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

        第1篇: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首先,世界經濟將步入后金融危機時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嚴重性和經濟復蘇的曲折性超過了人們的預期。由于這場金融危機是經濟全球化以來爆發的第一次全球性危機,其深遠影響將超過以往任何一次經濟金融危機,必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走向和格局,引發全球性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世界經濟也將進入恢復性的低速增長期。

        一是世界發展模式深度調整。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試圖改變消費模式,提高儲蓄率,減少貿易赤字,提出5年內貿易翻番,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國,這將迫使出口導向的國家和地區轉向內需發展,并引發國際貿易爭端多發和升級。中國外貿出口已占世界份額的9.6%,離10%的天花板相距不遠,面對發達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的全球貿易份額的形勢,我們必須改變外貿出口方式,學會運用WTO規則解決國際貿易爭端。

        二是實體經濟重新得到重視。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和英國謀求經濟轉型和“再工業化”,推動產業回歸和振興制造業,圍繞發展高端制造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同時,由于國際資本流動性減弱,加快“走出去”投資,實行低成本擴張,建立跨國的研發中心、資源基地和營銷網絡等正當其時。

        三是氣候極端變化催生新技術革命。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節能減排將成為具有國際性約束的硬指標,這一方面會催生以發展低碳經濟為重心的綠色工業革命,促進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工程為標志的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新市場加快形成,并成為各國搶占的制高點;另一方面對中國及浙江淘汰落后產能、壓縮過剩生產能力、限制“兩資一高”產品的出口等形成更大壓力。

        四是國際金融體系面臨深刻變革?,F行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將發生緩慢而深刻的變革,人民幣在實行新一輪匯率改革的同時,加快發展跨境結算,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加快建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將有自己的“世界金融中心”。對此,毗鄰上海的浙江加快發展區域性的金融中心面臨歷史性的機遇。

        其二,中國經濟進入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階段,但這個轉變不是消極的,而是通過大調整大布局大建設實現大優化大發展大提高。目前,中國雖然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但人均水平還很低,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力還不強,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著力解決或緩解長期存在的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動力結構,以及城鄉結構、地區結構、分配結構等的失衡問題,由此釋放更多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由不可持續向可持續的轉換,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增長,仍是中心任務。從市場需求和政策取向看,以下三個方面的結構轉換將構成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空間和動力。

        一是內需擴大和消費結構升級。中國有13.25億的人口,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人均GDP按照世界銀行最近年度《世界發展報告》提出的中上等收入經濟體在3706至11455美元之間的標準,已達到中上等收入經濟體的門檻水平,進入具有歷史意義的既有消費需求又有消費能力的階段。按照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中國尤其是浙江等沿海發達地區開始進入大眾高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也就是說,中國及浙江已進入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的重要階段,居民消費由一般消費品的普及向耐用消費品的普及轉變,對住宅、汽車以及公路交通、各種家用電器、高檔食品,教育、文化、旅游,以及品牌和奢侈品的需求大幅增長,由此必然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二是以城市化為主導的城鄉結構加速轉換。根本解決“三農”問題要靠工業化和城市化。城市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城市化是人口、產業和高端生產要素不斷向城市集聚的過程。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2009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46.6%,浙江城市化率為57.9%,正處于城市化由30%到70%快速發展的中間階段,是農村人口、產業、資源要素等快速向城市集聚的階段,也是城鄉由分割向融合和一體化發展的階段。去年,全國城市投資占投資總額的86.3%,城市消費占67.9%。如果未來1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就可以維持20年,年均社會消費額就可以從目前的10余萬億元增加到20萬億元。屆時,則無論國際市場怎樣風云變幻,中國經濟也可巋然不動,并且由此可以拉動浙江經濟走向由內需主導的長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軌道。

        三是新一輪區域經濟布局構筑新的發展格局。區域非均衡發展一直是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上世紀80年代初實行的經濟特區政策,拉開了中國經濟非均衡發展的序幕。90年代末以來,國家逐漸形成東部率先、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的完整布局。從2009年起,中央又開始謀劃新一輪的區域發展格局,陸續將13個區域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經濟圈”陸續劃定。7月中央召開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今后10年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目標和任務,提出把西部地區“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最近,中央又對經濟特區采取重大支持政策,深圳特區面積由現在的395平方公里擴容為1948平方公里,擴大了4.9倍,接近香港面積的2倍;廈門特區的面積由131平方公里擴大到1573平方公里,廈門特區“長大”11倍;珠海特區也擴大到全市,擴容了7.5倍??傮w上看,將來沿海省市的發展重心更多轉向濱海新區、特區等“沿海地區”;西部省市區的發展重心更多轉向地域廣闊、資源富集、人口稀少的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如、新疆、內蒙古、青海等省區。這樣,就構成了中國未來5年及更長一段時間各省市區“比、學、趕、幫、超”的發展格局,無疑會推動中國經濟長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據此,中國的經濟發展版圖和人口分布將面臨重大趨勢性調整。

