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缺乏創新意識的表現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化學創新意識情境中學化學課程新標準對中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一要求符合當前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創新意識,對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及相關工作專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夠創新、愿意創新、樂于創新,是每一位現代教師應當著重分析的問題。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千變萬化的化學現象及化學反應,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刺激與培養具有極大的優勢,因而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有序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現狀
通過實際教學工作來看,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表現出的創新意識依然存在著極大的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課堂教學往往照本宣科,重視題目分析講解,忽視知識拓展;
2.學生處于知識接收者的地位,不勤于思考,不積極發問;
3.家長出于安全或升學的考慮,阻礙學生化學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的發展;
4.社會整體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忽視。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現狀的問題及分析
從以上學生創新意識的現狀,我們可以發現,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1.教師教學模式過于單一,脫離互動啟發
在高考的影響下,所有的高中生及教師都面臨著極大的升學率壓力。為應對考試,教師往往要將許多授課內容壓縮到較短的課時時間,因而往往會設計嚴謹而缺乏彈性的教學框架和教學流程,缺乏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引導。此外,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只重視標準答案,而忽視了對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分析培養,不利于學生建立起思考路徑,難以出現創新思維。
2.學生片面接受知識,存在思維惰性
學生由于學習過程往往由教師單向引導掌控,往往會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的批判性,不愿意再由自己來實踐與探索,因而導致思維的惰性。思維的惰性會影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阻礙創新思維的發展。
3.家長忽視學生創新性的培養
除了學校教育,家庭也會對孩子創新性的培養起到極大的影響。然而,中國式的家長往往片面地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加之擔心化學實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危險,會人為地導致學生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之間聯系的割裂,也更不利于學生創新性的培養。
4.傳統教育方式的障礙
長期以來,我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課程是以學科為中心,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問題意識的產生;高中化學教材的結構缺乏知識的整體體系指引,往往由學科的篇章組成,不利于學生對不同篇章中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知識進行串聯、思考和整體體系架構。
三、促進學生創新意識提升的建議和措施
1.科學設計課堂進程,啟迪創新思維
教師對于課堂教學應當具有一種張弛有度的把握,不能片面地將課堂變成一環扣一環的授課,而是應當在課堂中營造出一種鼓勵思考、啟迪創新的氛圍。通過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啟發為導向的教學環境,來營造出一種創新的氛圍。
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在完善基礎知識教學后,積極鼓勵學生在教材及生活中發現關聯與區別,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讓學生在質疑中啟迪創新。也能使學生極大地激發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加強自身化學知識體系的創建。
2.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激發創新意識
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環節往往是學生最感興趣,也最樂于參與的環節。把握好實驗教學環節,對于深化學生知識掌握,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在實驗教學環節,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實驗、創新實驗,有條件的學校應當鼓勵學生將課本上一些參考實驗或趣味實驗均動手操作,思考其中的道理。更可以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裝置、實驗模式,并對方案進行分析,積極鼓勵表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此外,還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些趣味性的課外作業,如讓他們通過家庭廚房等常用物品進行實驗、設計實驗,分析原理,從而使他們貼合實際地不斷進取、創新。
3.結合實際生活應用,體現創新價值
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且意義重大,使學生了解到自己掌握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也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能指引其創新開拓的方向。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選取一些與生活、環保、科技等問題有關的現象,向學生說明當前化學在這些現象中所起到的反應、作用,以及還存在的不足,引導學生了解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息息相關的關系,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以致用,開拓創新。
四、結語
高中化學教學對學生化學思維體系、實際應用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不斷總結、改進、優化,采取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力爭取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秀紅,李艷梅.中學化學教學情景的創設技術\[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10).
Abstract: 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College counselors a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must focus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make positive efforts in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o enhance innovation capacity. This paper,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analyze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urrent post-graduat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and combined with post-graduate university cultivation platform discusses the work of counselor in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關鍵詞:創新意識;培養;輔導員;研究生
Key word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cultivation;counselor;graduate students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3-0008-02
0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最高層次的教育,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徑,同時還肩負著學科發展、科學研究和知識創新的任務[1]。我國各研究生培養單位中75%以上的科研項目都由在讀研究生參與完成[2]。從人的發展歷程來說,思維最敏捷、吸收知識最迅速、創新精神最旺盛的階段是青年時期,而絕大部分研究生正處在這一黃金時期,因此培養鍛造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通常認為首先要有創造意識才能產生創造成果,而創新意識的產生需要一定的引導和滋生環境。在研究生培養中一般強調導師的作用,但隨著研究生隊伍的不斷壯大,導師科研任務的日漸繁重,研究生基本處于自我管理、自我實現的狀態中,其創新行為往往無法受到關注,缺乏或喪失創新的原動力。輔導員作為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是大學生健康發展的引導者、影響者、中介者和呵護者,最為了解學生的創新潛力和創新愿望,研究生專職輔導員應該更加投入、全面地圍繞培養研究生創新意識以至進一步培養創新能力來開展工作。
