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機械制圖方面的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技工學校;機械制圖;模塊化;教學改革
技工學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專業性技能人才,這些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是與所學專業緊密相關的,因而創新和改革對于技工學校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如今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機械制圖已經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具體到技工學校當中,機械制圖已經成為機械專業的學生必修且必須學好的一門課。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課程,機械制圖能夠鍛煉學生的創造力、空間想象力、識別機械工程圖樣能力及機械圖繪制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于技工學校機械專業學生都是必須且基礎性的,能夠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從目前我國技工學校的教學來看,許多老師還是固守著傳統的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方式,需要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我便對此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說明,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借鑒的作用。
一、技工學校傳統機械制圖教學的弊端
(一)過分注重教師教。許多教師由于固守著教學大綱的要求,不能夠對機械制圖的教學方式進行靈活的轉變。因此在許多地區和技工學校當中,僅僅通過老師以教學模型和教具作為輔的工具在黑板上繪制圖形,之后則以所繪圖形為基礎開始講解。這種教學是一種傳統的教師滿堂灌、學生聽課的過程,也就是以老師為課堂的主體。從這種教學方式來看,學生僅僅是亦步亦趨,而不能進行獨立性的思考。在過度關注教師教學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參與到機械制圖的互動和完成當中,這樣并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況且機械方面知識的學習就是需要學生不斷實踐才能夠取得明顯效果,如果僅僅關注教師的教學而不重視學生的接收能力和效果,就難以提高學生的機械制圖能力。(二)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技工學校的教學關注的是學生的操作和實際使用能力,機械制圖作為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對于師生的動手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如果在機械制圖的教學當中缺乏實踐環節,就會使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許多教師年齡較大、專業水平有限,或者是教學經驗缺乏,在機械制圖方面教學還是停留在教材方面,不能夠將機械制圖的教學和實際生產加以聯系。只注重教學理論,而不能夠具體考慮到實際制圖的過程和使用,也就是割裂了教學和實際,因此并不能夠達到理想化的效果。
二、技工學校機械制圖模塊化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強化實訓教學環節,加強實踐技能培養。技工學校的專業和發展面向實際生產,因而在進行機械制圖課程當中,模塊化的教學就需要重視實踐并加強實訓化的教學,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況且理論本身就是產生于實踐并在實踐當中得到檢驗的,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成為模塊化教學的核心內容。所以在進行機械制圖模塊化教學的時候,老師應當合理安排理論講授和實踐教學的時間。在進行實踐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從旁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們遇到的問題。這樣在同一堂課當中能夠及時將理論付諸實踐當中,才能夠真正了解學生們對于理論的掌握程度,同時能夠提高他們的實踐和探索能力。此外,在進行實訓的過程當中,老師應當結合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特點來對具體實訓的內容進行安排和規劃。比如在徒手繪圖、零件繪圖、尺規繪圖和計算機軟件繪圖當中,應當根據每節課所授內容的難易程度和不同內容的銜接進行實踐和檢查。在這些繪圖當中,計算機軟件繪圖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前衛,同時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種繪圖方式,所以在進行計算機繪圖的教學和實訓時,老師應當將其作為主要的實踐點和考察點,給予足夠的重視。況且在技工學校當中所接收到的繪圖實訓,既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同時可以為學生們的就業提供一定的幫助。所以說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注重并指導學生們實踐能力的發展。(二)改革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在傳統的教學當中,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們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夠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同時不利于調動學生們得積極性和創造性,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技工學校在進行機械制圖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應當有意識地發揮學生們的主體作用,在改革教學方法的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們應當逐漸從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向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不斷嘗試和探索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方法。具體到機械繪圖當中,在講授理論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生活實際當中的使用實例引入其中,也可以讓學生們自己來說明他們所見過的或者是熟悉的使用形式,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們的理解,也能夠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因而在進行機械制圖教學的時候,教師們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教學的方式把學生的學和做有機聯系起來,這樣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本文是基于我對機械制圖相關知識了解的基礎上展開的,我首先從過分注重教師教和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兩個方面分析了技工學校傳統機械制圖教學的弊端。之后分別從強化實訓教學環節,加強實踐技能培養和改革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兩個角度說明了技工學校機械制圖模塊化教學改革的策略。然而,囿于個人知識水平的限制和經驗的缺乏,在文章當中我并未能夠就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詳盡的分析和論述,僅希望能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明遠.技工院校機械制圖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科技視界,2014.
[2]周四鳳.關于技工學校機械制圖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新課程(中旬),2012.
