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前教育核心素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國際社會的不斷發展,國際交流日益密切,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的語言,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英語學科在學生學習生涯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但應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學生課堂內容和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也應當加強學生英語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教育。通過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努力,致力于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打破傳統教學,引導學生思維轉變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就應當調整和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采用的是一對多、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漁”。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的英語教學,不利于學生自身英語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阻礙了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和提升。教師在實踐教學的活動中,應當敢于打破傳統,在制定課堂教學任務和計劃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制定一個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和完成教師教學任務相契合的教學計劃,提高了學生對課堂英語教學內容的學習掌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例如,在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e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形式和方法。教師可以用一些相關的語句來描述課文中自己的假期在做什么,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向學生問:“What do you like to do on vacation?”讓學生通過思考進行回答,有的學生會答道:“I like go bike riding.I like go fishing.”等,通過老師學士之間的問和答,讓學生深入了解課堂學習內容。促進學生英語水平提升,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和說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轉變教學觀念,塑造核心素養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責任,相比于教書,育人更加重要。由于受到國家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教師教學的重點依然是在學生的分數上,課堂教學的目標依然是課堂知識內容的教授上,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初中教學應當把培養學生能力和核心素養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上,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體驗英語、運用英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在《What do you like to visit?》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習針對自己去過的旅游景點或者一些有意義的地方進行準備照片,并且能夠在課堂學習中,運用英語對自己去過的地方進行描述,或者描述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對于積極表達自己的同學教師應當進行鼓勵。再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Who?s Got Talent》介紹了中國的才藝節目,在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e3《Mid-Autumn Day》介紹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九年級英語中介紹了端午節、屈原等,在八年級英語Unite5《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介紹了西方國家的節日和文化。學生在學習語言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教學文本中的思想文化意識和價值觀念能夠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念,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的教學實踐活動是核心素養養成的載體。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也是初中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對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閱讀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學生的閱讀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針對課堂學習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的方式去完成課堂學習,在扮演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文化和不同人物的心理變化和特點,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聽力和表達能力,潛意識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英語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英語的語境和語感,更好的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如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英語小游戲或者一些精選的英語歌曲等,讓學生通過聽覺、視覺等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英語素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四、結語
F階段社會的發展,需要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英語作為初中教學中的一門基礎語言學科,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的總結和革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學習者才能夠獲得學習的內容,能夠對所做的研究進行擴展,能夠對自身的學習進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加強信息素養的教育,教育的職能才會充分發揮作用。
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信息能力是一種基本的信息素養,它是一種在技術層面、操作層面和能力層面上的素養,它是信息素養的重要內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養還應包括在認識、態度層面上的內容,即對信息、信息社會、參與信息過程和信息社會的認識和態度層面上的內容,這也是每一個信息人所必須具備的素養。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標的學科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應包括對信息科學的理解;對信息活用的實踐能力;對信息社會的認識、態度與參與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不僅規范了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也決定了信息技術教育應采取的方法。根據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要求,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呢?
一、要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蔽覈糯逃铱鬃右苍浾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學生如果提不起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就談不上信息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師應把嚴肅的“講電腦”和煩悶的“學電腦”變為活潑的“玩電腦”和輕松的“用電腦”,使得課堂氣氛輕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學生對電腦游戲的興趣,訓練和培養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技能技巧和學習方法。比如,我們可以用紙牌、五子棋游戲教學鼠標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蘋果”游戲訓練指法。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信息環境
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對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許多中小學已有完善的校園局域網,并與G0438034連接,學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網。圖書館有豐富的館藏,圖書館館員負責選擇、收集、加工、存儲信息,并提供某學科或某主題的相關信息等服務;對在校教師、學生進行信息檢索、網絡資源的培訓,對新的網絡檢索知識開展不定期的講座,用網絡進行信息、信息導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讀書社或社團開展信息活動,促進信息交流,使整個校園形成了一個濃濃的信息氛圍,為信息素養培養奠定了良好的支撐環境。
三、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自身信息駕馭能力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學中去。課堂教學作為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把信息素養的精神、意圖整合到課程和教學的要求中去,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教師的能力就成了決定教育教學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師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養應主動在校內外參加培訓、觀摩教學、講公開課等活動,聽取其他老師、專家的評議和指導,拓展、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主動爭取參加校內外同行之間的教學方案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教會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身處信息時代,通訊能力不僅僅包括閱讀、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這只是人們生活的基本技能。在這個分秒必爭的網絡時代,如果不會使用電子郵件、傳真機等先進的通訊設備,那么他將被新的世紀所拋棄,培養學生在信息時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術教師還應促使學生掌握搜尋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對已有信息進行有效地組織、整理、利用和傳播的方法。如:教會學生能熟練使用各種信息的采集工具、編譯工具、發送工具、存儲工具。能熟練使用閱讀、訪問、參觀、實驗、資料檢索、電子視聽等獲取信息的方法。善于運用創造性思維、靈感思維與發散思維方法,通過比較分析、相關分析,尋找信息生長點,發現與創造新的信息。善于運用外界信息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學習計劃,善于擴充自己的知識信息庫與學習方法庫,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所發現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信息素養的培養應特別重視學生以信息技術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信息的理解、對信息的判斷和評價比具體機器的操作、具體軟件的使用更為重要。在具有通訊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基礎上,學習者不斷發展自己對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學會學習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條件。
五、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培養學生思考的技能
這是信息素養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為信息技術老師應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獲取、利用信息的意識。讓學生獨立地尋求問題的答案,加強對學生思考技能的培養。事實上,學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獨立地思考、主動提出問題、主動為問題尋求答案,而不必時時依靠教師的幫助去完成學習任務。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種解決辦法,一個問題也有多種答案。信息素養教育著力于培養學生對一個問題能提出多種解決辦法的能力,不禁錮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的發散思維。
總之,信息素養是面向信息社會的每一個成員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學校教育中,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必須認真地界定學生的信息素養應包括怎樣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養。只有加強信息素養的教育,教育的職能才會充分發揮作用。同時對于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內、幾個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師們首先具有這種信息素養。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需要通過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為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奠定前進的方向。信息技術教育的路需要我們在實踐工作中去開辟,信息素養的形成,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專業素養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呢?
