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數據時代的危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個人信息泄露及濫用危機
據統計,2014年全國發案40余萬起,群眾損失107億元;2015年全國電信詐騙發案59.9萬起,造成經濟損失222億元;2016年僅1月至7月,全國共立電信詐騙案件35.5萬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損失114.2億元,而且連續發生數起引起全國關注的因詐騙致死惡性案件。而這一切都源于個人信息被故意泄露。
(一)智能設備數據采集引起的個人信息泄露。以智能手機、穿戴設備等為主的智能移動終端現在已經作為每個人的貼身物品,其數據采集手段主要是通過通信網絡與互聯網交互。用戶在上網過程中的每一次點擊、錄入行為都會在某個網絡供應商的服務器上留下相應的記錄,每一個人的數據都可以完全勾勒出這個人所有一切的行動軌跡、健康信息、通信信息等幾乎所有隱私。
(二)數據存儲安全問題引起的用戶信息泄露。大規模的數據存儲需要嚴格的訪問控制和身份認證管理,卻并未引起大部分網絡服務商和政府網站的重視。CSDN網站被爆出了600萬個人信息被泄露,就是屬于明文密碼的范疇,危害極大。作為IT業界有一定影響力的互聯網服務商,竟然能夠出現如此低級的問題,就可以反映出國內整個互聯網服務商的安全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
(三)數據使用過程中引起的信息泄露。各類互聯網網站的生存環境非常不理想,經營網站可以獲取的利潤途徑有限,網站運營者將用戶個人信息數據經過挖掘和分析,用戶在網站上的每一個行為,都會被數據公司所重視,這種行為數據分析方式,不僅可以精準地了解用戶喜好,還可以細化到具體用戶的個人信息上。然而利用用戶行為信息的商業運作,在享受便利的同時,用戶個人信息被濫用或倒賣就變成了巨大的隱憂。
(四)數據管理不善引起信息泄露。這類情形多出現于政府與銀行等國家企事業單位內部,由于其掌握的用戶信息準確、全面,部分人員在利益驅使下,故意販賣個人信息,而這類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社會危害最為巨大,造成的損失也最為嚴重。
二、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一)提升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從國家層面重視個人信息保護。智慧城市建設大大加速了大數據的生產,由于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匯集了城市的地理空間信息、人口信息、經濟信息、信用信息、政務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因此,這些大數據無疑已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
(二)加強個人信息安全的立法保護工作。網絡時代和大數據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隱私泄露的風險,更容易侵犯個人隱私權。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個人信息法律保護體系。盡快出臺統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以明確個人信息的權利邊界,個人信息收集及使用者的責任、義務,及侵權救濟等問題。
(三)加強對個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及技術防護。應該注意的是安全工作的工作對象及主體都是人,必須要走出“重技術、輕管理”的誤區,信息安全防護在重要性上首先是對體系制度的規范,其次才是技術的支撐,所謂“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并且充分重視信息技術的創新開發,培養技術人才,提高我國信息技術水平從而為個人信息保護提供保障。
(四)建立健康的信息安全生態環境。政府、企業、用戶都是數據的生產者、采集者和使用者,要從根本上保障信息安全,應該群策群力,政府、企業、用戶分別承擔起相應的保護信息安全的責任,加強行業監管,提高信息安全監管水平,并在保證個人隱私安全和數據庫安全的前提下,推動政府數據公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極大地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大數據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使我們全面、深刻地認識了這個社會,從而更進一步掌握社會變化趨勢。
參考文獻
[1]李欲曉.云計算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刻不容緩[J].理論導報,2013(7).
伴隨著《綱要》的,中國大數據發展將迎來頂層設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不論我們稱之為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時代,還是物聯網時代、智能穿戴時代,它們之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信息數據化。當人與物都被數據化之后,就意味著巨大的商機蘊藏到了這些數據中間,而國務院所出臺的這個關于大數據的指導意見也足以證明大數據的價值。
面對大數據所蘊含的巨大價值,我并不擔心其商業價值挖掘不出來,擔心的是如何把握好商業挖掘的尺寸與公民隱私權之間的關系。今天,大數據的商業化已經形成。當我們通過PC登錄或者訪問了相關的網站,瀏覽了某些信息的時候,我們在電腦上的這種行為都將被記錄下來。當我們再次登錄一些網站,打開相關頁面的時候,一些“牛皮癬”廣告就會被推送到我們的眼前。
那么,有誰在推送這些“牛皮癬”廣告的時候征求過用戶的意見?追蹤用戶使用行為的商業挖掘邊界到底在哪里?這些問題或許比當前推動大數據商業挖掘來說更為重要。
首先,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數據商業的前端很繁華,而商業后端的法律法規則相對滯后。過度的商業化挖掘,如果在沒有相關隱私權保障的情況下發生,必然會招致用戶的反感。那么,商家到底應該將數據商業化到什么程度,這個尺度如何把控,也就成為當前有關部門著重關注的焦點問題。
其次,對于企業來說,哪些數據是可以挖掘,哪些數據在商業化中是不能挖掘的;對于行政部門來說,什么部門可以擁有什么樣的數據使用權限……這些都存在著關鍵尺度問題。如果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能夠及時出臺,那么公民隱私安全問題就可以緩解很多;反之,如果這個指導規范一直出不來,那么公民隱私就很危險了。
尤其是在智能穿戴時代的萬物數據化之后,包括人的一切行為與生命體態特征都被數據化,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就是擺在眼前最急迫、最重大的事情??梢灶A見,在進入智能穿戴時代,人與物,人與互聯網之間的識別關系一定不是當前的這種數字密碼,而是更為復雜的生物識別技術,如步態、靜脈、視網膜、心率等,借助于可穿戴設備將人與設備連接、綁定在一起。由此通過人的生理特征識別后,建立一種唯一性的身份識別特征和獨一無二的ID。
