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困惑與難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得力助手。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正是現代信息社會對我們語文教學的要求。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整合成為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這是對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挑戰,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重要機遇。
1.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激起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和興趣。如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荷花》描寫了夏日公園里荷花盛開時的情景,教學導入時,我準備了有關荷花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來展示一幅幅荷花圖,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有的還是花骨兒,微風吹過,一池的荷花在舞蹈。讓學生充分了解荷花,體會荷花的美,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積極性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利用信息技術,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它必將是促進小學語文課程內容拓展與革新的一個主要因素,能使教學內容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那些缺乏時代氣息,脫離現實生活,以及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的給學生學習帶來的不便,也能從另一個側面解決舊教材中“難、繁、偏、舊”的弊端。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通過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途徑。然而,當信息技術與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靠老師口如懸河地解說,手舞足蹈地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利用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
3. 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取決于課堂教學中單位時間內學習活動的質量,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安排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安排的每一項活動,都必須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統性。一切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刪繁就簡,集中精力,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言語能力,離不開對語言的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因為運用,學生將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感到自身語文能力的差距;因為運用,學生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獲得增強語感能力、養成積累習慣、促進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轉化的“原動力”。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學的節奏,這樣就能節約出寶貴的時間,我們將這些時間還給學生,將語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到學生的手上,讓其自由地進入運用的廣闊天地。其次,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不能搞閉門造車,應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如片段寫作能力的訓練,我們完全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動的視頻,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后,即興寫作。對于寫得好的,通過實物平臺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點評,真實直觀。
身為教育工作者,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從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重要性入手,探討目前小學高年級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提高
Abstract: The primary stage is the prime time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of this stage has a uniqu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s educato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upper primary language, explores the problems of the upper primary teaching,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pper primary grades;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e the quality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言
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是承接初中學習的基礎,同時具有自己的學科特點,比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義性、內容的復雜性等。為了取得小學語文理想的教學質量,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展開論述。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肩負著基礎教育的重任,而且也是學生以后學習的基石和橋梁。小學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思維創造性的培養是其他學科也是一個學習基礎。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教與學生掌握科學的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獨立的探索和獲取新知識,這也是我們長期不懈的努力目標。
二、目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難題
新課改下,面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進行了諸多思考,在實踐中也切實遇到了一些難題,以下是幾個代表性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厚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現實的小寫高年級語文教學在面臨應試升學率的壓力下,逐漸抹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一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再濃厚,他們感受到的更多是學習任務。出現這樣的情形,原因并不是單一方面的,第一,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面對就業情況不容樂觀的現狀,社會和家長更關注與學生能夠上什么樣的中學,忽視了語文對于學生情商的培育。第二,教師的原因。小學的高年級語文知識已經具有很廣的涉獵面,而一些語文教師知識面狹窄,脫離了現實講課文,沒有趣味性。第三,學習語文的渠道過于單一,學習的方式大多是識記、誦背、練習、考試這樣反復式學習。
(二)不能平衡好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度
新課改后,我們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是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應試教育放在第一位?這成了許多教育者困惑的問題。毫無疑問,我們應該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作為首要目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常見一些語文教師緊緊追逐分數,忽略了語文學習最根本的目的。我們不反對考試,考試是檢驗學習的效果的方法,但并非唯一標準。將語文學習的素質教育慢慢滲入到應試教育中,逐漸找到二者的最佳結合點。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有問題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讓學生學會學習,應成為語文學習的主旋律。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常見的問題有:第一,讀寫嚴重脫節。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兩大教學任務,它們相輔相成,緊密相連。有的教師重讀輕寫,有的教師重寫輕讀,這樣讀與寫生硬的割裂開,學生的讀寫能力不足。第二,教師的定向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如果習慣于自己的定向思維或遵從教參的意見,呆板地對學生進行詮釋,便會扼殺學生創造力地發展。第三,教師在教學范文時,只限于大綱要求逐字逐句分析重點,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從整體領悟作品,這樣不利于語文的學習。
(四)網絡教學手段使用不當
隨著素質教育的展開,多媒體應用走進課堂。但是并不是運用了現代科技就是素質教育的實現的標志。在語文教學中,網絡媒體也存在不當使用的問題。例如,很多語文授課中,大量的直觀圖片的植入,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思維空間慢慢變得懶惰;只關注與課件上的內容,忙著做筆記,而忽視教師的講解。這樣的課件應用得不償失。語文的學習,一個是學習方法,再就是領悟能力的培養。
三、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水平的著手點
質量是教學的立足點,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我們要樹立質量意識,加強對課堂的研究。對于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了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在教學過程方面的建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激發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首先,培養興趣。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非易事,教師要掌握大量的教學資料充實課堂,提高學習效率,擁有自己的感染魅力。其次,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課堂上教師的傳授,也離不開課外的實踐與探索。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也已經具備感知生活的體驗,讓學生在緊張的課堂之外,擁有學習的機會。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激發學生興趣。教學者制定計劃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讀他們喜歡的書籍,與書本為友,必會受益無窮。