一、具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進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僅是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更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更新與變革?!安煌慕逃砟?,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為,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面對教育信息化的大環境,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知識觀、人才觀、教學觀、學生觀、師生觀、資源觀、評價觀,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把握其精髓,樹立相應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改革全面推進和實施,對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這一切的實現提供了平臺。教師可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改變教學方式,探求新的教學模式,創建更好的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實踐證明,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信息技術整合于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中的熱點問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教育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易變性及快速呈現性,引起的教育內容、手段、方式的多樣性的變化,必然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問題。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及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求教師迅速提高信息素養。
三、具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將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更具有時代氣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之間的整合,要堅持信息技術為語文學習服務的原則。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一個適應信息時展的平臺,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著手,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空間。
四、具有設計組織資源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和效率等方面不斷提出新要求,教學資源的設計組織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教師日常教學的基礎工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深入透徹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教學科內容,而且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學會制作多媒體課件。能夠熟練運用這些技術高效組織教學。
五、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必須隨著新技術的使用與信息的擴展而有所改變。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者和代言者的身份被質疑,“一桶水”的小學語文教師已經不再適應信息時展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知識,才能成為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意識,養成不斷追蹤學科動態的良好習慣。
那么,如何以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呢?我個人認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發展專業素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師主體性之間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小學語文教師主體作用與信息技術的關系非常重要,不能忽視任何一方的作用,它們是一種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語文,決定了在發揮教師主體性的基礎上,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使知識以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
2.創造條件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首先,營造有利于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提高的良好氛圍。硬件的配備和軟件資源的開發是提高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學校應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促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其次,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校本培訓”。
3.實現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自我建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自我建構的途徑:一是教師通過網絡搭建教師知識共享的信息空間,促進整合技術知識的交流。二是學校自己組織教師開展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講課比賽,并請校外專家擔當評委。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教師將從別人那兒學來的經驗及相關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并且可以得到專家的現場指導,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
4.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語文教師自我反思的實現。教育信息化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發展提供了多種途徑,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經費的限制,擴大了教師反思的渠道和途徑。但是,教師應用網絡信息技術應有明確的目的,即更好地與學生、家長、同行進行交流合作,更好地進行反思。
5.探索基于問題解決且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師自主學習及研究的多樣實效的專業發展途徑。傳統的教師培訓,無論是培訓班式的、專家講座式的,還是觀摩考察式的,都是被動的,不能調動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在培訓的基礎上,基于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而開展自主學習及研究,對于彌補“培訓班式”及“專家講座式”的缺點,可促進專業素養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將大有裨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和研究。從中了解有關新課程知識、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理論述評、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知識,這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發展很有好處。
總之,素質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自身素養的過程。只有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勇于改革,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信息化素養,才能成為大有作為的新世紀的優秀教師。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在《標準》中對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提出的要求.
[2]新課程下教師的人文素養(提綱).
[3]萬東旺.學習《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的心得體會.2011.
