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壤綜合治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廣辟水源,增強土壤的抗旱能力,迫使土壤進一步脫鹽,促進土壤農田生態環境向著優化方向發展。
1、合理開辟地下水源,節水灌溉
合理利用地下水源,特別是淺層淡水資源進行灌溉,是提高這部分土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效措施。有機井的地方要考慮深淺機井配套,尚無機井的地帶也可以根據土地的水文地質情況打一部分機井,特別是淺機井。不管地下水資源在某個部位的豐缺程度如何,都應實行節水灌溉,以提高淡水資源的經濟效益。節水灌溉的措施有三:第一,采取耕作措施平整土地,小畦灌溉。第二,加強輸水防滲工作,提倡修建防滲水渠和用塑料軟管或暗管輸水。第三,根據作物需水期澆關建水、抗旱水等。
2、利用汛期攔蓄雨水和客水灌溉、壓鹽據水資源調查,全區有近40億立方米地上客水和15億立方米雨水在訊期徑流人海,汛期過后又面臨伏旱和秋吊。據調查,全區坑塘河流溝渠占地近11.3萬公頃,主要行洪河道40多條,全長2200多公里;縣以上河流渠道130多條,堤防占地4000多平米,并有大浪淀、南大港、白洋淀及楊埕水庫等,有計劃有節制的攔蓄部分客水,不僅有條件,而且能達到攔蓄灌溉、保墑壓鹽的目的。
3、加強農業耕作措施,提高土壤雨季蓄水能力,促進土體大幅度脫鹽對于汛期雨水,出攔蓄灌溉以外,另一個更加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強農業耕作措施,提高土壤蓄水的能力。在解決作物需水的同時,促使土地鹽分下移。據推算,3米土體的蓄水量可達300噸,即可接納450毫米的降水量,在雨水滲透鹽分下移的同時,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為旱地作物需水提供了條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強旱作栽培,作物實行大小行種植,伏天串耕或中耕,進行大壟蓄墑。第二,平整土地,筑埂圍埝,壓鹽蓄墑。第三,畦田溝播,蓄墑保苗。
二、培肥地力,合理施肥,調控肥鹽關系,促使土壤農田生態系統向著優化方向發展
1、增施有機肥,提倡秸稈還田,增強土壤肥力,提高作物對鹽害的抗御力有機肥料施入土壤以后,一方面通過微生物的活動分解為礦物質供作物吸收,另一方面還可形成腐殖質,在耕作和根系的影響下與土粒逐漸形成團粒結構,克服鹽堿地”板結、陰涼”的缺陷。土壤孔隙度增加抑制了水鹽上升,減輕了鹽害威脅。另外,即使施入新的有機肥料、秸稈等,在未腐爛之前也有起暄隔鹽作用。因此,鹽化土壤使用有機肥料比一般非鹽化土壤更迫切、更需要。從目前情況看,這類土地一般施量較少,可以利用秸稈還田的方法予以彌補。
2、大力推廣旱地農業施肥方法,以化肥起步,短期內促進土壤生物產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抗御鹽害的能力
在鹽漬土區由于生產條件、自然條件的限制,增施有機肥或秸稈還田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大面積推廣。因此,要根據不同地塊的條件進行配方施肥、施配方肥。對作物進行配方施肥,可迅速增加籽實、莖葉、殘茬及根系等產物,直接或間接地增施了有機肥或秸稈還田的數量,擴大和促進營養物質的快速循環,以培肥地力,改變地產面貌,實現穩產高產。
3、實行糧肥輪作,種植豆科作物、綠肥或牧草由于旱薄堿地生產條件差,在有機物質和化肥不足的情況下,宜采用糧肥輪作或間作套種的形式種植一部分豆科作物、綠肥或牧草。
三、加強旱農建設,精耕細作,保苗增產
“種堿地,別無巧,勤勞是一寶”。這一農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種植鹽堿地的難易程度,不僅在耕、耙、鋤、劃等耕作管理上技術性高,而且時間性很強。要根據土地干旱、鹽堿的特點建立一套耕、耙、鋤、劃的制度,要本著秋深、春淺的原則進行。秋季深耕既起到保墑作用,又抑制了鹽分上升。春耕要掌握時機,等地皮干了以后淺耕,然后反復耙耱。秋耕春種的土地要秋耙春耱等。對于鋤劃保墑抑鹽方面的問題,可按以下方式進行:第一,按季節鋤劃。即春季頂凌鋤劃,夏季雨前、雨后鋤劃,晚秋鋤劃等。第二,圍繞作物種植管理鋤劃。即苗前“夢鋤”,松土防鹽,提高地溫,促苗早發;苗后鋤劃,清除壟內鹽土,防止小雨淹苗等。
四、調整作物布局,選用耐鹽、耐旱作物
選用耐鹽、耐旱作物種植是旱薄堿地一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在有一定水源條件的地塊,對于農作物品種要求不嚴,可根據地力水平選擇中等肥力的作物種植,而大部分水源不足或根本無水源條件的地塊,需要考慮選擇一些耐鹽耐旱的作物。由于冬小麥生長季節同鹽漬土地返鹽季節同步,種植小麥時需選擇耐鹽耐旱品種。夏季播種作物,鹽害問題一般不考慮,可按照旱薄地種植的各類品種,選擇高粱、豆類、玉米以及雜糧作物。由于棉花耐鹽性較強,種植經濟效益高,應大面積推廣。另外在這類土壤上也要大力發展苜蓿,種植苜蓿即可肥田,又可收獲大量的優質飼草。據多年經驗,種植5年以上的苜蓿地開墾耕翻以后,不僅土壤肥力大增,土體大量脫鹽,而且可以連種3年好莊稼。
隨著二十一世紀高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土地環境也將面臨一些問題,土壤質量也直接關系到食品的安全和人們的健康情況,現在這不單單是一個環境問題了,它也關乎這發展,更是民生問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一定要認真了解土壤環境的復雜性,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面對自然發展的緊迫性,隨著科學的發展觀,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的觀點,并且與區域發展規劃、城市建設規劃有效的銜接;同時,我們還需要用科學的決策,充分的運用所有力量,結合多樣化資源,綜合運用經濟、技術、行政等多種方式的宣傳和教育,廣泛的參與,促進土壤環境綜合治理機制的形成。
2、我國土壤污染現狀
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我國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尤其是農業土壤的污染,影響著農作物的‘安全’。目前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越來越嚴峻。據調查統計,我國農業區的土壤污染面積染呈現出逐年大幅度增加的形勢。而且土壤的污染種類呈多樣化,也出現了新污染物體與老污染物并存、各種污染不利于大自然農作物的發展形勢。土壤污染的途徑變化較多,并且原因相對復雜,控制起來難度較大。由于土壤污染引起的農副產品的質量問題和越來越多,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社會的穩定。
3、土壤污染原因
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為污染,是由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造成的。主要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物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1,工業生產中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造成的污染;2,農業生產中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3,農業生產中農藥的使用造成的有機污染;4,農業生產中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5,重金屬元素造成的土壤污染;6,含有致病病原體、寄生蟲的生活污水、醫院垃圾污水等造成的生物污染等。
4、關于土壤環境保護的措施及控制
4.1有效的制定治理方案
如今,各地區及部門開始積極開展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進行全面的實施并加以改善,使土壤環境的保護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我國的土壤環境條件總體仍是并不樂觀,必須加強重視。有效地保護土壤環境,預防控制和減少污染的土壤、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4.1.1有效的控制新增土壤污染。提高環境執法和污染的控制,確保企業標準;防止新項目造成新的污染土壤。定期對工礦企業排放的有機污染物和危險廢物進行處理設施監控,并對周圍的土壤污染限期治理。標準的處理污水,有效的完善垃圾處理的控制措施,全面改善并加強非正式的廢物處理網站。肥料的科學應用,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嚴格控制稀土農用。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的高毒性、高殘留農藥的使用管理規則,制定對農藥包裝容器廢物的回收。加強對廢物污染塑料的回收和利用。禁止在農業生產中使用含有機污染物的廢水以及未經檢驗和安全處置的污水污泥等。
4.1.2規劃重點保護區域。將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作為土壤環境保護的重點區域。在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和污染源前提下,土壤環境質量水平分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相關的數據庫。并嚴格禁止在優先領域新建有色金屬、煤炭、化學藥品,如鉛蓄電池生產項目。