1創新意識培養的理解
1.1對研究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理解據一項針對大學生創新素質方面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并不缺少創新意識,但缺少深究問題的創新熱情和提出問題的創新勇氣;思維相當敏捷,但缺乏創新性思維的方式,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創新的靈感,但缺少必備的創新技能,即缺少新信息加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掌握和運用創新技法能力、創新成功表達能力及物化能力;有創新的興趣與熱情,但缺乏毅力,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虎頭蛇尾,見異思遷,甚至放棄追求。另一方面,創新性思想的產生需要極大的知識量,只有感性或理性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對事物有全新的認識[3]。創新也需要研究生們勤于實踐,如果沒有自己解決實際問題,很難遇到困難和新問題,沒有克服困難和解決新問題的經歷,就很難樹立起自信心,不敢面對有挑戰性的問題,不敢干也不敢想,即便自己有什么新想法,也往往因為不自信而流產夭折。提出創新論點尤其是原創性思想,通常要向傳統理論或權威提出挑戰,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自信心。
所以對研究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理解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激發創新靈感和創新想法的基礎上,而應更深層次地挖掘能夠支持創新靈感和愿望實現的內在原因,將該內在條件的培養和激勵也作為創新意識培養的一部分,比如啟發其加強知識面的拓寬和知識量的長期積累,培養其創新所必須的知識量、自信心和坦然面對困難堅持到底的毅力等。
1.2 對輔導員創新意識的理解輔導員的工作無法直接接觸研究生的科研,更不能對其科研創新能力進行直接培養,但可以借助學校整體培養研究生的大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加大對研究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力度,力求為研究生創造更為適宜的鼓勵創新的環境,這就要求輔導員本身應該具有創新意識。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組成部分,其創新意識是在工作過程中依靠自身素質,在變革教育的過程或實踐中,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教育規律、教育特點、結構等的高度有組織的、完善的知覺和自覺的思維[4]。豪托拉斯列舉了九個方面作為創新型教師的條件:①對學生發揮出來的創造力感到由衷的喜悅并加以高度贊揚;②建立有助于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人際關系;③率直的共同感受;④了解學生的能力界限和優點;⑤不是為了支配學生;⑥創造性地寬容學生;⑦不壓制集體的意志和個人的意見;⑧探求各種事物的真情;⑨寬容和密切的環境。
1.3 創新意識的內部影響因子分析只有明確創新意識的影響因子,才能發現制約創新意識發展的內部因素,以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積極發展。
1.3.1 動機水平動機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學生對其自身角色的認知,對學科知識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對創新活動本身的認同程度。動機水平主要影響創新意識的自然水平,即獨立性、果斷性、堅定性、自制力。動機水平是創新意識的基礎影響因子,動機的強度直接影響創新意識水平的高低。
1.3.2 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創新意識被激發的第一產物,創新思維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反作用于創新意識,增加研究生對于創新行動的滿足感,提高創新意識的心理動機水平,有利于創新意識的發展[5]。
1.3.3 人格結構創新型學生的人格結構是指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不僅包括與他人不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與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的個性特征的總和。良好的人格特征是保證學生愿意獨立、果斷、堅定、持續、有效地進行創新行動的思想基礎。
對創新意識的深入理解可以幫助輔導員從創新意識的內部影響因子入手,有針對性地尋求能更有效培養研究生創新意識的工作方法。
2研究生創新的優勢特征和薄弱環節
2.1優勢特征
2.1.1 思維聯想的靈活性研究生正處在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躍、求知欲望最強烈、創新精神最旺盛的階段,同時又具有本科生階段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科學實驗經驗,因而是處在從事各學科領域創造性研究的最佳時期。研究生的思維聯想流暢、靈活、開闊。在創新過程中,思維聯想的靈活性尤為重要。有些研究生在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時,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找到解決辦法,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這就是思維聯想的靈活性的一種表現。
2.1.2 質疑權威的批判性研究生的理性思維趨向成熟,性格鮮明,鋒芒畢露。他們往往不懼學術權威,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研究生沒有派系之爭,沒有聲名之累,可以無所畏懼地表露自己的觀點。
2.1.3 理論與實踐的適用性研究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知識的適用性大大增強。表現在研究生不但能夠運用知識來思考和解答學術或論文中的難題,而且能夠進行有關專業的科學研究。
2.2 薄弱環節
2.2.1 興趣動力欠持久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華爾特說過:“興趣既可以看成是學習的原因,又是學習的結果。正像興趣是過去學習的產物一樣,興趣也是今后學習的手段。”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事,可以發揮智力潛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興趣的事情,則只能發揮智力潛能的20%左右。興趣對科學創造具有啟動功能,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地、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去接觸和觀察研究,其聰明才智也就能得到充分發揮。對所學專業由入門到入迷,覺得大有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報考研究生,期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這本應是原始意義上的上進動機。但有不少學生報考研究生是為了逃避就業壓力,為了升職發展,給未來增加一個籌碼,未考慮到自身的興趣何在,因此不會有很強的自主意識,更談不上能在所學的專業領域中有所創新了。
2.2.2 缺乏合作精神目前,很多研究生沒有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受個人功利主義的影響,寧愿自己一個人做事也不愿與他人合作;也沒有看到合作的優越性,他們簡單地認為“1+1=2”,而事實上在合作中能產生“1+1>2”的效果。這種不愿合作的心態也制約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2.3 知識結構欠合理現代心理學認為,知識結構越合理,知識的質量越高,創新越容易。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很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欠缺對新事物敏銳的洞察能力和系統分析能力,缺乏對科研活動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以及對各學科發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和對科研發展方向的科學預測能力。學生們已經習慣于接受、理解、掌握現有的知識和在固定的框架中思考問題。這樣,研究生很難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
2.2.4 忽視實踐環節研究生要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最終服務于社會,必須走出校園,以實際生活為基礎,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不斷積累新知識,逐步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也能為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提供堅實的基礎,使自己的創造性活動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又從社會需求中獲得進一步創新的靈感,從而建立良性循環。看到了研究生在創新活動中的優勢和劣勢,就能夠更好地利用優勢特征,針對薄弱環節來開展工作,彌補工作中的不足,加強對研究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3研究生創新意識培養策略
