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內部控制研究背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 隨著全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和進步,全球IT技術正在逐步發展以及應用之中,會計核算以及會計管理等各項工作都隨著環境方面的變化而發生了較為重大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原始的手工會計核算中所采用的相關內控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我國在會計電算化方面的要求,這也促使相關的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必須去迎接極有可能帶來的一系列的新的問題、新挑戰。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研究我國當前會計電算化相關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工作的現狀,進一步探索我國在會計電算化背景下,在企業的內部控制中的相應策略,盡最大努力完善我國內部控制體系、促進會計電算化產業穩定以及快速發展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 內部控制 相關問題 研究與探索
會計電算化屬于一門綜合性學科,主要包括:會計學、計算機技術、相關的企業管理等。其主要運行方式是通過一系列的電子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與當今會計學科進行充分的融合,進而達到信息技術代替人工會計工作,并充分發揮電子計算機技術對相關的會計信息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并對相關的企業政策做出預測以及決策。隨著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和進步,全球IT技術正在逐步發展以及應用之中,會計核算以及會計管理等各項工作都在環境方面發生了較為重大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原始的手工會計方式中所采用的相關內控制度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我國在電算化會計方面的要求,導致我國企業內部的電算化控制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及挑戰。
一、我國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內部控制現狀
1.會計電算化工作基礎較為薄弱
由于我國的很多單位在進行會計電算化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片面的觀念性認知,只單方面的認為會計電算化工作只是在處理數據或者其他資料的時候十分便利,經常會忽略會計電算化工作在事務性工作以及相關的管理工作方面的功能。會計電算化工作相關的人才培養工作也經常被一些院校所忽視。目前,我國有些企業在會計電算化工作方面的財務管理制度相對缺乏,財務人員以及會計負責人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結果經常性質疑,導致會計電算化工作不能夠正常運行,進而導致會計電算化工作在預測、決策以及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基礎較為薄弱。
2.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
隨著我國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在會計電算化方面的應用、推廣等工作正在迅速發展,但是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計算機網絡系統進一步發展,導致我國在會計電算化方面的信息安全工作存在較大隱患。例如:黑客攻擊、計算機病毒等極有可能導致我國企業的電算化系統陷入癱瘓,進而導致我國會計工作相關的信息質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除此之外,計算機內部的控制制度相對不完善,進而導致我國會計數據等不完整,會計工作的內部控制工作實效。
二、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內部控制相關策略
1.進一步提高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人員的職能控制
會計電算化工作是會計工作在歷史發展中的一次偉大的革命,會計電算化工作不僅是會計工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世界經濟以及科學技術對于會計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會計電算化工作在進行運行的時候,必須制定出相應的組織系統以及管理控制,進一步的明確責任分工,不斷強化組織控制。在進行會計電算化分工的時候,要盡量做到相關人員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相關的職權進行分離,進一步的強化會計電算化工作在限制違法行為方面的工作力度,及時發現和糾正會計電算化工作方面出現的違法,從而進一步防止會計工作中的舞弊以及欺詐行為。
除此之外,單位內部工作人員的職能控制工作在含義方面還有更深的內容,會計系統是否安全,更重要的還是取決于相關使用人員的綜合素質。因此,進一步提高會計電算化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讓更多的會計人員接受系統的會計電算化教育和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以及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綜合能力。
2.進一步完善我國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工作
首先,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內部控制,才能夠真正保證我國在會計電算化信息方面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內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的建立、健全相關的組織機構,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保證工作和責任落實到人,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相關的操作流程,進一步發揮會計電算化工作在內部控制方面的作用。
其次,進一步的建立健全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操作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軟、硬件設施。保證會計電算化工作人員在進行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時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相關的企業要依據市場化原則,對單位的業務以及相關會計政策進行不斷的調整,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在管理制度方面的綜合應用。不斷更新和改善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內部控制工作以及相關的管理制度。
三、結束語
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發展和進步,網絡時代已經來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促使國際互聯網以及企業的內部網技術等在全球范圍內基本上實現了信息交流以及信息共享。會計電算化工作也在全球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逐步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會計電算化體系也正在互聯網的帶動下,向網絡化、智能化等方向邁進。總而言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價值信息,并作出相對應的市場反映,誰就能夠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而獲取信息的最佳方式就是用一系列的先進手段和技術進一步完善會計電算化方面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李佳.談如何加強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8(01).
關鍵詞:營財一體化;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一、公司內控建設現狀
現階段,國家電網公司遵循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頒發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規定,系統化整合前期各項建設成果,一體化推進流程、風險、授權、制度等建設,全方位實施跨層級、跨專業端到端全流程管控,深入查找現行管控中亟待完善的重點內容,提出了“五規范定標準、四機制抓執行、三支撐強保障”建設思路,到2013年底前基本建成具有“五化”特征的內控體系,從2014年起開展內控評價并接受國資委考核。
五規范定標準:制定內控流程規范、風險管理規范、授權管理規范、規章制度規范和內控評價規范,建立公司統一的內部控制標準,確立全員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
四機制抓執行:建立完善信息溝通機制、執行責任機制、評價改進機制和協同監督機制,加強“執行、評價、完善、提升”閉環管理,推動公司管理持續提升。
三支撐強保障:積極推進信息系統、專業隊伍和企業文化建設,夯實公司內部控制基礎,提升公司風險防范水平。
內部控制建設方面:明確了公司四級內控流程劃分標準;構建了公司統一的全業務流程框架;建立了標準化的專業內控流程;促進了管理要素“一體化”融合;實現了流程跨專業、跨層級貫通;規范了公司內控流程管理程序;編制了統一的內控流程手冊。
內控評價建設方面:提供了科學系統的評價工具;建立了公司內控評價改進機制;編制了統一的內控評價手冊。
二、營財一體化構建背景
營業收費是電力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提供相應服務并按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批復的收費標準、合同或協議向電力客戶收取的除電費以外的各項費用,通常包括臨時接電費、高可靠性費用、違約使用電費、賠表費及補卡費等,其中臨時接電費及高可靠性費用涉及金額大、業務發生頻繁,且按相關文件及合同約定,超期臨時接電費將按約定比例結轉收入,同高可靠性收費一樣,將會對公司收入產生影響,故一直以來都是內外部審計的一個重要關注點。但由于歷來財務人員都是以營銷部門打印的發票、收據以及提交的紙質資料作為賬務處理依據,對營銷前端業務的重要信息和時間節點無法及時掌握,造成資金安全出現漏洞、延期確認收入情況的發生。為進一步提高營銷業務協同效率,提升資金安全管理水平,規避內外部審計風險、提高內部控制能力,國家電網公司在多地進行了營銷系統營業收費業務與ERP系統財務管理模塊集成接口的建設實施試點工作,即營財一體化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三、跨管理領域下內部控制評價的必要性
內部控制評價,是指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形成評價結論,出具評價報告的過程。其評價的主體是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評價的對象是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一個涵蓋計劃、實施、編報等多個階段、包含多個步驟的動態過程。其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對實現控制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程度。內部控制的目標包括合規目標、資產目標、報告目標、經營目標和戰略目標。因此,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應是對以上五個目標的內控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具體地說,內部控制評價應緊緊圍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要素進行。
在當今市場化的大背景下,整個供電企業管理體系的目標已變為了最大善意的、合理的使用資源;持續穩定和安全的維護電力生產和消費、如實報告資源營運狀況這幾方面。而內部控制目標主要集中在維護電力安全生產和保持持續穩定供電這兩個方面,具體又分為安全性目標、真實性目標和符合性目標。所以不難看出,供電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只是管理目標的一部分,管理目標大于內部控制目標。因此從總體上來說,供電企業管理體系要大于內部控制。不難發現,將內部控制與管理體系是不能割裂開來的,人為地將內部控制區分為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也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所以,僅將內部控制局限于財務報告可靠性中,抑或無法理清內部控制與管理體系的關系,就無法得到與實踐相符的內部控制概念,無法得到管理界的內部控制概念,更無法達到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因此,在供電企業管理中,雖存在著各個不同的管理領域,各管理領域間相對獨立的內容,但管理是一個系統,即使獨立的各管理領域間也存在著無法割裂的聯系,必須用系統的觀點來看待各個獨立的管理領域,將內部控制融于各個領域中,融于其他的管理系統之中,在設計整體管理體系和各子系統時,考慮內部控制的要求。
