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抗日英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今年是勝利60周年,全國各地都在講述著抗日英雄們的英雄事跡,老師讓我們搜尋英雄人物,我找到了很多,有放牛娃王二小、劉胡蘭、、潘冬子,等抗日英雄們。我最喜歡的是抗日小英雄——小兵張嘎。
故事講的是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的犧牲在鬼子的刺刀下,而鐘亮也被敵人抓走,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鐘叔,嘎子歷盡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排長羅金寶執行任務時表現的勇敢、機智。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的一支手槍,竟偷偷把槍藏進鳥窩里,沒有上交。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地敵人拷問時,他勇猛反抗,堅強不屈。當部隊共打崗樓時,他設法在里面放火,發揮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終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鐘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后,嘎子把藏在鳥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交公,隊長則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嘎子心滿意足,便將自己這珍愛的木制小手槍送給了胖墩。
我們要學習嘎子那種機智、勇敢的精神。
我們幼兒園位于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余姚臨山鎮。400多年前的明朝,日本群島上的倭寇經常呼嘯而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組建戚家軍,保衛臨山鎮,保衛富庶的祖國東南沿海。祖先們軍民同心,痛擊覬覦中國的倭寇,捍衛了民族尊嚴。戚繼光的英名與臨山鎮共存,戚家軍的故事在臨山人中代代相傳。我們為自己的家鄉擁有這樣一段英勇悲壯的抗倭歷史而自豪。臨山鎮就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倭英雄的故事和歷史遺存,就是我們最好的教材。
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改編民間故事。在臨山,口口相傳的戚家軍、戚繼光故事很多,但因為是成人記錄與整理,故事講起來比較拗口,幼兒不易理解。我們對眾多的民間故事進行篩選并改編,努力做到情節生動、語句通俗、寓意深刻。生動的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淺顯通俗的語句容易讓幼兒理解,故事中蘊含著的教育意義又能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的情感。
對于小班孩子,我們編了韻律感強又瑯瑯上口的兒歌開展教學活動;對于中班,我們改編了“戚繼光的傳說”“戚繼光在臨山”等故事;大班幼兒的活動就更豐富了,師生走出校門,來到抗倭戰爭遺址,緬懷英雄、聆聽歷史。
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加深孩子對英雄人物的理解。動畫片《戚繼光》講述了戚繼光帶領戚家軍金戈鐵馬、舍生忘死、清剿倭寇的英雄故事。這個片子適合大班幼兒觀看。對中班與小班幼兒,我們選取了動畫片中一些鏡頭,參考《戚繼光》連環畫,上網收集圖片,去曾經的戰場拍攝小影片,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成教學視頻,來輔助教學,幫助中小班幼兒更好地認識抗倭英雄。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傳唱了許多年,這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王二小是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來源縣上莊村。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帶路,為保護轉移躲藏的鄉親,他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里,突然四周響起了槍聲,敵人發現上了當氣急敗壞的將二小殺害,犧牲時,年僅13歲。最后八路軍從山上沖了下來,消滅了全部的敵人,鄉親們將二小放在擔架上,呼喊著二小的名字,但是王二小再也聽不到了。
雖然王二小犧牲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作出的貢獻,永遠不會忘記他這個抗日小英雄!
河北保定新市區樂凱小學六年級:陳淑鵬
【關鍵詞】抗日劇;電影;啟示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詞語,出自賽德克語 (Seediq Bale),意為:“真正的人”。史詩英雄巨片《賽德克?巴萊》故事敘述在險惡的日據時代,賽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男人必須服勞役不得狩獵、女人派遣幫傭不能編織彩衣,驍勇善戰的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見證這三十五年來的壓迫統治,看著族人過著苦不堪言的日子。因一場誤會種下日警和賽德克族的緊張關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報復的陰霾中,忍辱負重的莫那魯道在深思后,雖知這場戰役將面臨滅族危機,但他明白唯有挺身為民族尊嚴反擊,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于是決心帶領族人循著祖靈之訓示,奪回屬于他們的獵場。
電影故事從1895年橫跨至1930年,魏德圣決定由兩名素人原住民演員分別飾演青年和中年時期的英雄主角莫那魯道,“年輕的莫那狂傲不羈、中年則是沉穩、謀略中帶著殺氣”,并同步公開影片中的四大主要人物:中年莫那魯道、道澤群頭目鐵木瓦力斯、日警小島源治及日軍少將鐮田彌彥。
中國拍了這么多部電影,從來沒有一部電影,把生活在這片廣大地域上的男性,表現得如此生猛矯健、兇悍英武、驍勇善戰。
我推薦這部電影,有兩個原因:
第一、近年來,中國拍了好多部抗日神劇。幾乎每一步抗日神劇都把日軍刻畫的愚昧無知。其實,真正愚昧無知的不是日軍。如果,日本人愚昧無知,那他們還會來侵華么?如果人本人真正的愚昧無知,會欺負中國人那么多年么?如果日本人真正的愚昧無知,中國人的會持續這么久么?
