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植物學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職化學;任務教學;設計任務;指導;拓展
所謂任務教學,是一種通過設置問題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問題任務中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將目標轉化為任務、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問題,讓學生圍繞任務展開分析和討論,尋找完成學習任務的途徑和方法,并利用有效的課程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和互動合作的學習,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而達到所學知識的建構和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模式。如何實施這種任務教學呢?下面,筆者就以幾個案例加以闡述。
一、緊扣目標,設計任務
所謂目標,就是指教學目標,也就是教學內容目標和教學價值目標:從本學科的知識系統看,明確哪些是已學過的知識,哪些是后續需要學習的知識,而這些后續需要學習的知識,重點要落實什么,難點又是什么,如何突破;從學科的教學系統看,除了落實具體的教學內容及其重點難點外,還必須考慮學生獲得哪些新知識,怎樣鍛煉學生的能力,讓他們獲得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進而實現教學設計要完成的潛在教學價值與目標。
沒有目標,則無法設計任務;目標明確,還需要考慮這部分教學內容有沒有必要設計任務,能不能設計任務,設計成怎樣的任務,總任務下,又將如何分解為幾個小任務,以便學生圍繞任務展開活動。也就是說,具體的教學任務,是把總任務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串,通過讓學生完成這些具體的問題串,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實現目標。
[案例1]
“鐵及其他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內容,鐵單質的性質已分散在其他單元中學習過了,對鐵的氧化物的性質學生也已基本了解。因而,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落實Fe(OH)2和Fe(OH)3的制備、Fe2+與Fe3+的互相轉化及檢驗方法等。據此,本節課可以擬定三個任務。
任務一:利用已學過的知識,探究Fe(OH)2和Fe(OH)3的制備方法。
任務二: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探究Fe2+與Fe3+可能與哪些物質反應,怎樣才能實現它們的互相轉化。
任務三: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和相關信息,歸納Fe2+與Fe3+的檢驗方法。
本案例通過三個具體的任務,對“鐵及其他化合物”的相關知識、相關性質設計了探究性的三個學習任務,既鞏固與深化了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又獲得了研究物質性質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實現了單元教學的多種教育功能。
二、明確重點,呈現任務
我們認為,教學重點是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是教學的重心所在。但對知識體系而言,我們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步地通過問題串展示出來。根據建構主義原理,我們認為:課程與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知識建構創設一種真實且能激發學生強烈學習動機的學習情境,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串,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探索中,逐步揭示事實的矛盾或引起學生內心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在學生逐步進入狀態時突破重點,更有利于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中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有助于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合理高效地利用課堂學習時間,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案例2]
“硫的轉化”重點是明確如何實現不同價態硫的轉化,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我們可以設置幾個問題來達成任務,使學生在這些任務的引導下,逐步深入地進行思考:
問題1:自然界中含硫元素的物質有哪些?
問題2:標出這些物質中硫元素的價態。
問題3:如何實現這些不同價態硫的轉化?
問題4:實現上述轉化的條件是什么?
問題5:從物質氧化性及還原性的角度分析硫化氫、硫單質、二氧化硫、濃H2SO4具有什么性質?
問題6:完成不同價態硫的轉化關系圖,并寫出有關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問題7: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用上述系列化問題串,為討論實驗室中不同價態硫元素間的轉化建立清晰的框架,重點是突出問題3,即如何實現這些不同價態硫的轉化,最后落實的目標是問題6,即掌握實驗室實現不同價態硫的轉化原理,讓學生在明確任務中明白學習程序后,抓住課堂教學中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有助于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化學反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合理而高效地利用課堂學習時間,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三、通過指導,完成任務
我們已經圍繞一個主題設置了一系列的任務單,形成學案,這是實施任務教學的前提。那么,如何通過課堂,有效地完成這些任務單呢?換言之,就是如何實施教學呢,即課堂教學要做哪些事情呢?