(二)平衡語文素質教育的滲入實行
筆者認為素質教育,并不是用現行的模式直接取代原來的教學模式,而是更加關注學生情愫的培育,但并不是說我們的注意點轉到了吹拉彈唱上面,輕視語文基礎的學習。我們應該緊抓“基礎”,避免被各種新潮卻不實用的教學形式左右,要認識到,提高小學高年級的教學質量是提高教育發展的基礎。就小學高年的學生來講,其身心和理解、接受能力已經不同與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開始關注嘗試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所以,素質教育的實行過程中我們要與學生的身心相結合,將讀書這樣一件事情,作為健全學生身心的一種啟迪式學習。
(三)教學過程普遍性問題建議
針對教學過程中常見的普遍性問題,筆者建議,首先,讀寫結合的方式。在多讀之后肯定能夠逐漸參透文章的意蘊,這時候我們可以運用“仿寫”的方法,創新的開始是模仿。其次,創建一些激勵性比賽,鼓勵學生練筆,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再次,改革落后的教學模式,教師自身要不斷擴充知識面,加強文史知識和文學的修養,要有總結和運用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能力。最后,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型的系統工程,它牽涉到教師、學生、教材等多種因素。因此,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整體感知。一堂精彩的語文課會使人終身難忘,久久回味。
(四)恰當使用網絡技術
計算機網絡應用的日益普及,網絡技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創設個性化學習環境,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可以在語文歷史考證的過程之中使用多媒體,影像畫面會給學生提供了更為直觀的視覺效果。善于在恰當的時間運用網絡技術,對于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和營造文學氛圍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如果僅是學習繼承沒有創新,沒有融入時代元素,我想這樣的語文教育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教學中教師主動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聯想、想象、類比、推理、判斷、發散、轉化等創新心智活動;每學期組織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小表演等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表現能力和動手操作的習慣。語文教師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倡導研究性學習。
結語
語文,是我們的國文,我們文化傳承的基礎學科。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是新課改的要求,是現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可否認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語文教學肯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用網絡技術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研究報告》山城區第九小學課題組
【2】小學畢業班語文經驗交流材料,水中心小學,坤鳴
【3】怎樣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質量,花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教學的推動下,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一個基礎課程,其課堂教學水平效率的提高對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具體如下。
一、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
1.部分教師還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還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仍然是教學的主人,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受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充分展示其自我的課堂主動參與性,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的局面,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不夠,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相對偏低。除此之外,有些教師不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使整個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果不佳。總之,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也能夠完成課堂教學,但課堂教學所要詮釋出的重要意義沒有得充分的發揮。
2.教師不注重將課外知識融入課本知識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小學生從其他方面接受語文知識的能力不斷地增強,而且渠道也越來越多。網絡、多媒體等都能夠給予小學生許多新鮮的知識。面對課外知識爆棚的壓力,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順應形勢,將課外知識也融入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豐富相關語文知識,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由于有些教師不注重課外知識和課本內容的融合,仍然以課本知識為主要教學依據,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往往感到缺乏新意,缺乏足夠的熱情,許多知識已經被小學生在課外學習過,這樣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就不會提高。
3.教師不注重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輔助教學
計算機、網絡、幻燈、多媒體投影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的出現使小學各科教學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無論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上,還是教學手段上,都有著重要的改革和推進。有些教師由于不愿意使用這些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來輔助教學,學生在接受相關知識的時候就會顯得沒有那么積極。比如,教師在講授《漁夫的故事》這節課時,如果還是那種老生常談的教學模式,教師讓學生通讀課文后,進行課文中一些重點內容的講解,學生學習的時候沒有任何新意,就會產生厭倦的情緒,這樣就會使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得不到提升。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在教育新形勢下,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方法的廣泛應用可以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
1.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小學生是一個自我表現意識強,但自我控制力不高的群體。在這個教學群體中,如何使小W生能夠真正地融入課堂教學中,真正地促進他們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喜愛,從而促進整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呢?首先,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小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后,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就會加深,他們接觸相關知識后自我表達的欲望和自我學習的意識增強,更愿意深入地進行課堂相關內容的學習,從而使自我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2.教師要能夠與學生多交流溝通,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小學生這個教學群體更需要教師的關懷,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地和學生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不斷地給予學生關懷。通過更多的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夠解決學習中的困惑。比如,教師在進行《蝙蝠和雷達》這節課的講解時,學生對于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類比會存在一定的困惑,教師通過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及時解決,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成就感。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所謂合作學習,指的是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學習,通過學習好的帶動學習差的,來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引入來不斷地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
3.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反饋,進行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何能夠得到及時地解決,教學反饋和教學反思是重要的方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教學反饋,通過考試與學生進行課外交流及與家長進行溝通等方式來進行教學反饋。除此之外,教師要對教學反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反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
小學語文這門基礎性課程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熱愛以及樹立一種文學的情懷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課堂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通過采用各種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使課堂教學能夠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4).