在內控體系建設中,國網公司依據業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首次嘗試了開展跨專業流程銜接,推動公司從業務條塊化管理向全流程管理轉變,為業財一體化理念下的營財一體化內控評價創造了良好土壤,為構建適合于營財一體化特色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提供了指導性的框架。因此,在公司推進業財協同的營財一體化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以現有內部控制體系為基礎,根據營財一體化實際業務流程,對原有內控評價體系進行深入與改進,將內控評價體系貫穿于各個不同的管理領域當中,將內控評價體系涵蓋營財一體化系統各管理領域,規范業務流程,防范企業內控風險,推進企業營財一體化建設的細分體系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建立。
結語
基于以上分析,在營財一體化系統建設試點工作的大背景下,構建適用于跨業務中心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發展依舊十分深遠,而對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更是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必須要加強內部控制,增強自身的發展能力。但是,目前我國外貿企業的內部控制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使其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發展還面臨諸多的問題,本文主要對其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金融危機;外貿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其帶來的影響對各個行業都具有深遠性。當前,我國外貿企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更為顯著。對外貿企業而言,加強內部控制,增強自身發展實力,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是其應對金融危機和實現自身發展的必要措施。但是,目前我國外貿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還存在缺乏風險防范意識、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相關工作實施力度不足以及缺乏專業化的內部控制人才等問題,因此必須要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增強其內部控制能力,提升外貿企業的整體發展能力。
1.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缺乏風險防范意識
目前,我國大多數外貿企業對國際市場需求依賴性較強,其主要以低端產品的出口為主,產品的附加價值較低,在整個國際市場中缺乏競爭力。但是其在內部控制方面還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其難以通過自身的發展來防范金融危機對其造成的影響。其內部控制的理念相對陳舊,難以服務于外貿企業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國外貿企業的整體競爭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1.2沒有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
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必須要有完善的機制作為保障。當前,我國外貿企業一般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商品的進出口方面,其對內部控制相關工作的重視程度較低,一般都是由各級主管部門分工實施具體的管理工作,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因此當企業的發展遇到問題時,其各項處理工作顯得雜亂無章,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由于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使得外貿企業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其生存壓力不斷增大。
1.3內部控制工作實施力度不足
企業在制定內部控制機制之后,必須要嚴格執行相關工作。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很多外貿企業沒能嚴格實施其內部控制相關工作,使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還要受到來自于企業內部的威脅,因此其生存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對其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同時,外貿企業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實施監督機制,其各項工作缺乏嚴格的監督力度,各部門難以按照既定的要求嚴格實施內部管理相關工作。
1.4缺乏專業化的內部控制人才
我國外貿企業大部分屬于中小企業,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注重對員工的培訓和教育,使其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人才匱乏的境地。而企業的內部控制實施需要大量的專業化人才。一方面是因為內部控制人才的培訓和引進需要企業花費較大的成本,這使得外貿企業的發展成本不斷加大,因此很多外貿企業對其重視程度較低。另一方面,內部控制專業化人才目前還比較缺乏,從其培訓到定崗實施需要較長的周期,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外貿企業面臨的生存和競爭環境日益多變,很多企業的生存周期較短,因此其內部控制人才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實施相關管理工作。
2.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強化內部控制的對策建議
2.1加強風險防范意識
金融危機對外貿企業的影響不斷加大,因此在制定和實施內部控制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全面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外貿企業一方面要從其發展的現狀出發,對其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將金融風險防范意識貫穿到整個內部控制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對管理層進行培訓和引導,使其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將風險防范意識作為其實施各項工作管理的指導性理念。
2.2完善內部控制
機制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是外貿企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實施內部控制的有效保障。因此,外貿企業必須要從內部出發充分完善其內部控制機制,積極借鑒大型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經驗,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愿景對其現有的內部控制機制進行再設計,使其能夠充分迎合外貿企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內部控制相關工作,同時要充分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來充分完善其內部控制機制,以此全面增強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3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督
如前所述,很多外貿企業難以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嚴格執行內部控制相關工作,因此其必須要在內部組建監督管理小組,對其內部控制相關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促使相關工作人員嚴格執行相關工作,依據金融危機背景下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實施相關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內部控制相關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不斷對外貿企業的內部控制相關工作進行完善,使其充分滿足金融危機背景下外貿企業的發展需求。
2.4引進和培養專業化的人才
引進和培養專業化的人才是外貿企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有效實施內部控制的關鍵性因素。一方面,可以對其現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監督,增強其內部控制相關工作技能,逐漸走向內部控制管理崗位,嚴格實施內部控制相關工作。另一方面,要從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中引進內部控制專業人才,形成完善的人才引進機制,為外貿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進而增強其內部控制相關工作的有效性。
3.總結
對外貿企業而言,加強內部控制能力,以此提升整個企業的發展實力和全球競爭力,是其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繼續取得發展的必要措施。鑒于目前外貿企業在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必須要從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引進和培養專業化的人才等角度出發增強內部控制能力,以此實現外貿企業的健康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海潔.淺析外貿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J].西部財會,2015(08)
Abbott(2004研究得出,審計委員會的專業性、獨立性和活躍性與財務報告重述顯著負相關。Goh(2009認為規模大,獨立性強,專業性強的審計委員會更能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并及時進行整改,有利于重樹投資者的信心。Schmidt(2013研究表明專業性強的審計委員會和質量高的審計師與財務報告重述的詳細信息的及時披露相關。王雄元和管考磊C2006)實證研究發現高獨立性、高學歷的審計委員會與財務信息披露質量顯著相關,但專業性、頻繁的會議對財務信息質量并沒有明顯的幫助。吳清華和田高良(2008實證研究發現,最終控制人的控制權比例與審計委員會的引入概率之間顯著負相關,而且股權結構影響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的需求動因。向銳C2012)得出最終控制人產權國有性質與自愿設立審計委員會顯著正相關。盧銳等(2011研究發現,相比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相對較差,而非政府控制的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與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之間則沒有明顯差異。劉啟亮等(2012實證發現相對于非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和薪酬業績敏感度之間的協同性更加顯著。因此,本文將基于產權性質通過對審計委員會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內部控制質量的思路,把產權性質、審計委員會和內部控制三者聯系起來,實證檢驗不同產權性質下審計委員會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不同產權下審計委員會的規模和活躍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當前,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改制后的上市公司依然是國有控股,因而,這些國有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國有企業的雙重公司目標和治理結構(信息溝通困難,受到政府行政干預(鐘海燕,2010),內部人控制的問題(鐘海燕,2010)。為了應對國有上市公司復雜的治理結構,提升信息溝通效率,保障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提高內部控制質量,相對于非國有上市公司,國有上市公司應設立相對較大的審計委員會和召開更多的會議,保證審計委員會成員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對內部控制的實施,以及時高效地解決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非國有上市公司由于經營目標明確,治理結構清晰,信息溝通高效,因而,一個規模適中、具有一定活躍性的審計委員會即可保證較高的內部控制質量。即是說,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規模和活躍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據此提出假設H1,H2。
H1: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相對非國有上市公司,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
