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學建模的實際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TP3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3-3124-03
Applications of Graph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Mathematical Modeling
SONG Li-juan, FANG Zhi-wei, MA Na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 the main functions and examples of visualization software. Th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provide the powerful functions to mathematical modeling, such as numerical calculation,programming and graphical presentation.
Key words: graph visualization; mathematic modeling; MATLAB
圖形可視化技術一直是數學及應用數學專業人員在科學計算時一直追求和喜愛的技術,為了使數值實驗中的結果更加完美、更加準確,把人們從大量的數學符號、數學公式中解脫出來,人們既希望感受數據或函數的具體含義,也希望能將計算結果顯示成具體的、直觀的圖形。因此,對于任何從事數學、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的人來說,掌握一些可視化方法和技術是非常必要的[1]。
本文從常用的圖形可視化入手,介紹了可視化軟件在數學建模中的主要功能,并且介紹了使用MATLAB軟件完成的數學建模中的幾個實驗。
1圖形可視化技術
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傳統的圖形圖像制作軟件,如3DS max,AutoCAD,Photoshop等,用戶操作時簡單方便、快捷,然而這些軟件都是固化了一種或多種數學建模算法,這些應用軟件的算法本身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或漏洞,這就直接影響了使用者的二次開發。對于一些需要在自身專業基礎上的高級用戶,如果希望在使用這些軟件工程中能進行二次研發,將面臨如軟件版本過低影響工作效率、軟件自身數學公式代碼封裝,缺乏靈活性等問題,例如:3DS max中的NURBS樣條曲線函數,它是依賴于數學建模公式搭建的,雖然用戶可以快速創建并且可以設置、調整或修改一系列參數,但是數學公式已經是3DSmax的封裝代碼,軟件使用時只能按照對應的數學公式進行設計制作,并不能采用這些數學公式進行任意建模;又比如AutoCAD中的Spline命令,調用它可以快速繪制出光滑的樣條曲線,用戶也可以通過參數來控制曲線是封閉的還是擬合的,但是它在AutoCAD軟件中的公式也是封裝的。
2可視化軟件應用于數學建模的主要功能
可視化軟件在數學建模中主要具有數值計算、編程和圖形演示功能。
數值計算是求數學問題近似解的方法與過程,大量的數值計算需要促使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及性能不斷提高和更新,而數值計算的研究內容也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范圍的擴大而不斷擴大;利用圖形可視化軟件中提供的標準的豐富的函數庫,用戶只需要了解函數功能,而不需要編寫復雜的程序代碼,甚至不需要考慮函數具體的實現算法,這樣可以為用戶或者更高級的數學科研人員節省了編程時間、提高了編程效率,為用戶能解決更復雜的更特殊的數學問題提供了有效處理手段和編程環境;第二個主要功能是圖形演示,圖形演示是指利用數學可視化軟件,可以在不同坐標系下繪制繪制二維、三維甚至更高維的圖形,而且還可以實現動畫設計等功能。
MATLAB簡稱矩陣實驗室,是一種數學可視化軟件,在1984年由美國的MathWorks公司出品的主要面對科學計算、可視化的商業數學軟件[2],是一種數值計算編程環境。它在數學類科技應用軟件中的數值計算方面的能力首屈一指,它的基本單位是矩陣,它的指令和數學、工程中的表達形式相似,所以在數值分析、符號計算、工程繪圖、控制系統仿真、數字圖像處理、數字信號處理以及通訊系統設計與仿真方面已經成為首選工具,同時也是從事數學方面的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的有效工具[3]。MATLAB的圖形工具箱可以對簡單的點、線、面進行處理,也可以對二維圖形、三維圖形、四維表現圖等進行著色、消隱、平滑、光照以及渲染等操作,所以MATLAB是一種開放的、集計算、可視化、仿真于一身的強大功能包。
3可視化軟件在數學建模中的應用實驗
3.1二維繪圖
二維圖形的繪制是MATLAB語言圖形處理的基礎,也是絕大多數數值計算中廣泛應用的圖形方式之一。最基本的二維圖形指令是plot(y)。
例:多條曲線繪制
x1=0:0.1:10; y1=sin(x1);
x2=0:0.1:10;y2=cos(x2);
x3=0:0.1:10;y3=sin(x3)+cos(x3);
plot(x1,y1,x2,y2,x3,y3);
圖1二維圖形
3.2三維曲面繪圖
在某一區間內繪制完整的曲面,而不是單根曲線,三維曲面繪圖函數是surf。
例:被光照射帶陰影的曲面圖,[X,Y,Z]=peaks(30);surfl(X,Y,Z);
圖2三維曲面
3.3四維表現圖
對于三維圖形,通常可以利用z=f(x,y)的確定或不確定的函數關系來繪制可視化圖形,此時自變量是二維的。而在高等物理、力學等的研究當中經常會遇到v=v(x,y,z)的函數。為了表現四維圖像,引入了三維實體的四維切片色圖,它由函數slice來實現,其調用格式是Slice(X,Y,Z,V,Sx,Sy,Sz)。
例:可視化函數f=xe-x2-y2-z2,自變量的變化范圍分別為-2<x<2,-2<y<2,-2<z<2。
4結束語
在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采用計算機將社會服務、機械制造、科學計算、商業活動等多方面的信息模擬出相對應的圖像和圖形,將有效的提高數學建模過程的效率,節省資源和成本,將是技術實踐和理論的有機結合。利用可視化軟件的繪圖和數據可視化功能,在圖形控制窗口上快速地、準確地繪制出各種曲線、曲面和表現圖,可視化軟件的使用使得抽象思維過程可視化,用戶可以通過圖形直接感覺到信息,為數學理論的升華作出了準確、完整、合理的感性準備,為用戶在數學建模過程中培養了直覺思維能力[4,5]。所以,無論是對基礎數學的教學研究,還是對應用數學或計算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掌握一門數學可視化軟件都是必不可少且意義重大的。
圖3四維表現圖
參考文獻:
[1]鐘啟泉.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梁浩云.Mathematica軟件與數學教學[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3]陽明盛.MATLAB基礎及數學軟件[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實踐基地 建設 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6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就必須走工學結合之路。加強對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理論研究,搞清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積極開展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探索,既是高職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職院校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辦學水平的有效途徑。我院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從校內建設實訓基地和校外建立實踐基地兩個途徑來實現工學結合。
高職院校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要培養適應社會建筑企業的專業性人才為主要目標。校、內外的實踐教學是實現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而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培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基本支撐條件。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要場所。我校建筑工程技術學院校校內實踐基地承擔了較大部分的實踐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校期間提高實踐能力的主要場所。而校外實踐基地的主要是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利用企業資源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校內、外一體的實訓基地的教學的運行是實現學生知識、實踐能力和素質提高的最好途徑。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應用
