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境經濟學研究課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字:環境規劃學;課程設計;
TU984-4
一、引言
上個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急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1-2]。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不斷膨脹擴大的同時,資源、生態、環境、公眾健康等問題也逐步凸顯出來,霧霾、水體污染、“城市看?!钡戎T多“城市病”問題嚴重困擾人們的生活與工作[3-4]。因城市發展規劃不合理而導致的環境問題日益明顯。如何合理的規劃城市發展,尤其是城市新區的環境規劃,對于我國未來的城市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5]。
環境規劃是實現人類社會、經濟與環境之間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與途徑。環境規劃目的在于有目的地預先調控人類自身的活動,減少資源浪費與破壞,預防或減緩污染和生態退化的發生,從而使人與環境協調發展[6]。環境規劃學是環境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是城鄉規劃專業及環境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該門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并具有學科交叉性、綜合性和邊緣性的顯著特點,涉及到水文學[7]、數學[8]、經濟學[9]原理等多學科理論知識。單純的理論課程學習,無法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而課程設計則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如何科學、合理地制定《環境規劃學》課程設計方案,并對其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革優化,對于深化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尚缺乏關于此方面的研究探索。
本文結合武漢理工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環境規劃學”課程設計環節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對本環節的選題、內容、方法及考核等環節進行系統的優化,以提升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及質量。
二、《環境規劃學》課程設計選題的確定
環境規劃是針對某一規劃區,在搜集社會、經濟、環境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對規劃區內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環境變化進行預測,從而明確出主要環境問題,制定合理的環境目標及相應的污染防治方案[6]。規劃區小到城市內的一個住宅小區,大到一個城市、區域、流域乃至整個國家,規劃的對象及范圍存在明顯差別。環境規劃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6]:1)規劃區內資源、社會、經濟、環境現狀數據資料的調查收集;2)規劃區內未來環境發展變化趨勢的預測;3)規劃目標及指標體系的確定;4)污染防治規劃方案的設計;5)規劃方案實施與管理。就本科生而言,由于其所學內容及搜集信息資料的范圍、能力有限,課程設計所選的規劃目標區域不宜過大,且環境不宜過于復雜。因此,從規劃區的規模及環境復雜程度來講,城市內住宅小區及校園是較為合適的規劃對象。
(一)城市內住宅小區的環境規劃
城市住宅小區是市民居住生活的主要場所。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人們住房成本的快速增加,人們住宅小區的舒適度及環境要求也隨之明顯提高[10]。小區內的環境問題按照環境要素來分,主要有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大氣污染、交通噪聲及小區居民的活動噪聲、生活垃圾等幾個方面。其中排放的污水直接進入市政污水管道由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因此可不考慮次問題。小區空氣質量、噪聲污染及生活垃圾的堆放及轉運是小區居民主要關注的環境問題。因此,在該選題下,學生需對小區的樓棟布設、居住人口數量、垃圾的日生產量、噪音的來源及強度、空氣質量狀況、小區綠化率及小區周圍環境狀況等基礎數據信息進行搜集、調查、實測等工作。
基于收集、實測的現狀數據,對所規劃的小區環境質量現狀、污染物來源及強度進行綜合評價。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對小區未來的環境發展狀況作出預測分析,并制定合理目標。并針對主要環境問題,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住宅小區的污水直接進入市政排水管網,由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因此,學生不需要對污水的排放及處理措施等進行相關調查、研究。而水環境污染是我國當前最主要的環境問題,也是環境學專業學生需重點掌握的內容。大氣污染方面,小區的住戶的廚房煙氣統一經煙道高空排放,對本小區大氣環境影響較小。噪聲污染方面,新建小區絕大部分都是人車分流的設計,噪聲污染主要來自于小區周邊馬路或其它鄰近場所,小區內噪聲污染相對較輕。因此,小區的環境規劃所需數據尤其是實測數據相對較少。
(二)校園環境發展規劃
