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數學教學培養的核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措施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措施之一。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界定,既要注重核心素養的生成過程,又要注重核心素養的外顯,強調在真實情景中的表現,體現“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的要求。
“問題情境”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弗賴登塔爾提出數學教育應遵循“數學現實”的原則。創設問題情境就要以學生具有的“數學現實”作為直接的出發點,充分考慮以問題的“原形”作為問題的載體,讓學生驚奇的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原來是那么的貼近生活。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法應用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新開張的宏江超市擺設了好多好多的學習用品,琳瑯滿目,任你選購,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商品的價格,同桌的商量你們要買哪兩樣商品,并算一算你們需要多少錢?!苯處熧x枯燥的數字以“生命”,學生做題時便興趣盎然。也讓學生從中真正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因此,根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摸擬問題情境,是調動學生W習積極性,理解生活中的數學的重要途徑。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創設最佳的問題情境,是最能引導學生樂于學習、自主學習的。
二、培養學生數學素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
課堂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課堂,它的教學理念是先讓學生“好學”“容易學”,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好學。生本教育課堂的基本模式是前置性學習,學生先學;小組合作學習;班級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前置性學習就是在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嘗試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4~6人為一個小組,交流討論,要求學生放棄逐句逐段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班級交流,人人參與,老師在傾聽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點撥,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總結和鞏固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廣義探究。生本教育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它有利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與規律,注重過程與方法,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課堂,它的教學理念是先讓學生“好學”“容易學”,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好學。生本教育課堂的基本模式是前置性學習,學生先學;小組合作學習;班級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前置性學習就是在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嘗試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4~6人為一個小組,交流討論,要求學生放棄逐句逐個問題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班級交流,人人參與,老師在傾聽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點撥,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總結和鞏固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廣義探究。生本教育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它有利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與規律,注重過程與方法,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構建小學數學知識總體框架,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意識的素養
小學數學能力的培養只有借助于數學知識的教學才能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質疑、討論、練習、評價等,這樣就能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的發展。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數學知識點之間的整體聯系,總結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一個上下貫通、縱橫交織、聯系緊密的立體式知識網絡。
小學生總是充滿著好奇和疑問,他們走進教室的時候總是帶者滿腦子的問題。然而,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成沒問題就算目標達成了,而西方教育則相反,它是將沒有問題的學生教成有問題。這說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觀念中,教師承擔的是“傳道授業”的重任,扮演著“解惑”的角色。但是,如果學生課前沒有思考的空間,課后沒有問題的延伸,那么,這樣的教學無疑會扼殺學生與生俱來的學習天賦和創造能力。提出問題表面上看是一種活動,本質上是品質與能力的顯露,反映了一個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其思維的直覺、獨立、批判、求異和抽象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既要切斷“尾巴”――不能課內損失課外補,又要留有“尾巴”――讓學生攜帶問號離開數學課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延伸到對數學知識結構框架和數學文化的感受。
實施素質教育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需要。在當今世界上,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競爭。無論就其中哪一個方面實力的增強來說,教育都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只有教師在教學中真正樹立了創造意識,學生的創造意向才能得以培養,其創造個性才能得以弘揚。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不僅限于知識和能力,還要從過程與方法、情感和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目標進行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素質教育的實施必將引起學生群體的行為和心理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必然反映到他們的學習形態和學習方式之中,這就從根本上形成了推進教學改革的動力,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
創新是指作為活動主體的人所從事的產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動,其實質是創造性,根本特征是變革、進步和超越。創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已成為當今乃至今后教育教學發展的人才目標。創新意識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華羅庚曾說:“人之可貴在于創造性的思維。”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這一基礎教育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重要性