4.1.3加強被污染土壤的環境風險控制。農田土壤環境監測和農產品質量檢驗、受污染的耕地分類管理,以控制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如土壤污染修復和管理措施,確保耕地的安全使用,嚴重污染,很難修復,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規定將指定的農業生產區域劃分為被禁止區域。污染土地使用權的改變或修改,應按照有關規定在土壤環境風險評估和土壤環境修復,在未進行風險評估和土壤環境質量不能滿足建設用地的要求的時有關部門不得頒發土地使用證和施工許可證。住宅開發不得用已經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評估污染土地,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擴散、治理標準之前的土地。加以關注新工業的用地,并建立土壤環境強制調查評估和備案制度。
4.2環境的保障措施
4.2.1加強組織管理。建立環境保護部門以及相關的部門積極的參加部門協調機制,并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與有關部門協調個人和協作,共同促進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
4.2.2完善治理機制。各級逐漸增加投資在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保護土壤環境保護基金。并鼓勵企業開展土壤污染控制,充分的加以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療。中央政府對土壤環境保護工程的符合條件的充分支持。
4.2.3完善法規政策。經過研究土壤環境保護特殊的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農業用地土壤和集中式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環境管制污染地塊的有效的管理辦法。并建立重點區域保護效果評價和考核機制,制定和實施“保護獎按”政策。這是良好的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研究土壤污染損害責任保險,鼓勵有機肥料的生產和使用,及老污染塑料回收、處理和利用的政策措施。
4.2.4加強科技支撐。改善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系統土壤環境質量、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及受污染的土壤管理和修復,土壤污染物的主要分析測試,重金屬在土壤樣品、肥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制定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和層次結構,土地污染環境風險評估、土壤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如修復、研究土壤環境保護效能評估過程和評估技術。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時啟動重大研發項目。研發和推廣適合中國國情的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技術和設備。
4.2.5注重目標考核。建立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目標責任制,制定相應的評價方法,環境保護部門明確的任務和時間需求,定期評估。地方人民政府應于重點企業簽署責任書,實現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強評估結果的使用,部分地方人民政府的杰出成就和企業給予認可,對沒有完成任務進行問責,懲罰等措施,這樣讓有關人員更加重視污染問題。
結語
關鍵詞: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措施
中國是石漠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西南地區貴州、云南等八省都有石漠化現象。其中以貴州最為嚴重,全省石灰巖占71%。就以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的石漠化數據來看,花溪區喀斯特區面積占全區土地面積的92%,石漠化面積為214.10km2,占土地總面積的22.4%。另外還有潛在石漠化、輕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分別占土地面積的28%、16%、5%,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南明河和貴陽市兩口“水缸”花溪水庫、啊哈湖水庫的安全,嚴重制約著花溪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林城貴陽的形象建設不符。因此,喀斯特地區石漠化問題已經是不容忽視。
1 對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的基本理解
石漠化就是石質荒漠化土地的簡稱,是指在亞熱帶濕潤地區喀斯特極其發育的自然環境下,受人為活動的干擾,造成植被嚴重破壞和土壤嚴重侵蝕,基巖大面積,地表呈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
2 喀斯特地區石漠化巨大危害
①石漠化會讓耕地越來越少,進而使人們生活更加貧困。假如沒有耕地,當地居民就不能種植糧食或者其它農作物,生產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人們的基本生活就無法保證。據統計,在我國南方一個省市的28個貧困縣里有23個是居住在了石山地區,所以石漠化會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帶給他們的將是貧困。②石漠化會讓原來的環境遭到破壞,還會導致自然災害的產生。原來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以后,經常導致自然災害發生,讓人民群眾的生命以及財產受到威脅。比如,在20世紀末,我國南方的多個省份的近50個縣區因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造成120多億的損失費用。甚至于有些洪澇災害嚴重的地區,根本就無法讓人們繼續生存,最后搬走遠離家鄉。③石漠化還會讓水土流失更加嚴重,接著導致一些水利工程無法正常進行。沙漠化會破壞原有環境,讓土壤流失,河水含沙量增加,進而影響水庫甚至周圍的水利發電設備無法正常運行。
3 針對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措施的探究
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的危害嚴重,對其進行綜合治理已經是刻不容緩,下面提出了幾點綜合治理的策略,并且對造林技術做了具體探討。
首先,國家以及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和重視。國家政府要高度重視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的問題,而且要對其整體分析、認清楚形勢,深刻認識到石山的綠化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長期堅持,任重道遠,而且需要及時有效治理。其次,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單位面積治理單價。當前石漠化綜合治理標準為50萬元/km2,這樣的投入還遠遠不夠,若要實現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的有效治理,完成這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而居住在喀斯特地區的基本都是貧困居民,要依靠他們投入資金是不大現實的,這就要求國家、政府、以及工作人員發動群眾的力量,向多個渠道籌集資金,增加單位面積的投入標準,來給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提供資金支持。另外,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有石漠化治理的意識??λ固氐貐^石漠化的綜合治理是一個復雜而且涉及較廣泛的工程,需要發動群眾的力量,加大宣傳的力度,讓每個人都有石漠化治理的意識,并且參與進來。最后,合理植樹造林,提高造林技術,是石漠化綜合治理一項重要的其它措施不可替代的生物技術措施。同時又是農業、林業生產中具有重大生產意義的生產措施,是一項產業措施。