        第三,浙江經濟已步入工業化后期階段,面臨不轉型就不能發展、不發展就會落伍的嚴峻形勢,謀劃新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空間十分緊迫。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在缺少陸域自然資源、缺少國家資金投入、缺少特殊優惠政策的條件下,一路奮起直追,由資源小省發展為經濟大省,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創造了中國區域發展的奇跡。然而也要清醒看到,以“輕、小、民、加”為主要特征的浙江發展模式是階段性的,隨著發展環境和發展階段的變化,浙江的發展模式也必然要進行新的探索和創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堅持在轉型中發展,在發展中轉型,著力破解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素質性、體制性、資源性和社會性的矛盾和問題,既是浙江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浙江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經濟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會退。轉型是手段,發展是目的,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因此,面對國家提出的長三角地區率先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這“兩個率先”的目標,面對“十二五”各省市區加快轉型發展的競爭態勢,面對人民群眾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浙江有能力也有條件謀劃好新的發展思路、路徑和空間。下一步,應著力打造“三個浙江”,開辟浙江發展的新天地。

        一是抓住浙江作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的機遇,充分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優勢,再造一個“海上浙江”。浙江雖是陸域資源小省,但卻是海洋資源大省,開發海洋潛力巨大,這是未來浙江與其他地區相比的獨特優勢。2010年7月,浙江列入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建設港航強省、發展海洋經濟迎來歷史性機遇。根據國家試點要求,浙江將規劃打造我國重要的國際樞紐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型臨港產業基地、世界級城市群新型城市化先行區、海洋綜合開發體制改革試驗區、全國清潔能源和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如果實現這些目標,浙江就能把潛在的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完全可以打造一個與陸域經濟總量大致相當的“海上浙江”。

        二是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大建設”的決策部署,科學規劃發展產業集聚區,再造一個“陸域浙江”。扎實推進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不僅是浙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和抓手,也是浙江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和競爭優勢?!八拇蠼ㄔO”的基礎和前提是大平臺,如果沒有發展集聚區這一大平臺,就很難推動大項目,形成大產業,培育大企業。因此,要選擇交通條件優越、產業導向明確、建設空間條件較好、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若干重要區塊,納入省級層面統籌規劃,精致開發。如果浙江能科學規劃建設10余個大平臺,每個大平臺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就可騰出1000多平方公里的建設空間,換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戰略性產業等“好鳥”。如果這些大平臺按照杭州“大江東新城”每平方公里將創造100億元的產值測算,再造一個“陸域浙江”是完全可能的。

        第2篇: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關鍵詞:機遇 挑戰 中國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8-0021-01

        一、前言

        歷史告訴我們,封閉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下,中國必須要加入世貿組織,迅速融入到世界經濟發展中去,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科技、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吸收和借鑒世界一切文明。但是,在入世的同時,我們也要認清趨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促進中國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二、入世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

        1.1 經濟全球化發展將有助于不斷完善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

        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入世之后,國際化的準則將幫助中國更加全面、系統地認識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弊端,為今后國內經濟體制的變革提供借鑒和思考。同樣,中國只有不斷完善健全本國經濟體制,才能取得國際社會的認可,才能幫助中國更加公平、公正地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行列中去。

        1.2 經濟全球化發展有助于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就引領中國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歷程匯中,中國作為引進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將受益于國際資本流動所帶來的技術外溢。同時,各種外來競爭壓力的加劇也迫使中國不得不去轉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逐漸使產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

        1.3 經濟全球化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場空間

        經濟全球化發展要求各國盡可能的降低貿易壁壘,相互開放本國市場,允許生產要素在國際范圍內自由配置和流動。在這種環境下,國內企業發展將面臨國內外兩方面資源,多個市場,為國內有實力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中國企業可以充分發揮本土優勢,聘用更優秀的高端人才,借鑒更高端的科學技術,尋找更加廉價地經營空間,建立屬于自己的產、研、銷發展網絡,提高自身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占有度。

        1.4 經濟全球化發展將助于中國直接參與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歷程中,西方國家一直以來利用自己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推行霸權經濟和強權政治,維護著國際間不合理的經濟舊秩序。但是,隨著中國世貿組織的加入,尤其是這些年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經濟對世界貿易發展的影響度也是不斷增強,這就無形中增加了我國在世界經濟事務中言語權,為建立國際經濟貿易新秩序,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權益奠定了基礎。同時,在加入WTO之后,中國將有權利參與到國際經濟規則的修改與制定,此時對世紀經濟全球化方向進程的影響將不可同日而語,從而更加有利于推進世界經濟秩序向著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發展,更加有利于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

        2.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

        2.1 國內企業競爭實力與國際企業尚存在較大的差距

        世界經濟一體化要求各國之間要降低貿易壁壘,倡導各國貿易自由化發展。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國內一些原本受到高度保護的產業及新興產業很有可能將遭受到重創,甚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趨于滅亡。此外,隨著各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加快,世界資本平均利潤將趨向一致,這就是說,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將完全失去價格優勢。同時,受制于資源成本、環境污染的約束,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必將大幅提高,將進一步削弱其再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2.2 增加經濟運行風險,削弱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力度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會使資本主義市場中固有的矛盾和消極因素迅速波及到全球的金融市場,帶來全球性經濟危機,08年美國市場崩盤帶來的全球性的危機災難就驗證了這個問題。同時,隨著我國我國對外貿易和投資數量的快速增長,貿易摩擦和金融風險也急劇增多,這樣也會影響到國內市場正常的經濟秩序。另外,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一些非經濟因素,諸如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等,都會強加給他國。無形中增加了本國經濟運行的風險,削弱了本國對經濟調控的能力。