目前,研究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行為之間存在較大的反差,折射出的是傳統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問題。實驗流程規范化,數據結論標準化,評價機制單一化,“不允許失敗”的創新環境,剝奪了學生自由表達思想和展示新發現的權利,結果只能造就平庸化的學生。如何營造一個能夠激發研究生創新熱情和創新勇氣的創新生態環境,使研究生樂于創新、敢于創新,是除導師之外輔導員也同樣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3.1 了解學生的創新愿望,重視情感教育輔導員與學生聯系最為密切,最能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最能把握學生的情緒,最能了解學生的要求,最能貼近學生的情感[6]。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一個好輔導員會影響一批學生的未來,輔導員必須圍繞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大局,在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做出積極的努力。研究生是研究型人才,普通的認知課程和畢業論文設計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方面起了較大作用,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培養,忽視了最豐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將教育過程變成了枯燥的發展智力過程。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需要愛護和培養,為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應該支持學生的探索行為,活躍學生的日常科研和生活,極大地激勵起他們的創新意識。
3.2 尊重創新結果,增強創新的原動力研究生作為受教育的客體,其創新的原動力來自于對未知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對獲得學位和成就的榮譽感、自豪感、被尊重感,以及由于創新增強了自己在社會中的競爭力而帶來了物質利益的滿足感,等等。創新的原動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強化,也可以被削弱或阻止。當通過努力,產生了創新的結果,由此而帶來了滿足自己精神和物質需要的時候,創新的原動力就會得到強化。相反,當創新屢屢受挫,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創新的原動力就會受到削弱或阻止。因此輔導員應密切關注研究生的創新活動,對他們的表現予以引導和鼓勵,尤其要做好一些創新活動,如“挑戰杯”科技大賽等的引導和鼓勵工作,在工作中有政策傾向性地對這類同學進行鼓勵。創新人才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創新是一種求異的過程,都具有鮮明的個性。這種個性特征是創新的內在要素,沒有個性也就沒有創新。就創新人才的素質而言,必須十分重視個性的形成,尤其是必須創造各種環境和條件,使個性得到張揚。創新不僅需要創新人才個性的張揚,而且需要非智力因素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勇于挑戰的創新精神,在創造性活動中面臨種種困難和挫折時,不低頭,不氣餒,把創新的潛力付諸實際行動并爭取最終實現創新。
3.3 營造濃郁的創新環境環境是創新人才借以在其中進行創新活動的各種條件的總和,同一個層次的學校,由于所在區域不同,校園文化氛圍不同,其培養的研究生的創新意識也有很大的差別。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研究生培養的大平臺,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學術報告活動是學習和交流學術思想的好形式。舉辦各種各樣的學術活動,對于研究生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學習和借鑒他人研究經驗大有裨益。聽學術報告,并積極啟動自己的思維,注意學習報告人的思維方式、報告策略、演講風格,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積極參與提問和討論。鼓勵學生不僅多聽學術報告,更要積極地作學術報告。無形當中,在學科專家們科研精神和成功經歷的鞭策下,研究生可以逐漸地樹立起時刻注意創新的意識。
講座可以借鑒美國研究生的課堂[7],充分重視討論環節,使枯燥的講座變成學生與學術泰斗、學科前沿專家的對話。可以將會場布置成圓桌會議式,學生圍坐在一起,成月牙狀,專家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以學生為中心,避免坐在后排座位的同學不參與討論的情況,也使同學之間可以有目光交流,讓所有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聽到并理解各自的觀點。會場里沒有講臺,沒有人可以居高臨下地發號施令,從而使會場真正成為專家和學生民主平等地進行學術討論的場所。也沒有人正襟危坐,氣氛活潑而熱烈,所有學生都積極地參與討論,專家也隨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引導他們參加討論。
加強交流合作,建立開放的學生學術交流活動體系。交流是啟發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新觀念的產生,不會是簡單的埋頭自學,應該是與同行交流的結果。在交流中,常常能激發出新的思維,迸發出新的思想火花。因此要營造一種和諧向上的學術氛圍,引導研究生積極參與對熱點問題的討論,加強與周圍學者及教師的思想交流。學生學術交流可以進行學生自己的專業學術講座,也可以進行經驗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可以是討論式,也可以是辯論式,完全由研究生自主進行,自由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問題研討會。可以請專業教師參加,但教師不是以權威或知識的主宰者的身份來傳授知識,而是問題研討會的策劃者和參與者;是討論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啟發學生通過協作共同獲得研究結論的協調人。
創新是以創新意識為第一推動力的,所以開展研究生創新教育首先就應當提高研究生的創新意識,輔導員應當注意開展多方位工作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保證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儲備。
參考文獻:
[1]馮寶鵬,蘇宏偉,高平發. 研究生創新的動力分析與研究生教育創新體系的構建.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增刊),116-119.
[2]孟衛東等.對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擔改革基本原則與基本思路的探討[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3):60.
[3]趙耿,鄭雪峰.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感性知識需求.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6):31-32.
[4]仲執.教師的創新意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8:318.
[5]何克抗. 現代教育技術與創新人才培養.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制約因素 培養方向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勞動者是重要的經濟資源,人才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我們要大力發展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要適應形勢的發展,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創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一種能力,學校教育對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關系到未來人們的創造能力。創新意識是實現創造發明的前提與動力,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又必須要有創造性思維作基礎。
二、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學生內在因素
首先,是學生智力方面的因素,也就是學生認知能力的影響和認知上的誤區。
第一是認知能力的影響,具體表現為:觀察力、記憶力弱,影響對事物的認識,同時也會影響創造性;想象力不夠豐富,迸發不出思維的火花;不善于幻想和聯想,不能擺脫現實的束縛去塑造未知的事物;由于多年的學習與生活形成了思維定式,一定意義上提高了思維的效率,同時也限制了思維的創造性;不能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式進行思維,使思維受到限制,如不相信直覺思維,就會放過很多新發現、新想法、新思路;不善于應用類比等思維技巧進行思維,提不出科學假設。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操作能力的訓練情況及現有基礎。缺少勤于思考、善于思索的習慣。
第二是認知的誤區,具體表現為:過分相信某一感官的作用,如過分相信視覺,導致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感官全方位觀察事物;把無確定根據的假設作為事實接受,影響創新,甚至形成錯誤認識;把錯覺當作認識事物的基礎;把事物的假象不加分析進行接受;過分相信書本、權威、大眾傳媒,不進行理性思考加以接受。
其次,是學生個人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制約因素
第一是膽怯,這是制約創造性的最危險的頭號敵人。膽怯會磨滅想象力和獨創精神。比如上課時,有些同學知道問題的答案,就是不敢當眾發言而連手都不敢舉,更談不上主動發表見解。學生連一般問題都不舉手發言,漸漸地想象力和獨創意識也會因此而消失掉。
第二是過分的自我責備,這是妨礙創造性的另一大敵。人非圣賢,熟能無過。過分的自我責備也就是缺乏自信心,它常常表現為過分的自我挑剔,這種過分的自我挑剔往往導致創造性的“自殺”。比如教師相信某個同學能干好某事,而在布置給他做的時候他卻會說“我不會做”、“我不行”,這樣的同學就是缺乏自信心。不敢嘗試就更不可能有創新的發揮了。
第三是倦怠,它同樣是學生創造性的障礙。聰明才智甚至天才都來自勤奮,而倦怠不但使一些平庸者碌碌無為,也使一些具有才華的人磨掉創造的鋒芒。有些同學熱衷于無所作為,熱衷于無所益處甚至是有害的游玩,而對待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卻懶字當頭,表現為集體活動跟別人不挑擔子,上課似懂非懂不求甚解,這種得過且過的思想和行為哪里還能使他思維活躍、有所創新呢?
