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蒙氏教育的核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借助歸化和異化的分析視角,比較了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兩個英譯本在傳遞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處理原則和方法。在對《紅樓夢》兩個譯本中牽涉到文化因素的一些隱喻、明喻和典故等翻譯進行分析后,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考慮到不同的翻譯目的、文本的類型、作者意圖以及讀者對象,“歸化”和“異化”兩種方法都能在目的語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翻譯中文化信息的傳遞不存在“歸化”和“異化”之爭。
一、引言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它不僅涉及語言的轉換,而且涉及文化的轉換。傳統的語言學家把語際翻譯看作對不同語言符號的診釋或語言符號之間的轉換,并且強調等值的重要性。而在翻譯實踐中,僅僅從符號本身出發尋求語言之間的轉換形式,往往很難達到意義上的等值,甚至可能導致交際失敗,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翻譯研究越來越向文化的方向發展,出現了f3assnett和Lefevere所主張的文化轉向。他們特別強調文化在翻譯中的地位,認為翻譯的基本單位并不是詞,也不是句子,甚至也不是篇章,而是文化。從翻譯角度來講,我們所說的“文化”是指一個社會的整個生活方式或者一個民族的全部活動方式。它包括一個民族的思想體系、倫理道德、官僚制度、風俗習慣、文學藝術、語言等。不同的民族文化淵源不同,因此各民族之間彼此的性格氣質和生活方式也不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自成一體。而西方文化的主源則是希臘神話及圣經,英國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要把《紅樓夢》這樣一部代表中國文化背景的鴻篇巨著翻譯成代表西方文化的英語傳播到西方國家所遇到的困難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
《紅樓夢》從成書到現在已有二百余年的歷史,其間曾數次被譯成外國文字,以饗外國讀者。目前已有十余種外文譯本和節譯本,其中有兩個版本影響較大:一是中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與夫人戴乃迭翻譯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另一種是戴衛.霍克斯(David Hawks)和約翰.敏福德(JohnMinford)合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譯文中楊憲益先生采用了“異化”的手段來處理語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在譯文中盡可能地保留源語文化。而霍克斯為了避免中英兩種不同文化的沖突則采用了“歸化”的翻譯原則和方法。如果考慮到作者的意圖、文本的類型、翻譯的目的和讀者的要求這四個可變因素,我們認為,“歸化”和“異化”均有其存在和應用的價值。
二、歸化、異化概念內涵
鑒于文化方面給翻譯帶來的困難,中西翻譯理論家們都嘗試著提出了一些理論性的指導原則。一般來說分為兩種對立的意見,即所謂“異化”與“歸化”。前者主張譯文應以源語或原文作者為歸宿,后者則認為譯文應以目的語或譯文讀者為歸宿。就翻譯中涉及的文化轉換而言,我們可分為以源語文化為歸宿和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這兩種原則和方法。
美籍意大利裔學者Venuit高舉解構主義大旗,在《譯者的隱形》一書中,對歸化翻譯的種種弊端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力創異化式或阻抗式翻譯(resistant translation),以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Venuit可以說是異化的代表人物,他認為翻譯要“偏離本土主流價值觀,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后殖民翻譯學者Robin。認為,“一個‘好’的譯本總是要保留原來‘外語’文本中的某些有意義的痕跡”。從歷史上講,這種觀點與‘直譯’和‘字譯’相關聯,只是沒有自譯派那么極端,因為它并不堅持在翻譯中格守原文句法序列中個別詞語的意義,但卻堅持要保留原味。好的譯文“必須有異國情調”,“必須兼顧兩面,一則當然力求其解,一則保存著原作的風姿。”
Nida可以說是歸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對等”的概念。他從社會和文化的角度出發,把譯文讀者置于首位,并且仔細分析源語信息的意圖。Nida在各種不同場合,重復他的這一觀點,即“譯文基本上應是源語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對等”。對Nida來說,動態對等〔或功能對等)的目的是,譯文的表達方式是完全自然的,并且可能地把源語行為模式納人譯文讀者的文化范疇。這種關于翻譯的概念不強調讀者為了理解源語信息一定得接受源語文化模式。他提出了“功能同構”的策略作為解決的方法,以求在不同體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三、兩個英文譯本文化信息傳遞的比較
《紅樓夢》篇幅長,涉及的文化內容也很廣泛,其中涉及到了稱謂、宗教、禮俗、建筑、器用、服飾、美術、詩詞等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因此我們的分析只限于語言的比喻用法和一些典故的翻譯,因為語言中的比喻與典故的用法與該語言所屬的文化密切相關。因為漢英兩種語言在語言表達方式及其所反映的文化上的差異,一種語言中的比喻,典故用法不一定能在另一種語言中找到相應的表達方式,因而,對語言中比喻,典故的用法翻譯,也最能體現譯者的翻譯觀及其所遵循的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以下按文化的三個層面比較兩個譯本在文化信息傳遞方面使用的原則和方法。
(一)物質文化信息傳遞比較。物質文化經常左右著比喻或借代中喻體或代體的選擇,這在語際轉換過程中往往使譯者處于兩難的尷尬境地,是歸化還是異化?請看楊憲益與Hawks對《紅樓夢》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語的不同翻譯:
A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 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Yang)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Hawker)
楊譯采用異化譯法,在英譯文里保留了中國傳統食品米飯,合乎漢民族的物質生活習慣,雖屬東方飲食文化,但西方人也盡人皆知。霍譯采取歸化譯法,強迫中國人吃洋面包,西方人讀來更感自然,合乎Nida的動態對等原則。兩個譯文似乎各有千秋。
各民族生活習’慣不同,各物各異,由此而引起的聯想也不同。一種文化中最普遍的東西,在另一種文化中不一定就有。同一樣東西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會引起不同的聯想。
(二)制度文化信息傳遞比較。制度文化指的是一切成文或不成文的社會規約或風俗習慣,具有很強的民族文化個性,因此,翻譯涉及制度文化的部分往往難以采用異化的翻譯模式。不同社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歷史背景和思想意識等。生活在不同社會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心理文化信息傳遞比較。心理文化存在于人們的潛意識里,是最深層的文化。“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心理特征,這些特征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形成的。“在透徹理解原語的基礎上,用簡潔生動的語言譯出原語的含義,盡可能縮小譯語與原語對各自讀者所產生的語義聯想和藝術感受的差距。”壤典型的例子就是關于“紅”的翻譯。“紅色”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陽光、幸福、熱烈、繁榮、運氣、閨閣等,在現代則具有革命的意義,而在英語中則缺少這些象征的意義,更多是與暴力和流血相聯系。《紅樓夢》中有許多“紅”,但霍克斯認為漢語中的“紅”和英語中的表示紅色的red含義不同,漢語的“紅”相當于英語的金黃色或綠色。于是霍克斯在很多情況下用綠代替了紅。賈寶玉的怡紅院就成了Court of Green Delight,哈紅公子就成了Green Boyo在處理具有豐富文化涵義的譯文時,霍克斯在很多情況下采取了原文文化服從譯文文化,犧牲原文文化的做法。就連書名,霍克斯選擇了《石頭記》而不是現在通行的版本《紅樓夢》,也是考慮到《石頭記》這個名字本身的故事性,強調了作者無才補天的自憐,但卻失去了“紅樓”,失去了“夢”,削弱了由題目引起的社會意義的聯想,給內容涵蓋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蒙臺梭利教育法師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蒙氏教育蒙氏教育的內容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地區推廣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的目的。
1.1民族地區學前教育開展狀況。
