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

        第1篇: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LMDI方法;生產效應;結構效應;效率效應

        一、引言

        當今社會越來越關注能源的利用問題,節能減排也成為世界探討的熱點話題。中國乃至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對高物質生活的追求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量也是越來越大。作為發展中大國,我國的技術和產業結構等還不完善,能源的消耗是必不可少的。201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主要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石油、鐵礦石等均已超過50%。這種高能耗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我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背道而馳。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高度重視能源高消耗問題,對我國能源使用和利用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全國的單位GDP能耗下降19.1%,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6.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速。由于我國工業能源的消耗比例較大,整個社會中有70%左右能源消耗出自工業,并且全球環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也出自于工業能耗的廢物產出。本文采用迪氏對數指數分解法對云南工業能耗的增長量從生產擴大、經濟結構調整和能耗強度三個角度綜合進行定量分析。

        二、理論綜述

        其中E0為基期年份的能源消費總量;ET為報告期年份的能耗消費總量; E為加法分解,D為乘法分解。

        能源消費的產出效應是由生產規模擴大和產能增加所引起的能源消費增長。結構效應和效率效應為能源消耗強度。能源消費的結構效應是指在產業生產時調節各產業的結構時對能源消費的影響。能源消費的效率效應也稱強度效應,是反應在生產時各產業間的效率情況,指產業內部由于技術進步、組織改進或設備更新等原因所引起的本部門單位能耗的下降。對各效應進行計算如下:

        三、實例分析

        (一)進入“十二五”后云南省的工業產值與能源消費情況

        自2010年云南省的工業產值與能源增加值都呈上升趨勢。且二者上升趨勢大致相同。2012年較2011年相比工業生產總量增長有所減緩,能源消耗的增長速度更快。三年的生產總值與能源消費量的差口是越來越大,由2010年二者相差17023639個單位到2012年二者間差距拉大為29114926個單位。在這三年中能消費總量增加了23.87%,生產總值增加了35.95%,可見在“十二五”期間云南省在產出方面對減少能源消耗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產出效應由2011年到2012年下降約2374%,節省能源為2246473個單位。2012年的產出效應的分解值較2011年少,即隨工業產出量的增加而引起的能源消耗量的增加量在減少。通過表2也可看出2012年的總效應、結構效應和效率效應均不理想,在結構調整方面并沒有使能耗降低,而效率效應對減少能耗的貢獻也低于上一年。

        在對云南省工業能源消耗量進行乘積分解可知,2011-2012年的結構效應和效率效應分別為105.46%和85.80%,表明這期間,結構變化使得能源消費增加,而效率效應使得能源消費減少,產出效應為139.02%,三者的共同作用使得能源總效應為123.88%,略低于產出效應。

        (二)主要部門的能源分解

        選取12個主要部門,其總產量占云南省生產總量的86%左右,能消總量高達云南省整體的95%以上。通過對這12個工業生產部門的能源消耗分解可以說明云南省在“十二五”初期這三年的工業調整對能源消耗方面的變化情況。

        1、總效應

        對云南省主要部門的LMDI分解中的總效應呈此消彼長的趨勢。其中能源消耗量增長幅度最大的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而減少能耗最明顯的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但并不能通過總效應就說明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在“十二五”初期做出了積極的調整。總效應增長比較明顯的有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及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2、產出效應

        在2011年到2012年工業能源的產出效應是呈下降趨勢。加法分解后,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四項在2012年的生產效應合計占主要部門的79.33%。產出效應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這些高能耗的產業占總體比重較大。這四項產業部門由于產量的不斷增加所引致的能源消耗的增加量同比均有所減少,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最為明顯。在產出效應中唯有農副食品加工業是隨產量的增加而使能耗增加,而農副食品加工業的產出效應所占比重較少僅2%以下。從總體上看產出效應對減少能源消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結構效應

        “十二五”初期,云南省工業內部的產業結構調整使總能耗增長。云南省工業的結構效應上浮94.52%。對于減少能耗有利的產業結構調整有煙草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其中節能最明顯的是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012年對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業的結構調整使能耗減少,在總效應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能耗增加值減緩。在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中,使能源消耗的增加值比2011年更高的產業為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醫藥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其中非金屬礦物質品業在結構調整中最為失敗,使能耗產生了巨大的增加。并且總量變動的結構效應也反應出2012年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使能源消耗增長量值更大。

        4、效率效用

        主要部門的效率效應多數為負值,使能耗得到降低。效率效應在2012年相對2011年減少能耗貢獻較大的產業有農副食品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質品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像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煙草制品業和醫藥制品業的效率效應也對降低能源消耗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基于2011年的效率效應對減少能源消耗量很大,在2012年難以突破,但仍節約了大量的能源。其他部門對能耗的降低并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石油加工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效率效應增加最為明顯。并且產業總計的效率效應2012年也不如2011年對能源消費減少的多。

        (三)結構變化與效率變化

        1、產業部門結構變化

        在2010年至2012年間這十大工業主要部門中,煙草制品業的工業增加值有大幅速度的下降,其他部門產業增加值都沒有下降的趨勢,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醫藥制造業,這五個部門的產業增加值有所提升。云南省煙草制品業的工業產值比重是最大的,在這三年間呈下降趨勢,而煙草制品業的能耗是最低的。產值增加比較大的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是一個能耗較高的行業。農業食品加工業的產業增加值比重在上升的同時,其單位能耗也在增加。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判斷云南省在“十二五”開始期間對云南省工業結構做出的調整并不利于降低云南省的工業能源消費量。

        2、主要能耗部門的能源消耗強度變化

        每個部門因其產業性質存在差別,單位能耗不同。煙草制品業和醫藥制造業是能耗小產值大的成熟的工業部門。從總體上看,能源消耗強度在逐年下降;按部門來看,這能源消耗最多的十大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耗強度除農副食品加工業有明顯的上升外其余部門大體都呈下降趨勢。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能源消耗強度下降幅度最大,但由于其基數比較大,所以該部門的能源消耗強度依然很大。也就是說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能源消耗強度的提升空間很大。農副食品加工業的能耗強度是最應注意的,在這三年增長趨勢兇猛,應著重關注農副食品加工

        四、結論

        通過對“十二五”初期的云南工業能源消耗分解得出以下結論。第一,云南省的主要工業能源消耗是由擴大生產規模導致的,生產效應與總效應的大體趨勢一致,二者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第二,結構效應也是導致能源消耗增加的主要方面,一些工業增加值較大的產業單位能耗較低,而單位能耗較高的產業增加值又比較低。這種產業結構不利于能源消耗的降低。第三,效率效用是遏制能源消耗的最有力因素。多數產業的效率在隨著技術的開發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方面的加以改善,從而能源消耗也在逐漸減低。

        云南省在“十二五”期間轉變工業發展方式,調整工業經濟結構中,云南工業發展層次低、效率和質量不高、產能過剩并存、能耗高、科技準備水平低、人才不足等問題是導致在“十二五”初期云南工業能源消耗降低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在結構效用和效率效應中均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其產業增加值比重為直線上升趨勢,能耗強度有所減緩。建議云南在工業調整期培養新的經濟點,同時通過優化提升現有化工、冶金、有色等傳統礦業、煙草、制糖等輕工業,提高傳統優勢產業的效應和質量。(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富民.基于迪氏對數指標分解法(LMDI)的工業能耗分解研究.求索.2008-8

        [2]張黎.基于LMDI的中國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分解分析.研究與探索.2013-10

        [3]向其鳳、馬曉蘭.云南工業能源消費的效應分解分析.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9-3

        第2篇: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交通運輸;能源消耗;研究綜述

        交通行業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帶動下蓬勃發展,但由于其行業存在這特殊性,使得整個行業的能源消耗不斷增加,增加了成本消耗的同時,還不利于自然環境的保護,同時不利于我國國民經濟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從而進入一個無限循環的死胡同。因此,相關的圖交通部門必須要對我國交通實際情況展開合理的調查和科學的分析,從而選擇最合理有效的來減少交通的能耗,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更加高速的發展。

        1公路運輸能源消耗

        在中國,公路交通運輸是受眾范圍最廣的一種交通費,主要通過汽車以及貨車拉載乘客和貨物來展開出行的,具有靈活便捷,快速,承載量小等特點。并且受我國具體公路交通情況影響,我國公路運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短途、小型的乘客汽車數量呈現出大幅度的增加,私人用的小型乘客車的數量也不斷地增長,而小型貨載車輛則明顯減少,主要是因為社會整體需求發生變化而導致的。而公路運輸的能耗則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趨勢。根據相關專家對于公路運輸消耗的研究報告總結來看,大多數研究專家認為造成公路能源消耗上賬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有這樣幾種因素:公路數量的變化,汽車數量以及構成結構的變化、人們節能意識的轉變以及公路自身呈現出來的特點等。并且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降低公路能源消耗的措施,其中主要涉及新能源的使用、法律法規的完善和更新、汽車生產技術的改進、交通運輸結構的優化改善等多個方面的方法。并且在不同的節能方法使用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措施加以改善,從而從整體降低公路運輸能源消耗水平。但是縱觀所有交通運輸來看,公路運輸能源消耗量較大,所以許多研究學者深入研究整體交通運輸成本問題,并且根據環境問題提出一些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包括短途綠色出行、海上高速公路等。這樣不僅能夠保護周邊環境,降低公路能源消耗,還能推動公路不斷發展。

