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運動技能與體育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各種運動技能之間會相互促進或相互干擾,科學地認識和研究運動遷移規律,可以縮短學習和掌握技能的時間,快速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目前對運動技能遷移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論層面,而作為各項目之間的技能遷移鮮有論述,在體育教學訓練中對各項目之間遷移規律的忽視,往往使學生的運動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運動技能不能提升到新的高度,甚至導致運動技能的下降,這些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關注。
一、對運動技能遷移的認識
傳統運動技能遷移理論是從運動心理學的角度把已經形成的運動技能與新運動技能的形成之間的相互影響:導致運動技能的變化,稱為運動技能遷移。運動技能的遷移有兩種,學習和掌握某一技能對學習另一新的技能起促進作用的遷移叫正遷移,相反,起干擾作用的叫負遷移。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運動技能遷移的理論也有不同表述,如經驗類化說――著名心理學家賈德(德國)的“經驗類化說”認為:遷移依賴法則和原理的應用。“類化”指的是原理、原則,是概括化了的理性經驗。各項運動技術雖然在動作形式上和內容上表現為多樣性,但都必須遵循體育運動的基本規律的指導:共同要素說――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武德沃斯的“共同要素說”認為:“只有當兩個技能有相同的要素時,一個技能的變化,才能改變成另一個技能。”而體育運動項目之間在動作要素上確實有許多內在的聯系;關系理論說――關系理論是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主張,強調概括化理論中關于遷移的另一要素,有機體在遷移中對新情境中的關系做出反應,而這種反應是通過頓悟實現的,頓悟關系才是獲得遷移真正的原因。像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方面是有其內在聯系的,身體素質是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的重要條件。各項運動技術在專門素質方面雖然有不同的要求,但在一般素質和運動能力方面是相同的。
二、體育孝學與訓練中運動技能的遷移(案例)
1.運動技能的轉換(以跨欄和三級跳遠為例)。
跨欄跑與三級跳遠雖然屬于不同的田徑專類項目,但在學習過程中卻是相互促進的。從本質上看是由于完成跨欄跑和三級跳遠時的關鍵性因素和條件趨于接近,焦點趨于集中。這兩個項目快速用力的特征都很突出,節奏感都很強。跨欄跑和三級跳遠這兩個項目都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如果身體素質達不到一定水平,則完成技術動作時往往力所不能及。跨欄跑是由于速度差,力量差,欄間步三步跑根本完不成。協調性差,欄間步和跨欄步的銜接及跨欄步和完成都將受到很大影響。三級跳遠由于力量差,支撐能力差,將導致完不成三級跳躍動作而出現跳一邁跨一跳的不規范技術動作;協調性差,還將影響三級跳各跳之間的銜接連貫及空中的身體平衡。可以說,跨欄跑所要求的身體素質,三級跳遠必不可少。這兩個項目所要求的身體素質均以速度為基礎,以力量為基礎,以協調、力量、節奏感為基礎。正如以上所述,完成時他們的身體素質基礎相同,所以先后學習這兩個項目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2.運動技能的干擾(以網球學習和羽毛球學習為例)。
網球和羽毛球運動雖然看似是很接近的運動,但存在本質的區別。網球要求手腕繃緊用大臂帶動小臂發力,而羽毛球要求手腕靈活,通過手腕控制來球,所以這兩項運動之間在細節方面存在很大區別。學習其中學習―個項目再學習另外一個項目,已經學會的項目對新項目的學習有很大的干擾。
三、運動技能正遷移發生的原因
運動技能的遷移源于學習遷移,人類在文化知識教育和學習中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實際上就是要求利用遷移規律。桑代克和伍德沃斯認為,只要先學知識和后學知識情景中具有共同要素或者相同成分,遷移就一定會出現,當然這種遷移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桑代克和伍德沃斯,1943,1954),一切均取決于擔當教學工作的教師和教練員能否具有對遷移現象的敏銳性和感悟性,能否對遷移知識和經驗現象進行“感悟”。只要一個人對他所擁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感悟和概括,一個情景到另一個情景的技能遷移就是可以實現的。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從另一個視角解釋運動技能遷移發生的原因,由于新舊兩種運動技能的基本動作結構和環節相同,只是動作細節不同,因此在學習新技能、新動作時,大腦中原先已經那家立的運動條件反射成為建立新運動技能條件反射,乃至新運動力定型的基礎。相似刺激引起相似反應,運動技能的正遷移隨之發生。
四、運動技能負遷移發生的原因
1.器械相似。
貌似相同的器械會使學習者從知識記憶庫和條件反射儲存區調取與之相似的知識和動作技能條件反射,并運用到新技能的學習上。由于器械貌似相同的兩種運動卻有著相當差異的動作技術,從而使初學者出現運動技能的負遷移,如羽毛球和網球,前者擊球時對手腕動作有很高的要求,而后者更強調手臂的整體動作。
2.定義誤導。
對運動技能定義的不精確也會由于對已有運動技能條件反射的誤用而使初學者出現運動技能的負遷移,如手球射門和籃球三步上籃。前者的三步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步”,即射門者可在跑動三步后才將球射向球門,而后者的“三步”僅是一種習慣意義上的說法,而非嚴格的動作技能定義,因為籃球的三步上籃在第三步腳落地之前球必須離手,否則就是“走步違例”,所以打手球者偶涉籃球時經常會出現走步違例,實乃負遷移之故。
為學生建立直觀印象,教師可以借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動作要領;對于不理解之處,學生可以通過對圖片的仔細觀察來進一步思考,并按照圖片展示的內容進行模仿、領會,提高教師講解效率;圖片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另外,利用一些鮮明生動的圖片展示,給學生一個視覺沖擊,避免了一些枯燥的動作練習,學生的興趣濃厚,可以提高對練習的積極性,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圖片的展示還可以讓學生對某個疑問的環節持續直觀地進行仔細反復的觀察和領會,進而讓學生在建立動作表象的基礎上,形成運動感知,進而熟悉動作技能,無形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制作和展示圖片的技巧
我不怎么會繪圖制作自己需要的圖片,對常用的圖片我只能從網上下載或從教材上掃描和復印,或讓優秀的學生示范,我將照片拍下再傳到電腦上制作。有時要上公開課,就只能到廣告公司定做。但我覺得我們體育老師中有好的資源也可以共享,或教育部門為我們配套制定。有一點很重要,不管用什么方式制作,圖片都要求規范清晰。同時還可在圖片上附上動作要領。