        2.3 國內收入分配差距將會加大,貧富差距日趨明顯

        從全球范圍來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而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完善,這種貧富差距不平衡的現象就會波及到成員國內。比如:在跨國公司就業人數增加的同時,相當數量的企業因無法生存下去而倒閉,下崗員工在無有效再培訓、冉就業的情況下,失業問題將更為突出。

        2.4 政府對經濟規制的制定有待加強,要求將更加規范

        世貿組織地加入,要求各國政府在職能規范、放松管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說,雖然說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可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走出去”的開放戰略,開展跨國經營,提供穩定的多過最惠國待遇保障。但能否抓住這一機遇迎接外部激烈的競爭,政府經濟規制、交易成本的高低是重要因素,在競爭激烈的情況甚至是關鍵因素。政府規制成本與效率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方面,美國“新經濟”與政府放松管制、改進服務有很大關系。

        三、結論

        總之,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一定要要認清趨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促進中國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東升.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外資政策的變化與韓國企業的對華投資[J]. 商場現代化.2010(18).

        [2] 張紀鳳,黃萍. 挑戰與機遇并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02).

        [3] 劉信一. “以人為本”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核心——經濟學專家關于當前中國經濟社會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觀點綜述[J].思想戰線.2011(01).

        第3篇: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在世界經濟環境下,金磚國家以較強的經濟實力,占據著世界經濟中較強的地位并且得到穩步的提升,一直以來被外界較高的發展預期。因此金磚國家在參與世界經濟發展的過程,應合理發展自身的國際地位,并且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在實現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影響力的擴大的同時獲得國家的利益。此外,金磚國家在世界經濟形勢下,應該構建各國之間利益平衡、分歧化解的合作機制,強化各國之間彼此的合作關系。

        【關鍵詞】

        世界經濟環境;金磚國家;國家利益

        前言

        金磚國家雖然是一個新興經濟體,但其憑借遼闊的國土面積、豐富的物產資源、眾多的人口數量在世界經濟中迅速崛起,并且在世界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世界經濟、軍事以及政治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世界的發展主要以經濟為主體,這使得金磚國家的經濟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金磚國家由于地理位置與經濟利益的影響,在世界經濟貿易中存在著國際市場、資源戰略性爭奪的問題。所以在世界經濟環境下做好金磚國家的作用與地位的正確評估,促進金磚國家的健康發展,為世界經濟帶來穩定的發展因素。

        一、金磚國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金磚國家在國際上被賦予較高的發展預期。金磚國家的快速發展,對全球性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以及推動世界經濟的恢復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金磚國家具有較強的經濟互補性,對增強金磚國家的合作發展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1.1金磚國家被賦予較高的預期

        金磚國家之所以被賦予較高的發展預期是由于金磚國家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和市場規模大對世界國家與地區政治、軍事以及經濟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金磚國家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擁有強大的規模,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體之一。金磚國家作為新興的經濟體,也被賦予“新興大國”的稱號。

        1.2金磚國家的經濟互補

        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被稱為金磚四國,然而隨著南非在2010年的正式加入,金磚四國由此轉變為金磚五國,也稱為金磚國家。金磚國家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分別是巴西的世界工廠、俄羅斯的世界辦公室、印度的世界原料基地、中國的世界加油站以及南非的非洲門戶。金磚國家作為新興的經濟體,在其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內部資源與先進技術的互補,使金磚國家具有很大的合作發展潛力,成為國際政治格局的發展新趨勢。

        二、制約金磚國家地位提升的因素

        2.1金磚國家自身發展面臨許多制約與挑戰

        市場創新環境不足、傳統優勢逐漸減小、管理結構調整不到位以及出口擴張壓力的加大使金磚國家的發展中過于依賴發達經濟體市場,這些都是制約金磚國家自身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時金磚國家自身發展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我國面臨的挑戰是改善我國金融體系,提升我國教育、養老、醫療等方面的投入以及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2.2金磚國家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金磚國家作為新興的經濟體,將20世紀初期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機遇期,注重外部環境的發展,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實現金磚國家自身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金磚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金磚國家面臨著外部環境不確定的影響,在發展與創新經濟結構的過程中面臨很大的困難。通過金磚國家短期與長期的發展形式來看,金磚國家在短期處于穩定增長的趨勢,而在長期的發展道路中金磚國家的經濟發展充滿變數。

        三、提升金磚國家作用與地位的建議

        3.1提升金磚國家的國際影響力

        金磚國家可以利用自身的實力建立國際援助體系,提升金磚國家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金磚國家在人力、資源、技術等方面進行相互合作聯合其他發達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援體系,打破只有發達國家的國際援助體系。通過建立國際援助體系,有利于金磚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的有效整合,使資源真正發揮價值作用,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增強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發揮出金磚國家的作用,促進金磚國家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位,提升金磚國家的世界地位與影響力。

