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頌祖國詩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
我愛你,祖國
愛你大地上飄揚的旗幟
愛你,祖國
我是這般滿懷激情地愛著
今天,在你廣闊的大地上
大海沸騰了
城市沸騰了
鄉村沸騰了
祖國啊你的角角落落沸騰了
我們高聲歡呼
自由而真誠的心啊歡呼吧
世界又一次交給了我們
我們又一次被交給了自己
二
我是這樣的想
祖國,你是可愛的
就該讓人民愛你
愛你,像太陽那般熾熱的感情
你也同樣愛護著你的人民
像雨露般深情的滋潤
今天,我們同聲贊美著一件事情
虛偽不再把真實掩蓋
善良也不再給不義致送賄賂
這本就是屬于你的優秀品質
我愛,我愿看著每個人
都成為勞動和創造的英雄
都成為新的自由生活的建設者
三
如果我是一縷春風
會把祖國的山川吹綠
如果我是一滴水
會融入祖國的大海
如果我只是一粒砂
也愿像今天這般建設你裝扮你
生命不會永恒的存在
我愿微笑著
凝結了三千年文化的那輪浩月,
輻射出萬人向往的季節,
金秋,
黃金般的天地,
釀造著豐收的美酒;
干杯的嘯吼,
劃出明天的燦爛,
會聚在圓圓的餅上,
演義著豐收的幸福;
憶往昔:
多少文人墨客,
舉杯邀月慨嘆家國的憂思,
看今朝:
我們同仁的思緒更加浩瀚,
如醉如癡;
我們追憶:
追憶那共同播種的春雨,
追憶那披星戴月的艱辛,
追憶那團結進取的高風;
我們暢想:
暢想那噴薄欲出的宏圖大業,
暢想那你追我趕的彩云,
暢想那輝煌你我的紅日;
我走過祖國的千山萬水,處處風景美如畫。我觸摸人民英雄紀念碑,面面戰旗美如畫。我來到了***81890,人人服務美如畫。在這里我體會到用微笑為人民做好服務才是永恒之美。
81890是生活的“大管家”。自成立以來,每天為市民提供著包括家政、維修、購物、交通旅游等18大類180多項服務信息;信息庫中有100多萬條信息,大學生的勤工儉學、老百姓的生活百事、失業人員的就業咨詢乃至冷門商品的購貨信息……幾乎任何問題,在我們這里都可以得到熱心的解答和幫助。
癱瘓在床的羅阿姨急著要拍張證件照,我們立即聯系各家影樓,并選擇了一家企業上門服務。有市民想買80多歲小腳老太太穿的鞋,81890不厭其煩聯系了20多個社區,終于在段塘街道找到了一位會做這種鞋的老師傅。有***市民到西藏旅游,產生了高原反應。接到求助電話,81890把電話打到***李惠利醫院急診室,代這位市民咨詢并詳細轉告……
81890是群眾的“代言人”。 將市民對城市公共管理的呼聲、意見和建議轉達給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并協調、監督這些問題的解決,使市民對城市公共管理的意見、建議得到及時處理。7年來,我們受理的公共事務有4萬余件。
有一段時間,我們接到一些市民電話,反映因為沒有醫保,看不起病,希望政府能幫助解決。我們馬上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區政府,區領導十分重視,經過專題調研,***區在全省率先推出了社區低價醫療制度。
81890是弱勢群體的“貼心人”。81890根據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不斷拓展服務功能。2005年3月31日,我們率先為全市2000多名老人安裝了特制的“一鍵通”電話。這種獨特的電話有一個特殊按鍵,老人遇著急事,只要按下這個鍵,馬上就能撥通81890,要是老人連按鍵的力氣都沒有,只要推翻電話,8秒鐘之內,電話也會自動接通81890,同時,我們的電腦屏幕就會馬上跳出事先輸入的老人病史以及家屬聯系電話等相關信息。
今年2月,針對盲人出行難、生活單調、心理孤獨、文化娛樂缺乏的現狀, <為充實盲人朋友的文化生活,提高盲人朋友的生活質量,彌補盲人朋友視覺的缺陷,81890又建立光明電影院,光明圖書館,光明網吧和光明活動中心,為盲人組建了一個適合他們的光明俱樂部。
在服務中,我們無不認識到人民利益的價值和份量。我們深信:尊重他人的價值,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惟有讓他人得益,自己才能獲取真正的快樂。順應潮流,順應人民的需求,才能一順百順。將自己的服務與人民的利益連結起來,才能工作得有方向、有意義、有章法。反之,最終換來工作的索然無味。
男:尊敬的各位領導,
女:親愛的觀眾朋友們,
合: 晚上好!
