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三字經全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三字經》讀后感1500字
"人之初,性本善",耳邊仿佛回蕩著幾百年前,私塾里的學童正咿咿呀呀地誦讀聲,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書,有滋有味地看起來。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仿佛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煉、學習、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一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有一次,我計劃每次寫完作業就要檢查,提高正確率。開始時我還認認真真從頭到尾看一遍,檢查出些小問題。三四天后,就沒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兩下,就做別的事去了。湊巧"屋漏又逢連夜雨",有幾天作業特別多,我一寫完連看也不想看了,熱情從沸點降到冰點。后來幾天又偷懶,隔兩天檢查一次,最后還是沒能持之以恒。
《三字經》最后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說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我們是小學生,愛玩是我們的天性,但我們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戲。學習時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茍、認認真真的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回想以前,真是慚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奧數題,每一道題就像一座座迷宮,讓人看得一點頭緒都沒有。于是,我就懊惱的丟下它們去看電視了。然而,我的腦海里卻一直沒有丟下那一座座迷宮,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勝、趣味橫生的電視節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緒帶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記起奧數題還沒做,心中一陣緊張,沒辦法,只能挑燈奮戰把它們做完了。后來,我才發現其實題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卻因為偷懶沒有認真思考。看來真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啊!學習不就在于勤嗎?要是學習不勤奮,再聰明也沒用。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斷的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里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值得我們深思。每天讀一讀,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斷的鞭策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三字經》讀后感1500字
寒假里,我的書房中多了一個新成員:《三字經》,那是我特地去新華書店買來為自己"補課"之用的。閑暇之時,隨手翻閱,細細品味,其味無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寒假回家,看到讀小學的侄兒正在背誦《三字經》,便隨手翻閱起來,讀后竟愛不釋手,感嘆自己幼時沒能閱讀之,真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三字經》讓我對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對作者廣博的學識、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觀把握能力肅然起敬,為古代教育者獨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農家,蒙學時期沒有師長指點誦讀過《三字經》,其實那時家庭也沒有條件給我買課外書。高中時被分流到理科班,從此與國學類書籍更加疏遠。盡管求學中耳聞過《三字經》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從來不曾全文通讀過。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古國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盡管由于作者所處時代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成書于封建時代的書籍難免會夾帶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這并不影響《三字經》成為我們特別是兒童學習中華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門之書。