1.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記憶大師托尼·巴贊于1970年提出的,是一種發散性思考可視化的工具。它以樹狀的思維樣式,運用圖文并茂的技巧,將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然后將各個主題的主干從中央向四周發射,各個主題下的要點又通過更細的分支標識出來。用著名的特級教師魏書生的話說就是“知識樹”。這種思維導圖,將學習的知識點(學習的任務)連成線,使信息量豐富且相互之間的關系以直觀的圖示展示出來,便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方便知識的提取和靈活應用。將這種思維導圖通過板書的方式展示出來,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于主題,保持思維的連續性,使記憶過程更簡單快速了,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化學,愉快地吸收知識,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硫的轉化”知識圖:
2.給學生一個有效的課堂引導
任務單和思維導圖像“導航儀”,是教師先行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以引領和驅動學生有條理地進入學習狀態,但課堂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由于學生的知識經驗、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差異,對于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不同的學生在難度上感覺有難有易,在時間上有快有慢,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協調和指導工作。學生在完成任務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任務的匯報、交流和評點,要對探究獲得的新知識進行歸納小結,并及時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
任務只是促進學習的一種手段,根本目的是通過完成任務體驗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與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及時將任務所隱含的新知識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建立起內在的、實質性的聯系,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如,“硫的轉化”教學過程中,針對“問題5:從物質氧化性及還原性的角度分析硫化氫、硫單質、二氧化硫、濃H2SO4具有什么性質?”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氧化還原的特征以及元素處在不同價態時表現出的性質,從而掌握硫化氫、硫單質、二氧化硫、濃H2SO4的性質,進而完成不同價態硫的轉化關系圖。
3.給學生一個拓展知識的余地
讓學生積累化學知識,還不是主要教學目的,還要讓學生有一個自主探究的余地,突出化學對生活、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作用。如,“硫的轉化”,我們設置問題7:酸雨的成因及防治,這不僅使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學生在查找資料過程中豐富了環保意識,開闊了視野,有助于學生深刻認識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環境的關系,并以此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他外地的文化也是只知皮毛,讓你單純的去看書上對萬物的解釋,想必大家也是死記硬背的吧,但是讓你親自去到一個地方,通過你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習俗文化,我想肯定會比看書來的真實,更加讓你銘記于心。閱人無數,人是最復雜的,如果一個人能在面對形形的人物時,應付的得心應手的話,我想那是相當令人佩服的。而想要做到這些,恐怕沒有接觸過這么多人的話是沒法做到的。名師指路,人在不同的階段如果能碰到一個大師級的人物來為你指點迷津,我想你這一生的路會走的很精彩。然而精彩的程度高低,我想取決于你自己對名師指路的個人感悟的程度高低。
驢馬論,現實生活中存在沒找到馬前,寧愿自己走路也不愿騎驢,這種思想是嚴重偏激。其實一個有思想的人應該在沒找到馬前,騎著驢,等找到馬后再騎馬。想想是走路快還是騎驢快,答案可想而知。
金輝老師給我們講的人力資源管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授課的方式很好,上課很輕松,可能是之前沒受到過這種教課方式而感到新穎吧。在課上與學生互動,并做一些游戲,讓大家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樂趣。并不像現在的老師,只是一味的教給學生知識,按照大綱將自己本學期應該教給學生的知識教完,這種授課方式效果不是很理想。
物流管理王老師講的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而要分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因為一旦摔倒,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雞蛋將會通通爛掉,而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就將風險降低了。這也就是告訴我們,凡事都有風險,要將風險降低,不能過于集中,要給自己留存機會。
雞蛋從外打開叫食物,從內打開叫生命。同樣是雞蛋,而你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則有不同的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員工去感悟自己應該做到哪些事情來使自己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上述問題都涉及教師對于所教知識的基本認識:中學生物學應教給學生什么知識?什么樣的知識對于學生更有價值?為提高教學有效性,有必要對于所教知識從性質及其價值上進行認識,并據此作出教學思考。
一、對中學生物學知識的基本認識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人們對于知識作出了不同的分類,而這些分類都有助于建立和豐富我們對于所教生物學知識的基本認識。
1.建立廣義的生物學知識觀,知識與技能并重
從知識獲得的心理加工過程出發,知識被劃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稱語義知識、言語信息,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一套辦事的程序,本質上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問題的過程。陳述性知識能被直接陳述,而程序性知識只能借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當學生習得了程序性知識,并具有運用這套程序辦事的能力時,就認為學生具備了某種技能。知識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知識概念僅指陳述性知識,而廣義的知識概念包含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各種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見圖1[1]。
在中學生物學知識中,以言語信息的形式所呈現的事實、概念、原理等都可歸類為陳述性知識。在觀察、發現和使用事實,理解、運用概念和原理辦事時,則需要運用到程序性知識,如生物學實驗技能和分析、推理等智慧技能,以及列表、畫概念圖等認知策略。需要指出的是,實驗技能并非等同于動作技能(即實驗操作),它還包含智慧技能(如設計和分析實驗)和認知策略(如反省實驗技能的習得過程),可以將生物學實驗技能理解為通常所說的實驗與探究能力。
由此可見,(狹義)知識與技能統一在廣義的知識概念中。技能是以知識為基礎,在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這種廣義的知識觀有助于我們全面地認識所教知識的價值?!镀胀ǜ咧猩镎n程標準》在知識目標中要求學生“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在能力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夠正確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采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生物學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及“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并指出“課程具體目標中的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力三個維度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從中也可以看出建立廣義的生物學知識觀,在教學中知識與技能并重的重要性。
2.認識不同性質的生物學知識,區分事實與概念
按照知識的性質,可將學科基本知識分為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和價值性知識[2],將中學生物學基礎知識分成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和應用性知識[3]。兩者的分類大致上是對應的。事實性知識是“點滴信息”的知識,如描述生物體的各種具體細節和現象,及有關的生物學術語;概念與基于概念之間關系的原理在一個層面,兩者構成了概念性知識,是“較為復雜的和有組織的知識形式”的知識,包括生物學概念、原理、定律、法則、學說、理論、模型等;方法性知識是關于程序和方法的知識,如觀察事實和現象的各種生物實驗方法,及類比、演繹等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價值性知識和應用性知識都是從知識的功能和意義的角度提出的。在生物學中,應用性知識是指導具體實踐活動的知識,如各種傳統的或現代的生物技術及其背后的生物學原理。應用性知識的提出體現了生物學科的實踐特點。
區分事實與概念對于教學很有價值,但是事實與概念有時并不容易區分。事實是客觀的,是通過感官或儀器進行觀察測量得到的。在獲取事實的過程中,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因此事實不等同于現象,事實是理性直觀。概念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征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把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因此概念的形成要經過思維,是主觀的東西。
例如,“工業污染區,深色的樺尺蛾越來越多,淺色的樺尺蛾越來越少”,所陳述的是一個通過調查觀測到的現象,是一個客觀事實;而“工業污染區,樺尺蛾的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的陳述,是有人在解釋上述事實時的一種觀點,是主觀的,因而是一個概念。又如,“基因位于染色體上”這種概括性的陳述是一個概念,而“某基因位于某染色體上”的具體陳述是一個事實。
3.理清不同分類知識之間的關系,澄清認識上的誤區
在文獻檢索中發現,有人將生物學概念視為陳述性知識,而有的將之視為程序性知識。為什么會出現如此不同的認識呢?上述兩種知識分類之間是否存在內在的聯系呢?