顯然,這種識別特征的建議就相對比較安全,尤其是對于金融系統來說,未來的支付就很安全,一旦你的設備被偷了,離開你就自動失效了。深度數據化背后的商業價值將隨之放大,而同時被放大的,還有數據安全風險。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大數據的安全存在風險,就讓科技發展的腳步停下來。
通信工具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異軍突起,以及由此派生出的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大數據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商業銀行。首先,海量數據意味著決策制定將更加“集權化”,因此必須正視“集權化”與“以客為尊”的矛盾;其次,大數據與銀行員工自身智慧的發揮產生矛盾;再次,如何利用大數據造福客戶而不是迷失在數據的海洋里,亦成為題中之義。傳統數據分析通常建立在關系模型基礎之上,且多為面向結構化數據,用以分析的運營數據大都產生于自身信息系統。而在大數據時代,與之相伴的是持續激增的非結構化數據,相關技術將支持銀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銀行也在尋求新方法采集、整理、管理和分析數據。值得關注的是,駕馭大數據的能力已被證實為行業領軍者的核心競爭力,譬如,美國第一田納西銀行使用大數據預測分析技術,為客戶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從而實現了超過600%的投資回報率。與技術創新相對應,企業必須擁有與之匹配的企業文化,才能真正駕馭新技術,激活企業活力,為企業發展奠定基礎。近年來,關于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業績影響的研究得到了普遍的關注。美國蘭德公司和麥肯錫公司對全球增長最快的30家公司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顯示,其勝出的根本原因在于給企業文化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憑借企業文化的鼎新革故,使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光大銀行董事長唐雙寧認為,大力培育優秀金融文化,是實現由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轉變的必然選擇。關于文化的地位,唐雙寧提出,如果把金融比喻為一棵大樹,那么,業務是葉,管理是枝,體制是干,文化是根,而經濟社會環境,則是它的土壤。遠見卓識的銀行家一致認為,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唯一沒有辦法復制的就是企業文化。當企業遇到重大經營困難時,對經營者來說最重要的根基是企業文化;在沒有制度可遵循,沒有現成經驗可資借鑒時,企業文化可以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就像黑暗中的指路明燈。因此,大數據時代企業文化的變革顯得格外重要,建立與大數據相融合的數據導向型文化迫在眉睫。
二、大數據時代銀行企業文化的問題與挑戰
縱觀國內,在大數據時代,銀行企業文化的構建還存在諸多問題與挑戰。第一,軟弱的數據導向型企業文化會使大數據流于形式。企業文化的重建必須付諸實際行動,決不能只是漂亮的口號。第二,大多數銀行還沒有建立數據導向型文化。筆者通過觀察發現,迅速行動是高效數據分析文化的一項顯著特征,但這不僅是指銀行簡單地將數據收集在一起,而是利用分析結果,迅速進行決策。那些最擅于利用數據分析來引導決策的銀行將獲得新的競爭優勢。然而,目前大多數銀行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建立數據導向型文化的重要性,在這方面尚未行動或成效甚微。第三,企業文化與大數據戰略存在沖突。主要表現在大數據與人的智慧的沖突。大數據雖然重要,分析數據的人也同樣重要。計算機及云計算已強大到可以收集、匯總數以兆字節計的信息,從如何發現客戶的消費偏好到計算某筆抵押貸款的風險系數等無所不能。雖然數據不會說謊,但如果人們主觀上惡意使用數據也可能帶來較大危害。殷鑒不遠,美國一些銀行的量化分析在2007年的金融危機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第四,大數據對傳統銀行企業文化的沖擊。大數據對傳統銀行企業文化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從局部影響變為全部沖擊。與此前少量的數據或樣本不同,大數據時代需要收集和使用大量數據,從而對銀行企業文化形成全面沖擊。二是人們拋棄對有條理和純凈數據的偏愛,轉而愿意接受非結構的數據,并對少許不精確保持容忍。三是數據與企業文化從因果關系變為相關性。這代表著人們告別試圖了解世界運轉方式背后深層原因的態度,轉向僅需了解現象之間的聯系,從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方式。大數據正在改變人們生活、工作和思考方式,建立在強調因果關系基礎上的世界觀受到挑戰。第五,大數據技術部門需要強化與其他業務部門的合作。在大數據時代,企業進行數據分析的背景也發生了變化,包括數據規模,真實精確挖掘商業價值、實現快速分析響應等。為了幫助銀行實現經營目標,大數據技術部門尤其需要加強與其他業務部門的溝通合作。第六,大數據創新人才稀缺,催生新的用人文化。工具本身不可能產生價值,銀行需要大量能夠運用這些工具的人才,他們能夠從龐大的數據中找到“金礦”,并將數據的價值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傳達給決策者。大數據時代呼喚人才,需要新的用人文化,包括人才選拔、培養與使用機制。第七,銀行風險管理的適應力有待提高。大數據的應用,有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交易效率,但也改變了銀行的風險特征,銀行需要新的風險管理手段。例如,在風險數據收集方面,可多角度驗證數據的全面性和可信性。大數據將在銀行風險管理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某位銀行高管利用大數據見微知著發現端倪,成功預警了中國太陽能企業的信用風險,表現出了極強的預見性和前瞻性,其預警時間比其他銀行第一筆不良貸款提前一年以上。
三、構建與大數據相適應的銀行企業文化
信息安全時代,大數據平臺承載了巨大數據資源,必然成為黑客組織、各類敵對勢力網絡攻擊的重要目標。因此,大數據時代的網絡安全問題,將是所有大數據利用的前提條件。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提升我國網絡安全技術水平,在保障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方面發揮作用。
大數據時代
網絡安全的主要威脅
大數據時代,我國網絡安全面臨著多重安全威脅。
首先,網絡基礎設施及基礎軟硬件系統受制于人。大數據平臺依托于互聯網面向政府、企業及廣大公眾提供服務,但我國互聯網從基礎設施層面即已存在不可控因素。
