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數學輔導與訓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總復習;中考
當前初中數學與生活聯系較為密切,更為高中及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因而初中數學的知識點范圍較為廣泛,且相對分散。經過三年的初中學習,學生在隨著數學課程學習進度掌握新知識的同時較容易遺忘原有知識,因此在總復習階段學生的學習計劃以及教師的講解與輔導需要充分重視到這一點,復習期間應引導學生有機地串聯初中數學所涉及的知識點,使學生掌握的知識體系更加系統化。
一、認識初中數學總復習的特點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師生把總復習等同于重新一輪地進行初中知識的學習,僅僅是更加簡略地回顧了整個初中期間數學的課程及知識點,未能正確發揮總復習在連貫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方面的作用。總復習不但要求回顧之前學習的課程,學習彌補其中的知識漏洞,更要準確區分其中的易混淆知識點、理解并掌握延伸的知識點,做到對整個課程體系的深化理解。總復習要求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達到與初學期間截然不同的層次,從根本角度理解基礎知識,能夠探索并分析延伸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全程引導學生的復習,準確把握總復習的特點和要求,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二、提高初中數學總復習效率的幾個有效策略
1.重視學生對基礎概念的加深理解
由于學習能力的不同以及學習中對不同科目有所側重,不同學生對數學知識點和技能的掌握有所不同,甚至存在較大差別。因此在總復習時及時回顧數學的基礎概念,能夠較好地使部分學生完善自己知識體系中的漏洞。對于數學知識掌握相對較好的學生,對基礎概念分門別類、連貫的回顧則有利于學生的數學知識點更加系統化,不同板塊的知識概念梳理和從整體上去理解初中數學,將使學生對學習中的盲點更加快速地理解掌握。
2.引導學生對知識板塊和知識技巧的總結歸納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理性思維的學科,對數學知識點的學習需要條理清晰,脈絡分明,歸納概括則是學習數學的常用方法。教師需要在總復習階段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形成較為連貫的有機整體。由于教材編寫中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因素,因而同一類型的知識點可能在各個學期的教材中都有所關聯,這就要求學生的復習通過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來做到能夠舉一反三,注重知識模塊的拓展和與其他知識板塊的對應之處。
3.引導學生掌握靈活多樣的解題思路
中考和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均重視學生對知識點的真正理解和創新運用,而非僅僅模仿教材和參考資料中的解題思路。縱觀歷年中考試題,對靈活運用知識點技巧和創新性思維的考察越來越突出。這就要求學生擺脫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機械性地重復單一解題模式的習慣,通過加深對知識點的領悟和體會,加以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來實現靈活性創新性解題能力的培養。對這一能力的訓練不僅可以通過傳統的一題多解來實現,更可以通過同一類型題目的延伸變式來鍛煉,從而在訓練學生對目標知識點熟練創新運用的同時又能夠促進學生知識點的系統化掌握。
例題:16的平方根是 。
變式1: 16的正(或負)平方根是 。
變式2:已知a的平方根是±0.5,則a= 。
通過不斷的變式解題能力的訓練,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于不同解題環境的使用能力,體現的創新性思維的運用,并能較好地發現學生知識體系中的漏洞而得以及時練習和掌握。
4.重視學生對解題過程的把握
在初中數學的總復習階段,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學生在解題方面的練習。通常的練習模式希望通過大量的解題步驟訓練來掌握解題技能并尋找知識漏洞,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學習中的知識面。但是需要注意到,單純的試題訓練難以提高學生復習的效率,因為重復的解題過程如果不能加以合理及時的引導和總結,不但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中難以建立足夠的信心,而且影響知識點的系統化。因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解題訓練的 同時,注意與教材概念、知識點的聯系。同時由于近年來,中考試卷的綜合題設置更加注重應用問題和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題目設置往往具有內容新、思路新穎的特點,因此還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題目的分析能力訓練,使學生具備在題目中較快速地尋找切入點,明確已知條件求解問題以及條件和求解問題之間的關聯。
三、結語
初中數學的總復習所涉及知識點具有分散性的特點,且初中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心理不夠成熟,在學習中面臨壓力以及困惑時情緒難以穩定,導致復習中難以把握科學有效的復習策略。因此教師要發揮在復習中的引導作用,對學生學習中的方法進行密切關注。本文所提出的四個策略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高效地完成初中數學的總復習過程。
參考文獻:
[1]李章卓.優化初中數學總復習的策略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3)
關鍵詞: 初中數學 邏輯思維 培養能力
引言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在初等數學學習中主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運算能力。初中數學教學應在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的前提下,考慮到每個學生對數學的基礎、興趣、接受能力,對部分學生給予個性化輔導,讓學生具備邏輯思維意識,從而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怎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將是本文主要探討的。
一、邏輯思維能力與分析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截然不同。
分析思維指形式邏輯的思維形式,是最基本的邏輯思維過程,要求學生在掌握推理的形式與方法上,分清命題條件與結論,推論時要有理有據,符合因果關系,掌握基本論證方法等。
概念是思維的基礎,是構成判斷和推理至關重要的要素,沒有概念就不能進行思維,沒有概念就無法構成判斷,也沒法進行推理參照。概念教學的基礎是要求學生正確了解和掌握內涵和外延。其中適用于概念的所有對象的范圍,叫這個概念的外延;適用于概念的所有對象共同本質屬性叫做概念的內涵。如果一個概念的外延越大,內涵越小,反之亦然,此種關系對從屬關系的概念有效。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這種有先決條件的反相關關系,避免造成學生概念混淆及以偏概全的邏輯混亂狀況發生。