        3.2建立金磚國家利益平衡與分歧化解機制

        金磚國家的經濟從多區域、多層次共同發展進行,在進行貿易時也是金融投資與環境等多領域共同開展。由于金磚國家都過多注重追求各自國家的利益,所以想要達到金磚國家利益平衡與分歧的有效化解就必須建立經貿合作機制。經貿合作機制能夠有效平衡金磚國家間的利益關系,實現金磚國家之間的良性互動,同時還可以有效確保與維護參與國家的利益成效。經貿合作機制的建立以金磚國家間的利益平衡與分歧化解為主要內容,通過多層次的研究與探索,實現金磚國家的利益平衡與分歧化解的方法,有效促進金磚國家處理國家之間的利益問題,為世界經濟的和平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力量。

        四、結語

        一直以來,發達國家處于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限制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而金磚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給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擺脫了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對世界經濟的復蘇與全球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金磚國家在世界經濟環境下的作用與地位。

        參考文獻:

        [1]蔡春林,劉暢,黃學軍.金磚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2013,165(1):40-51

        [2]李東陽.金磚國家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大學,2013,118(115):11-16

        [3]吳慶生.金磚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的作用限度分析.[J].復旦大學,2012,68(29)104-106

        第4篇: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置此變局當中,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面臨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挑戰。學會應對挑戰,善于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到國際規則的制定當中,方能確保中國的持續發展。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速度的差異有3、4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力量在逐漸提升。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的GDP有望在今年與發達國家首次持平,這會是一個很大的世界經濟格局變化。

        世界經濟版圖另外一個變化就是經濟結構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和地區都意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紛紛加快了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新一輪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由此拉開大幕。

        尤其是美國的“再工業化”戰略,更是為了在世界經濟領域掀起一場“戰略大反攻”,搶占高端制造業的戰略跳板。奧巴馬政府期待,“再工業化”戰略能延續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促使主導“新型制造業”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在環保、能源、交通,乃至所有經濟領域遍地開花。

        歐洲等發達地區同時也都在進行調整,主要是國家和市場之間的關系調整。歐洲債務危機實際上是一個調整契機。

        與此同時,日本的經濟結構改革也是迫在眉睫。有觀點認為,經濟結構調整正是除了刺激財政支出和貨幣寬松之外,安倍經濟政策的第三把火。

        而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正在將過度依靠出口和投資的發展方式,轉向擴大內需。中國的需求增長點很大一塊在于服務業的發展?,F在中央提出了新的經濟調整戰略,即在存量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增量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建立適應國際需求結構調整和國內消費升級新變化的現代產業體系。

        2013年是世界經濟的深度調整期,各個經濟體都不可能在一兩年調整過來,至少要持續三五年甚至更長。但我們應看到并重視力量對比的趨勢變化。

        隨著發達國家“日本化”日趨明顯,且這種趨勢將持續一段時期,中國應抓住機遇繼續發展。如果以GDP增速7%來計算,十年下來,中國的綜合實力會顯著增加,和美國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小。

        但挑戰也無時不在。目前,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利益集團利用國際規則對中國實行各種“圍堵”,也確實構成了挑戰。世界正在進行一輪新的再全球化進程,體現在貿易上,就是美國、歐洲等國家對中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

        再全球化下,美國主導的新一輪國際規則將更加嚴格,但不可忽視的是更具有針對性,非中立性也更加隱蔽?,F在很多規則表面上不針對中國,但實際上就是意指中國。

        因此,未來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怎么參與到國際規則的制定當中。中國的難題就在于:如果加入這個規則,那就要做出讓步;相反,如果不加入就要游離在其他國家之外。

        中國參與國際規則,需要倡導既符合中國利益,又能為其他國家所認可和接受的指導原則,對于現行的國際規則,應堅持“權責相適應”原則,對于改革中的國際規則,應堅持“包容利益”原則,對于新國際規則的確立,應堅持“有區別的共同責任”原則。

        發達國家主張的“競爭中性原則”(不讓市場主體因其產權屬性而獲得特別優勢或遭到不公正的對待)可能成為約束和遏止中國國企發展特別是“走出去”的工具。短期中國應當利用各種場合延緩“競爭中立原則”上升為國際通則。同時,加強對該政策本身的理解與闡釋,力圖使其能夠反映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訴求,以體現“有區別但共同”的發展原則。

        第5篇: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今年9月,中國作為東道國主持召開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國際社會對中國寄予厚望,希望中國繼續發揮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作用,拉動世界經濟的持續復蘇。

        那么,世界經濟增長的障礙究竟有哪些?

        一、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凸顯,使經濟增長面臨嚴峻挑戰。

        IMF已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6%調至3.4%,其他國際金融機構也紛紛下調增長預期。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場恐慌情緒彌漫,引發全球資本市場、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震蕩頻頻,大幅下挫。

        世界經濟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復蘇進程起伏跌宕,風險累積,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已經窮盡貨幣政策“工具箱”,貨幣嚴重超發,利率長期接近零甚至進入“負利率”時代,債務負擔日益加重,大多超過GDP的60%這個“警戒線”,全球已達57萬億美元。而且,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更加明顯,增加了國際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使新興經濟體特別是對外依賴性較強的國家面臨巨大經濟壓力。

        總需求不足和總供給失衡相互糾結,加深了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難度。最近,薩默斯等經濟學家就美國經濟的病因發表看法,各持己見?!胺胖暮6詼省钡慕洕鲩L藥方是沒有的,美國、歐洲和日本可能需要從總需求著手,加大投資,推進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國則需要需求與供給相結合,更多從供給側改革著手,來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以“新自由主義”和“華盛頓共識”為代表的原有發展和改革模式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已不適應新的形勢。