另外,我國對大數據平臺的基礎軟硬件系統也未完全實現自主控制。在能源、金融、電信等重要信息系統的核心軟硬件實施上,服務器、數據庫等相關產品皆由國外企業占據市場壟斷地位。
其次,網站及應用漏洞、后門層出不窮。據我國安全企業網站安全檢測服務統計,我國高達60%的網站存在安全漏洞和后門。可以說,網站及應用系統的漏洞是大數據平臺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而我國的各類大數據行業應用,廣泛采用了各種第三方數據庫、中間件,但此類系統的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廣泛存在漏洞。更為堪憂的是,各類網站漏洞修復的情況難以令人滿意。
第三,系統問題之外,網絡攻擊手段更加豐富。其中,終端惡意軟件、惡意代碼是黑客或敵對勢力攻擊大數據平臺、竊取數據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網絡攻擊越來越多地是從終端發起的,終端滲透攻擊也已成為國家間網絡戰的主要方式。另外,針對大數據平臺的高級持續性威脅(簡稱APT)攻擊非常常見。APT攻擊非常具有破壞性,是未來網絡戰的主要手段,也是對我國網絡空間安全危害最大的一種攻擊方式。近年來,具備國家和組織背景的APT攻擊日益增多,毫無疑問,大數據平臺也將成為APT攻擊的主要目標。
以大數據技術
對抗大數據平臺安全威脅
由上述分析可知,針對大數據平臺這種重要目標的網絡攻擊,其技術手段的先進性、復雜度、隱蔽性和持續性,以及背后的支持力量,都已超出了傳統網絡安全技術的應對能力。全球網絡安全行業都在研究探討應對這種高級威脅的新型技術體系,大數據技術成為其中重要的方面。包括360公司在內的互聯網安全企業,已經在利用大數據技術提供各種網絡安全服務,為提升大數據平臺的安全保障,增強國家網絡安全空間的安全防衛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利用大數據技術應對DNS安全威脅,積極推動基礎軟硬件自主控制。以DNS為例,作為互聯網基礎設施,我國首先應積極爭取獲得域名服務器的運營管理權,構筑完整的安全防范體系。另外,我們應該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研發高性能、抗攻擊的安全DNS系統。依托大數據技術建立DNS應急災備系統,緩存全球DNS系統的各級數據。同時還可以利用DNS解析的大數據來分析網絡攻擊。
盡管在國家推動和產業參與下,我國在自主可控的基礎軟硬件產品的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國在該領域起步較晚,在大數據時代,以操作系統等基礎軟硬件的國產化和自主知識產權化,仍然需要政府的推動、企業的投入和科研院校的參與,更有必要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研發數據的共享。
利用大數據技術防護網站攻擊,定位攻擊來源。一方面,開發并優化網站衛士服務。我國安全公司已針對網站漏洞、后門等威脅推出了相應的網站安全衛士服務,能夠利用大數據平臺資源,幫助網站實現針對各類應用層入侵、DDoS/CC流量型攻擊、DNS攻擊的安全防護,同時向網站提供加速、緩存、數據分析等功能。同時通過對海量日志大數據的分析,可以挖掘發現大量新的網站攻擊特征、網站漏洞等。另一方面,通過對日志大數據進行分析,還能進一步幫助我們溯源定位網站攻擊的來源、獲取黑客信息,為公安部門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利用大數據技術防范終端惡意軟件和特種木馬、檢測和防御APT攻擊?;诖髷祿驮朴嬎慵夹g實現的云安全系統,可以為防范終端特種木馬攻擊起到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國的安全公司已經在為有關部門提供支持,利用其云安全系統的大數據資源,幫助有關部門分析定位終端特種木馬的分布、感染的目標終端,以及分析同源的特種木馬,為有關部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為了對抗APT攻擊,我們可以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發APT攻擊檢測和防御產品。此類產品可以在大時間窗口下對企業內部網絡進行全流量鏡像偵聽,對所有網絡訪問請求實現大數據存儲,并對企業內部網絡訪問行為進行建模、關聯分析及可視化,自動發現異常的網絡訪問請求行為,溯源并定位APT攻擊過程。
另外,我國還應建立國家級APT防護聯動平臺。當前, 我國重要信息系統具有相互隔離、孤立的特點,針對APT攻擊難以形成關聯協同、綜合防御的效應,容易被各個擊破。因此,在重要信息系統單位部署APT攻擊檢測產品的基礎上,非常有必要建立國家級的APT防護聯動平臺,匯聚不同政府部門、重要信息系統中部署的APT防護產品所檢測的安全事件及攻擊行為數據,對其進行大數據分析挖掘,從而形成國家級針對APT攻擊的全面偵測、防護能力。
大數據時代網絡安全的建議
鑒于大數據資源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戰略價值,除在基礎軟硬件設施建設、網絡攻擊監測、防護等方面努力之外,針對國內大數據服務及大數據應用方面還有如下建議。
對重要大數據應用或服務進行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對于涉及國計民生、政府執政的重要大數據應用或服務,應納入國家網絡安全審查的范疇,盡快制定明確的安全評估規范,確保這些大數據平臺具備嚴格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合理約束敏感和重要部門對社交網絡工具的使用。政府部門、央企及重要信息系統單位,應避免、限制使用社交網絡工具作為日常辦公的通信工具,并做到辦公用移動終端和個人移動終端的隔離,以防止國家重要和機密信息的泄露。
敏感和重要部門應謹慎使用第三方云計算服務。云計算服務是大數據的主要載體,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將電子政務、企業業務系統建立在第三方云計算平臺上。但由于安全意識不夠、安全專業技術力量缺乏、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第三方云計算平臺自身的安全性往往無法保證。因此,政府、央企及重要信息系統單位,應謹慎使用第三方云服務,避免使用公共云服務。同時國家應盡快出臺云服務安全評估檢測的相關規范和標準。
嚴格監管、限制境外機構實施數據的跨境流動。對于境外機構在國內提供涉及大數據的應用或服務,應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網絡安全審核,確保其數據存儲于境內的服務器,嚴格限制數據的跨境流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解決措施
1大數據時代的網絡信息安全概述