據資料介紹,《三字經》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學者王應麟所作,后來在千百年的流傳中,被許多人增補加工,形成了多個版本。《三字經》是中國近800年來流傳最廣的啟蒙讀物,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三字經》中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演化而來的,較好地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許多名言警告,已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為人、勤學、處事、交友、行為的座右銘。關于為人,如"首孝弟,次見聞";"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關于教子,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關于勸學,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茍不學,曷為人"; "勤有功,戲無益"等,可謂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識營養,方能成就全面發展的人。從這個角度而言,《三字經》可謂是一塊"全營養飴糖".說它"全營養",是因為《三字經》僅一千多字,語言極其簡練,內容卻非常豐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勸學、常識、道德、禮儀、經書和借鑒等,擇其要而去其枝葉,勘稱"袖珍而濃縮的百科全書".比如常識篇,天文地理歷史自然藝術生物等等,幾乎囊括了當時人們已認識的各類主要知識。說它是"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適,全文結構謹嚴,文筆自然流暢,深入淺出,講求押韻,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兒童包括成人背誦識記;二是指其具有"緩釋"功能,對兒童而言,識記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卻能指導其日后的學習,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識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豐富的功能,即使對于理解了其內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三字經》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這從其對歷史的表述中便可見一斑。文中對于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變遷,寥寥三百余字,卻集其要點和精華,讓人耳目一新,頗有登高遠望、一覽眾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寥寥48個字,卻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順序、"三王"所指、三個朝代的開國君王、延續時間,以及從夏朝開始摒棄禪讓、王位世襲等豐富的知識。回想自己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在學習中國歷史,卻仍然對于各個朝代先后順序、重要歷史事件、延續時間等顛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萬千。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0-0-02
《三字經》是我國傳統的幼兒啟蒙識字教材,該典籍不僅包含漢語學習的知識,同時包括豐富的人文、自然百科知識。初級學生從《三字經》中學習語言的同時接收人文通識教育。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一國語言中的俚語、俗語及成語典故皆打上了濃厚的文化痕跡,因此學習一門語言歸根到底就是學習一國文化。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外學子趕赴中國留學,為的是借助在中國學習漢語的機會實地接觸中國文化。因而,將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相互結合,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將對國外學生的漢語學習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如果將中國傳統典籍引入漢語教學課堂,將給留學生在漢語學習的同時直面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作為中國傳統典籍的代表,《三字經》包含豐富的文化知識。它是否能為漢語教學所用,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促進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與文化學習的作用,《三字經》適合留學生認知特點與否?這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本文將以梧州學院短期留學生為分析對象,把《三字經》這部中國傳統典籍引入漢語閱讀課與對外漢語教學相結合,分析《三字經》作為教材的教與學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文化學習所產生的影響。探討對外漢語漢語閱讀課如何結合傳統文化,引入新教學途徑的可能性。