[4]韋明偉.學習《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體會.2011.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專業; 專業素質
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專業幼兒教師的重要場所,基于此種情況的考慮,應當高度重視其高職院校專業素質的培養,從而使廣大學生能夠在走向社會就業時具有從事幼師教育的良好素質。以下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實踐工作經驗,并通過本文,針對培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質及其相關問題進行集中闡述。
一、實現課程優化
1.明確課程目標
高職院校應按照師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質目標得到明確,設定課程目標,以突出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提高綜合素質為核心,為實現目標,對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建設以及經費支持和組織保障等諸多方面做出細致規劃,從而形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培養的目標體系,以此完成培養目標。
2.優化課程體系
按照學前教育專業能力的相關要求,課程體系基本包括了三個模塊,即基礎專業素養、專業技能應用以及綜合專業素養,進而構建起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的課程結構,形成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特色。而其中專業理論基礎課是所有課程中的重點,學前教育學、學前教育心理學、幼兒園課程理論、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幼兒營養與保健等應設為核心課程,確定為必修課,從而體現出專業特性。與此同時,在專業技能比例類課程比例上也應有所側重,應使課時得到充分保障,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實踐性。例如,視唱、樂理、演奏、繪畫、舞蹈、教師口語、手工制作等課程主要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彈、跳、說、唱、畫、做、演的經專業技能和素養。此外,在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的同時,也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勝任起幼教工作。
二、重視教學實踐
實踐性是學前教育學科的突出特點,因此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以提升訓練效率。基于這一現實,可通過課內外和校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
1.課內實踐
教師以訓練為目的,以能力為本,通過改革教學手段及方法,推行啟發式、討論式以及模擬訓練式等多種方法,加強學生技能訓練,提供充分時間給課堂技能訓練。
2.課外實踐
可通過組織專業素養競賽活動的方式開展實踐活動,諸如講故事比賽、兒童舞蹈編排比賽、說課比賽、以及課件制作等形式。通過各類職業技能競賽,不僅提升了學前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在學生中樹立了榜樣和典型進而調動了廣大學生參與職業技能訓練和競賽的積極性,加強了專業技能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與此同時,還可在課外組織中成立起各類社團和二課堂等。一方面要突出專業特點,另一方面又要在發展學生個性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訓練要講求深度、廣度、以及靈活性等等,如舞蹈隊、書法協會、手工制作小組、合唱團以及美術小組等等。
3.校外實踐
社會實踐作為學生課堂知識的拓展,使學生學以致用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應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面向社會實踐學習,以獲取直接經驗,提升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改革、建設實訓基地是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技能的重要環節。學校方面應定期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授教活動,學期內應安排學生參加教育見習活動,從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有機會參加到幼兒園第一線工作的機會,親身感受體會來自教學第一線對于專業的要求,進而使學生樹立起強烈的專業意識以及明確的學習目標,認真學習。在最后的工作里,還應做好畢業生畢業實習工作,這對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總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工作,因此更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何進軍,郭劍英.高職教師教育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實踐探索[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
[2]王淑寧.近20年以來我國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研究及其展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01).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前言: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人們對孩子教育予以高度關注。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性教育環節,關系到幼兒學習習慣培養??v觀當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幼兒知識教育是其教育教學重點,但在培養學生其他能力上存在不足,使得學前教育人才的綜合素養不盡人意。高校作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主陣地,要推進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不足
(一)學前教育專業教育質量參差不齊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時展形勢下,我國國民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前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性環節。近年來,學前教育專業得到進一步發展,不少高校擴大了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規模,或新設了學前教育專業,讓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數量大幅度提升。從數量上來說,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能夠滿足幼兒教育的發展需求,但從質量上來說,卻有待進一步改善和提升。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大,讓整個教學流程受到干擾,學前教育專業教育質量不盡人意。在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模式下,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教育能力,但在其他能力上往往存在不足,教學經驗多以教材為基礎,在對幼兒教育活動進行創新上存在不足。
(二)學前教育課堂體系有待改進
在當前教育發展形勢下,絕大多數高校均秉承與時俱進的原則,積極推進教學模式創新,但在教學理念上存在一定不足,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符。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灌輸式教學模式一致存在。受這一教學模式的影響,不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認為,必須將教學放在如何提升幼兒成績上,豐富幼兒的基礎知識積累。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學前教育課程體系存在一定缺陷,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造成負面影響。高校要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推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進一步優化,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將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素質教育的洗禮,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進一步認識幼兒教育,并學習和吸收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及思想。然而,當前部分高校未能關注課程體系變革,主要著眼于教學模式,使得所取得效果相對有限。
(三)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固化
不少高校均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但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均在形式上進行改動,將理論知識講解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對于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有所忽視,使得幼教人員的綜合能力有待提升。在當今時展形勢下,幼教行業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幼教素養,但在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上存在不足,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整個教學活動缺乏感染力。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所制定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健全和完善,仍采用統一標準評價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在這種教育模式下,不少學前教育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往往不能及時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在處于幼兒方面的問題時,常常手忙腳亂,找出到及時有效的應對方式,在實踐經驗及應變能力上存在不足。