        2鐵路運輸能源消耗

        與公路不通,鐵路屬于專線的叫運輸方式。比公路的運輸量大,并且不容易受到氣候環境的影響。并且在所有的交通運輸能源消耗中,鐵路的消耗是最低的。所以,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鐵路具有較為光明的發展前景。然而這只是學者在橫向研究比較中得出的結論,并沒有深入對鐵路展開縱向的運輸研究,沒有深入到鐵路運輸能耗的本質。現階段在研究鐵路能源消耗的內容較多,主要集中在消耗的整體情況、鐵路運輸的結構以及鐵路運輸消耗能源結構等,并且將鐵路運輸與公路和水路運輸相比較。最后得出大力提倡鐵路運輸發展的結論,這樣才能促進我國交通事業更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因為鐵路運輸受多個方面的影響,仍然在運輸過程中存在著能源浪費的情況。因此,這就要相關管理部門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和檢測,提高工作人員的節能意識,最終提高全體鐵路的節能水平。3城市交通運輸能源消耗城市交通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內部運行的公共交通設施,以城市公共客運為基礎。因為城市交通所面向的消費群體為城市人群,所以城市交通運輸受到城市內部各方面的高度影響,例如城市道路的擁堵情況,城市線路的安排設置等。在具體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城市交通運輸工具的種類較多,不僅包括民用交通工具,還包括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公共汽車,電動車、摩托車、自行車等非機動車。不同的公共交通工具對能源需求不同,多數公共交通使用的是柴油和天然氣以及電力能源帶動,其中天然氣和電力屬于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而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的數量不斷增加,對于汽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不斷增加,從而導致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比例上升。由于交通運輸業自身特性,與其他行業相比,交通運輸業能源消耗水平較高,對柴油、汽油以及燃料油等油類資源的消耗水平遠遠高出其他行業,從而增加了交通運輸的整體成本,對我國社會經濟更好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一些研究學者在對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進行深入研究后,建議對私家車整體數量進行限制,大力建設公共客運,從而改善城市交通整體能源消耗結構,降低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有些研究學者在對城市實際交通情況以及交通行業未來發展需求進行合理分析后,闡述了一些影響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的因素,并建議對城市交通結構進行優化,從而降低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

        結束語

        降低交通運輸的能源消耗不僅是在能源消費量上有所下降,更應該是能源的充分利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基于國內學者對交通運輸能源消耗的相關研究的特點,今后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交通運輸降耗的研究的拓展方向:第一,增強弱勢研究。對航空、水路交通運輸方式的能耗問題加強其研究力度。不同地區受客觀地理環境影響,交通運輸中重要依托方式也會因地制宜。加強水路運輸能耗的深入探究,可為其提供理論的降耗支持。第二,切入物流角度。伴隨現代物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現代物流要求低成本和快捷性等,通過物流的發展帶動和促進交通運輸方式整合,降低交通運輸系統能耗,提高交通運輸系統效率。第三,增加實證研究。鼓勵增加實證研究檢測,及時反饋降耗對策和途徑在實際操作過程出現的問題,對提出的降耗策略和途徑不斷優化,促進相關降耗措施更具有針對性。能夠加快理論應用到實踐的速率。第四,優化交通運輸結構。交通運輸的發展,不僅帶來能源消耗問題,同時也產生生態環境影響。因此,在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前提下,宏觀控制交通系統,優化系統結構,提升社會服務水平,優化現代交通系統可持續發展。第五,健全降耗評價體系。建立可操作、具有實用性和適用性的降耗評價體系,可將降耗成效具體量化,可以明確交通運輸系統中依然存在降耗空間的方面,推進降耗過程循序漸進。第六,控制民用汽車和居民出行。

        參考文獻

        [1]賈順平等.交通運輸與能源消耗相關研究綜述[J].奧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9,9(3):6-16.

        [2]劉娟.交通運輸與能源消耗相關研究綜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6(8).

        第3篇: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 :能源消耗;經濟增長;格蘭杰因果分析;典型資源型地區

        中圖分類號:F0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6)12-0164-07

        能源是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能量輸入要素,對一國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研究發現,在未來10―20年,能源供給與生態環境污染將成為制約中國社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1]。中國資源型地區憑借資源稟賦優勢,經濟發展多依賴資源開采與初級加工產業,如果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仍然維持這種粗放式的能源消耗模式,那么必將會對地區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從而直接降低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厘清中國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背后的能源消耗現狀,能夠幫助我們直面中國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問題,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與能消的脫鉤發展,為中國資源型地區未來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提供參考,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 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綜述

        Kraft J和Kraft A開創性的對美國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發現GNP對能源消耗存在單向因果關系[2]。此后,對于能耗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成為發達國家和地區認識自身實際發展,調整產業的能源利用結構,調控經濟與能源脫鉤發展的有效手段。Hhan Ozturk,Alper Aslan和Huseyin Kalyoncu[3]對全球51個國家1965―2005年的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對低收入國家而言,存在從GDP到能源消費的單向因果關系,對中等收入國家而言,存在GDP與能源消費的雙向因果關系。Chontanawat[4]等人通過對世界上125個國家(其中30個OECD國家和95個非OECD國家)的能源消耗和GDP數據進行研究,發現20個OECD國家和36個非OECD國家存在從能源消耗到GDP的單向因果關系。Henryk Gurgul和Lukasz Lach[5]利用2000―2009年的季度數據分析波蘭總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發現波蘭存在從能源消耗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

        我國關于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成果豐碩。王崇梅[6]利用脫鉤指數(Decoupling Index)研究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脫鉤發展情況,認為1990―2007年間中國經濟與能源消耗基本實現相對脫鉤。楊宜勇[7]等人采用VECM對中國1952―2008年能源消耗與GDP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能源消耗與GDP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Qiang Hou[8]利用Hsiao’s因果關系對中國1953―2006年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檢驗,發現兩者存在雙向因果關系。龍少波[9]等人利用雙變量線性與非線性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以及基于擴展的新古典生產函數的線性與非線性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我國1953―2013年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認為我國存在從能源消耗到經濟增長的單向非線性關系。肖濤[10]等人認為從長期來看,東北、北部沿海與南部沿海和黃河中游地區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存在雙向因果關系,而長江中游、西北和西南地區僅存在單向因果關系。龐家辛[11]等人利用脫鉤指數對甘肅省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甘肅省近20年兩者之間已經實現相對脫鉤。

        縱觀目前的研究成果,學術界對于資源型地區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探討幾乎空白。資源型地區作為能源的提供者與消費者,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在長期相互影響下形成了怎樣的因果關系?這種關系的未來走向如何?這些問題都成為國家與地方政府關注的焦點,事關我國未來經濟發展走向,研究意義重大。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典型資源型地區選擇依據

        《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明確提出中國擁有資源型城市262座,涵蓋中國24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涉及化石能源、礦產資源、林木資源等各種類型。本文以山西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為例,分析其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以期為中國其他資源型城市未來的經濟轉型提供路徑參考。選擇依據如下:

        (1)涉及面廣影響力大。山西省與東北三省分別擁有資源型城市13座與37座,占據中國資源型城市的19%。山西省是全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主導產業為煤炭、化工等資源導向型產業,原煤產量占能源總產量的99%左右[12]。東北三省是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煤炭和石油儲備豐富,是能源輸出重要地區[13],但是能源消費問題同樣嚴重,遼寧省歷年能源消費總量均占全國能源消費量的5%以上,且能源消費總量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逐年增加[14]。

        (2)能源與煤炭消耗持續加重。圖1反映了山西省以及東北三省1985―2014年近30年的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山西省與東北三省的能源與煤炭消耗均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從不同階段來看,四個資源型省份的能源與煤炭消耗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5―1991年的緩慢上升期;二是1992―2000年的平穩上升期;三是2001―2014年的劇烈上升期。以能源消耗量為例,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在2014年的消耗量分別為1985年的4.8倍、2.1倍、3.2倍、3.3倍。

        (3)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巨大。隨著國際資源價格的下跌與中國能源利用結構的調整,資源型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沉重打擊,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由圖1可以看出研究區的能源消耗與煤炭消耗在2012年之后均出現放緩的節奏,但另一方面2014年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與遼寧省的GDP增速也分別下降為4.9%、5.6%、6.5%與5.8%,GDP增速在中國31個省市排名分列后5位[15],這一現象說明資源型地區的經濟發展仍然與能源消耗關系密切。經濟變化與能源消耗聯系的緊密也成為筆者將山西省與東北三省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的主要依據。

        2.2 數據來源與數據處理

        本文采用中國典型資源型地區山西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1985―2014年GDP總量作為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采用1985―2014年各地區能源與煤炭利用總量作為研究區能源消耗的指標,變量及符號見表1。其中,GDP指標數據來自《山西省統計年鑒》(1986―2015年)、《黑龍江省統計年鑒》(1986―2015年)、《遼寧省統計年鑒》(1986―2015年)、《吉林省統計年鑒》(1986―2015年),2項能源指標來自《中國能源統計年鑒》(1989―2015年)。

        為進一步減小數據的波動性,對上述指標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變量取對數是為了消除時間序列的異方差現象,可以將可能的非線性關系轉化為線性關系,減少變量的極端值、非正態分布以及異方差性[16]。

        2.3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根據研究對象,建立生產總值(GDP)與能源消耗(NYXH)、生產總值(GDP)與煤炭消耗(MTXH)、能源消耗(NYXH) 與煤炭消耗(MTXH)三組變量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EG兩步法協整檢驗(Cointegration test)[16-17],格蘭杰因果檢驗(Granger test)[18],分析1985―2014年間中國典型資源型地區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發現其中存在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從而優化中國資源型地區的經濟發展路徑,為實現經濟增長和能源利用脫鉤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3 研究結果

        3.1 平穩性檢驗

        當兩組變量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時,對其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容易得出偽結果,影響判斷準確率,因此首先要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以排除“偽回歸”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擴展迪基――富勒檢驗(ADF)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ADF檢驗的具體方法參照文獻[19]。本文分別對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的lnGDP、lnNYXH、lnMTXH進行平穩性檢驗。運用ADF單位根檢驗法得出的檢驗結果見表2。

        結果表明: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序列lnGDP、lnNYXH、lnMTXH為非平穩序列,遼寧省的lnGDP、lnNYXH為非平穩序列。進而對各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顯示研究區的ΔlnGDP、ΔlnNYXH、ΔlnMTXH在ADF值小于10%的顯著性水平下均是一階單整序列,說明山西省、東北三省的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的原始數列是一階單整序列,滿足協整檢驗的前提。