一、梧州學院對外漢語教學概況
梧州學院自2006年開始與越南順化外國語大學、泰國川登喜皇家學院簽訂交流協定,雙方互相派遣一年制短期交換生。在梧州學院的留學生群體中,絕大部分留學生皆為本科學歷,在來華交流前已有一至兩年的漢語學習經驗,僅能掌握普通會話。到中國學習后,整個留學生群體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發生變化。以越南留學生為例,來梧學習的越南留學生由于基礎較好,發音、閱讀與寫作技能掌握較好,學習一個學期后已可以進入高級漢語學習階段。以泰國留學生為例,來梧泰國留學生具備一定初級漢語基礎,來梧交流后,學生群體中拉開差距,好的學生可以進入中級漢語學習階段,技能掌握欠佳的學生只能繼續停留在初級漢語學習階段。
綜上所述,這些留學生群體大致都具備這樣的特點:(1)他們在掌握一定基礎的漢語知識以后來華,逗留學習時間短,多集中為一年,多以深入提高漢語水平,實地了解中國社會環境為目的。(2)這些學生掌握一定口語交流技能與閱讀技能,對中級漢語水平理解有困難。(3)剛來華學習的留學生多只掌握基本口語,能拼讀簡單拼音,篇章閱讀能力和語感有待提高。
針對國外交流生的基本情況,梧州學院以速成和提高漢語水平為目的,為留學生開設從漢語聽、說、讀、寫到中國國情等一系列漢語提高與知識普及類課程。以漢語閱讀課為例,現階段梧州學院對外漢語教學手段多運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學目的以簡單的語言學習為主。從現行對外漢語教材可選擇情況看,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卷帙浩繁,“就品種而言,對外漢語教材的品種仍十分單調,不能很好地滿足多方面的學習漢語的需要。數以百計的教材大都是初級教材和口語教材,中高級教材十分缺乏;為成人特別是大學生編寫的教材很多,而為非真正零起點者(faulse beginners),也就是為有一定家庭漢語環境的海外華裔子女、甚至其第一語言就是漢語的新移民子女編寫的教材則更少;通用教材多,針對不同母語并在科學的語言對比基礎上編寫的教材以及專用教材還才剛剛出現。”[4](332) 挑選漢語教材所把握的難度非常關鍵,由于漢語教師在接觸學生前,并不知曉學生真實漢語水平,導致在實施教學活動中出現教材難度與學生認知水平不切合的狀態,更多的是出現教材難度低于學生漢語認知能力的情況,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
二、《三字經》作為教學材料在漢語教學中應用的可預見優勢
作為我國傳統的漢語啟蒙教材,《三字經》流傳久遠,并有其獨特的優勢,在我國當下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如將《三字經》引入漢語閱讀課作為閱讀材料,它有其以下可預見性的優勢。
1.有利于在漢語教學中傳播漢文化
“語言與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一門語言,就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與該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1】(115)這說明對外漢語教學尤其是在教授語言技能的同時應灌輸相應的文化知識。漢語閱讀課的教學目的在于指導留學生順利閱讀漢語文本,掌握一定漢語閱讀能力。僅僅局限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則達不到全面的教學目的。
漢語教學與文化相結合的教學實踐就必須聯系教學媒介,能夠集語言學習與文化學者合一的教學媒介莫過于中國傳統典籍。將中國傳統典籍引入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或教導國外留學生閱讀中國傳統典籍,則會起到一個集漢字、語言和文化學習的多重作用。考慮國外留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初級漢語學習中適合引進《三字經》這樣的典籍進入課堂。首先,《三字經》不僅為中國傳統的兒童語言啟蒙讀物,而且還可作為外國人士學習漢語,了解漢文化的一個窗口,在歷史上,國外人士了解中國就須經《三字經》而入門,“一七二七年(清雍正五年),訂立《恰克圖界約》后,沙俄政府派來北京的‘學藝俄羅斯孩童’(實為成年人),在俄羅斯館進行初步漢學訓練時,都是將《三字經》作為課本來識漢字的,”【2】(66)甚至歐美傳教士在向中國人傳教時能夠考慮到結合中國人的認知特點,采用《三字經》的編寫方式,編寫基督教的啟蒙讀物,“1822年麥都思在爪哇噶羅巴(即Batavia)傳教,他在此地居住期間,寫出了第一部中文基督教《三字經》。全文仿照中國傳統《三字經》格式,三字一句,分為上帝、伊甸園及原罪、耶穌降世、基本的傳教方法與宗教儀式、大審判、勸信等六部分,奠定了后世中文基督教的主旨與寫作形式、內容基礎,后世有些文本雖字句變化較大,但內容都僅僅圍繞這六個部分。”【3】(52)