二、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興趣
哲學中,人與動物本質上的區別是制造和實用工具,并且在勞動過程中產生人類特有的意識,隨著意識逐步強化,漸漸出現思維。人類一切重要活動都是在思維指導下進行的。邏輯思維已經跟隨數學這一自然科學滲透到社會各處,在各行各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學教師應善于發現實際生活中涉及的邏輯思維現象、事件,并以此讓學生自行推斷,激發學生思維興趣,并在課堂上提出一些貼近現實生活、學生感興趣并且具備邏輯思維問題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才能積極投入事情中,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其中,進而鍛煉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如何在教學內容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首先教師應認識到初中數學知識教學不是填鴨式地一股腦把知識倒給學生,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只有在基礎知識清晰明確后,才能從初步邏輯思維能力開始,有目的地挖掘教學內容中存在的邏輯關系,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步提高,但要注意的是,需要結合初中數學知識教學,同時明確數學不只是邏輯,結合初中數學教材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做到二者有機結合、自然滲透、融會貫通。
(三)如何在思維基本訓練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中學會和掌握思考方式,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判斷、推理等。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有計劃地穿插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其中數學大多數概念都需要理解、想象,是構成判斷推理的主要因素,是最基本的思維形式。其次,選擇判斷能力反映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往往先有直覺判定,并獲取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判斷之后才有策略。所以需要教師培養學生正確獲取信息的能力,這是判斷能力的關鍵。
結語
良好的思維品質、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必要條件,也是今后作為一個個體必須具備的最基礎素質。素質教育觀下的素質教育應以育人為本,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始終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開發想象力,強化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取得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1]王晟.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2,05:89.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設計
初中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是課堂內容的提升和綜合,是學科知識的應用和遷移。有效作業設計,不僅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知識、技能的傳遞、訓練以及知識的發生過程,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而使學生在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并形成樂于探索的態度。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一、作業設計要精練,讓學生“愿做”
作業既是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實踐活動,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運用和親自體驗知識、技能的教育過程。新課程積極倡導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要適當控制作業的“質”和“量”,而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題海”泛濫成災,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課堂效益低,很多教師對作業不加精選,導致作業質量差數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應注意數學作業的“質”,作業應結合課堂所講內容精心篩選,要改善基礎性訓練,要盡量兼顧作業題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系統性和全面性,拓展“雙基”功效。在作業的選編上既考慮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又注意體現啟發性、鞏固性的原則,切忌信手拈來、濫竽充數的作業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騖遠、刁鉆怪偏、技巧性太強的作業,充分發揮數學作業應有的效能。
其次,還應科學地控制數學作業的“量”。一般說來,在每節課后布置20分鐘左右的作業量較為適宜。當然,作業量的確定還受學生素質、年齡特征和所教具體內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不能一概而論。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練習,精心選擇輔導教材,為學生布置高質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業題,努力達到練一題而知一類,把學生從不必要的機械性重復中脫離出來,從而切實做到減輕學生負擔。
二、作業設計有針對性
有一些知識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能夠掌握并應用,教師在課下就不需要再過多地進行練習;而有些比較重要的,學生不太好理解、沒有熟練掌握的知識,就需要在課下多多加以鞏固。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生,學生容易在哪些問題上出錯,哪些問題不容易理解,通過課堂情況反饋,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進行訓練矯正。筆者的做法是通過做少量的典型習題使學生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多積累一定量的各類習題,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好課堂上講的內容,還要備好作業,對作業精挑細選,到學生手里的都是有針對性的少而精的習題。學生做的題不多,用的時間不多,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層次設計作業