        3.2 協整檢驗

        如果兩個序列是非平穩序列,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要需要對其進行差分處理,但是差分存在導致兩個序列之間關系信息損失的可能性,所以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協整理論,目的是消除對非平穩變量的時間序列進行回歸而造成錯誤的情況[17]。筆者在此采用EG兩步法對生產總值(GDP)與能源消耗(NYXH)、生產總值(GDP)與煤炭消耗(MTXH)、能源消耗(NYXH) 與煤炭消耗(MTXH)三組變量關系進行協整檢驗。EG兩步法的具體檢驗模型與步驟參照文獻[16]。檢驗上述模型的三組變量的殘差序列et是否為平穩序列,檢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不同變量組的殘差序列ADF檢驗統計值均小于相對應的臨界值,可認為各省的三組變量估計殘差序列et為平穩序列。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中國典型資源型地區的GDP與能源消耗、GDP與煤炭消耗、能源消耗與煤炭消耗存在協整關系,即GDP與能源消耗、GDP與煤炭消耗、能源消耗與煤炭消耗存在長期的相互影響,使兩者具有相似的發展趨勢。

        3.3 因果關系檢驗

        因果關系是用來形容變量之間存在的依賴性,若某一變量的變化能引起另一變量的變化,那么這個變量就稱為受影響變量的原因變量。格蘭杰(Granger)從預測角度給出了因果關系的一種定義,并將這種定義下的因果關系稱為格蘭杰因果關系,其基本原理是:在做Y對其他變量(包括自身的過去值)的回歸時,如果把X的滯后值包括進來能顯著地改進對Y的預測,我們就認為X是Y的格蘭杰原因,類似結果則定義Y是X的格蘭杰原因。格蘭杰指出,如果變量之間是協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個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若在非協整的情況下,格蘭杰檢驗無效[20]。具體檢驗模型與步驟參照文獻[20]。對山西省及東北三省的3組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對于山西省而言,能源消耗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不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對于黑龍江省而言,能源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m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對于吉林省而言,能源消耗與GDP互為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與GDP互為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對于遼寧省而言,能源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

        4 Y果分析

        從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出發,山西省的能源消耗仍然在經濟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能源的削減可以影響經濟的增速,這是由山西省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過于依賴第二產業造成的。對于此類資源型地區應首先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產業發展路徑應向集約化、低載能的新興產業轉變。黑龍江省與遼寧省已經出現了經濟增長與能源脫鉤發展的情況,但經濟增長仍然會造成能源消耗的增長,說明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只是相對脫鉤。這種相對脫鉤是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未來的經濟發展應該堅持節能減排政策,加大新能源的開發與產業化進程,此外產業應向高端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產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產業轉型,爭取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的絕對脫鉤。吉林省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聯系緊密,任何一方的變動都會對其它一方產生影響,反映出吉林省經濟增長對于能源的依賴程度深,轉型難度大。此類資源型城市在未來的經濟轉型中需要在逐漸降低產業能耗的同時加速培養一批較為成熟的替代產業,短期通過依靠投資、消費與對外出口,長期依靠技術進步與人均資本的增加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21],以防止因為控制能源利用而造成經濟加速下滑的情況。

        從煤炭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出發,山西省、黑龍江省與遼寧省的煤炭消耗已經不能促進經濟增長,一是表明資源型地區不能再通過單純的資源開采與初級加工發展經濟;二是以煤炭作為能源消耗的產業缺乏經濟增長優勢。對于這類資源型城市必須有效化解煤炭產能過剩的問題,首先需要提高煤炭轉化率,大力推進煤轉電、煤轉化等高煤炭使用率的產業發展,通過發展資源深加工產業,延伸資源產業鏈條,增加煤炭資源產品附加值;其次需要引進與開發以油氣資源、新能源為能源消耗的產業替代煤炭能源。吉林省的煤炭消耗與經濟增長聯系緊密說明吉 林省產業發展的能源結構中仍以煤炭消耗為主。這類城市的經濟轉型需要以產業的能源轉型為主,今后的重工業產業選擇要以油氣能源替代煤炭資源,其次大力開發新能源等環保能源產業。

        從能源消耗與煤炭消耗的關系出發,煤炭作為我國目前能源利用結構中占比最大的能源[22],本次研究的所有資源型省份都表現出能源消耗的增減會直接影響煤炭消耗的增減,因此可見煤炭資源仍然是資源型地區的主要能源消耗物,直接反映出中國資源型地區在未來能源結構轉變中任務艱巨。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應制定專項規劃調整地區產業發展,以自身資源優勢為依托,結合國內外現實背景,逐漸調整三產占比;在產業園區建設方面,要以產業的資源與能源的循環利用為原則落實不同企業布局,建立高效、節約、低碳、綠色的能源結構;作為企業,要在能源利用技術層面進行改造升級,提高油氣資源以及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5 結論及展望

        本文以中國典型資源型地區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為例,利用格蘭杰因果分析探討其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深層關系,以期合理優化中國其它資源型地區的經濟轉型路徑,現得出以下結論:

        (1)山西省表現出從經濟增長到能源消耗的單向因果關系,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選擇集約化、低載能的新興產業。黑龍江省與遼寧省表現出從能源消耗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應加大新能源的開發與產業化進程,產業應向高端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轉型。吉林省表現出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雙向因果關系,產業轉型在降低產業能耗的同時應加速扶持已經相對成熟的替代產業,盡量減少產業轉型對于地區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

        (2)山西省、黑龍江省、遼寧省都表現出從煤炭消耗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產業轉型需要提高煤炭轉化率,引進與開發以油氣資源、新能源為能源消耗的替代產業。吉林省表現出煤炭消耗到經濟增長的雙向因果關系,產業轉型應以能源結構轉型為主,產業選擇要以油氣能源替代煤炭資源,同時大力開發環保能源產業。

        (3)山西省以及東北三省都表現出從能源消耗到煤炭消耗的單向因果關系。作為政府應制定專項規劃調整地區產業發展;產業園區建設要以產業的資源與能源的循環為原則落實不同企業布局;企業要在能源利用技術層面進行改造升級,提高油氣資源以及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本研究在變量選取方面,單純用能源與煤炭利用量只能從整體反應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慮加入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變量以明確不同變量對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關系產生的不同影響,除此之外應該考慮到資源型地區環境損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薛進軍,趙忠秀.低碳經濟藍皮書: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XUE Jinjun, ZHAO Zhongxiu.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2) [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2.]

        [2]KRAFT J, KRAFT 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 [J].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41(3):401-403.

        [3]HNA O, ALPERl A, HUESYIN K.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2010,38:4422-4428.

        [4]JARUWAN C, LESTER C, RICHARD P. Does energy consumption cause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a systematic study of over 100 countries[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8,30:209-220.

        [5]HENRYK G,LUKASZ L.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versus economic growth of the polish economy[J]. Energy economics,2012,34(2):500-510.

        [6]王崇梅.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脫鉤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3):35-37. [WANG Chongmei. Decoupling analysis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20(3):35-37.]

        [7]鉅擻攏池振合.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于誤差修正模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9):39-45.[YANG Yiyong, CHI Zhen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VECM[J].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9(9):39-45.]

        [8]HOU Qia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finance,2014,1(2):232-237.

        [9]龍少波,陳璋,黃林.中國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再研究――基于線性與非線性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1):36-44,69. [LONG Shaobo, CHEN Zhang, HUANG L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 reexamination based on liner and nonliner granger causality test[J].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14(1):36-44,69.]

        [10]肖濤,張宗益,咼小明.經濟區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4):139-146. [XIAO Tao, ZHANG Zongyi, GUO Xiao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n the eight economic regions of China[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12,33(4):139-146.]

        [11]龐家幸,陳興鵬,王惠榆.甘肅省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及能源消耗預測[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4,28(2):31-36.[PANG Jiaxing, CHEN Xingpeng, WANG Huiyu. Relationship of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Gan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14,28(2):31-36.]

        [12]陳桂月,李海濤,梁濤.山西省工業廢棄物排放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分析[J].資源科學,2013,35(6):1184-1193.[CHEN Guiyue, LI Haitao, LIANG Ta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ste dischar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xi [J]. Resources science,2013, 35(6):1184-1193.]

        [13]徐明圣,朱天星,張雪麗.我國東北三省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3):44-49. [XU Mingsheng, ZHU Tianxing, ZHANG Xuel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n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in China[J].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1(3):44-49.]

        [14]王麗,郗鳳明,王嬌月.遼寧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J].應用生態學報,2016,27(3):920-926. [WANG Li, XI Fengming, WANG Jiaoyue. Analysis of gre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6,27(3):920-926.]

        [15]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2015 [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5.]

        [16]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YI Danhui.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eviews [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8.]

        [17]ENGLE R, GRANGER C W 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 Econometrica, 1987,55:251-276.

        [18]GRANGER C W J.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 by econometric and crosssectional method[J]. Econometrica, 1969,37:424-438.

        [19]孔凡文,才旭,于淼.格m杰因果關系檢驗模型分析與應用[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2):405-408.[KONG Fanjie, CAI Xu, YU Miao.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mode[J].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26(2):405-408.]

        [20]孫敬水.計量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315-319.[SUN Jingshui. Econometr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4:315-319.]

        [21]吳翔,劉漩,寧華光.吉林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于誤差修正模型的實證分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3,33(3):74-77.[WU Xiang, LIU Xuan, NING Huaguang. Jil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based analysis of error correction model[J].Journal of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2013,33(3):74-77.]

        [22]錢鳴高.煤炭的科學開采[J].煤炭學報,2010,35(4):529-534.[QIAN Minggao. On sustainable coal mining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0,35(4):529-534.]

