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漁業產業調研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漁業產業調研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漁業產業調研

        第1篇: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期間,在國家經濟社會以及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乘勢而上,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年全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17萬人,實現增加值1555億元,較年增長16%,明顯快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體育市場體系逐步完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體育市場主體日趨成熟,呈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標志著體育產業由各方面自行發展,向國家主導、各部門和全社會聯合推動發展轉變。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指導意見》取得積極進展,部分省市通過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等政策,有效推動了地方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產業統計等基礎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完成了第一次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專項調查,摸清了體育產業基本情況。創辦體育旅游博覽會,以展會為平臺,進一步帶動了體育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先后建立了深圳、成都溫江、福建晉江、北京龍潭湖、浙江富陽和山東樂陵等6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有效地調動了地方發展體育產業的積極性,也進一步發揮了體育產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以北京奧運會為代表的重大體育賽事極大地帶動了文化、娛樂、旅游、建筑、通信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充分體現了體育產業的輻射效應。以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為重點的體育市場監管體系初步建立,保證了體育市場的規范發展。體育彩票銷量持續增長,“”期間共實現銷售額2428億元,提取公益金728億元。

        雖然我國體育產業在“”期間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從總體上看,體育產業規模還比較小,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還比較低,尚未充分發揮出新興產業的潛力和優勢;體育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較低,區域發展不夠平衡;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性矛盾仍然較為突出,市場機制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體育市場尚不成熟,產品有效供給不足,消費觀念有待引導,市場監管有待加強;體育產業各項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體育產業政策體系亟待完善,高素質的體育產業人才匱乏。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期,體育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的重要生活方式,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體育產業已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律,抓住歷史機遇、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促進體育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第2篇: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1廣東產業結構優化與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調整

        歷經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的廣東,產業結構已完成了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優化,經由傳統的輕加工業發展到家電產業,再到信息產業,全省的國民經濟在這三十多年來均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其變化趨勢基本符合世界產業結構的演進規律。在國家的宏觀指導下,廣東省的高職院校遵循國家專業設置的總體路線,進行著各種專業結構調整,在完善專業結構的同時,也涌現出一批新興專業。隨著新興行業的崛起,廣東的經濟飛速發展,同時,新興專業的人才缺口不斷加大。為適應社會的人才需求,高職院校亟需開設一些新興的專業,增強廣東經濟的發展后勁。

        2專業與產業的對接分析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較早的廣東省,在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核心的中國“新常態”下,明確提出目標:打造具有廣東本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提升特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這是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需要配合高職教育的發展戰略。高職教育在廣東已經邁進了挑戰和機遇并存的新階段。

        2.1高職教育專業結構的調整對接著產業發展戰略的調整

        當下,廣東將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六大主體產業的加快建設,“一區三帶”空間布局的優化,重要載體的打造,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的建立,這必然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相應的要求。廣東高職教育要以生產力的實際發展水平、經濟發展以及技術需求為導向,適時地進行專業結構或專業方向的調整,以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的針對性。

        2.2高職教育專業內涵結構的升級對接著廣東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新發明、新設備、新技術的運用要求勞動者要具有更高的知識和技能。如何才能適應經濟戰略部署,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這對于廣東高職教育的專業結構優化與發展是重大的挑戰。

        2.3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對接著廣東省對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來自《廣東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數據:到2020年,廣東省人才總量要達到226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30%,目前,廣東省的人才缺口相當地大。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包括專業總體結構和專業內涵結構兩方面。資源配置關系的改變影響著產業結構的優化,產業結構的優化不單直接決定著人才需求結構,而且對從業者的能力結構、知識構成以及職業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從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匹配關系來看,廣東高職院校在專業結構方面還面臨著諸多產業結構優化所帶來的挑戰。其一,高職院校專業總體結構難以滿足廣東省產業結構優化的需求。專業結構調整受到產業結構、產業形態的影響,高職教育專業總體結構和廣東省產業內部結構的矛盾主要體現在:高職專業結構調整滯后于未來重點支柱產業、主導產業的發展,以及,專業結構與地方經濟產業結構比例不協調兩個方面。其二,高職院校專業內涵結構難以適應廣東省產業結構優化的需求。要真正滿足產業結構的需求,更應在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內涵質量上作提升,要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范標準、課程內容等是否與各產業對人才的知識、能力、技能等要求一致。但目前高職專業設置與調整只是一種外在形態的適應,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和產業結構需求的脫節現象依然嚴重,主要存在:專業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相關度較低;專業設置重復;學生專業技能欠缺等。

        3在產業結構優化大環境下的專業結構調整

        將“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結合,籍由政府調控和企業參與,構建專業結構動態調整優化機制,因為合理的專業調整機制是進一步優化廣東高職院校專業結構的關鍵。

        3.1政府應宏觀調控各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調整工作

        政府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在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調整中有著首要的、特定的職責和作用。在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政府一方面應提供政策指導,搭建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的平臺,使得有效的市場信息能及時讓高校獲取,優化其專業設置;另一方面要統籌全省各高職院校的布局及其專業結構的調整。

        3.2應優化全省各地區的專業配置

        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結構調時要與地區的產業結構相結合,立足本地,形成有區域特點的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來開設專業,既能保證所培養的學生在專業門類上符合社會需要,保證高職院校專業的持續發展,又能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3.3應提升專業培養的市場適應度

        省內各高職院校的專業招生數量與當下各專業的就業緊張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因此也就導致了高校的人才供應滯后于市場人才需求3~4年的時間,這說明目前廣東省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調整的市場敏銳度過低,各大院校應加快專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院校專業結構調整的方向要通過科學合理的市場預測來確定。

        3.4應加大力度打造特色專業

        第3篇: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關鍵詞:產業鏈延伸;產業結構調整;曲靖

        產業結構轉換與產業鏈動態演進是相互動態影響的過程,相應的產業鏈動態演進模式與相應的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調整產業結構迫切要求改變傳統產業鏈動態演進軌跡[1]。然而,目前多數區域內企業圍繞產品抓生產,地方政府圍繞行政區域抓產業,產業政策的制定過多圍繞市場進行。這些狀況導致產業鏈斷裂,低水平重復建設,區域經濟發展各自為戰。應該認清產業結構與產業鏈演進之間的動態關系,產業鏈各鏈條的供給彈性決定產業結構具有市場競爭力,產業鏈各環節的盈利能力決定著區域產業的盈利能力,產業鏈面對市場的狀況決定著產業結構是否具有良好的發展主動性,從產業鏈延伸視角探討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途徑。