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和各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民族地區幼兒教育證蓬勃發展,每縣除縣屬機關幼兒園外,基本上鄉鎮都有中心幼兒園,大部分村落都有一村一幼,另外,還有數量不穩定的民辦幼兒園。縣屬幼兒園校舍、硬件設施比較好;鄉鎮中心幼兒園依附于中心小學,活動器械、教具設施、住宿條件都差強人意;一村一幼因財力、交通等條件限制,活動場地狹小,教具設施匱乏;民辦幼兒園多為民宅改建,部分民辦幼兒園衛生、消防、管理都難以達標,存在安全隱患。
1.2 蒙氏教育在民族地區推廣現狀。
蒙氏教育從沿海傳至內地,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甚至農村地區,但在民族地區推廣應用十分有限,僅民族地區中較大市的私立幼兒園以引進蒙氏教育理念為噓頭,起到招生的作用。一村一幼教師因條件限制,許多教師不是幼教專業,缺乏系統、完整的教育理念,許多縣屬幼兒園、鄉鎮、村屬幼兒園的許多幼兒教師甚至不知蒙氏教育為何物。
2.如何在少數民族地區引入蒙氏教育理念
2.1 引入蒙氏教育理念的好處。
2.1.1 有利于民漢和諧統一。
由于蒙臺梭利教育的兼容性,在美國,蒙臺梭利教育對促進種族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蒙臺梭利磁石學校在城市的貧民區開設,承擔了大部分陳仕貧民的教育責任,并以其獨特的課程和教學方法吸引周邊富人區的白人子弟,承擔了學區大多貧民、黑人子弟教育的蒙臺梭利磁石學校迎來了大批的白人學生,白人同黑人一同受教育,再加上蒙氏教育尊重每一名兒童的核心教育思想,天然地促進了種族融合、階層融合。如果合理的將蒙臺梭利教育法應用在民族幼兒教育中,不僅能保護和傳承了少數民族文化,同時又兼顧了民漢學生的和諧統一,促進文化多元發展。
2.1.2 有利于有限師資力量的最大效益發揮。
有限的師資力量是制約民族教育的最大瓶頸。受收入條件、交通條件、社會風氣等條件影響,大多一村一幼只有1-2名教師,教師與學生數量明顯不成比例,想要按照傳統教育法進行年齡分班很難實現,蒙氏教育中的“垂直式”混齡班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讓兒童在與不同年齡的同伴接觸中逐漸完善自我。
2.1.3 有利于推進民族地區幼兒教育又快又好發展。
蒙氏教育的高質得到了國際范圍內的高度認可。在中國,由遼寧師范大學楊麗珠教授和劉文教授領銜研究的《蒙臺梭利幼兒教學法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影響》,分別對蒙氏班和非蒙氏班共取197名小、中、大年齡幼兒的個性加以評定,結果顯示蒙氏幼兒園幼兒的問卷總分高于非蒙園的幼兒,并且在創造性、合群性、獨立性和活躍性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民族地區充分發掘推廣高質的蒙氏教學模式,對于推動民族地區幼兒教育將會開辟捷徑。
2.2 引入蒙氏教育具體存在的困難
2.2.1 觀念存在差異。
蒙氏教育與中國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不同,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死記硬背式教育,主張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教具,讓兒童在“工作”中自主學習,這樣的學習模式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一些家長會對教學成果持懷疑、催促的態度,逼迫教師回到“填鴨式”教育的軌道上。另外,混齡班的推廣也存在一定困難,部分年長兒童的家長會擔心自己孩子和低齡兒童一同學習進度緩慢,低齡兒童的家長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負,對混齡班持懷疑態度。
2.2.2 高品質教師不能大量滿足。
蒙臺梭利認為“一個教師應該經常對兒童的困境進行反思。兒童并不能用他的理性來理解不公正,但他會感知到某件事錯了,并變得抑郁和心理畸形。”[1]教師必須能夠具備相當敏銳的觀察力,教師面對的不在是同齡班上水平相對齊整的孩子,而是有著不同年齡特點和不同發展需求的差異很大的孩子,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面對班上水平相當的孩子來講授和管理,她需要了解每個兒童的個性特點和發展水平。[2]教師蒙臺梭利認為,教師必須整潔、沉靜而高貴,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兒童的信任與尊重,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蒙氏教育最大的難題是選擇品格優秀教師的問題。蒙氏教育要求教師時常進行反思,與兒童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要求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整潔、沉靜而高貴,民族地區幼師流動性大、待遇低、缺乏有效的人才引進機制,很難同時兼顧數與量。
2.2.3 教師對蒙氏教育認識和理解有誤。
我國目前并無專門的蒙氏教師培訓機構和專門的蒙氏教師資格證書,部分教師參加幾次講座和學習之后就開始應用蒙氏教育法,對其認識有誤、把握不準。蒙氏教育的實施在許多幼兒園已經流于形式,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可以說,教具成為了蒙氏教育的中心,兒童僅僅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教具的奴隸。[3]部分教師對“有準備的環境”理解也不恰當,一成不變的按照“兒童之家”的要求進行擺設,忽略了兒童真正的喜好需要。
2.3 如何因地制宜在少數民族地區引入蒙氏教育理念。
2.3.1加強教師培訓。
優秀的教師是所有幼兒教育事業的基礎保障。逐漸建立健全有利于幼教專業發展的制度體系,以蒙氏教育理念、應用以及雙語教學為重點,將職前與之后、短期與長期、專業與綜合等培訓相結合,不斷更新民族幼兒教師觀念、不斷提高民族幼兒教師專業技能。
2.3.2 豐富民族幼兒教育內容。
充分引導兒童尊重不同族別兒童特有的風俗習慣、引導兒童嘗試用不同的語言闡述自己的“工作成果”、創造一個互相尊重、規范有序的雙語環境。在教學中可以將民族的詩史、傳說、民俗風情、節日慶典等整編成適合幼兒的簡短歌謠,讓兒童以輕松愉快的方式接受民族文化教育。還可以在蒙氏教育上繪上具有民族特色的飾紋、在兒童之家內擺放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小擺飾等,將蒙氏教育理念與民族區域特色結合,尊重民族地區的風俗、傳承民族地區的文化,豐富民族幼兒教育的內容。
2.3.3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民族地區幼教師生比例失調,現有教師工作量大、壓力大,對兒童發展特點忽視,“小學化”傾向嚴重。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反對以“提前學習小學課程”為典型的超前化教育,把握兒童時期的特點,依據兒童特有的“敏感期”對兒童進行引導和教育,給予良好的學習環境,量力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學、輕松去學,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完善性格,迎來爆發式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 馬榮根.譯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版 151頁
關鍵詞:蒙氏教育;幼兒教育;品格;思考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3歲看小,7歲看老”,也就是說幼兒時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最佳階段,3歲--7歲這個階段養成的品格會影響和跟隨人的一生。《狼孩》的故事人盡皆知,當狼孩剛剛被人們發現的時候,不喜歡與人接觸,喜歡用牙撕開吃生肉,走路和跑步時手腳并用,不會語言,只會像狼一樣嚎叫,就是因為在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與狼生活養成了狼的生活習慣。為了幫助狼孩適應了人類生活,用了兩年學會簡單會話,用五、六年的時間學會走路,但跑的時候還會手腳并用,直到死也沒像健全人一樣說話,《狼孩》的故事告訴我們,幼兒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全心理及品格教育的重要。蒙氏教育以其以幼兒為中心利用預設教育環境教育為特色,培養孩子健全品格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值得讓我們借鑒和思考。
1.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理念
1.1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內容
蒙臺梭利教學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麗亞•蒙臺梭利女士(Maria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著重于培養孩子專注度、秩序感、獨立能力和手眼協調等多方面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數學教育、感官教育、語文教育、文化教育五個方面內容。通過日常生活教育對幼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以訓練,以培養其良好習性和獨立自主的人格;通過觸覺、嗅覺、視覺、味覺、聽覺等感官教育結合感官教具培養孩子對感官的敏銳;數學教育通過由少至多量的比較然后引入加、減、乘、除等簡單運算操作,從而介入四則的運算的數學基礎;語文教學方面強調拼音、筆順語言表達等母語教學,同時培養英語入門教育;文化教育方面在蒙氏教室配備了植物、動物、天文、地理、歷史、地質等玩教具教孩子學習怎樣照顧動植物、認識自然、了解環境和宇宙萬物的奧秘。
1.2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的特點