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對自己生活、學習的校園進行環境規劃,選題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另外,與住宅小區不同的是,校@的水、大氣、噪聲、生態環境相對復雜,學生需要自行設計實驗,來獲取現狀數據。需要實驗測定及走訪調查的數據主要有:
1.人工湖湖水水質情況;
2.實驗室廢水的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
3.校園內NOx的濃度;
4.食堂灶頭數量,燃料類型及使用強度;煙氣NOx的濃度;
5.校園內車流量;
6.校園綠化率及主要植物類型;
因此,相對于住宅小區,以校園環境規劃為選題,更加有利于學生鍛煉專業技能。
綜上所述,校園環境規劃均更適合做為學生的課程設計選題。
三、“環境規劃學”課程設計教學體系
整個校園作為規劃對象,要求學生在一個星期的時間內完成整個課程設計內容。需完成的內容有:1)基礎數據的調查、實測;2)現狀綜合評價;3)環境預測分析;4)規劃指標的確定;5)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6)保障措施制定等。
(一)基礎數據
與校園未來環境變化有緊密關系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學校發展規劃;學?;靖艣r;環境質量現狀、污染源現狀等,詳見表1。由于所要收集的數據內容廣泛,數據量較大,可讓學生分組完成數據收集、測驗內容,每組3-4人,不能過多。具體時間安排參照表3-2。
(二)設計要求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校園的規劃設計內容,并最終以規劃方案的形式給出結果。規劃期內校園的主要環境問題要明確體現,污染防治方案要詳實且具有可操作性。具體內容及要求表3-3。
(三)考核標準
1.考核方式:
考勤、環境規劃報告,加上平時提問,對學生成績進行綜合考核。重點了解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及效率、綜合知識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評分辦法:
根據所給實驗進度表,課程設計結束后,學生需提交校園規劃報告書及相關材料,并按評分標準進行批閱最終給出綜合成績。
參考文獻:
[1]潘家華,魏后凱.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C5
[2]都小尚,陽平堅,盛虎,劉慧,郭懷成,劉永,于魯冀.城市新區環境規劃的“響應C調控”模型研究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51(5):913-922.
[3]段小梅.城市規模與“城市病”:對我國城市發展方針的反思.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1,11(4):133C135.
[4]Hezria AA,Dovers SR.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policy and governance: issues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 60(1): 86C99.
[5]孫慧潔,陳可石. 荷蘭環境規劃政策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開發研究,2013(6),40-43.
[6]郭懷成,尚金虎, 張天柱. 環境規劃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歐陽志宏,郭懷成,王婉晶,高偉.1982--2012年滇池水質變化及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質的影響.中國環境監測,2015,31(2):68-73.
[8]李敏.線性規劃在水土保持規劃中應用的探討.中國水土保持,1987,7(8):44C47.
[9]盛虎,劉慧,王翠榆,等.滇池流域社會經濟環境系統優化與情景分析.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8(4):648C656.
信息技術環境是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所創設的人一機、人一人、互動系統、信息技術環境已成為整個校園與課堂環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信息技術正在構造一個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有機結合的教育環境、一座心得無限開放的平臺將在這個環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資源將得到溝通、新的教學瑰麗將在這個平臺上產生。
我校抓住機遇、針對教育改革熱點為了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校實際出發、選擇專業課題從信息技術環境下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作為學校的龍頭課題選擇本課題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1、發展信息化教育早已成為各個國家的戰略之一、2000年10月26日、我國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起利用10年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實現教育的跨域式發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題的整合、歷史重任賦予了教育以全新的挑戰。
2、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各學校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迅猛發展的大好局面多種形式實現與互聯網的聯通、建設共享的教育教學資源庫、信息技術、課程整治、網絡教育三大熱點領域也擺在了我們鄉鎮小學教師面前、近年來相應的教師培訓、也使我校90%以上的中青年教師能自制課件、絕大部分教師會用多媒體手段上課到因特網和校園網上查詢資料和學習。