        一、產業鏈延伸的概念

        產業鏈延伸是指一條原有產業鏈在一定條件下向上下游拓展,而根據延伸的方向還把進一步分為縱向延伸和橫向延伸。

        產業鏈縱向延伸指的是產業鏈的縱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指企業向其上游產業或下游產業的擴張,包括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兩種形式。產業鏈的橫向延伸指的是產業鏈的核心企業或節點企業在橫向實行兼并、重組等方式擴大經營規模或組建產業鏈的若干子鏈,當這些子鏈擴展到一定程度時,便形成了縱橫交錯的鏈網,產業鏈也就發展成為了產業集群,從而產生更大規模的集群效應。因此,產業鏈的延伸也可以被看作是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指標,產業鏈的延伸整合影響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體現在主導產業選擇、主導產業興衰等方面。基于產業鏈延伸的視角,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形式表現為產業價值鏈的整合。

        二、曲靖市主要產業鏈的分類情況

        曲靖市作為云南省第二大城市,與滇、桂、黔、川四省交界,是中國第二大流域――珠江流域的發源地,并且位于中國主要產業二級發展軸線――南昆發展軸線上等等這些因素,使其經濟發展具有了相對區位優勢。基于此,本文從特定的空間、產品類型以及企業間的分工劃分曲靖市產業鏈:

        1.以區域特色農產品為核心的農產品產業鏈。曲靖擁有如馬鈴薯、魔芋、煙草、油菜籽、桑蠶以及多種經濟林等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特色農產品,現已培育馬鈴薯與魔芋、煙草、種子、繭絲綢、油菜籽、蔬菜、生姜等種植加工產業鏈群。同時,曲靖還是云南省最大的畜產品生產基地,此類產業群布局在特色資源較好的會澤、宣威、羅平、富源、師宗、麒麟區等地,并帶動了周邊地區種植業、外向型畜牧業和養殖業的發展。

        2.以煙草種植、加工、配套產業為核心的煙草產業鏈。云南省是中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但卻是中國最大的煙草產業集聚區,與煙草生產相聯系的產業活動范圍大約18萬平方公里,占云南省土地面積的45.7%,煙草產業鏈具有絕對的優勢。曲靖是云南省七個煙草主要產生地之一,煙草加工業在曲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煙草產業以煙葉種植、煙葉復烤、卷煙制造為主,曲靖卷煙廠、會澤卷煙廠(現與昆明卷煙廠合并組建紅云集團)擁有知名的卷煙品牌;區內種植了大面積優質煙葉,為煙草加工提供優質的原料。

        3.以特色農產品為原料的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鏈。曲靖有豐富多樣的各種農產品,為農產品深加工業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加工優質原料,如肉類食品:宣威火腿、肉干制品和乳制品等。其中,宣威火腿馳名中外近三個世紀,“宣威火腿”成為中國著名商標,現有宣威火腿加工生產企業80家,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鏈。再如保健類食品:富源縣2004年被評為全國八個魔芋種植重點基地之一,現魔芋種植面積達3.6萬畝,保健魔芋類食品加工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其中魔芋精粉、魔芋膠、魔芋純化粉在2004年5月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辦的《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4.以電力工業、煤化工工業為核心的重工業產業鏈。曲靖是“云電外送”“西電東送”的主通道,發電量占全省的1/3,現有發電、供電企業60余家,企業分布于煤炭資源、水資源豐富的區域,主要位于麒麟區(云南省滇東電業局)、宣威(火電)、會澤(以禮河)和羅平(魯布革)等地區。曲靖作為云南省兩大煤化工基地之一,煤化工產業鏈將成為區域發展的主要經濟支柱。曲靖現有化工工業企業70多家,產品主要包括有機化肥、基本化學原料、有機化學制品、合成纖維、塑料制品等,雖然多數企業生產僅為初級產品生產,但為形成化學工業集群奠定了基礎。此外,曲靖冶金工業主要分布于麒麟區、馬龍縣和會澤縣,主要產品有生鐵、鉛鋅、鐵合金等,隨著曲靖冶金基地的建成,曲靖冶金工業鏈的群聚性將會更為突出。

        5.以旅游業為中心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鏈。曲靖具有良好的旅游資源,主要表現為:第一,旅游資源類型齊全。擁有全國旅游資源六大類中的全部、74種基本類型中的57種;第二,旅游資源空間組合性較好,并與其他旅游區具有較高的互補性;第三,旅游特色明顯。其中以羅平油菜花海、陸良彩色沙林、珠江源馬雄山等為代表;第四,曲靖市旅游業己納入云南省旅游業發展總體構架之中。目前,昆明一陸良彩色沙林―羅平、昆明―馬龍―麒麟區―沾益珠江源、昆明―陸良彩色沙林―師宗―羅平―沾益珠江源3條旅游線已成為云南旅游精品線路。

        三、基于產業鏈延伸的產業結構優化的主要措施

        產業鏈延伸的概念無論對經濟增長,企業、政府和其他機構的角色定位,乃至構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其他機構的關系方面,都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法。通過對曲靖主要產業鏈進行梳理分類,進一步為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提出以下三方面措施建議。

        1.治理、改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集群中的某些特點與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特征非常相似,都是相對脆弱的個體以集群的形式獲取整體的生存優勢,都具備自組織能力和在受外界環境影響時產生的應變能力,即在體系內部,個體間都存在共生、互生等生存方式。因此,循環經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主要通過對傳統行業的技術改造,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按照產業鏈發展階段和產業類別的不同特點,現有產業鏈集群可分為四類,即同構型、異生型、共生型和產業鏈主導型。

        其中,曲靖煤化工基地、冶金基地,均屬于典型的同構型產業鏈,這類企業對配套設施和技術資源需求相同,所以在集聚地建設中,政府將原來分散的生產企業集中起來,配套建設廢氣處理設施,解決廢氣污染問題,并對生產中的廢物采取特許經營的方式,集中回收其中的可再深加工廢物,以這種方式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曲靖農產品加工和綠色食品加工是共生型產業,對于這一類產業則需要完善已有的產業共生鏈,加強鏈與鏈之間相互聯系,使之形成更加穩定的產業共生網絡;同時還需要加強副產品交易的市場建設,推動產業共生網絡向集成化方向發展;并且還要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建立產業群整體的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加強配套設施的生態化建設和共享。

        曲靖輕型汽車生產區形成以一汽紅塔公司為核心,上游汽車零配件企業為配套的產業鏈主導型產業群,對于此類型的產業則需在開發區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圍繞輕型汽車的生產橫向拓展廢棄物利用鏈,有效促進輕型汽車零配件產業群中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

        2.對現有產業加以引導,延伸整合產業鏈,形成地方優勢產業群。曲靖擁有自身的資源優勢,并在歷史上形成了煤化工、化工、電力、煙草加工、汽車制造等一批初具規模的工業企業,企業擁有良好的市場基礎和品牌優勢,現已成為曲靖工業集群的核心。此外,以當地生物資源、生態農業、旅游資源為基礎的農產品加工、綠色食品加工、旅游等產業集群已形成雛形。因此,政府應該通過合理的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尤其對曲靖市三大工業園區(南海子綜合工業園區、花山煤化工工業園區、汽車及零部件配套產業園)的合理規劃,優先發展已粗具規模,具有一定市場優勢的產業群,如煙草、輕型汽車、煤化工和電力等。與此同時,政府還應主動進行專業化分工和產業配套,縮短經銷路徑,降低經營成本,形成良好的集群效應,進而通過政府整合各種資源,進行分類搬遷集聚,打造品牌產業集群,如“曲靖珠江源品牌”,最終形成“品牌產業群的聚集效應”。

        3.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助力產業鏈經濟的發展。技術創新是產業鏈延伸的基本動力之一,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鏈是提業素質,優化產業鏈的基本路徑之一。而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加強國際技術合作與交流是發揮“后發優勢”,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重要手段。因此,曲靖應該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硬件改造與軟件改造并重,支持工業共性、關鍵、前瞻性技術的聯合開發。與此同時,還應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大對具有廣闊市場需求的傳統產業的改造力度,優化產品和技術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發揮規模經濟優勢,提高工藝和技術裝備水平,增強企業快速反應能力。概言之,要建立健全區域性技術創新體系,就應始終把技術進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作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主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朱英明.產業集聚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17.