為了澄清認識上的誤區,理清不同分類知識之間的關系,現根據上述兩種知識分類的結果進行比較,見表1。
可以看出,事實、概念、原理和方法都可以以命題的形式進行表述,即所謂的言語信息。在學習中,如果學生只能機械地表述或記憶這些言語信息,表明只是發生了低層次的學習,學生習得了陳述性知識。當學生能夠使用事實得出概念,并回過來運用概念解釋事實、解決問題時,才能說學生理解了這些知識,表明發生了高層次的學習,學生習得了相關的程序性知識。因此,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之間沒有截然的界限,而是層進的,學習要使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以生物學概念知識的學習為例,其學習價值不僅在于學生習得概念的表述(即陳述性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理解和運用概念的過程中掌握各種技能(即程序性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講,生物學概念既是陳述性知識,也可被視為程序性知識。
還可以發現兩種知識分類之間的聯系。學生在學習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應用性知識或方法性知識時,都可達到“陳述性”或“程序性”等不同層次的水平。例如,事實性知識的學習并非就是簡單的識記,從低到高的水平依次是“說出事實”、“辨別事實”、“使用事實”和“解釋事實”。又如方法性知識的學習,低層次的學習是知道并能說出某種方法(即僅習得陳述性知識),而高層次的學習是能在具體情境中辨別方法,在實際中選擇和運用方法,并對自己運用方法的情況作出評價(即掌握了程序性知識)。
二、基于知識分類知識的中學生物學教學思考
對于生物學知識,即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和應用性知識等不同性質的知識都可以有不同水平的學習要求,教授知識的同時要重視技能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運用所述基本認識去分析教材,設計教學,將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從知識性質的角度分析教學內容
高中生物學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大體上可分為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和價值性知識(含應用性知識)。教材主要呈現的是事實性知識和概念性知識。應用性知識即生物學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可視為概念性知識由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即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掌握了應用性知識,表明更深層地理解了概念性知識。方法性知識蘊含在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和應用性知識中,有的會在教材中直接呈現,如顯微觀察法、介質轉移法等學科特有的研究方法,而有的不一定會直接呈現,如思維方法。
在教材中,一個知識點往往同時包含了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和價值性知識,并以其中某類知識為重點,可為確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提供依據。例如,在人教版“基因在染色體上”一課中,“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是一個概念,但該概念的得出是一個事實的發現過程,在此過程中科學家運用了類比推理、假說演繹等方法,而在將基因定位于染色體上之后,就可以從基因水平上去理解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因此,該課的學習目標可確立為:類比推理,說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假說演繹,說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重、難點);運用“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概念,闡明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重點)。為達到目標,單一的講授顯然是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開展思考、歸納、畫圖、解釋、類比、推理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2.從知識價值的角度把握不同性質知識的教學要求
知識學習的價值不僅在于習得知識,更在于提升技能、提高能力。理解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而不同性質的知識在促進學生的理解力方面具有層進關系,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不同程度地增進學生的理解力。例如,事實的背后是概念或原理,當現象或信息被注入概念或原理的時候就成了有說服力的事實,它可以增進理解力,也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否則,事實僅僅是信息;當概念或原理背后的方法被揭示的時候,概念或原理就被激活了,它可以進一步地增進人的理解力,也具有更進一步的解釋力[2]。
關鍵詞 高職英語 任務型教學模式 酒店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高職酒店服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匯編》(2012年版)指出:本專業面向酒店服務與管理領域的崗位群,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與本專業領域方向相適應的文化水平與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職業技能、較高的服務與管理的能力,具備酒店接待工作的和管理領域的崗位群的實際工作能力,能從事酒店接待工作的和能運用英語進行一定的外事交往的中基層管理工作的高素質的管理型人才。
2 專業課中所需的英語知識點
為實現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理論知識,我們英語教師要學習所教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并與專業課的教師交流,咨詢酒店服務管理專業方面的校外兼職教師、歷屆畢業生就業后的反饋信息等方法廣泛收集相關信息,匯總整理確定本專業所需的英語知識點(如表1所示),再進行整合處理為具有酒店服務管理專業特色的高職英語。
通過英語任務型教學法,可以敦促學生更好地把英語與專業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3 基于應用層面的高職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
筆者認為Willis提出的“前任務—任務環—語言聚焦”這個任務型教學模式是比較全面和科學的。前任務段是指教師通過一些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幫助學生導入和理解任務,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體系,為執行任務作好充分的準備。任務環段給學生提供了應用英語、交流英語、完善語言和展示的機會。語言聚焦段是學生們在觀摩了其他小組同學的任務的執行情況后與己對比,自我反思,并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目的語。