第四是性格的片面性和狹隘性,它也會給創造性活動造成障礙。這里有個真實的例子。有一個女學生很有才能,是班干部,在低年級時各方面表現都很好,到了高年級時因自恃清高而長期不和其他同學平等相處,久而久之,也就有不少同學不理踩她,所以她就逐步地認為同學們看不起自己,于是就感到學習和生活沒勁,結果導致全面退步。實際上原是她的性格片面而不合群,不是同學們不要她。所以,像這類情況,教師就要聯合家庭和班級學生,合力改造其性格,只有完備了自身性格,她才會再有進步和發揮原有才能,以后也就可能有所創新了。
(二)外在環境因素
首先是家庭教育環境,具體表現為: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實施的是“順從”教育,把“聽話”視為好孩子的最高標準,孩子從小想象力、創造力就遭到封殺,使孩子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然后是學校教育環境,具體表現為:傳統教育中的教學、考試評價以教學大綱、教師、教材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和學生把教學大綱、教材奉若經典,甚至是評判各種問題對與錯的惟一標準,教師則是知識的權威,使學生迷信書本、迷信權威。其次是社會環境,具體表現為:所處區域生活環境普遍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強,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產生負面影響;新想法總是得不到支持轉化為行動;具有一定冒險性的創新想法或行為受到懲罰;由于提出新觀點、新辦法等遭到打擊。最后是文化環境,具體表現為:受傳統文化影響,認為質詢、提問、反駁是不禮貌的;受傳統文化影響認為對老師的內容、書本提出質疑是不謙虛的表現;受傳統文化影響理想過于實際;受傳統文化影響缺少冒險精神。
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從以上我們歸結的影響學生創造性思維影響的因素來看,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時也因該從這樣兩大方面來尋找答案和方向。
關鍵詞:機械創新文化活動;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b)-0000-00
1 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等教育,雖然我國高等教育已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但中國高校學生依然存在應試能力強,動手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較差的特點,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學生也存在明顯的差距。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學校傳統的課堂教學,即第一課堂。但是,由于第一課堂受到學校教學計劃、教學任務的限制,不能有效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開展有效的創新能力培養。而隨著社會對人才創新能力需求的不斷提升,也對高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通過第二課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養成創新型人格、鍛煉創新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新素質總體仍然較差,主要表現在:一、缺乏創新觀念和欲望;二、缺乏創新性思維能力;三是缺乏創新的興趣;四是缺乏創新的毅力。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結合其自身的具體特點,我們發現雖然當工科大學生思維活躍、敢于嘗試、富有理性、注重現實,善于學習,但大多數理工科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多以文藝匯演、體育比賽、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開展。這些活動對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個性養成培養有很好的作用,但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卻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尤其是不能兼顧好理工科學生的實際特點及創新需求,這就導致學生表現出缺乏創新觀念和意識,缺乏創新的動力和興趣的問題。
大學生創新素質的養成的主要問題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表現為引起創新活動的動機和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它是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創新意識是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起點。只有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才能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創新意識有主動性創新意識和被動性創新意識之分。我們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意識,也就是說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主體性創新意識形成。
認知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意識不是天生具備的,必須通過多次刺激與誘導,最后才可能導致主動性創新意識的形成。通過科技創新類競賽活動,形成了在學校倡導和導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意識培養過程。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一種區別于傳統第二課堂的活動模式,這種模式中應具備適合學生創新性需求的各種載體。以機械類專業為例,這種學生活動的載體可以為:工業設計大賽、先進成圖大賽、機械創新大賽、機器人設計大賽等一系列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學生對這類既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又有較大創新性設計空間的項目具有濃厚的興趣。但由于沒有找到一種成熟的參與形式,學生對這類活動關注較少,參與度不高,不能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完全培養和開發出來。那么,將這一系列的載體有機串聯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培養模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將最大化地結合大學生的創新需求、契合學生的興趣方向,培養學生獨立的創新能力。
2 我院創新素質培養情況及具體措施
我院以機械類專業的機械制圖為例,進行了一系列的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研究,效果顯著。
機械制圖是理工科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圖、繪圖能力。而繪制機械圖樣是工程技術領域相互交流設計思想的能力,機械零件的表達方案是準確、清晰、完整的表達機械零件的方法。但是,在制圖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接受的知識多為基本技巧、常規畫圖方法等規范性知識,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很難完成出色的機械零件創新設計。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以機械制圖零件的最優表達方案為出發點,各班級通過討論后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零件。通過學生自己分組討論零件繪制過程中的表達方案的選擇等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大化滿足學生的創新需求,通過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自信,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并以班為單位參與學院制圖競賽,營造全體學生學習的氛圍,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最后由學院聘請機械制圖的資深教師來點評,選出最終的最優方案。
這種培養模式以學校創新素質教育需求為導向,加強了機械創新文化宣傳,調動了學生對機械創新的興趣,提高了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同時,也通過機械創新文化宣傳,幫助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機械這一專業學科。
除此之外,我院還開展機械主題文化周活動。把文化周作為學生第二課堂創新性能力培養的一個環節,使學生脫離簡單的書本學習,通過生活中的微角度幫助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機械,為學生提供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文化周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如機械類競賽獲獎作品的展示、機械學科學術講座、影展等,為學生呈現多樣的、靈活的機械文化,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覺的學習機械知識,最終達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創新能力培養。
再者,隨著工業設計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求助于工業設計來提高自己企業的競爭力,對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同樣不能忽視企業的需求。結合我院培養目標及企業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進一步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我院開展了工業產品設計大賽,利用諸如UG、solidworks、CATIA等三維建模軟件,結合企業實際需要,開展一系列產品創新的工業設計比賽。比賽以企業需求為主導,以學院資源為依托,以學生視角為切入點,學生以團隊或個人形式完成產品的造型、機械、電路設計。真正做到使學生將自己的創新性設計融入到實際的產品中,在產品制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能力、最終達到自我認識和行業認知。通過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使學生感受到切實的機械文化,激發自我學習意識。
我院的實際做法以學校的第二課堂為抓手,立足于理工科院校及學生的實際創新需求,通過開拓第二課堂的新模式,探索以學科競賽為主線的各類新載體在學校學科建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在這種新模式下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在不同的競賽載體中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同時營造出嶄新的校園文化氛圍。而這種第二課堂新模式的探索,除了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性熱情,同時也能夠為其他各類理工學科找到自身學科特點,開發適合本學科的特色活動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王樹才等.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07(10).