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應用型高職教育,一些基本的實踐教學任務需要在學校里完成。在校內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技能為以后的實習及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校內的實訓基地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我院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包括三部分。一是校內實驗室的建設。
我院以具備建材實驗室、力學實驗室、土工實驗室的建設,用來完成學生《建筑材料》、《建筑力學》、《地基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我院還建立了計算機仿真實驗室,在仿真實驗室里學生完成了建筑工程CAD、建筑預算軟件、PM2軟件的學習,并根據實際工程完成仿真實訓。二是校內實訓車間的建立。我院已建立基礎與混凝土施工實訓車間、砌筑工程和裝飾工程施工實訓車間、鋼結構和屋面工程施工實訓車間以及鋼筋加工車間。我們在車間內建立了建筑物的各部分模型,例如基礎模型配筋、框架結構配筋模型、樓梯、雨篷配筋模型等,還有鋼屋架節點模型、砌體結構模型、屋面做法、施工縫做法模型等等。通過這些模型把課本的知識更加形象化,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車間能可完成《建筑施工》、《建筑結構》、《建筑識圖與構造》等課程的實踐教學。三是學院實訓中心已經有先進的材料檢測設備,能夠進行常用建筑材料的檢測實訓工作,目前我院已經與西南交大監理監理公司、黑龍江省建設集團現代建筑技術發展中心、龍航檢測公司等幾家企業達成共建校內實習基地的協議,共同利用學院的教學、科研力量強,和企業資金和技術優勢,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與應用
在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中如何尋找合作伙伴、如何運行是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問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外實訓基地是對學生進行培養工程素質的重要途徑,它能夠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同時也是高校與建筑企業的紐帶。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我校主要采取的是“2+1”校企合作模式,這種模式學生在校學習兩年,以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技能課程為主,最后一學年在企業頂崗實踐,主要學習部分專業基礎及基礎技能及具體工程實際操作。在基地建設上,學院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作用,通過他們建立和加強與建筑企業的聯系,經多方的共同努力,逐步加強與有實力企業的聯系,使之成為我院的校外實踐基地。目前我校校外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已經在中建總公司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局、深圳中海監理公司、黑龍江省建設集團省等內外幾十個知名企業建立了頂崗實訓基地。并且通過實習過程,也是企業了解我們的學生,對于愿意長期接受我院實習的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書,建立良好的長久的關系,以保證實踐基地的相對穩定性,從而保證校外實訓基地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四、實踐基地建設存在問題與改進
在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與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校內實訓基地利用率不高,校內年輕教師較多,缺少實踐經驗,對學生企業頂崗實習監管不夠,校外實踐基地關系不夠穩定等問題,針對這些切實存在的問題,我院提出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培養雙師型教師 為了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我院近幾年陸續從施工企業和設計單位引進具有實踐經驗人員充實到師資隊伍當中。同時也積極為校內畢業后直接從事高職教育,中間缺少實踐環節的教師創造實踐條件,讓老師深入企業進行脫產學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教師參加工程實踐,進一步提高了缺乏實踐經驗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通過以上措施使我院雙師型教師隊伍從結構上有了全面的提高。
2.校外實踐基地的長期運行對于校外實踐基地建立并能長期合作是校外實踐基地的關鍵。所以我校總結了一些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比較成功的經驗。例如,我們要尋找校企雙方合作的切入點,合作成功與否的關鍵是能否達到互惠互利,學校通過提供能夠為企業服務的學生來解決學校學生的校外實踐問題,形成校企雙贏的合作關系。其次通過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讓校企合作長期進行下去。
3 校外實踐基地的管理 校外實踐基地建立后為了確保與企業的長期合作,我校的管理辦法采用的是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場所并提供現場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為期一年的企業實踐。學校方面,每個學生都安排了校內實習指導教師,解決學生在實習當中遇到的學習、生活上的問題,并且校內指導教師經常與企業指導教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是學生順利完成在校外實踐基地的學習。
高職院校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不斷的完善。只有把實訓基地建好,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實踐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潘睿.土木工程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8(8):109-110.
[2] 危道軍. 建筑技術全真模擬實訓基地建設及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J]. 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3) :7 -12.
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關鍵詞 核技術應用 教學模式 協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Nucle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HANG Shuquan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nucle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ours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which is 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er-oriented. By condensing curriculum connotation, selecting knowledge points, optimiz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reforming evaluation methods, the core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re effectively and successfully transport to students.