4 實驗對象
我院酒店管理專業的兩個大班共120名學生參與了這個實驗,其中一個為實驗班,另外的一個為普通班。問卷調查時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是用于調查實驗前學生英語水平和學習的狀況,并制定了一份問卷調查表。共發放了120份,回收了110份,回收的問卷都是有效的。
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該專業學生的英語總體水平很低,高考英語的及格率是2.4%,雖然87%學生的詞匯量在1600個以下,掌握1000個詞匯量的學生有64.4%,能用簡單的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學生有一半以上。因此,這批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是實驗的基本條件。
5 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驗實施
參與實驗的兩個酒店管理大班的周學時相同,授課的英語教師相同,使用的教材相同。一個班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學,另一個班采用任務型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
此處就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實用綜合教程》的第二冊的第二單元food(食物)為例來展示下英語任務型教學的方式。
筆者把教材的內容和酒店管理的具體的情況結合起來了,設計了一位外國客人在中餐部點菜的任務。主要的教學過程:
(1)下達、分析和布置任務。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4人一組,每組推選一名組長。老師準備好的視頻資料以及PPT清晰明了地向學生介紹這次任務的步驟,達到教學目標,同學們則通過視頻資料和PPT明白任務的具體要求,思考自己該怎么為這個任務做準備。
(2)任務的準備。教師除了給學生們提供視頻資料以及一些資料,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去查閱資料,小組成員分頭行動,最后小組討論后,整合資料,共享資料。
(3)寫英文的中餐的菜單。讓學生收集中國菜系里的一些名菜的名稱,自己制作中國菜系的英文的中餐菜單。
(4)學生分角色模擬(練習)場景。教師把授課的課堂由教師轉移到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訓室,在有酒店氛圍的地方進行任務的展示,會更加有意義,同組的學生有飾演服務員的,有飾演顧客的,有飾演大堂經理的 ,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角色模擬練習精彩異常。充分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觀念。
(5)評價。評價是來自多方面的多維評價。同一小組的學生互評,組與組之間的互評,教師的評價等,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6)總結。通過小組之間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學生可以反思自己在一個單元中的不足和缺漏,教師則可以找出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問題并加以分析和講解,力求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
(7)拓展練習。給學生下達一個課后任務,設計了一位外國客人在西餐部點菜的任務。這個任務與課堂中的任務很相似,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和完成任務的運作過程。
6 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驗結果和分析
在普通班和實驗班進行了一年半的實驗。進行任務型教學的嘗試以后,實驗班和普通班的每個學期的期末和英語三級考試成績就有了差別:第一個學期,他們的平均分的差距為15.3分,及格率相差11.8個百分比。第二個學期,他們的差別繼續拉大,及格率相差20.6個百分比,平均分的差距為17.2分。在第三個學期中,學生們參加的英語三級考試,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平均分相差15.3分,通過率和優秀率也相距甚遠。
7 高職任務型教學實驗的反思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高職英語 視聽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92-02
一、任務型教學的內在涵義與特征
任務型教學(Tas?鄄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是20世紀80年代在語言習得理論和交際教學思想的研究和實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理論。任務型教學主張使用真實、有意義的語言輸入材料(Nunan,1991; Willis, 1996; Richards 1994),讓學習者在運用目的語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規則(Skehan, 2002),著重通過處理、解決意義來習得語言(Long, 1985; Crookes, 1986)。簡言之,任務型教學就是通過讓學習者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來學習和掌握語言,正如有的學者概括的那樣,“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中用,學了就用?!?/p>
無論以何種任務進行教學,任務型教學的特點都十分顯著:它倡導教學活動的靈活自主性。在此教學方法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任務中自主自發的去學習知識提高技能。讓學生充分享受自主學習的喜悅,并在任務完成后體會到成就感,讓其有充足的熱情與信心投入英語學習中,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因此較之傳統的單一被動的填鴨式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其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二、高職英語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高校的擴招致使高職高專學生生源滑坡,質量下降。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差、底子薄弱,學習外語有很大障礙。學生英語語音不夠標準,詞匯量極其貧乏,課堂上出現了“聽不懂,不敢說”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只能被動參與聽說課,成為課堂上的“聽眾”而非參與者,進而導致高職英語教學的“費時低效”。
三、任務型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任務型教學法體現的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充滿熱情與自信的完成任務,主動汲取知識。因此為了將任務型教學的特點與優勢在教學中得以充分展示,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視聽說課程上必須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任務真實性原則