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的特點是以兒童為主、注重完全人格的培養、順應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提供充分的教具、不“教”的教育、把握敏感期的學習、教師居于協助啟導的地位等特點。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專門為孩子打造一個可以讓他們“獨立自主”的“兒童世界”。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注重教師的啟發式引導教學。在教學中提供充分的教具進行教室分區的環境情景教學,蒙氏教室是縮小版社會的雛形,孩子通過學習如何分享和學會知識技巧并懂得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和如何領導別人。通過學習動作、感覺、語言、技能和道德發展等,使兒童形成一個身心統一、品行自律、心智平衡的獨立人格。認為兒童具有無限的潛能,其生命的最終發展是走向獨立,應著重培養孩子健全獨立的品格。教學中通過具體的練習如五官感覺練習、生活基本能力練習、智能練習等方式來形成健全的人格基礎。
2.對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理念培養幼兒人格的思考
2.1幼兒園和教師對幼兒形成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兒園是是幼兒通過班級形式組成的“兒童之家”,幼兒園內教學布置按日常生活區、感官區、美術區、語言區、數學區、自然區、情景游戲區等不同功能組成的“區角教育”又仿佛兒童了解社會、認識世界的“兒童社會”通過創設了溫馨舒適和優美和諧的“有準備的環境”讓幼兒在自主、寬松的氛圍中敢做、敢說、敢想,表現出較強的獨立自理能力、獨立學習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讓幼兒通過自我校正和自我學習,體驗探索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悅。孩子是老師的影子,要塑造幼兒的品格意識首先要塑造教師的品格意識和提高教師的品格素質,這樣才能讓兒童通過對良好品格教育的模仿最終形成內化。優秀的幼兒教師不僅有高尚的品格和廣博的知識,還要善于去發現和創造,要不斷的根據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去發現和尋找適合孩子的教學設施和活動材料。積極為幼兒的成長創設良好教學環境,促進幼兒的優秀品格塑造和身心和諧優化發展。
2.2家庭教育和家園同步教育對幼兒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兒不好的習慣和毛病往往是因為家庭成員對幼兒的溺愛和寵愛造成,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一些孩子在引起爭執時經常會說“媽媽就是這樣說的”、“爸爸也是這樣做的”或者“老師告訴這樣的做的”充分說明家長和老師行為、語言的導向作用。作為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做到言傳身教,對待孩子不要過度保護、溺愛嬌縱和包辦代替等行為。幼兒園在課上要求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為的優秀品格教育,幼兒會通過學校的蒙氏教育學習和體驗回到家庭就會自覺地實踐、模仿和情景再現。作為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還要大膽而耐心地給孩子機會“自己做”,并成功地引導孩子“如何去做”。做到家園同步相得益彰,并鼓勵幼兒讓幼兒懂得溝通、交流、分享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格。
作者:李景輝 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存金溝鄉中心園
參考文獻:
【關鍵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蒙特梭利教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培養提出建議。以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為核心,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不僅規范、細致、科學,有很強的指向性,而且具有明確的可操作性。其滿足幼兒生活、學習、發展的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它更符合現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如果是書本的,與生活隔絕的,其力量極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對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這就要求教育必須與廣闊的社會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針對幼兒“數學認知”按照幼兒不同發展階段提出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建議。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數”是最為常見的一個概念,它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通,任何人、任何事都離不開“數”。但數學是一門深奧、抽象的學科,尤其是對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他們會感到很枯燥、沒興趣。如何能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喜歡數學。
在我們蒙特梭利班幼兒面對“數學”這個概念的時候,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的,以豐富色彩、構形、圖案引起孩子對數學的強烈興趣,并將數學的知識以游戲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孩子由易到難進行操作。把抽象的數學概念、高深的數學思想融入簡單有趣的教具中,孩子通過興致勃勃地動手操作蒙氏數學教具,自然而然地聯想出具體與抽象之間的關系。
蒙特梭利數學教育,是蒙氏教育的經典部分。它是通過日常生活練習,激發和培養幼兒的秩序感、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從而使幼兒對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能熟悉數字,并對數字產生敏感。蒙特梭利根據科學教育原理,設計的有一定數學原理的數學工作材料,如數棒、紡錘幫與箱、砂數字版、100板、數字與籌碼、塞根板、長棒、1——100連續數板、加法板、減法板、乘法板、除法板、郵票游戲等等教具,把抽象的數學變成了可操作的數學活動和具體的教具。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理解教具,教師對幼兒實施了“三階段教學法”,這樣既能達到啟發教學的目的,又能擴大幼兒的詞匯量。因此,當孩子在操作教具時,需要給他們展示不同的物體加以比較。“三階段教學法”是指:
第一階段——實物與名稱一致:“這是XX”;
第二階段——找出與名稱對等的實物:“哪個是XX ?”;
第三階段——記憶實物與名稱:“這是XX。”
《指南》中指出,發展孩子的數學認知,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在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建立聯系。如:引導幼兒豐富空間方位的識別,讓幼兒運用空間方位經驗解決問題等等。針對此教學目標,在蒙氏教學中,重點是“圖形和空間”兩部分。
空間智能突出的人會在日常生活中認路記人的能力強,有很好的方向感、空間感、色彩感,對視覺元素的把握較好,在繪畫、建造、圖形記憶方面表現更出色,這樣的幼兒將來數學會比較出色。相對來說,空間智能較弱的幼兒對空間方位,距離、高低等因素上掌握相對比較低。因此,需注重幼兒空間只能的訓練。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方法可以用來開發孩子的數學興趣與心智,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例如:
讓孩子在認識自己中學數學。有關孩子自己的年齡、屬相、身高、體重、家庭住址、爸媽的電話號碼等的一些常規知識,應該讓早些熟知,對與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將抽象的數學教育形象化、具體化、活動化及游戲化,已形成對數學的初步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如:在游樂場里,有意識地考考孩子玩了幾樣玩具;在動物園里,看了多少中動物等等。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對孩子進行數、量、時間、空間的教育,使孩子形成初步的數數能力,在游戲中應用10以內的分解與組合。讓孩子知道“過去、現在、明天、后天”的含義;讓孩子比較臥室、客廳及廚房的大小等等。還可以有目的地讓孩子掌握基本的排列、分類、一一對應等常識。
為孩子及時提供接觸數數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經歷到學習時間、錢幣等的有關數字的東西,可以通過這些小的活動,讓孩子在不斷擴大對數學的真正理解。
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在孩子玩搭積木時會學到數數、幾何圖形、空間概念等。同時還可以認識顏色。
成功的數學教育應讓幼兒體會數學是從人類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讓幼兒感知各種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數學教育注重讓幼兒從現實生活中學數學,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中國建國初期幼兒園作為福利制度,由國家或集體舉辦,但只覆蓋少數部門的子女。自從中國步入市場化經濟,企事業逐步剝離社會職能,也因國力羸弱,百廢待新,幼兒教育領域幾乎徹底推給市場解決。這是民營幼兒園經營環境最好時期,然而,由于資金匱乏,經營者的素質和專業先天不足,民營幼兒園并未真正形成對公立園的競爭壓力。民營幼兒園呈現數量眾多,硬件落后,質量不高,品牌薄弱的局面,各地仍以公立園占據主導地位,雖然它們的市場份額不高,卻在知名度,性價比,硬環境,教育質量方面擁有極高的美譽度。
