V”式被動句與“S為V”式主動句不易區別,而“S為V”式被動句又具備了“S為V”式主動句所不具備的語用功能,這就決定了“S為V”式被動句必然要朝著具有區別于主動句的明顯的形式標志的方向發展變化,事實也正是如此。“S為V”式被動句首先被擴展為“S為V于N”式,然后被擴展為“S為NV”式,同時“為”也演變為施事介詞。在“S為V于N”式和“S為NV”式被動句中,由于施事“N”的加入,動詞“V”的被動語態更加明顯。但是由于“S為V于N”式被動句的語用功能有所不足(詳見下文),而“S為NV”式被動句與主動句的區別還不夠明顯,因而從春秋時期到東漢末年,“S為NV”式被動句又被擴展為多種形式的“為”字被動句,主要形式有“S為N之V”“S為N見V”“S為N所V”“S為N之所V”“S為N所見V”“S為N之所見V”等。下文詳述“為”字被動句的形式發展變化及被動標記“為”的進一步語法化。

        (一)“S為NV”式“為”字被動句的產生及施事介詞“為”的語法化

        “S為V”式被動句作為“為”字被動句的最初形式,只能用在不需要說出施事的場合,因而被擴展為“S為V于N”式,在“V”的后面用施事介詞“于”引出施事(見例(4)和例(5),這一點與傳統的“SV于N”式被動句相同。但是,“S為V于N”式被動句雖然可以用在需要說出施事的場合,但其施事卻位于句末焦點的位置上,而通常情況下,被動句的語用功能在于強調主語受到了某種處置,因而需要強調的不是施事,而是主語所受到的處置,所以應該讓句中的謂語動詞“V”出現在句末焦點的位置上,從而使主語所受到的處置得到強調,而“S為V于N”式被動句顯然不符合這種要求。因而,人們很少使用“S為V于N”式被動句,更多情況下是把施事“N”加在“為”的后面,形成“S為NV”式被動句。在“S為NV”式被動句中,由于施事“N”的加入,“為”從謂語動詞“V”的前邊移到了“V”的施事前,失去了幫助“V”表示被動意義的功能,卻獲得了引進“V”的施事的功能。這樣,由于句法地位的改變,“為”由被動助詞演變為施事介詞。例如:

        (8)戰而不克,為諸侯笑……(《左傳?襄公十年》)

        (9)我克則進,奔則亦視之,乃可以免。不然,必為吳禽。(《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10)不為酒困。(《論語?子罕》)

        (11)此四王者所染不當,故國殘身死,為天下J。舉天下不義辱人,必稱此四王者。(《墨子?所染》)

        例(11)中的“為天下J”在《墨子?法儀》中被說成“為J于天下”(見例(5))。“為”,在例(5)中是施事介詞,在例(11)中是被動助詞。

        俞敏(1987)、方有國(1992)、姚振武(1998、1999)、蔣冀騁(2012)等學者認為,上古時期的“S為NV”句式不是被動句,其中的“為”不是施事介詞,而是動詞,是“成為”義,而“NV”是一個名詞性偏正短語,可以理解為“N的V的對象”,因而“為NV”是一個動賓短語,義為“成為N的V的對象”。這種觀點并不能成立。如果“S為NV”句式中的“NV”是名詞性偏正短語,那么當人們用代詞代替“N”的時候,應該使用表示領屬關系的人稱代詞“其”,而不是人稱代詞的賓格“之”,而事實恰恰相反。例如:

        (12)夫大國之人,不可不慎也,幾為之笑而不陵我?(《左傳?昭公十六年》)

        例(12)中,“(我)為之笑”中的“之”是代詞,是第三人稱代詞的賓格,指代的是“大國之人”,是“為”的賓語。“(我)為之笑”應該讀為“(我)為之/笑”,而不能讀為“(我)為/之笑”,因為“之笑”是不能成為一個短語的。由此可見,“S為NV”句式中的“NV”不是一個短語,“為N”才是一個短語,是“V”的施事狀語,所以“為NV”等于“被NV”,而不能理解為“成為N的V的對象”。