        根據IMF數據,以匯率計算,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已從1992年的83.6%下降至2012年的61.9%,同期發展中國家則從16.4%提升至38.1%,近年更超過40%。雙方經濟總量的接近與在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機構中話語權的懸殊的矛盾日漸突出。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之勢正在催生新的世界經濟格局,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世界經濟增長需要破舊立新,尋找新的發展模式,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使之更加公正、公平、合理,更好反映以新興經濟體力量迅速上升為標志的新的世界經濟格局。

        中國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以及在適應新常態下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令各國高度關注,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對于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轉型也十分重要。

        中國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在世界經濟經歷長期低迷的時候承擔著拉動經濟增長的重任。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是6.9%,約占世界經濟增量的30%。同時,中國經濟結構更優化,第三產業比重達50.5%,比二產高出10%,最終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率進一步升至66.4%。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進一步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中國平均每天新增1.2萬個市場主體,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在新增市場主體中占比超53%。

        同時,主席2013年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作為中國對地區治理思想的創新,吸引了許多國家的注意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成立開業,為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合作發展提供了新的合作平臺,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新機遇,中國改革開放和持續發展的紅利將可以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分享。

        三、世界宏觀經濟政策缺乏協調,國際貨幣體系存在失衡和缺陷,阻礙了經濟復蘇的鞏固與經濟的增長。

        隨著國際力量的消長,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分量不斷上升,G20取代G7成為全球治理的首要平臺。在世界經濟格局正在轉變的今天,G20需要在協調全球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存在嚴重失衡和巨大金融風險,亟需改革和補充。美國GDP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20%-22%,而使用美元或其貨幣與美元直接、間接掛鉤的國家占全球GDP和人口的比例均為60%左右,可見世界經濟分布與貨幣體系并不匹配。

        改革貨幣體系,應該把促進國際儲備貨幣和大宗商品定價貨幣多元化作為重點。擴大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范圍,使其能夠正式流通,不失為一種選擇。提振世界經濟、解決全球經濟難題需要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問題在于如何做,該制定什么樣的路線圖。機制因解決問題而生,為解決問題而變,國際機制也不例外。

        第6篇: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關鍵詞】 發展中國家 經濟全球化 風險 途徑

        一、經濟全球化的概述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最早是1985 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T?萊維在其《談市場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從一般經濟學意義上理解,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也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給出這樣的定義:“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變強”從歷史上看,它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大機器工業的出現而逐步形成。由于戰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尤其是進入80 年代以來,由于信息革命、冷戰結束以及原計劃經濟國家的市場化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空前的全球化浪潮。

        客觀地說,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出現,加速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貿易的自由化、資本國際化以及高科技的發展,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這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提供了一個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進入國際市場,發揮“后發優勢”的難得的歷史機遇。許多發展中國家由于融入了經濟全球化進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獲得了短缺的資金和技術,從而加快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如果將經濟全球化僅僅看作是發展中國家的“福音”,那也有失偏頗,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和風險,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尤其如此。

        二、經濟全球化的風險分析

        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以后,宣布施行貿易保護主義,提高關稅壁壘,這樣的舉措引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強烈抵制,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發展中國家在享受發展機會的同時,也承擔著經濟全球化的風險。這是因為經濟全球化一開始就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當代經濟的全球化實質上是在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從這個角度而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必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可以從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尋求發展的機會,但也必然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1、發展中國家更易承受非公平待遇

        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主要是由l達國家和其控制的國際經濟組織制定的,多數沒有顧全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有的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缺席的時候制定的。往往某種產業發展規則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充分發展此產業的時候就制定出來了,如信息技術產品協議以及勞工標準等。發展中國家必須要遵守它們并未參與制定的規則?!霸诮洕摺①Q易政策、社會政策、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最終是華盛頓的政治家及其顧問們在為全球一體化制訂規則。”這就使得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更加地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2、發展中國家獲得較低的收益

        從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結果收益而言,發達國家的收益也是遠遠地高于發展中國家。首先,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憑借其雄厚的資金、高超的技術、先進的管理使得全球資源配置向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從而成為最大受益者。其次,從全球投資角度而言,國際對外投資主要流向發達國家,而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相對較少且區域化投資失衡明顯,例如對于經濟增長較快的東南亞和發展落后的非洲的投資差異就很明顯,這種不均衡的要素流動,使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3、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大的損失

        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的原因,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落后,市場發育不成熟,經濟全球化加大了對其民族經濟的壓力和沖擊。首先是發展中國家自主企業競爭力不夠引起的損失。經濟全球化把企業競爭的舞臺從國內擴展到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在效率、規模、技術和研究開發方面都不能與發達國家競爭,跨國公司的品牌和產品充斥著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其次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大量外流??鐕纠酶咝絻瀯?,招聘發展中國家現成人才而不注意在當地實施培訓計劃,從而使發展中國家遭受雙重損失。

        三、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途徑

        全球化將世界各國連成了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更是對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經濟發展日益密切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既無法反對,又無法回避。對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既是嚴峻挑戰,更是巨大機遇,發展中國家能否從經濟全球化中獲益,關鍵在于抓住機遇,更好地發揮其比較優勢,從而在經濟全球化中得到快速地發展。