第二、 中國人是怎樣抗日的。這部電影里完美地闡釋了中國臺灣土著居民賽德克族是如何和外來侵略和抗爭的。
接下來,我將會從各個層面來闡述一下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宗教問題:賽德克族人認為,頭是靈魂之所在,獵到的頭顱帶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用來祭祀祖靈,為族人祈福,增加自己的力量。所以泰雅族人要祭祀祖靈,或是遇到天災瘟疫時,就會去獵人頭,以人頭祭祀,希望祖靈能平息憤怒,保護族人。
社會地位:對男人來說,獵人頭的數目關系到社會地位的高低,不會獵頭的男人不能紋面,不算是男人,也不會有女人會跟他結婚。而獵頭多寡從服裝與紋胸就看的出來。因此男人會為了爭奪女子而獵頭。還有,泰雅族人相信獵過頭的男子死后才能進靈界。
莫那魯道:青年莫那桀敖不馴、身手矯健,充滿野性魅力的結實肌肉,全身上下充斥著剽悍的氣息,耀眼迷人。終歸是年輕氣盛,出草時得罪的人不少。干卓萬人,后面的鐵木瓦力斯。前者在彼此的交易后差點干掉莫那魯道,后者更是充當日本人的幫兇,以人頭換錢,帶領道澤人殺害了無數馬赫坡、荷戈社人。這里固然有金錢的推動,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莫那對少年鐵木瓦力斯恐嚇與阻殺未遂留下的陰影。
電影一共有5個版本,我在這里推薦的是臺灣的版本。分為上下集:太陽旗、彩虹橋。影片時間足夠長4.5小時,劇情略顯拖沓,總是有股意猶未盡之感,重看一片后把之前沒有看懂的地方弄明白。真是要看出更加不一樣的感受,最好還是到電影院看。這樣一部電影需要一群人觀看才能真切感受到影片所帶來的震撼。
賽德克族有他們祖輩留下來的獵場,有靈魂的歸宿“彩虹橋”,有他們的圖騰和成人禮,有他們的舞蹈,歌聲,獨特樣式的佩刀,還有那野蠻的生存方式。賽德克族的野蠻,不是一般的野蠻,是相當的野蠻。開篇莫那魯道砍下干卓萬人的頭顱,到投降后上繳自己戰斗所斬獲的骷髏,整整兩大麻袋――都是他親手砍下來的。德賽克族砍頭是很具有藝術性的,影片中有多次表現,都是一刀下去一個頭,不拖泥帶水,伴隨著哀傷的音樂以及張力的殺戮,極富韻律美感和視覺層次。影片里殺起人從來沒有扭捏作態,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有進無退,要么割下你的頭顱,要么自己丟命,或者,抱著你一起跳崖。如果巴萬那威有機會長大,會不會又是另一個“莫那魯道”。
這個彪悍的民族,其文化的顯著特色便是武器,武器意味著殺戮,當殺戮成為一個民族的基因,征服它便是一件愚蠢的事情。野蠻的德賽克不僅對敵人野蠻,對自己也很兇狠。男人們去打仗,女人和小孩為了不拖累族人,為了留下更多的糧食,選擇集體上吊。悲催的花岡一郎與二郎成了自在的游魂,日本神社、彩虹橋都不屬于他們的歸宿。賽德克人的精神家園是“彩虹橋”,所以他們有靈魂。漢人或者說大陸人的精神家園又在那里呢?