        (二)“S為N之V”式“為”字被動句的產生

        “S為V”式被動句擴展為“S為NV”式被動句之后,“為”演變為施事介詞,但由于它是由動詞“為”的“成為”義演變來的,因而容易被看作表“成為”義的動詞,這樣,“S為NV”式被動句就成了主動句,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語用功能。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在“N”和“V”之間加上助詞“之”,用來強調“V”所表示的行為是“N”所發出的,也就是強調“N”是“V”的施事,從而突出主語“S”的受事性質。因而,“S為NV”式被動句被擴展為“S為N之V”式被動句。例如:

        (13)此行也,君為婦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左傳?成公三年》)

        (14)(紂)遇周武王,遂為周氏之禽。(《管子?七主七臣》)

        方有國(1992)、蔣冀騁(2012)等學者認為,“S為N之V”句式中的“之”是表示領屬關系的結構助詞,“N之V”是一個表領屬關系的名詞性偏正短語,從而否認“為”是施事介詞。實際上,如果“S為N之V”句式中的“之”是表示領屬關系的結構助詞,那么,其中的“N之”便可以用表示領屬關系的人稱代詞“其”代替,如此,春秋戰國時期應該有“為其V”之類的說法,如“*為其笑”等,但事實上并沒有,卻有“為之笑”的說法,見例(12)。可見,“S為N之V”句式中的“之”不是表示領屬關系的結構助詞,“S為N之V”句式與“S為NV”句式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只是“S為N之V”句式中“V”的前面多了一個施事助詞“之”而已,“S為NV”句式中的“NV”不是一個短語,“S為N之V”句式中的“N之V”自然也不是一個短語,“S為N之V”句式應該讀為“S為N/之V”,而不是“S為/N之V”。

        另外,“S為N之V”句式中的助詞“之”是由結構助詞“之”演變而來的,是施事助詞。“之”本來作表示領屬關系的結構助詞,把“之”放在施事“N”和動詞“V”之間,表示“N”是“V”的施事,這是對“之”的語法功能的擴展。

        (三)“S為N見V”式“為”字被動句的產生

        戰國時期,人們為了避免將“S為NV”式被動句看成主動句,有時在“N”和“V”之間加上助詞“見”,用來強調“V”所表示的行為是由“N”發出的,也就是強調“N”是“V”的施事,因而,“S為NV”式被動句被擴展為“S為N見V”式被動句。例如:

        (15)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莊子?至樂》)

        例(15)中,“為天下見善”的意思是“被天下人稱贊”。值得注意的是,“S為N見V”式被動句中的“見”不是被動助詞,它類似于“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中的“見”,用來強調前面的“N”是后面“V”的施事,屬于施事助詞。

        (四)“S為N所V”式“為”字被動句的產生

        戰國時期,人們為了避免將“S為NV”式被動句看成主動句,有時也在“N”和“V”之間加上施事助詞“所”,用來強調“V”所表示的行為是由“N”發出的,也就是強調“N”是“V”的施事。于是,“S為NV”式被動句被擴展為“S為N所V”式被動句。例如:

        (16)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于河,為魚鱉所食。(《莊子?盜跖》)

        (17)楚遂削弱,為秦所輕。(《戰國策?秦策四》)

        (18)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史記?高祖本紀》)