(1)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課標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指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健全人格的發展、對未來學生從事任何事業都有用的數學知識。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2)新課標教學改革的需要。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大都是以“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模式,以“傳授、灌輸知識,教師全盤講學生被動聽”為主要特征。書上怎么寫,教師就怎么教,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為改變這一狀況,課堂教學必須突破傳統,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而新課標則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的不再是以往的課本知識,而是學生在學習時的一種體驗。對于學習過程的注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多的是從興趣出發,學習變得主動并且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2.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1)數學教師應當轉變觀念。
數學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觀念和意識。教師的創新理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理念,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2)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積極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你能給孩子的最好恩賜,莫過于讓他完全靠自己的腳走他自己的路?!庇忻巳缡钦f。教育者應該為學生創設走路的時間,提供走路的地點,教給走路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應注意設計問題情境,凡是能引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地方,可以設計有關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另一方面,應創設創造的時機,營造創新氛圍,凡是學生能想、能說、能做的,應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想、去說、去做,時時處處將學生們置身于獨立思考、自由創造的空間。而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只有提供寬松的學習情境,才能為創新提供一個適宜的氣候和土壤。如果在一種壓抑、緊張的環境下,學生只會封閉自己的心靈,根本談不上創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創新氛圍的營造者,我們要把“微笑帶進課堂”,講課要有幽默感和藝術性,創造一種和諧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學有所樂,樂中悟道,觸發靈感,萌發創新念頭。寬松、和諧、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易于知識的創新。
(3)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動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樣,是決定學習活動成敗的重要因素。數學興趣是學生的一種力圖接近、探究了解數學知識和數學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它不僅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且使學生在集中精力獲得知識的同時,努力地去進行創造性的活動,成為創新的動力因素。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嚴謹的邏輯性、結論的確定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等特征,決定了數學教學的難度,往往使學生視如畏途。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材料的興趣”。如:教師問學生:8+8+8+4怎樣算快?甲回答:8×3+4。乙回答:8×4-4。而丙想到把8分成4+4,這樣就有7個4可以寫成4×7=28,這就是一種新穎而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主陣地,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是社會發展和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使學生敢于變換角度去思考、回答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從教學素材中選取通俗生動的事例,采用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3.結語
同志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它標志著知識和技能的飛躍,是智力高度發展的表現。創新教育是時代進步的需要,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一個國家擁有創新人才的多少,將決定經濟發展的快慢,也決定科技進步的大小。因此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當前教育的首要任務。數學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主要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應把握住課堂教學這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利用新課程標準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積極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展開想象,求異思維,發表獨特見解,從而培養創新型的學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創新意識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ymbol of times. Therefor, the cultivating of the innovation concioucsness in primary school is quite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primary maths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ways.
Key Words: primary maths, teaching, students, innovation concioucsness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做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讓學生機械地接受概念、公式、法則等,而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培養學生地創新意識?!稊祵W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睆男〖訌妼W生的創新意識和初步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教師要變記憶性教學為思考性教學,在教學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觸發學生產生弄清問題的迫切心情,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強烈欲望,從多方面、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 創設情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創設情景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自由奔放。只有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充分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也就形成了學習的內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創設情景,是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越好,打開思路,多質疑多越爭論,大膽求異大膽發散,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大有益處地。