其次,《三字經》作為漢語啟蒙課本,即包含漢語、漢字學習的內容,也包括倫理學、地理學、歷史學等知識。國外學生在學習《三字經》的同時,能透過它了解中國傳統的孝文化和教育思想,如“孝于親,所當執,”和“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從中也能了解中國古代先賢名人早年事跡,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國外交換生在短短的一年交流學習當中,即使達不到全面深知中國的社會人情的情況下,通過學習、閱讀《三字經》能夠很好地吸收、體會和認知中國歷史文化,達到速成程度,并且能在從《三字經》的學習當中激起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使其在結束在華學習期后,回國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學習繼續深入。
2.《三字經》走入漢語課堂適合留學生認知特點――以泰國留學生為例
以泰國留學生為例,初次來華外國交流生具備一定漢語基礎,對于漢語的認知和運用能力比較淺,對于漢字、拼音的認知運用尚不能靈活自如,相當于我國小學生語言水平,但在對外在事物的認知水平上是處于成年人水平,學習能力強。再者,由于東南亞地區長期以來形成一個穩定的華人社會,在來華學習留學生中有華裔身份或多少接受過華語教育,他們對《三字經》不會產生太大的文化鴻溝。如何利用在華學習期限短的條件下快速地提升漢語水平,就可以考慮發掘《三字經》的教學作用。首先,《三字經》的成書特點是以三字為一段,六字成一句,每句簡短而注重韻律。每句沒有過于復雜的語法系統,便于誦讀,便于記憶,既保留一定可提升的難度,又不至于難以閱讀。外國學習者也能從閱讀中學習各種形態的漢字。《三字經》的閱讀難度與學習難度恰好適合來華學習時間短的國外交流生。
其次,按照第二語言教學法之一的閱讀法要求,“掌握閱讀技能最為實用,為學習者所需要,相對其他技能來說也比較容易,是最有可能達到教學目的的,學習者也因有成就感而增強了學習積極性和信心。”【4】(245)這種起源于英國,專門從培養外語學習者閱讀技能從而提高語言學習能力的方法,其嚴格使用母語及翻譯的宗旨與中國傳統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教學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三字經》的教與學則是以這種專門從學生的閱讀功底中進行突破的教學理論為基礎。
三、《三字經》引進漢語課堂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求詳細講解《三字經》中的中國文化常識
“對同一事物,往往因主體思維方式不同,便會產生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3】(125)《三字經》包含了豐富的中國文化知識,而交換生對于中國文化知識與傳統的認識則是完全陌生。教學實踐證明,如接觸到中國的孝悌文化,中國的傳統教育思維和中國人的世界觀等知識,交換生就會感到十分陌生,若交換生了解了這些知識,將會為對漢語學習和文化學習打下基礎。這需要漢語教師在教授此類知識時應對學生全方位詳細講解,多運用文化比較法對學生解釋此類知識,為使學生能高效率的吸收文化知識,應立足于比較交換生所在國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共同現象,從相同性中引導學習。
2.《三字經》的教與學應結合多種教學方式
首先,在講授《三字經》中的文化知識時,僅憑傳統的口頭講授法將無法在學生頭腦中直接建構直觀的知識進行理解。如講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一節,既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孟子是誰,還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機杼”是何物。傳統的講授法很難使學生一下子明白這兩個知識點,也就很難推進文本閱讀。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可在投影儀中打出孟子的畫像,并向學生介紹孟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在介紹“機杼”時,也可利用圖像向學生解釋中國古代紡織機械與紡織流程。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頭腦中很容易地對兩個知識點建立直觀的印象,進而較為容易地推進文本的閱讀。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不應隨便否定傳統教學法的作用,應在新的教學環境中重新考慮其作用。在進行《三字經》教學時,背誦法是一個不可忽視方法,雖然有著枯燥性和缺乏創新性的缺點,但它在強化學生對文本的記憶和培養語感,進而激起學生學習熱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漢語閱讀課教學中,必須重新引入與發揮背誦法的作用,將新興教學方法與背誦法完美結合,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起鞭策學生學習的作用。
3.傳統典籍的傳播應適合現代社會