戰爭是魔鬼。讓孩子失去父母,讓妻子失去丈夫,讓原本幸福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這就是發動戰爭的后果!
當我翻到中國的那一頁時,自己都替日本人羞愧不已,它讓許多個家庭破碎!今天,我要帶他們去中國抗日英雄紀念碑前,讓他們給這些英雄、給中華人民道歉!上蒼讓我們相遇同一世界,我們要和平相處,和諧生活!
當我看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時,我氣憤填膺,為什么要發動戰爭才能解決問題?為什么日本就為了那么一點小利益,將法律都踩到腳底下?上蒼讓我們相遇同一世界,我們要和平相處,和諧生活!
這就是1932的上海,在日本帝國主義打著"4小時攻陷上海各地"的口號,進入上海時,當今這塊發達,繁華的土地上人們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發生過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姚子清將軍率600多名壯士喋血死守寶山城;13歲小英雄夏秋生方塔就義;后方戰場上的巾幗英雄茅麗瑛;謝晉元與八百名戰士堅守四行倉庫;"鐵軍"將領,抗戰英豪蔡廷鍇,指揮凇滬戰役的張治中將軍---放眼整個華夏大地,無數愛國志士,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無數壯麗篇章.直面劊子手的吉鴻昌,"頭顱可斷腹可剖,烈愾難消志不滅"的抗日英雄楊靖宇---合上書本我的心靈久久的無法平靜,我的臉龐被憤怒扭曲了.我真想成為一個魔法師,飛回往昔歲月,用我的法力來好好教訓教訓那些侵略者!
歷史的腳步雖然漸漸遠去,但我們不會忘卻在這片綠草如茵的土地上,曾發生過的一切,更不會忘卻那些用生命和鮮血捍衛民族尊嚴的英雄,更不能容忍對歷史的背叛.列寧曾經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可是日本政府最近的表現卻讓我們感到深深的氣憤.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在我國領海范圍內開采石油;派軍艦在附近游弋挑釁;最最可惡的是篡改歷史,在日本的中小學課本上,非但沒有"","吳淞要塞戰","霸占東三省"這些慘無人道的事件,并且美化侵略戰爭.這讓我們感到十分的氣憤.同樣是二次大戰的戰敗國,但德國政府卻能直面罪行,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一個真理.當時的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中國的落后,使我們的祖國母親飽受苦難.因而我們倍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要好好地學習,毋忘爺爺的一句話"歷史已成為過去,但歷史是不可忘卻的".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使她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永不受欺辱.
歷史上血淚斑斑的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但那一頁已被深深烙在我們的心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我眼前栩栩如生.當站在這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我嗅到了和平的氣息,也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愿世界沒有戰爭,沒有恐怖,沒有血腥,沒有家破人亡,沒有妻離子散,直到永遠永遠......
野性中的自由之光
10月27日,電視劇《紅高粱》將播出。這部據稱集中了中國最好的作家(莫言),最好的編劇(趙冬苓),最好的演員(周迅)的電視劇,還未上映便受到廣泛關注。
與此同時,近日,一年一度的紅高粱文化節在高密舉辦,茂腔《紅高粱》、紅高粱詩歌獎等從不同側面解讀紅高粱文化。
在《紅高粱》開篇,莫言即寫道:“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在這個舞臺上,一群英雄好漢王八蛋上演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野性大戰。亂舞的紅高粱,象征著勃勃生機和不屈的靈魂;高粱地里掙扎的男女,無論是自由的野合,還是向侵略者的抗爭,都極具個性。
這是“好漢山東”的一個變種,高粱地里不再是梁山水泊中的替天行道、劫富濟貧,乃至視女色為糞土,余占鰲完全超越了宋江和李逵為代表的草莽英雄。某種意義上說,他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土匪”,原生態的野性,挑戰命運以及抵抗侵略。
紅高粱文化超越于水滸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對女性的尊重,以及對女性情感和身體真實欲望的挖掘。閃耀無限光芒的九兒,莫言在小說《紅高粱》中向其致敬:“她老人家不僅僅是抗日英雄,也是個性解放的先驅,婦女自立的典范。”小說中還虛構了一個民謠:“東北鄉,人萬千,陣勢列在墨河邊。余司令,陣前站,一舉手炮聲連環。東洋鬼子魂兒散,紛紛落在地平川。女中魁首戴鳳蓮,花容月貌巧機關,調來鐵耙擺連環,擋住鬼子不能前……”九兒不是余占鰲的陪襯,她是一個高粱地里獨特的個體。
于是,紅高粱文化超脫于傳統意義上的“好漢山東”,完全獨具一格。而山東性格的另一面――儒家文化,則依然與之對立。于是,在傳統的“好漢與孔子”的二元對立之外,我們有了第三種詮釋山東性格的可能,那就是弘揚自由與野性的紅高粱文化。