前言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中最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其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下,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亟待解決,如何有效促進小學語文的快速發展,平穩開展各項改革與發展工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等是我們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基于這樣的發展現狀和研究目標,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發展與改革進行一番深入的闡述和剖析。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盡管開展了多年的課程改革,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也有相應的改革和進步,但是我們當前的語文課堂,仍然存在著種種偏離語文的現象。第一,目前閱讀教學不分年段,一律采用自讀――討論――匯報的形式進行,這一看似為“自主探究”的閱讀方式實則取得的效果有限,而在教學改革中發展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無法達到其學習目標。第二,部分教師對小學語文課程的解讀過于淺顯和程序化;沒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同時也缺乏整體的、到位的認識;第三,老師對于課程的設計不夠完備,無論是語文課程的閱讀、寫作技巧的引導,還是古詩詞的分析、漢字的講解等各個內容,課程的設計都沒有完整的體系和特點,這導致學生在內容含義的理解上,感情的把握上都缺乏深入的感悟,對于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勢必受到一定的影響。第四,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由于積累的語文知識有限,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也是僅僅限于對于課程作業的完成,并沒有逐漸形成自己對于語文知識認識體系,培養自身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基于這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可謂是困難重重,需要我們深入探究,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1,2]。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措施
借助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的豐富精彩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需要重點開展的工作。改革措施需要圍繞著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文閱讀上,我們的教學可以在限定時間,讓學生反復課文,讀的遍數越多越好,同時我們的老師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指導語文課程課文的閱讀,如豐富檢查檢查學生是不是讀熟了課文的方式,指導學生試讀、采取分段、分角色進行課堂閱讀等,而在閱讀中提高讓學生先理解語文課文的含義、感受課文所反映什么感情,從而在課堂課文閱讀中有更多。更深的認識,其次,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則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增加師生的雙向交流,同時還需要形成師生、生生、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可以發揮課堂教學優勢,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提升教師教學的效率,有利的避免教師費時低效的分析和講解,通過交流討論使全班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讓學生能夠有提出自身看法、見解的幾乎,使得課程的學習更能夠涵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解決學生學習的困惑[2,3,4]。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展展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需要只有通過進一步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才能把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做到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及在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本文就其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5]:
1.提高課堂教學的專業性和整體性,老師在講解中需要更多注意語法、邏輯、修辭等相應學科的方法、技巧的借鑒,努力使自己的講解更符合語言結構規律。同時還要在講解中使用學生用語、貼近學生生活背景的語言、學生喜聞樂見的時尚用語,創造一個學生非常喜歡的語言環境,使自己的講解:“深入人心”。
2.豐富課堂教學手段。老師可以通過情景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目標導向教學模式等多種創新性教學模式來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培養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使得語文教學課堂更為的活躍。
3.有效的利用多媒體、互聯網技術,生動形象地再現課文內容,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需要有更多的投入,需要以“教”帶“學”,通過從課堂教學方式的主動求變,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從而使得語文教學更高效和豐富。
關鍵詞: 教學改革 活躍氣氛 激發興趣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教師教學觀念和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課改給教育天地帶來了新氣息,嶄新的教育理念在撞擊我們的心靈,洗滌我們的思想。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就要求當代小學語文教師不應是“授之以魚”的塾師,而應是“授之以漁”的智者。在探索中,發現從教育主體出發,我們常常能收獲意外。
一、更新教育理念,推行教學改革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過程。課堂教學應以“平等”方式進行,教師要把自己的角色從“權威教學”轉變到“共同探討”,把自己當成是學生的學習助手、引路人,與學生共建一種平等、互教互學的師生關系。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進行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能力培養,并指出“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小學各年級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方法,學習方法正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教師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加以改進。教師的教法應符合學生的學法,要不斷探索識字學習規律和良好識字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有方向地學,充分挖掘全體學生的潛能,使其各方面都得到積累、培養與提高,讓全體學生都自主地、全面地、快樂地發展。