H2: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相對非國有上市公司,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活躍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二不同產權下審計委員會獨立性和專業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規模大,獨立性強,專業性強的審計委員會更能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并及時進行整改,有利于重樹投資者的信心(Goh,2009,為上市公司融資提供重要保障。余明桂(2008研究表明有政治關系的企業比無政治關系的企業獲得更多的銀行貸款和更長的貸款期限。Allen(2003認為政府作為國有商業銀行的最終控制人,主導著商業銀行信貸資源的配置,導致銀行信貸資源配置更多地向國有企業傾斜,而私有企業較難獲得到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支持。出于樹立投資者信心,為自己營造一個有利的融資環境,免于監管機構的處罰,非國有上市公司更有動機
提高審計委員會中獨立董事和財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的比例,并且獨立董事和財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擔任審計委員會召集人,獨立專業地制定內部控制制度,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并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專業的應對方案,以提高內部控制質量。即是說,非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獨立性和專業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據此提出假設H3,H4。
H3: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相對國有上市公司,非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獨立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H4: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相對國有上市公司,非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專業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本文選擇2011年的深市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由于深市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在會計計量和業務性質等方面具有特殊性,相互間缺乏可比性,因此,本文僅選擇2011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本文還進行了如下樣本篩選程序(1)剔除內部控制質量缺失的公司;(2剔除審計委員會數據缺乏的公司(3剔除產權性質數據和相關財務數據缺失的公司(4剔除金融類公司。經過上訴篩選后,最終樣本容量為188個,其中非國有上市公司67個,地方政府控制上市公司76個,中央政府控制上市公司45個。數據來源說明如下:內部控制質量的衡量指標內部控制指數通過迪博數據庫(DIB)中內部控制指數庫獲得;產權性質的數據根據國泰安數據庫中數據和迪博數據庫整理得到審計委員會特征(規模、獨立性、專業性和活躍'性數據從國泰安數據庫(CSMAR)提供的審計委員會成員、背景資料以及公司年報整理獲得;控制變量數據根據國泰安數據庫(CSMAR)、年報及相關公告整理而得。采用SPSS19統計分析軟件和Exce12007對數據進行分析。
(二)模型設計與變量定義 本文在控制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盈利能力、實際控制人類型、董事會特征(規模、獨立性、專業性)等影響審計委員會特征和內部控制質量因素的基礎上,考察不同產權性質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
本文參考劉笑霞(2013的研究方法,建立如下回歸模型:Ln(ICQ)=p0+p1ACSize+p2ACIndepen1+p3ACIndepen2+p4ACProf1+p5ACPro12+p6ACActive+p7CHoldshare+p8Bsize+p9BIndepen+p10BProf+p11ln(CSize+p12DAR+p13ROE+e(1)其中,ACSize、ACIndepen1、ACIndepen2、ACProf1、ACP-ro12、ACActive是反映審計委員會特征(規模、獨立性、專業性、活躍性)的變量tHoldshare是反映產權性質的變量;Bsize、BIndepen、BProf是反映董事會特征的變量,它們和CSize、DAR、ROE構成模型控制變量;e是模型的隨機誤差項。模型(1)用來檢驗不同產權性質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特征與內部控制質量的關系假設H1、H2、H3、H4。有關變量的具體定義見表1。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全樣本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對于連續性變量已按兩端各1%進行了W'nsorize處理,統計結果見表2。(1內部控制質量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就內部控制質量(以內部控制指數衡量來說,國有上市公司高于非國有上市公司;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在相同產權性質下,不同公司之間內部控制質量的差距,非國有公司比國有公司小,這說明當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國有上市公司之間參差不齊,而非國有上市公司之間相差不大,原因在于非國有上市公司出于避免監管機構的懲罰,樹立投資者的信心等考慮都盡心提高內部控制質量,而國有公司的國有背景使得他們具有某些政策優勢(如融資渠道多樣化,貸款易獲得性等導致國有公司間對內部控制質量的要求不同。(2不同產權性質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特征描述性統計結果。根據表2歸納整理得到不同產權性質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特征,見表3。首先,審計委員會的規模。就平均水平來說,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大于非國有上市公司,非國有上市公司大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但差異不明顯且審計委員會人數大多在3-4人之間。其次,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審計委員會中獨立董事所占比率,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大于地方政府控制、非國有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差別不大;審計委員會召集人是否為獨立董事,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比例大于地方政府控制、非國有的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差別不大。總體來看,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獨立性強于地方政府控制、非國有的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差別不大。第三,審計委員會專業性。審計委員會中財務會。
(二)相關性分析本文對全樣本變量進行了Pearson和Spearman相關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4表明,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委員會特征中的規模、審計委員會中獨立董事所占比例、召集人的獨立性、審計委員會中專業人員所占比例、召集人的專業性以及活躍性之間呈正相關,與大股東持股比例負相關,初步證明上述理論假設的正確性。但相關性都不明顯,還需進一步通過回歸檢驗結果來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即是說,審計委員會規模越大,獨立性越強,專業性越強,活躍性越強,內部控制質量越高;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內部控制質量越低。由于所有主要回歸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25,說明回歸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模型的建立是科學可行的。
(三不同產權性質下審計委員會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實證結果(見表5)表明,不同產權性質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規模、獨立性、專業性和活躍性均與內部控制質量呈正相關關系,但相對國有上市公司,非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獨立性、專業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規模、活躍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較小。(1)不同性質下審計委員會規模、活躍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據實證結果(見表5,在一定范圍內,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規模越大,活躍性越強,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相對非國有上市公司,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規模、活躍性對內部控制質量影響更大,假設H1、H2得到驗證。這說明我國國有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復雜性,以及雙重公司目標,導致內部信息溝通不暢,效率低下,進而阻礙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實施,以及出現問題的及時解決。因而,國有上市公司需要設立相對較大、活躍性較高的審計委員會,以保證審計委員會成員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協調公司內部關系,提升信息溝通效率,及時高效地解決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內部控制質量。相似地,在一定范圍內,相對地方政府控制上市公司,中央政府控制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規模、活躍性對內部控制質量影響更大。這說明我國地方政府控制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更加復雜,以及受到多重領導,信息溝通不暢,進而阻礙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實施以及出現問題的及時解決。因而,地方政府控制上市公司需要設立相對較大,活躍性較高的審計委員會,以及時高效地解決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內部控制質量。
(2不同性質下審計委員會獨立性、專業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據實證結果(見表5),相對國有上市公司,非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中獨立董事和財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的比例,并且獨立董事和財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擔任審計委員會召集人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即非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獨立性、專業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假設H3、4得到驗證。這說明出于樹立投資者信心,為自己營造一個有利的融資環境,免于監管機構的處罰,非國有上市公司更有動機提高審計委員會中獨立董事和財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的比例,并且由獨立董事和財注分別表示在置信度(雙測)為0.05、0.01時,相關性是顯著的。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擔任審計委員會召集人,以保證審計委員會獨立專業地制定內部控制制度并確保其施行,及時高效地對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專業的應對方案,以提高內部控制質量。相似地,相對地方政府控制上市公司,中央政府控制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中獨立董事和財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的比例,并且由獨立董事和財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擔任審計委員會召集人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即非國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獨立性、專業性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這說明受到相關監管機構嚴格的監督,中央政府控制上市公司更有動機提高審計委員會中獨立董事和財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的比例,并且由獨立董事和財務會計專業背景人員擔任審計委員會召集人,以保證審計委員會獨立專業地制定內部控制制度并確保其施行,以提高內部控制質量。
(四)穩健性檢驗本文通過以下方式對上述實證檢驗結果進行穩定性檢驗。第一,采用以前學者的研究研究方法,僅用審計委員會中獨立董事、財務會計人員所占的比例分別代表獨立性、專業性。第二,對控制變量進行替換,用公司期末總資產代替公司規模,同時加入銷售增長率作為控制變量。經過上述一種或多種方式的替換,實證數據均表明,本文實證結果是可靠的。
