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 Cas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CHEN Hong-me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ongzhou 425199,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eart crisi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often a problem family in the back of a problem. The “five early” defense mechanism is very important;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of the information staff is the foundation; for any of the students a little problem can not be taken lightly,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set of intervention programs, and long-term follow, so early detection, early intervention; care for students, the students as their loved ones, To understand them, to accommodate them, you will get an unexpected harvest. Fo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o be gradual, slowly guide, long-term tracking, in order to get the desired effec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se
1 案例?介
由于一起隔壁宿舍同學的自殺事件,使得A同學產生了恐懼心理,夜不能寐,晚上用被子把自己整個人都捂住,還是害怕,睡不著,即使白天也不敢一個人在寢室,對各種聲音和物體特別敏感,對自己所聽到的和看到的都會持懷疑的態度,認為那是“臟東西”,這種狀態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和學習,連續兩個晚上凌晨一兩點給輔導員打電話說害怕,讓輔導員陪她聊天。經過近一個月的跟蹤干預,A同學成功戰勝了恐懼的心理,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2 案例發展過程和干預措施
2.1 發展過程
2.1.1 發現期:積極穩定情緒,詳細了解情況
2014年9月20日,A同學凌晨兩點多給輔導員打電話,她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我害怕,睡不著,她們(室友)都睡了,叫她們不理我,我好害怕。半夜接到電話第一句話聽到這樣的話,也把輔導員嚇出了冷汗,處在深睡期的輔導員頓時睡意全無,從床上坐起來,穩定好自己的情緒問她:怎么了?為什么害怕,害怕什么?她把原因告訴了輔導員,她們的聊天將近一個小時,不知道何時兩個人都睡著了。2014年9月20日上午9點輔導員把她叫到成長輔導室,以聊天的形式再次詳細的了解了她的情況,包括她害怕的原因、家庭情況、成長經歷、自我性格的評價等等。其次,聯系她的家長,一方面將A同學的情況向她的爸爸進行了說明,另一方面,了解A同學的家庭生活、父母關系、親子關系等等。第三,約見了她寢室的另外兩名室友,了解A同學最近的情況。
2.1.2 研判干預期:用心關愛,取得信任,勸導咨詢
2014年9月21日凌晨一點多,A同學們還是給輔導員打電話說害怕,她們又用QQ聊了將近一個小時,了解了她缺乏關愛和安全感后,輔導員試著拉近和她的關系,讓她把輔導員當成她的姐姐,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輔導員,她聽了很高興,欣然的接受了,之后他都會主動的找輔導員說她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的問題。輔導員也主動叫她一起吃飯聊家常,下寢室去看她,像對待妹妹一樣的去關心她,讓她感受到在被關愛,之后晚上她再沒在凌晨給輔導員打過電話,輔導員問她是不是不害怕了所以沒打了,她說不是的,輔導員覺得你每天上班也很辛苦,輔導員還那么晚給你打電話,輔導員覺得不好,聽了她說的這幾句話,輔導員非常的感動,也立即給予她表揚,并告訴他實在還是很害怕的話不要壓抑自己,盡管給輔導員打電話。之后在與她接觸的過程中,輔導員又發現了她對自己的出生、長相極度的不自信, 所以除了緩解她的害怕心理外,還需幫助她建立自信。當然最主要的是讓她接受心理咨詢,經過幾次嘗試后,她慢慢能夠接受,但是她想周末回家一趟調整一下看看。
2.1.3 治療期:峰回路轉,有驚無險,成功咨詢
2014年9月23日下午返校后,她跟輔導員說好一些了,暫時還不想去做咨詢,但是9月24日晚上,她主動給輔導員打電話說又很害怕了,因為有人又跟她提起了那件事,輔導員約她在輔導員家樓下見了面,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她都緊緊的靠著輔導員,眼睛不停的四處張望,問輔導員旁邊籃球場是有人在打籃球的聲音嗎?輔導員說是的,他又問前面十幾米處走過去的是人嗎?輔導員說是人,那里是有人走過去了,別怕。一直到十點多鐘,輔導員把她送回寢室,陪她在寢室又聊了約半個小時。9月25日晚上她主動給輔導員打電話要求要去做咨詢, 輔導員說好,輔導員馬上幫你預約。掛了電話輔導員立即給校心理中心打了電話,給她預約了第二天中午的心理咨詢。做完咨詢后,她認為好一些了,咨詢師說的她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還是會感覺害怕,并承諾會按照老師說的方法去試著改變的。隨后輔導員和那位心理咨詢師進行了溝通,咨詢師的評價:她從小就缺乏安全感,膽小,加上這次的事情發生的太突然離她太近而導致的,需要慢慢加以引導,鼓勵她繼續進行咨詢,防止惡化。
2.1.4 恢復期:繼續跟蹤,恢復正常
接下來就是鼓勵和督促他繼續進行咨詢,經過三次咨詢后,她自身感覺好了很多,不那么害怕了,室友對她的評價:比以前好多了,晚上不會因為害怕的睡不著覺和吵醒室友,自己可以在寢室有人的情況下,獨自去洗漱臺和洗手間。輔導員繼續和她保持密切聯系,找她聊天,下寢室,她自己也會很主動的找輔導員聊她的事情,經過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她基本上走出了恐懼的心理,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2.2 干預措施
針對以上所了解的情況,輔導員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向院學工領導匯報了A同學的情況,和校心理中心的老師一起初步制定了對A同學害怕心理的干預措施。第二,對A同學的兩名室友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了解A同學的情況,幫助密切關注A同學的精神狀態、生活和學習情況,并及時向輔導員匯報,并督促她們做好保密工作。第三,嘗試讓A同學正確認識心理咨詢,讓她接受心理咨詢。第四,與其父母保持密切聯系,將A同學現有的害怕心理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告知其父母,?f服其父母多關心A同學,給予更多的愛和關懷,幫助其緩解膽小害怕的心理。
3 案例思考
3.1 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
該案例中,首先,A同學是家里的長女,家里有父母和奶奶,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父母是普通的農民,奶奶年邁多病。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特別是她的媽媽,從小對她的關愛太少,經常毆打謾罵她,很小的時候就要一個人睡一個房間;奶奶是最疼愛她的人,媽媽和奶奶信迷信,相信鬼神說,在他們的熏陶下,A同學也相信鬼神說,即使知道這是不科學的,但是還是會相信會害怕。爸爸是個話很少的人,不怎么管家里的事,家里基本上是媽媽說了算。A同學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就缺乏安全感,非常自卑,害怕與人交往,對父母特別是媽媽的感情不深,甚至有些恨她的媽媽。其次,父母對A同學的關心太少,知道了A同學在學校的情況后,并沒有表現出太多擔憂,這是A同學缺乏安全感和產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
3.2 “五個早”防御機制至關重要
“早發現、早報告、早研判、早干預、早控制”的五個早心理健康工作機制,對指導我們的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要,其中早發現是最重要的環節,只有發現了才能繼續進行之后的工作。而要做到早發現,必須要疏通我們的信息渠道。該案例中,很顯然,A同學在自己出現恐懼心理的初期,自己主動尋求了輔導員的幫助,以至于我們及早發現了問題,才使得A同學的情況沒有惡化。
3.3 信息渠道的疏通和信息員的培訓質量是基礎
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很難被老師直接發現的原因是,老師帶的學生數太多,不能每個學生都能觀察到,只有和同學經常吃喝住行在一起的同學才能更容易的發現,這就是我們的朋輩信息渠道,這各渠道的暢通與否,關系著能否做到早發現。該案例中,A同學的室友沒有發現該同學問題的嚴重性,室友們對她的這種害怕心理表示不理解,認為沒什么可怕的,為什么會那么怕,每天晚上半夜把他們叫醒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睡眠,剛開始會開導她后面累了就不想應她了,同時也沒有及時向老師報告,如果A同學沒有自己主動尋求輔導員的幫助,勢必會促使A同學的心理情況的惡化,會加大后期干預難度。
關鍵詞:大學生;危機干預;心理健康
當前,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愈來愈受到社會與高校管理者的關注。實施校園心理危機干預,保證學生安全是關鍵,以預防為主,對于危機干預對象進行全程監護,以使校園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協調有序進行。
一、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中的作用
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與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區別。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生管理中,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學校要求輔導員掌握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輔導等相關知識,為的是掌握青少年心理發生發展的規律,更好地開展工作。并不是要求輔導員代替心理咨詢師從事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的工作。當然,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中并不是一無是處。
高校輔導員進入工作崗位之后,首先就是接受系統的崗前培訓,其中包括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相關知識等一系列培訓,通過培訓讓高校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和心理咨詢知識,這樣在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中輔導員可以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
其次,高校輔導員是站在學校一線上的老師,不僅要對學生的日常管理起到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大學生活的指導者和思想的引路者。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使輔導員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這些能力在心理危機干預中都是很必要的。因此,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
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認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重于干預,學生遭遇心理問題的前期,肯定會表現出心情不好,心事重重,他們中的一些人會主動尋求朋友、同學、輔導員、學校、家長的幫助,主動積極地解決問題,他們也渴望得到專業人士的幫助。我覺得學校應該為這類學生提供一個積極解決心理問題的平臺,一定要讓學生知曉學校有相關心理健康的服務,要讓他們能感受到他們遇到了心理方面的問題時,是有解決的途徑和辦法的。
另外,心理學生信息庫非常的重要,信息庫的建立有利于輔導員開展工作。我們應該完善好心理問題學生信息庫,尤其對于那些有幾任輔導員的學生更為重要,通過信息庫,后任輔導員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
最后,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大學生大部分的心理問題來自于他對人生觀,世界觀的不正確理解。比如沉湎于網絡,厭學,學籍預警,缺乏責任感等等,我們需要深入細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三、發生大學生心理危機后如何應對
作為高校的一名教師,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在大學校園里快樂的學習和生活,我希望我的工作能為學生們掃除困難,鋪平道路,我想這也是每個輔導員老師的心愿。但是,盡管我們認真負責地工作,但我們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就一定不會出現心理危機,如果發生了大學生心理危機造成了嚴重后果,會出現的情形有:①家長不配合,把責任全盤推卸給學校;②對學校的聲譽造成影響;③心理危機導致學校進入司法程序。這樣的結果,是我們每一位老師不愿看到的事實。作為輔導員老師,首先我們應該耐心細致地處理好學生心理問題的同時,應該學會做好記錄;在學生心理危機的現場,如果老師有遭遇傷害的可能,應該保護好老師避免遭受傷害。可能有些輔導員老師會有這樣的感受,某段時間,你的某位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你會緊張,擔心,有可能學生的負面情緒也會影響到我們老師自己,我們應該學會去排解壓力,排解煩躁,學會向家人和同事傾訴。
總之,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配合,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出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機制。我們相信,隨著心理咨詢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校心理危機體系的不斷完善,隨著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等方面的有效聯動和積極配合,高校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會逐步改進和完善的。
參考文獻:
[1]黃新華.關于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幾點思考[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5,(2).