Key words nucle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eaching mode; cooperative learning
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時代和社會需求,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如何使學生樂于學習并在快樂學習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問題。①教師可以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適當地向學生提供一些本課程有關的真實情景或應用案例或其它資源,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根據所給定的任務去進行主動探究。通過教師引導下的協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相互交流和互相溝通,可以促進授課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分享彼此知識和經驗,促進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使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共同發展。②核技術應用課程是核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基礎教學和科學研究結合非常緊密的一門課程,其涵蓋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③如何使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掌握核技術相關的知識和原理,熟悉核技術的應用領域以及儀器設備,了解核技術應用領域的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是該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將以核技術應用課程為例,進行基于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現知識的高效傳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1 制定教學目標,構建協作學習條件
有效的教學始于將學習者帶入教學環境的已有知識和學習者對未來知識的渴望,首先通過調研獲知學生知道什么、關心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以此為基礎,凝練課程內涵,制定教學目標,既要使學生獲得核技術基本知識,又要培養和拓展學生運用核技術基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程對數學、物理等知識具有一定的要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根據需要及時補充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程涉及的知識范圍較廣,既包括核技術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又涉及核技術實際應用中的具體技術工藝、儀器設備以及操作規范。從協作學習需求出發,對本課程的核心知識點進行重新梳理和模塊化設計。將核技術應用課程的知識按其應用領域劃分為8個模塊:放射性同位素獲取與制備、核分析技術應用、同位素檢測技術應用、輻射加工技術應用、核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核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核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核技術在其它領域的應用。按核技術應用領域劃分知識模塊,有助于學生按興趣進行選擇和深入學習,為協作學習提供基礎。根據教學模式需要,立足引導和啟發,編排和準備教學課件,課件內容主要涵蓋三個方面:核心知識、前沿技術和新方法、未來發展方向(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核技術應用課程具有知識面廣、知識點多、知識量大的特點,很難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做到面面俱到。根據本課程知識框架,撰寫自學提綱,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方向。準備了相關文獻資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參考。鼓勵學生自己查找文獻、自主擴充和挖掘知識。根據學生的協作學習情況,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學提綱和課程相關資料。
2 優化教學策略,營造協作學習氛圍
核技術應用課程教學以教師啟發、共同討論、師生合作的方式開展,以問題解決和興趣愛好為主線,以知識傳遞為核心,營造多樣化和交互式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實踐環節,并結合自身的科研實際,在課堂中融入最新的知識和理念。鼓勵學生了解和參與本課程相關的學術研究,在課堂上融入真實情景和案例,設定學習任務時注意循序漸進并逐步增加挑戰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成就感,既要保證知識的有效傳遞,更要注重學生知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授課方式,核技術基礎理論階段以講授為主,核技術實際應用階段以啟發式協同學習為主。重視前沿技術和新方法的引入,在課件中強化圖片、動畫、視頻和經典事件的引入,激發學生追求知識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學習興趣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專題小組,組織協作學習,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互相學習,鼓勵和引導學生從單純地獲取知識升級到對新知識和新方法的全面理解、系統掌握和靈活運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建立基于協作學習的核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教師啟發式授課學生根據興趣選擇知識領域針對知識領域進行分組學習對學生自學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匯報(合作學習、團隊匯報、充分體現個人在團隊學習中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征集學生對本授課模式的意見和建議。
3 改革考核方法,評價協作學習效果
課程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態度,對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以考試為主的傳統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不少學生僅僅將考試作為學習的最終目的,這樣就歪曲了課程教學的真正意義。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將學習評價分為以下兩部分:核技術基礎知識部分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為主要指標,核技術應用實例部分以學生對核技術應用的創新性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性思維為主要指標。在考核學生時,要加大過程考核的比重,把課堂討論、課后作業、協作學習論等作為評定成績的重要依據,盡量讓學生淡化對成績本身的關注,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實現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的轉變,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對教學和協作學習過程進行有效跟蹤,對協作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學生對核技術基本概念和核技術實際應用過程中技術知識的獲取及應用情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客觀的評價和肯定,并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4 結束語
如何把核技術知識和應用技術生動、完整、高效地傳授給學生,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較強的創新能力,是核技術應用課程教學中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基于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較好地體現了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和變通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協作學習教學模式涉及教學目標優化、核心知識篩選、課堂交互設計、過程組織與監控、學習評價、自學材料等多個環節,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
注釋
① 曾紅元.淺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6):31-33.
我校計算機學院設置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聯網工程、軟件工程等五個專業,使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與其他專業區別開來,那么就需要有自身特色的培養目標,進而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并制定滿足要求的課程標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我校2002年最早設置的專業,根據計算機學科教育的發展,于2006年和2010年分別修訂了人才培養計劃(方案)。經過多年的教學,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并能夠適應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
