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數據時代的壞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從產業覆蓋的橫向看,BAT涉足網絡文學、數字音樂、電影電視、手游、視頻領域的方方面面;從產業鏈上下游縱向看,BAT貫通資金、內容制作、演藝明星、宣傳推廣、發行銷售、衍生產品等各個環節。
7月17日,百度旗下愛奇藝宣布成立愛奇藝影業公司,推出“愛7.1電影大計劃”。
另據《綜藝》獨家消息,百度將在7月底前和華策影視在大數據分析、內容植入、渠道宣傳、視頻播出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華策影視7月10日停牌,據投行知情人士透露,華策影視將定向增發股票,百度、小米將大手筆購入華策影視股份。而此前百度與韓國SM戰略合作、收購縱橫中文網、91無線等動作,已彰顯其擴張文娛版圖的野心。
與百度此次行動前后腳的是阿里巴巴。7月16日,阿里巴巴啟動家庭數字娛樂生態合作計劃,并宣布與華數、EA、Gameloft以及Glu mobile等廠商達成生態合作,推出“視頻+音樂+游戲+教育”內容聯盟;7月15日,阿里集團宣布與全球知名娛樂公司獅門影業(Lions Gate Films)合作,推出“獅門娛樂天地”;6月25日,阿里完成對文化中國的新股認購,成為文化中國第一大股東,并將其更名為阿里巴巴影業。
此外,阿里還投資了華數傳媒、優酷土豆、新浪微博、蝦米音樂,并祭出了對娛樂業影響深遠的娛樂寶;騰訊也在今年了“為虎添翼”計劃,并投資韓國知名經紀公司Keyeast、收購韓國游戲公司等。以上行為,都顯示出BAT正在加緊對文化娛樂的產業布局。
從產業覆蓋的橫向看,BAT涉足網絡文學、數字音樂、電影電視、手游、視頻領域的方方面面;從產業鏈上下游縱向看,BAT貫通資金、內容制作、演藝明星、宣傳推廣、發行銷售、衍生產品等各個環節。
龐大的體量、巨額的資金、海量的用戶、先進的技術、顛覆的思維,都讓傳統從業者感到心驚。BAT構建的行業門檻,絕不僅僅是靠金錢可以超越的。
前不久,保利博納總裁于冬拋出了“電影公司未來都是給BAT打工”的言論,易凱資本CEO王冉坦言,“互聯網公司進入影視行業,對行業帶來了很大沖擊。這不僅是資本的沖擊,更核心的是互聯網思維帶來的沖擊。”
因果
“你以為黃太吉賣的是煎餅果子、雕爺牛腩賣的是牛腩、馬佳佳做的是電商嗎?根本不是!”天使投資人楊寧說:“現在正在從一個‘需要時代’變成‘喜愛時代’,講究的是概念轉換,讓用戶有強大的認同感才有生命力。雕爺牛腩賣的是文化創意,是體驗,跟寫書、做電影沒有區別。”或許楊寧的這番話,可以解釋文化娛樂產業全面受追捧的社會根源。
文娛產業進入了美好的“黃金年代”。不僅是BAT,不僅是互聯網公司,甚至更多的傳統行業、各路投資機構,紛紛攜大量熱錢涌入。
進入2014年,這一領域的資本并購案明顯增多,影視公司上市熱潮涌現。最明顯的例證是,美國夢工廠的市值才19.1億美元(約119億元人民幣),而華誼兄弟市值卻高達301億元,將近夢工廠的3倍。
王冉在社交媒體上調侃說:“中國養豬的、做乳制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么共同點?答案:都變成了影視公司。”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文化產業內的投資熱現象。
文化娛樂產業更獲得了來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勵。對于BAT的入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張宏森曾在內部的會議中表示過歡迎。
“文化領域之間的壁壘在慢慢打通。以前,小說是小說,影視是影視,游戲是游戲。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滲透融合,邊界越來越模糊,正在圍繞以IP(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品牌概念。最終BAT能否壟斷文化娛樂產業不好說,但這個產業由巨頭把控是一定的。現階段看,BAT是最具備實力整合這些資源的巨頭。”互聯網資深評論員劉興亮說。
優酷總裁魏明告訴《綜藝》:“互聯網企業做影視有先天優勢。借助大數據和前期用戶需求挖掘,可以準確捕捉到觀眾的偏好和興趣,這樣拍出的電影就不用再像押寶一樣,能夠有的放矢,降低投資風險。”
大唐輝煌的員工表示,“現在各大視頻網站都在做自制劇。自制劇更吸引年輕族群的目光,限制更少,也在逐漸擺脫三俗和賣萌的套路,電視的質感在增強。這種行業沖擊對我們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是行業競爭加劇,渠道縮減;好處是增加了合作伙伴,而且傳統影視公司對項目的把控能力更強,如果投資網劇出品水準更高。”
無論傳統企業愿意不愿意,BAT已挾雷霆之勢殺入了這個快速增長的巨大市場,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化。