3、本課題的研究有助你不當今學習
策略的不足、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獲得快樂的高效的、最佳效果學習。
二、研究目標
1、綜合傳統教學和網絡信息教學、運用現代化教育理論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初步探索適合我校實際的五環遞進教學法。2、通過課題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教學格式、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3、完善課題實施方案、全面發展課改實驗、形成有特色的年級班組獲得初步的研究成果、使學生普遍養成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全新的學習習慣、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面獲得較大的突破。4、通過課題研究的有力推動者、豐富和完善本校的教學模式、讓新課改理念成為學校校本教研發展的坐標、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研究內容
本課題探求一種側重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適合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圖、文、聲、形的的特點,借助計算機網絡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氛圍。
1、創設情境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
需要的情境。如:故事情境、問題情境、操作情境、生活情境、游戲情境等。讓學生帶著一臉的燦爛和興奮,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2、嘗試教學借助多媒體出示嘗試題,讓學生直觀感受教學就在身邊,利用多媒體設置懸念,對學生具有強烈的誘惑力,激起學生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渴望得到答案,帶著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自主學習、嘗試練習、討論,盡量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問題的答案。
3、鞏固練習利用多媒體針對課堂教
學內容,設計符合兒童知識水平、年齡特征的練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參與。
4、歸納小結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對本
課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的梳理,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指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結構,促使學生知識內化。
5、反饋回授課堂反饋與課堂評價往
往是不可分割的,在注意教學反饋的時候也要注意及時評價。小學生獨立自我評價能力比較低,對剛學到的知識做出評價更是困難,根據這一特點,每節課最后,根據所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設計幾道檢測題,學生獨立解決后,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滿足,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課題組成員不斷反復的進行整合實踐,并在課題組或更大范圍內進行研究和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應的行動對整合課的設計,實施不斷地改造。
2、調查研究課題組成員運用觀察、訪談、問卷、測試等方式收集研究問題的資料,并對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與歸納,從而得出研究結論。
3、通過典型的課例作全面而深入的
分析和研究,提煉相關成果。個例研究貫穿在其他的研究類型中,使研究成果更加有說服力。
4、測驗法:通過進行教學測驗的方法來分析比較學習的學習成績,從而評價課題實驗的效果。
五、課題管理
(一)、課題組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孫文波、董春霞。職責:負責課題研究的全面工作。
課題組組長:楊曉東。職責:負責實驗方案的撰寫、實驗計劃的制定、實驗過程的具體指、撰寫實驗報告。實驗教師:梁啟梅、李洪寶、趙文發、呂奎、裴志斌、宋曉輝、孫立新、王廷成、匙玉民、孔慶文、張洪瑞。
職責:參與實驗過程、探索教學模式、收集整理實驗資料。
(二)、課題管理措施
為了保證本課題實驗的實效性,將這項長期工作開展好,制定如下措施:
1、課題組要根據總課題再設立子課
題,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電教處制定技術培訓方案,負責資料庫、課題網站的建設,并保證硬件的維護。
3、教研組將本課題研究與教研,課堂教學有機結合,開展課堂研究實踐,要求課題實驗教師,認真上好課題實驗課。
4、認真落實課題研究的實施情況,
每月召開一次全體課題組成員參加的課題實施情況會,匯報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
5、加強培訓和交流學習,及時聘請專家指導,提高課題組成員的信息技術環境的構建與應用能力。
6、每位教師的教研情況納入教師教學考研中,每學期評選教研積極分子予以表彰。
六、研究計劃