盡管《三字經》教學有著很大的可預見性優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們可以對《三字經》教授給留學生。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必須作一些相應的修改,首先,古人與今人的認知范圍不盡相同,如今天我們中國人熟悉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的典故,黃香溫席和燕山義教就不是人人皆知了。作為漢語教師必須先通讀《三字經》,明確《三字經》中的內容。其次,時代的變遷使得很多傳統喪失,這要求教學者在介紹《三字經》內容時就必須聯系中國當前社會實際,闡釋清楚中國哪些傳統保留下來,哪些傳統未能保留及留存的原因。第三,《三字經》具有一定的文言文特點,體現在于同一漢字作為代詞多變,這對留學生認知和學習有一定困難,因而在教習《三字經》時的教學難點不在于復雜結構漢字的學習,而在于同字異義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需結合現代漢語特點對于一字多義進行講解,對《三字經》的學習有助于突破一字多義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提高漢語水平。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2014年9月10日,在北京師范大學演講時所說的這段話,指出了新時代國學的新含義:應該既包括民族的傳統特色,也包括當下國家的主流價值觀。
“國學”一詞,古已有之。《周禮?春官宗伯?樂師》言:“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禮記?學記》曰:“古之教者……國有學。”孫詒讓在其所著《周禮?正義》中指出:“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由此可見,“國學”在中國古代,指的是國家一級的學校,與漢代的“太學”相當。唐代貞元中,李勃隱居讀書于廬山白鹿洞,至南唐時,在其遺址建學館,以授生徒,號為“廬山國學”。到宋代,又改稱“白鹿洞書院”,這時的國學實為藏書與講學之所。
無論是周朝時開設在都城皇宮東墻外的小學校,還是唐代聚集高級知識分子開館授徒的學館,或是宋代藏書巨萬的書院,其共同的特點,都是代表一國的主流價值觀。所以當代的國學和國學教育,也無疑應該具有當代的特點。
我們而今所處的時代,是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和生產力遠遠高于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這就決定了現代中國的國學不同于過去一切時候的國學。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發《完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教育部對于國學教育的內容把關很嚴,在語文出版社新編寫的小學教材中,完全沒有古代封建價值觀的內容,全部內容都是根據教育部“有序推進中華優秀文化”的規定,從“淺顯古詩詞、節慶、民俗、文化”這四方面選定的內容。這樣,回避國學的糟粕,當然也缺失了國學的精華。不過中小學還有思想品德課,可以在這門課進行補償教育。
實例分析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2014年6月26日,山東廣播電視臺“國學小名士”電視選拔大賽啟動儀式舉行。20名小學生現場齊誦《弟子規》,經過開筆禮互正衣冠、朱砂啟智、啟蒙描紅等儀式流程。
許多家長和學校在對低齡孩子進行傳統文化經典教育時,都將《三字經》《弟子規》作為首選。山東省利津縣北宋中學語文教師崔金英說,一些幼兒園和小學,幾乎人手一本《三字經》《弟子規》,里面有強調言聽計從、一味順從等內容,這與現代社會的主流思想是沖突的,不應該讓孩子全盤接受。家長和老師應該有所選擇和指導。2010年,山東省教育廳下發《關于規范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實施和專題教育活動內容的通知》稱,一些中小學開展中小學生經典誦讀活動時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對誦讀活動的內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別不夠,致使一些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流入學校,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腐蝕了中小學生的心靈。為此,要求中小學要認真甄別和篩選優秀傳統文化,原則上應以地方課程《傳統文化》規定的學習篇章作為誦讀的主要內容,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弟子規》《三字經》中就有宣揚宿命論、順民思想等封建禮教和迷信的思想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悖的,必須揚棄,不能不加選擇地灌輸給中小學生。
蕭良有,字以占,號漢沖,中楚(湖北漢陽)人。自幼聰穎異常,有神童之譽。明萬歷八年(1580年)進士,曾任國子監祭酒,頗有聲望。國子監是封建時代國家最高學府,祭酒相當于現在的校長。以這么高的地位親自來撰寫這部蒙書,也就是小學生讀的書,可見那時對蒙學教育之重視。該書原名“蒙養故事”,內容主要來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時又從《莊子》和古代神話、小說、筆記如《搜神記》《列仙傳》《世說新語》等書中廣泛收集故事。輯錄了孔子、諸葛亮、司馬遷、李白、杜甫、朱熹等歷史上著名人物的軼聞趣事,收輯了包括孟母斷機、毛遂自薦、荊軻刺秦、鷸蚌相爭、董永賣身、紅葉題詩等兩千多個典故,文字簡明扼要,可稱之為一本典故大全。