五、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 信息披露 作用 影響因素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
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時會產生成本,而披露之后可能會為企業帶來正效價或負效價。因此,大多數企業在考慮是否進行內部控制披露時,可能會對內部控制的價值和成本進行權衡之后做出相應的決策。以往文獻表明,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決策時可能還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公司治理視角
Eng & Mak(2003)分析了公司治理對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發現,凈資產收益率、獨立董事比例、管理層持股、國家持股比例、公司規模等與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正相關,負債比率與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負相關。
蔡吉甫(2005)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對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財務報告質量、財務狀況是否異常的顯著影響,即經營好、財務報告質量高的上市公司傾向于披露內部控制信息;而財務狀況存在異常的上市公司披露動機則不強。
2、“動機選擇”行為視角
崔志娟(2011)的研究則更加注重人再內部控制中所起的作用。她認為內部控制披露受企業高管層“動機選擇”行為的影響,即內部控制質量低的公司可能不情愿披露內部控制的真實信息,會采取模糊方式或操縱方式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降低內部控制披露的信息質量。
3、信號傳遞視角
Grossman & Hart(1980)、Benston(1982)和Dye(2001)等分析了信號傳遞性質對信息披露的影響,他們認為,公司披露任何“壞信息”進行信號傳遞是不理智的,所以,公司傾向進行“好消息”的信息披露,只會披露有利于公司的信息。
林斌等(2009)認為企業披露內部控制信息主要是為了向市場傳遞企業真實價值的信號:內部控制質量好的公司,具體來說內部控制資源充裕、快速成長、設置了內審部門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而上市年限長、財務狀況差、組織變革程度高及發生違規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鑒證報告。同時作者的研究還表明有再融資計劃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這與信號傳遞理論的思路也是一致的,因為企業在融資前通過披露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能給被融資方傳遞積極的信號,使得融資更加順利,因而他們可能會更愿意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
4、沖突視角
方紅星等(2012)則更進一步提出降低沖突和傳遞信號不僅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主要動機,而且是其自愿提高鑒證信息披露質量(擴大鑒證范圍和提高保證程度)的主要動機。
5、審計師視角
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不僅取決于公司自身的披露動機,而且取決于審計師是否愿意出具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戴捷敏等(2012)利用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在2008―2009年年報中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信息所帶來的研究機會,實證考察了內部控制鑒證報告這一特殊的自愿信息披露行為的決定因素。研究發現,審計師聲譽越高,越不愿意出具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和為公司的內部控制提供高程度保證;另一方面,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沖突以及內部控制質量會顯著影響審計師對鑒證風險水平的評估,進而影響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鑒證范圍和保證程度。
田高良等(2010)使用logit回歸對2008年深市494家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公司進行研究發現:經歷審計師變更和財務報告重述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內部控制缺陷。另外,聘請的審計師質量越高,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6、政府控制視角
在轉軌經濟背景下的中國新興資本市場,多種產權結構并存,公司存在政府控制與非政府控制之分。在“中國特色”的制度背景下,從政府控制角度來研究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也顯得必要。張志平(2013)研究發現,政府控制抑制了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信息披露行為;并且政治關聯加劇了政府控制的抑制作用。
7、其他視角
馮紅卿等(2012)認為企業披露信息是在吸引投資者和避免泄露商業秘密之間進行權衡的結果,作者通過對2007-2009年深滬兩市4131個樣本進行檢驗之后發現:當市場從極度分散向相對集中變化時,非國有企業更傾向于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獲取一定優勢;但如果金字塔層級較多,非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披露動機會減弱。從這些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較為繁復多樣,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對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進行了自己的探究,但可能缺乏相對深入的研究,就像影響審計收費的因素一樣,已經找到八九十個影響因素了。但是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來說,有沒有可能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形成一個綜合性的觀點,從而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機制和規范仍然是個問題。
參考文獻:
[1]蔡吉甫.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證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3):85-88.
[2]田高良,齊保壘,李留闖.基于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0(04):134-141.
[3]崔志娟.規范內部控制的思路與政策研究――基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動機選擇”視角的分析[J].會計研究,2011(11),52-56.
關鍵詞: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實證研究;綜述
企業財務報告被認為是企業整體財務狀況的照片,企業的內部控制報告無疑是企業內部控制健全與否的縮影。外部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對于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的主要途徑是其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鑒于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關注度的升溫,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成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的重要依據。
一、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
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經歷了自愿性披露向強制性披露的演進歷程。美國于2002年了《薩班斯法案》,該法案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做了強制性規定。對于我國來說,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附屬于年報到獨立公布、從自愿到部分強制。有關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規定可追溯于2001年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對于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內部控制發表獨立意見,并于2008年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要求上市公司對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估報告,但是沒有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由于制度背景、監管環境、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市場有效性的差異,存活于不同經濟環境下的上市公司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表現出了差異化。國內外皆有學者針對不同時期以及不同監管背景下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狀況進行了研究,研究方法主要以描述性統計為主。
(一)內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現狀
內部控制報告日益成為投資者做出決策的重要依據,在我國從2001年開始,披露內部控制報告的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我國在2006年以前以及美國在2002年以前并沒有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強制性規定。結果導致,我國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缺少實質性內容,并且披露動機不強(李明輝,2003),并且上市公司在2001和2002年報中披露的有關內部控制的信息前后矛盾,以說好話為主(張立民,2003)。RMcMullen ,Dorothy 和Ragahunnandan , K. ( 1996 ) 1993 年對2221 家公司的年報進行了研究,其中有742家自愿提供了內部控制報告。相對于處于自愿披露階段的我國上市公司來說,披露公司所占比例較高。
(二)內部控制信息半強制性披露現狀
2006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以及隨后的指導性規定分別要求,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需要在年度報告的重要事項段披露相關內部控制信息,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中小企業上市公司只需要獨立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于是,2006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公司數量、披露深度、披露位置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并且部分公司公布了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以及會計師事務所針對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核實評價意見(馮建等,2008)。在實際執行中,強制性披露要求并未被所有上市公司遵守,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動機較弱(楊有紅等,2008)。由于上海證券交易所未做出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以及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核實評價意見獨立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在2006年度以前只有極少數的公司公布了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以及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核實評價意見。
(三)內部控制信息強制性披露現狀