        第4篇: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能源消耗;因子分析;能源危機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0月10日

        2010年,我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縱觀世界GDP排名前幾位的國家,我國產業結構卻相當畸形,第二產業占GDP總量的百分比高出其他國家20%左右,而第二產業能源消耗量占我國總能源消耗量的80%以上。所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能源消耗量也不斷增加,而能源消耗的不斷增加與不可再生能源之間的矛盾,無疑對我國所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敲響了警鐘。

        一、我國能源消耗影響因素分析

        (一)影響我國能源消耗的因素以及指標的選擇

        1、經濟規模。近年來,我國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卻是粗獷的,并是以犧牲環境和消耗能源為代價的。換句話說,能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所必備的物質基礎,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對能源的消耗增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GDP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常被公認為反映一個國家經濟規模的最佳指標。

        2、工業產值比重。之所以將工業生產規模單獨列出,是因為工業對能源的消耗非常大,前文提到相對其他國家,我國第二產業所占GDP總量百分比相對其他國家高出了20%左右,而第二產業所耗的能源也是所有產業中最高的,占到總能源消耗量的80%以上,所以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對能源消耗量大小影響非常大。

        3、人口規模。每個人從一出生就成了大自然的消費者,從最簡單的衣食住行再到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奢侈品,這都無一例外的消耗著或多或少的能源,所以無論是人口總數還是人口增長速度都會對能源的消耗產生重大影響。然而,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6,基于此,采用人口總數作為指標的選擇。

        4、交通運輸業規模。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以及管道運輸。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的需求不斷增多,然而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交通運輸,都消耗著大量能源。客(貨)運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各種運輸工具實際運送的貨物(旅客)數量,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交通運輸業的規模。

        5、能源結構。不同燃料產生的熱值一般是不同的,如一千克原油完全燃燒所產生的熱值是一千克標準煤產生熱值的1.4286倍,不同燃料的燃燒效率也不盡相同,燃燒效率是指燃料燃燒后實際放出熱量占其完全燃燒后所放出熱量的比值,高效率的燃料能夠更好地節約能源。而我國的燃料以煤和石油為主,占了總能源消耗的90%。

        (二)各因素概況及建模思路。從1990~2012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從98,703萬噸標準煤提升至361,732萬噸標準煤,約提升了266.5%,隨著能源消耗總量的增加,其他因素之間也不斷增加,所以能源消耗總量與其他因素之間可能存在線性關系。然而,各因素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如GDP與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第二產業生產總值與C02的排放量等等。如果直接做回歸,那么各因素之間會產生強烈的多重共線性。其次,直接做回歸很容易受到自變量量綱的影響。所以本文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將提取的公因子與標準化的因變量作回歸,以消除多重共線性和量綱的影響。

        (三)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1、確定原數據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運用SPSS軟件做KMO和Bartlett檢驗。(表1)從表1中看到KMO=0.577>0.5,以及Bartlett球形檢驗概率為0

        2、提取因子及因子旋轉。因子旋轉后,前兩個因子包含了原數據88.41%的信息。從表3中看到,成分1主要包含了國民總收入、總人口、貨運量和客運量,這些都和經濟相關,概括為經濟因子F1,而成分2主要包含第二產業比重、煤比重和石油比重,概括為比重因子F2。(表2、表3)

        二、回歸分析

        (一)模型的確立。將標準化的能源消耗總量用表示,與提取的兩個因子做回歸,建立模型:

        (二)參數估計結果。(表5)從表5中,我們發現,能源消耗總量與經濟因子和比重因子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均有顯著的相關關系,根據表5可得回歸結果:

        從該模型可以看出,經濟因子對我國能源的消耗相對較大,經濟因子每增加一個單位,標準化后的我國能源消耗總量就增加0.975個單位,同樣的,比重因子每增加一個單位,標準化的我國能源消耗總量增加0.129個單位。所以,不斷增加的能源消耗與不可再生能源之間的矛盾,最終便會造成大規模的能源危機。

        三、結論與建議

        我國能源消耗總量與經濟發展因子和人口因子呈正相關關系,而且我國經濟的發展極其依賴能源,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的消耗量逐漸增加,然而能源消耗結構卻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石油、煤炭等非再生能源的消耗也逐漸增加,我國能源危機迫在眉睫。根據上文分析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5篇: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空調節能 水霧降溫 策略 研究

        一、引言

        隨著當今社會對空調的需求越來越高,空調所消耗的能量問題成為了當今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根據調查分析,空調消耗的能量幾乎占總消耗能量的50%,這不僅對能源造成一定的壓力,同時對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空調是節能工作的重點所在,空調節能及水霧降溫的應用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的。節能空調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減少能源的浪費,有利于實現更好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戰略目標。

        二、空調節能及水霧降溫的內含及特點

        (一)空調節能

        節能就是在生產出原數量、原質量的產品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減少對能源的消耗;或是在原能源消耗量的基礎上,生產出質量更好、數量更多的產品。空調節能對社會的發展有特別多的好處,比如說減少經濟開支、減少能源浪費、保護環境等等。

        空調消耗的冷源是由所處建筑的供冷量決定的,受到外界溫度、空氣濕度等因素的影響。空調的節能方法主要有:選擇適當的冷源、優化空調的水系統、優化空調的通風系統等。

        節能空調和傳統的空調相比,有很多顯著的特點,比如說衛生、經濟、環保等。從工作原理分析,節能空調是靠蒸發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這樣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加健康、舒適的環境;從衛生方面分析,節能空調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打開門窗,冷空氣進入,熱空氣被排出,這樣可以有一個清新自然的環境;從可以減少經濟方面分析,節能空調的使用可以減少電費以及維修費等;從保護環境方面分析,節能空調無氟利昂,噪音較低,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

        (二)水霧降溫

        水霧降溫的工作原理就是,水霧是由很多小水滴組成的,小水滴在蒸發的過程中,會吸收熱量,把空氣中的熱量帶走,從而達到降溫的效果。水霧降溫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排風量,如果排風量加大,帶走的熱量會越多,達到的降溫效果也會更好。由于水霧降溫具有成本低、方便維護等優點,因此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主要有體育場、馬路、蔬菜大棚等場所。

        三、空調節能及水霧降溫應用策略

        (一)降低空調所處建筑冷負荷

        冷負荷是指為了室內溫濕度維持在規定水準上而需要從室內排出的熱量。降低建筑的冷負荷對空調的節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降低建筑冷負荷可以減少制冷機、冷水循環泵等的投資資金。

        要想降低建筑的冷負荷,首先應該改善建筑結構的保溫性能,由于保溫性能可以有效的減少建筑的冷負荷,因此,應該合理的設置建筑的朝向、合適的設置窗墻比例、合理的設計窗口的遮陽物等。其次,還應該選擇合適的室內溫濕度參數。在對溫濕度參數設計時候,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標準,在舒適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提高夏天的溫濕度,不要設置太低的溫度,因為溫濕度過低、過干會造成建筑冷負荷增大。然后還應該排除建筑內的局部熱源。建筑內的散發較大熱量的設備,比如說灶臺等,應該設置局部排風,這樣可以將熱量直接排除建筑,可以降低建筑的冷負荷。最后,還應當控制并且正確的使用外部環境的新風量。空調節能方面,可以利用新風但是要控制新風量的大小,不要隨便提高空調最小新風量的標準。

        (二)選擇適當的冷源

        所謂冷源是指向其放熱卻不改變自身溫度的熱庫。選擇適當的冷源,也能有效的減少空調所消耗的能源。首先,可以選用合適的冷水機組,可以采用多臺冷水機組,各冷水機組可以不同類型,這樣可以更好的節約能源消耗,但是在幾個機組并聯運行中,應該至少選擇一臺調節性能好、自動化程度高的冷水機組。還可以選擇冰蓄冷空調系統。所謂“冰蓄冷空調”是利用夜間低谷負荷電力制冰,然后存儲在蓄冰裝置中,白天融冰將所存儲的冷量釋放出來,減少電網高峰時段空調的用電負荷以及空調系統裝機容量。冰蓄冷的優點在于:冷水機組的容量大大降低、空調的功率減少。采用冰蓄冷空調系統,可以有效的減少費用,減少能源消耗。最后,還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冷源。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自然冷源有兩種,一是地下水,二是冬天室外寒冷的空氣。地下水的溫度常年在18℃左右,可以作為夏季冷卻水為空調系統提供冷量,節約能源消耗。

        (三)空調水系統的節能

        使用變頻器調節水泵電機轉動的速度,改變水泵的水流量,這樣可以使得電機的轉速和交流電的頻率達成正比。變頻器調節水泵的原理就是利用變頻器來改變電路的頻率,從而改變水泵轉動的速度以及流量。還可以將冷卻水的開式系統改變為閉式系統,閉式冷卻水系統,不用提供冷卻水從制冷機到冷卻塔因水位高差消耗的能量,只用提供客服冷卻水在管道中的阻力所消耗的能量即可,因此,閉式冷卻水系統可以有效的減少空調的能源消耗。

        (四)空調風系統的節能

        在較大面積的建筑中,就應該應用雙風機的空調系統,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能源的消耗。在較小面積的建筑中,則應該采用三速風機和新風的空調系統,變風量系統是指室內的負荷發生變化時候,通過改變風量來維持溫室度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減少空調的能源消耗。

        四、總結

        通過水霧降溫法實現空調節能,有很多方法,比如說,在空調室外機上的冷凝器中加冷卻水管、利用室內機的冷凝水經過室外機的散熱器,從而使得冷卻管和高溫制冷劑進行熱交換、在室內機下方用三管連接成為蒸發器等等。總的來說,各種方案的使用,都可以有效的降低空調的能源消耗,更好的保護我們的環境,從而實現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第6篇: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能源強度; ZSG-DEA; 環境生產技術; 十一五; 效率分配

        中圖分類號 F1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3)05-0058-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5.009

        截至“十一五”期末,我國各省區先后基本實現了能源強度下降20%的政府分配約束指標,取得了節能工作的階段性進展。此外,中央政府已明確到2015年末的全國能源強度水平要比2010年末下降16%的宏觀目標。不同省區的開展節能工作的現實條件不同,如果予以“一刀切”的能源強度約束指標,必定導致部分地區的“輕而易舉”與部分地區的“步履維艱”的兩極分化。基于“十一五”時期的歷史數據,對各省區所“理所應當”實現的能源強度約束指標予以計算和分配,對于各省考核“十一五”時期的節能減排績效,并為“十二五”甚至更遠時期制定切實可行的經濟規劃與產業政策,具有實際的政策指導意義。

        1 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能源強度相關的學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擬從能源強度的分解分析、影響因素相關分析和政策分析角度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簡述。

        第一,指數分解方法能從產出效應、結構效應和效率效應角度對能源強度的變化加以分析。Ang[1]將宏觀能源消費總量、綜合能源強度和CO2排放的變動加以分析,高振宇等[2]采用對數平均迪氏分解法對我國生產用能源強度的變化情況進行斷點分析,邱壽豐[3]采用完全分解模型,從省級區域、東中西部和經濟發展不同組別等三類角度對能源強度變化予以分解。