人的能力不同,學生的基礎不同,掌握知識的能力不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不同。在數學學習上因為基礎、接受能力、家庭環境、學習習慣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個性差異,所以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要求,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都能學到相應的數學知識,就需要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兩個層次的作業:第一層次基礎練習,主要是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型的作業,這類作業要求全體學生都要掌握,主要對書后的練習、習題進行設計;第二層次能力提高,主要是提高能力型的作業,這類作業是促進學生鞏固新知識,提高學生能力,對中考鏈接等。其中第一層次為必做題,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完成;第二層次為選做題,不要求全體學生完成,鼓勵學生盡量完成。第一層次的學生只要完成第一層次的題就可以獲得優秀;第二層次的學生需要完成第二層次的80%以上才能獲得優秀,如果幾次達到100%,就可以評為班級學科之星。這樣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既有樂趣又有挑戰,同時都得到滿足。通過學科之星的評比,還能鼓勵學生向更高要求努力。
四、保證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多樣靈活
初中數學新課改的實施促使初中數學教學工作需要不斷地創新改革,數學作業的設計更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此,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應該擯棄傳統數學設計中的繁、難、偏、多的弊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進行多樣靈活的作業設計,盡可能從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探索能力上進行多角度、多思維的作業設計。教師可以在遵循以上理念的基礎上設計趣味性的數學作業,生活化的數學作業,合作性的數學作業,以及開放性的數學作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其關注生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追求創新的能力。
五、保證初中數學作業設計中作業評價環節的優化
一、高一新生數學成績的影響原因
1.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對比,難度提升,一些高一新生無法快速適應
(1)高中數學語言與初中具有明顯差異。初中數學大多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表述。可是高中數學從高一階段則運用抽象的語言及較難理解的概念進行表述。數學語言的抽象性使思維能力必須有所提升。這一能力標準的改變使眾多高一新生無法順利轉變。
(2)初高中數學教材銜接不當,眾多在初中選講或不講的課題被經常運用在高中,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十字相乘法等,大多數高一新生無法適應。
(3)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在知識內容方面顯著增加,在同等的學習時間里接受知識量遠大于初中,輔助練習及消化時間則隨之降低。這也令眾多學習被動、依賴性較強的高一新生無法適應。
2.不正確的學習狀態
(1)學習習慣由于依賴感而滯后。學生在初中階段在學習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依賴感。而到了高中后,有些學生還會猶如初中般具有較強的依賴感,隨著老師的節奏進行學習,并未將學習的主動權把握住。不進行規劃,課前不進行預習,不去了解課堂的內容,上課時僅記筆記,而不管老師在講什么。
(2)有些學生將初中的思維方式轉移到高中,他們認為自己在初中階段的一、二年級并未認真學習,僅僅在初三時才突擊了幾個月則輕松考入高中,并且有些可能還考入重點高中的重點班,所以往往會輕視高中,認為高一、高二階段無需認真學習。具有此種理念的學生錯的徹底,這是由于在我國已經普及了高中教育,所以中考題目難度并不會過大,學生較易考入高中。可是高考則有所差異,當前我國還未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尚屬于精英教育,僅能挑選成績好的學生讀取,所以高考題目存在較強的選拔性,假如心存僥幸則會得不償失。學生可以對高三學生進行了解,眾多學生均由于高一、高二時不努力,臨近高考時則會發覺自己的知識量嚴重不足,從而尤為焦急。
(3)學不得法。老師在上課時通常會將知識的來龍去脈講解清楚,將概念的內涵進行解剖,對重點、難點進行分析,凸顯出思想方法。而有些學生在課堂不專心聽課,并未真正清楚要點。
(4)不注重根基。許多學生會覺得自我感覺良好,忽視知識、技能與方法的學習及培訓,時常了解到如何做,卻不進行嚴格的演算書寫,時常好高騖遠。
二、提升高中新生數學成績的措施
1.融合實際,做好入學教育
做好銜接開學、入學的基本路線,讓學生初步掌握數學學科的特點。將高中與初中教材的延續性指出,讓學生了解高一數學的具置與作用,為學生推薦科學的初中學習法,將需要注意方面指出。還能夠綜合材料,為學生講解學長、學姐的真實勵志故事,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以最快的速度順應高中的生活與學習。
2.了解底子,制定新規劃
結合學校,做好學生摸底工作,通過對新生入學成績的分析,與中考成績相結合,真正掌握學生的數學根基。身為高中數學老師,應對初中數學課程具有清楚的把控,主要明確學生當前具備的內容,在數學知識體系中究竟有多少,如何以初中數學為基礎,而邁向高中部分。在高中不斷提高難度、擴大范圍,在講解高中新內容時,需有意引導,讓學生聯系舊知識,加強舊知識與新知的對比、區分,以此實現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3.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巧妙引導問題,巧妙安排數學教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已學過的內容處理問題。如此才能夠令思維練習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當中需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常規教學。如此才能讓學生具備勇于提問題、批判、質疑等能力,并且及時組織一些一題多解等教學方式,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4.強化輔導,解決分化點
關鍵詞:適應 學習方法 數學能力
許多小學、初中數學學習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第一個跟斗就栽在數學上。而在高一階段的學習又是尤其的重要,要學完4本必修課本,占了高考的絕大部分內容。大量數據表明,隨著數學內容的逐步深化,高中新生數學能力逐漸下降,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教材內容安排與能力要求的不同