美國自2002年開始實行內部控制信息強制性披露,自2002至2005年有不少于970家上市公司至少披露了一項內部控制重大缺陷(Jeffrey Doyle等,2007)。對于不同行業2002至2004年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而言,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率存在差異,計算機行業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最多(Weili和Sarah,2005)。在我國,由于沒有明確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標準,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自選擇問題比較普遍。張英等(2010)年對滬深兩市2008年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161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實證研究,其結論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基本良好,但絕大多數公司未披露內部控制缺陷。另外,曹建新(2010)在實證研究中對篩選出的764家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公司進行描述性統計發現,只有191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了內部控制鑒證報告。
二、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
在美國現如今的監管背景下,研究的領域開始向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轉變,即主要研究哪些因素導致了內部控制的缺陷,該領域的研究已經轉向了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已不再屬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范疇。對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財務狀況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
完善的內部控制是可以有效的保證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果,通過披露內部控制信息,有利于投資者對于企業經營狀況的判斷,同時,也是企業向投資者傳遞利好經營信息的一個途徑,從而區別于其他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好的公司更傾向于披露內部控制信息(蔡吉甫,2005),財務狀況差的公司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動力不足(林斌等,2009)。Tanner(1992)從兩個維度研究了管理層內部控制報告的披露動機,其中屬于機會主義維度的較適中的債務水平會促使管理層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報告。
財務杠桿高和固有風險高的公司更有動機披露內部控制信息(如:曹建新等,2010; Rogier Deumes等,2008),公司的成長性是影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因素之一,快速成長(林斌等,2009)、凈利潤增長率高(Broson,s.,etal,2006)、規模增長快的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動力充足。Healy 和Palepu(2001)指出,管理者自愿性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一個動機是降低資本成本。降低信息不對稱可以降低投資者預測未來投資回報所可能承擔的風險。
(二)治理特征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
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受獨立董事占董事總人數、監事會規模、是否設立審計委員會影響顯著(方紅星等,2009)。股權集中度高、外部獨立董事占所有董事比率高以及審計質量高的公司具有較強的自愿性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動機(曹建新等,2010)。除此之外,Broson,s.,etal(2006)研究發現,審計委員會開會次數越多、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可能性越大。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健全和運行有效與否是決定內部控制報告披露以及披露深度的直接影響因素。內部控制薄弱的公司通常沒有動機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報告(McMullen, 1996)。林斌等(2009)研究表明,設置了內審部門,組織變革程度低的上市公司更傾向于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
(三)外部審計和監管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
財務報告質量高可以認為是內部控制完善的替代變量,財務報告質量高的公司更傾向于披露內部控制信息,而財務狀況異常的公司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動力明顯不足(蔡吉甫,2003)。財務報告有問題的公司不大可能提供內部控制報告,用戶可通過內部控制報告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業管理控制是否有效(McMullen等,1996)。在以往的實證研究中時常將是否是“四大”審計作為審計質量的衡量變量,曹建新等(2010)實證研究發現,審計質量高的公司具有較強的披露內部控制報告的動機,是否聘“四大”進行審計工作對內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影響顯著,然而外部審計卻沒有起到明顯作用(方紅星等,2009)。Ashbaugh- Skaife等(2006)研究發現影響公司發現與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因素有獨立審計師的影響力、前期財務報表重述和SEC監管形成的對于監管的敏感性、機構投資者的監督以及行業訴訟風險等。會計風險較高、審計師辭職現象更多的公司相對容易出現內部控制缺陷(Ashbaugh - Ska ife等,2007)。
三、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場反應
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實施。上市公司將被強制性要求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鼓勵上市公司披露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核實評價意見。自相關規定出臺以來,公布內部控制審核評價報告即內部控制報告的上市公司數量激增,為內部控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近年來,以內部控制報告為實證數據來源的實證研究成果不斷呈現。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看,有關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是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財務報告質量,另一方面是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投資者回報(楊有紅等,2010)。此外,Palepu(2001)概括了自愿性披露對資本市場的三種潛在影響,分別是提高資本市場股票的流動性、降低資本成本、增加分析師的關注。結合我國現有的實證研究成果,現階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資者回報、公司治理及財務狀況。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投資者回報
股票流動性被視為信息不對稱的變量,證券監管部門鼓勵上市公司公布內部控制報告的初衷在于降低市場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其實際市場反應效果,研究中可以透過市場對股票交易的反應來進行檢驗,尤其是針對內部控制缺陷的檢驗。Hammersley et al.(2007)研究發現所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與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負相關。并且,披露的有關內部控制缺陷的嚴重性、查證的難易程度以及披露的模糊性等特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同時,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報告上市公司有著更活躍的股票交易以及更低的股票價格波動,意味著作為一項“信號”機制的內部控制報告自愿披露確實降低了市場主體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具有實際的經濟后果(黃壽昌等,2010)。David M. Wills ( 2000) 認為, 內部控制報告有利于增加企業價值, 良好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股價有正相關性。甚至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影響了股東的財富分配(DeFond 和 Francis,2005)。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場主體在進行市場披露時較未披露方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如果披露了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則需要向注冊會計師支付審計費用。注冊會計師實施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后則相應的加大了注冊會計師的責任,目的在于將其與其他上市公司區別開來,表現在股票市場上,則是取得較高的超額收益。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關注始于公司IPO期間,IPO公司上市首日對于明確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顯著的正向反應(邱冬陽,2010)。對于上市公司的啟示是上市公司應該從IPO開始規范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推動內控制度建設。從我國現在的披露現狀來看,更多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流于形式,然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對于事件期內的累積累計超額收益影響顯著(陳共榮,2007)。另外,對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證券市場則出現顯著的負反應(馮建,2008)。
(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和財務狀況
更高水平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增加減少了公司內部人和外部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增加了對公司管理者的監督約束機制,降低了管理者道德風險,即能夠降低成本。內部控制報告改進了內部控制,提供了額外的與決策有用的信息(Hermanson,2000)。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高質量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僅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業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從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決策,還可以促進企業的管理者改進內部控制,促進內部控制的完善,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基于此,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對顯性成本抑制作用不顯著,對隱性成本有明顯抑制作用,對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具有綜合抑制作用(楊玉鳳,2010)。
內部控制的健全及運行有效是財務報告可信的前提,內部控制報告向投資者發送了財務報告可靠性的信號。楊有紅(2009)研究發現,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公司的財務報告質量在當年及在此之前6 年均顯著高于其未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公司。此外,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影響了上市公司的資本成本,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更高的權益成本。AshbaughSkaife 等 (2007)研究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和還影響了市場對公司資本成本的評估。
參考文獻:
[1]李明輝, 何海, 馬夕奎. 2003.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的分析. 審計研究, 1: 38- 43.
[2]張立民, 錢華, 李敏儀. 2003.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與改進) ) ) 來自我國ST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 審計研究, 5:10- 15.
[3]馮建、蔡叢光,2008,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財經科學(5).
[4]方紅星,孫.強制披露規則下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財經問題研究,2007;12
[5]蔡吉甫,2005,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證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3).
