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理學總結歸納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傳統組織胚胎學與病理學教學模式的缺點現今,大多醫學院校一般是在一年級開設組織胚胎學課程,二年級時開設病理學課程,其教學模式為:第一年學習正常形態的組織胚胎學,結課進行考試考核;第二年學習病理學內容,以組織胚胎學為基礎,學習病因病機及與臨床的聯系。此模式下,使組織胚胎學與病理學的教學時長間隔達1到2個學期,學生對組織胚胎學的內容已經模糊遺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病理學的教學。如此沿用的各自獨立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使二者之間在教學上相互滲透及結合不足,學科之間未能密切聯系,難以適應現代教學需求,不利于提高學生分析水平和綜合能力[2]。
1.2制訂教學計劃,修整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且對教學、實習和科研等作出全面安排。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同教學計劃構成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依附教學計劃,修整教學大綱,將分散在兩個學期的兩門課程安排在同一學期以一門課的形式講授。堅持以教學內容改革為中心,貫徹少而精的原則,合理調整、重新安排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使重新修訂的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大綱實現“內容先進、層次清楚、重點突出”[3]。
1.3教材編寫依據教學大綱,將《組織學胚胎學》和《病理學》這2門課程按教學內容有序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編寫適合醫學影像學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的《組織學與病理學》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參考大量,前沿的《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教材,結合影像學專業的特點,突出“正常形態結構—病變形態結構—影像學觀察”的撰寫思路,做到由淺入深,由簡漸難,先正常后異常,先總論后各論,讓學生通過教材建立相互聯系、相互交叉、融會貫通的醫學學習思路。
2教學實施
2.1理論教學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總論的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教學內容分別由組織學教師和病理學教師講授,先各自側重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授課,再由病理教師進行區別總結。在各論的教學中,病理學的臨床病理聯系就成為組織學與病理學的教學難點,因此臨床經驗豐富的教師承擔本此部分課程。病理學是涉及病因學、發病學、病理變化或病變、疾病的轉歸和結局的一門學科,教學跨度較大,學生如果在基礎結構學習過程中效果不理想,將對學習病變的內容產生陌生枯燥,又難以理解和記憶的想法,本次改革減小了兩門課程間隔的長度,利于了病理學內容的學習。教師在各論環節,在正常結構的基礎上添加病變機制及病理變化,有針對性的用病理改變解釋影像學上的臨床表現,突出教學改革在不同專業的果效。并加以總結歸納,使其條理化,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思考,注意正常和異常之間、各系統疾病之間的比較,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不斷結合臨床實例講解說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
2.2實驗教學病理學是醫學生首次真正接觸與疾病、臨床相關的醫學科目,內容多而廣,對獨立院校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加大,同時病理實驗課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就是會用微觀的改變解釋宏觀的大體變化,因此對剛剛接觸病理學的醫學生來說,想學好異常,就應先學好正常。如在組織病理學實驗課上講到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時,應先帶領學生學習正常肝臟的結構,掌握肝臟的基本結構單位,再對比觀察病變的肝臟,這樣使學生一目了然,杜絕了時間間隔過久造成利用過多時間復習的情況。又如,與學生觀察血細胞的形態,為后期學習各論中各系統疾病的病理變化奠定了基礎,這又加深了對病理學知識的掌握。同時,在實驗課程中加添病例分析,使整個組織病理學完成正常—病變—臨床病理聯系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病理學實驗教學 CPBL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43-02
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護理工作者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的同時還要掌握熟練的技術和過硬的本領。病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1]為護理專業學生認識疾病的本質和后續臨床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病理學又是一門形態學科,內容多、涵蓋知識面廣,需要掌握大量的病理特點和臨床病理聯系。病理學實驗的目的除了驗證理論教學的知識外,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能利用病理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的病理學實驗教學主要是觀看大體標本和病理切片。這種教學方法,只能直觀觀察病變,學生一般不會進行深入思考,更不要說與臨床相聯系了。因此,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此,我們結合貴陽護理職業學院病理學實驗教學現狀及學生特點,把CPBL教學模式(Case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CP-BL)引入病理學實驗教學,學生易于接受,效果良好。
1.CPBL教學法概述
CPBL教學法是基于“學教并重”的教育思想,在精選臨床病例的前提下,以問題為基礎,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達到牢固掌握知識技能,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2]并且學生在病案分析的實踐中能發現自身的不足,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臨床處理能力。
2.CPBL教學法的實施
2.1病例選擇及設計問題
精選病例是CPBL教學法的重要環節。以疾病為中心,設計一個典型的臨床病例,必須緊扣病理學教學大綱,符合教學目標,與學生學過的醫學知識水平相適應,病例簡明扼要,病例中的病史、臨床表現、體征和病理變化要能全面體現主要知識點。設置的問題既要能夠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能理論聯系實踐,從而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分析和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實施方法
授課前一周,將相關臨床病例以及針對病例所提出的討論問題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及利用網絡資源,做好預習。例如《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章節的實驗課,選擇病例:患者,男,76歲,因高血壓心臟病,心力衰竭數次住院治療。死前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吐粉紅色泡沫痰。觀察要點:大體:雙肺腫大,顏色暗紅,切面有粉紅色液體流出;鏡下:①大多數肺泡壁毛細血管及小靜脈擴張充血。②大部分肺泡腔內充滿淡紅色、比較均勻的水腫液。③一些肺泡腔內有少量巨噬細胞,胞漿內含有灰褐色顆粒。思考題:肺臟的病變與臨床表現有何關系? 開展病例討論時,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每組12人。首先,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察肺淤血的大體標本及組織切片,同時要求學生通過案例的臨床表現,結合所講理論知識展開討論,并作出病理診斷,找出診斷依據。每組選取一名代表發言,得出初步答案,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肺淤血的病因、病理變化及臨床病理聯系,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將CPBL引入病理學實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獨立觀察大體標本及組織切片,總結病變特點,學會用病理學知識解釋病變出現的原因。