《機械制圖》是一門研究如何用投影的方法,把空間幾何體的形狀、大小、結構、裝配關系以及制造、檢測、維修時需要的技術要求等,在圖紙上用準確表達出來的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重點是繪制和識讀平面幾何圖形、組合體三視圖、零件圖、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裝配圖。《電梯工程制圖》則主要是通過《機械制圖》的識圖方法,講解電梯土建圖,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繪制、識讀電梯土建圖的方法。雖然電梯土建圖是以《機械制圖》的知識作為基礎,但是不強調三視圖的作圖要求;對于圖示方向哪些部件可見,哪些部件不可見,并沒有嚴格要求;關于技術要求,不是針對電梯本身,而是針對甲方需要滿足的土建要求。同時,對于《機械制圖》中的許多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方法,如齒輪、螺栓,以及裝配圖等一些知識點,可不作介紹。
二、電梯土建圖的特點
通常電梯土建圖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土建圖,主要指出電梯井道的土建要求,如導軌支架的固定位置必須是混凝土結構,圖紙應標明井道的寬度、深度、受力要求等。電梯土建圖的主要內容包括有井道立面圖、機房平面圖、底坑平面圖、層門示意圖以及其它重要位置的示意圖;另一部分是電梯布置圖,主要是指導電梯的整梯安裝,如轎廂的定位、曳引機的定位等。由于電梯井道根據樓層的高度,最低的有7~8米,高的甚至達上千米,因此無法要求電梯土建圖按照嚴格的國家標準比例繪制。同時,電梯土建圖在圖紙的內容上,大多根據各廠家的習慣進行設計。例如,井道立面圖中,僅示意了幾個門洞的高度,重點關注的是井道的底坑深度、提升高度、頂層高度、機房高度等一些尺寸,以及底坑位置轎廂或對重緩沖距離的要求;機房平面圖,重點關注的是曳引機的安裝位置,曳引輪、導向輪的安裝位置,以及控制柜、動力柜的安裝位置,而不會詳細繪制曳引機的形狀及裝配尺寸等;底坑平面圖則重點關注轎廂導軌、對重導軌的安裝位置,轎廂的安裝位置、層門的安裝位置,底坑的受力要求等;其它重要細節用局部剖視圖表達,如吊鉤的制作要求、牛腿的尺寸要求,以及曳引鋼絲繩的懸掛說明等;電梯土建圖上沒有關于電梯裝配的技術要求,但是列出了需要客戶提供的關于土建方面的技術要求。
三、如何從《機械制圖》過渡到電梯土建圖
《機械制圖》和《電梯工程制圖》兩門課程既有相互關聯,又有很大的區別,那么教學時如何從原來的《機械制圖》知識過渡到電梯土建圖的知識呢?這也是上好這門課的關鍵所在。首先,應調整合理的學時分配比例。傳統的《機械制圖》的教學內容,保留制圖基礎知識,如正投影作圖基礎、尺寸標注、組合體三視圖的畫法、剖視圖、局部放大圖等;刪減或簡化電梯土建圖中不曾用到的畫法,如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方法、裝配圖等一些知識點等,可作為學生自學的知識;增加電梯土建圖的知識,如電梯常用術語、電梯主要組成部分、國家標準對電梯土建的要求等,這部分內容的導入對從機械制圖過渡到電梯土建圖非常必要。制圖基礎與電梯土建圖講解的學時分配比例大約為6:4。其次,學生進入電梯土建圖知識學習階段前,通過現場井道參觀的方法,進行電梯土建知識的普及。讓學生對電梯的主要部件、電梯井道有所了解,如底坑深度,提升高度,了解電梯的主要組成部分——轎廂、層門、曳引機等。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如何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制圖知識,選擇合理的表達方案,表達清楚電梯這一特種設備的土建結構。學生通過土建圖的繪制,既鞏固和加強了繪圖讀圖能力,又掌握了電梯土建圖的基本內容,對后續《電梯結構域控制技術》、《電梯安裝于調試技術基礎》等專業課的學習也非常有幫助。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關鍵詞:汽車專業;機械制圖;汽車零配件;設計
高校為汽車市場不斷的培養大量的專業性人才,是汽車市場發展的基石。通常而言,通過高校的專業人士以及行業的的資深專家的研究,為車輛工程專業的學生制定了詳細的人才培養計劃,課程設置已經十分完善,再通過強大的教師團隊的努力,車輛工程專業學生的學習過程基本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汽車市場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市場對于畢業生的要求越發嚴格,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故步自封顯然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高校需要在課程教學方面進行一定的創新,而對于車輛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機械制圖的教育變革迫在眉睫。
一、機械制圖與汽車零配件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體系與現代汽車專業培養目標的不相適應
現階段高校通用的《機械制圖》課本并不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幫助,主要體現在:1.教學的編制十分乏味,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很難產生興趣。但是我們都了解,興趣是第一教師,對于任何一門課程來講,只有能夠帶動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其學生效果肯定十分樂觀,但是《機械制圖》沒能做到這樣一點,因此高校需要在這方面作出一定的改變。2.教材上面針對識圖、繪圖的例題不多,這是教材編制過程中比較困難的一步,因為教材無法做到將圖形的繪制過程十分細致的完善,也就導致階梯思路往往會存在斷層,學生一旦不了解其中的某些線條代表的意義,那么也就意味著自學過程出現障礙。
(二)教師企業經驗不足,與實踐脫節
對于機械專業的教師而言,他們肯定都有過在單位學習、考察的經歷,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能很好的表現出機械制圖與汽車零配件設計之間的關系。因為教師需要在校長期擔任教職工作,雖然偶爾能夠接觸汽車行業、接觸汽車零配件,但是他們卻很少能夠經濟汽車零配件的設計,對于零配件的設計圖紙的識別與繪制更是少之又少。這樣也就導致教師在進行機械制圖授課的過程中,雖然能夠突出機械制圖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但是卻忽視了對于汽車零件圖紙的繪制,卻反缺乏將現有的汽車零件在圖紙上展示以及無法根據圖紙所描述的內容還原汽車零配件的原貌。學生對于機械制圖與汽車零配件設計方面的知識只是停留在一個相對粗淺的階段,這也就意味著學生與專業的發展方向出現了違背,這樣不利于學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表現。
(三) 教法單一,課件制作質量不高
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深蒂固,雖然我們的課程體系在不斷的改革,但是課堂上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所好轉。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依舊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再加上受到課程學時的限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顧及到多數同學的學習效果,一旦狠抓進度就會出現不少同學出現掉隊的情況。此外,現階段多媒體技術正在不斷的發展,PPT、CAD軟件在機械制圖方面的應用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沒有花費足夠的經歷,甚至對于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來講,制作課件顯然存在極大的困難,因而不少教師直接套用他們的課件,課件制作沒有自己的思路,而教學過程還是沿用自己的個性方式,這就使得教師的教學與課件出現矛盾,學生學習就更為困惑了。
二、機械制圖與汽車零配件設計教材建設的關系
就目前汽車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而言,全方面的綜合性人才是汽車市場所真正需要的,高校應當加強與汽車市場以及相關企業的聯系,隨時掌握市場的動態,以便于學生培養計劃的制定。
(一)整合重復內容
關于制圖課程而言,機械制圖與CAD存在一定的交叉部分,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CAD制圖的相關命令帶入課程教學,很多的機械構件存在需要倒角的情況,而CAD制圖轉關于倒角的命令是F+空格鍵+R+空格鍵+所需倒圓角的半徑值,這樣就能簡單的實現CAD制圖中的倒角工作。再例如在進行制圖的過程中,同一張圖上需要表示尺寸較大的圖形時,我們可以嘗試將尺寸較大的圖形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小,滿足小尺寸的需要,而在進行標注時,修改標注命令ed+空格鍵,然后選中所需要的標注進行修改,就能實現兩比例尺不同的圖形在同一張圖上展示。一般的圖形在打印的過程中,預覽條件下圖形很難真正的按照比例布滿圖紙,這時在打印的過程的通常可以選擇對以下信息做簡單的修改:頁面布局、橫向打印或者縱向打印選擇、選擇按照窗口打印、布滿圖紙,這樣就能實現圖紙的打印。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于CAD制圖操作的了解,還能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圖紙打印的規則等。
(二)增強教材的自學性
車輛工程學生制圖學習過程的首要任務便是教會學生怎樣認圖,通常的,三視圖以及剖面圖是十分常見的,而對于初始接觸圖紙的學生而言,一定會顯得十分陌生,并且由三視圖以及剖面圖在腦海中展現圖形本身所代表的實物需要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必須等教會學生識圖,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后通過不斷地訓練鍛煉其空間想象能力,從而提升制圖的學習效果。
三、加強校企合作,增強機械制圖與汽車零配件設計的聯系