二、促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的對策
(一)調整學前教育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如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成為教育重點。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任課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和創新,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方式、角色扮演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并引導學生基于幼兒角度分析和思考問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及內心需求,為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奠定基礎。幼兒年齡較小,認知能力相對有限,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故而常常出現提出讓大人尷尬或難以解答的問題。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這一點,并進行情境模擬,讓學生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應對,以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靈活有效地解決各種幼兒問題,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對傳統教育理念進行調整,構建健全的課堂體系
高校在設置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時,要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改變以往將知識性教學作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吸收和學習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為此,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傳統的教育理念,調整實踐課程及理論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所占比重,在豐富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大多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對游戲具有濃厚興趣。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幼兒教學規劃,并由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主題,通過開展這種訓練,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讓幼兒和學生能夠友好的交流溝通,并能夠自主規劃和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打造出一堂優質的幼兒課堂奠定基礎。
(三)制定健全完善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評價體系
所制定的評價體系及執行情況和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質量具有極大關聯。在之前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內,知識能力教育被作為關鍵環節。但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對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需求量大增。為此,評價體系要進行適當調整和優化。高校要秉承與時俱進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評價習進行創新和調整,將創造性思維、實踐能力等納入到評價體系之中,不再單純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促進學生職業素養及專業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注重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
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幼兒園、托幼機構等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基本的工作能力及專業知識,還需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尊重和愛護學生,明確學前教育在孩子成長發展中的重要性,挖掘各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對幼兒教育工作進行深層次研究,從而發展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然而,要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較高難度,并不屬于單純的技能學習環節,而是在理念上的深入。高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要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后勁能力。
(五)適當添加新課程內容,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不少幼兒園推進了課程體系創新,將現代化課程體系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如多元智能理論。然而,不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不能盡快適應幼兒園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中表現不佳,由于未接受過系統專業的學前教育。為此,高校在設置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時,要對這些新理念及體系進行科學分析及研究,組織教師到其他院?;虻胤竭M行參觀學習,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有效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切實提升高校學前專業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及自身在就業時的核心競爭力。部分幼兒園注重教學模式創新,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開展了別具特色的課程,諸如幼兒戲劇、幼兒種植園。通過開展種植課程,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播種等環節,深刻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提升學生愛惜糧食的意識。通過開展幼兒戲劇課程,能夠給幼兒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鍛煉幼兒的表現能力及表達能力。為此,高校在設置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時,要適當引入這些具有創新性的課程,讓學生掌握和理解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及方式,并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運用能力,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三、總結
關鍵詞:課賽證團;學前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聊城市技師學院開設了五年制高師專科學前教育專業,以及技工類幼兒教育專業,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學前教育理論,同時結合各類教學活動,特別是崗證賽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當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更為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然而,不可否認是,當前無論是學前教育專業還是幼兒教育專業的課程教學過程中課、賽、證、團的融合程度并不高,人才培養模式陳舊單一,同時課崗、課證、課賽脫節,忽略專業社團的建設及其作用的發揮。對此,本文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就專業課程教學中課、賽、證、團的有機融合及相關教學改革實踐加以深入探究與創新應用。
1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現狀
1.1課賽分離
在省市級學前教育類專業技能大賽中,不僅考驗學生的彈、唱、講、說、跳、畫等學前教育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考察著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及綜合應用的能力。然而,由于課賽分離,不僅影響大賽成績,也制約學生專業素養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講,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大多只關注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將重要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而技能大賽則考驗的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課堂教學針對的是一個個獨立的點,而技能大賽則是考察著知識線或面,很多學生并不具備連點成線成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也是突出問題,導致理論不能夠精準落地,甚至是在實踐面前感覺無從下手。
1.2課證分離