(1)數據資源具有開放性:人人都可以從互聯網中信息,十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隱患。毋庸置疑互聯網技術近年得到了長足發展,內含的信息資源也呈現爆發式增長,問題就在于其相應的管理技術還未能跟上,機制不健全,也就不能很好地保護部分信息資源,造成用戶信息泄露事故的發生。對此必須采取措施有效地管理信息以確保用戶的信息安全。(2)大數據應用范圍廣泛:全球化進程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不斷推進,其中一個具體表現為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快速查詢全國各地的各種信息。因此推動大數據時代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還有大數據在各行各業、世界各地的廣泛應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也提高了網絡信息的危險系數,若是儲存人們信息的數據庫遭到黑客入侵,用戶的個人信息遭到泄露,其導致的嚴重后果是不可想象的。(3)數據資源高度信息化:互聯網應用于生活帶來的便利越來越多,使得互聯網領域用戶越來越多,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使用互聯網,且這一比例在逐年增加,也意味著互聯網用戶信息儲存量巨大,因此管理和保護眾多資源信息更顯得尤為重要。
2大數據時代的網絡信息安全所存在的問題
(1)計算機網絡管理不夠嚴格:當今時代是智能化的手機時代,這一時代的到來正得益于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手機端APP數量越來越多,其用戶量也不斷增加,為了更好地管理用戶,軟件開發者常采用實名認證法,收集有關客戶的各項個人信息如姓名、手機號、身份證件號碼等。但這一舉措在在方便管理的同時也容易造成紕漏,一旦軟件后臺出現漏洞,用戶的私密信息十分容易泄露,因此,海量的應用也就造成了較大的信息安全隱患。計算機網絡管理不夠嚴格,是我國互聯網用戶信息泄露的一個重要原因。(2)不法分子肆意入侵:黑客是廣泛存在于互聯網背后,受雇于不法分子,通過不合法的途徑攻擊他人計算機,盜取網絡信息以謀取自身利益的群體。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因此當自己的計算機遭到攻擊時束手無策。黑客往往擁有豐富的專業技能和知識,但如果不把這種專業技術用在正途上,就會給社會帶來潛在的風險。(3)個人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淡?。喝藗兺皇鞘炀氄莆栈ヂ摼W運用,而不重視網絡信息安全,這歸因于個人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意識的缺乏,他們想象不到信息泄露對自身帶來的危害,也無法預想之后所能產生的后果。而且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認識不到由于信息泄露所帶來的風險。例如信息網絡詐騙,作為社會生活中最常見的信息泄露現象,許多人都曾深受其害,損失金錢、名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由此可見,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必須引起人們的重視。
3大數據時代保護網絡信息安全對策
(1)個人:增強網絡信息安全的第一個重點就是提高個體用戶的安全意識即自我防范意識。任何時候都不應在網絡上隨意填寫個人信息,應確保安全后再進行填寫。密碼的設置應該增強難度,且在不同APP或網頁中采用不同的密碼,提高個人信息的安全系數。瀏覽網頁時遇到跳出來的陌生網址或廣告,切忌隨意打開,其中非常有可能攜帶木馬或其他病毒,既容易使病毒入侵,從而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其次應在網絡上、學校中、社區里等不同場合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講授安全防范知識,宣傳網絡信息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學校是以未成年人為主體的群體,應以多種形式使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提高,并由此影響整個家庭的安全防范意識的增強。(2)法律:黑客數量的不斷上升、信息泄露程度的加深,都與我國目前有關這一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十分欠缺有關。面對黑客在互聯網上肆意妄為的依仗不合法的高超技術盜取用戶信息以賺取利益的行為,國家有關部門必須不斷緊跟時代制定更加詳細、周密、嚴格的法律法規,讓不法分子再沒有可乘之機,使用戶的信息安全得到法律的保護。(3)技術:除了個人安全意識以及相關法律出臺的保護,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也是至關重要的。應當必須培養專業的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人員,定期接受培訓,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當信息安全泄露問題出現時,這一批具有專業素養的管理人員能夠從容應對,迅速找出問題并解決,將損失降到最小。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數據的儲存與傳輸過程中,防火墻體系是最為重要的屏障,它能有效的保護數據,在源頭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最后,應當要在日常加強安全監測,做好日常維護。建立更健全的管理系統,完善網絡信息安全管理體制,減少系統漏洞的出現。在日常監測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不法分子的攻擊,可以及時進行阻止,更加周密地保護用戶信息的安全。
關鍵詞:大數據;智慧稅務;信息孤島;稅務信息公開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2
一、提出問題
曾深刻的指出:“只有立足于時代去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只有立足于時代去傾聽這些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社會和諧的時代號角”[1]。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給公共部門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眾所周知,目前,我國正處于大數據時代,變革的時代,革新的時代,基于當前立足的特殊時代,只有把握機遇,緊扣時代的脈搏,才能緊跟時代的潮流,促進我國政府治理模式的革新與創新。
大數據的時代,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還有對公共部門執政能力,革新能力,服務能力,應變能力的挑戰。把大數據的手段和方法引入公共管理領域是實現管理現代化的必然途徑也是大數據時代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國家經濟命脈的維系者和對地方民生發展負有重要支撐作用的稅務部門,面臨著新時期稅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等時代任務。利用大數據的手段和方法,建設智慧稅務的新格局成為了稅務部門新一輪改革的突破點。那么,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智慧稅務的發展?