高校加強與汽車相關企業以及汽車市場的聯系,對于掌握市場的發展方向,隨時制定最優的培養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機械制圖的學習是學生進行汽車零配件設計的基礎,也是所有車輛工程相關專業的基礎,只要先學會識圖,然后通過逐步的學習適應過程來進行繁瑣圖紙的研究繪制。學生需要在不斷繪圖的過程中來提升學習效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面臨就業時展現出其長時間準備的效果。
教育部相關文件表明,高校教師不再時僅需要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傳授,還需要教師又豐富的工作經驗。汽車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正在不斷發展的行業,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知識顯然不能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高要求,因此只有教師在授課之余有豐富的相關工作經驗,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為學生展示行業的狀況,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滿足學生對于市場環境了解的需求。此外,高校與汽車相關行業緊密聯系,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單位,這樣在使學生在畢業之前能夠真正的接觸這一行業往往能夠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企業的高校可以定期的聘請行業資深人士到校開設講座,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使學生為今后的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四、提升機械制圖與汽車零配件設計教學手段的關系
現階段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也越發廣泛,多媒體技術正在不斷的發展,因此軟件的升級對于制圖的教學工作還有較大的影響。高校教學過程中對于PPT的使用十分廣泛,但是對于制圖課程的教學,PPT教學課件固然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但是其教學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因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能對學生心目中的難點拿捏的非常準確,PPT教學過程往往容易出現重難點內容一帶而過的問題,這樣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這并不影響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的時展的必然趨勢,而教師的工作則是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長,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總結
機械制圖于車輛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無疑是非常基礎但又非常重要的課程,學生今后的工作離不開識圖與繪圖,因此高校隨時掌握汽車行業的發展動態,不斷的完善汽車專業學生的培養計劃,加速機械制圖教學的改革,進一步完善機械制圖教體系,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超群,邸鵬程.汽車零件修復機械加工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機械,2014(16):246-247.
關鍵詞: 機械制圖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課程改革
機械制圖課是機械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要培養學生看圖和畫圖的能力,為今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然而機械制圖課對學生來說,學起來并不輕松,每學期的考試成績往往比其他課程低得多,是什么原因導致制圖課難學?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職校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能力較弱。第二,普遍應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考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能力培養。針對上面問題,我們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探討。
一、優化教學內容,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制圖課的教學內容分為基本知識、投影作圖、機械圖樣的表達和機械圖樣的識讀,在教學中,不是泛泛地把書本知識從頭到尾講一遍。因此,制圖課的教學側重點應在“技”而不在“理”,能讀懂中等復雜程度的零件圖、裝配圖是制圖教學的目的,教師要緊緊抓住機械制圖課的主線――讀圖,使所有教學活動都為讀圖(讀懂零件圖、裝配圖)服務。
為達到教學目標,需合理優化教學內容,以“夠用”和“必需”為原則,以投影理論為線索,國家標準規定貫穿始終,再附以各種繪圖、看圖所規定的表達、標注方法加以強化說明。避開一些難度大、學習困難的部分,盡量使所學知識簡單化,強化教學效果。如:相貫線的畫法,要講得簡單些,降低難度。相貫線是在加工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沒有必要準確畫出,可用簡化畫法代替。尺寸標注是制圖教學中的難點,學生沒有加工實踐,對標注認識不足,就應該將尺寸標注的教學從“標注”轉移到“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要相互配合講解,從裝配圖引出零件圖,零件圖和裝配圖采用同一部件,使零件圖和裝配圖有機結合,這樣可使學生體會到零件與相鄰零件之間有尺寸、結構和工藝方面的聯系,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知識,提高讀圖能力。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工作方法,教師運用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技巧。教學方法不只有“教師講”、“學生學”這一種,而是由許多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組成的,是根據課程的特點、教學對象選擇的。
在制圖課的初期,學生需要了解機械制圖課的性質及重要性,可以帶學生到工廠或實習車間觀摩工件制作過程,帶學生到作品展廳進行參觀,或拿一些工廠中使用的圖紙,讓學生了解一些實際生產知識。
在投投影作圖階段,我們以講練結合為主。由教師講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也可由教師邊講邊畫做示范,然后布置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學生在畫圖訓練時,教師在旁邊做指導,對沒有掌握畫圖方法的學生隨時集中輔導,這樣課堂氣氛活躍,目的明確,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這個階段授課可用多媒體課件、三維動畫等輔助教學。把傳統的教學與動態的課件教學結合起來,用豐富多彩的三維動態模型演示枯燥、難懂的投影作圖,彌補傳統教學方法在直觀感、立體感等方面的不足,使教學過程生動直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在機械機件圖樣表達階段,可采用討論式教學,首先將班分成幾個小組,一個小組一個模型,經討論每個小組提出表達方法,講出理由,最后教師進行評議,選出最合適的表達方案,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
在讀零件圖和裝配圖階段,可采用案例式教學法。課前教師搜集一些生產上用過的典型零、部件或生活中常見的機械設備,讓學生分組研究其工作原理、拆裝過程、裝配關系、加工工藝、尺寸標注和表達方法,然后將這些原理應用到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中,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三、改進考試方式,突出能力的培養
衡量學生的成績,不能只憑一次考試成績作為評定依據,要建立合理的學生成績評定制度,注重過程評價。長期以來,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傳統的考試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采用這種考試方式,給教學帶來了一些弊端。有些教師為了達到高合格率,導致學生出復習題、出復習題答案等,導致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根據教學目標,機械制圖可采用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分階段進行測試。以章節為單元,每一章節學完后進行測試,這樣既可以檢查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每一章節的測試形式可以不同,有些章節可以用筆試完成,有的章節可以畫張大作業完成,有的章節可以通過回答問題完成。如:投影作圖章節采用筆試形式,機件表達章節采用大作業形式,零件圖、裝配圖章節采用師生一對一問答形式。注重學習過程評價,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職院校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制訂適合學生特點同時又能達到本學科教學目的、要求的課程改革方案,從而有效提高機械制圖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制圖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水平,提高人才素質。
參考文獻:
[1]孫保福,唐愛華.基于現代制造技術的工程圖學課程改革之初探[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9):35-39.