        [2] 張宏.產業集群培育的路徑與政府作用[J].理論導刊,2005,(6):21-23.

        [3] 唐浩,蔣永穆.基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產業鏈動態演進[J].中國工業經濟,2008,(5):10.

        [4] 趙麗敏.產業鏈延伸視角下的山東省產業結構優化路徑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1,(10):53.

        第4篇: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關鍵詞:榆次;液壓產業;創新

        中圖分類號:TH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1-0-01

        榆次液壓產業已在方圓5平方公里范圍內集中了215家中小型液壓企業,產品覆蓋軍工、航空、航天、機械、環保、工程機械等眾多領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0%,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市場優勢和環境優勢。然而榆次液壓產業大而不強,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水平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20-30年。

        一、榆次液壓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現狀

        榆次液壓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走出了一條政產學研相結合、依靠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路子,產生了明顯的集聚放大效應。

        (一)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提升。在科技研發方面,榆次液壓集團擁有國內液壓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聘請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10位院士、教授為專家委員會成員,聚集了行業領軍人物,多次承擔國家重點工程項目設備的設計制造,研發的國內首臺板坯連鑄液壓系統,獲全國科技進步一等獎。方盛公司組建的“院士工作站”產學研平臺,提高了企業的盈利水平,其生產的多功能化液壓電子產品智能化控制儀表填補了國內空白。斯普瑞等三家液壓企業在“天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液壓全行業共獲取國家專利160項,50多種產品和技術分別過國家、部、省科技進步獎和優質產品獎。斯普瑞公司的“塞納瑞”商標和方盛公司的”方盛“商標是山西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

        (二)創新投入力度大。政府在企業科技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財政用于科技支出的增幅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例為1.3%,并呈現逐年增長趨勢。部分企業重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由于榆次液壓產品同質化、門檻低、競爭激烈、缺乏高精尖產品,傳統市場低迷倒逼企業創新突圍,部分企業用于技術研發的投入較大。

        (三)晉中科技創新園開始籌劃。榆次區在建設“一院一站兩平臺”創新平臺(太原理工與榆次液壓協會聯合組建的“榆次液壓設計研究院”,上海CAD、國家CAD模具工程研究中心在方盛公司組建的“院士工作站”,太重榆液的液壓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國際級液壓產品試驗檢測中心)的基礎上,擬定在榆次工業園區建立晉中市科技創新園(以下簡稱創新園),這是太榆科技創新城核心區的主要建設內容之一。創新園將以科技研發為主導,體現“創新、集聚、孵化、輻射”四大功能,著力打造高端技術、高端產業、高端人才三大集聚平臺,促進創新資源的配置和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大幅提升全區自主創新能力和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能力。

        二、榆次液壓產業創新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榆次液壓產業基礎深厚,是榆次裝備制造業的一張燙金名片,但是由于沒有技術創新,導致民營液壓企業整體水平不高,在國內處于中低水平,只能配套低端產品,這與長三角、珠三角、阜新、瀘州等地的液壓產業集群的創新相比,與“微笑曲線”展示的現代制造業發展要求相比,榆次液壓在創新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

        一是自主創新能力和投入不足,仍在走低端路線。除了榆液集團在產品開發上和技術進步上投入較大外,多數中小型企業受企業效益、融資困難、人才短缺等因素影響,難以在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和儲備上邁上新臺階。產品大多為初級產品,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高端產品匱乏,整體效益不高。目前榆次區只能生產中低檔鑄件,精密鑄件還主要依靠東部沿海地區。擁有少數擁有研發中心的企業其研發功能還不足以服務全行業。

        二是品牌開發和轉化不足。215家液壓企業中擁有品牌的企業鳳毛菱角,即使擁有品牌的企業也未得到重發開發和利用,正如榆液品牌還沒有完全轉化為現實的市場份額和企業利潤。榆次區液壓企業分布分散、規模較小,沒有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

        三是多數液壓企業融資渠道狹窄,企業貸款困難。雖然榆次區有215戶液壓企業,但其規模較小、信用度較低、可抵押物較少、融資方式較為傳統、對現代的融資方式還較陌生,同時資本市場門檻高,導致中小液壓企業融資成本較高,籌資渠道狹窄,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

        四是中小型液壓企業創新意識淡薄。目前,大多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很多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滿足于買技術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部分企業安于現狀、不思創新,更有一些企業對科技創新知之甚少。有些做的好的液壓企業也往往只偏重于產品技術的創新,而忽略了組織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創新、融資創新等方面。

        三、榆次液壓產業創新體系建設的對策

        (一)整合現有資源,引進國際國內先進,全面啟動科技創新園建設。在把榆次現有科技資源有效導入科技創新園、集中整合發展的同時,加快吸引、集聚省內外研發機構、科技研發型企業進駐創新園區創業發展。創新園的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為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園建設,一是強化資金保障,設立科技創新園發展財政專項資金,綜合應用財政撥款、貼息等政府引導手段和風險投資等科技金融方式,同時吸引社會富余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模式。二是強化政策保障,制定出臺科技創新園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融資政策和引進高端人才的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信息等創新要素向創新園集聚,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積極申報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