民營幼兒園之所以沒有成為初期市場化的主角,一個是老百姓錢袋還沒有厚實起來,同時,教育標準和權威仍然掌握在國家教育部門手里,民營幼兒園并沒有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在運動員兼裁判的雙重身份下,公立幼兒園在市場競爭中顯得從容不迫。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中產階級的大量涌現,結合獨生子女的累積效應,幾個成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從而提前推動中國進入幼兒教育的旺盛需求期。這是民營幼兒園的又一個黃金發展期。這也是一個極度危險的市場轉折點。
上海浦東新區擁有公立幼兒園十余所,收費低至三四百元。當地私立園只有兩三所,收費卻是10-20倍。這也將是中國未來10-30年絕大多數城市的縮影。縱觀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也是必由之路。盡管中國目前還沒有經濟實力將幼兒教育全部納入義務教育范疇,但也只是時間問題。因此,民營幼兒園分享市場盛宴時,更應看到未來發展的隱憂。快速規模化是贏利遞增的重要保障,卻無法確保市場的終極位置。試圖通過連鎖發展建立龐大帝國的設想,最終會以黯然出局作為收場。美國的教育行業,無論幼兒園,還是到大學,最富有影響力的均是私立學校。
公立學校作為金字塔的塔基,以普及教育、義務教育為主,私立學校卻占據塔尖位置,以貴族化、贏利化、品牌化為特征,教育品質是核心標志。今日的民營幼兒園如何市場定位,如何確定目標,這關系到未來市場成長和格局分配。目前眾多民營幼兒園通過建立連鎖品牌、資本介入、經營效率、統一標識、高檔裝修、西化教育、愛心教育等,積極塑造市場競爭優勢,但是這些卻遠離真正的競爭焦點—教育領域。與名目繁多、徒有虛名、華而不實的民營幼兒園推行的幼兒教育模式相比,公立園建立在扎實的中國傳統教育基礎上的幼兒教育,雖然不好看,效果卻客觀實在。
這種窘境并非只存在于幼教領域,整個中國教育行業,民營學校都有類似困境,也就是在教育領域缺乏核心競爭優勢。即使目前做得聲名卓著的新東方也沒有脫離這樣的邊緣處境。如果民營教育不改變只圖賺錢,不圖品質的經營方向,則隨時可能成為市場過客。集中有效資源投入教研,經營者靜下心關注教育,讓教育家做教育,勇于創造教育改革試驗田,等等,這才能逐步贏得教育領域的領先優勢,從而逐步占據教育的主導位置。以美國哈佛作為基業常青的發展楷模,這是中國民營教育的最好選擇和最終歸屬。
二、幼兒教育模式的發展
中國近代教育體制、學科設置和課程內容主要引自西方,此時,幼兒教育還無法成為關注領域。延續幾千年的私塾教育一直是中國啟蒙教育的主要形式。建國初期的幼兒園嚴格說應是育嬰所或托兒所,在教育研究和發展方面近于空白。以陳鶴琴和陶行知等少數代表的教育大家,他們各自提出對幼兒教育的主張和設想,并做了很多有益的實踐嘗試,但是比起同期的西方幼教專家瑪麗亞·蒙臺梭利等,無論在教育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等方面都無法相提并論。隨著思想的影響,中國幼兒教育客觀上變成簡化版的小學教育。
二十一世紀前后,西方幼教思想和教育模式逐步被中國民營幼兒園引入,這是教育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蒙臺梭利、卡爾威特、約翰洛克、斯賓塞、瑞吉歐、華德福、七田真、井深大、塞德茲、卡曼、斯托夫人等,這些西方著名的幼教專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一股腦地涌入中國幼教市場。眾花迷人眼,中國幼教模式精彩紛呈,然而,多數卻是曇花一現。水土不服、張冠李戴、舍本逐木、物是人非、不符國情,這是西化教育的真實寫照。雖然這也極大地促進國內幼兒教育研究的發展,本質上卻沒有改變中國幼教的落后局面。民營幼兒園也沒有借此贏得幼教市場品質競爭的法碼。
談論中國幼教市場就無法忽視高考指揮棒的大環境影響,讓幼教服務于高考競爭,這是當今多數家長的關注焦點。追求自由、純真、快樂、健康、個性、內涵等教育目標,在很多家長眼里更多讓位于知識教育。這些目標并不矛盾,也不是非此即彼,可以同時實現,相互促進。然而,中國幼教市場既無力實現服務高考競爭的市場需求,也無法擺脫這種市場壓力,很多急功近利的做法卻在破壞兒童的身心發展。這是整個中國幼教市場的困惑。任何教育理念、模式、過程、效果,最終都是要服務于個人的素質成長、競爭能力、幸福感受等目標,因此,回避、漠視、放棄市場真實需求的幼教也注定是虛偽的、無法獲得發展的。
當前幼兒園可劃分為:一、自由發展型,以北京李躍兒芭學園作為代表。她們完全放棄知識學習,給孩子極大的自由空間,追求培養易于生存和個性發展的孩子。二、傳授知識型,這是多數幼兒園的核心工作內容。藝術培訓、學科知識、社會活動等對教師的專業要求遠非幼師能勝任。三、思維發展型,這是少數幼兒園在嘗試的教育新領域。傳授知識雖然可以幫助嬰幼兒發展,卻很難形成絕對優勢。學習能力是影響嬰幼兒學習發展的重大因素,而思維能力則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標志。教師如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積極引導嬰幼兒的思維發展,這是傳統教育模式發展到高級狀態的必然趨勢。少數成功案例均揭示一個現實,這須孩子自身悟性和優秀導師的參與。這兩者都是稀缺資源,導致無法全面推廣。四、主動發展型。這種新型教育有別于由外向內、教師主導的傳統教育,主要依靠嬰幼兒在特定時期對外界的敏感性和主動發展而創設的新型教育模式。
主動發展型的幼兒教育模式是當前幼兒教育的最新發展,它從理論上解決了傳統教育所無法克服的自身悟性和優秀導師的兩大難題,但能否全面超越傳統教育的效果還有待于實踐上的驗證。日本千葉縣有間著名的天才幼稚園,專門招收2歲幼兒,畢業孩子的智商均在140以上。這些孩子在入園時智商并非超常,而是經過專門培養后才達到超常水平。教育過程很平常,但因教育得法、環境適宜,教育效果顯著。國內個別園也已取得如此教育成果。歸納該模式要素:1、教育關鍵期;2、混齡組合;3、自由空間;4、全面發展;5、無為而治。主動發展型的外在表現形式與自由發展型非常相似,但是后者的教育效果遠遜色于傳統教育,而前者卻創造出傳統教育從沒有實現的教育高度。
三、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思想是中國幼兒教育界的主流思想,他們雖然也認為幼兒教育應該有別于小學教育,但是兩者沒有本質差別。幼兒園就是簡化版小學。不可否認,傳統教育模式在教學的規范性、實踐性和效果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以河南為例,占據主導品牌地位的幾乎都是隸屬于學校的附屬幼兒園,其中包含很多民辦學校的幼兒園。他們具有資源優勢,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區域,幼兒園的品牌影響和認可還取決于該園的歷史淵源和特殊地位。傳統教育模式里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是從屬地位,優秀導師和學生悟性制約教育效果,這已經成為阻礙傳統教育模式發展的無解難題。
(二)、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全球影響力、教育理論的系統性與可操作性、教育效果的顯著性,促使蒙臺梭利成為對中國幼兒教育影響最大的西方幼教專家,她揭示了一個完全不同于中國傳統教育的幼兒世界。蒙氏教育法帶有強烈的個人烙印,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杜威、克伯屈等大教育家的嚴厲批評。它的理論基石—形式訓練理論—早在19世紀下半葉便被證明有缺陷。但同時,蒙氏教育法獨特的教學效果又使得它大受父母的歡迎,它強調知覺發展、動手操作、注意力培養,是讓兒童自由選擇,促進優化的有效學習模式,但在語言發展、個性培養和想象力塑造方面則沒有顯著提升。因此,蒙氏教育“中國化”需要長期扎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三)、早期教育
東方愛嬰、金寶貝等早教中心,以西方早教專家的系統理論為依托,利用豐富多彩的早教形式,在中國開創了0-3歲全新的嬰幼兒早教高端市場。特點:高利潤、低成本;經營模式簡單化和市場的高速發展;連鎖經營促進規模化。他們資本雄厚,手握資源,成為幼兒園市場競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但是未來軟肋恰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早教模式,早教理論和實踐活動缺乏有效論證,教育形式過于商業化,教育過程過于取悅家長,教育效果無從考證。早期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均沒有脫離傳統范疇。如果不克服簡單、浮躁、輕率的教育態度,他們注定會成為幼教市場的邊緣角色。
(四)、雙語教育
國人對英語的狂熱和外教資源長期短缺將是雙語教育高成本的根源。南京一家收費十萬/年的貴族幼兒園打得就是外教牌,利用全天候外教、中外混合班、游戲化教學、大型表演劇等吸引高端市場的家庭。把握嬰幼兒的語言敏感期,有效促進外語能力發展,這是具有旺盛市場需求的教育目標。雖然語言氛圍是嬰幼兒最優的成長模式,但是高昂的外教成本讓它成為不可能的教育選擇。如何擺脫成人學英語模式,建立適合嬰幼兒外語語言發展的可行的低成本學習模式,這是幼兒教育界努力探索的教育課題。
(五)、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是美國立法實施的教育模式,也稱天賦教育,精髓就是自我教育,它是利用學生的自身天賦結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加速個體發展的教育思路。天賦教育沒有強迫教育,也沒有放任教育,是一種順其天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它承認個體差異,主張平等和個性。教育平等是通過倡導用不平等的教育對待天資不同的學生而實現,個性化教育其實就是精英教育。日本千葉的天才幼兒園、北京八中少兒班、中科大少年班等與美國天賦班的教育模式極為相似。中國民營學校要想改變公立學校的主導地位,只有在教育領域掀起革命風暴,占據教育制高點,才有機會從根本上改變自身處境。