【2】周海、王黛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機械創新設計能力培養探索[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0(10).
【3】陳莉.創新型國家視域下大學生創新素質系統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
關鍵詞:數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科研能力
收稿日期:2007―03―10
作者簡介:鄭文晶(1964―),女,蒙族,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呼倫貝爾學院數學系幾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21世紀高等教育的新理念
21世紀高等教育新理念的創新理念中指出,創造能力將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在國際競爭和世界總格局中的地位。高校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最主要的場所,必將成為技術創新系統和知識運用系統的主力軍。知識經濟的內在核心因素就是創新,知識創新是基礎,創新人才是關鍵。高校要組織開展開放性、超前性、綜合性的知識創新,是大學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基本使命。高校既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又要加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在高校營造一個全新的創新氛圍。
2.高科技社會對五類數學人才的需求
高科技時代充滿著激烈地競爭,但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由于各種科學技術的核心往往是數學,交叉學科的核心也往往是數學。數學學科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課題組把社會需求的數學人才分為專職數學研究人員、交叉學科研究人員、高等教育數學教師、應用型數學人才、基礎教育數學教師五類。這五類人才他們是理論數學的研究人員,應用數學的研究人員,交叉學科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高校教師和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數學教師。對于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科研能力。高校教師、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數學教師作為培養未來社會的創新型人才,他們必須是具有創新素質的教師隊伍。所以高科技社會對五類數學人才的要求必須具有較寬視野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3.目前高等院校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趙繼源等經過調查高師院校數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如下現象:(1)大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缺乏自我表現的欲望。一般認為,具有創造力的青少年往往敢于標新立異,敢想,敢說,敢做,不畏懼權威,而我們大學課堂里的學生卻極少發表自己個人看法,不敢表現自己;(2)大多數數學教師采用講解法授課,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都幾乎剝奪了,只著眼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創造力;(3)當前數學課堂學習普遍缺少廣泛深入的互動和獨立探究問題的過程,這樣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二、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科研能力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真正理解“創”與“新”的有機聯系,即“創”是對尚沒有出現的事物,在沒有現成的路可走的前提下去奮力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發現并向世界推廣這個新事物;“新"就是相對于已出現的事物而言,這個即將要發現的事物從本質、形狀、特征都是不曾有過的,或是對已出現事物加深認識,發現其尚未被人們發現的特質,使人們對它的認識不斷得到提高與深化,也可以對現有的事物發展做出科學而有說服力的預期判斷。或者找出一條發現發展這種新年事物的更加可行而有效的新捷徑。同時,“創新"也包含對前人的知識和已發現事物進行新的分析歸納和總結。
創新意識是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用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
創新意識與創造性思維不同,創新意識是引起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和條件,創造性思維是創新意識的必然結果,二者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創新意識是創造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開發是培養創造人才的起點。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它至少要求: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養成推崇創新、不斷開拓進取、勇于沖破傳統觀念和科學權威的理論體系、以創新為榮的思想觀念;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其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這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再次,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勇于和善于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所應具備的淵博知識、廣闊的視野和綜合、交叉、開拓領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必要的再學習的方法,并能自由地從一個知識領域跳向另一知識領域;第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備獻身科學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項要求高、難度大的復雜工程。但只要我們找準立足點和突破口,它又是完全可以辦得到的。提高大學生的科研能力正是這樣的立足點、突破口和有效載體。因為稍加分析就會發現,上述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正是一個素質優良的科學研究工作者的起碼要求。科研工作就其實質來說,就是一種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擬定新對策的創造性活動。而發現、分析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正是一個人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及奉獻科學精神的全面展現過程。一個人如果沒有對科學的奉獻精神和強烈的創新意識,就不可能敏銳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更談不上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就更無可論及;反過來,即使具備了獻身精神和創新意識,但缺乏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能深入地分析和解決問題,也只能是空有滿腔熱情,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應強化幾個觀念
1.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創造性人才,而不是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創造性人才必須具備兩方面的素質:一是創造性能力,二是創造性人格。創造性人才的發展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一個人成功只有20%取決于智商,而80%取決于智力之外的非智力因素。為了培養適應未來多元化社會需要的人才,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使學生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維反應方式,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和擺脫困境的能力,使學生擁有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優秀品質,從而提高未來創業的成功率。
2.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的基礎
必須明確,在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的過程中,要避免那種片面強調科研能力而忽視學生基本知識學習的傾向。扎實而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是進行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掌握廣博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才有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數學專業基礎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的教師不僅要加強基礎課的教學還要加強數學基礎課中習題課的教學。一堂精心設計的習題課能從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的同時,又要切實抓好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
3.數學教學中注意發展學生個性的問題
數學研究和創新當然需要討論和交流,需要團隊精神和集體的力量。但是與其他學科的研究有所不同的一個特點是,數學創新更多的是個人勞動的成果。牛頓從對力學的研究中創立了微積分,萊布尼茨從對幾何的研究中創立了微積分,他們之間并沒有直接的合作。羅巴契夫斯基、高斯、波約爾各自創立了非歐幾何,他們之間也沒有合作。
各校數學學科專業的學生中往往會出現一兩個特殊學生,他們不僅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有較好的基礎,而且對數學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有一定的數學天賦。在數學教學中注意發現這樣的學生,特別指導這樣的學生,發展這些學生的個性和數學優勢,促使他們迅速成才。
4.開設專門的創新課程,培養大學生的科研方法
高等學校要根據創新人才的需要和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與技能提高的需求,要開設一系列專門課程,這些課程有重點地教給學生一些最基本的科研和創新方法,諸如如何選題,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資料,如何提煉論點(觀點),如何謀篇布局、安排論文結構;如何論證闡述;如何修改文稿,了解論文的書寫格式和規范,等等。同時有意識地布置一些綜合性大作業或小論文題目,對學生進行科研創新的基本訓練,教師再加以必要的指導和輔導,使學生初步掌握科研創新的方法和途徑。這樣,廣大學生經過科研創新實踐的磨煉,科研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有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寅平.確立21世紀高等教育新理念〔J〕.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1,(4).