該書全文都用四言短句,上下兩旬對偶,各講一個典故。逐聯押韻,全書按韻編排。后來楊臣諍認為蕭作《蒙養故事》“有裨幼學”,只是太簡略了,于是大加補充訂正,書名遂改為《龍文鞭影》。何謂“龍文鞭影”?很多人不解其義。“龍文”是指古代良馬,因見到鞭影就會疾馳,無須鞭打。其含義即是說,讀這本書是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的。楊臣諍,字古度,安徽桐城龍眠人,明代儒士,生平不詳。
在我國古代傳統蒙學中,作為幼學課本,除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外,就是這部《龍文鞭影》。《龍文鞭影》成書的年代較《三字經》等要晚,是在明朝萬歷年間才出現的。唐代李瀚撰寫的《蒙求》,開掌故書籍先河。以后陸續出現了一大批掌故、知識蒙書,《龍文鞭影》就是在這種影響下產生的一部比較完善的蒙學書。
史載,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1403年)后,北京的雕版印刷業隨之有了新的發展。北京書坊最著名的有永順堂、岳家書坊、汪氏書肆、葉氏書鋪等。永順堂刻書以往未見有各家書目著錄,1967年從上海嘉定縣一個明代宣氏墓葬中出土了永順堂刻印的12冊唱本和傳奇,書名前多掛“新刊全相說唱”六字(趙景澡《談成化本說唱詞話》,《文物》1972年第11期)。說明永順堂是明代北京最著名的書坊之一。我收藏的這部《龍文鞭影》當是萬歷年間的明版本,而且是稀有的“永順堂藏板”本。
語文教師要本著“領略經典文化”的“樸素”動機,要讓學生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中受到對人生成長有正面促進的教育,而不宜追求“大而全”,把國學教育帶進“功利化、快餐式的死胡同”里。誦讀只是一種手段,真正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悅讀”習慣,能樂于吸取國學經典中的精華思想,使之深印學生心中,成為一種內化于心的行動導向力量。
國學經典學習關鍵在于科學和堅持,“科學”是指國學教育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貪多求全,不過量加壓,持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堅持”是指國學教育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形成學習的長效機制,教師不可將任務公布后便放任不管,要經常性地與學生一起研究國學經典,以教師的熱情帶動學生的熱情,把國學經典學習活動持久地開展下去。
我們班的國學經典學習活動已經持續開展三年了,學生們依然興趣不減,誦讀經典已經成為我們班學生的自學行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實在在地受到了教益。其實我們的做法很簡單,無外乎就是天天堅持,正如《勸學》中所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我們班在國學求知路上也走了許多彎路:活動之初,我把數十部國學經典目錄一股腦地讓學生進行記錄,鼓勵他們私下閱讀學習,可是不久我就發現根本沒有幾個人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去認真參與;后來我們集中一段時期專學《三字經》,可是有故事的段落學生較為感興趣,沒有故事的部分學生則“昏昏欲睡”,再進行下去也不過是教師的個人表演;再后來我開展多媒體動畫視頻教學,雖然學生看得津津有味,但幾節課下來,學生除了說比較有意思外,幾乎留不下任何印象。到底該采取哪種教學策略才能讓學生們真正領略國學經典思想呢?最后我采取了“每課一句話”活動來開展國學經典教育,一直持續到今天,效果較為理想。
我的“每課一句話”國學經典教育活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教師引領學習,我在國學經典的海洋中擷取一句話,利用每天的語文課寫在黑板右側,利用三五分鐘對學生進行細致講解,建議學生將“每課一句話”內容、譯文和應用范例記錄在專用本上,便于今后重新學習。這種做法看似并無高明之處,但實質上是把浩繁的國學經典以每日一句話的任務來讓學生完成,“每課一句話”所書寫的內容會就是這一天學生要識記、理解、討論的話題,對于每位同學來說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任務,雖然記得少,但是記得好,我覺得只要同學們每天記住一句話,日子長了自然能積少成多,這遠比讓學生們生硬背書卻什么也留不下要有教育價值。當學生們逐漸適應了教師領學的教育模式后,我們的國學經典學習便進入了“學生自主研討學習”的第二階段,我把班級內幾十名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每天的“每課一句話”學習內容由各小組自行決定,教師從領學者身份變為聆聽者、欣賞者,板書、講解和范例應用完全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這第二階段的教學活動果然在剛執行的頭幾天稍顯混亂,但只要學生們熟悉了這種模式,學生的奇思妙想和學習智慧便擋也擋不住,七八天過后,學生們在相互欣賞和個人創造的基礎上把這三五分鐘的“國學課堂”演繹得精彩紛呈,深令教師嘆服。
【關鍵詞】文明;感恩;合作;友善
一
參天樹,枝葉圓。
高尚人,德為先。
守禮儀,效先賢。
行楷模,身垂范。
勤省思,求完善。
二
待人寬,律己嚴。
他人恩,記心間。
他人過,棄前嫌。
心如海,納百川。
身磊落,眾必羨。
三
說于后,做于前。
借錢物,及時還。
重承諾,勿食言。
誠待人,不欺瞞。
無愧人,心方安。
四
良言出,三冬暖.