①對現有的植被加以保護。原來在石山中已經生長的植被是極其寶貴的財富。因為他們生長環境艱苦,能夠在土壤層稀薄、而且談不上肥沃的石縫中生存的植物有著較強的生存能力,如果他們遭到破壞,就很難再種植。所以,保護好現有的植被才是首要任務。②樹種選擇是造林成敗的關鍵。選擇合適的樹種,營造合適的林種。眾所周知,不同品種的樹木的生長環境是不同的,有的生命力頑強,比如松樹、柏樹等;有的卻禁不起風吹雨打。所以,選擇合適的、生命力頑強的樹木種子對于植樹造林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樹木的種類不能過于單一,要多樣化。推薦選擇造林樹種:柏木、榿木、酸棗、柳杉等樹種。③精心培養健壯的樹苗。樹苗的健壯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樹木是否能夠成活。所以,對于樹苗一定做好把關,以提高成活率,選用1年生苗木,采取隨取隨栽,推廣使用保水劑、生根粉等造林技術。培養專門的植樹造林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而且要根據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區域種植不同品種、不同數量的樹木。④實行封山育林,這種方式見效快、投入低、收益大,可形成復層混交林,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
伴隨著人類認識、改造自然界,各種破壞自然界的活動也在不斷進行著,其結果則是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生態平衡,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特別是植被生態系統的破壞,往往可以直接影響土壤、水文、大氣和生物等其他生態系統的平衡,帶來連鎖效應。因此,可以說植被生態系統建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植被生態建設是以自然植被的種植建設為主的生態建設過程,具體包括了灌木植被、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類型的植被建設。通過相關的監測數據及研究發現,森林植被建設是整個植被生態建設的關鍵,這是由于森林覆蓋面積廣、生態系統復雜多樣、對生態氣候的影響最直接。因此,森林植被建設不僅是植被生態建設的關鍵,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森林植被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利用,是以生態系統中的水循環為基本原理:大氣降水通過森林被部分截留并下降到地面,再被森林逐層吸收、分流、下滲,而被森林截留降水部分通過植被直接吸收,部分被大氣水循環利用。對于森林植被,水文作用的影響非常明顯,這是因為森林植被體量較大、結構復雜,林下土壤滲體量較大、結構復雜、林下土壤滲透性強,這也使得森林植被的水文特點突出且對生態系統的調節作用很明顯,概括起來為以下三個方面:(1)森林生態系統有很強的截留蓄水能力。由于森林生態系統復雜多樣、覆蓋面積較廣,因此對于大面積降水或區域降水,能夠很好地涵蓄水分。同時由于森林生態系統中植被的生長周期較長,其深層土壤的涵蓄能力更是突出。特別是復雜緊密的森林系統,其涵蓄能力比單層稀疏的人工林要強3~5倍。因此,我們應加強保護天然林,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生態建設。(2)森林生態系統有很好的平衡徑流河川的作用。由于森林生態系統的復雜多樣性,使得其對截流蓄水方面有著明顯作用,而這也為調節河川徑流的水文特點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突發性暴雨期間,森林生態系統龐大的涵蓄能力,不僅有效補給了地下水含量,同時也牢固了地表土壤,大大縮短了洪水峰值的出現時間;另一方面在季節性枯水期間,森林生態系統依靠自身的涵蓄給養,不僅保證了森林生態系統的正常,同時也可以間接補給河川徑流,大大降低了枯水期干枯的機率。(3)森林生態系統能明顯減少徑流總量,對調節大氣溫度具有顯著作用。森林系統的水流散量與地面水分蒸散量的比例大小直接決定了其所在區域徑流總量。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研究,在濕度較大的區域,森林系統對徑流總量的影響很小,因此森林系統對該區域的徑流影響也較小。但是對于較干旱區域,森林系統可使該區域徑流總量比例系數下降10%,明顯改善該區域的大氣生態和植被生態。
2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水土治理不僅關系到水文、土壤、生物等相關生態系統的平衡,同時更是植被生態系統改善恢復的關鍵,因此水土綜合治理是生態建設的基礎。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究其本質,就是加強植被生態建設。一方面充分發揮植被生態對水土保持的調節作用,另一方面積極提高水土保持對植被生態的維護作用。所謂水土保持,就是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土地措施和工程措施等,以達到改善平衡水土資源的生態循環。水土保持對水資源有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在復雜植被生態區域,其生態建設效果也更加明顯。(1)能大幅提高生態系統的截水效果,并顯著提升生態系統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一方面通過采取有效的植被建設,不僅可以增加生態系統的截留蓄水的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蓄水量和調節河川徑流的流水量,最終可以直接作用于農業生產;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能積極改善相關的其他生態系統的平衡,增加生物和植物的數量,最終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2)能顯著調節江川河流的水文特性,并直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對突發性降水區域,有監測數據表明,通過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后,能明顯削弱洪水效應,特別是中小流域的區域,其削洪效應可達40%以上。而洪水效應的削弱,不僅使得周邊的農村田地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直接改善了周邊生態環境,包括土壤生態、空氣生態和植被生態等。因此,我們應加大水土綜合治理的力度,提高水土綜合治理的技術措施。(3)有效減少江川河流的徑流總量,明顯減少次生災害的發生。通過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能使水土和植被聯系更加緊密,直接提高在降水過程中有效截留水量,從而減少江川河流的徑流總量,不僅能降低洪水爆發時的災情,也可以減輕持續干旱時的破壞。有監測數據表明,目前通過對黃河流域部分區域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已經明顯減少了黃河徑流總量,特別是7—8月黃河汛期期間,其徑流減少量可達3%以上;同時顯著降低了黃河洪災的發生,改善了沿河區域的生態環境,使得水質、土壤、植被及生物等都有了“質”的提升。(本文來自于《環境科學導刊》雜志?!董h境科學導刊》雜志簡介詳見)
3尚需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流域治理;存在問題;徑流調節;見解
五里鎮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從零九年開始經過3年水土流失集中連片綜合治理,治理面積7953.77hm2,治理度100%,其中,梯田1849.65hm2,喬木林1247.80hm2,經果林1356.31hm2,生態修復3500.0hm2。新增治理措施面積為6500.5hm2,占流域總面積的78.0%,占水土流失面積82.0%,新增梯田631hm2,喬木林1031.8hm2,經果林1337.7hm2,生態修復3500.0hm2;蓄水池(澇池、窖)1060眼,溝頭防護7.19km,生產道路1.94km。
由于項目區內基本農田面積小,坡地面積大,且土地生產力較低,糧食單產偏低,土地利用率低;由于外力蠶食塬面,尤其是下游,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生態環境惡化,使得項目區的環境容量下降;林地和草地中天然林占大部分,人工林地占用面積甚微,荒山荒坡占土地面積的比例相當大,極為有必要治理開發,農村的產業結構完善調整。所以根據實際情況要側重農田治理,以解決糧食問題,加大生態修復治理,其他項目次之。
由于本人多年來從事該項工作,對我縣小流域治理的實踐經驗和教訓中得出自己的一點淺見,文中的見解,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1.經過多年來的實踐和工作經驗,使得自己對小流域治理有一點自己的見解
1.1小流域綜合治理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以小流域為最小單元,以土地利用規劃為基礎,在坡度不同的地塊上分別配置相應的適合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工程措施、農業技術措施,布局各項措施綜合治理的防護體系。
在措施的總體布局上,本著“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原則,由人口預測和糧食需求平衡分析計算基本農田發展規模、由當地經濟生產發展方向確定經濟林果發展規模、由水土流失程度和植被覆蓋度、宜林地面積合理定水土保持林發展規模、由適宜生態修復地類面積范圍分析確定各項生態修復措施規模,經大量分析計算,提出了以坡改梯、水土保持林、經濟林果為主,輔助生態修復及小型水保措施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方案。