男:今晚,我們又一次在這里歡聚,
帶著金秋的喜悅和祝福 , 唱響了高亢奮進的頌歌!
女:今晚,我們又一次在這里歡聚,
帶著星光的深情與夢幻,
追憶著社會主義祖國走過的54載歷史歲月!
男:今晚,我們 又一次在這里歡聚,
帶著神圣的使命和夙愿,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大業奮力開拓!
女:今晚,我們又一次在這里歡聚 女:從整個比賽效果上看,無論是節目的總體構思、曲目的編排,還是人員的組織、服裝陣容,各單位都表現得十分出色。
男:大單位充分挖掘人才潛力,力求在創新和氣勢上取得新突破;小單位不甘示弱,組成聯隊參賽,黨政工青領導登臺演出,用歌聲向共和國母親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給××人民帶去了歡樂!
女:在經過三天的緊張激烈角逐之后,這次比賽的最后評比結果已經揭曉,今晚,我們邀請了在我區“快自立、建小康”工程中取得成績的部分先進代表,做為開獎嘉賓,為本次比賽開獎!
男:為了感謝各單位和職工群眾對本次比賽活動的大力支持,根據評比獎勵方案的規定要 求,本次比賽設立第一名一個代表隊;第二名二個代表隊;第三名四個代表隊;優秀獎6個代表隊。
女:朋友們,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出×××同志、×××同志為榮獲本次比賽優秀獎的代表隊開獎!
男:下面請副區長×××、×××、×××、×××、×××;黨委委員、宣傳部長×××;黨委委員、組織部長×××為榮獲本次比賽優秀獎的代表隊頒獎。
女:朋友們,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出我區家庭致富賽先進個人×××同志和×××同志為榮獲本次比賽第三名的代表隊開獎!
男:下面請區黨委副書記×××、副區長×××、黨委委員、區工會主席×××、區長助理×××為榮獲本次比賽第三名的代表隊頒獎。
女:朋友們,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出省勞動模范、我區×××隊隊長×××同志和×××同志為榮獲本次比賽第二名的代表隊開獎!
男:下面請黨委副書記、副區長×××;××區常務副區長×××為榮獲本次比賽第二名的代表隊頒獎。
女:朋友們,熱切的目光在這里聚焦,期待的時刻即將到來。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出省勞動模范、科技致富帶頭人×××同志;××勞動模范、我區小康家庭賽先進個人×××同志為榮獲本次比賽第一名的代表隊開獎!
男:朋友們,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下面,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黨委書記×××、××區區長×××為榮獲本次比賽第一名的代表隊頒獎。
女:在這里,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所有獲獎單位再一次表示熱烈的祝賀!
男:同時,我們希望各單位和廣大演員同志們,戒驕戒躁,繼續努力,百尺桿頭,再進一步,為活躍××的群眾性文化生活再立新功,為全面建設小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合:做出更大的貢獻!