傳統的學前教育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大多只關注教材的內容,繼而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中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卻忽略了知識在應用層面的價值和體現,也使得學生在學完課程后卻并不能夠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而如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證、普通話證,不僅僅是一項資格認證,更是學生是否具備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素養、教學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與培養,對學生未來發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3模式單一
當前,技師學院開展了項目化教學改革,教學團隊已經開始了“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探索,但是還有一些教師的課堂設計局限于家長式的管理培養方式,同時課堂教學模式單一、陳舊,學生們的學習較為被動,能力素養與職業素養并不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當前教學局限于課堂,并不注重社團建設及其功能作用的發揮。學前教育系專業社團為學生成長成才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的具有積極作用。
2課、賽、證、團及其有機融合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概述
2.1“課、賽、證、團”融合的內涵
本文所講的“課、賽、證、團”融合,指的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融合技能大賽、資格證書(幼兒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證、普通話證等)考試、專業社團建設,以此來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要求相對接,切實促進學生職業知識與技能的發展與提升,實現專業性、職業性以及技能型的有機統一。“課、賽、證、團”融合,包括了課與賽、課與證、課與團三個方面??梢?,“課”是基礎與核心,是教學的主陣地,“賽、證、團”是延伸途徑,是培養與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2.2有機融入學前教育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課、賽、證、團”有機融入學前教育課程教學,具有現實必要性。結合“課與賽”來講,這是技師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理實一體化的集中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專業綜合能力,特別是實踐教學技能的關鍵;結合“課與證”來講,依據《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相關證書不是畢業時發放,而只有通過自己考核通過后獲取,而資格證書的考取,也是學生職業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內在要求;結合“課與團”,借助專業社團的建設及引領,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還能夠切實引領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2.3“課、賽、證、團”融合式課程的特點
概括起來,“課、賽、證、團”融合式課程的特點有三,其一為整合性,整合了課、賽、證、團的內容與優勢,生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其二為實用性,在扎實學生學前教育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著重于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強化資格認證,培育職業素養等,這些對學生今后的順利就業及長遠發展都具有尤為重要的現實作用;其三為實訓性,不論是基于技能大賽,還是專業社團活動,都能夠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由學生結合所學來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專業的技能與經驗等,這樣的實訓過程,能夠促進專業素養的有效發展。
3課、賽、證、團有機融合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策略
3.1搭建政校企三方聯動平臺
新時期,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要以技能大賽為契機,以此來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層次發展。換言之,技能大賽能不能辦,能不能辦成功,不僅決定了其是否能夠充分發揮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還影響甚至制約整個人才培養成效的實現。當然,對于學前教育而言,為了更為有效的組織和開展技能大賽,還需要搭建“政校企”三方聯動平臺。具體來講,政府層面要不斷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技能大賽的制度,做到制度政策上的細致化和明確化,同時基于健全而完善的制度去引領和促進技能大賽的系統化、規范化、常規化以及周期化的存在及發展。學校層面,要鼓勵積極創新和研發校企合作深層次發展與有效化路徑,邀請專家學者以及幼兒園一線教師等參與到技能大賽的出題、考核及評價過程,以此來使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能夠更加符合行業需求,具備良好的能力素養。
3.2創新技能考核的融合模式
我們應高度注重人人爭先的良好學習氛圍的構建,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職業技能考核當中,以此來豐富和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獲得專業資格認證的同時,為其今后就業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當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學校也需要創新技能考核的融合模式,特別是要建立全面的技能考核方式。具體來講,要實施人人參加的校級技能考核,這部分內容可以作為學生學習及畢業的一個必要項目,學校每年組織召開相應的技能考核,除了要順利完成教師資格認證考試之外,還要開展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鋼琴舞蹈等藝術素養、保育技能等方面的考核,要求學生們必須順利完成所有的考核內容,否則必須重考直到順利通過,方可參與實習或予以畢業等。除此之外,在校期間,我們還要注重考核融合模式的構建,結合上述技能大賽的模式,通過集中組織與指導的方式,結合技能大賽的辦法,讓學生通過層層考核之后,除了要理論和技能過關之外,還要有通過面試考核后才能夠取得合格的課程成績。這樣一來,基于課、賽、證的融合與促進,使基本技能人人過關,特色技能人人出彩,有助于引領學生專業能力素養的綜合發展。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專業社團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3.3發揮社團促學促教的作用
學期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不應只局限于課堂教師,要善于創新發展路徑。其中,學生社團這一更具群眾基礎,深受學生喜愛的方式,在促學促教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特別是在技能大賽和崗位技能考核無法全部且同時照顧到每位學生的情況下,專業社團存在的意義和作用就尤為突顯了,其可以聚集學生開展更為多級別和多種類的技能競賽。當然,我們還需要對學前教育專業社團的發展給予足夠的指導和幫助,以此來促進專業社團良好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具體來講,第一要開展凸顯專業特色的社團活動,以“兒童故事講述”為例,可以成立兒童戲劇社、兒童故事社等專業社團,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學習和交流,來學習與掌握更多兒童故事內容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這樣一來,在豐富的社團活動指引與帶動之下,可極大地激發和提升學習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能夠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第二要支持專業人員參與社團活動,特別是聘用一些師德高尚、專業知識豐富且能力良好的教師兼職擔任各社團的指導教師,選拔一些思想積極上進、具有高的責任感且擁有較強工作能力的學生擔任團干部,以此來確保社團較強組織管理水平的實現;第三要健全社團的組織管理及運行機制,特別是要積極探索學前教育各類專業社團的良性發展運行機制,積極與校外專業社團、幼兒園、社區及社會組織等進行交流合作,以此來擴大活動范圍,實現資源共享,將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作為“第二課堂”,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第四要給予充足的條件保障,學校要保障社團建設發展的經費和場地,提供充足的財力及物力支持。總而言之,課、賽、證、團有機融合,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推進教學成效實現與提升的一個有效抓手,更是促進和保障學生綜合能力素養得以形成與提升的有效途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以更為深入的研發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劉芳.談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魅力中國.2021(02):268-269.
[2]肖小梅.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學咨詢.2021(10):246-247.
[3]趙琪,董玲艷,鮑璐.學前教育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評價體系研究[J].科技風.2021(10):26-27.
[4]楊婕.專業認證背景下學前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3):77-79.
[5]王麗娟,劉思妤.基于OBE理念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思路與實現路徑———以“教學活動設計類課程”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02):1-7.
[6]牟映雪,丁夢麗.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監測及提升的體系建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0(02):92-96.