關鍵詞: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模式
中國分類號:TP37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已在教育領域廣泛的應用。計算機課堂教學,除了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相關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實踐和應用才是是計算機課堂的核心環節。多媒體的發展和應用,為計算機課堂及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利用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使計算機課堂達到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有了可能。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來探討的多媒體教學在計算機課堂上應用的優缺點及發展方向:
一、多媒體教學在計算機課堂上應用的優勢:
1、多媒體中圖、文、聲音的綜合運用,符合年青人喜歡新奇事務的特點,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活躍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寓學于樂。因此,課件的知識表達能力更強,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例如在介紹PS中的畫筆工具的設置及使用時,幾種屬性的設置及綜合使用,既是這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我們可以先用PPT播放一些這個年齡段喜歡的、用設置過的畫筆制作出來的圖片,吸引學生感興趣后,告訴學生這些其實用畫筆工具幾下就可以畫出來。學生有了興趣后。再進行教學講解,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為新知識的講解打下了基礎,提高了課堂效果。
2、多媒體技術能把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一些形象、生動、直觀地資料融為一體,綜合的應用到教學過程中,這可以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或用語言無法表達清楚的知識重點、難點以及一些無法觀察到的現象,直觀的可顯示出來,便于學生接收。
我們在PS的教學中,想讓學生了解PS的靈魂--圖層,我們就可以利用動畫給學生展示:一幅畫是由無數透明玻璃紙組成的。每一塊玻璃紙上都有一種顏色,當它們分開時就只是色塊,而當它們合在一起時就成為了一副畫。這些玻璃紙就是圖層,在上方的圖層會蓋住下方的圖層,一下子就把非常復雜的圖層問題簡化了許多。這比我們單純用抽象的語言來解釋,直觀了許多,更有利于學生對這個概念的深刻理解。還為以后圖層的其它操作,如上色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不僅可講授書本上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還可以進行實物展示,甚至利用課件制作中的超級鏈接功能,直接把課堂連接到互聯網上,向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國內、國際方面的新信息、新動態、新觀點、新數據等。有了互聯網這個平臺,就等于我們的課堂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資源,從而極大增加了課堂的容量,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4、可改善教學環境
多媒體教學是綜合應用了其它的信息技術各種手段進行教學,這樣就大量減少了板書的數量和時間。板書的減少,就減輕了粉塵污染,減輕了老師的勞動,為學生和老師都提供了一個清潔、舒適的教學環境,這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在輕松、清新環境下的教學和學習。
總之,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已被廣泛的引進計算機學科的課堂。這些先進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正在向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挑戰,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忽略的問題。
二、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多媒體教學不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
所有有形、有聲、有畫面的載體都沒有單純的語言和文字讓人有想象的空間。就象我們在看一本書的同時,100個人有100種理解。一旦被拍成的影視作品,那么我們所有人都只是在觀看導演一個人對作品理解后的展示。多媒體教學也是一樣,它在利用各種手段化抽象為具象的同時,就已經使學生失去了想象的空間,這非常不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
其次,多媒體教學手段扼殺了課堂的靈動性。
多媒體教學中采用大量色彩鮮明的圖片、夸張幽默的動畫和優美動聽的音樂的介入,表面上雖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多媒體教學的定義化、格式化、、程序化,使整個課堂只能按照教師事先設計的程序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生只能用眼睛、耳朵這些感觀被動接受。失去原來由老師把空課堂時,師生之間眼神與眼神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沒有了交流與碰撞,課堂就失去了靈動性。