如教學“圓柱的體積”,在引導學生探求體積公式時,有步驟地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期盼獲得新知的好奇心。第一步,試求圓柱體玻璃容器中水的體積。出示實物,提出問題后,學生對此興趣盎然,卻又一時難以說出答案。有幾個學生試著說,能否將圓柱體的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轉化為求長方體容器中水的體積。這一想法,得到大家認可。第二步,我順水椎舟,問如果將圓柱體的水換成圓柱體的橡皮泥,又該怎樣計算它的體積呢?這一問題激起孩子們更強的好奇感。經過思考,有學生提出將它捏成長方體,體積就可以求出來了。第三步,我又追問,如果換成圓柱體木塊呢?你能計算出它的體積嗎?木塊不能倒,也不能捏,又遇到新的難題,進一步激發學生想深入探究的欲望,學生思考后.認為可以將它浸入長方體容器的水中,用測量排擠出同體積的水的辦法來測知,正當學生思維活躍,為解決了難題而高興時,我又展示問題的焦點:假若是電影劇院大門前的圓柱體水泥柱子,你能想辦法計算嗎?學生情趣更高漲了,這時趁熱打鐵,組織學生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長方體與圓柱體體積的關系中尋找―-計算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最后,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學生的探索中“橫空出世”了。
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
動機產生興趣,興趣是思維發展的內在動力。活潑、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各種現象他們都想看個究竟;各種問題他們都想知道為什么。這是學生最可貴的品質。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適宜地制造懸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新異刺激下產生求知欲望,進而專心致志地學習。
例如,教“三角形面積”時,我引導學生參與操作活動,讓學生取出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桉“取”(兩個直角三個形)――比(看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樣)――拼(拼出已 學過的圖形)的步驟操作。學生運用拼合、旋轉、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圖形。學生在操作中發現了三角形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系,由此推導出丁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操作恬動中,學生增強了創新意識,動手、動腦、動口探索發現新知識,發展了初步的創新能力。
教學中還應聯系實際解決簡單問題,激發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激發得越強烈,就越能對學過的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就越能發揮學生的智慧潛能,產生創新的火花。
三、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敢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為了培養創新意識,就必須確立一種以學習和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創設一種尊重學生的氛圍和環境,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變老師“教”為學生“問”。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去,敢于創新。
實踐證明,小組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在小組學習中,優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發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為學生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進取,嘗試探索,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種以創新的精神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能夠創造性地適應環境變化的創新個性品質的形成。
四、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只不過是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什么創新可言。因此,其知識更新的“內化”程度很低。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教學中如果養成合作的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補充,而且增強了交流及整體競爭意識,也利于激發學生自我創新精神的形成,發揮自己的創新才能。
例如,在教學“圓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我讓學生分組實驗,把圓等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分別拼成長方形的樣子,并請學生注意觀察,拼成的圖形有什么變化。當學生看到原來的圓弧的彎曲程度愈來愈小之后,這時教師不急于下結論,而是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閉著眼睛,在腦子里想:將圓等分成128份,256份,512份……的情景。學生想了2分鐘后,一個學生說:“這樣分下后,原來的圓弧就變成一個很小的點了。另一位學生說:“那樣拼的圖形簡直就是長方形了。這樣有限的切拼操作活動,無限的想像,達到了最終由曲轉為直,化未知為已知的目的,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形象思維能力。
又如,學完三角形面積之后,學生掌握了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都相等。教師結合書后練習,編出如下引伸題:在三角形ABC中,已知陰影部分的面積是10平方厘米,AB=5AE,BC=3DC求三角形ABC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列式:①10×5+10×5÷2
②10×5÷2×3
③10×(5+5÷2)
④10×(5÷2)×(2+1)
⑤10×5+10×5×(1÷2)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素質教育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從小學會自己探索知識進行實踐嘗試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實施創新教育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課堂,靈活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現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談幾點膚淺的體會。
一、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使學生感到“我想創新實踐”
小學生年齡小,情緒較易波動,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因而認知興趣與求知欲望是小學生最現實、最活躍的學習內驅力。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讓他們進行創造性的學習,變“要我學”為“我想學、我要學”。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求知的興趣與求知的欲望是最為有效的誘因之一。所以引入教學要引出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渴望,引出學生探究、創新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及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特點等因素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掘教材潛在的智力與非智力、情感與德育因素,去創設良好的新課引入情境,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聯系的橋梁。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教師設計了讓學生通過折紙的方法來找到三分之一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學習新知,同時也讓他們明確本堂課的一個重點――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學生出示了許多不同的方法,并且絕大多數的學生說到了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正當我認為可以順利進入下一個環節的時候,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個想法,將這張紙兩次對折,然后將多的一部分剪去,剩下的部分中的一份就是這張紙的三分之一。”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許多同學認為是錯的,也有少數同學認為是對的,一時間,課堂上開始了一場辯論,我并沒有終止他們的辯論,而是在爭論始終沒有結果的時候,我充當了孩子們的裁判。我談了我的看法,原本題目的要求是要讓同學們折出原先這張紙的三分之一,并沒有要改變它原先的大小,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位同學錯了,但是同時老師也很欣賞他的創造能力,因為他通過手中的材料自己創造了一個特別的三分之一,這雖然與我們的要求不符合,但的確是剩下紙的部分的三分之一,從這個角度上說,他已經充分地理解了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對于這樣的評價,孩子們都表示贊同。教師沒有阻止這樣一次爭論,一方面課堂上出現了和諧、民主的氛圍,另一方面也無形中創建了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創新實踐的良好環境,使學生感到“我很想創新實踐”。