[7]胥興春,李燕.學前教育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重構與實踐創新[J].教師教育學報.2020(03):92-98.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素養;提升途徑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的背景綜述
通過教育部所頒發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該文件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提出了幼兒園教師需具備的職業素養,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幼兒教育的規范化。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是開展幼兒園教師教育的院校作為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的主要依據,也是幼兒園教師作為自身專業發展的基本依據。
積極向上的專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專業素養的核心,也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的內在動力;深厚的專業知識儲備是幼兒教師專業化必備的前提,其完整的知識結構應該包括專業性的(幼兒生理知識、幼兒心理知識、幼兒教育知識)和通識性的(文化知識、科學知識、藝術知識);教育實踐和組織能力是保證幼兒教師科學地進行教育教學的重要條件,靈活運用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標志。
提高學前教育學生專業素養的必要性:
(一)符合幼兒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取決于高質量的教育條件,高素質的合格教師。
(二)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先進學前教育理論為基礎的新的教育方式層出不窮,如蒙氏教育、雙語教育等。幼兒園教師能夠運用先進的學前教育理論開展教育教學,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以及全面的專業素養。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創造性,具備刻苦鉆研的精神,將豐富的教育知R和技能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專業化教師的要求,引導幼兒主動、有效地學習。
(三)滿足幼兒健康成長的要求
幼兒教師教育的對象是這3~6歲的孩子,這個年齡階段是一個的孩子心理成長的關鍵期。一旦受到創傷,將影響其一生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必須把握孩子的關鍵期,用專業的幼兒教育知識去分析幼兒行為背后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促使每個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二、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自身因素
1.重視專業技能,忽視理論知識
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對藝術類的專業課程(鋼琴、舞蹈……)比較感興趣,把精力放在專業技能上,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采用死記硬背,不會活學活用。
2.文化課水平不高,存在偏科現象
學前教育學生在初中或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成績不理想,學習能力差,文化知識水平不高。
(二)教師自身素質
1.教師素質不同,教學方式單一
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課堂教學遵循的教學流程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評價和總結。采用單方面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太過機械、呆板、單一,缺乏創新。
2.非專業教師
非專業教師只就理論講理論,缺乏專業的學前教育知識、幼兒教育經驗,幼兒園實際工作的經驗,對于幼兒教育技能的教學也不夠細致。例如:物理專業教師教授幼兒科學教育這門學科。
(三)學校的管理方式
1.課程設置不合理
學校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學,忽視了教學實踐和實習的教學,導致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薄弱。
2.教育實習課程時間短、形式單一
理論課程多,實踐類課程少。學前教育應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理論教學和實踐結合起來。
(四)社會對學前教育的偏見
民眾對學前教育專業存在偏見,認可程度低。部分家長認為幼師帶幼兒唱歌,跳舞就可以了。
三、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素養的途徑
(一)深化課程設置,使課程設置有針對性
根據學生的發展,有目的、有計劃的建設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嚴格學生技能考核,在考核中,采用三名專業教師現場考核認定,建議基本功合格與畢業證發放掛鉤,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二)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幼師學生的綜合能力
1.專業理論能力
在專業理論課教學中,采用實例分析法、討論法、自學法、模擬運用法。如分析教育實例,制定活動計劃,角落美化,指導游戲等。
2.音樂彈唱能力
耐心指導――糾正不足――課后鞏固。
3.舞蹈創編能力
根據學生的素質狀況,把基本組合與舞蹈創編結合起來,確定新的舞蹈課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實習教學中,引用幼兒園舞蹈教材,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才能。
4.繪畫手工能力
在課堂上注重手工能力的發展,學生作品收集起來,定期展出,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5.音樂表演能力
糾正不良的歌唱習慣,運用新的教法,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聲樂入門階段――學唱新歌階段――技能拔高階段。
(三)通過第二課堂和晚自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根據學生的愛好及技能水平,把學生分成不同組。指導教師做好可行的計劃,定目標,寫紀錄,循序漸進地進行因材施教,充分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每個學期可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如:手工制作、簡筆畫競賽等。
(四)充分利用教育見習與實習,檢驗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育見習與實習是檢驗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基本途徑,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理論知識后,要付諸于實踐。在實習中,教師組織學生制定教案并批改,可采用學生的手工作品為教具、設計相關課程的內容,對實習情況加以指導。促使學生能夠組織好幼兒一日活動。把實習中學生的優秀課錄下來,為以后的學生做觀摩、分析用。實習結束后,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寫實結。及時組織學生開了實結會,談見習與實習的感受,及時找到差距與不足,反饋到課堂教學中去。
(五)深入開展模擬學前教育活動
模擬學前教育活動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前進入教師角色之中,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身的教學能力及管理能力。學校可以將一周的某一天定為“模擬學前教育活動日”,讓學生自愿兩人結組分為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之后兩個學生分別以班主任的身份給學生布置一系列工作,開設專題班會及處理班級各類事務;以學前教師的身份進行課堂教學,如:帶領學生進行跳舞、游戲、做手工等活動。
四、結語
目前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要達到《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中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向幼兒園輸送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就必須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培養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學前教育專業應該摒棄舊有的教育思想,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前教育專業的條件和現狀為基礎,不斷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比如,根據本園的情況創設本園特色的主題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為我國幼兒教育提供優質的教師資源。
參考文獻:
[1]任枚卿.從專業認同看中職學前教育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中國校外教育.蘭州理工中等專業學校.2015.06.20.
[2]吳潔.淺談學前教育學生的專業素養及提高途徑.新西部(理論版).西華師范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南光.2012.07.20.