二、教給學生方法,更易學好語文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教師要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讓每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意見。預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在實施中需要開放性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教學過程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交往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較好培養。把學法指導貫穿語文教學全過程,幫助學生領會、掌握或運用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引導學生領悟、運用。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是掌握知識。在設計練習題和批改作業時,注意啟發學生掌握和鞏固有關學習方法。教學時要因生施教,盡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將難點分散,劃分出層次,降低難度。這樣會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空前活躍,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等得到充分發揮,教學過程遠比預定的或計劃好的生動、活潑、豐富得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身份是一名“組織者”、“引導者”。“對話式”教學在平等、開放的氛圍中進行。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有內在的動力支持,學生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時,對于同類型教學重點文章,先帶著學生學習一、兩篇,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學習其他文章。如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表現其思想品質。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總結學習方法,并要求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寫身邊熟悉的人。教師還要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自信心,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
三、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僅教給他們讀懂各類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夠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指導,關注每個學生,深入合作學習中。充分抓住教育教學契機,尊重學生,以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進行生成教學,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教師可以靈活多變地授課,不受教材、課本、課時的限制,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精神的前提。只有教給他們讀懂文章的具體方法,才能達到“用不著教”的目的,只有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自己“悟”出方法,才能掌握得牢,運用得靈活。層次性的目標教學使學生進行異步學習,尊重和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精神。教師要以教材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在課堂中多用激勵性評價進行教學并及時捕捉課堂閃現的教學機智進行生成教學,讓學生樂于學習。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究,啟發學生繼續對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教師抓住這些時機借機滲透、適時點撥,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開掘出蘊含于母語中優秀的民族文化,對課文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了然于胸。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采用的隨機的、激勵性的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的重要方法。由于學生氣質、智力、基礎存在差異,在學法的適應性上有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都選擇最佳學習方法自學,然后匯報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收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之,現代社會科技與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教育及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領悟生活、提高能力,想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就要讓學生愛上課文。新課程蘊含的新思想、新理念給我們巨大的沖擊和困惑,但新課程構建的理想未來,需要我們進一步實踐、探索和創造,讓教育真正成為孩子光明未來的護航艦。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如何解決課堂上學生假自學、假討論的問題,是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而陸游也在詩中強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說如果想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一是要花氣力;二是“要躬行”。因此筆者下一番苦功夫,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修正理論,在如下幾方面做了實踐,實現了突破。
一、小學語文課堂高效教學,是由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決定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長期以來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靈活性差、走形式、重熱鬧等現象,造成課堂教學中許多無效的學習。即便很多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法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也有一些問題阻礙著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主要表現部分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不強,導致課堂教學實踐的浪費;老師主宰課堂教學的一切,教學效果“浮夸”,語文課“趣味”沒了。而在學生身上體現的,是學生對語文興趣不濃,課堂學習缺少主動性,這種情況下老師教得很吃力,學生學得很無力,值得思考。