展示圖片的方式有多種,比如集體展示、小組展示、個人展示,這要根據課的內容而定,同時教師要注意展示的時機。教師要引導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有好的教學效果;要注意圖片展示的方位,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看清楚圖片的內容;不要把圖片放到太陽直射的位置,防止太陽反光。
圖片運用的時機根據教學需要,教師選擇一下幾個時間段:第一,教師在介紹新動作的時候,可以邊講解邊展示圖片,結合圖片進行講解;第二,可以在學生自主練習過程中展示一些相關圖片,作為學生學練的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動作技能表現形式,并在練習中體會技能要領;第三,在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動作的時候,可以展示圖片,結合圖片分析動作導致錯誤的原因,讓學生的認知由感性走向理性,從而加深對動作技能的理解。
關鍵詞: 高校體育課程 運動技能教學 措施
1.引言
現如今高校體育教學中有一種現象值得關注。一是對體育課程綱要的指導思想領會不透徹,造成主觀上只強調“健康第一”而忽略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二是對課程目標不明確,特別是對運動技能目標的認識不足。由于課程《綱要》中沒有對教學內容做出嚴格規定,也沒有學習運動技能的具體教學要求和評價標準,所以有些教師就誤認為體育課程要淡化運動技能教學,甚至不需要運動技能教學,學生可任意選擇內容,更有甚者主張“科學放羊”教學,等等。課程目標是課程的關鍵所在,它直接決定課程方向,制約課程的內容、方法和評價等,如果對課程目標不明確,那么如何把握課程的改革方向?《綱要》將體育課程目標拓展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大領域,而其中運動技能領域的目標既是“運動參與”、“身體健康”等目標實現的基本保證條件,又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目標存在遞進關系,所以只有抓住了“運動技能”這一核心目標,才能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內容上施以新的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才能使課程目標得以真正實現。
2.正確對待運動技能教學的具體措施
2.1明確認識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各種運動技術被掌握,沒有各種技術上的困難被克服,學生就感覺不到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其實運動技術的難度是相對的,對普通大學生而言,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有許多運動技術是必須被掌握的,也只有掌握了這些運動技術和技能,他們才會對體育有興趣,才能逐步培養終身體育的習慣與能力,才會自覺參與鍛煉,因此運動技能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體現學生個體差異和提供可選擇的教學內容
在肯定學生身心發展具有共同規律性的同時,應承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和個體間的差異性,運動技能教學并不是讓所有學生都要在所有運動技能的學習上達到同樣的水平,而應該使每一位學生的技能水平在達到一個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在自己的特長上有所發展;而在運動技能教學內容的選擇性上,教師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要精選那些具有廣泛遷移性和對終身體育學習有深刻影響的基本運動技能作為教學內容,盡管各高校一般都采取了由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進行選項教學,但各校存在的問題仍然是可供學生選擇的運動項目較少,難以滿足學生需求,學生比較喜歡的游泳、輪滑、保齡球、臺球、滑板、攀巖等項目,許多學校則因師資、場地等條件限制而無法開課。
2.3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高校體育課程提倡自主、獨立與合作,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有效學習。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按照技能的競技特點和規范設計教學進程,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機械模仿,師生之間只有單向的信息傳遞,而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運動技能教學不再是一個你講我聽、你做我看、機械模仿的過程,在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要讓學生主動體驗、感悟教材,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能動性才能得到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才能自主地將自己的體驗和興趣結合起來,進而形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和能力。
2.4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當前絕大部分高校體育的考評主要包括理論、運動技能、達標和出勤率等,而運動技能考評則主要考察運動技術的掌握和運動成績等,事實上,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在身體和運動基礎等方面的個體差異,以及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和運用能力。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評價,要注意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對學生評價要具有發展性。在評價內容上,應從關注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結果轉移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情感態度、創新意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在評價方法上,也應從強調量化逐步轉向注重質的分析與把握上,另外,要將學生被動接受評價轉化為主動參與評價,從而使評價趨向理性并更具人文關懷。
3.結語
高校體育教師應加強學習研究《綱要》,充分領會其內涵實質,在全面端正體育教材觀的前提下,科學嚴格地精選教學內容,有層次、有重點地“強化運動技能教學”,真正使運動技能教學成為實現課程五大領域目標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周修旺.體育新課程技能教學的理念及實施策略[J].體育與科學,2003(5):32-35.