        (二)大力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充分利用創新服務平臺。一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整合資源優勢,著力突破柱塞泵制造技術、變量變頻控制技術、工程機械多路閥制造技術、重型液壓馬達制造技術、伺服比例控制元件制造和控制技術、立式固液分離技術、合金材料的熱處理和表面處理工藝、精密鑄造等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加快新產品開發生產。二是加大投入,成立研發中心。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爭創國家、省、市級研發中心。支持對行業前瞻共性關鍵技術的聯合公關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全力爭取國家高新技術成果特別是液壓核心專利落戶。建設面向行業、服務社會的液壓產業公共創新平臺,大力促進產學研結合,推進和扶持液壓企業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組建產學研創新聯盟。三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要充分發揮我區的科技資源優勢,把取得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努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榆次區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融資渠道創新,促進轉型升級。一是深化銀企對接。搭建政府、企業、銀行、中介機構的溝通交流平臺,組織召開金融聯席會議和銀企洽談會,協調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銀團貸款,提供財務顧問服務。運用資本市場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支持企業加大資本運營,提高企業資本市場融資能力;創立液壓企業創新基金,對自主開發首臺套產品的企業以及使用首臺套產品的用戶企業給予獎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融資的給予財政資金獎勵。二是優選100家大中型液壓企業打包上市融資。目前,榆次液壓產業集群擁有政府支持、交通便利、產學研平臺、榆液品牌等諸多優勢,發展空間較大。由榆次液壓協會牽頭,精選100家規模較大、產權明晰、有市場、有信用的液壓企業出資成立股份投資公司,將液壓企業打包上市進行融資,打包上市將帶來20倍左右的資產升空率,這是化解液壓企業資金來源問題的新舉措,將是榆次區融資渠道創新的新突破。三是探索民間資金進入科技領域的創新體系。探索建立專門面向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的民營銀行和民營小額貸款公司,出臺地方性科技企業民間融資管理辦法,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以無形資源如技術秘密、專利、品牌作為“抵押品”,吸引民間資本采取聯合、參股、租賃、承包、購買、兼并等多種形式,參與科技企業資產的優化組合。

        參考文獻:

        [1]雷天覺.新編液壓工程手冊.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第5篇: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關鍵詞:產業集群;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2-0064-02

        一、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的關系分析

        (一)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企業間可以實現信息交流和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可以共用區域內的基礎設施,有利于資源節約。此外,產業集群也能通過其群體效應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資者,提升產業區內企業融資渠道,為產業區內企業發展奠定基礎。從長遠發展角度看,產業集群對樹立企業形象,提升區域產群品牌影響力、促進就業、拉動地區就業人數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區域經濟發展對產業集群的影響

        盡管產業集群發展需要在相應地點進行產業集中,但并不是所有相同或相類似產業都可以形成產業集群,其發展和產業集中地主要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基準。因此,建立產業集群并不是單一地將相同產業企業進行融合,而是要充分考慮到地區地域環境、發展可能的優勢等多個因素。同時,現代盈利能力分析中的投資回報率、生產效率、產業集群效應都是對產業集群最終形成的主要參考因素,對產業集群今后能否如預期一樣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機制構建

        (一)協調發展機制構建的原則

        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共同發展主要應堅持以下幾點,首先,要以市場為主的發展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產業集群真正發展;其次,溝通與合作,加強產業集群內部企業間合作,甚至是對外合作十分重要;再次,始終堅持協調原則,對于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要堅持包括企業間在內的多個部門協調;最后,政府引導,即政府支持,因政府權威性、經濟支持、政策優惠。因此,政府引導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共同發展更科學,也避免一些違法或不良發展情況產生。

        (二)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動力機制

        市場競爭原理。為使產業集群效應最大化發展,最主要的就是協調發展。需要在競爭環境中加強協調和溝通,實現信息共享、資源節約和基礎設施共用。對于產業集群發展來說,一個地區市場緊張的大小,與其政府管理有密切關系,通常意義上來說,市場競爭和市場管理機制健全,政府在其中展現的作用也就越強,產業集群發展方向更為大膽,為開拓性、創新型;相反,如市場競爭和市場管理機制水平低,那么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意義不明顯,產業集群發展更為保守。由此可見,市場機制管理程度高的對產業集群發展方向的影響。

        (三)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能力機制

        區域經濟發展下的網絡環境發展是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現代化發展模式。通過網絡環境創建可以有效觀察并了解產業集群發生的變化。區域網絡創新最為主要的一點在于在特定區域環境中,各個企業間為保障雙方信息溝通、資源共性之間建立的關系。縱觀區域網絡環境的創設,盡管同現代化互聯網技術有一定不同,但卻相當于企業間通過建立信息、產業、設施、人才、資金等方面的網絡溝通環境改變原有企業單一發展所帶來的局限性,對推動區域產業集群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區域網絡的建立實際上不僅幫助企業實現自身發展,更使其有關協調部門在發揮個人優勢的同時獲得經濟效益和資源效益,實現了共同發展和繁榮。

        (四)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保障機制

        從目前其他國家已經建立成型的產業集群區域看,在市場發展下,市場能夠推動企業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規模擴大,對產業集群的整體經濟發展同樣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長期發展下,市場還存在市場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市場自發性不受任何企業、個人左右,一旦市場出現變(下轉82頁)(上接64頁)化,就會使產業集群經濟面臨下滑,甚至是危險。而市場的盲目性,更是政府、企業無法看到的角落,繁榮的表面下一旦出現變動,對產業集群也會造成影響。因此,單純依靠市場機制對產業集群和地區經濟發展管理是不夠的,一定要有政府做強有力的保證。特別是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系尚未健全,市場總體格局還沒有形成。因此,為保證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政府調整和控制必不可少。

        三、建立健全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對產業集群發展的戰略規劃

        為保障產業集群設立的科學性,政府可以以西方國家成功設立產業集群區為借鑒,但要注意結合我國現實環境,打造具有中國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發展中堅持市場為主,政府為輔的共同作用,使市場成為產業集群的主要開拓地,也要注意管理企業間不良競爭,防止市場出現泡沫經濟。戰略制定問題上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原則,不能一味守舊,也不能操之過急,要保證信息交流的暢通和產業集群內部創新能力提升,推動產業集群和地區經濟共同發展。

        (二)完善區域市場環境

        市場機制的完善,對產業集群發展來說就越有利于科技、信息的發展,產業集權現象也更為明顯,能夠大大推動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拓展。所以,嚴格的市場管理機制是保證產業集群高效發展的前提,只有通過嚴格的市場監管制度和管理體系,必要時采取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才能保證市場內部企業間公平競爭。面對當前激烈的國際市場,鼓勵產業集權企業在國內發展的同時,還要走向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中獲得真正發展,使產業集群區影響力提升。

        (三)營造良好的區域創新環境

        為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政府和企業都會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到產業群發展,以推動人才在產業群內流動,為企業發展、產品創新、核心技術開發提供重要人才推動力。因此,不僅僅是企業,政府和社會各界都要重視人才培養,特別是科技型,擁有創新意識的年輕企業管理者,推動其在產業集群內的發展,通過其活力使更多企業管理者看到區域創新的重要,加強企業間創新意識的交流。

        (四)發揮政府的引導與協調作用

        相比企業來說,政府擁有龐大的資金、技術和政策優勢,通過政府引導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發展也更為客觀。因此,推動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政府引導是關鍵。政府提升對產業集群引導也要通過制定嚴格的戰略目標,總結區域內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才更能推動產業集群和地區經濟發展,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降低企業間不良競爭和因占據市場出現的違法和違規行為。

        第6篇: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關鍵詞:中部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支持重點