[3]左瑞紅、李峰.關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研究.大慶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2012.8.25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漢中 723000)
(Ha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anzhong 723000,China)
摘要: 本文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為主要研究對象,闡述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并提出了相應的職業能力培養對策,使學生在畢業時能真正具備完備的職業能力,從而推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與市場有機銜接。
Abstract: Taking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ccupation competence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preschool education should have,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occupation competence training, which make the students really have occupation competence, thereby promoting the organic link betwee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and the market.
關鍵詞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職業能力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occupation competence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4-0249-02
作者簡介:明廷華(1980-),男,湖北陽新人,漢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
0 引言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學前教育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須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其今后的就業和發展。學前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質結構中最為核心的素質就是職業能力。以就業為導向,辦好學前教育專業,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推動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是高職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1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目標是培養面向幼兒園、托兒所等一線學前教育機構的應用性人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就是指該專業的畢業生在從事學前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把自身在校學習的知識、經驗、技能和態度應用到具體工作情境中的能力。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在大量實際調查的基礎上,筆者認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職業能力:
1.1 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即從事學前教育職業所必需的基本素養,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一是專業知識。應掌握幼兒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理論新動態。二是專業技能。語言技能,標準的普通話是該專業畢業生的必要條件,至少要達到國家普通話二級甲等以上水平;保教技能,掌握幼兒衛生保健、幼兒心理和教育等系統理論知識,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能在教學實踐中觀察、記錄和分析幼兒行為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促進幼兒自信心和獨立性的發展;靈活開展教育活動的能力,制定教育教學計劃,組織幼兒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開展主題班會和與家長、幼兒有效溝通等;具備彈、唱、跳、說、畫等藝體技能,能靈活地運用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教學技能和藝體技能是決定因素。三是專業態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因材施教。
1.2 基本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能力包括:一是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健康的人格、發自內心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與責任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二是具有基本的人文素養和科技素養。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完善的知識結構,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具有熟練使用現代多媒體設施的能力,基本的判斷推理能力,最終能成為一名復合型人才,適應未來學前教育的需要。
1.3 關鍵能力
1.3.1 學習能力 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是構成幼兒職業關鍵能力的基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努力提高發現、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學以致用,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和習慣,才能適應新時期學前教育的需要,比如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能力,收集資料、選擇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并對其進行分類的能力。
1.3.2 社會能力 社會能力指處理人際關系、合作協同的能力,是指學生能夠通過互相配合、查缺補位,共同完成未來幼兒教育的工作目標。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是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的主要因素。
2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途徑
2.1 多種形式地開展專業教育,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 學??梢杂杏媱澋匮堄捉虒<液陀變簣@園長、骨干教師做專題講座,開展校外基地見習觀摩,安排優秀畢業生做經驗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從事幼教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從而促進學生職業意識的形成。讓學生理解學前教育專業的獨特性和必要性,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專業認知。同時,營造體現時代特征和專業特色的校園文化和專業精神。比如通過舉辦手工競賽、舞蹈賽、講故事、主題演講、美工作品長廊,進行教室、寢室環境創設評比等專題活動,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愛思考、愛學習的好習慣,加強職業情感,營造職業能力訓練的良好氛圍,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和專業技能。
2.2 加強高尚和諧的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學生職業道德修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高職教師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高職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以自己的高尚人格魅力去熏陶、感化學生,幫助學生實現完美人格的塑造。同時,高職院校特別要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學前教育專業課教師須定期到幼兒園開展實踐鍛煉,強化專業技能來提高實踐能力。尤其是教學研究、實踐動手能力,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前提和保證。還可以聘請豐富經驗的園長作為專業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進一步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2.3 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模式,要大力探索項目式、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問題解決、案例研討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能夠通過項目研究,進行靈活應用。探索“雙主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各科教師都應圍繞幼兒教師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設計教學和訓練方案,強調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增強教學實用性,在備課時將具體的職業能力要求融入到課程的講授和實訓中,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2.4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切實加大實訓力度 教育見習實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拓展實驗與實訓方式,大力開展“工學結合”的實訓方式,讓學生在幼兒園“跟班聽課”、“擔任助教”應該成為常規活動。應用模擬仿真教學,有效拓寬理論教學的視野,縮短理論與教育實踐的距離,培養未來教師的應用技能,幫助學生盡早進入教師角色。另外,通過設計并開展好畢業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鍛煉學生運用理論開展教育實踐的職業能力,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職業素質與獨立創新、扎實全面的職業能力。
2.5 建立合理的職業能力考核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全面發展 近幾年,教育部先后出臺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稿)》已成為幼兒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以及資格認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據。文件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包含的維度、領域和基本要求正是幼兒教師職業素質的最高準則。因此,遵照《標準》建立起來的評價體系既能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幼兒教師職業素質的要求,也能得到學生和行業的認可。注重形成性評價和評價的多元化,在評價體系中,要突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和養成,要重視社會實踐和教育見習實習的成效,著眼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鄧霽嵐,周端云.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30).