初中數學知識面窄、難度低。高中數學知識廣泛,是對初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推廣和引伸及完善。如:初中學習的角的概念只是0o~180o范圍內的,但實際當中也有其他角,為此,高中把角的概念推廣到任意角,包括正、負在內的所有角。在初中,一個負數開平方是無意義的,但在高中規定了i2 =-1,就使-1的平方根為±i。即可把數的概念進行推廣,把數擴大到復數范圍。和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的內容多,抽象性、理論性強,因此不少同學進入高中之后很不適應,特別是高一年級。代數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論性很強的函數,再碰到空間概念、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的立體幾何。這就使初中數學還不錯的同學不能適應而感到困難。在能力方面,高中所要求學生的能力包括: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運算求解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初中主要考查模仿、簡單的推理和基本的運算能力。高中則是在此基礎上將全面培養與發展。
2、教師授課方式和對學生聽課要求的不同
初中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勢方式,側重于模仿。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側重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倡創新新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由于內容多且對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課堂上要求學生聽課時要用心思考,分析老師是如何抓住重點,解決疑難的,課后要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并反思。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3、定量與變量的差異
初中數學中,題目、已知和結論用常數給出的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數和定量。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是按定量來分析問題,這樣的思維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只能片面地解決問題,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我們將會大量地、廣泛地應用代數的可變性去探索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我們采用對方程ax2 + bx + c > 0 (a≠0)的求解,討論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時的所有根的情形,使學生很快的掌握了對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學習中我們還會通過對變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所用的數學思想。
那么,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使學生能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呢?我想提出下面幾種意見和建議:
1、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體會“要我學”與“我要學”的區別
初中生在學習上的依賴心理是很明顯的,是“要我學”。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為提高成績,初中數學教學中將各種題型一一羅列,學生的學習依賴于教師為其提供套用的 “模式”;(2)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經常“參與學習”,進行課后輔導檢查。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級的學生,面臨教師的教學方法改變,習慣依賴的套用“模式”沒有了,家長輔導的能力也跟不上了。并且課前來不及預習,上課忙于記筆記。其學習上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時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時總結、訂正,養成良好的習慣。
2、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體會“死記硬背”與“活學活用”的區別
高中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部分同學上課不能抓重點難點體會思想方法,課后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作為教師,要讓高一新同學有個改變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準備;同時,在課堂中研究討論各種困難問題,讓高一新同學體會強化良好的學習方法。
3、精講精練,落實雙基,培養興趣
實際上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要鼓勵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才能提高數學活動的參與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所以,教師在備課上,就要多想辦法:首先,教師選題要精,講題要透。實際上無論是例題還是習題不在于難跟多,關鍵是要有代表性,能使學生通過例題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其次是要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讓我們的課堂輕松、活潑,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威嚴,一上課就板起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拉近學生與教師的心靈距離,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去征服題目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體會一種成就感,真正體會到數學本身的魅力帶給他的快樂。
4、循序漸進,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的能力
初中學生個體上的差異性決定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智力水平與學習主動性進行分層教學。文章總結了分層教學的內涵,闡述了初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自古以來便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也指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教育理念,即人人數學觀,它體現了數學的個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個性差異,而現行的教學方式為傳統的“平行分班”,而且一個班級里人數較多,若按中等學生的水平授課,長期下來必然形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優生學習沒動力,后進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分層教學”正是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差異,改變統一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為培養多規格、多層次的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1 分層教學的內涵