國慶有感
紅旗隨風舞翩翩,
燈光溢彩映亮天。
舉國同慶數十載,
千家萬戶習開顏。
關于國慶節的短詩歌(2)
國慶
舉國上下慶國慶,
遙想當年戰鼓驚。
全國人民齊祝興,
皆出兒女愛國心。
關于國慶節的短詩歌(3)
喜迎國慶
金秋十月好心境,
舉國歡騰迎國慶。
四十九年風雨徑,
共祝未來更光明。
關于國慶節的短詩歌(4)
國慶兼頌抗洪勝利
華夏河山遍紅旗,
中原內外皆兄弟。
南輾北轉實不易,
念往昔,
歲月崢嶸應有憶。
洪魔肆虐似無敵,
眾志成城經有計。
軍民共筑衛國堤。
關于國慶節的短詩歌(5)
慶祝國慶
禮炮聲聲震天下,
五星紅旗似彩霞。
光輝歷程世矚目,
神州大地遍地花。
改革開放揚起帆,
祖國躍上千里馬。
今日再展戰洪圖,
燦爛前景世人夸。
論文摘要: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豐碑人物,屈原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本文主要從終其一生的“美政理想”和巍巍人格的世界影響兩大方面走近屈原,著重分析了《橘頌》的內涵意蘊,深入挖掘了詩人在文本中托物言志所寄托的高尚人格理想。
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楚辭體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后人常常將《詩經》與《楚辭》并舉,將它們并稱為“”,分別代表了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創作傳統,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此,讓我們走近愛國詩人屈原,通過對詩歌《橘頌》的感悟,來深入解讀詩人內心矢志不渝的人格理想。
一、走近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約前278年),名平,字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戰國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杰出的詩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者。代表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
(一)“美政”理想
縱觀屈原的一生,了解他的政治活動經歷,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學成就的重要前提。作為戰國時期楚國一位重要政治家,屈原的一生一直都在追尋“美政”的理想,就是要實現“圣君賢相”的理想,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
屈原生活的時期,正在戰國七雄激烈爭斗之時。屈原起初很受懷王信任重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在內政方面,楚懷王曾讓他參與圖議國家大事,“造為憲令”,主持國家政令的起草、宣布推行變法等事宜。然而屈原的改革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貴族子蘭和南后鄭袖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不加明辨是非的楚懷王便“怒而疏屈原”,這使得懷有“美政”理想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內心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在外交方面,屈原客觀地分析了當時戰國七雄的形勢,堅決主張聯合齊國、抗擊秦國的策略,這是對楚國有利的正確策略,楚懷王曾經采納他的主張,并派他兩度出使齊國。后來,秦國派張儀出使楚國,以土地誘惑楚懷王。目光短淺的楚懷王改變了對外政策,采取“絕齊親秦”方針,結果使楚國在政治上、外交上都吃了大虧。不久,秦昭王想要拉攏楚國,提出秦楚兩國聯姻,要與楚王會面,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諫,陳述利害,楚懷王非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流放到漢北地區。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此時的屈原正在在流放途中,當他接連聽到懷王客死秦國和郢城被攻破的消息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的汨羅江,以表明其忠貞愛國之懷。司馬遷在《史記》中評說:“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始終感召著無數中華兒女。
(二)世界影響
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屈原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在20世紀中葉屈原研究走進西方高等學府,叩開知名學者的齋門,磁石般地吸引他們。前蘇聯著名漢學家費德林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屈原詩歌的獨特性與全人類性”的重大研究課題,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屈學研究的興趣。目前,國外學者對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大致形成三種趨向:一種以前蘇聯H.T.費德林和匈牙利漢學家F.托凱為代表的傳統式,著重從屈原作品本身探討其藝術價值及其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一種以日本藤野巖友、竹治貞夫教授為代表的學院式,著重對屈原詩歌進行考據和詮釋;一種以美國漢學家詹姆士·R.海陶瑋、勞倫斯·A.施奈德,英國漢學家戴維·霍克思,法國漢學家戴密微,德國漢學家衛德明為代表的西方式,著重從屈原身世和作品中研究中國古代政體中君臣之間的微妙關系,深入探討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文學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內外條件,其中一些專著已經反饋到中國。這正是屈原人格的力量,文學的力量,使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得到超越時空的、世界性的傳播。