二、創設有效的探究情境,使學生感到“我要創新實踐”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實物、實例、實景入手,采用動畫、活動故事、游戲、操作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處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自覺地去探索、去發現。例如,在教學“平均數”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
師:某個班級進行了男女生踢毽子比賽,他們都踢了30秒,這是他們踢毽子個數的統計表:
如果請你做裁判,你認為是男隊獲勝還是女隊獲勝呢?
生:男隊獲勝。
師:為什么???你是如何判斷的呢?
生1:因為男隊踢毽個數的總和>女隊踢毽個數的總和。
生2:女隊獲勝。因為男女兩隊的人數不相等,不能從總數上比較。而女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男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師:好,現在有人認為是男隊獲勝,有人認為是女隊獲勝。通過剛才的討論,你們認為哪個更合理?
生:(全班學生齊答)用平均數比較。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為踢毽子比賽當裁判這一環節,學生經常參加這個活動,而且“小裁判”賦予了他們角色,這樣的情境具有趣味性,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顯得積極主動、興趣十足。這一活動使學生產生探究結論的興趣,調動他們為問題的解決形成一個合適的思維意向,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了創新精神,使學生感到“我要創新實踐”。
三、構建合理的探究模式,使學生感到“我愛創新實踐”
在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訓練過程中,并非無目的地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而是盡量構建合理的探究操作模式,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探究操作方法,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和結論。在動手操作之前,讓學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對象或要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給學生必要的操作步驟并指明注意事項。指導學生從具體的操作中分析、比較、概括出結論,能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并參與討論。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和得出的結論作精要的評價。如在教學“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時,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各種物品的長度,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所學的知識。
四、靈活多樣的方法探究,使學生感到“我還要繼續創新實踐”
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我們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在進行動手操作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靈活多樣的如問題研究法、探究學習法、討論辯論法、互教互學法等探究方法,激勵學生自覺參加,從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如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讓學生先用四根小棒拼成一個長方形,然后叫學生再把拼成的長方形拆開,看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與寬的關系,讓學生在拼、拆的過程中自己得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公式。再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讓學生自己擺小棒,通過動手,促使學生動腦,理解進位加法的算法等等。這樣,他們便能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學,由“學會”到“會學”,自主學習、探究知識、掌握技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自信心
自信心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階段,尤其的重要。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幫助這些孩子樹立起自信心呢?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對學生教育的成功不必非要由失敗來鋪墊,它應該是不斷地由體驗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不斷創設成功的機會,通過學生的互動和合作,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
比如,在教學完軸對稱圖形后,有一節實踐活動課“奇妙的剪紙”,聽到一位教師在教學這節課時,首先出示了老師自己設計的一個軸對稱圖形:4個手拉手的小朋友,讓學生討論:(1)、剪這串小紙人選擇什么形狀的紙比較合適?(2)、紙打算怎樣折?(3)、折好后怎樣畫圖形?(4)、怎樣剪才能使小人全部一樣而且手拉手呢?等問題讓學生討論,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于是便去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開始,成功的學生并不多,老師并沒有心急,而是鼓勵學生向周圍的學生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人越來越多,快樂的小臉蛋上洋溢著成功地喜悅。在后面的自由創作中,同學們更是信心十足,創作出許多具有觀賞價值的軸對稱圖形。在這節數學課上,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探索知識、發現規律,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這無疑對學生自信心的提高有著很大幫助,使他們有信心能學好數學。
二、讓學生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思維方式,是培養小學生自信心的基礎。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從自己擅長的事情入手,找到前進動力和方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廣泛應用于實踐,密切聯系實際,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提出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從實際的模擬情境中探索,比如,在學完“應對策略問題”后,可以設計一個“報數”的游戲:兩人輪流報數,每次只能報1或2,把每人報的數連續相加起來,最后一個報數和為10的人就是獲勝者。在學生明確方法后,讓同桌的兩人一組來玩游戲,游戲之后,讓獲勝的同學說說獲勝的小訣竅:要想確保獲勝,第一次應報幾?接下來怎么報?這樣學生學得有興趣,又強化了應用數學的意識。使之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同時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也能增強小學生根據實際的自我應用意識,并且不斷地進行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盡力使學習取得良好效果。