        (19)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蔣冀騁(2012)、龍國富(2014)等學者認為,“S為N所V”句式是主動句,而不是被動句,其中的“為”是動詞,是“成為”義,“N所V”是名詞性偏正短語,“S為N所V”義為“S成為N所V的對象”。龍國富(2014)認為:“‘申徒狄為魚鱉所食’指‘申徒狄成為鱗介水族所食的對象’……”這種看法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忽視了“S為之所V”說法的存在(如例(19))。“S為之所V”用第三人稱代詞的賓格“之”代替“S為N所V”中的施事“N”,“之所V”不能構成一個偏正短語,“N所V”自然也不能構成一個偏正短語,所以“S為N所V”應該讀為“S為N/所V”,而不是“S為/N所V”,不能理解為“S成為N所V的對象”。第二,忽視了主動句和被動句語用功能不同的事實。主動句用來陳述主語的動作行為、變化等,被動句則用來陳述主語所受到的處置,而“S為N所V”句式正符合被動句的用法。例如:

        (20)公子n何罪而為商鞅所擒?(《論衡?禍虛》)

        例(20)的意思為:“公子n有什么罪而被商鞅俘虜?”強調的是公子n無罪卻遭受了不合理的處置。如果把其中的“為”理解為“成為”,“(公子n)為商鞅所擒”就由被動句變成了主動句,強調的是公子n的化,這顯然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再如:

        (21)充國初以司馬從二師將軍擊匈奴,大為虜所困。漢軍乏食數日,死傷者多。(《前漢紀?孝宣皇帝紀》)

        例(21)中的“大為虜所困”是被動句,強調的是趙充國所受到的處置(被敵人嚴密地圍困)。如果把其中的“為”理解為“成為”,“大為虜所困”就由被動句變成了主動句,強調趙充國的變化,這顯然也不符合作者的原意。

        事實證明,含有被動意義的“S為N所V”句式是“S為NV”式被動句的擴展形式,從產生之初就是被動句,其中的“所”是施事助詞。那么,施事助詞“所”又是怎么來的?其實“所”本來就有施事助詞的用法,最初用在作定語的主謂短語的中間。例如:

        (22)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與?(《孟子?滕文公下》)

        例(22)中的“所”是施事助詞,用來強調“居”是由“仲子”發出的,也就是強調“仲子”是“居”的施事。而“伯夷之所筑”中的“所”是代詞,指的是“筑”(建造)的對象,如果在“筑”的后面補出“筑”的具體對象,如“室”,說成“伯夷之所筑之室”(前一個“之”通常省略,整個句子通常說成“伯夷所筑之室”),“所”就失去了指代作用,但獲得了強調“伯夷”是“筑”的施事的作用,也就是成為了施事助詞。施事助詞“所”就是這樣由代詞“所”演變而來的,演變的機制是句法地位的改變和重新分析。把施事助詞“所”用到“S為NV”式被動句的“N”與“V”之間,強調“V”是由“N”發出的,也就是強調“N”是“V”的施事,便形成了“S為N所V”句式。

        由于施事助詞“所”比施事助詞“之”“見”更常用,所以漢代以后,“S為N所V”式被動句取代了“S為N之V”和“S為N見V”式被動句,成為“為”字被動句的主要形式。

        (五)“S為N所VC”和“S為N所VO”式“為”字被動句的產生

        從漢代開始,人們有時也用動補短語“VC”或動賓短語“VO”代替“V”作“S為N所V”式“為”字被動句的謂語中心,從而形成了“S為N所VC”式和“S為N所VO”式“為”字被動句,這是“S為N所V”式“為”字被動句的兩個變體。例如:

        (23)趙軍為秦所坑于長平之下,四十萬眾同時俱死。(《論衡?辨祟》)

        (24)其夕,G軍為羌所圍數重,因留軍中,三日不得去。(《后漢書?方術列傳》)

        (25)臣門宗二百余口,為孟德所誅略盡。(《三國志?蜀書?馬超》)

        (26)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史記?匈奴列傳》)

        (27)食于道旁,乃為鳥所盜肉。(《漢書?黃霸傳》)