【關鍵詞】高校內部控制;系統動力學;系統要素耦合;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G6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3-0091-05
一、引言
近年來,高校負面新聞的層出不窮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例如南昌大學原校長周文斌受賄和挪用公款案、西安理工大學原校長劉丁挪用科研經費吃回扣案、浙江大學水環境研究院原院長陳英旭非法占有科研經費案等,這些案件從側面反映出高校內部控制存在諸如基建監督體制缺失、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脫節以及高校資產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制約著高校健康發展。2014年1月1日,財政部制定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明確了行政事業單位(例如高校)內部控制規范程序,這使得內部控制有規章可循。2015年3月24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要求直屬高校健全內部審計工作領導機制,學校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內部審計工作,設置獨立內部審計部門,不受其他機構和個人的干涉。高校內部控制的管理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國外學者主要從高校決策支持系統、內控部門重組以及財務管理等角度對高校內控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Rober(t1990)研究表明高校決策支持系統和執行報告系統的建立有利于高校資金決策的科學性。Barbara(2003)以某私立綜合性大學管理人員信息系統為背景,運用信息反饋理論建立高校決策支持系統,研究得出高校可以借鑒企業內部控制方法來提高自身內控水平,例如采用扁平化組織結構的領導方式或利用創新型的管理方法縮短監管復雜性。Danie(l2005)研究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規范來均衡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和財政撥款使用效率之間的利益分配矛盾。David&Rusty(2010)認為將高校內部控制納入云計算策略是改進高校預算控制的必要選擇,并進一步探索了高校內部控制管理的影響因素。Matthew&Justin(2010)針對美國高校管理中關于外包與分權的爭議,提出了高校內部控制的全面思考,研究結果表明,外包和分權兩種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校內部控制管理成本,提高高校內部控制管理效益。Ma(2012)研究得出行政權力過大是高校內部控制管理弊端的重要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促進高校內部控制水平提高的措施。Han&Zhong(2013)認為高校預算資金使用效率的預測有助于建立高校預算控制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增強高校預算控制提供定量的分析方法。國內許多學者的研究主要結合中國現實中不同條件背景,例如內部控制體制和控制框架等,從實證分析等角度探討高校內部控制管理,并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劉新春(2001)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提出加強高校內部管理的觀點,認為高校內部控制管理除了側重于內部控制機構的建設以外,還需從提高學校各級管理部門內部控制制度的認識和重視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兩個角度出發。2001年財政部了《關于高等院校建立經濟責任制、加強財務管理的幾點意見》,要求規范校內財經秩序,袁路明(2001)基于此背景提出了一系列加強高校內部控制的對策建議: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加強學校財務制度建設,嚴肅財經紀律,將高校內部控制的重點放在學校重大項目決策程序、會計委派程序的規范化建設上。方蕓(2013)構建了高校內部控制風險預警系統,從而對高校內部控制狀況進行定量評價,從實證分析角度豐富了高校內控理論研究。陸文斌等(2014)研究得出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實施和評價彼此之間密不可分,其中內部控制的評價是綜合管理的關鍵。步磊和范亞東(2014)運用多元回歸方法,分析了公司治理結構因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丁家源(2014)分析了我國高等學校存在的各種弊端,并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杜俊萍(2015)以高校的實際情況為研究背景,探討了高校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方法和控制制度體系的建立。基于上述文獻分析,本文創新性地將系統動力學引入高校內部控制系統中,全面構建控制活動———信息交流與反饋———內部監督情景模擬,并結合H高等學校數據來驗證該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針對性提出一系列改進的對策建議。
二、高校內部控制的系統動力學模型構建
系統動力學由麻省理工大學Forester教授創建,是以系統論思想為基礎,運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對系統的復雜動態行為進行研究的一門交叉性學科,它吸收了系統理論精髓并結合控制論、信息論等相關理論。高校開展內部控制晚于企業內部控制實施,控制手段存在差別,且整體控制水平較低。從系統學角度看,高校內部控制體系是一個完整的信息傳遞和反饋系統,原因在于高校內部控制涉及高校內部的教學單位、教輔單位和科研單位等各個部門,而高校各部門組成的高校內部控制子系統(例如財務子系統、教學子系統、信息管理子系統等)有效運行依賴于各個子控制系統的信息交流與反饋。鑒于此,本文針對H高等學校的內部控制行為構建動力學模型,并進行系統狀態變量調整的情景模擬,這將有助于分析高校內控復雜行為的演化,為完善高校內部控制提供有用建議。
(一)高校內部控制的系統動力學模型構建
1.確定系統邊界,針對研究的問題分清主次,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本文構建的系統動力學模型的空間邊界是H高等學校,其內容邊界按照COSO標準界定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與內部監督。為了便于實現重點研究,筆者將內部監督和信息交流與反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并分析控制活動對高校內部控制的影響。系統動力學的指標包括狀態變量、速率和輔助變量。其中,狀態變量反映整體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狀態情況和未來演化行為,并且狀態變量之間通過信息流、資金流等建立關系,形成相互影響的一體化網絡,而速率和輔助變量分別反映狀態變量的變化方向和影響因素。由于預算控制和財務控制狀況能夠反映控制活動的狀態,因而將其作為控制活動子系統的狀態變量;信息交流和反饋技術的發展反映信息交流和反饋子系統的變化狀態,所以將其作為信息交流和反饋子系統的狀態變量;內部審計作為內部監督子系統發展的重要手段,能夠使子系統發生狀態改變,從而將內部審計作為內部監督的狀態變量。因此,預算控制水平和財務控制水平作為控制活動的關鍵指標,信息交流和反饋頻率作為信息交流和反饋的關鍵指標,內部監督關鍵指標設置為內部審計水平。基于上述假設條件,本文建立由速率和輔助變量組成的系統模型,如表1所示。2.設計高校內部控制系統模型結構流程圖本文根據SD原理,分析H高等學校內部控制的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子系統的相互關系,建立起各狀態變量之間關于速率和輔助變量的系統信息反饋結構,并設計出內部控制系統模型結構流程圖,如圖1所示。借鑒Rees等(2001)采用的相關參數設定方法,結合H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復合系統的結構特征、主變量數據變化的穩定性以及變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將參數概括為三類:(1)針對數據穩定性較強的單變量參數,采用系統歷史數據資料算術平均數來確定,這類參數包括預算指標合理分配率、內控問題查處率、內控問題解決率以及重大事項上報率;(2)采用函數計算確定的參數包括預算機構健全率、信息系統覆蓋率、技術人員充足率、監督機制健全率、審計部門獨立性以及會計核算準確率;(3)人為設定監督主體能力和財務專職人員素質。3.高校內部控制系統模型的真實性檢驗為了證實高校內部控制系統模型的有效性,筆者通過模型相關調試和檢驗來進行驗證。本文選取2008—2012年H高等學校的數據進行歷史性檢驗(見表2),結果顯示系統模擬結果與其內部控制實際狀況基本吻合,這說明基于系統動力學下高校內部控制模型具有較好的模擬能力,能夠真實地反映高校內部控制三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因此,可以將其作為該高校內部控制情景模擬和預測的依據。
(二)H高等學校內部控制未來變化趨勢的情景分析