所謂的“分層教學”,實際是在大班教學的背景下,將學生依據學習情況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在此基礎上,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育,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學目的、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從而努力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班級學習中,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程度下獲得知識的進一步提升,實現班級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分層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旨在協調班級內學生學習程度的分化,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 分層教學的意義
2.1 分層教學是社會對教學的要求
社會發展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各種不同的人才對數學的需要應該有所不同。國家規定對初中畢業學生要按高中與職高1:1 分流,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學在初中學生完成數學學習的基本任務后,要按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就業發展來進行區別培養。所以分成教學是社會對教學的要求。
2.2 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被動學習,阻礙了學生潛能的合理發展,甚至讓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其主要原因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向班集體的每一個學生以統一的信息傳遞形式和傳遞速度去傳授知識,而不同個性的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于是,在傳授知識和接受能力雙方出現了不同步、不協調,從而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其原因是未能真正地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素質,勢必對傳統的教育教學進行改革。為此,我們應該以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起點,從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積極性出發,全面啟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實現學生
2.3 分層教學豐富了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還是一種教學方法?對此有不少的爭論。我們認為,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并且是一種班級教學形式下的基于學生差異基礎上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其理由為:它既是一種教學范式,又包含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主題、目標、程序、策略、內容、評價七要素。在這種模式下,不打破班級教學形式,把學生個體差異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融入個性化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不同實際,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材料、學習條件與學習機會,鼓勵學生向各自更高一級的目標邁進,促進學生各種潛能的良好發展。
3 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
實施分層教學,不僅僅是學生的分層,它還有更廣泛和深刻的內涵。概括來講,實施分層教學有以下幾點策略:
3.1 學生的分層
由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先天稟賦等因素的異同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對學生進行分層,必須要建立在老師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征詢學生家長及學生自己的意見,而后確定分層。分層確定之后,應該根據各個時期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和調整。老師應與學生約定進行分層調整的原則和條件,使之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如一段時期里作業和測試情況、學習態度情況等等。
3.2 教學目標的分層
學生的成績,總難以用一個標準來進行衡量。對于優秀的學生,老師應該定一個教學目標;對于程度稍差的學生,老師也應該有一個異于優秀生的目標設定。在這種有區分度的目標引導下,不同層次的學生才能都有所收獲好提高。
3.3 教學方法的分層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目標下,應該才用不同的實現手段,及教學方式。如,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進行探索式的教學方式,對其思維進行更深層次的訓練;而對于依靠努力取得成績的這一類稍差一點的學生,則不妨通過各類題型的講解以及拔高題目的訓練,開拓其視野,使其掌握相對較深的解題思路;對于又差一點的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則顯得十分重要。這樣,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各個層次的學生來講,都是有益的。
3.4 輔導的分層
在課余時間或自主學習時間,老師對學生采取的輔導方式也應分層。這種分層輔導,有兩層含義,一是老師對于優秀的學生,把他們集中在一起,進行專門輔導,這類學生往往提出的都是較深的、思維要求較高的、難度較大的問題,在相互交流中大家都能受益;同時將層次稍差點的學生放在一起進行輔導,以此類推。二是在輔導上發揮學生的作用,畢竟學生與學生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更多、彼此關系更親密。其做法是,優秀的學生輔導稍次一點的學生,稍次一點的學生又輔導更差一點的學生,以此類推。這種輔導既可以是問題式的,有問即答,也可以是配對式的,一對一的責任輔導。總之都是有益于學生進步的。
3.5 作業的分層
作業是鞏固和提高學生所學知識的中要途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用,才能避免差生在難題面前的受挫和無奈,也能避免優等生對大量基礎題的趣味索然,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在作業中得到自己所需的:鞏固,還是提高,都能給以滿足。
此外,在分層教學的實施中,還有基于學習者生物鐘的考慮產生的時間上的分層、基于心里狀況的輔導分層等等。總之,應該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 結束語