關鍵詞:消防官兵;心理危機;現狀;干預策略
引言
消防部隊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建設力量和保障力量,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肩負著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神圣使命。災害事故的突然性、殘酷性和激烈性,使廣大官兵在滅火救援中所面臨的危險和完成戰斗任務的困難增大。“消防官兵在火場上將受到巨大的考驗,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建筑倒塌、墜物、爆炸的傷害和大火威脅。這不僅會使消防官兵的肌體和技術裝備受到嚴重的傷害和破壞,而且會對官兵心理產生強烈、巨大的震撼,處在一種與平時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之下;甚至由于各種超強刺激,使官兵的心理活動在一段時間內失調、降低或失去操作使用技術裝備、進行滅火救援的能力。許多心理疾病和障礙是由于個體心理危機出現后沒有得到及時的干預和調解,長期發展所導致的。”
1.消防官兵心理危機的來源表現和評定
1.1心理危機來源
消防官兵心理危機主要與所處的環境及其本身的年齡階段有密切的關系。
1.1.1工作生活環境帶來的心理危機
部隊工作生活環境的特點是生活緊張有序,行動步調一致,組織紀律嚴明,上下級關系密切。“這對于正處在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不平衡階段的基層官兵而言,存在著一個適應的過程。”滅火救援工作量大、時間長、責任大、任務重。工作時間長、不定時性和全天候是滅火救援工作的現實特點之一。
1.1.2災害事故現場帶來的心理危機
消防戰斗活動以火災為對象,物質燃燒特征決定火災現場大多伴有濃煙、高溫、噪音、腐蝕性、放射性或有毒物質。為了避免火災現場的危險因素,消防官兵要穿戴使用防火隔熱服、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等個人防護裝置,勢必造成行動困難。火災的時間和空間特點要求消防官兵爭分奪秒,力爭把火勢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由于火災的復雜性、多變性,決定了消防戰斗活動具有較強的時間性、有限的空間性、極度的緊張性、活動的困難性、高度的責任性、疲勞的連續性和火場的危險性等特點,尤其是重、特大火災現場,火場危險系數越來越大,消防滅火救援行動更加艱巨、復雜,官兵在行動中的傷亡率也越來越高。這些都影響著消防官兵的戰斗活動,使他們承受著極大的壓力。
1.1.3災害事故后果帶來的心理危機
經歷了重特大災害事故救援后,每一名官兵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心理壓力或是恐懼心理。特別是在危險性大、出現人員傷亡的情況下,造成的心理負面影響更大,對以后的滅火救援行動產生直接的影響。官兵在事故現場處于高度應激狀態,甚至是經歷了人生從未有過的恐怖,如見到血肉模糊或燒得面目全非的尸體,面臨隨時被坍塌掩埋、被火魔吞噬的危險等,事故后給心理上帶來巨大陰影。
1.1.4生理和心理矛盾帶來的危機
青年官兵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殊時期,生理發育的基本成熟和部分心理因素的發展使其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人生和社會的問題飄忽不定,有時正確深刻,有時錯誤膚淺:有時客觀全面,有時主觀偏激;在他們的意識中,也常有自相矛盾的狀況:獨立性與依賴織:情緒與理智并存;強烈的求知欲和相對較差的識別力,理想與現實的脫節等等。這種不穩定的心理狀態,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很容易產生心理危機。
1.1.5人際關系緊張帶來的危機
部隊里,五湖四海的戰友匯聚在一起。各自生活習慣、興趣、性格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帶來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性格孤僻內向,不愿與他人交流的官兵很容易產生孤獨和抑郁。久而久之這樣的自卑抑郁的性格經不起生活中的挫折,偶因一點的不愉快,都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危機。
1.2消防官兵心理危機評定和表現
危機介入前要對官兵心理危機做出準確的評定。表現情緒擾亂不一定處于危機,如果評定錯誤,不僅介入失敗,還可造成終生的破壞性影響。危機評定的獨特性是抓住關鍵所在,取得有關個人解決問題能力和既往應付應激的歷史,結合社會文化綜合因素,做出迅速評定。“1)情緒反應:表現高度的焦慮、緊張、喪失感、空虛感,且可伴恐懼、憤怒、罪惡、煩惱、羞漸等。2)認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導致記憶和知覺改變,難以區分事物的異同,體驗到的事物間關系含糊不清,作決定和解決問題能力受影響,有時害怕自己發狂。3)行為改變:不能專心工作或訓練;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單;令人生厭或粘著性;聯系破壞,可發生對已或周圍的破壞;拒絕幫助,認為接受幫助是軟弱無力的表現:行為和思維情感不一致;出現過去沒有的非典型行為。4)軀體方面:有失眠、頭暈、食欲不振、胃部不適等。”
2.消防官兵心理危機的應對策略
2.1做好官兵的心理選拔工作,選擇出可能遭受潛在精神創傷事件的個體或群體,進行必要的準備并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應激訓練。“對在心理篩查中發現的存在有高風險情感問題的個體,測查他們的個性特征,對具有焦慮個性的個體提供認識幫助,增加他們對他人的信賴感,減少認知和軀體的焦慮,對外界事物的擔憂和恐懼,從而能夠耐受高焦慮狀態。”此外,團體的凝聚力,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系也可以降低個體對應激不適應的風險。
2.2開展必要的心理行為訓練。
2.2.1針對滅火救援環境,采取滅火救援現場模擬訓練的方法,進行六項心理訓練。“心理訓練的六項內容:一是心理準備訓練,使官兵通過了解和體驗滅火救援現場的特點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二是注意力、觀察力的培養,使官兵對一切威脅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并隨時為確保自身安全而采取必要的行動。三是心理承受能力訓練,使官兵承受滅火救援現場上強烈刺激。四是心理適應能力訓練,使官兵的心理活動能適應滅火救援現場特殊環境及其變化。五是心理耐力訓練,使官兵受得住,經得起滅火救援現場上持久刺激。六是心理恢復能力的訓練,使官兵能夠迅速恢復在滅火救援中出現的心理疲勞和造成心理創傷。”
2.2.2集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是應對官兵職業心理應激收效較快的方法,應對官兵職業心理應激,應注意及時對官兵進行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條件的單位可以抓住新兵入伍后、轉業復員前、重特大滅火救援戰斗后等時機,對官兵進行心理問題疏導、心理健康教育和及時的心理干預。可以聘請專家,定期分專題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及時發現有可能發展為心理疾患的特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意外。此外,圖書室應注意購進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為官兵豐富相關知識提供便利。
2.2.3盡力保障部隊的飲食及官兵的睡眠時間,增加飲食適口性,使官兵有較好的體能和心理狀態。
2.2.4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和搞好警民共建活動,通過活動調適法,用活動中獲得的愉悅來驅散不良的負面情緒,用活動的過程來充實空虛的生活,用活動的內容來促進對問題的領悟和認知的提高。同時,加強部隊與社會的溝通聯系,能給官兵帶來好的社會心理氛圍。
參考文獻:
[1]伍和員.消防戰訓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10.