3. CPBL教學法引入病理學實驗的意義
3.1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開展臨床病例討論,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典型病例分析,而后將相應疾病的大體觀、鏡下觀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用病理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3.2在CPBL教學過程中,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導者轉為引導者,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加強,另外,分組教學逐步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演講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教學相長。
4.CPBL教學法引入病理學實驗存在問題
4.1我院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總課時只有54學時,實驗課僅8學時,課堂時間有限。CPBL教學法因有討論環節,需要學生大范圍參與,導致教學進度減慢,課時不夠用,因此無法全面開展。
4.2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相比,CPBL教學法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自學能力及自覺性。而我院大部分高職學生入學成績較差,基礎知識薄弱,面對問題時無從下手,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且學校網絡資源有限,學生無法獲得更新的資料,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5.體會
實驗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的目的除了驗證理論教學的知識外,關鍵在于從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提升獲得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傳統的病理學實驗教學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學生僅限于觀察病變,甚至有學生以看到病變為目的,不會深入思考,也不易于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動態過程,更不會主動聯系臨床。CPBL教學法應用于護理專業病理學實驗教學,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及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CPBL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通過總結教學經驗,逐步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CPBL實驗教學模式,以最適合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病理學; 教學方法; 病例討論
病理學架起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起到了只要飛連接作用。其對于疾病的研究主要是側重從形態學角度進行。對于病理學的教學,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其一,在臨床思維和分析能力等分培養學生是其二。這些教學目標的完成,自然不能單單依賴傳統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出于這樣的考慮,因而將課堂病例討論課融入了病理學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給學生造成的枯燥乏味的之感。始終以床病例為主線,讓學生在自由討論的過程中開拓思維,將他們獨立、能動地學習精神和能力培養起來。實踐證明,確實收獲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病例的選擇和啟發式問題的提出
對于病例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既有學生在現階段的知識水平和結構,又要聯系理論教學。最終選擇病例的目的完善為了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還要盡量讓病例能橫穿整個教學的重難點。從而實現學生“由點及面、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體”[1]的學習過程。最終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實現知識的系統化。所以,選擇的病例可以以常見病和多發病為主,當然還要與理論教學重點相結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預設幾道臨床病理思考題,以便激發學生求知欲。教學大綱在這方面也有規定的,要求每章都選2至3個比較典型的病例。這類病例都有完整的臨床和病理資料,并收錄在《課堂病例討論資料匯編》之中。可以按照教學進程來提前讓學生熟悉病例,并圍繞這一指定的病例要求學生做相關分析研究工作,然后將相應的發言提綱寫出來。
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討論活動要分組進行,可根據班級人數做恰當的分組。讓學生在各自的小組內部進行討論,規定的討論時間結束后,由小組成員選一位代表來進行總結發言。之后可以再進行自由發言以作補充。而其他小組的學生如果對某個小組代表發言有異議,教師鼓勵其提出質疑。就以血液循環障礙這一章內容為例,其中有一個典型病例,就是關于外傷后長期臥床而導致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脫落、肺動脈栓塞,最終致死。那么,在討論中學生要思考的問題主要有:血栓形成的部位是哪里?形成原因是什么?尸檢時可能會發現哪些病變?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和死亡原因。在病例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自己視為正式的醫生,自己去對病例進行分析診斷并給出依據,這樣學生必然會深受感染,更積極地投入學習。討論課堂的氣氛較為活躍,教師在學生各抒己見、針鋒相對的時候可以不用急著作出判斷??梢宰寣W生就他們之間的不同觀點進行繼續地討論,從而在討論中將自己的思路理清,同時也將所學的基礎知識再一次進行鞏固。
三、臨床病例分析作為病理學考核重要內容
對典型病例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討論之后,還應當把臨床病例分析納入考核內容。目的在于使學生結合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的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打下以后的臨床課程學習的良好基礎。以前的考試內容,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居多。占比較小的是分析推理部分和臨床與病理的聯系方面。為了檢驗我們的教學成果,機密聯系我們的教學實際,需要加大臨床病例分析題的比重,30%左右的占比內容為最佳[2]??己藘热輵敯▽εR床病例的完整分析,還要有小的選擇分析題。臨床病理分析題的設計可以很好地檢測出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整個疾病過程的宏觀把握,還可以看出學生是否很好地結合了臨床表現與病理知識。
四、課堂臨床病例討論課的意義
1、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臨床病例討論使得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主動探索獲取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助推力。面對提出的問題,學生為了更好地回答,必然要做多方面的努力,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分析病例,從而實現了自主探究學習。另外,就臨床病例自身來說,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這類臨床現象,因而具有神秘感[3]。學生容易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會積極運用所學病理學知識去分析臨床表現,以做出正確的病理診斷。