初中學校的數學分層教學是對孔子因材施教的現代詮釋,可以有效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管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還不十分成熟,存在著一些不足,相信隨著其不斷發展,定會對我國的初中數學教學有重要的積極影響。
作者簡介:尹國偉,男,1968年出生,湖南桃江人,中教一級,主要從事初中數學的教學與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成偉.關于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思考[J].數學教學學報,2009:(4)79-80.
[2]陳明華,林益生.數學教學實施指南(初中卷[M].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曾繼耘.差異發展教學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目標 定位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05-01
課堂不僅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獲取新知的主要渠道,讓學生展示自我并養成自主學習良好習慣的重要平臺。現代社會,人們對教學質量與效益的要求越來越高,目標性教學策略由此而生。通過應用目標性教學策略能使課堂教學結構與課堂知識得到進一步優化,逐步改善傳統的教學觀念,準確定位教與學之間的主導和主體關系,將“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觀念貫穿于整個教學課堂。
1 做好備課工作,展示學習目標
采用目標教學法開展教學要求教師提前做好備課工作,仔細研讀教材內容并區分章節知識重難點和能力要求,從而準確確定學習目標。在正式授課時,教師應第一時間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告知學生,讓學生提前做好心里準備,進而做到有備無患。此外,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習目標應盡可能細化,讓學生能清楚的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目標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之上,而情感價值觀則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取舍,通常情況下不作為教學目標的具體內容;(3)明確教學目標,嚴格按照教材與課程標準所要求,不能在此基礎上隨意更改,該讓學生熟練掌握的內容,絕不將要求降低到了解程度;只要求初步了解的也絕不強求學生必須深入理解;(4)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有序地開展教學,避免一閃而過而導致學生看不清;(5)教師在揭示學習目標過程中,應融入自身感情,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取學習目標,切忌言不達意,浪費時間。
2 根據學生學習水平,采取分層教學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首先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學習水平作為分層的依據,將全班學生合理劃分為若干層次,嚴格遵循隱形分層原則,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準確定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發揮導向與激勵的作用,讓學生能“跳起來摘果子”,進而有效落實教學目標。除了學生,教學與問題也應分層設計。針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因為其合理設置基礎性知識問題,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針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應該設置具有較強邏輯性或者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內容,從而鞏固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內容時,老師便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其中,數學水平較高的學生不僅應全面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能夠在全等三角形中準確辨認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角和對應變;而數學水平中等的學生則只需要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質。通過設置分層教學目標,有利于幫助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提升學習能力。
3 合理設置練習習題,強化學習目標
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后,還應進一步強化學習目標。其中,除了以教材中的習題進行強化訓練,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精心設計針對性的習題,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合理設計不同類型的練習題目讓學生反復練習,促使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以便更好的實現學習目標。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法》內容時,老師課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具有針對性的習題,如:設置計算題5×(-4)=___;(-7)×(-1)=___;并設計填空題:-7的倒數是___,它的相反數是___,它的絕對值是___。學生通過反復進行習題練習,有利于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4 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結合,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為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應參考學生平日的作業情況與考試結果,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采用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其中,集體輔導適合處于中上學習水平的學生;分層學習方式適合學習習慣較好的學生;而對于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除了應采取個別輔導的方式,還需要注意表達方式的應用。這部分學生通常都具有較強的自尊心,且存在逆反心理,特別是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教師過于嚴厲不僅會挫傷其學習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因此,教師在進行個別輔導時,應注意語言的使用,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其更加樂意接受教育并積極自主的學習,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的要求。