摘 要 實施有效的技能教學,是體育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本文通過文獻資料的研究,論述了高中體育有效技能教學必須要以具體的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的積極性為保障,以學生愉悅地參與學習為基礎,以技能的延伸學習為途徑,并對有效技能教學提出了一系列對策性的建議。
關鍵詞 高中體育 技能教學 有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提高體育有效技能教學已成為一個戰略性問題。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自己的體育學科知識和運動技能以及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運動技能,從而提高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興趣,正確、合理地運用技能,體驗成功和愉悅,積累運動經驗,促進身體能力的發展。
一、有效運動技能教學策略
(一)教學要以具體的活動為載體
體育課的目的在于加快這種學習的進程,加深運動技能實踐運用的體驗,提高學習的效率,體育課必須是“學得”。這個“學得”,也就是“舉一反三”中的“一”,“授人以漁”的“漁”,是學習運動技能的方法。任何方法都必須通過具體的活動來掌握,在練習中學,在學練中運用于實戰。課堂上服務學生體現在我們要組織好體育教學活動并明確具體的課堂目標,通過具體的課堂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體驗為主線”,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去練習,在不斷地練習中糾錯、體驗,提高動作技能的熟練程度和實戰運用中的經驗積累。從這一點上講,學生的活動是教師的指導和帶動下進行的,而不是自由散漫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整堂課甚至整學期都是三對三、四對四的“斗牛”賽和小場地足球賽,教師要服務到位,學生才能訓練有素,有正確的技能動作,形成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二)教學要以學生的積極性為保障
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和訓練,而是自身技能的主動建構,外界施加的信息,比如各種動作示范、圖解,只有通過學習者主動表象,認真模仿練習,才能初步形成動作概念。每個學生都是自己學習的主人,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他才會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將舊技能和新技能結合起來,去建構新的運動技能體系。如用熟練的體前變向技術突破學生,然后低手上籃,這一系列動作可能會激起學生主動模仿的欲望;教師輔助練習,如在排球對墊練習中,教師用正確、自如的動作完成墊球,并將球墊至恰當的接球位置,可能會使接球學生順利地完成墊球,并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如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就會主動去學,也就避免了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悲劇。
(三)教學要以學生愉悅地參與學習為基礎
在通常的運動技能教學中,教師大多是使用單調、平淡、刻板或不透徹、不深刻、缺乏內在想象空間的語言去講解技術動作。教師可以將運動技術動作中各個技術環節用審美的語言,透徹、貼切地描繪出來,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美、追求美的天性,使他們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心情舒暢、富于情感、主動積極地去反復體驗、琢磨技術動作,加深對技術動作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達到迅速、準確地掌握技術動作的目的。
(四)教學要以技能的延伸學習為途徑
從傳授體育教學學科特點角度而言,傳授運動技術,形成運動技能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使學生從學習技術開始,逐步實現掌握技能的目標。目前,大部分學生的運動技術現狀仍停留在“掌握動作及改進動作階段”,不能上升為運動技能的自動化,更不能體驗到運用技能所帶來的運動,造成“學而無獲”“學而無趣”的現象。由于受到教學時數的限制,因而參與體育課外活動和校外體育活動是熟練和鞏固技術,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體育課外活動的開展要有必要的現場指導,而現場指導的重點是班級的體育骨干,只有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技術指導才能更加切實有效。
二、實施有效技能教學的建議
(一)要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有效技能教學首先要致力于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設想、質疑。首先是發揚教學民主,優化教學組織,課堂上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鼓勵質疑提問,發表不同意見,形成師生“互動交流”;其次是體育教師要提高業務素質,優化教學藝術;最后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強師生情感溝通。
(二)要明晰目標與精選內容
要明晰教學目標,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能有效促進其發展。體育運動項目如各種球類、田徑、體操等仍然是我們的首選內容,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和地方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同時也要進入課堂,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好“教材化”處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決不能把體育課的根本――運動技術的掌握丟棄,否則我們就失去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真正價值。
(三)要促使學生學會學習
開展學法指導,要堅持理論學習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學生體育實踐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將“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有效引入課堂,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四)要進一步完善教學的評價機制
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并明確體育新課程評價理念,努力發揮學習評價的激勵和進取作用。強化學習過程評價,用終結性評價指出學生應努力的方向。