        一、中部老工業基地發展現狀

        經過“一五”和“二五”的建設,一大批國有企業中部建成,奠定了中部六省(包括河南、安徽、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工業經濟發展的基礎。90年代末以來,中部老工業基地由于受傳統計劃經濟的慣性影響一度陷入困境,主要是因為不適應經濟體制變化,近年來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相比全國,仍然出現了相對衰退的跡象。

        中部六省總人口三億六千萬,占全國總人口的28.1%;地區生產總值三萬億元,占全國的比例23.4%;可是21世紀以來,中部六省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比重卻在逐年下降,2008年,12個中部老工業基地(國家支持的第一批12個老工業基地城市依次為武漢、太原、洛陽、焦作、鄭州、南昌、淮南、湘潭、大同、平頂山、株洲、長治)生產總值八千二百億元,占中部六省的比重為25.6%,其中1995年該比例為23.2%,2000年該比例為24.8%,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可是自2002年以來,中部12個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六省城市的工業相比全國平均水平均呈現衰退

        從中部老工業基地的主導產業來看,經過50多年的發展,主導行業對當地經濟發展有明顯的支撐作用。武漢形成了以機械、冶金、汽車、紡織、石化以及高新產業為主,建材、輕工也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洛陽形成了以有色金屬、機械裝備制造、能源、石化、新材料等為主體的工業體系等等。

        二、中部老工業基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部老工業基地經濟近年來出現了一定的加速,并沒有出現非常明顯的衰退現象,但是工業發展卻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主要問題有:

        1.老工業基地內的國企歷史包袱比較沉重。在過去,一個國有企業相當于一座城市,學校、醫院、燃氣站、水廠等生活設施一樣俱全,每年這些方面經費非常巨大,另外企業內部退休人員比重較大,目前這些退休人員脫離企業很困難,企業人員負擔很沉重,企業的負債率也比較高,2010年,中部六省的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是62.7%,而全國的平均水平是59.2%。

        2.社會保障能力相對較差。一是資金缺口大。例如鄭州市養老金累計缺口已經超過了30億元。二是養老保險長時間處于“空賬”狀態。目前的“部分積累、統賬結合”的制度,早已無法解決歷史欠賬,三是醫療無法得到保障,企業員工大多由于企業效益不好沒有參加社保。

        3.對外開放程度相對較低。中部幾個省去由于地處中部,不沿海,開放程度相對滯后,從利用外資角度看,中部六省整體偏低,與其經濟總量不相符。2010年中部十余個老工業基地實際利用外資36億元,占中部省區的一半,但僅占上海市的55%。

        4.結構調整任務重。一是中部基地多為勞動密集性產業,產業結構層次相對較低,缺乏技術密集型產業,二是企業裝備相對陳舊老化,早已經跟不上目前的技術進步,生產效率低下,三是企業不合理的組織結構,專業分工程度低,還沒有形成產業鏈集聚。

        5.經濟轉型難度相對較大。重工業及資源型城市的結構轉型相對比較困難。這些老工業城市經過多年的開采,許多城市資源早已或者接近枯竭,急需轉型,但由于成本較高或者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方式而存在轉型困難的狀態。

        6.生態環境與基礎設施建設矛盾。中部老工業基地的很多國有企業都建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但是受條件影響,企業大多是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環境污染嚴重。

        三、中部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政策建議

        中部老工業基地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東北老工業基地遇到的問題比較類似,我們要參照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方法并結合中部的具體情況提出適合中部的政策。

        1.社會保障支持。一是養老保險要做實個人賬戶,據實由中央財政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缺口,通過轉移支付形式撥款。二是下崗職工由國家、地方政府和企業給予相應比例的經濟補償。三是對困難退休人員由中央財政予以補貼。

        2.財稅支持。一是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允許老工業基地從事石油化工業、裝備制造業、船舶制造業、冶金業、汽車制造業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可以抵扣購進生產設備所含增值稅稅額;二是對企業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可在不高于 40% 現行規定攤銷年限的基礎上縮短攤銷年限。

        3.國企改革支持。一是將學校、醫院等機構向社會轉移,脫離企業體制,二是重組改制廠辦大集體,其中不足以支付解除勞動關系補償金的,差額部分由該國有企業、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另外對符合破產條件的老工業基地企業,優先進行全國企業兼并。

        4.金融支持。要將中部老工業基地貸款規模擴大,針對中部老工業基地國家開發銀行提供技術援助貸款支持和開發性金融軟貸款,另外要解決有關企業的不良貸款問題,同時相應的提高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債券和股票市場融資的比重。

        5.礦產資源和土地支持。在選擇國家資源型城市改革試點城市時要優先選擇中部老工業基地的資源型城市,優先安排中部老工業基地的礦山環境評價調查工作,制定恢復治理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6.接續產業支持政策。允許地方政府根據不同的資源耗費,收取環境補償費,成立以國家、地方與企業三者為核心的中部老工業基地改造基金,專項狐貍衰退產業退出問題以及連續產業培育、職工培訓和就業安置等問題。對連續產業要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提供低息貸款等政策支持。(作者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鳳武:“黑龍江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技學院學報,2005(1),62—65。

        [2] 林木西,楊哲英:“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東北亞經濟合作”[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3),69—72。

        [3] “十一五”期間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形勢分析[J],領導決策信息, 2004(29),30—31。

        [4] 高樹印,蔡基宏:國家支持的中部地區老工業基地的界定與選擇[J],經濟經緯,2006(3)。

        [5] 魏后凱,振興老工業基地:讓政策“注入”變為內生動力[N],遼寧日報,2003-08-18。

        [6] 張可云:“區域經濟政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第7篇: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總人口442.4萬人,是河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復雜變化的宏觀形勢,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戰略機遇,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積極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破瓶頸、優環境、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逆勢上揚、跨越趕超,增速領先、總量晉位”的可喜局面,美麗新衡水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近三年,衡水市委、市政府按照“強勢開局、跨越趕超,提前建成小康社會”總要求,深入實施“項目立市、工業強市、三產興市、農業升級、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抓調整,促轉型,產業結構出現新提升。深入實施“兩改造一倍增”計劃。完成技改投資363.1億元,增長30.4%;列入省千項技改工程項目104項,獲得省扶持項目和資金數均居全省首位。納稅超千萬元企業達到49家,養元公司、老白干集團納稅分別達到7.4億元、4.6億元,增長31.5%和20.2%。加快服務業拓展提升步伐,組建了市旅游局,成立了濱湖旅游有限公司,建成了馬拉松廣場二期、龍源酒店等旅游基礎設施項目,衡水湖晉升4A級景區。完成貨運周轉量274.7億噸公里,增長18%,安平國際絲網物流聚集區一期竣工投用,衡德物流園晉升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新增限額以上批零住餐單位244家,奧特萊斯項目開工建設,衡百國際正式開業。文化產業投資大幅增長,武強國際樂器文化產業基地入駐企業20余家,饒陽青銅雕塑藝術產業園、武邑硬木雕刻產業園投入運營。當前,衡水市初步形成了桃城工業聚集區、故城衡德工業園、冀州工業聚集區、安平工業聚集區、武邑循環經濟園區等5個省級工業聚集區和絲網、橡塑制品、玻璃鋼、鐵塔鋼構、化工制藥、裝備制造、采暖鑄造、食品飲品、電子信息、服裝裘皮十大特色產業。