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定位與培養目標
我國高等院校早期的計算機學科教育注重學術研究性教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精英化教育。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需要大量實踐能力強且上手快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高等院校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育,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思維,應該研究培養體現職業特征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基礎適度、口徑適中、強化應用、提升能力、注重特色的人才培養規格為要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相互協調,系統地學習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能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開發、計算機系統軟件的分析和維護、計算機網絡的管理與維護,計算機硬件、嵌入式系統以及接口設計、調試、安裝與維修,獲得計算機科學和技術領域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安全意識、實踐能力、創業精神,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原則
關于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發展和建設專業所必需的。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需要以市場為導向、特色建設、創新的原則,對培養模式進行深化,進而達到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需求。
2.1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原動力。計算機具有實用性的特點,注重專業與市場的對接,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面對多元化的經濟市場,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使得教學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職業性。基于市場需求,在專業課程的設計上,要具有實效性,以市場的需求面來確定教學的內容面,這樣在培養方式和內容上,有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2 專業建設的特色化原則
隨著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開設增多,其競爭性加強,社會對于其的要求也增加。因而,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關于特色專業的建設非常重要。專業建設的特色化,可以更好地體現應用型,是高校學科建設的重要方面。在計算機專業的建設中,要體現學科的細化,教學方面進行明確。諸如,運行、系統建設、維護等相關技術的教學培養,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這點也是專業細化下,專業特色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2.3教學內容的創新性原則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迅猛,其課程內容具有技術新、變化快的特點。計算機教學內容的多變性,在于教學主體未變,其相關技術的創新性發展。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關于教學內容的創新非常重要,教學內容的創新,可以為專業培養提供多元化的平臺,進而實現綜合性的培養模式。同時,教學內容的創新,還需要體現市場的需求,在教學活動之中滲透職業教育,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這樣,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得到更好地培養,適合現代教學改革的需求。
3 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要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是其采取的重要手段,即課程是專業教學的重要載體。課程體系是課程及進程的總和,是同一專業不同課程門類按照門類順序排列,課程門類排列順序決定了學生通過學習將獲得怎樣的知識結構。課程體系是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實施的規劃方案。因此,構建專業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它關系到學生獲得哪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如何強化應用、怎樣體現專業特色。
3.1 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模塊分為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必修模塊分為思想政治理論模塊、軍事理論模塊、公共體育模塊、公共外語模塊與數學模塊。它們是大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培養中的基礎部分。
通識部分選修模塊是根據當代大學生素質培養和知識結構自我構造的需要而設置的一系列課程,按課程的學科性質將選修通積教育分為人文素質模塊、自然科技模塊、經濟管理模塊、藝體健康模塊等四大模塊,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身心健康、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
3.2 學科基礎課程
包括各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課程,其目的是夯實學科基礎。
具體課程包括計算機導論、C程序設計、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電路與電子學、離散數學、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數據結構。具體分為以下兩個課程群:①數理基礎: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②技術基礎:包括電路與電子學、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等硬件基礎課程群和計算機導論、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軟件基礎課程群。
3.3 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模塊是按社會需求和專業學科發展需要所開設的反映人才知識結構要求的若干門課程,主要包括該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課程,其目的是夯實專業基礎。分為軟件與硬件兩個課程群,包括必修和選修課程。
必修課程包括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匯編語言、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編譯原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接口技術、軟件工程等。
選修課程包括計算機圖形學、網頁制作、JAVA程序設計、LINUX操作系統、JSP網絡編程和計算機系統結構。
3.4 專業方向及專業前沿課程
專業方向及專業前沿課程是根據社會上實際的人才崗位群需求,在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從深度上體現該專業內涵和特色的一系列面向應用的課程,主要是指與某一特定的工作或某一類職業相關的課程,目的是為學生進一步擴充和強化專業相關知識和技能,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計算機應用方向和嵌入式系統方向。
計算機應用方向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課有.NET構架及應用和ASP.NET網絡編程兩門課程,選修課有J2EE技術、微機與外設維護維修技術、Delphi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數字圖像處理、ORACLE數據庫、電子商務概論和UML建模技術等課程。
嵌入式系統方向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課有嵌入式系統基礎和嵌入式Linux應用開發兩門課程,選修課有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嵌入式操作系統及其程序設計、嵌入式處理器體系結構、移動設備軟件開發、嵌入式系統測試技術、嵌入式網絡協議及應用、WinCE嵌入式軟件開發、嵌入式數據庫和通信網絡與總線技術。
4實踐教學環節
4.1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
應用型本科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應包括普適基本技能層次、學科專業技能實驗層次、專業應用與綜合技能實踐訓練層次在內的三層次實驗課程體系。
1) 普適基本技能層次
普適基本技能層次開出預備性實驗基本技能課程實驗,使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盡早轉變學習方式,盡早增強工程意識。這方面設置有物理實驗和認識實習。
2) 學科專業技能實驗層次
學科專業技能實驗層次開出二級學科及其相關專業實驗課程,通過基礎科學原理課程的實驗訓練,養成科學規范的研究習慣,掌握實驗設計、裝置準備、數據采集和處理、結果分析和報告的方法。包括計算機導論、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課程的上機編程、電路與電子學和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兩門課程的硬件實驗。
3) 專業應用與綜合技能實踐訓練層次