        1、發揮經濟合作的優勢,積極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

        面對政治、經濟地位的不平等,為避免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發展中國家更應該積極地促進地區經濟的一體化建設,例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能提高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話語權。

        地域相同或情況相似的發展中國家團結起來,實行地區經濟一體化,彼此開放市場,以求實現更大規模經濟和強化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貿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經濟全球化的沖擊,探尋經濟發展的出路。亞、非、拉廣大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許多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以地區經濟一體化應對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是發展中國家謀求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

        2、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積極擴大對外貿易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國際生產關系中占主導地位,發達國家利用其壟斷優勢,提高工業制成品價格,壓低初級產品價格,使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相對劣勢。

        首先,為改善貿易條件,發展中國家擴大對外貿易時,必須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減少國際市場上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帶來的損失。其次,發展中國家要大力發展進口替代產業,減少進口開支,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最后,發展中國家還應從根據本國國情,實行多元的貿易政策,調節進出口貿易,并利用優勢,大力發展對外勞務貿易及國際旅游服務等??傊?,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必須充分利用勞動力和資源稟賦等比較優勢,努力擴大對外商品貿易,增強本國綜合競爭力。

        3、樹立全球化發展戰略,積極培育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中的重要載體,也是國際競爭中重要的組織形式。一個國家的的國際競爭力,從長期看,取決于他是否擁有世界級的跨國公司和世界級的產品。所以,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化的迫切任務之一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引導和扶持有競爭力的企業組建大型跨國公司,在國內和國際市場開展競爭。

        通過培育和壯大本國的跨國公司,以全世界為市場來安排投資、開發、生產、銷售,并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以獲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經過跨國公司的國外直接投資行為,把對國內市場的消極保護轉變為對全球市場的積極參與,從而獲得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中國際分工專業化、精細化所帶來的利益。

        4、加快本國制度的改革和建設,適應全球市場規則

        首先,從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制度變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法律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由于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處于劣勢,政府需要從宏觀上對本國產品的競爭優勢進行研究并制定政策,發展中國家在制訂一個時期內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時,應從本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其次,實現經濟結構的轉換。結構轉換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產業結構的調整、轉換,往往已經不取決于一個國家本身,而取決于全球經濟的發展。因此,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充分考慮全球化的因素并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加快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從而加快經濟的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龍永圖.濟全球化與生產全球化[J].經濟工作者學習資料, 1999 ,(78):2-12.

        [2] 羅肇鴻, 趙宏偉.經濟全球化:消極影響評析[J].經濟研究參考, 1999 ,(50):13-17

        [3] 文富德.世界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J].國外科學社會情況, 1998,(4):4-7.

        [4] 何建春, 胡南.發展中國家與經濟全球化[J]..江西社會科學, 2000 ,(2):11.

        [5] 劉克逸.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對策[J].世界經濟文匯, 1999 (5):19 -22.

        [6] 張漢林.強國之路: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戰略及政策選擇[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1 .7.

        第7篇: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金融經濟;產業轉型;社會整體利益

        一、經濟新常態下金融經濟的發展趨勢

        "新常態"是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特點的新概括,是指經濟、金融危機過后經歷較為漫長、痛苦的恢復過程,這段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政策都出現了新的特點。新常態給中國、給金融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

        經歷了金融危機的劇烈沖擊,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普遍放緩,但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雖然放緩,但增量卻保持可觀局面。金融經濟風險波及之后,呈現平穩局面。

        2、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

        經濟危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次機遇。關鍵在于產業結構如何轉型升級。金融產業在歷經長時段的經濟危機之后,為迎合世界發展,順應發展潮流,逐漸優化升級。

        3、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與市場的自由配置。金融經濟的有序高效發展,離不開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政府逐漸簡政放權,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政府干預,釋放市場活力,促進金融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經濟新常態發展模式對我國金融經濟的影響

        1、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當前我國正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與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有本質區別。金融貿易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綜合實力、交流與合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全球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同時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有效促進了金融產業結構的轉型、優化與升級 。在競爭激烈的嚴峻市場形勢下,金融企業通過強化自身的經營成本管理,開源節流,緊縮開支,杜絕浪費,著力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依靠壓縮管理成本、優化物流設計、運用科技創新等措施提高交通金融企業的經濟效益等,有效促進企業自上而下的經濟集約管理,促進其產業結構的優化轉型。

        2、拉動經濟增長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逐漸放緩,但經濟增量仍然可觀。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大幅度轉變,消費者對購物的需求也更趨于多樣化、高檔化、便捷化以及舒適化,這些都給我國的金融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廣大市場。人們對消費的市場需求的擴大,促進產業的規模發展,而產業的新發展,又反過來促進市場需求的擴大。當前企業間的企業兼并,合作,開展了多樣化聯合等方式,開展金融、物流,資金三位一體的產業鏈聯合,以一個共同的整體對外對接市場,謀求發展,擴大市場。這樣的方式也促進了市場需求的有效擴大,進而拉動經濟增長。