還有,多媒體教學設計的制作過程需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教師對于教材、學情、教學方法的深入研究。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軟件功能的增加,讓老師在制作及應用多媒體時,首先要對各種功能的使用進行學習和了解,其次要對多媒體進行繁瑣的設置和過程演示,這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對于多媒體的設計付出太多,教師往往就沒有精力和時間再去鉆研教材、了解學情和研究教學教法了。
三、多媒體教學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每一種教學模式對各類知識的表現力是不同的。各種教學模式在不同的課堂上的應用是不同的,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開發智力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也是不可相互取代的。
老師們應該意識到,多媒體只是一種工具,就象是我們生活中的電腦、手機一樣的工具。我們不能因為要教學改革,不能因為多媒體這種教學模式優于其它模式,就拋棄了傳統的模式;不能由原來被老師把持著、控制著的課堂盲目的、一窩蜂地轉為被多媒體課件控制著的課堂,不能把上課的過程變成了多媒體的演示過程,那就大在的違背了教學的目的和計算機課堂的本質了。我們要掌握一定的度,要從學科的實際出發,正確對待多媒體,發揮其更有效的作用,以使課堂達到最優化的教學。
多媒體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利用多媒體把演示小實驗引入課堂,把知識點及重難點用多媒體呈現出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再利用教師人格的魅力,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最后,大量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索和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真正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此時的老師,已退位到配角的位置上,僅僅是知識的傳授的引領者,對教學過程只起到貫通和點拔作用,而此時的學生,才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才能真正把課本上的知識轉變為自己的應用能力。這才是溶合了傳統教學模式和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才能真正達到最大化的教學效率和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一)經濟學理論根據
GDP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參考和比較依據,GDP作為經濟學主要研究課題,也讓許多人對經濟學產生了誤導,許多人認為,經濟學就是一門研究如何將國家GDP上升的學科。實際上,在經濟學發展歷程中,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經濟學模式,經濟學不僅是對本國經濟發展進行關注,也要對世界整體性的發展進行關注。而其中,低碳經濟所關注的并非本國情況,而是全球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各國商人處于商業聯邦狀態下,而所談的大多為世界經濟發展,從事經濟研究人員,就是要使全人類獲得發展,與政治經濟理論相悖。政治經濟,也是各國為改進自身的經濟發展狀況所需要遵循的國家發展政策,全世界商業自由的原則,是其責任所在,而經濟學研究,應該立足于世界。經濟學研究是為國家一切利益,也是為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財富為人類享受物質的象征,也是讓人獲得幸福感的重要手段。然而,政治經濟學只是為讓少數人致富,學者提出,應該更多對社會大眾的福利進行關注,應該將政治經濟學作為人類增強幸福感的重要內容。累積國家財富并非政府成立的首要目的,政府應該是讓所有公民、大多數公民都可以享受財富,并感受財富所帶來的樂趣。這些經濟理論,是低碳經濟的發展源頭。
(二)相關學科比較、繼承
生態學為經濟系統、生態系統的研究復合體,對其功能、結構、發展規律做研究的學科。根據自然系統的循環性,與能量流動模式,構建成有規律的經濟系統,可以讓經濟系統和諧融入自然系統中,從而形成全新的經濟模式,這種循環經濟,本身也是一種生態經濟模式,使用生態規律,指導人們做社會經濟活動。綠色經濟概念是皮爾斯在《綠色經濟藍皮書》中首次提出,其主要在于對人類生存患者進行維持,對能源做合理保護,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利于人體健康的經濟模式,可將其看做為平衡經濟模式。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都是在資源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狀態下,轉向為資源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狀態。生態經濟理論主要是順應生活發展規律,經濟服從于生態系統。循環經濟這一循環手段將經濟活動實現生態化。而藍色經濟是在扣除自然資源消耗、環境污染損耗后的國內剩余生產總值。綠色經濟主要側重于資源再利用,主要追求于綠色GDP。低碳經濟為二氧化碳排放威脅人類生產條件下所形成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強調于,經濟發展需避免以二氧化碳的上升為主要代價,應該將碳排放和經濟發展形成相互平衡的關系。以本質來講,低碳經濟也隸屬生態經濟的范疇,低碳經濟要比其他經濟更能將目前在經濟發展所出現的矛盾問題反映出來,從而達到高碳轉向于低碳的狀態。低碳經濟是抓出矛盾,解決問題的思想為主。