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是由小學語文學科教材特點決定
小學語文教材以教科版的教材為例,教材內容體現了生活化、活動化、問題化等特點,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但也存在著讓教者和學者困惑的問題。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老師讓教材再現并非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是要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那么,老師如何靈活運用教材傳授知識、方法和技能,學生怎樣通過教材獲得知識、學習方法和技能,是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性的關鍵所在。
三、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與方法
馬克思曾說過:“能給人以尊嚴的只有這樣的職業──在從事這種職業時,我們不是作為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老師獨立地創造性的“教”,學生獨立地創造性的“學”。筆者個人認為“高效”,更深層次的是教育觀念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達到效果。盡管教與學沒有定法,但是只要我們肯專研,就會找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1.課前集體備課形成導學案
一堂高效的小學語文課,離不開集體的智慧。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集體備課、議課、研討,這樣能加深組內教師之間的相互聯系,促進了教師間的共同發展。經歷集體備課的打磨,和老師課前精心研討,課堂充分展示教學理念,課后認真嚴肅評課。教師在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教師在初始教案的基礎上,我們再分工、再合作研展、再個性完善、再上一個層次,使之更加完善。在合作研展的主備陳述、合作研討、同課同構三個模塊中,先由主備人陳述個案的編寫過程及問題解決建議,通過集體研討達成共識后由主備人完成同課同構導學案。教師備課在一個較高的起點開始,省時、提速,高效實用,如此,教案年年優化再優化、更優化,最終教師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導學案,應用于教學和指導教學中來。
2.一分鐘演講有效利用時間
以前每當上課走進教室,都會看到一些學生竊竊私語,似乎課g的話還沒有說完,也有的在等待著老師的命令,如果你不說話他會一直靜靜的等待。總之,充分利用時間學習的同學并不多。我也曾多次提醒學生“一寸光陰不可輕”,一節課浪費一分鐘,一學期就是二十多節課,想一想我們浪費了多少時間呀!每節課前的一分鐘可以預習或復習一下呀!這樣時間不就利用起來了嗎?雖然多次強調,但還是有虛度時間的學生。正當我為此一籌莫展的時候,語文課前的一分鐘演講為我帶來了靈感,我認真讓學生進行課前一分鐘演講,布置的內容多半都與每個單元的主體課文有關,還可以說一說身邊發生的趣事,打動自己的小事。我們知道演講能夠積累詞匯,提高學生背誦、理解、口語表達等能力,這樣安排內容也是課外知識的延伸。有時我還搞點小花樣,對于能力較強的同學,我還讓他們結合內容配樂、找動畫片當解說員等,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學習目標指明方向
我們是以學生為出發點,目標簡潔而準確,學生明白了本節課要學會哪些知識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真正走進課本,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本堂內容的方向標,我試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剛開始,學生有些無從下手,但經過幾次鍛煉后,學生參照以往老師出示的學習目標后,漸漸地能自己確立學習目標,對于本堂課學習什么內容,都能了熟于心,學習更有方向性,更有高效率。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可以圈畫生字、生詞、成語、找修辭方法等。此時的學生們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如果發現平時愛溜號的學生此時很安靜、很認真,我也會悄悄地趴在他耳邊說:“我喜歡你現在的樣子。”適時的評價與鼓勵對孩子的積極作用無處不在。
4.課文朗讀深化理解
小學語文課堂最講究朗讀,沒有朗讀的課堂會是一片黯淡。朗讀有助于理解文章,感知文章傳遞的思想和情感,通過朗讀,培養多種能力,包括說話、表達、交流、演講等能力。我的課堂中朗讀方法多種多樣,有高效朗讀、快速閱讀、有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詞指導讀、老師范讀、學生悟讀、小組讀、小組選代表讀、對桌齊讀,讀后要有一定的評價,另外,對被評價者進行三度評價,這樣既鼓勵學生學會了評價,也培養學生傾聽的好習慣。在講授六年級上冊余光中的《鄉愁》時,我引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播放名家朗讀音頻,再講解詩歌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揣摩其中蘊涵的感情,最后反復誦讀,詩中的情感、思想便一點點被學生領悟了。
5.課后反思及時糾錯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語文課只有教師認真地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能在下一次語文課中揚長避短,實現新的跨越。反思這節語文課對教學內容的“解構”是否到位,通俗點說就是反思這節課老師是否把重要的知識點解釋清楚,難點是否得到了突破,以及教學內容所反映的價值觀內涵是否得到揭示,并提出改進措施,還要通過對學生反映的分析,反觀自己的教學內容是否與學生的理解方式合拍。還要反思教師在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及其效果,包括教學目標的定位和教學階段的劃分與教學處理,教與學的方式,教學組織形式,問題情境的設置,提問質量,師生互動,板書的設計,多媒體等教學技術的運用,對教材內容的處理,課題的引進,課堂作業的布置,因材施教,小組活動的設計等,并提出改進的方法。最后,還要反思學生當前認知水平的分析和估計是否符合學生現狀,學生對概念的本質、思想方法的理解狀況及其原因,學生在課堂中行為表現、語言表達等及其原因分析,并提出教學改進建議,反饋到教學設計的改進中。
總之, 以上這些就是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點粗淺的嘗試。在教學實踐中,還有豐富多彩的策略和方法有待于我去發現,我也清楚的知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絕對不是一種口號和形式,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形成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愿和我的語文教學的同仁們,共同孜孜以求,探索出一條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高效性的光明大道。
參考文獻:
[1]劉瑞紅.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J].語文學刊,2011,(12).