(1)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林草措施的實施可以使流域治理的可持續和開發得到順利進行,建立喬、灌、草相結合的生態防護林體系,其分為:溝頭防護林、坡面防護林、溝道防護林、溝底防沖林、地埂防護林(以花椒為主的經濟林)等。樹種的選擇以當地的土壤成分和小氣候條件的適宜度而決定。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消減地表徑流,減少流失,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發揮經濟效益,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具體有:、山坡防護工程:包括梯田、排水溝、水平階、魚鱗坑等。主要是增加土壤水分,引到地表徑流進入蓄水工程。
溝道治理工程:淤地壩、谷坊等。主要作用是排洪、調洪,防止溝頭前進、溝岸擴張和河床抬低,溝道比降增大。
小型蓄水工程: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塘壩、澇池、水窖等,主要是聚集地表水和地下潛流水,以便在天旱時提供附近人畜用水,變害為利。
(3)農業措施:采用溝壟耕作、等高耕作、留茬、秸稈和地膜鋪蓋田面、等農業措施以達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糧食單產的目的。
1.2綜合治理的主要作用
(1)保護了水利設施。通過水土保持綜合措施的治理,為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提供有力保障。通過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的治理,可以使流入水利工程的水質得到凈化,減少泥沙的流入沉。
(2)調控了坡面徑流。改善坡面徑流的主要措施是徑流調控,其主要作用是減少徑流量、削弱其流速、減少沖刷、在時空上調節降水,以減輕水土流失。我縣水土保持徑流調控分為三個步驟:調流、蓄流、用流。
調流:是截流與分流的統稱,是調控坡面徑流的第一步,是將坡面徑流通過一定的方式,使其分散與聚集,不再順坡而下而形成的股流:在坡耕地治理方面,一般先將坡耕地改為水平梯田,在水平梯田的基礎上修建截流分流工程,主要做法是反坡梯田。反坡梯田就是在施工時使梯外邊略高于梯內側,形成5°~10°坡度,可使梯面雨水順坡流至梯內溝;在坡式經濟林整改方面,原有經濟林地勢坡度較大,且有經濟果木,就不適宜進行坡改梯等土方工程了,一般是對每棵果樹加以樹盤固根,即在每棵果樹根部做一個半徑1m的半圓形樹盤,根部刨土為坑型,結構以干砌塊石為主。樹盤高度約在0.5m 左右,盤頂高度以高于樹根0.3m左右為宜,這樣可以為每棵樹在根部范圍攔截降水和坡面徑流,起到蓄水保土作用。
蓄流:是將坡面徑流,通過蓄貯措施,儲存備用。主要是通過三種方法來達到蓄流的目的。一是對坡耕地施行坡改梯,它是坡耕地攔蓄降雨徑流的最佳途徑和方法。二是坡林地整治中的苗木樹盤和等高埂,可以起到蓄水保土的功能;三是人工建造蓄流設施。如溝頭、路邊蓄水池可作為蓄流備用。
用流:主要是將蓄流之水用于發展生產。一是通過自然的“土壤水庫”補給農作物和林草;二是利用蓄水池之水可作旱季耕地灌溉及周圍居民的人畜飲水的水源保障。
2.其治理成效顯著,但是也存在著問題
(1)由于近年來項目的方案都是有資金額度限制的,不是按照實際需要做預算的,所以它就限制了治理工程數量少、規模小、結構不甚合理。
(2)地方配套資金根本跟不上,致使治理進度緩慢,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地方財力不足,經濟貧困,群眾自籌能力差,用于生態環境建設的資金就不可能是規劃時候的所有資金,還要求項目必須完成規劃任務,所以只能使治理工程標準和質量偏低,治理進度緩慢,治理措施不配套,使有限的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能滿足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的需要。
(3)雖然是治理,但是工程措施的實施,致使植被的再次破壞,形成水土流失的循環破壞和治理,這一點是歷年治理中從未考慮到的。
(4)對于建成后的各項措施,其建后的管理和養護跟不上。致使其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
(5)由于后來項目的實施部門比較多,并且不一定是專業對口的部門,比如各鄉鎮、農業、林業、土管等部門實施水利水保項目,所以其規劃的側重點和標準也不一樣,他們各自為政,有時可能在相同的流域各自做其規劃,所以就會造成布局的不合理性和工程標準的不同、治理措施不配套、甚至是工程措施的重復建設,造成資金的浪費和效益的不能如預期地發揮。
3.結束語
在水土流失區,要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在坡面治理上以治理坡耕地為主,兼顧治理荒山荒坡;在水土流失輕微和無流失區,以預防保護為主,防止產生新的水土流失產生。 [科]
【參考文獻】
[1]中國水土保持法,2012.
關鍵詞:林業措施;林木病害;綜合治理;防治
引言
林業病害問題的產生,和林業的相關環節以及運作方式等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我們國家的南方區域,由于土壤多為紅壤,一旦板結之后就會導致其上的林木經常發生炭疽病。對于北方來講,落葉植被常出現枯梢問題,這種問題的出現和病苗上山以及種植單一樹種等有著非常明顯的關系。要想避免負面現象發生的話,就要積極的開展病蟲害治理工作,有序經營,變革環境狀態,確保植被的生長氛圍良好,提升它們的抗病水平,或是創造出不適合病菌以及害蟲等生長的環境。
林業病害的治理方法,符合于生態學和經濟學的原則。隨著林業經營集約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們已越來越多地運用各種林業措施,對林木病害進行綜合治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病蟲害綜合治理是一個病蟲控制的系統工程,在整個森林生產過程中,要有計劃地應用技術,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調節生態環境,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標準要求的策略及措施。
1 綜合治理的原則
我國森林病蟲害發生有以下的特點:森林病蟲害的種類越多,擴散蔓延迅速,常發性森林病蟲鼠害面積居高不下;偶發性森林病蟲害大面積暴發成滅,損失嚴重。聯合國糧農組織對綜合治理下了如下定義:害蟲綜合治理是一種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蟲的發生,避免相互矛盾,盡量發揮有機地調和作用,保持經濟允許水平之下的防治體系。所以想要達到綜合治理的效果,就要堅持以下治理原則。
1.1 從生態學角度出發
所謂的綜合治理,具體的說是在育苗以及管護的時候,經由合理的調節,控制生態系統的個別組成要素,目的是為了打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由于林木以及病蟲和天敵三者的關系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它們的發生、消長、生存又與這個環境的狀態關系極為密切。
1.2 從安全角度出發
此處講到的安全層面具體的說就是既要控制住災害,同時還要確保人以及植被和天敵安全。具體來講,我們要結合林業體系里的各個組成要素的運行特點以及它們彼此的關聯加以分析,既針對不同對象,又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當時和以后的影響,靈活、協調地選用一種或幾種適合園林實際條件的有效技術和方法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1.3 從保護環境,恢復和促進生態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發
森林離不開化學農藥的使用,綜合治理時要求從病蟲“植物”天敵環境之間的自然關系出發,科學地選擇及合理地使用農藥,對于城鎮的園林來講,最好是使用那些沒有毒副作用的藥物,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對生物的負面干擾,降低對生態的破壞力度。
1.4 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
經濟允許水平是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概念,我們之所以要防治病蟲,其目的是為了降低其產生的危害,確保經濟損失最少。具體來說,我們要研究病蟲害發展到什么程度的時候可以使用治理方法,也就是說要掌握最好的時機。
2 林業生產中不同環節與病害防治
為了達到病害的綜合治理與林業措施結合,不但要發展林業,還要分析林業的各個步驟之中的病害要素,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最佳的治理意義。比如豐富林業產業發展措施,即要改善林分結構,大力營造混交林,抗蟲樹種,封山育林。上述方法均能夠增加植被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發生。
2.1 苗圃地選擇
北方若在石礫多的砂土苗床上育楊苗,則黑斑病發生嚴重。在日本,柳杉的苗木病害,常與周圍存在同一樹種的綠籬有關,感病大樹往往成為苗木的侵染來源。這就說明苗圃地的狀況如何,對苗木生長及病害的發生有著直接影響。因此,需根據當地情況,對苗圃地適當進行選擇,既要了解土壤中病原物的積累程度以及周圍綠籬等現有的樹木種類,又要考慮土壤的理化性質。
2.2 苗圃管理
要想確保林分健康,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沒有病災的健壯苗木。具體來講,苗木除了體形符合要求,還禁止攜帶病菌。假如把植被定植的話,那么病毒就會在林業慢慢的擴散,比如最顯著的是日本發生的柳杉赤枯病、落葉松枯梢病、泡桐叢枝病,歐美發生的五針松皰銹病、栗疫病等。通過上述我們可知,只有做好苗圃管理工作,才能夠保證林分健康。