關鍵詞:機械制圖;AutoCAD;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1-0086-02
《機械制圖》和《AutoCAD》這兩門課程是工科機械及相關專業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工科學生尤其重要。該課程有理論、重實踐,是衡量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程度的重要方面。通過了解,現在大多數學校還是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將這兩門課程當做獨立課程對待,分別編排在不同學期教學。這樣既阻礙了《機械制圖》課程的發展又沒有發揮《AutoCAD》這門新課程的優勢。因此,筆者認為,將這兩門課程合二為一,在將課程內容進行組織整合的基礎上,采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體化教學模式的
可行性和實際意義
《機械制圖》和《AutoCAD》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基本相同 《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畫圖能力和看圖本領。而《AutoCAD》這門課程就是要教會學生把“鼠標當做筆、計算機屏幕當成圖紙”,進而完成圖樣繪制。所以,在培養學生畫圖能力方面,這兩門課程的內容和要求基本一致。對于看圖,它是《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是考核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結果的重要方面。學生的看圖能力在《AutoCAD》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是間接獲得的。比如,繪圖過程中“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三等關系的應用;通過三維造型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在教會學生畫圖的同時,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看圖能力。因此,筆者認為《機械制圖》和《AutoCAD》這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基本相同,正是這種相同,為進行一體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生已具備計算機操作的基礎能力,教師具備計算機教學能力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現在的學生和十年前已完全不同。過去學生的計算機“掃盲”是在入校后的計算機基礎課上,而現在的學生在入校時已具備了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因此,就算是入校后很快學習《AutoCAD》這樣的計算機課程,學生也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最近幾年來,由于加強了對師資的培訓工作,教師的教學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計算機的使用能力也大大提高。對于機械類課程的授課教師,掌握制圖軟件的使用,就和過去畫圖和看圖一樣,已屬于基本功的范疇。
一體化教學模式符合現代電化教學發展的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現在的教學方式和過去相比已有了很大變化。但是受課程內容制約,《機械制圖》的教學方式一直沒有太大改變,僅停留在課件的使用上。很多《機械制圖》教師上課的“行頭”仍是教材、教案、掛圖、模型、教具和粉筆。現在《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一體化教學后,大部分內容就可以在電子教室進行教學,教師的“行頭”就是一個筆記本電腦。教師的精神狀態發生了巨大變化,極大地改變了制圖教學中“繁瑣”的教學方式,使《機械制圖》和許多其他課程一樣,走上了現代化電化教學之路。
降低了學生學習《機械制圖》課程的難度 要學好《機械制圖》這門課程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但由于學生的實踐機會少,空間想象能力普遍不足,影響了他們對畫圖和看圖能力的掌握,這也是學生感到《機械制圖》課程學習難度大的主要原因。而借助計算機畫圖這種直觀、快速、規范的畫圖方式,學生對于畫圖過程的理解更加深刻,對于立體和平面間的互相轉換會有更深的認識。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很快,也就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例如,截交線和相貫線的畫法一直是制圖教學過程中的難點,關鍵是學生在畫圖過程中不易理解和確定截交線和相貫線上各特殊點和一般點的位置。在手工繪圖時,由于頻繁做輔助線找點,圖面已經很難看清準確的點位置,所以各種點的位置概念和準確性都得不到保證。而在AutoCAD中,除可以借助于各種繪圖命令和編輯命令展示出各種幾何體產生截交線和相貫線的形狀不同外,還可以借助構造線命令畫輔助線,非常準確和清晰地確定各點位置,而且這種輔助線可以隨時“涂改”且不留“痕跡”。然后,再利用波浪線的命令,就可將截交線和相貫線上的各種位置點漂亮地連接起來。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掌握截交線和相貫線的產生、性質、畫法等難度較大的內容。用AutoCAD進行相貫線畫法教學的示意圖,如下頁圖1所示。又如,組合體的看圖問題同樣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在黑板上演示和講授形體分析法、線面分析法,也列舉了典型的例子,但學生仍覺得看圖有很大難度。當我們采用電化教學的手段,利用AutoCAD里的三維造型以及多個視口觀察3D圖形的方法,演示形體分析和線面分析的過程,既形象生動又十分有趣,大大降低了看圖難度,很受學生歡迎(如圖2、圖3所示)。
提高了《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效果 《機械制圖》課程的特點決定了教學過程有一定難度。作業批改量大,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教師經常有吃力不討好的感覺。與《AutoCAD》課程內容結合起來后,雖然教學內容增加,但因為有了計算機教學,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示和講解,學生容易理解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根據零件圖畫裝配圖在制圖教學中不容易講授,往往教師費了很大的氣力,結果學生的作業質量還是不能令人滿意。關鍵是受課堂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不易詳細演示。而在《AutoCAD》教學內容中,通過圖塊命令示范,讓學生首先把裝配體上的零件圖形建立為圖塊,再利用插入圖塊的命令將零件圖插入裝配體中的位置。然后,將有關圖線進行修改,最后標注尺寸,書寫技術要求和畫明細欄等。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用AutoCAD繪制裝配圖的一個窗口畫面如圖4所示。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由于文化基礎差,沒有考取高中或大學而進入了中職或高職,因而對于數理化一類課程的課堂教學方式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當制圖課作為一門新的課程出現時,學生既感新奇又期盼能出現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所以,《機械制圖》和《AutoCAD》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也順應了學生的愿望,有益于激發學生學習制圖的興趣。許多學生對不用筆和紙,用鼠標就能在電腦上畫出一幅標準的機械圖樣充滿好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雖然文化課成績不好,但制圖卻學得不錯。有些學生由此還對各種其他繪圖軟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學習,使自己具有了多種繪圖軟件的使用技能,為他們畢業后開辟了一條新的就業途徑。
以上從六個方面分析了《機械制圖》和《AutoCAD》兩門課程進行一體化教學的可行性和實際意義。筆者認為,它是工科專業進行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嘗試,非常值得探索。
一體化模式下教學內容的組織
《機械制圖》和《AutoCAD》這兩門課程實習一體化教學后,并非簡單地將制圖課內容并入《AutoCAD》課程、把課堂教學完全轉化為電化教學,而是要根據課程內容,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將兩門課程的內容加以合理組織,使之成為一體,是完成一體化教學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整合、組織兩門課程的內容,使之達到優勢互補,這樣才是我們進行《機械制圖》和《AutoCAD》一體化教學的真正目的。筆者對這兩門課進行了長期的教學實踐,認為如下安排比較合理。
課堂教學完成的內容 制圖基本知識部分包括國家標準關于制圖的一般規定、幾何作圖、平面圖形的畫法、徒手畫圖的方法等。投影基礎部分包括投影法的基本概念、三視圖的形成及其對應關系、點線面的投影、幾何體的投影等。以上教學內容還仍然用課堂教學完成。
電化教學完成的內容 從AutoCAD基礎知識開始,到基本繪圖命令、目標捕捉、編輯命令、三維造型等內容均采用電化教學。這些內容教學完成后,要接著進行《機械制圖》里的組合體、機件的表達方法、標準件與常用件、軸測圖的內容教學。教學時,應注意這些內容運用電化教學和課堂教學方法的不同。
課堂教學和電化教學結合 零件圖和裝配圖的內容應既有課堂教學又有電化教學,比如看圖上的技術要求等內容顯然通過課堂教學完成較好。而在畫圖方面,就要結合《AutoCAD》課程中的圖層、標注尺寸、圖塊、書寫文字等命令的使用進行,這些就需要用電化教學完成。只有這兩種教學方式結合,才能解決好零件圖和裝配圖畫圖和看圖的問題。