        二、衡水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衡水高職教育發展現狀。衡水市職業教育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發展,一個具有一定特色和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市級職業教育涵蓋三個層次:即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雖然近幾年,衡水市高職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為衡水市經濟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應用性人才,推動了衡水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高職教育發展態勢良好,為冀東南地區高中畢業生能夠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機會和平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冀東南地區區域經濟的發展。但綜合來看,衡水市職業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基礎薄弱,機制不活,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單一,辦學規模小、缺乏特色、專業設置不盡合理等問題較為突出,除衡水科技工程學校是國家級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外,其余各層次院校在省內排名相對靠后。此外,師資力量的短缺、辦學條件的相對落后、市縣兩級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也都成為制約衡水市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難以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數量和質量的要求。衡水市的職業教育要想獲得突破性發展,就必須深入分析諸多制約因素,找準關鍵問題,對癥下藥加以解決。

        (二)衡水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兄弟省市高職教育相比較,衡水市高職教育發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較大:一是高職院校升格轉型導致先天不足,雖然已基本完成轉型,具有一定職業教育辦學經驗和實驗實訓條件,但體量小,缺乏特色,專業建設強弱不均,難以形成強勢院校和特色專業,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二是市級財政對職業院校投入不足,導致院校基礎設施差,實驗實訓條件落后,教師待遇較低,缺乏名師。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規模大小不一,資源存在浪費現象。三是各層次院校數量結構不協調,專業設置不合理,沒有形成互相銜接的鏈條。四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夠,企業遠沒有成為職業教育辦學主體。校企融合度與現代職業教育所要求的“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差距較大。五是生源數量少。衡水市人口基數小,普教高度發達,初中畢業生選擇上高中意愿和機會多于省內其它城市,少量高中畢業生中的低分考生更愿意選擇復讀。由于地域和學校知名度低等原因,職業教育對外地、外省考生吸引力不強。基于以上問題,要想加快衡水市高職教育發展,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在經濟新常態下,搶抓機遇,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構建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

        三、衡水高職教育對接地方產業協調發展的路徑選擇

        地方高職教育必須協調好與區域經濟和地方產業的關系,才能找到適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地方產業轉型升級規律的發展平臺。衡水市通過地方高職院校培養一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已成為當前衡水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迫切要求。可以說,提升地方高職院校自身內涵建設水平,促進與區域經濟和地方產業協調發展,已成為當前衡水市高職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調控和投入力度,增強高職辦學競爭力。1.加強政府對高職教育的宏觀調控。首先,要樹立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職教就是抓發展、抓職教就是抓民生的意識,以更大的力度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政策性扶持,協調骨干企業與高職教育的合作關系,為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探索提供良好的環境。其次,高職教育是直接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民生教育,它通過培養適應地域生產力水平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直接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的事業中,因此,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能否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則是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能否實現的關鍵所在。政府要加強對各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宏觀調控,使各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要緊密結合,避免重復設置專業,鼓勵開設有潛力的專業,使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具有前瞻性,為地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儲備。2.政府主導推進多元辦學體制改革。政府要鼓勵企業、行業和個人投資高職教育,廣泛吸納資金,改善高職教育的辦學條件。近三年,衡水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而財政對衡水市教育方面的投資支出始終維持在2%左右,特別是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更少,投入資金的比例明顯不足,已成為衡水市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尤其要增加公共財政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實施生均財政撥款制度,并在貸款貼息、項目申報、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傾斜,以確保地方高職院校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改革創新,增強辦學活力。1.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地方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擔負著為區域經濟和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重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地方高職院校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是穩定教師隊伍,以事業凝聚人心,從提高待遇、人文關懷、改善工作條件等方面穩定教師隊伍。二是注重創新教師觀念。地方高職院校的教師如果沒有創新意識,就很難適應地方產業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需要,教學內容就會與市場需求相脫節,培養的學生也很難適應區域市場變化的需求;地方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依靠高素質的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優劣;高職院校的職業性特點決定了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師德水準和知識結構體系,而且還必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三是以創新方式培訓教師。通過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才能適應地方經濟和主導產業發展對教師的要求。2.加強內涵建設,建立開放型的辦學模式。隨著市場開放性的不斷增強,企業也難以確立長期用人計劃,為此,學校在專業設置上設置寬口徑大類專業,加大知識面,增強學生對崗位變化和職業轉變的適應性。探索實行多種學制并存,長訓與短訓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結合,全日制教育與函授教育結合。將內涵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要加大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力度。在學生崗位專業技能培養和人文精神陶冶的前提下,大膽改革教材內容,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努力實現各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面要加強師資和管理隊伍建設。要多渠道、多層次并有計劃地開展教師的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教育教學素養,改善職稱結構,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鼓勵教師到崗實訓鍛煉。

        第8篇: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關鍵詞:金融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互動作用

        近些年來,相關的學者一直致力于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產業結構的變化可顯著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水平。金融發展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對于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作用。相關人員認為,做好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互動性研究將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相關學者對西部地區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性的研究尚不充足。而恰恰是在這些我國經濟相對落后的區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來進一步的深化該區域內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理念

        所謂金融發展主要是指金融結構發展,而金融結構則是金融工具、機構各類形式、性質、規模的一個總稱。目前金融研究表明,就一個區域而言,金融發展的程度越高,金融機構的數量、規模、種類、服務的效率增長就越快、越好。而產業結構調整,則是不同產業之間的一種變遷,目的是引導效率低的產業向效率高的產業轉變,以達到轉變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結構水平的作用。而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互動,則是其二者之間的一種相互影響、相互調整,從而達到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目的。

        二、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

        總體而言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相互輔助的關系,對于產業發展而言,只有在獲取到充足的資金支持后才能更好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產業結構調整將會受到影響。而產業結構的恰當調整,對于金融發展同時還將帶來促進性作用。以下具體對這兩種關系進行說明。

        (一)產業結構調整對金融發展所起到的促進性作用

        1.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壯大了金融規模。相關的研究表明,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促使新興企業崛起、落后企業衰敗。這一過程中勢必將加大對于資本的需求,進而拉動金融資本的內生長,促使金融規模逐漸的壯大起來。2.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促進了金融效率的提升。在進行產業結構合理化調整的過程中,一些優勢性的、主導性的產業逐漸的形成規模。這一情況的發展縮短了產業間的資本流動周期,促使金融效率大幅度提升。3.產業結構的調整保證了金融市場的高效運行。隨著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行業間、跨行業間的投資互動越來越頻繁。此時,產業資本則會大規模向資本市場內流入,從而提升金融市場內資本的容量,令其更加的活躍,在豐富金融資本的同時,也為金融市場的高效率運行提供了有效的保證。4.產業結構的調整進一步促進了金融發展。金融機構是金融體系內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而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其對金融機構也帶來了影響。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的金融產品、服務被推出,這無疑起到了繁榮金融市場,促進金融發展的作用。