[2]王亞森.總隊支隊機關訓練.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
【關鍵詞】 補腎調肝清心方 圍絕經期抑郁癥 睡眠障礙 漢密頓抑郁量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ital endocrine hormones and sleep disorder in climacteric depression, and study the therapeutical functions of 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 group (n=30) and HRT group (n=30). The effects were appraised by both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and sleep disorder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12 weeks. The values of blood E2, FSH, LH were measured. Results Decreasing rate of HAMD and sleep disorder improving rate were significant in 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 group than HRT group (P
Key words: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climacteric depression;sleep disorder;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genital endocrine
絕經是女性生理上重要的轉折點,提示女性卵巢功能衰竭,生殖能力終止。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現象,屬于保護性抑制,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在絕經過渡期約85%的婦女可出現由于雌激素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其中78%[1]出現以情感障礙為主的抑郁癥,這其中幾乎100%[2]會出現失眠和睡眠中斷,表現為或難以入睡;或早醒,醒后再難入眠;或時醒時睡,睡眠質量差;嚴重者整夜不能入眠。由于未能獲得充足睡眠,醒后常伴有頭暈頭痛、神疲乏力、反應遲鈍等癥狀。近年來研究顯示,雌激素具有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作用,臨床多采用激素替代療法(HRT),因其潛在的致癌性,治療中斷比例高達41%[3]。中醫學在治療方面逐步顯示出一定的優勢,可多層次、多途徑、多角度進行調節,本研究通過神經內分泌環路觀察其臨床療效,為藥物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 診斷及納入標準
①年齡41~60歲;②符合沈漁邨主編的《精神病學》更年期憂郁癥的診斷標準[4];③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 24項評分)[3]>21分入選;④符合國際睡眠障礙性疾患分類標準(ICSD-2)[5];⑤近1年內未使用過免疫調節劑、抗抑郁劑、抗精神病藥等,無酒精和藥物濫用史,未接受電抽搐治療;⑥近2周內無感冒、發燒等感染病史;⑦無心、肝、腎疾病及其他嚴重軀體疾病;⑧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及心電圖等實驗室檢查正常。
2 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2004年12月-2006年12月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中醫科及內分泌科門診就診患者。納入觀察病例拆信封隨機分為中藥組及激素替代療法組(HRT組)。中藥組30例,年齡41~58歲,平均(51.28±3.56)歲,病程平均(1.33±0.96)年。HRT組30例,年齡42~59歲,平均(51.66±4.10)歲,病程平均(1.56±1.12)年。
3 方法
3.1 藥物
補腎調肝清心方(生地黃、羊藿、生龍牡、茯苓神、綠萼梅、八月札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藥劑科制備成煎劑,每毫升含原藥材2.5 g。雌激素片:規格0.625 mg/片,美國惠氏-艾爾斯特制藥公司生產,批號0710092,蘇州立達藥廠包裝。醋酸甲羥孕酮片:規格2 mg/片,批號0708090,北京益民制藥廠生產。
3.2 治療方法
中藥組給予補腎調肝清心方,每次100 mL,每日2次,連續服用3個月。HRT組給予雌激素片,每次0.625 mg,每日1次,從月經第5天開始服用,服用20 d;醋酸甲羥孕酮片,每次6 mg,每日1次,服用10 d,在雌激素片服用10 d后起服,連續服用3個月。
3.3 觀察項目
治療前后HAMD量表評分及減分率;治療前后睡眠狀況評分及有效率;生殖內分泌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的測定。
3.4 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χ2檢驗,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4 結果
4.1 療效判定標準
以第12周HAMD抑郁量表評分減分率判定,療效判定值=(治療前積分值-治療后積分值)/治療前積分值。近期痊愈為判定值=1;顯效為判定值>2/3;好轉為判定值在1/3~2/3之間;無效為判定值
睡眠障礙嚴重程度的評定以入睡困難、睡眠表淺、早醒三個項目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定,其嚴重程度共分3級,其中“0”表示無,“1”表示輕度,“2”表示重度。睡眠障礙因子總分為3個子項目總分之和。
4.2 2組治療前后HAMD抑郁量表評分、減分率比較
(見表1)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量表評分及減分率比較(略)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4.3 2組治療前后睡眠狀況的評定
(見表2)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狀況比較(略)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P
4.4 2組治療前后E2、FSH、LH、FSH/LH比較
(見表3)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內分泌激素比較(略)
5 討論
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睡眠障礙屬中醫“絕經前后諸證”范疇,《內經》中有“不得眠”、“目不螟”、“不得臥”,《難經》始有“不寐”之病名。中醫學認為,人的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素問·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主不明則十二官危。”說明心(腦)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腎氣的盛衰、腎精的盈滿與不足在女性的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肝為剛臟,主疏泄而調情志,內寄相火,魂居其內,體陰而用陽。肝血不足,肝體失柔,疏泄失調,久則肝陰虧損,內生虛熱,相火妄動,魂不守舍,陰虧陽勝,陽不入陰,則失眠多夢。
現代醫學認為,圍絕經期睡眠障礙發生的原因包括:①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受體存在于大腦皮層、下丘腦、海馬回、小腦扁桃體和前腦邊緣系統,對神經遞質的受體數量和敏感性有直接影響,其功能除涉及記憶、認知、情感、原始動力和感知外,還涉及體溫節律變化和應激反應。當雌激素水平降低時,晝夜節律和應激反應增強,即可能出現失眠和睡眠障礙[6]。②血管舒縮變化。目前已認識到,內皮素和一氧化氮這對血管舒縮因子作為生殖激素調節肽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而且可以影響絕經前后期所出現的血管舒縮癥狀,這些癥狀常易導致夜間覺醒,因而與睡眠障礙密切相關。③情緒障礙。抑郁、焦慮、睡眠障礙是圍絕經期患者經常出現的情緒障礙,抑郁、焦慮情緒可致失眠或早醒等睡眠障礙,睡眠障礙本身也是抑郁癥和焦慮癥患者常見的軀體癥狀。嚴重的失眠使患者就寢時過分擔心,緊張、焦慮更加明顯,因而常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本項臨床研究顯示,中藥補腎調肝清心方對睡眠障礙中入睡困難、睡眠表淺、早醒均有明顯治療作用,同時能很好地調節女性內分泌功能,改善抑郁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治療中無明顯不良反應,患者使用順應性好。該方由上海名醫湯希偉先生所創,應用三十余載,在圍絕經期睡眠障礙方面頗具心得,提出本虛標實的病機特點,病因為腎虛,病機為腎虛肝郁、腎虛火旺,睡眠障礙為其病理表現,病位在心、肝、腎三臟,治療以補腎調肝清心為主。方中生地黃“甘苦大寒,入心腎”,滋養腎陰而清心除煩;青龍齒、生龍牡、炙遠志、炒棗仁、茯苓神,重鎮潛陽、寧心安神;綠萼梅、八月札,平而不燥,既不傷陰又疏肝理氣解郁;羊藿、仙茅、女貞子、墨旱蓮取“二仙、二至”之意,從腎陰陽雙補;桂枝、白芍調和營衛。諸藥合奏補腎調肝清心之功,通過益腎寧心、調和營衛,綜合調理圍絕經期睡眠障礙。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組.女性生殖內分泌性激素補充療法[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36.
[2] 李建生.老年醫學概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39-253.
[3] Rozenberg S, Vandromme J, Kroll M, et al. Compliance to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 Int J Fertil,1996,41(suppl 1):352-361.
[4] 沈漁邨.精神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370-371.
[5]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2nd ed: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 Westchester, Illinois: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05.