        第二,國內外學者對能源強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相關分析。Fisher [4]認為價格效應會占到能源強度的下降的54.4%;馮泰文等[5]研究技術進步對能源強度以及其他因素調節效應進行相關分析;Feng,et al[6]等討論了能源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和能源強度之間的長期均衡、內在動力和隨機關系;Karl和Chen[7]探討了政府支出的急劇膨脹對能源強度的顯著影響;Wu[8]指出省級經濟結構的變化對能源強度產生一定的影響。

        第三,國內外學者對能源強度約束目標實現提出政策和建議。何建坤等[9]對實現“十一五”期末的能源約束目標的措施進行量化分析;Zheng,et al[10]在2020年碳強度約束目標的前提下,討論了增加出口和降低能源強度的關系;Wang[11]通過對GDP和能源統計數據的研究,提出完善能源強度指標統計體系的觀點和措施。

        綜上所述,目前的相關研究主要有以下不足:現有的研究局限于在掌握能源強度的歷史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和分解分析,以及對實現能源強度約束目標的路徑的政策研究,缺乏對能源強度約束指標分配的系統性考慮和整體性把握。要完成對“十一五”期間我國省級能源強度約束指標的最優分配,需要對能源-經濟-環境的系統以及碳排放的宏觀生產機理進行充分認識。

        2 模 型

        Fre,et al[12]最初提出環境生產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更合理的對包含非期望產出的生產過程進行技術效率評價,而Zhou和Ang[13]以碳排放作為非期望產出,采用環境生產技術,對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環境績效加以驗證。

        DEA方法作為系統工程方法,于1978年被Charnes,et al[14]首次提出,Zhou,et al[15]對該方法在能源和環境經濟學的應用進行小結,而Gomes和Lins[16],Wei,et al[17], Zhou和Ang[18],Zhou,et al[19],Sueyoshi和Goto[20],Sueyoshi,et al[21]等也使用DEA在能源和環境軟科學領域得出豐碩的成果。

        經典DEA模型會賦予投入(或產出)變量完全的自由度,而在分配領域使用的DEA方法,通常會受到某一個投入(或產出)變量總額保持不變的限制。本文以“十一五”時期各省區的能源強度約束指標的最優分配作為研究目標,該目標會受到我國“十一五”時期能源消耗總量歷史數據的不變性的約束。在國內生產總值一定的前提下,某個省區(DMU)的能源消耗量的增加意味著其他省區能源消耗量的減少,即“零和收益”思想(即Zero-Sum-Gains)。體現“零和收益”分配思想的DEA模型被稱為ZSG-DEA方法。在ZSG-DEA方法中,部分決策單元可通過重新分配某一投入或產出變量,直至所有決策單元都達到技術效率值為1的理想境界,即意味著全部決策單元都位于一個新的前沿面(ZSG-DEA前沿面)上,而該變量總額始終保持不變。

        Lins,et al[22]首次在悉尼奧運會獲獎國家的投入與獎牌產出評價的研究中使用ZSG-DEA方法,此后Gomes和Lins[16],林坦和寧俊飛[23]將CO2作為單一投入變量,而以人口數量、能源消耗量和國內生產總值作為產出進行CO2排放的額度分配;Hu和Fang[24]采用ZSG-DEA的產出導向模型對臺灣地區的券商的市場占有率進行效率評估;孫作人等[25]采用投入導向模型對我國“十二五”的節能指標進行效率分配。

        在能源、經濟與環境的“3E”研究中,通常以人口數量、資本存量和能源消耗量作為決策單元的投入變量,以國內生產總值和碳排放作為單位的期望產出變量和非期望產出變量(王群偉等)[26]。本文以ZSG-DEA方法與環境生產技術作為研究基礎,提出效率分配導向的ZSG環境生產技術,先通過ZSG-DEA方法計算能源消耗量所對應技術效率,最終將能源消耗量進行效率分配(而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經過模型計算并分配后,全部省區都處于ZSG-DEA前沿面上,實現全部省區的能源、經濟與環境的整體帕累托最優。

        存在H個省區,人口數量、資本存量與能源消耗量為三種投入量(分別以POP、K和E表示),國內生產總值和碳排放量為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變量(以GDP和CO2表示),Ep,Kp和POPp為第p個省區的能源消耗量、資本存量和人口數量,GDPp和CO2p為第p個省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和碳排放量,在此情況下,由所有投入-產出向量構成的生產技術集T可表示為式(1)。

        T={(E,K,POP,GDP,CO2):E,K,POP can produce GDP,CO2}(1)

        結合非期望產出CO2的弱可處置性,將式(1)轉化為DEA模型,即式(2)。目標函數為hp最小化的涵義為,追求該省區的能源消耗量的最小化。hp即為該省區能源消耗量的非徑向DEA技術效率。

        在式(3)中,∑pEp為我國當年能源消耗總量(歷史數據),滿足ZSG-DEA方法的約束條件。第p個省區減少(1-hrp)Ep份額的能源消耗量,按照比例分配的原則要求其他(H-1)個省區按照各自所占的全國能源消耗量的份額等比例增加, 若其他決策單元在全國能源消耗總量中的所占份額越多, 所增加的幅度也越多。按比例增加假設意味著其他每個省區對于能源消耗的增加量為EhEp∑h≠pEh(1-hrp)。

        式(3)為非線性規劃, Lins,et al [22],Gomes和Lins[16]已經證明出該規劃的技術效率hrp與hp呈線性關系。結合本研究,提出式(4)。

        hrp=hp1+∑j∈WEjp(1-θtshrp)∑jWEjp(4)

        其中,式(2)計算所得技術效率不為1的省區組成合作集W;θts=h1/hs,為第t省區與第s省區的技術效率比,可以先通過式(2)求解能源消耗量的非徑向技術效率hp,再利用式(4)求得hrp,進而對各省區的能源強度進行效率評價和分配。

        3 實證結果分析

        3.1 數據來源及說明

        本文采用ZSG環境生產技術方法,投入變量為各省區的化石能源消耗量、資本存量、人口數量,產出變量為國內生產總值和碳排放量。其中,資本存量則借鑒單豪杰[27]采用的永續盤存法的計算方式加以計算,能源消耗量則根據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量乘以標準煤轉化系數得出,采用的標準煤轉化系數和碳排放系數參考于IPCC數據。其他計算數據均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并以1952年作為基年進行調整。由于自治區的歷史數據缺失,故選擇我國大陸地區共30個省區參與計算分配。

        3.2 能源消耗量的技術效率

        本文采用DEAP軟件和EXCEL規劃求解,對式(2)對應的各省區能源消耗量的DEA技術效率進行多次迭代與分配測算。由于篇幅有限,僅以“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為例,僅列舉能源消耗量的DEA技術效率的第一次迭代結果見下表。

        3.3 我國“十一五”期末的ZSG能源強度約束指標效率分配

        3.3.1 2010年末數據分析通過迭代計算,求解前述的式(4),最終整理出2010

        年末的ZSG-DEA技術效率(簡稱ZSG效率)以及全部省區處于ZSG前沿面時的能源消耗量(即ZSG能源消耗量)。

        經過計算分析,經過ZSG環境生產技術計算并分配前后的各省區的能源消耗量發生明顯變化,但是2010年的總額保持不變,仍為35.03億t標準煤;“增減額度”一列體現的是該省區需要增加或者減少的能源消耗量,以上海為例,上海2010年化石能源消耗量為0.783億t標準煤,而經過ZSG環境生產技術分配的理論上可以為0.801億t,理論上仍可以增加0.017 3億t標準煤的能源消耗,而該列數值為負的省區,理論上需要采取一定程度的節能措施才能達到整體效率最大化的ZSG目標。

        3.3.2 各省區不同時期能源強度降幅的對比研究

        將“十一五”時期各省區理論上需要下降的能源強度

        與同期實際下降幅度相比較,總共分為4類地區,以中央政府分配的20%能源強度約束指標作為分界線,分類依據為:“十一五”實際下降幅度超過20%,且實際比理論下降多的為A類地區;“十一五”實際下降幅度超過20%,且實際比理論下降少的為B類地區;“十一五”實際下降幅度低于20%,且實際比理論下降多的為C類地區;“十一五”實際下降幅度低于20%,且實際比理論下降少的為D類地區。

        (1)A類地區的節能績效為最佳,此類地區在“十一五”期間的實際能源強度下降幅度不僅超過20%的國家約束指標,而且實際下降幅度超過經過ZSG環境生產技術測算的理論下降幅度,如天津、河北、遼寧和上海等省

        區。上海的全要素能源技術效率一向處于全國前列,這與該地區的高能源使用效率、相對較低的化石能源消費結構以及產業結構有著直接關系;河北與遼寧在“十一五”時期成功“關、停”了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鋼鐵、小水泥和小火電企業,充分淘汰了高能耗的落后產能。

        (2)B類地區的節能績效為良好,此類地區在“十一五”期間的實際能源強度下降幅度雖然超過20%的國家約束指標,但是實際下降幅度不及ZSG環境生產技術測算的理論下降幅度,如北京、吉林、黑龍江與江西等省區。上述省區的產業結構中,能耗較大的重工業和重化工業比重較低,但仍需要進一步做好產業升級的努力。

        (3)C類地區的節能績效為較好,此類地區在“十一五”期間的實際能源強度下降幅度雖然未能達到20%的國家約束指標,但是實際下降幅度超過ZSG環境生產技術測算的理論下降幅度,如山西、內蒙古與安徽等省區。山西和內蒙古都為化石能源消耗大省,由于要素稟賦特質,節能并非一蹴而就的過程,但此類地區的節能達標也是通過煤電相關產業的內部整合與優化而實現,故“十二五”時期的節能措施需要另辟蹊徑。

        (4)其他屬于D類地區,該類地區在“十一五”時期的節能績效有待于進一步提升。此類地區情況各異,山東既是傳統的GDP大省,也是傳統的能耗大省,高能耗重污染的工業與化工業比重較大,短期內改善其產業結構難度較大,但可從改善能源效率和淘汰落后產能上入手;而廣東、廣西和海南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化石能源比重相對較低,大力推廣電力與清潔能源的措施使得上述省區的實際能源強度下降幅度與本文計算的化石能源下降幅度并不完全相同。