變化
BAT給文娛產業帶來的最大變化是“無形”資產――互聯網思維。
從產業鏈最前端梳理可以發現,由融資方式、制作方式到宣傳方式、銷售方式、收看方式,幾乎每一個環節都被顛覆改變。
互聯網思維催生的第一個變化,叫眾籌。這本不是影視圈的獨有現象,但當阿里娛樂寶進入后,改變了整個影視業的資金玩法。
無論娛樂寶的金融本質是什么,它都把電影融資變成了一場“全民盛宴”。在百元投電影的背后,不僅讓片方迅速融到了拍攝資金,更是將電影的曝光率和粉絲效應在操盤過程中極大前置。
互聯網思維催生的第二個變化,是大數據。
“現在這些商業模式都落后了,未來只有基于IP(知識產權)的用戶運營模式才會取得成功。”樂視影業CEO張昭說,“用戶喜歡看什么,喜歡誰來導、誰來演,影視公司就要提供滿足這種需求的作品。”
第三個變化在宣傳推廣環節。《小蘋果》的病毒式營銷,讓一部電影未映先火,成為電影營銷的一個經典案例。如果BAT想為自己投資的影視劇做宣傳,會占盡資源的優勢。
第四個被顛覆的是終端銷售環節,互聯網將成為傳統院線之外的最大發行平臺。萬達花了十幾年,投入近百億,取得了電影票房市場20%的份額,卻在短期內被微信電影票、美團貓眼、格瓦拉等在線售票平臺追趕上了。
第五個被顛覆的是用戶影音娛樂獲取方式。多屏、移動、碎片化的收看方式,新型客廳娛樂方式等,都在更大程度地改變著文娛產業。中國有13億人口,有近10億智能手機,5億電視屏幕,使得付費收看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第六個顛覆是文娛產品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在智能電視和移動終端屏上,人們已經可以輕易實現畫面中的商品購買。
以BAT為主導的文娛產業逐漸形成了新型的閉合生態鏈,而傳統企業被排除在核心資源之外。
“百度擁有強大的搜索數據、阿里擁有購物消費數據、騰訊擁有社交數據,這些一旦被運用到文化產業,將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這就是互聯網思維催生的變革方向。”劉興亮說。
應對
已經意識到了危機的迫近,傳統企業開始了絕地反擊。
今年4月,湖南衛視宣布“芒果獨播戰略”,引發業內震動,這可以視作傳統電視臺反擊視頻網站的“第一槍”。
隨后,安徽衛視也聲明,《我為歌狂》第二季節目視頻版權歸安徽廣播電視臺所有,各廣播電視臺和網站不得擅自播出。
對視頻網站影響最大的,要算央視的舉動。2014年世界杯,央視決定賽事的網絡直播版權不再分銷給其他視頻網站,用戶只能通過央視的CNTV平臺收看。
傳統電視臺收緊內容版權,能否取得預期效果,未來會如何發展,目前還很難判斷。可以肯定的是,“未來視頻行業將是廣電系與BAT之間的對決”,風行網CEO羅江春如是說。
傳統的影視制作企業也開始了反向“滲透”。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告訴《綜藝》:“影視公司和互聯網企業的基因不同,文化的多元性、創意性,都決定了作品是不可能被大量復制的。互聯網公司以技術人才為核心,精力會更多地放在平臺創新上,所以它不會是文娛產業內容的主要生產商,即使會有一兩家表現優異,也絕對不會壟斷這個產業。”
去年底,華策影視以16.52億元收購克頓傳媒時,主要看中了它的數據庫和電視劇量化分析軟件。這一工具可以將索福瑞、艾瑞等多個機構提供的數據進行判斷、分析、清洗、深度加工,形成對電視的評估優化體系,使電視劇的生產制作各個環節可知、可控、可復制、可檢驗。目前華策影視已經開始了新媒體的布局和轉型,趙依芳說:“我們要在2-3年內實現新媒體業務轉型,屆時公司至少應該有50%營收來自新媒體的貢獻。”
萬達也正在積極接洽百度,希望定制百度提供的電影大數據預測產品。
2008年,新一波IT和互聯網技術與應用浪潮來襲,主要包括移動、社交、物聯網、電子商務、云計算、大數據。這是IT和互聯網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盛況:如此大范圍的創新浪潮;如此多的激情與爭論。同時也給傳統商業領域的管理者帶來了恐懼,當面對用所謂互聯網思維武裝起來的新一代進攻者的時候。
商業發展史上好像也從未產生過如此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進攻者動不動就要顛覆誰,“防守者”且堅持且嘗試。中間者的聲音也在崛起,不要動不動就滅了誰,需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管什么樣的陣營,不管有多少種聲音,需要撥開迷霧探索本質。《大產品》似乎恰恰就找到了一把鑰匙,可以從一個層面對正在發生的當下以及未來進行解讀。
如果說2008年以前,IT和互聯網主要改變辦公和管理方式“軟”層面的話,而這波觸及到了商業“硬”層面,那就是產品――所有商業的本質與核心。這才是進攻者真正的大機會所在,也是傳統商業領域管理者恐懼的核心所在。