三、結語
體育運動技能教學中教師不能出現“為運動技能而教,為運動技能而學”的現象,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將運動技能的教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聯系起來,充分挖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功能,來開展運動技能的教學。
參考文獻:
摘要:早期的遷移理論對體育教學訓練的優化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體育教學訓練中,合理的運用運動技能遷移理論對于促進學生運動技術的掌握、提高體育教學訓練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從遷移理論的基本概述以及遷移理論在體育教學訓練中的應用兩個方面展開論述,希望本篇文章能夠為體育教學訓練效果的提高產生幫助。
關鍵詞:體育教學訓練 運動技能遷移 應用 分析
引語
體育教學訓練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運動人才的歷史使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體育運動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讓他們能夠掌握某一種運動技能。在體育訓練的教學中,一些新傳授的運動技能往往會受以前掌握運動技能的影響,此種影響即為運動技能遷移。
1.運動遷移理論的基本概述
遷移理論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它廣泛的存在于人類的學習、鞏固、提高以及改進等活動中,它主要是指某一心態、心境或者動作等轉移到另一個學習、工作、生活之中,從而產生了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在體育訓練教學過程中,各種知識、技術以及技能之間存在著各種不同程度的相互聯系和影響,而這種聯系和影響直接的關系著學生學習知識、技術以及技能的效果。所謂的運動遷移,運動心理學將其定義為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對新學技能的影響,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桑代克曾經指出,只要是學習者先學知識和后學知識情境之中存在著某些共同要素或者相似的成分,則一定會出現遷移這種現象,當然,這種遷移既可能是有著積極影響的正遷移,也可能是有著阻礙作用的負遷移。
所謂正遷移主要是指已有的知識、技能對新學的知識、技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促進了新技能的掌握與形成;而與之相反,已有的知識、技能對新學的知識、技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阻礙其新知識、技能的獲得便是負遷移。在特定的條件下,正負遷移這兩種矛盾的遷移方式是可以實現相互之間的轉化的,并且,這種正負遷移是遵循著一定規律進行轉化的。所以,學者們將運動遷移看成是一把雙刃劍,體育教學工作者在運用這把雙刃劍時一定要揚長避短,把握其轉化的規律,盡可能的減少遷移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其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實現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在體育訓練教學中,遷移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這便要求體育教師詳細的了解并掌握有關遷移的基本知識和規律,并在其教學和實踐中更好的開發和運用遷移規律,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基本能力,力求使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最大程度的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2.運動遷移理論在體育教學訓練中的應用
2.1積極合理的創造遷移的條件
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合理的安排教材,出示最佳的教學示例。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重要中介和載體,它的排列順序應該是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所以,教師應當及時的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將容易發生遷移作用的兩種技能有效的銜接起來,將可能產生相互干擾和影響的技能區分開來。最佳的教材程序不僅要充分的反映知識技能的邏輯結構,還體現出不斷分化和綜合貫通的主要原則,注重教學對象的身心發展水平。
另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努力克服心理定勢的影響,有效的實現正遷移。所謂的心理定勢,是指在過去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所產生的對于個體的認識以及處理時起著控制影響的心理準備狀態。在體育訓練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特別注意學生的自信心和緊張程度等影響有效遷移的重要因素,因為,這些因素不僅能夠促進正遷移的產生,也能夠使負遷移出現在教學中。由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心理定勢的影響,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順序的內容,積極幫助學生消除不利心理定勢的影響,促進正遷移的產生。
2.2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遷移的轉化
在體育訓練中,身體素質不僅是一切運動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重要保證。良好的身體素質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完成動作,還有助于學生最大程度的避免運動傷害,是體育訓練中決定成敗的重要基礎性要素。所以,只有在身體素質提高的基礎上,運動遷移才能夠得以更好的實現和轉化。
2.3強化基本知識學習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明確的指出,原理和態度的遷移,是教育過程的核心。由此可見,在體育訓練教學中促進學生對基本概念、定理的學習及理解,是實現有效遷移的重要手段。教師們不僅應該教授學生基本的技術、技能,更要注重技術、技能原理的傳授,以利于學生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只有在體育訓練教學中強化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才能夠對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正遷移的產生。
2.4重視認知程序,創新教學方法