2、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首先,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因為在針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時,必然會遇到一些難題超出自己所學,為了使討論中遇到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就迫使學生主動去圖書館或網絡來查閱文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學生獲取新知識,也而且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其次,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醫療工作中,醫生需要具備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良好交流和溝通的基本素質。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就潛移默化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為學生以后從事醫療工作,打好人際溝通交流的基礎。最后,有助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
我們的病例討論課是以小組為單位的,發言人代表的是整個小組團隊協作的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為討論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以學生目前知識儲備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查資料,最終匯總歸納出結果。所以,在討論課中,小組成員的團結協作精神必然得到加強。
4、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臨床病例討論課的開展對教師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高要求。首先,教師要選擇病例、設計討論題。病例的選擇比較困難,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因而要求教師的理論基礎扎實、臨床病理實踐經驗豐富。教師還要認真準備,盡可能考慮到學生可能提的難題。確定病例之后,教師還要精心設計討論題。由此可見,教師在做準備工作的同時也是對自身學習的提高。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課堂病例討論融入病理學的教學中,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還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此外,對于教師來說,對于其教學能力與水平的提高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教學實踐證明,這也有助于提高病理學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為祖國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醫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涌.加強臨床病理討論課提高病理教學質量[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 2001, 3(3): 181.
【摘要】:病理學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活動靈活多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病理學教學初探
病理學是一門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改變和轉歸的醫學基礎學科。同時,它又是一門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下迅猛發展的重要基礎醫學科學,是由基礎通向臨床的橋梁。因此,如何學好病理學,將直接影響到臨床課的學習。在病理學教學中,根據病理學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學活動的最基本、最古老的方法之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教師借助口頭言語,闡明知識的聯系,促進知識的理解,向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分析和講解教材,盡力使教材在速度和內容上適合于每一個學生。
雖然講授法是一種單向性傳授知識的方式,有其不足,但它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知識,有利于發展學生智力,有利于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在講授中,教師授課內容易于補充、調整,及時吸收新知識、新進展,用學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學科的內容,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本學科的新理論傳授給學生。講授法的優點還在于,可以用不同詞語陳述相同的內容,從而有助于理解;講授中有師生的情感交流,師生相互作用,相互強化;在講授時教師還可以根據聽課對象,對講授速度、內容,講授方法等進行靈活變動。
在中職學校中,學生絕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生,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較差,但接受知識的欲望和記憶能力均較強,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病理教學中,對于綜合性的問題、理論性較強的問題如緒論、疾病概論等部分,主要采取以講授為主的方法,這樣使學生能夠對病理學的概念、任務、研究方法等有一個概括性、系統性的了解,增強了對病理學的認識,也為各論部分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備課,對于難點、要點等關鍵知識透徹掌握,進行總結概括,用最簡單的語言使學生掌握要點知識。
2、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增加學生之間的協助和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圍繞某一中心內容進行討論,可以激發學生激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討論法,可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閱讀能力、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討論的案例是教學過程中積累的臨床典型病例,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以不同類型的病例做引導,使學生從病例中尋找線索,發現問題,作出判斷,從而使學生把課堂知識從機械性的記憶轉變為記憶性的理解。根據學生及課程特點,主要采用“課堂講授型”病例。在上課前,老師先準備一份典型的病例,結合病例,講解教材的相關內容,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達到主動聽課的目的,然后要求學生對病例上的病因、病理變化等進行分組討論,各組代表發言,最后由教師圍繞病例進行剖析、歸納總結,并對學生不正確的地方進行分析答疑。在對學生進行反饋矯正時,也可以應用討論案例法,可以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聯系起來,受到了學生的好評。
3、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法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通過教師的設問、引導等使學生在內心,真正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最佳境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這不僅需要教師重視經典的講授,更需要教師認真備課。
啟發式教學應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比喻啟發、描述啟發、討論啟發等。比喻啟發可以使問題化難為易,增加趣味性。以細胞水樣變性為例,教師把水腫的細胞比喻成逐漸吹大的氣球,顏色逐漸變淡,體積逐漸增大,使學生對細胞形態的變化有了深入了解。
4、實驗教學