英語教師設計的任務活動應盡可能接近現實,設計的場景也應是能讓學生體驗到真實活動,有真實感、親切感、使學生能在虛擬的環境下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比如我們學校的專業特長是護理,學生畢業后大都要走上護士崗位,那么在教學中,我們老師可以盡可能地多設計些跟護理專業有關的情境,一來可以讓學生多適應護理英語的對話模式,二來可以和護理專業課程接軌,讓學生更早更多地接觸自己的專業知識。
(二)學生為中心原則
在任務設置和完成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如教師將本節課任務布置之后,由學生自主分組,自主選題,自主設計。讓學生從原來的被動知識輸入對象變主動知識輸出者。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在我們學校,學生都是90后,思想開放,個性張揚,自主意識尤為強烈,所以他們更喜歡自主完成任務。這樣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吸收新學的知識并加以應用,而且也鞏固了以前所掌握的知識。
四、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聽說課中的設計實例
任務型教學課堂設計就是在教學目標明確之后, 教師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完成任務。以下筆者以《英語閱讀課程》第三冊 Unit 12 Chinese Cuisines 為例進行任務型教學的課堂設計。
本單元是關于中國飲食的,在文章中,作者介紹了中國的四大菜系,筆者在此把任務分成了四大步:
Part Ⅰ: Pre?鄄reading (閱讀前)
Part Ⅱ: While?鄄reading (閱讀中)
Part Ⅲ: Post?鄄reading (閱讀后)
Part Ⅳ: Home work (課后作業)
(一)Pre?鄄reading (閱讀前)
這是本單元的準備階段,我布置了兩個任務,從簡到難,旨在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一:我播放了一段小短片(廣告),看完之后提出一個問題:What kind of advertisement is it? 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任務二:學生自由思考和討論的階段,類似于頭腦風暴,提出一些問題,然后請一些同學來說出他們的想法,有以下問題:
⒈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Cuisines?
⒉What kind of flavor do you like?
⒊Which dish do you like best?
上述任務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本課的主題和教學目標。
(二)While?鄄reading (閱讀中)
同樣在這個步驟中我安排了兩個任務給學生。
任務一:fast reading(快速閱讀)
學生被要求快速閱讀文章,然后找出文章的大意,然后選擇正確的詞來完成填空。(lightly/robust/sweet/hot)
Yue or Cantonese cuisine is _____ flavored.
The flavors of Lu (Shandong) cuisine is _____.
Su (Jiangsu) cuisine is _____ flavored.
The flavors of Chuan (Sichuan) cuisine is _____.
任務二:careful reading (仔細閱讀)
在這個任務中,學生被要求仔細閱讀全文,然后和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并完成不同的任務。
①我給出幾幅不同的食物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選出正確的英文表達(圖片略)
②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正確的填空
1. The staples of Su cuisine are _____ and _____.
2. _____ and _____ are a very large part of the cuisine.
3. Su cuisine uses more _____ than the other regions.
4. The cooking style of Su cuisine is _____ and _____.
5. _____ made from finely minced pork are part of this cuisine.
這些任務的完成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學到的生詞,并有效地記憶下來,而且還學習到中國的四大菜系及其特色。
(三)Post?鄄reading (閱讀后)
完成各種任務后,在本階段有必要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溫故而知新。
給出一些句子,這些句子都是概括本文內容的,有對有錯,讓學生進行判斷。
①Yue cuisine is lightly flavored, while Lu cuisine is heavily flavored.
②Only Sichuan cuisine uses chili pepper in dishes.
③People in Jiangsu enjoy hot pot very much.
④Smoked Chicken is a famous dish of Chuan cuisine.
這樣,學生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的表達,并能就這個話題進行交流。
(四)Home work (課后作業)
我安排了role?鄄play (角色扮演)作為課后作業。本課學完之后,學生了解了一些常用的單詞和詞組,所以我讓他們表演一個情景對話:發生在中餐館的故事。這可以鍛煉他們的聽、說以及溝通交流的能力。學生被要求下節課進行表演。
五、結論
相對于書本而言,不論是好奇心驅使,還是求知欲地推動,對于學生來講,視頻資料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視頻資料能更好地表現語言所使用的背景,學習者置身于其中,得到的不僅是生動的語言,同時也了解了各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還可以很直觀地注意到講話的場合及講話時的情境。任務型教學就是這樣一個極佳的使用工具,它有助于學習者對目標語言的理解和掌握;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以往單一沉悶的聽材料、做選擇、對答案的英語聽說教學模式,并能打破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氛圍。結合知識點和實用性的課堂任務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真正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David,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鄄based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199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學科育人價值;課程目標;科學素養;課堂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013-01