        3、擴大就業崗位

        金融產業,作為一種發展時間就短,但績效明顯的新型服務產業,其中環節涉及到的相關產業空前廣泛,交通、物流、信息技術、銀行、信貸、電子商業等一系列部門,都需要大規模的專業工作人員的參與。如快遞人員等職業的衍生,就有賴于此。快遞員使用快遞專用工具、設備和應用軟件系統,從事國內、國際及港澳臺地區的快件攬收、分揀、封發、轉運、投送、信息錄入、查詢、市場開發、疑難快件處理等工作。其中,他們的收入是不等的,差距也較大。工資額數主要是靠基本工資與提成相加的,而提成又主要是根據快遞人員配送物件的多少而決定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金融經濟的成長成為了當前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創造了多種新型的就業崗位,緩解了就業壓力。

        4、創新貿易方式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傳統貿易方式不再完全適應全球化發展和經濟危機現狀,促進了新型貿易方式的成長。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廣泛興起和開展的第三次世界革命,使信息技術廣為傳播并發揮了重要作用,當今世界,網絡貿易將成為重要的貿易方式。電子商務和網絡貿易的出現,使金融貿易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網絡貿易的應用,既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又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對于增強貿易競爭力有積極作用。

        5、整合社會整體利益

        人類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社會整體利益是促進并且滿足人類社會的有機體生存以及發展的各種需要的總和。金融經濟不是一個單項發展的個體,它涉及社會層面、國家層面、個人層面等等各個利益體。在當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經濟發展模式有了根本性改變。同時,舊的國際秩序也在逐漸向以公正合理為核心的國際新秩序邁進,基于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政府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等各種手段對我國的國民經濟進行了必要的調節。國家和政府認真分析了當前的經濟形勢,順應世界發展的潮流,迎合全球化的趨勢,對我國的國民經濟進行調控,以此有效的促進社會進步,以及國民經濟的進一步增長,保障了人民的的物質生活水平,促進了社會整體利益的有效整合。

        小結:金融危機周期性的爆發,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不可避免的固有矛盾,無法完全規避。關鍵在于社會各行各業在面對經濟危機時的調整與適應。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趨勢,國家與政府要抓住新的發展機遇,順應世界發展的潮流,迎合全球和平與發展的主題,適時調整經濟政策,推進我國的國民經濟增長。推動我國金融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加強對外話語權。通過產業轉型、優化、升級,加強創新驅動金融發展,以創新引領金融前行。

        參考文獻

        [1] 陳路晗;新常態下金融改革給銀行業帶來的影響及對大型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思考;《農銀學刊》;2015年.

        [2] 朱廣德;顧錦新;適應新常態 迎接新挑戰――關于銀行業如何應對經濟金融發展“新常態的思考[J];《現代金融》;2014年.

        [3] 王文杰; 新常態下金融支持白酒行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思考――以甘肅省隴南市為個案[J];《時代金融旬刊》;2015年.

        [4] 霍東平;郭永梅;新常態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及金融支持的調查與思考--以烏海市為例[J];《北方金融》;2015年.

        第8篇: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關鍵詞: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危機;金融改革;在岸金融中心;人民幣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5-00-02

        一、引言

        自2008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促使世界經濟的發展進入了經濟周期的下行階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而之后發生的歐債危機,則進一步削弱了歐洲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量。2011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加速了世界經濟中心向以中國為中心的亞太地區轉移。

        在中國國內,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日益擴展,對于金融產業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雖然在當前全球經濟疲軟的環境下,中國出口制造業受到很大沖擊,但是這同時為中國政府提供了一個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機遇,而經濟轉型的核心便是金融改革。推進金融改革,使中國金融產業脫去陳舊的制度體制,向著靈活完善的成熟體制發展,將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為中國從經濟大國轉為金融強國鋪好道路。

        不過,針對國際金融中心的研究表明,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具有長期性和較強的蝴蝶效應,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不僅取決于不同城市的靜態比較競爭優勢,同樣也取決于其政策和戰略的動態比較競爭優勢。可見,中國政府是否能夠抓住這次歷史性機遇,制定出具有競爭力的政策與戰略,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

        二、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機遇

        自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關于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及全球金融平衡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此次金融危機正為中國建立區域內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同時也凸顯出中國建立區域內國際金融中心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對于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原因及相應采取的制度改革措施,國內外學者都做了深入研究。西方主流觀點很大程度上把美國次貸危機歸咎為“中國責任論”,認為由于亞洲的高儲蓄及以中國為首的匯率操縱導致的世界經濟不平衡是引發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但是這個觀點并不全面。從某種程度上,這是在為美國本身推脫責任。全球經濟失衡確實存在亞洲國家過高外匯儲備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這只是問題的表面原因,引發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美元作為世界國幣向世界經濟體制的過度釋放。這導致了美國長期逆差而中國等亞洲國家長期順差而產生的全球經常項目不平衡。由于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美元的國家美國便擁有了調配全球戰略資源,搶占全球政治、經濟和安全戰略制高點的權利。這導致美國政府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扶持軍事等高新科技和金融服務業等具有戰略意義的行業,使得制造業處于政策與資金劣勢狀態,從而基本全面轉移到亞洲國家。美國為維持其國內消費而大量進口工業制成品,這產生的巨大逆差,美國本可以利用其在高新技術上的優勢,通過技術轉讓來平衡經常項目逆差,但是出于對美國全球戰略的考慮,美國并沒有這么做,而是通過貿易不斷向全球經濟注入過剩美元,加劇世界經濟不平衡。據統計,美國對全球經常項目逆差貢獻近50%。所以,對于全球經濟不平衡美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現行國際貨幣體制下美元過度釋放和新興經濟體因自身資產市場發展不足而對美國金融市場的過度依賴是本次危機爆發的制度與結構性原因。