        無論屬于何種地區,各地方政府都要結合各自的資源稟賦和區域經濟特征,注意節能政策與措施與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由于本文僅僅涉及的是化石能源消費,并未考慮低碳的清潔能源消費對節能指標實現的影響,故研究結論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3.3.3 “十二五”能源強度約束目標的可行性淺談

        根據2011年國家提出的《“十二五”節能目標分解方案的征求意見稿》,中央政府制定出各省區在“十二五”時期的省級能源強度約束行政分配約束指標(詳見上表3),經過本文計算出的 “十一五”能源強度的實際下降幅度和中央政府的“十二五”省級行政分配約束指標進行逐一比較,發現各省區目前節能達標情況與國家“十二五”約束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國家“十二五”省級行政分配機制更注重的是“公平”導向(以16%作為整體的平均值),而本文提出的ZSG環境生產技術分配機制更強調的是“效率”導向。在中央政府分配指標和ZSG分配指標的區間范圍內選擇能源強度約束指標值,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分配機制。

        3.3.4 整體效率最大化前提下的各省區節能目標路徑及建議

        各省區由于自身的資源稟賦、能源使用效率、能源消費結構以及產業結構的不同基礎,決定了“理想目標”與“現實結果”的差異現實。根據“十一五”時期的實際差距,可以對各省區在“十二五”時期節能目標實施需要考慮的路徑進行初步探索。根據表3所列示數據,以20%作為臨界點,45度線作為分界線,將全部省區劃分成ABCD四類區域,其中,橫坐標為“十一五”時期能源強度理論下降幅度,縱坐標為“十一五”時期能源強度實際下降幅度。

        (1)A類地區中的天津須加快產業結構改善,大力扶持濱海新區的港口物流業等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加當地GDP中的高科技、深加工及附加值比重;遼寧和河北的淘汰落后產能措施不具備可持續性,應該以調整工業中的行業結構和行業中的產品結構為主,加快推進以技術更新為主的新型工業化發展。

        (2)B類地區中的吉林、黑龍江和江西都為中部的農業大省,工業比重較小,對于此類地區,既可以發展高附加值的現代農業,也可以發展旅游業為主的服務業,同時嚴控和抵制高能耗的重化工業的內遷;而北京應該向上海學習,以發展生產型服務業和新型服務業為主,嚴控交通領域的能耗提升,并提高城鎮居民的能源使用效率來改善能源強度。

        (3)C類地區中的山西、內蒙古作為中部能源輸出大省,其面臨著較大的節能壓力,此類地區的節能目標實現需要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并重,以技術進步帶動結構調整,尋求以煤炭和煤化工為主的高能耗產業的技術進步,還需要在此類地區強制推廣節能技術和“清潔煤”技術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注重在內蒙古地區的風能、太陽能等低碳能源的充分利用。

        (4)D類地區中的山東,是我國的GDP大省,則需要調整結構,既要調整和改善三次產業機構,又要調整山東省內工業中高能耗高污染的煤炭、鋼鐵、冶金和重化工業的行業比重,還要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產品單耗節能,可以先向區域B或者C靠近,再逐步向區域A努力。

        4 結論與不足

        本文提出ZSG環境生產技術的效率分配模型,完成對省級能源強度約束指標的效率分配,并對各省的“十二五”能源強度約束指標和“十一五”實際下降幅度進行綜合分析。本文的主要結論如下,首先,在“十一五”時期,根據ZSG環境生產技術對能源消耗量的分配結果,全部省區都處于ZSG-DEA前沿面上,此時各省區“應該”實現的能源強度約束指標各不相同。其次,將各省的“十二五”能源約束指標和“十一五”實際下降幅度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發現部分省區按照“十一五”時期的節能工作力度實現“十二五”時期的約束指標具有一定難度,國家行政分配體制體現了國家注重能源強度約束指標分配的各地均衡,以公平性為主,而ZSG環境生產技術分配結論體現了效率導向。最后,將全部省區劃分為4類地區,各省區應該根據各自的區域特質向目標區域靠攏,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各省措施和路徑不盡相同。本文的研究不足在于,僅僅從效率角度考慮整體技術效率最大化的分配時,并未兼顧效率與公平,也未考慮到各省區的能源與環境的承載力問題,雖然部分省區理論上可以增加能源消耗量,但是考慮到環境承載力趨于極限,實際只能采取節能措施;而且本文僅僅從化石能源強度角度予以討論,并未涉及能源品種差異以及能源消費結構對節能效果的影響,需要在未來研究中加以補充。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Ang B W. 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Policymaking in Energy: Which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J]. Energy Policy, 2004, 32(9):1131-1139.

        [2]高振宇,.我國生產用能源消費變動的分解分析[J].統計研究,2007,24(3): 52-57. [Gao Zhenyu,Wang Yi. Th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hange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Production in China[J]. Statistical Research, 2007, 24(3): 52-57.]

        [3]邱壽豐.中國能源強度變化的區域影響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12):37-48. [Qiu Shoufeng. Regional Contributions to Changes of China’s Energy Intensity[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08, (12): 37-48.]

        [4]FisherVanden K. What is Driving China’s Decline in Energy Intensity [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4,26(1):77-97.

        [5]馮泰文,孫林巖,何哲.技術進步對中國能源強度調節效應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8,26(10):987-993. [Feng Taiwen, Sun Linyan, He Zhe. An Empirical Study of Technology Progress Moderating Effect on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 [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08, 26(10): 987-993.]

        [6]Feng T W, Sun L Y, Zhang 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J],Energy Policy, 2009, 37(12):5475-5483.

        [7]Karl Y X, Chen Z C.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 [J].Energy Policy, 2010, 38(2):691-694.

        [8]Wu Y R. Energy Intens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s [J].Energy Policy, 2012, 41(2):703-711.

        [9]何建坤,張希良.我國“十一五”期間能源強度下降趨勢分析――如何實現能源強度下降20%的目標[J].中國軟科學,2006,(4):33-38. [He Jiankun, Zhang Xiliang. Analysis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Reduction Tendency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J]. China Soft Science Magazine, 2006, (4):33-38.]

        [10]Zheng Y M, Qi J H, Chen X L.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Exports on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J].Energy Policy, 2011,39(5):2688-2698.

        [11]Wang X. On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Statistics: Toward a Comprehensive and Transparent Indicator [J].Energy Policy, 2011, 39(11):7284-7289.

        [12]Fre R, Grosskopf S, Lovell C K. Multilateral Productivity Comparisons When Some Outputs are Undesirable: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9, 71(2): 90-98.

        [13]Zhou P, Ang B W. 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CO2 Emissions: a Productiontheoretical Approach [J]. Energy Economics, 2008, 30(3):1054-1067.

        [14]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2):429-444.

        [15]Zhou P, Ang B W, Poh K L. A Survey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8,189:1-18.

        [16]Gomes E G, Lins M P E. Modeling Undesirable Outputs with Zero Gains DEA models [J].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08,59(5):616-623.

        [17]Wei Y M, Liao H, Fan 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s Iron and Steel Sector [J]. Energy, 2007, 32:2262-2270.

        [18]Zhou P, Ang B W.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for Measuring Economywide Energy Efficiency Performance[J]. Energy Policy, 2008, 36:2911-2916.

        [19]Zhou P, Ang B W, Han J Y. Total Factor Carbon Emission Performance: A Malmquist Index Analysis[J]. Energy Economics, 2010, 32:194-201.

        [20]Sueyoshi T, Goto M. DEA Approach for Unified Efficiency Measurement: Assessment of Japanese Fossil Fuel Power Generation [J]. Energy Economics, 2011, 33: 292-303.

        [21]Sueyoshi T, Goto M, Ueno T.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US Coal-fired Power Plants by Measuring Three DEA Models[J]. Energy Policy, 2010, 38:1675-1688.

        [22]Lins M P E , Gomes E G , Soares de Mello,et al. Olympic Ranking Based on a Zero Sum Gains DEA model[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3, 148:312-322.

        [23]林坦, 寧俊飛.基于零和DEA模型的歐盟國家碳排放權分配效率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11,(3):36-50. [Lin Tan, Ning Junfei. Study on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Carbon Emission Permit in EUETS Based on ZSG-DEA Model[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11, (3):36-50.]

        [24]Hu J L, Fang C Y. Do Market Share and Efficiency Matter for Each Other? An Application of the ZeroSum Gain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10,61:647-657.

        [25]孫作人, 周德群, 周鵬, 等.基于環境ZSG-DEA的我國省區節能指標分配研究[J]. 系統工程, 2012, (1):84-90. [Sun Zuoren, Zhou Dequn, Zhou Peng, et al. Quota Allocation of China’s Energy Conservation Based on Environmental ZSG-DEA [J]. Systems Engineering, 2012, (1):84-90.]