三、讓學生合作學習,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加強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討論、合作交流,是很必要的,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敢于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說出來供大家參考,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別人的方法和想法,也有利于及時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大家的想法更正確具體,更具有說服力,學生對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自信心。
比如在“面積的含義”這一節課上,教學例2時,老師給學生提供了兩個平面圖形和小紙條,方格紙等學具,要求學生想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的方法。若采用小組合作法,則不僅可以節約時間,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精神,在比較兩個平面圖形面積時,幾人合作想出的比較方法明顯要比一個人想的方法多、全面;而且,一些學生對自己也不太肯定的方法,可以在小組里先討論,再和全班學生交流,從而感覺到自己方法的優越性。與此同時,也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自信心。當然,在數學課堂中,教師還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和孩子們一起來合作,一起來交流。我想,這樣一定能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讓學生積極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比魏稳硕伎释毁p識,學生自然也不例外,當他們得到老師的賞識和肯定時,就認為自己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就能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在教學中善于合理適當地應用激勵手段,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溝通師生情感交流,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
如在“買東西”的活動中,有個學生付錯了錢,老師問:“你覺得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如何?”這個學生低垂著頭說:“很不好,糟透了。”老師再讓他的同桌評價一下,“他雖然付錯了錢,但他是第一個沖上講臺參加活動的,他真大膽!”這時付錯了錢的學生用懷疑的眼神望著老師,老師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學習他的勇敢,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了學習之中。開展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不僅能從教學模式上打破單一的評價模式,更重要的是還能發掘教師所忽略的細小環節和微弱的閃光點,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自己的優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五、給學生恰當的鼓勵,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要建立小學生的自信心,老師就要適時、適地和適當地鼓勵孩子去想、去做、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表現自己的本領,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所做的哪怕是一點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難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當場表揚,人都喜歡在贊美聲中前進,都渴望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的贊賞。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只要學生有進步,老師都應給予肯定和贊揚,使他們的個性心理能平衡發展,在贊美聲中增強自信,在自信中自立,從而產生自豪感。比如說在他們自己經過認真思考做出一道題來的時候,教師應該給予及時的表揚,要盡可能讓他們嘗試成功,因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動力。
如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老師讓學生自己編口訣。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時,老師發現一個學生在做“4只螃蟹幾條腿時,是這樣做的:列式8乘4,四八三十四條腿?!边@時老師并沒有急于作出評價,而是問旁邊的學生:“你覺得他的回答怎樣?”“老師,他的式子對了,但計算結果錯了,應該是在8乘3的基礎上多了一個8,用三八二十四加八等于32?!睂W生的回答太妙了,老師情不自禁為他鼓起了掌。我認為教師不經意地在何時何地,在任何學習過程中,對小學生多加鼓勵是很重要的。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的影響已經遍及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成為推動人類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生有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及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我們要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實踐與研究,通過多手段教學方法的運用,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得小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引導合作學習,鼓勵創新
合作學習被譽為當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中影響最大、成果最多的領域之一?!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弊赃M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被廣大教師普遍采用。
首先,在實踐中,教師要合理組織學習小組。合理的學習小組的組建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首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使成員之間具有互補性。組建的合作學習小組之間力求均衡,通常每個小組以4-6人為宜,小組內設小組長、記錄員等各一名。其次,選拔并培養小組長。教師可以確定智力水平較高、表達能力較好、表現欲望較強的學生做小組長,也可以采取小組長輪換制,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但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要對小組長進行有效的培訓,以確保有效學習活動的開展。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后應當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形成初步的認識,然后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問題要有價值,有值得合作的地方,學生愿意合作,也需要合作,這樣的合作才有意義和價值。
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之后,為引導和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需要,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行共有15人去華山游玩,每張門票50元,現在恰逢假日華山旅游區管理人員推出這樣的優惠:一、單獨買一張門票享受9折的優惠;二、團體每買5張門票免費贈送一張。你能幫老師想出一個省錢的方案嗎?學生經過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很快就得出了結果。第一種方案:單獨一張張買,15×50×90%=675元;第二種方案:團體買10張送2張,剩余三人單獨買,50×10+50×3×90%=635元;第三種方案:團體買15張,把贈送多余的3張票拿去按個人票轉賣,50×15-50×3×90%=615元。一提到轉賣,學生個個情緒高漲,馬上就有了第四種、第五種方案……此時,數學已遠遠不是課堂中的數學了,它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生活,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好處。