惡語向,六月寒.,
文明語.禮貌言。
解人意,勿野蠻.
思后言,人不煩.
五
父母恩,記心田。
師生情,心永念。
同學誼,多眷戀。
懂感恩,報涌泉。
六
誠待人,講友善。
知謙讓,不傲慢。
幫老幼,助病殘。
一方難,八方援
七
尊重人,不揭短。
他人語,莫打斷。
人言畢,已再談。
聞過喜,知盡言。
八
不挑吃,不挑穿。
吃穿用,不比攀。
v節約,會省儉。
惜糧食,節水電。
九
愛清潔,好習慣。
衣和衫,及時換。
力所及,主動辦。
好少年,人夸贊。
十
強身體,靠鍛煉。
健身操,不間斷。
家務事,主動干。
愛勞動,體康健。
十一
小學生,愛校園。
遵紀律,守規范。
愛集體,講奉獻。
勿行惡,心從善。
十二
環保念,存心田。
舉止中,敬自然。
講衛生,做模范。
愛干凈,不吐痰
廢棄物,隨手撿。
十三
校園內,莫追趕。
磕與碰,太危險。
樹與桿,勿爬攀。
障礙物,不躍翻。
遠水塘,離火電。
十四
行車路,勿耍玩。
過路口,左右看。
綠燈行,斑馬線。
盲道區,莫擠占。
守交規,保安全。
十五
游戲廳,別迷戀。
網吧內,陋習染。
耗精力,費時間。
上網癮,結局慘。
十六
壞書刊,切莫看。
黃暴片,不可觀。
偷毒賭,不能沾。
煙與酒,要離遠。
多自省,迷途返。
十七
壞習慣,切勿沾。
正能量,多積攢。
目標清,理想遠。
學荷花,污不染。
高潔善,心志堅。
十八
記教誨,聽師言。
學法規,維己權。
善與惡,會分辨。
防綁架,防行騙。
義巧為,身無險。
十九
勤讀書,學不倦。
讀詩文,身坐端。
背要直,腰莫彎。
寫作業,心要專。
字工整,文規范。
二十
預習功,在課前。
求新知,記難點。
課堂上,不偷閑。
常思考,苦鉆研
二十一
變思維,改理念。
有難點,自主探。
求索路,不畏難。
攻難題,合作辦。
互交流,踴躍言。
展個性,抒己見。
二十二
揚人長,補己短。
圖雙贏,共發展。
課內學,學后練。
常溫習,效果現。
持之恒,不間斷。
益終生,好習慣。
二十三
時光逝,彈指間。
東流水,不復還。
光陰金,時不站。
黑發童,學不厭。
增技能,身無憾。
時無盡,生有限。
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吸引力。全冊課文不再有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并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八組課文后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最后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全冊認識的字450個;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有350個。除了“識字”和課文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二、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愿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三、教學策略:
(一)識字、寫字教學:
1.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系,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偏旁部件記認字形。
2.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活動中、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3.復習、鞏固識字要提倡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進行。
4.在識字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閱讀教學
1.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2.進行閱讀教學,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3.在課堂教學中,對提問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口語交際教學
教材中的八個口語交際,內容與本組專題有密切聯系,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會有話可說。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四、學生情況
我的演講主題是:學“弟子規”歷行前人教誨
第一次聽到“弟子規”是在電視劇里的一段童音朗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文格像三字經,覺得好奇,上網一看才知道“弟子規”是儒家文化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我卻不知,感覺慚愧,便認真拜讀了全文,頗有啟發。“弟子規”教我們學會感恩、睦鄰、謹行、誠信、泛愛眾而親仁。對古人的教誨學習、力行的越徹底,就越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進而改變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
“入則孝”,一個人知孝道、會感恩,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就可以溫暖許多人。自幼受到父母的寵愛,力盡孝道,是我們的本份,我們更是企業的一員,是企業給了我們放飛理想的空間、充實的生活,清晨,推開窗戶,放眼綠綠的禾苗,藍藍的天,欲滴的露珠,還有哪厚重的國網公司形象牌,我們感恩上天給我們幸運,使我們在歡快和自豪中度過了美好的一天又一天。入夜,夜幕中的天空繁星點點,街道村莊萬盞燈火,我輕點鼠標,描畫著一天的成就,享受著夜的溫馨與寧靜,我們充滿了感恩,感謝企業、感謝領導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施展的舞臺,想著明天要做點什么,應該做點什么來回報。