“硬”改變正從兩個層面發生,一是IT和互聯網直接植入到產品里去,使得產品本身變成智能產品,可以時時在線,內涵和外延都發生巨大的變化,原本相對孤立和靜態的得以產品變大。特斯特使智能汽車變成現實,智能穿戴設備帶來一批新產品的同時,也改變了手表、健康等傳統產品。這一切不只發生在消費領域,機床、醫療設備也可以變成智能的,甚至一座辦公大樓也可以。也許用了不多久,我們將生活在智能產品的包圍中,甚至我們自身也會是其中一員。新一代芯片與通信技術的突破,以及移動互聯、物聯網應用技術的發展,使得科幻成為現實。
另一層面是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有人質疑小米過度營銷,但小米確實帶來了產品與消費者關系的全新變化。
小米的消費者可以參與產品的創意、生產、評測、傳播、購買、服務等各個環節,而不是等著產品出現在零售終端才開始接觸它。正是這種被小米總結為“參與感”的關系成就了現在的小米,并給中國智能手機制造業帶來沖擊。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全方位參與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甚至產品可以隨著消費者共同生長,這種更為密切、復雜的新型互動參與關系,使得產品變大。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消費者可以不受時空限制時時在線,而且流量成本在一個固定范圍內增加值為零,消費者在線交互的成本大為降低;社交網絡的發展,消費者從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變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意見的表達者;消費者對產品表達的鏈式傳播可以影響更廣泛的消費者,話語權從未如此強大。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消費者可以在線實現產品的購買,從而實現在線參與產品全周期的閉環;云計算為企業與消費者這種海量的新型復雜互動關系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靈活的應用能力,避免了崩潰和雜亂無章情況的出現;大數據使得這些海量的互動行為得以分析和加以利用,使每一個消費都可能得到關注和服務。
大產品時代,管理者全方位面對和參與IT、互聯網變革的時代來臨。
OPPO首席產品設計師
李婕
OPPO從開始做電子產品領域,一直平衡著科技與美學之間的關系,我們一直認為對于消費者來言,不希望他們拿的是一模一樣的產品,我們現在很多人拿到手機的時候會拿到一模一樣的盒子,會有不同參數,會有不同的細微差別,但是很可能第一眼看過去,你不能分辨彼此之間有什么個性,甚至可能通過手機外套,甚至大家如果都是用iphone的話,都會拿錯自己的手機。我們有很多消費者痛點沒有被挖掘掉的,相當一部分是品位的,個性消費者的,我們致力于消費者這一塊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我們一直認為對于產品設計而言,它不是簡簡單單地把自己的參數裝進一個盒子里,而是一個產品設計本身也是一個藝術品的設計,其實一個漂亮手機,一個漂亮產品外觀可以載入史冊,可以載入博物館。現在很多產品都已經載入了設計史,具有藝術品精神的,產品設計不是簡簡單單做一個設計,都是精心選擇的結果,當這種精心選擇的結果被我們選擇出來,并呈現出來的時候,消費者看到它的那一刻有怦然心動的感覺我們就成功了。
我們剛剛的OPPON3手機攝像頭可以電動旋轉,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當這樣一個強大的功能被放在很小的手機里的時候,我們希望一個很強大的旗艦機依然保持優雅的外觀,靈動的外觀。大家今天看到這個造型可能很簡單,但是它背后飽含的技術含量和技術指標都是業界非常領先的。
我們希望每一款產品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故事,這也是我們OPPO一直想帶給各位消費者的。
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
資深總監
李笛
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是微軟除美國之外是最大的研發機構,主要從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搜索引擎和大數據;第二是人工智能,除了微軟小冰,還有微軟小娜;第三是語音的識別和語音交互的技術。我們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演進,人工智能會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未來1年時間里面,大家應該能夠很清晰地體會到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人工智能產品在微軟小冰以前面臨很多壓力,微軟一方面從自身進行各種變革,另一個方面不斷顛覆一些設計規則,就像大產品這種顛覆來自于用戶,首先來自于中國用戶。這也是過去十幾年里面,第一個首先在中國應用,再向全球推廣的一個產品。