專業應用與綜合技能實踐訓練層次通過專業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綜合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實踐環節,廣泛開展校企合作,以項目實訓為主,著力提升本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例如,本專業與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簽署了合作共建協議,實施藍橋計劃,聯合培養JAVA程序高級開發人才。與北京達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養C++程序設計高級開發人才。另外,與北京安卓易科技有限公司、京東翰林教育集團、匯眾益智(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雙方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的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取得良好效果,基本實現了應用型人才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
4.2課外素質拓展與創新實踐
課外素質拓展與創新實踐為鼓勵學生參加課外科研創新、專業技能訓練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取得課外素質和創新項目4個學分,此類學分單獨記載,超過的學分可以替代相應選修課學分。
課外素質拓展與創新實踐內容包括各類考試、學科競賽(如數學競賽、英語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程序設計競賽、科技創新競賽、創業大賽等)、科研創新實踐、科研論文與文藝作品、社會實踐等。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5-224-01
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是電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高職院校的電類專業大都開設了此課程。本課程內容多,包括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三門課程的內容,其目的是使學生獲得電路的分析方法、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學時少、內容多,該課程一直被認為是比較難學的課程,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成為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物聯網設備、產品測試與維修、物聯網感知層與傳輸層節點產品的輔助設計、制造、物聯網工程系統安裝與調試、物聯網嵌入式系統應用、能夠承擔各類物聯網業務技術支持、維護與應用工作。因此物聯網專業中電路與電子技術教學主要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后續課程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目前高職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中知識的講解以本科院校的內容為參考,偏全偏難偏理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基礎差,不能很好地吸收知識,課程學完后,連最基礎的高、低電平概念都沒有掌握,因此,可以說是失敗的教學。
2.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的學習,純粹由上課聽課,課后作業不主動完成,學生往往后面部分學了忘記前面部分,而本身此課程的學習是前后關聯緊密的,越學就越不懂,導致學習興趣缺失。
因此,如何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參考了其他院校的教學經驗、企業調研及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積累,項目組最終確定了引入“五環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什么是“五環模式”
所謂“五環模式”,由“項目導入”、“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制作實物”和“總結與評價”五個環節組成。下面簡單介紹“五環模式”的具體內容:
1.“項目導入”環節,任課教師的活動包括三個內容。
(1)借助實物展示和虛擬實驗平臺,導入項目任務及目標、展示項目結果,讓學生對項目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然后再布置具體的學習任務。
(2)利用虛擬實驗環境的EDA軟件,讓學生明確自己應當完成的具體任務和完成任務后可以得到哪些知識以及達到什么樣的水平。
(3)在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按照適合協作學習的分組辦法對學生進行分組,安排具體的完成時間和成果的評價方式等。
2.“制定計劃”環節,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等方式,對該項目的任務目標進行分析,確定任務所涉及的各種要素,充分應用已掌握的前序知識,確定任務的實施步驟,為任務的實施做好充分的準備。
3.“實施計劃”環節,學生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上按照已制定好的計劃逐步完成項目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過程指導,實現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通過應用已學習的知識完成工作任務,進行知識的建構,形成職業崗位能力。
4.“制作實物”環節,學生在完成設計電路的電路圖指導下,進行實物制作,制作完成后,進行調試。在調試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與教師探討,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與理論的仿真進行對比,分析出現問題的可能原因。
5.“展示與評價”環節,學生在展示自己的項目成果,然后接受他人的評價和教師的反饋。同時,學生在匯報和聽取同學匯報的過程中,通過對比自己與其他同學的成果,查找不足,反思其成敗。
“五環模式”對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的實踐過程進行了詳細的分解,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把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三、“五環模式”的實施
根據“五環模式”的內容,項目組的教師們注意尋找電路較為簡單且知識覆蓋面較廣的項目,從簡單到復雜,以任務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教、學、做的過程中真正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項目組成員確定了11個項目:電路基本元器件的識別、應用和測量;電子制作手工焊接技術;基爾霍夫定律的仿真實踐;二極管三極管的測試;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裝配與調試;穩壓電源的設計與實現;信號燈的邏輯控制;簡單搶答器的電路與試驗;由觸發器構成的改進型搶答器;編/譯碼及數碼顯示;計數顯示器。確定了項目后,根據“五環模式”的內容,在教學中設計了主要的教學情境。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種教學方式,如現代化教學方法、理仿實一體化、教學做一體等的運用。在兩屆學生的課程教學中實施,效果較好,驗證了教學方法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結束語
【關鍵詞】實例;實踐教學;應用
1.引言
《液壓與氣動》是機電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具有實踐性較強、與生產實際聯系緊密的特點。課程介紹了液壓與氣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及組成、液壓傳動基礎知識、液壓元件、液壓回路及系統。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分析、設計液壓與氣動基本回路,安裝、調試、使用、維護液壓與氣動系統及診斷和排除液壓與氣動系統故障三項能力。
在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中引入實例教學法,將教學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可操作的項目,充分運用學生已有技能和知識,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把講解課程的知識點與學生在實踐中的自主探索與研究結合起來,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很大提高,同時也使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滿足了社會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要。
2.項目實施
在多缸液壓系統中,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順序動作。例如,自動車床中刀架的縱橫向運動,夾緊機構的定位和夾緊等。如將多缸順序動作確定為一個操作項目,首先要確定工作任務,以夾緊機構為例,首先工件要在定位缸A的作用下確定好工作位置,然后夾緊缸B開始夾緊動作,這個液壓系統的實現過程就是要學習的項目內容,要求學生設計并安裝一個液壓系統,實現兩個液壓缸的順序動作。
其次,在學生明確液壓系統的工作過程之后要求學生在已學過液壓基本回路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學教材、查找資料,設計并繪制出相應的液壓傳動系統圖并進行討論。這個過程中就是學生學習,掌握,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體會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把學習的內容通過自己的努力運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
最后,當討論結束后,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相應的液壓回路仿真軟件繪制相應的系統圖并模擬其工作過程,以此檢驗思路是否正確,確定系統無誤,學生可以挑選正確的元器件在相應的液壓教學實訓臺上安裝、檢查并調試。