在管理苗圃的時候,如果時節不一樣的話就要使用不一樣的措施。比如在冬季的時候,主要是將那些容易引發病害的雜草等去除,將其集中到一個區域之中焚燒,這樣就能夠將病蟲害的過冬環境破壞。而且還要借助化學藥物處理苗木,一般是在植被的枝干處涂抹上藥劑。而夏天是炭疽病等災害的多發階段,這種病害一旦出現的話就會導致植被嚴重受損,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關注。
2.3 造林樹種選擇
適地選擇樹種,是造林工作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擬訂計劃時,必須結合造林地的氣象、地形、坡向、坡度及土壤等因素綜合分析,再了解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可能出現的病害種類、分布及危害,以求適地適樹。造林后要及時進行撫育,鏟除轉主寄主的植物,當幼林郁閉后,要及時進行修枝間伐,使林內通風透光,避免林內因濕度過大引起病害發生。
2.4 幼林撫育
通過合理的撫育幼林,我們不但能夠強化植被的生長勢頭,還能夠提升它們的抗病水平,而且也方便我們監控病情,盡早得知病害。而幼林撫育工作具體的體現在間伐以及修剪兩個方面。
如果在太過密集的林分之中間伐的話,就會導致其通風性變差,導致植被的生長環境變差,此時就會出現很多的病蟲害問題。這種問題的發生多是因為林內有很多的爛枝或是被壓木的原因。因此,為了避免不利現象發生,就要掌控好間伐強度以及方式等,結合標地特點以及林分狀態等加以確定。我們可以借助合理的間伐,變革林內的環境狀態,將病樹砍伐掉,這樣就能夠降低病菌傳播的機會了。合理的修剪枝葉,能夠發揮出和間伐同樣的效果,將爛枝以及病枝等去除,能夠降低病害入侵的來源。在修剪的時候,要確保傷口平滑,這樣能夠使其在短時間內愈合,避免了病菌入侵。在寒冷的北方區域,不應該在冬季修剪,這主要是因為氣溫太低,不利于傷口愈合,修剪之后病菌入侵的機會增加。
3 結束語
林木病害系森林生態系中一個組成部分。對于大規模的純林來講,其生態因子太單一,而且很脆弱,病菌傳播的速率很快,所以,對此,我們應該建立一個非常穩固的生態體系。對于當前的人工林,尤其是病害問題較為嚴重的取樣,要按照年份予以改造,不能夠一次性的砍伐掉。在引種的時候,要結合所在區域的具體狀態,合理地選擇樹種,按照適地適樹理念開展種植工作,目的是為了從根源上提升林木的生長勢,增加它們的抗病水平。
總的來講,在苗圃和林地中,合理地使用林業方法和措施,能夠很好的控制病害。具體來說,我們要把相關的林業治理方法和生產活動結合到一起,真正地融合到生產的各個步驟之中,從法規條例的層面上予以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傳道.森林病害流行與治理[J].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關鍵詞]中低產田 改造 可行性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S7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4-0344-01
一、隰縣的地理位置及資源優勢
隰縣位于晉西呂梁山南麓,臨汾市西北,屬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偢孛娣e31.92萬畝,農民人均耕地3.86畝,在耕地中:高產田0.6萬畝,中產田6.7萬畝,低產田24.62萬畝,中低產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98.19%,嚴重制約著我縣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隰縣實施中低產田改造的必要性
改造中低產田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綜合治理地力、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實施中低產田改造一是糧食安全生產的需要。二可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變“三跑田”為“三保田”。三可以促進旱作農業的發展。四可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提高土、肥、水、光和熱等資源利用率。五可以促進生態農業發展,走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六可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發揮地域優勢,實行有機、無公害農業生產。在隰縣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工程,走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是惠民、穩農利國的一件大好事,勢在必行。
三、隰縣實施中低產田的可行性
(一)項目承擔單位的基本情況
1、隰縣農委現有專業技術人員67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22人,助理技術職稱45人)技術力量雄厚,農學、土肥、植保等各類人才齊備。
2、農業科技服務網絡健全,縣以農委為中心,省以農科院隰縣試驗站為依托,農民培訓中心為橋梁,以鄉農科站為紐帶,以村農民技術員為骨干帶頭示范的農業科技服務網絡。
3、隰縣農委有完善的土壤化驗室,可進行土壤有效成分常規化驗工作。
4、多年來,隰縣農委先后組織承擔實施了省農業“雙千”工程、省農業“九五”期間等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高效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發展研究項目,積累了豐富的實施項目的工作經驗。完全有能力承擔好中低產田改造項目。
(二)農田基礎設施狀況及耕地資源利用存在主要問題
一是隰縣70%以上耕地是坡耕地,由于長時間雨水沖刷形成內高外低的地塊,造成田面不平整,水土流失嚴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二是田面坡度2度左右的約占26.8%,田面坡度4-5度左右的約占73.2%;并且田埂年久失修,田埂破損嚴重。因此坡耕地整治與培肥模式實施是解決該區域農戶溫飽問題的迫切需求。
四、中低產田改造的技術方案分析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山西省中低產田改造規劃》、《山西省新增10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土肥水資源利用率為中心,以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通過實施工程、農藝、生物、化學等多種綜合配套措施,有效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切實提高農業生產條件和農田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地力基礎。
(二)、設計原則
1、堅持因地制宜、規模實施的原則
針對耕地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因素,因地制宜采用適合當地的綜合高效措施,集中連片實施,充分發揮項目實施的示范效果和規模效益。
2、工程、農藝、化學、耕作措施相結合的原則
在項目區鋪設輸水管道、里切外墊、整修地埂、修筑田間道路,大片實施秸稈還田和機械深耕,施用抗旱保水劑和土壤改良劑,增施有機肥,實現工程、農藝、措施相結合,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綜合治理效能疊加,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3、坡耕地土壤綜合治理與保護環境相結合的原則
在采用各種土壤綜合治理技術措施過程中,要盡可能充分利用降水資源,努力提高自然降水資源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度減少水分流失,充分提高土壤肥力。
(三)、中低產田改造的農藝措施
1、玉米秸稈還田。秸稈還田是改善農田生態環境,發展持續農業,旱作農業的重大措施;是節本增效、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的重要環節;也是促進綠色食品發展的有效手段。秸稈還田可提高土壤養分含量,增加產量。
2、增施精制有機肥。增施精制有機肥可以顯著改良土壤和提高產量。為農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生態環境,達到培肥土壤、穩產高產、增產增收的目的。
3、測土配方施肥
通過采集土樣,分析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緩效鉀、有效鋅等14項,同時使用化肥深施機進行化肥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
五、項目建設目標
(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目標
通過項目區實行管、路綜合治理,項目區實現“管相連、旱能灌、林成網、路相通、生態良”的目標,使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產出率、科技貢獻率全面提升。
(二)、土壤肥力、土、肥、水資源利用目標