        第7篇: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協整檢驗 VEC模型 能源消耗 經濟增長

        文獻綜述及問題提出

        Kraft.J和Kraft.A(1978)是學術界比較早研究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費之間關系的學者,他們利用美國1947-1974年的數據,發現美國GNP和能源消費之間具有單向的因果關系。Lee和Chang(2007)研究了部分發展中國家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發現二者之間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Hwang和Gum(1992)在對中國臺灣地區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得出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的結論。韓智勇、魏一鳴(2004)對1978-2000年我國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進行協整分析及因果關系分析,認為二者之間不存在長期協整關系,但存在雙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

        國內外學者大多側重于對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檢驗。并且大多是先對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進行協整檢驗,而后直接運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得出相應的結論。國內的學者由于在選取變量、數據的跨度上有所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本文對1952-2010年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進行研究,在驗證二者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后,直接建立向量誤差修正(VEC)模型,通過VEC模型對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這樣能更全面、更系統地研究二者之間長期和短期的相互關系。這與國內外多數學者先驗證二者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后直接運用“Granger因果關系”來檢驗二者之間是否存在相互的因果關系有所不同。

        計量模型與數據說明

        (一)計量模型

        1.平穩性檢驗—單位根檢驗。時間序列平穩性檢驗最常用的方法是單位根檢驗,其實質是檢驗自回歸模型中滯后變量的顯著性,常用DF檢驗和ADF檢驗,前者適用于一階自回歸模型,無法保證隨機干擾項的白噪聲,所以,一般常用ADF檢驗。ADF檢驗的模型如下: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1與另外兩個模型的區別在于是否有常數項和時間趨勢。實際檢驗時從模型3開始,然后模型2,再模型1,直到檢驗到拒絕零假設,即原序列不存在單位根,為平穩序列。如果三個模型都不能拒絕零假設時,說明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可以檢驗時間序列的差分形式的平穩性。若一個時間序列經過d次差分后成為平穩序列,則原序列為d階單整序列。

        2.協整檢驗。協整的定義:如果時間序列y1t,y2t,…ynt都是d階單整序列,即I(d),存在一個向量a=(a1,a2,…an),使ay`t:(d-b),其中yt=(y1t,y2t…ynt),d≥b≥0。則序列y1t,y2t,…ynt為(d,b)階協整,α為協整向量。為檢驗兩變量xt和yt是否存在協整關系,Engle和Granger在1987年提出兩步檢驗法,即EG檢驗。對于同階單整的序列xt和yt,首先,采用OLS法建立回歸模型:

        Yt=α+βxt+εt

        α和β表示回歸系數的估計值,則模型殘差估計值為ε=yt-α-βxt

        然后,對ε進行平穩性檢驗,若ε:I(0),即ε本身是平穩性時間序列,ADF檢驗的結果不存在單位根,則xt和yt具有協整關系。

        3.向量誤差修正(VEC)模型。向量誤差修正(VEC)模型是對各變量施加了協整約束條件的向量自回歸模型(VAR),VEC模型只能用于有協整關系的序列建立模型。協整反映的是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但是在短期內,兩者可能出現失衡,誤差修正模型反映了短期波動偏離長期均衡關系的程度,在誤差修正模型中包含有協整關系,用協整組合的均衡誤差對模型進行修正。若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可以建立如下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1)

        (2)

        其中,表示差分,ECM表示長期的均衡誤差。

        通過VEC模型,可以更系統、更全面、更細致地研究變量之間長期和短期的相互因果關系。在式(1)中,若βi顯著不等于0,則在短期內能源消耗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若βi顯著等于0,則在短期內能源消耗不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若λ顯著不等于0,則在長期內能源消耗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若λ顯著等于0,則在長期內能源消耗不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同樣,在式(2)中可以判斷經濟增長是否是能源消耗的長期和短期格蘭杰原因。

        (二)數據說明

        經濟增長指標,用GDP是衡量經濟增長是目前最常用的做法,本研究選用GDPP代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意在排除人口擴張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能源消耗指標,本文主要以每年我國消耗的標準煤(萬噸)為指標,用EC來表示。本文選取1952-2010年的有關數據作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 所用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為了消除異方差的影響,對EC和GDPP取自然對數, 分別記為LEC和LGDPP。

        實證研究

        (一)單位根檢驗

        本文采用ADF檢驗對我國1952-2010年LGDPP和LEC的平穩性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序列的ADF值均大于5%顯著水平的臨界值,說明LGDPP和LEC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但一階差分后兩個時間序列的ADF值均小于1%顯著水平的臨界值,說明LGDPP和LEC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因此兩者之間可能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二)協整檢驗

        因為LGDPP和LEC為同階單整序列,需要進一步檢驗兩者之間是否具有協整關系,運用E-G兩步法對二者進行協整檢驗,步驟如下:

        運用OLS法對LGDPP和LEC建立回歸模型:

        LGDPP=-8.36+1.39×LEC

        (-9.636) (17.647) (3)

        R2.adj=0.842 D.W.=0.057

        由于D.W.的值遠遠小于5%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因此,模型存在嚴重的一階自相關性。所以,考慮添加適當的滯后階數來消除模型的自相關性,引入滯后項后得到的LGDPP和LEC回歸模型如下:

        LGDPP=-0.36+0.40*LEC-0.62*LEC(-1)

        (-2.829) (6.309) (-5.845)

        +0.26*LEC(-2)+1.52*LGDPP(-1)-0.53*LGDPP(-2)

        (3.824) (14.317) (-4.984)

        (4)

        R2.adj=0.999,LM(1)=0.068,LM(2)=0.154,LM(3)=0.207

        加入滯后變量后,因為該模型中含有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D.W.檢驗實效,采用拉格朗日乘數檢驗,經過檢驗模型已不存在自相關性,此時的LGDPP和LEC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只需檢驗其殘差水平序列是否為平穩序列。若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則二者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否則,則二者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對其殘差序列平穩性檢驗的結果如表2所示。

        很明顯,殘差序列的ADF值小于1%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說明殘差序列本身是平穩的,因此式(4)為LGDPP和LEC的協整回歸方程,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著長期的穩定的均衡關系。另外,該協整方程修正的R2達到0.999,且各個系數也是顯著的,所以建立的協整方程非常好。

        (三)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通過對LGDPP和LEC的協整分析可知,二者之間具有長期的、穩定的均衡關系。但是在短期內,兩者可能出現失衡,由于短期的失衡不會長久,兩者之間的誤差總會向長期均衡收斂。可以通過建立VEC模型很好地把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和短期波動聯系起來。根據AIC原則,LGDPP和LEC的最佳滯后都是2,所以在建立VEC模型時取滯后項為2。VEC模型估計如表3和表4所示。

        所以,我國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可以建立VEC模型為:

        其中:LYt=(LGDPP LEC)`;VECM=LGDPP(-1)-2.4×LEC(-1)+19.4

        由表3可以看出,在長期內,D (LGDPP)作為因變量時,均衡誤差的系數的t檢驗值為-0.26597,系數顯著為零,因此,長期內能源消耗不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D(LEC)作為因變量時,均衡誤差的系數的t檢驗值為2.45028,系數顯著不為零,因此,長期內經濟增長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在短期內,D(LGDPP)作為因變量時,D(LEC(-1))的系數的t檢驗值為3.15577,系數顯著不為零,因此,短期內能源消耗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D(LEC)作為因變量時,D(LGDPP(-1))的系數的t檢驗值為2.29487,系數顯著不為零,因此,短期內經濟增長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

        綜上可知,我國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在長期內,經濟增長是能源消耗的單向因果關系;在短期內,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雙向的因果關系。

        結論及啟示

        本文運用我國1952-2010年間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的數據,通過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及向量誤差修正(VEC)模型等計量方法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盡管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序列不平穩,但是二者之間存在著長期的、穩定的均衡關系。通過建立VEC模型發現,在長期內,經濟增長是能源消耗的單向因果關系;在短期內,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雙向的因果關系。

        從實證結論可以得到如下啟示:一是在長期內,由于經濟增長是能源消耗的單向因果關系,即經濟增長導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所以長期內,我國能源的大量消耗并未促進經濟的顯著增長,說明我國的經濟屬于非能源依賴型經濟。長期內,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不會對經濟產生大的負面影響。二是在短期內,由于我國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之間具有相互的因果關系,所以短期內,能源消耗會拉動經濟的增長,經濟增長也導致能源消耗的增加。在短期內,如果采取節能、減少能源消耗會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三是雖然節能減排短期內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長期內節能減排不會對經濟增長造成影響。因此,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從長遠利益來看,節能減排的政策一定要實施,但是要有計劃、有步驟、分時期地實施,不能操之過急,否則短期內勢必會影響到經濟發展。同時我國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參考文獻:

        1.韓智勇,魏一鳴.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整性與因果關系分析[J].系統工程,2004,22(12)

        2.王莉,高巍.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長期依賴及短期拉動性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0(5)

        第8篇: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暖通空調設計;節能環保;方法;要點

        人們生活水平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提升,因此使用暖通空調的人也不斷增多,使得能源消耗不斷增加,能源的供需關系已經成為當前經濟中新的矛盾。為了能夠緩解能源消耗量過大的問題,我們應在進行暖通空調設計的過程中加入節能技術,使暖通空調系統在施工和運行的過程中盡可能降低能源消耗。

        一、暖通空調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 設計部門不夠重視設計中的節能問題

        由于暖通空調的設計對于節能環保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應得到設計部門及設計師們的共同關注。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設計人員更多考慮的是成本問題,節能技術由于經濟效益或者設計難度等問題,普遍不受設計單位的重視。這種現象最終導致了很多建筑物中的暖通空調系統不僅投入資金過大,并且運行過程中消耗的能量也是非常巨大,甚至超過了國家關于能耗的標準。

        2. 缺乏對方案節能性能的評價方法

        近年來,很多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得到研發和應用,使節能環保的性能得到了提升,但是,關于暖通空調的設計有很多的方案,每個方案都存在著其優點和缺點,消耗能源的情況各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眾多的設計方案,決策人員和設計人員沒有評價能耗的科學標準,無法在眾多方案中選擇消耗能量最低的方案,最終錯失了能夠最大限度節能的最佳方案。

        二、如何降低暖通空調設計中的能源消耗

        1. 暖通空調節能設計過程中的原則

        暖通空調節能設計的原則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暖通空調設計應盡可能對室內空氣的質量進行控制,通過對風的進入來清除空氣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改善居住環境,為人們帶來舒適和健康。其次,對于整個室內的風速和濕度應進行合理的應用,找出這幾個指標的最佳組合,使室內溫度能夠抵抗室外氣候的變化,從而使管材、系統運行中消耗的能量盡可能減少,從而有效節約資金投入。最后,應注意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在進行集體供暖的時候應在整體舒適的基礎上保證局部的舒適,使每戶都能夠獨立控制,并使各個房間的溫度也可以控制,從而達到節能的效果。

        2. 暖通空調節能設計的科學方法

        (1)對圍欄結構的節能設計

        建筑物的圍欄結構的保溫性能直接對暖通空調的節能效果產生了影響,如果能夠有效對圍欄結構的傳熱性能進行控制,就能夠降低通過建筑物墻壁和窗戶消耗的能源,實現節能減排。因此,在暖通空調設計的準備階段,應切實去建筑物實地進行考察,對其圍護結構的導熱性進行分析,探索其優勢和劣勢,對其優勢進行最大限度的發揮,以實現對與室外溫度的抗衡。當前我國建筑節能的關鍵是對圍護結構熱負荷的降低,使建筑物能夠與周圍環境更好地協調,使管路系統設計更加簡約,從而降低材料消耗并易于操作。