[2]蔡汀.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一、以興趣為導向,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才是學習的最好刺激,興趣更是學習知識的源泉。因此,新時代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打破傳統,不能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要善于激發、鼓勵、喚醒學生,要善于構建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揮這類教學情境的作用,將學生潛在的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出來,讓學生愿意去學習,敢于去領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歡樂的潑水節》這篇課文的時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學生對于潑水節是非常陌生,特別是小學生的年齡與思維特征的影響,單純依靠對課文的閱讀是很難讓小學生感受到潑水節所呈現的快樂情感。針對這類現象,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再結合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播放一節關于潑水節的視頻。在視頻當中,學生們看到人們在節日中相互追逐、相互潑水,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且還能聽到人們的歡笑聲、叫喊聲以及潑水帶來的嘩嘩聲。通過視頻的觀看,學生更加了解了什么是潑水節,而且能通過發散性的思維感受到自身仿佛也在潑水節當中,盡情的笑、盡情的玩耍,那種自由自在、那種幸福感覺很快就在學生們的心底產生出來。學生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及時抓住這種感覺,讓學生們再進行閱讀,然偶談談如果你在潑水節上,你潑出去的水,應該送出怎么樣的祝福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很快將點了孩子們的思維火花:有的學生說將水潑到自己的好朋友身上,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學習越來越好;有的也說將水潑到老年人身上,希望他們身體健健康康;有的潑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希望他們工作順利等等,其實思維激發的同時,也促進了孩子們感情的真摯與細膩。閱讀課的成功應該是讓孩子們感覺到課堂給他們帶來的豐富多彩的、激情的、熱烈的氛圍。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充分為課堂增添情趣,讓課堂更加直觀形象。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培養了學生積極學習的意識,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動作用。
二、以閱讀為途徑,培養學生參與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環境。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教師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課堂上學生也會有很多奇思妙想、很多智慧的火花在閃耀,其實教師稍加指點,再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就可能促成更多的精彩,但是教師就是不愿意去給這么一個平臺,還根據傳統的教學方式繼續教下去,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的缺乏,最終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內容。例如:學習我們熟悉的《讓我們蕩起雙槳》中第一自然段時,教師應該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去蕩起雙槳,然后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時候,小船兒走得很快嗎?你是怎么樣看出來的?”學生們經過閱讀可以發現文中有一個“推字”,小船兒跑得很快。讓我們一起蕩起雙槳,體會小船向前破浪的,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去理解、去閱讀這句話。“劃了這么久大家也應該很累了吧,我們休息休息,看看北海周圍的精神,讀一讀第二句話,你們又會發現什么呢?”這樣的方式,特別適合小學生,也抓住了學生的主體性,從而讓學生們非常開心,爭先恐后的發言。有的說我看到了綠樹紅墻,有的說我看到了白塔,還有白塔的倒影等等,美麗的風景還吸引了我們,我們都忘記了劃船,此時應該抓住時機進行引導,讓學生讀“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學生們經過表演,充分將海面上飄蕩的那種感覺展現出來,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閱讀,對這份舒暢再次進行回味,慢慢進入情境。將課堂還給學生,以閱讀作為途徑,讓學生自主閱讀,走進課文的意境,然后慢慢感受。只要真正進入了這種意境,學生必定能感受到課文帶給他們的精彩與震撼。
三、充分利用現實的生活情景
以學生為本不僅僅是需要對學生本人進行重視,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生活進行重視。通過生本教育的方法來開展閱讀教學,還需要教師們能夠多關注學生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口語交際的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需要從學生周圍的生活匯總選取適當的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創設成具體可感的情境,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激發出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讓他們主動去閱讀。對于小學生學生來說,思維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有賴于閱讀配合。
例如,閱讀《我的影子》一文時,對于影子是該文的難點,也是亮點,于是筆者嘗試讓學生找尋影子,與自身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嘗試著去了解我們生活中的自己的影子是什么形狀,在何時才會出現影子。因此,學生們自覺地開始閱讀課文,仔細斟酌文中的字、詞、句,并以課文內容為基礎,通過自己的想象介紹了生活當中所遇見的影子,將這篇空洞難懂的語文教材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鍛煉,發揮了自主性。
【摘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題。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手段,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設置問題情境啟迪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探求知識動力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語文課堂;問題意識;問題教學;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景、進行問題探索、培養問題意識是學生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方式。堅持以問題為紐帶,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覺察問題,促進學生探究新問題。問題意識從認知心理上講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并產生一種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通過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問題意識是創造性、創新能力的基礎,沒有問題就沒有創造。在語文教學中,采取正確的問題教學法策略,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造思維。