        所以,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全球經濟再平衡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需求,而在全球經濟再平衡進程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勢必將扮演重要角色,這是中國由經濟大國轉變為金融強國的歷史性機遇。人民幣國際化和在人民幣國際化基礎上建立的在岸型國際金融中心將在全球經濟再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中國經濟轉型與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當現階段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制度已經不能夠為經濟體的增長提供強勁的動力和支撐力,那么對于原有的結構制度應該進行實時的轉型和變革。在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下,中國以往的“出口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面臨巨大挑戰,中國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已經迫在眉睫。中國正在從“出口拉動型”轉向消費和投資共同拉動經濟的混合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而當經濟引擎由外生因素轉向為內生力量,經濟體對于金融產業的需求也將增長。所以,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金融市場機制的完善將至關重要。

        第9篇:世界經濟的機遇與挑戰范文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 貿易戰略 趨勢

        一、前言

        在不斷變化的世界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應及時促進政策和制度的完善,運用科學的制度來促進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的前進,在科學的制度保障下,要將我國的國際貿易經濟結構進行優化。另一方面,要想使我國能夠得到不斷的經濟進步和發展,必須加強同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其他國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學習,并結合自身實際,將其進行完善,在學習其他國家技術的基礎上提高我國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運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來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積極發展。

        二、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中遇到的困難

        (一)落后于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步伐

        伴隨著不斷加快的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我國在進行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世界市場貿易走向的嚴重影響。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促使我國的國內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然而仍然無法徹底改變我國傳統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貿易發展的步伐,使我國經濟貿易的發展嚴重落后于世界經濟貿易。同時,在較開放的世界經濟市場當中,為了能夠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在進行國際經濟貿易的過程中要采取積極的發展態度,并采用積極的發展方式,將更方面的資金和技術等條件進行充分的調動和利用,促使資源實現優化配置。

        (二)無法確定國內經濟產業發展趨勢

        伴隨著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出現了越來越明確的世界市場分工和更加自由的經濟貿易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極大的擴大了經濟全球化涉及的范圍,導致當今世界中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參加到世界經濟貿易市場當中來。不斷加強的經濟全球化深度,導致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現狀會對我國的國內市場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國際市場當中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各種貿易壓力,我國在促進自身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時候無法避免的產生了一定矛盾,其中包括促進最優化在世界資源配置中的實現和對國內經濟市場發展進行保護之間的矛盾。同時,區域化的經濟發展趨勢出現在了國際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這是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另一種影響。近年來,我國為了能夠提高自身在國際經濟市場當中的競爭力,不斷提高自身企業的技術和科學水平,同其他科技國家加強了交流與合作,從而加強貿易關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促進共同發展在區域化中得以實現。然而,相應的經濟矛盾也會隨之產生,因此現階段,我國必須促進貿易經濟優勢在我國企業中的體現。

        三、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戰略方向

        我國是資源和人口大國,在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的過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始終是我國最重要的優勢。然而現階段重大的變化發生在國際經濟貿易市場當中,這是受到世界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的影響而導致的結果?,F階段主導地位在市場當中的體現主要是知識產業。所以,我國在促進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的過程中,必須優化和調整現階段的產業結構,并結合實際,充分考慮現階段我國企業在市場當中的發展形勢,促進對全新的貿易發展戰略的探索。

        (一)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發展是我國企業綜合能力提高的基礎,也是我國企業在世界經濟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條件,還要將進出口貿易之間的聯系進行協調。同時,由于近年來出現了國際經濟區域化發展的趨勢,我國應充分利用這一便利條件來促進和發展本國的國際經濟貿易,加強同區域內國家的合作,將他國的先進技術進行充分的學習和掌握,并結合本國實際,對技術實行創新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當中的競爭能力,同時有利于貿易形勢的豐富。

        (二)促進國際經濟貿易法律體系的完善

        我國在進行國際經濟貿易的過程中要能夠建立科學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才能夠對我國企業進行保護,促進公平性在國際市場經濟貿易活動中的體現。所以,相關的法律政策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法律和政策要能夠有效的針對國際經濟貿易,將我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提高國際市場中各項經濟貿易活動能夠公平進行,減少其他國家在進行經濟貿易的過程中侵犯和損害我國的正當權益。

        四、結論

        伴隨著科學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國之間的經濟都取得了飛快的進步,為了促進可持續發展,我國積極加入到了世界經濟的市場競爭當中。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國國內企業要面臨越來越激烈的世界市場競爭環境。然而我國要積極抓住挑戰和機遇,跟上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在促進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同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努力學習先進技術,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其進行創新和完善,用技術的進步來提高我國企業在世界市場當中的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陳曦.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與我國對外貿易戰略選擇[J]. 財經界(學術版),2014.

        [2]陳曦.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與我國對外貿易戰略選擇[J]. 財經界(學術版),2014.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v精品V无:码一区二区桃花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 | 亚洲一区色77综合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