        (二)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支撐性作用

        經濟增長離不開金融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發展對資金流量結構產生了影響作用。與此同時,生產要素的分配結構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促使產業結構向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以下對具體的影響進行說明。1.金融發展促使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調整。研究表明,高效的金融體系所提供的充足資本確保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促使經濟向產業資本集中化的方向所轉變,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促使產業結構合理化調整。2.金融發展提升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率。技術革新是產業結構調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而發達的金融體系,為技術的大規模投資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礎,進而為新興產業創建、成長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提升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率。3.金融發展對產業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有著推動性作用。完善的金融體系確保了金融發展的高效運行,是確保產業體系健康發展的基礎。對企業而言,為了實現與金融體系的高效接軌,保證自身的健康發展,于內在的管理上會盡量與金融發展相協調。就這一角度而言,金融發展對于產業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起到了推動性作用。4.高效金融發展促使產業結構向國際化方向發展。金融體系的國際化擴寬了融資渠道,這將令國內的資本市場變的更加豐富,而這源于高效的金融發展。對于企業而言,為了獲取到國際資本支持來發展自身,將會積極地對企業內在的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改革。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會向國際化方向所發展,促使原本封閉的產業結構向著開放的、國際化產業結構方向所調整。

        三、具體實證研究

        下面以甘肅省為例對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的關系進行研究說明:

        (一)對甘肅省經濟金融發展的概述

        就地理位置而言甘肅省位于我國的西北區域內,改革開放以來其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的升級。我們可從有關的資料中發現,在甘肅省第一產業的比重處于逐年穩步下降狀態,其中第二產業的比重則表現為先下降后上升,而第三產業比重則一直處在上升的狀態下。而與產業結構調整所對應的則是金融體系的快速發展,就甘肅省1981年到2007年銀行存貸款的數據比較來看,貸款與存款分別提高了82.6與63.1倍。這表明,從1981年到2007年期間,甘肅省的金融發展水平在不斷的提升。由此可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對于金融發展有著促進性作用。

        (二)實證數據下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的研究

        本文實證數據下的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研究主要從三步入手,一是對數據資源進行選取,二是對各變量數據進行序列的平穩檢驗,三是進行具體實證與模型的設計。由于甘肅省內金融市場的發展較為落后,所以數據的選取以銀行體系及金融中介為主,以代表甘肅省內金融體系的發展。數據選取的年份確定在1981—2007年間,主要通過中國銀行統計報表、甘肅省內統計年鑒等獲取。在數據選取后,應先對各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而后再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以確保回歸分析的準確性。目前變量序列平穩性檢驗的主要方法為ADF法,以檢查序列中是否有單位根的存在。通過計算若是ADF的統計量小于臨界值,那么此時則認為序列內沒有單位根。這同時表明序列是平穩的,若是情況恰恰與之相反,那么則表明序列是不穩定的。在以這一方法進行時間序列檢測時,滯后階數的合理化選取是非常關鍵的。而不同滯后階數的選取,將會對ADF方法下的監測帶來不同的影響,進而通過計算來明確一定水平下不同變量的序列性質。做好這一工作后,我們開始進行具體的實證及模型的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以協整檢驗方法來對經濟動態進行分析,考慮到甘肅省金融發展與各種產業GDP之間的長期協整關系,此時可視具體情況分別設定ECM模型(存在協整關系)與VAP模型(不存在協整關系)。而后對進行過平穩性檢驗的符合要求的序列進行協整分析,從而得出一定限制水平下的協整方程式,并以此來對甘肅省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由于協整方程式只能對變量之間的長期性均衡關系進行分析,因而為了掌握短期內變量短期動態非均衡變動到長期變動的情況。我們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的方法來得出相應的表達式。并根據表達式來對短期波動下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進行分析。但是以上的分析并不能表明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因而我們進一步以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來對其二者的因果關系進行確定、檢驗與分析。在完成以上檢驗后,我們來對不存在協整關系的變量進行相關研究。此時則需要建立VAR模型,以此來完成脈沖響應分析,進一步了解隨機擾動沖擊下究竟會對變量系統帶來怎樣的動態影響,及將會引發內生變量發生怎樣的變化。其中涉及到兩個知識點,一個是脈沖響應,一個是方差分析。脈沖響應主要反映的是變量之間的一種動態影響,而方差分析則是對內生變量變化發生結構沖擊時的貢獻度進行分析。

        四、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的分析結論及建議

        (一)分析結論

        通過實證分析可得,金融發展對于三次產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作用。其中,對第一次產業比重帶來了正向影響,但是影響的程度較小;而對第二次產業則產生了不是很明顯的負向的影響作用;其卻對第三產業比重帶來了顯著的、持久的正向的影響作用。不僅如此,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結構變化同時也對金融發展帶來了正向的促進作用,但是第二產業的結構調整則阻礙了金融發展。結合甘肅省實證分析可得,雖然甘肅省內的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符合演變規律,但是在以全國平均水平為參照物的情況下可得出以下結論:一是甘肅省內的第一產業比重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第二產業發展過于緩慢,三是第三產業于市場內競爭力較弱。不僅如此,第一產業內的比重不均衡、第二產業中的民營企業發展過慢切不同性質產業間存在脫節情況、第三產業內的新興企業發展不好,這些情況的存在對于甘肅省經濟的發展將帶來阻礙性的作用,因此加強省內產業結構調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相關建議

        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金融體系應充分將其資金導向功能發揮出來,以幫助完成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以甘肅省為例,則應加大對農業生產科技基地建設的信貸支持;同時還應向第三產業投入更多的金融支持,完善金融配置,以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為了更好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當前做好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各省市應結合自身產業特點來完善此項工作,以便為經濟的提升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作者:何萬倉 昂巴 單位:甘肅省民族研究所

        參考文獻:

        [1]王麗娟.區域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互動關系研究——基于甘肅實證[J].經濟師,2009,(5).