四、幼兒教育的發展機遇
西安交大少年班從初中生中招錄預科-本科-碩士連讀的少年大學生,目前這種學生素質還只能零散培養。北京八中少兒班是集體培養高素質學生的特例,四年學完八年課程,一半學生考進北大清華,最次的均達一本線。這是傳統教育無法企及的高度,也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教育嘗試。然而,這種教育模式為何沒有大規模地推廣?可能教育本身的推廣難度遠小于政治因素的阻力。這是中國民營學校獲得發展助推的一個比較成熟的教育模式選擇。
2010年北京市小學四年級有1700個優秀學生報名參加北京八中少兒班30個名額的競爭。可以說,北京八中少兒班是建立在特殊群體之上,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發展型教育模式,它們篩選學生標準:高智、獨立、自學。高素質的學生群體、開放式的教育模式、卓越的教育成就、26年的品牌沉淀,這些都是民營學校無法輕易實現的教育資源。既然短期難以復制,我們不妨換個視角看問題,北京八中模式給民校的最大啟迪:四年級的學生素質和未來高考成績密切相關。
民營學校尤其努力做第二個北京八中少兒班,還不如嘗試更有開創性的工作,就是以培養八中少兒班學生素質作為教育目標。北京八中少兒班的成功整個社會已經不再置疑,利用它們的歷史成就和社會影響,提出嶄新的教育培養目標,這就象站在巨人肩膀,會迅速被推升到聚光燈下。無論是營銷炒作賺取眼球,還是教育目標的實際價值,這都是值得為之的工作。何況,小學四年級前教育環境寬松,家長心態平和,這種以培養高素質的主動學習型學生為目標的教育嘗試和革新很容易獲得社會和人們的熱烈響應。
北京八中少兒班學生均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民校利用附屬幼兒園增加教育革新時間,教育效果必將更加突出。但是很多人都不能正確理解幼教和小教的差別,從教育的角度看,這幾乎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教育越向源頭延伸,嬰幼兒潛力和可塑性越大,然而,傳統幼兒教育模式已經將教育效果做到極至,目前僅個別家庭教育實現教育效果的飛躍。只有跳出傳統教育思維,幼兒教育才能實現質的提升。日本千葉天才幼稚園及國內個別園均在教育效果上超越傳統教育的極限,而它們基本上都是采用主動發展型的幼兒教育模式。
以轉變觀念、外樹形象、內抓質量為重點;以貫徹落實兩個《綱要》為核心,加強幼兒園管理,以“幼兒園一日常規”和“幼兒早期閱讀”的深入為主線,著力提高幼教管理水平及教科研隊伍建設,著力加強規范化及示范化幼兒園建設,實施蒙氏加特長教育;把我園建設成為精品幼兒園。
二、情況分析
上一年,在每個學期初期,我們都進行大力度的宣傳招生工作,在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園教師的共同努力,我們招生突破了三百名幼兒。目前教職員工50 人,幼兒園發展態勢良好。但在去年,我園師資情況比較緊張,最后由校領導及園領導的研究,我們又新招4名教師和一名后勤人員。在教學過程,我們一直將新教師培訓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通過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教學業務培訓。去年,我們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各項活動;我們還先后開展綠園區“經典誦讀”活動,全國“幼兒早期閱讀”科研課題活動;新學期我們將力求開展好各項教育教學活動。
三、工作目標
1、堅持以正確的思想引導師生,高尚的情操熏陶師生,科學的制度規范師生,實干的精神帶動師生。著力于教師隊伍的建設;重視教師培訓;提供多種平臺學習鍛煉;強化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師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2、努力打造善于學習,善于吸納,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理論高度和鑒賞能力的新型教師;打造志趣高雅,心態健康,團結樂群,在團隊中能發揮積極影響的新型教師;打造勇于實踐,大膽創新,追求進步,業務能力強的新型教師。
1 2 3 4 53、優化課堂教學,努力讓每一節課都是優秀課,每一堂備課都充分、有序。教師可任意隨堂聽課,讓教師成為在實踐教學中不斷進取的自我超越者,把科研課題、市區級各項工作開展好。把常規做好,把細節抓嚴,把過程抓實。
4、抓好教師思想道德、教學質量、特色三方面工作;努力做到“教師發展,幼兒發展,幼兒園發展”,努力建設成為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幼兒園。
四、主要工作
1、加強師德教育
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名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尤其是幼兒園講究的是保教并重,這就要求教師富有愛心、耐心和細心,因此師德教育是教師成長的基礎。
(1)對教師進行,教師禮儀,師德規范的教育,開展讀書活動,營造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
(2)開展“五愛”教育,即:愛國、愛崗、愛園、愛生、愛已。
(3)發揚“敬業、奉獻、求實、創新”精神。
(4)堅持“認真、快、堅守承諾,永不放棄”的工作作風。
2、完善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量化考核評估細則。
將量化評估細則調整得更加便于操作,通過量化評估,真正達到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為目的。
3、加強專業培訓
(1)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并進行討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開展讀書活動,鼓勵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學習,多讀書,讀好書,并利用業務學習的時間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做好讀書筆記。撰寫教師筆記,月末交教學園長檢查。
1 2 3 4 5(2)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質量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備課要建立在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基礎上。要從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做到功在課前,利在課上,思在課下,優化教學過程。要求老師提前一周備課,并在業務學習的時候集中交流、研討。
4、抓好蒙氏教學的開展,特長課的開展,讓教師發展成專業加有特長的教師。
5、開展好各種節日的慶祝活動,各班重視網站建設,做的每日更新。認真調整班級“家長園地”內容,要富有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
6、做好優秀班級的周選工作,做好幼兒“文明之星”、“禮儀之星”的周選工作。
7、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科研工作
(1)廣泛開展教研活動。積極推進教科研工作,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2)教師之間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6節。
(3)每次公開課要求規范化。即有教案、聽課記錄、評議記錄,并要求有說課稿,做到“人人會說課,課課有人說”。
(4)繼續開展教師五項技能基本功大賽。
五、具體安排
三月份:
1、召開開學初家長會。
2、制定各學科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3、各學科及興趣班課程安排。
4、感統課程及興趣班的招生工作
5、不同年齡段音樂發聲練習曲的統一學習及培訓。
6、“億童”教材學習及教師培訓。
1 2 3 4 57、全園環境創設。
8、優秀班級及幼兒之星評選活動。
四月份:
1、對各班教師進行聽課指導。
2、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優秀課評選。
3、蒙班教學開放。
4、幼兒開展“我能……”活動,每月一次、主題不同。
5、加強安全常規教育、文明紀律養成教育,形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6、“五一”國際勞動節,幼兒學習相關知識及宣傳板的制作。
五月份:
1、幼兒開展“我能……”活動。
2、母親節主題活動。
3、教師五項技能繪畫比賽。
4、幼兒早操比賽。
5、六一文藝匯演活動籌備。
六月份:
1、結合端午節和父親節開展雙節活動。
2、半日開放活動及興趣班課程開放、展示。
3、文藝匯演活動。
4、課題交流的培訓。
5、幼兒開展“我能……”活動
七月份:
1、召開家長會。
2、評選優秀教師。
3、各項活動總結。
4、假期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各學科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2、正常組織幼兒的一日活動,抓好開學常規教育。
3、各班結合教師節,對幼兒進行慶教師節主題教育活動
4、對各位教師進行聽課指導。
5、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我愛祖國主題活動。
1 2 3 4 56、幼兒開展“我能……”活動。
十月份:
1、幼兒開展“我能……”活動。
2、半日開放活動。
3、優秀課評選。
4、幼兒各科學習考核。
十一月份:
1、檢查教師備課情況。
2、組織教師開展“教師五項技能大賽”活動。
3、開展“感恩節”活動。
4、加強冬季幼兒的體育鍛煉,開展好戶外體育活動。
十二月份:
1、幼小銜接(參觀小學)
2、圣誕節和迎新年主題活動。
3、課題交流的培訓
一、幼兒園現狀分析
(一)幼兒園概況
幼兒園自開辦以來得到普陀區教育局及相關科室領導直接關心指導,今年暑期區教育局派遣基建隊本園屋頂漏水、地管堵塞進行大修,當前本園硬件設施符合上海市《幼兒園建設標準》。現有規模6個班級,其中托班1個、小班2個、中班2個、大班1個。幼兒園占地面積2319平方米、建筑面積2126.59平方米。全園教職員工25名。教師14名。有教師資格證4人。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都在讀學前教育專業和教師資格證書。
(二)幼兒園發展基礎
優勢: 全園教職員工積極向上,有團隊精神。基本能以“心語”來審視自己的工作,確保幼兒的“欣悅”:安全、健康、衛生、快樂、聰明、自信。“心語”是:用愛心去監護好每個寶寶、用細心去呵護好每個寶寶、用責任心去做好每項工作、用誠信服務于社會和家長、學習進取工作細致有創意、學會反思提高保教工作質量、同伴相處講究尊重與寬容、發生沖突先找主觀原因、當工作失敗時不找借口、當工作成功時積累方法。
不足:
分層管理暢達不夠、中層干部職責明確工作到位不夠、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檢不夠。
二、學期目標
1、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員工基本素質、人文素養,在日常工作中體現:教師工作專業性、后勤工作規范性。
2、加強安全教育,把幼兒園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
3、加強園本課程建設:體現:共同性課程與園本特色課程相融性。即“禮儀啟蒙教育” 特色課程滲透于一日活動之中。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禮儀”作為切入口,形成幼兒園的禮儀教師、禮儀幼兒、禮儀家長。
(一)管理工作
1、 分層管理暢達,職責明確,工作到位。
2、 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檢。
措施:1、對未盡后勤組長、教研組長等干部職責的當即撤銷任職資格。
2、對不善自檢、不服他檢、不愿互檢的教師,到期解除教師合同。
3、加強教代會、家委會的參政議政。
(二)隊伍建設
1、非專科生教師就讀“學前教育”教師資格證書,達到持證上崗要求。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工作專業化水平。
2、后勤三大員持證上崗,持證率力爭100%,提高后勤工作的規范性。
3、提高員工人文素養:說話時做到三個有利于、發生與解決矛盾能找主觀原因。
4、自覺遵守園規章制度:實施員工手冊條例。
措施:1、園長關注每一位教師、促進每一位教師、發展每一位教師、成
就每一位教師,讓教師“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時時有教育。幫助他
們在研究性實踐中成長,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2、對于上班不遲到、進園后時不換校服、工作時不溶于幼兒之中、
說話時不注意三個有利于、碰到問題時強調客觀不找主觀原因、上班時間打手機、發短消息、上網(與工作無關)、吃東西,搭班未經領導同意隨便換班等,引導無效,立即解除勞動合同。
3、園長關注每一位后勤人員的工作實況,做到眼中有事情、環境清
潔做到“凈美”兩字。對于工作馬虎拖拉者引導無效,立即解除勞動合同。
(如:衛生包干區:*教室臥室天天消毒、清掃、拖。每月底大掃一次。
*教室窗臺與玻璃兩周抹擦一次。*前中后操場天天小掃一次、一周大掃一次(前操場:用水沖刷、中操場:濕拖、后操場:濕拖)等。
(三)課程設置
1、實現共同性課程與選擇性課程的相融與互補性。
體現:行動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幼兒在做中學,幼兒在前,教師在后(課程的內容是行動——幼兒怎么學?是備課的要點)。
2、拓展幼兒多元智能:開設幼兒英語、奧爾夫音樂、蒙氏數學、珠心算、閱讀、東方之星思維課程。
本學期側重研究:
共同性課程:主題背景下集體教學活動研究。
特色課程:“禮儀啟蒙”教育研究。
選擇性課程:“奧爾夫音樂、蒙氏數學”教學研究。
3、實現主題活動與主題墻及區角游戲的聯系性。
4、實現學習活動目標制定適合幼兒年齡特點、體現:具體可操作、整體、在最近發展區。
5、實現課前準備充分:材料投放與備課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鮮艷、便于幼兒觀察,幼兒學具應人手一份,便于幼兒直接體驗。教學過程教師發音正確(改變詞語發音不準確現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6、實現選擇性課程:(1)分級閱讀中大圖書與小圖書的有效互動、(2)英語教學中大掛圖與小圖書的有效互動、幼兒運用英語小卡。
措施:把上述條例作為活動評價指標。
7、實現禮儀特色課程在一日活動的滲透性。
按照幼兒園“禮儀啟蒙教育”評價指標、參照《幼兒教師禮儀基礎教程》
設計滲透于一日活動的禮儀教育方案,探索形成一套2-6歲幼兒“禮儀啟蒙教
育”的園本課程。(目標、內容、方法、多元滲透、評價途徑)。
8、開發0-2歲親子早教課程(目標、內容、方法、評價途徑)。
措施:早教兼職教師(朱、佳)廣閱國內外早教信息、針對本園、本地區嬰幼
兒身心特點,制定“0-2歲親子早教課程開發”計劃,定期開放散居嬰幼兒早
教活動,積累早教課程內容,來填補早教課程(目標、內容、方法、評價途徑)
在本園的空白點。
(五)園本研修
1、提高教師“禮儀”特色課程實施水平。
2、提高教師教研活動水平。
3、提高教師教育科研水平。
措施: 園長引領、扶持教研組長開展園本研修:
1、以教研組為核心,依據《課程指南》、對新教材進行園本化實施,關注新教材主題活動的預設,重視對主題活動整體框架的全面思考,重視集體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和多元游戲環境的創設,提高教師新課程園本化實施能力。
2、青年教師自學學前教育基本原理、自學課程指導綱要及市下發的學前教育相關文件。以“筆試”、“實踐操作”等手段加強對教育理念和教學原理的感知、理解、運用。
3、以“教育問題”為教研專題和課題研究內容、實施教研、科研、研訓一體化。
(六)環境創設
1、創設探索性的學習環境。
2、創設自理性的生活環境。
3、創設挑戰性的運動環境。
4、創設自由性的游戲環境。
5、創設表現性的英語、音樂環境。
措施:1、為每個幼兒創設溫馨親近的心理環境。
2、購置適合幼兒各年齡段、開啟幼兒智能的教玩具。
3、把下列作為評價指標:
(1)、教師能變廢為寶自制教玩具:有數量、質量、有創意。
(2)、活動時教學具布局合理美觀、有順序操作合理。
(3)幼兒入睡時教師視線面對幼兒、護理時坐在椅子上、午睡時巡視、幼兒被子不散地、午睡起疊被整齊美觀、儀容清潔、儀表整齊。
(4)教學過程教具放置、演示手勢有序不亂、幼兒操作投入。
(5)中午散步教師帶領幼兒看禮儀畫、說禮儀畫、展禮儀行(我是環境整潔的小衛士:撿起地上的紙屑放進垃圾桶。讓散在地上的活動器具回家:把小推車、小斑馬等送回家等)
(6)各班都成立奧爾夫音樂小樂隊,制定打擊樂活動計劃,讓幼兒認識樂器、喜歡樂器,天天練習。
(7)各班都成立英語劇組,編劇本,排練英語劇(結合課程內容)。
(七)教育科研
各班繼續在“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總課題框架下確立本班“禮儀啟蒙教育”子課題活動方案。
側重:“感恩”教育:
*對爸爸媽媽的“感恩”教育研究。
*對爺爺奶奶的“感恩”教育研究。
*對老師的“感恩”教育研究。
*對同伴的“感恩”教育研究。
措施:
1、各級組選擇子課題內容。
2、園長指導教研組長設計子課題實施方案。
3、每月交流一次(圖文)、期末階段小結。
(八)安全衛生保健工作:
1、提高保健工作質量,預防手足口病發生。
2、加強對教工、家長有關衛生健康、安全知識的宣傳指導,提高家園一致教育質量。
措施:
1、以“保教質量評價指南”、托幼機構保育工作手冊指標為考量標準。
2、完善園長、教研組長、后勤組長對保教分層管理網絡,加強對日常安全衛生保健的檢查、反饋與調整。樹立做好安全衛生保健工作人人有責思想。
3、后勤組長和教研組長加強對教師保教工作的檢查,找出一日活動中的安全衛生保健要素,確保幼兒的衛生健康。
(九)家庭、社區工作
1、實施家園一致教育。
2、開展0—3歲散居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工作。
3、實行家園社區聯誼敬老活動
措施:
1、舉辦1—2次家教指導講座、建立與家長網上互動的制度。
2、定期開展0—3歲散居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站活動,活動有計劃小結、有家長反饋。
3、在重陽節開展敬老節活動方案、帶領幼兒到敬老院為爺爺奶奶表演1—2次。
三、內容安排
9月
1、工作計劃交流:本學期班級計劃、教研工作計劃、家長工作計劃、個人三年發展規劃。后勤四大員工作計劃:保健員、保育員、保安員、營養員)。
2、各班確認一個“感恩”研究專題(參上述:禮儀啟蒙教育中感恩課題)。
3、幼兒基本測評:(課程指南中的發展指標、禮儀啟蒙教育指標)
4、班級家長會:(1)向家教講解班級計劃、(2)講解以家園聯系欄和網站等形式和家長聯系,讓家長感知課程安排和幼兒發展情況等、(3)聽取家長合理建議。
5、繼續學習與筆試《教師成長手冊》《保教質量評價指南》《幼小銜接活動的指導意見》《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
10月
1、共同性課程:主題背景下集體教學活動研究
重點觀察:*實現學習活動目標制定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具體可操作、整體、
在最近發展區。*實現課前準備充分:材料投放與備課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鮮艷、
便于幼兒觀察,幼兒學具人手一份,便于幼兒直接體驗。*教學過程:幼兒學習
主要行動方式:幼兒在做中學,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教師發音正確(改變詞
語發音不準確現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2、學習主題活動與主題墻及區角游戲的聯系性研究
重點觀察:*主題墻是否反應主題活動內容?師幼共同布置,體現發展性。
*區角游戲內容是否是學習主題活動的預備與后續?