莫言是一個天才的記錄者,將一個民族內心深處的光輝與齷齪原原本本記錄下來。他寫出了小說《紅高粱》,提取出我們民族內心本來具有的人性的光輝,并將之放大。
戰爭的詩意美學――
青紗帳與災難自救
高粱地里的余占鰲,以及蘆葦蕩里的洪振海,甚至魯南巨匪劉黑七,這些亂世里攪動時代洪流的好漢,為我們展現了一場戰爭中的另類面孔。
反抗是一種詩意美學,對侵略的反抗,對制度的反抗,對束縛人性的倫理的反抗,一系列的反抗成為那個時代人們維護自身人格的砝碼。
《紅高粱》顛覆了《荷花淀》的抒情、《小二黑結婚》的歡快、《林海雪原》的浪漫,沒有“偉光正”,徹底的簡陋與粗俗,但在那個傳統敘事主導的時代,在虛假的溫和乃至娘娘腔的抒情下,這種突如其來的離經叛道,出人意料的同時讓人大呼快意。
當然,戰爭之殘酷并不能用其間夾雜的些許詩意來取代。阿?托爾斯泰的《苦難的歷程》是一個代表:男人們走向戰場,前面是敵人的子彈,后面是己方的子彈,向前向后都是死亡,而死亡中間則是饑餓、寒冷和惡臭。
換句話說,所有人都會死去,死亡的詩意是那么悲壯,但這種間歇性的詩意,確實是人類光輝的展現。
關鍵詞:情感態度價值觀;途徑
《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既有能力的訓練,也有對史學方法的了解和運用,更有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體驗和培養。”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嘗試突出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
一、確定情感教育的目標
心理學認為,情感是人對現實對象和現象是否適合人的需要和社會要求而產生的內心體驗,態度是一種相對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反應的情感傾向,而價值觀則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態度基礎上形成的高級社會情感。由此可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體現的是情感教育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其關系是遞進式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情感教育的完整過程。
現代課程觀強調一切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評價的實施都應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以確定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為起點的。如《》一課,筆者針對當今日本右翼勢力大肆鼓吹“中國”、不顧史實修訂歷史教科書以美化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罪行、日本首相屢次參拜靖國神社等現象,為了讓學生不忘民族的苦難,確定了“深刻地銘記苦難,不斷地咀嚼苦難”的情感教育目標;同時,針對我國出現的一些日貨商店、盲目反日排日的不理智行為,又確定了“理智地紀念苦難,正確地反思苦難”的情感教育目標。
二、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
要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就應按照學生情感和認知發展的心理規律去設計教學,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體驗基礎上,既能深入認識歷史,與歷史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講行心靈碰撞、情感交流;又能站在理性的更高層面,對歷史事件作出價值評判,從而促成情感體驗的升華。
如在《》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先展示了一些抗日英雄的照片及其不甘為亡國奴的話語,然后問學生:除了表現出不甘當亡國奴、自尊自強的精神外,抗日英雄這些話語還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得出:把自己的生死榮辱與國家、民族的命運連接在一起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價值觀。又如,筆者先展示趙薇穿日本軍旗服裝的照片,并介紹此照片被《時裝》雜志刊登后激起軒然大波、被人們紛紛譴責的情況,隨即提問:作為一個青春偶像,你覺得在追求時尚、表現自我、成就名利的過程中是否需要尊重本民族歷史、捍衛本民族尊嚴?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學會正確處理自身發展與民族情感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銘記國恥、增強民族自尊自強感。
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十分靈活,關鍵是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為了更利于學生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筆者注意運用那些能強化學生情感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一課的教學中,就嘗試過以下教學方式:感受體驗法投影、錄像、故事、歌曲有利于教材知識的拓展與活化。通過觀看投影和錄像、聽故事、欣賞歌曲等,能激發學生探究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強烈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的最佳情感狀態。如在《》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從大型歷史文獻片《百年中國》中剪輯出有關的片段,使學生在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中受到情緒的感染,帶著緬懷先烈的情感去了解有關抗戰的歷史。