〔2〕數學學科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R〕.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
創新心理素質是個體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與發展并在創新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有關創新心理素質的構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創新意識是創新活動的內部心理傾向,表現為好奇心、求知欲、懷疑感、創新需求、思維的獨立性等方面,它是創新心理素質形成的必要前提。創新能力是創新活動中所達到的能力水平,表現為創造性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是創新心理素質的核心,是衡量個體創新心理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競爭心是不甘落后積極進取的內在動力,是創新個性的重要表現方面之一,擁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是創新人才在社會競爭中不斷前進的重要因素。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雖然在創新心理素質的構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創新意識是形成創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強化創新能力;競爭心可激發創新意識,促使創新能力更好的發揮和運用;創新能力反過來又能增強創新意識和競爭心。我們認為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競爭心是創新心理素質的三個重要構成部分,它們水平的高低可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個體創新心理素質的高低。
心理健康狀況作為影響個體學習、工作與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會對創新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國內有關創新素質的理論探討比較多[3-4],具體的實證性研究比較少,而有關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雖有報道,但缺乏深入系統的實證研究[5-6]。鑒于此,本研究擬對我國中學生的創新心理素質與其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初步探討,以期為學校創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2研究方法
2.1被試北京市、河北省兩普通中學學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測評工具
2.2.1創新心理素質量表該量表為王極盛編制,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競爭心三個子量表,每個子量表初步由20個項目組成,采用5級評分作答,從1~5分別表示從無、偶爾、時有、經常、總是。
2.2.2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該量表由60個項目組成,共有十個分量表,分別為強迫(MH1)、偏執(MH2)、敵對(MH3)、人際關系敏感(MH4)、抑郁(MH5)、焦慮(MH6)、學習壓力(MH7)、適應不良(MH8)、情緒不穩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該量表為王極盛(1997)專門針對我國中學生所編制,信度、效度較高[7]。
2.3施測與數據處理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抽取被試,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采集的數據使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管理與統計處理。
3結果
3.1創新心理素質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1.1項目與總分的相關
分別計算三個子量表各項目得分與其相應的子量表總分的相關。創新意識各項目與其總分的相關在0.41~0.69之間,創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項目與其總分的相關在0.45~0.76之間,競爭心子量表中,除第58項與其總分的相關為0.31,其余各項目與總分的相關在0.42~0.79之間。
3.1.2因素分析和結構效度
分別對這三個子量表進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將區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個項目剔除后再次進行主成分分析。根據卡特爾“陡階檢驗”原理,結合碎石圖可以看出,創新意識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為7.45,其余特征值較小可以舍棄,因素1所能解釋的變異數為41.4%,該子量表進行因素分析的18個項目在因素1上均有負荷且負荷量均高于0.54。對創新能力子量表進行同樣的分析,發現其因素1的特征值為8.65,其余因素較小可以舍棄,因素1所能解釋的變異數為48.1%,該子量表進行因素分析的18個項目在因素1上均有負荷且負荷量均高于0.51。對競爭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為8.66,其余因素較小可以舍棄,因素1所能解釋的變異數為54.1%,該子量表進行因素分析的16個項目在因素1上均有負荷且負荷量均高于0.59。
3.1.3信度分析
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三個子量表的同質性信度(Cronbacha)分別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別為0.87、0.88、0.91。
3.2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的整體特點
將三個子量表所含項目的評分之和除以其項目數作為該子量表得分,中學生在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上的得分分別為3.38±.76、3.32±.81、3.52±.83。
3.3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3.3.1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創新心理素質各子量表得分與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總均分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創新意識與抑郁、焦慮、學習壓力呈顯著負相關;創新能力與抑郁、學習壓力呈顯著負相關,與適應不良呈顯著正相關;競爭心與抑郁、焦慮、學習壓力、總均分呈顯著負相關。4討論
4.1創新心理素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對創新心理素質三個子量表分別進行項目一總分相關分析,正式項目與其對應子量表總分的相關均在0.50以上,表明這些項目均有較好的鑒別力。因素分析結果表明,三個子量表均有一個特征值最大的因素可以說明該子量表的主要成分,且每個子量表的項目在該子量表的這一因素上均有較高的負荷,這一結果與我們編制量表時的理論構思基本吻合,從而表明創新心理素質各子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對創新心理素質各子量表的信度進行考察,發現其同質性信度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表明三個子量表的信度較高。
4.2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的一般特點
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各子量表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創新心理素質整體狀況不錯。中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熱情奔放、敢想敢做、不畏權威,具有很大的創新潛力。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處于一生創造力最佳發展年齡區的前端,可塑性較強,因此大力開發青少年的創新潛能,使其具備更為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這應是我國創新教育的努力方向。
4.3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強的個體,體驗到的學習壓力、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較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個體在創新意識和競爭心上要顯著優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學生。創新能力屬于創新心理素質的認知結構,創新意識和競爭心則屬于創新心理素質的動力結構,因此相對而言后兩者與心理健康的關系要比前者更為密切些。已有學者[5-6]對創新素質和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了理論探討,本研究從實證的角度進一步證明兩者關系緊密。創新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因子的回歸分析表明,學習壓力對創新意識和競爭心的影響作用較大,創新能力受學習壓力、適應不良和抑郁的影響作用較大。現在中學生的主要壓力來自學習方面,巨大的升學壓力、繁重的學業任務使他們體驗到較強的壓力感,從而引發焦慮、抑郁等不良應激反應。健康的心理狀態可以充分發揮智力效應,思維活躍,聯想豐富,提高創新敏感性,對有關創新的事物保持濃厚的興趣,從而極大的提高創新效應。時常處于抑郁、焦慮、緊張狀態下的個體,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受到抑制,難于保持較高的水平。學習壓力對創新心理素質的三個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這就提示我們,如何將學習壓力調控到一個較為合適的水平,以便促進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這是創新教育中值得特別關注的問題。另外,本研究還發現創新能力與適應不良因子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適應不良對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這一結果較為有趣和費解。我們推測這可能與創新能力愈高,個體行為方式獨特性愈強,導致有時與外界的常規不太適應有關,具體的原因尚有待今后進一步的探索。總而言之,健康心理是創新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心理條件,健康心理的培養和維護有利于促進創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長。