3、消防、抗震演習。
4、家園社區聯誼——“重陽節”活動。
11月
1、特色課程:禮儀啟蒙教育—感恩活動教育研究
重點觀察:*禮儀活動能否體現生活性、情境性?*活動過程能否面向全體?
*讓幼兒主動探索直接體驗?在行動中學,師、幼、物能否有效互動?
2、秋游
3、級組感恩課題實驗研究(課題方案與實驗研究交流)。
12月
1、選擇性課程:“奧爾夫音樂、蒙氏數學”教學研究。
重點觀察:*教師引導啟發性 *幼兒學習興趣性 *教學活動環節的小結提煉和自然過渡。
2、迎新年活動
形式:以班級活動為基本形式,向家長開放活動。
內容:*“禮儀啟蒙教育——感恩主題”教學活動。
*“蒙氏數學”教學活動。
*奧爾夫音樂小樂隊演出(有結合課程內容劇本)。
*班級英語劇組演出(結合英語課程內容,有劇本)。
2012年1月
1、幼兒基本測評:(課程指南中的發展指標、禮儀啟蒙教育指標)
2、撰寫禮儀—感恩教育文章:
3、教師會議: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滲透安全教育經驗交流
教育與幸福問題并不是一個全新的話題,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在關注這個問題,總結十多年來教育與幸福的研究發現,教育與幸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育過程與幸福、教育目的與幸福、如何實現幸福教育等,還有少數學者論述了中國女性教育與幸福的關系,但這些基本都是關于基礎教育的,在這樣一個幸福教育成為全世界教育的主流的大背景下,我們也應該把幸福教育引入學前教育。目前關于學前教育與幸福的研究大多是質性或者量化研究的,很少有人像研究教育學中的幸福教育那樣從哲學的層面進行思辨的研究。教育的目的是實現人的幸福,因此教育是為著幸福的教育,但是教育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條件。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很多人沒有受過教育也覺得自己很幸福,很多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也不幸福、不快樂。因此幸福感的獲得取決于人們的期望和是否實際滿足之間的差距,期望越大,實際得到的越少,便會體會到一種幸福感的“相對剝奪”。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幸福與否取決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人本主義認為,人的幸福來自于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我們現在的教育也在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位”。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具有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并且為了學生未來生活的幸福。但是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說,學生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盡管我們在強調快樂教育,也只是盡力想使我們的教學手段游戲化,使學生快樂地獲得知識。但是在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必須要付出艱辛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古時就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盡管他們也在以獲得結果的快樂激勵自己,但是不能不說這個過程還是有些痛苦的,快樂教育、幸福教育也只是在盡力減少學生的學習的痛苦,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說,教育應該是幸福的,但在過程中也未必全都是幸福。這就是教育過程中的痛苦。
二、幼兒教育從目的到過程都應該是幸福的
我國學前教育目的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而進行的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教育”,因此是基于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的,如果學前教育使幼兒不幸福,那么也就很難達成幼兒的身心健康了。在大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學生的痛苦,在幼兒教育中是不應該存在的。幼兒的學習,在理論上不應該像中小學生那樣,是一種講授式學習,幼兒是以游戲為主要生活方式的,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就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感知和探索獲得經驗,這種經驗是有助于他們以后的學習的,為以后在小學的學習打下初步的基礎。游戲的意義之一就是使兒童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所以說,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應該存在痛苦,他們是樂學的,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是快樂的。
三、幸福為什么與部分幼兒失之交臂
幸福是幼兒教育的應然之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兒教育都是幸福的。首先,許多兒童感受到了幸福,他們生活在幸福中,并為了幸福而生活著。同時,還有許多兒童并沒有真正地體驗到幸福,或者沒有充分地體驗到幸福。因為我們現在的學前教育,存在著入園難、入園貴、學前教育小學化等現象,甚至有些地方會發生教師毆打和虐待兒童的現象,在一些縣級或者鄉鎮幼兒園,幼兒園的功能就是幫助家長看孩子,提前向孩子灌輸小學的知識,所有這些現象都證明,并不是所有的幼兒都是幸福的。究其原因,從理論上來說有以下幾點:
1.成人對兒童學習認識的偏差。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明確幼兒是如何學習的這個問題。幼兒的學習是同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活動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幼兒園中,除了集體教學活動以外,游戲、飲食、盥洗等各個環節,幼兒都可以在其中學習。幼兒學習這些內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安靜下來聽講,而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來學習的。如果幼兒不能自己開動腦子并伸出雙手操作,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學習。而現實是,幼兒經常地被安置在一個需要端正靜坐的環境里,被成人強迫去聽講,抄題,算題,寫漢字,而根本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幼兒動手的權利被壓抑了,不能活動,如何獲得經驗和智慧?“智慧之花開在手指尖上”,皮亞杰的這句話明確了幼兒學習的方式和特點。所以,活動和游戲之于幼兒,就像陽光之于植物一樣重要。只有在活動和游戲中,幼兒才能體驗到真正的幸福。
2.成人以自己的幸福觀主導兒童。孩子需要什么?對兒童來說,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一切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對幼兒來說都是不幸的,幼兒的幸福與幼兒的精神世界密切相關,能否自由游戲,能否在教師和家長那里得到安全感,是幼兒幸福的關鍵。但是,有些家長往往認為,給兒童穿最好的,吃最有營養的,就是在促進兒童的幸福;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上很多興趣班,就是在促進兒童的幸福。實際上,豐富的物質生活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并不能代表全部,物質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條件。幼兒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玩沙玩水的時候所表現出的專注、愉快和幸福也許遠比在幼兒園里按照老師的要求小心翼翼地玩昂貴的游戲器械要幸福得多。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自然的時候所表現出的滿足也許遠比按照家長的意志努力學會一首鋼琴曲要幸福得多。成人尊重兒童,不干涉兒童的活動時,也許兒童是更幸福的。
四、幼兒教育要實現整體的全面的幸福
關鍵詞: 幼兒舞蹈教育 重要性 時間理論 教學原則 創新理念
近些年,中國家長愈發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而不單只是關注孩子的文科教育,在這方面法國家長尤為明顯。法國家長認為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家長早在孩子襁褓中開始潛移默化地去影響,所以法國的早教課更像是藝術細胞的培養和激發課程,他們先是尊重孩子,在此基礎上再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然而,由于某些家長對舞蹈了解甚少,在幫助孩子選擇舞蹈專業時總是不知所措,對于諸多舞蹈培訓機構的選擇更是一頭霧水。因此,筆者分享了關于舞蹈早教的一些創新性理念,希望對家長群體識別和挑選舞蹈培訓機構有所幫助。
一、幼兒舞蹈教育學習的重要性分析
1.促進形體優美和肢體靈活度
針對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關鍵時段的孩子,一定強度的舞蹈學習不僅可以讓孩子的身材更挺拔、修長,還可以糾正駝背、肥胖、內八字腳等這一階段易產生的不良形體表現。長時間練習有利于孩子韌帶的拉伸,使其肢體更靈活,并且塑造孩子的藝術氣質和良好的外在形象。
2.培養注意力