在體育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采用以鼓勵和贊揚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并且使用具有啟發性和誘導性的教學語言及練習,為學生新技能的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此外,在學習新技能時,教師應當給學生以足夠的練習時間,讓學生通過熟能生巧的原理更好的掌握該技能。所以,教師在授課時不能夠一成不變的使用原有的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根據授課的實際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體育訓練的樂趣。
2.5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基本心理狀態
眾所周知,學習者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是取得既定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運動技能遷移的效應得以產生和實現的重要因素。所以,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訓練中時刻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讓學生自始至終都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動機,促進運動技能正遷移的有效實現,優化教學結果已經成為當今體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3.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不僅應該了解和研究教學內容、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還應該注意把握和遵循運動遷移的有關規律,促進正遷移的發生,以實現體育訓練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徐永生,黃波.論體育教學中的技能遷移和定勢干擾[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2(6)
[2]司昌莉.試論遷移規律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19(5)
[3]柴建設.對技能遷移規律的對比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 25(3)
關鍵詞:運動技能,遷移,隔網對抗,持拍類
引言
隔網對抗(持拍類)項目――乒乓球、羽毛球和網球,是我國傳統的優勢競技項目。作為同一項群的運動項目,在其動作結構、戰術特點、體能特征及訓練方法等方面都具有相似之處,因此,在學習時,更容易產生運動技能遷移。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找出教學內容之間的縱、橫向聯系,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進度,組織教學手段,合理的運用運動技能遷移,強化動作技能的積極性遷移,對提高教學效果,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的時效性,學生盡快完成和掌握動作技術、技能都具有積極作用。
1研究內容、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內容
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期中測試成績進行比較,來分析同項群運動技能遷移對網球正手擊球技術的影響。
1.2研究對象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78名男生,通過問卷了解上學期體育課學習情況,按上學期所選項目分為乒乓球組(實驗1組)、羽毛球組(實驗2組)和無項目組(對照3組)。
1.3研究方法
采用實驗法,根據前攝遷移效應的實驗安排[1] ,對實驗學生進行分組,進行同一教學內容和學時的教學,對分組學生的網球技能量化測驗所得的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理統計處理,技能遷移差異比較采用方差檢驗,來說明同項群發生動作遷移的情況。,運動技能。
實驗時間為2009年9月-10月,授課8周,周2學時,共16學時。,運動技能。實驗地點在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網球場。,運動技能。以網球的正手抽擊球為教學內容,三組都給予完全相同的實驗條件(如:場地、器材、內容等)。實驗后通過測試結果分析比較兩組技能遷移對網球正手擊球的影響。
1.4實驗控制條件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過程均由本人擔任,在教學進度、教學時數、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均一致。
在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了干擾變量的控制,對三組學生的身體素質(50米、
握力)進行了數理統計,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均無顯著差異。可視為教學因子基本相同,不存在優劣之分,屬同一級別,可以作為對等的實驗對象。
2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結果
乒乓球組、羽毛球組和無項目組期中測試成績所得到的數據采用體育統計SPSS軟件進行T檢驗,得出如下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三組實驗對象期中測試成績比較結果
實驗1組與對照3組
關鍵詞 小學體育 教學設計 分點教學
體育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它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忘我的工作精神去追求和探索。新課程拓展了我們體育教學工作者的教育教學思維,但并沒有具體提供體現學生三維健康目標的范例和方案,把具體的操作問題和課程開發的權力留給了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這對習慣于以傳統思路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的教師來說難以整體把握教學內容與教學進程,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出現與目標相沖突的問題。
一、課程目標的認識和理解
筆者認為小學體育教學是基于明確的教學目標,在充分體現體育學科特性的前提下,為挖掘和發展學生某一能力,而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運用具有較強內在聯系的知識、內容和運動素材進行整合、重組和拓展性開發,從而確定一個具有趣味化、知識化、游戲化的學習主題,每個主題構成一個學習單元和評價單位。強調以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為載體,通過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完整的理解學習內容和構建知識技能,提高學生對所學體育知識、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和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設計分點教學,確立重點、難點