病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科學,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現實性。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課可使學到的理論形象化、具體化,為進入臨床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驗課,重在學生參與直觀觀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以鞏固、驗證理論知識。
在病理學教學中,不少學生反映“病理學學習中疾病的基本病變復雜,理論抽象,難以記憶理解”的問題,這可能是學生學習的方式問題,不注重在實踐中認識理解疾病的病變所致。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在病理學實踐中出現的不知如何觀察標本,或從何處觀察標本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實踐時未能很好地結合理論知識所致。
所以,教師在病理學教學中,需要倡導正確處理實踐與理性認識辯證關系的學習方式,不致偏廢。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驗證理論,在理論指導下實踐,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在病理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理論指導下實踐,實踐中驗證理論方法,引導學生客觀地掌握疾病發生發展規律;運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5、多媒體技術教學
關鍵詞:思維導圖 病理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16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的醫學基礎學科。在醫學教育中,病理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習病理學要特別注意形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病理變化與臨床病理聯系之間的有機聯系[1]。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將思維導圖的方法引入到病理學理論教學中,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1 思維導圖簡介
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圖,是英國著名智力開發專家托尼?博贊(Tony Buzan)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思考和筆記工具[2],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的思維工具,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應用,包括大量的500強企業。在中國應用思維導圖大約有20多年時間。思維導圖的中心思想是使用可視化的方法通過放射狀的圖表繪制思維過程。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利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3]。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
思維導圖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思維工具。與傳統記憶相比,用思維導圖記憶有以下優勢:一是節約時間:二是關鍵詞顯眼在中間,可靈活組合,改善創造力和記憶力;三是做思維導圖時,學生對知識會處在不斷的發現中,鼓勵思想不間斷和無窮盡地流動,使記憶的深度加強;最后在關鍵詞之間易于產生清晰的聯想,加強記憶的廣度。
在學習中,學生要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優勢來輔助學習,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不但能夠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使思維能力不斷提升,而且有利于增強記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習效率。已有研究表明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習者理解學習內容,因此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尚無在病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報道。
2 多媒體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弊端
病理學是形態學課程,與傳統的教學板書加掛圖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具有其模型逼真、圖片清晰、內容簡明扼要、動態演示形象生動、文字規范精練、信息量大等優點,所以多媒體教學在現代高等醫學院校教學中已經形成了主流。在長期的多媒體教學中我們發現了多媒體教學的缺陷,多媒體教學由于內容相對較多、節奏快,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少,記筆記困難,知識在記憶中停留時間太短,印象不夠深刻,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4]。傳統的板書教學使學生對教學內容一目了然,所講的內容之間具有更好的連貫性、條理性,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的注意力過度集中在所講的幻燈片的教學內容,不利于把前后幻燈片的知識連貫到整堂課的知識結構當中,這給學生的記憶、復習帶來了困難。每章節的系統知識分成點、線、面三級梯次結構進行教與學,初級梯次結構,強化理解知識節點;次級梯次結構能正確找出各知識點間的縱橫關聯線或上下左右的相互毗鄰關系或因果關系線;末級梯次結構縱向線和橫向線的匯集,便合成知識面。多媒體教學在這方面有所欠缺。
3 病理學理論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3.1 在病理學理論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病理學的系統知識可分為點、線、面三個層次。傳統性黑板板書是知識的線性排列,雖然具有知識的連貫性,卻不符合人腦的思維方式。PPT多媒體教學應用其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在知識點的傳授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而在知識的連貫性上有所缺陷。在PPT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適當應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點、線、面上的連接,使學生強化理解知識節點,又能找出各知識點間的縱橫關聯或上下左右的相互毗鄰關系或因果關系,又可使學生對具體病變的特點進行回顧。在一張幻燈片上對所講章節內容一目了然,這也符合人的記憶規律。
3.2 在病理學復習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復習是提高信息保持的有效方法,由于每堂課內容多,對于病理學復習來說方法很重要,這需要一個科學的系統的總結方法。思維導圖符合大腦的思維記憶特點,這使所復習的內容在一張紙上一目了然,便于記憶,也便于復結。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必須常用常做,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要確定好新知識結構中關鍵詞的層次和類別,要用最為簡單、最為明顯的放射方式繪制思維導圖[5],提高內容的壓縮提煉能力,并加深加快記憶,提高復習質量。
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法,思維導圖在病理學理論教學,甚至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正確合理地使用思維導圖,讓教師及學生在教學與復習中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學習,的確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實現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步宏.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
[2]東尼?博贊.思維導圖[M].中信出版社,2009:15-61.