        (2)采用節能效率較高的系統

        暖通空調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是一個復雜、大規模的系統,其系統的能源消耗情況與暖通空調系統設計的方案有著重要的聯系,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節能設計的基本原則,并在其基礎上進行改善,如果出現能夠節約能耗的方案要及時采納,確保暖通空調系統運行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較低的能源消耗。例如,在新風系統的設計中,通過工程實踐證明,可以利用新風的冷量,采用新回風混合或是全新風來供冷,而不用開冷凍機。分析結果表明,新風量如果能夠從最小新風量到全新風變化,在春秋季可以節約近 60%的能耗。全年累計變新風量所需的供冷量比固定的最小新風量斯需的供冷量少將近 20%,所以充分利用低溫室外新風的節能效果是很明顯的

        (3)采用節能效率較高的設備

        暖通空調在運行的過程中消耗的電量較大,在冬季、夏季等用電高峰期,能源消耗較大的設備往往會造成供電緊張,需要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采用性能較好、節能效果突出的設備,使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可以消耗較少的電量,從而實現對電能的節約。

        (4)利用清潔、可持續能源

        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暖通空調技術有水源熱泵技術、地源熱泵技術等,在冬天將土地中和水中的熱能取出來,使室內溫度升高,在夏天將室內的熱能釋放到土地和水中,使室內溫度降低。通過對水能、地能的應用,節約了電能,并且由于其清潔性、廉價性使暖通空調的投資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結語

        當前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環保設計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問題,也成為業內人士所積極探討的熱點問題。為了能夠實現對暖通空調系統運行過程中能源消耗的控制,我們應積極對創新技術和材料進行研究和應用,減少對污染性、高消耗材料和設備的應用,保障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環保性。相信通過暖通空調設計人員的共同努力,未來的暖通空調系統將更加環保、節能,最終向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莉, 李堯 , 朱玉明 . 暖通空調節能設計分析 [J]. 山西建筑 ,2010,09:185-187.

        第9篇: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住宅建筑設計;節能;建筑質量

        前言:我國建筑行業的興起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但是在住宅建筑中消耗能源量也是非常大的,建筑行業要加強節能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住宅建筑的節能型是勢在必行的工程。隨著向節約型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人民的節能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節能是建筑設計的必然趨勢,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方向,有助于緩解能源緊張的壓力。

        1、 建筑設計的節能

        1.1建筑能耗的分類建筑行業的能源消耗包括建造能源消耗和使用能源消耗,是建筑施工及使用過程中主要的能源消耗原因,實施建筑設計的節能,要在設計過程中對節能的問題進行考慮,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的效果。

        1.1.1建造能源消耗。這部分的能源消耗主要就是針對在住宅工程建設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能源消耗,例如設備、材料、配件等方面。在進行住宅建筑節能設計時應該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選擇最為科學的技術,盡量減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提高施工質量,為人們提供更力口的生活環境。

        1.1.2使用能源消耗。這部分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在住宅使用的過程中消耗的資源。例如暖氣、電氣等方面。為了做好這部分的節能,我們應該在設計的時候就直接考慮到這部分的內容,采用新型的材料,根據工程建設的具體構造選擇最佳的節能設計。

        1.2住宅建筑節能的內容住宅建設設計中涉及到的節能方面需要我們根據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選擇最佳的設計方案,這個過程是十分復雜的。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各方面的建設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環境破壞現象的發展速度已經明顯超過了經濟的發展速度,這就給社會資源的利用造成了很大損失。我們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意識,國家也應該根據當前情況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定出科學的方案,節約資源和能源。我們應該把住宅建筑工作落實到實處,在實際的工作中嚴格按照要求做好方案,對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能夠深人了解,對各種節能措施進行分析,選擇最佳的施工設計。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住宅建筑節能設計,提高資源利用率,進一步實現住宅建設的節能設計。此外,我們還應該對施工人員進行節能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的節能意識。

        2、 我國住宅建筑設計的節能存在的問題

        2.1建筑節能發展落后我國的在住宅建筑節能意識從上個世紀就開始了,但是由于住宅建筑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困難性,,有些設計在實際應用中受建筑行業發展的制約,我國住宅建筑設計節能技術和理念還相對落后,

        2.2我國住宅建筑設計及節能發展現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住宅建筑的質量和節能要求也在提高。但是住宅建筑節能設計的理念與實際運行實施時受制約太多,節能實施力度不夠。住宅建筑的發展在進行設計規劃時,大多會注意到對外在造型以及建筑外觀住宅建筑配套的相關工程建設和住宅建筑的綠化景觀設計上,而忽略住宅建筑和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在住宅建筑的節能設計上,規劃力度不足,深度不夠,消耗能源過大。熱環境設備和建筑用材等方面的問題成為建筑行業耗能巨大的重要原因。部分住宅建筑的節能設計,過于追求形式,注重住宅的造型和外觀的設計在住宅建筑過程中,忽略了與住宅建筑相關的其它因素影響,缺乏對住宅建筑環境、地質和地理環境等建筑信息的綜合考慮,沒有體現建筑設計的節能觀念,忽略了建筑的協調發展,對住宅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環境和建筑材料使用等因素影響的綜合性考慮不周全。

        3、 解決住宅建筑設計的節能問題的措施

        3.1充分考慮建筑材料和建筑使用的節能問題設計人員在進行住宅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分考慮到建筑材料和建筑使用對住宅建筑節能的影響,從建筑材料和建筑使用這兩方面進行節能設計。建筑材料要選擇節能的材料,合理的選擇建筑材料,保證建筑材料的,在整個建筑工程中選擇高效、經濟、節能的新材料提高住宅建筑的保溫性能,要求"在建筑材料方面可以應用倒置式隔熱保溫屋面、保溫砂漿和外墻保溫涂料等節能的新材料,提高住宅建筑的保溫性能,改善住宅建筑材料的能源消耗,實現建造過程的節能。在住宅建筑的使用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等清潔能源,發揮利用風能、水能的發電和照明功能代替用煤和石油的使用。在利用多種能源的基礎上,改善和解決實現住宅建筑使用的節能問題。

        3.2提高太陽能的使用太陽能做為新能源,可以充分利于建筑節能設計中,做為對煤、電、油等能源的補充和替代。在節能設計中可以考慮合理利用太陽能,太陽能源的利用減少了煤、電、等能源對環境的污染,也避免了此類能源的浪費,在住宅建筑的設計過程中保證太陽能裝置的合理設計,提前考慮好太陽能安裝的位置,做到住宅建筑的美觀與太陽能資源的更大利用的相結合,為住宅建筑節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3.3實現建筑綠化如果建筑物周圍有綠化樹木,可以有效防止和減少噪聲對建筑物的干擾。樹木的枝葉所形成的綠蔭可不僅可以遮擋太陽輻射還可以遮擋墻、地面以及其它相鄰物的反射熱,可以降低夏季的溫度,起到調節溫渡的作用。對建筑物環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實行建筑物周圍環境的綠化可以提高了住宅建筑的使用質量,提供給人們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住宅建筑的綠化提高了住宅建筑的使用質量,減少住宅建筑的噪音污染。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住宅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建筑環境綠化的節能作用,在建筑住宅設計時要融入環境綠化的方案。

        3.4建筑設計節能的作用我國人口眾多,是能源消耗的大國,每年在建筑行業上的能源消耗就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一些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浪費現象非常嚴重,解決在住宅建筑過程中能源浪費的問題,提高住宅設計的節能水平,提高行業節能理念,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提高環境的保護,有利于提高企業整體設計水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4住宅單體設計的節地措施

        4.1適當縮小面寬加大進深

        單體住宅的建設用地面積=(住宅進深+日照間距)×住宅面寬。因此,住宅面寬對土地用量的增大或縮小非常敏感。通常采用加大進深、縮小面寬,達到節約用地的效果。加大住宅的進深,必須有效地減小面寬,否則,反而會更增加用地。加大住宅進深,還會明顯地提高住宅室內的熱惰性,有利于節約能源。但是,應解決好對中間部位功能空間的采光與通風。

        4.2適當降低住宅層高

        《住宅規范》規定的室內凈高:居室不低于2.4m,廚衛不低于2.2m。只要確保《住宅規范》規定的凈高,適當降低每層的層高和住宅單體的總高度,就可以直接縮小日照間距。降低住宅總高的節地效果,在高緯度地區尤為明顯。住宅層高的確定,當然還應綜合考慮室內空間效果、居住習慣、日照和通風質量、心理感受等條件。降低層高后的室內凈空,也要由室內裝修、結構厚度、通風方式等技術措施的協調配合。

        4.3處理好屋頂空間

        屋頂是住宅第五立面,對建筑造型起著重要作用。住宅做斜坡頂屋面,可借助屋面坡度與日照斜率相接近的特點,可再降低住宅頂層的層高。在維持平屋面住宅日照間距的條件下,既取得了改變建筑輪廓、有效地解決了屋面防水和擴大屋頂部位使用空間的效果;也減少了住宅之間的日照間距,節約了建設用地。平屋頂可采用北向的退臺,既獲得露天活動空間,也可縮小日照間距。

        4.4適當提高住宅的層數

        提高住宅層數與提高居住區的容積率,成正比關系。但是,節地的曲線,并非始終呈直線上升。當住宅達到一定數量的層數,容積率增加就顯得緩慢,因為住宅用地由住宅基底用地和住宅日照間距用地兩部分組成,住宅層數增加只能重復利用住宅基底用地,隨著層數的增加,日照間距仍要擴大。所以,一般由低層升至多層,節地效果最為明顯,至中高層,效果尚可,至

        高層,節地效果并不明顯,節地曲線呈平緩狀。

        結語:綜上所述,當前解決好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節能問題,有助于施工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幫助建筑行業向著可持續方向發展。通過提高建筑設計的節能水平,不僅能夠降低建筑工程消耗,還能夠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成本,同時使用型施工材料也能夠保證居住者的身體健康,促進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行業的設計人員要不斷的提高設計水平,學習先進節能理念,把傳統與現代的建筑技術水平相結合,以保證節能技術的應用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懷.關于住宅建筑設計中節能設計的探討[J].科技風,2010,(13):55-5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57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