【關鍵詞】教師資格證改革;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
隨著當前我國幼教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也開始逐漸認識到幼兒教師的素質,就是保障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優化幼兒教師職業準入制度,就是保障幼兒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在目前這樣的背景下,怎樣推進學前教育師范生培養和教師資格考試改革的有效銜接,構建一個新的、合理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就是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就以《學前教育概論》課程為例。
一、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人才培養中的問題
(一)職業素養培養缺位。結合當前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現狀,學前教育概論作為一個重要學科,這也是突出教師教學特色的重要標志,這對于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職業素養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只過度強調理論知識的情況,而職業理念、師德教育和規范等都被邊緣化的問題。即使是在教案文本的課程目標中,也可以了解到和職業素養培養有效的內容,但這會受到不同教師和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很容易將尊重幼兒、關愛幼兒等理念轉變為單薄的詞匯,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其中的內涵,導致基本的職業理念無法有效深入學生的內心。因此,這也致使近年來社會中虐童事件頻頻發生,這實際上和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人才培養中師德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由于職業素養培養缺位,導致學前教育專業中所培養的幼教工作者素質不夠全面。
(二)學生中心地位偏離。在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眾多課程教學都是以教師堅守、學生堅持為主的教學模式。由于很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于該專業的知識了解較少,這就讓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為有必要保留傳統一講到底的課堂教學模式,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還是主要沿用問答法、講授法等教學方式,對于討論學習、實驗教學等方式應用較少。那么,深究這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高校處在一個重科研輕教學的環境下,導致很多教師將自身的主要精力都放置在了科研上,缺乏對于教學創新的關注,這必然就會導致課堂教學不夠新穎,缺乏啟發性和藝術性。另外,一些學生雖然希望能夠以自身為中心參與到教學中,但由于自身的學習經驗和能力不足,導致其已經習慣處于傳統被動的學習模式下,很多學生不愿意主動進行學習和探究。那么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就相對較大,其不具備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從而逐漸喪失了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更不符合教師資格證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要求。
(三)教師教育實踐知識和能力有待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本身就屬于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當中舞蹈、聲樂等課程都直接指向技能訓練,但對于學前教育概論課程教學來說,人們就容易忽略其實踐性。其實,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是從實踐中獲取經驗的,這都是立足于實踐的基礎上的,尤其對于學前教育概論這一課程來說,其理論知識也與實踐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很多教師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過于強調其理論性,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意義,導致理論知識脫離了基礎,無法有效凸顯知識當中的內在聯系。在教師資格證改革的背景下,其更加注重搭建“學”的支架能力,將學生能夠捕捉到的課程生長點,具備觀察評估、創設情境等視為能力培養的重點,這也表示了學前教育專業的能力重點出現了偏移,能力結構也更加完善。如果,以觀察幼兒、探究反思等為代表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和訓練,就會很難適應新的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改革要求。
二、教師資格證改革背景下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方向
(一)堅持正確導向,回歸學生本位。在當前教師資格證改革的背景下,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要主動進行改革創新,在課程改革中始終堅持正確的導向,注重回歸學生本位,真正作為以人為本,以資格考試為契機,全面深化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在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要了解到完全脫離資格考試的課程改革,這是一種極端性的措施,也不符合時代要求。那么,在實際改革中要積極順應資格考試的育人導向、能力導向和實踐導向趨勢,以此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因此,教師在《學前教育概論》課程教學改革中,就要回歸以學生為中心的本位,在此基礎上,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和思考,培養學生勤奮的品質。教師就要注重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通過給學生布置恰當的學習任務和要求,讓學生深切體會課堂壓力,并為之努力,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豐富教學方式,保證教學效率。在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還要注重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以此,更好的保障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將課程預習、做習題和復習等有效融入到教學中,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還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把控,通過精簡部分內容,對課程各個章節的內容進行科學整合,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有效認識學前教育專業領域,并從宏觀上把握課程的知識體系。對于具體某一知識點的教學,教師就要注重科學構建知識框架,這對于學生今后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著很大的優勢,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提取相關知識。
(三)開辟課外基地,加強實踐訓練。在當前教師資格證改革背景下,教師的能力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甚至成為推進學前教學改革的主要障礙。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就要針對自身的問題,積極開辟新的課外基地,引導學生關注實踐,并通過加強實踐訓練,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院校就可以通過開辟一個以幼兒園實踐場所,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為期半天的教育見習活動,學生通過擬定觀察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觀察和意見交流,不斷拓展學生的見識。另外,還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微信公眾平臺,通過這一平臺,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直接在微信公眾平臺采用先報名后遴選、定期輪換見習方式,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實踐活動中,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四)優化評價方式,提升綜合素養。教師資格考試就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次學業成績考核,而課程評價就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要進行的檢驗。就以《學前教育概論》課程來說,在課程評價上要保證和教師資格考試方向保持一致,采用閉卷考試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考察方式。閉卷考試在考察學生知識記憶的同時,還要加強對于學生職業理念、師德建立和相關理論知識靈活應用等問題的考察,在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上,要堅持實現理論性、實踐性和時代性有效統一的原則。另外平時成績包含基本任務和加分這兩項,在基本任務的完成情況指類似課后作業和見習報告,這也是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完成的任務,加分就是學生在必須完成的任務之外,通過參加相關的課程活動,憑借其證明可以進行額外加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