[3]張敏,楊鳳梅,朱曉紅.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24(4).
[4]柏干蘋,方勇飛.淺談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J].山西醫學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6(2).
關鍵詞:案例式教學;教學改革;病理學
基金項目:南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4GJ014)
【中圖分類號】G426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如何發生、發生后機體各臟器的功能、代謝、形態結構的改變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它是聯系其它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是醫學院校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如何將抽象的、枯燥的形態學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化,培養學生科學的主動積極思維,不但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進行素質教育的教學改革十分必要。案例式教學(case-based teaching)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并被廣泛應用于法學、醫學和商業等學科的高等教育中,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案例式教學已日趨規范,ξ夜高校的改革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在著重培養臨床醫生的醫學教育中,對提高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近年來在病理學教學中積極應用案例式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 案例式教學的基本特點
案例式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學生研究、討論并回答問題,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知識、理論和技能,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分析和綜合比較能力。案例式教學的主要特點:它是一種參與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自主性的發揮,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運用概念較好地回答實際問題,在對問題尋找多種解答的過程中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處于特定的案例情境中,要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做出判斷和決策,無形中提高了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經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民主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是一種群體活動,通過小組、大組的交流、討論,使同學們相互間增加溝通,在溝通中增進合作,有助于學生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團隊意識。它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采用以問題為引導的學習方式,是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法,它不僅具有“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法的優點,又符合醫學教育的特點,對培養醫學生主動學習和臨床技能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二、病理學案例式教學的具體實施
1. 相關課件的制作
根據教材和教學計劃,搜集典型病例。病例來源于本校尸體解剖及病理學專業網站適合教學內容的典型案例。課件首先介紹典型病例的主訴、既往史、現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然后呈現大體標本、組織切片及相關圖片資料,最后提出相關討論問題,問題涵蓋教學大綱所涉及的主要知識點,要求學生闡述患者的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及主要的病理變化。
2.病理學案例式教學的具體應用
我們采用5步案例教學法組織課堂教學,具體步驟包括:案例準備,分組討論,課堂討論,提交小組分析報告,分析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疾病單元實施案例教學,如循環系統關于風濕病、心瓣膜病的案例式教學,我們在進行案例式教學的前一周,先由教師把學生分成每組10人的學習討論小組,布置學生課下預習討論如下病例:女,33歲,農民,主訴:間歇性心悸,氣短1年,伴下肢浮腫、少尿一個月?,F病史:于1年前開始出現勞動后心悸、氣短,休息后好轉,1個月前因著涼而發熱、咽痛,心悸、氣短加重,同時出現雙下肢浮腫,少尿,右上腹部脹痛,食欲減退,不能平臥,治療無效收住入院。既往史:20年前常有咽痛、關節疼痛病史。查體:半坐臥位,慢性病容,四肢末稍及口唇發紫。頸靜脈怒張,兩肺背部有中、小水泡音。心尖部有舒張期震顫。心界向左右兩側擴大。心率110次/分,血壓110/70mmHg,心律不整。心尖部有雷鳴樣舒張期雜音,Ⅲ級吹風樣收縮期雜音。肝在肋下3厘米,劍突下5厘米,質韌,輕度壓痛,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雙下肢凹陷性水腫。檢查:尿常規:尿蛋白(+)、紅細胞1-2個/高倍視野,透明管型1-2/高倍視野。X線檢查:心臟向左右擴大,雙肺紋理增強。臨床診斷: (1)風濕性心臟??;(2)二尖瓣狹窄;(3)全心功能衰竭。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提出如下的討論問題:(1)根據所學的病理知識,對病人作出診斷并說明診斷依據;(2)根據本例患者的癥狀、體征、推測肺部的病理變化;(3)試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和疾病發展演變過程。
根據上述選好的案例、提供的背景資料及相應問題,教師向學生推薦相關閱讀書目和資料,提出具體要求。要求學生課下討論后以書面形式記錄分析思路以及討論結果。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課上發言的PPT文件。課上,由各小組以抽簽的形式選出本組代表作中心發言,這樣可給平時不善表達或膽怯、不敢說的同學以上臺鍛煉的機會,調動小組所有成員參與的積極性。然后班級集體討論,自由補充發揮。教師鼓勵不同意見的發表,鼓勵開展辯論,深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學生將知識的豐富與能力的提高更好地結合起來。討論中,教師主持討論并進行引導,同時注意對時間的把握,預留出提問和討論的時間,防止有些小組耗時過長以致使其他小組沒有足夠的時間發表意見。最后根據各小組討論結果,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梳理知識脈絡,緊扣大綱知識點把學生的討論結果分析總結。通過以上案例的學習,學生懂得了本病例患者由于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導致二尖瓣狹窄,進一步引起心臟血液動力學改變,出現了左右心衰、肺淤血、肝淤血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從而對慢性心瓣膜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有了感性認識,最終由教師總結、點評后上升到對理論深刻理解并掌握的高度。
3.病理學案例式教學的效果