首先,我們在開發分點課時目標時,不僅要依據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體系,還要考慮教材的難度、水平學段學生身心特點以及主題單元知識技能容量等情況。其次,在設計分點教學目標時應有所側重,即每分點突出一個主目標,在主目標的統領下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確保三維目標在每個主題教學單元中全面實施。再者,就是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把握正確與否,也決定著教學的成敗。最后,在教學任務得到完成的前提條件下,狠抓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三、合理搭配副項,彌補教材不足
我們設計教學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到分點的學習內容的搭配能夠針對教學目標,統籌兼顧,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把那些對學生身心發展作用不大,學生不喜歡的項目排除在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安排一個項目,我們確定某個運動項目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稱為主教材);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還要選擇適合的動作或身體練習作為主教材的補充(稱為副項)。無論主教材還是副項都要處理好身體發展內容的搭配,從而彌補主教材的不足。例如技能與體能的搭配、上肢與下肢的搭配、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搭配等等。做到健身、文化、育人等教育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吸引學生,使學生主動地關注學習內容;從而貫穿整個教學甚至整個知識段的學習。
四、設計準備活動,激發學生欲望
小學體育教師一般都比較重視體育課中的準備活動,因為準備活動直接關系到基本部分的學習乃至整個體育課的任務完成。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準備活動的認識不足,有的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對一套基本體操,一個游戲的長期使用,久而久之,學生感到乏味、厭煩,從而懶懶散散,動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為一種形式。要想讓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就要讓他們明確準備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因此,在設計、選擇時我們要注意準備活動的內容應全面、豐富、形式多樣,要具有小學特點,要注重一般性準備活動與專門性準備活動的結合。既要有徒手體操,又要有器械操;既有單人的、也有雙人或集體的;既有一般練習,又有模仿、誘導或輔的專門練習。這樣使學生才能感到新穎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運動欲望。
五、合理安排運動負荷,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與鍛煉身體所不可缺少的變量,也是體育學科教學的本質性因素與體育課的特點所在。因此,體育教學必須有合理的運動負荷。在體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體和掌握運動技能。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都必須要有一定的運動負荷、都必須發展相應的身體素質、都伴隨著相應的身體練習。能否取得身體練習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樣的練習效果,主要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一是練習方法,二是練習中的運動負荷。而丟掉運動負荷教學的體育課將失去體育課的本質屬性,將丟掉學生的健康。沒有運動負荷,就不會有鍛煉和訓練的效果,實現體育教學目標,促進健康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在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只有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煉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學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對學生身體健康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科學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才能鍛煉學生身體、才能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滿足學生運動欲望的需要。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內容時,應合理搭配不同性質、不同強度、適宜數量的教材。如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交替安排,再如強度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遠、投擲、簡單的韻律舞蹈與強度較大的爆發力練習、跑、跳躍、攀登等內容組合。
六、結語
通過以上的探討與實踐,我體會到:體育教學設計不能違背科學規律,既要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的規律,又要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和動作技能形成的科學規律,不能只為追求課堂氛圍的活躍,學生濃厚的興趣或其他的目的而違反“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我們要勇于探索教學的新途徑,合理安排授課內容和運動負荷,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趙華麗.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問題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
[2]周雁林,張保慶.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模式[J].科技傳播,2009.