在上面這個案例中,教師帶領學生適時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帶著問題積極地投入到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活動之中,高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這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在學生需要時教師把握時機,適時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就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實踐探究教學,探索創新
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主要是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這里,學生的探究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班級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它有別于個人在自學過程中自發的、個體的探究活動?!坝妙愃瓶茖W研究的方式”即讓學生通過進行觀察比較,發現、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嘗試解答并進行“驗證”的過程去揭示知識規律,求得問題的解決。其實質是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引導學生獨立探究時,教師要放手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這種通過學生動手“做數學”的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數學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如探究“梯形的面積方法”這一問題時,我為學生提供一個紙片梯形,把實際操作策略的選擇權留給學生,學生將這個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的問題進行推導研究。有的學生將它拆為兩個三角形;有的通過割補將它轉化為長方形;或者通過再做一個全等的梯形,然后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種開放性的操作策略,不僅有可能促使問題解決,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再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①你打算怎樣測量圓的周長?②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③你會用什么方法來檢驗你的猜想?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思考,作出各種猜想,并進行驗證。
在帶領學生實踐探究時,教師要讓學生在探索中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這對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數學思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如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后,我設計了問題①:“在一堵圍墻旁邊,用長為18米的竹籬笆圍成一個長方形菜地,你怎樣設計?”問題②:怎樣圍菜地面積最大?最大面積是多少?利用這種解題方法多樣的開放式數學問題進行長期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能夠大大增加。
三、引入信息教學,促進創新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更加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要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探索,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融合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集成化的教學環境,如多媒體學習系統、網絡資源庫、演示環境、智能學習工具、師生交互互動學習環境進行全新模式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充分表達教學意圖;學生可以通過下載學習軟件、網上查尋資料,通過電子郵件或BBS等與教師、同學交互聯系等方式來探索問題、討論問題和完成學業,這種不同于傳統、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學生既可以向教師學習,又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學習手段的多樣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數學教學是思維的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勇于猜想、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F代信息技術提供集成化的教學環境,如多媒體學習系統、網絡資源庫、演示環境、智能學習工具、師生交互互動學習環境等都可以拿來利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如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時,我擯棄以前由教師出示模型、操作示范、歸納方法的教法,組織學生先復習長方體的特征,然后應用計算機技術,出示長方體模型圖,通過徐徐的旋轉,展示了長方體的長、寬、高,啟發和提示學生思考長方體前面、右側面、上面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如果要求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即長方體的表面積又怎樣計算?隨著動畫型課件的展開,一個長方體的六個面慢慢地展開了,學生看得清楚,長方體的表面積就是六個面面積的和,生動地演示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動。這時我再讓學生把自己帶來的長方體紙盒剪開(剩下組成六個面的面積,多余的剪去),讓他們自己動手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是兩人一組,也可以是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接著我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各種長方體的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對長方體的表面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啟發學生計算長方體方法有很多種,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如:計算火柴盒面積、教室、水池粉刷的面積,應怎樣計算?學生通過討論,得出計算這些所求面積的方法。整堂課,大家動手、動腦、動口參與新知識的探索,既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又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
總之,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必須在教學思想、方法、過程中不斷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思維氛圍,正確地啟發和引導,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使每位學生都投入到創新活動中。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梁貫成.認知科學?建構主義與數學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袁中學,馮明才.小學數學創新教育探索[M].白山出版社,2000.
[3]張有德,宋曉平.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若干途經[J].數學通報,2005.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