二、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征納信息不對稱,工作效率低下。納稅人辦理業務時,基層稅務機關的一次性告知沒有落實到位,造成納稅人重復跑腿的現象比較嚴重;稅收管理人員進戶執法時隨意性較大,上級難以準確的判別調查事項是否屬實,導致了在進戶執法的過程中存在較大風險。
(二)征稅制度不完善,偷稅漏稅現象不斷。從整體上看,當前造成稅款流失的原因集中在納稅人、納稅機關和征稅制度三個方面。在這三者之中,征稅制度的不完善是核心問題。只有解決好征稅制度的問題,才能擺正征納雙方的地位,才能遏止假發票泛濫、危害國家財政健康的現象。
(三)人力資源的短缺及浪費。在基層的稅務機關缺少專業的財會工作者,這會影響國家政策和財會法規的準確執行,使得征收人員的主觀意愿對工作的影響較大,從而以領導下達的指令為準進行工作而不是按照國家的法律規定。另一方面,稅務部門中也有很多高學歷、強能力和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但卻成為“被放錯地方的資源”,長期錯位的工作安排,使得個人難以在其工作崗位上實現個人價值和發揮個人的最大能力,從而造成有限的人力資源的浪費。
三、大數據助推智慧稅務轉型
近年來,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發展的如火如荼,稅務機關接收到的與稅務業務有關的數據急劇增長,數據的處理需求和難度不斷增加,傳統的數據處理模式難以滿足現有數據處理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依托大數據平臺,把大數據、“互聯網+”云平臺和稅務工作較好地結合應用才能更好地對大規模的涉稅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
(一)大數據在智慧稅務建設中的應用前景
1.在征收管理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在稅收征收方面的作用。首先,充分開放稅務網上辦理的權限。在網上業務受理方面實現查詢、增添和修改納稅人基本信息的權限,與此同時,開放稅務登記信息查驗的權限;其次,全力構建網上繳稅的平臺。建設便捷高效的網上申報納稅平臺,實現網上納稅申報和網上資料的采集。與此同時,拓展繳納應稅稅款的渠道,支持POS 機、網上銀行、銀行轉賬、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等多種稅款繳納方式。最后,大力提升電子征管檔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摒棄傳統的人工采集、紙質保管等方式,建立電子征管檔案,實現電子化采集和無紙化保存。
2.在納稅服務方面,首先,要加強移動辦稅建設。著力建設不管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都可以提供稅務信息咨詢以及基礎業務辦理的“掌上稅務廳”,大力開發移動稅務終端,為納稅人提供移動申報繳稅,在線申請等個性化服務。其次,要完善智能咨詢系統。通過在互聯網網站、手機 APP、第三方溝通平臺等渠道上為納稅人提供引導服務和幫助,實現 12366 熱線與各咨詢渠道的信息互通。最后,要強化信息服務意識和應用。通過在微博、微信、手機 APP 上公告和信息等服務,與12366 咨詢服務熱線相結合,拓展和更新信息和服務提供的范圍和方式,從而為納稅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稅收信息和宣傳服務。
3.在風險管控方面,建設風險管理、信用體系、智能監控等模塊,降低工作風險。首先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結合公民個人的信用評價指標和結果,加強與銀行金融機構、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組織的合作與聯系,有針對性的向信用評價良好的公民選擇性的開放數據和業務的查詢和辦理接口。其次,提高智能監控管理水平。依托互聯網、物聯網的技術手段,進一步拓展稅務信息公開的范圍,大力開發稅務查賬軟件,實現辦稅服務的智能化績效管理并對執法過程進行監控,從而確保稅務服務和執法全過程監控的實現。
(二)智慧稅務的管理特征
通過“互聯網+稅務”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稅務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促進智慧稅務的建設進程,其在稅務管理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管理數據多元化。稅務部門可以在業務辦理的過程中借助大數據平臺,同時推進第三方涉稅信息共享,這樣可以有效的明確各個部門共享稅務信息的方式和內容,極大地推動稅務機關在辦證服務上的創新。
第二,管理系統高效化。根據納稅人是企業法人還是自然人等類別、涉稅業務是個人稅還是企業稅抑或其他稅種等的差別,利用大數據平臺,可以構建服務大廳、網上辦稅、納稅熱線電話、自助辦稅、短信服務等多種渠道并存的大服務稅務格局。通過自助辦稅終端系統,納稅人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自行完成代開小額發票、打印繳款憑證,等憑證類稅收業務。這樣不僅可以減輕稅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而且能夠節省眾多納稅人的業務辦理時間,極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第三,管理方式主動化。借助于大數據平臺,可以實現集中統一的短信服務,在這種情況下針對特定受眾發送定制短信內容的短信服務,有選擇的向廣大群眾發送服務短信成為可能,極大地避免了對其他人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這種精確式的短信服務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實現了稅務部門主動服務,主動管理的目標。
第四,管理技術精細化。針對發票弄虛作假,危害國家形象并使國家財政流失的現象,可以采取在全國推行網絡開具發票的方式加以解決,這樣不僅使納稅人納稅更加便捷,還使得稅務機關能第一時間在網絡終端掌握每張發票的信息。網絡發票的普及在有效解決假發票泛濫問題的同時,還可以大幅降低用假發票報銷的現象[2]。
四、智慧稅務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大數據為智慧稅務的建設提供了技術途徑和信息支撐,但是由于我國數據收集,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并未成熟,因此在大數據的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智慧稅務的建設進程中,大數據實質上是指向智慧稅務建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機遇和挑戰共存。
(一)數據質量難以保障
目前我國的智慧稅務建設還不完善,尤其是稅收數據質量管理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數據采集環節缺乏科學統一管理,容易造成數據的重復采集或者是數據采集的缺失。其次,數據使用缺乏有效性、安全性,缺少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的考查分析和評估,無法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參考 ;目前,對納稅人申報信息等都只是簡單的錄入操作,無法對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準確判斷。最后,稅收數據管理缺少相應的責任機制,責任機制的缺失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重疊,影響數據質量的提高[3]。
(二)數據應用能力較差