在我們之前的人工智能產品必須對用戶產生實際的價值,對于微軟來講我們對于人工智能有一種新的觀點:在人工智能和人類用戶之間建立情感紐帶,并將這個作為我們核心發展。
當人工智能在前端通過云交互、圖像交互識別這樣入口的時候,后端可以去對接現有的、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的服務,把這些內容和服務通過微軟小冰推送給用戶,同時和用戶產生互動。
微軟小娜與小冰不同,我們希望它成為每一個人身邊的個人助理,就像每個人身邊的秘書一樣。但是我們又怎么確定一個秘書有足夠高的情商,去體察用戶的情緒呢,這個是很難的過程。
今年微軟小冰和微軟小娜,作為微軟在中國的獨特產品已經同時嵌入到了操作系統當中,成為操作系統的基本部件之一,這也是微軟對未來產生極大的影響力的地方。
中國建設銀行新一代核心
業務系統項目組副總經理
趙志宏
在智能分析基礎上實時智能的感知和響應客戶的需求,是下一個銀行業融入互聯網、融入IT時代的選項。
能夠把銀行的服務和商家服務整合一起,就是實時智能時展的方向。這種發展方向已經給銀行和很多市場參與者帶來一種挑戰,更是面臨一種轉型。
相當多的企業在目前模式下可以加入智能分析基礎,能更好適應大產品、大數據帶來的虛擬化時代的需要,它的成本更低,速度會更快。
IOT時代的戰略分析,要切實考慮創造利潤的戰略定位是什么,你需要什么流程支撐,而不僅僅是大數據,數據分析從過去描述性分析轉向預測分析這就是智能帶來的一些體驗。但是關鍵什么流程創造這個數據,什么流程使用這個產品。
實時智能時代這種分析能夠在各種各樣的“云+用戶+端”上實現,客戶在商場購物的時候,客戶確認身份的時候,銀行是不是已經有了智能分析的策略進行識別客戶,在確認提交申請的時候已經預處理或者是實時處理它的一些反欺詐策略信用評分。如果真的能夠實現大產品帶來一種超級客戶體驗的話,很顯然這個產品的DNA是什么,你是不是已經引進了,變成了一些組件和參數,能夠基于實時客戶需求進行快速配置。
實際上,在銀行基因圖譜的基礎上,根據客戶定制,以及主動推送的綜合服務水平方案進行迅速的響應是基因圖譜下的一種模式。所以總結這個觀點來看,實時智能已經不是科幻。
脈脈創始人、CEO
林凡
說到職場社交,不得不提到Linkedin。它有10年的歷史,是美國最為成功職場社交應用,也有很多需求。職場社交在中國到底有沒有需求?關于這點有很多的質疑,質疑的聲音主要有幾種:中國人人脈就是自己的資產,很少把自己的資產跟別人分享;另外一種聲音說中國人人脈是線下的,你沒有一起吃過飯,沒有喝過茶,就不算人脈;還有一種論調是說需求是有,現在微信解決得蠻好的。脈脈不同于微信的地方就在于脈脈可以支持工作場景這樣一個特定的場景,解決工作、溝通、社交、辦事上各種各樣的需求。
在美國,生活和職場就是逐漸的隔離開這么一個社交環境。我們也一直思考職場社交到底怎么去做,我們認為其實對于職場社交來講,你沒有后面幫你解決職場問題的話,社交目的就淡化了。你可以選擇在微博上社交,可以選擇在微信上社交。脈脈上社交,給了大家一個在職場上社交的理由,如果直接做成工具,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社交是一個逛的過程,你愿意看一會兒,沒有帶著任何目的,只是想看一看新鮮的東西。工具是一個需求解決的過程,越快越好,而這也正是職場社交的機會。
對于職場社交來講,不能通過爆炸點吸引用戶,而是要從用戶中間學習用戶的需求,不斷測試新產品,通過堅持產品快速迭代,不斷滿足客戶需求。通過這種方式快速滲透,在未來互聯網中形成壟斷,成為職場社交的首選。
中興消費終端戰略部
資深戰略合作總監
諶
現在是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移動互聯網是我們時代的主題,其實這個和人性需求很密切相關的,移動對應的就是對自由的追逐,互聯網是一種存在感,有一點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安全,也是人性需求里面很重要的因素。
我們認為現在什么樣的產品是好的產品呢?能夠最好地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又能滿足感覺體驗的產品,往這個上面去做一定是最好的產品,最終我們產品將會是智能化的。
好的產品要具備以下幾個特性:自由感,存在感,安全感。自由體現在終端設備的便攜,網絡傳輸的快速,隨時隨地的無線網絡鏈接和用戶對產品有更多選擇。存在則體現在社交應用和產品的個性化設計上。安全感是最容易忽視,但也最不容忽視的問題。
這三個需求,我們做企業,不管做硬件的,還是軟件的,大家搶的都是入口,怎么守住我這一塊,同時打破別人的那個地盤,進行滲透,這里有很多例子。比如蘋果在做一些針對金融的入口,另外把信用卡去掉,可能就會影響營銷的選擇,直接面對用戶,對運營商來說失去這個入口。