近年來,高校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層出不窮,其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2011]1號)從心理健康教育的體制和機制、師資隊伍、教學體系、活動體系、心理咨詢服務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并明確規定“各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明確工作流程及相關部門的職責……高校應以預防為主,并應該制定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因此,各高校應當按照文件要求增強管理學生心理危機的能力。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是高校危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學術界和高校相關工作人員對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工作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不少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但是,高校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多發形勢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表明,現有相關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還遠遠不能滿足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工作實際的需要。對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的成因、預防機制、預警機制和干預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系統的研究。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危機管理的現狀也并不樂觀,無論是機構設置、制度保障、隊伍建設,還是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和干預的具體措施,都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擬主要從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內容兩方面對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的管理進行比較全面、深入的探討,提出構建科學、有效、操作性強的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的基本設想。
2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個人或群體當自己的正常生活狀態被危機事件打破進而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時,可能產生心理危機。心理危機是指人們在遭遇到突然或重大的危機事件時所出現的一種心理失衡狀態。這種危機事件可能是突發事件,也可能是重大的挫折或困難。處于這種心理失衡狀態的人往往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自己的資源和應激方式來解決。心理危機管理是指由心理危機前的預防、預警、心理危機發生時的應急處理、心理危機發生后正常心理狀態的恢復等環節構成的旨在預防心理危機、減輕心理危機的危害、降低心理危機造成的損失的管理系統,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動態管理過程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需要遵循預防、協調、分級管理、以人為本和效率等基本原則。預防原則是指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工作的重點應放在預防。心理危機是可以避免的,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應當遵循“預防第一”的原則。加強心理危機早期預防工作,有助于將心理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有助于縮小心理危機可能帶來的損失。協調原則是指高校在遇到學生心理危機時要發動多個部門和多方面的人員,各個部門和各方面人員要協調運作,形成合力,努力縮小心理危機可能造成的損失。分級管理原則是指發生學生心理危機時,學校各級部門各司其職,積極負責,在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的同時,逐級上報,由上級和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做出決定,并積極配合專業人員的處理工作。以人為本原則是指高校各部門在處理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過程中,要將搶救學生的生命、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作為第一要務,同時也要保護參與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效率原則是指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生過程通常變化迅速且危險大,高校對心理危機的處理過程要反應快,提高工作效率。總之,高校應當遵循上述原則,努力構建一個科學、高校的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
3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建構的基本內容
高校應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構建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可以按照心理危機發生的前、中、后的過程,構建以心理危機發生前的早期預防機制和危機預警機制、心理危機發生時的危機干預機制和心理危機干預的后續處理為主要內容的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
3.1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的早期預防機制
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的首要職能是預防學生的心理危機。心理危機的早期預防是指在心理危機發生前進行預防,防止心理危機發生。最有效益的心理危機管理不是心理危機發生后的干預,而是排除可能誘發心理危機的各種因素,防患于未然。特別是心理危機發生后的危機管理,往往很難挽回危機導致的重大損害,一般只能盡可能縮小損失。因此,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的早期預防機制是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將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工作放在第一位。
3.1.1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防工作人員的組
織和隊伍建設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防工作人員的組織主要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防工作人員既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和輔導員,也包括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助手的部分學生組織中的學生。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是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機制中的主導力量。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要求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訓,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等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資格。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主體。他們開展的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防工作,主要有:(1)對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助手的部分學生組織中的學生進行培訓、指導和管理;(2)對輔導員的培訓和指導;(3)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熱線電話、郵箱,接受心理咨詢;(4)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縮小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定期向學校心理危機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和學校分管領導匯報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其次,輔導員是高校學生危機預防機制中的關鍵力量。輔導員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輔導員一般從事學生管理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接觸比較多,往往容易得到學生的信任。如果輔導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就容易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可以采取措施將學生的心理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最后,加強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社團、學生會心理健康教育部和以班委會心理健康教育委員為核心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組的建設,培訓社團干部、學生會干部和班委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員,發揮好他們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助手的重要作用。在學生群體中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助手是提高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機制效能的重要舉措。學生離開父母,獨立在學校生活,經常在一起或相互接觸的同學、朋友之間的關系成了其社會關系的主要內容。同學、朋友之間容易發現對方心中潛伏的心理危機。同學、朋友之間往往更容易敞開心扉,傾訴內心話,發揮互助作用。由對心理健康教育感興趣的同學組成的學生社團、學生會心理健康教育部和以班委會心理健康教育委員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組都是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防工作人員的組織和隊伍,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針對同學們的具體情況,通過海報、展板、網站、論壇、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他們還可以將零散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小組、學生會心理健康教育部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社團聯系起來,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發揮有效的學生心理危機預防作用。
3.1.2建設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防機制的具體措施
高校可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心理健康專題講座、舉辦團體心理訓練或輔導班、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宣傳活動、加強心理危機早期預防各類工作人員的培訓等方面建設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防機制。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可以讓高校學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在高校學生中開展有針對性團體訓練或團體心理輔導,可以促進學生相互支持,彼此影響,使學生適應環境和生活,從而健康成長。高校學生輔導員和其他學生管理人員應從新生入學時起收集學生親屬的聯系方式,熟悉學生的宿舍情況,逐步了解學生的社會交往狀況。當發生學生心理危機時,與學生具有密切社會關系的學生親屬、同學、朋友、老師等人員的參與,有助于疏導和解決學生心理中的“結”,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危機的化解。
3.2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
心理危機預警是指在盡可能早的時間內發現和識別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事件,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并予以心理疏導,必要時發出危機警報,避免不良后果的產生和擴散。提前發現學生心理危機發生的征兆是有效預防心理危機的重要措施,建立一套有效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對于防范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啟動學生心理危機管理的預警機制,有助于防止學生心理危機的產生或擴大,把心理危機消除在萌發狀態。
3.2.1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工作人員的組織和隊伍建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業人員、輔導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助手的部分學生組織中的學生除了在心理危機預防機制中發揮作用以外,還在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社團、學生會心理健康教育部和以班委會心理健康教育委員為核心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組除了在心理危機預防機制中發揮作用以外,還是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不可缺少的工作組織。其中的社團干部、學生會干部和班委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員利用其特殊優勢,容易深入了解同學心理情況,容易及時發現和識別同學中潛在的心理危機。他們一發現問題立即上報給輔導員,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及時開展,對學生心理危機的預警工作能起到有效作用。輔導員是與學生聯系最密切的學生管理者,對學生的情況比較了解,對上述學生組織上報的問題,可以進行及時的綜合分析和科學判斷,準確地評估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可能性和問題的嚴重程度。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也是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機制中的主導力量。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對輔導員上報的心理排查情況做出自己的專業判斷,進行分類處理,采取相應的下一步措施,并對輔導員以及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社團、學生會心理健康教育部和以班委會心理健康教育委員為核心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組提供專業上的指導和幫助。
3.2.2建設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的具體措施
第一,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高校應當在新生入學時對新生進行相應的心理測試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通過對新生開展心理測試,可以篩查出一些有心理困擾或者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的學生,區分出容易產生心理危機的高危人群,以便有針對性的采取必要的控制和指導措施。高校應在每年新學期為每位新生建立心理檔案和心理信息反饋系統,對相關數據進行動態管理和跟蹤回訪,每年調整信息一次,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建立心理檔案,可以對學生進行長期的關注,當學生出現心理異常現象時,也可以翻查學生心理檔案,提供相關的處理依據。第二,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和月報表制度。心理危機預警指標體系是指根據預警對象的特點建立的有心理檢測功能的指標體系。高校學生心理預警指標體系一般采用心理危機月報表形式。通過對心理危機月報表預警指標信息的分析,可以實現對高校學生心理狀況的及時關注和對高危人群的有效監控,從而達到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警的目標。運用心理危機月報表形式的心理危機預警指標體系,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管理方式。第三,加強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工作人員及其組織的協作。在心理危機管理的預警機制中,各層級相關人員都要積極采取相應措施。輔導員以及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社團、學生會心理健康教育部和以班委會心理健康教育委員為核心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組要堅持心理危機月報制度,對學生出現的心理異常和可能產生的心理危機要及時上報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專業人員介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業人員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對心理危機月報表信息的分析,收集有關學生心理危機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的評估,確定心理危機發生的可能性,適時心理危機預警信號,做好相應的工作。心理危機管理的預警機制有助于指導學生理智認識心理危機,幫助學生抓住心理危機處理的最佳時機并實現心理危機向心理健康的方向發展和轉變。