二、文本意蘊
(一)解題
“頌”是一種詩體,是對美好事物的描寫和贊頌。
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為橘樹的故鄉。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盛產橘子而聞名遐邇。《晏子春秋》記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是說橘樹的生長習性非常奇特:只有生長在南方的土地上,才能結出又甜又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到北方,就只能吃到又苦又澀的橘子了。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來看,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然而對于深深熱愛故國故土的作者屈原看來,橘樹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恰恰可以作為自己砥礪志節的榜樣,所以,在被逐出郢都,放逐期間,詩人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橘頌》。另外,從題材上看,這是一首詠物詩,在文學史上被稱為“詠物詩之祖”,開創了中國古代詠物詩的優秀傳統,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詠物詩。
(二)內蘊
從全篇結構來看,全詩結構很清晰,可以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重在描繪橘樹俊逸動人的外在美。
詩中前三句,在詩人的筆下開篇立意,不同凡響,似乎使讀者看到了一株堅挺的橘樹,傲然屹立在廣袤的天地之間,根深深地扎在南國故土上,那凌空而立的堅強意志、那受命不遷的堅定神采,都會使人內心升起無限的敬意。橘樹是令人可敬的,橘樹又是俊美可親的。接下來詩人以精工的筆致,為讀者描繪了詩人眼中的橘樹形象。
在詩人筆下描寫了橘樹的根、葉、花、枝、棘、果這六個方面。橘樹的根——深,表現了橘樹生長在南國的堅定不移;橘樹的葉——綠,表現了橘樹生長得生機勃勃;橘樹的花——素,表現了橘樹的花正在蓬勃開放;橘樹的枝——曾,這是一個通假字,通“層”,表現出橘樹生長得枝繁葉茂;橘樹的棘——剡,表現出橘樹自身具有防范侵害的能力;橘樹的果實——摶,表現出橘樹無私奉獻的精神。作者指出,橘樹所貢獻給人類的,是無數“青黃雜糅”、“精色內白”、光彩照人、香氣彌漫的果實。屈原筆下的南國之橘,如此“紛缊宜修”,如此“姱而不丑”,如此堪托大任,可以說,在每一個字里行間,都能令人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祖國“后皇嘉樹”的一片自豪、贊美之情。
第二部分,熱情謳歌了橘樹獨立不遷的內在品質。
詩人贊美橘樹,年歲雖少,卻已抱定了“獨立不遷”的堅定志向;等它長大以后,更是“廓其無求”即胸懷廣闊,無所欲求,“橫而不流”即醒世獨立,內心堅定,不隨波逐流,“閉心自慎”即清心自守,謹慎自重,始終也不犯錯誤,“秉德無私”即堅持公正無私的品行,立于天地間,“淑離不、梗其有理”,更加表現出橘樹秉性善良、從不放縱的高風亮節。這些詩句,表現了詩人對橘樹內在品質的傾心贊美。
詠物詩最大的特點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那么,詩人是怎樣將“橘樹”和“我”聯系起來的呢?詩人用“愿歲并謝,與長友兮”一句,作為實現溝通“物我”的神來之筆。縱然面臨百花“并謝”的歲暮,橘樹也依然郁郁蔥蔥,絕不肯向嚴寒屈服。在這里,面對嚴寒傲霜斗雪的橘樹形象,與面對嚴峻的歲月,不改操守屈原自己的形象便疊印在一起了。詩人愿意與橘樹長相為友,常相為伴,永遠相守。
而后詩人思接千載,以“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收結,使全詩境界得到了升華——橘樹的精神堪比商末的賢士伯夷,在古今志士的遙相輝映中,文中所贊美的橘樹精神,便全都流轉、匯聚成了身處逆境、不改操守的偉大志士精神之象征,高高印在歷史的天幕上了。
縱觀全詩,這首詩既是描寫橘樹,又是表達自己的理想,寫物與寫人完全結合起來,客觀形象與藝術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形式與內容和諧地得到統一。詩中的描寫未脫離橘樹的特點,卻又不局限于橘樹,而是把橘樹擬人化了——就是通過對橘樹的贊美,抒發了作者獨立不移,不求私利的堅貞意志和高尚情懷。屈原贊美橘樹,實際上寄寓著自己人格的修養。作為一個追求崇高人格的愛國詩人,屈原借橘的特性表達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感特立獨行、懷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橘頌》作為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首詠物詩。作者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和習性,運用類比聯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系起來,給予熱烈的贊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正如清人林云銘所贊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屈)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楚辭燈》)此后,南國之橘便因蘊含了仁人志士“獨立不遷”、熱愛祖國的豐富文化內涵,而永遠為人們所歌詠和效法,尤其對于當今時代人們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也很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健強.屈原傳.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6.
[2]聶石樵.屈原論稿.中華書局,2010.5.