現在我們感覺在很多領域,中國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強。剛才強調自由、存在、安全的基礎,我們能夠實現的技術基礎已經有了,有一些處理器,能夠使我們的終端更加智能化。最后我們總結經過滿足我-吸引我-改變我-理解我,我們最終就是希望它足夠能夠理解你,很多事情能夠自動完成,理解你的很多需求。
Evernote企業版總監
殷哲
提到智能工作空間,不得不提圖靈先生,早期他自己提出人工智能這個理念,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打造一臺計算機,能夠實現等同或者是超越正常人類的智力。我們一開始打造Evernote,也是希望Evernote能夠超過或是等同人類智力。這是非常難完成的任務,在經過調整之后我們發現或許不應該叫人工智能,而是增強智能。我們把AI團隊從之前針對人工智能方向轉移到了增強智能中,實際開發過程中為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效率提升。
我們稱之為“感知設計”。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在用戶日常使用我們應用過程中,分析用戶自己本身使用的情況,當用戶第一次打開應用的時候,能夠自動把這個用戶使用的資料呈現在屏幕上。根據用戶打開時間、地點、情境的不同,這個界面也會是不一樣的。
搜索畢竟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我們希望能夠打造一個智能工作空間,終極形態是我們在用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時候,我們的引擎可以主動感知到這個用戶,并且把他需要的東西推薦和呈現出來。
我們Evernote智能團隊在虛擬世界的應用里做的細小事情,不同領域、不同地方幫助我們的用戶在細微的地方提供應用,提高使用的效率。當然對于智能工作空間這個概念, Evernote一直以來認為,這個概念不僅僅存在于虛擬世界之中的,我們相信也是存在現實之中的,我們把Evernote品牌拓展到實際商品,與各種各樣的合作伙伴一同打造各種商品,比如和富士通共同設計的掃描儀可以通過印象筆記把文檔迅速整理出來。
中國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
總經理?楊兵兵
《大產品》一書中提到了竊意、創意和新意,竊意是說不要在一個行業包裝,應該跨界思考。我想要與大家分享的“云繳費”就是一款跨界思考的產品。我們用了第三方支付的理念和我們現在經常說互聯網企業平臺的概念,將繳費這個傳統銀行業務重新做了包裝,然后展現給大家。
我們給客戶提供一個繳費服務的時候,對于背后服務提供商而言,面臨很大辛苦,作為銀行金融服務當中的子產品而言,它實際要付出的代價遠遠大于我們其他業務,因為其他產品大部分都是銀行造的產品,只要符合監管的規定就可以,唯有這個產品不是銀行自己造的,我們要跟很多銀行合作才能實現這個服務。就是最傳統水費、電費、手機費、燃氣費等項目,每一個項目背后運營的系統各不相同,網絡不同,甚至交易時間也不同,各家企業數據標準也是完全不同的。這種事情我相信只有做過的大家才有深刻的感受。
它的背后又是誰,實際背后就是我們的云繳費。我們把最復雜的事情留給了我們自己,統一接口輸送給了愿意為大眾服務的任何企業,任何前端,任何銀行卡都可以。
我們用這種方式將我們的服務滲透到千家萬戶,大概這種服務已經超過400項繳費業務,繳費人次達到1億人次。對外展示平臺70多個合作伙伴有接近50個都是互聯網企業,還有通信運營商,20多家銀行。我們合作目的就是讓銀行傳統的業務煥發新的活力。
開放,合作,共贏,就是我們開放金融最終愿景,我們希望把蛋糕越做越大。
星盤科技創始人、CEO
易虎
2014年智能硬件的元年,大家看到各種各樣的,包括國內到國外各種各樣的智能硬件的產品。我們的公司創辦至今只有11個月,我們目前在售的一款產品――微插座,它是可以用微信去控制的一款智能插座。很快我們還要一個可以使用微信控制音響。這些產品都跟我自己個人需求有一定的關系。為什么呢?我們家里的開關,插座等等這些東西太落伍了,我自己不愿意用,既然我有這個能力,我就做一些這樣的產品。
我們現在做的產品比較多的偏向于設計,我也希望我們未來在所有的智能硬件,包括產品領域里面大家可以多一些設計的元素。我是一個對產品比較挑剔的人,我自己用的產品,我自己喜歡的品牌,可以稱之為一些奢侈品的品牌。我個人認為國內這個水準和國際比較起來,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差距。我們也希望在未來產品里面能夠給大家提供更多有設計感,或者能夠改變大家一點點生活習慣的產品。
作為一家小公司,我想我們自己做的產品能力有限,但是我們可以幫助我們身邊朋友們,做一些什么呢,我們可能比他們走得早一些,我們對微信了解比較早一些,在這個進化過程里面,我們想為身邊伙伴做一些努力和服務。
蜜娛樂創始人、CEO
靳鑫
蜜娛樂其實是一個用互聯網方法,用互聯網最核心的一個精神之一,把散落在世間各個角落里的資源統一在一個角落中,資源統一在一個平臺上之后,然后再分發到各個角落里,我們匯聚了中國有夢想的帥男美女們,讓他們用互聯網方法實現他們的明星夢想。