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案例式教學,達到了如下效果:(1)把病理學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病理學知識對將來臨床實踐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病理學的熱情,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2)有利于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當今社會對人們能力的基本要求。傳統教學方式教給學生的是運用概念解決現成問題,學生獲得的是背誦、機械記憶、按標準答案答題的知識。而案例式教學告訴學生,“答案不止一個”,答案是開放的、多元的。在案例式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通過個體獨立或群體合作的方式進行分析和判斷,積極尋找多種答案。這樣經過多次的訓練后,學生就會獲得自主學習的方法和能力。(3)在案例式教學過程中,師生交互性強,師生之間積極互動,課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師生關系平等,教學相長,提高了教學效果,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學。(4)在案例討論的程中,同學們知識共享,互相切磋交流,取長補短,集思廣益,要求正確看待別人的觀點,也要正確評價自己的表現,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樹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識,有助于將來就業能力的提高。(5)期末考試結果總結發現,采用案例式教學班級學生的平均成績高于普通班級。
三、病理學案例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案例式教學也不例外。本系在案例式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如(1)教學課時的限制:案例式教學花費時間比傳統教學時間長,但理論課時有限,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只能在部分章節實施案例式教學,使其越性不能充分發揮出來。(2)教師的角色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動手能力相對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傳統的單向輸出變成多向互動,要適時引導,把握教學方向,鼓勵學生多思考。這種角色轉變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理論要求,而且對教師的知識儲備、互動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也提出了挑戰。(3)學生學習能力的限制:案例式教學要求學生花費大量課下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查閱資料和準備,如果采用此種教學方法章節過多,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導致學生精力跟不上,影響學習效果,此法不適用于基礎知識薄弱且主動性較差的學生。
四、結語
案例式教學突出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教學觀念的轉變,通過本系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案例式教學的具體實踐,我們認為案例式教學適合病理學這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積極開展并進一步完善案例式教學,符合當前醫學教育中加強對醫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夏文穎,顧兵,黃B,等.案例式教學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進展[J].西 北醫學教育,2011,19(5):923-925
[2] 李杏玉,王東林,王桂蘭,等.病理學教學中POPS 教學法結合LBL 教學 法的綜合運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7:82-83
[3] 錢翔,夏慶賓,劉瑩,等.案例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考試周刊,2012, 16:176
[4] 張明陽, 徐冬冬,王東林,等.留學生法醫學雙語教學探討[J].基礎醫學 教育 ,2011,13( 7):682-683
病理學作為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礎學科,在醫學教育中起著橋梁作用。作為一名醫學生學好病理學對以后臨床課程的學習,甚至臨床工作都起著重要的意義。病理學是從細胞的微細結構層次來解釋疾病發病機制和病理改變,相對比較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長期以來在病理教學模式上一直以黑板,掛圖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是教學過程單調、乏味,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將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相結合,束縛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隨著21世紀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醫學生的培養方式面臨革命性的挑戰,各國都把開發創造力作為一項戰略任務。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提高學生創造力的核心。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有機結合。經過我們年多的教學實踐發現,以病例為主線CPC,以問題為出發點PBL,以影像、圖形、聲音、文字為一體CAI與學生思維培養相結合,在高職病理學教學中取得可喜的成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活躍性明顯提高,同時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明顯增強。醫院對近幾年實習生和畢業生臨床工作非常滿意。下面我簡單介紹這幾年采用多元化教學與學生思維培養的體會:
1 CPC教學模式在高職病理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用
1.1 CPC式教學組織和實施:①教師充分課前準備,精選典型病例。要求所選病例與教學內容相連,難易適中,由簡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淺出。病例可通過臨床或圖書資料及網絡資源收集。②上課是將病例資料完整列出,最好用CAI展示給同學。然后分組討論。教師要參與每組討論之中,起到指引的作用。不要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觀點,可以引導學生學生從相反觀點去考慮是否行得通。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沿著不同方向尋找各種途徑去解決問題。這樣可以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③教師精講細評。各組選一代表講述討論結果,教師對各個結果仔細評價,根據學生的結果把本次課內容,通過病例討論精講一下。由點到面,由分散到集中,培養學生的聚合思維能力。
1.2 CPC式教學優勢: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思維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及論證。②通過病例討論這種實戰演練,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③為學生和教師創造自由、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年輕教師教學組織能力。
2 PBL教學模式在高職病理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用