對于家長和老師群體來說,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注意力不集中或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情況是長期的困擾。然而,有關科學調查表明,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幼兒時期尤其明顯。由于幼兒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全,高級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的發展不平衡,直接外化為自制力弱、注意力不集中的外在表現。針對這一生理現象,家長和老師群體應學會使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孩子釋放多余的精力和情緒,例如健康、便捷的運動方式等。
作為運動的一種類型,舞蹈教育學習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培養。在學習跳舞過程中,孩子要將聽節奏、做動作、配合音樂和思考動作的協調等融為一體,這一系列美的呈現都需要高度集中的專注力,因此對提高幼兒的自制力而言是一種較科學的方式。與此同時,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提高學習效率來說有很大幫助。
3.增強學習毅力
舞蹈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習效果和教學目標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儲存能量的過程。它不具備功利性,且不主張附庸風雅、群起跟風,而是主張順其自然的學習模式,重視在堅持的過程中對孩子的修養、審美及品行進行培養,并讓孩子在教育中慢慢學會感知多彩的世界,欣賞生活的美好,從而豐富他們的生命過程[1]。
二、幼兒舞蹈教育的學習時間理論分析
在通常情況下,國內主張幼兒舞蹈教育的合適時間為4至6歲。因為身體條件的原因,幼兒不適合正規的高強度的舞蹈專業訓練,所以國內多數正規的少兒舞蹈培訓機構多將精力集中在7歲以后的少兒舞蹈培訓上。然而,并不是6歲以下的兒童不需要舞蹈學習,正如引言所說,法國孩子的藝術教育在襁褓中。對于國內來說雖不合時宜,但是在孩子開始有認知的時候讓其接觸舞蹈教育,能夠讓孩子潛移默化地陶冶藝術情操,這是視為藝術教育的起始,因此,科學的幼兒舞蹈教育學習時間理論認為,4至6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接受舞蹈培訓的程度。但值得引起重視的是,家長和老師群體應當對孩子的舞蹈教育抱有一顆平常心,不可急功近利,違背該年齡階段孩子的身體能力和心理特征易出現不良后果,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造成阻礙。
與此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6歲以前的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全,舞蹈培訓初期應當以舞蹈興趣的培養為主,尊重他們的選擇,充分發掘他們的天賦和潛能,而不是束縛和壓抑他們的天性。在這個啟蒙階段,無須區分舞種的學習,應當讓孩子接受盡可能多的舞種啟蒙,吸收各個舞種的元素和文化,享受身體動作給他帶來的感受,這對于孩子而言是一種感知教育,有利于孩子見聞的增長[2]。
三、現階段幼兒舞蹈培訓的教學現狀和基本原則分析
目前國內舞蹈培訓機構不勝枚舉,而每個培訓機構的教學方法與其理念和師資梯隊有很大關系。培訓機構不能一味追求技巧技術,忽略對孩子身心需求的滿足。不具備專業素質的教師和不科學的教育模式不僅易導致孩子個體的肌體受損,還可能影響孩子對舞蹈的學習興趣,得不償失。在幼兒舞蹈學習的啟蒙階段,必須有科學的方法教學,也就是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幼兒采用不同的方法,從而達到培養興趣、提升認知、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現階段我國幼兒舞蹈培訓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教學法、思維訓練法、引導法、游戲法等。
特色教學方法繁多且復雜,家長和老師應當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對于4至6歲的孩子的舞蹈訓練,多數舞蹈培訓機構注重舞蹈的技巧技術,急于求成,而事實上,4至6歲孩子的舞蹈訓練應當集中在舞蹈基礎的奠定上。隨著科技的發展飛速,幼兒舞蹈教育機構應當更重視科學的訓練方法,在了解兒童舞蹈教育的同時也要結合兒童發展心理學、解剖學,運動醫學等科學訓練方法,并配以基本的教學原則。首先,幼兒舞蹈教育的首要原則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此階段的天性,注重塑造4至6歲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快樂教學為核心,增強課堂趣味性,讓孩子動起來,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動作的感知。其次,注重塑造4至6歲年齡階段孩子的認知能力,選擇優秀教材為原則,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最后,在身體訓練方面應當逐漸加大難度,不能一蹴而就,重視對孩子體態、無重心的局部訓練,這是目前市場上幼兒舞蹈教材中有許多地面訓練組合的原因[2]。
四、幼兒舞蹈教育理念的創新性發展趨勢
1.多元智能理念
由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霍德華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主張人類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擁有包括語言言語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韻律智能、身體S運動智能、人際溝通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多種智能,且認為認得智力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這一創新性學前教育理念被運用于幼兒舞蹈教育中,主要表現為幼兒舞蹈教育要具有公平性,注重開發孩子的舞蹈潛力和特長。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屬于身體運動的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智能,是其他智能開發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會影響其他智力的發展。因此,在幼兒舞蹈教育中應用多元智能理念,應當因材施教,結合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并將其運用到舞蹈教學中。在注重運動智能發展的同時,幼兒舞蹈老師應當兼顧孩子其他智能的發展,為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3]。
2.情境設置理念
幼兒舞蹈教育中除了老師的引導,必要的情境創設有利于激發孩子對舞蹈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運用這一創新理念的教學方法有故事舞蹈教學法和示范競賽法。故事舞蹈教學法主要針對幼兒思維活躍和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而設置的,主張將舞蹈肢體動作融入童話故事中,如編造故事《歡快的小鳥》教導手部“波浪”動作,利用孩子的想象力將動作形象化和簡單化。這一方法能夠賦予枯燥的舞蹈動作以生動內涵,使孩子在反復練習中不至于產生厭煩心理,從而達到持久學習的目的。示范競賽法是針對幼兒爭強好勝和表現欲望強烈的特點設置的,旨在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將孩子進行分組競賽,或者老師挑選動作比較規范和熟練的同學做小老師,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孩子好勝心理和競爭意識的激發,從而增強舞蹈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3.奧爾夫教育理念
奧爾夫教育理念運用在幼兒舞蹈教育中的創新性表現為對“原本性”的追求,主張引導學生從內心出發,利用肢體感知和體驗舞蹈的造型和律動,并開發各種想象力,使得學生在有限的舞蹈學習空間保持自由放松的自然狀態。奧爾夫教育理念應用范圍極為廣泛,除了舞蹈教育外,還涉及聲樂、器樂、戲劇表演等綜合性教育,這一綜合特征和廣泛性為幼兒舞蹈課程的創編提供了諸多便利。對空間的關注是奧爾夫教育理念運用在幼兒舞蹈教育中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現在對舞蹈隊形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借助圖譜、線條和各種圖形發展學生對空間、方向和群舞隊形的認知,從而有利于學生對于身體反應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培養。
4.蒙氏教育理念
蒙氏教育理念的靈感來源于蒙氏自主操作活動,通常表現為在將近一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里,孩子對所進行的工作總是充滿信心和注意力極高的,并且會在完成工作后根據“正確指引”進行修正。這一理念在幼兒舞蹈教育中的創新性運用有利于提高孩子們學習舞蹈的興趣,并增強動作模仿的準確性。通常做法為,在一定的音樂情境下,將感受和理解歌曲內容或器樂曲的意境作為“正確”指引的標準,并以此在引導幼兒模仿、學習和創造舞蹈動作。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創新理念的運用要注重體驗的探究和情感的激發。作為教育的“催化劑”,情感能夠決定孩子體驗探究的主動性,調動孩子的情感參與,同時適當表情的投入也有利于情感的表達,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幼兒正確運用表情,并站在他們的角度幫助啟發其內心體驗。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將通過師資班的教學,建設一支了解兒童身心特點,以孩子需求為基礎,激發其肌體能力和肢體表現力的高素質、高水準教師隊伍。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熱身、身體骨骼和肌肉訓練、力量訓練、軟度開發、協調性訓練等教學方法。這一支隊伍的建設需要真正了解幼兒舞蹈培訓理念和方法的教師的支持,需要社會各個群體對幼兒舞蹈教育學習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楊亦明.舞蹈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重要性之認知[J].大眾文藝,2012,18: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