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先講解下常用的控制順序動作回路的原理圖,給學生一些引導,比如利用油路本身的壓力變化來控制液壓缸的先后動作順序的順序閥控制的順序動作回路和用行程控制順序動作回路,這兩種控制方式不同,但是能達到同樣的目的,用這種比較的教學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結合所學的知識對順序動作回路的控制方式及實現做進一步的擴展。
下圖1是采用兩個單向順序閥的壓力控制順序動作回路。其中單向順序閥4控制兩液壓缸前進時的先后順序,單向順序閥3控制兩液壓缸后退時的先后順序。當電磁換向閥通電時,壓力油進入液壓缸1的左腔,右腔經閥3中的單向閥回油,此時由于壓力較低,順序閥4關閉,缸1的活塞先動。當液壓缸1的活塞運動至終點時,油壓升高,達到單向順序閥4的調定壓力時,順序閥開啟,壓力油進入液壓缸2的左腔,右腔直接回油,缸2的活塞向右移動。當液壓缸2的活塞右移達到終點后,電磁換向閥斷電復位,此時壓力油進入液壓缸2的右腔,左腔經閥4中的單向閥回油,使缸2的活塞向左返回,到達終點時,壓力油升高打開順序閥3再使液壓缸1的活塞返回。
圖1 順序閥控制的順序回路
圖2行程開關控制的順序回路
圖2是行程控制順序動作回路,它是利用工作部件到達一定位置時,利用電氣行程開關發訊來控制電磁閥先后換向的順序動作回路。其動作順序是:按起動按鈕,使電磁鐵1 YA得電,壓力油進入液壓缸3的左腔,使活塞按箭頭①所示方向向右運動。當活塞桿上的擋塊壓下行程開關6s后,通過電氣上的連鎖使lYA斷電,3YA得電。液壓缸3的活塞停止運動,壓力油進人液壓缸4的左腔,使其按箭頭②所示的方向向右運動。當活塞桿上的擋塊壓下行程開關8s,使3YA斷電,2YA得電,壓力油進入液壓缸3的右腔,使其活塞按箭頭③所示的方向向左運動;當活塞桿上的擋塊壓下行程開關5S,使2YA斷電,4YA得電,壓力油進入液壓缸4右腔,使其活塞按箭頭④的方向返回。當擋塊壓下行程開關7S時,4YA斷電,活塞停止運動,至此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3.項目評價方案
在每次項目完成后應該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簡單地對目標達成結果作判斷,而是對學生目標達成過程作分析評價,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參與自己學習成果的評價, 體驗到成就感,認識到了自己的潛能。
成績的評定可以采用過程考核和最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過程考核占總成績的70%,按照學生平時的出勤狀況,動手情況,回答問題情況和參與程度綜合來給定,最終考核占總成績的30%,從平時所做項目中隨機抽取一個項目,讓每組成員分工合作,觀察學生是否根據平時要求,從正確選用液壓元器件――安裝前檢查――根據液壓原理圖連接回路――回路連接完成后檢查――通電運行等這些步驟正確操作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4.總結
每次完成一個項目應該讓學生學結,反思項目完成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通過實踐證明,在實施典型實例實踐教學法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和解決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1)典型實例實踐教學法打破了原來的知識體系,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零碎,缺乏系統。因此,在實踐教學完成過程中,不能忽視教師對基礎知識的傳授和知識體系的引導,注意吸取傳統教學法的長處,學生建構一個系統的、全面的知識框架。
(2)在強調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全部的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基礎薄弱的學生課后要給予幫助指導。
參考文獻:
[1]金英姬.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關鍵詞] 電子學檔; 數字媒體;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趙俊莉(1977—),女,山西新絳人。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數字媒體教育、虛擬現實與可視化、計算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E-mail:。
一、新興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
課程的教學模式亟待研究
新興的數字媒體專業是一個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專業,在該專業中,有很多課程如二維動畫設計、三維動畫設計、數字圖像處理、數字音頻技術等都屬于軟件應用類課程,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不但要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還要具有熟練的制作數字媒體作品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教授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很多教師在課堂中都讓學生在掌握軟件使用的基礎上,制作各類動漫作品,但在如何引導學生制作作品方面缺乏理論指導,對于學生制作的作品更是缺乏管理,學生之間的作品也缺乏交流和評價,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以制作作品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二、電子學檔的發展為數字媒體專業軟件
應用類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模式
隨著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數字化形式記錄的學生學習檔案——電子學檔(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縮寫為ELP或E-Portfolio)應運而生。“電子學檔是指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者運用信息手段表現和展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關于學習目的、學習活動、學習成果、學習業績、學習付出、學業進步,以及關于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的有關學習的一種集合體。”[1]
利用電子學檔將學生制作的動漫作品進行收集與評價,能夠全面地記錄學生的學習信息和學習過程,大大方便了學生作品之間的交流,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評價者從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也有利于學生得到多方面的評價反饋信息,促進學生制作水平的提高。網絡化的電子學檔平臺還能提高動漫作品的整理、收集和保存的效率,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智能化的電子學檔評價系統也能減輕教師的評價負擔,提高教師評價的效率。通過電子學檔平臺進行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非常適合于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課程的教學。
三、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課程
電子學檔的內容設計
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課程電子學檔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信息、學習契約、學習作品、學習評價、交流反思等五項內容(具體內容見表1),主要用于記錄學生的個人信息、學習成果和學習過程,有助于全面展示學生的學習作品,體現學生的學習歷程,促進自我反思,方便交流反饋。
四、基于電子學檔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
應用類課程的教學模式
基于電子學檔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理論和反思性思維理論為指導,以電子學檔為依托,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包括提出學檔任務、制定學習契約、學習制作作品和交流反思改進等四個階段,如圖1所示。
(一)提出學檔任務階段
提出學檔任務階段是教學過程的開始,在這一階段,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制作電子學檔作品的任務和要求,布置的任務要明確具體,讓學生明確制作要求。例如,“二維動畫制作”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Flash軟件為創作工具,熟練掌握一種二維動畫制作軟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二維動畫從前期策劃、中期制作到后期合成、輸出的整個過程,能夠利用所學進行二維動畫短片的創作。因此,在學期初,即制定如下的學檔任務(見表2)。
(二)制定學習契約階段
制定學習契約階段是學生規劃自己的學習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學檔任務,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興趣,可以制定出自己的學習契約。如下是為某同學制定的學習契約(見表3)。
(三)學習制作作品階段
學習制作作品階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在課堂講授制作作品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及案例,然后學生學習并進行相應階段的作品制作,制作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針對中間制作出的劇本、分鏡、角色設計、場景設計等內容進行交流討論,以提高自己的作品水平。這一階段中的理論學習、制作作品和交流討論可以反復進行,直至完成整個作品。
(四)交流反思改進階段