綜上所述,教學方式的選擇是一種探索,并非一成不變。在實際中,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及教學條件進行調整。總之,不斷完善《機械制圖》和《AutoCAD》一體化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組織,是二者一體化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金大鷹.機械制圖(第6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老虎工作室,劉培晨,張軒,管殿柱.AutoCAD 2000基礎培訓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9.
[3]老虎工作室,姜勇,高薇嘉.AutoCAD 2004中文版基礎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關鍵詞:機械制圖;AutoCAD;教學改革
《機械制圖》是職業教育工程技術類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中職學生生源以初中畢業生為主,沒有經過普通高中的學習,知識量少,空間想象能力不強,對本學科的學習有一定困難。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本學科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時數又進行了調整。新知識的補充,相應學時數的壓縮,傳統教學體系的改進等成為當前教改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多年專業課教學的經驗,在《機械制圖》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AutoCAD融入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從而掌握扎實的制圖理論和熟練的繪圖技巧。
運用AutoCAD三維建模
《機械制圖》課的概念和規律大部分是建立在對空間形體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傳統的“黑板、掛圖、教模、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難以改變《機械制圖》難教和難學的現狀。
組合體是實現本課程教學基礎目標的關鍵,是培養空間想象力的重要保證,而零件、裝配體又是實現課程教學核心目標與課程教學專業目標的關鍵內容。因此,以體作為教學切入點,在三維空間中去認識和感知空間幾何元素的強化體的教學,直觀、形象,易于被學生接納。在制圖的起始教學中可充分利用AutoCAD畫一些立體圖供學生觀看,并讓學生模擬畫一些簡單的、比較接近正等測的草圖。這樣,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能很快畫出棱柱、圓柱、圓錐等基本幾何體的軸測圖。通過練習,學生對各種基本體的輪廓有了了解,初步樹立了空間概念。
從體的認識再逆向思維到點、線、面,將抽象的二維轉化為形象的三維,從而實現物與圖的熟練轉換,有效地提高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課程教學核心目標(即識圖和繪圖能力)的實現。這樣學生學習制圖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并且產生了對CAD學習的渴望,教學效果非常好。
在制圖課中增加AutoCAD教學內容
(一)根據培養計劃,改革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
對機械制圖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數、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等進行綜合改革,簡化正投影法、三視圖及點線面的理論性內容,增加計算機繪圖教學內容。把這兩門課進行整合,互相滲透,可運用于《機械制圖》的各個教學環節。融合后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的具體安排見下表。
(二)運用研究性學習和項目教學法,將AutoCAD與制圖完美結合,幫助學生一步步地掌握教學內容
打破傳統教材按照章節逐條講述概念、理論的教學方法,每堂課設定一個課題,根據課題內容的不同確定教學方法,在教師引導下采用研究性學習和項目教學法,由學生自行得出每節課的理論基礎、核心要點和技能關鍵。在此過程中注意將AutoCAD與制圖緊密結合,根據課題確定CAD在本節課中的地位和使用。例如,在講授組合體三視圖畫法時,教師首先提出本節課的課題和目標,調用三維AutoCAD,根據組合體畫圖過程的需要,逐步對基本體進行并、交、差等布爾運算,最后形成所需的立體幾何模型。學生從不同的視角觀察該空間模型,并根據對形體表達方法的理解,采用手工制圖和計算機繪圖兩種方式生成二維投影圖。畫圖與造型的對比講解可以使學生一看就明白,一畫更清晰。教師則可以利用三維AutoCAD自動生成二維工程圖,學生對照教師的答案,更加理解了從空間到平面相互轉化的方法和過程,再經比較,找到投影規律。反之,在識讀零件圖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AutoCAD繪制零件圖促進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轉貼于
這種生動、直觀、反復的訓練,改變了傳統的由教師單向灌輸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傳統教學方式中不能實現或難以實現的表達方法,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同討論,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吸收、自行研究的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同時保證了教學質量,增強了學生學好《機械制圖》課程的信心。
另外還應注意的是,課堂教學不只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學會了多少,不只在于教師講得如何,而在于教師是否能調動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主動去掌握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不要把學生強行引入教師早已設置好的“思維圈”內。
(三)對學生進行手工繪圖和計算機繪圖的雙重訓練,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在制圖課中增加AutoCAD教學內容,開展機械制圖計算機化的教學改革與訓練,對學生進行手工繪圖和計算機繪圖的雙重訓練,做到兩者訓練并重。在教學中,平面圖形的繪制(扳手)、零件圖(模型測繪)、裝配圖、連接件設計等都可采用先手工繪圖,后計算機繪圖的方式。例如,在學完“常用幾何圖形的畫法”一節并進行手工繪圖訓練后,可以使學生上機進行計算機繪圖訓練,采用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學習使用AutoCAD常用實體繪圖命令繪制簡單的平面圖形。這樣做可以給教學帶來積極的影響。首先,用學生所熟悉的手工繪圖過程作為參照,能使CAD的課程內容更易于被他們接受和掌握,并能促進學生手工繪圖的積極性。其次,讓學生體會手工繪圖與計算機繪圖的不同,體現出用計算機繪圖的先進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次,有些學生認為比較難學的圓弧連接部分由于方便的計算機繪圖而使問題迎刃而解,并促使學生課后研究圓弧連接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學生對機械制圖課堂教學的理解和掌握。
將《機械制圖》和AutoCAD有機結合
在《機械制圖》中利用CAD進行觀察、想像與分析,使學生具有表達機械部件和零件結構形狀,識讀和分析各種圖樣(核心是零件圖和裝配圖)的能力,是這門課的最終學習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分析能力。
在零部件的表達方法中使用CAD,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剖視圖是表達復雜機件的一種方法,學生很難想象出實體形狀。因此利用AutoCAD三維建模,觀察零件,用剖切平面把零件模型剖開,觀察內部的結構形狀,從而可以比較和選用不同的剖視方法,畫出不同的剖視圖,避免學生產生學完剖視后對于各種剖視方法不能靈活使用的弊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采用CAD繪制二維零件圖的練習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讀不懂圖而造成的繪圖困難,此時是提高學生識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絕好時機。教師可先利用形體分析法和線面分析法進行形體分析,然后展示三維模型,如此反復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形體分析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最終達到基于AutoCAD的《機械制圖》教學目標。
用《新課標》下的評價體系來檢驗課改成果
《新課標》評價體系要求評價要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歷程,及時給予關注和鼓勵,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其中關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要求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
以往職業學校《機械制圖》難教、難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想象和分析能力較弱,導致學生厭學,成績不佳。改革后的新課程內容體系突出了課程內容的實用性,更加切合職業教育的實際,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能力,確保了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機械制圖》中融入CAD教學更加便于輔導學生,使學生能夠不斷獲得以往學習中少有的成就感,學習的過程更加快樂,思維、情感、態度等因素得到和諧發展,效果非常好。