關鍵詞:體育教學;運動訓練;互補長短
一、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結合的必要性
體育教學是按一定計劃和新課程標準進行的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教育過程。體育教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雙方互動。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不僅可以強健學生的體魄,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運動訓練是指以教練員和運動員為主體,在各方人員的積極參與下,為全面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爭取比賽勝利而專門組織的一種準備性的體育教學過程。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相結合,可以將體育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應用于運動訓練中。運動訓練一般是為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而開展的,但一般情況下,這種運動訓練都只是單一地強調訓練,而很少講求方法,這樣是不行的,對運動技能與技巧的提升來說意義不大。我們可以在運動訓練中加入體育教學法,讓一切訓練變得有理有據,科學進行運動訓練,這樣便于我們分析教學方法c教學效果之間的客觀聯系。比如平時的重復訓練很容易使學生感到無聊甚至厭煩,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在運動訓練中加入游戲訓練法和比賽訓練法,勞逸結合,讓學生在訓練中游戲,在游戲中訓練,比賽和游戲都可以當作訓練方式,這樣可以讓訓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
首先,體育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或教練員自身能力不足,基本功欠缺。我們之所以說“學高為師”,是因為一個教師如果能力水平過硬,那么他自身就可以是學生的榜樣,學生的“活教材”,這也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而課程改革后,各方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日益提高,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下,體育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而不能墨守成規。只有教師的思想發生轉變,新型課堂才能綻放其應該有的生命力。優秀的體育教師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給學生精神上的鼓勵和情感上的支持。
其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運動訓練目標模糊。由于體育課程開設較早,我國的體育課堂已經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授課模式,而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早已不再感興趣。因此,改良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在課堂上我們要營造寬松平等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更容易感到平和輕松,從而消除緊張感。然后教師可以結合運動訓練運用訓練學知識,讓體育課堂內容更加系統,更加科學。
最后,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運動訓練理論不夠完善,學生的心理壓力也常常被忽視。目前國內的體育訓練大都缺乏科學的訓練設計,這就需要在進行體育訓練設計時,不僅要結合體育教學,也要結合心理學來教學。在平時的訓練中,就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反應,細致觀察學生的情緒和狀態變化,一旦發現學生情緒波動較大,一定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保證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這才是運動訓練的根本。體育教學應該是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三者的和諧統一,在體育教學的作用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是重要的功能之一,所以無論是在體育教學中還是在運動訓練中,教師都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
體育訓練中的長跑等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勇敢堅強、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良好品格,而體操、游泳、跳水等項目中,通過教師流利的講解和優美的示范,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在運動中感受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說,一個國家的體育教學質量直接影響這個國家國民的身體素質,更會影響國家的國運。所以,體育教師要把民族責任放在肩頭,在體育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和技巧,推陳出新,創造性地選擇合適的運動訓練手段應用于體育課堂,使體育教學真正能夠達到強健體魄的作用,使學生學習體育運動員不服輸的運動精神,擁有強大的心理和健康體質,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1 有利于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
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是體育教育界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其遵循了教育規律,體現出了體育新課改精神中“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快樂體育教學的實施,在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不僅有利于喚起高中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激發高中生的體育動機,使高中生在快樂的學練過程中既掌握了體育基礎知識、運動技能以及科學的鍛煉方法,同時也有利于養成一種良好的自主鍛煉習慣,而且在“累與流汗”過程中收獲的是一種快樂的情感體驗。由此可見,實施快樂體育教學還有利于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與發展。總之,快樂體育教學能從真正意義上關注高中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實現“以教材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轉變,將高中生的健康問題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之中,確保“健康第一”的主體是學生,所開展的體育教學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而服務的。
1.2 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快樂是一個人心理上無壓力的真情流露,也是一個人心情愉快的表征。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是當前大部分高中生的顯著特點,如果體育教師將體育課堂教學過程調控得過于嚴肅,大部分高中生就會有種壓抑之感,在教師高壓之下學到的只是單純的運動技能,無法產生快樂的情感體驗。為此,實施快樂體育教學,給高中生提供一個寬松、祥瑞、融洽的體育學習環境,不僅可以激活創新思維,而且在無壓抑感的心境中自發地學練,在班級群體活動中展現個性,陶冶身心,心理健康水平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1.3 追求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