我們立足于亞文化,用互聯網“輕娛樂”方式,讓娛樂在互聯網前提下變得更便捷,更高效。同時讓一些草根人、有夢想的人能夠實現自己的明星價值。
在我們蜜娛樂平臺上,用戶可以互動養成屬于他自己的明星。同時我們蜜娛樂明星可以以感情互動方法回報它的用戶。用戶決定著我們在平臺里這樣的成長,同時平臺按照整體打包的方法提供更多經濟通道。
相比較傳統經紀公司,第一我們成星機率大,支持他的明星多、粉絲多,這個人成星機率一定是大的;第二收入機率大,我們在打造過程中采用付費的投票方式,另外,蜜星的數字衍生品也可以給她帶來打造過程中的收益。
蜜娛樂整體的業務架構是,以蜜娛樂平臺為中心,蜜游拿這些IP做游戲、做應用,其實也是把用戶和收入直接進行導入導出。讓我們這些有明星夢想的帥哥美女們做更多商業明星價值的事兒。
最后是一個非常有感觸的一句話,明星夢一直很貴,但是我們蜜娛樂讓這個很貴的明星夢免費了,如果還沒有實現自己明星夢的人希望加入我們,同時也希望更多有愛心的人,土豪們能支持我們產品。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智能
互聯創新中心總監
宋繼強
PC不斷往小屏化發展,小到了今天介紹的Intel Edison的激勵創新。Intel Edison是給明天很多企業用的,它幫助一些創客,自己動手做一些跟電子有關的東西,把自己一些新奇的想法變為現實。
如今進入了全民創客時代,很多創客由業余變成了專業,他有能力把自己的想法變成原形之后,Intel Edison就是要幫助這樣的人。
Intel Edison是由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研發,今年年底,Edison將通過Mouser和MakerShed在全球銷售。我們在做Intel Edison市場宣傳的時候,也介紹了中國傳統瓷器的智能杯。一個普通的瓷杯里面放進了Intel Edison,它就變成了智能杯。它可以實現多點觸摸、彩色顯示,還可以采集聲音播放,還有一些菜單切換,里面還有運動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無線充電等。
借助Intel Edison開發平臺,用戶可以在智能瓷杯上自主地安裝、配置各種酷炫的社交與通知應用。此外,它還可以和你通過微信、郵件交互,提醒你天氣狀況,甚至檢測你的飲水習慣。智能瓷杯的背后還有一個強大的云服務平臺,使之充滿想象。
它不僅僅是一個智能瓷杯,但是剛才講的在這個新的領域,有很多新的匹配產生出來,做了杯子以后我們后續還做花瓶,空氣質量監測的花瓶。瓷器現在也可以玩智能了,這個杯子代表的意義在于開發應用,同時基于它開發智能硬件。你的外形可以不是杯子,也可以是別的東西,學校有興趣可以拿它開發應用一些教具,這個可以支持多線程,也可以支持圖像處理,降低智能硬件交互應用門檻。
咕咚創始人、CEO
申波
咕咚是國內最早做智能手環及其可穿戴廠家,同時咕咚也是國內最大的運動社交平臺。
ROM是獨立于硬件的一個軟件系統,就像你可以買一個小米的手機,這是用戶行為,為什么你要去刷它呢,需要得到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好的增值服務,對手環行業也是一樣的,這就是我要講的咕咚ROM。我們認為穿戴設備也可以建立這樣一個概念,硬件和軟件分離,現在看到的都是軟硬件結合在一起的,沒有分離的。但是我認為這個概念不會持久,這個會形成做硬件的做硬件,做軟件的做軟件。我們希望我們這個ROM不但可以支持咕咚的手環,而且還可以支持第三方的手環、手表,甚至其他可穿戴設備,智能自行車。其他可穿戴產品都需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咕咚ROM和咕咚整個平臺整合在一起的,在社交方面通過咕咚ROM來攝取用戶,和用戶娛樂,這是最重要的。
將來我認為刷手環,刷健身冊會成為新的潮流。實際咕咚ROM不但可以支持咕咚,甚至可以支持小米,甚至國外的產品。你買一個產品,可以隨時刷了咕咚ROM,咕咚ROM提供新的服務,如果你不滿意還可以重新刷回去。
ROM1.0可以自動識別運動模式,智能檢控睡眠質量;高度精準的進步;ROM 2.0還可以運動模式識別。一鍵解鎖,遙控拍照一系列的和硬件沒有太多關聯的服務。
我認為更重要一點,咕咚ROM可以提供10米內近距離藍牙交友,讓你找到相同愛好的人。
而且咕咚ROM這個軟件不斷迭代,從1.0到2.0,你不用花任何錢,你可以享受越來越多的服務。
果殼電子軟件副總裁
于海東