綜上所述,只有確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夠促使老師合理設置教學情境,從而保障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其中,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初中數學應制定更高的教學目標,以滿足現代社會對教學的要求。因此,老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秉承先進的教學理念,從而努力實現初中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能力;素質教育
G633.6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都非常強的學科,其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可以用“數”與“形”兩個字來概括。就初中學生而言,學好數學無論是對其數學思維的提升或是對未來學習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其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而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技巧的培養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唯有基礎牢固才能促進學生靈活性思維的發展。而要鞏固學生基礎便需加強對學生數學技能技巧的指導。初中數學的基本技能技巧主要包括運算技能、演繹推理技能以及操作技能。其中運算技能只要是指數學法則、概念、公式的正確運用以及數與式的運算方法等。具體包括實數、代數式的加減乘除與乘方、開方等的運算;因式分解;方程、方程組、不等式、不等式組的解以及函數、統計的相關運算。而演繹推理則在學生的日常習題中體現最深,如初中數學中的絕大多數題目,都是要求學生根據題中所給出的已知條件,結合相關定義與定理并經過嚴密的推理才能得出答案。如初中教材中最常見的證明題型,包括證明幾何圖形的關系、證明此為何種幾何圖形、解答未知數等問題都與演繹推理技能相關。最后是操作技能,其在初中數學中主要是指數學相關實驗、幾何圖形的設計、作圖、測量等。為達到如上教學目標,作為初中數學教師便需對教育過程給予充分的關注,并通過不斷引導學生學習來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基本技能技巧。
如下題:有一關于 的方程 ,證明無論 取何值,該方程恒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針對這類題型的解決過程,教師需分三步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明確通過確定根的判別式能確定方程的根,然后引導學生回顧之前所學。此時學生得出當 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時,該方程分別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相等的實數根以及沒有實數根,并由此得出能判別出此根的判別式,即 ,通過判別式學生很容易便得出了最后結果,即 。最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將解題過程詳細地表達出來。通過習題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之前所學數學基本技能技巧,更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為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游戲教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就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心理仍處于發展中時期,所以采用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幫助教師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引進游戲教學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同時促進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進行《勾股定理》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便可采用游戲的方式展開教學,具體的游戲內容如下:首先,教師將學生以四人一組的方式進行分組,然后讓其中三名學生組成三角形,而另一名學生則扮演螞蟻的角色,圍繞三角形運動并嘗試如何運動才能在最短的距離內完成繞三角形一周,以發揮學生想象力。最后,教師在適時的引進勾股定理的相關定義,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以此達到教學目的。
三、發展學生的探索創新思維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首先革新傳統教學觀,幫助學生擺脫思維定式對學生思維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整式乘除》的相關內容時,該章節的主要學習內容包括多項式與單項式乘除、多項式與多項式乘除、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等。關于這部分內容,教材中通常是利用計算矩形面積來引入相關知識,其所運用的是傳統“數形結合”的思想。對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便可在傳統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如:以任意字母或底擲幢硎救我饈,同理以任意數來描述邊長,進而表示出矩形的面積。如此才能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結合的思想,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注重新知識的傳授,還應引導學生整合并加工舊知識,促使學生探索出自己的新觀點、新理論,進而提升學生的表達與觀察能力。其中,觀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基本前提,唯有觀察與思考才能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進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數學各知識點。對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其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便需由多方面入手。首先,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后通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思維;最后,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唯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保證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對策研究