項目區土、肥、水資源利用目標要實現“四個提高”。即:耕層厚度達到30厘米,土壤基礎地力提高一個等級;化肥利用率提高3-5個百分點;水資源利用率提高10百分點;土壤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貢獻份額提高10個百分點。
(三)、糧食生產能力目標
綜合治理后的農田按種植糧食產出量確定生產力水平,使改造后的坡耕地,變為高標準的旱作農田(部分變為水澆地),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玉米產量旱地畝均增產60公斤,水澆田畝均增產150公斤。
(四)、生態環境目標
作者簡介:張文(1985―),女,河北正定人,博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研究。中圖分類號:S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1001803
1引言
目前,出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環境改善的需要,國內許多城市實施了功能布局優化戰略,大量處在城區的工業企業紛紛關?;虬徇w,其中一些化工、冶金等污染企業的退役場地并未納入相應管理程序,不經適當處置便進行土地用途變更,存在極大的環境安全隱患[1]。正如中國土壤學專家潘根興所說:“目前我國土壤污染出現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屬污染由工業向農業轉移、由城區向農村轉移、由地表向地下轉移、由上游向下游轉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鏈轉移的趨勢,逐步積累的污染正在演變成污染事故的頻繁爆發”。
2013年1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2013]7號文《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文件指出,已被污染地塊改變用途或變更使用權人的,應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土壤環境風險評估,并對土壤環境進行治理修復,未開展風險評估或土壤環境質量不能滿足建設用地要求的,有關部門不得核發土地使用證和施工許可證。經評估認定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影響的污染地塊,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擴散,治理達標前不得用于住宅開發。該文件的頒發,為我國土壤修復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國土壤修復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本論文基于[2013]7號文件,主要從修復技術、修復資金、修復標準等方向闡明了目前我國在土壤修復行業剛剛起步階段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另外,根據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現狀,本論文還提出了土壤修復企業的發展方向,以推動該行業的良性發展。
2土壤修復行業現狀淺析
2.1修復技術的局限性及發展方向
根據是否移動污染土壤,土壤修復技術的技術路線分為異位修復和原位修復。異位修復是國外早期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將受污染的土壤挖掘之后使用化學、物理方法清洗、水泥窯焚燒處理及生物反應器或預制床等多種方法治理。原位修復技術指在保持現場條件下采用原位氣相抽取技術、原位生物修復技術等直接修復污染的土壤,針對原位修復方法,最近幾年還發展起來原位土壤沖洗技術、原位電磁波頻率加熱技術等。與原位修復技術相比,異位修復技術面臨土壤修復技術的場地選址、污染土壤運輸和場地管理以及二次污染的問題,而原位修復則可避免這些問題,并且修復成本和維護成本較低,但其缺點是修復周期較長,適用于不急于開發的污染地塊修復[2~4]。
雖然我國處于實驗室中的土壤修復技術儲備已超過10年,技術種類近百種,其中植物修復、生物修復、焚燒、氣提修復技術研發比較活躍,但這些技術大部分還停留在技術研發階段,很少有技術能夠滿足工程應用的要求。目前,由于房地產開放商拿地后不堪開發周期壓力,留給場地修復企業的時間一般只有數月或1~2年,相比國外類似污染地塊的修復周期短了數年,因此,在這種現狀下,為了縮短修復周期,國內的場地污染通常都是采用異位處理技術,這種處理方式成本較高,且挖掘填埋只是考慮到了土壤的挖掘、運輸和填埋費用,并沒有考慮到污染情況跟蹤和環境風險監測等這些昂貴的后續監測成本問題。
因此在上述技術背景下,為了加強我國土壤修復行業技術實力,豐富技術儲備,探索適合我國國情技術發展道路,[2013]7號文件指出,以大中城市周邊、重污染工礦企業、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周邊、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廢棄物堆存場地等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南、中南、遼中南等地區,選擇被污染地塊集中分布的典型區域,實施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有關地方要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綜合治理方案的編制工作并開始實施。今后的污染土壤修復工程并不局限于單一的某種修復技術,可針對污染場地的土壤和污染物的特殊性采用多種方法聯合的工程技術示范,從而為污染物成分、污染土壤特性、環境背景條件相近的場地修復提供技術儲備,積累工程經驗,從而在保證修復效果的前提下縮短修復時間,降低修復成本。選擇被污染地塊集中分布的典型區域編制綜合治理方案,實施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可集中有效、充足的市場資源,完善土壤綜合治理技術。
2.2修復資金短缺及籌措可行性
在我國,毒地治理的資金問題也同樣也決定著土壤修復行業命運。在國外,如美國、荷蘭等發達國家,長期實行的是“污染者付費”政策,企業和土地所有者分別承擔著不同數額、比例的修復資金。而在我國,“退二進三”退出城市的大都是老國企,首先,這些企業在開辦與運營過程中沒有相應的環保付費政策,后期治理資金未得到積累,無法承擔高額的治理費用;另外,這些企業在搬遷時絕大多數處于經營困難或瀕臨破產狀態,難以實現利用其運營利潤來支付治理費用,且向土地管理部門出讓地塊所獲得的收益也基本用于支付職工安置費用與企業搬遷工程費用。因此,“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在我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針對經營狀況良好的國有企業采用這樣的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誰投資、誰受益”策略籌集資金便成為最可行的途徑了[2, 5]。對于城市內部的污染地塊再利用大致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用于綠地等無利潤公益性地塊建設,一種是用于有利潤的經營性地塊建設,如商業及住宅用地建設。對于公益性地塊建設,其受益者是公眾,費用來源只能是公共財政,從另一層面來說,造成毒地污染的國企在歷史上其利稅都上繳給國家或地方政府財政且并沒有積累治理資金,因此公共財政也有責任來承擔當前的治理費用。用于經營性用途的污染場地再利用,由于有了直接的利潤獲得者,如地方土地儲備部門、房地產開發商等,其費用由污染場地開發后受益方支付是較合理可行的。具體的支付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體現在土地出讓金中,由政府的土地儲備部門承擔治理職能,未來即將出讓的地塊不僅要場地凈、權利凈、還要污染凈;一種是開發企業的開發成本,政府將未治理的毒地出讓,企業競爭獲得土地后由其開展治理,達到環保標準經過驗收后再進行開發建設。對于土地歸屬于國土部門或者經營狀況良好的國有企業,一般采取第一種支付方式,如重慶、蘇州等城市利用國有融資平臺,爭取國家、地方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或企業自籌部分資金對其儲備的土地采用先行治理再進行出讓,這種方式要求政府或經營狀況良好的國有企業承擔更多的資金壓力,但是可以縮短開發周期,提高市場效率。北京、山東等城市一些國有、私營房地產開發商拿到污染地塊后,自籌資金進行場地修復待相關部門驗收后進行環評及開發建設,這樣的出讓后治理方式增加了開發程序,延長了開發時間,造成了開發企業的經濟損失,同時也給某些企業的囤地行為提供了新的借口[1]。
[2013]7號文件指出:“為了健全投入機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督促企業落實土壤污染治理資金;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中央財政對土壤環境保護工程中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予以適當支持”。筆者認為政府治理后出讓土地更符合我國的國情,基于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職能設置。國土資源部門應聯合環境保護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盡快完善毒地排查及登記并結合具體污染類型與嚴重程度進行合理的利用規劃,否則開發利用之后再進行修復的成本會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環境風險不容忽視。另外,在當前我國的土地儲備與出讓制度下,國土資源部門應發揮重要作用,積極籌措資金,組織實施污染場地修復工作。