交流反思改進階段是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自己制作好的作品上傳至電子學檔平臺,然后由教師、學生本人及同組的其他學生對作品作出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修改完善后重新上傳作品,重復提交展示作品、作品交流評價和學習反思改進等三個過程,直至作品滿意為止。
基于電子學檔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是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包括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方面,具體的教學流程如圖2所示。首先,教師在電子學檔平臺上學檔任務,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學習契約,確定制作作品主題;其次教師講授完成該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學生學習教師講授的知識,同時根據自己制作的作品內容學習相應的知識;再次開始制作動畫作品,教師進行輔導,制作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都可以進行交流,為學生修改作品提供思路,作品滿意后學生將其上傳到電子學檔平臺,教師可以對學生作品作出評價,學生自己也可進行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最后,教師將評價信息反饋給學生,學生就可以查詢成績了。
在整個過程中,以電子學檔平臺為依托,作品制作為主線來學習知識,與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截然不同,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五、基于電子學檔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
基于電子學檔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課程的評價可以從知識、技能和學習態度情感等三方面來進行評價,主要使用的評價方法見表4。
(一)知識評價
知識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對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可以用傳統的試卷測驗或在線測驗的方法得到每個學生的成績,從試卷中即可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指導教師下一階段的教學。
(二)技能評價
技能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在軟件應用類課程中的實際操作能力,主要通過對學生自主制作的動漫作品用量規的形式進行評價,然后對于用量規評價得出的結果,可以采用模糊綜合評判的方法,計算出每項作品的最終成績,反饋給學生定量的成績,還可以反饋給學生定性的評語。
(三)學習態度評價
學習態度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合作能力的體現等,可在平時觀察的基礎上,用量規的形式加以評價,最后反饋給學生定量的成績和定性的分數。
(四)綜合評價
針對以上三方面的評價,由教師按提前設定的比例,得出對每位學生的綜合評價結果,反饋改進建議,實現對學生全面的評價。
六、基于電子學檔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課程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與效果分析
為檢驗基于電子學檔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課程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本人所教授的青島大學軟件技術學院數字媒體系09級學生的“二維動畫制作”課程中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實驗。實驗將09級數字媒體一班作為實驗班,采用基于電子學檔的教學模式;將09級數字媒體二班作為對照班,不采用電子學檔教學模式,仍按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兩個班是從學校自然班中選擇的,為同一年級同一學院的兩個平行班,因而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人數、性別比例相當,學生智力水平、學科成績無明顯差異,其他各方面的學習環境、學習條件、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等均無明顯差異,并且實驗班和對照班由同一教師(即筆者)授課,保證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課程設置、教材范圍、教學設備等方面基本一致,保證了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為避免“羅森塔爾效應”,未向實驗班學生告知他們為實驗對象。
由于這兩個班的同學之前均未學習過“二維動畫制作”課程的相關內容,均為零基礎,因此筆者采用了不對等兩組后測驗實驗設計,在學期末時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二維動畫的理論知識測試和作品測試,利用SPSS軟件中的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對成績基本相當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二維動畫制作課程的知識測試和技能測試成績進行橫向差異顯著性檢驗。
(一) 理論知識方面
在學期末,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二維動畫制作”這門課程采用傳統的試卷考試的方式進行了統一的后測,用SPSS統計軟件分別對試驗班和對照班的后測成績進行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結果見表5。
從表5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的知識測試成績平均分高出對照班8.575分,而且Sig.(2-tailed)值為0.001(小于0.01),表示這兩個班的知識測試成績差異非常顯著,反映出實驗班學生對“二維動畫制作”這門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整體水平比對照班高。從而說明,基于電子學檔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科知識成績,促進了學生對學科理論知識的掌握。
(二)操作技能方面
在學期末對學生除了進行傳統的試卷考試外,為考查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求每位同學利用所學知識,自選主題獨立制作一個二維動畫短片(要求如學期初制作的學檔任務),采用統一的評價標準對每位同學制作的作品進行評定,對評定成績同樣用SPSS分析,結果見表6。
從表6中可以看出,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實驗班學生的二維動畫制作技能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比對照班高出5.475分,Sig.(2-tailed)值為0.007(小于0.01),說明這兩個班的技能測試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反映出實驗班學生的技能整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班,從而說明,基于電子學檔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對二維動畫制作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學生的二維動畫制作水平。
(三)學習態度方面
在學習態度方面,主要從學生平時的出勤情況、作業情況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考查,并量化成分數,也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進行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平時成績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見表7。
從表7來看,實驗班學生的平時成績也明顯高于對照班,而且也具有顯著差異(0.01
(四)綜合評價
學期末學生的總評成績由知識測試成績、作品成績和平時成績等三部分綜合得出,其中先由知識測試成績和作品成績計算出學生的期末成績(期末成績=知識測試成績×50%+作品成績×50%),然后再由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計算出學生的總評成績(總評成績=期末成績×80%平時成績×20%),這樣就可以綜合考查出學生各方面的掌握情況。
從以上實驗的數據可以看出,采用基于電子學檔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對學科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掌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全面掌握。
七、基于電子學檔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
基于電子學檔的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應用類課程的教學模式能全面地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同時該教學模式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與制作學檔,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這種教學模式對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佑鎂.基于e-Portfolio的信息化教學評價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3,(12):61~61.
[2] 孫曉梅.基于電子學檔的網絡學習智能評價系統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03,(15):29~31.
[3] 趙俊莉.基于智能ELP系統的高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學習評價研究 [D]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21~24.