討論法討論法的好處是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講授法無法比擬的。在《》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論題:中國在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種種倒行逆施的行為,中國人民自然無法容忍,于是在各地掀起了聲勢壯大的抗議和紀念活動。但近年來這些紀念活動出現了日貨商店的現象。你如何看待這些行為?你認為如何處理中日關系才是理智的?讓學生圍繞這一論題進行討論,從中樹立“既要銘記歷史,又要理智對待歷史”的觀念。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學生根據教師確的主題,通過收集材料,編寫劇本,在課堂上由學生擔綱歷史角色來展示有關歷史事件或人物的教學方式。如在《》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查閱校史記載,以“抗戰中真光學生的一天”為題,編寫一個劇本,在課堂上演繹抗戰時某位真光學生的一天活動。通過劇本編寫和角色扮演,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身為真光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四、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
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要求有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教師把學生擺在教育的主體地位,以平等的朋友關系同學生相處,可以改善學生的緊張情緒;教師親切感人的語言、不恥下問的精神,可以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因勢利導,給學生提供各種參與教學的機會,可以發揮其個性。總之,學生只有從教師那里獲得溫暖、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體驗,才能形成自信和自尊的人格。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十分注意民主課堂氣氛的營造。
【參考文獻】
火辣、溫潤,宜居、怡人……每座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幸福標簽”,且讓我們來一一盤點。
杭州――品質之城
乾坤變幻,文人的生花妙筆里,寫不盡她的絕代芳華。斗轉星移,百姓的口口相傳中,道不完她的動人故事。今天,江南煙雨中,看到的是她愈發曼妙的身姿。今天,飄香桂子里,嗅到的是她更加馥郁的味道。人文集萃,品質之城。連續七年,折桂最幸福城市。
成都――休閑之城
這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休閑之城,在巨災面前依然從容,以感恩之心重放笑臉。這座城市,努力彌合城鄉鴻溝,默默走出最前沿的實踐。雄關漫道,志存高遠。休閑之都,民生之城。
長沙――娛樂之城
在這里,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胸懷,有“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邁,也有“與民同樂,娛樂至上”的創新。熱辣之都,娛樂之城。
昆明――開放之城
四季如春,西南舞者邁動輕盈步伐;胸懷寬廣,滇中人民笑迎八方賓客。這里是西南開放的橋頭堡,各族人民共享發展的豐碩成果,共同擁抱幸福的春天。綠意融融,開放之城。
南京――風韻之城
琉璃寶塔,佛頂圣骨,佛教盛事輝映紫金光彩。銘刻歷史,寄望未來,虎踞龍盤蘊含寬容氣度。昔日六朝古都,今日幸福之城。氣度不凡,風韻益盛。
長春――雙佳之城
“東方底特律”,是對她工業文明的頌揚。“東方好萊塢”,是對她文化進步的稱贊。城市外貌與內涵同時改善,人民物質和精神雙重富足,情味濃厚,春意盎然。
通化――務實之城
這里,是高句麗王國和滿清貴族的發祥之地。這里,是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揮灑熱血的戰場東北大米晶瑩如雪,葡萄美酒芳香醉人,真誠包容,勇于擔當,重行務實,創業自強!
重慶――情義之城
滄桑的大足石刻,笑看百年風云。翻滾的川江波濤,訴說時代綿延。2010年的倡紅打黑,大快人心。西部經濟的崛起,從此出發。山城人的重情重義,讓重慶成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廣州――創新之城
海上絲路曾在這里開啟漢唐繁華。近代中國在這里推開沉重大門。一百年中,她忍辱負重,奮勇前行。三十年來,她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亞運城市,南方驕子。
無錫――宜居之城
傳承千年的魚米之鄉。歷久彌新的工業搖籃。這里風光絕美,陶冶了人們的溫婉性情,這里教育發達,培養了無數的杰出人才,蒙蒙煙雨,秀美江南,祥和文明,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