觀察H高等學校的系統流程圖可以發現,高校內部控制系統的控制活動———信息交流與反饋———內部監督各子系統要素存在一定的耦合關系。本文基于三個子系統間的相互關系,以2011年H高等學校的內部控制系統發展模式為參照,設計出三種新型發展模式:信息技術支持預算型(A)、預算和財務控制協調發展型(B)、信息技術促進內部審計發展型(C)。下文對H高等學校內部控制發展趨勢進行情景模擬和分析。1.H高等學校內部控制發展趨勢模擬針對三種發展模式,本文對H高等學校未來13年控制活動———信息交流與反饋———內部監督的發展趨勢進行模擬和分析,模擬結果如表3所示。(1)信息技術支持預算型(A):假定模型初始參數保持不變,預算機構健全率、預算指標合理分配率、信息系統覆蓋率以及技術人員充足率保持2011年水平,分別是20%、25%、13%和21%,按照H高等學校2011年的發展狀況進行模擬。模擬結果顯示:2015年預算指標合理分配率達到34%,較2011年有大幅提升;信息交流和反饋程度增強,具體表現為信息系統覆蓋率增長到36%;技術人員充足率較2011年上升4%,內部控制水平增長到17.4%。到2024年信息技術中信息系統覆蓋率增長較快,技術人員的發展使得內部控制水平達到18%。這說明信息交流和反饋子系統的建設以及預算控制子系統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內部控制水平。(2)預算和財務控制協調發展型(B):此模式下2015年預算機構健全率和預算指標合理分配率分別達到30%和39%,信息系統覆蓋率和監督主體能力等指標保持原有水平。模擬結果顯示:2015年內部控制水平增長到16%,預算控制子系統和財務控制子系統的預算指標(合理分配率、預算機構健全率和會計核算準確率)在2024年出現大幅提高,內部控制系統水平增長17.6%。這說明預算和財務控制協調發展能夠有效帶動內部控制水平的提高。(3)信息技術促進內部審計發展型(C):此模式在技術支持預算型的基礎上進行,其監督機制健全率增長5%,監督主體能力增長4%,從而實現內部監督的大幅度增長,2015年高校內部控制水平達到17.8%,在三種模式中處于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內部監督的嚴格,此模式在2024年內部控制水平達到18.90%,成為三種模式中增加速度最快的。2.H高等學校內部控制發展趨勢分析針對以上高校內控發展趨勢進行模擬和分析后,可以發現:(1)在內部監督機制不變的情況下,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預算機構的構建促使內部控制水平從2011年的10.34%增長到2015年的17.4%。這說明信息溝通與反饋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需要進一步重視。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要求,加強信息的溝通和反饋以及重視內部控制信息的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模式(A)數據分析結果正契合現實要求。這進一步說明了技術支持預算改進的發展模式(A)的合理性得到驗證。(2)在模式(B)下,2024年信息系統覆蓋率、監督機制健全率和技術人員充足率分別增長了11%、2%和5%,而預算機構健全率、預算指標合理分配率和會計核算準確率分別實現12%、13%和18%大幅度增長,預算和財務子系統的大力建設使得內部控制水平得到提高。對比三種模式,可以得出模式(B)內部控制水平提高幅度較小,這說明預算和財務控制協調發展雖然能夠促進整體內部控制系統的改善,但是內部監督子系統建設不足會導致內部控制水平增長緩慢,為此高校內部控制需要在提高預算與財務控制子系統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內部監督控制。(3)對于信息技術促進內部審計發展的模式(C)來說,專業技術人員的充足(具體表現為技術人員充足率2024年較2015年增長16%)可促進信息系統的建設速度加快。在引進專業審計人員以及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培訓的基礎上使得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得到提升(具體表現為監督主體能力2024年在2015年基礎上增長6%),同時內部審計機構的建立和健全使得整體的內部監督機制得到較好的發展(具體表現為監督機制健全率2024年達到18%,比2015年高出3%)。根據模擬分析可知,預算控制和財務控制子系統增長幅度有限,信息系統覆蓋率從2011年的13%上升到2024年的45%,實現信息交流和反饋子系統的大幅度增長。在信息交流與反饋以及內部監督子系統的共同作用下,高校內部控制水平2024年達到三種模式的最高水平18.90%。這說明信息技術支持內部監督發展的模式能夠促進高校內部控制系統的實質性完善。
三、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高校內部控制系統動力學模型能夠對高校內部控制進行更有效的模擬和預測。例如選取H高等學校2008—2012年的歷史數據進行真實性檢驗,其誤差范圍低,證明了模型應用的有效性。本文分別對H高等學校進行三種情景發展模擬,結果表明在不同發展模式下,高校內部控制水平都有所提升,內部監督機制健全程度低,信息系統覆蓋率增長緩慢。其中,信息技術促進內部審計發展模式(C)的控制水平提升最多,即信息交流與反饋在高校內部控制建設中作用最為顯著。信息交流與反饋系統的小范圍增長能夠帶動內部控制水平的較大提高,這表明了高校內部控制管理需要在未來加強信息交流平臺的建設和信息反饋系統的維護,重點發展信息技術支持內部監督發展模式來提升高校內部控制水平。
(二)對策建議
本文運用H高等學校相關數據進行高校內部控制動力學系統模擬,研究結果表明提高高校內部控制水平需要從信息交流與反饋、預算控制和內部監督三個方面來進一步完善。1.加強信息交流與反饋機制的建設信息是連接高校內控各子系統的紐帶,做好信息交流與反饋可以保證內部控制子系統的良好運轉。從信息交流角度來說,需要建立信息交流平臺,以此提高頻率來加強內部控制系統中成員參與的積極性。例如高校定期舉行內部控制信息座談、建立信息交流網絡平臺是促進信息交流平臺建設的主要途徑。從信息反饋角度看,需要加強高校成員內部控制集體參與意識以及成員的反饋積極性,具體可以通過進行內部控制知識競賽的方式來使組織成員了解參與信息反饋對內部控制以及自身利益維護的重要性,同時對積極參與信息反饋的成員予以物質及精神獎勵來鼓勵成員積極參與內部控制。由此,將信息交流平臺的搭建與信息反饋系統的建設結合起來構成良性循環回路,為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提供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撐。2.實現預算動態管理預算控制包括預算制定、預算執行和預算結果評價三個方面。預算制定是要了解各部門的實際需求,尤其是高校一些部門在向學校申請教學經費時可能會存在虛報以及多申請的情況,為保證預算資金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需要在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上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使預算資金合理分配;在預算執行過程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事中管理,包括組織預算控制專門人員對各個部門的預算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定期評估與考核,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以及預算資金的安全;在預算評價機制建設方面,需要在合理的預算評價體系基礎上對預算資金進行終期總結和評估,以便為下一年度的部門預算做鋪墊。3.內部監督為高校內部控制系統提供制度保障內部監督通過對內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評價,實現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再控制。加強內部監督,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提升內部審計部門監督職能的制度保障。在信息系統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推進信息公開,細化高校信息公開的范圍和內容,將涉及學校在建項目、日常運營、教學經費、財務信息、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內容進行公開。二是建立信息公開工作的評價機制,實施權責對等,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從信息的公開透明促使高校管理者合理運用手中的權力。三是發揮高校各成員如教職工、在校學生以及社會各利益相關者的監督作用,建立高校成員重大決策參與制度,使學生及教職工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
【參考文獻】
[1]ROBERTHG.Designexecutivereportinganddeci-sionsupportsystemsforcollegesanduniversities[J].JournalofComputinginHigherEducationWinter,1990(2):27-48.
[2]BARBARAS.Managementinhighereducation:currenttrendsandfutureperspectivesineuropeancollegesanduniversities[J].ThedialoguebetweenHigherEducationResearchandPractice,2003(3):97-107.
[3]DANIELWL.Formulaicapproachestothefunding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J].SpringerInternationalHand-booksofEducation,2005,13(1):371-391.
[4]DAVIDCW,RUSTYLJ.Educationintheclouds:How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leveragingcloudcom-puting[J].TechnologicalDevelopmentsinNetworking,EducationandAutomation,2010(3):1-6.
[5]MATTHEWH,JUSTINM.Rossmanagingtheinternalorganiza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J].DoingMorewithLess,2010(3):217-234.
[6]MAYC.Researchonadministrativeresponsibilities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J].CommunicationsinCom-puterandInformationScience,2012(26):446-451.
[7]HANH,ZHONGWS.Performanceevaluationofspe-cialfundsbasedonbudgetmanagementincolleges[C].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EngineeringandApplications(IEA),2012.
[8]劉新春.建立和完善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3):97-99.
[9]袁路明.關于高校內控制度建設的思考[J].經濟師,2001(10):267-268.
[10]方蕓,李建元.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研究: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的運用[J].財會通訊,2013(34):40-42.
[11]陸文斌,顏端陽,吳杰.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問題探討[J].會計之友,2014(9):82-85.
[12]王其藩.系統動力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7.
[13]陳書忠,周敬宣,李湘梅,等.城市環境影響模擬的系統動力學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0(8):1822-1827.
[14]杜俊萍.關于高校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5(15):33-36.