[3]張亞新.人格的獨立:從陸游到屈原.濟南出版社,2008.4.
一、構思技巧不同
《離騷(節選)》采用一線串珠式構思。它由兩段組成,第一段寫“進亦潔”,即在朝廷為官能保持高潔品行;第二段寫“退亦潔”,即遠離朝廷仍將保持高潔品行。全詩以“美”為線索,分別寫美言遭貶、美貌遭嫉、美行遭困、美志遭辱、美政遭怨、美服遭疑、美德遭毀,全方位地塑造了一個高潔君子的形象。
《九歌》中的《國殤》,是一首追悼為國犧牲的將士的挽歌。這首詩可以分成兩部分:作者先是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斗中,楚國將士奮勇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在此詩中,屈原將動態過程的描述和靜態雕像的刻畫緊密結合,在動態過程的描述中將大場面的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合;在靜態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合,而這種結合過程又同戰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推進協調一致。
二、抒情技巧不同
《離騷(節選)》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表現自己高潔的人格,表明自己不向邪惡屈服的心志。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抒發對民眾苦難的同情,“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表明詩人堅守美好節操的心志。此外,《離騷(節選)》還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正如東漢王逸所言:“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
《國殤》是屈原在民族危亡年代所作,愛國主義精神在詩中得到充分體現。全詩寫衛國壯士在戰斗中勇武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謳歌他們為維護祖國尊嚴、解除人民災難而獻身的精神。作者通過描寫戰爭的場面、將士的視死如歸,表達了自己與祖國同休戚、共命運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鋪敘技巧不同
《離騷(節選)》采用散點鋪敘的方式,既反復抒寫堅守美志、至死不渝的節操,一唱三嘆,回環往復,使詩歌顯出郁結凝重的基調,借以表現詩人無以復加的憂心和深入骨髓的痛苦;又在不同的節點抒發哀民生、怨靈修、斥小人等不同的情感,使詩歌富有節奏感。
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我最敬佩的一個人是聞一多先生,我欣賞他的“說和做”,佩服他的為人品質,崇敬他為祖國獻身的博懷,更喜歡他慷慨激昂的詩歌。
聞一多先生的詩沒有徐志摩的詩那么風情萬種,也沒有席慕容的詩那么婉轉清揚,他的詩,更多的是胸中的熱血,那樣激烈,那樣鮮紅。第一次讀他的詩,不免震驚:他的義憤填膺,他的愛國情懷,似乎已經融入我的心中,在沸騰,有悲痛,有激情,也有堅持。
“紅燭啊!既制了,便燒著!燒罷!燒罷!燒破世人底夢,燒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這是聞一多先生《紅燭頌》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多激昂,多熱烈!詩人啊!你的心是否也在里面?
紅燭!多像他,敬愛的聞一多先生!他的一生都在為祖國奮斗!第一次看到他的畫像,有點奇怪:亂蓬蓬的頭發,粗黑的眉毛,濃密的胡子蓋住了下巴,幾乎看不見嘴,黝黑的皮膚,實在與他戴的眼鏡不搭。無論從何處看,他都不像一個學者!學者,都是如此慵懶的嗎?
可學了課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以后,我才明白,原來他就是那可敬的“何妨一下樓”主人,再看畫像,竟覺得他散發出很大魅力,那樣吸引人,他的外貌就像他的性格,豪邁大方。
“紅燭啊,你心火發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明知兇多吉少,而聞一多先生卻毅然決然站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跨進大門。”
是的!他再也沒跨進大門,他為人民群眾犧牲了!獻出了他那寶貴的生命。可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從未后悔過。
他的一本本著作,一次次為人民群眾的貢獻花掉了他大半輩子,卻造福了我們,守護著他的祖國母親!