本人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就教師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幾點做法和體會表述如下: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1、正確認識教育創新。一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離奇,便是創新,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于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的能力。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漏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3、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里都要進行各種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即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
二、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注重創新興趣的培養
1、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2、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4、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象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三、教師要鼓勵和保護學生“創新行為”
1、分清學生錯誤行為是有意的,還是思維的結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要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是允許的。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出示結論,而是重在幫助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并且改正錯誤。作為教師要從客觀上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2、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教師應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贊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學中宜常使用表揚的語氣詞表示你的關注和贊許。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創新思維;教育新目標要求
一、我國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教育的事業重視程度逐步加深,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因此,也對教育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個教育背景下,新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能夠重視起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得主體地位,并且采取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一定的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從而為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礎,并且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但是,就目前我國大多數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實踐的現狀來說,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并且采取一定的解決措施,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保證他們能夠在將來的發展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具體措施
1.深刻理解教育新目標要求,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對于如今很大一部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師來說,他們并沒有深刻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新要求。所以就使得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十分重視對教學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將來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可以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深刻、認真地理解教育目標的新要求,明白社會需要人才真正具備的素質。不僅如此,教師在明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外,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就是他們成長最好的動力。因此,就需要教師采取與時俱進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應用一定的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尊重學生的主w地位,從而活躍課堂氣氛,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礎,從而保證他們能夠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得到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2.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對于任何學科教學來說,想要達到教育新目標的要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來說,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必須創設教學情景。所謂的教學情景,主要分為三個層次,也就是教學內容學習情景、教學內容探索情景以及教學內容創新情景,不同層次的情景在教學實踐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不僅如此,想要保證學生能夠在教師所創設的情景中進行高質量的學習,教師必須提出一定的問題,保證學生可以更好地跟著自己的思路進行學習。
比如,對小學數學六年級教學內容中的“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這一學科進行講解時,就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建筑來創設教學情景。比如,以小雁塔和大雁塔為例。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照片引出建筑物供學生觀察,之后就可以進行提問:小雁塔和大雁塔之間存在著怎樣的數量關系?這種關系能否用公式進行表示?是否能夠用等量表達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等?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過后鼓勵學生發表自身的想法,對于表達與他人不同意見的同學進行獎勵,之后引出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提出相關的問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獨立的思考,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創新興趣,從而能夠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甚至促進全面素質的發展。
總的來說,在如今新教育背景下,更多的要求教師能夠重視起從小就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保證他們能夠在將來的發展中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促進國家經濟的更好發展。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深刻理解教育新目標的要求,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模式,與時俱進,保證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僅是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實踐教學經驗和所掌握知識的探索性分析,愿意拋磚引玉,也希望能夠對一線教師的實踐教學工作做一定的幫助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馬東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中國教育,2016(3).