摘要 目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已經全面的進入到了一個以信息為核心的新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作為我國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參與者――各大中小型企業,都必須要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并要依照信息時代的相關變化全面革新企業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控制力,才能夠有效地推動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 信息時代 企業 財務管理 內部控制 控制制度
眾所周知,內部控制制度就是指企業在進行經營、生產等活動時,形成的互相牽制、制約以及彼此相互依存的權責分配制度和組織形式。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有效地強化企業的管理,確保企業能夠利用最低的成本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在信息時代之中,企業也必須要依照信息時展的實際情況,對現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做出一定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其更加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
一、信息時代下的財務管理內控制度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們必須要清醒的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全面、快速發展,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在依托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得以更加快速的落實和執行,與傳統的方式相比,其變得更為簡單、快捷,靈活程度也有了十分顯著的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即,既具有好的一面,同時又具有壞的一面,對于信息時代來說,亦不例外,其在有效地改善了內控制度的落實和執行情況的同時也使得內控制度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與傳統的環境相比,其變得更加復雜。由此可見,對于內控制度來說,信息時代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要全面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思想, 堅持去糙取精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利用好信息技術,才能夠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信息時代中完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
(一)必須要以全面提高信息系統安全性為基礎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全面普及,信息系統也成為了企業開展生產、經營等活動必不可少的工作,其漸漸地融入到了企業的各項經營和管理工作之中,成為提高企業各項工作的工作效率、強化各項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必須要加強對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問題的關注。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企業各個階段的管理、經營以及生產數據都能夠在企業的局域網甚至是開放性的互聯網上查詢到,所以,要想確保內控制度能夠全面發揮其作用,就必須要加強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確保各關鍵數據的安全。在這方面,企業必須要建立起口令準入制度,即,在查詢關鍵數據時必須要持有企業發放的準許查詢口令。其次,要做好培訓工作,提高企業員工對這部分數據庫的認識程度,使其能夠正確的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以及其與企業生存和發展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繼而確保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企業所指定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正常運作并發揮作用。對于信息時代下的內控制度來說,確保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是其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
要以信息時代的變化為基礎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企業的內控制度在發展和變革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漏洞與欠缺,這就使得企業不能夠依靠現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實施有效地財務管理工作,不能夠及時處理財務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因此,要想做好信息時代下的內部控制工作,企業就必須要加強對信息環境的研究,并要依靠信息系統來收集、整理資料并對其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與評價,其次,要借助信息系統將各個部門需要的資料在第一時間送交至有需要的部門,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存在于現行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之中的問題,才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其次,企業還必須要依靠信息系統的幫助來全面分析那些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出現缺陷的原因,繼而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其能夠得到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三)必須要構建和完善內部審計體系當成是制度完善的核心
內部審計,顧名思義,其是存在于企業內部并以各個管理部門為工作對象,針對在生產、經營等活動中暴漏的問題開展檢查、監督以及評價工作的部門,通過內部審計工作,企業能夠更好的落實內部控制制度。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企業要想建立其更加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就必須要構建和完善內部審計體系當成是制度完善的核心工作:首先,必須要保證所開展和實施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充分體現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其次,必須要通過內部審計工作來確保財務管理活動的安全性和規定性。只有做好這兩方面工作,才能夠構建起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工作,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內控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結束語:總而言之,對于企業來說,信息時代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我們必須要正確的認識信息時代的發展對企業內控制度的影響,并要在全面掌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采取有效地措施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發揮作用,才能夠使企業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安麗娟.淺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問題.財經界(學術版).2010(08).
[2]范漢珍.分析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財經界(學術版).2011(01).
[3]陳學琴.論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經營管理者.2009(04).
【關鍵詞】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 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 內部控制優化建議
一、引言
內部控制(英文:Internal Control),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其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將內部控制體系在全行總/分/支三級機構中建立內部控制標準并定期進行內部控制評價,能夠加強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本文以國內某大型股份制銀行客戶為分析對象,對如何開展銀行內部控制評價的方法做出了研究。
二、項目背景介紹及內部控制評價實施措施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某行內部控制評價項目,研究目的是在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以及《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等監管規定,結合該行既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業務流程,對該年度內部控制的設計有效性與運行有效性進行評價。
本文根據工作的先后順序,具體評價措施化分為10個可執行步驟階段:①制定內部控制評價的目標;②制定內部控制評價的準則;③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依據;④制定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⑤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⑥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序;⑦執行內部控制評價;⑧匯總內部控制發現問題;⑨給出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⑩提出內部控制優化建議。
三、項目階段化及具體工作描述
基于上述實施方法,將內部控制評價的相關工作階段具體化,各個階段工作為:
第一階段是制定內部控制評價的目標階段,其基本目標是:落實內部控制監管要求,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完善各項業務內控制度,持續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強化各級管理層和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增強貫徹落實各項控制措施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益,協助實現戰略發展和經營目標。
第二階段是制定內部控制評價的準則階段,經研究及認真分析,開展本次內部控制評價遵循以下原則:①全面性原則;②重要性原則;③可操作性原則;④成本效益原則;⑤持續性原則。
第三階段是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依據階段,依據包括:①國家和行業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②該行內部控制體系及其他相關規定。
第四階段是制定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階段,該行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根據相關規范,結合該行規模、行業特征、風險水平等因素研究確定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認定要求。在具體對內部控制缺陷進行認定時,該行采用定性標準與定量標準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并根據實際情況謹慎選擇。
第五階段是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階段,其評價全面覆蓋了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內部控制要素。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求,內部控制評價工作遵循原則的具體體現為:
全面性原則:包括了內部控制的設計與運行,涵蓋了該行的各類業務和管理事項。
重要性原則:評價工作在全面評價的基礎上,特別關注了重要業務單位、重大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
客觀性原則:評價工作綜合運用訪談、穿行測試、抽樣等多種方法,準確地揭示了經營管理的風險現狀,如實地反映了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
第六階段是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序階段,針對該程序,本文分為四個子步驟完成。各子步驟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①內控評價體系建設階段,對該行內部控制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形成流程目錄。②內控中期評價階段,評價小組綜合考慮被評價對象的風險、業務頻次、復雜程度、重要性等相關因素,涉及科學的選樣方法,用個別訪談、專題討論、穿行測試、抽樣等評價方法,現場與非現場相結合。③內控整改階段,對于認定的內部控制缺陷,提出整改建議,逐條與部門和分支機構進行溝通確認,就主要發現和建議的整改措施達成一致意見,并要求責任單位及時進行整改。④內控更新評價和報告階段。
第七階段是執行內部控制評價階段,即根據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序對該行進行內部控制評價。
第八階段是匯總內部控制發現問題階段,內部控制評價主要發現結合了中期評價和年末更新評價的工作成果。在中期評價發現內控缺陷的項數基礎上,確認已整改項數、尚未完成整改項數。根據年末更新評價識別內控缺陷相數,確認與中期測試類型相同的問題項數、新增問題項數。通過把兩次評價發現進行合并整理,剔出已經整改完成的問題,最終確定截至該年度年末該行內部控制存在各類問題的項數、控制設計缺陷項數、控制執行缺陷項數與控制優化建議項數。第九階段是給出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階段,通過依據確定的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對所有內部控制評價發現進行分析,并給出內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發現可能導致嚴重偏離控制目標的重大缺陷的內部控制評價結論。
第十階段是提出內部控制優化建議階段,針對現有內部控制缺陷,采取以下優化改進措施:①重點加強信貸業務、國際業務、資金業務和運營板塊管理力度,細化制度規范,積極落實缺陷整改,加大規章制度和業務技能培訓力度;②明確崗位分工,劃清職責界限,理順業務關系,并建立健全各業務領域的不相容職責分離與崗位輪換機制;③進一步加強信息科技建設,盡快改善信息科技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的同時積極探索將手工控制固化為自動控制,利用信息系統減少人工操作的失誤;④繼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建設,完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主要風險的識別、評估、計量、監測和報告程序,推動風險管理體系的科學化、精細化發展。同時,將內控、合規與操作風險管理工作相結合,建立“三位一體”的風險控制管理模式,促進三道防線間的工作互補與信息共享,提高全行風險管理效率和效果。
四、項目實施總結
本文按照項目工作的先后順序,通過將銀行內部控制評價項目劃分為10個階段,并對其中的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序階段按4個子步驟完成;經過實踐驗證,其成功高效、順利地完成了該行開展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以滿足五部委對銀行內部控制建設和評價的要求,加強和規范了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同時滿足了銀監會《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并為該行今后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提供了全面、細致地工作指導。
參考文獻
[1]中國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