在傳統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影響下,體育教師以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為主。但實踐證明,很多帶有競技體育色彩的運動項目不適合在社會基層推廣與開展,高中生所習得的運動技能與方法在社會體育領域卻無用武之地,甚至漸漸忘卻。另一方面,體育教師多采用“齊步走”的講練結合教學模式,力圖省事,但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制約了高中生的個性發展,同時也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品質的提高。為此,實施快樂體育教學能在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促進高中生的個性發展。一方面要讓高中生的個性傾向、個性心理特征在體育課堂充分展現出來,另一方面也幫助高中生挖掘個人從事運動的潛能。總之,實施快樂體育教學,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1.4 營造民主、和諧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
快樂體育教學能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學生愉快的笑聲、歡呼聲是他們在體育課堂上快樂的真實寫照,是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剪影之彰顯,同時這種快樂也是一種正能量,會吸引更多的同學聽從體育教師的安排,服從體育教師的課堂管理。這種狀態下,民主、和諧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自然呈現。勿庸置疑,高中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認真地學練,效果顯然要比在體育教師高壓指揮下好得多。如果體育課堂教學氣氛過于嚴肅與沉悶,高中生的運動體驗是缺失的、情感體驗也是乏味無趣的,毫無快樂可言的體育學練過程將會是一種敷衍,甚至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容易出體育安全事故,如運動損傷等。為此,實施快樂體育教學,重視高中生在體育學習和活動中的愉快體驗,有利于營造寬松、活躍、愉快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在氛圍的濡染與熏陶作用下,能促進高中生喜歡體育課,更喜歡上體育課。
2 高中快樂體育教學的探索與嘗試
2.1 堅持健康第一的人本理念
快樂體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既要通過一定的體育運動負荷來提升高中生的身體適應性,同時也要傳授一定的運動技能,為他們今后的終身體育鍛煉打好基礎,最為關鍵還要讓他們快樂地、積極主動地參與鍛煉,實現身體、心理、道德與社會適應四維健康觀的和諧發展。做到以上幾點,首先應樹立健康第一的人本理念,摒棄以往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想,轉軌到“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上來。因為我們所置身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為此體育課程的設置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應以學生為中心,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學科建設,通過增設新的教學內容來滲透人本教學理念。體育課程在新課改精神的引領下,再逐步實現與人文教育相結合,重新審視對受教育者的功用與價值,在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方法選用、教學評價方案的構建等方面,都要關注對學生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未來所施加的重要影響等。為此,要讓體育學科不再成為部分學生的心理之懼,而是讓學生在自主參與過程中,快樂地流汗、健康地成長。
2.2 以培養高中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歸宿
生命在于運動。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目的不是通過每周安排幾節體育課,并且穿插在語數外等學科之中,為緩解學習疲勞、促進學習而設置的。課程設置的初衷是著眼未來,在校所學要終身受益。為此,體育課不僅要關注學生在校期間的所學、所鍛煉的成效,更重要的是通過科學系統的體育知識講解、體育運動技能的傳授,使高中生熱愛體育、關注個人及親朋的身心健康水平,通過體育鍛煉來調節與改善身心健康狀況,實現體育課程為人服務、為人而發展的本原旨歸,要讓在校期間所接受的體育教育影響一生。其理想愿景是:學生將在校期間所學的體育常識與運動技能在踏入社會以后繼續從事與鍛煉,甚至發揮輻射功能,并發揮出體育的魅力來影響周邊之人,帶動聚居之地社區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為此,應實施快樂體育教學,以生為本,篩選與整合高中生比較喜歡的運動項目,多選用高中生比較喜歡的比賽法、游戲法等體育教學方法,同時加強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不僅讓學生在本節體育課堂上享受快樂,而且要學有所用、快樂要延續到社會,甚至要通過運用所學的體育技能與鍛煉方法,快樂一生。
2.3 教學內容的甄選要注重趣味性與實效性
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喜歡群體生活是當代高中生的天性。實踐發現,高中生對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會特別投入,從體育教師的視角來說教學收效也非常顯著。為此,在設施快樂體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教學內容方面,要注重趣味性與實效性,甄選一些高中生比較喜歡的,樂意參加的運動項目,這樣才能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才有利于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新課改精神。為實現此目的,在備課前先要關注學情,理解高中生的體育需求與動向,然后為實施教學目標挖掘教學內容中的趣味性與娛樂性,力爭營造和諧歡悅的教學氛圍,讓高中生在快樂玩的過程之中,理解體育常識、掌握運動技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4 采用分層教學法
由于同一教學班的高中生無論是在身高體重、性格特征、氣質類型,還是在反應速度、協調性等方面各異,針對他們之間所具有的明顯差異性,若采用統一的格調,同一教學方法對他們進行“齊步走式”教學,則會出現兩個明顯的狀況:運動素質好的高中生得不到應有的鍛煉效果,因為強度與難度不夠;對運動素質差的高中生而言,難度與強度過大,他們完成不了教學任務,自信心不足,心理健康維度受到壓制,久而久之,就會疏遠體育課。這既違背了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新課改精神,同時也不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
2.5 考評時注重過程性評價
在教學任務完成之時,體育教師會依據高中生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評價的作用不僅讓高中生知道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而且是通過考評后的反饋,了解個人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對自己的看法。體育教師在運用教學評價時要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以激勵為主,特別要注重過程性評價,不僅注重結果,更注重在學練過程中的表現、進步幅度等重要測評參數,讓高中生知道在原有的基礎上所獲得的新知識與技能,然后再有效運用激勵性言詞、評語等舉措,來增強高中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進而在以后的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外活動之中,高中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參與,不僅有利于提高體適能健康水平,同時還有利于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