3.3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是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系統中的關鍵部分。當高校發生學生心理危機時,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就要及時啟動,高效運作,各個部分各司其職,協調合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事件當事人或人群進行科學的心理危機干預和提供有效幫助。
3.3.1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人員的組織和隊伍建設
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人員的組織和隊伍主要包括學生心理危機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工作組、安全保衛與醫療救護組、聯絡協調工作組。學生心理危機處理工作領導小組一般由學校分管領導、學生工作處領導、各二級院系黨總支書記組成,是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中的指揮機構,主要負責在危機現場指導、協調各個工作組之間的關系,及時做出處理決策,指揮現場處理過程。專業工作組一般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業人員組成。專業工作組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現場對當事學生或人群開展直接的心理危機干預,提供心理援助。安全保衛與醫療救護組主要由高校的安全保衛部門和學校醫院組成,負責維持現場秩序、控制危機人員和救護受傷人員。聯絡協調工作組一般由高校的院辦或者校辦的領導、二級院系黨總支書記和輔導員等人員組成。負責聯系各個部門和當事學生家長,協調各方面的關系。
3.3.2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基本的原則和程序
開展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要遵循生命第一、多方參與和快速反應的原則。心理危機事件可能危及生命,在處理心理危機的過程中,首先要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學生和其他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而是需要多個部門協同聯動,分工合作,必要時還要發動與當事學生社會交往密切的親屬、同學、朋友、老師的參與和配合。心理危機事件常常具有突發性和危害性,發展變化比較快。心理危機事件一旦發生,時間非常緊迫,需要爭分奪秒,快速反應,及時控制危機事態的發展。心理危機干預的基本程序和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危機信息的收集與報告、心理危機信息的分析和心理危機干預的決策、心理危機干預行動、心理危機干預信息的通報等方面。心理危機信息的收集與通報是指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危機事件的相關信息,包括事件的影響范圍、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事由、當事人的背景資料等,及時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學生心理危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并聯系當事學生的家長。心理危機信息的分析和心理危機干預的決策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業人員分析心理危機信息,領導小組決定是否報警和啟動心理危機處理預案。心理危機干預行動以專業人員實施心理危機干預為中心,學生心理危機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安全保衛組和聯絡協調工作組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心理危機干預信息的通報是指確定危機事件通報的內容和形式以及通告人員的范圍,做好與社會媒體及有關行政管理機關的信息溝通。
3.4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后續處理
心理危機干預階段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心理危機管理過程的結束。心理危機干預階段一結束,心理危機的管理工作即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心理危機干預的后續處理。這個階段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堅持對心理危機當事人的關心、幫助和心理輔導,做好善后工作。學生心理危機解決后留下的心理問題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而是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心理援助的過程。二是高校要以危機事件的解決為契機,篩查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危機再發生的潛在問題,舉一反三,鞏固和擴大心理危機管理的成果。三是認真反思和分析學生心理危機發生的原因和處理過程,總結經驗和教訓,完善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體系,改進高校學生心理危機管理工作。
4總結
關鍵詞:高中;青少年;心理危機;原因;表現;預警;干預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06 ― 0151 ― 03
隨著教育、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豐富的物質資源、加快的生活節奏以及日益劇烈的社會競爭在給青少年的發展提供了更優質的保障之外,也不可避免地給青少年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在青少年的發展過程中,隨時隨地會受到社會、家庭、同伴以及學校等產生的不利影響,使學生陷入危機。如何幫助青少年擺脫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減輕焦慮、抑郁等負向情緒的影響,避免自⒌榷裥韻窒蟮姆⑸,是當下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需要重視的問題。
一、高中學生心理危機內涵
當下心理危機研究領域較少關注青春期階段,邊玉芳等人在《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中將青少年心理危機定義為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其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遭遇一些突發事件或一系列負性生活事件而造成的一種心理失衡狀態,原因是他們先前的資源和應對機制無法緩解這些事件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這時,青少年需要求助他人的幫助才能使自己重新恢復心理平衡。同時,臨床專家認為,青少年心理危機本質上是一系列心理問題的綜合癥狀和前驅表現。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危機的處理能力水平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學校的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何建立較為完善的學校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體系,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是當下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
二、高中學生心理危機的相關研究
(一)青少年心理危機原因的研究
Hoff將認為心理危機源應當包括三種類型:境遇性危機源(地震、身體傷殘、喪親)、階段轉換危機(青春期、退休)和社會/文化危機源(網癮、偏見、搶劫)。在此基礎上,環境壓力理論強調,常見負性生活事件也是重要的心理危機來源。諸多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同樣能夠引起生理、心理健康問題。此外,累計的日常瑣事也會造成個體心理狀態失衡。
萬俊認為對于我國青少年來說,內心矛盾沖突所引發的挫折耐受力降低、過重的學業壓力造成的心理機能改變以及負性生活事件帶來的重大精神刺激都是較為常見的心理危機源。
蔣S、邊玉芳在《青春期心理危機類型、危機特征及干預現狀剖析》一書中,在浙江省范圍內進行調查研究,得出青少年心理危機產生的主要的原因是:人際關系(26.4%)、意外突發事故(21.6%)和學習壓力(11.2%)。
王成果認為,青少年產生的心理危機的幾種主要誘因為:1.生活環境和條件發生變化(對現實生活失望,不能適應新環境等),2.人際交往障礙(被人誤解、排斥,工作學習進展不理想),3.重大事件的影響(考成績不理想、升學失敗、失戀、父母爭吵、離異)。
已有的研究表明,引發現下青少年心理危機的主要誘因主要集中于經常發生的生活事件,一種或幾種生活事件的累積影響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負向影響,個體心理水平的失衡。
(二)青少年心理危機表現的研究
當個體陷入心理危機時,其生理、心理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失衡。樊富珉教授認為,個體的心理危機一般會持續4-8周,集中體現在生理、情緒、認知和行為上。生理方面主要包括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失眠、食欲下降等;情緒與個體應激結果有密切聯系,如焦慮、抑郁、沮喪、過分敏感等;在認知方面,陷入心理危機的個體往往會出現錯誤認知,對個體不能做出正確評價,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等;在飲食障礙、社交恐懼均是行為方面的表現形式。
王成果通過理論分析,認為青少年心理危機的表現主要為:一是缺乏自信、自卑,悲觀、絕望;二是逃學、離家出走等不良行為;三是極度抑郁、孤僻和焦慮;四是對社會、他人等一切冷漠;五是遇到一些重大生活事件會出現自殺等極端行為。
邊玉芳等人結合貝克抑郁問卷、抑郁體驗問卷,編制了《青春期心理危機表現問卷》,通過問卷得出青少年心理危機的表現主要為各種負性情緒與行為、認知偏差、軀體和自殘自殺等行為。
由此可見,當青少年處于心理危機時,其表現可以視為一系列心理問題的綜合癥狀和前驅表現,預防及干預工作者可以通過青少年的生理、情緒、認知和行為上的變化對青少年是否處于心理危階段進行甄別,從而進行下一步的觀察和干預。
三、學校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的建議
(一)學校心理危機的預防
心理危機是指危機源所帶來的挑戰與傷害超出了人們有效應對的能力范圍,從而打破人內心的平衡,從而產生內心的混亂和不安,所以提升學生的有效應對能力是學習心理危機工作的第一步。但目前學校心理危機工作主要集中于心理危機的事后干預,消除危機個體的當前癥狀,缺乏普適性和預防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地發展。所以學校心理危機工作的首要任務應該著眼于心理危機的預防。
有效的危機反應源自于充分的預防和準備。對于學生來講,心理危機可分為兩種,一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危機,二是無法預防的危機。對于前者我們要做的是提前做好預防,將危機源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并提升學生的應對能力,減少危機的發生。對于后者我們需要在平時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復原能力,減少危機對學生造成的影響。
伍新春、林崇德等人認為,在災后心理危機工作中,建立在預防機制中的努力是最有效的,在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危機更是如此。具體而言,學校的危機預防可以從普及型、目的性和針對性著手。
普及型的預防是指,要將所有學生納入心理危機預防工作中,形成一種健康、安全的學校氛圍,進行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計劃。
目的性的預防是指,有目的性的設置心理健康課程內容,傳達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修正學生不良認知,為學生儲備應對危機的知識技能,培養學生處理危機的能力。同時任課教師也要掌握相關心理知識,用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獎勵或懲罰;在課堂上增加學習方法、學習技巧等講授,端正學生對待考試成績的認知;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減少誤解和矛盾。從源頭減少學生負性生活事件的發生。
針對性的預防是指,對于正處于高危時期和負性生活事件中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關注,及時給予疏導和干預,防止此類學生出現心理失衡。
(二)學校心理危機的預警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心理危機的發生都是有征兆的,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征兆和表現進行識別和預測,做到及早發現、及早干預,將心理危機對學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1.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完善學生的個人信息及家長聯系方式。通過定期心理健康水平的普查與排查,將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納入心理危機預警庫,作為并將普查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所在班級班主任,著重觀察預警對象的情緒、認知、行為等表現,及時給予干預。
2.建立朋輩預警制度
朋輩是與處于心理危機的學生聯系最密切的群體。通過心理健康課向學生普及心理危機的相關知識,建立心理危機上報網絡,使學生能夠及時發現同伴的心理問題并及時上報給班主任或心理教師。
3.確立預警時期
高中學生心理危機主要是有生活事件引起,把握能夠引發學生心理危機的主要時期,對重點對象重點觀察,能夠有效地及時發現預警對象。
重大考試和考試結果公布前后,應當注意觀察是否有學生會因學業壓力陷入心理危機,尤其是對自己要求嚴格、父母期望高和考試失敗等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新生入學、開學時應當注重此時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是否對學生造成健康與適應造成影響,對住校、租房等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在重大的社會事件或災難發生時,如地震、火災、同校學生自殺等問題,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以防學生陷入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中。
4.明確危機高危對象
高中學生心理危機主要是由明確的負性生活事件引起,故及時了解生活事件的發生,有利于預測高危學生。
根據研究結果可知,不良的家庭環境及家長投入,不良的學校教育及學業壓力、嚴重的人際關系和其他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是引起學生心理危機的主要原因。
首先,學校應當了解學生的大體家庭狀況,對于單親家庭、存在較多爭執和暴力的家庭、家長性格偏執的家庭、管教放縱或過于嚴厲的家庭中的學生以及留守學生,都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
其次,經歷考試失敗的學生可能經歷受懲罰、情緒低落進而與父母、教師和同伴引起爭執、出現不良行為等一系列連鎖性負性生活事件,所以在考試前應對學習壓力大、自我要求嚴格的學生進行放松訓練,在考試后對考試失敗的學生進行及時的疏導,以減少心理危機的產生。
再次,學生近期出現嚴重的人際關系問題,可能是引發心理危機的原因,也可能是陷入心理危機的表現。人際關系問題涉及到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與戀人關系等。學生發生人際關系問題時,其情緒、言語、行為都會有所表現。
最后,現在校園暴力、在校生自殺事件頻發,親友的患病、去世以及錢財等貴重物品的丟失都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建立班主任-心理教師心理危機預警體系
結合學校實際,將班主任納入學校心理危機工作中。
心理教師幫助班主任了解心理危機相關知識,掌握預警和識別高危對象及危機對象的技能;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情況反饋給班主任,使班主任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觀察學生。
班主任把握預警時期和預警對象,觀察學生情緒及問題行為。利用家長會及家訪,及時掌握學生家庭情況和親子關系;隨時與科任教師溝通,了解學生課堂表現;通過周圍同學了解高危學生現狀。將可能陷入心理危機的學生情況及時反饋給心理教師,及時采取干預。
(四)心理危機的干預
在對處于心理危機中的青少年進行干預時,應當遵循心理危機干預的一般過程,進行以下程序
1.確定及評估問題
在面對處于心理危機中的學生求助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利用共情、理解、真誠、接納等技術,確定學生所面臨的問題。
在評估學生問題時,要評估學生當前的生理、心理、心理社會狀態,并通過評估學生的應對技巧,判斷當下學生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
在評估學生的應對技巧時,要掌握以下方面內容:
(1)先前學生是如何處理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的?