學科育人價值,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在"新基礎教育"發展性研究階段提出來的,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之中,科學教育(包括分科科學課程、綜合科學課程)在傳遞科學知識、發展學生從事科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等方面的意義和價值。相比于生物、化學等其他自然科學學科,物理是一門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且應用廣泛的學科,物理也以它抽象、辯證的思維方式及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引導學生形成勤動腦、勤動手的科學素養,激發了學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興趣和熱情。因此,掌握正確的教學思想與方法,充分挖掘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并將其落實到課堂之中,是新時代對物理教師的新要求。
在新課程的一系列相關文本中,科學教育的育人價值主要體現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幾個維度的目標中,即部分學者所認為的,科學應分為相互關聯的四個層次的內容: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1]。因此,科學教育無疑應包含這相互關聯的四個層次的教育。筆者將從此出發,談一談物理學科育人價值的實現途徑。
1.明確學習目的,建立學科觀念
對科學知識的基本理解、對科學技能的基本掌握是具備科學素養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在傳統知識教育中,知識教育具有被動接受知識、學習過程主要是記憶過程、知識的學習帶有社會強制性等特征省[2]。這些現象源于教材對知識教育的安排,學校及教師的教育理念等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教師本身沒有明確的學科觀念,無法告訴學生物理學科的真正內涵,以及基礎知識對于學好這門學科并學會運用的重要意義。所以導致學生沒有興趣學習基礎知識,不知道學來有什么作用,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大部分時間用于做題能力的鍛煉上,而忽略了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內在價值。
物理學科觀念,是指學生通過物理課程的學習,在深入理解物理學科特征的基礎上所獲得的對物理的總觀性的認識。作為教師,在講授學習基礎知識目的時,可以從基礎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此基礎知識在物理學科乃至其他學科的地位作用兩個方面入手。比如高中在學習《相互作用》(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科書必修一第三章)一章時,由于是高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力的研究,在以重力為例講研究力需要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時,應告訴學生力的研究在生產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設計酒瓶起子、指甲刀時我們要知道如何用力可以達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這就需要去研究力的作用點在什么位置合適。其次,應告訴學生力的研究不僅是力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整個物理學科的基礎,并影響社會各領域,學會如何研究力對于今后成為工程技術人才、建筑設計者甚至體育健將都有很大幫助。
2.科學方法顯性教育,掌握科學研究的普遍規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現了探究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后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進行科學地運用知識,解釋生活中現象。傳統的方法教育中,教學時除了教科書中介紹的之外,教師一般很少挖掘科學方法,大多隱藏在知識背后,需要學生自己思考并挖掘。而這樣導致學生很難找到學習的規律方法,缺少主動總結思考的意識,并盲目與應試結合,總結出答題技巧、背書技巧等。
所謂科學方法顯性教育,是指教師有意識地公開進行科學方法教育,學生有意識地學習科學方法,以達到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和形成科學態度的目的[3]。教師可以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總結出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并舉出例子加以說明。比如建立物理模型是一種運用很普遍的科學方法,但書中并沒有明確提到,教師講解時,首先應解釋物理模型的概念及建立的意義,再舉例說明運用模型是如何處理問題的,此時也可恰當結合物理實際問題舉例,并在作業中體現,讓學生掌握扎實。比如質點的引入就是模型的一種,教師可告訴學生質點的引入注重的是在研究運動和受力時物體對系統的影響,忽略一些復雜但無關的因素,可將問題簡單化??膳e出如研究地球繞太陽的公轉,或解物理題時一些數據可被忽略等實際問題。
3.端正科學態度,形成正確價值取向
我國學者顧志躍先生在他的《科學教育論》中指出:科學態度是個體在科學價值觀支配下,對某一對象所持的評價和行為趨向。即科學態度是學生自身對科學的情感及價值觀的直接體現,是在自己的觀念及行為習慣的影響下形成的。它包括個體及其科學世界的情感成分、認知成分及在學習過程中對待日常生活的一種內在反應傾向[4]。傳統說教式教學將倡導的價值觀直接灌輸到學生頭腦里,學生理解不透徹,感受不深刻,并不能真正影響其行為習慣,端正態度。
端正科學態度,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應在課堂上通過生動的例子以及史實材料來引導學生,也可組織辯論賽、討論組等形式來進行討論。比如講解科學的發展對于社會意義,可以在講核聚變與核裂變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核工業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還要插入當今影響世界和平的核威脅、核恐怖問題,并介紹二戰時期愛因斯坦對于研制原子彈的態度,以此讓學生了解科學的兩面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運用科學技術的價值取向。當然,教師還可以運用探究性學習、引入物理學史及發明創造法的介紹等方法引導學生端正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4.結語
科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得學生具備更高的科學素養,教師要充分理解物理學科的特點,不斷思考課堂教學方法,將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真正落實到課堂中去,科學素養才不會最終停留于口頭或紙面的美好理想。
參考文獻
[1] 袁振國.反思科學教育[J].中小學管理,1999,12(6):2-4.
[2] 劉燕. 科學教學育人價值探尋[D]. 華東師范大學, 2006.