目前,課程改革正成為職業教育新一輪改革的重點,我們應當促使《機械制圖》這門“古老”的課程煥發青春的光彩,使其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為培養實用型人才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將傳統的制圖內容與計算機繪圖有機地結合,不僅可以讓學生真正掌握《機械制圖》的精髓,獲得專業技能,還能啟發學生獲得學習使用工具軟件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創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于職業學校培養實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梁德本.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教學法建議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關鍵詞】中職課堂;《機械制圖》 ;教學改革
《機械制圖》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比較抽象,且對動手操作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的基礎課程。而怎么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學規則進行教學,就成了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從當前中職課堂的發展形勢來看,必須改革《機械制圖》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才能更好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機械制圖》教學的重要意義
中職學生大部分是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他們往往學習熱情不高,甚至還存在一定的不良習慣和行為。雖說教師和家長都在盡力規勸這些學生,希望他們改掉陋習,但是收效甚微。這些學生中的大部分只對尋求刺激和吃喝玩樂感興趣,對于感情的處理則沒有熱情。他們大都做事缺乏毅力,也沒有理想,自控力差,對于家庭和學校對其的關懷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會產生反感心理,一律排斥和拒絕課堂教學的所有內容,并不了解自己所選專業,不清楚專業的基本技能要求。《機械制圖》作為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教師在上第一節課時就要注意向學生滲透《機械制圖》的作用和意義,讓他們對怎樣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有個較清楚的認識,激發其對于機械制圖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生角色。
二、中職課堂的《機械制圖》教學改革對策
(一)創新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中心,學生只是一味地聽講,不能有效地調動其積極性,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高。所以,教師應該設法改革原來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把學生變成課堂的中心。
1.使用啟發式引導教學
在以前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就算學生聽進了課程內容,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看到沒有見過的圖形就會不知所措。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該通過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考慮到各個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等方面的情況;在具體教學時,盡量將學生的日常見聞作為引導線,將抽象的知識跟實際生活工作相聯系。
先讓學生各自闡述自己了解的知R,之后再讓各個學生相互補充,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做好師生互動,以便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課堂知識;并且還要注意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單純地學習知識轉變成自覺主動地掌握知識。
2.討論式教學
采用學生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慢慢提升自己的素質和知識層次。比方說,在講到實體三視圖的畫法時,可以使用討論的教學形式。學生可以自行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為一個模型,以討論的形式確定結果,再由教師進行匯總,最后通過對比優選出最佳方法。這樣一來,不斷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二)使用直觀教學
多數學生在初中學習時都是被動的,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差。因此,教師上《機械制圖》課時要盡量多地利用模型、實物、掛圖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把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論和復雜視圖變得形象、具體、直觀,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易掌握,記得牢。例如,在組合體的形體分析教學中,讓學生先看一些簡單、典型的基本形體,如長方體、棱柱、梭錐、圓柱、圓錐,對照這些形體,熟悉這些空間形體所對應的視圖,實現從空間到平面的思維轉換,幫助學生將復雜視圖分解成簡單圖形;也可以用橡皮泥或泥漿或紙或塑料瓶捏成或折成、剪成所需要的各種形狀的物體。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創造性思維將會得到大大發展,并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動手操作直接刺激大腦進行指導,不僅能加強理解和活學活用所學知識,還能通過實踐直接感受到探索發現新知識的快樂。
通過直觀教學,學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規律,認識實物與圖形之間的關系,使投影要素在大腦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養了他們空間思維想象力,提高了讀圖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的是黑板、模型、掛圖等教學手法,學生使用的是尺子和畫板畫圖。這種教學方式單調,缺乏空間立體感,同時模型的種類也有限,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乏味,達不到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學習剖視圖、裝配圖等知識時,用傳統的方法很難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圖形,而直觀方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如今有許多關于《機械制圖》教學教法的研究,大多提議是多媒體教學,然后采用AutoCAD加機械制圖綜合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脫離畫板,充分發揮計算機繪圖的優勢,修改簡單,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減輕學生手工繪圖的心理壓力。但是由于三維圖的畫法復雜且課時緊張,學生只能停留在二維圖的繪制中,對于《機械制圖》中的重點和難點,比如剖視圖、零件圖、裝配圖,學習上還是沒有太多提高。
(四)參與比賽活動式教學
參與包括思維參與和實踐參與,是一種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對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起著重要作用。思維參與體現在提問式講課方式上。教師在講課中可以采用自己提問和回答的方式來敘述科學的關鍵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在聽課時積極思考問題。實踐參與主要體現于情景模擬體驗方法。例如,在講解基本體的截切問題時,可讓學生參與模型制作,并親自動手截切,然后觀察截交線的形狀,引導學生尋找截交線的求作方法。
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學生。雖然中職學生文化基礎差,經常受到冷落,但進入新的學校對新的專業充滿好奇,愛表現,好表現的心理仍然沒變。教師不妨拿起表揚的武器,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發自內心的表揚和贊賞,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才干,掌握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五)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
中職學生文化底子薄,知識結構不完整。考慮到這些因素,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應該遵循夠用原則,內容要盡量簡潔,容易理解。同時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多動手練習各種零件模型的繪制。在動手中理解知識,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學生就能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面上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在動手中學到的知識又可應用到后續的學習與工作之中,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