5結論
5.1自編創新心理素質量表包括三個子量表即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競爭心,經檢驗這三個子量表均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
5.2中學生的創新心理素質整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5.3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較為密切,創新意識與學習壓力、抑郁、焦慮顯著負相關,創新能力與學習壓力、抑郁顯著負相關,與適應不良顯著正相關,競爭心與抑郁、焦慮、學習壓力、總均分顯著負相關;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創新意識和競爭心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學習壓力對創新意識和競爭心的預測作用較大,學習壓力、適應不良和抑郁對創新能力的預測作用較大。
【參考文獻】
1戴春林.創新心理素質淺論.教育發展研究,2000:6:80-83
2崔景貴.論心理科學視野下的學校創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126(12):17-19
3林崇德.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51(1):5-13
4顧明遠.基礎教育與創新精神.中國教育學刊,1999;94(2):23-25
5王極盛.創新時代.北京: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9:125-146
當前,一些學者在學術研究中存在視野不寬、開掘不深、與現實聯系不緊等問題,這與學術研究境界不高有直接關系。其表現主要有:沿襲前人,照貓畫虎、依葫蘆畫瓢,缺乏原創成果;畫地為牢,在“一畝三分地”里小打小鬧,缺乏大處著眼的意識和能力;遠離現實,習慣于“炒冷飯”,研究缺乏新穎性;過于寬泛,“揀到籃子里都是菜”,“水分”很大、“干貨”不多;不成體系,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缺乏完整性;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沒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學風;等等。做學問是一門細活,需要潛心鉆研,否則永遠出不了精品力作。如果學者的學術研究境界過低,就很難在學術研究上向更高、更新、更深的方向拓展。那么,如何提升學術研究的境界呢?
首先,轉變思維方式。當今學術研究中慣性思維有余,創造性思維不足。比如,多數人習慣于把握過去和現在,只有少數人敢于預測未來;多數人期望從別人那里得到現成答案,只有少數人能做到獨立思考、努力提供新答案;多數人遵循已有的“游戲規則”,只有少數人敢冒風險去創造新的“游戲規則”;等等。因此,提升學術研究的境界,需要我們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從傳統的習慣性思維、經驗性思維、直線性思維、從眾性思維向跳躍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想象性思維、聯想性思維、靈感性思維轉變。
其次,強化創新意識。創新意識包括變革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變通意識、差異意識等。強化創新意識,需要我們培養好奇心和求知欲,像小孩子一樣思考和行動,對所研究的問題多一些奇思妙想、多一些大膽探索;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對待所研究的問題和對象,寬容新事物、新觀點,不隨意否決、不固執己見;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恒心與勇氣,善于從已得到深入研究的問題和現象中把握新的研究方向和路徑。
國家的興旺,中華民族的振興迫切需要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教育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人才方面擔負著特殊的使命。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新內涵,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加強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極其重要的,也是我們小學數學老師的光榮職責。
二、小學生思維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發展的特點
1.小學生思維特點
小學生思維具有形象性較強、邏輯性較差、靈活性較差,思維的自覺性均衡,受外界情景影響較大。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年齡在6~12周歲左右,由于年齡的限制,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的邏輯思維都同時發展,一般以形象思維為主,二者發展極其不平衡,這對學生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影響較大。在這一階段小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較差,觀察能力不強,面對新聞題容易受定勢思維的影響,嚴重限制了發散思維,影響了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部分能比較完整地說出分析推理過程、并進行自我觀察、自我檢測和自我調節、自覺尋找錯誤原因進行糾正,部分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較差,嚴重影響了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小學生的思維受外界情景影響波動較大,積極創設情境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學習材料有興趣時、思維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會增強,會促進數學知識的學習,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2.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發展特點
小學生創新意識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比較朦朧,缺乏明確的目標性;易受外界干擾,缺乏穩定、專一性;膚淺,缺乏嚴密的邏輯;缺乏自覺主動性,易自發流露。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很大的具體直觀性,以模仿、再造想象為主;同時,雖然創新想象十分豐富,但還處于一種由直觀形象向抽象現實過渡,由易變向穩定性過渡的階段。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顯得幼稚,但發展快,呈波浪式前進。
三、創新教學的開展
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教學創新的要求,對如何教好數學,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本文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進行如下探討:
1.強化基礎知識
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影響著小學生的認識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對于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來說,數學創新意識及創新思維就如同毫無根基的空中樓閣。因此創新教學首先要從強化基礎知識開始。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學好數學基礎知識,強化數學基本功,滲透數學思想,積累解決數學問題的經驗。小學數學首先要從最自然質樸的境界開始,在最利于學生數學基本素養發展的地方下大力氣,做真功夫,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才能使學生打好可以繼續向上生長的數學根基。強調通過練習,激發思維,掌握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學,他們的各項數學素質才得以激發、生成、躍進,進而解決新的問題。教師在練中講,就能根據學生練習的情況確切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找到最適合每個學生的引導方式和學習方法,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益。
2.營造師生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氣氛,建立培養創新能力的環境
教學過程中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能極大限度地觸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想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就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給學生留下充分表現和發揮個性的平臺。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塊肥沃的土壤,只要擁有了這片土壤,學生的創新意識才得以萌發。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克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不同于別人的思路,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都是創新。每個學生都可以創新,也都具備創新的潛能,如何挖掘和提高這種潛能,取決于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程度。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成為學習的主體,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以平等、寬容、鼓勵的態度對待學生,更多地采取討論、探究等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始終,真正成為探索研究的主體。