(2)學生是否已經使用慣常的應對方法?效果如何?
(2)學生是否有計劃作出自殺、他殺等極端行為,或是否有進行極端行為的打算?
通過評估,形成一個全面的診斷,并且要評估W生所在的環境,確保學生的安全。
2.給予學生支持
干預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向學生傳遞干預教師是愿意給予其關心和幫助的人。在干預初期,干預教師不要針對學生的觀點和行為作出任何評價,要以無條件的方式積極地接納和理解學生的經歷與想法。
3.提供可利用資源
學生大多都是因為慣常的應對方式不足以渡過當前危機而陷入心理失衡狀態,故而此時的干預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意識到當前還有其他的應對方式或者可利用資源。
干預教師應當通過與學生的交談幫其尋找最佳環境支持,讓其分析有那些人在當下可以為自己提供幫助;為學生提供新的應對方式來嘗試應對危機;修正學生的錯誤認知,用積極、客觀的方式重新審視當前危機。
4.制定計劃、治療性干預
通過對于學生可利用的資源的分析,與學生一起制定干預計劃。在學生參與制定計劃的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有信心自己能夠順利的度過危機,并在危機中獲得成長。
在進行干預時,要根據學生的現狀、心理危機性質以及慣常的應對機制,靈活性地采用各種心理危機干預技術。
在治療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當前的不良情緒,說明當危機出現時,被不良情緒困擾是正常現象;幫助學生客觀地面對現實,使其分清幻想與事實,盡量減輕學生對他人的怨恨和職責。
[論文關鍵詞]心理危機;心理危機干預;朋輩輔導;自殺
近年來,中小學生因心理危機得不到恰當的處理而最終走向自殺等極端化的事件層出不窮,如何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有效的干預是學者們關注的話題。然而由于歷史等原因,我國中小學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嚴重不足,大多數的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兼職,很少中小學配備有專職的心理教師。而朋輩輔導是現階段中小學開展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專職心理老師不足的缺陷,更發揮了學生在學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主體作用。
一、學校心理危機及其干預
中小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埃里克森認為該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和克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以及過渡統一性危機,獲得穩定的自我。自我的期待、情感的困惑、自我的焦慮等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讓中小學生們承受著沉重的壓力,而他們的心理發展不夠成熟的現狀使他們還不能靠自身的心理能量順利化解面臨的壓力,因而構建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中小學的心理危機干預中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心理危機的概念
capalan(1964)把心理危機定義為:面臨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親人亡故,突發威脅生命的疾病、災難等)個體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通常的方法解決問題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如果在心理危機狀況下,個體能成功把握心理危機或及時得到適當有效的干預,學會新的應對技能,不但能獲得心理平衡,還能獲得心理的進一步成熟和發展,這危機便變成了機遇。
心理危機是中小學生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構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將可能引發心理危機的事件解決在萌芽狀態,減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
(二)學校心理干預系統
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建立在學校教育和學校管理基礎上的心理危機干預。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對象主要是在學校學習的中小學生、從事學校教育的教師和管理人員,以及與他們相關的親屬或親屬人群。
根據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心理危機干預技術的專業要求,我們把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分為三大階段:預防階段、干預階段及提升階段。
1.預防階段
預防心理危機的發生本身就是最成功的干預。預防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過開展系列心理課程,將可能產生心理危機的人次盡可能減少,將心理危機化解于萌芽狀態;二是通過心理測評建立心理檔案,給予可能產生心理危機的高危群體“必要幫助”,及時化解他們的心理壓力;三是根據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為將來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作鋪墊,包括組建機構和相關人員的培訓。
2.干預階段
干預階段指當心理危機發生時,學校組建應對心理危機的組織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應主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危機應對小組的緊急調度機制,確保危機干預過程中,小組人員處于工作狀態,以隨時配合危機干預的需要,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二是建立危機當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這是危機干預取得成功的關鍵點;三是對重度心理危機學生進行必要的轉介,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危機得到更好的干預。
3.提升階段
對學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而言,如何提高心理危機重點所在。干預的實效性是可以從以下幾點人手:一是危機干預結束后,對本次干預工作進行評估,提高危機干預運作的效能;二是建立對危機學生的跟蹤服務,這樣能及時把握高危學生的心理現狀,增強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主動性。
二、朋輩輔導的含義及特點
(一)朋輩輔導的含義
國內外專家關于朋輩輔導有著不同的定義,蘇珊(susan,1978)認為,朋輩輔導是指受過培訓和督導的學生向前來尋求幫助的學生以言語或非語言的方式,盡量少給或者不給建議,而為其提供傾聽、支持和幫助的過程。
我國學者李偉健認為,朋輩輔導是同齡人之間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相互幫助和輔導,主要是指學校運用和受輔導對象年齡層接近或稍長、有相似經驗的學生,經過挑選并給予短期的培訓,讓這些半專業的助人者擔任朋輩輔導員,為其他學生提供心理幫助。陳國海等人認為,所謂朋輩輔導,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相互給予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心理輔助功能的幫助過程,可以理解為非專業工作者作為幫助者從事一種類似于心理輔導的幫助活動。
我們認為,朋輩輔導是指非專業人員就求助的學生提供的情況和要求,與求助者一起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商討,幫助求助者更有效地處理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朋輩在這里指的是“朋友”和“同輩”,在學校是指年齡相當的經過培訓并接受督導的學生。朋輩輔導員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輔導訓練,并接受專業人員和機構的督導。我們可以把朋輩輔導理解成是“準心理輔導”或“半專業心理輔導”,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輔導,只是帶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動。朋輩輔導主要給予求助者傾聽、安慰和支持,基本上不涉及深層心理問題的咨詢及處理。
(二)朋輩輔導的特點
朋輩輔導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朋輩輔導員和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圈,能及時了解同學的心理動態,有效地將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朋輩的關系讓有心理困惑的學生更愿意敞開心扉,減少干預過程中的阻抗;干預結束后,朋輩輔導可以很好地鞏固干預效果,將危機轉化為機遇,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1.朋輩輔導阻抗性小
受年齡差距、身份差別等因素的影響,面對心理輔導老師,中小學生往往會產生很強的阻抗情緒,因而遇到心理問題,中小學生很少向專業心理咨詢老師求助。調查表明,除了有18.3%中小學生選擇自己解決外,在眾多傾訴對象中,“朋友和同學”這一朋輩群體占有最大比例。朋輩輔導中,朋輩輔導員與求助者之間有較為接近的價值觀念,這讓求助者有被共情之感,更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秘密,在輔導的過程中阻抗較少。
2.朋輩輔導覆蓋面廣
朋輩輔導員大都來自班級的心理委員,他們和求助者共同生活,空間距離近,交往頻繁,提供傾聽、安慰和勸導等心理支持比較方便,這就拓展了心理危機干預的覆蓋面。通過他們。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全面掌握本校學生的心理動態。
3.朋輩輔導及時性高
目前,雖然許多的中小學都開設了心理咨詢室,但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主動到咨詢室尋求幫助。因此,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多時候不能被及時發現和解決,甚至出現危機狀態時也很難被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及時發現。朋輩輔導員來自學生,他們和廣大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圈,在學習生活中,他們能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當身邊的同學有著心理危機的征兆時,他們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通過專注的傾聽、積極的引導等,往往能將同學的心理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不能解決的上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便心理輔導老師及時作專業的干預。
4.朋輩輔導應用范圍廣
朋輩輔導的效果不如專業的心理咨詢,但朋輩心理輔導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受時間、地域因素的影響較少,這些有利條件讓朋輩輔導能在較大范圍給予來訪者以輔導幫助。朋輩輔導員不但能及時發現具有心理危機征兆的學生,還能協助他們解決引起心理問題的應激源,增強其心理素質及相關的適應能力。
此外,朋輩輔導員可參與到學校各個階段:預防階段,他們可以協助心理健康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動,增強心理課程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干預階段,他們往往是發現心理危機學生的第一人,能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提升階段,他們是跟蹤服務的最佳助手,讓學校的心理干預工作更積極主動。
三、朋輩輔導在學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
(一)宣傳心理知識,減少干預人次