2.1 PBL問題的設計和實施:①教師備課中,首先要根據授課的內容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臨床資料等,然后編寫病例,結合病例提出問題。這些問題要非常接近現實世界或真實場景。而且對學習者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發展學習者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技能和高級思維能力。②課前一周發給每位同學,要求同學根據所提問題充分預習教材、查找相關資料后,課下分組進行討論,課上教師通過分析病例提出問題,同學以組為單位來回答,回答不足之處,再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最后教師對本節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作出小結。③教師多問學生“為什么”和“學到什么”,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向正確答案,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2.2 PBL教學的優勢:①它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 同學和老師的信息;②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盡可能多地當場暴露,在討論中可以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解答新問題,使學習過程縮短,印象更加深刻;③它不僅對理論學有益處,還可鍛煉學生們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主導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等,這些將對今后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 CAI教學模式在高職病理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用
3.1 CAI制作和實施:①教師根據學生教材內容量體裁衣,開始先引出要討論的完整病例,最好附有典型標本圖片和病理切片。大體標本先于病理切片,這樣在視覺給學生以刺激,調動學生的感官(尤其腫瘤部分更發揮淋漓盡致)。②CAI制作要簡練、精涵;而不冗余;更不易完全源于教材。可以適當補充學術前沿的內容。③CAI還要有優美的動畫、圖文和美妙的聲音,視覺、聽覺激發學生探求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的愿望。
3.2 CAI教學的優勢:①CAI是集影像、圖文、聲音、文字為一體的教學軟件,能直觀的生動的向學生展示各種知識點,是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②CAI可以從不同角度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共同參與到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使學生思維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各種想象狀態,產生各種疑惑。促使學生主動查閱書籍,文獻去尋找謎底。
4 將病理學總論與各論密切結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病理學總論闡述疾病共同發生發展規律,即共性。病理學各論闡述機體各系統不同器官和組織發生疾病的特殊規律,即個性。在講課時把總論與各論緊密結合,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如在總論中我們學習了炎癥、腫瘤等,在各論的學習中每一系統都會出現具體炎癥和腫瘤,雖然不同的炎癥、腫瘤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但它們都與總論的內容密切相關,每一種腫瘤、每一種炎癥都具有其共性的內容。在學論的內容時從一個知識點出發聯系全身各個系統的炎癥、腫瘤的病變;在學習各論時又將總論所學過的內容應用到各論中,舉一反三,建立初步的發散性思維。
參考文獻
[1] 宋波.PB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3,25(1): 79
[2] 金鐵鋒,宋京郁.CPC式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09,3(32):65-66
[3] 沈曉潔.以病例為主線的教學改革在病理課程中的應用.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9): 181-182
[4] 蘇敏,田東萍,楊棉華,等.病理學CPC開放式教學法實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5):52~57
[5] 唐均英,唐良萏,曾品鴻.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與現代臨床醫學教育[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1,7(3):112~113
Kong Xiumin(Department of Pathology, Luohe Medical College,Luohe,Henan province,462000)
Abstract:Sandwich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study-practice-study teaching method, it focuses on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ndwich teaching method relies heavily on the writing of lesson plans.This paper takes one respiratory diseases:chronic?bronchitis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e skill of writing the sandwich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Sandwich teaching method;Pathology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216-01
在醫學院校中,病理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是一門基礎和臨床之間的橋梁課,屬于形態學科,重點內容大多都是形態學的改變,有的比較抽象,不太容易理解,記憶有點困難,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為了培養出知識過硬、動手能力強、善于溝通、有良好團結協作精神的高素質醫學生,在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其中也嘗試用Sandwich教學法(三明治教學法),Sandwich教學法興起于20世紀初的英國, 不同于傳統的 “填鴨式”教學法,是“實踐-理論-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將病理學全部采用三明治教學還不現實,一是有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讓學生自學,比較困難;二是學生討論時間較多的話,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習內容上做一個篩選,選取難度適中章節。本文就以呼吸系統疾病為例來探討Sandwich教學法。
具體實施方案是:教師開場白學生分組討論學生代表匯報教師講授及總結三明治教學評價及總結。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
呼吸系統疾病是病理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本章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了總論章節的內容,初步具備了分析病理變化的能力,所以本章可以施行Sandwich教學法。本文以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慢性支氣管炎為例,初步探討Sandwich教學的一點心得體會。實踐表明,在人數較少的班級開展教學,效果比較好,所以選取授課對象為三年制??婆R床專業,隨機選取30人,課時為2學時,共計90分鐘。具體實施辦法是:
1.隨機分組:課前采取隨機抽簽的方式,按照六人一組,將學生分成五個小組,同小組的學生圍在圓桌周圍,以方便小組討論。
2.開場白:圍繞現在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現在的天空沒有了藍天白云,而更像仙境,并且我們又多一個新的假期,就是霧霾假,霧霾為什么會放假?那就是因為霧霾會損傷呼吸道,引出今天的主題呼吸道疾病,這時候先帶領學生簡單復習一下正常支氣管壁結構。通過這樣的開場白,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勢提出這次課的學習目標:①掌握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變化;②掌握慢性支氣管炎的并發癥;③熟悉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病理聯系。
3.(小標題是什么?問題設置?)教師在最后要提出若干問題:提出的問題數量一般和小組數是一致的,我們本次教學就因此提出5個問題:①是不是感冒引起咳嗽咳痰就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②發生慢性支氣管炎組織學結構有哪些改變?③咳嗽咳痰的病理學基礎是什么?④慢性支氣管炎喘息的病理學基礎是什么?⑤長期的慢性支氣管炎能引起哪些并發癥?本章節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主要考查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及其病因,學生必須了解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第二個問題主要考查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變化。第三個問題主要考查病理臨床聯系。第四個問題主要考查細支氣管的組織學結構。第五個問題主要考查長期慢性支氣管炎引起支氣管、肺和心臟結構的改變及功能的改變。
4.學生分組討論:每組在規定時間內主要討論一個問題,其他問題也少加討論。討論環節主要鍛煉學生的時間觀念,鍛煉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集中精力,理順思路,互相協助完成相關問題的解答。
5.學生代表匯報: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內拿出的對問題的共同意見,依次選派一個表達能力強的代表上講臺,充當老師角色,來進行講解,學生代表發言講解后,再由小組內成員或者其他組成員來進行補充。
對傳統教育而言,醫學專業和其他專業的課程安排從開始學習到最終可以學以致用大約都分別需要4-5年的時間,而醫學相關專業的課程安排時間也大都是四年。從學習時間上講,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學習時間短、學習任務重。因而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就成為此類專業學生的授課重點。此外,醫學相關專業人才主要是指既具有醫學專業知識,又具有一門其他專業技能的人才。其培養方向與傳統的臨床專業有明顯差別?,F有教學大綱一般都是針對傳統的臨床專業制定,主要是為培養臨床相關職業的人才而設定的。本著有效提高病理學教學效率與質量,實現素質教育,為培養高質量“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做貢獻的目的,我們首先修訂了針對這些專業的教學大綱,修改了教學計劃。根據教學大綱,進一步我們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優化、合理取舍。例如對于某些機制性內容(動脈粥樣硬化癥的病因、發生機理或組織修復的分子機制、各種炎癥介質的特點等),傳統教學大綱要求是掌握或了解內容,對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授課中我們將這些內容的地位降低,只要做到了解相關內容即可;再如對于腫瘤章節的授課,要詳細講解腫瘤的命名、分類、分級、浸潤與擴散、對機體影響等,還要對送檢要求、病理報告書寫格式及診斷術語的使用等進行適當介紹,而對于過多強調顯微鏡下的改變沒有太大意義,授課時一掠而過。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優化、合理取舍,進一步明確了培養目標,減輕了學生不必要的負擔,提高了學習效率,為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改革、實施奠定基礎。
2根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改革理論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病理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學習起來相對枯燥,再加上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一個普遍觀點認為病理與自己將來從事的工作無關,因此對病理學毫無興趣。當然一個人的學習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就病理學教學而言,則需要教師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對醫學專業學生的授課方式上,我們針對教材的具體內容采用多種形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如學習到“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時,采用“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課堂上先選擇性地講授教材內容,介紹重點和難點后提出問題。問題的提出由先導入病例入手:孕婦趙某某,因產程異常作剖腹產,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當天下床解大便時死亡,家屬認為是醫院的手術過程有問題導致的產婦死亡。教師提出問題“這是否是醫務人員的責任為什么”,學生紛紛討論,形成不同的觀點,課堂氣氛活躍。然后向學生展示尸檢左骼總靜脈血栓和肺動脈主干栓塞的大體標本,隨后將學生分組,組間的同學相互提問回答問題。此時教師必須作引導、點撥,控制整體局面,避免學生偏題、跑題,成純粹的辯論會。討論完畢由教師統一總結、歸納,形成正確的理論。
這種方式在完成教師的“啟發、點撥、引導”和學生的“自思、自問和自答”中,實現了教學相長。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科學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大為提高。這種“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中的“問題”的提出我們是針對不同專業而設定的,往往與他們將來從事的職業有關。像特別針對法學專業學生的與醫療糾紛有關的問題再展開討論;醫學心理學專業學生的與心理障礙有關的問題展開討論(如腫瘤病人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嫻熟的教材內容把握和靈活的課堂提問、誘導等課程協調、控制能力。再如學習“妊娠滋養層細胞疾病”時,采用了“讀書指導法”先給學生講授“葡萄胎、絨毛膜癌”,然后提出問題“侵襲性葡萄胎與葡萄胎、絨毛膜癌的聯系”,隨后學生自學“侵襲性葡萄胎”,找出三者的異同,在這期間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循環播放課件專為學生自學制作,作為他們自學指導。然后由學生到講臺參照多媒體課件專為授課制作敘述,其他同學可以提問、質疑,最后由歸納總結。通過這些形式的采用,學生感覺上課自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不僅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大為提高,而且學生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鍛煉、提高了能力。這些形式培養了學生科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行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