        第9篇:漁業產業調研范文

        一、大家要在早交賬、交好賬上下功夫,項目落地大會戰比出了效果也比出了差異。

        (一)取得了成果。19月。其中已進資動工項目23個,履約率超過70%有12個項目實現當年報批、當年進資、當年開工投產,利用外資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這一點確實來之不易。全市新簽約市外資金合同項目206個,項目履約率100%其中省外資金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19個,全省排第一位,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從目前情況看,全市完成進度目標的85.31%超額完成任務。這個成果,頂住金融危機的挑戰,頂住多種瓶頸因素的制約,頂住今年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意外因素下取得的也是今年大事多、喜事多、安保任務重的形勢下取得的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實施的兩個“百日大會戰”大家全身心投入,并取得了重要效果,應予以充分的肯定。

        (二)比出了差異。通過比擬。實際利用外資總量排前三位的豐城、上高、奉新;境外現匯進資總量排前三位的豐城、上高、宜豐,銅鼓、市直還是零;現匯進資比重排前三位的宜豐、市開發區、上高,銅鼓和市直還是零;新批項目數排前三位的袁州、上高、豐城,靖安和銅鼓還是零。19月,全市引進市外資金完成情況,累計總量排前三位的豐城、上高和高安;完成目標進度排前三位的高安、樟樹和上高。今年最不好看的數據是外貿入口,累計排名第一位的上高,上高確實撐起了市外貿出口的半壁江山,其次是萬載和高安;完成年度目標進度排前三位的萬載、宜豐和銅鼓。比較之二:從三個方面來看我差異。第一,從三項指標看,進度都不快,均沒有達到要求。利用外資雖然有所增長,但離進度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前三季度全市完成2.16億美元,僅占年度目標的66.75%外貿入口2.06億美元,完成目標任務的60.65%同比總量下降。第二,與兄弟市比較。排位不前,有些指標還比較靠后。利用省外資金在全省排第四位;利用外資總量排第七位;現匯進資總量排第六位;外貿入口總量排第八位。要實現“排位前移、爭先進位”目標,難度依然很大。第三,從縣市區之間的比較看,發展不平衡。無論是項目落地,還是19月整個開放型經濟指標,差別不是縮小,而是拉大。

        (三)存在問題。最近。專門了解項目落地情況,發現的問題突出表示在三個方面:一是項目數量多,但質量不高,特別是外資項目少。項目數雖達358個,但是質量不高,而且是內資項目多,外資項目少。二是各地工作勁頭很足,熱情很高,但工作不實,甚至存在明顯的虛假。有的項目只有幾百萬、一千萬的投資,被夸大成5000萬,甚至一個億;有的項目去年已開始建設,卻上報為今年9月份新開工;有的項目已經簽約,但有的部門從中插一腳,要求投資者出證明,說是該部門聯系進來的等等。像這樣的小動作,尤其是這樣虛假虛偽的行為,奉勸大家不要再做,要本著對事業負責、對發展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地上報項目。三是發展勢頭很好,但制約因素不少。尤其是用地和融資問題,制約項目引進和落戶的突出瓶頸。

        肯定成果的同時,總之。更要看到差別和不足。特別是交賬這個問題上,不得打折扣、找理由。年底驗收時,如果完不成任務,交不出賬,就無法向市委、市政府交代。

        二、大家要在學先進、爭進位上下功夫,落地大會戰闖出了新路也創出了新招。

        認為“三個三”值得大家相互借鑒。從這次督查的情況和平時掌握的信息來看。

        產業招商要抓“三好”一是籌劃、包裝、貯藏一批好項目。要以我市現有的產業和產業基地為依托,首先。以項目尤其是大項目為基礎,大力引進龍頭企業,集聚上下游產品,拉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優勢支柱產業,尤其要以大項目招商為重點,積極做好項目前期工作。二是組建、強化一支好隊伍。要狠抓招商人員的選拔和培訓,建立一支專業性強且相對穩定的招商隊伍。各縣市區、市經濟開發區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要進一步加強這項工作。三是建立、健全一套好機制。各地、各部門主要領導做到親自抓經濟、抓開放、抓招商、抓項目,建立健全了一套好的招商機制,切實落實了有人招商、有錢招商、有地招商、有機構招商、有政策招商、有辦法招商,突出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以商招商、敲門招商、駐點招商,實現了產業招商的新突破。特別是豐城市為了筑巢引鳳,建好標準廠房,吸引投資者在第一時間進園進區,真正落戶,使這項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項目落地要抓“三進”一是領導高位推進。各級、各部門黨政主要領導要將主要精力放在抓項目落地和工業園區建設上,其次。對簽約項目要落實專人跟蹤洽談,爭取早進資;對開工項目要繼續掌握進展情況,加快開工投產進度;對投產項目要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落實國家和省、市優惠政策,促企業早達產達標。各級、各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要親自檢查調度項目的進資情況,重要客商要親自接見洽談,重大問題要親自協調解決,尤其對投資額超億元的重大項目,主要領導要親力親為,確保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見效。二是自我加壓逼進。要繼續堅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堅持高壓的工作態勢。百日大會戰”辦公室要加強調度和督查,及時掌握并且通報各地簽約、開工、投產項目的進展以及各單位排位情況。前段時間開展了第一輪督查,市里還將組織各地、各部門交叉檢查,對各工業園區項目進展情況、各級各部門解決問題和困難的情況、國家和省、市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特別是要檢查項目的真實性,杜絕假項目、假落地。三是全員服務促進。對客商和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各地、各部門要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調查研究主動辦,跟蹤服務及時辦,找上門來馬上辦,重大項目優先辦。各級行政服務中心要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減少辦事環節,提高服務效率,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切實做到服務零距離、規范零投訴。

        園區平臺建設要抓“三提高”一是多方籌集資金,再次。提高園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目前,市經濟開發區和各園區仍然處于高強度投入、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需要大量建設資金。要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把園區自身作為一個招商項目,作為市場主體和運作載體,吸引多種類型的資金參與建設,不時擴大道路、供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同時要做好園區綠化、亮化等工作,改善園區的整體形象。二是設置合適的投資門檻,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效益。要根據不同的行業設定相應的投資強度門檻,合理確定土地的投資密度,并根據投資進度分期分批供地,堅決杜絕只圈地不開發的現象。同時,針對當前土地供應緊張的狀況,各地特別是市經濟開發區和各園區要加大對存量土地的清理力度,對多占地、已報項目但土地手續未辦或遲遲不能開工的項目,要通過協商或者運用法律手段收回土地,統籌布置,著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三是培育支柱產業,提高園區經濟的綜合實力。各地要圍繞各自的產業定位,充分發揮優勢,做大做強園區支柱產業,加快形成產業集群和塊狀經濟。要不斷壯大園區核心企業實力,發揮核心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延伸產業鏈,提高資源加工深度,提升產品附加值。要積極開展產業招商,有目的地引進與之相關聯的企業集團和產業協作關聯度大的配套企業,增強園區的整體實力。

        三、大家要在收好尾、開好局上下功夫,落地大會戰打出了形象更打出了信心。

        總體上值得肯定,這次產業項目落地大會戰。尤其是打出了形象,更打出了信心,要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好,依照“簽了約的抓開工,開了工的抓實物量的增長”要求,切實收好大會戰的尾。收尾過程中,現在遇到突出瓶頸,除了用地,還有一個就是融資。座的各位縣市區長,特別是縣市區分管領導,要具體到每一個項目去幫助他解決資金問題。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中央宏觀金融政策在不時收縮,銀行信貸也是如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全力協助開發區有關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AⅤ | 亚洲午夜精品宅男国产天堂 |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午夜国产福利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