數據不同于我們平時所提到的信息,只有經過處理之后,有價值的數據才稱之為信息。將各種各樣的數據通過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并加以處理,得到各個領域的信息,從所得到的信息中歸納總結,發現規律,便可獲得各種有效信息,從而將這些信息用于指導決策。但是受限于信息管控能力和數據資源規劃與管理能力,稅務機關對于所擁有的數據的潛在價值挖掘力度不夠,數據向信息、知識轉化的能力較差。
(三)信息共享和交換困難
這里的信息共享不僅僅指的是各級各地方的稅務機關間實現稅務信息的交流,而且還包括財政,工商和稅務部門之間的系。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隨著智慧稅務建設的不斷推進,系統的融合集成和彼此之間稅務信息的共享和流通迫在眉睫。如何縮小“數據鴻溝”,推進稅務部門之間的信息融合利用,是稅務部門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五、推動智慧稅務健康發展的戰略對策
1.進一步推動稅務信息的公開和共享
數據共享和信息公開,是大數據背景下稅收改革的方向,也是稅收治理工作現代化的前提之一,“共享”與“公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稅務部門與其他相關行政部門加強數據的共享和信息公開的力度,而且需要其他市場主體增強涉稅信息主動申報和主動交換的意識[4]。加大涉稅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能力,促進稅收治理工作的進一步優化,與此同時,信息共享和信息公開的途徑,應以微信公共號、手機APP客戶端等新媒體形式為主[5]。
2.創新納稅服務方式
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實現稅法宣傳、稅源管理、稅款征收、以及稅務內部治理和稅務外部風險防范的及時,準確,推動大數據基礎上大稅務格局的構建,從而促進智能納稅、人性化納稅的建設,比如,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納稅人實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有選擇性的推送相關政策法規、辦稅指南、涉稅提醒、稅收數據等信息[6]。
3.推進稅務部門的通力合作,提高納稅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針對因為信息不對稱,數據不流動而形成的信息孤島,稅務機關要明確所屬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的服務職責和標準,并且實現彼此之間職責和職權的對應和銜接,與此同時,要圍繞“納稅服務”的中心工作,按照職位分類的標準和要求,建立起“一橫一縱”的溝通協調機制:橫向上在稅務部門內部按照工作內容的不同,明確征收、管理、稽查等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并實行起部門聯合會議制度,定時對各自的工作進行溝通和交流,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協作辦公和信息共享;縱向上建立從市、縣到基層分局各個層級的績效溝通的雙向通道,把服務作為一種基本職責和行為,從上到下關注“服務績效”,齊心協力搞好納稅服務[7]。
4.加強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
大數據新形勢下,更應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加強對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培養和儲備,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建立起能夠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的人才隊伍。這就要求稅務工作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與稅收相關的專業知識、稅收的政策法規,而且還應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和表達能力以及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就稅務人力資源部門而言,要注重用大數據思維組織、管理、考核人才,探索科研業務外包、科研人才外聘的途徑,打造以稅務干部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 “稅務智庫”。
參考文獻:
[1].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C].2006.
[2]馮啟娜,徐繼華.大數據將引領公共管理大變革[N].光明日報,2013-11-06.
[3]劉B營.如何提高稅收數據質量[N].中國稅務,2016-02.
[4]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的通知[Z].(稅總發2015年113號).
[5]楊東廣.論“互聯網+”戰略及其在稅收治理工作中的作用[N].財經縱覽財政金融,總第173期.
[6]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的通知[Z].(稅總發2015年113號).
1大數據時代“云服務”的特征
在信息發達的現代社會,“云服務”帶給我們非常好的數據存儲平臺。我們可以將自己的信息放到云端,以便于隨時隨地的應用。將云服務的主要特征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方便快捷?!霸品铡钡钠占?,使得使用者具有了一個內存大且不易丟失的存儲工具,人們只要將數據信息傳到上面,就可以放心的查看,使用,大大的節省了時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二,高性能,高可靠性?!霸品铡钡母鱾€單元相互獨立,不會互相影響,它們有各自的軟件及硬件資源,提供了高性能的服務。同時,在云端,提供各種數據的存儲以及備份,還可以在工作失誤的情況下,提供恢復的服務,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三,隱私問題的保護和安全性有待提高。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性,“云服務”也有。如何保證用戶的數據不被非法的查看、盜竊、修改,是現在技術方面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2“云服務”信息安全隱患產生原因
2.1前期開發階段安全性不高
軟件在開發過程中,設計者沒有考慮到來自互聯網方面的各種危害,沒有對軟件本身的安全度加固。還有就是監管不到位,使用者沒有注意到軟件的防護與定期監管,就會使得各種惡意軟件有了入侵的機會。
2.2使用者安全意識淡薄
使用者在注冊登錄的時候設置的密碼過于簡單,大大的降低了安全度。此外,沒有做好安全加固和內部訪問設限等都是潛在的安全隱患。
2.3黑客對信息的竊取
因為“云服務”的大范圍使用,用戶會將很多重要信息傳到云端,這樣就吸引大部分的競爭者。他們想要竊取并修改對方的信息,以造成對方的巨大損失,這樣就產生了很多侵入別人信息內部的黑客。黑客是“云服務”信息安全的重大隱患。
2.4相關使用法律不規范
“云服務”的相關法律法規存在不規范之處,其對于使用者缺乏有效的監管與約束,從而造成了大量的使用者肆意妄為的現象頻頻發生。
3大數據時代“云服務”信息安全保護的重要性
因為“云服務”使用的范圍廣泛,大到國家,軍隊的相關信息,小到企業,個人的相關信息都與“云服務”密切相關。一個信息的泄露有可能影響到全局的發展,所以提高安全性是必要的。信息是一種資源,而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完整性是指確保信息完整,不能丟失。當用戶將數據傳輸到云端,要確保數據永久存在,這樣才可以讓廣大的使用者產生信任,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捎眯允侵笖祿鬏敵晒?,當用戶再次使用,應確保數據仍舊可以被使用。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能被泄露和修改。最后一個可靠性是指這個平臺無論是本身存儲方面,還是后期的管理方面,都要確保萬無一失。這樣才能使“云服務”更加廣泛、放心地被使用。