大部分中小學生不能正確看待心理咨詢,他們當中通常存在這樣一些錯誤認識:心理問題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向別人咨詢;需要心理咨詢的人都患有心理疾病。因此,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作用很有必要。而由朋輩心理咨詢員進行現身說法式的宣傳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中小學生能夠享受到朋輩心理咨詢帶來的喜悅與成功,對普及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理念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減少心理危機干預人次,增強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是心理危機干預預防階段的主要任務。朋輩輔導員在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減少危機干預人次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過半專業訓練的朋輩輔導員,他們了解學生心理危機的征兆以及心理危機應激源的特征及強度,能夠協助同學構建合理的認識,可以有效地減少非理性、糟糕之極的錯誤認知,從而減少危機干預人次。
(二)了解心理動態,預防心理危機
朋輩心理咨詢雖然不能完全與專業意義上的心理咨詢相比,但它卻是幫助中小學生擺脫心理困境、獲得外部支持的一種重要方式。當中小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時,首先求助的對象便是他們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這一朋輩群體。這使朋輩輔導員能及時了解身邊同學的心理動態,以便傾聽安慰。
把可能引發心理危機的問題與事件消除在萌芽狀態是預防中小學生心理危機的重點。朋輩輔導員生活在學生們當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圍同學的心理變化,對具有心理危機征兆的同學,能夠對其進行專注的傾聽、合理的勸導、真誠的安慰,從而使身陷困惑的同學作出合理的應對,預防心理危機的產生。
(三)及時有效干預,減輕心理負擔
朋輩心理咨詢員本身就是中小學生中的普通一員。他們生活在學生們當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圍同學的心理變化。這時,如果他們能夠對其進行專注的傾聽、合理的勸導、理智的分析、真誠的安慰,那么,在很多時候會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學生恢復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及時調整情緒、重拾信心。
朋輩心理咨詢員經過一定的專業培訓后,可在專業咨詢人員的指導下有效地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他們不僅可以減輕學校專業心理咨詢人員的工作負擔,而且還可以使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在自然情境中進行。此外,由朋輩心理咨詢員進行現身說法式的宣傳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鞏固干預效果,促進能力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學生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心理負擔過重,部分學生的身心健康每況愈下。而要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僅靠上幾節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和心理咨詢老師的一兩次心理輔導是遠遠不夠的。而朋輩心理咨詢員經過嚴格挑選及專業培訓后,可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他們既可以成為在校中小學生模仿的榜樣,又可以引導和幫助中小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接納他人、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生存等。因此,朋輩心理咨詢的效果可以延伸到中小學學生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在中小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最后階段,朋輩心理咨詢員可以協助經歷危機的中小學生正確總結和處理危機遺留的心理問題,幫助其盡快恢復心理平衡,以盡量減少在學生中造成的負面影響。
危機干預過后,如何將危機轉化成機遇,讓個體在重新獲得心理平衡的同時學會新的應對方式,促進心理的進一步發展是心理干預提升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朋輩輔導不但可以及時有效地對同伴進行心理干預,而且可以將干預的效果延伸,促進能力的發展。
(五)協助他人自助,提升干預能力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三級網絡 危機干預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041-01
近年來,高校心理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高校亦采取了各種措施諸如開設心理咨詢室、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現實情況是各項工作泛泛且流于形式,無法深入學生、與學生進行最及時最有效的溝通聯系。目前,多數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危機干預三級網絡體系,期望以此來預防應對學生的心理危機事件。而該體系在現實中是否真的能起到作用?該體系又存在哪些不足呢?本文將進一步探討。
一 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現狀
心理問題已被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并采取了多種方式來應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在2001年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出了指導意見,指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和內容、原則、方法,要求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等,同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成體系。
各高校在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過程中,提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可大致分為三個級別,學校―院系―班級。旨在構建起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使心理健康預防工作做到了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
三級網絡體系的工作任務。校級預防體系為第一級,一般由校級領導、學生工作負責人、心理咨詢老師、醫務人員等構成,為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主要負責研究、規劃和制定危機事件處置方案,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狀況進行評估,指導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院系干預體系為第二級,處理心理危機突發事件。篩查問題學生,進行初步危機干預,并將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與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結合,全面掌握學生信息,在日常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班級心理委員為第三級,在二級干預體系指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負責在本班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簡單的朋輩輔導,并及時發現、報告學生的異常行為。
二 目前,危機干預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的危機干預的主體來說,更多是針對學生工作者即輔導員、班主任如何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對在危機中的工作任務的研究,例如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心理疏導、通知家長、醫院轉介、危機排查等。在這一系列危機處理步驟中,第一步:及時發現是危機干預的重要部分,遏制了源頭危機也就能避免,但在實際工作中,“及時發現”就成了一個問題:處在第一級的學校領導層、心理咨詢中心等因為與學生的接觸有限,不可能及時發現問題學生;第二級的學生工作者及時發現存在心理危機的學生也不太現實。大多數學校內,學生多由輔導員直接管理,一個輔導員往往要負責幾百個學生的日常事務,瑣碎而繁雜,因而輔導員很難做到完全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狀態,這就很難及時發現心理危機者。個別院校有班主任輔助輔導員管理學生,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一般班主任都是兼任,除了班主任之外還有其他工作任務,如教學、行政工作等,他們與學生相處的時間也很有限,做到完全了解很不容易。雖然有第三級工作體系――班級心理委員輔助二級網絡體系的工作,報告異常學生的情況,但學生群體多以宿舍為單位而形成封閉的小圈子,心理委員不足以洞察全班的情況。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也有一定難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若不被班里多數學生接受,心理委員的工作開展便存在很大的阻礙,甚至不被人理解,認為他們是打小報告的人,更談不上他們之間的朋輩輔導。
三 對策建議
筆者認為每一位學生都掌握心理健康常識方為解決之道,就像每個人都知道感冒是怎么回事,知道感冒了該如何處理,讓心理健康知識尤其是其中危機知識成為每個學生的常識,以便學生在遇到危機問題時,大腦中有相關的知識儲備,知道該怎么辦,至少知道出現危機問題時應尋求心理咨詢師或者同學、老師的幫助,不至于任由問題發展嚴重下去。
雖然目前各高校都有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但現有的教材少有涉及危機應對措施的內容。沒有告訴學生什么樣的行為表現或情緒體驗是危機前兆,沒有告訴學生出現危機后該如何應對。筆者認為將心理危機常識以小手冊的形式發給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學習了解心理危機常識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小手冊的形式,簡單便于攜帶,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率。手冊內容可以以高校常見心理危機問題為主題,以心理危機發生前的行為、言語上的征兆為內容,告訴學生若周圍同學有類似表現請及時報告老師。告知學生危機發生時的應對措施,例如危機發生時要及時求救、言語勸阻、急救辦法,怎樣和心理危機者談話等。
通過該手冊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心理危機的常識,可以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危機,以便學校第一時間采取相應危機干預措施,將危機扼殺在搖籃中。另外,學生也可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更好的把握,當自身出現心理危機時,能及時尋求好友、同學及老師的幫助。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危機;誘發因素;預防性干預機制
心理危機已經成為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問題,由危機導致的嚴重后果――非正常死亡,也已經上升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其中自殺是導致青年大學生死亡的頭號殺手。因此,深入分析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誘發因素,并建立起以預防為重點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減少心理危機惡性事件的發生已成為高校心理教育的緊要任務。
一、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誘發因素分析
(一)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是指個體由于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產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了與現有的生活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致使當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狀態,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產生植物神經癥狀和行為障礙等一類精神疾病。當個體的這一類精神疾病發展成為具有“破壞”或“破壞傾向”時,此個體就處于心理危機狀態。心理危機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個體發展和學校穩定的重要因素。如何應對心理危機是高校無法回避的緊迫任務。