去年果殼電子和三星做了一款智能手表,有人說只用了1周,更極端的只用了1天。這一點可能是很多做智能可穿戴的通病,很快就被拋棄了,這一點我們也做了深刻反思,作為試水的產品這也是不可避免的,還以這樣的態度做可穿戴設備肯定不行。我們進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結果是這樣的:我們根據去年一些產品進行9萬人次的調研,最大的一個吐槽點就是大部分智能手表不好看,另外還有戴著不舒服,不耐用。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在10月28日了GEAK WatchII的智能手表。根據調研我們發現,企圖用產品一個新的功能和新的技術改變使用者的生活習慣,這是不可取的。對于智能手表來說,我們發現包括我們的一代產品在內的傳統智能手表,它的外觀不僅僅是一個好看與否的問題,還揭示出一個深刻問題:對于智能可穿戴的設備,特別是智能手表來說,我們需要注意到手表不僅僅具有一個工具性或者是功能性,同時有一個佩戴屬性,彰顯人身份的屬性,這點和智能家居等最大的一個不同。因此,表盤形狀由方變成了圓,表帶由塑膠表帶變成了金屬的、帆布的、真皮的若干款供用戶選擇,在ID造型設計上既要考慮用戶傳統對于手表外觀的一個定義,還要兼容電子產品的硬件性能。
如何保證這個智能硬件它們僅僅抓住用戶最強的需求,而不是把很多功能疊加在其中,去年我們也做過這樣的嘗試,應該說有一些彎路的,最后發現真正對于智能硬件,智能可穿戴來說,用戶在意的功能往往是一兩個,兩三個,所以這就和智能手機和傳統PC有極大的不同。
安潤普創始人、COO
文小健
今天可穿戴產品里面人們的生活數據會大量的產生,包括手表、手機、手環等各種各樣的智能電子產品。互聯網時代各種PC可以查詢各種信息;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Pad等成為數據終端;現在到了物聯網時代,物聯網+智能硬件的應用,成為一個新的數據來源和智能終端。
安潤普做什么?安潤普做的基礎產品就是基于織物纖維的柔性傳感器――SoftCeptor,我們通過對織物纖維的研究,所有傳感器都可以基于布料進行設計。
在可穿戴里面我們解決什么問題呢:第一解決柔軟傳感器的問題;第二可以多次水洗;第三解決的是壽命問題,現在傳感器這種拉伸實驗能夠做到百萬或者是五百萬次;第四最核心一點,我們材料可匹配設計,可以跟衣服、鞋子、皮帶相匹配,未來電子設備,可以真正做到可穿戴;第五數據處理算法。
有了柔性傳感器技術之后,對可穿戴的智能設計應該帶來更廣的思路。
目前我們在消費市場里第一個做的就是呼吸監測,第二個是智能鞋墊, 另外還有母嬰監測。
我們的基礎產品就是基于應變和壓力傳感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設計的呼吸帶,對人的呼吸速率進行測量,在這個呼吸帶里面基本包含數據采集模塊,通信模塊。我們現在一個主要應用領域,是對高壓人群放松訓練。其中一種呼吸控制訓練法,把自己呼吸控制到3~5次每分鐘,正常人呼吸每分鐘15~20次,經過專業訓練,用我們這個呼吸帶很容易達到。智能鞋墊可以通過運動人群的足底運動信息的采集,實現運動、康復保健、體感游戲等。
優寶創科技CEO
黃宇
說到運動,大家都在說運動的好處,我要講一講運動的壞處。我和我的幾個朋友非常喜歡打羽毛球,已經堅持十多年了,但是在我們11人中已經有3個人腰部受傷、肘部受傷嚴重的傷病不能再打球了。我們的一個愿景就是通過我們對后臺數據分析,去預防這種運動受傷。我只是以一個普通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愛好者講這個產品。我們硬件,應該是有一個閉環,因為我們現在打球,我非常擔心我會受傷,但是我又不能不運動。所以我們這個產品,是想希望通過后臺的數據,通過姿勢的一些分析起到預防的作用。
我們產品就是粘到羽毛球拍上的小產品,只是在球拍上多加了一個傳感器,也就是一個陀螺,通過它對你運動姿勢做更精確的比較,它可以適用于很多球類。運動傷害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提前做熱身,如果提前做熱身的話這種傷害可以預防。我們后臺做了一些分析,比如說一開始就出殺手是不對的,我們就會推送一些提醒。
比如說我們打球,之前只能看到名單,通過后臺數據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排名。這個是我們運轉技術的應用,因為可能每個人打球都需要一個競爭對手,可以通過這樣去區分競爭對手的差別,這個是我們最想去做的。當然運動技巧的提升只是一部分,我們更希望更多的關注運動傷害的預防。
土曼手表創始人
汪偉
為什么做智能手表?我覺得手表第一剛需就是看時間,智能手表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需要按一下按鍵或者是用手勢。我一直堅持用硬殼電子屏,這個屏的好處是沒電的時候也會亮。
我幾乎是國內第一家拿到微信接口的智能手表的公司。我在研究他們協議兩個月以后決定放棄,我自己開發一個微信,這套系統叫表達,我們所有系統都是基于表達在做的,可以實現手表跟手表,手表跟手機,甚至沒有手表的時候也可以手機對手機。
我們看了這么多可穿戴的應用,發現只有兩個東西有聯動。第一就是社交,第二是健康監測。
健康提醒,不是我要特別深挖的方向,大概一個月以后會推一款我認為特別重要的應用,一個連續血糖監測的功能。老年人不愿意拿著手機,太麻煩了,但是手表因為戴在手腕上隨時可以提醒,它如果跟健康監測結合起來絕對可以發揮巨大的價值。