關鍵詞 小學 數學教育 創新意識培養
一、前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屬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身負造就、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創新意識,能夠與新世紀競爭相適應的新時代人才的時代重托以及光榮使命,而這也屬于當今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個人在一般思想邏輯規律以及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以一種新穎獨特、高度靈活的思維方式進行問題的解決,對未知事物進行探索的一種思維活動就是所謂的創造性思維。針對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對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進行培養,屬于時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育,闡述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些方法。
二、進行問題情境的設計以及創新氛圍的營造
通過一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的設計,對于同一來源的問題促使學生尋求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答案,使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進行此類思考題的設計,能夠幫助學生辯論、爭論、討論,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利用已有知識進行問題的解決,不僅如此,還可以訓練學生采取多種渠道以及多種方法進行問題的解決,從而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發現問題、探求知識的開始是質疑問難。所以,針對學生求知欲旺盛、好動、好問、好奇等特點,對于學生的善于提出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勤于思考問題等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創新的意識得到培養。
例如:應用題解答。一個施工隊在5天內修了450米道路,按照這個速度要修3600米道路需要多少時間?學生給出了四種方法解答:①5×36OO÷450;②5×(3600÷450);③5÷450×3600;④3600÷(450÷5)。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肯定了后三種解法,至于第一種方法不正確,不能講清。這時,有的學生產生了疑問,如果方法一不正確,為什么得到的結果卻是正確的呢?為了將這個問題弄清楚,則展開了深入的討論,于是一個合理的答案便得以產生了:如果需要5天修1米路,先對之前擴大450倍,修3600米道路則需要(5×3600)天,相對原來也擴大450倍;若縮小450倍,就得到了5×36OO÷450,就是修3600米道路的時間。這是一個非??少F的假設,通過對定論質疑創新而來。
四、打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經過心理學研究發現,課堂教學除了是技能訓練、知識傳授的過程,同時也屬于師生交流共鳴、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打造一種師生平等合作、心理相容的良好課堂氛圍,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習學習,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第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必須對學生成績好的學生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一視同仁,將師生間的距離盡可能的縮短。任何一個親切的撫摸、贊許的點頭、會心的微笑、期待的目光、親切的話語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愛的鼓勵,這屬于情感的一種交融,因此,打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可以促進學生表現出更高的學習熱情。
第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認為: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若學生具備充分的學習興趣進行學習,那么他自然的就會進行認真的鉆研、積極的思維。就像講解“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隨意說出一個數,教師都能夠馬上說出其是否可以被3整除。學生不管給出多大的數,教師都可以對答如流,因此學生會自然的感到吃驚,想進行秘密探究的欲望很自然的形成了。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較好的得到激發。
第三,對學生及時的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激勵性的評價對于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力以及動力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在課堂上,對于學生若教師能夠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將祝愿、鞭策、表演等激勵因素融入言語之中,很容易達到“一語三春”的效果。在課堂上,提問通常可以用“誰還有更好的想法”、“誰敢來試一試”、“誰來爭取”的語言表達,這種激勵性語言能夠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有效的激發。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則可以說“你真聰明”、“你真棒”、“你回答的真不錯”、“這次說的不好沒關系,老師相信下次你一定能行”等。學生聽到這些話能夠有成功的愉悅,鼓勵學生進行不斷的努力,讓學生在情緒高漲、信心十足的狀態下學習,這樣能夠使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總結
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育是主旋律。進行教學過程優化、對學生創新精神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使創新意識不斷增強,使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盡最大努力進行創新教育氛圍的營造,提供給所有的學生一種發展創造力、表現探索欲的機會,不斷發展所有學生的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暢孝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初探[J].新課程(教研版),2011(7).
[2]何欣.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