        蔣冀騁(2012)認為,在“為+N+V”結構和“為+N+所V”結構中,“V”帶賓語是“為”成為被動標記的句法條件。他又指出:“‘為+N+所V’結構中的‘V’帶補語,是‘為’成為引進施事的介詞的標志。”而事實上,“S為N所V”式被動句中的“V”是否帶補語,并不影響“為”的語法功能,把例(23)~(25)中的補語去掉,“為”仍然是施事介詞,“S為N所VC”式被動句只是“S為N所V”式被動句的擴展形式而已。至于例(26)、(27)中的“S為N所VO”式被動句,同樣是“S為N所V”式被動句的變體,是將動詞“V”換成了動賓短語“VO”,表示施事“N”通過處置“O”來間接處置主語“S”,句子的意思仍然是“S”被“N”所處置,句子仍然是被動句。由于“S為N所VC”式被動句和“S為N所VO”式被動句無法理解為“‘S’成為‘N’所‘VO’的對象”和“‘S’成為‘N’所‘VC’的對象”,蔣冀騁(2012)等學者才承認它們是被動句,但將“為”字被動句產生的時代推遲到了漢代以后。

        有些學者根據喬姆斯基的空語類理論認為,被動句中的主語“S”本來是主動句中謂語動詞“V”的賓語,由于語用的需要,被移到了主語的位置上。但是,漢語“為”字被動句的形成過程表明,漢語中“為”字被動句的主語并不是從謂語動詞“V”的后面移過來的,而是由主動句的施事主語演變成的,所以“S”可以是“V”的直接處置對象,如“殺戮的對象、擒獲的對象、圍困的對象”等,也可以是“V”的間接處置對象,于是就產生了“S為N所VO”式被動句。

        (六)“S為N之所V”式“為”字被動句的產生

        漢代以后,出現了在“S為N所V”句式中施事助詞“所”的前面加上另一個施事助詞“之”的現象,從而形成“S為N之所V”式被動句。例如:

        (28)故人主之意欲見于外,則為人臣之所制。(《淮南子?道應訓》)

        (29)悲仁人之盡節兮,反為小人之所賊。(賈誼《惜誓》)

        蔣冀騁(2012)指出,在“S為N所V”句式中,“所V”是一個名詞性的“所”字結構,“N”與“所”字結構的關系是領屬關系,為了彰顯這種領屬關系,故在“N”與“所”字結構之間加“之”字,變成“為+N+之+所+V”結構。筆者不贊同這一看法。如果“S為N之所V”句式中的“N”與“‘所’字結構”是領屬關系,那么應該有“S為其所V”的說法,用第三人稱代詞的領格形式“其”代替“N之”,而實際上晉代以前并沒有這樣的說法。晉代以后雖然出現了這樣的說法,但這時“S為其所V”句式中的“其”等于“之”,因為這時的“其”有了賓格用法。例如:

        (30)顛倒上下,無有根本,徒喪身命,為其所困。(南朝?齊?求那毗地譯《百喻經?倒灌喻》)

        例(30)中的“為其所困”等于說“為之所困”。試比較:

        (31)楚當時為之所困,削弱矣,諸侯侵之,易可得志。(唐?楊士勛《春秋谷梁傳?定公元年》疏)

        事實證明,“S為N之所V”句式中的“之”和“所”是兩個并列的施事助詞。

        (七)“S為N所見V”式“為”字被動句的產生

        東漢時期,出現了“S為N所見V”式“為”字被動句,在“S為N所V”句式中施事助詞“所”的后面另加一個施事助詞“”,這也是施事助詞的連用。例如:

        (32)進退失理,違負佛恩而無返覆,遂為三途所見綴縛,自作禍福。(東漢佛經《阿難問事佛吉兇經》)

        (33)臣國先時人眾殷盛,不為諸國所見陵迫,今轉衰弱,鄰國競侵。(《宋書?列傳第五十七?夷蠻》)

        蔣冀騁(2012)認為,“S為N所見V”式被動句中的“為N所見V”是“成為……施加V的對象”義,其中的“為”是動詞,是“成為、變成”義,“見”也是動詞,是“施加”義。而事實上,“S為N所見V”式被動句有時與“S為N所V”式被動句交替使用,這足以證明“見”不是動詞。例如:

        (34)忝承先業,嘉慶無量,忽為惡子所見爭奪,遂失本國……此是大家國,今為惡子所奪。(《宋書?列傳第五十七?夷蠻》)

        例(34)中,前面說“為惡子所見爭奪”,后面說“為惡子所奪”,可見,“所見爭奪”是“所奪”的變化說法,“所見”的語法功能與“所”相同,是兩個施事助詞的并列連用,連用 的目的主要在于強調“N”的施事地位。另外,把“為N所見V”理解為“成為……施加‘V’的對象”,有時會嚴重違背句子的原意。例如:

        (35)孤以常才,謬為尊先君所見稱,每自恐有累大人水鏡之明。(《晉書?載記第二十六》)

        例(35)是說,“孤”本來是個平庸的人,卻被“尊先君”錯誤地稱贊。這里的“謬”是指向“稱”的,是“尊先君”的“稱”“謬”,“尊先君”的“稱”是“謬稱”,是“尊先君”“看走眼”了。這是禿發仗矗南涼國國君)的自謙之辭。如果按照蔣冀騁(2012)的觀點把“為”理解為“成為”,把“見”理解為“施加”,則“謬”就指向了“為”,句子的意思就成了“孤錯誤地成為尊先君所施加稱贊的對象”,錯誤在“孤”而不在“尊先君”,自謙之辭就成了后悔的話,這顯然不符合禿發仗醋鄖的本意。

        (八)“S為N之所見V”式“為”字被動句的產生

        約東漢末年,出現了“S為N之所見V”式被動句,是在“S為N所見V”句式中并列連用的施事助詞“所見”的前面另加一個施事助詞“之”。例如:

        (36)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37)中道之郵亭、人舍,多為尊官有力者之所見占。(唐?薛用弱《集異記?王積薪》)

        “S為N之所V”式被動句、“S為N所見V”式被動句和“S為N之所見V”式被動句中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被動句的輔助形式標志,不夠簡潔,嚴格說來并不完全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因而很少使用,而“S為N所V”式被動句由于繁簡適中,在漢代以后始終是“為”字被動句的主要形式。

        四、結語

        本文探討了“為”字被動句的形成與發展演變的過程和機制以及被動標記“為”的語法化過程和機制,結果表明,“為”字被動句包括兩個系列:“S為V”和“S為NV”。“S為V”系列被動句有“S為V”和“S為V于N”兩種形式,此系列被動句中的被動標記“為”是被動助詞,是由動詞“為”的“成為”義演變而來的,演變的機制是重新分析;“S為NV”系列被動句有“S為NV”“S為N之V”“S為N見V”“S為N所V”“S為N之所V”“S為N所見V”“S為N之所見V”等形式,此系列被動句中的被動標記“為”是施事介詞,是由被動助詞“為”演變而來的,演變的機制是句法地位的改變。通過這種探討我們可以看出,堅持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平面”相結合的原則,對于研究漢語的句式和語法化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是2015~2018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漢語空語類語法研究”[W2015105]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卞仁海.古漢語被動式“為N(之)所V”探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

        [2]方有國.古漢語“為”字被動句結構考辨[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W版),1992,(3).

        [3]蔣冀騁.先秦漢語“為+戮”結構的性質和“為”字成為被動標志的條件[J].古漢語研究,2012,(2).

        [4]龍國富.試論漢語“為”字被動式的構式語法化[J].古漢語研究,2014,(3).

        [5]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6]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7]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8]楊樹達.高等國文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9]姚振武.“為”字的性質與“為”字式[A].古漢語語法論集[C].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在线区中文色 | 五十路熟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婷婷久久 | 午夜精品亚洲一级在线 | 色先锋在线中文字幕资源 | 亚洲成高清日本亚洲成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