“紅燭啊!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
聞一多先生啊!你就似那紅燭,“創造光明你的因。”
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著力挖掘教材資源,就努力培養學生的大集體觀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初中生渴望和同齡人建立穩定融洽的人際關系,在建立、形成和發展人際關系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亞文化群體。值得指出的是,雖然初中生所形成的集體觀不是主流文化中的大集體觀,不是所謂的愛國等類型的集體觀,而是一種青少年亞文化群體中的集體觀。他們通常是通過對亞文化集體產生認同和歸屬,而并非是對主流文化群體產生認同和歸屬,但是我們卻不能排除培養學生認同和歸屬于主流文化群體對培養學生認同和歸屬于亞文化群體的作用。由此縱觀初中語文教材之時,筆者發現有關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選文篇目最多,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詩歌、小說還是散文,處處都滲透著大集體觀的人格教育。另外,也有些關于在亞文化群體中形成小集體觀的選文。
教材中有關大集體觀人格教育的選文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達對祖國至深至誠之熱愛的選文;一類是滿懷對祖國無限憂慮的選文。無論是純粹的熱愛,還是無限的憂慮,都是作者表達出來的對祖國非同一般的情感。他們或用話語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或用行動默默地踐行自己的情感。如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輕輕地設問著:"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舒婷在《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對祖國深情的呼喚,她把祖國比作傷痕累累的母親,她用一種赤子之情對母親傾訴內心的痛苦,表達出了自己為祖國的未來而獻身的激情和決心;萊蒙托夫在《祖國》中用一種奇異的愛情表達著他對祖國狂熱的愛;臧克家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中述說了聞一多為了.國家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等;楊振寧在《鄧稼先》中通過鄧稼先對祖國事業無私奉獻的事例表明了鄧稼先的愛國人格;魯迅在《藤野先生》中表明了自己棄醫從文是因為對祖國的熱愛,是因為要救國;郭沫若用激昂的筆調寫出了《雷電頌》,表現出了雷電頌中的主人公屈原以及自己對祖國的熱愛……諸如表達對祖國之熱愛的選文比比皆是,在此就不再一一列舉。當然,有一些選文滿懷著對祖國的無限憂慮。最具有代表的是杜甫。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杜甫的詩文四篇,其中三篇都表現出了他的憂國憂民。在《春望》中他說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他把花鳥擬作人,表達出自己對國破城荒的憂慮;在《石壕吏》中他描述了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反映出了安史之亂帶來的災難和自己對祖國的憂慮;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他訴說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同樣可見他的憂國憂民。當然,還有其他選文向學生呈現出了作者對國家的憂慮,把國家的命運看做比自己的命運更加重要的高尚人格。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表明了自己的報國志向,他雖然被俘虜卻依然心系祖國,和“山河破碎風飄絮”的祖國共命運;陳與義在《登岳陽樓》中抒發自己輾轉湘江的顛沛流離的同時,更多表明了自己對國家甌越和中原動蕩的擔憂……愛國、憂國、為祖國奉獻自身等都是大集體觀的表現,只有心中裝著“祖國”這一大集體,才會熱愛它、關心它,并甘愿為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以說,有關大集體觀的選文在有關集體觀選文中占大多數,這些選文通常是對祖國的高度贊揚,教師往往通過對這些選文的教學,培養初中生對袓國這一大集體的熱愛和認同,增強他們對祖國的歸屬感,喚起他們報效祖國的熱情。
對于大多從亞文化群體中獲得認同和歸屬的初中生來說,大集體觀的人格教育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它影響著初中生在自成一統的小集體中的觀念和行為舉止。另外,選文中還有些關于在亞文化群體中體現出集體觀的選文。如沈石溪《羚羊飛渡》中寫到斑羚以種族作為自己的集體,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大我,以小我成就大我,他們用生命在掛了彩虹的雨后天空中又架起一座美麗的天橋,那種氣勢震撼著我們每位讀者;再如利奧波德的《大雁歸來》中提到了大雁的聯合觀念,無論走到哪里,大雁都會吹起聯合的號角,他們常是家庭或家庭的聚合體。這些選文都是在寫亞文化群體中的小集體觀,大多在告訴學生在集體中應該如何做。
中國人講求“舍小我,成就大我”。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無論是大集體觀還是小集體觀的選文,都是從集體高于個體的角度去寫,都體現出集體的重要性,都在培養學生對大集體以及小集體的認同和歸屬,都在告訴學生中國人所謂的集體觀——“舍小我,以成就大我”。值得一提的是,在培養學生建立正確集體觀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使學生習得如何更好地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