對老年高血壓錯誤的認識
老年人血壓升高是正常生理現象:不少人認為老年人血壓升高是衰老的正常現象,無法預防也不需要治療。有些老年人即使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也不當回事,直到發生腦卒中,才去醫院診治。結果重則喪命,輕者留下殘疾。目前研究確認,老年人高血壓主要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動脈彈性減退,血管順應性降低所致,只要收縮壓升高達140毫米汞柱以上,即可侵害腦、心、腎和眼等靶器官;血壓越高,這些靶器官的功能受損越嚴重。
吃降壓藥憑感覺:有的人頭痛、頭暈,到醫院診斷為高血壓病,回家服藥幾天后自覺癥狀消失,就認為病已治好,不吃降壓藥;過一段時間又出現頭痛、頭暈,再去醫院看病,回家再吃藥,癥狀消失又不吃降壓藥。這樣病情反反復復,降壓藥用用停停,致使血壓越來越高,最后發生腦血管病等嚴重并發癥。
不重視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高血壓病人只注重藥物的選擇和應用,不重視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作息時間不規律,玩麻將、打撲克廢寢忘食,玩到晚上十二點;為了看一場體育比賽,等到凌晨。飲食憑口味,什么都吃,從不忌口。情緒不控制,大喜大怒,情緒急躁。不少老年高血壓患者是煙酒愛好者,醫生勸他戒煙限酒,但回家后吸煙不停,酒照樣常喝。
老年高血壓的防治對策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關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說得很多,這里只重提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有關專家在此基礎上又加了一句:“生活規律,睡眠充足。”
降壓要達標:老年人血壓應降到
1.在教學方法上。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法通常是“教師講,學生聽”,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定學的被動式教學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將所有知識點都一股腦兒地講授給學生,而學生只是被動地依樣畫葫蘆,沒有機會去思考和探索。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探究式教學法。在課前教師提供導學案,將每節課分解成幾個任務,由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上分析并思索解決問題。這種方法不再是教師主宰整個教學過程,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當前任務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從而解決問題。通過實踐發現“任務驅動”法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開放的空間,使課堂教學過程充滿了民主、個性。
2.在教學思想上。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币簿褪钦f,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和樂學,這是二十一世紀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及時更新觀念,改變教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體現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這一教學思想。由于教師事先在導學案中將新課知識點預設成幾個任務,而任務的提出,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愿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樂學、好學”的情境中積極思考、判斷和相互交流。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怎樣去學習,而學會學習的成功體驗又反過來激發他們樂學的精神,從而達到良性循環,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素質不斷提高。
3.在能力培養上。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完成“任務”作為驅動來進行教學的,通常學生從接到任務到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積極主動地查閱資料,會與自己的同伴進行討論和交流,在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同時學生根據“任務”的需求來學習,可以變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尋求知識,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觀,由“學會”到“會學”。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有效實施
1.精心設計任務。“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靈魂,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對于任務的設計一定要在課前精心準備。而且任務的設計上,我覺得一定要考慮中職學生特點。目前,學習興趣是影響中職學生學習的第一要素,學生能不能積極參與和配合,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能否被調動起來,這對整個教學是否能取得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設計的任務要:
①緊扣教材,設置懸念。我們設計的任務可以通過介紹富于獨創性的趣事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奧秘的好奇,用數學史上的趣事來設置懸念。通過介紹這些軼事,趣事,不但可以使學生興趣高漲,情趣盎然,也可以從問題答案的新奇和出乎意料出發,從而及時探明由來,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愛好和強烈的求知欲。
②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們設計的任務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如講《函數奇偶性》一節,為了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美”,我給學生布置一項任務:每個人尋找生活中具有對稱性的事物,并說出它們的對稱特征。由于這些任務取材范圍廣且可操作性較強,同學們準備的都饒有興趣。到課堂分享環節的時候,學生展示的事物涉及到臉譜、建筑物、汽車標志等各個領域,為我順利引入函數圖像的對稱性做了鋪墊。
③講究科學性、層次性。在進行任務設計時,可以把本課總體目標的這個大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容易掌握的小任務。如在《兩點間距離公式》的課堂教學中,本節課的總體目標是求平面內任意兩點間的距離公式,為了增強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情況,設計了以下任務:任務1:在x軸上,點p1(x1,0)和p2(x2,0)的距離為多少?任務2:在y軸上,點p1(0,y1)和p2(0,y2)的距離為多少?任務3:原點O(0,0)與任一點p(x,y)的距離是多少?任務4:已知平面上任意兩點A(x,y1)和B(x2,y2),如何求點A和B的距離?這四個問題從特殊到一般,由淺入深,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逐層完成,順利的推導出公式,并且從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感。
2.良好的師生關系。使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法時,要體現“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由原來的知識講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謀劃者、指導者和活動成果的推廣者,我們要從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去與他們交流、討論和共同學習。學生與我們交流討論的氣氛是否融洽,還得需要我們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一份良好的師生關系,眾所周知,學生對待某一學科的學習態度,很多情況下會根據自己對老師的喜愛而確定。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彼?,在課堂教學中,能和學生融為一體,做學生的朋友,是對我們教師最起碼的要求。我們要隨時捕捉課堂教學中可以進行知識拓展、感情溝通和思想教育的因素,因勢利導。對于學生表現的各種主動性,要予以及時肯定和鼓勵。只有師生關系和諧了,學生才能在愉快中接受知識的傳播。
3.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我們精心設計的任務,如果能加上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時將一些任務的回答設計成必答、搶答題或是結果展示等形式,適時給予獎勵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情緒,緩解緊張與疲乏。另外在教學中再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可以集畫面、聲音于一體,動態演示與靜態畫面相結合的特點,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學習活動,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厭學、苦學變為喜學、樂學。
在中職教育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有利于改變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興趣中掌握。當然,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優越性,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來到舞房,打開音響,伴隨一首“Empire State of Mind”,開始準備活動。這首曲子是3D電影《舞出我人生》(Step Up)的插曲。影片講述了熱愛跳舞的男主角初到紐約,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他們苦練舞技,夢想著有一天能與世界頂級的嘻哈舞者切磋。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們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改變。今天,就讓我們伴著這部電影,在一支舞的時間里學習一些英文妙語。
你為何而舞?