醫學院校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技術在農、林、牧、漁、醫藥、環保等諸多行業愈來愈多地被廣泛應用,已成為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的高新技術。目前世界上60%的生物技術成果都應用在了醫藥領域,這引發了生物醫藥產業的迅速發展和對醫學生物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我國生物技術專業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生物技術專業主要設在理工類或農學類綜合型大學,招生規模不大,課程設置側重基礎,傾向于理工型人才的培養。畢業生大部分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其余多就業于生物公司或科研機構的研發和銷售。這些學生缺乏醫學知識及實驗技能,很難滿足醫藥行業的需要,直接就業于醫藥領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醫學院校開設生物技術專業,依托醫藥專業培養應用型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需求現狀及定位
醫學生物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向醫學領域滲透融合的結晶,是一門集生物學、醫學、藥學及相關實驗方法為一體綜合學科。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生物技術產品的生產操作、質量檢驗和醫學檢驗基本操作能力及生物技術產品基本知識和產品營銷能力。吉林是生物產業大省,分析近幾年我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具有醫學背景的生物技術人才明顯缺乏,畢業生就業前景好,個人發展空間也較大。
三、醫學院校生物技術人才的培養
吉林醫藥學院檢驗學院于2011年開設了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作為新開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處于探索階段。我院具備醫學院校的教學背景,我們將生物技術的人才培養充分融入到醫學教學中,探索應用型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1.課程設置
本著將生物技術與醫學知識相滲透的原則,我院除教育部規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礎課外,還融入了本院的醫學特色。依托學校基礎醫學、檢驗醫學、臨床醫學等課程,首先,在基礎課中加大醫學課程份額,將醫學檢驗、內外科、組培、解剖、病理病生、藥理學成為學生的重要課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學中傾向選擇與醫學聯系緊密的內容,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最后,與我院的檢驗專業緊密融合,使學生熟悉臨床中有關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學等檢驗新技術。既體現出醫學院校教學特色,又可滿足生物醫藥對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
2.師資力量建設
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需要大量具有生物、醫學背景和較強科研創新能力的專業教師。作為醫學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環節。我院重視師資力量建設,首先,派出生物專業骨干教師到綜合大學及生物醫藥公司進修學習,同時積極引進優秀師資人才。其次,要求專業教師多聽醫學課程,將其內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課中,杜絕照本宣科,使生物學授課與醫學融合。最后,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建設,要求教師及時掌握生物醫學發展現狀,提高科研創新能力,采取靈活教學模式,為國家培養合格應用型人才。
3.重視實踐教學
生物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使學生完成理論向行為能力的過渡并適應生物醫藥的就業要求。我院始終重視實踐教學,要求課程盡量按照理論與實驗1∶1比例開設,實驗內容盡量與醫學相關;全面建設專業生物技術實驗室,購買實驗課所需實驗儀器并注重實驗室安全建設,為學生提供專業安全的實驗條件。在實驗課程設置中增加綜合性和自主設計實驗內容,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實驗項目、實驗方法并獨立完成實驗內容,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師科研工作,培養學生科研思想和科研興趣。此外,強化生產實踐,在生物醫藥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理論課結束后進行相應生產實習;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重視畢業實踐,強調畢業論文突出生物醫藥特色。
四、小結
創辦醫學生物技術專業是當今迅速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的必然需求。我院創辦該專業三年來,結合本校實際,充分利用現有醫學教育資源,在課程設置中將生物技術和醫學理論融合,充分體現醫學特色,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學生進行優化培養,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重視實踐教學,集知識、素質、能力培養為一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人才培養和教學方式上仍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我們在辦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勇于探索實踐,為培養高素質的合格的應用型醫學生物技術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李艷,王會巖,郝峰,等.為地方生物產業發展培養醫學生物技術人才[J].中國衛生產業,2013,(3):185.
關鍵詞 教學資源庫 “項目化”教學 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技術實踐應用能力為核心目標的教育,尤其是在大力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體系改革趨勢下,教學資源已不再以學科理論體系分類,而是以任務、項目模塊進行分類。教學資源體系強調實踐性、技術性,而理論以夠用為度。同時,倡導企業參與開發教學資源。在構建高職教學資源庫過程中,針對職業教育對“項目化”課程教學體系的要求,建設高職以“項目化”教學改革為基礎的教學資源庫具有重要意義。
1以“項目化”教學改革為基礎的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思路
以“項目化”教學改革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要求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式,打破原來實驗室和教室場地分開教學的模式,發揮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學基地的儀器設備進行教學,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采用“項目”教學方法,是以“任務驅動”為教學手段,增加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興趣;“項目化”教學資源是以任務、項目模塊進行分類。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也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通過任務書、引導文及教學課件等形式,教師可向學生提出相關的“任務”,觀察學生的操作,隨時接受和處理學生反饋的信息,從而很好地控制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項目化”教學組織是以行動為導向,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完整的“行動”方式來組織教學。例如,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中,依據“項目化”教學特點和教學過程進行了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整合,嘗試了建設有行業,企業參與的使用方便快捷的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利用。
2以“項目化”教學改革為基礎的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容
教學資源庫必須規范,合理、科學地創建,并不是越大越好,越全越好,而是要根據使用對象、服務對象的需求來創建。根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特點,結合“項目化”教學模式,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在教學資源庫建設過程中主要分為教學平臺和學習平臺兩大模塊,并在使用過程中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了教學資源的專業性、職業性、科學性和先進性。
2.1教學平臺的建設
教學平臺主要包括專業課程教學方面的內容。主要是專業教師對教學平臺的使用,一是進行專業課“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的建設,將自己創作,收集的各類教學資源上傳,通過權限控制與其他師生、企業兼職教師共享。二是檢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有用資源用于項目化”教學,教師對于“項目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已有明確的認識。結合“項目化”教學過程,教學平臺在建設過程中主要分為以下6個主要資源模塊:課程標準庫、教學素材庫、電子課件及教案庫、教學視頻庫、專業試題庫和專業教學資料庫。其中,教學素材庫包含了文本類素材、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教學資料庫中包含了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各類電子書、課程教學資料,專業技能培訓資料等。
2.2學習平臺的建設
學習平臺主要包括專業課程學習資源。主要是學生類用戶對此平臺的使用,一方面學生通過學習平臺,閱讀課程學習指南,可以了解所學課程的內容、結構,并通過任務書和引導文了解每次課的任務;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查閱學習平臺中學習資料庫完成任務書當中的任務。學習平臺在建設過程中主要分為以下五個主要資源模塊:教學案例庫、學習資源庫、學生作品庫、自測試題庫和行業標準庫。
此外,學習平臺中還設置了“考證專區”和“在線答疑”兩個功能模塊,在“考證專區”模塊內收集了大量專業培訓與職業技能證書考取的相關資料,方便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和職業資格的認證;學生通過 “在線答疑”模塊,可以將教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課后體會以及學習經驗等與專業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和知識經驗的共享性。
3結語
通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日趨完善,實用性愈來愈強。在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和使用方面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對專業教師能力和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獨立查閱資料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根據“項目化”教學的需要從教學資源庫中選擇適當的素材組織教學,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的學習平立完成“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的任務和自主項目,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項目化”教學模式,也使得“項目化”教學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 何曉青.高職實訓教學資源庫建設探析[J].職業研究,2009(7):121-123.
[2] 張家貴,曹哲新.高職院校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7(20):5f-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