“出則弟”讓我學會謙恭、知規矩和睦鄰。企業是一個大家庭,家有眾多父母和兄妹,在不同的崗位上努力工作著,為我們的家添磚加瓦,創造著財富,我們沒有理由不互相[本文來自kt250.com]尊重、謙恭有禮、團結合作,更不應該斤斤計較、相生怨恨。同行的路也許坎坷,讓我們看到互相攙扶的身影,同行的路也許會有失敗,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句鼓勵的真誠,同行的路也許終有不幸,看到你的身影我才更懂得珍惜幸福,正因為有了你我在一起,我才心生了依靠和踏實。
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學習“弟子規”是在耕耘們的思想,規范我們的行為,促使我們養成一種好的習慣。要“謹”行、從“信”,特別是我們營銷窗口人員更要在行為舉止上“衣貴潔、步從容、立端正”,在工作中“事勿忙、勿畏難、勿輕略”,在待人接物中“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要即知即行,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為和諧。從“謹”做事,從“信”做人。從我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哪一天起,我總感到一種飽滿的情緒,那是一份激情,更是一種責任,這份責任便是我對企業的承諾,不管多難多重,我都要負責守信到底。古人云:“經營之道在于誠,贏利之道在于信”,誠實守信也是我們企業搏擊市場賴以生存的前提。企業只是一個概念,它必須由我們這些員工來充實、堅守、和體現,我們要共同承擔起這份責任,使企業形象更為光輝和偉大。
泛愛眾而親仁,我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企業,多年來為無數人們帶來光明和便利,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動力基礎,它的光輝歷史永載史冊。同時我們的家庭也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成員來源復雜、新老觀念時有碰撞、不公現象還很普遍等等。這些問題短時間還難于解決,這就更需要我們大家處處體現出“泛愛眾”的高尚品德,不要因為父老兄妹中的先天不足就厭惡、嫌棄,也讓我們鄙夷哪些阿諛奉承的行為,“親仁”而避小人,人人爭做“泛愛眾”的君子,放下滔滔私心,關懷大眾,仁厚待人。
學科教學計劃
科目語文
年級二年級
教師何燕偉
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
2004年8月
2004學年度第1學期小學語文第三冊教學計劃
2004年8月
一、班
級
學
生
情
況
分
析
本班共有學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接受能力也較強。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好多生字,積累了一些詞匯,語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部分同學學習沒有自覺性,依賴性較重,所以班級中學習成績層次分明。對于這部分學生有待于今后教學中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地發現、探究。使他們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并逐漸使學習成為自身發展的需要。
二、
教
材
分
析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比較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并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CCC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字詞的一些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CCC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復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口語交際CCC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CCC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臺。
三、
教
學
目
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愿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四、
教
學
措
施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重視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法,每篇課文都要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充分利用插圖,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習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和語文實踐活動。。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5、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篇段并復習鞏固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于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
6、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訖
日期
單元及總課時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