(二)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誘發因素
1、角色轉換帶來的適應不良。
從中學時代走來的大學生,他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地域、城市的遷移)、生活環境(由家庭到宿舍)、學習環境(非固定教室、圖書館)、人際環境(同學成為交往主體)等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每個大學生都在適應中實現角色的轉換,但也有部分同學因適應不良產生了心理危機。
學習適應不良。與中學階段教師“手把手”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對老師依賴性極強的被動學習方式相比,大學開放的學習環境和較為寬松的管理模式使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覺性、自立性、靈活性和探索性的特點。不少學生入學后表現出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現學習適應障礙,由此產生了厭學、自卑、自信心下降等心理問題,嚴重的引發心理危機。還有的同學因為考入了不理想的學校,自認為是學習不好,高考時未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對學習缺乏自信,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的主動性差,但同時又覺得對不起父母家人,理想與現實脫節、理性與非理織,這種矛盾和不平衡容易引發心理危機。
角色地位的變化帶來的心理沖擊。多數大學生在入學前是當地的學習尖子,是老師、家長的寵兒,但進入大學后,他們的學習成績不再出類拔萃,原來的優越感不復存在,由此導致了大學生心理失衡,自尊心受挫,容易產生焦慮、失落、苦悶、自卑等心理困擾和問題。
2、人際交往障礙。
大學生正處在步入社會的關鍵期,人際交往在大學生的心理構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們從內心渴望著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他們不少人因為從小受長輩溺愛,過于敏感挑剔,任性自私,缺乏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缺乏尊重與關愛別人的情感,對交往的本質和技巧缺乏認識與掌握,以致造成交往失敗,進而把人際交往看成是一種負擔;他們渴望與他人共享成長的煩惱和喜悅,但在面對群體內部的資源競爭及“核心”人物的確定過程中,年輕人的自負和驕傲也會使人際關系惡化。這種高期望值與低成果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于是他們開始閉鎖自己,郁郁寡歡,久而久之,導致孤單抑郁、焦慮不安、性格孤僻、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誘發心理危機。
3、戀愛與性心理困擾。
從生理上看,青春期是性發展成熟的決定階段,生理成熟帶來性能量的積累,急需尋找釋放的途徑,而真正在性問題上感到困惑和焦慮并帶來心理障礙的時期也是青春期。大學生在性問題上處于雙重的邊緣狀態,一方面,性生理成熟和性教育滯后的矛盾造成了他們對性沖動的困惑和性態度的沖突混亂,易發生婚前;另一方面,較高的文化素質又使他們力求人格健康和道德高尚,性活動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和心理抑制,可能產生性壓抑。中國受傳統文化和觀念的影響,將與道德準則相聯系,使得大學生在性心理發展過程中時而產生罪惡感,不會通過合理的控制和宣泄加以調節,影響了心理健康,甚至出現變態,如同性戀、戀物癖等。戀愛已經是在大學校園中被普遍接受的異往,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幫助大學生心理發展走向成熟的同時,也帶來了對心理脆弱者的傷害,比如熱戀中的排他行為、婚前、愛情挫折、單相思等。戀愛中的自私、猜疑、嫉妒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是正常的,但強烈的占有欲和極端的排他行為若不加以適度調適,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4、生活經濟負擔壓力帶來的心理危機。
主要集中在來自偏遠山區、貧困地區及城市下崗職工家庭的學生,由于經濟條件拮據,他們在穿著、飲食及其他學習、生活消費上和同齡人存在明顯差距,同時勤工儉學生活所帶來的壓力,使得他們過早體會到生活艱辛和人情冷暖,對生活現狀不滿意,體會不到生活的幸福,導致他們中的一些人敏感、自卑、多疑,甚至感情冷漠,始終與他人保持距離。對生活的批判多于憧憬,為一些無謂的事心煩,并時常感到壓抑、恐懼和孤獨,進而發展成為心理危機。
5、網絡成癮。
網絡因其跨時空性、匿名性、互動性及便利性等特點,很快為大眾所接受并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流行的溝通方式,但因網絡而引發的心理問題也在近幾年日益凸顯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但是又找不到明確的學習目標,為了逃避現實壓力,只能借網絡打發時間而沉迷;另一部分則是因現實交際困難而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尋找心理滿足,自以為實現了理想和現實自我的同一,以彌補現實世界中的挫敗感,因而對網絡的迷戀、依賴越來越嚴重,以致染上網癮。網絡成癮導致大學生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自我封閉,不愿與人交往,嚴重的導致了心理錯位、人格分裂,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觀的形成。
6、就業求職壓力。
大學生正處于自我確認期,他們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而現實中的種種客觀因素常阻撓“理想自我”的實現。高等教育體制和社會用人機制的變革,尤其是近幾年國家在大學生就業政策上做出的重大調整,使得大學生不得不面臨人生的選擇和生存的挑戰。與此同時,激烈的社會變革呈現出優勝劣汰的殘酷景象,一邊是優秀人才供不應求,一邊是傳統人才下崗分流,對于那些原本就不自信的學生無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有的學生由于不能對社會、對自己產生正確的認識,在擇業前盲目樂觀,過高估計自己;在就業失敗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而導致情緒低落自卑;有的學生不能正確看待社會現實,對前途失去信心,認為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因此長期處于緊張、煩躁、焦慮的狀態。此外,在擇業過程中出現的人情關系、暗箱操作、性別歧視、外形歧視等不規范的行政行為和企業行為更加重了大學生對自我的懷疑、否定和對未來的迷惑和不確定,心理問題由此產生。
7、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滯后。
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趨于成熟,但還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因此,高校在大學生人格的形成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滯后是不爭的事實,一些高校沒有建立心理健康咨詢機構,有的高校嚴重缺乏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教師,因而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都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問題,沒有給予相應的關注和引導。再加上,很多高校心理咨詢手段、方法落后,咨詢人員專業素質低,也使得一些學生有了心理問題后不愿去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尋求幫助和解決。
二、構建以預防為重點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了解了誘發心理危機的因素,便為心理危機的干預提供了基礎。高校危機干預的重點就在于預防,如果充分做好了預防工作,危機干預工作就能卓有成效。因此,構建起以預防為重點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能更及時深入的預防和化解大學生的心理危機。
(一)開展心理危機教育,增強學生識別心理問題的能力。
目前,大學生對心理危機及其干預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一部分學生出現危機后不能獲得及時的救助,導致嚴重的后果。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增強學生識別心理問題的能力:首先,可以利用公共選修課、專題講座、校刊、心理輔導網站等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豐富大學生心理危機方面的知識,增強他們心理保健意識,端正他們對心理咨詢的看法,引導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緩解負性的情緒,避免因心理問題加重而導致心理危機的發生。其次,建立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培訓制度,對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干部進行預防心理危機的專題培訓,使他們具備初步的辯別心理問題的能力。
(二)建立動態的大學生心理檔案。
新生心理測試。 對剛入校的新生進行一定的心理測試,以了解新生的心理狀況。通過對參加測試的學生的測量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中發現有問題的學生特別是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第一手心理檔案。
加強師生聯系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心理檔案應采取分階段跟蹤記錄方式,保持數據的及時更新,這就需要加強師生聯系,通過面對面訪談及通過朋輩調查,及時了解學生動態。
(三)確立預警對象,分析心理危機誘發因素,有針對性的制定解決方案。
在心理檔案的基礎上,確定預警對象。具體來說,對出現以下預警信號的學生,應作為重點干預對象:經過心理測評,發現有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或有明顯精神障礙者,過去有過自殺企圖或行為者,經常有自殺意念者;在與同學交談、信件、日記、圖畫或涂鴉等有意無意的言行中流露出輕生念頭,談論過自殺并關注自殺計劃和方法者;無緣無故地給人送禮、請客、道歉、述說告別的話,且神色異常者;情緒突然明顯異常者,或飲食睡眠嚴重無規律者;存在明顯攻擊或暴力傾向,或其他可能對自身、對他人造成危害者。分析其心理危機誘發因素,確定心理危機類型,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心理救治,防患于未然。
(四)構建“學校-院系-班級-家庭”四位一體的危機干預體系
有了預警基礎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和確定了預警對象后,為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危機,必須構建一個完備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學校-院系-班級-家庭”四位一體的干預體系是以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陣地,以院系輔導員、班主任為依托,以班級中的學生干部等朋輩心理咨詢員作為支撐點,以家庭父母支持關愛為后盾構建的四級體系。有了該體系的存在,可以讓學生在遭遇心理危機時,得到最及時、最有效的救助,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需要心理危機緊急干預的對象,減少心理危機惡性事件的發生。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解決一個或兩個心理危機,而是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最終使他們與他人、社會相適應,并最終在心理上能悅納自己。因此,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一項復雜或艱巨的任務,只能在實踐中慢慢的探索出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機制。
參考文獻:
[1]張旭東,車文博. 挫折應對與大學生心理健康[M]. 科學出版社,2005.
[2]陶新華,周麗芳. 試論以預防為重點開展高校危機干預工作[J]. 高校教育管理,2008(1)85-87.
[3]郭蘭,龔育. 重視危機 預防危機 超越危機――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的構建和運行[J]. 湖北社會科學,2008(1)175-177.