2.3標準體系與法律法規亟需健全
污染場地修復產業剛剛興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對環境友好型城市的要求對開展專門的污染場地管理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除了技術局限和資金短缺問題,政策與責任的不明晰也是制約場地修復行業發展的另一大瓶頸。盡管相繼提出的國發[2011]35號文件、環發[2012]140號文件及[2013]7號文件均規定“被污染場地再次進行開發利用的,應進行環境評估和無害化治理”,但由于石化、鋼鐵等易造成環境污染的行業背景及污染場地本底情況復雜,環境評估標準值、土壤修復標準值等尚未完善。環保部于2004年和2008年先后了《關于切實做好企業搬遷過程中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指導原則、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領域,提出要把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作為重點領域之一,但這一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至今未能建立起來。除目前已和正在征求意見的場地調查、風險評估、場地修復、監測等技術規范外,還有諸如修復過程控制、施工管理等一系列的規范和政策也需要編制。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修復的省市如北京、武漢、沈陽、重慶、和江浙一帶遵循的都是地方環保部門出臺的標準,國家層面也需要出臺統一標準以便加強行業管理。
3國內修復企業面臨的風險及挑戰
3.1市場機遇及挑戰
近年來土壤修復行業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越來越多的重視,相關政策的提出和中央資金支持的力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國外有著豐富經驗的外資公司紛紛進入到中國市場,但出于污染場地修復行業特殊的數據敏感性,主流市場活躍的仍是國內科研院所或修復企業[6]。此外,從國外引進的技術和設備存在本土化適應性不高且成本較高的問題,目前也缺少較為成功的案例。作為國內修復企業,應自主研發適用于本土市場的技術和設備,基于擁有的完善的營銷網絡和豐富的工程管理經驗,對其技術和設備產品面向市場推廣。遵循優勢互補、核心能力增強的原則,有選擇地進行戰略并購或合資合作,從而提高市場影響力與占有率。同時還應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學習并借鑒國外先進的污染場地修復企業豐富的市場運營及施工建設經驗。
3.2技術風險及挑戰
自主技術易被同行業仿制,同時隨著污染場地治理技術領域的不斷更新,會產生多種新的技術手段,將給企業的技術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此,需要修復企業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與創新。針對同類技術和產品的挑戰,根據污染場地的不同土壤和污染物特性,以及治理要求細化修復技術方案,研發和儲備各種處理工藝,提高污染土壤治理設備的加工能力,通過成套技術的研發改進,實現污染土壤的全程無害化處理。在有效實現多種復雜場地一站式修復的同時,降低治理成本。針對有可能會出現的新的技術挑戰,提出并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技術中心與戰略市場部門的互動,充分發揮技術集成業務對市場開拓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加大各類技術型、管理型人才的引進和培育,打造一支專業化和高層次的科技人才隊伍。另外,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及國際知名環保企業的密切技術合作,通過不斷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完善企業的技術體系,不斷提高企業創新技術的應用能力,保持企業在污染場地治理行業的技術領先優勢。
3.3經營風險及挑戰
污染場地修復行業屬于朝陽產業,未來市場經營格局的改變,也將給國內修復企業帶來管理模式、經營思路的挑戰。努力創造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提高核心技術人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用股票期權等長期激勵形式,保持和培養一支國際一流的研發與技術人才隊伍。通過簽署技術保密協議、建立知識管理系統等方式持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有效地減少人才流失所導致的技術風險。
4結語
石元春,1931年2月出生在湖北武漢。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研究生畢業。早期從事古土壤和土壤地理學研究,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參加和主持大型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黃淮海平原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和農業發展”。1987~1995年任北京農業大學校長,提出和實踐了他的農業高等教育思想。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從事農業宏觀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現代農業、生物質產業與后現代農業等一些新的學術觀點。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91年和1994年先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在有些年輕人總喜歡說“自我設計”和“我的選擇”?;叵胍幌拢谖医洑v的79年中,絕大多數都是我在“被選擇”,能由我選擇的事很少。
但在一次一次的被選擇中,我常常遇到好的機會,除了“運氣好”以外,主要是我一生中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將“為人”和“做事”兩件事盡量做到最好?!盀槿恕钡暮诵氖菍ψ约?、對家人、對他人、對民族、對國家、對大自然要有責任心和愛心,這是我對“修身”的理解。
“做事”就是把該做的事盡量做到最好。我在班上的學習成績不是最好的,但我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學生;我在研究地學、土壤學、農學以及一些宏觀性問題的時候,總是很投入,很有激情,近幾年我對生物質能源也是如此。我的每一次發言、報告、講課以至PPT的每個細節我都是盡量準備得最好。其實,把事情做得盡量完美的本身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石元春每天起得很早,這是他年輕時在農村做土壤研究養成的生活習慣?!拔覀冏≡诖謇?,有時一大清早就會有老鄉來敲門:石老師快來呀,地里長蟲子了?!笔褐两襁€清楚地記得當年與農民朝夕相處的許多細節。
早起不是為了出門散步和做操,他在抓緊時間趕寫一本書《決勝生物質能源》?!吧镔|能源讓我找到了新的激情,我要爭取再多做點事。我要決勝呀!現在惟一缺的就是時間”。他握緊拳頭,像指揮家在空中用力地揮動了一下。這個做了一輩子土壤學的專家,喜歡用土表達個性:“只要有個土,我就會往土縫里鉆。”
根深葉茂
“我能選擇的只有一條,那就是像我的老師和科學前輩們一樣,以極大的好奇心去追求科學真理,以最大的勤奮去將身邊要做的事做到最好?!?/p>
1931年的農歷正月初二,一個男孩出生在武漢一個小生意人家里,家人為其取名“元春”。
他回憶道:“父親幼時很苦,念了兩年私塾就當了學徒。后來自己開了店,經營得不錯,家里還算殷實。父親對讀書人很崇拜,母親是讀過書的半新式婦女。他們常叮囑我們:‘要好好讀書。一定讓你們都能念上大學?!F在回想起來,非常感恩。我是家中惟一的男孩,父親沒讓我幫他做生意而讓我念書,這才給了我機會?!?/p>
石元春牢記父母的囑托,勤奮刻苦學習、認真做人做事。為了能夠取得優異成績,他夜里躲在學校鍋爐房復習功課。那時最大的樂事就是在兩周放一次假的日子里看美國西部片。奔馳在美國遼闊牧場上的“牛仔”和大自然旖旎的風光,使少年石元春無限神往。1949年高中畢業時,18歲的石元春就和幾個同學相約報考了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農學院?!皼]想到,美國西部片的影響竟決定了我們這批少年的一生。我當時報考的是武漢大學農學院和清華大學農學院,并先后收到兩所學校錄取通知書。父母要我上武大,我要上清華,最后還是遂了我的心愿。但入清華才一兩個月,農學院就合并為北京農業大學了?!笔汉芨锌卣f。
石元春總結說,4年的大學生活充滿革命激情?!澳贻p人的激情憋不住呀!那個年代的活動很多,我大二就去江西參加,一去就是大半年。在大學畢業分配表上9個志愿欄上,我填的全都是堅決服從分配、到邊疆、到農業生產第一線、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沒想到卻被分配留校攻讀研究生,我心里還鬧情緒呢。當時全國都在向蘇聯學習,年輕人最理想的事業是做一個農藝師,身邊還陪伴著一個漂亮的姑娘。”石元春笑了。由于農學方面的蘇聯專家因病推遲來華,土壤專家先來了,石元春根據組織的安排,從農學系調到了土化系。一切重新開始。