藏民族地區初中數學教育,是面向藏民族學生的第二語言教學,數學教學效果往往依賴漢語基礎。和平解放以來,隨著漢語教育事業的推廣和普及,數學教學也日益普及。但由于數學是相對抽象的學科,學生容易產生數學焦慮和厭學情緒,再加上藏民族學生用漢語學習數學,特別是漢語水平不高的初中學生學習數學仍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思考。
一、藏民族地區初中數學教學存在問題
據調查分析,藏民族地區初中數學教學問題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學習數學的能力普遍較差,厭學氣氛濃厚,不少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不會做;看來懂做,一算就錯。上數學課積極性不容樂觀,走神、打瞌睡、看課外讀物,甚至逃課,有許多同學不做作業,而做作業的同學中有許多是抄襲的。另一方面是生源數學基礎太差,優秀的學生還是有,但是少,絕大多數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還停留在小學二三年級水平。數學課本難度大,考試多,除了課堂學習,沒有多余時間復習教材,顧此失彼的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一籌莫展。三是初中數學教材多為漢語教材,很多藏民族地區初中學生漢語基礎差,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學學習教育。
這樣的數學教學現狀,根據達不到初中數學教育的教學目的。 以上現象集中反映了藏民族民族地區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首要條件是弄清為什么會出現以上五種現象。
二、藏民族地區初中數學教學問題成因分析
藏民族地區初中學生數學教學困難的原因主要有:
(一)學習習慣不良。藏民族地區的中學學生,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他們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但課堂上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筋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許多同學只聽不動手練習,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能力,導致學習效果極差。還有部分學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學習積極性不強。大部分藏民族地區的初中生普遍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缺乏學習動機,缺乏學習責任感,缺乏學習動力和壓力,雖有個別學生數學成績好,但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應付了事,學習風氣不濃。
(三)教材選擇不科學。藏民族初中教育階段,學生漢語基礎知識差,水平不高,現加上大部分數學教材均為漢語內容,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和把握,再加上小學階段的基礎數學水平不高,難以適應初中數學教學要求。此外,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對學生引導和啟發不力也是導致數學教學困難的原因之一。
三、藏民族地區初中數學教學問題解決方案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改變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入手,做好課前預習的輔導訓練、課堂引導講解和課后監督強化。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在教學實際操作中,一開始可以通過布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后逐步過渡到只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科學的引導學生集中精力,認真聽講,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系,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課后監督強化主要體現在培養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要求學生養成規范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主要是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范并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甚至驗算的良好習慣
(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要不斷創新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和原則,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上來。作為老師不僅對上課的內容、教學方法及其教學手段進行精心設計,還要對我所教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問題進行分層教學,同時多使用提問,即上課的過程中,不時地編制一些小問題,讓想開小差的學生回答問題,爭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課堂問題設計中,教師可多結合藏民族地區數學計算習慣、計數方法進行講解,提高漢語數學與藏民族計數方法的融合度,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和呼應,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有效地解決課堂上學生被動思考、精力不集中的問題。
(三)科學選擇數學教材。選擇適合藏民族地區學生特點的初中數學教材是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數學教材應體現以下特點:一是嚴格按照教學基本要求, 遵循民族地區學生教育的教學規律, 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充分考慮藏民族學生教育的特點, 以“必需”“夠用”為度,加強素質培養。二是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注重直觀性與邏輯性,重視培養民族學生的幾何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三是盡可能母語化,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選擇較多的例題, 并附帶一些數學專用名詞的漢文與藏文對照解說,以便民族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它們的實質,并能將基本方法條例化,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四、結語
良好的學習習慣、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科學的數學教材是提高藏民族地區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途徑,只有三方互相配合與整合,才能使藏民族初中數學教學有一個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