1 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人際關系中,才能對學習產生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當前有許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提問,究其原因:①心理素質差,發言時心慌膽怯,②思維混亂,害怕別人笑話,③不積極思考,無問題可問。但是“學貴有疑”,學生由于生活閱歷和知識面的限制,容易產生種種疑問,質疑問難是創新的源泉和原動力,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是學習的起點。課堂教學應該注意多給學生提供質疑的環境,鼓勵學生敢于質疑,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相機點撥、啟迪、引導直到問題解決。這樣的氛圍不僅能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動機,而且能互相引發思考,發現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也由不敢問到敢問,再由敢問到善問,擴大了創新思維的空間。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創造思維中的靈感往往在緊張探索以后的松弛狀態下才會出現。新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教學中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就能使學生被繃緊的神經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他們的思維也將處于最活躍的狀態,精辟見解也可能由此而出,他們的智慧之光將會閃亮。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享受到了“自由”的快樂,并從大家的議論中得到了較好的交流,讓自我認識到了更多的問題,有時更會因此而茅塞頓開,這樣就拓寬了自己的視野,開拓了自己思維,人的認知能力與各種素質也在不斷的交流中得到了提高。所以,創設一個寬松、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是非常重要的。
2 設置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思維
課堂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要求,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實際,設置一系列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思考回答,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手段。如《草船借箭》一課,學生閱讀之后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諸葛亮為什么會如此神機妙算?”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所在,如果緊扣這一難點,將其分解成如下幾個小問題,就降低了難度:(1)諸葛亮為什么主動立下軍令狀?(2)諸葛亮為什么請魯肅幫忙而不請別人?(3)諸葛亮為什么把動身時間選擇在第二天四更時候?(4)諸葛亮為什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這四個小問題都和諸葛亮神機妙算有關。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能順利回答這些小問題,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對學生自以為無疑的地方,由教師來提出問題,促進學生進一步深入地思考、討論,探究正確地結論。學生提出問題的層次一般是一種淺表性的疑問,而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一般是深層次的探討,特別是探究事物的本質規律方面更深一層。由此學生看到自己思考與教師思考的差距以及思考解決問題方式的差距,使學生學會思考。
課堂教學提問是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啟發式教學的主要手段,它既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登入科學殿堂的先導,又是促進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
3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巴爾扎克曾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有很多人都驚異于幼兒掌握知識的速度,究其原因,就不難發現,幼兒有一顆好奇的心,伴隨它的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那就是不斷地向大人提出問題。就是憑著這份好奇和一連串的問題,他們由無知變成了有知,由單純變得豐富,融入到了這異彩紛呈的世界中來。假如我們每一個人能永遠保持這份好奇,永遠有好問的精神,那么無論個人的發展還是社會的發展都將是一個新的形象。
然而,事實卻是,這份好奇往往被陳舊的教學方式所扼殺了,這應該說是教育的悲劇。著名教育家尼爾·波斯特說過:“孩子們入學時像個'問號',畢業時卻像個'句號',那只能說是教學的失敗。”
南宋理學在師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可見,“疑”是學習的關鍵。只有當學習者能質疑,會質疑,才有創新的可能。當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無疑可問,其中一個原因是教師沿用老一套教學方法,只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間的交流、合作、參與、探究。教師把學生一個一個的問題解決了,學生自然也就沒有問題了。在語文教學中,要提倡“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的思想。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見疑、質疑和釋疑,主動探究問題,發展提高思維能力。
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來自學生的疑問,只有學生有疑問的時候,他們的學習過程才真正開始,只有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教師的教學活動才剛剛開始。學生提出問題,變教師質疑為學生質疑,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必要前提,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標志。
參考文獻
關鍵詞:困惑;反思;對策;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3-0112-01
在實踐新教材的過程中,我時常困惑,時常迷茫,在反思中進行著我的教學。也許從那時起,我才真正成為一名反思型的教師,用探究的目光審視我的教學行為。
困惑之一:實驗教材識字量大,課時緊,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剛開始教實驗教材時,最大的困惑就是難以完成識字任務。實驗教材最大的亮點和難點,就是識字量增大了。一年級學生平均每天識字7個之多。這在客觀上確實存在實際困難。但我的課堂教學又存在哪些問題?哪些教學環節和新課改、新理念相違背、相脫節呢?