(六)師生合作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缺少必需的活動,忽視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交流,往往是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聽得迷迷糊糊,即使有師生間的雙邊活動,也僅僅是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課堂上的最佳情境是合作學習情境,師生間的合作協同能提供多向交流的、和諧的、互助的、民主的、沒有權威的物理環境及“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心理環境,使師生能暢所欲言,最大限度地激勵思維的多向性和新欲望,開發學生創新潛能。教師在授課班級內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對學生進行隱性分層,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小組內合理搭配,使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從觀察圖樣到思考繪圖方法再到嘗試操作,逐步形成一個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求知的良性循環。
例如,在“機件的表達方案”教學中,可將全班學生分成5-6個學習小組,教師也充當某一組中的一員,每一小組內部的成員通力協作與討論,確定本組的最佳表達方案。最后,師生一同分析各組表達方案的優點與不足,找出各個方案的得失。這樣,既高效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學生學會了表達方案的擬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包容能力、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總之,《機械制圖》課堂教學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的系統,要保證課堂教學有效,就要采用豐富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技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相互尊重、合作、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同時還要不斷學習他人經驗,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突出體現以學生樂學、好學、想學為引子,培養學生的看圖、識圖和繪圖能力,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分析判斷力,使每一節制圖課都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永輝.項目化協作學習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24(02):59-60.
[2]鄔慶周.中職學校機械制圖教學方法的探討[J].成才之路,2011(08):81.
【關鍵詞】教學任務 教學方法 AutoCAD教學應運
一、本課程的目的和任務
本課程是一門研究用投影法繪制工程圖樣和解決空間幾何問題的理論和方法的技術基礎課,本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繪圖、讀圖和圖解能力,內容分畫法幾何、制圖基礎、機械制圖、化工專業圖及選學部。教學過程要加強“由物到圖”,由“由圖到物”的訓練,掌握其轉化規律,提高讀圖和繪圖能力。
本課程的任務是:
研究平行投影(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論。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會如何確定機件的主視圖、理解各視圖之間的投影關系、掌握各種線型的應用、根據圖紙幅面選用適當作圖比例,并鍛煉徒手繪圖能力。培養學生繪制和閱讀機械圖和化工專業圖的能力。培養學生圖解空間幾何問題的初步能力。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
培養學生計算機繪圖的能力。
二、教學環節與教學方法
本課程教學環節有講課、習題課、繪圖課、應用AutoCAD中文版繪制二維圖等環節。畫法幾何部分主要通過系統的課堂講授,將基本理論講深講透,并通過做習題來復習鞏固。制圖基礎部分、機械圖部分和化工專業圖部分的短文言知識,除系統重點課堂講授外,必須通過一定數量的作業來熟練地掌握。在本課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講授中應貫徹少而精原則,裝配圖是表達機器或部件的圖樣,在設計機器過程中,設計人員首先要畫出裝配圖,用來表示機器的結構情況,然后根據裝配圖畫出零件圖,零件制成后,再依據裝配圖將零件裝配成機器或部件。所以,裝配圖是設計、制造和使用機器部件的重要技術文件之一。習題課主要是幫助學生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在習題課中,所舉例題應緊緊地圍繞課堂基本理論,盡可能從生產實際中提取典型例子。堅持以“理解、應用”為教學目的,側重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著重培養學生繪制、閱讀視圖的能力,并加強標準化教育,強化學生的徒手繪圖能力,加大測繪、實踐環節,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建立空間概念。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 ,簡寫為CAD),是用計算機的計算功能和高效的圖形處理能力,對產品進行輔助設計分、修改和優化。它綜合了計算機知識和工程設計知識的成果,并且隨著計算機硬件性能和軟件功能的不斷提高而逐漸完善。隨著計算機在制圖中的應用,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就變得容易起來。通過觀察物體的空間形狀和結構,畫出其平面圖形(視圖),即由空間到平面,再根據平面圖形想出物體的空間形狀和結構,即由平面到空間。這樣反復訓練就能很快培養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多媒體教學法
1. 計算機技術的 發展 進步,特別是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的發展,為機械制圖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1)由于制圖課是一門獨立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涉及生產實踐、實際應用方面的知識,在教學內容增加課程減少的壓力下,為完成教學任務,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采用模型、掛圖、幻燈、錄像等輔助教學用具。這樣教學節奏忙亂,一節課下來,盡管教師付出不少的精力和體力,但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原因在于:① 有些枯燥乏味的內容老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②板圖、掛面、模型都是靜物,使用起來有點死板;③為把問題表達清楚,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
(2)淡化尺規作圖,強化學生計算機繪圖能力的培養。結合國家大力推行的“甩圖板”工程,加強學生計算機繪圖能力的培養是大勢所趨。從教學要求上看,計算機繪圖只是一種繪圖手段,短期內它不可能取代機械制圖的內容,因此應注意尺規制圖,徒手繪及計算機兩方面繪圖能力的培養。若有可能,可帶動學生用橡皮泥等進行同步的模型制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教師可利用AutoCAD、Authorware、Powerpoint、3DS MAX等主要軟件來制作一些多媒體課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在教學軟件中選擇需要的內容,使多媒體教學更符合實際的教學需要,通過二維畫圖、三維建模,有助于學生理解“圖”和“物”之間的投影關系,提高空間想象力,并在實踐中找到學習樂趣。例如,在剖視圖這一節課程內容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制作一道關于畫零件剖視圖的例題,以例題來演示說明零件剖視圖的形成及畫圖的步驟,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畫剖視圖的方法。通過多媒體把較為復雜的抽象的問題比較簡單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做到既能使老師省時省力,又能提高學生的的學習效果。總之,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其無比的優越性,便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注重師生之間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傳遞的雙向性,保證多媒體播放進程與學生思維進程的一致性。為此,在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這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落到實處。
四、結論
直觀形象化教學是《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突出特點。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是《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主攻方向和一大特色。目前,多媒體技術已在教學中普遍應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該課程充分發揮多媒體優點,又避免其不足之處,建立多媒體教學素材庫,提倡教師進行個性化教學。在滿足教學大綱要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積極性,使教學以人為本,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多樣化。學生的感受最直接,上過這門課的學生都有這樣一個感受:“《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采用多媒體非常有利于教學,對一些板書、板圖不易描述的內容,用多媒體課件來介紹,方便快捷,效果非常好。”
【參考文獻】
[1]王謨金. 機械制圖[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4.