而這樣的經濟思想,是人類在面對環境污染、資源危機、生態破壞情況下,所作出的反省總結,對自然與人類的關系進行重新的認識。兩者間應是相互補充關系,并非排斥關系,內含不同,但其構建和理論體系可以相互借鑒。天氣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是《氣候經濟學》中首次提出的經濟理論。溫室效應的不斷加劇,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可小覷,其不亞于在世界大戰時的經濟蕭條,氣候變化后,對人類的影響遠遠超出預期所想。以氣候角度,將經濟與氣候間的關系進行探討。而低碳經濟主要是將二氧化碳排放對經濟影響情況做分析研究。兩者間,從內含而言應該是一致的,針對同一問題,采取不同表述方法。目前,許多專家認為,低碳經濟學的理論原型便是氣候經濟學。環境經濟學主要研究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關系,對其中做合理調節的經濟活動、環境間物質交換規律進行探討。能讓經濟活動,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夠獲得環境效益。其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污染損傷估算,其中也包括人體健康損害、間接精神傷害、物質損失。對環境治理投入所產生的效益進行估算,其中也包括拯救污染所形成的效益損失,間接所形成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制定污染罰款制度,根據其排污實際情況實施收費標準進行制定;資源環境經濟學是對資源價值做闡述,講解緩解損害成本,并對其提出相應的核算與解決途徑。高碳所造成的環境損失,由此可見,低碳經濟學和資源環境經濟學也有相互補充的內容,而資源環境經濟學已經成為較為完整的學科,低碳經濟學可對其理論構建進行借鑒,從而對低碳經濟學理論體系做進一步完善。
(三)低碳經濟學構建設想
低碳經濟學為經濟學分析,以經濟學原理解決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問題,從而對環境、經濟發展進行協調,以本質上而言,低碳經濟學為生態經濟學的衍生。低碳經濟學的理論主要是應用不同角度,對全球經濟發展格局,二氧化碳排放,兩者間的矛盾問題做平衡。低碳經濟、氣候變化,其本身就已經涉及許多學科,需要橫跨多個學科才能形成綜合視野。研究主要以三方面進行:對傳統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做繼承,如結構分析、邊際分析、總量分析、均衡分析等分析方式,也包括不同國家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制定標準做分析;對其他學科分析方法進行借鑒,環境經濟中波及分析,效益、成本分析,也可對生態學中的碳足跡分析進行借鑒,國際貿易、金融工程、循環經濟等做借鑒。制度學分析,全球氣候變暖是因有些國家污染氣體過度排放所致,其影響卻早已對其他國家造成嚴重的波及,而這也是經濟學向外延伸的意義;氣候本身為全球公共物品,對于如何保護這類全球公共物品,就成了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制度經濟為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妥善方式。
二、低碳經濟的經濟學價值
(一)解決國際經濟合作困境,完善國際經濟學體系經濟學家以自己不同的角度對當前經濟發展中對國際經濟合作的理論進行解釋。而這些理論都是以國際經濟合作為出發點,對本國經濟競爭力、經濟總量進行提高,貿易為主要手段。單以經濟角度去理解,采取國際經濟合作方式,可有利于對各國產生合作剩余,對合作雙方皆有利。以生態效益角度出發,國際合作則更多產生負效應,出現更多環境問題。目前,各國經濟合作主要為發達國家的曲線兩端,曲線地段轉移至欠發達國家,而欠發達國家在能源結構、技術上的落后,導致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大量的環境問題。二氧化碳有流動性,可對全球環境造成影響,產生溫室氣體所帶來的損失,遠遠高于合作經濟剩余,導致全球經濟發展困境。目前,經濟合作經濟學理論中對這一情況無法避免。低碳經濟國際合作的發展經濟思想,能對目前國際經濟合作中所存在的困境進行解決,化解困境。從另一角度看,低碳經濟可在國際整體經濟角度看到全球經濟發展,應該將其納入國際經濟學領域,從而對原本狹義的經濟學進行擴展。
(二)經濟發展新模式的理論基礎在工業時代前,經濟活動范圍小,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可被生態系統自身進行調節。隨著機器工業的發展,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遠遠超過生態系統本身的負荷能力,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對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的影響,威脅人類的生存。傳統經濟以物質財富為主,而現代經濟則是以提升GDP為職責。近年來,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等開始逐漸被認可,但其中都為設計低碳原理。溫室效應是當前全球所共同面對的環境問題,而其根源則是因不合理經濟活動所致。對這種經濟狀況進行轉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沒有理論為基礎的情況下,很難取得良好效果。而低碳經濟完善的理論體系,是轉變經濟模式的有力支撐,以經濟模式的轉變,可對低碳經濟的發展做指引。
(三)消費模式轉變所有的經濟模式,都可歸結為消費模式,以物質消費和國際消費來帶動經濟循環。以目前經濟情況而言,再增加消費,勢必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控制物質消費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低碳經濟不僅能改變傳統生產方式,也能改變消費方式。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