3.創設情境,啟發誘思,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培養中,積極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探求多種多樣的創設情境,啟發誘思,激趣導入的新課的方法。例如: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低年齡段常用游戲,故事導人,通過游戲、猜謎語、講故事等,融教學于活動之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寓樂于學;中年齡段教師用創設生活情境導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創設現實生活情境或模擬現實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創新意識培養;針對高年齡段學生,教師常常用設置懸念導人:教師提示矛盾沖突,設置懸念,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激發創新意識的培養。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還可用聲像傳情導人:通過課件、幻燈、播放錄音等,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思維啟示,潛移默化培養創新意識。
4.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孩子產生數學學習的成功感
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有創造性的成果,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強烈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水平、態度、情感進行適時,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新穎的解題方法或思路都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在實際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對于綜合性比較強,比較靈活的問題,就請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回答:對于一般性問題,就請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回答: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就請暫時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同學回答。這樣所回答問題與他們的實際情況相符,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就高一些,同學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就多一些,他們的成就感就強一些,他們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5.積極參加實踐訓練、培養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0)04-0174-02
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之林。”顯然,培養下一代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全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作為物理學的起始――初中物理,應如何進行創新教育呢?
一、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
傳統的應試教學,能幫助學生形成觀念要領,掌握規律,但它缺少靈活性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倍受束縛。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或知識庫,學生幾乎不需要創新意識。有什么樣的意識,才會有什么樣的行為。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怎樣才能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1.全面認識創新的含義
中學生的創新與專家的創新是有很大差異的,專家的創新有一種使命感與責任感,而中學生的創新是在有意無意間進行的,在課堂上不可能有顯著的創新。因此,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主要是培養一種創新的愿望、求異的思維品質,讓其初步體驗到創新的快樂,使學生揚起創新理想的風帆。
2.利用物理學史,激發創新意識。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給學生介紹一些名家發明創造的過程,激發其對物理學的感情,確立頑強學習、刻苦鉆研物理知識的決心。激發創新意識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學生對物理學史有所了解,對物理學上的重大突破在人類認識史上所產生的震撼人心的沖擊以及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所引起的重大技術變革有所了解,激發其創新意識。
3.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創新意識。
物理源自生活,又為生活服務。人們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用等都離不開物理。因此,物理教學只有密切與現實生活聯系,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創新意識。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聯系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通過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改造世界的主要力量,它推動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所以創新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點。怎樣才能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探究物理現象、提高創新能力上來是值得研究的。
1.注重創新思維培養
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各種思維方式的綜合與升華,其靈魂是想象力,其表象特征是獨創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豐富的想象力,并不斷拓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要杜絕人云亦云、以優生的思維代替差生的思維、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等現象。
2.留機會給學生,顯現創新能力。
中學時期是理性思維和身體特征發生明顯變化的時期,學生們敏感好學,朝氣蓬勃,憧憬成功的美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讓學生顯現初步的創新能力。
首先,利用習題激發創新能力。選擇一些已知條件不確定或答案不唯一的習題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實際經驗選擇適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綜合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其次,要多開展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要形成創新能力,就要讓學生吸收更多的信息。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盡量讓學生多渠道地參與創新性活動。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訓練與開發,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進行交流;以鍛煉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并激發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形成良性循環。
3.利用物理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物理實驗生動、鮮明,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大部分學生是帶著好奇心觀察實驗的,把學生的好奇引導到探究物理現象,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上來是值得研究的。
首先,要在實驗中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提高創新能力。實驗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認知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想象力豐富,易于接受新信息,其新思路、新想法缺乏進入實驗室進行探索的機會,導致其創新意識被扼殺在萌芽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長,加以正確引導,增設一些由學生自己設計的課外實驗,給學生創新的機會。
其次,要增加探索性實驗教學,活躍創新思維。探索性實驗是一種學生親自體驗科學探究的規律性和說明自然現象的方法。因此,可把課本中某些驗證性實驗改編為探索性實驗,增強研究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靈感,使他們產生頓悟,還可以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
三、課外合理指導,培養創新精神。
物理課外活動要以活動來吸引學生,激發其興趣。學校要在物質上組織上為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毅力,注意擴大課外活動的影響,給學生表現自己創造才能的機會。此類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物理課外活動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與課堂教學有機聯系,對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發揮學生的潛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總之,在開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創新潛能得到開發,在學習活動中能由此及彼,舉一反三,不斷產生新的設想。只要教師把握創新素質的培養目標,充分挖掘創新教育素材,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養出大批的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參考文獻
1 俞學明.創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