踮腳,躍動,音樂順著雙肩掀起波瀾,微浪從舞者的一顰一笑間流露。你為什么跳舞?電影開頭給了你我一個答案。
【經典對白】
—Why do you dance?
—Because it's like breathing.
—I'm not pretending. When I dance, I do not pretend.
—I'm more myself when I dance than any other moment in the day.
—I dance to become someone else.
—The truth is that everybody is a dancer for himself. We all have our heartbeat. I have a rhythm inside me. Boom, boom, boom ...
——你為何跳舞?
——因為舞蹈就像是我的呼吸。
——我沒有偽裝,跳舞的時候,我是我自己。
——跳舞的時候,我比一天中的其他任何時刻都更自我。
——我跳舞是為了成為另外一個人。
——真的,每個人都為自己而舞。我們的心都在舞動。我的身體里有個節奏。砰,砰,砰……
每次跳舞,這些話就會在我腦海中回響,舞者的這些話語仿佛也道出了我這個業余舞者的心聲。
【妙語拾趣】
1. I'm not pretending. When I dance, I do not pretend.
這里的pretend是“假裝”的意思,常見的固定搭配是pretend to do sth.。例如:He pretended to be happy. (他假裝自己很開心。)
的確,跳舞的時候,你可以盡情釋放自己,從指尖到發梢,從身體到靈魂。在跳舞的時候,你可以盡情做自己。Just be the one that you want to be!
2. I'm more myself when I dance than any other moment in the day.
More ... than一直是大家學習英語時的一個難點。首先,它有“比……更”的意思。例如:He is more careful than the others. (他比其他人更仔細。)其次,它有“與其……不如……”的意思。例如:He is more lucky than clever. (與其說他聰明,不如說他幸運。)
3. The truth is that everybody is a dancer for himself.
這是一個表語從句。表語從句是中、高考的重要考點之一,命題者也常常在此考點上設置重重陷阱。對于此考點,同學們需注意以下四點:
① 表語從句一定要用陳述句語序。
② 表“是否”的時候,只能用whether,不能用if。
③ 主句時態可以和從句不一致。
④ that 不可以省略。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07年高考英語上海卷的一道考題:
The traditional view is ____ we sleep because our brain is "programmed" to make us do so.
A. when B. why
C. whether D. that
解析:正確答案為D。題干的意思是:“傳統觀念認為,我們睡覺是因為大腦程序命令我們這樣做?!狈治鲱}干結構,空格后面是一個表語從句,從句結構完整,不缺少任何成分,因此應選擇可引導表語從句且不充當任何成分的that。
舞出歸屬感
三攝氏度。十八點整。沒有暖氣的南方。大汗淋漓。暖由心生。
每次跳舞,我都感覺自己是有歸屬的。舞蹈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溝通的媒介,隨著人類的進化歷程一路奔騰而來,舞過原始森林,舞過江河湖海,直到你我面前。這不禁令我想起電影里的一段獨白。
【經典對白】
Around here, dance is your identity. We live together, work together, and battle together. But unlike other crews, we all have different styles. I found all these guys out in the city, crazy talent but no place to go. We've become kind of a pseudo family here, where we can be ourselves and rules don't apply. 在這兒,舞蹈是你的身份。我們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斗舞。但和其他團隊不同,我們全都有自己的風格。這些人全部都是我在城里找到的,他們才華橫溢卻無處可去。我們在這兒已經變得有點像一家人了。我們在這兒可以做自己,而不受那些規矩的約束。
的確,正如這段話所言,舞蹈總是能給人一種歸屬感。即使北風其涼、雨雪其霏,舞蹈總能帶給人溫暖,讓人酣暢淋漓。
【妙語拾趣】
1. Around here, dance is your identity.
此處的identity是名詞,意為“身份”,其動詞形式是identify,意為“確認;識別;鑒別”。它還有一個同根名詞identification,我們的身份證ID card就是identification card的縮寫。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學習一個單詞時最好能掌握其所有相關的衍生詞,這樣才能舉一反三,自如運用。
2. We live together, work together, and battle together.
這句話中的battle不再是大家熟悉的“戰斗”之意,而是“競賽、較量”之意,在舞蹈中常常可以說成“軋舞”,意為“舞者相互切磋舞技”。另外,我們注意到這句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如果同學們在作文或演講中使用排比句,可以大大地加強氣勢。比如我們都知道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I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信念).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 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a state sweltering (熱得難受)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oppress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數個“I have a dream”排比出現,給演講增添了一份磅礴的氣勢,令聽者余音繞梁,回味無窮。
3. We've become kind of a pseudo family here, where we can be ourselves and rules don't apply.
此處的pseudo意為“虛擬的”,也就是說,這些舞者雖然不是真的家人,卻像家人一般相處,令整個舞團有了一種家的氣氛,就像一個虛擬的家庭一樣。這再一次印證了跳舞能給人歸屬感。
因為喜歡這段獨白,我便將其抄寫了下來,時常背誦。英語學習就是這樣,平時的點滴積累總能在不經意間帶給你驚喜。當我們遇到跟友誼有關的話題作文,便可借用這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