關鍵詞: 《機械制圖與CAD》實例服務理論分層考核
《機械制圖》這門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必修的技術基礎課。《AutoCAD》是當前教學模式的一種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軟件。目前的一般教學是《機械制圖》和《AutoCAD》屬于兩門獨立的課程,由不同的教師在不同學期分開講授,一般情況下都是先學《機械制圖》,再學《AutoCAD》。針對我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機械制圖與CAD》這門課程應當在模式上向“應用”二字靠攏。因此實驗教學必須得到重視。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學時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機械制圖與CAD》的應用呢?
一、整合教學內容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就提供了一個解決學生空間想像能力不足的好平臺――讓學生學會CAD軟件自己造出實體模型。教學實踐證明,經過兩周的上機指導,讓學生們獨立完成一到兩個造型練習后,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具備了實體造型能力。這樣,當學生再遇到想不出的實體時,就會自己利用軟件造型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毫無疑問,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1)以制圖課為主為先,CAD課為輔為后,進行有機的穿插。制圖課的內容可作為CAD操作課的素材,同時也是CAD課程的目的,在CAD中得到鞏固和加深。制圖課后的習題可在CAD中完成,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CAD的操作,又減少了教師批改作業的勞動強度。
(2)減少或刪去《機械制圖》中的畫法幾何部分和減少截交線、相貫線的內容,軸測圖的畫法也應放在CAD中進行介紹。加強徒手繪圖的練習,減少手工儀器繪圖的訓練。鼓勵學生徒手繪制軸測圖、徒手繪制三視圖,這樣既節約時間,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實物與投影之間的對應關系,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3)組合體視圖的識讀為次重點,零件圖的識讀應為本書的重點,要圍繞這兩大重點進行教學。前者是入門知識,著重培養的是空間想像能力,有了這個基礎,后面的內容就容易學習。零件圖的識讀是職業學校學生掌握的必需知識,社會實踐中,用得最多的也是這些知識。組合體視圖的教學是《機械制圖》的一個難點問題,由于缺乏一些模型,學生的想象得不到開發。現在,采用CAD制造三維模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4)在CAD部分教學中,應該以基本繪圖和基本編輯為重點,加上軸測圖的畫法和一些簡單的三維造型設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把CAD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教師應把它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來處理,把看圖、識圖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來進行教學。
二、選擇有效教學方法
(1)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實例服務理論的教學方法。以精選出的實例為中心,把重點放在具體實例的繪制上,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在應用中學習。同時,由于CAD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應盡量減少上理論課的時間,增加上機時間。理論課什么時候上,上什么內容均根據實例圖的需要來決定。隨著學生繪制的實例圖不斷增加,學生的操作水平也逐漸提高。每繪出一張圖,學生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明顯好于傳統教學法。如果能較好地采用目標驅動法進行教學,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則一定能有效地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信心。在這總的任務之下,學生邊從書本找出其作圖方法和依據,邊進行操作,這樣更能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更能夠得到成功的體驗。接著我們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分析任務,并提出問題,最后根據提出的問題及時講授新的知識,演示作圖的方法,指出作圖的關鍵,這樣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從單純的灌輸轉變為組織引導,使學生學得主動而輕松。
(2)統一講授,分層練習。課堂練習一般準備兩份練習,一份為必做,要求全體學生完成;另一份為備用,要求操作進度快、學習程度好的同學完成。這樣能有效地控制教學秩序,也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笛卡兒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在科學知識總量猛增的今天,教師把教學的基點放在學生怎樣“學”上,將自己獲得知識的經驗和方法,以及運用這些方法所取得的結果一并傳授給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學法指導,就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獲得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選擇和運用恰當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即教會學生學習,這才是學生終身學習應具備的能力。
(4)師生的交流不僅在課堂,還要延續到課后。作業的批改、手工制圖、CAD競賽的舉行,針對不同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中的細小進步,以表揚為主。
(5)與生產實踐聯系。學生最終要走上工作崗位,“學以致用”對他們關系重大。教師應對此給予足夠的關注,在教學中要講清學習《機械制圖與CAD》與將來工作實踐的關系,有意識地介紹一些相關的生產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逐漸養成從生產角度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并結合工廠生產實踐的生動事例教育學生。
CAD繪圖的高效、精確、易于修改、便于貯存的特點,減輕了學生手工繪圖的勞動強度。三維實體運用及實時動態的三維觀察等特點,使得學習機械制圖枯燥乏味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對截交線、相貫線等一些學生難以掌握的內容,教師也可利用CAD中的三維功能進行立體的實體造型,從實體上指出截交線、相貫線,特別是這些線上特殊位置的點,這樣可使學生很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截交線、相貫線的幾何性質及畫法,輕松地掌握這一知識點。
三、分層考核的評價體制
教師應重視平時成績,每次作業都記分,采用分層考核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考試題目分為A、B、C三類,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自由選題,最終的總評成績由考試成績乘以難度系數和平時練習成績進行合算而成,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學有所成”。
由于我們在以上三個方面對學生常抓不懈,《機械制圖與CAD》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學生手工制圖省統考通過率高達97.78%以上,CAD高級考證通過率100%。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讓學生接受最優質的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牢固確立課改新理念,以生為本,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根本教學宗旨,不斷優化教材,不斷改進備課方法,不斷探索學法指導、教學方法和評價體制的新途徑,才能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于梅.機械制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