反思一:閱讀教學擠占了識字教學時間。這也是許多教低年段語文教師的通病,往往認為課文分析、講解是主要的,精彩的,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而識字教學是次要的,枯燥的,學生多寫幾遍就會記住的。在這種認識下,低年段識字教學成了課堂結束時的匆匆收尾,卻花費大量時間、提大量問題去思考、理解、感悟原本簡單的兒歌,原本簡簡單單的課文。教學著力點的偏移,造成了課堂教學中的本末倒置。
對策:1.低段語文教學的教學重點在于識字,是打基礎工程,必須過好識字關。按照“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原則,低段語文教學對課文的講解要簡潔、明快、清楚,切忌太深太繁。2.識字教學一定要因文而異,突出重難點,力求一課一得。在教“雙”字時,第一個“又”捺變點,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掌握,指導學生書寫。最容易混淆的是“切”和“動”的右邊,教師可引導學生模仿大人的樣子切切菜,再動動手、動動腳,最后編出口訣:“切菜要用刀,活動要出力。”其它的生字可由學生自主識記,教師稍加點撥即可。
困惑之二:學生缺乏識字興趣,缺少識字愿望。
反思:學生感覺識字教學枯燥乏味,明顯表現在愛讀課文,一提到識字,就像癟了的皮球,打不起精神。原因有三:1.教學形式單一。每堂課重復三步走:請同學們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出示小黑板,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同學們看看該注意那個字,提醒你的小伙伴。2.識字方法太簡單,加一加、減一減、數部件、加減替換法重復使用,缺乏新鮮感。3.識字方法教師指導太少,學生的思維未被充分調動起來,識字成了被動接受。
對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識字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教師要特別注重創設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愿望。可采用:開火車、找朋友、摘蘋果、奪紅旗、過獨木橋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記。
此外,教師要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下面簡單介紹幾種:1.字理講解法。如學習“肚”字時,告訴學生,“月”在左旁和下底時表示肉而非月亮的“月”。以后,學生見到“胳、膊、腿”等字時,也就理解這些表示身體部分的字為什么是月字旁。學習“熱”字時,告訴學生四點底表示的是“火”而非“四點水”。學生也就清楚,為什么“熱、煮、烈”這些都跟火有關的字都是四點底。2.動作演示法。有些字,教師不用講解,一個動作就會讓學生記憶深刻。如教“看”字時,請學生表演孫悟空往遠處看的動作。教“辦”字時,教師兩手一攤,說:“怎么辦呢?我的兩只手就是‘辦’的兩點。”教“為”,一手撓頭,一手下垂,用不理解的語氣說:“為什么呀?”用形體語言告訴學生,“為”和“辦”兩點位置的不同。3.編字謎法。猜字謎是學生特別喜歡的一項活動,需要學生動腦思考,結果往往記憶深刻。如“十張口”(葉);“半個月亮”(胖);“加一半,減一半”(喊);“六十天”(朋):“十八口”(杏)等等。4.實物演示法。通過出示實物,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漢字的奇妙。如學習“筆”字時,出示一支毛筆讓學生觀察。學習“尖”字時,讓學生觀察削好的鉛筆。學習“滅”字時,拿一塊玻璃把燃燒的火蓋住。5.聯想法。看到“沙”字,聯想到水少而沙現;看到“汗”字,聯想到干活累了流汗。看到“怕”字,聯想到心里害怕,臉都嚇白了。6.講故事法。為了區別“午”和“牛”的,講一個學生“我媽媽今天下牛(午)不上班”的笑話。當識字方法被學生掌握并自主創編時,課堂將會是靈感迸發、智慧閃爍、情趣無限。
困惑之三:識字教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識字嗎?
反思:當識字教學步入軌道之后,我又感覺我的課堂教學缺少了點什么。因為,識字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識字,它應該在快樂識字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識字教學,在強調工具性的同時,也應體現人文性。
對策:在識字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指導學生觀察,學會表達,得到正確的價值導向。如在教學“讓”字時,教師創設情景:在一輛公交車上,上來許多人,你會給誰讓座?一個生字教學,貫穿了對孩子品德教育的滲透。有的孩子說,會給老人讓座,因為全社會都應該尊敬老人,關愛老人;有的孩子說,會給孕婦讓座,因為她們站著很吃力;有的說,應該給殘疾人讓座,他們更需要幫助,需要關心……在練習說話時,教師指導孩子用禮貌用語。生字教學,并不僅僅是音、形、義的教學,它還包括很多,要教師用心去挖掘,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