聽課和學習一定要找最好的老師,石元春一直牢記導師李連捷教授的教誨?!八O計了我一生的學術藍圖,導師的這個理念使我有機會得到許多名家大師的教誨和熏陶?!被厥淄簦焊屑み@些為中國科學事業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的前輩。“我遇到了好人和貴人。李連捷教授是著名的土壤地理學家。導師是第一屆學部委員,有大家風范,他對年輕人培養教育是點到為止。‘石元春,你去聽一聽袁復禮先生和王乃梁先生的課?!揖万T上自行車去地質學院和北京大學?!笔赫f他進了課堂才知道,這些教授都是我國最頂尖的專家。
嚴師出高徒,石元春在研究生期間,修讀了第四紀地質學和地貌學課程,同時參加了中國科學院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隊的第四紀地質組。在天山腳下的大草原上,石元春終于實現了少年時代騎馬馳騁草原的夢想。石元春跟隨著導師李連捷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從準葛爾到塔里木,從阿爾泰到天山,穿沙漠涉冰川,進行多學科野外綜合考察。“那是我一生最浪漫瀟灑的4年?!币慌で闈M懷的科研工作者風餐露宿,白天采集標本,晚上在星空下整理標本。無論是專家還是學生,大家住在一個帳篷里,談論著各自的發現和感受。石元春一輩子都很懷念那段激情燃燒的日子:“在那樣的環境里,我就像一塊大海綿,吸收到許多新鮮的東西。我就像變了一個人,我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饑似渴地親近大自然。我好像是在和土壤對話。這一切不是書本上的知識,是實踐給我的感悟?!?/p>
老師領進門,修行在個人。4年的新疆考察使石元春萌發了“地學綜合體”的科學思想。這種長時間鍛煉、培養起來的系統綜合觀察問題、深入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幾乎影響了他的一生,反映在他以后的全部工作中。石元春總結這歸納為人生做成的第一件大事的經驗說:“我的一生中,到底是我在選擇,還是我在被選擇?回首往事,更多是我在被選擇,我能選擇的只有一條,那就是像我的老師和科學前輩們一樣,以極大的好奇心去追求科學真理,以最大的勤奮去將身邊要做的事做到最好?!?/p>
擔當重任
通過20年的治理,災害頻仍和低產缺糧的黃淮海平原轉變成為中國的重要農業生產基地。
在北京中國農業大學校園里,有一座漢白玉石碑,上書“改土治堿,造福曲周”8個字。這是在1988年教師節,河北曲周縣人民送給北京農業大學的禮物。這塊石碑講述的是一個成功綜合治理旱澇鹽堿的故事,它凝結著石元春和北農大老師們的汗水和功勞。
石元春和鹽堿地的故事還要從50多年前說起。由于1957年大搞水利化和1958年中治理方針失誤,黃淮海平原發生了大面積的土壤次生鹽漬化,使鹽漬化土地面積由2700萬畝驟增到5000多萬畝。1963年,海河平原又發生大面積洪災。石元春在出席一些學術討論會上聽到各方人士對黃淮海平原鹽漬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他很自然地將黃淮海平原與新疆荒漠帶土壤鹽漬化作了對比,感到這里情況要復雜得多。他提出,大家看法之所以有分歧,癥結在于對這里的水鹽運動情況不明。
科學家的責任感使石元春先行動起來。他那時沒有研究課題和經費,為了搞清楚土壤中水鹽運動的情況,每個月都背著土鉆和鋁盒,去北京南郊大興縣蘆城村采樣作圖,以了解土壤中水鹽的變化情況?!拔颐看稳ゲ蓸涌偸浅砍鲆箽w,坐5個小時公共汽車,扛著十幾斤重的土鉆,下車后還要步行30里路,才能到我做實驗的鹽堿地。一個人打鉆取土4個多小時,回到學校已是精疲力盡,還要用近一周時間去處理和化驗采來的土壤樣本。就這樣干了兩年多,可惜未待資料整理完,就在中被抄走散失了,留下的只是一份了解水鹽運動規律的渴求。”
石元春在渴望中等待著機會。他堅信絕境可以逢生。機會在1972年來到了。隨著大面積的土壤次生鹽漬化和大澇,后又連續數年大旱,1972年,總理在河北召開了北方17省份抗旱工作會議,并指示國家科委在河北組織“合理開發地下水”的科技大會戰,其中設置了綜合治理旱澇鹽堿的課題和9個實驗區。石元春迎來了曲周實驗區和黃淮海平原這個更大的水鹽運動研究現場。1973年秋,他和北京農大土化系的6名教師,后來又陸續加入了各系二三十位教師,趟著水進駐了河北曲周縣北部的“老堿窩”張莊村。
石元春的團隊進駐曲周實驗區張莊村后,和村里商量先拿出400畝鹽堿地做試驗。工程設計做好了許久,村里卻遲遲不動工。石元春問村黨支部書記趙俄原因時,趙俄問他:“你們能待多久?”石元春反問:“老趙,你問這話是什么意思?”趙俄說:“下來蹲點的工作隊是一年一換,你們走了,下撥來了又是一套,我們怎么辦?”石元春堅定地說:“改不好我們就不走了!”趙俄說:“我等的就是這句話?!钡诙旃さ厣暇娃Z轟烈烈地干起來了。
石元春積蓄多年的激情在黃淮海平原上迸發出來。他率領著北農大的科研人員一手抓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一手抓水鹽運動的觀測和研究。這些來自城市里的科技人員夜以繼日,在頭三年里,用土鉆愣是把一大片試驗地打得“千瘡百孔”,取得了數萬個觀測數據,基本了解了這個地區水鹽運動的特點,由此提出綜合治理旱澇鹽堿的主體思想和綜合治理工程系統解決方案。石元春回想起那些治鹽堿的日子至今仍然感慨萬千:“從1973年到1993年,我在曲周實驗站和黃淮海項目中一干就是20年,建起了‘北京農大曲周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實驗區?!覀兣c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治堿,與農民的關系非常好,農民對‘農大老師’非常親。當時的科研條件非常落后,我們都是用一些最傳統的工具做研究,生活條件相當差,剛到曲周實驗區的人,會因飲水中含硫酸鎂等鹽類要拉五六天肚子才能逐漸適應?!?/p>
寒來暑往,日月如梭,黃淮海平原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工程越做越大,這個國家科技會戰最終發展到由4個部委主持,中央及4省2市的204個科研教學單位,1141名科技人員參加的大型綜合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石元春一直擔任項目專家組組長和主持人。他拿出一組數據說,上世紀70年代初治理前,政府每年要為黃淮海平原調進救濟糧50多萬噸。通過20年的治理,黃淮海平原抗旱和防澇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耕地中的鹽堿土地面積由原來的5000多萬畝減少到1500萬畝以下,通過治理,災害頻仍和低產缺糧的黃淮海平原轉變成為中國的重要農業生產基地。
1979年麥收季節的一個早晨,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副總裁來曲周實驗區考察現場。這位外國人離開時說:“發展中國家的這類項目我考察過很多,一般總要半個多月,這次到你們這里,半天就夠了。我認為基金會要支持這個項目,相信回去向總裁匯報后他也會同意的?!痹诓坏揭荒甑臅r間里,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就與中國政府簽訂了貸款3000萬美元的曲周旱澇鹽堿綜合治理項目,貸款的到來使曲周實驗區一下子由幾百畝擴大到23萬畝,整個曲周縣北部舊貌換新顏。各種榮譽和獎勵紛至沓來,該項目先后獲數十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993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勤懇耕耘
我自己還是對得起我自己的,對得起培養過我的國家的,我有做得對的,也有錯的,但我盡力了,我心里很踏實。
采訪中,石元春的老伴不時會走進客廳沏茶和續杯?!爸x謝?!笔狠p輕地說,語氣中充滿著柔情。這個渴望成為馬背“牛仔”的兩院院士說:“我常對她說,你是老天送給我的最好禮物。”
老伴是當年和石元春同在北農大讀土壤專業時“同桌的你”,幾十年來一直相伴在石元春身邊,風雨兼程、攜手同行。石元春笑著說:“我可不是早戀啊,我讀研究生時才談的,我們是50多年前的同學,剛慶祝金婚。她也是讀土壤專業的,是學校的團支部書記,我是宣傳委員。她學習好,后來就一直在學校教土壤學。老伴真好呀。幾十年來,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倆人都在一起。我去曲周兩年后,她就來了,和我一起參加黃淮海平原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工程。那時候,我在地里取樣,她在房間里做化驗。我現在寫書,她是我的監制,最嚴格的第一讀者,毫不留情的嚴厲批判者。我對她說,如果我寫的東西有錯,希望在你這里消滅。她也會經常問我:有什么任務嗎?”
“看到你們這么恩愛,真是讓人羨慕呀?!甭牭竭@樣的贊美,石元春很驕傲地說:“家和萬事興呀。我女兒也常說,我老爸老媽是相敬如賓型的夫妻。兒子說,你們為何總是那么樂觀和恩愛?我們相互尊重,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執,我們有心靈感應。我一生凈遇到好人了?!?/p>
石元春夫婦有一對兒女,兒子在美國讀書、工作,女兒大學畢業后留在北京?!拔遗畠鹤鲲埧珊昧?,這都是當年她和哥哥兩個人獨立生活鍛煉出來的。”石元春回憶起夫婦倆有一次從曲周回京看到的一幕?!拔覀兡菚r候在北京的家是和另一個同事一家共住的倉庫。我們在曲周,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平時就在北農大的食堂吃飯。對于孩子的教育,我認為教他們如何為人處事就夠了。我很尊重兒女的選擇,包括他們擇業和擇偶,要順應他們自身發展的規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