我們結合了全世界僅有的三家血糖監測的傳感器公司,我們跟它們合作的這個傳感器。我們這個是微創,無痛,無感,除了我打籃球的時候會有一點感覺,其他沒有任何感覺,佩戴感特別好。將來隨著技術發展,我們會整合到比如腰帶上、鞋上,通過藍牙傳遞數據。我們的手表也不需要每天帶著手機也可以解析那個數據。后面醫生看數據,甚至告訴你胰島素打的是不是多了,是不是該打了。
互愛科技樂跑項目總監
眭欣
去年初的時候,我演講的主題叫做《可穿戴設備的悲催現實和輝煌未來》。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從硬件,到軟件的開發,再到數據平臺的建設,我們完整走了一個閉環,我演講的主題也變成了《智能硬件的前世今生》。我的主題從智能可穿戴,變成了智能硬件;另一個變化是“未來”,未來在哪兒,為什么沒有未來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解決現在的問題,我們要重新定義這個智能硬件,智能和硬件是兩個詞,現在我們發現很多都關注智能方面,我認為這是一種偏執,應該是關注硬件本身,智能硬件如果不結合手機使用的話,它本身會使用嗎,或者多少產品可以單獨使用呢?
一年發展下來你會發現,硬件已經基本上處于一種被拋棄的階段,所以很多人對于硬件失去了信心,覺得不應該去做硬件了,而軟件聚集用戶數據是非常快的。從用戶量積累一定的數據到數據平臺,我們才能利用它進行分析,進而形成一個整個的閉環。這就叫智能硬件,軟件、硬件、數據平臺缺一不可。這個閉環到底應該怎么做?
樂跑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從生產、研發到數據平臺建設、2B、2C,我覺得這個市場真的需要犧牲和需要每個人去嘗試,也是創業者最好的翻身嘗試,怎么決斷這個事情呢,應該讓所有人進行思考。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和互聯網企業,能不能把這個宣傳格調高一點呢,比如樂跑樂健康,比如快樂運動,可以嗎?責任心,勇敢,還有堅持才有可能使這個行業繼續發展。
Picooc CEO
張悅
我們的智能體脂儀從去年12月18號開始賣,今年1至7月份,20萬用戶一共減了370噸的脂肪,平均每人大概1.85公斤。我們產品從去年7月份開始做,9個人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軟件迭代了4次,硬件迭代了2次,每一次迭代就是做減法,只有一小部分在做加法,慢慢我們找到了我們用戶是誰。我們現在用戶52%是女性用戶,48%是男性用戶。
最初做這個產品的時候,當時我想我們在硬件端,我們需要把它做成一個藝術品,現代家居生活當中的必需品,因為秤是必需品。
首先軟件有很多問題,智能端現在還離不開手機,必須有App,怎么跟用戶呈現,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去年開始百度、360這些做產品我們認為不錯的公司,挖了一些產品大牛做產品,后來發現全錯了。因為這樣的產品,需要掌握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解剖學、營養學這些知識以后才可以做這款產品,否則用戶想什么我們根本不清楚。所以智能硬件的門檻非常高。
大產品這個概念非常棒,20世紀90年代是1.0時代,信息不對稱,我們沒有話語權,到現在2.0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每個人都自己的話語權,每個人都在微博上分享。我現在耗費大量的成本做品控,工資開2倍到3倍,保證用戶拿到這個產品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為什么這么做?因為智能硬件前期靠營銷,靠品牌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是產品,用戶一旦拿到這個產品,他有一兩分鐘的驚喜,這個產品就不得了,就會帶動這種購買。
魔豆路由器CEO
黃冬
我們所有產品其實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屏幕上面的四個字,簡單交互,我們認為所有的智能產品最核心的點就是完成簡單交互,如何把一個數據傳統路由器交給一個技術工人幫忙做的東西,做成人人交互的產品。
當你拿一臺魔豆路由器回家打開它的時候,你只需要把網線插到一個紅色的網口上去,立刻會提示你,有一個無線可以去使用了,它的名字是什么,密碼是多少,而不需要自己去輸入密碼和名字。
在安全里還做了一些有趣的事兒。在路由器上的觸摸屏打開防蹭網,一臺手機連到魔豆上面,你可以看到路由器上有誰,用什么樣的設備想連你的網絡,你可以說通過或是拒絕,它用最簡單的交互方式,完成了以前過濾等等種種復雜的東西。你一旦確定說可以上網了,就安全通過了。
魔豆路由器還有一個遠程協助功能,當老人和孩子使用網絡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遠程協助解決。當然還有可以下載各種各樣的應用,裝到路由器里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