4“云服務”信息安全保護措施
4.1加強技術保護
技術能力的提高是信息安全保護的直接方式。在網絡普及的現代,侵權者的手段在不斷的提高,過去保護的方法已經被破解,為了信息的安全存儲,技術方面的提高迫在眉睫。在各方面迅速發展的情況下,研究新型的技術,培養高技術人才是網絡信息安全保護的重大任務。4.2加強監管能力這里的監管包括軟件自身的監管,行政監管和本身使用規范的監管三方面。軟件自身的監管就是要增強軟件自身防惡意侵襲和對軟件時刻監管的能力,只有這個能力增強了,軟件自身的可靠性也就大大的提高了。行政監管就是網絡安全部門要制定相關的制度,必須明確使用者權限以及越權的相關懲罰。本身使用的監管就是使用者本身要有自我約束能力。
4.3增強加密系統
設置加密系統,首先要設定用戶權限。具體表現為;為不同用戶設置不同的使用權限,當非本人操作時,就會發出報警和自動加鎖。其次要對數據進行加密,當用戶申請訪問數據時,就會有相應的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就可以訪問。反之,就會發出報警。當然,針對時間長久遺忘了相關加密信息的使用者,也應該有相關的驗證,然后重新獲取。
4.4增加相關保護法則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致力于大數據的應用,那么越來越多的重要信息被傳入到“云服務”。這些數據都是至關重要的,應該添加重要的法則加以約束。
5結語
大數據和“云服務”的時代已經到來,各行各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給我們帶來眾多益處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積極的面對,不斷地發展,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讓使用者更加放心的使用,讓時代快速發展。
作者:張歡 單位:北京市昌平區第一中學
關鍵詞:大數據;鐵路;物資運輸;最優方案
21世紀,各類突發事件在世界各地發生,給人們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危害。鐵路是國家基礎設施,在促進經濟發展、方便人們出行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鐵路系統自身特點,加上突發事件的影響,導致物資運輸存在于風險之中。信息時代下,大數據在社會各領域應用愈發廣泛,將其應用到鐵路運輸物資調運方案制定中,不僅能夠滿足運輸需求,且能夠節省更多成本,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加強對運輸物資最優調運方案的研究至關重要。
一、大數據對鐵路運輸計劃制定的影響
傳統時代下,運輸計劃的制定復雜、繁瑣,需要管理人員整合大量資料進行收回,無法實現對計劃的預測、監控及優選,工作效率較低,且極易出現錯誤,影響決策時效性。而大數據的出現,憑借其巨大的數據量、繁多的數據類型、快速的處理速度等優勢,能夠實現對影響鐵路運輸因素的充分分析,能夠實現對現有信息的存儲和管理,規避運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使得運輸計劃管理更加規范和科學。應用大數據技術,取代人工操作,引進先進管理理論、新技術,并立足于鐵路運輸特點及具體需求,構建具體的模型,對速報、設備能力等進行分析,以此來制定最佳的物資調運方案,逐步實現對鐵路內部管理的優化。此外,各類鐵路信息系統及統計數據分散、龐雜,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各項指標進度進行動態化監督,細化到日、月、季及年等不同周期上,提高分析時效性[1]。如針對RFID技術的運用,能夠對客貨運量指標進行預測,判斷運輸趨勢,實現對物資運輸全面、合理導向和控制,從而提高目標決策時效性。
二、大數據在制定鐵路物資運輸最佳方案中的應用
鐵路運輸貨物有上千種,為了制定最佳運輸計劃,需要機、車、工及電等各個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和協調,共同完成運輸任務。不同的貨物對運輸要求有所差別,單純依靠人力進行分析和編制最佳方案存在一定缺陷。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類數據技術的應用,為鐵路物資運輸提供了極大的支持。
(一)利用大數據收集數據
在運輸方案執行中,針對物資運輸有關信息的收集是前提。掌握物資運輸量、運輸時間等,才能夠為鐵路運輸最佳方案的制定提供數據保障。在實踐操作中,為了提高數據收集準確性和完整性,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此來提高數據收集和處理質量。同時,還要對列車數據進行收集,明確列車運行數據及安排,把握列車運行特點,提高運輸方案制定有效性。在此過程中,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挖掘列車數量規則,使得運輸方案的制定更加科學。如利用無線通訊方式將信息傳輸到車站計算機系統中,能夠實時反映物資數量等基本情況,提高運輸方案制定針對性。不僅如此,還能夠了解物資特性等信息,針對易燃易爆、易腐蝕等物資都要采取不同的運輸方式。
(二)利用大數據制定方案
將大數據作為基礎,對物資運輸數據進行整理,明確物資特點。同時,針對列車數據的整理,能夠幫助我們明確當前各條線路上列車的數量,并以列車運行規律為基礎,制定物資調運方案。一般來說,在最佳方案執行中,只有確定列車線路分布規律,根據線路特征,才能夠制定具體的列車數量,合理安排物資運輸工作,為物資運輸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物資運輸中,僅有小部分結構化數據對方案制定具有積極意義,多數非結構化數據需要進行轉換才能夠存儲,導致并非所有數據都是有效地。故要利用大數據對數據進行加工和處理,從中進行篩選,選擇對于方案制定有效的信息,從而使得數據“增值”,提高鐵路物資運輸管理有效性。
(三)利用大數據優化方案
通過前期對物資運輸的分析,能夠掌握列車運行規律等。因此在后續工作安排中,可以以此為依據對列車數量進行針對性調整,使得各條線路上的列車數量與物資運輸之間保持協調,既能夠滿足物資運輸要求,且能夠提高列車利用率,節省運力,從而為鐵路運輸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在實踐中,我們還可以摸索列車運行規律,在列車運行方面進行具體的運力調整,確保物資運輸方案為最佳方案。正因大數據的支持,使得運輸方案科學、合理?,F如今,鐵路運輸線路規劃中,要加強對重點線路的關注,充分尊重運輸規律,以此來提高物資運輸有效性,從而為物資運輸方案的調整提供依據。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在實踐中的應用愈發廣泛,技術人員要加大研究力度,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為鐵路物資運輸提供更多技術支持。
三、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信息時代背景下,大數據已經成為社會各領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面臨著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鐵路運輸物資調運最佳方案的制定,對于節省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果的意義不言而喻。因此將大數據引入到物資調運方案制定中非常必要。在實踐中,可以充分考慮具體需求,并以運輸目標為基礎,廣泛收集物資、列車等信息,實現對調配智能化、科學化計算,最大限度上壓縮運輸時間及成本,且能夠減少突發事故的發生,為鐵路應對緊急情況下制定決策提供依據,從而促進我國鐵路事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湯兆平,耿彪,劉衛衛,孫劍萍.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資源調配的優化與決策[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7,(04):292-297.
[2]張彥春,范艷萍,楊小禮.鐵路突發事件應急物資優化調配[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1,(06):103-106.
關鍵詞:大數據;計算機;安全
互聯網在世界上不斷普及,解決了人們生活中的很多問題,相應的信息數據也會不斷增長,導致信息環境越來越復雜,產生很多安全問題。這些安全問題都嚴重影響人們生活,甚至影響著市場、國家,為了解決這些安全問題,無數的計算機人才開始投入了計算機信息安全的研究。本文將對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分析進行闡述。
1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信息的現狀
信息量大、傳播快、多樣化是大數據時代最顯著的特點,標志著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數據加快了人們的出行、交易、娛樂等等,使得人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設備開始越來越先進,能夠處理的數據也開始越來越多,處理數據的類型也開始多種多樣。再加上軟件技術的不斷突破,儲存、打印等功能也不斷的在改進,對人們的幫助越來越大,受到無數人的青睞。但是數據的增大,導致了傳輸過程中保密性的難度也在增加,傳輸同樣的數據消耗的資金就會變多,增加了成本。再加上,數據類型的豐富,使得傳輸過程中的數據處理也變得更難,所以大數據的處理仍然很困難。
2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信息安全中存在的問題
(1)個人隱私泄露風險增加。大數據環境下,數據進行了集中儲存,使得數據泄露風險增加,再加上數據的來源非常廣闊,涉及到方方面面,即使數據泄露了,發生了事情,但可能自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信息泄露,還認為是自己不小心透露了。尤其是個人隱私,泄露后難以察覺,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別人盯上了,輕一點的話可能財產會受到損失,嚴重的話生命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影響。除了儲存中信息容易泄露之外,在用戶自己的操作中,信息泄露的風險也會很高。一些人容易輕信他人的言語,就把自己的賬號密碼泄露給了他人,導致他人掌握了全部信息,對個人隱私及安全造成危害。(2)網絡系統存在漏洞。一般是協議上的、制度上的漏洞,這種漏洞往往不被人們重視,但是這種漏洞又是容易被利用的。在這種漏洞上,人們投入的防護嚴重不足,因為協議都是經過了嚴格修訂才決定的,人們認為沒有問題,一旦被心懷不軌的人發現漏洞之后,他們就會集中起來,根據這些漏洞大量對計算機進攻,最后導致了計算機中很多重要的資料被竊取,造成嚴重的損失。(3)黑客難以被發現。大數據時代下,黑客制造出來的病毒更加易于傳播。他們制造出病毒之后,將其投放在網上,一旦用戶碰觸到,可能每一步操作都會使得更多的東西沾染上病毒,導致信息的泄露。再加上在大數據環境下,數據的價值密度非常的低,一大堆的數據在分析之后,可能只有一丁點的數據對人們有用。黑客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進行攻擊,攻擊之后計算機分析系統在大量的數據中進行分析,而黑客攻擊只是小部分數據,等診斷出來之后,黑客早已成功,已經追查不到黑客的足跡,威脅計算機安全。
3保障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安全的技術
(1)認證技術。它是信息安全保護中必不可少的技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認證技術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鑒別用戶在交易中的身份,防止被冒名交易的風險,比如數字摘要、數字簽名以及數字信封。數字摘要是利用單向哈希函數對信息進行轉換,再對固定長度進行截取后發給接收者,按照約定好的算法進行轉換,從而接收者接收到信息,安全程度高,即使被截取,不知道算法也讀不懂。數字簽名技術是文件只有發送者自己的密鑰能解開,發送者在發送文件時將私人密鑰附在里面一起發過去,接收者用發送者的公用密鑰打開,進而提取私人密鑰,然后打開文件,這種方式的安全性也很高。數字信封指的是發送者在加密過程中采用的是對稱密鑰,他用接收者的公鑰對文件進行加密,接收者會同時受到信封和文件,之后接收者再用自己的私鑰打開信封,同時可以得到對稱密鑰打開文件,大大提高了文件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2)加密技術。將簡單的明文數據通過特定的變換規則變為復雜的密文數據對數據實行加密,即為加密技術。加密技術一般分為對稱密鑰加密和非對稱密鑰加密,對稱密鑰指的是加密與解密的流程是一樣的,采用了同一種技術,運算量高、保密度高,但由于需要保存大量的密鑰,導致管理困難;非對稱密鑰就是指加密與解密過程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術,加密密鑰是公開的,每個用戶有一個公開密鑰和自己的私人密鑰,技術簡單、易于管理,但處理速度慢。
4保障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信息安全的方法
(1)研發新的安全技術。大數據雖然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便捷,但是大數據又對計算機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來看,如果想從大量的數據中找出帶有病毒的軟件,那么殺毒軟件可能要持續工作幾十天才能夠成功找到,這個時間已經遠遠的大于了人們可以接受的時間。所以,要想改變這一切,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對信息安全技術進行研發,在開發出了新的技術,減少搜索時間,一定會大大加強信息安全程度。(2)加強管理力度。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于網絡的管理力度,比如完善網絡協議、完善網絡系統以及增加人員對網絡進行監督。完善網絡協議、網絡系統使得不法分子沒法找到漏洞進行攻擊,這樣數據就會安全很多;增加人員進行監督,更容易發現黑客們的行蹤,便于對其實施跟蹤、抓捕,保障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